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税务合规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合规管理;税务风险;创造税务价值
为应对市场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全面提升税务系统发展品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切实有效推进“三个一流”(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业绩)创建工作的预期目标进程。全面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现代税务干部队伍。这是促进阳光执法、合规行政;公平效率、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道有所悟必是学有所思,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得。合规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税务事业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证,以适应税务事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1 合规管理概述
1.1 说文解字话“合规”
“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为多音字,有“符合、适合”、“关闭、合拢”等九个义项。古代通“盒”,《三国演义》中有塞外的少数民族曾给曹操送过一盒酥油的故事,当手下主管文书簿籍的杨修发现酥油盒上曹操手书的“一合酥”三个字后,便以“一人一口酥”为理由与其他人分着吃了,后被曹因妒才而借故诛杀。“规”有“规则、劝告、谋划”等四个义项,一般指规定出来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汉语中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循规蹈矩”等说法,但《词源》、《辞海》等工具书中对“合规”的始源均无明确的释义,有待进一步考证。“合规”一词为泊来品,是由英文“服从、顺从、遵从”翻译而来。合规,即“合乎规范”,指遵守准则和符合规则的意思,“合规”通常包含两层含义:(1)遵守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2)遵守企业伦理和内部规章以及社会规范、诚信和道德行为准则等。狭义的“合规”则主要指强化反对商业贿赂方面的合规。合规主要包括了遵守法律、规章、道德三个层面。具体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经济惯例;行业制定的行业规则;应当遵守的职业规范和准则包括诚实守信、保护客户利益、拒绝参与违法活动等内容。对税务行业而言,主要为拒绝商业贿赂,实行阳光政务,合规行政。
1.2 合规管理的基本点
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合规管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并称企业管理的三大支柱。区别于财务管理告诉企业“做什么”,以及“建立企业短期目标”的特点,合规管理应该是从法律和商业道德的角度出发告诉企业“怎么做”,“如何前瞻”以及以“建立企业的长期目标”为基础,“如何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运行”。所以,在中国企业中,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也逐渐得到了中国企业的重视。
简单地说,合规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商业道德、社会伦理。合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而对于合规管理,由于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对它的定义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中的定义,合规管理是指证券公司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合规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
我们认为,合规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流程,以确保公司的所有决策、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范以及不违背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而与此相对应的合规风险,应该表述为:指因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是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存在和表现的诱因。
全面推动合规管理,必须全员树立合规意识。没有以全员合规意识为基础和指导的合规管理是盲动和被动的,这样推动的合规管理是难以取得实效的。
2 目前实施合规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仍处在经济转轨变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体制并存的历史阶段,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通道已经打开,权力与市场共同参与资源分配,造成、权钱交易、权利寻租现象大量产生。目前合规管理的复杂之处在于治理标准的迷失,调整频繁,界限不清。商业贿赂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不良的行业内规,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营销和商业交际手段,是与执法人员打交道的“剂”。“媒介式腐败”和“期权式腐败”相互交织,屡见不鲜,屡见不绝。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在合规问题上一定程度地面临“囚徒困境”。一方面坚持合规问题有可能失去市场,另一方面不合规又面临比境内企业存在更大的风险,因为国际上反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则和自律规则均相对比较完善,而跨国公司大多受这些规制的约束。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合规风险管理地位的重要性为国内外业界所公认,正如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所指出,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毫无疑问,在企业管理者心里,还会存在着这样的疑问:合规管理究竟是有利于业务的发展,还是抑制业务的发展?因为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有些时候,一切企业活动的合规性会导致很多“边缘地带”或者“灰色地带”业务活动无法开展,甚至会导致合作伙伴、商业客户的不满和疑惑,在短期内有可能导致企业业绩的下滑。我们认为,评判合规管理的价值,要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合规管理并不有利于快车道超车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有着长远的目标,持续的发展战略,那么合规管理将给企业带来稳定、持续、安全、有效发展的保障。
3 实施合规管理的积极意义
实现依托税务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促进干部职业成长与风险控制能力同步提升的目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制定税务干部切实可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够得到干部的充分认可,并认真执行,使税务干部切实感受到“一份有活干、有奔头的工作就是一份好工作”,有稳定的心理预期和工作动力。如果落于空泛则毫无意义。二是税务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合规教育培训内容,应当以“尽职”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夯实责任与操守理念的认知与贯彻执行基石。
3.1 实施合规管理的积极意义
合规是税务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经济管理标准的特殊使命,更是每位税务干部必须自觉遵守的法定义务。合规是职业操守的需要。爱岗敬业、勤勉尽职、依法合规。由税务执法不当所产生的风险最终都会向微观经济实体经济渗透,只有阳光执法,才能做到审慎、合规、稳健方能立足长远。
合规是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控制风险的需要。合规管理是对违规行为进行早期预警、防范、化解、控制风险的一整套约束机制。只有主动合规,才控制风险。十案九违规,这是长期实践的总结。在地税管理业务流程构造系统的工作中,要同步将操作准则、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相关要求,解读嵌入于业务流程的相应环节,实现合规管理流程与业务管理流程的有效融合,从而避免合规管理需要与业务发展需要两者之间发生排斥并产生“内耗”的现象,强化岗位约束,引导和激励全体地税干部不断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做善于风险自律的理性“地税人”,实现合规对具体业务风险的全流程监控与管理,保障合规管理的执行政策水平和执行力。从历史上看,由违规引发的事件杀伤力更大。比如煤矿违规操作引发爆炸就会将一切业绩化为乌有。
合规是预防腐败的需要。税务干部要算清“四笔帐”(政治帐、经济帐、人生帐、家庭帐),筑好廉正防线。各专业操作岗位要及时对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薄弱环节、苗头性问题以及风险隐患进行梳理分析,及时进行预警提示,研究管理、处置和报告的应急预案,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防扩散”。税务行业具体的执法行为具有的独特的特征,使其成为腐败的高发温床。职务腐败居高不下、腐败手段隐蔽增强、这是当前税务腐败发展的趋势。腐败案件大多都是外部人通过小恩小惠买通内部人合伙作案。这就要求全体税务干部执法行为上要严格合规、自律,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的腐蚀。
合规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合规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控制风险,税务竞争力核心就是驾驭风险的能力。
一旦违规或破坏税务执法规则,会扰乱正常行政管理秩序,影响税务系统社会形象和发展竞争力,严重时甚至会危害经济系统性安全。只有合规才能克服无序和不正当竞争,保证宏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合规是保护税务干部自身的需要。要始终坚持制度大过人情;业绩胜于雄辩;效果重于形式等原则。目前地税征管操作系统的业务流程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即使保证了自已合规,但若出现某一个环节出现违规都有可能牵连到自已。在工作流程制约过程中,要坚持制约与协作并重,形成工作合力和效率。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我的合规我负责,他人合规我有责”的理念。既要保证自已工作环节操作合规,也要防范他人违规。合规免责,违规受罚,这是当前处理违规事件、实施问责的基本原则。
3.2 合规与创造税务价值
3.2.1税务干部工作合规的必要条件
做一名优秀税务干部,其前提是始终坚持“四个底线”,即:
明辨是非,遵章守法的处世底线。税务干部要学制度、学规章、学守则,了解规则,能正确区分合规与违规的界限。要严格执行制度,防止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洁身自好,诚实守信的做人底线。要做人,首先要学习优秀品质,用正气激励自己,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职业操守。其次要慎重交友行为,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交友原则。
取舍鲜明,抉择得当的行事底线。什么事可以办、什么事不能办,这是合规执法干部应掌握的起码要求。言行有据、主动合规,要知道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在任何时候都要经得起任何检查。因此要保持理性、克服贪婪,面对利益诱惑时要把握自己,向党和人民交好忠诚、责任、执行三份答卷,追求用心办事,用情做事,精细行事的宗旨。
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目标底线。养成定期总结,不断自省的习惯,不断提高效率,为成功找到捷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为自已制定远大的人生目标,高尚的人生追求,对合规有执着的向往。
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要突出强调责任与操守理念,其核心是正直与诚信;实现方法是高标准尽职;履行质量包括充分认知、认真执行与持续坚持三个层次。合规教育培训是税务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责任与操守理念为导向,将合规教育培训计划,科学、持续地贯穿与干部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等合规理念持续深入人心,促进税务干部职业成长进步与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步提升。
3.2.2积极创造税务价值
对于税务公共管理部门,是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而存在并不断发展,但“服务”也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前提。税务干部除了要及时准确地帮助企业行使纳税义务,还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辅导和帮助企业实现应得的税收优惠,实现税务价值。一般来说它包括两项内容:有形价值及无形价值。有形价值主要指在合乎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以及做好合理的避税和节税,促使企业创造价值。无形价值则主要是指良好的税务管理和服务可以帮助税务部门赢得良好的声誉,提升税务部门的社会形象。必须注意的是,只有在优化税务文明服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创造出有意义的税务价值。
税务风险可以理解为,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税企双方在现实和未来时期一些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一些违规做法和不确定的错误因素,结果导致企业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最终影响到纳税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使国家遭受税收损失。我们从长期的税收工作实践中发现,税务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政策遵从风险;税基非准确性核算风险;税收筹划风险;涉税经济活动交易风险。
4 远大目标与现实环境的冲突
中国社会的合规管理外部环境还有待完善。合规的外部环境一般有两方面:从中国的法制建设层面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急需完善,很多违规行为无法得到根本的治理,比如,由于反商业贿赂的相关规定不够具体,很多灰色行为屡禁不止且不会受到制裁,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对合规单位和部门的不公平,从而让有些单位开展合规管理变得尴尬。这种外部法律环境的欠缺会对有关部门进行合规管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情来往”,使得很多不合规的行为在现有法律环境和社会道德环境下无法得到确认也不能得到妥善处理。甚至很多跨国公司都入乡随俗,在中国极力挑战合规的底线。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和滥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有关行业单位有效开展合规管理。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很多中国的行业单位和部门在建立合规管理体系的时候,尤其是在制定内部的行为守则时,往往直接“拿来”,或来自于外部的法律顾问的标准模版。很多时候,中国有些行业单位和部门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在执行上仍然放任自由,尤其是在合规和经营利益需要取舍时,经营利益往往代替了合规价值的坚持。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守则不仅无助于行业和部门的合规管理,而且由于与本单位的实际运营管理情况不相匹配而导致广大干部职工无所适从。从这个层面说,全国税务部门的合规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处于初始阶段,合规管理的历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是任重道远。
在中国南岳衡山中,有两千年前所建磨镜台之古迹。两千年前,此地附近有一古庙,有一小沙弥,辄至此地,终日盘坐,合手祈祷,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日复一日,斯得福祉。同时庙中年老之住持以一砖在石上磨琢不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一日,小沙弥问住持师傅“磨砖成镜不可能也”。住持曰:“诚然。此与汝日复一日,自朝至暮无所事事,只知诵阿弥陀佛,以求福祉者,同为不可能之事也。”以此感悟我们做事不但应有理想,并应宣布这种理想,而且应以实际行动实现这种理想。借此故事以激励全体税务同仁之志向、以明心境。
【参考文献】
[1]项怀诚.许善达.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6.
[2]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王志乐.蒋姮.合规——企业的首要责任[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6.
[4]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14-267
1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总体影响
1.1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
建筑行业是产业链的核心行业。上游企业是原材料供应企业、设备出租企业、分包施工企业等类型企业;下游企业是项目建设企业,即建设项目的所有人。营改增之前,总包单位可扣除的分包营业税一般为一级分包商的营业税,而对于二级乃至之后的分包营业税原则上不予扣除,营改增后,只要符合增值税条例的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避免了企业重复纳税,降低了企业税负。同时,营改增后,国家金税工程中对于增值税发票的全国联网,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发票及纳税管理,对国家管理税源起到积极作用,税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也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将更多的精力转移至施工组织与建设工艺的创新改造,将极大促进国家建筑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1.2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带来的挑战
由于建筑业长期以来粗放管理的特点,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一是增值税计征复杂、管控严格,要求企业精细化管理。二是营改增要求建筑全产业链条开具增值税发票,要求上下游企业科学管理,将为行业带来阵痛。
2 营改增后工程建设项目税务管理目标
2.1 加强税务合规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合法合规是税务管理的第一目标。我国建筑行业长期管理相对粗放,在实施增值税的情况下,过渡期以致后期的规范运行,法律法规将密集出台,这要求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合法合规进行税务处理,规避税务风险。
2.2 加强税务筹划管理,合理控制税务成本
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加强税务筹划,递延纳税时间,降低税负成本,是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重要目标。随着时间价值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递延纳税时间,对企业管理的作用逐步加大。同时,通过业务模式和交易结构的搭建,将对企业的税负产生重大影响。这要求税务管理应统筹业务与税收政策,实现税务成本的有效控制。
3 营改增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问题与处理
3.1 建筑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选择
在仅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增值率超过29.39%(可抵扣率低于70.61%)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较低。否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低。在此基础上,对于增值率超过29.39%的营改增项目,选择新成立小规模企业税收成本较低。
3.2 简易征收计税方法的适用情况与选择
按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建筑业企业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是施工企业仅提供建筑劳务,并收取相应人工、管理等费用,而不负责工程主要材料采购,即以行业所称“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劳务,这样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简易征收计税方法。二是项目工程建设方负责工程主要设备、材料等的租赁与采购,施工企业只负责组织人力实施工程施工的建筑劳务,即为行业所称“甲供工程”提供建筑劳务,这样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简易征收计税方法。三是对于营改增实施过渡期间的“老项目”,施工企业为其提供建筑劳务,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简易征收计税方法。这里所称的“简易征收计税方法”是指,一般纳税人以施工取得的全部收入(含价外费用)扣除分包施工方取得的收入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营改增文件在此处赋予适用企业主动选择权,主要考虑过度期间,一些分包施工企业难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总包施工企业无税可抵,从而增加企业税负,造成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也为企业选择权的运用指明方向。
4 营改增后工程建设项目税务管理措施
4.1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建筑企业应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专门部门,合理安排人员,有效分工,保证营改增过度与正常运转。一是设立税务管理部门,购置相应设备,明确部门地位,实施全员全过程税务管理。二是制定施工行业增值税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增值税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税务管理风险。三是建立税务人员管理与考核机制,以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风险管控为主要维度,建立关键指标体系,以内部控制与牵制,实现水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2 加强企业产业链管理
如前文所述,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建设项目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联系甚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建筑施工a业链条在流转税管理方面得以充分体现。同时,由于增值税抵扣计税方法的适用,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管理,对于上游企业要选择与总包企业纳税人类型一致的企业,使得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畅通,有效控制企业税负,对于下游企业要引导其提高施工企业的选择标准,逐步通过增值税抵扣特点的发挥,在降低施工企业税负的同时,有效降低项目企业的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项目单位的竞争力。
4.3 加强全员培训与人才储备
增值税作为目前国家最主要的流转税种,已适用于国家全部行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营改增后,财务人员与税务人员固然是受到影响最大的人群,与此同时,企业的采购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预算人员等等,甚至是企业的全员,都将受到营改增或多或少的影响。可以说,如果施工企业人员不懂营改增,认识不到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将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全员的营改增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税收意识,明白增值税的主要原理、特点,对本企业适用的主要税率、税负、发票等主要税务要点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
结语:
从全行业的角度看,营改增实现了全产业链条的税收管理,有效避免了重复征税,降低了企业税负。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由于其供应商及材料种类“散、杂、小”,营改增在促进建筑行业产业链条变革的同时,对建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个人经历,我是一九九四年税务机构分设时,分到博乐市地税局工作,时任市局管理科科长,一九九六年担任纪检员一职,分管业务科和稽查局工作,一九九九年八月调任州局征管科科长,负责征管科工作,二O*年任州局业务科科长,负责业务科工作至今。几年来,无论是税政管理、征收管理、税务稽查,还是纪检纠风,无论是在市局,还是在州局,本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自身政治思想及业务知识的学习,秉公执法,严格律己,热情服务于纳税人。
地税分设以来,本人多次被为市地税局先进工作者,博乐市优秀党员,97年被市政府评为"十佳执法员",在州局征管科和业务科任职期间,所主持的各项工作均名列全疆前列,多次受区局通报嘉奖。
本人这次参加竞聘的第一志愿是税政法规科科长,让本人填报这个岗位的直接原因是本人有能力、有信心在现有的基础上将税政法规科的工作做的更好。
在谈本人竞聘税政法规科科长职务的优势和工作思路之前,本人想先谈谈竞聘这一职务的劣势。
年龄相对较大是本人参加此次竞聘的主要劣势,年龄的问题在本人参聘之初可以说是最大的心理障碍。在看到区局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文件时,本人也想过不参加竞聘或者享受区局的优惠条件告老还乡。
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本人参加此次竞聘的优势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老马识途,轻车熟路。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财会工作19年,从事税收工作13年,在税务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税政法规管理和税收征收管理,可以说对这方面的工作非常熟悉,本人在市局工作时主要负责集体财务管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各税的税政管理,主持制定了《博乐市地税局非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博乐市地税局关于加强客货运输市场税收征管办法》等规定,使市局的税收征管更趋完善,到州局后主持修订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考核管理办法。从97年企业所得税实行自汇自缴以来,本人亲自主讲每年的企业所得税培训,1995年本人主讲了对党政机关的个人所得税培训,2001年主讲了对水利系统的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等。因此,本人尽管年龄相对较大,但经验丰富,能熟练掌握现行税收法规,业务水平较高,对税政法规科各项职能设置,非常熟悉并且熟练,主持税政法规科工作可以说是"老马识途,轻车熟路"。
二、德能双过硬,一颗赤诚心。
税收工作是一项执法行为,税收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纳税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税收工作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税务人员的执法形象、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直接反映了税务部门的形象,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因此仅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做到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双过硬。本人从参加税务工作以来始终不忘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自觉地将自己的形象作为税务部门一个窗口,自己要对自己所承担的那份形象负责。在执法工作中严格遵守税务人员十五不准的各项规定,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对待纳税人热情细致、耐心周到,始终坚持善待纳税人就是善待自已的观点。如果此次本人竞聘税政法规科科长成功,本人将一如既往地追求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双过硬这一目标,并且会严格要求本科室人员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使整个科室成员都成为德能双过硬,适应形势,符合时展的新时期税务人。
三、融合征管查,协调上下级。
税政法规科的工作在区局的文件中归纳为八项,这些都是税政法规科所必须做的本职内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税政法规科的工作则远远不止这些。除此之外,税政法规科的工作还必须体现"融合征管查,协调上下级"的特性,这是征管法和现行征管体制所要求的。税政法规科负责地方各税的政策业务管理,不只是简单说明对什么征税,按多少征的问题,还要搞清如何征、怎么查。
随着新征管软件的启用,网络运行的深入,信息工作将成为各项工作的先行军,税政法规科应当将最新的税收法规通过信息科公布,将税政法规管理与信息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挥更大作用。按照税政法规科的职能要求,就必须将税政法规科放在一个洞察全局、高屋建瓴的位置上去展开工作,因此,税政法规科的工作将不再是过去的一种简单配合,而是将各业务性科室融合起来。同时,税政法规科还负责对区局税政法规工作的上传下达,报表总结报送,接受上级检查,对下级
1.降低税务风险和相关财务成本。通过有效的流程和控制,纳税人能够发现税务风险,并在较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将减少在中国可能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
2.降低税务审计风险及合规成本。中国税务机关往往较为关注违规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并对其进行重点审查。如果纳税人能够证明其税务风险监控系统运作良好,并有效进行税务合规管理,那么其被中国税务机关进行审计的可能性将会有所降低。
3.增加编制财务报告的确定性。通过提前与中国税务机关进行公开沟通,纳税人能够增加其纳税申报中采用的税务立场的确定性,从而更加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
4.避免“突发”事件影响企业声誉。企业通过进行适当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出现那些不受欢迎的“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例如税务稽查之后的巨额罚款。这些税务突发事件可能对公司及其他在中国的关联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5.加强公司治理。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将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程式,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
6.增强对税务策略和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企业通过编制完备的税务风险管理手册等文档,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税务战略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决策过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7.与税务机关建立信任透明的关系。企业建立维护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并按照要求向中国税务机关提供相关文档,将有助于企业与中国税务机关建立公开透明的关系。
8.促进签署《税收遵从协定》。企业实施税务风险管理有助于促进与中国税务机关签署《税收遵从协议》。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与中国税务机关合作的机会。
9.增加取得“预先裁定”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仍在对中国实行“预先裁定”机制(不包括目前已经实施的转让定价相关的预约定价安排)进行内部讨论,并对外征求意见。纳税人应建立起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为将来参与“预先裁定”制度做好准备。这是因为已经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纳税人将更有可能取得申请“预先裁定”的权利。
一、目前对银行业征收营业税存在的问题
按照税法规定,不论从事何种金融业务,原则上统一按照“金融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按照营业税额附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从实际执行情况前,这种征税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银行业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合理。目前,银行业的营业税是按照营业收入征收而非针对营业净收入征收,征税范围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未考虑作为银行重要营业成本的利息支出因素,导致银行上缴税收与银行盈亏无关。
二是银行业税收无抵扣项目。从目前银行的盈利结构看,利差收入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银行的业务经营成本(如人员费用、业务运营费用)却不能比照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抵扣,而使银行在事实上成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双重承担者。
三是由于营业税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征税,即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后,在合同约定期限内,不管贷款利息是否收回,都要纳入计税收入征收营业税,在目前经济不景气、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果欠收利息较多时,银行需要动用营运资金垫付税款,导致银行实际承担的税负要比法定税率高。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背景
国际上对货物和劳务普遍实行增值税,而目前我国货物和劳务分别适用增值税和营业税,存在对服务业重复征税的现象。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降低服务业税务成本,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实施情况
目前,银行业两大流转税并存,营业税为主、增值税为辅。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号),正式拉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序幕,并明确金融保险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即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征收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2012年1月上海市作为首家试点单位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但不包含金融服务业。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扩大试点范围,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目前,虽未将金融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但已要求北京所属金融企业做好“营转增”的准备和税负测算工作,要求暂按3%、4%和5%的简易税率进行税金测算。
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由于税制结构完善和整体税负下降,对全行将产生利大于弊的整体影响。
(一)有利方面
一是消除重复征税,提升盈利水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后,全行流转税管理将从营业税为主、增值税为辅,逐渐过渡到单一增值税格局,税务成本将有所降低。
二是健全税制体制,促进业务全面发展。首先,良好的财税环境促进业务发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在全国减税超过1000多亿,带动GDP增长2350多亿元,外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会同步带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此外,营业税和增值税虽同属流转税,但征税方式和核算体系大不相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外部税务监管机构由国地税分管转为国税统管,税务管理效率将有所提升;行内会计核算体系也由营业税和增值税两大税种向增值税单一税种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将有所简化。其次,税制不断健全推动业务发展。银行业贵金属买卖业务创新较快,传统的流转税征税理念已无法满足需要,特别是贵金属回购业务缺乏税收支持政策,致使银行只能依托黄金加工企业开展回购业务。在“营改增”的同时,税收政策不断完善,推动贵金属买卖业务的全面发展。
(二)不利方面
一是增值税会计核算复杂、精细化程度要求高。未来我行多种增值税税率并存,需要根据不同业务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精细化要求有所提高。此外,增值税会计核算相对复杂,需要下设三级会计核算科目,近十个明细科目才能完整准确的计算增值税金。
二是增值税发票管理严格,内控合规管理要求较高。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注明税款抵扣的方式计算税金。发票的申请、领用、认证、抵扣、冲正和保管等操作流程复杂、税务监管严格,迫切需要我行提高税务内控合规管理水平,提高税收遵从度。
三是税务处罚力度较大,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增值税法条文复杂,发票管理严格,税务处罚力度较大,经济和刑事责任双追究,对我行税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增值税虽属国税管辖,但需要在机构所在地就地缴纳,迫切需要我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基层财税人员。
五、银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国外经验和初步思路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国外的实施情况
从国外情况来看,金融业增值税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基本免税法、零税率法和允许进项税额抵扣的免税法。三种模式将金融业务分为显性收费的金融业务和隐性收费的金融业务,其共同点是对显性收费的金融业务征税,对出口的金融服务适用零税率,并且都允许进项税额抵扣;不同点是对隐性收费的金融业务的处理方式不同:
1、基本免税法,即对大部分隐性收费的金融业务免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此模式为大多数欧盟国家所采用。对隐性收费的金融业务免税的主要原因是确定这类业务增值额的技术困难,缺点是导致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和重复征税。
2、零税率法,即对隐性收费的金融服务适用零税率,但允许进项税额抵扣。此模式为新西兰所采用。这种做法避免了对部分金融服务“免税”引起的重复课税问题,但也使国内金融服务享有比国内其他行业优惠的税率,致使政府的税收收入损失较大。
3、允许进项税额抵扣的免税法,即对隐性收费的金融业务免税,但允许一定比例的进项税额抵免。此模式为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所采用。这种征税方法是对前两种税收模式的折中,既减轻了增值税的重复课税,也减弱了进项税额在应税服务和免税服务之间分摊造成的征管上的复杂性。
(二)银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初步思路
基于国外金融业增值税的经验,考虑到我国金融资产负债业务比重比较高、中间业务比重尚低的实际情况,为平衡银行利润与地方税收的关系,这里做如下假设:
假设一,将隐收费中的外汇转贷款业务、金融商品转让业务等列为免税收入(不允许进项税额抵扣),而对一般存贷款业务按利差收入开征增值税。
“营改增”作为我国近年来最为重要的税制改革内容,是国家基于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避免重复征税问题进行的税制改革。在“营改增”政策推进实施以来,对于服务行业企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由原来的缴纳营业税转变为缴纳增值税,势必将会对服务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带来系列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服务行业企业更应该全面深入的分析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影响,有针对性的在财务、税务管理方面等制定合理的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营改增”对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财务的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应税服务包含了营业税在内的含税收入,而在企业的“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在服务业企业的销售价格中彻底剥离,这些应税服务主要是包括在税后收入内,因此会对服务企业的财务指标造成一系列的影响,特别是进项税额可以实现抵扣,流转税额也会出现相应的下降。
(二)“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税负的影响
按照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企业的税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也有的企业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税负反倒出现了不降反升的问题。不同服务行业所适用的税率不同以及纳税筹划手段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实际税负产生相应的影响。
(三)“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推行实施以后,税务部门将会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稽查力度,因而对于企业内部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由于企业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实际需要,对于采购等管理工作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四)“营改增”对服务企业的战略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在整体上有助于降低整个行业的税负,但与此同时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策略也将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背景下,服务行业企业应该及时对自身的战略目标以及业务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在生产业务外包方面、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立、供应商选择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以尽可能扩大取得增值税进项抵扣,这实质上就是推动服务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营改增”政策背景下服务业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服务业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在“营改增”政策具体实施以后,企业的进项税抵扣的额度越大,增值税的减少幅度也会越大。因此,作为服务行业企业而言,在供应商的管理方面,也必须严格按照增值税抵扣的实际需要,取得专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是必须要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货商与之合作,以便于获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降低企业的增值税负担,进而实现服务业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
(二)服务业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作为服务业企业,应该及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通过对运营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比如,在“营改增”政策以后,应该按照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以及税负计算分析结果等,确定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等来缴纳企业的增值税。同时服务企业应该重新审视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可以对不同业务的拆分和整合等,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税负。
(三)确保服务业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将会直接增加服务行业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也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服务行业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水平,确保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进而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开展企业的税务筹划。
(四)加强对服务业企业专用发票的管理
“营改增”政策背景下,增值税的计税特点使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要远远严格于营业税发票,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着重加强发票的管理。首先,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流程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督管理,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都具有实际的交易凭证,严谨虚开发票等行为对企业造成税负风险。
(五)针对“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应该组织全员系统学习营改增的相关知识,重点明确营改增政策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税负,而且是关系到企业的内控、经营模式等多个方面,共同做好营改增政策下服务企业的应对。同时,还应该重点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能够从合法合规、风险最小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出发,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在“营改增”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服务行业企业应该全面的分析“营改增”政策形势,并重点在服务行业企业会计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筹划等方面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实现企业税负的降低,并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吴联.关于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及政策建议[J].大陆桥视野,2012(08).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个人经历,我是一九九四年税务机构分设时,分到博乐市地税局工作,时任市局管理科科长,一九九六年担任纪检员一职,分管业务科和稽查局工作,一九九九年八月调任州局征管科科长,负责征管科工作,二OO一年任州局业务科科长,负责业务科工作至今。几年来,无论是税政管理、征收管理、税务稽查,还是纪检纠风,无论是在市局,还是在州局,本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自身政治思想及业务知识的学习,秉公执法,严格律己,热情服务于纳税人。
地税分设以来,本人多次被为市地税局先进工作者,博乐市优秀党员,97年被市政府评为"十佳执法员",在州局征管科和业务科任职期间,所主持的各项工作均名列全疆前列,多次受区局通报嘉奖。
本人这次参加竞聘的第一志愿是税政法规科科长,让本人填报这个岗位的直接原因是本人有能力、有信心在现有的基础上将税政法规科的工作做的更好。
在谈本人竞聘税政法规科科长职务的优势和工作思路之前,本人想先谈谈竞聘这一职务的劣势。
年龄相对较大是本人参加此次竞聘的主要劣势,年龄的问题在本人参聘之初可以说是最大的心理障碍。在看到区局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文件时,本人也想过不参加竞聘或者享受区局的优惠条件告老还乡。
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本人参加此次竞聘的优势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老马识途,轻车熟路。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财会工作19年,从事税收工作13年,在税务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税政法规管理和税收征收管理,可以说对这方面的工作非常熟悉,本人在市局工作时主要负责集体财务管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各税的税政管理,主持制定了《博乐市地税局非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博乐市地税局关于加强客货运输市场税收征管办法》等规定,使市局的税收征管更趋完善,到州局后主持修订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考核管理办法。从97年企业所得税实行自汇自缴以来,本人亲自主讲每年的企业所得税培训,1995年本人主讲了对党政机关的个人所得税培训,2001年主讲了对水利系统的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等。因此,本人尽管年龄相对较大,但经验丰富,能熟练掌握现行税收法规,业务水平较高,对税政法规科各项职能设置,非常熟悉并且熟练,主持税政法规科工作可以说是"老马识途,轻车熟路"。
二、德能双过硬,一颗赤诚心。
税收工作是一项执法行为,税收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纳税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税收工作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税务人员的执法形象、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直接反映了税务部门的形象,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因此仅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做到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双过硬。本人从参加税务工作以来始终不忘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自觉地将自己的形象作为税务部门一个窗口,自己要对自己所承担的那份形象负责。在执法工作中严格遵守税务人员十五不准的各项规定,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对待纳税人热情细致、耐心周到,始终坚持善待纳税人就是善待自已的观点。如果此次本人竞聘税政法规科科长成功,本人将一如既往地追求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双过硬这一目标,并且会严格要求本科室人员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使整个科室成员都成为德能双过硬,适应形势,符合时展的新时期税务人。
本人是一名中国共产_党党员,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将这颗滚烫的赤诚之心献给党的事业,无论在任何时刻,任何工作岗位上,也无论此次竞聘的结果如何,本人一颗赤诚之心都将献给我所热爱的税收事业。
三、融合征管查,协调上下级。
税政法规科的工作在区局的文件中归纳为八项,这些都是税政法规科所必须做的本职内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税政法规科的工作则远远不止这些。除此之外,税政法规科的工作还必须体现"融合征管查,协调上下级"的特性,这是征管法和现行征管体制所要求的。税政法规科负责地方各税的政策业务管理,不只是简单说明对什么征税,按多少征的问题,还要搞清如何征、怎么查。
随着新征管软件的启用,网络运行的深入,信息工作将成为各项工作的先行军,税政法规科应当将最新的税收法规通过信息科公布,将税政法规管理与信息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挥更大作用。按照税政法规科的职能要求,就必须将税政法规科放在一个洞察全局、高屋建瓴的位置上去展开工作,因此,税政法规科的工作将不再是过去的一种简单配合,而是将各业务性科室融合起来。同时,税政法规科还负责对区局税政法规工作的上传下达,报表总结报送,接受上级检查,对下级局的税政法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等工作,因此协调上下级也是税政法规科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种上下级关系协调处理的好坏将影响全州整体的税收工作。
四、传教帮学带,点拨后进人。
全州税收工作的进步关键体现在县市局工作的进步上。而县市局工作的进步则最终要落实到一大批热爱税收事业,道德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中、青年干部肩上,做为税政法规科的科长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同时要擅于学习、总结、汲取他人的工作经验,其他地州的先进经验和工作做法,并将这些经验及时的传教给基层干部,如果本人此次竞聘成功,本人将亲自定期到县市局蹲点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与县市局的干部共同工作,互相学习,共同使博州地税系统的税收业务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不可能干一辈子,工作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在位时,应当毫无保留地传给别人,承上启下,承前启后,这样才能使我州的税收工作持续稳步的发展,才能使我州税收工作不落后于其他地州。今天,我在竞聘演讲中提出"传教帮学带,点拨后进人",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把这句话送给所有经验丰富的税务干部,让我们共同关心、支持、帮助身边的同事,让不强的变强,让强的更强,在整个博州地税系统营造一种"传教帮学带,后进赶先进"的积极向上、团结一致、好学实干的工作、学习氛围。
1.管理不当,信息失真
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手段多种多样是我国小企业呈现出来的特征,但这也加大了税务管理工作的困难。且税务部门在完成税收工作后没有对企业加强监管,导致企业任意经营,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存在了诸多问题,其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1)现代小企业中核算会计与涉税会计内容严重脱节。部分企业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再者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一方面应付税务检查,另一方面为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方面,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涉税方面人为调节税款的多少,税款缴纳的时间等。
(2)制度残缺。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尚未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完善处理。如:会计核查、资金管理、账务记录等,都仅仅是形式上的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企业利益造成影响,严重时直接导致资金流失、管理失效等问题,给财务工作带来难度。(3)会计失控。内部会计控制作用丧失也是另一大问题,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物资安全、会计信息、财务活动等方面实施控制,而在小企业的管理中很多因素干扰者会计工作,导致其未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未重视会计行业的基本原则,阻碍了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持续发挥,给企业经营带来难度。
2.缺少培训,素质落后
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培训是搞好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但大部分企业为了节约经营成本而未把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仅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法律规定我国在会计人员的管理过程中采取统一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年检、培训的方式管理。而相关文件规定了,只有获得中专或高中学历的人才有机会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际情况却是会计行业的从业门槛较低,这造成了中小企业的会计职业素质落后。
另外,税务部门没有定期组织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未能从不同的方面顾及涉税会计人员的个体差异与企业发展趋势,在改善涉税人员的业务能力上没能起到帮助。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体制得到全面更新,税制改革工作持续进行,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会计必须要适应新经济政策的要求,积极培养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增加职业素质的培养。但真实情况为,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在管理方式上难以统一,使得会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企业的税收工作。
3.监管不足,发票乱开
因企业聘用会计人员时没有给予过多的要求,市场上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对于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感触,因为在财务相关的工作中常会出现各种不利现象。涉税会计人员在对企业业主提供服务时,容易被金钱利益诱惑。其会出采取一切措施来保证企业利益,因而采取了很多不正当的手段,主要包括了:多开农副产品或废旧物资进项发票;资金收支记录不及时;谎报工人工资、折旧及增大成本,给企业经营造成一种假象,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顺利经营。在监督过程中,税务机关查账征收设置障碍,尽管税务人员明白企业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但因为企业会计人员流动较大,造成了制定的多项监督处罚措施难以进行,使得会计人出现“造假账、逃税收”等问题,长期下去则会养成很不好的工作习惯。影响了涉水会计在企业中作用的发挥。
二、优化涉税会计调整的有效措施
发挥资源价值,加强会计教育
面对当前呈现出来的诸多财务管理问题,我们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会计工作调整,改善当前的会计工作现状。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等需共同创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培训模式,将税务实践专家当成核心,对会计人员展开综合培训管理,注重培养一批通晓涉税会计和核算会计的专业人才。领导者还需充分发挥现有的企业资源,利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设施等给会计人员的教育带来帮助。税务部门应参照税收管辖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科学划分涉税会计人员,主要包括了:生产制造、委托加工、食品加工等不同的方面,且依照企业经验状况把现实的问题加以解决处理。并且,在提高业务素质时还应对涉税会计的职业道德素质给予重视,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还可以座谈会的形式定期召集企业涉税会计以及管理者展开交流,对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提供方向。
2.加强财务管理,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实现持续发展
鉴于当前的财务管理问题,税务机关需参照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采取财务管理措施,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结合财务部门办颁发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的日常核算进行优化调整,引导企业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会计管理。税务机关还要对小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加以规划,确保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能完善会计监督,防止在工作中出现信息失真、记录不全等多方面的问题。(2)要求企业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一般管理范围要涉及到资金管理、成本核算、财务审核等各个环节,给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管理效果,保证管理会计职能充分发挥,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利用价值。(3)企业应实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规划企业的纳税活动,既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为目的,这是涉税会计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是以偷、漏税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3.采取等级考核,扩大管理范围
关键词:税源风险;税务机关;纳税人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19-02
税源稳定是实现税收增长的基本条件,加强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几年,受宏观经济形势、财税政策变动、企业经营行为等因素影响,税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税收收入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在税源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科学检测和防范税源存在的风险,并及时针对问题化解税收风险,防止税收流失,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称为现代税源风险管理。税收经济关系中的征纳双方是税源风险的直接来源。本文试从税收征纳双方的角度,分析税源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强化税源风险管理,降低税收收入的不确定性。
一、基于税务机关的税源风险来源分析
(一)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力度的影响
税收征管力度是影响税源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征管协助、征管技术、征管风险管理体系等。
1.税收征管协助
税务机关涉税信息的获得及验证,需要部门之间的大力协作与配合。但目前我国税务机关与各涉税政府部门各自为战,税务机关难以从第三方获取与纳税人相关的信息。一方面,在法律层面,各政府部门向税务机关提供信息的法定义务不明确,相关条文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我国迄今没有统一的纳税人税务代码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各有自己的一套编码,使得部门之间分散的纳税人信息难以实现共享。
2.税收征管技术
税收征管中所使用的硬件、软件以及征收、稽查技术会直接影响税收收入的筹集。这些因素包括硬件设施在数量和种类上是否适当、征管软件是否方便实用且相互兼容、稽查选案程序等是否适当、税务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业务素质等。在既定的征管模式下,税收征管技术会对税收的征收具有直接的影响。
3.税务机关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对税收风险缺少足够的认识,多数税务机关尚未建立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税务机关没有建立与税收风险管理相适应的风险信息收集标准及传递渠道。当前税收机关掌握的纳税人信息是基于纳税人在自行申报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信息只反映纳税人基本生产经营情况,要想全面了解企业的纳税相关信息,就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采集和核实信息。由于税源管理中管户多、人手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即使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局部的、短期的,缺乏全面性和长效性。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进行税源管理风险评估必须要有“参照物”和分析模型,也就是预警系统。要对税收风险进行因素分析,找准风险控制点,就必须建立预警机制和预警指标体系,提高风险评估和认定的准确性,而目前建立有效、完整的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税务机关很少。
(二)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情况
在传统税收理念支配下,税务部门一般把完成税收任务作为税收征管的唯一目标,而不是把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提高我国居民纳税遵从度作为税收征管的核心。这导致不论是我国税收征管理念、税收征管模式还是税务稽查实践都过分强调税收的强制性,突出了税收执法的刚性,而忽视了对纳税人合理需求的满足和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二、基于企业纳税人的税源风险来源分析
(一)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改变产品结构,这会对税源产生较大影响。如国家开始征收燃油税后,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石化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所生产产品的结构,减少了柴油的产量,而相对地提高了所生产汽油的比重,导致缴纳税款也发生巨额变动。
(二)企业纳税待遇变动
国家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出台了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引导企业开发利用高新技术,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有差别的企业纳税待遇会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进而间接传递至税源上。
(三)企业纳税遵从状况
潜在税源变为现实的税收收入与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遵从程度密切相关。税收是一种财产的转移,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需要通过纳税人支付货币或实物才能实现,因此,由于利益的直接性,自从税收存在以来,就始终存在着征税与反征税、偷税与反偷税的斗争。而税收遵从度的高低不仅与税收征管服务质量有关,通常也与税收违法成本的高低一致。目前,受企业对各种税收政策的把握程度、对税收的认知程度,以及纳税人的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整体纳税遵从度是比较低的,因此税源流失比较大。
(四)企业的特别经营行为
在企业的持续经营期间,纳税一般是稳定的,变动不会很大,但是也会有特别的经营行为对纳税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偶尔发生的巨额股权转让可能导致所得税大增,如某公司本身无经营业务,通常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为零,但在某一年,公司因处置部分分支机构资产形成投资收益及营业收入增加,从而缴纳了所得税税款。
三、基于税收征纳双方的税源风险管理措施
(一)完善税务机关的税源风险应对能力
1.完善税务机关税源信息资料的管理制度,加强部门沟通
一是要健全以纳税申报资料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制度,努力提高纳税申报率和申报数据准确率,建立申报资料数据库。二是要设计严密的抽样调查体系,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定期收集主要税种税源变化资料,为税收收入预测和纳税能力估算提供详实的数据来源。三是要加强对重点税源信息资料的等级、日常监管。四是建立全社会的信息资料网络,将工商部门、银行、海关、税务等部门纳入统一的税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全面实现税源监控管理。
2.提高税收风险意识,健全税收风险控制机制
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预防等一系列管理过程。
(1)风险识别,即收集充足的的税收数据信息,建立社会综合治税平台。企业从开业登记到原料购进、生产经营、财务核算、产品销售、计提税金直到注销清算,每个环节都潜藏着税收风险,因此,必须不断畅通信息获取渠道,确保各个经济环节的涉税资料纳入税收管理范畴,为风险评估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
(2)风险评估,即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模型。在综合治税平台建立以后,还要对税务系统若干偷、逃、骗税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寻找可能引起税收流失的各种因素和表现,对收集到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进行归集和系统分类,把纳税人的各类信息按一定规则量化,并对不同企业分别做出标记,再建立起风险指标,对税源与税收之间存在差异的状况加以判别,区分不同的风险级别,计算风险分值,并分别按照不同颜色进行警示。
(3)风险处理,即依据不同的税收遵从度,确立分类、动态、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对待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应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税收管理中所耗用的税务资源和对纳税人的介入程度应有所区别。对风险级别较低的纳税人,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如案头分析、巡查,再辅之以相应的程序即可;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可使用约谈、实地核查和税收检查等手段。
(4)风险预防,即建立税收预警监控系统。在税务机关内部,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二次利用,建立预防职务违法违纪预警监控系统。由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数据采集中心,采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正常信息,经预警系统的风险预警评估,进行一般、轻度和严重等级的评估预警,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预警提示。对预警处理信息初步分析后,纪检监察部门通过警情事务处理流程核实查处,对警情信息进行警示和跟踪处理。
3.完善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
完善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保障纳税服务严格、统一、有序进行。可以考虑进一步修改《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纳税服务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围绕规范纳税服务,完善税务行政法规或规章等法律规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纳税服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税务机关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向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这主要指建立有纳税人广泛参与的税务机关与税务人员纳税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对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的服务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与对税务人员的职务晋升、薪酬安排有机衔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4.完善反避税管理,减少不确定性收入
当前,我国反避税管理仍显薄弱,完善反避税管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减少由于企业避税而造成的税款征税滞后,需要与加强税源管理相结合做好税收基础工作,重视企业基础信息的收集,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检查,从而及时发现企业避税行为,及早介入调查,确保税款及时征收。
(二)企业应对税源风险的措施
1.提高会计核算能力
企业是纳税的主体,企业的各项活动均会导致相应的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方法又会直接导致企业税务核算,因此,企业应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自身会计核算能力,进行内部税务培训,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做到不偷税、不漏税,实现税款应缴尽缴,提高纳税遵从度。
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一方面,企业需着力于加强内部控制,做好整体流程管理,降低企业内部风险;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合理规划生产经营,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身经营弹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保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税源的持续稳定。
3.把握好国家各项政策
目前,国家为鼓励高新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企业所得税、进出口关税方面都规定了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抓住机会,顺应政策引导,将政策支持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内控测试作为审计的一项手段及程序,决定着审计的方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内控测试评价高的企业,审计风险就小,反之则大。企业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否之所以能决定审计风险,是因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能为审计工作提供较为真实、完整、有效的财务数据,从而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降低审计的风险。税务部门对跨国企业实施的税收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之上。因此,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也同样决定着税务部门税收管理的风险,影响着税收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纳入跨国企业税收管理体系很有探讨意义。
一、 企业内控对跨国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1、内部控制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的机制,由一系列程序和制度组成, 其目的是控制组织行为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或者纰漏,保证组织的正常有序运行。①
2、从会计的角度来讲,内控制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整个经济信息的基础性信息,其准备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经济信息的质量;由单位内部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有效,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程序。这是因为内控制度从两个方面影响会计信息,一是基础经济数据。会计核算的数据基础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在流程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数据。比如,企业因生产经营所需采购原材料到入库到生产领用到制成产成品,由此在各环节产生的费用及成本等都将形成会计核算的基础数据。如果这些基础数据不完整或出现差错,那么将直接影响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二是内控的流程设计。内部流程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也将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比如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企业物流部只将需开具发票的产品出库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被动接受信息,那么这样单向设计的内控流程将使物流部的信息无法真实地传送到财务部门,从而使财务数据失真,进而产生纳税风险。
3、从税收管理的角度来讲,跨国企业税收管理不能脱离企业内控制度
(1)跨国企业税收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内控制度。
跨国企业的税收管理必须依托企业的财务数据,包括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等,而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取决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是建立在完善的内控制度基础之上。其中的关系可简单用下图表示:
内控制度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跨国企业税收管理
(2)重视内控测试是税收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跨国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了解,这不仅包括企业的纳税申报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经营决策信息等各种表面信息,还应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跨国企业往往具有经营多样、业务复杂、涉税事务繁多等特点,仅仅依靠常规管理难以解决深层次问题。同时跨国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在企业管理上有一定的内控制度,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管理薄弱的内资企业,有条件对其内控制度作全面了解和测试。只有对其内部管理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才能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才能发现其存在的内控漏洞以及有可能导致的税收风险。
为纳税人提供综合、个性化、深层次的税收服务也是税收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方面。而内控测试一方面是对跨国企业内控制度的一个了解和测试过程,同时能帮助企业发现内控管理上的漏洞,改进在履行纳税义务方面的缺陷,从而提高企业的税法遵从度。而且在这种税企互动的过程中,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尊重,最终促使逐步形成融洽、协调的征纳关系。
二、 运用内控测试提升跨国企业管理水平
1、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中增加内控测试项目
2003年实行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行办法》适用于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等级的各类纳税人。具体指标有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簿凭证管理、税款缴纳、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等5个方面,按评定内容分指标积分,设置ABCD四级。
由于跨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好,因此只要未被查出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大多数企业都能轻易获得A级级别。但依据对部分A级纳税人的审计情况来看,虽然他们都按期申报,且申报填写正确,无欠税情况,而且税收贡献在行业中也较高,但其中仍不乏有企业在内控方面出现严重漏洞,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致产生税收风险。
审计或税务稽查都只是事后手段,不可能对跨国企业的事前及事中实施有效管理。因此,实施对跨国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中对企业增加内控测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纳税遵从度。
2、 通过询问及现场的遵行性测试来实施对企业内控的测试
首先,可向纳税人发出《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问卷调查表》,初步了解并分析评价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控的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
其次,到现场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因为即使是制定了完善的内控制度,也换药经过测试才能知晓其执行情况。有许多单位虽然已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进来频频曝光的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和关联交易等非正常占用资金未纳入会计核算等问题,也表明一些企业花大量精力建立的内控制度,很多时候只是摆摆“花架子”。
内控的遵行性测试主要围绕纳税人下属的基本业务循环展开:
销售和收款循环、购买或取得循环;生产循环;薪资循环;理财循环;纳税申报循环。
实施遵行性测试程序,一般应采用属性抽样方法进行测试。具体办法包括根据企业的经营环节或重要业务划分成若干项目,确定该项目流程中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事件的各控制点,然后再各控制点上形成的凭证表单中抽取适当数量的样本,加以复核、比较和计算,同时审核是否存在内控的轨迹(如:签字,顺序编号,复核调整表等等)。
3、 结合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控的总体评价划分纳税人等级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应集合对纳税人会计制度与内控分析、测试的结果对纳税人财务数据的可信程度进行评价,分以下三种类型:
高依赖程度。系指明具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内控,并且均能发挥作用,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小。
中信赖程度。系指内控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的不当之处或缺陷,有可能影响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低信赖程度。系指重要的会计制度及内控明显无效,大部分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现差错,从而对其会计制度及内控难以依赖和利用。
只有对于高信赖程度的内控评价,才可作为A级纳税人的评定标准。(作者单位:无锡市国家税务局)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国税函[1999]503号
[2]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行办法》国税发〔2003〕92号
医药制造行业是吉林省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优势产业之一,医药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性多年在全国排名前列,是吉林省工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现已与广东、贵州等省共同跻身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第一梯队。为了保持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就需要发挥税收管理的职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把吉林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一、吉林省医药制造业实际税负现状
2007年吉林省416户医药制造企业累计销售收入67.5亿元,实现增值税5.98亿元,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为8.86%。在416户企业中高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的共有87户,销售收入37.69亿元,应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76.42%;低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共有169户,销售收入29.46亿元,应纳增值税1.41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23.74%。有销售收入无税企业,共计28户,销售收入为0.37亿元;销售收入为零的共计132户,占全部户数的31.7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于全省医药平均水平的87户企业仅占全部户数20.91%,缴纳了近76.42%的税金,应当作为税源监控的重点,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医药制造零税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需要进一步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直至进行税务稽查。
二、吉林省医药制造业税负差异原因分析
1.增值税税负偏高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高于平均税负8.86%的有87户,占全部户数的20.91%,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的76.42%。此类企业共同的属性:一是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设备技术先进、人员素质较高,资金雄厚,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品附加值高,增值额大,营销体系较完善,形象好、商誉高,增值税税负也比较高。二是由于目前药品销售市场竞争的日常激烈使得医药产品销售费用(主要是广告宣传费用)、产品研发支出较高,客观上拉动了医药产品的价格,但这部分费用均不能在进项税中抵扣,却需要产品销售价格得到补偿,因此相应的增加了销项税金。三是从税收政策看,中药的原材料抵扣率较低,中成药制造企业主要原材料基本上属于农副产品依收购发票所列金额按13%扣除率抵扣,属典型的“高征低抵”,这在政策上就使我省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税收负担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2.增值税税负偏低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低于平均税负8.86%的有169户,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1.41亿元。税收负担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关联交易,使成员企业的税收负担偏低。由于规模企业较大,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关联企业,因税收政策、营销策略的不同人为地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分解了产品的附加值部分造成部分相关企业税负偏低。
(2)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良好,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使部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却较低。主要原因是:①国家为解决药价虚高、就医昂贵的问题,开展的反商业贿赂活动及实行的药品降价政策法规的出台,特别是“齐二药事件”给全省的医药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受国家对医药政策性降价影响,赢利空间再度压缩,税金下降,企业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②药品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特别是有些主要原材料急剧上涨,使企业产品成本提高,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由于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医药制造受产品降价及原料涨价的双重挤压,直接导致企业销售收入、税金的下降。
(3)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税收漏洞。我省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为药农种植的中草药,收购初级农产品抵扣13%,产出中成药销售适用17%税率。因此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至关重要。
(4)少数企业因无新技术、新产品跟进,导致销售萎缩,税负偏低。
3.增值税税负为零的医药制造企业,其中有销售收入无税的28户,没有销售收入的132户,两者合计占全省医药制造企业416户的38.46%,对于这部分的企业要进行认真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纳税检查,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要从投入产出、购销存、银行存款、现金资金流量、凭证流等角度出发,运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收稽查的联动机制,要逐户深刻剖析零税负的症结所在,堵塞税源的跑、冒、滴、漏。
三、加强医药制造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全省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税负低于全国、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排除关联企业平销行为、企业发展萎缩等特殊原因,显然还应从强化对制药业的税源管理,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针对制药业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强化税收管理。
1.对医药制造企业实行按同业、按税负分类管理。通过对同行业单户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整个行业生产、供应、销售的规律,建立相关的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的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进一步深化同业纳税分析、纳税评估、强化同业税源管理。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对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账证健全,税负不低于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水平的,为一类纳税企业;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水平比较高,会计账证比较健全,税负在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70%~100%以内的,为二类纳税企业;对不符合一类、二类企业标准的税负偏低、无收入、零税负的纳税企业,确定为三类纳税企业。对三类企业,税收管理员除实行常规管理外,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情况对三类企业派员进行实地调查评估,对原材料购进、生产、销售、成本等过程实地全程监督管理,分析、求证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对发现的问题约谈举证或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形成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