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化学知识点大全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6 16:55: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学知识点大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化学知识点大全

篇(1)

为解决这些问题,2013年7月,农业部专门印发农科教发〔2013〕7号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沟通协调不到位、具体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没有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和全局上,充分认识加强农广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的地方觉得农广校条件差、人员力量弱,建设难度大,信心不足;有的地方认为没必要建设农广校,可以直接利用其他资源。对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们一定要看到,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家和各级都在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广校建设正当其时,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势在必行。

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农业部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增强教育培训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各级农广校建设,这是农广校性质和承担的任务所决定的。农广校建设的目标是,力争在5年内实现全国所有地(市)和农牧业县(市、区)农广校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全覆盖;积极争取各级专项支持,农广校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基本配套,全面改善县级校设施条件;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县级校(中心)实训基地覆盖率达到100%;专兼职教师队伍扩大到10万人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各级校长(主任)和办学人员队伍实现全员培训,办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此,加强农广校建设要着力把握以下四个重点:

一是进一步完善办学体系。要保持农广校相对独立完整的办学体系。没有农广校建制的,或者原来有但被不合理撤并和挤占的,要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争取建立或恢复农广校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一时难以建立农广校的也要保证设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二是强化公益性职能定位。农广校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地方教育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加强协调,确保农广校(中心)由农业部门主管的体制、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独立设置的办学格局。要在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岗位编制、人员聘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制度规范,强化职能建设。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承担农民教育培训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职能,把农广校(中心)办成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服务中心和宣传推进中心,受委托承办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

三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中央校要抓紧编制全国农广校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规划,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广校现代化进程。2013年,部里为100所A级校配备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2014年,计划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主要调整为新型职业农民流动课堂项目。中央校要尽快制定各级农广校建设规范,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任务、设施条件、办学机制等方面提出最基本要求,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各省、市、县都要相应制定建设规范,越往下应越具体,要求应更高。同时要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通过建设不断加强,通过规范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四是加强办学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实施体系队伍建设工程,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对校长、教学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分级开展轮训。要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训基地培训相融通,培养一支既有理论会讲课,又有技术能动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注重把一线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去,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快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和农民教育培训导师制度;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好的理念,就可以建设一支好的队伍,形成一套好的管理理念,凝聚一股好的力量。因此,校长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要努力打造一支思路清晰、勇于开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校长队伍。

要教学为本、服务为重。教学是农广校的立校之本,服务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农广校的中心任务。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要切实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协调、汇聚、集成各方面力量,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格局,实施分类、分层,多目标、多样化的教育培训。

一要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务农农民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开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等新兴专业,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通过增设家庭规模生产经营等新兴课程改造传统农科专业,兼顾培养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继续推进中专后和合作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农业职业技能人才。促进职业培训、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乃至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

二要深入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改变以往单一的普及性培训或简单的“一事一训”培训方式,特别是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要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分产业、分类型进行经常性、系统性、全程性培训。要严格按照培训指南和培训规范,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尤其要强化培训管理,凡是整合利用农技推广机构、农机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资源开展培训的农广校,要严格落实培训环节,牢牢抓住质量这条生命线,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三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教育内容上,要紧跟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实际需求,创新教学课程体系,改专业教学为产业教学,依据农时季节和农业关键生产经营环节,针对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减少理论增强实操,突出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要尊重农民意愿、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规律和学习特点,改农民进校门为教师到家门,采取送教下乡、农学结合等灵活方式,方便农民结合生产就地就近就需学习。在质量评价上,要立足生产经营实际,将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生产经营考察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从一次性单一结果检验转为过程检验与结果检验相结合,把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后的实际生产经营效果也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四是搭建基础平台做好公共服务。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重点,切实发挥各级农广校(中心)职能作用和服务功能,上联政府及教育、财政、农业等行政部门,横联农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企事业单位,下联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和协作协同,形成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广校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增强抓落实、见成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广校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广校各项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列入农业部门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要像抓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一样,下大力气抓好农广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联合办学的领导体制机制,建立抓落实的绩效考核责任机制。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广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民教育培训及农广校建设发展和作用发挥等重大问题。各省厅科教处要与省农广校密切协作,在领导中加大扶持,在指导中加强服务,全力支持农广校开展各项工作,要把办好用好农广校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作要求。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重视和加强对农广校(中心)的领导指导,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科教部门的负责同志可以兼任农广校(中心)相关领导职务,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大工作力度。

篇(2)

        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自觉习惯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在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表现。

        1、“标签”心理

        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在心理上相当于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学生本人对自己在群体中位置的认识。尤其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少体会到好成绩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喜悦,缺乏自信,自卑的“标签”使自己过早地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

        2、“偏重”心理

        在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偏重化学结果而忽视化学过程的倾向,表现为:老师进行习题讲评时,正确的就认为自己懂了,不要再听了;错误的只记录正确答案;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只满足于请教答案,不考虑过程的方法,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仅是对答案,比考试分数,很少有同学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实验设计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方式,问题探究则更少涉及。

        3、依赖心理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总是期望老师对化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一一讲述。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或模板,甚至是公式,便于自己模仿套用;遇到难题总想在某本“解题大全”、“题典”中找到解法或直接从老师那儿得到答案。这种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原有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的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二、克服学习化学心理障碍的对策

        1、注重情感培养,使学生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要体验一个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要减少学生的挫折感,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取老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这一点很重要。 

        (1)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化一些,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回答一些问题,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增强其学习信心。

        (2)布置作业时要有一些弹性和灵活性,避免一刀切,根据学生在一定阶段上的可能性来确定作业的复杂程度。

       (3)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地发挥。

        2、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1)发挥实验作用,培养学习兴趣。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的各个环节巧设悬念,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引发、调动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实验来掌握知识和揭示规律,能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作用。

        (2)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创新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在研讨释疑中提升兴趣。

        (3)运用现代化媒体,培养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媒体可将某些疑难问题比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减轻学习的心里压力,弥补在思维力和想像力方面的差距。同时,利用现代化媒体的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仿真模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④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充分享受成功的、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断巩固其学习兴趣。

        3、注重目的和意志的培养,变盲目被动为主动和自觉

篇(3)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它不是知识的单纯重复,更不能是教师的灌输加题海战术。中考复习不但要巩固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复习达到预期效果。复习要注重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必须经历一个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强调学生必须重点掌握规律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和特殊性知识。

历年化学中考的基础题占全卷分值的70%左右,且考点和题型相当稳定,考点即是教材中那些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必须从教材入手,离开了教材复习,学生化学基础就不会牢固,在考试时就会出现学生对难度大一点的题对了、而一些简单基础的题做错的现象。所以在复习开始阶段,必须认真回归教材。复习教材内容时,不妨先逐章疏理,后全面归纳提炼。熟悉教材要做到“细”,理解教材要做到“清”,掌握教材要做到“活”。

另外,基本概念及原理不容忽视。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是推理的依据,是解题的基础,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要认清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及剖析概念的层次要点。如质量守恒定律,其应用范围为化学变化,其理解的几个层次为:质量总和相等;质量总和是指参加反应的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其实质是“三不变”,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都不变。二要全面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纵观各地的中考试题,包括大量热点题,其实都源自于基础、来自于课本。有些学生做的难题很多,但由于忽视了教材,反而对课本中最基础的内容生疏了,这是不足取的。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在解答时各种错误自然也会多,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重视实验复习,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再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其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技素养。初中化学教材列出了31项演示实验内容,安排了近80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化学作为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实验与探究及运用于社会始终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新课程考试要求是考查学生在实验设计、评价、情境中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面较宽。所以,复习实验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的结论(数据)、推导实验结论能力和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实验、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方面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对顺利解答一些开放性试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复习时我将实验操作要点简化为口诀教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同时,我积极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我提供了澄清的石灰水,其它用品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酸碱指示剂则用果皮、鲜花自制。

三、讲究方法,注重复习实效

化学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化学知识与能力。为避免枯燥、乏味,教师必须讲求复习方法的科学性,提高效率。

1.复习课堂要体现新理念,注重学生参与。复习同新课教学一样,教师的恰当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应做到精讲、少讲,重视方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归纳和表达,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才能搞得懂、做得来,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复习质量。

2.利用多媒体,增加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地传授知识,大信息量地优化处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时应用多媒体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发现式的环境,由他们自己参与发现新事物和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用多媒体中的影视系统等录制、存放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等内容,在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等内容时,适时调用这些清晰的画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在复习氧气、氢气的制取,以及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可以利用微机软件,由学生自己操作,选择正确的仪器图形,拼画正确的装置图,这样可使其平时学到的知识形象地再现,让学生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变乏味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操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规范性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化学试卷涉及的化学基本用语主要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专用名词、化学描述等。教师在复习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注意化学基本用语的规范训练,该记的要让学生记住,该强化书写的要强化书写,以此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仔细分析学生试卷,会发现学生的答题错误往往在于审题不仔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不能准确回答,或书写不规范,或分析问题不深入,或答题不全面等。如表达质量、体积时不带单位,比较溶解度大小时不指明温度;对反应现象描述不准确,将“有气泡产生”写成“有二氧化碳生成”,将“有白色沉淀生成”写成“有碳酸钙沉淀生成”等;对数形结合题不会识别,无法从给定信息中解读出解题的数据;解答计算题格式不规范,设未知数与写化学方程顺序颠倒;对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间质量比的意义及对应关系不清楚,无法正确列出比例式;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不正确,等等。我们在平时只要围绕以上常见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训练,使其克服盲目性,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提高,就一定能帮助他们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获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家骥,杨东.中国当代新教学法大全[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篇(4)

教学工作计划【1】

本学期是九年级得下个学期,学生面临中考,身感责任的重大。怎样面对繁重的复习的任务,如何高效的、快节奏的完成教学的复习的计划,更好的迎接中考,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的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目的

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化学的知识,使他们的知识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各种能力,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及复习的重点

1、复习前的诊断,以历年中考试卷为主找出考点及学生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近三年的中考的试题,挖掘考点确立复习的重点;用上年的中考的试题,在复习之前检测,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明确复习难点,向学生下发复习意见,征求意见,收集学生对复习的建议和要求。

2、复习方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单元为重,以基础知识为主,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并弄清记忆内容,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全面夯实基础。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运用发现探究,抓紧考点。复习之前,大同基础知识记忆关;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总之该牢记住一定先过关。

第二阶段运用训练为主,强化知识点,以资料考点归纳为主,结合中考说明,按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配以中考复习训练题,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借助多媒体,增大复习教学的容易,

第三阶段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考试方法进行辅导,看重点试题,同学之间讨论。

三、复习计划

教材和考点归纳为主要复习资料,同时做好模拟测试以及试卷的讲评和分析

第一到六周复习1-12基础知识

第七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第八周元素及化合物

第九周化学实验

第十周化学计算

第十一周科学探究

第十二周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十三到十四周热点题型训练

第十五周——模拟测试、讲评模拟试卷;综合练习。查缺补漏,对九年级化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四、复习措施

1、紧紧抓住上课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2、紧紧围绕重点和基础知识,结合历年中考题讲通、讲透、练会,注意试题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教育性。

3、在引导学生方面,要求关注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和整合,检查自己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适当引用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以引导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彻底杜绝繁、偏、怪题。

4、在资料的使用上,不能面面俱到,能让学生自己看的,教师不要讲解过多,要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试卷的应用,一节课有计划的安排边讲边做,训练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切忌提海无边盲目做题。

5、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用到时要信手拈来,要总结一些必备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

教学工作计划【2】

一、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教学工作计划【3】

一、目的要求

1、继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科学开展总复习,帮助学生将以前学习的知识整理成系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力争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

1、完成新课:上期赶进度,已将九年级下期的课程完成了三个多单元,剩下一个小说单元,一个散文单元,一个戏剧和影视文学单元。

2、中考复习:本届毕业生的中考复习是以黄冈市_年年的《中考精典》为蓝本,今年的《中考精典?语文》包括以下几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训练、综合复习。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属于二类普通班。通过上期的教学,发现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愿动脑筋,不爱发问、答问,做笔记要督促,抄作业的现象很普遍。部分学生还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四、办法与措施

1、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枯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发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3、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测试题,不搞题海战术,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从严要求学生的作业。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计划【4】

本着“聚精会神抓教学”的宗旨,本学期我们重点放在课堂效益的提高上,问课堂要效益,问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争取把初三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依照教学常规,我从以下三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一、紧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

初三阶段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就是它处于初中生活的结尾阶段,收益性就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热望、社会评价的压力就像潮水一般涌来,我们只有稳住阵脚,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我的设想是在教现代文阅读时注重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抓知识点的剖析,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以阅读促写作,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把相关内容化为己有。

文言文的阅读贯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读读背背”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理解文意,难懂的字词学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境界。使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写作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平时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摘录、点评、写随笔,让他们积累广泛的感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指编排在课本中的表达部分的指导与训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作文的批改规范到位,以正面鼓励为宜。

二、抓住机遇,结合学校科研课题研究,做好本学科的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学校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和人文教育这两个课题,由前期的准备和启动阶段,过渡到这个学期的分类指导、分科实验阶段,我根据所任教学生的特点,拟定一下子课题:以读为导,引入新知――将朗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进行跟踪实验,建立数据库和资料库,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争取出成效,以此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形成所任教班级的特色与亮点。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让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在课堂教学之余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悉心指导,让学有余力、学有特色的同学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积极参加市、区作文竞赛和各类征文活动,把他们的作品推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读书比赛、书法比赛等,将过程加以摄制,将作品加以展示,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相信,只要我本着“以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原则,用心去教,定会有所收益。

教学工作计划【5】

一、力以及多方面的工作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高质量,轻负担,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宗旨,围绕学校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的育人基本目标,开展我组的教学工作。

二、苦练内功:

提高教师的素养,多看书,多读报,多研究有关的化学教育的专刊和杂志,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只有持续的多方面的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理念更新,思维更活跃,知识更丰富。只有“自己一桶满,才能给学生满一杯”。

篇(5)

 

2020年高考理综答题技巧大全

很多学校的学生没有经历过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考试的形式,遇到时会面临不知时间如何把握的问题,甚至一些学生会把考试总时间记错。

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情况,采用不同策略,可以按顺序答题,也可按先易后难顺序答题,但原则是——要用有间,做对会做的题,得到更多的分。

关于时间上,一卷上有21道选择题,不同地区选择题会有单项选择题和不定向选择题两类。

每一小题都是6分,那么126分的第一卷答题时间应该大体控制在50分钟,每一分钟的时间应该至少拿下两分,选择题应该在2分或者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里面解决,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

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从考试时间上依次控制在1、1、05小时上,也就是说生物应该保持在半个小时,先做哪个学科可按自己习惯,也可先答自己的优势学科及基础试题。

不要在某一道难题上停留时间过久,使本来会的题目由于时间分配不好或者答题技巧掌握不好影响到理综成绩。

理科综合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生物需20-25分钟完成,化学需50—55分钟完成,物理需要1小时完成,剩下的10-15分钟为机动时间,这是最合理的安排。

自信,就从头到尾做;不自信,就可以有选择的先做。

一般情况下,各科都不太难。只是因为有的学生在前面用的时间很多,后边相对简单一点的题没有时间做。而后面多是大分值的题。这属于时间安排上的失误。

而有的题时间再充裕,也不一定做出来,这就应该主动地放弃,给可做出的题腾出一点时间。

做题顺序有几种,如,先做各科简单题,再做难一点的,但是尽量不要分科做。因为读完一个题后,才能知道是哪一科的题,如果不想做,放过去,做下面的题,但是回过头来再看刚才这一题的时候,还得从新熟悉,那么读题就浪费了时间。所以只要挨着做题就行。

虽然是“选择题”,但重要的不是在“选”,不是看着选项去挑。

应该明白选项对,为什么不对,改成什么样子就对了。养成推导的习惯,掌握过程,要知道是“因为是怎样的,所以才怎样的”。

做选择时,不要轻易地把生活经验往物理题上套。应该用物理规律往物理题上做。选择题是做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Ⅰ卷的选择题按顺序做。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以后复查。

审题要细,对于选项是定还是否要有根据,充分利用单选的特点,用好排除法和推理法。选择题做完后,对部分试题要进行复查。

由于开考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前三题往往错误率较高,必须复查;其他加标记要复查的题,若没有充分理由说服自己,尊重第一印象。复查后及时涂卡。

Ⅰ卷总用时50至60分钟为宜。

Ⅱ卷的非选择题采用按顺序做与先易后难相结合的方法。

先把自己有把握的题尽量一次性做好,再逐一攻克难度较大的题。认真阅读时,要看见、看懂每一句话,关键的每一处提示,可做简单的勾画。

仔细审题时,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综合,弄清试题的考查意图。

书写要规范,表达要清楚。在做好会做的题的基础上,关键是处理好半会半不会的试题,尽量争取多拿分,哪怕只写一个方程式或公式。

对于从来就不会的题(或某几个小问),果断舍去。

注意物理:从容易题入手,从有把握的题入手,尽量不在一题上耽搁过长时间。

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尤其注意审题,在审题上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最后: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试题就得有坡度,解析就应有层次。

所以在试卷解析过程中应力求条理清晰,因果明了,有理有据有结果,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这一点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往往把计算论述题做成了填空题、选择题,以为有结果就会有高分。

从历年阅卷情况看从来都是,分点、分步、分层给分,仅有正确结果肯定得不了高分,甚至不一定能得分。

总之,按顺序做按分值做,前面的化学、生物在认真做,保证对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以便留给物理时间思考最后。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10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做题时,对容易题力求全对,中档题少丢或不丢分,五分钟找不到答题思路的难题可暂时放一放,不要耗费大量时间,以免影响做其它题。

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说明的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

还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心中有数,便于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要注意是否有缺页现象,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

各科的时间安排,应按分数比值作相应的分配,每二分值占时一分钟。

物理、化学各55分钟左右,生物40分钟左右比较合理。当然如果某一个学科题目较难或者某一学科的分数的比值稍微多一点时间也就应该多一点。

同时自己的优势学科可适当减少时间,劣势学科可适当增加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工”,拿到一个题目,一定要花必要的时间(约10%左右)看清题目、弄清题意。

首先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和解答范围,比如结果保留几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9.8m/s2还是10m/s2等,然后根据要求,抓住重点,认真作答,这样才不会答非所问。

审题不认真也会造成大量失分,如将2002年理综第30题中要求的O、B之间的绳烧断,看成烧断A、B之间的绳,一分不得,造成终生的遗憾。

在审题时,要特别重视题目中的关键词,如物理试题中的静止、匀速、匀加速、初速为零、自由落下、一定、可能、正确的等词,还要特别注意逆向题中的关键词。

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的等等。

理综试题,文字描述的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它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中可能有题中所给的已知量,也可能隐藏在题中未给的量或通过作图来描绘情景。

对于头脑不清的问题,可通过作助解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分清运动过程,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利于找出解题的有效途径,帮助我们正确地建立有关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可以说正确的作图分析,是解题成功的一半。

高考理综考试与单科考试有很大的不同,理、化、生在同一张试卷上。

Ⅰ卷一般按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Ⅱ卷按物理、化学、生物的顺序排列,每科中一般是先易后难,有时碰到难题,一时难以解答,可以先暂跳过难题,先做后面的容易题。

如果避易就难,啃住难题不放,只会费时甚至会影响对容易题的做答,还可能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打乱思路和步骤。

过去有的考生就是吃了这个亏,到收卷时,前面的化学难题没有啃通,后面的物理易题也未做好,这是应当记取的一个教训。

一般来说,遇到一个题目,若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而把精力放到解容易题和中档题上,以便节约时间,等有时间再回头来攻克难题。

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你成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试场中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试题比较简单或者比较适合自己的胃口而特兴奋,此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失去了警惕性而粗心大意,要知道在你感到比较简单的同时,也可能大多数考生均有此感,那就意味着谁细心谁就能得高分。

有时看起来特别容易、熟悉的题要是改变了关键词或条件,也易出错。如2002年上海高考卷中,α、β、γ射线放它们在电场中,而课本上是磁场,如不仔细看题,很可能就出错。

另一种情况是看到试题比自己想象的难度大,则应注意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试题对所有的考生都一样,你觉得难,别人也绝对不会感到轻松,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沉着地思考,谁就能得高分。

要静下心来,采用基本方法,按部就班地审题、作图、深入分析,有些看似困难的题就能迎刃而解。特别是信息题,信息量大,文字长。

要善于抓住提炼有用信息,这些题目大都属于“高起点,低落点”,所用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比较简单。

考场上切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理科综合,150分钟完成300分的题,时间比较紧张,复查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解题时要力争一次到位,要稳扎稳打,不要寄希望于第二遍的复查上。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没有特别把握的情况下,还是不要随便改动第一次的答案。

高考临近,专家建议考生在考前最后的复习中要理清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在考试中合理分配各科时间。

最后复习阶段,考生要先理清知识点。

要把做过的试题整理一下,看曾经做错的题目是否已真正弄懂,不要只满足于对答案。这一阶段不提倡大量做题。

其次看《考试说明》中的知识条目。比如理综的生物部分分成了6个专题,每个专题下有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不同,重点要放在Ⅱ、Ⅲ水平上,这样可以使复习的重点更突出。

建议考生在几次模拟考试后进行总结,找出自己时间分配的答题策略。考试时,提前5分钟拿到试卷后,考生可先浏览一遍,不要盲目地从头做到尾。

对于选择题来说,一般按试卷结构来做,时间控制在55分钟左右。这是因为选择题相对容易,而且有足够时间,每道题分值大,适宜从头做起。

对于非选择题,考生要先做优势学科试题。

比如有的考生生物好,就要先做生物部分。当然,如果遇到特别难的题目可以做好标记,暂时放弃,等有时间再做。

考生还要注意,试题是有梯度的,一些题目前面一两问容易上手,后面的问题比较难,那前面的题目一定要答,该得分的题目不要失分。

考生在考前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

把作息时间调节到与高考时间合拍,使思维在考试时间最为活跃。往年有些考生晚上熬得很晚,早上起不来,影响了高考时的发挥。

共计21道选择题126分,用时应在50分钟左右。每道选择题应该在2分钟或者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里面解决。

主观题共174分用时在90分钟左右。对主观题原则上每道题要8、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

剩下最后10分钟左右,没必要再折磨自己的脑细胞了,因为到这时候简单题已经答完了,难题在这10分钟里也不会有什么起色,接下来应该检查哪里还有空白没答的题目赶紧补上。

记得千万别留空白题目,计算题实在不会写几个公式去也可能拿的到分。题目答了,怎么也有可能拿一两分,空白是一定没分的,有时候那一两分的差距可是很郁闷的。

最后一点是在理综考试时安排好各科答题所用的时间。

篇(6)

0 引言

评价是人类社会中一项经常性的、极为重要的认识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每一门课都要通过评价进行考核。如何才能较公平地考核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直是各大院校激烈探讨的问题。笔者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育模块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为例,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树立以能力和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突出能力本位,积极探索并建立新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彻底改变“会考试”而“不会做事”的“高分低能”和“有分无能”现象。

1 当前考核方式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师范类院校学生必选的模块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关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良好信息素养、熟练的媒体处理技能以及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效果的能力。考核方式则根据往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调研分析结果,一直在修改,逐渐由原来的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

在2005年以前,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80%)组成,期末考试多以客观题为主、分析题为辅的闭卷形式进行。我们在2006年进行第一次改革,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25%)、多媒体演示文稿(简称PPT)作品成绩(25%)和期末考试成绩(50%)组成。2008年修改期末考试形式为以分析题为主、客观题为辅的开卷形式,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010年增加了CAI作品,调整最终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10%)、PPT作品成绩(20%)、Flash作品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50%)。

当前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应用,迎合现代教育技术多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其比例的分配并不合理。通过对该领域相关专家的咨询和对中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优化课堂教学,其中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尤为重要,因此教学技能和技术技能同等重要。

2 考核方式的构建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综合能力的水平。通过前期的专家咨询和社会调查,课程组将教学目标分成知识目标、教学技能目标和技术技能目标,用于从不同侧面刻画学生具有的特征;在教学中使用情景化教学方法,以教学设计为主线,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宏观展示课程,将整个内容划分为3大主题:需求分析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题、教学策略与CAI制作主题、各种媒体处理技能训练主题。最终的考核方式是以多个评价指标“合成”一个整体的综合评价值,而多个评价指标根据各教学目标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制定。考核层次分析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每个主题在整个课程中的权重系数以及知识目标、教学技能、技术技能在各个主题中的权重系数,构造知识点关系矩阵,通过对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和层次排序,求得每个目标占总成绩的比例为{0.3,0.3,0.4}。同理,根据每个目标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权重,求得最终成绩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即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例。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可知,较为合理的分配为平时成绩为25%、实践成绩为50%、期末成绩为25%。

2.1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是在情境教学中,对学生参与程度和活动完成情况的综合显现,实现过程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创设的情境见表1,根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设置3个阶段:形式阶段、功能阶段和创新阶段。形式阶段是机械式的记忆阶段,教师主要套用教材进行操作,目标处于掌握知识的层面;功能阶段是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教学技术解决问题,目标处于有意识运用知识的层面;创新阶段是教师能够精确地利用技术对情境进行塑造,目标处于灵活运用知识的层面。在每个阶段都对学生进行3~5个细节的详细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主题的完成情况、知识的理解程度、创新能力等,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此3个阶段评价所得分数的总和为平时成绩。

2.2 实践成绩

作品制作是在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以后,考查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技能,其成绩是考核的实践成绩。为了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我们引入CDIO思想。CDIO思想主要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学习课程,是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实现过程是学生在制作作品时,应根据要制作的内容首先进行详细的构思、设计教案,然后在相关网站上搜索素材和使用相应的软件准备素材,最后使用相应软件有的放矢地制作作品。

2.3 期末成绩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期末考试应该从整体上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因此期末考试应以开放式题目为主,是以案例分析为主要题型的开卷笔试。例如,在考查学生对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解时,考题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写出至少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并说明原因。

3

改革成效论证

3.1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与学生期望和要求的差距而设计。该问卷包含37道题目,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开放题为辅,调查内容主要从学习内容、考试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对象为三年级汽车维修和应用电子两个专业8个班的学生,共307个学生。该问卷共发放307份,收回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63份,占90.4%,废票28份,占9.6%。通过对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作出客观、科学的评论,以得出正确的信息,便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1)学习内容信息。

为了把握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4~7道题,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分类,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的调查统计如图2所示。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求平均值获知。由图2得出,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掌握得较好,70%以上的学生达到了要求,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掌握有所欠缺,尤其是完全具备教学设计能力的学生不足1/3。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水平。

注:图中柱形依次代表的项目

概念理解:完全理解、较理解、一般理解、刚刚理解、不理解各项能力:完全具备、较具备、一般具备、刚刚具备、不具备

图2 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的调查统计

2)考核方式。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共设计了6道关于考核方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制作课件作品是否有必要写出教案,2/3以上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于制作作品的实践部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82%的学生认为制作作品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期末考试采用案例分析题,由于受以往考试方式的影响,学生的认同度仅达到55%,认为案例分析题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有1/5的学生还是希望增加客观题。

3.2 作品分析

学生根据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含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使用两种多媒体工具(PowerPoint,Flash)制作课件作品。从整体上看,学生作品的色彩搭配及布局合理,符合要求,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作品分析统计见表2。

1)素材不够充实。

素材不够丰富,大部分是图片和文字,对于“用图不用表、用表不用字”的法则,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平时要多留心,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多种方式随时收集必要的多媒体资料,并分类制作成备课资料大全式的课件资料库。

2)交互性差。

学生是初次接触课件,在32学时内对课件的理解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制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交互功能,多数为展示功能。

3.3 期末考试分析

案例分析是对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主要测试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使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所给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考试结果看,80%以上的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准确地写出答案,而写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就急于作答,即没有将题目中的重要事实或情节,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并结合书中的理论知识尝试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观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机会,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解答案例分析题的要领。

3.4 学生成绩分布

8个班的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而成绩的4部分(平时成绩、两个作品成绩、案例分析成绩)走势也一样,即如果总成绩在平均分以上,那么4部分成绩也基本在平均成绩以上。这说明,总成绩比较客观、公平,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

4 结语

基于情境化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情境化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情境化教学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和加入团队学习。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实行考核方式多元化,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学生,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令教师根据考核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因材施教。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仅是一种考核形式,还是一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都.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

[2]程黎晚教师与新课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75-83.

[3]刘光然.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31-276.

[4]张桃红,彭珍,杨炳儒,等.“C程序设计”课程的KM教学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113-115.

篇(7)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融合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应围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本文从教科文组织的这四种学习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探究如何构建良好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软环境。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方针

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处 4.学会做人

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有的一切都应从认识自己开始。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现在高中生基本都有学习过信息技术的经历,但之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和高中的目标有很大的差别,高中生毕业时基本可以规划未来从事的方向,所以通过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好的掌握对信息的获取、加工、整合、更好的处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1. 将算法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1]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与数学必修3同是讲算法,信息技术新教材中很多实例涉及高中物理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让信息技术这门非高考科目发挥更大作用,也通过这些高考科目的带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动力来学习信息技术。

2. 强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教师的授课,更多的是通过书籍,阅读他人的解题思路步骤和网络来获取。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其他方式,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① 提供网络资源的搜索技巧。获取网络知识是信息技术必修中很重要的知识点,当今社会,拥有整合网络知识的技能有利于更好的服务社会。面对浩瀚的互联网以及玲琅满目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如何培养学生甄别优劣和归类存储信息[2]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经验和参考别人心得列出几点供学生参考。

例:从行业入手查找,比较好用的是"百度产品大全"。行业报告--各行业官方报告、评定、专家解读,行业与单个品牌市场综述、分析,行业与单个品牌数据、过往新闻。当然这个有广告成分存在,所以需要鉴别,当心受骗。

寻找特定领域的人了解情况、寻找合适采访对象,如专家学者、老一辈,想熟悉某个领域或了解某个城市、历史、词条......这些可以用"百度百科"。另外wikipedia(维基百科)是巨型资料库,更新很快。

国外搜索引擎: Google、Yahoo、Live、Ask 、All The Web 、Dogpile、Vivisimo、Clusty 、Wikipedia 、Yahoo、Overture 。国内搜索引擎:谷歌、百度、雅虎 、搜狐、新浪(质量较高)、网易(较全)

②提供学生咨询的渠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发问,身边的老师,同学可以帮忙,论坛和网络中的志同道合者也可以提供帮助。

(三)学会共处(Learning to be together)

教科文组织称这种学习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现在的高中生是90后时代,也是个性化突出的独生子女时代。让学生在象牙塔中开始逐步发现他人,接受他人,和谐与他人共处,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1. 学会感恩和欣赏他人

不分科目,不分职位,每个教师都责无旁贷的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德育观。90后的独生子女们大多都在父母亲友的宠爱中成长,难免目中无人,心高气傲。要常常有意无意的和他们探讨他人的优点,让他们看到一个人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自己可以提升、向他人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同时配合班主任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他人的任何帮助并要说出来。

2. 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协调好师生之间、生生间多边共同协作学习,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并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转向小组、全班交流研讨[3]。教师应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如何提高解题的效率。在这种交流中,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

学会做人,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根本目标。除了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学会感恩,关心他人这些高尚的品德之外,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1.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在专长的基础上有广泛知识的人才,这样才能避免过于专业导致的视角狭窄、片面。因此非但不应为了高考遏制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应该鼓励并提供学生有更多的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这些青少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探讨的内容是多元化的,这才符合培养人的目标。

2.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生都是要离开家长出来融入社会中的,作为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去处理常规的问题,可以很好的历练他们的适应能力,这样的成长经历才能让学生们自信满满,从容镇定。

3.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毅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需要合理定位,尽力而为,轻得失,正确归因。其次也是磨砺出来的,学生忍受很多诱惑,经历知识深入学习的痛苦的蜕变过程,从什么都不懂到运筹帷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是个考验和锻炼,这些孩子在高中阶段拥有了多于别人的各种心理体验和磨砺。

三、小结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实质上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讲究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学过程,提高技能,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高考复习现状

传统的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一般分为三轮进行。一轮复习的主要做法是针对高考考纲中的考点进行地毯式讲练,扎扎实实,做到点无遗漏。通过一轮复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能,提升了理解能力,但也遗留了不少问题,如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仍有欠缺,思考远离教材等。二轮复习课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本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引导他们构建知识网络,提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二轮反复习方法仍有不少弊端:如“讲”多是就题论题,讲评难以举一反三;专题的选题往往没有基于一轮遗留的问题,多基于考点;学习材料缺乏新颖性,与一轮复习的重复度大,有些知识点盲目地、机械地重复,学生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并且专题往往也比较大,复习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同时要通过有限的例题体现整专题的内容和思想方法,教师往往选择较经典的例题,因解题思路对教师来说是耳熟能详,但很可能在不经意间疏忽了学生的想法,进入教师的主观课堂,出现“高耗低能”的学习现象。

2 微专题的含义

生物微专题复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的知识或能力点,从该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入手,内化知识,构建结构,进行知识迁移、整合,并能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小切口”的复习方法。

微专题复习有三大特点:① “点”很小,没有传统专题的“点线面”;② 问题感明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并积累这些“困惑”;③ 材料新颖、情景性好,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提高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3 微专题主题设置的主要类型

3.1 要针对复习中的“病灶”确定主题

“微专题”设置目的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专门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忌大而笼统、虚而不实。

如学生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还存在不能合理设计杂交实验方案的实际情况,教师可设计“显隐性判断”、以杂交方案判断遗传方式的微专题。在实验设计中学生还存在不能准确识别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情况,教师可设计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的微专题。

3.2 量化“考点”,谋划微专题

考试说明无疑是指导复习的“权威性”文件,而每年的考试说明相对于去年的考试说明而言,都有或多或少地变化。更关键的是,考试说明往往都是在一轮复习后期或二轮复习阶段,一线教师才能拿到,因此对于要求有变化的内容,可以结合一轮复习的内容,通过微专题做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例如,2015年生物学科考试说明中增加了遗传病与人类未来。该节要求为举例说出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和说出“选择放松”对人类危害的影响。增加内容的难度虽然不大,但是相关考点是学生认知上的盲点。教师有必要结合该知识点设立“遗传概念”这一话题。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在纸上写出平时试题及作业中参考的遗传概念并汇总,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各概念的内涵,教师进行适度点拨。通过这一微专题,学生能完整说出遗传漂变、染色体组型、基因库、羊膜腔穿刺、绒毛细胞检查、选择放松、基因迁移、基因座位等相对较陌生概念的名称及对应的含义。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两种易混淆的可遗传变异,揭示出两种可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数目和位置,其结果是产生了等位基因;染色体结构变异范围较基因突变大,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3.3 抓住“重点”,精设微专题

生物学中有些内容历年高考都会重点考查(表1),教师抓住这些高频考点,精设微专题,可以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以表1中的“光合作用”为例,围绕该生理过程的科学史、实验模型建构、影响因素和生产实际中的措施等方面很容易设计微专题。这样的微专题具有主干性、系统性和应用性,从理论到实验,从科学史到生产实际的应用,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整合,也不断重组着学生的认知结构。

3.4 围绕“疑点”,突破微专题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某个细节上暴露问题,这就是常提到的疑点。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专题予以有的放矢地解决。例如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概念理解不到位;遗传漂变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和自然选择的关系难以分清;遗传图解书写不规范;做实验题时忽略分析实验目的……这些都是宝贵的复习资源。

网上阅卷的应用为教师细探学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高考前,各市一般会进行阶段性模拟测试。教师做好学生典型答题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大大提高“微专题”复习的针对性。相关的数据分析既可在校与校间进行,亦可在班级间进行,更可进行班级内部的微观数据分析。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存在问题不同,其复习的侧重点也应不同。这样“量体裁衣”式的复减轻学生负担,针对性更强、更为高效。

3.5 关注“热点”,巧立微专题

以取材于现实生产、生活的以及联系科技发展的专题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运用。同时这也是和高考命题的角度是一致的,在复习时教师要抓住这些热点。

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病毒”常会成为热门的命题素材,“病毒”微专题可以用来组织复习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与培养、中心法则、遗传物质发现史中的噬菌体实验、重组病毒侵染实验等。尤其是学生对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也存在困惑,教师可在此专题中详细分析逆转录型RNA病毒和非逆转录型RNA病毒在传递过程中的差异。课标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科技发展。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研究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科学家,借此可以设计“生物膜系统”微专题;2014年此奖项颁发给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的科学家,借此可设计“神经生理中的巧妙实验设计”的微专题。

3.6 依据“典型题型”设置微专题

坐标曲线分析、实验结果的收集与呈现等典型题型的出现体现了高考越来越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为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去设置微专题,如坐标图的解题策略、实验结果的收集与呈现、信息提取与资料分析等。通过此类微专题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分析图表和模型的能力、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能力、新情境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学生能做到“心中有粮”,自然就不慌了,对这类题敢做、能做、做对。

4 运用示例――血糖平衡调节

该专题的设计思路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典型试题知识整合技巧归纳拓展应用 课后巩固。

【例1】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1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 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 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α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知识整合:血糖调节涉及很多知识点,如果把与之相关的问题全部复习一遍则重复低效,学生也未必在能力上有明显提升。所以教师需要从典型试题中重组知识,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可先出示调节模型(图2),并请学生思考并说明在血糖浓度升高后机体的调节过程中,a、b、c、d和e可以对应的含义及生理过程。

刚开始学生回答得很零散,教师鼓励学生有一说一,逐渐挖掘学生已知的分散的知识点,并在黑板上做关键词记录。随着学生的描述,师生逐步建构血糖调节过程(图3)。逐步建构的过程实现了整合优化,将该过程中学生的零散化知识实现无缝对接,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分解过程让学生自己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知道哪些,不知道的还有哪些。另外,教师可建议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自己不明确的部分。

技巧归纳:分析双纵坐标图的第一步是识标,即看清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的名称、含义、单位以及度量值,这是正确读图的基础。第二步是析线,如图1中未标明a、b曲线对应哪个纵坐标,结合生物学相关原理和知识分析随着横坐标的变化图中曲线走势的含义。第三步是明点,抓住关键点的变化。

课后巩固: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微专题内容的及时巩固是决定微专题有效的必要条件。教师微专题复习中实施“定点轰炸”,起到及时巩固的效果。

微专题的作用并不是对传统专题复习的否定,而是针对专题复习中所暴露问题的及时弥补,是对专题复习内容的有力补充和对高考重点、热点问题的及时强化。微专题复习法不失为一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的好方法。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探索高考复习的高效模式,积极寻找提高学生能力的突破口,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篇(9)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2-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2.021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作业是学生探究、讨论、体验的过程;作业是化学课程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作业设计,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一、 理性分析教材练习

1.教材练习的情况统计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潜心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但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练习与实践却很少研究。现以苏教版教材《化学1》[1]第二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为例,对教材中练习与实践作统计说明。本专题设有两个单元练习和一个专题练习,现从题量、题型、学习要求及所用时间几方面做统计分析。

2.学习要求中等级的划分是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其中认知性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B: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说明

从上述统计看,本专题共有25道练习题,习题仍然以常规题型为主,其中选择题9道,填空题2道,简答题8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2道,综合题2道。从对学习要求看主要以A、B级的基础题为主,共有17道,占68%。完成本专题所有练习所需时间约70min~85min。

2.教材练习使用现状的理性分析

当下,有部分老师反映“新教材很难教,课本上没有讲的,练习中偏偏会出现,我们只好看习题来讲课”,“跟初中和小学比,高中课程内容多、难度大,既要开展各种活动,又要应对高考,不能不做大量的题,不能不赶进度,我们很困惑”,“由于要减负,课本讲的太少、太肤浅,课本一减再减,可是考试题的难度一点都没有降低,学生不得不找来大堆的参考书去做大量的‘超纲题’”。由于上述原因,教材练习不为人们所重视,作业的效率大打折扣,即使使用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根本没有作为“作业”去认真完成。是什么原因使教材练习“失宠”,受到如此的冷遇呢?

对新课程认识上的缺失。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但依然有不少老师仍旧是“穿新鞋走老路”,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惯性使其不能自觉坚持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教学,不能深刻理解教材,没有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学生观和知识观,教师的课程意识缺乏。

教学评价措施不配套。由于目前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评价理念尚未被社会理解和接受。社会、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仍然是高考升学率,因此高考成绩成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重要的指标。教师出于“安全保险”考虑,坚持“以不变应万变”。目标上追求大而全,操作上凡能补的知识都给补上、凡能做的习题都操练一遍。

经济利益的驱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不到600家出版社就有500家在出版教辅图书。如“试题大全”、“高分宝典”、“复习指南”、“练习手册”、“全真题库”、“学海导航”、“名师导学”等教辅用书和练习充斥市场,令人眼花缭乱。教辅书热卖,其根源是利益驱动所致。众所周知,低成本、高回报是教辅图书的显著特点。在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这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中,有着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教辅用书一直被出版机构看作是一个巨大的“蛋糕”,一块诱人的“肥肉”。这其中,还有一些地方教学管理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推销其编制的教辅用书。

上述种种因素都使得教材中练习题受到挤压和冲击。当然,教材练习本身也存在某些不足。比如题型单一,仍然是以选择、填空、简答、实验、计算为主,缺乏吸引学生的新题型,练习的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不足;题量偏少,按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参考用书》课时教学建议,本专题学时为9课时(实际上各学校都要超出),据作业量统计结果看,平均每课时作业量约7.8min~9.4min,显然作业量不足。另外,作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上的困难,每一次练习只有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才能完成,作业过于集中,按高一每周3课时安排,有时一两周才能做一次作业,这不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中的练习虽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完善和补充,但它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教材中的练习是课程专家依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和打造而成的,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练习,从一道道练习题单独地看,是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提示,贯穿起来看,则是课程思想的反映。再从教材习题内容看,练习呈现出基础性、系统性、渐进性、主体性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在功能,发挥教材习题的导向作用。

二、优化化学作业设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科书编写时要注意开发新的题型,增加思考题、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编制的习题应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编制化学练习时,要扩大视野,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博采众长,优化作业设计。

1.编制生活化练习 提高理解能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结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2]将练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将知识点融入实际生产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处处用化学,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望,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卤素及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后,可编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加碘盐的练习。

碘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人体每天摄入量在0.1mg~0.2mg的碘,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如果患有碘缺乏症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等疾病。我国目前普遍使用加碘盐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加碘盐中的碘是碘单质还是碘元素?

(2)为什么加碘盐中用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若用碘化钾会有什么后果?

(3)若要检测加碘盐中的碘酸钾存在,你能否利用KI淀粉试纸和家庭厨房中的某些调味品(如白醋等)来完成检测?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4)为了防止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mg~50mg的碘酸钾。为检验某食盐是否为合格的加碘盐,有同学取食盐样品428g,使其充分溶解,酸化后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mol·L-1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盐是否合格。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这种直接来自于生活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理解卤素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编制阶梯性练习 培养思维能力

化学作业的编制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在内容设置上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在思维方式上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元到多元,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后,编制如下阶梯性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B.1molO2的质量是32g

C.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1molCl2中所含氯原子数为NA

2.1mol C 中约含有 个C;0.5 molH+中约含有

个H+;3.01×1024个H2O的物质的量为 ;9.03×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为 ,其中C为

个、 mol。

3.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后,某学生想利用下图表示自己对水的组成的进一步认识。请协助完成这幅水的组成关系图,并说明图的含义。

上述阶梯性题组中,第1题是对有关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的了解,知道其概念和含义,是本节内容的基本学习要求。题2是要求能够总结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目的换算方法,能够理解并运用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N = n·NA。题3是借助水这种具体物质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体会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自主建构起对水组成的新认识。

3.编制差异性练习 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吃饱”、“吃好”,做一名合格的“营养师”。

如,在学习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后编制如下组合练习:

A.为什么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比0.2 mol·L-1氨水溶液强?写出两者的电离方程式。

B.用稀硫酸滴定0.1 mol·L-1氢氧化钡溶液,为什么导电能力先变弱,后又逐渐变强?请写出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C.用稀醋酸滴定0.2 mol·L-1氨水溶液,为什么导电能力变强?请写出离子方程式,并说明哪些因素导致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哪些因素导致导电能力减弱。

D.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判断x、y哪个是盐酸、哪个是醋酸,请说出其中的两个理由。(已知在稀溶液中离子浓度与导电率近似成正比)

上述题组是围绕强弱电解质核心知识要点设计的,但是对知识的要求及理解能力却在逐渐提高,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以及不同发展需求,选择其中的2~3题完成。

4.编制实践性练习 培养动手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化学探究的主要方法是亲自动手实践,去完成相关的实验或其他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亲身感悟和体验,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观、形象的直接经验,使实践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如在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后,可布置如下实践性作业:

自制简易电池

材料准备:铜质电子游戏币4枚(或铜板、铜钱4枚)、铝质易拉罐、导线、布块、白醋、发光二极管、剪刀、砂纸。

制作过程:用铜质游戏币为正极,裁剪比游戏币稍大的易拉罐铝材为负极,再裁剪与铝材大小相当的布块,用白醋湿润后夹于两电极之间作为电解质溶液,构成一个简易原电池。直接叠加若干只简易原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增强电压便能使二极管发光。

(1)写出上述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方程式。

(2)电解质溶液是否可以用饱和食盐水或水果汁等代替?

(3)能否利用西红柿或土豆及其他材料制作水果电池?

5.编制开放性练习 培养创新精神

作业的开放性是指问题背景、提供信息、练习内容、思维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等不是唯一的,是开放式的,呈现出多样性。[3]让学生在多种信息、多种解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锻炼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

比如,在学习了铁及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后可编制如下开放性练习。

为了探究某种铁的氧化物组成,有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量样品中,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取溶液少许,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血红色。由此得出该氧化物为Fe2O3的结论。

(1)该结论是否可靠?说明理由。

(2)请继续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可选用的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钥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 H2SO4、3% H2O2、6 mol·L-1 HNO3、0.01 mol·L-1 KMnO4、NaOH稀溶液、0.01 mol·L-1 KI、20% KSCN 、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本题是围绕Fe2+的还原性、Fe3+的检验等基本性质展开的实验探究练习。通过对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可能物质成分的预测以及各种实验结论正误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篇(10)

九年级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这学期来,我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

一、备课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

包括课本上的练习、习题、以及课外作业,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练习题要求全体学生尽量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讲解;习题中的a组题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作为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全批全改,深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及新方法的掌握情况,b组题适当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给与提示,以求进一步提高;课外作业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精选题目,不求数量而求质量,加强和深化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以积累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认识。

四、辅导

主要是指导学生及时旧课,预习新课,特别是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集中讲解,或个别答疑,以求真正地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保证持续性,建立知识网络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系统的高度,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在课后辅导中更多地关注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进步。

总之,教学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九年级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匆匆的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钻研业务。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说实在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比如:用5个数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什么时候积最大,什么情况下积最小。如何用长方形纸折出75 的角等。如果教师课前不很好的研究,教学中很难让学生明白。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班额过大,学生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小主考官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先通过各项基本能力考核,当上主考官,再指导他们考核选拔第二批、第三批主考官,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九年级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三(3)(4)两班数学课教学。一学年的工作即将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三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二节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64-02

在开展房地产市场营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目前房地产市场营销课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几经筛选后选择了一些教材施教,但在实践中仍发现教材及老师在教学中存在了如下问题:① 教材内容“高大全”,样样知识点具备,但知识结构是零散的,相互之间无任何联系,知识深度不够;② 教师教学内容不能突出反应现实情况,所讲知识与现实无联系少,不能通过理论来研究现实;③ 教师教学观念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不太注重知识的起源,只是生硬的套用,学生参与程度少,只是简单的记笔记,背定义,无启发,无进一步指导书籍阅读;④ 班级授课制限制学生动手参与,至多在实训室进行模拟表演,无法从事真正实践活动,所获体验较少。实践教学过多演示和验证,缺乏真正的职业实践。这些问题反映我们的教学与目前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理念不相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深化中职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教学。

关注学生成长,因学施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成长发展的要求来实施教学,才能使教师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职业要求,课堂教学才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认为优化课堂教学应抓好如下环节: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师教学模式

教师应不断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智慧,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环境,师生共同创造活动。应努力革新教学方式建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大力提倡创新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开放、方便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要充分考虑到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等因素,为他们提供发挥其才能和智慧的机会和条件、时间和空间,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其学习的潜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就是尊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经过努力都能学习好,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相信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坚信自己能独立地进行学习,并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获得成功;要结合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学习的书本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运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动脑,动口、动手结合起来,做到既动脑,又动手;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学习知识和尝试、探索相结合,找到学生的学习路径,培养创新精神。

2坚持系统性原则,优化学生认识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处理好横向和纵向,宏观与微观原则,使其构建为一个合理的系统结构,获得整体效率,所谓教学的横向系统是指由知识学习,智能发展,情意培养,品德陶冶,个性塑造等要素组成的对人才培养的和谐协调的系统。所谓教学的纵向系统是指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教学结构,教学评价,教学对象等所组成的系统,根据教育和教学目的要求,老师应协调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要把传授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基本策略,要把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把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教学的中心,并注意各单元结构,课堂结构,及整个学科结构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使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是整个知识的结构,而不是孤立的,零星的知识。要知道,只有呈现结构状态的合理的结构,教学才能获得整体效应,也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加快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1)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学校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当前发展的最新成果,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教材编写部门要及时推出新教材,广泛吸收新成果,职业教师要关注社会变化,积极而广泛的搜集教学新资料。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现实环境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本人在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即将本课程分为几个专题讲授,每个专题务必自成系统,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定要深入探讨,尽可能让学生去搜集相关材料,并能反应现实。例如本人在处理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教学内容时,如果按教材一般就是先讲营销环境分为宏观,中观,微观,每一层次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的层次,每层次的具体内容,这种学习对学生只是徒增了几个概念,并无实际意义,本人认为讲房地产营销环境必须深入到当前的现实环境,可以讲次贷危机,国家投入贷款计划,当前政治经济环境,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则要求他们找相关书籍阅读或相关网站,剪辑关于房地产方面专栏。

4注重学生动手实践,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现代工业心理学和工程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技术工人在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等,除少数属纯科学技术知识外,多数都可以划归到工作经验的范畴之内,即工作过程知识。中职学生的工作过程知识必将来自于社会实践,只有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才能弥补知识功底的贫乏,这一点在我校受到极大重视,我校已成立了专门的实习教师队伍,每位实习老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每天都要求去三个实习地点进行指导,定期走访实习单位,总结实习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如下方面:

1)要坚定不移地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多练,研读分析探讨对于中专生来说难度有些高,可以适当做,但不可能整个学期都这样,我们还需要他们亲自动手,真正做出一些作品。如本人在讲述房地产策划一章,可以给出一个具体楼盘的策划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到结束都需要策划,让学生真正明白“运筹于帷幄之中,胜行于千里之外”的内涵。同时又要求其到实地考察,寻找现实楼盘,模仿案例对楼盘进行还原,重现其策划要义,做出该楼盘策划书。事实证明学生完成效果很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多方面能力,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对房地产市场环境认识分析能力,拓展课外阅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在房地产产品一章,可以指导学生楼书设计,房地产产品拟名、广告语的评选、户型设计,等多种实践活动。

2)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增长学生见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就非常重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对于当前这样一个“变化是永恒的主题”的时代,对于我们的中专生来说,更要求他们有一颗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许多外地生来广州后,不懂得利用广州特有的优势去开阔自己,总是把自己囿于一个小小的圈子里过着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其实,对于学习房地产专业的学生,尤其应知道房地产行业是第三产业,将来工作要与许多客户打交道,要能与客户制造话题进行沟通,这就要求老师、学生把课堂迁移到学校之外,我们学校房地产教学部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对新生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其中一个环节是滨江一日游,先带领学生到滨江东进行楼盘参观,到中大北门后,讲解著名学府中山大学,并让学生感受大学氛围,然后花一元钱在中大码头乘船至芳村,在船上一路欣赏两岸美景,一路讲解广州风土人情,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观摩了楼盘,还让学生对广州有了认识,开阔了其视野。另一个环节就是请优秀毕业生来讲工作经验,让学生对这一行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事实证明,这些都是效果很好的实践课程。除此之外,本人还通常建议学生利用周末乘坐免费楼巴去新盘参观,到黄花岗科技图书馆听岭南大讲坛的公益讲座,去二沙岛看美术展览,如有房博会则尽可能帮助学生拿到票去参观,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不断利用现有资源感受外面世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多方面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有学习动机,爱学,乐学。

5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使教学目标更加优化

曾在我校招开的房地产企业招聘座谈会上就有专家指出,寻找一个与房地产企业接轨的学校或者培养基地是他们的目标。如果说专家的目标是企业办学校,那我们应当可以成为企业所希望的学校,通过企业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更加明确有关课程的学习目的,学生更能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力度,同时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经验技术,获得各种职业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加深对职业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本人在与广州开物物业管理企业的人事部经理就此问题讨论时,他们就提出了希望在下一个年度我校招生时专门招一个开物班,专门按照他们的要求有针对性培养维护广州亚运会各项电力设施的物管人员,等毕业实习后直接上岗,这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这将使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这同样也是今后我校教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6寻找学生“学习路径”,优化学生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增加,职业学校学生质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一定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具有必备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健康身心素质。但对中职教育来说,尽管已经有了多年的办学经验,但在学生评价上,除了增加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种的等级鉴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沿用了普教的做法。而这种评价方式仍然是学业评价的指导思想,无法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无法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缺乏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伴协作意识和团体精神、职业转岗和职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这在极大程度上不仅制约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且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教师一般都是通过了高考之后工作的,已适应了应试教育这一做法,擅长于总结、归纳,记忆,考试,是学校里的好学生,但不可否认,读死书的现象比较多,实践能力欠缺,创新性教学方式不够,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恰恰是被考试选拔下来的淘汰者,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考试能力与技巧,但他们身上一样有其它优势,我觉得中专生心理层面比较细腻,观察力较强,思维较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承受挫折这方面,不会对自己要求那么完美,容易满足(现代社会表明这样的人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说明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路径”存在很大不同,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所要学的知识不是对应的。教师所认可的优的标准与学生心中的标准是不一致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我认为当前我们必须深入调查寻找作为职校学生的学习路径,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往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以他们特有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商继东主.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