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证券投资相关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5 17:03: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证券投资相关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证券投资相关分析

篇(1)

1 引言

在欧美国家证券市场比较成熟,证券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基本面分析法,证券价格能够非常好地反映基本面信息,证券价格和证券价值具有非常大的相关性。2012年我国基金业已经经历了15年的历程。1997年我国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在这之后证券投资基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得到了十年牛熊轮换的检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目前已转变为证券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得到了资产管理者的普遍关注。从2012年1月底以前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一共有63个基金管理公司,包括了34个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有基金管理公司一共管理484只基金,所有基金的资产净值为234225.63亿元,偏股型基金为17512.36亿元,占有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25.4%。在十几年的创新和完善中,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发展。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价值投资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从理论上看,实证研究可以找出我国证券投资市场价值投资策略的发展趋势;能够建立价值型股票的内在价值模型;通过相关理论和我国股市发展过程中归纳出的经验来分析基本面因素对于股价变动的影响。从实践上看,依据实证分析能够有效地验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价值投资策略的应用效果;相关性计量分析的结果为价值投资者利用价值投资策略进行证券投资时提供较好的价值评估参考应对措施。

2 价值投资的基本理论

1934年,著名学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了价值投资的概念,虽然到现在已经有了大约80年的时间,但是价值投资理论对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格雷厄姆提出价值投资的依据是金融市场的特点,分别表现为:金融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影响比较深远而且变化难以预料;虽然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很多资产具有非常稳定的价值,换言之,证券的经济价值和现在的交易价格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证券的市场价格和求出的价值相比非常小时可以购买证券,最终将得到超值的回报。

目前,社会产生了较快的发展,格雷厄姆所提出的三要素定价法已经和目前的基金市场不在适应,但是其中蕴涵的基本理念能够在未来得到检验。目前,大多数人已经逐步地认可了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人们普遍比较重视公司以后的盈利水平,公司的账面价值,现金分红以及未来的现金流情况,逐步地成为了基金内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已有的理论以及实践,可以构建价值投资组合的基本依据:可以把基金划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具有较高帐面价值的价值股,主要包括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分红/基金价格、盈利/基金价格以及现金流量/股票价格的比值,另外一类是成长股,主要包括比率比较小的股票。根据价值投资理论,证券投资者应该把价值股买入,把成长股卖出,此外,价值投资理论认为价值投资策略能够超越市场,其中被应用的最广泛的指标就是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比率(B/M),并由此产生市盈率定价法等投资分析方法。

3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国外,最初对股票理论价格的探索是按照证券投资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需要来执行的,所以,国外的相关文献中把这个理论价格定义为股票投资价值,因此明确了投资价值和市场价格的不同。在20世纪之初,投资价值的定义得到了明确,最开始把股票价格和价值区别开来的研究学家是普拉特,普拉特撰写了《华尔街动态》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普拉特认为股票价值和企业的收益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股息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为间接因素,可以通过股息对股票价值产生相应的影响。普拉特通过理论分析结果得到如下结论,股票的价值和股票的价格一般而言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有着较大的区别。然而,普拉特所提出这个理论不仅仅可以适用于股票,同时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也适用于其他商品,但是股票由于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地方。依据股票价格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将和供需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不能和它的真实价值保持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学者霍布内将普拉特提出的理论采取了进一步的改进,霍布内从理论的角度比较透彻地分析了股票价格以及价值之间的联系,进而可以为证券投资提供有利的决策参考依据。此外通过对股票发行公司财务情况的考察了解股票的价值状况。霍布内认为股票价格以及其本质的价值具有一致的特点,依据长期股票的股价变动的情况,长期预期收益和资本还原率和股票的价值有着较大的联系。学者多纳撰写了《证券市场与景气波动原理》这本书,在书中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地剖析,并且得到了比较好的结论,股票价格一般而言和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密切相关的,然而股票价值通常情况下和公司的收益有密切的联系。虽然真正的股价波动情况和公司的收益改变状况有着明显的不一致性,但是依据长远的视角来分析,股价的变化与公司的收益以及利率都是密不可分的,就是说,随着股票价值的变化而变化。格雷厄姆以及多德同样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索,并且提出更为完善的股票理论,相对于以上的股票理论更进了一步。这两个学者联合撰写了《证券分析》这本书,在书中提出了内在价值理论的概念,并且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这两个学者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和企业今后的盈利水平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同时针对公司今后的获利水平,不仅仅是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而且还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动态,从而为分析企业的赢利水平提供前提条件,同时应该对考虑到资本还原状况。股票价格将返回到其经济价值之中,因此证券分析师应该认真地考察相关发行人的财务信息,尽力地挖掘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并且根据相应的内在价值,对股票价格进行合理地评价,为证券投资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相应的计算表达式如下所示:

资本还原倍数通常情况下和公司的发展和股息的波动是紧密相联的;预计收益 的三分之一可以表征按照当时普通上市企业规范的需求基本上是把2/3的收益以股息的形式发放出去,对于其余的1/3收益,应该以盈余的形式予以保留,从而能够有利于企业基金的持续发展。学者威廉姆斯出版了《投资价值学说》这本书,研究了普通股的估价方法,相应的思路如下:股票表示收益凭证,股票价值是指股票通过未来所产生的各个期间收益的现值的和,股票价格一定要从股票价值的角度来考虑。威廉姆斯提出公司保留盈余并不需要体现在股票价值上,威廉姆斯认为股票的投资价值是以后可以获得的所有股息以及资本还原的当前价值的全部数额。公司保留的盈余也可以成为公司未来的收益,迟早会转变为股息被发放出去。威廉姆斯提出买进股票可以表示“现在财富以及今后财富的彼此互换”,然而今后收益就是未来中期的“股息”,对其采取资本还原就可以得到目前的股票的投资价。威廉姆斯为投资价值理论的改进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主要反映在其通过以后各期股息作为依据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表示股票投资价值,并且最早利用数学模型因子表示股票投资价值,从而为未来的投资价值探索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Michael Adams(2007)研究了价值投资理论在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价值投资在组合投资策略中的重要性,讨论了价值投资在组合投资策略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Heng-Hsing Hsieh Georged(2011)对价值投资理论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并且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证券投资过程中使用价值投资策略的适用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Athanassakos(2012)研究了价值投资和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关系,分析了价值投资的基本概念,并且提出了基于价值投资的组合投资策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刘玥宏(2010)探讨了投资价值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适用性,从市场的有效性出发,确定了测量股票内在价值的标准和方法,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性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黄惠(2010)平等人对价值投资在我国证券市场是否适用和有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且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价值投资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于理性投资和避免过度投资提供了有利的依据。罗欣(2010)深入地研究了价值型投资分析在我国证券投资中的应用,分析了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讨论了价值型投资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了财务分析和价值型投资的关系,并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型在证券投资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柯原(2011)将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和价值投资融合起来,提出了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价值投资理论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可以在承担较小风险程度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投资汇报率。陆帆(2012)从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了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经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证券市场的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投资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投资价值理念将成为中国股市主流的投资理念。

4 我国证券投资价值投资方法的实例分析

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在成长投资组合和大盘指数上已经获得了比较客观的收益。我国证券市场拥有价值投资的支持条件。为了验证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投资中的适用性,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的数据从巨灵金融服务平台获得,一共选用了深证300指数股。由于盈利能力不强的上市公司价值投资研究价值不大,而且缺少较大的收益时间,无需把每股收益看作参考依据,所以为了避免非正常值的导致的影响,选择的依据必须满足每股收益大于等于0.1,此外,将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数据排除。最终的选择结果如下:2009年188 只、2010年205只、2011年226只,总共有619只。

(1)样本期内各个时间段内的基本面量化指标和股票价格的相关研究。首先,利用SPSS16.0软件计算出2009-2011年各个时间段的基本面量化指标和相应时间段的股票价格间的Pearson因子,相应的统计数据结果见表1。多元模型的自变量选择那些和股票价格有明显相关性的数据指标,排除与股票价格存在较小相关性指标,进而能够为下一步各时间段的多元回归分析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持。在该阶段,能够保留下来指标的相关系数必须满足0.0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然后,为了避免回归过程中的自相关,所以将排除净资产收益率。同时,因为流动比率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转换为风险控制因素,和股票价格间有较强的非线性,所以也应该给予剔除。

(2)优化选择后的量化指标对股票价格贡献度的影响分析。选取2009-2011年3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tepwise的输入技术进行三次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三组输出。研究过程中关键要讨论标准化因子和可决因子。标准化因子是指量化指标经过一个标准差的改变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程度。该因子能够防止由于不同指标的量纲不一样而无法比较影响程度的问题。标准化因子绝对值越大,表示该因子对股票价格的解释水平越高。可决因子是在调整回归方程后获得的,主要是指全部指标对股票价格的整体解释水平。可决因子越大,表明该模型对股票价格的解释水平越高,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的变化对基本面因素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投资的合理性越大。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根据回归分析的计算数据能够获得如下结论:在观察时间,每股收益包含在回归模型之中,具有最佳的解释股票价格的水平,因此,这个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够受到了较好的关注。回归数据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每股收益和总资产收益率均包含在回归模型内,从而表明证券投资者非常关注对股票价值有较大影响的基本面,这一结果表明价值投资意识已经不断地深入人心。从回归分析结果数据可以看出,在2011年营业利润增长率包含于回归模型,从而说明证券投资者已经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有了关注,同时能够表明证券投资者对和内在价值有关的基本面因素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

从回归分析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1年期间每股净资产已经退出了回归模型,表明证券投资市场不够关注风险水平。每股净资产是指上市公司在破产时证券投资者股票的内在价值。每股净资产属于主要的风险评估基本面因素,正在被证券市场逐步地认可,说明证券市场对股票的关注不仅停留在投资回报上,同时非常关注风险的存在,这正式证券市场不断趋向于理性的具体表现。然而,对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的回归分析可知,每股净资产指标出现了缺失。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股票市场比较好的局面导致了证券投资者的思维定式,降低了对风险的关注度。

经历了一段时间,大量的解释变量符合了回归模型,这表明投资者对基本面的研究更加完善。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证券投资者不断地利用更多的指标,通过不同的层面更为全方位地考虑证券的内在价值,证券市场不断向以价值投资为中心的投资方向发展。此外,可决因子的周期变化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基本面因素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并不稳定。当外部经济环境产生变动时,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非理,从而使非价值因素再一次占了上风。

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价值投资的应对措施

(1)完善基金绩效评价模式

有效的基金绩效评价模式对基金业的快速前进具有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国外对基金绩效的评估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相应的理论体系已经趋于完善。对于我国基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方法的角度上看我国还处于一个引进吸收的状态。近年来,中国在进行基金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基金的排序,从而使基金投资者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十分关注同业其他管理者的投资情况,因此,“羊群效应”时有发生,不愿意获得超额收益,然而渴望排名可以靠前,并且很多基金管理者认可这一模式。然而,基金持有者投资基金不完全重视其所投资的基金是否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主要重视的是所购买的基金能够获得多大的收益。基金持有者和管理者目标有差别时将引起问题,就是基金公司仅仅为了获得取高额利润通常以损坏基金持有者利益为代价。为了能够有效地处理该问题,应该使基金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目标相一致,最终能够获得绝对收益。基金管理者在决策时应该考虑到股票的经济价值,依据价值投资理论的选股准则标选择投资标的,同时利用长期持有的方式取得绝对收益。

(2)不断完善目前的股票发行政策,针对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等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较快地解决以上问题。目前,我国股票发行采用的核准制度,股票发行价格的完善应该遵循定价为主向竞价原则,并且以此为主要的发展趋向,不断地使证券投资市场来主导实际的发行价格。此外,不断地处理好国有股、法人股等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例如按照证券投资市场的容量,不断地采取国有股配售减持,采用优先股的方法,把国有股不断地转变为优先股,增加不同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在股票市场投资的区间,利用网上交易的形式,协议转让的手段等增加法人股流通,减少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比例,提高个人股的数量。

(3)合理地分配基金管理酬劳的基本组成结构

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基金投资者一直怀疑基金公司较高的、较稳定的工资收入。尤其在基金投资处于熊市,虽然收益正在减少,但是基金公司还可以采取增加管理规模的方式来提高资金的管理回报,这些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基金公司管理者在证券投资者心中良好的形象。大部分基金投资者存在如下的观点,基金管理者无法为自己带来较大的投资汇报,资金管理费过高。

应该承认基金管理公司按照资产管理的规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具有其合理性,主要原因在于资产管理规模的增加将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资源有更高的需求,为了适应规模增加的实际需求,将资产管理规模中的一部分资金作为管理费是合情合理的,通过管理费不仅能够增强基金公司的管理实力,而且能够提高投资团队的水平,同时管理费还能够促进基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基金持有者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然而,如果基金管理公司的工资待遇和资产管理规模有较大的联系,就会导致基金管理者仅仅关注视资产管理的规模,同时忽视帮助基金持有者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最为管用的方式就是优化基金管理的收入的基本组成,采用浮动收益的方式,即固定资产管理费和资产管理收益挂钩。一定的资产管理费可以确保基金的有效实施,然而浮动收益可以使基金管理者以资金投资者的权益为中心帮助资金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采用了这种基金管理收入配置模式比较合理,有利于价值投资策略的有效实施,进而可以使基金管理者在进行价值投资阶段避免一些制度性制约。

(4)充分地利用投资组合策略

证券投资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率是相互对应的,怎样才能使投资风险减少并且使投资收益最大应该得到有效的解决。投资组合策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投资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地弥补证券投资价值的缺陷。投资者可以依据不同阶段国际经济形式、国内产业制度以及行业的发展潜力实时地调节投资产品的比重,从而能够得到最佳的收益。

(5)投资者应该不断地转变投资理念

投资者的理念在证券投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证券投资者应该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主要关注证券投资的长期回报。证券投资者必须熟悉证券投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道证券投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掌握证券投资产品的相关功能;投资者应该明确投资目的,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证券投资产品。投资者应该熟悉证券公司的相关情况,对证券公司的专业化水平、标准化产品、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以及信息披露系统等方面的情况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从而能够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获得最大投资回报率。

(6)不断健全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

通过股权改革可以较好地处理中国证券市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性、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缺位等难题,能够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化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从而能够不断深化中国证券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为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价值投资创造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平台。基金投资意识的不同在基金的投资收益上能够得到较好的反映,此外,可以在今后的资本市场中的体现不断增加。

然而,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产品结构比较单调、交易机制不够完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基金投资者利用价值投资策略进行证券投资的热情。因此,必须不断地提高证券市场建设的水平,例如,尽快地为股指期货上市做好相关的准备,同时不断地促进股指期货的持续进步,当证券市场条件比较成熟时实施做空方式,持续健全基金在遭遇资本市场单边降低情况下的不利局面,持续地提高基金管理者的主动性,减少基金中隐藏的风险,确保基金持有者的利益不受到侵犯,通过以上策略可以为价值投资措施的执行创造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环境,进而能够资本市场环境符合价值投资发展的实际要求。

6 结论

价值投资应该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的发展趋势。我国证券市场仍然是一种新兴的证券市场,依然存在于非有效市场向弱有效市场不断转变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包含价值投资的含义,然而利用价值投资策略得到的收益不是非常稳定的。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等相关的证券市场改革策略的执行,伴随着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价值投资策略将转变为证券市场的主流方式,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选取了深证300指数股进行了相应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是非常受到重视的。证券投资者更加关注决定股票内在价值的基本面因素,价值投资理念正在渐渐地深入投资者的人心。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市场对风险的关注程度正在降低。每股净资产能够表明上市公司在破产的状况下,投资者持有的每股股票的价值。证券市场对股票的重视不但保持在收益上,而且非常关注风险,从而使证券理性更加回归理性。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基本面的内涵。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证券投资者已经利用更多的指标,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地考察股票的经济价值,市场正在想以价值投资为主的理性投资发展。

(2)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因此,具有较好的价值投资意义,然而不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因此,应该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完善基金绩效评估体系和股票发行政策;合理地分配基金管理收入结构;充分地利用投资组合策略;投资者应该不断地转变投资理念;不断完善证券市场的制度体系。随着上市公司质量的持续提升,价值投资将不断地深入人心,通过价值投资可以使中国证券市场更加趋于稳定。

参考文献

[1] Michael Adams, Terry Mullins, Barry Thornton [J].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 & Learning, 2007, 4(3):21-32

[2] Heng-Hsing Hsieh, Kathleen Hodnett. Do Managers Of Global Equity Funds Outperform Their Respective Style Benchmark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2011, 10(12):1-10

[2] George Athanassakos. Value Investing Vs. Modern Portfolio Theory[J]. Journal of Business & Financial Affairs 2012,(1):2.

[3] 刘玥宏. 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分析[J].知识经济, 2010,(6):60-61

[4] 黄惠平, 彭博. 市场估值与价值投资策略[J].会计研究, 2010, (10):40-47.

篇(2)

前言

在证券投资中,谨慎小心是操作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但若过于谨慎,也将无功而返,费时费力。因此,如何把握其控制度,如何准确辨别证券投资中的错误点,如何走出投资误区,以及如何获取利润最大化的机会等问题是证券投资者和相关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就此展开相关分析与探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国内当前证券投资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有了相对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条例,由此带动了很多人接触并尝试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投资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可以说,证券投资已经成为时下投资行业的中坚力量,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在原有的证券基础品种之上,新的证券品种也正被不断开发并推向市场,例如指数基金、债券基金等等,这些都是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符合投资者需求的创新产品。此外,证券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更为便利的销售渠道和方式将为证券参与者带来更难得的投资机遇,合力推动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

二、国内证券经营机构的潜在风险

(一)自营业务风险。 即包括基本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两种。作为综合类券商的主营业务之一,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自营业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对于新形势下证券经营机构降低潜在风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证券经营机构由于其受经营水平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管理都会在证券自营买卖过程中造成风险,由此这类风险被称之为经营管理风险。

(二)承销业务风险。 项目风险是承销业务主要风险之一,由于我国具有数目众多的具有承销业务资格的券商,他们之间为争取各自的利益,获取一个项目,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而这类激烈的项目争夺战也常常会为证券经营机构带来各种风险。因此,必须严格遵照《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合法运行,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避免因个人问题带来的损失。

(三)经纪业务风险。 这是证券经营机构潜在风险形成的根源所在,较为常见的有信用交易风险和交易差错风险。但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完善,目前相关信用交易得不到法律保护,进而加剧了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交易差错风险是指应为各种原因,交易结果违背委托人意愿而带来的损失。证券经营机构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操作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可能因为管理不当出现失误,进而造成交易差错风险的产生。

三、证券投资常见误区分析

(一)频繁的错误操作。 股价忽高忽低是常有的事情,但部分投资者受到心理素质或专业素养的影响,每当看到股价下跌便会慌乱无主,导致盲目的误操作,将自己陷入“被套”危机。这种非理性的操作行为是不可取的,应清晰明白,但凡股价都是有起有落,此时的下跌也只是暂时的,如若太过急于卖出则将会失去挽回损失的机会。

(二)怀有赌博的心理。 证券投资虽然强调机遇的重要性,但其实质并不是一种赌博行为。然而,某些投资者却抱有严重的赌博心理,既不了解投资市场的投资规则,也疲于分析所投资证券的价格变化形势,盲目地购买和卖出证券,抱着侥幸心理进行投资。而事实表明,这种投资行为通常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亏损。

(三)过分的追求利润。 证券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规避风险并获取更大利润,但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片面追求利润,一心能够“一夜暴富”,期待“以小博大”,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持续等待,最终错过了最好的投资时机,由此反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因证券价格波动异常剧烈而造成巨大损失。

(四)投资中盲目跟风。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一般都会收集一些相关的消息或者参考一些股评,但是这并不代表投资者会合理利用这些消息和股评,大多数投资者都会偏听偏信,倾向于接受那些与个人判断一致的消息,而将不同于自己想法的消息自动归结为错误消息,从而严重影响了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四、相关证券投资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建议

(一)基本原则

1.分散投资原则。常言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证券投资同样如此,要进行分散投资。当投资者确定要投资的资金额之后,应尽量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多种证券上,最大限度规避风险,防止赔空。对于热衷冒险的投资者可以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股票,而保守求稳的投资者则可以更多地购买债券这种低风险的证券。

2.目标适度原则。这是证券投资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在证券市场比较低迷的时期要尽量保本,在证券市场比较繁荣的时期可以追求更高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证券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平常心,学会正确地评估市场、评估自己。

3.闲散投资原则。投资的风险是难以估计的,所以“借钱投资”的模式是绝不可取的,投资者在投资时要尽可能地使用闲置的自有资金,这样在投资时就不会担负过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有一些亏损,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至始至终保持理性态度。

(二) 技巧建议――长线、短线、相机抉择的共施策略

证券投资策略按证券持有时间可以分为长期持有、短期交易和相机抉择三类。长期持有,简称“长线操作”,即指投资者确定一个投资组合策略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般3到5年),不会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变。实行这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在证券持有期间一般不太关注证券价格的变化浮动,也不会因为证券小幅度的跌涨而急于卖出或买进,因此交易量基本为零。短期交易,简称“短线操作”,是目前国内多数投资者所采用的投资策略,指投资者确定一个投资组合策略后,还会根据市场价格变化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平均持股期比较短(一般为3到6个月),这种投资策略交易频繁,为了弥补交易费用,抓住时机进行证券的买卖是获利的关键。相机抉择,则是介于长期持有和短期交易之间的一种投资策略,很多投资者都是被动地采取这种策略,当股市处于牛市时,投资者需要频繁买卖以获取丰厚利润;而当股市处于“熊市”时,投资者被迫长期持有,以待下一次“牛市”出现。换言之,上述投资策略的适用,必须结合投资者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其时的经济形势、政治格局和军事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探索最为得宜的证券投资操作方法。

结 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已逐渐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国际大券商的融入,既为国内证券经营机构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威胁。对于国内证券投资者来说,必须认清投资误区,学会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七中高新校区2013级)

参考文献:

[1] 林燕飞.吴晓燕..基于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TL物流为例[J].财经界,2010(05)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45-02

SPSS简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the Social Science),是最常用的统计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SPSS软件操作简便,大部分统计分析过程可以移动鼠标选择菜单命令即可完成。

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三本院校的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处于基础核心课程的地位。教育部已经发文要求,三本院校的培养方向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变,这就更加突出了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重视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论知识,并对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在我校,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学院投入资金购置相关的金融软件和建立证券模拟系统,建立了能够容纳四、五百人的实验室,实现教学过程的网络化。技术化。同时,在我们经济贸易系,拥有一批金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为卓有成效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软件的优点,结合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证券投资学知识,同时也是对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改革的一次很好的实践。本文结合《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课程教学的实际经验,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手段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基于SPSS软件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处理数据的教学平台,提升金融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体系设计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牵涉的数据较少,对数据的处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处理数据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大量的数据是无法用手工操作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在金融行业,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体现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使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顺利的进行。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把理论融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理念。教师事先设计好实训教学的流程、实训教学的内容;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如何把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并随时解答学生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手来,进行实践操作。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形成讲授、上机实训、实训总结三大环节来进行,由于实训的时间安排是每个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因此三大环节的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环节,讲授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SPSS软件学习;SPSS软件的介绍;SPSS软件的安装;SPSS软件显示品质数据-柱状图、饼状图;SPSS软件显示数量数据-直方图、线图;SPSS软件计算分配数列的均值、众数、中位数;SPSS软件回归分析;SPS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

第二环节,上机实训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上机安装SPSS软件;学生打开模拟炒股软件,在软件中查找,记录关于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处理这些数据,并且分析这些数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三环节,实训总结环节。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学生汇报实训的心得体会;呈现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撰写实训报告。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手段

(一)讲授教学

讲授教学重点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讲授给学生,操作过程简明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借助SPSS软件将手工操作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让学生不仅学会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也让他们体会SPSS处理、分析数据的巨大功能。

(二)实践操作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是在讲授完《证券投资分析》基础理论知识、SPSS软件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互联网收集与《证券投资分析》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并运用SPSS软件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决策。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互动教学

本课程在讲授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在老师对软件操作完成后,走上讲台把软件操作再演示一遍,其他学生都能在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该组同学的演示,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学生双向交流,能有效提升所教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四)学生实践成绩考核

学生考核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实际操作能力排名。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股票价格、市盈率等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做出买入的决策。然后通过模拟炒股软件进行交易,按照实际收益率进行相应的等级评定。第二,教师在实训报告中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学生按照要求认真作答。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等级。

三、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检证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向参加了实训的132同学派发了调查问卷,在统计问卷中设立了14个问题,要求被调查的学生如实客观的回答其中的问题。收回调查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32份。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80.3%的同学认为“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教学中提高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认为该实验教学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的人数占了75.7%;90.1%的同学认为在该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实践操作、动手的能力;81.1%的同学认为SPSS软件处理数据比传统的方法方便,而且有76.5%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了综合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82.3%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对毕业以后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工作有帮助,有86.4%的同学认为课程将对其马上要进行的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得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对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学生认为这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非常有帮助。

2.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找到了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和汇报,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设备,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实验室先进的多媒体实验设备作为平台,可以清晰地描述和展示一些光靠语言或者板书等无法表示的概念、操作过程,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交流。

四、结语

在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相结合,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突破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而且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也丰富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同时通过“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比较先进的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还可以拉近理论教学与学生毕业以后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等实际业务中的差距,提高学生从事金融行业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清清.《SPSS应用实践》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2]赵静.《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

篇(4)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8)4-0007-08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对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综合已有的国内外的代表性研究[如Scharfstein和Stein(1990)[1];Devnow和Welch(1996)[2];Bikhchandani和Sharma(2001)[3];郑泽星和郑振龙(2004)[4]],本文认为,所谓“羊群行为”,是指市场中的各类参与者在进行决策时影响他人或者受到他人决策的影响而忽略私有信息,使得市场表现出部分人决策相关,并且最终反映在投资者在某段时间内买入和卖出相同股票上的行为。迄今为止,已有多种理论模型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成因和效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揭示。[5]

对“羊群行为”给予实证研究的经典文献主要包括:Lakonishok, Shleifer和Vishny(1992)提出了著名的LSV模型,[6]并以该模型研究发现美国基金管理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羊群行为”。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1995)建立GTW模型,并发现美国共同基金总体上“羊群行为”极不明显。[7]Christie, Huang(1995)提出了基于收益率分散度的衡量“羊群行为”的方法(即CSSD),并发现美国股市“羊群行为”的迹象不明显。[8]Wermers(1999)通过设计一个组合变化测度(portfoliochange measure,PCM)指标,对LSV进行了改进,并用该方法发现样本基金在整体意义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9]Chang,Chellg和Khorana(2000)提出用CSAD方法衡量投资者决策的一致性,并用该方法得出美国、香港股票市场不存在“羊群行为”,日本存在一定的“羊群行为”,韩国、台湾存在显著“羊群行为”的结论。[10][11]

篇(5)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2

一、上市公司进行对外投资时进行架构设计的目的

企业发展上市后,通过上市公司本身或者通过设计投资子公司,并进一步通过设立基金、参股、并购等多种方式拓展公司的业务领域,将企业做大做强,因此研究对外投资时的架构设计有现实意义,这种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寻找、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并对其相关产业项目进行投资,使公司达到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的良性互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2.对有潜力、有成长空间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通过对这些中小企业进行孵化、资源支持、管理输出,培养其快速成长,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3.通过投资管理,投资和开发培育市场化的退出渠道及新的合作伙伴,并获取基金投资收益,拓展新的、稳定的利润来源。

4.作为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通过股权投资、财务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拓展公司业务领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中由上市公司设立投资公司是上市公司实施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二、目前对外投资的相关法律及政策环境分析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风险投资的限制

1.《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29号:募集资金使用》中规定:

上市公司使用超募资金偿还银行借款或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有一必要条款:公司应承诺偿还银行借款或补充流动资金后十二个月内不进行证券投资等高风险投资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并对外披露。

2.《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30号:风险投资》中规定:

本备忘录所称风险投资包括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信托产品投资以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投资行为。

其中,证券投资包括上市公司投资境内外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以及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以股票、利率、汇率及其衍生品种为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

以下情形不适用本备忘录:

(1)以扩大主营业务生产规模或延伸产业链为目的的投资行为;

(2)固定收益类或承诺保本的投资行为,但无担保的债券投资仍适用本备忘录;

(3)参与其他上市公司的配股或行使优先认购权利;

(4)以战略投资为目的,购买其他上市公司股份超过总股本的10%,且拟持有3年以上的证券投资;

(5)以套期保值为目的进行的投资;

(6)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已进行的投资。

上市公司在以下期间,不得进行风险投资:

(1)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间;

(2)将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为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后十二个月内;

(3)将超募资金永久性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后的十二个月内。

上市公司参与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合作社、担保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金额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以上的,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参照备忘录关于风险投资的一般规定执行。

(二)《合伙企业法》对合伙基金的相关规定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上市公司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

(三)主要问题

针对上述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有以下几个问题需探讨:

1.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有限公司形式)可以成为普通合伙人吗?经向有关人士咨询,法律没有规定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不能成为普通合伙人。

2.当上市公司参与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合作社、担保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金额没达到“人民币1亿元以上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以上”标准时,是否就不按风险投资管理。如果不按风险投资管理,是否可以使用“超募资金”呢?

3.如果仅将“超募资金”用于向子公司增资,参照“超募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或补充流动资金的相关规定处理。如果向子公司增资时指定用于子公司实施某具体项目,就无须参照“超募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或补充流动资金的相关规定处理。

4.上市公司参股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对公司业绩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公司应当参照该备忘录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是否可以理解:上市公司的参股公司实施的风险投资由该参股公司自行决定,只是如对上市公司业绩可能造成较大影响时,上市公司需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三、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主要的对外投资的架构设计

1.国内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深沪两市已有3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主业上的产业转移(包括各自产业的制造、研发设计、服务、销售等环节发生的转移,也就是说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转移),其中有近百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介入风险投资行业,如复星国际、雅戈尔、春兴精工、杉杉股份等,借助风险投资平台,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和成功转型。它们希望继续稳定经营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而迈入新的行业领域或者以此为平台进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较高成长性的其他产业。

目前上市公司参与创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成立子公司,直接控股模式。以雅戈尔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力图在创投领域内有所突破,其中主要原因是企业产业升级的需要,必须寻找新的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而参股创投则成为这类公司实现多元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公司往往通过投入自有资金,组建创投子公司,直接控股,同时由专业团队在一、二级市场完成操作。例如2009年雅戈尔定向增发认购浦发银行股权,IBM公司并购莲花公司等。

第二,直接投资模式,以杉杉股份、新希望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进入创投业的一个目的是需要创司为其实业经营服务,完善其产业链,因此,这种类型的公司从事投资都是在集团内部成立某个部门,通过这个部门的运作实现直接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

第三,间接控股模式。如复星国际,母公司通过旗下几个子公司设立专业基金,复星医药产业基金和复地旗下的地产基金专门从事投资业务,从而间接实现复星国际转型投资型公司的目的。

第四,间接参股创投,成为其LP(有限合伙人,即投资人),这种投资相对分散,风险也比直接投资小很多,手续比较简单,不用担心不能发起成立,因此,适用于一些资金实力比较弱小的上市公司。例如常山股份出资2400万元持有清华紫光创业投资公司8%的股份。

2.各种投资方式的相关分析

公司如果要进行各种与主营业务无相关性或相关度不高的投资,可采取设立投资公司或者设立投资部门的方式,具体对比如下:

方式 优点 缺点 资金来源 业务具体类型 可能的收益

设立投资公司 1、可招到专业人员;

2、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多,信息量大;

3、可搭建多元化平台,加大与政府、投行、其他行业的合作;

4、与上市公司有一道防火墙。 1、前期投入大;

2、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手续比较复杂;

3、独立核算,如项目周期长利润见效慢,易给上市公司财务压力。 主要为自有资金,超募资金的使用需符合规定 股权投资等

被投资公司的股利;

所得与支出的差额

设立投资部门 1、适合上市公司的摸索起步阶段;

2、不需要额外的管理费用投入;

3、可进可退 1、人员可能专业度不够;

2、掌握的信息来源相对少 主要为自有资金,超募资金的使用需符合规定 股权投资等 被投资公司的股利;

所得与支出的差额

间接参股创投 1、投资相对分散,风险也比直接投资小很多;

2、手续比较简单 因股权比例的影响,投资决策不易受控制 自有资金 股权投资等 被投资公司的股利;

所得与支出的差额。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上结论:

第一,上市公司通过适当的资源整合,具备单独设立投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和投资管理的条件。

第二,新设立的投资子公司可通过与其他基金合伙设立基金成为普通合伙人享受投资管理收益。

第三,上市公司本身资金可通过投资子公司为普通合伙人的基金(上市公司为有限合伙人)实现对外投资。

通过对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架构设计的分析,可了解不同架构设计的优缺点和对上市公司的不同影响。上市公司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架构来实现对外投资,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

篇(6)

基金本质上是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形成一定规模的大额资金,然后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理财的一种金融投资工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当前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而且资产管理手段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基金投资者选择基金公司的主要指标或者参考因素就是基金公司的绩效。换而言之,在当前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基金绩效。而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采用的方法就是扩大规模,并且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规模效应。当然,基金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资金运作的难度加大等问题。所以如何平衡基金规模与基金绩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基金规模与基金绩效的理论研究

纵观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关于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绩效研究中Collin和Mack( 1997)的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多品种的基金家族来说,其最优的基金规模是在200亿至400亿美元之间。Scholes( 2004)将对上述规律的验证扩展至所有基金,指出在基金收益和基金规模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基金可能存在着最优规模。Indro(1999)认为,开放式基金存在着最优规模,在达到该规模前基金规模与绩效正相关;当基金超过这一最优规模,基金的边际回报递减。有的学者认为基金存在着规模不经济性,如:RogerLowenstein(1997)认为大规模基金的流动性不如小规模基金,基金规模过大会影响到基金绩效。

国内针对中国基金市场的研究,有林坚等人(2002)指出,在我国现阶段,证券投资基金绩效与其规模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基金规模的增大,基金收益呈先减后增形态,在20亿元规模之后显示出基金规模与收益成正相关的态势。李翔,林树和陈浩(2009)采用2004-2006年开放式基金数据做研究,文章通过多元分析验证了开放式基金和其收益负相关,结论是基金规模和基金收益的负相关关系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最大化策略的结果。朱冰和朱洪亮(2011)利用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积极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为样本,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基金比规模较小的基金有更好历史收益,然而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其收益与规模同样呈现倒“U”曲线。鲁炜(2007)通过对2004年至2006年的50只开放式基金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认为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与业绩不存在某种特定关系。

二、实证分析

基于此,本文对于基金规模和基金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方面选取2012至2013年我国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为近几年较为新颖同时分层选取样本,较为可靠。本文从三个指标角度入手进行拟合,更加全面客观。通过本文,笔者希望从实证中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与绩效的相关性。

(一)基金规模的选取

为探究基金规模与基金绩效之间的关系,结合分层抽样准则,每层样本数与实际比例相符合准则,本文选取了27支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从规模上,将收集到的27支股票分别以0-20亿、20-50亿以及50-130亿划分成三个层次,样本数目控制在8:11:8。

(二)探究指标的选取

1、探究指标的确定

要探究基金绩效,可以选取的指标非常多,然而从投资者的角度,基金的实际盈利能力,风险管理以及超额业绩指标是最被关注的。从这三方面来看,收益率、收益率标准差以及单位风险差额盈利无疑是最为理想的指标。

2、探究指标时间序列的确定

在时间序定上,本文选取收益率、收益率标准差以及单位风险差额盈利在2009年-2013年四个季度以及2014年的前三季度的平均数据,力求从年度数据中找到数据间内在的规律。

3、探究指标的细化解释

(1)平均收益率

收益率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基金的运作情况,本文选取季度作为时间单位,对基金的收益率进行平均计算,计算公式为:[RtM]

(2)收益率标准差

选取收益率标准差的原理是用风险模型来衡量基金收益的波动性,本文选取的是季度收益率标准差进行平均计算,计算公式为:

[(R-E(R))2M2]

(3)单位风险差额盈利

单位风险差额盈利是在评价期限内,基金投资收益超过了市场无管理收益的那部分与该基金收益率标准差之比。从意义上看,其数值越大,基金业绩越好,计算公式为:[E(R)-Rmσ]

其中,[σ]是上文提到的收益率标准差,Rm是指市场无管理平均收益,此处选择的是上证指数收盘平均季度收益率。

(三)基金规模和三指标关系探究

1、基金规模与季度平均收益率关系探究

为进一步探究两者属于线性回归还是曲线回归,本文对所得数据进行深度曲线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表3.4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平均收益率的曲线回归

[\&R 方\&F\&Sig.\&常数\&b1\&b2\&线性\&0.182\&5.548\&0.027\&0.011\&6.955E-05\&\&二次\&0.633\&20.713\&0.000\&0.019\&0.000\&3.152E-06\&]

如表3.4所示,从R方来看,二次方程的拟合优度高达0.633,说明拟合效果比较理想,而反观线性方程的拟合优度并不好,只有0.182。

综合图3.2与表3.4可知,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平均收益率呈现二次曲线回归,其回归方程由表3.4可知为:

Y = 0.000003125X2 + 0.019

由回归图表和回归方程可知,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并非简单的随基金平均规模扩大而上升。在规模较小的初期,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收益率反而下降,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只有随着规模持续的增加,在基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收益率才会被带动随之增加。

关于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平均收益率呈现二次曲线回归,其实并不难解释。在最初基金规模扩大之后,其对应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的投资能力并未随之提升,反而成为了管理者的负担和压力。因此收益能力下降并不反常。当基金规模持续增加,吸引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和优秀的基金经理加盟后,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自然上升了。

2、基金规模与季度平均收益率标准差关系探究

为进一步探究两者属于线性回归还是曲线回归,本文对两数据进行深度曲线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表3.8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平均收益率标准差的曲线回归

[\&R 方\&F\&Sig.\&常数\&b1\&b2\&线性\&0.234\&7.639\&0.011\&0.106\&0.000\&\&二次\&0.692\&26.970\&0.000\&0.094\&0.000\&-4.921E-06\&]

如表3.8所示,从R方来看,二次方程的拟合优度高达0.692,说明拟合效果比较理想,而反观线性方程的拟合优度并不好,只有0.234。

3、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平均收益率标准差的曲线回归

综合图3.4与表3.8可知,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平均收益率标准差呈现二次曲线回归,其回归方程由表3.8可知为:

Y = - 0.000004921X2 + 0.094

由回归图表和回归方程可知,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标准差在一定规模内随基金平均规模扩大而上升。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到一定阶段后,收益率标准差逐步下降。

造成基金规模与平均收益率标准差呈现该二次回归的原因在于,在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下,中小规模的基金在风险控制上更具灵活性,也更能发挥其优势,当基金规模逐渐庞大时,其对风险控制能力也随之减小。

4、基金规模与季度单位风险差额盈利关系探究

为进一步探究两者属于线性回归还是曲线回归,本文对两数据进行深度曲线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表3.12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单位风险差额盈利的曲线回归

[\&R 方\&F\&Sig.\&常数\&b1\&b2\&线性\&0.298\&10.624\&0.003\&-0.048\&0.001\&\&二次\&0.667\&24.064\&0.000\&0.001\&-0.002\&2.053E-05\&]

如表3.12所示,从R方来看,二次方程的拟合优度高达0.667,说明拟合效果比较理想,而反观线性方程的拟合优度并不好,只有0.298。

图3.6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单位风险差额盈利的曲线回归

综合图3.6与表3.12可知,基金规模与其季度平均收益率呈现二次曲线回归,其回归方程由表3.12可知为:

Y = - 0.00002053X2 C 0.002X + 0.001

由回归图表和回归方程可知,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并非随基金平均规模扩大而上升或下降。在规模较小的初期,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单位风险超额盈利反而下降,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只有随着规模持续的增加,在基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单位风险超额盈利才会被带动随之增加。这说明,在基金规模较小时,投资者很难获得超额盈利,而只有当基金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规模越大,获得超额盈利的能力才会越大。

三、结束语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大环境之下,基金规模与基金绩效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二是和大规模公司对比,小规模基金公司更易获得较高的绩效;三是中型规模的基金公司随着基金规模的增加可能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四是基金规模的持续增加,直至出现大规模甚至是超大规模基金,将再次带动基金效率的上升。

要使我国的证券基金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此,也给出以下建议: 积极优化整个基金市场的规模结构。首先在增设新基金时,要优先考虑小盘基金和超大型规模基金的设立。同时,随着我国的证券市场逐渐成熟,投资者趋于理性,应进一步发展开放式基金,让广大投资者通过购买或收赎回基金单位份额的方式来决定基金的最佳规模才是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同时各基金公司应积极引进或培养自己的理财专家,努力提高运作大资金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翔,林树,陈浩.为什么基金投资收益与基金规模负相关一一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学海.2009,23 (02)

[2] 林坚,郑慧清,王宁,陈宇峰.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与绩效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2(11).111一114

[3] 朱冰,朱洪亮.积极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收益的关系研究[J].金融纵横,2011(2) , 29-33

[4]蔡冬梅,鲁炜.开放式基金规模与业绩相关问题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人学,2007

[5]Collins, S. and Mack, P., The Optimal Amount of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in the Mutual Fund Industry.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97, (Sept/Oct):53(5):67-73

篇(7)

本次调查问卷共计500份,主要针对省内外7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共计478份,有效问卷420份(其中河北经贸大学173份,省内外其他院校247份),无效问卷38份,空白问卷20份,问卷有效率为87.87%。

一、大学生金融知识需求现状

(一)不同性别、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男生占70.7%,女生占29.3%;年级选项大一占18.6%,大二占43%,大三占27.4%,大四占11%;专业选项文科生占57.6%,理工科生占41.4%,体育艺术类生占1%。总体来看,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有很大不同,有强烈需求的占24%,有比较强烈需求的占34.5%,需求不大的占39%,没有需求的仅占2.4%。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有显著差别,为了研究这种差别的具体情况,我们用spss20.0软件的相关分析进行了具体研究(见表1)。通过研究发现:专业和金融知识的需求呈显著负相关,即文科对金融知识需求最强烈,理工科次之,体育艺术类学生最缺乏需求。年级与金融知识的需求呈显著正相关,即大一的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最缺乏,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加,大四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最强烈。而性别与金融知识的需求相关性不显著。

(二)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来源渠道

对于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来源渠道,我们设定了网络媒体、学校教科书、报纸杂志、证券公司宣传、专家讲座、亲戚朋友、其他等七个选项,结果如表2所示。

可见,网络媒体和报纸杂志是非金融专业大学生金融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从学校教科书获得金融知识的不到调查人数的两成。

(三)大学生自认为将来会需要的金融知识

对于自认为将来会需要的金融知识,调查显示,个人理财类(包括证券投资)占主导地位(占比51.42%),其余依次是实业投资(占比16.19%)和保险类知识(15.24%)。金融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普及金融知识,增进在校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和了解已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在校大学生目前金融知识的需求

针对在校大学生目前金融知识的需求,调查显示,理财(包括证券投资)知识需求占比较大(33.81%),其次是创业贷款(19.05%),这跟大学生创业需求程度有关,大学生信用卡需求占一定比例(18.57%),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理财需求。留学贷款(10.24%)和助学贷款(9.05%)知识的需求相对比例较小。

对股票债券等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对于相关知识比较了解的仅占13.38%,仅限教材知识的占24.65%;对创业贷款知识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目前有自行创业打算的只有27.54%,而为以后创业储备相关知识的占到绝大部分;对助学贷款知识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对助学贷款相当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到55.27%;对学生信用卡知识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很有需求或有较大需求的占到73.07%,而对学生信用卡了解程度看,相当或比较了解的仅占32.05%,吸引学生办理信用卡的因素依次是购物分期付款(33.33%)、消费透支(19.23%)、消费积分(17.95%);对留学贷款知识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有留学打算的占到95.35%,对留学方面的金融知识比较了解的占62.79%,留学时很有可能会选择留学贷款的占到95.35%,留学时一定或很有可能会选择留学保险的仅占13.95%。

二、大学生金融知识需求与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金融知识需求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对金融知识有需求的占到半数以上,尤其是对个人理财类(证券投资等)和创业贷款的金融知识需求比例较大。证券投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证券投资都报以好奇和投机的心理,所以,很多学生最初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涉足股票投资,由于受到部分学生炒股赚钱示范效应的影响,加之从众心理严重,不少大学生也随之加入到炒股大军中来,这一现象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财经类高校比较普遍。

大学生对创业贷款知识的需求可以说是大学生寻求就业出路的基石。近些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种种原因造成就业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矛盾突出,高校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影响着一代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发现,69.6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依靠贷款资金。所以,大学生创业贷款知识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

(二)大学生金融知识供给分析

我们通过查阅石家庄地区几所高校的教学计划,发现当前大部分学校尚未开设理财教育等相关课程,开设了理财课程的院校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财课程真正得以开花结果的寥寥无几。通过调查还发现,教育部和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大多数高校都忽略了大学生理财教育,只是开设几次讲座,并未真正达到理财教育的目的。

在开设了理财课程的院校中,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校缺乏培养大学生理财素质的观念。当前,理财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高校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有意义的理财教育尝试,但是,零星支离、实施过程单一化的理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推动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深入。理财课程设置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大学生理财素质培养放到应有的位置。我国高校的理财教育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二是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过于单调和死板。理财课程中讲述的内容多为宏观的投资理财,微观的个人理财内容涉及较少。教师常常是理论说教多,实际操作少,大多数是在口头上的理财理论,而真正具有说服力的理财实际操作微乎其微,这必然导致大学生理财意识滞后和缺乏理财实践,不可能学以致用。

三、对高校理财教育的建议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理财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大学需要开设理财公共选修课,普及金融知识和培养理财能力。

(一)针对不同学科类别,制定理财类选修课程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高校应当根据不同学科类别,制定差异化的理财类选修课程,构建文理交叉、互相渗透、专业口径全方位覆盖的课程体系。金融知识具有较多的数理知识,对于理工科院校学生来讲,运用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进行理财、投资、贷款计算不成问题,但对于文史类学生来讲,涉及到专业公式、模型等就会稍显吃力。对此,建议院校在开展金融知识课程时,针对不同学科类别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理财课程,注重文理交叉有针对性地展开理财教学,理工类学生侧重投资理财的收益计算、风险分析等,文史类学生可以侧重理财管理技能等。

(二)循序渐进,注重课程连贯性

从调查研究发现,年级越高的大学生对理财知识越感兴趣。因此,课程开设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这一阶段是进行理财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理财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从在校大学生身边的金融需求入手,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培养理财素质。先教学生制作个人收支平衡表,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收支平衡。然后从小额储蓄、学生信用卡、助学贷款、股票投资等实际操作逐步推进理财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理财观念,增强自立感和责任感。进入二年级再开设理财基础理论知识,如理财规划原理、金融基础、税务基础、保险基础和理财法律等,可让学生对当今比较热门的理财方式有常识性的了解。到三四年级时,可以逐步开设理财实务性课程,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年级的提升,大学生应该逐步学习较为专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课程的连贯性,循序渐进,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篇(8)

[中图分类号] F8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2-0057-05

一、引言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到上市公司本身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上市公司作为募集资金的主体,是被投资的对象,是否具有优良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成长性将直接影响到其投资价值的大小。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本身的利益,而且对证券市场以及广大证券投资者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公司经营战略模式的选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企业的人才建设及企业文化等。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企业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属于不可控制的因素,如主营业务所处行业的景气度、行业政策等,内部因素是指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属于企业可控制的因素。内部因素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内部因素的可控性,公司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将主要精力着眼于内部因素的改善。笔者所要讨论的问题即是这些内部因素中的一个――公司经营战略模式的选择问题,也即究竟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更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多元化经营是当今世界许多大中型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理论界关于企业经营战略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多元化经营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观点包括:

1. 多元化经营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Weston(1970)[1]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将资金由企业总部分配到各经营单元,促使资源向效益较高的经营单元转移。Hubbard和Palia(1999)[2]发现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多元化并购浪潮中,多元化加速了经营资金和管理信息的融合,兼并和被兼并企业的股票均有显著的超额收益。苏冬蔚(2004)[3]对中国1999年底前上市的1 026家公司在2000~2002年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多元化溢价现象,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市值―账面值比、Tobin Q值和超额价值。

2. 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企业精力分散,影响公司业务的整体运转,降低企业的价值,阻碍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Jensen(1986)[4]指出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往往不能准确地判断新行业和新产品的未来发展状况。Berger和Ofek(1995)[5]通过比较经营单元应有加总价值与公司价值,揭示出在1986~1991年间,多元化经营平均带来13%~15%的损失,并把原因归结为多元化企业存在过度投资和交叉补贴问题。Aggarwal和Samwick(2003)[6]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价值总是与多元化程度成反比。Lang和Stulz(1994)[7]的研究也表明多元化战略会降低企业价值。杨爱义和韦明(2002)[8]发现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已落入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陷阱”,主营业务的利润比重下跌且公司的经营业绩下滑。李玲、赵瑜纲(1998)[9]的研究表明,从1997年的统计数据看,中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大小有负面影响。

3. 多元化经营本身是中性的。金晓斌等(2002)[10]根据Matsusaka的动态匹配―搜寻模型探讨了多元化决策与公司特质和市场激励的相互关系,认为多元化经营本身是中性的,是竞争条件下公司价值最大化所要求的一种行为。

4. 深入探讨不同多元化程度或不同多元化类型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Rumelt(1974)[11]认为相关行业的有限多元化会使业绩提高,而过度多元化则可能降低协同效应,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Grant(1988)[12]等人指出,在一定界限内,公司业绩和经营业务的多少呈正向变动关系,但在这一界限之外,随着经营业务越来越多,公司业绩呈下降趋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数学模型、样本公司及分析方法的选择不同,各学者对多元化经营如何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不同的观点。然而多元化经营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呢?笔者将立足于中国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通过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得出并分析结论,以求为上市公司在经营战略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一些思路。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与剔除

1. 考虑到样本在2002~2004年间应是可持续发展的,笔者从所有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中,根据加权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选取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三年都为正值的上市公司,共有824家。

2. 在这824家公司里剔除含有以下因素的上市公司:(1)2002~2004年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发生变更,以消除由于行业变更引起的业绩变化的影响;(2)2002~2004年多元化类型发生较大变更;(3)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如有些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没有按照行业进行披露等。经过几次筛选,笔者得到了551家符合以上条件的样本公司。

(二)指标设计

1. 多元化程度指标。测度多元化程度的指标有很多,被广泛认同的有三种:(1)专业化率(SR),指的是企业某类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2)基尼―西皮森指数,指的是企业在各行业中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平方和;(3)香农(Shannon)指数,这个指数是通过运用熵的公式所得到的熵值来反映多元化各行业的分布特征。在这三种多元化测度指标中,由于熵理论和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科学、完整地描述多元化程度,笔者将采用香农指数对企业多元化程度进行衡量。要计算香农指数,必须用到熵方法,为了更深入地探讨不同多元化程度指标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笔者将多元化类型细分为相关多元化、无关多元化和总体多元化,对应的多元化程度指标用熵来衡量的一般表达形式如下:

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体涵义的认识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层面认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应考虑到企业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狭义层面则单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考虑,认为衡量企业经营成果时,不应只注重考察当前经营绩效如何,而是应将企业未来业绩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包括在内。由于广义层面中的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不好具体度量,笔者涉及的可持续发展涵义是从狭义层面考虑,即通过上市公司近几年的经营业绩来评价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小,而经营业绩主要是从企业经营的五个方面(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成长能力)进行衡量(如表1所示)。

四、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一)比较分析

将551家样本公司按各种多元化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组,比较这些组之间2004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平均每股收益的大小。

1. 按照DR大小分类。从表2可以发现在DR处于0~0.5之间的公司平均业绩最好,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0.05%,平均每股收益也略高于其他区间的公司,说明公司在一个行业内进行适当的相关多元化对于业绩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按照DT大小分类。表2中,从每股收益来看,处于0~0.5之间的上市公司数值最高,最差的是处于0.5~1之间的公司,每股收益只有0.222元左右,与其他区间的数值相差较远。而从净资产收益率一项来看,DU=0,即只在一个行业内经营的公司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最高。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只在一个行业内进行经营活动,上市公司对该行业各方面情况都较为熟悉,避免了多行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公司资产的经营效率就最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中国一些产品市场不太成熟,在某些行业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投资机会,适度的跨行业经营确实会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

3. 按照DT大小分类。从表2发现,随着DT增大,多元化程度逐渐增加的同时,经营业绩先提高后快速下降,笔者认为是一方面过度的跨行业会导致经营风险的加剧,另一方面进行适度的多元化经营的确会提升企业的业绩。

从以上的结论来看,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经营业绩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在此将进行相关分析,试图找到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的大小。

(二)相关分析

在相关分析中,笔者采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指标三年的平均值来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小的依据。采用的相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双变量相关分析中的Pearson相关分析,Kendall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以DU、DR、DT作为自变量,12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作为因变量,用软件SPSS12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将表3中的在a=0.05水平上通过两项或两项以上相关性检验的有显著性相关的因素(正相关用“+”表示,负相关用“―”表示)列出来,结果如表4所示。

1. 从相关多元化程度和不相关多元化程度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来看,相关多元化只与三项可持续发展指标相关,而不相关多元化却与八项可持续发展指标相关,说明不相关多元化的影响要大于相关多元化。

2. 从衡量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五大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成长能力来看,与多元化程度较为相关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用来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几乎与全部多元化程度变量负相关,而衡量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比率与DU和DT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多元化程度对公司经营能力的影响较差。

3. 从相关性的正负和大小来看,多元化程度除了与资产负债比率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以外,其余全部为负,这说明多元化程度与整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性。但是表中列出的相关性数值最大的为-0.166,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多元化程度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其中无关多元化的负面影响更大。鉴于此结论,上市公司在选择经营战略模式时应考虑以下两点:

1. 由于多元化程度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应当减少涉入行业的数量,最好能进行专业化经营,集中精力发展于公司最熟悉的领域,通过实施企业整合策略,实现行业内的成本优势;在该领域内提高产品的品牌认知度,更好地满足该领域顾客不同层面的需求,增强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壮大公司主业,赢得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2. 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应选择与主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使其能成为主业有益的辅助,这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广泛的业务组合,充分享受企业现有的品牌及营销网络等资源优势,捕捉更多的盈利机遇。新近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带动主业业绩的同步增长,另一方面能化解单一经营所面临的行业风险,以保证公司经营的平稳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实行多元化战略后,企业应当控制各行业的资金分配,同时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和足够的人力资源储备。只有这样,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胜算才会更大。否则,盲目多元化扩张只会使企业偏离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原有的优势遭到削弱,在新领域又落入“多元化陷阱”,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Weston.C.R..A Diffusion Index for Australian Business Cycles. Economic Record [J]1970,(46):384-392.

[2]Himmelberg, C., Hubbard, R.G., Palia, D.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the link between ownership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1999,(53):353384.

[3]苏冬蔚,吴仰儒.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1):106-116.

[4]Jensen, M.C,.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Journal of Finance [J].1993, (48):831-880.

[5]Berger,P.G.,Ofek,E,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1995, (37):39-65.

[6]Aggarwal,R.K.,Samwick,A.A.Why do managers diversify their firms?Agency reconsidered.Journal of Finance[J].2003, (58):71-118.

[7]Lang,L.H.P.,Stulz, R.M. Tobin's Q,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and firm performa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 1994,(102):1248-1280.

[8]杨爱义,韦明.多元化经营利弊及其对策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

[9]李玲,赵瑜纲.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1998,(5).

[10]金晓斌,陈代云,路颖.公司特质、市场激励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J].经济研究,2002,(9).

篇(9)

一、引言

本文以个股分析为主,通过对其每日变化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在特定条件下的股价和成交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在特定条件下股价走势预测,再从博弈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股价和成交量之间变化的内在原因。

本文具有可行性的原因在于其研究范围属于证券投资理论中的技术分析,基于3大假设之上:a. 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b. 价格沿趋势运动;c. 历史会重演。

二、股价与成交量的相关性分析

以收盘价为X,成交量为对应的Y,通过对两者相关系数R的计算,可以得出的结论:以每季度数据来看,两者主要以正相关为主,即股价与成交量之间相互增大而增大,但也出现了负相关,即股价与成交量之间随着对方的增加而减少。每一年年度数据里和每三年年度数据里都存在着负相关情况出现。

因此根据分析后发现股价与成交量的相关性为:长期正相关;短期以正相关为主,负相关为辅。

三、通过股价与成交量的相关性进行走势预测

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股价与成交量之间以正相关为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在股价趋势上涨的情况下,成交量会跟随上涨,称之为上涨趋势;反之,当股价趋势下跌的情况下,成交量会随着下跌,称之为下跌趋势。当股价上涨而成交量没有跟随上涨或股价下跌而成交量没有跟随下跌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上涨趋势结束或下跌趋势结束。

由此,我们可以就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上涨趋势和下跌趋势)里面进行股价未来走势的预测。因为在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股价与成交量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利于分析。同时,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较容易出现交易机会,可以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投资获利的机会较大。

1、下跌趋势

通过两者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股价和成交量都在不断缩小,说明该股当时处于下跌趋势之中。从历史数据里我分析总结到:当显著的下跌趋势形成后,在没有显著地上涨趋势之前不合适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操作。因为这段时间内,虽然有时小有反弹,还有小规模的上涨走势,但始终没有摆脱先前的下跌趋势。

2、上涨趋势

通过两者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成交量随股价的上下波动而波动,且趋势向上,说明当时该股处于上升趋势之中,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上升趋势形成时就该积极介入。

3、量价背离

(1)放量下跌情况分析:通过两者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当放量下跌之后,下一个交易日股价必定下跌,并且每次放量之后,股价都没有反弹超过当日股价。根据当时股票是处于下跌趋势之中,这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当股票处于下跌趋势中,股价放量下跌之后,短时间内不易买入。

(2)缩量上涨情况分析:通过两者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当缩量上涨之后,下一个交易日股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并且股价上涨动力较强,当日后,股价没有低于过首次缩量上涨时的价格。根据当时股价处于上涨趋势中,这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当股价处于上涨趋势中,股价缩量上涨之后,短期内应该积极介入。

四、用博弈论的思想分析股价与成交量波动的原因

假设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人,那么买方总会想以一个更低的价位买入,而卖方肯定希望以一个更高的价格卖出。两者之间的博弈就造成了供给与需求情况的变化,从而导致成交量的变化。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股价对成交量的影响比成交量对股价的影响要稍大一些,因为造成博弈双方供需情况变化的标准是股票价格。

这样就很好的解释了以下四种情况:股价下跌后的反弹、股价下跌后的反转、股价上涨后的回调、股价上涨后的反转。

(1)股价下跌后的反弹:这是由于股价下跌后引起买方关注,当少部分买方认为价格够低而介入,这就形成了反弹;

(2)股价下跌后的反转:这是由于股价下跌后,当绝大部分买方认为价格够低而纷纷介入,这就形成了反转;

(3)股价上涨后的回调:这是由于股价上涨后,引起卖方关注,当少部分卖方认为价格太高而离场,这就形成了回调;

(4)股价上涨后的反转:这是由于股价上涨后,当绝大部分卖方认为价格太高而纷纷离场,这就形成了反转。

按照理论,股价的供需情况会保持在一个均衡点上,但现实中很难保持这样一个均衡点,这是由于当需求线从下到上达到均衡点时,多数买方会因为贪婪,不满足于当前的上升幅度,从而进一步买入股票推高股价,这就造成了股价在均衡点后继续上升;反之,当供给线从上到下达到均衡点时,多数卖方会因为恐慌,害怕股价继续下跌,从而进一步抛售拉低股价,这就造成了股价在达到均衡点后继续下跌。这也很好的解释了现实的一个情况,即现实当中的人不是理性的人而是贪婪和恐惧的人。

总的来说,造成股价和成交量波动的内在原因是由买卖双方的需求和供给所形成。

五、结论和展望

本文首先对股价和成交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个股股价与成交量的相关性为长期正相关性,短期以正相关为主,负相关为辅。

其次对股价与成交量关系的研究进行股价走势预测,得出六个结论:一是当显著下跌趋势形成后,在没有明显的上涨趋势形成之前不合适投资者做中长线操作;二是当上升趋势形成时就该积极介入;三是当股价处于下跌趋势中,股价放量下跌之后,短时间内不易买入;四是当股价处于上涨趋势中,股价缩量下跌之后,短期内应该积极介入;五是对于经典理论,我们不能按部就班的拿来主义,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分析,照抄理论的思想不可取;六是股价涨跌形式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螺旋式的,来回波动是股价走势一大特征。

最后用博弈论的思想分析股价和成交量波动的原因,得出三个结论:一是股价对成交量的影响大于成交量对股价的影响;二是现实中的多数买卖双方不是理性的人而是恐惧和贪婪的人;三是造成股价和成交量波动的内在原因是由买卖双方的需求和供给所形成。

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希望对读者关于股价和成交量的变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虽然自己的分析存在一定不足,但希望本文对读者带来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 张兵,《上海股票市场股价变化、收益波动和成交量关系研究》

2. 丁志文曾富敏,《以向量自回归模式探讨台湾股价、成交量、融资融券与法人进出之关联性》

3. 黄燕吴平等,《SAS统计分析及应用》

4. 江勇,《图解证券技术分析》

篇(10)

A 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决定股票价格的波动

B 股票价格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 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D 股票价格的波动取决于股民的心理预期

这道双选题的正确答案是B和C。下面笔者结合高中教材和基本证券常识,针对四个选项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广大师生今后的教与学有所助益。

1 关于A项的相关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决定股票价格的波动?

无论是商品交换还是股票这种资本证券的交换,交换的基础都是交换品的价值,从本质上说,交换品的价值决定交换品的价格。在马克思所讲的商品价值决定论中,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波动,价格反映价值。资本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现有资产的账面价值,另一部分是资本未来盈利的价值。股票的价格就是由不变的资产价值加上变动的盈利价值所共同决定的。由此看出,资本盈利的能力才是决定资本价格的核心。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经营方式、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等。一方面,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对于企业未来盈利评估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对企业估值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估值都不是静态的,都要根据随时出现的各种可能改变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而重新确立。这样,从两方面看资本的价值都是不确定和变化的。

资本估值的不确定导致价格的不确定,然而,价格有其合理空间,虽然有时候价格会因为某些因素偏离其合理空间,但完全脱离价值的炒作都是虚夸的、不真实的、盲目的和危险的。一只股票是这样,对于整个股票市场更是这样,没有真实价值支撑的价格只能是昙花一现,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不但对经济实体没有好处,反而蕴藏着巨大的危险,典型的例证如荷兰郁金香投机风潮的颠覆、日本地产炒作泡沫的破裂等。

2 关于B项的相关分析:股票价格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确实很大,除此以外,股票价格的波动还时刻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政治、军事、经济周期循环、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市场利率、通货膨胀、汇率变化、国际收支状况、证券主管部门的政策与措施、资金的多少、人为操纵、投资者偏好、投资者预期、天灾人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是一则虚假的消息都能引起股价的波动或震荡。可见,股价的涨跌波动、电脑屏幕上的指数、股票各种技术图形的变化,仅仅是复杂的股票市场中各方力量进行博弈的瞬间体现。要想准确预言股价短周期的涨跌变化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股票价格围绕其内在价值的上下波动是一个随机过程,没有任何轨迹可寻。

所有证券分析方法最终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解释和预测股价的走势。不同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路径和角度去把握市场。但是从短期来看,几乎没有办法准确地把握股价的涨跌。个体的力量在上述诸多因素面前经常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信息不对称,对股票的了解和分析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只有淡化影响短期波动的因素,重点分析影响价格长期基本走势的因素,才能找到一个确定的、一般性的规律。这正是遵循资源配置的规律,选择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从事价值投资的理念受到世人推崇的原因之一。

3 关于C项的相关分析: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股票是资本的标签,股票的资本性决定了股票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股票的风险和收益不仅并存,而且对称。

股票的高收益性:投资者购买股票的动机是由于它能够给持有者带来预期’收益,即期值,包括股票的未来股息、红利收入、资本利得以及股本增值收益。从世界金融史来看,相对于其他金融投资品种,股票的投资回报率最高。据统计,如果在1925年拿出l美元投资美国金融品种。一直持有到1998年,那么,这70多年问,假如投资的是长期国债,1美元将变成45.83美元;如果是短期国债,1美元将变成14.21美元;如果是公司债券,1美元将变成56.70美元;如果是投资股市,1美元将变成2330.86美元!我国的股市发展虽然只有短短十几个春秋,但如果1990年底你在飞乐音响上市时,购买1万元的股票,一直持有到2007年,股价上涨超过了520倍,1万元人民币就变成了520万元人民币。

股票的高风险性:股票和风险是孪生子,股市风云永远变幻莫测,没人能够准确无误地预测股市行情。所谓股市中的风险是指在竞争中,由于未来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或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造成股价随机性的波动,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使投资者有蒙受损失甚至破产的可能。本质上讲,股票的风险就是企业经营的风险。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叉称系统风险)和非市场风险(又称非系统风险)两种。

关于股票的高风险性,以股神巴菲特为例,2008年他以620亿美元的身价问鼎福布斯世界首富,到2009年却以370亿美元退居第二席,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年来他的资产也缩水了200多亿美元。再如中国股市,以2007年10月16日为界,经历了一次由大牛到大熊的冰火两重天,前几年“傻子都赚钱”的赚钱效应,转眼之间便成了“股神也套牢”的悲惨局面。严酷的现实给广大股民进行了一次“股市有风险,人市需谨慎”的极为深刻的教育。

篇(11)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基金业绩持续性是指前期业绩较好的基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绩也会相对较好,而前期业绩较差的基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绩也会相对较差的现象 。国外市场上的60-80年代研究表明基金业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性;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则显示基金业绩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当前的表现可以用于预测未来5-10年的业绩。而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基金业绩已达到一定规模,在面临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基金面前,投资者急需新的投资决策依据,而业绩持续性研究则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通过对基金业绩持续性的研究观察,可以判断某种基金在未来的发展走向,从而影响对未来的投资方向和计划。如果投资者能够识别前期业绩较好的、具有业绩持续性的基金,则其就可以对这些基金进行投资,并持有相应的时间,从而可以获取超过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同样,可以投资者能够识别前期业绩较差的、业绩表现持续的基金,则避免投资于这些基金,也能使投资者避免较差的投资结果 。根据评价期时间的长短,一般将基金持续性分为中短期和长期持续性两种,本文主要研究中短期业绩持续性。

对基金持续性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两种: 基于基金收益率排序的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的检验、基于基金输赢变化的卡方统计量检验。国内大部分的研究显示, 基金业绩鲜有呈现出持续性。

二、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由于股票型基金对投资管理能力的要求远比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要求高,更能考验基金管理人能力,因此选择2005年1月12日以前成立的股票型基金20只作为本文实证的研究对象,评价期间从2011年1月14日至2011年11月04日,历时42周。

2011年基金普遍业绩表现不佳,在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利润表现难尽如人意。而A股市场在由通胀压力引发的货币政策紧缩、针对房地产的高压政策、及欧债危机引发的市场需要下滑三重不利因素的侵袭下,面临估值中心和盈利水平的双重调降。在此背景下,偏股型基金成为亏损重灾区。

本文实证所用的基金概况,基金净值数据均来自于Wind数据库,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

根据公式:Rpt=(NAVt-NAVt-1+Dt) /NAVt-1计算的周收益率,式中, Rpt为基金在第t 期的收益率,NAVt为基金第t期的单位净值,NAVt-1为基金在第t-1期的单位净值,Dt为基金第t期的分红。

(二)研究方法。

我们运用两种方法进行检验。首先,根据选择的样本横截面数据,运用绩效二分法将滞后时间划分为7周,以基金净值增长率排名,将排名在前10的确定为W,之后的为L,利用叉乘比率和列联表方式下的卡方独立性检验对基金的业绩的中短期是否具有持续性进行检验;其次,运用斯皮尔斯等级相关系数法,采取与绩效二分法对数据划分一样的方式,将滞后时间划分为7周,对纯粹的基金净值增长率表现进行排名比较,运用斯皮尔斯等级相关系数法来检验相邻前后两个阶段排名的一致性问题。

1、绩效二分法。

绩效二分法又称双向表法,由Goetzmann以及Brown等人提出,通过“显示连续观察期内收益的连续变化情况,对各期业绩进行胜出或败出的判断。”其主要思想是:首先,以待评价的基金业绩的所有样本等分为相等的阶段,分别计算各个基金在前后两段时间内的收益率;其次,以每一期基金业绩表现的中位数作为基准,将排名在基准前的定义为赢家“W”,排名在后的定义为“L”。这就会出现四种情况,分别是“WW”即两期都表现优秀,“WL”-前期表现优秀后期表现不好,“LL”-两期都表现低于基准,“LW”-前期表现差后期表现优秀;第三,利用叉乘比率(Cross Product Ratio,CPR)对各基金同某基准组合收益水平相比的盈亏状况是否具有持续性进行统计检验 。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CPR取值范围是(0,+∞),当CPR的值趋近于1时,不具有持续性;当CPR趋近于零时则说明持续性越差;当CPR趋近于正无穷大时则持续性越强。通过构造统计量可以对其进行检验,原假设是为CPR=1,统计量在原假设条件下,服从正态分布:

其中, ln(CPR)=

原假设为HO:ZZ0,在给定的5%显著性水平下进行检验,当Z值大于临界值时,则拒绝原假设,认为基金业绩具有持续性;反之,则接受原假设,基金业绩不具有持续性。本文采取单尾检验方法,即Z=1.645 。

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法。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用来度量定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主要是利用数据的秩(ui,vi)顶替了原始的真实数据(xi,yi)。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在基金的业绩持续性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选取样本基金后,对整体的业绩进行排序,就可以对前后期的业绩进行持续性检验。具体步骤为:首先,计算前后期基金超额收益率,并进行排序;其次,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前后期的业绩排名顺序的相关性 。

三、实证结果

(一) 绩效二分法。

42周分为6个阶段;20支基金共有120个W或L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原假设为HO:ZZ0,在给定的5%显著性水平下进行检验,当Z值大于临界值时,则拒绝原假设,认为基金业绩具有持续性;反之,则接受原假设,基金业绩不具有持续性。本文采取单尾检验方法,即Z=1.645。

在5%的置信水平下,自由度为1 的x2的临界值为3.84,如果x2

根据本文数据可得出结论:Z值小于临界值,业绩不具有持续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即不具有持续性。

(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将开放式基金样本期间按每7周为1 个考察周期划分为6 期将每只基金在每期的周收益率的平均数作为这只基金在该期的收益率。按收益率大小做出排名之后,再对前后两期收益率排名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统计结果如下:

在5%的置信水平下,按收益率排名的5组检验的P 值均大于0.01,所有阶段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通过检验说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在前后半年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系数很小,可以说基金业绩不具备持续性,与前面用CPR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四、结语

1、结论:开放式基金业绩无显著持续性。通过绩效二分法和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20 只开放式基金在2011 年1 月07 日至2011 年11 月4 日的业绩的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7周)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都没有表现出很好的持续性,即过去的业绩难以预测未来。并没有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这也从一定程度验证了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即历史信息对于我们的交易行为是没有帮助的 。

2、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受政府政策影响明显,系统风险远大于非系统风险。即使很好的分散了非系统风险,但受到政策的导向,行情好就收益好,行情差时,各公司表现都差不多。除此之外,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做空机制和避险工具。也因此,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价值类、蓝筹类上市公司还比较少,基金经理往往是以追逐市场热点来获得好业绩,缺乏恒久的投资理念。实证分析表明,在波动巨大的A股市场上,基金风格趋同、投机性很强 。

3、建议:对于管理者而言,这说明基金的管理水平是有待提高的,对于整个基金行业而言,应当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资源管理能力出色、拥有理性投资理念的基金,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对于投资基金的人来说,他们挑选投资的基金品种时,只可能参照基金的以往业绩,而不可能按照基金的既往业绩决定是否投资和投资的方向。

4、不足:样本数据选取太少,时间跨度太短,代表性不足。按收益率给开放式基金排名分类来比较基金优劣的方法是十分普遍的,但这种基于简单的期初期末基金累计净值的衡量方法无疑夸大了开放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和忽视了风险的因素,很容易误导普通投资者,如果运用风险调整收益来衡量开放式基金业绩可能有助于普通投资者更好地控制风险。

注释:

罗真, 张宗成.我国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统计与决策,2004, ( 8) .

王思为,对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实证研究.武汉金融,2007(9):19—21

鲍旭红,基于双向表检验法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持续性实证研究.铜陵学院学报,2011(2):36—38.

沈路阳,陈颖,中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实证研究.技术与市场,2007,(5):50~51.

吴启芳,陈收,雷辉.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回归实证.系统工程,2003(1):34-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