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工资改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措施
一、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注重教师内在职业素养为先原则。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要求与规范,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的综合品质,具体包括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以及职业作风等方面。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是高校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这说明制度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将教师工资与绩效考核挂钩是建立在假设教师是“经纪人”的基础上的外在激励。所以教师绩效评价是实现改革目标的一种手段,不是改革目标。为了实现改革目标,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内在素养。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应该坚持注重教师职业素养为先的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高效的教学质量。
2.战略性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高校来说,战略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薪酬制度以及薪酬体系时,需要将高校的人力资源战略与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促使薪酬制度成为推动高校人力资源战略发展以及高效整体战略发展的有力保障。战略性原则要求在制定高校薪酬制度和薪酬体系时,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战略的长远性与可持续性,促使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最大优势得以发挥,尽量减少改革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需要保持高校的工资制度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一致,促使二者形成相互支持的整体。通过薪酬制度能够反映高校在制度选择方面的价值取向,这对高校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管理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保证人力资源战略职能的有效实施。实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对教师进行薪酬激励,促使教师将个人期望转化为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动力。所以,在制定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时,需要妥善处理高校发展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教师利益与学校利益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工资分配和福利制度的结合、短期激励和长期保障的结合。
二、完善我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建议
1.分类设置绩效分配模式,合理确定各部分比例。高校必须改变单一的分配模式,根据一线教师、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工作性质和贡献设计不同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在一线教学科研岗位实行以岗定薪的分配模式,实行宽带薪酬制度,减少原有的薪酬等级,将较多的等级缩减成九个工资带,教师工资由所对应的薪酬区间取代原先的具体薪酬额,依据教师资历设置薪酬浮动幅度。行政管理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分配模式,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较为特殊无法具体量化,一职一薪模式方便易操作。后勤人员实行动态经费包干分配模式,动态核定完成合同任务前提下的相应工资总量,有利于基层工作的灵活展开,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质量。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从本校自身发展出发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合理分配定量考核评价所占比重。设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时可以由人事部门搜集其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对分配制度做出及时修改,最终确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学校需要将考评结果与教师工资待遇住房待遇直接挂钩,让教师产生危机意识,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3.加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可操作性。首先,通过技术革新推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成熟的管理技术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制度需要相配套技术的支持,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高校技术革新具体体现在绩效工资标准的制定、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结构的设置以及绩效评价监督的建立等方面。对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让懒惰、无作为的教师感到危机的压力,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但是相关调查显示,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平均主义与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公平待遇而选择跳槽。另外,没有确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工作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大。因此,需要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将教师的业绩进行量化并与工资挂钩,建立将个人业绩与组织目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其次,需要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合理分析改革产生的预期风险。任何改革都有一些负面影响,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让改革停滞不前。同时,需要增强高层领导的使命感,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重视,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带领团队勇于面对改革挑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教师的思想意识,将绩效工资制度进入到竞争机制中,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制度。
4.增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保障力度。首先,需要增加投入,注重投入和产出的问题。为了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许多高校不断扩大学校规模。高校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也会让高校的发展面临危机。在评价高校的教育经济效益时是以教育所得和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为衡量标准的。另外,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长效性、多效性、间接性以及迟效性等特征。因此,需要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需要注意教育产出的问题,避免盲目投入带来的不必要风险。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高校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拓展筹资渠道,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严格控制改革成本,将改革内容、改革目标、改革成果与教育产出相结合,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其次,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改革实施的法律保障。
三、总结
目前,我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制约高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师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根据本专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完善薪酬体系设置,提高绩效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制定与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操作细则,从而提高运动康复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保证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办学质量的提高。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研究》项目。课题编号L13DJY075。
参考文献:
一、引言
电工电子实验是非电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一门技术及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非电专业学生也必须获得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以创新教育为目标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目前工科院校面临的科研课题之一,是校内外同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校内外同行对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创新性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和自主型实验模式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同时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对学生实验环节的训练,适应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彻底变革原来的实验内容,提升基础实验的内涵,在验证性实验中渗入“探究型”内容,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变为由理论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
本文就如何推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电工电子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一套适合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是理论教学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它更侧重于对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有利于培养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实验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是电工电子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教学大纲、提高教学质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对于非电类工科专业学生,实验活动更是完成培养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使我们的毕业生难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教学时间,但仍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遇到的主要障碍是:(1)主观认识上依然沿用旧的教育理念,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2)教师学生重视不够,教师指导不力,学生主动参与性差;(3)教学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建设电工电子实验立体化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和验证性实验的演示动画、实验教材、实验课件、教学案例、电子设计资料等。
2.编写出版《电工电子实验技术》教材,主要特色为精选验证性实验、改进设计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在熟悉了仪器设备使用和具有初步的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能力上产生飞跃。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实验目的由实验室给出,并提供原材料清单和参数。学生自拟方案和设计实验线路、规划实验步骤、完成题目要求。实验的优劣从完成功能、性能价格、安全因素、环保问题等多方面给出评价。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掌握新技术运用新产品的能力,在完成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要求至少完成一个创新实验,题目不限,但必须有应用价值。可以是新题目也可以是对旧项目性能的改进或增加新功能。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集思广益,创新设计题目由实验小组完成。
3.研制电工电子实验网上选课、预约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主要实现验证性实验自选或通过导学课件完成、设计性实验预约并到实验室完成、综合性实验预约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4.实现实验室开放管理,主要实现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自选与预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学识、能力、兴趣方面的差异,同样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完成情况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为了适应这一差异,满足不同个体的教学要求,采取预约机制,另外安排实验时间,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5.设置科技创新实验室,主要培养兴趣浓厚、学有余力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电子科技大赛。
建立创新实验室,使完成情况良好,但又希望继续进行一些新的实验的同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单凭实验教学仍然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不能充分发挥创新实验室的作用。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纳入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的引导,注意对学生实验活动的兴趣的培养。
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理论教学中的一些定律、定理,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而以创新为目标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则须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工程综合设计能力直至创新研究能力。
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材、教学计划和实验设施等方方面面的改革。
在实验内容上,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设置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多个层次,以实验室教师为主并征求任课教师建议,组织编写了《电工电子实验技术》教材并投入使用。
在与理论教学的配合方面,实验室邀请了任课教师进行座谈,对每个开设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形式与实验要求统一了认识。通过上述的一系列举措,初步组织并实施了创新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
现有的实验教学活动,是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实验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提高实验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降低了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现在基本是按照4∶3∶3的比例来安排实验内容的。在实验过程中,分层次提出实验要求,并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指导。
逐步建设电工电子实验立体化数字资源,方便多种方式的实验教学;研制了电工电子实验网上选课、预约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实现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预约以及成绩管理。
2.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开设的实验感兴趣时,才能激发起学习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实验内涵直至认真完成实验任务。大量的感性知识是由观察后思维获得的理性知识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实验中应注意把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在这方面我们实施了一些相关措施。例如,在“电容器充电与放电”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首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的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各种示数中观察出相对的变化与区别,即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用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电、放电实验,从而使整个实验过程潜在地开拓了学生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实现实验室逐步开放,探索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律,针对原有的实验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如印制了学生实验签名记录簿、实验记录簿等。目前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实验的认识、习惯仍停留在中学阶段,实验前不预习,实验目的不明确,整个实验过程基本是被动的,得不到必要的实验训练。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时,首先把好预习关,规定没有预习,未写出预习报告的学生不能做实验,因为通过预习报告,可让学生初步吃透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开始时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提问;实验开始后,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处理问题的积极性,即发现问题后不当即指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解决,引导学生多想、多动手、多比较,诱导学生更多地去观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和产生的问题,进而自己动手动脑解决,起到在实验运作中培养智力和训练实验技能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增长自己的独立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设置科技创新与电子大赛培训基地,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分层次开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系列化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新需求,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开始,结合专业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未来自我发展的取向和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学生在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实践中完善了知识结构,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创新思想。
五、结束语
理论从实践中来,人才从实践中来。当前社会对高校的期望是:不仅要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各方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以适应职业的选择和参与竞争的能力,而实验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实验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市场机制对实验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但这个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教材的变革,而且特别需要设备条件的配备和一定的经费支持。通过前一阶段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开展并完善下去。当然,一些现实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如实验设备与场地的不足,导致不能满足全开放的需要,实验指导教师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实验的需要:实验管理难度的加大与指导教师的合理报酬问题等。但作为实验课教师,我们理应在实验课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而努力。
通过我们的创新和实践探索,我们对非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非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对非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的诸多层面如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实现途径、教学计划制订和实施、实验教学教材建设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胡仁杰.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综合性实践环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25):82-84.
[2]宋玉阶,等.电路理论课程网上教学系统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3-115.
[3]吴新开,等.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3):51-53.
[4]李先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 (24):80-82.
事情是在几个星期前开始的,当时这座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市重点中学停发了期末考试的监考费。
这使得之前老师们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改革以后,区里就不再给学校钱了,学校也不能给老师发工资了。过去,监考费都是区里和学校一起出的。”郑平抱怨说。
他说的“改革”,是指2009年初启动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根据相关文件,教师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的70%作为基础性部分,主要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另外3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办法自主分配,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
改革的目的是增加教师收入,缩小城乡教师待遇差距。虽然日前只确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但在郑平所在的高中,已经开始试水。
它的背后,一场波及范围巨大的分配制度改革正在展开。
根据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全国事业机关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绩效工资改革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而眼下,这次收入上的重新分配看起来将对郑平似乎不利。
要改革
北京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工资体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建立起来的。当时为了解决教师流失等问题,主管部门推出了“结构工资”制度:各校可以通过自办校办企业、收取赞助费等创收方式自筹经费,提高教师工资水平。
后来,重点学校和市中心学校的工资越来越高。2006年的一次教师工资水平调查显示,北京不同区域的教师工资差距达到了25倍。
十年前,郑平就是在“结构工资”的制度下,从房山的一所中学调入了丰台的这所市重点中学。他当时已经是骨干教师,原学校对他的离开非常不情愿。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此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改革前的工资条,他最后拿到手的大约有5000多元。
“一部分是属于国家直接拨款的,我这部分是980元;第二部分就是结构工资,根据教师的任教年龄、水平等等很多因素定级,我算是比较高的一级,应该有2000多元;第三部分是岗位津贴。”
岗位津贴就是通常所说的课时费,郑平这一年都在教高三,“一般一周上7节课,一个月2000多元。这样下来一个月5000元总是有的,还不算上毕业班周末补课给教师发的劳务费。”
但是据郑平说,这个工资在北京市的重点中学里还不算最高。
他的一个小师妹在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教语文,“她得有我的两倍。”
对于改革,郑平曾仔细给自己未来的收入水平算了个账。
“学校领导还没有商量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所以现在只在国家拨款的部分做了调整。”国家拨款的部分从过去的980元涨到了1180元,一个月涨了200元。这个政策在今年初开始实行的时候,他还收到了过去10个月的补款,一共补发了2000元,
不过郑平并没有因为这2000元感到高兴,他担心这是“捡着芝麻丢了西瓜”。
“国家拨款的部分在我们的实际收入里所占的份额太小了,如果取消了结构工资和岗位津贴,总数上和郊区的学校看齐,那我们的工资还要降。”郑平愁眉苦脸。
不过对于远郊区县普通学校的老师来说,工资改革还是让他们“多收了三五斗”。
大兴旧宫中学的体育老师花艳红是郑平的好朋友,他们学校早已全面实施了工资改革。“改革前,我们学校教师的工资普遍不到2000元,现在我的工资已经涨到了2800元左右,平均每月涨了八九百元。”花艳红觉得改革对他们这些郊区的老师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花艳红说,旧宫中学现在实行的工资制度分成好几级,每一级又分三档,“我也不清楚具体怎么分档,反正我的工资属于中等偏上的。”
他说,他们单位的老师很支持改革,“不过,像老郑他们那些市里重点中学的老师,恐怕工资涨幅不会太高,没准还要降呢。”
想办法
一提起工资改革,郑平的小师妹有些埋怨。她所在的学校是重点学校,她又担任班主任,在改革之前,她的月收入经常接近万元。
在实行工资改革后,级别将是决定一个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最重要的标准。这将使她这样的骨干年轻教师成为最大的“受损者”――他们往往没有资本评上比较高的级别。
但她说,实行工资改革之后,最着急的是学校领导。
“刚公布工资改革制度的时候,很多老师意见大得不得了。”她回忆说,当时校领导给全体老师开会,安抚大家的情绪。“校领导跟大家许诺,改革实行后,不会让老师们的收入比现在低。”
郑平的领导们,也在为改革的事情烦恼着。
“我们校领导给老师开过一次吹风会,大概的意思就是改革以后学校和区里就不再给老师发工资了。但是怎么给老师的工资定级别,这个方案迟迟没有出来。”
郑平觉得,对于重点学校来说,改革的推进是有困难的。
“虽然大部分远郊区县的老师涨工资了,这个比例可能超过50%,但是市里好学校的老师都可能会降薪。他们如果反对改革,能量大着呢。”郑平推测,学校会出台一个新的工资制度,又符合改革的要求,又不让老师们经济上受到太大损失。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领导恐怕还真得研究一阵子。
过去多上一节课就多拿一份课时费,以后岗位津贴取消了,课时跟工资就可能不挂钩了。“这样到底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是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呢?”郑平没想明白。
最让他耿耿于怀的还是教师工资级别的设定。
“谁来给我定级?一定是学校领导,他们依据什么来判断一个老师的工资级别呢?有没有一个可行的标准?”郑平忧心忡忡,担心自己这种平时不太会跟领导搞关系的老师可能吃亏。
教师之间已经互相传说,在广东等地学校领导借改革的机会给自己大幅增加工资。
找出路
教师们确实觉得改革有许多问题。比如说在市区与郊区、名校与一般学校看齐这一点上,市区的教师们觉得,这里的房子更贵、生活开销更高,甚至家长带来的压力也更大,理应获得更好的收入。而名校一般都在市区。
为了让自己今年的收入能够“稳中有升”,郑平,心里也有一些小算盘。
48岁的郑平有一个读初中的儿子,妻子没有工作。5000多元工资加上一些做家教的收入,家庭生活还没有问题。
“将来工资就未必有这么多了,我还得早做打算。”郑平跟不少重点中学的老师都私下里交流过,“我们都觉得,学校的压力比我们大,如果教师工资改革带来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教师工资没区别,学校就可能流失一批骨干,学校领导肯定不会放任这个结果的。”郑平深信,学校还是会用一些形式来补贴和奖励他们,至少让他们的待遇不低于从前。
“虽然这个结果可能违背国家教育均衡化目标,但是哪个重点学校真的愿意自己的名望、升学率被均衡掉呢?”而除了观望和等待,郑平还有另外两手准备。
从年初开始,他就在注意社会补习班的各类消息。“这样的补习班我也教过,工资还是很高的。”但是因为过去学校工作太忙,几乎每周末、寒暑假都要给学生上课,所以郑平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外面挣钱。
这些补课又都是计人工作量的,学校会给一部分报酬,这个数字也不低。“如果以后工资都是一定的了,那谁愿意节假日给学生义务补课?”郑平说,这样可能会有很多空闲的周末和假期,他打算开拓“新空间”,多挣点儿“活钱”。
对他来说,还有一手准备,就是干脆从体制里退出来。
在高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高校一方面作为非盈利教育机构存在,另一方面又需要着眼于教师群体利益的维护,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建设及优化。可以说,新形势发展背景下,要促使高校教研工作稳定而有成效,对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探索研究不可或缺。
一、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概述
对工资或薪酬的定义,更多地体现在人资管理领域,工资的支出应兼顾到成本及收益等基本要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否得到合理确定,直接关系到工资制度改革的效果表现。从工资的构成上看,劳动者在获取匹配自身劳动成果的货币薪酬外,往往还涉及到一些福利津贴及各类待遇,一方面其具备绩效工资的特点,另一方面其又归属于工资的整体范畴。高校是带有非盈利属性的公共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牵涉到广大高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诉求,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设计时,要顾及到高校的性质定位,并确立绩效设置的基本原则,梳理好福利与绩效的关系,然后确定明确的绩效工资标准,借此保障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规范性及实效性。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高校绩效工资改革需要国家公共财政的辅助及支持,高校应结合国家公共教育财政支出与高校自身的财务状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提高绩效工资改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能将绩效工资改革的目标设定的过高或过低,以免高校绩效改革受阻。
二、新形势下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凸显的问题及不足
(一)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环节的资金筹措配置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推行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时,根据相关单位的性质不同,一般形成了以下几种财政资金配置思路及措施:首先,以执行国家及政府决议政策为主的事业单位,通常是由国家财政进行全额拨款;其次,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较为明显的,或作为全公益性存在的事业单位,也主要依靠财政的全额拨款而进行工作人员工资薪酬的发放,而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在财政拨款上要以期实际盈利状况作为参考,实施差额拨款;最后,事业单位具备较强经营属性特征的,国家公共财政不承担财政拨款的任务,并以事业单位营收作为工资开支依据。由此可见,高校这一单位,在性质划分上就较为特殊,特别是在高校体制改革下,其无法归类为单纯的公益性或盈利性事业单位,相应地,在财政资金的扶持上,就无法完全依赖国家财政。在此背景下,高校要进行绩效工资改革,相关的绩效工资在筹措渠道上较为狭窄,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撑,相应的教师奖励、福利、津贴等,高校面临着较大的资金承担压力。
(二)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环节的激励体制建设问题
绩效工资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l挥出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及价值,纵观现阶段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实践,由于高校在资金的收入及教育成本的支出上趋于平衡,甚至资金收入总量略有下降,这就会压缩绩效工资的激励空间,制约影响着绩效工资改革中的激励体制建设进程。受此影响,高校教职工并未切身感受到绩效激励的作用,如工资及福利达不到其心理预期,往往会给其后续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增添阻碍。此时,高校要着眼于高校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而采取相应的资金创收措施,一方面受制于高校的性质属性,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校的工作重点应为教学科研,本身其属于非盈利单位,单纯地进行资金创收,又背离高校工作的基本目标。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环节的激励体制建设就显滞后,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实际收效就较为有限。
(三)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环节的绩效考核实施问题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中,绩效考核及评价是衡量绩效工资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主要着眼点之一。在这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绩效考核的目标与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不相匹配,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如人情关系等的限制,致使高校绩效工资中的绩效考核评价不够客观,失于公正。绩效工资改革又无法脱离绩效工资考核标准而单独实施,这就会导致高校绩效工资改革规范性及稳定性受损。从高校绩效工资考核的标准体系上看,也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及改进,例如,在高校教师人员的绩效考核上,由于教师之间在职称上有所不同,在进行项目立项及项目可研时,研究课题的申报及研究成果的分配都有着一定的程序步骤,相关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校科室领导,即使没有直接参与到项目科研的全过程,但其在最后的考核中往往也凭借其职称,身份,获得较高的考核分。
三、新形势下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优化的路径探究
(一)把握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目标与基本原则,增加高校教师收入及福利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要把握基本的目标及原则,就是在绩效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使教师的收入平均值小于绩效工资的总量,以维护及稳定广大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为前提。当然,涉及到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不可避免会损害一少部分高校教师的利益,即高校教师平均收入在短期内少于绩效工资,但从长远上看,这属于改革的阵痛,会在后续改革过程中得以化解。作为高校及高校管理部门而言,其要通过多种途径,在不损害高校基本教学工作及教学秩序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措施来增加高校教师的收入及福利,一方面确保高校教师基本工资收入稳定,另一方面借助于丰富多样的绩效工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及促进作用。例如,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给予教师参与学术交流讨论的补贴;教师参与教学技能比武或教学实践活动的奖励;教师科研成果的评比奖励;管理类职位及职称评定的福利;物质上及精神上的补贴关怀,如教师住房福利,教师子女入学安排等。
(二)拓展高校绩效工资福利来源渠道,改进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机制
高校绩效工资福利来源决定了高校绩效工资改革能否得到长期有效实施,基于高校单位在国家事业单位构成中的特殊性,要全面地看待高校为获取资金收入而采取的各类资金创收现象,例如由高校负责教学业务的相关部门所组织设立的课程培训班,这种创收行橹饕是吸收汇总培训班学员的学费,将其反哺高校教学科研经费及教师工资福利发放。一方面,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确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需要高校拓宽工资福利资金来源通道,另一方面,不规范的高校创收行为又违背高校的性质属性,可能滋生一些违纪及违法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要坚决打击高校与培训市场的不合法,不规范“联合”,鼓励并引导高校进行合法创收。而为了进一步增加高校资金收入,高校管理部门可以着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高校能够在与社会企业的强强合作下,既充分发挥出高校科研团队的科研价值,加快推出相应的科研产品及成果,又借助于企业资源及经济资金,经由科研红利分成等路径,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从而在达到高校与企业利益互补目标的同时,给予高校学生实习就业及高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优化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提高高校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规范性
如前所述,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成效体现于高校绩效工资考核评价环节,反过来,高校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又是助推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主要动力。高校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紧跟高校体制改革趋势,做好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时优化及改进。
一般而言,要提高高校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点:首先,加强高校绩效工资考核评价的意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而言,其应全面理解绩效考核评价基于绩效工资改革的作用及价值,树立高校绩效工资考核评价理念。其次,着力对高校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及改进。在绩效考核计划及相关考核细则的制定上,要对高校各部门的意见进行汇总及协调,确保各项考核制度公平合理。比如,以民主集中制及三公原则来指导绩效与公平;采取多老多得,个人与集体加权处理的工资分配及工资考核标准等。第三,以高校的公认评估作为工资绩效改革推进的抓手。高校公认评估与考核量化一样,都是绩效考核的构成环节,在高校公认评估的方法上,应综合采用教师点对点考核及网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让高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媒介等共同参与到评估过程中,使高校教职工绩效评价更加精准,以提高高校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规范性。
新形势下,高校绩效工资改革要与高校体制改革相匹配,针对性地分析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瓶颈,然后从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目标及原则确立、高校教师工资福利的增加、高校资金创收渠道的拓展、高校绩效工资体制的完善等方面入手,不断巩固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谷敬.新形势下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情,2013(19):208.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88-02实践教学作为长沙理工大学办学特色之一,我们一直坚持改革实验技术、方法和手段,用以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青睐的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放的实验体制、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和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为保障,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手段。
一、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1.实验室开放
中心所有实验室对全校工科学生开放。对实验教学而言,所谓实验室开放,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从实验教学的角度看,完全的实验室开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时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和教学环境开放。[1]中心每间实验室都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对全校工科不同专业学生全天开放;学生能随时登录网站学习实验课程,做好课前预习,还制作了实验预约系统,学生能登录网站预约实验时间;对实验内容,基本上做到了对学生开放,对于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层和科技活动层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仪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也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各自特长,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由被动实验到主动实验,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2.现代化教学手段
依托长沙理工大学数字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教育博客,网上公布数字教案与课件,可以定时与学生在线交流与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对教师上课效果做出评价,提出对课程教学的建设性意见,同学间交流心得、体会,可以在网络上查询芯片功能、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资料。硬件方面,及时升级更新电工电子实验设备,新设备更为科学合理适用,同时保证一人一台设备、扩大实验室面积、及时扩充实验耗材、及时地维修与维护电工电子实验台,为实验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3.良好的教学团队
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教授三人,副高职称的人数占50%以上,大部分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学校相当重视实践教学,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略,每年都到院校、科研院所参观学习,学习兄弟院校好的方法与经验,同时派实验教师到实验设备厂家培训学习,教师对设备更为熟悉、在行,这对实验教学是很有益处的。更为可贵的是,教师们很有团队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感,经常进行业务探讨与交流,中心定期从校外请专家讲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好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前沿动态。
二、采用二种新的教学模式
实验中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用了二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1.基础层实验
基础实验是塔式结构的底座,主要采用“单独设课,必修”的方式来实施。采用这种模式,学生从态度和认识上都比较重视,教师和以往相比准备得更为精细。
(1)精选实验内容。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学校规定综合、设计性实验必须超过30%,对于基础性实验,加强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些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2]所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带有一定探索性,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可选,根据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拓展的需要。
(2)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基础性实验。引导学生以虚拟仿真和硬件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先做虚拟实验,后做硬件实验。
2.提高设计层实验
提高设计层实验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模式,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强调强弱电紧密结合、与科研工程实际及社会应用紧密结合的原则。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与需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与项目,在实验实施中,教师将平时科研时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边学边练,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与推广;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给学生电路调试、故障检测与排除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如逻辑关系、时序、地址的确定、参数的匹配等,使他们少走弯路,高质量完成这些实验,对学生以后的科技创新大有益处。
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尽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和学生交流后发现,上实验课学生觉得最难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上实验课时,从每一个元件,每一次接线的方法,到每一个实验现象,电路工作原理,都会把所涉及到的理论讲明,启发学生实验过程中联想所学理论,效果比较好,学生反馈通过这种方法,理论知识掌握得更为牢靠,觉得理论有用武之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一贯坚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重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保证中心能够更好地建设与发展,学校在实验师资培训、评职进修、奖励机制等方面加强政策倾斜,在实验室建设、创新实践、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了经费投入。
1.教学质量保障政策
学校在原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方法,进一步强化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教学队伍保障政策
学校对中心教师在评职、进修、课题立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确保实验教学队伍稳定和工作热情。学校规定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基础实验课程课时费按工作量130%发放。
3.教学环境保障政策
学校重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全面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管理,对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有利支持。
4.科技创新保障政策
学校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规章制度、经费投入等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利用实践培训、社会实践、各类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
5.经费保障与投入
学校规定中心建设和运行经费实行计划单列、专款专用。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与维护、网络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实践等方面投入。
二、中心建设措施及经验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开展了具体工作:
1.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
(1)加强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适应新阶段层次化、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依靠先后投入350万元经费将中心23个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构建了电工技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EDA、虚拟仪器实验,路、场、系统实验,信号、信息、控制实验、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六个实验区,并计划将学院所有实验室整合到中心,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构建高水平的全开放创新实验室
中心力争依托国内外知名公司提供的教学资源建立高水平、全开放实验室。目前,中心与美国TI公司联合建立了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室,与日本NEC公司联合建立了无线通信创新实验室。
此外,中心计划采购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利用美国飞思卡尔公司和安捷伦公司提供的高档仪器设备,筹建一个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的、高水平的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实验和科学研究创造优良的环境。
(3)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中心主任负责制。教务处和学院负责实验教学指导的全局工作,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全面具体工作,各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元器件管理和卫生清洁等工作。
2.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1)优化分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中心根据专业类别、理论教学、能力培养等需求进一步完善层次化、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使综合设计型、创新研究型实验学时比例提高至60%,激光电源等实验项目具有先进性、前沿性和光电特色。
(2)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
中心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工程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竞赛、科学研究等有机结合,采用启发式、合作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网络课件、视频录像、电子教案等多种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特色化教材建设
中心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中心特色,编写具有适于中心特色的实验教材和讲义,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并计划将优秀的教材公开出版,提高中心的影响力。
(4)规范多元化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中心将实验操作、笔试、技术报告、综合实验答辩和创新实验学术论文等多种考核模式有机结合,取不同权值核算到学生成绩中,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5)细化创新班学生导师制
中心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计划工作小组,率先在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创新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位导师带领3~5名学生,形成创新团队,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培训,通过电子大赛、创新大赛、创新设计与制作等活动进行精英化、个性化教育。
3.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58名,专职教师45人。博士生导师4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2人,校学术带头人5人,中青年后备学术带头人4人,吉林省精品课负责人3人,59%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68%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007年以来,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内容有如下三方面:
(1)教学梯队建设
中心根据实验教学需要,新建了电工技术梯队、电子技术梯队、电专业基础梯队、电工电子实习梯队、电气信息创新实践梯队等五个实验、实践、创新教学梯队,设置五个负责人,分管相关梯队建设和实验教学及改革工作。
(2)培养培训提升教学队伍整体水平
中心通过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2007-2008年增加中青年后备学术带头人1人,引进博士2人,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留学或访问5人,参加各类培训及交流活动20多人次。
(3)科研、教研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
2007年来,中心24名教师共参加科研课题5项、教研课题13项。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洪祚教授,承担国家863基金课题1项,吉林省高新计划支撑项目1项,吸纳5名青年教师和13名本科生参加课题,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4.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共享
(1)开放实验预约登记管理系统
中心进一步完善了预约登记管理系统。目前,中心实验均采用网络预约;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实验开放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内容、成绩等信息;学生填写实验预约登记表;指导教师依照预约登记表安排实验时间、地点、题目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相关信息。
(2)实验室刷卡管理系统
中心计算机刷卡管理系统可以监控所有实验室的实验情况(包括实验指导教师配备、设备配备、学生数量、开放时间、工作量等),系统可以通过刷卡识别并记录学生的身份、实验时间、地点、指导教师等信息。实验室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以“名师、名课、名教材”为主线,在现有3门吉林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加强现有《电子线路实验》等3门“校级实验精品课”建设,两年内新建“省级级实验精品课”2门,三年内再增加3门“校级实验精品课”,五年内力争取得3~5项省级教学成果和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
2.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中职学校具有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等特点,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中职学校,如今电工电子技术运用得非常广泛,尤其是理工类专业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意义。中职学校把电子电工专业当做重点培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是各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技能需要。结合电工电子技能课程的特点,通过对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教学的分析探讨,下面提出了几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一、电工电子技能课程的特点
1.电工电子技能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
在实际的电工工作中,离不开对各种计算公式的适当运用和各种安全规则的遵守,否则,不可能完成实际操作。在电工电子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涉及面较广、实践性极强,同时一些所学的内容较为抽象,不够具体,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教师在用语言进行表达时也感觉复杂。例如,当线路短路或过载造成熔丝熔断,需要更换熔丝,这貌似是一项简单的电工工作,但熔丝的材料与粗细的选择,都需要一些电工理论知识的支持,否则就不一定能完成如此简单的工作,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在单相交流电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性质和特点,可进一步在讲解串联电路时,从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性质、特点入手,在总结旧知识的同时采用类比的方法,推导引入新课。
2.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电气技术迅猛发展,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课堂教学导入教育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如变频技术、微机控制、FLC技术等在汽车、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气技术的发展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对专业维修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如学生掌握了电阻串、并、混联电路等简单电路的解题方法后,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一节时,可先复习混联电路。相关计算,再在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源,则电路变成复杂电路。这种电路无法用电阻串、并、混联电路的解题方法解决,学生在多方求解无果而迷茫时,教师提出复杂电路的概念,进而引出基尔霍夫定律。这种设疑引出问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这就促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必须增加技术含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二、电工电子技能教学的改革方法与措施
结合电工电子技能课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加强学习乐趣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技能课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做。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每位电工电子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有趣是乐趣和志趣形成的起点,乐趣是有趣的升华,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由于电工电子是一门相对繁琐的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并且大部分知识是纯粹的理论,这种知识难免显得枯燥乏味,课堂教材急需创新。有一次,在练习日光灯电路的安装的过程中,一名学生进行通电试验时,出现灯管两头发红,中间不亮的情况。笔者把学生们组织起来,问他们在家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学生都说有,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此,笔者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日光灯又亮起来了,学生们高兴极了。从此之后,学生学习技能课热情高涨,有些还主动要求参加电工兴趣小组。例如讲解工厂中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设备的自动生产流水线,只有了解这新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气性能,才能正确地操作和维护。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电,因此课程引入这些内容时首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革技能教学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能训练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技能训练和理论脱节,学生难以确切了解所学内容,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显著。由于课时限制,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精简教学内容,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略讲或不讲,这样就失去了电工电子的系统性,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不相一致。为此,笔者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课时合理地整合教学知识点,电工电子课程应该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将电机及控制技术、整流稳压电源技术,放大电路,触发器技术与门电路技术,可控整流电路技术等与机械制造,机床电气控制等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使学生学以致用。笔者把这些内容放到实验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色环,并用仪表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识别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如在讲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内阻概念时,把两种电路模型板书在一块黑板上,方便学生对比和识记;灵活设计电源的参数,把两个电源连接在一起,一个做电源作用,一个做负载作用,如手机电池的充电状态,使学生进一步结合实际理解电源内阻的概念和阻抗匹配的重要性。这时板书讲解突出其优点。在讲解元器件时,就可以将课堂搬到实验室,现场识别元器件,演示测试元件的特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识别、测试、竞赛、评比,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以上是笔者在电工电子技能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分析施教对象,掌握职教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有的放矢,还需要电工电子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6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专业的电子电工类人才目前仍旧是我国技术人才的一大空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些电子电工企业急需相关专业人才,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工类毕业生却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职业技术学院是重要的电子电工人才输出地,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与教育教学有关。从目前电子电工教学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面对这些弊端,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大胆探索、尝试更多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模式,使电子电工教学起到真正培养专业人才的作用,有效缩短社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技术学院电子电工教学现状
电子电工专业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很多学校和教师还没有走出教学理念的误区。首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仍然沿用传统的书本教育、课堂教育,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目前很多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教材理论部分都存在知识面广、知识难度大、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脱节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很多学生降低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再次,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实验设备陈旧,可供学生实践的资源有限,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走上岗位后面对一些先进的电子设备无从下手;最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需求。培养重点侧重于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使很多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后,先要经过二次培训才能胜任工作,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根本学无所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 实施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面对以上问题,职业技术学院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应以就业为教学导向,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教学本位,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快创新教育步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新的尝试。
1.尝试对教材进行大胆改进
在当代教学中,教材不是权威,真正的权威来自于社会。因此,教师围绕电子电工教材进行教学过程的改革,是在强化教材知识基础上拓宽学生视界的有效手段。教材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个性发展,一是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论知识不应过于深奥,能够掌握即可,这样可以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二是教材应具有社会先进性,要将目前社会上较为先进的电子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较为先进的电子元器件的相关标准知识纳入到教材内容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尝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电子电工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活动,如运用小组合作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师可以事先将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分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完成项目任务。在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参与,并适时地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去完成任务。
3.尝试创新评价方式
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仍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在考试内容上,理论知识占了很大比重。这种考核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客观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应该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细化与量化,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考核评价方法上,应尽量多设置一些“灵活项”、“加分项”,如,新作品展示、社会调查报告等内容。通过这些考核项目,可以让一些基础知识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也能获得成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专业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想真正发挥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电子电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职业技术学院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应该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虽然目前我们仍旧面临着时间短、任务重的难题,但只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不断总结新的经验,教学改革的成功指日可待。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逐渐朝着良好的方向大步地迈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始终是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石。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无法胜任未来工作。因此,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现状与分析
1.实训内容落后,缺乏创新性
电工电子技术是发展很快的技术领域,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与当前技术发展速度相适应,缺少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总体上实训内容和体系长期固定,跟不上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形式。例如,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是多数职业学校电子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电路板是设计好的,元器件也是配套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焊接、插件和调试,但是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落伍,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制作的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特别是实训教材对所需仪器设备、线路连接、操作步骤、观察结果等均已作详细介绍,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说明去做,很容易就可完成一件仿制品。这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无法体现。
3.实训硬件设备不足,新技术引入不够
实训的硬件设备不足,套数有限,维修更新缓慢,配置不合理;对实训工具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各任课教师独自使用各自工具。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表面贴装技术等先进技术没能及时引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4.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总体上,电工电子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偏差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高低不均、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教师很少到企业去进行社会实践,本身创新意识就比较淡薄,创新能力不足。另外,教师教学任务普遍偏重,往往只是忙于完成教学工作,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5.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心态,自律意识不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厌学情绪比较浓。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训的目的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实训,这也是影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实施主讲教师责任制,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主讲教师责任制教学模式是相对于分配式教学模式而言的。是选择一名教师即主讲教师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并对教学的目标、内容、任务、进度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全程负责的教学模式。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被课程教学团队公认推举,领导认可。它能够避免有的课程无人带,有的课程抢着带,并导致课程建设无法落到实处以及课程的师资配置不合理,对任课教师缺乏规范化考核,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的发生。
主讲教师责任制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性,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并实行教学主讲教师责任制,对于解决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有利于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有利于实训内容与体系的细化完善,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与体系。
(3)有利于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4)有利于对实训工具与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管理,加强材料的重复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更新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对理论教学中的一些定律、定理进行验证,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训方面,现在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老一套,内容陈旧。而以创新为目标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则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创新研究能力等。本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如下实训内容:
(1)手工焊接技术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手工焊接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基本要点。
(2)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训练。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同时掌握使用万用表检测各类电子元器件的方法。
(3)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训练。我校安排了七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和MF47型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通过实训教学,不仅使同学们对收音机和万用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而且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了电路原理图及安装图的读法、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手工焊接技术、电路的性能检测和维修以及简单机械部件的安装等方面的知识。
(4)表面贴装工艺训练。学生通过实践,既可以真正了解并接触到新技术和新工艺,又能够充分了解微电子产品应用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5)印制线路板制作训练。可以手动制作印制线路板,使学生体验从设计图纸、热转印到腐蚀、钻孔等制作线路板的全过程,使电子产品制作实习的内容趋于完整化。
(6)触电救护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挤压心脏进行急救的方法。
(7)PLC应用技术训练。配备了可编程控制器及与之配套的模拟设备,如十字路通灯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接近工程实际应用的环境。
3.培养实践动手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开设的实验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因此,如何运用手段、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在日光灯管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现象,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在电容器充电与放电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首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的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然后再用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电、放电实验。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4.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1)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声像演示等形式代替抽象的动作讲解,把微型化、难以识别的元器件和难以看清楚的操作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图像,演示分析电工电子实训中的技术要求及缺陷分析。例如,手工焊接时要求无虚焊,焊点光滑而且饱满,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领会这些要求,在焊接过程中为防止产生虚焊,往往焊点很大,既浪费焊锡,又因为焊点处加热时间过长容易烧毁元器件。为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什么样的焊点是光滑饱满、合格的焊点,什么样的焊点是虚焊,怎样操作容易导致虚焊等。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2)运用EDA技术,适应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随着EDA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EDA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电子技术实训题目所涉及的仪器多,其功能也各不相同,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种类复杂、数量大、电路涉及面广。在做每一个题目前,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设计好电路,调试好参数,做出正确的结果。通过计算机仿真熟悉了电路结构、电路参数、调试点以及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这样,对实际电路的搭接就比较熟悉,能正确地使用仪器,出了问题又可心中有数地去检查,从而提高了实际电路制作的成功率。同时软件仿真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水平的提高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可采用以下措施:
(1)制订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教师选聘机制,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实习教学指导工作,或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2)创造条件使实习指导教师有更多外出参观、学习、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以便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为己所用。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例如,有针对性地进行焊接理论与技术、电工电子理论培训等,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可以把教师送到其他条件更好的学校进修,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操作培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通过这些措施,建设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核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和实训积极性。为此,我们建立了如下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标准多样化。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与能力、实习效果方面的评价考核。例如,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制作产品的质量、自主设计内容的创新性与难度、实习报告的质量等。
(2)鼓励创新。根据学生选择实习内容的难度和广度以及是否自主设计内容进行分级考核,鼓励学生选修有一定难度的实习内容和自主设计实习内容;对于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进行额外加分。
(3)考核方式多样性。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将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是创新竞赛的成绩评定可由学生集体讨论确定,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及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总之,根据职业学校的现状,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郝子强.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6):100-102.
[2]罗建华,邓永亮.课程主讲教师制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4(03):68-70.
一、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课程在高校工科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可以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电子工业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迅速普及的情况下,电工电子课程已经成为了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部分工科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现状
1、在教学中,教学开展一般是依据教材,以该课程该课本的知识为中心。
2、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出现严重脱节,不能与EDA软件充分结合起来。
3、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一般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以接受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考核方式过于简化,仅以考分为主要依据,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根本提高。
5、该课程的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
三、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材选用。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用集成电路就成为十分普遍的事,但是从当前的教材来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多是从分立半导体器件讲起,对器件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做了过多的分析,同时还有一些推理计算,这种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表面上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了解、装、调试和维修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设备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在传统教学体系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内容、新器件,教师多讲一些电路的实际应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引学生合理选取、择优组合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所以,选用的教材要能打破知识体系,在基础知识的层次上补进新知识。
(二)教与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运用起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首先,在教法上应充分发挥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指导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实践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各种电路的原理,辅导学生连接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之成为一个整休。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放与应用,并用电子教案、教学光盘、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教学。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促使教学效果更生动、信息量更大,也提高了实验效果。
其次,在教法上应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前做好预习;在实践过程中有步骤的进行;实践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写好总结报告及操作要点,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如有不足之处就要及时改进。
(三)注重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电工电子课程体系具有操作性、实验性、应用性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电类专业的教师就要不断改革教学实训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内容。开设合理的实验课题,学生们通过实验课能对课堂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完整、具体的实验内容,学生能从中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测试技术。此外,在工程实践中还要广泛应用各种器件的基本功能,通过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目前,在新系列教材中舍弃了模拟电路中过多的分立元件电路实验,数字电路中过多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实验。与此同时,又引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包括: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跨导型运算放大器及电流型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大规模集成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FPGA的应用等。另外,还有大量的简单设计和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也被加进新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在电路理论课程结束后,可独立开设电路综合实验课,这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课程,并对课程内的基本实验有了动手能力,可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对于一些特定的实验任务我们可以用有创意的测量方法来完成。
(四)考试考核方式。一般来说,教学中的考核环节主要是对成绩的考核。其中,所采取的考试标准和考核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前进方向。为了考核更为合理,我们可以将笔试及电子产品结合起来,在这两者基础上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笔试是用来检查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设计电子产品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项考核得出的成绩最后要算入到总成绩,每项考核所占的比重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结束语。总而言之,电工电子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教与学都存在一定难度。所以,电工电子教学要尽量跟上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多给学生创造观察、实践、分析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该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颖、王昆《“电工电子”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4期。
[2] 王平安、马丽娟《对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年06期。
一、树立热爱专业思想
教育学生既然选择了职业学校,选择了学习电子电工专业,就要从内心深处去喜爱它。在现实中,不少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是学习基础较差,目的不明确,对专业缺乏兴趣,读书大部分是迫于家长压力而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意志力不强,刚开始热情高涨,过一阶段就不能持之以恒了。可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何等重要。要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像蜜蜂一样勤奋,多学多干才能有所成。如学生在维修电气设备时,不仅要接触模拟电路,同时,像数字电路、单片机、钳工、焊工等都要涉及,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只有拓宽知识面,才能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知识链接,培养自学能力
一直以来,电工电子学就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但分析下来却发现电工学及电子学等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种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让学生去识别,并且学会运用这种关系去记忆,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问题。
例如:数字电路的触发器,其触发器功能职高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也很难记忆,但是研究发现触发器彼此之间逻辑功能类似。在学习时,我们只要先介绍一下RS触发器,再让学生去学习同步RS触发器,结果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同步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与RS触发器完全一样,只是同步RS触发器的动作由时钟信号来控制。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主从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照此方法分析下去,原本很庞大的知识体系就变成以RS触发器为核心的链式体系,学生也就会容易理解。
对电子学部分来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好所有理论知识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教学时要有所选择,有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学生去学习把握。而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就尤为重要,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电工电子学科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
三、贯彻“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