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师最基本的权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又是一年高考时,今天高三的学子应该好好轻松一下了,想起去年,我弟弟高考那会,全家人紧张得团团转,一晃眼,一年过去了。想想高考真的是很残酷,听说今年的高考题很难,对于一些成绩好、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真是严峻的考验,昨天我在网上新闻里看到就有好几起高考考生跳楼事件,且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他们的这种做法对家人将会造成一辈子难以磨灭的痛苦和伤害,再退一步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学又有什么用呢?他们连做人最基本的珍惜生命都不懂,何谈去创造辉煌的成就?
今天我一到校,值日老师就给我说了我们班一个孩子的“趣事”,早上,值日老师请我们班一个学生帮忙烧一下水,那个学生灌来水,却不知道怎么烧,值日老师就让他把水壶放到底座上,可是他却不知道茶壶底座是怎样的,于是,老师就左边右边的指挥,只听说了一句“下面”,那个学生不顾一切,把整个水壶浸到了脸盆里,因为他的下面刚好是个脸盆,而且是个装满了水的脸盆。我一听到这事,干笑了几声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他还会干些什么呢?即使成绩数一数二,这也没什么好炫耀的,剩下的只是极大的讽刺。追根究底,这都是家长造成的,前几天我对一句话深有感触----“孩子的缺点,都是家长尽心尽力教出来的。”是的,有时候看似你在帮孩子的忙,其实是在剥夺他生活的权利。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一味地用肩膀为孩子挡风遮雨,安排好每一步路。这样,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就在你每次为孩子忙忙碌碌中丢失了,在这份特殊的关爱里丢失了。我们事无巨细地帮办,会剥夺孩子体验这个世界的权利,体验苦辣酸甜、失望、希望、珍惜……的权利,甚至有朝一日失去选择自己行为的能力,独立面对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他们只能困惑,是起步还是停车?
所以家长们,也包括我自己,学会放手,舍得放手,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懒惰而双手笨拙,不会因娇宠使自己变得脆弱,不会因依赖而丧失生活的能力,不会因一点点困难放弃尝试任何成功的机会……所以,做人第一,成绩第二是我教学生不变的原则。
书中提出了许多和常规的教育思想几乎完全相悖的观点,比如:师生何必成为朋友、我们为什么总是“教育”学生、是否可以取消对学生的评优……书中直面教育界一些敏感的字眼和话题:补课、惩罚学生、强制学生填报名牌大学、强迫老师订报和捐款等;书中甚至批判了“四大教育神话”……
初看,震惊不已:难道这些都不对吗?难道这样做就让人憎恶吗?难道他就不怕触到“高压线”吗?
“这可真是个会挑刺的人,这是一本会得罪人、思想偏激、言语犀利的书。”这是我粗粗翻阅后的第一个感觉。
又忍不住问自己:茅老师为什么会提出这些观点,难道他仅仅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吗?难道他有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吗?
细读——柳暗花明又一村:师道尊严何在?
细读之下,我豁然开朗,顿生敬佩之情。作者用理性冷静的眼光观察教育的种种不合理,用犀利直白的语句批判了教育现状。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想到了这样做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而未曾想到这些“有利”背后理性的缺失。
当我们想着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学生需要我们时时教育吗?我们可曾有过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当我们想着要收服学生的时候,何曾想到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呢?我们不是也在收服学生的同时,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奴性”吗?当学校鼓励学生填报名牌大学、要求老师订报捐款的时候,是否忽视了学生、老师应有的权利?当我们热衷于给学生评优、热衷于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想到过评优背后的负面影响吗?
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心浮气躁,甚至迷失了方向。一些教师思想浅薄、感觉麻木,忘记了思考,忘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尊严。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我们认为听话的就是好下属,能让学生考高分的就是好老师,而忘记了我们应该真正教给学生什么,忘记了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出现了老师教学生如何作弊,把试卷题目透露给学生的丑陋现象。如果我们自己不说真话,那又有何脸面对孩子们讲《狼来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样的故事。我们一面教导孩子们不能说谎,一面又做着说谎的榜样,师道尊严何在?
教师不应这样!教育不应这样!我们如何寻回教师的尊严?我们如何找到真正的教育?这应该是茅老师写这本书的真正意图吧。
精读——拨开云雾见月明:如何找回尊严?1.去掉光环,教育界没有神话
一直以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铺路石、一切为了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些光环和神话,强调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崇高感,也过分神化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教师作为凡人最基本的需求:生存、金钱、生活等这些基本要素。
茅老师呼吁让神话退出学校,让教师走下神坛,以平常人的心态去对待教育,去对待我们的学生。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孩子,要爱自己的家族,生活幸福滋润,心情愉悦畅快,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这样的教育,是不是更贴近我们普通老师呢?这样的老师,是不是更容易被我们所接受和学习呢?
2.坚持信念,守住做教师的底线
“如果我不能被允许说真话,那么,我至少还可以选择沉默。”面对不尽人意的教育现状,面对教育制度不太合理的部分,在无力抗争的时候,茅老师没有只发发牢骚、怨天尤人,而是按照自己的教育原则和信念默默践行着。比如他提出作为老师,至少可以不拖堂;在并不民主的选举时,至少可以弃权;书中他的那些德育小故事和另类“补课”更是让我刮目相看。“即使在笼子里,也不收起翅膀;即使没有太多行动的空间,也不放弃自由思考的权利。”我想,这就是茅老师给我们做出的作为教师的最好榜样。
3.尊重权利,用规则看守一切
“尊重”,是这本书的核心概念。尊重人性,尊重人权,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同时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以“为了你好”的名义而剥夺了人的基本权利。
比如学校动员学生填报名牌大学,强制老师订报,本质上已经侵犯了学生和教师应有的人权,往往在“为了你好”这样的言语下,弱化了人本来应该具有的权利。学校和教师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检点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施教”, 不再用权力侵害权利,而是用规则看守一切。
4.强大自我,重寻教育的真正乐趣
现在很多老师整日里忙忙碌碌却不知到底在做什么,感受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茅老师提出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入手,正视自我,坚持自我,改变自我,强大自我,放弃不正确的期待,发挥自己微不足道的作用。
如果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能够真正实在地喜欢学习,有自己的思想,有良好的品性,那么我们就能找到教育的真正乐趣,也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价值。
我快乐,只因为我是教师!职称、荣誉、地位这些外在因素,可以有,但不是必须有。能明白这些,可谓内心强大。
细品——为有源头活水来:寻回的何止是尊严?
三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作者作为“人”所特有的思考。“不做自己憎恶的人”,意味着不背叛过去,时时反思过去;意味着要以学生的立场来看待老师;意味着遵循自己的内心,努力践行自己为人师的责任。
由这些事件引发的进一步争论便是“师道尊严”的存废问题。有人主张“‘师道尊严’当休唉”,理由是:“师道尊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个性、禁锢了学生思维[1];也有人主张“‘师道尊严’该重提”,理由是:“师道尊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和社会秩序、可以改进教育质量[2]。双方似乎都有理,以至争论不休。
但他们也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什么是‘师道尊严’”。本文正是在探讨这一问题,即“‘师道尊严的传统和现有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时代基于对人性的关爱我们应该怎样来重新理解和诠释“师道尊严”,以使它更加符合“人格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并且也论述了新解所给予我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一、“师道尊严”旧解
在此所说的“旧解”主要是指对“师道尊严”的传统理解和人们现有水平的理解。在所有这些理解中,虽有不同,但方向是基本一致,即都是在讲述“师道尊严”中“尊”的根基或者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尊”来自“严”,二是“尊”来自“道”,三是“尊”来自“师”。三者只是侧重点的不同。
(一)重在“严”
此种观点认为“师道尊严”所阐述就是“是‘严’带来了学生或社会对老师的‘尊’”。“严”就是严厉、严格。正是所谓的“严师出高徒”。
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礼记》中的“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师严而后道尊”中的“而后”一词便可知“严”与“尊”何为因何为果,很明显“严”才是“尊”的根基。
以“严”为根基的“尊”更多的是对老师权威的敬畏,即“敬而远之”。而老师的这种权威的最高体现便是传统社会中“天地君亲师”的排位,“师”的这种权威进一步发展甚至变成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再生父母”“亚父”等。
持此种观点的人所崇尚的更多是老师的权威,认为这种权威可以更好地维持学习秩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而且这种权威是不容撼动的,一旦撼动便是“损害了老师的‘脸面’”“大逆不道”“世风日下”,是要受惩罚的。由此,持此观点的老师教起学来也大多是这样的心态,即“他们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就以强烈的权威人格居高临下地控制着这个环境,调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资源用以实现他对环境的主宰和支配。他们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别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服从他们所宣称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3]”。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还是保留这样的观念的,从一场场悲剧中便可知,如《不堪老师脸上留言 九龄学童举刀自残》(《生活时报》2001年1月16日)、《上课说话竟遭如此惩罚:7岁女童被揪掉头皮》(《华商报》2001年3月14日)、《女学生被追打摔成骨折》(《温州侨乡报》2000年1月26日)等。
(二)重在“道”
这种观点也就是认为“‘师道尊严’的‘尊’是因‘道’而来的”,“道”也就是老师的“术业”。既然“道”是一个老师受到学生和社会尊敬的根本,那么一个老师要想受到学生和社会的肯定就必须专攻“术业”,即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从老师的职业和职责的角度来说的,即认为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老师只有更好地“教”才能更多地受到“尊”,“道”才是“尊”的根基。
在传统社会的中国,一个老师的“术业”无非是传授“仁、义、礼、智、信”的基本道德规范,教授“礼、乐、射、御、书、数”的基本技能;而在应试教育的当代中国,一个老师的“术业”也进一步简化成了: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师道尊严”的“尊”更多地是考场上见分晓,考得好就是“再生父母”,考不好就是“类如粪土”。
(三)重在“师”
在此,“师”更多的是指一个老师的道德水平,特别是伦理道德和思想道德。
“重在‘师’”就是认为一个老师只有自己道德高尚了,足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语),才能够赢得世人的尊敬。“师”个人的道德修养才是“尊”的根基与来源。
其理论根据也很易理解,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就是“只有老师自己道德高尚了,才可以培育出道德高尚的学生;只要老师自己道德高尚了,就可以培育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因此,一旦发生诸如“不堪老师脸上留言 九龄学童举刀自残”这样的事情,社会便将其归咎于教师个人修养不高、思想道德败坏,于是社会、国家便起来呼吁“要加强教师个人修养和思想道德建设”,似乎是认为这才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老师真正所缺乏的是“人权意识”,而不仅仅是伦理道德或思想道德。
上述三种理解均有合理之处,只不过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变到现在这样一个急速发展而又日益融通的时代,已经走向了极端,显得越来越不合理,甚至有些残酷和变态。我们需要带着人权的意识站在人性的高度重新对“师道尊严”进行理解和诠释。
二、“师道尊严”新解
(一)“尊”的根基——互相尊重
“老师”“学生”只是一个人的身份或者职业象征,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首先是“人”,那么他们之间的交往首先也应遵守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根本原则,即要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
在人格上,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每个人也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在人性上,每个人也都有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尊重”作为一种过程和状态,需要至少两个平等的主体,即“彼”和“此”,没有“彼”的“尊重”也只是自我欣赏式的“自我尊重”,没有“平等”的“尊重”要么是“敬畏”,要么是“怜悯”或者“赏识”。
基于此,“师道尊严”的“尊”也应首先将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师生这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互相尊重之上。“尊”,在此只具备最基本的含义,即“尊重”。
(二)“尊”的羽翼——人格魅力和术业专攻
“尊”,作为“师道尊严”的“尊”,在具备了最基本的含义“尊重”之后,还要进到第二个层次,即“尊敬”。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作为一个人,我们尊重他;他作为一个伟人,我们尊敬他。对老师的“尊”也是如此:他作为一个人,我们尊重他;他作为一个好老师,我们尊敬他。
赢得这样的“尊敬”,需要的是“师德”和“师职”兼备,即要有人格魅力并且术业要专攻。“人格魅力”同样关涉的是个人修养,但并不主要是指伦理道德和思想道德,而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追求个人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梦想时的执着所散发出的吸引力,他人为这种执着所感动并被之吸引,甚至受到鼓舞。“术业专攻”所要求的也是一个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但在此“术业”所指的不再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努力创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树立自己个人的梦想和理想。
没有人格魅力就难以吸引人,没有术业专攻也就难以服人;如此,也就根本谈不上“尊敬”。所以,作为“尊敬”的“师道尊严”的“尊”是需要人格魅力和术业专攻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尊敬”虽居于更高的层次,但其根基依然是“尊重”,没有“尊重”的“尊敬”很难说是真实的和诚恳的,只可能是“阿谀”和“奉承”,骨子里甚至是“鄙夷”。
三、新解给我们的启示
对“师道尊严”进行重新理解和诠释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要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要反思我们的现实,要改善我们的现状。在此,“启示”主要是指新解所给予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的启示
(一)树立人权意识
既然“师道尊严”的“尊”的根基在于“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那么对老师来说最基本的素质便是树立人权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这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老师要学会在尊重中赢得尊敬。
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正确给自己定位“我不是救世主,只是个交往者”,要尊重学生的作为交往的一方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发言权”“质问权”,要以平等沟通的方式处理师生之间的、学生之间的问题和矛盾。
(二)树立个人梦想
已如前面所说,一个老师要想获得学生和社会的尊敬就必须要有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又在于对梦想的执着。因此,一个老师首先要有个个人梦想。
回首历史,那些令我们敬佩而又吸引我们的往往是那些理想主义者,那些为了理想而活着的人,如孔子、苏格拉底、马克思、鲁迅等等。他们或许成功,也或许失败,不论如何,我们都为他们身上的那种“为梦想而梦想”“为理想而理想”的精神所触动所吸引所感化。
所以,一个老师最好不仅是个有梦想的人,而且是一个敢于追求和坚持梦想的理想主义者。
(三)启发而不是灌输
如果说老师的术业就是创造环境,那么老师所应做的也只能是像苏格拉底那样进行“精神的接生”,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就是老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不断地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之后再进行质疑,“再提问,再回答,再质疑……”,以这种方式来启发学生、指引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接近真理。老师所做的只是提问、质疑和启发,而不是给出现成的真理,甚至老师本人也不一定知道真理到底是什么。如此,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激活,智慧就得到了启迪。
因此,我们老师要做的只是启发而不是灌输。
结论
老师,作为一个人,什么时候都应享有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都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因此,在新时代里,我们真正所要讨论的并不是“还要不要‘师道尊严’”,而应是“要什么样的‘师道尊严’”,就是要重新解读“师道尊严”。
基于现代社会的人权和人性,“师道尊严”的“尊”的根基不应再是“严”“道”“师”,而应是“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进一步,老师要想获得学生和社会的尊敬,除了要师生之间彼此互相尊重之外,还要有人格魅力并且术业要专攻,具体一些,便是要有梦想,要勇于追求和坚持自己的梦想,要努力创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1937年8月28日,可恶的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当时,日本侵略者把房屋炸得七折八断的,那些无辜的老百姓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在站台上,坐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她正张着大嘴‘哇哇“地哭,好象在喊叫:”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呀!“其实,她的爸爸、妈妈早已经被日本侵略者炸死了。
小孩的爸爸、妈妈被炸死了,这个孩子今后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她可能会冻死、饿死,也可能会被好心的人收养,但是她再也得不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疼爱了。
天真无暇的孩子,生活在战争的年代里,他们多么希望可以有一次妈妈的拥抱,哪怕只有一次;他们多么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聆听老师讲课,哪怕只有一节……可是,他们这最基本的愿望都不能够实现,是战争夺去了他们的这些权利。为什么?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对他们不公平,孩子不要战争,我们要的是一个充满欢歌笑语的大家庭。
让我们大家共同呼吁:我们要“和平“,让战争永远消失!
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教师的丁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问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二)在集体中成长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4.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三)权利与义务
1.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考点梳理】
1.交往、礼仪与友谊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离不开友谊的滋润,交往与友谊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个人的修养和基本品质,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文明交往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尊重、平等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对社会而言,文明交往体现了地区、国家之间尊重、平等与互惠的价值观。因此,中学生要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主要包括讲礼貌,尊敬长辈,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正确认识自己,主动与人交往,善于关心别人。
2.孝敬父母,传承美德。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天职。孝敬父母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上。与父母产生意见分歧时,要体会父母的不易,尊重、理解父母,调控情绪,调适“逆反”心理,主动与父母平等沟通。
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既要传承家庭传统美德,又要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新内涵,开创家庭新生活。
3.师生交往,增进感情。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培养者,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尊敬教师是我们应有的品德。要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谐相处。
4.同学交往,把握分寸。
同龄人交往要尊重同学的个性,选择恰当方式,只有用心培育,同学间的友谊之树才能长青。异往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中学生进行正常的异往要把握好“自然”和“适度”的原则: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5.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个人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我们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自觉发扬团队精神,为集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6.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和同学的关系。
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信任和换位思考,就会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宽容他人,也宽容自己。共同的生活需要人们相互尊重,初中生不仅要尊重父母、师长、同伴,而且也要以尊重、友善的态度与不相识的人交往,尊重和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诚实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思想、行为、品质或品格。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标志,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现实生活中做到诚实的具体条件是非常复杂的,但诚实的核心始终是善。诚实才能得到信任,我们要从对自己诚实开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做诚实的人。
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不利的一面。正当竞争是基于一定规则即道德和法律进行的。竞争的目的是超越自我,共同进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强烈的合作意识,既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生而平等的,而在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欺生和恃强凌弱是一种恶劣的习性,我们要做到平等待人,不歧视他人,努力成为富有正义感的人。
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宪法规定了公民的类基本权利和六大类基本义务。我们既要增强权利意识,珍惜、尊重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努力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做有高度法律意识的好公民。
8.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人身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部分。重点包括:生命健康权――最基本的人权;人身自由权――重要人权,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对公民自身发展和国家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宪法赋予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珍惜并依法维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障的受教育权利;同时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勤奋学习,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0.法律保护公民的经济权利。
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即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继承权是经济权利的一部分。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继承和遗赠抚养协议等。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公民包括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的保护。
11.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部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确认了消费者的六项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解决消费纠纷的有效方法:与经营者协商、到消协投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讼等。
另外,在消费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依法消费和理性消费的意识,掌握解决消费纠纷的正确方式和途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真题解析】
例1 (2013・南京)下列关于逆反心理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
①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中要学会正确处理逆反心理 ②逆反心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阻力
③有逆反心理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④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⑤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有助于正确认识自己
A.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该题是一道典型的组合式选择题,排除法是解答此类试题的最好方法,即把明显错误的、与题目无关的、过于绝对的备选题肢找出来,再把含有这些题肢的备选答案排除即可。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逆反心理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故②、③均错,排除含有②、③的选项,正确答案应为C。
参考答案:C
例2 (2013.广东)《尚书》说:“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这句话给中学生的启示是 ( )
A.宽容就能成就事业
B.要包容他人的一切错误
C.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D.要培养宽容精神
解析:该题以《尚书》中的一句话为切入点,“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的意思是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高尚;一定要能容忍,事情才能办好。由此可见,该题强调的是要培养宽容精神。宽容有助于事业成功,但不是一定能成就事业,A错误;宽容要有原则,B错误;C属于无关选项。做题时要紧紧围绕句中几组关键词,如“容、忍”,“德、事”,“大、济”,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可锁定答案D。
参考答案:D
例3 (2013・杭州)漫画《伸与缩》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公民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义务②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的,履行了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③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具有一致性④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该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把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需要履行义务。由此可见,备选题肢②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明显错误的,运用排除法,把所有含②的备选答案全部排除,即可找出正确答案A。
参考答案:A
例4 (2013・广东)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少未经授权的“免费”网站纷纷推出他的电子书。读者只要输入“莫言电子书免费”等关键信息,就能下载到他的作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免费”网站侵犯了莫言的商标专利权
B.电子书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C.文学是无国界的,免费下载合情合理
D.“免费”网站和读者侵犯了莫言的著作权
解析:莫言依法享有对自己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免费”网站和读者未经莫言允许,就推出、下载其作品,侵犯了莫言的著作权,故D正确,A错误;B、C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D
例5(2013・内江)孝敬父母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共同了“新二十四孝”。其中包含:“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亲自给父母做饭”、“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教父母用电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结合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分析“新二十四孝”出台的必要性。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生命在我手中》。
曾经有人问我,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什么?有人说是玫瑰,有人说是牡丹,还有人说是水仙;但要我说最美丽的花朵莫过于是我怒放的生命之花。和生命相比,所有的鲜花都显得那么苍白,是生命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是生命丰富了人间,是生命生动了世界。
生存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对所有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谁都没有权利去践踏,我们需要珍爱生命,为了家庭,更是为了自己。
我们最常听到的例子,就是在宽阔的马路上,一个骑车的男子抱着侥幸的态度闯红灯,结果与一辆从侧面驶来的大卡车相撞。骑车男子因抢救无效死亡,放学路上两名小学生一路上追赶嬉戏,在过马路时不幸被撞,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
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预防危险的基本方法。
一、义正词严,当场制止
当你受到坏人的侵害时,要勇敢的斗争反抗,当面制止。绝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声:“住手!想干什么?”从而起到以正压邪,震撼坏人的目的;
二、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当自己无法摆脱,坏人的挑衅、纠缠和围困时,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条子等适当的办法,发出信号,以求民警、老师以及群众前来解救;
三、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当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故意张扬,声称自己的亲友同学,已经出现或就在附近以壮声势,或以巧妙的办法,迷惑对方,拖延时间,稳住对方,等待并抓住有利时机,不让坏人的企图得逞。
四、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明知坏人是针对你而来,你友无法制服他时,应主动避开,让坏人扑空。脱离危险,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五、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受到严重的侵害,遇到突发事件,或意识到问题是严重的,家长和校方无法解决,应果断报告公安部门,如巡警、派出所或向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单位或部门举报。
六、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遇到坏人侵害你时,你一定要看清记牢对方的特征,以便事后作为证据。
七、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不贪小便宜,不受利诱。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就是爱贪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
八、遵纪守法,清楚隐患
用爱撑起教育的蓝天——师风师德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十多天师德师风的集中培训,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通过培训也让我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铭记教育家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用心换心,用爱撑起教育的蓝天。
尊敬的班主任:
您好!
对于4月25号晚自习没上,并冒充您签名,欺骗了班级同学的事件,在此我深深地向您表达歉意。这次事件中我不仅认识到旷课是不对的。还了解随意冒充他人签名是不对的,是侵权的,这样会让我以后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不良印象。在三检讨后,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想您表示我对这件事件的不良行为的深深地认识以及在也不会类似的违纪行为的决心。
在我刚刚踏入这个学校到马上面临毕业的这段期间,你以三申五令、一再调全班同学不得迟到、早退、旷课。但是我还是触犯了无故旷课的现象。关于旷课的事件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应为我姐那天从上海回来,带了很多东西,让我去接她,当是我一口就答应了,但当我写假条让您批时,您说让我家人打电话给您,我不想让家里人知道我不上课去接姐姐,否则他们会不让我去,那样就会有失信于他人了,所以我就自己批了张假条出去了。虽然我知道这种行为和想法是不对的,但是我还是做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想老师作出这份书面检讨,让我自己深深地反省一下自己所犯的错误。
对不起,李老师。我犯下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问题。我知道,老师对于我的无故旷课感到非常的生气。我也知道,对于学生保证每堂课按时上课,不早退、不旷课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作到。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渐渐得认识到自己将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以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后我人为在本人的思想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对于他人的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过懒散也不至于如此。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老师您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认识错误,保证不在重犯,我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结如下;
思想上的错误:对于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晚自习不够重视,对于这一点,我开始反省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但是,经过深刻的反省,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错误才是导致我旷课的重要原因。试问:如果我能够早点了解到晚自习三节课的重要性。我会无故旷课吗?这种行为虽然没有扰乱同学们的学习气氛,但是这对与我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损失,是我放弃了这美好的黄金时段没有去复习功课,完成作业。我感到很痛心与内疚。对于学校开设的每一节课都有学校的理由,我们作为学生的就更应该去遵守,去认真学习,这样才不会辜负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在后面的一个月里,我将会作到不迟到、不旷课,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来弥补我的现在所犯的错误与以往的过失。
在此我希望李老师能相信我改过自新,重新对我赋予期望,让我感到动力,使我前进。谢谢!
检讨人:
大学生逃课检讨书500字范文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您们好!
我是xx,在这里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表示我对旷课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以后也不旷课的决心。
我不想写那些虚伪的检讨,检讨只是一份死物,改正错误不是靠写检讨,而是靠实际行动!只有真真切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彻彻底底地改正错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改正错误也有一个过程,而这份检讨将是我的一个监督,一个警钟,帮助我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改正所犯的错误!
我一直天真地以为创造美好人生,从南博开始,总希望在学校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交钱来上大学,我就是学校的主人,我应该拥有我应该有的权利。可惜的是如今才明白创造美好人生,从离开南博开始,这个本应该向着学生的组织已经完全被扭曲了,因为是非对错是由老师说了算的,你对,他说你不对,你就不对。学生就只能像一叶浮萍,随波逐流,过着浑浑沌沌的日子,不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不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学校是南博,是因为我们的辅导员是某某某。而我们就得是他们眼中定位的不求上进不懂努力不会学习的注定是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的学生。在坚持保守陈旧的、循规蹈矩的、墨守成规的准则之下,我们连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权利都被剥夺;在制造庸人的主流话语压迫之下,顺应者便被视为正常,而那反抗者便成为叛逆。所以我只能将斗志在自己的内心深深沉寂,等离开南博后再激发了。
对不起,老师!我知道,老师对于学生旷课是非常生气的。因为教师的重心很多都不在教学上面的,他们要忙着点名,忙着比考勤率,忙着评职称。我也知道,对于学生,应该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管老师的教学质量如何,不管有没有学到知识,不管能不能学到本事,不管是否学无所用,不管跟就业有没有关系,不管是否浪费了时间我知道逃课是错的,就算是生病了;逃课是错的,就算是在宿舍学习;逃课是错的,就算是在图书馆看书...总之,逃课是错的!不管有任何理由。学生主要任务是上课,就像老师的任务是点名一样。
事后,我冷静地想了很久,我渐渐的认识到将要为自己的努力学习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就算是睡觉也要去课室,即使是在课室制造炸弹也不管,反正你就是要去,就是必须得去。老师也只是在其位谋其职而已。那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怎么能不震撼呢?我们的老师为了谋职位,竟然披着如此厚实体面的外衣大言不惭地说出这翻话,足见对我们是如此如此地负责!这就是老师,这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南博,这就是大学!如今,大错既成,我只能装作深深懊悔不已了。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怎么能当作耳边风呢?我必须要深刻检讨,某某某老师要我写检讨的,他说不写检讨就要处分,他说处分后就很可能延迟毕业。他说得我好害怕啊,害怕得直冒冷汗,冒冷汗后胆颤,胆颤后心惊,心惊后写检讨。
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我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结如下:
1、思想觉悟不高,应该认识到老师说的话就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真理,他说我有错我就有错,即使没错也是一种错。
2、思想觉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对老师的教导重视不足:应该听老师的教导,就算是睡觉也要去课室。
据上,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1、按照老师要求缴纳保质保量的检讨书一份!对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制定学习计划,努力改正好学上进的缺点,尽量去课室睡觉。
您们好!
我是李斯,在这里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表示我对旷课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以后也不旷课的决心。
我不想写那些虚伪的检讨,检讨只是一份死物,改正错误不是靠写检讨,而是靠实际行动!只有真真切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彻彻底底地改正错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改正错误也有一个过程,而这份检讨将是我的一个监督,一个警钟,帮助我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改正所犯的错误!
我一直天真地以为创造美好人生,从南博开始,总希望在学校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交钱来上大学,我就是学校的主人,我应该拥有我应该有的权利。可惜的是如今才明白创造美好人生,从离开南博开始,这个本应该向着学生的组织已经完全被扭曲了,因为是非对错是由老师说了算的,你对,他说你不对,你就不对。学生就只能像一叶浮萍,随波逐流,过着浑浑沌沌的日子,不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不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学校是南博,是因为我们的辅导员是某某某。而我们就得是他们眼中定位的不求上进不懂努力不会学习的注定是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的学生。在坚持保守陈旧的、循规蹈矩的、墨守成规的准则之下,我们连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权利都被剥夺;在制造庸人的主流话语压迫之下,顺应者便被视为正常,而那反抗者便成为叛逆。所以我只能将斗志在自己的内心深深沉寂,等离开南博后再激发了。
对不起,老师!我知道,老师对于学生旷课是非常生气的。因为教师的重心很多都不在教学上面的,他们要忙着点名,忙着比考勤率,忙着评职称。我也知道,对于学生,应该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管老师的教学质量如何,不管有没有学到知识,不管能不能学到本事,不管是否学无所用,不管跟就业有没有关系,不管是否浪费了时间我知道逃课是错的,就算是生病了;逃课是错的,就算是在宿舍学习;逃课是错的,就算是在图书馆看书...总之,逃课是错的!不管有任何理由。学生主要任务是上课,就像老师的任务是点名一样。
事后,我冷静地想了很久,我渐渐的认识到将要为自己的努力学习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就算是睡觉也要去课室,即使是在课室制造炸弹也不管,反正你就是要去,就是必须得去。老师也只是在其位谋其职而已。那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怎么能不震撼呢?我们的老师为了谋职位,竟然披着如此厚实体面的外衣大言不惭地说出这翻话,足见对我们是如此如此地负责!这就是老师,这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南博,这就是大学!如今,大错既成,我只能装作深深懊悔不已了。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怎么能当作耳边风呢?我必须要深刻检讨,某某某老师要我写检讨的,他说不写检讨就要处分,他说处分后就很可能延迟毕业。他说得我好害怕啊,害怕得直冒冷汗,冒冷汗后胆颤,胆颤后心惊,心惊后写检讨。
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我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结如下:
1、思想觉悟不高,应该认识到老师说的话就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真理,他说我有错我就有错,即使没错也是一种错。
2、思想觉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对老师的教导重视不足:应该听老师的教导,就算是睡觉也要去课室。
据上,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1、按照老师要求缴纳保质保量的检讨书一份!对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制定学习计划,努力改正好学上进的缺点,尽量去课室睡觉。
3、和同学们加强沟通。保证不再出现上述错误。
敬请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同学继续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小的进步!
检讨人:
范文二
尊敬的班主任:
您好!
对于x月x号晚自习没上,并冒充您签名,欺骗了班级同学的事件,在此我深深地向您表达歉意。这次事件中我不仅认识到旷课是不对的。还了解随意冒充他人签名是不对的,是侵权的,这样会让我以后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不良印象。在三检讨后,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想您表示我对这件事件的不良行为的深深地认识以及在也不会类似的违纪行为的决心。
在我刚刚踏入这个学校到马上面临毕业的这段期间,你以三申五令、一再调全班同学不得迟到、早退、旷课。但是我还是触犯了无故旷课的现象。关于旷课的事件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应为我姐那天从上海回来,带了很多东西,让我去接她,当是我一口就答应了,但当我写假条让您批时,您说让我家人打电话给您,我不想让家里人知道我不上课去接姐姐,否则他们会不让我去,那样就会有失信于他人了,所以我就自己批了张假条出去了。虽然我知道这种行为和想法是不对的,但是我还是做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想老师作出这份书面检讨,让我自己深深地反省一下自己所犯的错误。
对不起,李老师。我犯下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问题。我知道,老师对于我的无故旷课感到非常的生气。我也知道,对于学生保证每堂课按时上课,不早退、不旷课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作到。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渐渐得认识到自己将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以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后我人为在本人的思想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对于他人的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过懒散也不至于如此。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老师您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认识错误,保证不在重犯,我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结如下;
思想上的错误:对于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晚自习不够重视,对于这一点,我开始反省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但是,经过深刻的反省,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错误才是导致我旷课的重要原因。试问:如果我能够早点了解到晚自习三节课的重要性。我会无故旷课吗?这种行为虽然没有扰乱同学们的学习气氛,但是这对与我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损失,是我放弃了这美好的黄金时段没有去复习功课,完成作业。我感到很痛心与内疚。对于学校开设的每一节课都有学校的理由,我们作为学生的就更应该去遵守,去认真学习,这样才不会辜负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握课堂提问的类型,给学生设计提问。在教学七年级(下)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时,首先设计一些记忆性问题,让学生回答。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圈画出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课上,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告诉我们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又必须履行怎样的义务?”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这类提问只需要学生凭借记忆中的信息旧能回答出来。其次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在教学《探究平台》中第一个栏目“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时,我提出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公民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要求两方面加以启发,引导解答问题。再以“残疾人考试得了高分却不能被报考学校录取”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使学生明确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限制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不得歧视任何人的受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时,我提出:为什么说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你又如何履行自己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及学生的打算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再次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这种问题往往需要学生运用已知信息结合原认知体验,通过思、辩等综合分析后才能把问题很好地回答出来。
二、课堂提问要体现互动性和探究性
课堂提问要有互动,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如教学八年级下册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切忌无目标地发问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总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砺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对待成长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这一总目标,对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问题既能体现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在编写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节的教案时,针对挫折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什么是挫折?(挫折是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②说一说你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③今后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想一想要怎样面对?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这三个问题,既可巩固前一节课“少年能自强”,又可让学生知道: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从而为教学下一节课“挫折面前也从容”打下基础。如果每节课都能按这一步骤进行教学的话,既可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又可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优化自己的性格。
四、切忌对违纪学生以问代责
德育怎样才能具有实效性?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问题。现代德育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处于什么位置?怎样把握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当人们多方寻求答案时,一项以尊重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教育研究课题引起关注。这一课题不仅探索了德育的方式、方法问题,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它把目光投向----尊重。
【背景】在德育工作实效性面临挑战时,努力寻求德育的基础,寻找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结合点。使道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8年前,一支由北京市东城区原教育局局长侯守峰挂帅的科研队伍开辟了一块实验田。在这块实验田里,他们播下“尊重”的种子。经过辛勤培育,如今,这株幼苗已是枝繁叶茂。
为什么要把基础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圈定在“尊重”上?
1994年,侯守峰一行在瑞典访问。一天他们在路上问路,得到一位瑞典人的热心指点。待那人走后,一位一直等在旁边的路人告诉他们:“我听到他告诉你们的路错了,但为了尊重他的好意,我等他走了才告诉你们正确的路”。那一晚老侯失眠了,尊重,击中了他。他在想: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这样?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尊重别人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现象?尊重,能不能成为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结合点?
这一年,区教科研中心的闫玉双老师正在搞一个德育工作现状的调查。她发现大多数德育活动不能以学生为主体,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她收集、阅读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她在思考:德育的出路在哪里?当代道德的核心是什么?她感悟到了尊重,她在思考尊重在德育中的位置。
上下不谋而合。他们开始寻找一个道德的基本点,而这个“基础道德点”应既能体现传统美德,又能体现时代精神;既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而又是现在普遍缺乏的一种道德。于是,这个切入点便圈定在尊重上。
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这种基本的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传统美德的最基本的部分。然而,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往往不是在受尊重的范围内。以往孩子要求得到承认和尊重的呼声很弱。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一旦需要得以满足,就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
“尊重”教育从一提出,就以独特的魅力紧紧地抓住了人心。荣双敏、葛执华老师先后被吸引参加课题研究,他们虽已退休,但仍对“尊重”教育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课题研究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近千人,参与学校达100多所,研究规模已扩大到19个省市。中国科协教育专家委员会研究员刘保明说得好:“尊重”和“教育”这两个词人们并不陌生,把这四个字组合起来,其新意便油然而生。
【内容】“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尊重”教育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
课题组将“尊重”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归纳为5个方面: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
1.“尊重自己”强调“自立”。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人虽然有年龄、性别、体貌的差别,但人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希望获得尊重。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和社会,也才能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
尊重教育研究实际上是一项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工程。尊重教育所包括五个“尊重”不是割裂的,而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对生命质量的认识和追求只能是建立在对自己清醒认识和高度自觉的基础上,所以,这项课题把“尊重自己”作为“尊重”教育的起点。其教育内容包括:
认识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尊重自己”教育活动中,实验学校普遍开展的一次活动是“我是怎样来到人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两代人的沟通创设了平等对话的环境,学生、家长和老师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体验生命。
“接纳自己”。由于受遗传和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接纳自己,首先要承认并尊重现实,接受现实中的我,还要善待自己。
“维护自己”。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权利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人格是自己的脊梁,尊严能使人高尚起来,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次生命。
“发展自己”。发展要靠自己。课题组将培养自立的精神和能力贯穿于“尊重自己”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是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又习惯于按照老师自己的习惯思维定势决定或评价自己和学生的所作所为。比方说,人们习惯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每个学生面对的问题不同,怎么可以要求所有的人都向一个人学习,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盏灯,自己点亮自己。于是,他们开展了“我的选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面对发生在身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进行认真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我的选择”一下子拉近了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关系。这种开放的教育为学生留出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2.“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等,在彰显个性基础上的对他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实际上是“开放的我”、“自立的我”的延伸。“尊重他人”的教育内容是: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不窥探、干涉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
3.“尊重社会”强调“规则”。人的权利和义务最起码的体现就是树立规则意识。社会是人和人发生关系的场所,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需要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规则。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因为这是法制社会的基准。权利和责任意识是尊重社会的根本内容,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责任。在课题研究中力求将二者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有机地、充分地统一起来,在增强其权利意识的同时,又强调要遵守社会群体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尊重社会”的教育内容是:遵守规则、维护权利、承担责任。
4.“尊重自然”强调“和谐”。拓展道德教育的内容,把生态道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课题研究将保护、爱护环境和学生自身文明修养结合起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学生以一个“开阔的‘人’”的胸襟来关注、保护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5.“尊重知识”强调“探索”。创造并不是无中生有,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有知识做支撑,还需要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研究和实践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呵护学生每一点带有想像力的火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途径】以道德情感为中介,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创设环境,搭设平台;启发学生内动力,提升个体需要层次;不用固定模式评价学生,看重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情感”为先,强调体验。
道德教育不是对学生的消极约束,而是人的自主实现,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如果道德教育只是要求学生“遵守”,关心学生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注重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不能调动起学生饱满的参与热情。在道德教育中,只有调动学生饱满的参与状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只有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大而空的道理老师会说,学生也会说,但是他们更缺乏的是真情实感的体验。
这项课题特别重视以情感作中介,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体验”中思考,使学生在情感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自主地实现人格提升。
实验学校普遍进行的“热爱生命”教育,就是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入手,进而引导他们发现、认识自己的价值。同学们采访自己的家长,话题是“我是怎样来到人间的”。家长们向孩子们讲述了孕育他们时的喜悦、分娩时的痛苦、抚育婴幼儿的艰辛……家长们声泪俱下的回忆打动了所有的孩子。孩子们流着泪说:“我们的生命是在母亲的阵痛中诞生的,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而且也属于那些关心、爱护我们的人。”生命,这个原本对同学们来说朦朦胧胧的字眼在热爱生命教育中变得具体而神圣。热爱生命教育将学生、老师、家长的感情完全溶为一体,启迪同学们对生命这个古今哲学家都在不断探索并回答的庄严命题进行思考。
创设环境,促进发展。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不断营造一种适宜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氛围,老师的任务就是搭设平台,使学生能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现。
现实中,单方面的说教、灌输已越来越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不可能接受老师传授的全部,而老师本人的认识和知识面也不可能全部满足学生,有的甚至会限制学生。教育不是按固定的模子生产人的庞大机器,而应是更有利于人的潜能开发,使人更合理地健康地发展。
163中历史教师马艳发现有个上课从不作笔记的学生,在一次课上却专心致志地在本上画了些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原来,这节课讲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由于当时士兵的衣着过于复杂,这个学生觉得穿起来像是龙虾,所以就用画“龙虾兵”来作笔记。马老师没批评他违反纪律,反而认为正因为他认真听讲才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促进了求知欲,这不正是老师求之不得的吗?于是允许了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自此以后,这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见浓厚。期末历史开卷考试,他却要求闭卷。马老师满足了他的要求,结果他考了第一。
追求教育的本真,不断提升师生个体的需要层次。
在尊重教育过程中,不以功利为诱惑,从不用“评先进”、“加分”的方法诱导学生,始终追求教育的本真。因为,如果让学生把做好事当作换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不管教育者主观意图怎样,在客观上实质等于是鼓励学生追求功利。“尊重”教育研究的是人,因此十分重视不断提升个体的需要层次。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有去做。其根本点是“做是为自己”,还是“做给人看”;是“有利于事情做得更好”,还是“为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