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复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日
期:___________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插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用《十分钟掌控》来加强训练。《十分钟掌控》是七、八年级统一使用的巩固练习,虽然有部分难题,但题型较好,较灵活,应作复习时重点训练的主体。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七年级本周第二课时可转入复习,计划一节复习一章。
八年级地理难点很少,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八年级本周已转入复习,也是计划一节复习一章。
第一章已按计划进行。
每复习完一章,做到大部分学生课文基础知识牢固记忆;插图读懂并理解其用途,能正确获取其所承载的知识信息;课文中的题目都能解决;《十分钟掌控》中的题目重新复习。
初中地理复习计划安排
临近期末,为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特作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的:
1、现在试题的一大特点是灵活、联系实际,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识图、析图、解图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识图、会用图、能根据图示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到对他们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复习弥补知识的缺漏,强化重点,解决难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4、使学生通过复习既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1、现状:A、复习时间较短,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B、一部分学生仍不太会读图,个别学生,地理成绩不理想,班级之间差距较大。
C、不过学生有信心继续学好地理知识,各班学风浓厚,争取取得好成绩。
2、对策:
①一方面:发放复习资料,强调复习方法,复习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也就是要用心,对于易错难写字要动手写写,为防止走神,边记边念。对照课本内容认真复习一遍,对一些概念性的内容,要强调理解记忆,布置到位,目的要明确。教师每堂课先点一下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脉络,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各班分组进行基础知识过关,课代表每天公布当天复习内容,要求组员到组长处过关,并签名。
②第二方面: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运用及识图能力的练习和提高。并查漏补缺,以及综合运用练习。主讲全品上的课时练习。
③第三方面:落实。每天抽查几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情况,及时督促。
④第四方面:指出重要地图:南亚、东南亚、西亚、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等地图。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特制订本计划,以便实施教学总复习有计划、有步骤。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我们在组织全组老师编写资料的时候,围绕着以下三点构想:
1.全面性 虽然我们不敢说“一册在手,别无所求”,但我们坚信对你是有多多少少帮助的。由于我们围绕着:①对考试的热点作认真分析;②对知识点做细致整理;③对2005中考的动态分析等编制理念,同时,我们在编制安排上本着:着眼于操作;立足于中考;服务于学生等想法,按照分课时将教案和学案在一本中设计的原则,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有很全面的借鉴价值。
2.可操作性 我们在整个复习中,设置三个阶段①基础知识积累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70%的基础题目;②专项知识整理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20%---30%的应用题目;③实战演练阶段(借助一份中考试卷的解答指导试卷的解读技巧)
3.互动性 在编制这本复习书的时候,为了充分体现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开辟四个特色栏目:“自我诊断”“警钟长鸣”“师生对话”“机动园地”,以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找到非智力因素等课程资源。
4.资料新 我们这本复习用书中的所有例习题,均来源于 ①从2004年各地中考题中采用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50% ,②从其他有关资料中精选20% ,③我们学校老师原创自编习题约占30% .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2月21号——3月27号),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配备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3月27号——4月20号),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提高应试速度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4月20号——5月20号)。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五、查漏补缺,达到掌握最佳效果
在进行三论复习后,我们将准备进行第四轮复习(5月21号——6月13号)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抓两件事情:1,知识的查漏补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拟在此阶段召开一次“初三师生面洽会”重点回答(中层以上)学生在解答数学题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初三数学老师现场解答。会后整理成资料,发给学生,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解答的技巧。(这个环节也有可能提前到第二轮复习结束以后,也就是在四月初)2,心理调节。
所以说,冬三月,是我们备战中考的重要时期,奋战冬三月,是明年中考成功的必由之路!下面就冬三月如何战胜严寒、度过休眠期的复习过程提几点建议。
第一,要保持良好心态,挥洒激情,勇往直前。
所谓的良好心态,是指在学习生活中对待顺境逆境的正确态度。人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学习也是这样。但有的同学一考好了就翘尾巴,他下次一定考不好;有的同学一考不好就一蹶不振,连原来的干劲都没了,那他下次一定更考不好。有的同学则把精力过多地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为了一点小利斤斤计较,为了一件小事耿耿于怀。他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他一定也学不好。这些都是不好的心态。
那么良好的心态是怎样的呢?那就是胜不骄败不馁、生活琐事不计较。考好了,这只能说明过去的做好了,不能保证以后怎样,要想再次考好,还要继续努力。考坏了,它是在警示以前做的不好,也不说明以后怎样,以后要加倍努力,就有机会考好。生活中的小事算得了什么?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条件好,我接受;条件不好,别人能接受我也能接受。同学是朋友,是战友,是兄弟姐妹,他对我好,我感谢他,回报他,他对我不好,我谦让他,不计较他,我是来学习的,什么都不是影响我学习的理由。这就是良好的心态。它可以使你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你分分秒秒都在为你心中的目标拼搏,有这样心态的人,一定会抓住成功。
第二,要鼓足干劲,不松懈,不辜负家人和自己。
同学们,你们现在大都在15左右,这15年中,已经有七年用在了学习上,大家想想,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七年、几个15年?在求学路上,你们的家长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多少个日夜,老师都在悉心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多少个日夜,父母都在期盼子女学业有成,多少个日夜,同学们都是伴着书本纸笔度过。为了明年的中考,太多的人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同学们,为了这太多的人太多的付出,你们一定要鼓足干劲!
而且,我们的长途跋涉马上就要到达终点了。此时不奋力一搏,一定会遗憾终生。我们正处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胜利就在前面,只要咬紧牙关,奋力地冲上去,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既然出发了就不能轻易回头,既然选择了中考,就一定要奋战到底!
第三,要讲求方法和策略,把握好学习备考环节。
我们要全力以赴,也要讲求方法。要珍惜时间,也要提高效率。方法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摸索得来,从同学交流中借鉴得来,从老师的指导中感悟得来。同学们一定要多摸索、多借鉴、多感悟。科学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学习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1.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重视基础、重视课本,做好基本题,练好基本功,拿到基本分。要重视归纳总结,对做错的题目要及时纠正。建议每个同学都要建立一个错题记录本,一个典型问题总结本,把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点记下来,养成分析错误,提高自己的好习惯。要努力培养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强化专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2.要突出“五练”,这“五练”是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练规范是指在解答计算题、实验题、问答题、论述题时,要坚决做到审题规范、解答规范,做到思路明确、书写认真、步骤清晰;练速度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而且一定要保证会做的题目要拿满分;练重点就是要加大重点题型、重点专题、重点知识点的练习力度,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练技巧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分析各类题型的隐含条件,巧妙选择解题方法,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提中考试技术;练能力就是要通过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沉着冷静地解答好每一个题目。
3.要注意分清相近、相似、相关内容的区别,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系统地强化综合性的内容;做到做一个题目,学一种方法,会一类,通一片,对那些错的题目要贴上纸重新做一遍,空着的题目要补做。要及时查漏补缺。复习过程中,假如发现了知识的缺陷,要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及时弥补,对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全面,不留死角,不留遗憾。
4.要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考试最重要的作用是检查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我们一定要凭借自己真实的水平去迎接考试的挑战。因此,呼吁大家-----多一份诚信,多一份坦然,多一份收获!
5.要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人说,中考三分靠水平,七分靠心理素质。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肯定会发挥出高水平,肯定能取得好成绩。希望同学们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中考,这样到中考时就不至于因为紧张、害怕而影响考试发挥。复习中一旦考试不理想,也不要灰心丧气,而要立刻调整好心态,投入到高效的复习中去。平常考试不理想,对于加强我们的学习来说,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自己的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正好借助这个机会弥补上,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待考试要做到“不烦恼、不害怕、不着急、不骄傲”,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成绩和名次。有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发奋学习了。豁达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会让我们坦然面对考试。所以,争分夺秒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大家仍然期待着每天见到你自信的微笑。
第四,要注意身体,防感冒,保证有旺盛的精力。
例如在复习空气中氧气成分测定的实验时,我根据中考题的不同考法,设计了如下的习题: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
第一,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 ;直接原因是 ;上述实验说明说明氧气占 ;氮气具有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第二,乙同学也设计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 溶液,并反应后滴入广口瓶,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三,丙同学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并设想用铁粉来代替磷,请问他可以成功吗? 。为什么 。用镁来做实验,可以成功吗? 。
第四,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第五,丁同学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他选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①带瓶塞的l000ml烧瓶②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克)③酒精灯④某种金属粉末。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 。
第六,实验完成后,乙同学发现自己实验结果和其他同学有偏差,倒吸入的水体积不够,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图 4
第七,以下装置都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各有什么优点请写出_____。
本题第一,是对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二,此问考查碱的性质。将红磷改成硫粉、碳粉,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要想实验成功,必须将水改成碱溶液,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使气压减小;第三,考查铁、镁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但是铁粉要在纯氧中才可以反应,而镁很活泼,不光和氧气反应,还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实验不能成功;第四,根据上一问递进考虑如果一个物质既和氧气反应又和氮气反应实验就不能成功;第五,这一问可以使学生用定量的观点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且学习设计实验的思路;第六,本问是常规的误差分析考查;第七,图4优点是环保,误差小,图5可以定量看出氧气的含量,图6考查铜和氧气反应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变式。经过这个题目的训练,学生可以对这个知识点中所包括的知识进行较好的掌握,并且经过变式训练,学生再碰到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习题都会进行解题。
又如在学习酸碱盐知识时,酸碱中和反应现在是考试的热点,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掌握,我根据各种习题考法设计了如下习题:
第一,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中性,还可能呈酸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请你设计方案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化学课上,老师展示两瓶无标签的溶液,说:“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区别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讨论】几分钟后,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
①我可以用二种不同类别的试剂来区别: 、 ;
②交流实验方案时,小江同学设计的“用二氧化碳气体做试剂”引起了一场争论。正方观点:可以区别;反方观点:无法区别。
你赞同 (填“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
③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也可以从生成物的角度去探究,小涛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展开探究,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溶液确已变质,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观察到 。
【反思与评价】
④通过探究,让我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 保存。
⑤通过探究,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要注意安全,让我知道它们都具有 性。
复习课是在阶段性教学结束或学期教学结束后进行的一种课型。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技能,学会应用,增强能力。特别是九年级化学学科,知识点零碎,难成体系,如果只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回顾,就会造成学生对复习产生厌烦的情绪,难以保障复习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说设计有效的预习问题是引导学生自学质疑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生复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我就化学复习课中问题设计的策略作探讨。
1.问题设计情境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复习课本身就是一种难上的课型,复习的内容已是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学过的,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学生感觉毫无新意,有一种汤剩饭的感觉,易产生学习疲劳,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因此围绕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有效的预习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介入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活思维,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1)将问题置于生活情境中,从学生熟知的身边事物入手,设计合理的问题,极容易激发学生解答的欲望,并能使其在解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化学情感。
例如:在复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阅读下面有关酒精的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这样从身边熟知的物质酒精入手,让学生回答有关变化和性质的问题,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并积极思考什么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思考如何判断。这样既巩固了基本概念又激发了思维,而不是简单重复概念的复习。
(2)将问题置于故事或一些事件的情节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化学的神奇和有用,增强探究的欲望,并使其在探讨解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碳和碳的化合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年在我市某地,李老汉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后不幸死亡,孙女士冬天用煤炉取暖也发生了煤气中毒死亡事件。从这两起悲剧来看,请你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李老汉和孙女士死亡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如何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
我通过这一事件的陈述,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探讨欲望,迫切想知道结果,能积极参与讨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解决的过程中很自然巩固并掌握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习化学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感。
(3)将问题置于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思考解决问题,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2.问题设计层次化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学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所以说摸清学情,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预习问题,通过课前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学,暴露问题,再经过反馈,才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复习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要体现在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先设计几个简单问题,再设置几个开放的、思维要求比较高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去解答几问,使其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学习的兴趣。例如:复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气体的制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相信你会思考:确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分别要考虑哪些因素?(2)相信你会选择:请你从所给的图示中选择仪器分别组装一套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3)相信你会变通:你还能用哪些仪器代替你刚才组装的装置中的仪器或部分仪器,再组合一套或多套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看谁组装得多。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形成一个有效问题组:(1)解决的是知识基础问题;(2)解决的是初步应用问题;(3)解决的是灵活应变和应用能力问题。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思维的空间,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实现所有同学都有收获,共同提高。
3.问题设计目标化
复习课中预习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是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的检测,是对已学知识再现的一个深层次的检查,也是为后面课堂教学中的教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就要求预习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堂教学的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设计,以体现问题的评价功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疑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中的后教指明方向,以期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明确并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实现了复习课中减时增效的目标。如上面复习《气体的制取》时设计的三个问题就具有极强的目标性。(1)问就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落实基础问题,展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3)两问就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落实初步应用和灵活应变等能力问题,在解答过程中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这些目标在问题设计中的全面构建,不仅让学生通过问题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和做人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而且实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宏伟目标。
4.问题设计实效化
九年级的同学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且面临着一个升学的压力,这也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所以有个好的成绩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教师不仅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而且担负着教育学生如何应考的义务。在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应考,把握学习重点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关键。因此,复习课中预习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指南为纲领,设计实效的问题,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应试,争取在考试中获取成功。不设计毫无价值的问题,不设计重复低效的问题,让学生能通过预习问题明确复习目标,轻松把握学习重点,形成能力,高效学习。如复习《溶液》内容时,对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问题就不涉及,更多关注对概念的理解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方面内容。预习问题设计得有侧重,学生的学习就有重点。只要老师把握学情,精心设计,务求实效,就一定能达到高效的复习效果。
5.问题设计多样化
复习问题形式的单一化很容易让人产生学习的疲劳感,也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更易产生学习情绪的低落,带来低效的复习效果。所以说,应依据学情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将填空式、简答式、习题化的问题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合理的问题,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预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总之,复习课中预习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一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务实求真、精心设计,让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引导和评价的功能,成为学生暴露不足、培养自己思维能力的载体,也让设计的问题成为教师把握学情的载体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航标,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设计复习课的练习题,不能简单地把数学题堆砌在一起抛给学生,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每一节复习课内容的要求、重点、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设计习题。例如在复习绝对值的概念时,由于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较为模糊,可设计如下问题:(1) |2|、|0|、|-3|的值分别是多少?并说出理由根据;(2)化简|a|;(3)x>2时,化简|1-2x|。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对绝对值的化简,并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又如在复习《方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方程解的概念的理解和对方程解的判定。可设计如下问题:(1) “关于x的方程(a-1)x=1的解是x=”是否正确,为什么?(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1=0有两个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3)关于x的方程(a-1)x2+x-1=0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4)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是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二、要有发展性
在复习了概念、公式、定理后,如果紧接着就给学生一些较难的问题,尤其是在班级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遗忘,理解不深所致。这时可根据所复习的内容,本着“起点要低、坡度要小、台阶要密”的原则,有序地从易到难设计练习题。同时,教师应注意挖掘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它们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前面的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基础,后面的问题是前面问题的发展。这样设计的练习题,学生做起来既有攀登感,又有成就感,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以问题来引领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函数的最值问题也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内容,在复习函数最值问题时,设计以下题组:
(1)已知y=x2+2,问当x为何值时,y有最值,并求出最值。
(2)已知y=x2+2,且-4≤x≤0,问当x为何值时,y有最值,并求出最值。
(3)已知y=x2+2,-4≤x≤2,问当x为何值时,y有最值,并求出最值。
(4)已知y=x2+2,-4≤x≤6,问当x为何值时,y有最值,并求出最值。
(5)实际应用的问题(略)。
然后变换函数的关系式,包括变化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位置等,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即设计一定的思维“台阶”,让学生按台阶一个一个地“爬”,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要有多样性
设计课堂练习题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这样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练习的方式、方法而言,既要有口头表达的练习题,也要有动手操作的练习题。就练习的题型而言,既要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也要有计算题、证明题。就练习的形式而言,既可设计条件、结论都完备的常规题,也可设计补充条件、或补充结论的探索题。谈论题、抢答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也要经常涉及。这样动静交替,张弛错落,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要有时量性
一般而言,一节复习课的练习时间约为25~30分钟,所以设计练习题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围绕复习的内容精选习题,当堂练习,当堂完成。设计时应以课本中的习题为本,适量选配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类型的习题。要严格控制题目的数量,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以小的题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切忌盲目机械重复的练习题,这会增加学生无效的学习负担,使课堂复习过程变得漫无目的,使师生陷入劳而无功的题海之中。
五、要有互逆性
数学中的一些定义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应用,计算公式也有双向的应用。对某些例题、习题,也可将条件、结论互换位置,研究探讨其规律。因此,设计练习题时要考虑互逆性,对某个知识点,要从正反两方面编制习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的灵活性。互逆性是数学问题常有的现象,如:乘法公式的应用、解方程与按要求构造方程、几何中的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问题等等。
六、要有总结性
因为是总复习课,所以设计的练习题不能是简单机械的随机罗列,要根据所复习知识方法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关问题的各种不同方法归纳在一起,让学生有横向、纵向的比较,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数学问题本身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美的体验。如:在复习《梯形》时,本人根据有关梯形问题的灵活多样性,总结设计了八个练习题。
(1)在梯形ABCD中,AD∥BC,∠A+∠B=90埃珽、F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AB=a,CD=b,求EF;
(2)梯形ABCD中,AD∥BC,∠B=30埃螩=60埃珽、M、F、N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已知BC=9,MN=4,求EF;
(3)已知梯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是m、n,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埃蟾锰菪蚊婊?
(4)梯形ABCD的面积为12,求以此梯形的四边中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
(5)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交于M,AB=AC,BC=BD,且∠BAC=90埃笾ぃ篊D=CM;
(6)在梯形ABCD中,AD∥BC,∠C=90埃珹B=4,CD=3,BC=7,O是AD边的中点,求O到BC边的距离;
(7)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于O,求证:AB+CD>AD+BC;
(8)在梯形ABCD中,AD∥BC, AB>CD,中位线EF把梯形ABCD分成面积比为3:5的两梯形,EF=10,求AB。
在中考化学复习体系中,第一轮基础复习都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复习的基石,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们是如何进行这一轮复习的呢?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按教材章节的顺序为线索进行;二是按知识内容分成几部分进行,作为教师的我们该选择哪一种呢?这两种方式最终的教学效果会一样吗?
一、教法诊断,有的放矢
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辨析和应用能力。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教材比较熟悉,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学生能够较快地“找回记忆”,减少复习的难度,提高复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容易全面地抓住知识点。毕竟教材是复习的主体,教材可以对所有考点全面覆盖,做到不遗漏。
这种复习方法的缺点:一是复习所花时间较多,在本来就只有八、九周时间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其二是战线过长,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对将要复习的内容会逐渐失去热情,对复习课的投入也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有可能在复习完最后的章节时,又把前面的章节遗忘了,这样不利于以后的复习。
基础复习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知识内容将教材分成几部分进行复习。比如可以将教材内容分成:我们身边的物质、基本原理和概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几部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系统和综合,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第二轮提高能力的专项复习。①有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梳理以及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②有利于形成方法体系,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及方法体系,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这种复习方法的缺点:①一些基础知识不够好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复习时会有时清楚有时茫然,不利于解决学生以前留下的问题,更有甚者可能会是疲于应付,无所适从。②在这种复习过程中,有时会让某些具体的知识点呈现得比较直接,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可能对这些知识掌握得比较片面,有时是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有时甚至发生某些知识点的缺失。
二、优化选择,教改实践
这两种方法肯定是各有所长,在教学具体实践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总的原则是,对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学习比较勤奋认真的学生比较适合采用依据教材章节顺序的方法进行复习;对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学习投入相对较少的学生比较适合采用根据知识内容划分教材的方法进行复习。
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在采用依据教材章节顺序的方法进行复习时,强调“回扣式教法”,每周定时在周一的化学课上留出10分钟对前面某一部分进行回扣。教师在教学中布置作业,让学生“超前复习”,对课堂教学中将要讲解的习题,让学生提前作为课外作业进行“超前练习”,这样上课时学生有备而来,大大提高了听课的质量,也提高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同时我们对所讲例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习题和讨论,因此它又成了一种实施分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针对某些重要章节的复习时,我先布置学生进行单独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哪些是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和重点,
对涉及的重要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对知识要点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由班级中的“领头羊”出来现身说法,并且交流为落实知识要点的精选的例题,然后由老师加以点评补充。在复习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疏理,学生广泛参与是复习效果的一个前提。
一、高中化学复习现状分析
复习指的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章节复习是对一张内容的回顾巩固,期末复习是对一个学期内容的回顾与巩固,而对于高三复习来说,它是对整个高中阶段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因此它工作量更大,同样也存在的更大的难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高中复习阶段,学生经历了一个系统性更强、更为深入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只要学生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必然能够对自身的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状况下,高中的化学复习课主要存在着概括面广、知识容量大等特点,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丰富的应对中考的经验,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一定时间之内掌握并巩固有效的知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主要有:复习过程多为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题海战术普遍,重复习题多,效率并不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等。
二、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在高中化学复习过程中,绝对不能采用“地毯式搜索”的教学,一来,如果对所有知识都做深入讲解,时间必然仓促;二来,这对学生与老师来说,都大大增加了负担,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提倡。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而基础知识梳理无疑属于重点,在《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求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与总结,将学生自学与老师讲授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做好如下三点:①多看看教材与经典例题,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②在看教材与经典例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并重点标明知识要点与难点,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搞清楚;③在总结之后,要求学生能够将梳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获得的经验与体会积极与老师或者学生做交流、沟通。
如果仅仅是掌握了基础知识,这只能证明学生达到了继续深入学习的要求,并不能够说明在中考中就能成功,而且高中复习具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针对上述因素,教师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优化。通过深入学习,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搞清楚,并将之有效的连接起来,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类、整理与综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架构,这样学生复习起来就更为得心应手。
三、理论复习与习题联系的有效结合
众所周知,化学的学习如果仅仅依靠理论的教学时完全行不通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程度上的习题训练,才能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但是,习题的训练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训练过少,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如果训练过多,则会降低教学效率,增加学习负担,往往取得相反的效果。因此,在习题训练方面,教师一定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结合,明确告诉学生要训练什么、训练到什么程度、通过训练能够让学生巩固哪些知识点、能够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等。
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针对个性的差异,分层次的进行习题训练。对于优等生来说,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顺利完成,并在这一前提之下对难度较大的思维训练进行一定幅度的增加;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应当首先夯实基本功,再在此基础之上对习题的难度进行适当提升;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应当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选一些起点较低但很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四、基础与提升的有效结合
目前状况下,普遍存在着这一现象: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只是就题论题,而不注重知识点的延伸,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只能让学生的能力有小幅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对其中的经典例题进行认真筛选,把握经典例题的三个特性:①层次性。例题的选择要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包含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与综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②典型性。在选取例题时,既要对知识点覆盖程度进行充分的考虑,有要求例题能够紧密联系教材知识点与考察重点、难点,还应注重一题多解,分类讨论等;③开放探索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探究性的习题,学生进行研究与讨论,自主思考,培养嘘声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与试验的有效结合
在现在大多数的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几点问题:学生处于被动,被压抑着学习。教师认为其责任就是传授知识,但是不去理会学生的意识思想。限制了学生的解题和思维模式,教学不够多面化。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为广大教师所知晓,但是却不会进行运用的,这些就是我们教学上的缺陷。而在作为化学课程来说,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更为注重,所以,我们在进行对学生实验培训也不可以忘记这个责任。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培养学生的创兴实践能力发挥大最大效用化,我们必须结合中西教学理念,将传统模式与现在发散性模式更好的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名教师,在化学这门课程中,实验的存在让这门课程不再感觉到无味,启发性,趣味性可以更好的让他们了解化学这门课程的深层含义,让他们对于学习的热爱加深。
本文主要针对正确处理高中化学总复习中的几个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分别从重点与侧重点的关系、理论学习与习题训练的关系、基础与能力提升的关系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论述。希望我们的探讨与分析能够给同行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平.正确处理高中化学总复习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 (12)
[2]刘顺秀.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 (18)
化学总复习是在学完了整个化学内容时,为准备高考而进行的,高中化学总复习阶段,时间紧,内容多。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完包括初中课本在内的所有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化、深化和提高,以适应高考的要求,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正确处理复习中的几个关系十分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与参考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离开教材,复习只能成为无本之本,无源之水,参考资料则是教材的补充,一套好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材和参考资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资料精一些好还是广一些好,师生应有所别,对教师而言,博览群书,吸取多本资料中的精华,加工提炼以充实复习教学,资料应多一些,对学生而言,资料太多并非好事,因为总复习阶段学生任务重,参阅过多资料,不利于减轻过重的负担,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我们的做法是:为学生统一选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复习参考资料,这些资料除配有必要的练习外,还包括知识要点,复习指导和范例等内容,以利于指导学生的复习。其二,指导学生学透弄通一本资料,这样,使复习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抓住热点。
二、讲、练、评之间的关系
讲、练、评是复习中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总复习阶段由于复习任务重,课时紧,讲课往往易犯“满堂灌”的毛病,“满堂灌”的讲课方法看似增大了复习课的密度,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去完成认识过程,教师的讲不能只满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抓好住关健,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营造思维的训练情境,激发学生勇于质疑解难,教师的讲还要受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和双基能力的制约。为发挥学生练的主体作用,教师设置的练习应结合学生实际,做到:习题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要有针对性,并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覆盖率和重点知识的重复率;练习类型要多样化,形式要灵活。所以说“练”是一个很重点的实践过程,没有“练”这一实践过程,也就没有讲的内涵可谈了。
“评”是“练”的继续和补充,“练”要合理,“评”要点睛,练和评是上好习题课的两个重要环节,学生练习是运用知识再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可暴露学生在基础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其他学习行为方面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评是教学补偿的最佳时机,是对学生练习中困惑的指导,评要根据捕捉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认真的分析和判断,找出症结所在,贵在点睛,评出问题的最重要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的精髓,是教师在习题课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又一体现,只练不评往往会使学生走过场,收不到实效。
例如,对于错解的题目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评:第一,错在哪里?第二,错因何在?第三,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让讲评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体现了积极引导,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解法正确的题目,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评:第一,解题的依据是什么?第二,是否有别的解法?第三,还能怎样变化?这样的讲评有比较,有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飞跃,得到升华。
三、常解与巧解之间的关系
“常”解即常规解法。“巧解”即巧妙简单的解法。常解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利于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巧解亦即善于抓住题中独特之点,避开常规解法使难题求得易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精神。但若一味地追求“巧解”,忽视常规解法的训练,就是忽视了基础知识,弱化了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助长了投机心理,从而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在强化了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恰当地向学生展现解题思路的“巧”,做到“常”“巧”并举,便可熟能生巧,有利于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
在临考前或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情绪。这种现象考前虽然难免,但过度紧张往往会导致失误,直接影响考试成绩,由此可见,考前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说,考试成败关键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的高低。正确处理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与文化课的复习同等重要,我们具体做法是:
1.让学生要正确对待高考,对自己要有强烈的自信心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要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式含义和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有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的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如何发挥例题的作用呢?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讲要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两种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话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等方式,接受性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我认为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学生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二)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以教材、化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考策略。
⑴大力强化“三基”,重视教材、课标、说明的指导作用;
⑵强调理性思维,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提高;
⑶构建知识网络,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并研究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特别是知识交汇点的教学,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教学带动相关知识的全面复习。
近几年中考充分体现了重点知识、热点问题常考不变,如物质结构、酸碱盐、化学计算等。
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重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的描述能力、实验设计的思维能力、实验解释的思维能力。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练是学习载体,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自主练习,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和练习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以听为主、记为辅”的习惯,将听到的、看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疑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