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数学课堂笔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五环节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效果测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中脱离出来,既要重视传授知识的结果,也要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众所周知,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设计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对于三维目标的研究是数学教学者的迫切需要和高中的数学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支持,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使新课程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从而推动教学效益和质量得以提升,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本课题组承担这项浩大工程中关于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第2章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受到更多的重视,有了很多成果。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都在不断推进,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研究的却相对较少,基本上都是将教育学中教学设计理论加上数学的例子组合而成,忽视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性地开展某一知识模块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还很少。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数学问题,确定并分析数学问题、合作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和重视方法的选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第一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奠定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素养)。
(2)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预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问 题解决设想方案、检测问题解决效果、分析存在原因、提出改进设想)。
(3)抽样调查法(第二阶段教学效果检测过程采用抽样调查法,确保对象具有代表性、结果具有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形成研究结论)。
2、研究的意义
(1)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章节中,实现数学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2)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寻求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形成可操作性较高的教学设计理论。
(3)通过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2章第2节3个小节6个课时教学内容做教学设计研究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教学设计上的参考。
(4)为研究其他教学内容的课题组提供借鉴素材,推动整个新课改教材的教学设计研究。
(5)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思考、研究,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研究过程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制定分工方案,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方案认真研读理论书籍、相关论文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奠定课题研究理论基础(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我校承接课题后,积极组织我校数学教学一线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于当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分工方案。明确了以下分工:
安尊朝: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督促和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安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
黎祥权、罗实强:重点研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实施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实施上的优点和不足》论文的撰写。
谭益强、叶正悠、赵丽娟:重点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实施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外交流,掌握目标达成度,并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安飞、徐亚明、陈庆芬: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及整理;负责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及课题成果汇编。
刘来兵:负责各次会议的记录、摄像、图片收集、资料收集,协助完成结提报告和论文。
介于对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下列书籍、理论材料:
《课堂教学论》、《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高中数学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等。
2、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收集旧教案,认真编写新教案并对编写的新教案共同研究、修改,进行课堂实施并对课堂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学生抽样调查,分析信息反馈(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3、课题组成员对实施的课题进行经验总结(找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的案例)并认真分析、研究形成结论(文本)(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4、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对研究的课题申请结题(上交记录、图片、教案、论文等),课题完成(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
六、研究结论
1.本项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1)探究性教学是增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空间,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优化教师教学设计结构、促进知识结构生成、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从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个课堂教学环节:①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②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③ 组织变式训练;④ 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⑤ 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3)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对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深度发掘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准、找全问题成因有者重要作用。课题组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努力探索、亲身实践、积极反思,确定了回归分析在检测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2.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应用成果
(1)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诊断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探究式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的、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从而落实教学目标的改进设想、运用开展实地授课方式验证设想优劣、提出改进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完善设想。通过在实践中反思理论上提出改进设想回到实践中检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2) 课题组在实施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五环节教学设计方法,有侧重地开展重要环节的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实施教学计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分析看出,学生在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五环节教学设计引导下,较大幅度提高了学习兴趣、较大幅度增强了对新知识的认知和构建能力、较大程度提升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对落实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能够较好地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切实地将教师的课堂角色转换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上来。
(5)我课题组经过实践、反思设计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之探究性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采用多指标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较为客观、真实地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
八、致谢
感谢贵州省、铜仁市相关领导对我课题组的信任、指导和支持!
数学学科作为高中主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其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数学学习笔记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依据,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中数学课堂学习质量,进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空间抽象能力.高中数学具有较多的学习知识点,且有些知识点较为抽象.因此,养成上课记录数学学习笔记的习惯,对于理解数学学习内容以及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在高中数学学习笔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体会.
一、在高中数学学习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记数学笔记的习惯.缺乏记数学笔记的习惯是当前同学们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有些同学自身对记录数学笔记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笔记的记录效率.其次,有些同学在课堂中记笔记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导致所记录的笔记在平时的复习中得不到较好的利用,进而降低了数学学习效率.再次,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有些同学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的授课速度,进而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笔记的记录.最后,对于课堂中所讲的简单内容,有些同学持以轻视的心态,认为课堂只要认真听讲就能掌握,从而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笔记的记录效率.2.数学笔记缺乏规范性.数学笔记缺乏规范性也是当前同学们记录笔记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上,有些同学为了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而快速进行数学笔记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记录的笔记出现字迹潦草以及思路不清晰等问题,进而降低了课堂笔记记录的效率.此外,有些同学缺乏较为系统的笔记记录方法也是影响笔记记录效率的主要原因.3.笔记内容缺乏重点,实用价值不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照抄老师上课板书的内容是当前同学数学笔记记录出现的主要现象.老师上课所板书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数学学习概念,还包括了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在记录笔记的过程中,倘若我们只照搬老师的课堂板书内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笔记记录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空洞性,而且降低了笔记记录的意义.因此,照抄老师板书的笔记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起不到积极作用.
二、在高中数学学习笔记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重视记数学学习笔记.数学学习笔记,不仅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记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数学的解题思路.因此,我们要重视记数学学习笔记,养成在课堂上记数学学习笔记的习惯,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2.采用眉批,规范格式.老师在课堂中讲解的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的数学知识,还包括重点的数学思想以及思考方式.因此,在记数学课堂笔记时,我们应有选择性,对于重点的学习内容应进行重要批注,不断提高记数学笔记的效率.此外,对于课堂上笔记记录较慢的同学,可以在笔记右侧的四分之一处画一道竖线,为未记录的内容留出空间,进而等到课后再进行及时补充,从而提高课堂笔记的价值.3.制作题卡,专题归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做题与练习.因此,在记数学课堂笔记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数学专题进行专题内容的归纳.这样,不仅能促进我们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与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归纳题型的解题思路与分析方法,进而提高记录课堂笔记的效率.此外,数学科目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与逻辑性.因此,在记数学课堂笔记时,我们可以采用题卡的方式,将知识点融入在题目中,从而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记录数学学习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与方法,还能提高我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认识与了解在高中数学学习笔记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记数学课堂笔记的效率,进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依格.浅谈高中数学学习的笔记技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9).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研究的重点,其关键点之一就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除了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以外,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配合教师,我认为做好数学课堂笔记是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笔记,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复习和记忆旧知识、积累资料和扩充新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做好高中数学的笔记成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之一。
一、让学生明确记高中数学课堂笔记的意义
数学这门学科,特别是高中数学,知识容量较大且知识点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其中包括很多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思想方法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抽象难懂,极易混淆。有不少学生自恃脑筋灵活,理解能力较强,在初中阶段就缺乏记笔记的习惯,到了高中仍然使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课堂上,有些知识点简单,听起来比较轻松,效率也不错。但是根据记忆遗忘的规律,课堂记忆很短暂,记得快,忘得更快,不记笔记,很容易造成记忆的缺失,导致知识点的不连贯,到了考试才发现,原来做过的题型,需要记忆的一些公式结论,都已经模糊或者遗忘,像这样单凭脑子记忆,很难学好高中数学。因此,让学生明确记好高中数学笔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有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记下,留到课后去思考、去讨论,而不会影响学习其他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边听教师讲解边记笔记时,课后再及时、适当地复习一下笔记,就能加深记忆,即便因时间过长而遗忘了某些内容,只要看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笔记,也能激活记忆,重新回忆起那些知识。
二、教师应明确课堂笔记应该记的内容
课堂笔记应该记什么,怎么记,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有的学生记笔记就是对教师课堂内容的一个完全的拷贝,教师说的、写的一字不落地复制到笔记本上,甚至有的学生还抱怨跟不上节奏,我曾经和学生笑谈,你们将来估计都可以做记录员了。很明显,这样记笔记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把课堂笔记单纯地看成听写,只会使学生精力过分地集中于记笔记上,这样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听课效果,肯定是得不偿失。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因为它的内容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比较强,公式、方程和定理比较多,只要掌握关键内容,即可较为容易地推导或者解决其余问题。那么数学课堂应该记什么呢?一记知识框架,每节课都有知识框架,教师也是按照这样的知识框架上课,比如,对于概念,要记录教师强调的要点、关键词,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定理,要记录定理的使用条件及用法;对于公式,要记录教师总结的结构特征、变形特征、记忆方法、使用技巧等。二记疑难问题,课堂上必定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应及时记下来,以便课后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三记思想方法,高中数学涉及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遇到时教师也肯定会强调,也应让学生及时记下,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应用。四记结论规律,教师在讲一些知识点时,会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和规律,这些结论和规律大多是该节课的重难点,更应当让学生记下来。五记错误订正,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思路错误的题目,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让学生记下自己的错误,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记,写上错误成因及正确思路。
三、教师应明确课堂笔记怎么记
课堂笔记应采用“边听、边记、边思”的方法。说到底,提高课堂效率主要还是以“听课和思考”为主,以“记笔记”为辅。对于课堂笔记,我曾经尝试过一种方法:让学生准备三种颜色的笔,黑色的笔作为记一般性的结论或者问题;红色的笔突出重、难点,记下本节课最需要以及最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而蓝色的笔作为对问题结论的进一步思考或者是对课堂上理解错误的订正或注解。这样一堂数学课下来,笔记层次分明,清晰易懂,即使是很长时间以后的复习,也能很轻易地区分重难点。当然,作为教师,不能遏制学生记笔记的风格,每个学生的听课效率、理解能力和书写速度都不一样,应该鼓励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和风格做笔记,
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认真听、多思考,最终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四、教师应明确课堂笔记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多媒体应用;优缺点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多媒体在高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探索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充分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高中数学集数形于一身,既抽象又复杂,在教学中把握高中数学的本质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同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地结合起来,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巨大潜力,为数学教学服务发挥重大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点
1.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声音、视频、动画、图形、文本等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其信息量充足且表现形式十分灵活,具有交互性和非线性的特点,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和环境,使学生在新的认知方式和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更加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合理把握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将一些数学概念直观化和明了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形变”过程,并通过自己的主动与积极,学生很轻易地学会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由静到动的变换过程,正是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手段却难以获得这种效果。
3.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高效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是教学效果获得提高的重要的途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将教材上的信息和知识有效、快速地传递给学生对教师来说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板书以及学生做笔记会占用大量的时间。通过课前充分准备的课件和应用多媒体,就能够达到这些要求。
4.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问题。思维活动是在人的感知基础上所产生和发展的,思维活动的依据和源泉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源自于情境。应用多媒体技术而制作的数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对情境进行创设,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逼真的情景化环境,进行环环相扣的问题创设及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获取新的知识。利用动画的模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对于抽象问题的凭空想像的弊端,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点
1.难以避免的意外情况,影响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必须要求教室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完好无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临时故障,教学就不能够顺利的完成,另外这些课件都是教师课前准备的,如果多媒体出现临时故障,就会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耗时耗力,可能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备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它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还需要熟悉并吃透教材。由于课件所含的内容较多,都可能对教学的进度造成影响。
3.多媒体教学的节奏较快,师生交互性较差,对于题目的分析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容易被忽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应用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做笔记。在文字图形上,多媒体课件具有图示形象、设计美观、文字图形清晰、书写与作图方便等特点,但是其缺点是不能够进行多页展示,而且保留时间不够连续,对学生做笔记产生不利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内容的容量太大抓不住重点或者容易被华丽的课件所吸引而造成不做笔记。
三、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只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学校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媒体的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补充与完善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脚踏实地的研究和探索,并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自身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数学的教学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而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杭航.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9):124
前言:
高中数学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师理念的转变,是转变教学方法的前提,教师自身素质是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否施行的保障。教师必须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应普遍重视的两个方面
其一,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其二,化解高中数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例题分析的演练观察教师对整个例题的解题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二、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1、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数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新授、巩固、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恰当地将它们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层次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统一,学生在获取初步的知识后,教师要让其自主练习,领会加深。其次,课堂教学层次要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有详有略,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数学课堂比较的习惯
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 由于新教材的空白处较多,同学们可以把笔记记录在课本空白处,但应注意记在相应内容的边上,不能随意记录.这要求课前对上课内容做好预习工作,对上课内容应做到心里有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记笔记的方式。记数学课堂笔记主要是“四记”:一是记思路,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二是记纲要,以提纲形式记录课程的主要结构和逻辑线索;三是记要点,记下重要的定义、定理或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要的例子、结论以及注意点和学习要求等,对教材中没有的补充内容更应予以注意;四是记问题,记下课堂上来不及弄懂的问题以及准备在课后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等。
3、注意掌控所课堂中提问题的难易度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的。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函数图像的时候,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图像;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x-2+1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复习函数y=x,在老师的帮助下再进一步变形画出y=x的图像,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假如直接让学生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可能就有些困难。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解题思维
数学的解题思维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理解)――拟定计划(转换)――实现计划(实施)――回顾过程(反思)。理解问题首先就是要认真的读题,明白弄清题意,是解题思维活动这个过程的开始。转换问题是解题思维这个活动的核心步骤,将问题进行转化,转化成自己曾经做过的问题的类型,或是在大脑之中搜索例题,进行转化,转化问题是探索解题方向和途径的积极尝试和探索发现的过程,是思维转化的过程。计划实施是解决问题的应用。只能想不行,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思路工整、规律地写下来。另外反思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步骤,但是很多同学都会忽视这个步骤,反思可以让同学们的思想得到升华,而反思也是思维过程的结束。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解题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语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灵活地选择相应的导语方式,通过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数学课堂比较的习惯,注意掌控课堂中所提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解题思维等措施来切实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89-01
数学作为高中三大主科之一,不管文科理科,都是必学科目。相比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所需学的知识内容剧增;数学言语抽象,触及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各个知识点虽然独立,但是之间有极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因此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很多高中生都反应在数学上花的时间最长,可还是学不好,这是因为没有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本文结合一些实践经验,浅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望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什么事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学习更是如此。很多高中生学不好数学,是因为觉得数学枯燥无味,难以引起浓厚的兴趣。那么怎么培养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呢?学生学习方式有:主动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互动性学习[1]。因此,不妨从自己探究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出发,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数学模型,在兴趣引导下亲身体验实际问题与所学的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是加强学生的主动性,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学法[2];教师应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做到赏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而对那些不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学,需遵循"低起点、小目标、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他们多交流。数学有其特有的数形美、比例美、逻辑美、对称美等,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中,只要能自觉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就会对数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如何较好的进行课前预习呢?首先,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其次,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最后,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等。实验证明,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听课效果要比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好。
2.专心上课,记好笔记。。要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上好一堂数学课要注意以下几点:(1)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2)上课铃一响,就应全神贯注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数学课上最忌讳走神,一旦走神,就很难再跟上老师的思路。(3)紧跟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4)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每节课的时间有限,内容较多,因此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上课时边听边记,当来不及做笔记时,要以听为主,课后补充。笔记不是全抄全录,那将顾此失彼,而是主要记录一些重点难点,例如老师板书的知识提纲、补充的课外知识、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和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书上有的可以略记,但要有明确的标注;同时可以记录下来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不要以为课上听懂了就不用记在在笔记本上,只在课上听一遍是不可能立即掌握内容,且容易漏掉和忘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如何,课上记笔记必不能少。
3.独立作业。数学课上老师讲的理论性知识居多,虽有一些例题,但远达不到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点的目的,因此一般都会留课后作业。高中数学作业如何完成?学生做作业时要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因为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用,才能将课本上、课堂上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知识。
4.及时复习。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学会抓住重点和关键,特别是听课中老师提到的重要问题或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更应彻底弄懂。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记忆期中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阶段以后,要把全阶段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整理,理顺并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这样才能消灭前学后忘的现象。
5.及时总结。学习数学要记得东西很多,如公式、定理、原理、定义等等,特别是数学公式种类繁多,如果单纯的记忆每个公式,不但记起来难,而且容易混淆,因此必须学会归类总结。通常解一道题需要运用到各种公式,把经常搭配使用的公式结合在一起记容易加深印象,同时也可提高做题效率。写错题集和考试总结是两个好方法。将考试和作业做错的题目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弥补学习之中的不足之处,达到亡羊补牢。
6.课外学习。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宁可少而精,也不多而滥,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
培养兴趣与养成良好习惯学好高中数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互为补充。以兴趣带动学习,以习惯来提高效率,才能学起来得心应手,才能学得更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记录、课后多做多练及时的复习和总结,这些既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最佳的学习方法。总之,学习高中数学,需要我们端正态度,讲究方法,持之以恒。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增强信心,掌握正确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有机整合是高中素质教育深入的必然,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它在辅助课堂教学的功效方面远远胜过其他教学手段。但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是没有办法取代的,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不能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而要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进行有效探索与反思。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作用与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综合技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时,可根据不同知识类型,采用多种辅助方式,例如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有效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课件,再组织全班性的反馈和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新识的获取是通过他们的上网操作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得来的,因而知识的认知和记忆效果非常显著。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及合作学习能力。这些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助于学生构建开朗、自信、积极向上的个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算法》这一章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查阅并收集有关算法的资料。通过这些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算法,再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能够大致归纳出算法的概念及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与收集资料的过程,深深体会到了网络学习的多彩多姿,浩瀚无穷。高中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和创造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多媒体技术在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新知和经验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2.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互联网信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我们高效组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捷径,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间,并提高了备课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的建立,给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创建了更大的交流空间和学习平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辅助工具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网校的建立,给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创建了高效的交流空间和平台,各地的优秀教师云集这个平台,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校交流,我们能够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高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技能是新时期评价教师文化素质的标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推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其高效应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机整合的探索与反思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它在辅助课堂教学的功效方面的远远胜过其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这个过程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
1.避免把多媒体屏幕当成黑板。
在课堂上,我们要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好的板书不仅精练,而且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与修改。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惯性,使他们对整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会影响他们数学思维的训练和课堂笔记的记录。因此,完全用多媒体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辅助上优越性的发挥。
2.避免只重视多媒体而忽视教师的教学特色。
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多媒体技术优越性的发挥,却忽视了它们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对于多媒体课件,我们必须亲自创作,只有把我们的教学风格融入到课件中,才能体现我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而把原本简单的知识搞得繁琐复杂,使学生雾里看花,不知所云,进而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同时也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搞形式主义,而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地选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长。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过程中,为什么会在培?B创造性思维的道路上行走的如此艰难,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分别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
(一)教师方面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高中数学不比初中数学,需要一遍一遍的讲解数学定义,性质、定理以及逻辑证明。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师还是在重复该种动作,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在上课时认真的被动的学习。在考前不断的回想笔记,在考试的默念笔记,但是在考试结束后全部都会忘记,这就完全是一种硬性的强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没有思考的余地。(2)高中数学不单单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能力,还是一种对学生的直觉思维、潜意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但是因为老师主张的理论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师忽视了学生这多方面的培养[1]。
(二)学生方面
高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1)学生在受教育时是呈现着一种“被学习”的状态,其对于数学课程喜爱与否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2)因为学生对于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只是将学习当成任务,而并没有更深层次去研究,这就导致了学习活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无法更深入的进行创新。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从上文的现状中主要可以看出三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教学氛围差、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引导力度不够以及高中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创新的兴趣,因此其创新思维方法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氛围:有问题才有创新,在上文了解到,现阶段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对定义、定理以及逻辑进行一遍遍的反复讲解,学生则是反复的不断的背诵记忆,学生光是记忆定理就已经耗费了精神,也就没有更多的想法在数学课堂中提出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提问换环节是师生互动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只有如此,师生才能够通过交流更为顺畅的解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创造出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班级环境。
(三)既然现阶段学生还是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依赖关系,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达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以调节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做到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注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思维滞留的障碍,从而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达到一种流畅性的提升,学会充分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如在绘画一些长方体、球或圆柱等简易组合图形时,就是利用已学过的单一成分进行组合,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斜二测法将其直观图绘画出来。
(三)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内容兴致缺缺,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问题。首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结合实际生活中带有美的图形或是图片提升数学的形象化、生动化。例如在刚开始教导立体几何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实体的锥模型或是球模型,指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发散性思维的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其他相似的或是有些联系的物体。
(四)逆向思维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能够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从结论出发,一题多解.这种开放题,能够促使学生使用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意义和必要性
数学课程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一方面,学生通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各学校的数学教学都围绕提高成绩开展,一切学习都是为了中考做准备,导致学生基本都是在被动接受知识.通过调查还了解到,教师由于过分地重视短期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数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不仅为了满足中考需要,还是在为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打基础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除了要做好大纲规定的教学以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学习习惯、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通过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促进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为使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实现顺利过渡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策略
1.注重学生正确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塑造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记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这对于高中高强度学习环境下,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离不开长期的正确引导.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刚从小学阶段走过来,很多学生对于中学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不知道怎么进入状态.如果这时教师仍然一味地强调提高成绩,甚至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有意无意地默许学生不良学习状态,那就得不偿失了.比如,为了迎接考试,很多学生熬夜“战前突击”,这样可能在短期内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单纯依靠“战前突击”,不仅不能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很容易形成懒惰心理.并且在高强度的高中学习生涯中,科科考试依赖“战前突击”,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初中时期开始,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多积累,不盲目地考前紧急突击.而且,要让学生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并且要学会如何利用笔记进行复习和预习,如何利用笔记进行知识的提炼和总结.
2.结合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促进学习能力形成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式授课,很难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归根结底,还是有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活学活用,形成自学的能力.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只是一种结果,让学生“会学”才是更高境界,这也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所讲授的内容,编拟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的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的证明方法与思路等.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对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能前后对知识进行联系.比如学习立体几何中,体积公式由柱、锥到台,由多面体到旋转体,由浅入深,最后再由台体体积公式h(S+SS′+S′)3,当S=S′,S′=0时就分别是V柱、V锥这一由特殊到一般再反馈一般包含特殊这一原则,以此顺序讲授,就可以使立体几何的思想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学生如果可以掌握这个方法,这种转换的思路一样可以在高中立体几何学习中用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在初中与高中数学学习之间构建一种联系的纽带.
3.因生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而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基础不一样,再加上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发展潜力差异比较大.而到了高中阶段,高中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具有严格的系统性,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为此,需要教师从初中开始,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制宜地开展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引导.为此,新课改也提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阶段就结合同组异质的原则,通过合理地分组,分层开展教学,差异化引导,最终使学生可以实现个体和集体共同进步,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新课改为初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为推进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提供了平台和可能.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实际不断地提炼和总结经验,另外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最终才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冬霞.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J].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32).
[2]张小鸽.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71-02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给学生讲解书,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许多教师探索和考虑的一个问题。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的一些体会。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初步认识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思维活动的形式或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再加上学生之间的差异,如数学水平的高低、知识面的大小、以及对数学理解的侧重点与深度等等。抽象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它是以先前思维活动的形式或结果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的。任何新知识的讲授都离不开对于旧知识的重新巩固与完善。但是,陈旧的教学方式禁锢着许多位教师的思想,他们总是满足于满堂灌,喋喋不休地讲,让学生不厌其烦。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教学质量了。其实,高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所学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要听明白,领悟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掌握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思想,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把教学工作真正地转化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面来,力求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当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之后,就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他们能跟教师平等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改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运用导学式教学方法就是实践这一新理论的方式之一。教师首先要认识这一观点,认识不是对于这一概念的简单、被动地理解,而是主体以自己的知识为依托,对新的刺激同化的过程。我们要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呈现出来。我们一定要彻底更新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观念,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来上好每一节课。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实践阶段有如下三点: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式教学方法重在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教学,用问题导学法导入正课。高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教学环节,在每一节课开课之前,教师都会对以前的知识进行预习,唤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并以此为借口引出新课的学习,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充满激情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用问题导学法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探索未知的学习兴趣,是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如果我们平铺直述地进行新课的讲解,没有问题的创设,那就只会让学生兴趣索然,无心听课,也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21
高中时期的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已经完成了小学与初级中学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学习技能。而高中阶段的知识难度加深,知识面更加的广阔,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顺利的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高中数学知识与能力是理科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就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高中数学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科。很多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一开始难以接受,因为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成绩,往往不知所措。可见,高中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高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优化学习的效果。
一、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大部分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课堂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很多学生表示,在一进入高中阶段,他们还是习惯使用初级中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没有良好的纠错习惯。学生们认为像初中一样,在课上听听,课下完成作业就能够学好高中数学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会发现,在老师讲解的时候他们都能听懂,但是一旦让他们自己动手解题就变得无从下手,难以完整的进行题目解答,最终就只能收获不理想的成绩。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学科学习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却只是一小部分。很多学生觉得课前预习是极其浪费时间的事情,面对大量的作业,学生不愿拿出时间“浪费”在课前预习上。并且学生觉得自己以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照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可见,课前预习是多此一举。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的转变,对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与估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相比学生之前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深。学生没有进行预习,基础再薄弱一点,往往就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就会有知识的遗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能够基本的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框架,能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基本的了解,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就能够更有方向性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课上听讲
课上听讲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进行数学课堂学习时,学生最重要的是做好课堂听讲工作。良好的利用课上的时间所产生的学习效果,这是课下花费两倍的时间都不能相比的。
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听讲时,学生首先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将课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起来。积极的进行思考,思维一直紧紧的跟随教师的讲解,争取尽可能多的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其次在进行课堂听讲时,学生应该做好笔记,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这有助于学生的复习与检查。面对众多的高中数学知识,记笔记是很有必要的工作。当然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调节记笔记与听课的分配,不能因为记笔记耽误自己的听课,这样得不偿失。做好听课工作,有条不紊的做好课堂笔记是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与关键。
(三)课下练习
课下练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二战场,是学生需要长期坚持进行的工作。课下的练习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检查,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真正的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知识,将数学知识真正的变为自己的东西。在课下练习中,学生需要做到的就是将自己做过的每一道题都弄懂,学会总结。其实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考察时,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因此在课下练习中,学生要做好纠错,并且不懂就问,真正的做到没有漏洞,将自己做过的题目最大限度的掌握。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
课堂是高中数学教师的主战场,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课前准备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规划,还需要了解教学的情况,学生的掌握程度与接收能力,真正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转变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课上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最基本的就是将知识讲解清楚,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解题的方法,教会学生思考,使之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为学生更高难度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课堂与学生的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方式,灵活的组织教学,不只是将教学限制在教案的框框中,采用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