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旅游人才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5 17:03: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旅游人才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旅游人才培训

篇(1)

2、课程及教育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

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教育者没有形成专业研究,建立课程体系的概念。课程设置是否顾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之间是否能够衔接,形成一个体系。这些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课程设置没有与行业发展同步。旅游业紧随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具有滞后性。院校不能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主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客观上,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及时调整。可见,必须加快课程体系改变的步伐。

3、人才培养缺乏可靠实操平台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强调应用能力,强调实践能力的专业。即使学校提供相关设施加强学生锻炼,但不能同真正的工作岗位相提并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在国际旅行社和高级饭店进行实习。实习单位多数选择指派他们从事非一线工作。学生工作停留在廉价劳动层面,最终可能也没有熟悉旅游行业的工作过程,工作技巧。至于专业技能,工作素养是否得到训练则是更成问题。由于稳定的实习基地较少,学生实践锻炼很难得到实际成效。

二、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进策略

1、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项目。要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就要深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首先,旅游管理专业与以理论型培养目标为主的高等教育类型不同。

其次现代行业对单方面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减少,主要转向复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说明了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因此从以上专业特点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全方面的发展;树立地域性区别的观念,满足不同地域的旅游发展需求;随时跟进行业变化,保持现念,提高行业素质;掌握现代旅游管理技能;打造实践力、应变力和创新力合一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各级各类旅游企业单位第一线从事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以下几个特征:与高等教育相比,专业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则要突出理论知识层次的深入性,强化管理思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时调整教育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人际、创新、管理三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比重。

2、根据就业导向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划要注重人才相应能力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有机结合。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特性要求,所以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要做相应调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理论课要形成体系,增强综合性。专业实践课强调真实性和实用性。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的一种,所以只有在真实性更强的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掌握顾客服务,管理应变的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管理决策的能力。因此实践课要尽量还原社会氛围,并突出功能性强的实践课程。比如旅行社客户接待、模拟导游接待等。公共课用于培养工作素质。旅游行业工作不规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工作素质的培养。公共课提供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以便更好的融入工作,融入社会。但要注意公共课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比例问题。素质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因此公共课不需要过多的灌输,可以组织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是要辅助专业学习效率的更大发挥。

篇(2)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针对欧美国家的出入境旅游成为行业热门。旅游英语作为高职英语的重要分支,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很多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胜任导游及相关工作,这与传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

1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决定了高职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尤其高中阶段以升学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对于英语听力口语并不重视,导致多数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并不能满足接待外国游客的要求。这不仅影响教学成果,也背离了高职教育“实用为主”的原则。

1.2 专业课与相关专业群建设不足

旅游英语的专业课设置,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旅游英语,旅游口语,英语国家概况,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法规等基础理论课程,却没有做好相关的商务英语,酒店英语以及管理及礼仪等相关专业群课程的配套设置,这就局限了学生对相关行业的了解和认识,然而,实践中这些周边行业与旅游业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

1.3 师资队伍专业度有限

现在大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基本由英语专业毕业生构成,即使其中不乏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他们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缺乏实际接待游客带团旅游的实践经验,对于不断发展更新的旅游专业知识的讲解就会不够深入透彻。所以,拥有最新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专业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尤其是涉外旅游的从业人员,成为教师队伍中急需注入的新鲜血液。

1.4 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间隔较长

通常高职院校都把最后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作为实习实践期,此前的两年至两年半时间集中学习各种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但是,因为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有着不短的“时间差”,导致很多学生甚至不乏当时考了高分的学生,等到真正实习应用的时候,早就不记清当时老师课堂上讲的具体内容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并不能很好的被应用到实践当中。

1.5 没有导游证,学生不能“上岗”

因为导游行业的特殊性,需要持证上岗,所以,很多学生因为并没有获取导游资格证书而不能真正以导游身份接待游客,只能在旁边观摩。“上岗”的导游经历能让学生学会承担更多责任,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更直接的具体的经验。

2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我们锦州师专英语系采取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以行业为依托,面向市场建立的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专业群,专业设置在面向行业的同时力求宽口径,在宽口径专业中根据行业现状、发展以及用人需要为学生灵活设立数量足够多的专业技术岗位,形成专业岗位群,给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建立一个学校与学生互动的机制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段”指的是三个递进循环的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学生英语语言和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英语听、说、读、写与旅游专业课基本功。第二阶段强调工学交替。在巩固学习专业课及相关专业群课程的同时,结合校内实训中心进行仿真环境下的项目训练,并且与企业联合,安排学生旅游见习,处理旅行社工作,工学交替,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旅游服务实践。安排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进行真实商务、旅游环境下的实习锻炼,使学生亲身感悟企业文化、业务运作,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旅游技能和职业意识。

3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作用

实践表明,锦州师专英语系所推行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目的,同时,也为解决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输出的学生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的困难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是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1)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侧重英语与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英语听说等日常交际技能的训练以及读写专业材料能力的培养,弥补了入学前学生基本功和专业基础课方面的不足,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结合旅游实践,我系大力发展相关专业课与专业群建设,形成了导游,酒店,商务英语相结合的实用英语专业群。三个专业对应相关交叉产业,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同时,开设了导游心理学,演讲与口才,交际礼仪,跨文化交际,旅行社管理,酒店与旅游英语,旅游餐饮等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实用技能。

3)师资队伍方面,“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展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与交流。由用人单位提供一些专业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讲解培训,并且参与学生专业课的讲授与指导。同时,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师素质,提高适合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此外,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在第二阶段开设“定制课程”,让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4)理论和实践对接方面,在第二阶段开展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下了课堂就进用人单位”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就能观摩并参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得到最完美的结合。

5)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就业更加有自和话语权,“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考取导游证,使得学生实习和就业时有证在手,避免了很多后顾之忧。同时,考取导游证的过程,也是一个集中学习的过程,三个阶段收获的理论实践知识可以得到加工整合,也是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时机。

此外,“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通过编写特定教材,开设课程等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与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无缝对接。了解市场需求,紧跟市场潮流,这样才能为高职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一个有实际技能,能马上上岗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战国.校企合作何以成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4).

篇(3)

一、秦皇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秦皇岛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旅游住宿设施从业人员占到了秦皇岛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绝大部分,而旅行社从业人员人数较少,且从事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方面的人才则更为缺乏;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成为了一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人才队伍;旅游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高层次旅游人才匮乏的问题仍明显。

二、秦皇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工作滞后,重视程度不够

职能部门对旅游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旅游人才培训工作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各类旅游人才学习、进修的机会不多,知识、信息无法得到补充。总体来说,一是培训次数少,二是培训形式不灵活,三是培训内容需进一步拓展。

(二)旅游人才管理机制有待改善

旅游企业的执业准入门槛低,旅游企业的薪酬、福利不高,“回扣”是很多导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还要面临地区旅游淡季带来的季节性缺乏收入来源的风险,且缺乏基本保障。旅游人才奖励及晋升体系不健全,进修学习机会少。

(三)教育模式固化,与行业、企业脱节

旅游院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基地。而从目前秦皇岛的旅游院校来看,教育、培养模式大多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培养目标都过于空泛和理论化,课程设置也相差无几,没有形成特色。虽然各院校的课程设置总体上是面面俱到,但学生大都门门只懂一点,样样都不精。且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缺乏互动,使得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往往没有与时俱进,与行业、企业相脱节。

(四)高层次旅游人才缺乏

目前,旅游人才队伍的现状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也就是说旅游行业的实际从业人员数量很多,但旅游专业人才的实际缺口仍很大。紧缺的人才主要为高层次人才,一是常规管理人才,包括从事景区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务管理、旅游规划设计、旅游物业管理等人才;二是国际旅游人才,包括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掌握外语及小语种的旅游人才;三是一些新兴门类的专业人才,如从事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金融、分时度假旅游网络管理、会展旅游的人才;四是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需要的创造型、复合型和协作型的新型旅游人才。

三、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工作

首先,提高对旅游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应建立专门的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完善旅游人才培训。除岗前培训和年审培训外,增加分期、分层次培训。对于新入职的旅游人才,进行基础培训;对于在职的旅游人才,进行提高培训;对于中高层管理人才,定期开办旅游产业管理研修班。其次,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人才比赛活动,如导游技能大赛、多语种外语演讲大赛、饭店职业技能大赛等,以比赛促进旅游人才培训。

(二)完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

1、完善准入、晋升制度。严格执业准入制度,加强考试、面试管理。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和晋升制度;树立以旅游人才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增强旅游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2、完善旅游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完善基本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合理的劳动报酬制度,规范保险等基本保障机制;完善旅游人才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完善薪酬奖励体系。把薪酬与职位和业绩相挂钩;设立奖励基金,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和在技能类大赛中获得奖项的人才予以奖励。完善继续教育项目体系,并有针对性地举办急需人才培训学习。

(三)旅游教育贴近市场需求

旅游院校,必须转变理念,确立“市场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明确定位,形成有鲜明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加深校企合作,如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师的挂职锻炼、校企合作科研课题等;三是推行双证制或多证制。在学生中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四是根据行业和市场发展创新教材,使教材也更贴近市场需求;五是加强文化素养教育。

篇(4)

关键词 :旅游 人力资源 开发 管理

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旅游人才队伍。因此,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游者,但是,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缓慢,问题明显。可见,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认识。目前,我国很多旅游单位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看作是企业成本负担的增加,并没有认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例如:在一些旅行社中,由于没有认识到旅游人才的重要性,很多旅行社并没有认清由于人才流失而导致的经营成本的增加、客源的减少等问题的实质。再例如:大多数旅行社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在人才的引进、使用等方面缺乏科学机制。在一些旅行社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很多旅行社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一些年轻的、具有较高学历的、旅游管理知识丰富的全新人才得不到使用,员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2.旅游人力资源的劳动保障问题明显。旅游业是我国最早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行业的需要,很多旅行社引进了先进的西方管理理念,但是,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并不相符。例如:在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就尤为明显。很多旅行社采取的是挂靠、承包的形式,而挂靠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与旅行社无关,这种状况使得员工无法正常享受到各种劳动保障。

3.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落后。目前,我国对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重视等。一般而言,旅游人才在接受相关组织机构的培训时,多数接受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很多旅游单位处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在进行人才培训时没有制定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培训计划,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目前很多旅游单位的培训主要是以针对旅游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培训为主,并没有实现多层次、分内容的培训。

二、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认识。企业做大做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拥有领先于时代的管理思维,企业的管理之魂是应具备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我国各旅游单位必须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念,重新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在企业内部树立共同的努力目标,管理者应同员工一起努力、合作,共同实现努力的目标,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并感受到领导对员工的重视,感受到目标管理是属于自己的,是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只有上下同心才能同呼吸共命运的为之奋斗。

2.改变内部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才招聘配置机制。建立可行的、科学的、有效的人才招聘机制是保证旅游单位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留住人才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多样化的薪酬体制。这是大势所趋。另外,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是留住人才的另一手段。激励不能只以物质激励为主,还应辅以精神激励、职位激励等方式,多样化的手段更能促进人才能力的发挥。

3.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旅游单位可以与本地的高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协调一下,在本单位内部推进旅游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在人才培训时一定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教育体系,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教材的选择、培训手段的多样化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训与教育。

4.加强旅游人才管理,避免人才流失。旅游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旅游人才的管理,为每一个旅游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环境、分析组织因素、分析个人特点,为他们制定出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战略性设想与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旅游人力资源队伍,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人才流失。

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功经验表明,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必须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立足于市场大环境,加大旅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力度,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国旅游市场的完善创造优良的环境。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旅游西进、旅游全域化战略,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完善的休闲度假体系,强化旅游业态整合创新,进一步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做大做强西湖旅游产业,推动我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创建休闲旅游示范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提高镇街的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到2011年底,实现全区城乡旅游总收入100亿元以上;到年,实现全区城乡旅游经济总收入翻一番。

三、主要内容

(一)统筹旅游产业规划

1、实施西湖区休闲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形成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西溪湿地为核心,各旅游综合体、旅游经济强镇和特色旅游村、旅游景区(点)、赛事节庆活动繁星闪烁之势。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完备的产业链,健全由城市综合体、旅游强镇(街)、特色旅游村(街区)、旅游景区(点)等构成的旅游网络体系。

2、加强对镇、街旅游规划的指导。指导镇街旅游规划与西湖区休闲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利用信息、人才优势,建立全区统一的旅游综合体规划策划平台,全程参与、指导镇街编制高质量的旅游综合体规划;鼓励和支持镇街编制特色镇、特色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

3、编制并实施《森林公园总体业态规划》。按照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旅游区)“一年申报成功、三年顺藤结瓜、五年建成5A级景区”的工作目标,完成《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业态规划》编制,开始组织实施。

(二)统筹旅游项目建设

1、加快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利用西山游步道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沿线美景串珠成链,建设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推进灵山、龙坞等景区建设,提升沿江休闲产业带等乡村旅游品牌。基本建成五里塘生态休闲商务综合体、龙坞旅游综合体等。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生态优先、环境一流、文化为魂、细节为重、服务便捷、品质至上等八个方面的要求,理清思路,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将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的闪光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成为打造休闲旅游示范区的重要内容。重点打造上城埭村、双灵村、大清村、外桐坞村、长埭村、东岳社区、东江嘴村、慈母桥村、何家村、龙门坎村、西湖茶场村、灵山村等。

(三)统筹旅游市场营销

1、加大对镇街、村社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完善宣传品制作,加强旅游宣传片和营销策划方案的编制,在旅游促销活动中积极予以推介。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建立并完善旅游网站建设。

2、加大对乡村节庆活动的宣传推广。开发具有西湖区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以节庆为载体,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的发展。

(四)统筹旅游企业发展

1、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完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形成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机制;鼓励酒店集团投资建设高星级酒店或开展连锁经营;指导和推动区内宾馆饭店上星级,鼓励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

2、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习先进景区建设的管理经验,提升我区旅游品质;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酒店、旅行社、景区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业务交流,实现行业内的良性互动。

(五)统筹旅游人才培养

1、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旅游人才工作调研,分析旅游人才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旅游人才培养政策;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的旅游人才培育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干部交流、院校培养、企业培训多位一体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逐步规范上岗资格证制度和用人合同制度,引导企业合理用人。

2、加大旅游人才培训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旅游培训资金,对相关部门和镇街干部、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旅游一线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继续推进导游员年审培训、中高级导游考试培训、金牌导游评选和优秀导游员大赛等工作。

3、创新旅游人才培训模式。积极利用各种载体,组织旅游企业参与教育培训。通过邀请专业老师授课、组织管理层和一线服务员开展服务业务技能和礼仪等培训、举行服务技能大赛、组织外地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4、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业务技能培训、以赛代训、学习考察等方式,加大对镇街和村社、农家乐经营者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六)统筹旅游公共服务

1、构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网站建设;增加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点。

2、加强旅游集散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黄龙旅游集散中心各项服务,完善紫金港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高之江旅游集散中心的利用率,实现中心城区到周边镇街旅游线路互通、客源互送。

3、完善旅游标志系统。协调并规范镇街旅游交通指引标志、乡村公路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设置;加强旅游景区多语种标识系统的管理,开展全区旅游景区外文翻译规范化专项检查行动,提升全区景区外文翻译质量。

(七)统筹旅游目的地管理

1、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的力度;求真务实,强化旅游纠纷的处理;加强信息互通,不断完善监管手段,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2、加强旅游质监网络建设。深化旅游行业质监网络建设,扩大旅游质监服务在西湖区的覆盖面;完善旅游投诉体系建设,规范旅游行业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加强旅游行业诚信建设。监督规范行业管理,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良性竞争,推进星级宾馆标准化建设。

(八)统筹旅游政策保障

制定《西湖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旅游项目、节庆活动、旅游宣传推广、会议展览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四、保障措施

篇(6)

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及《关于加快上海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意见》的精神,坚持“人才强旅”战略,全面推进《上海市旅游业“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的落实,明确本市“十二五”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重大项目,推动旅游人才培训培养规划与本市人才政策及人才工程相衔接,与本市旅游重大项目相衔接,与旅游业创新发展和行业管理工作相衔接。推进“十二五”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领域、提升培训质量、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分批分层次组织开展上海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引导旅游企业在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开发体系、人才管理制度、人才考评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旅游行业特色的人才培训培养模式。

二、以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本市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加强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者队伍建设

实施“领军人物”培训工程。适应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战略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创新务实、深谙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宏观决策能力,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增强上海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推动本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进一步完善中高层管理干部各类岗位培训的基础上,携手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继续举办区(县)旅游局长和骨干旅游企业负责人专题研修班和干部英语培训班。积极探索建立旅游管理干部的“在线学习”。整合本市高等院校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干部自主选择的学习制度,进一步拓展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国际视野,提升战略决策和管理能力。通过举办研修班、境外培训、挂职实训、引进国外培训品牌等方式,加强旅游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的业务培训,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继续办好“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构建中高层管理者学习的平台。推进讲坛的“学习卡”管理制度,以制度促进培训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首席技师”培训工程。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以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一支以首席技师为代表的门类齐全、技艺精湛、能够全面支撑旅游产业升级和服务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通过政策引导、宣传表彰、政府补贴等形式,在旅游行业员工中深入开展岗位技能登高计划、推进名师带徒、首席技师培训基地等,推动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提高旅游行业员工持证上岗率和中高级岗位持证上岗比例。

实施“金牌导游”培训工程。深化金牌导游员队伍建设,建立金牌导游员选拔、培训、使用、管理、激励等机制,加强金牌导游员的宣传,发挥金牌导游员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规范导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大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优秀导游人才。

以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导游年审专题培训、导游等级考试培训、景区(点)导游培训、异地导游换证培训、出境领队培训等为抓手,加大导游职业素质与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推动导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大力推进导游等级考评工作,扩大中高级导游队伍。加强小语种导游人才的培养。

实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围绕旅游产业融合和功能升级,加速培养一批掌握产业发展先机的紧缺人才,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重点加强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水上旅游、旅游节庆、休闲度假等领域紧缺急需人才的培训。培育旅游装备制造业人才、旅游金融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旅游创意人才。加强旅游会展师、旅行咨询师项目的推广和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一线员工”职业素质提升工程。探索创立“上海旅游大课堂”,以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支职业操守好、操作能力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充分展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线服务人员队伍。

在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等实施全员性的职业道德、服务技能、外语会话与服务礼仪培训。积极推进饭店员工外语等级培训及考试,提高饭店员工持证上岗率。从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和规范服务做起,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使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等成为展示上海文明形象的窗口。

三、以基础建设和机制建设为着力点,为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撑

加强旅游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发挥市、区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旅游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骨干作用,旅游行业协会的协调促进作用,构建开放式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建立国内外若干个旅游干部培训基地,整合与共享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实施师资培养工程,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建立行业教育培训师资库。拓展旅游教育培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培训方法、内容、管理上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篇(7)

中图分类号:F5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93-02

近年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新形势下,广西和东盟旅游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旅游合作机制构建不断完善,由此促进了广西与东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自贸区的全面启动不仅给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广西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

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旅游往来,可称之为国际化的旅游。为了能给游客提供国际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旅游从业人员除了需具备一般旅游人才的素质外,还需具备以下素质。

(一)创新能力

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契机。然而,机遇与挑战共存,特殊的环境也给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挑战,特别是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首先,东盟自由贸易区横跨地域广泛,增加区内各国和地区交通通达性的难度。其次,政治、文化差异大。文化的多元性增加了广西对东盟客源市场的营销和产品开发的难度。再次,不稳定、安全问题连续不断。自贸区内一些国家或个别地区存在不稳定与安全问题,影响广西区内旅游企业开拓该市场的信心。最后,经济发展不平衡。除新加坡、文莱是富有国家,东盟其他国家和地区均为中等偏下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加广西选择旅游产业的难度,难以找到旅游合作的切入点。针对以上问题,旅游人才在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项目、设计旅游线路、进行旅游产品营销等方面要有洞悉旅游发展态势的敏锐目光,能迅速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根据具体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

(二)系统地掌握东盟各国文化知识、商务知识和法律知识

广西和东盟旅游合作与往来,可以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和体验。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要掌握东盟各国风俗习惯、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商贸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各国旅游服务的规定、惯例、法规,这样才能提供符合国际水平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在文化知识方面,东盟各国民族众多、不一,如泰国信仰佛教,马来西亚、印尼国民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等,导致各国风俗习惯迥异。所以,旅游从业人员在开发旅游项目、提供旅游服务时应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根据各国的文化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旅游从业人员应承担起传播不同文化的责任,尊重东盟各国游客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商务和法律知识方面,旅游从业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商务和法律知识,以规避风险。

(三)较强的东盟小语种语言应用能力

随着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广西与东盟各国互访游客也越来越多,所以,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东盟各国语言,而且还能运用到实际旅游业务当中。首先,与其他基础外语相比,旅游外语的显著特点在于其丰富的知识性和强烈的应用性。在与旅游者洽谈业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知识,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词汇,而且要能够用东盟各国语言把涉及到旅游方面的专业术语表述出来。其次,旅游专业外语还需要很强的外语运用能力。旅游已成为民间外交,旅游从业人员需要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交流思想、相互了解,这就要求其有很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很强的交际能力。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能用相应语言与东盟各国游客顺利交谈的听、说能力。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自贸区的建成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崭新的国际发展空间,使旅游业成为广西与东盟实现经济对接的最具潜力产业之一。广西与东盟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次机会,并积极开展旅游教育合作。就广西而言,目前已有47所高校开设旅游专业及相关专业,旅游教育覆盖面广。同时,广西与东盟也频出新举措加强旅游教育合作,如设立广西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合作办学等。但在自贸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问题仍十分突出。

(一)广西与东盟已有一定的旅游人才培养合作的基础

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对各方面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教育已成为双方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广西因其地理之便,不断加强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区内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梧州学院等一批高校已与越南、老挝、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多所大学签订“2+2”、“3+1”等教育合作协议,建立了互派留学生、互派学者交流的机制。2011年,在广西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近7 000人,其中东盟留学生近6 000人,占外国留学生总数的85.7%。广西派往东盟交流学习的高校学生也有5 000多人,是中国派往东盟交流学生人数最多的省区[4]。为了适应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的需要,2008年12月,区旅游局在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了广西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目前,该基地的设立已得到国家旅游局的同意,即意味着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上升为国际级基地,将更好的为广西提供东盟旅游人才保障。

(二)广西高层次旅游教育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西共有47所院校开设了旅游及相关专业,占广西73所院校的半数以上,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层次广,呈现出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等多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格局。可见,广西教育部门对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视。但是,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呈现金字塔式的结构类型,即中低端层次旅游人才培养的院校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全区仅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五所高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具有博士研究生资格的院校和单位尚属空白,导致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在旅游市场上供过于求,而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旅游人才则少得可怜。广西与东盟旅游交流与合作属于跨国多边旅游合作,对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更高,需要其掌握更好的管理才能、服务技能和更广泛的知识。广西高等院校作为旅游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方面先天不足,导致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层次偏低、高端旅游人才偏少,这些问题将成为制约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的重要因素。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地方旅游业培育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而旅游业对旅游专业人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自2004年南博会落户南宁和201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广西作为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发展迅猛,双方在旅游领域的合作方面不断扩大、深化。然而,广西高等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重视这些变化,教学内容很少涉及与东盟有关的知识,导致旅游从业人员对东盟自贸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达不到要求。如每年的东盟博览会、论坛举办期间,通常要从高校抽调大量的懂东盟语言的学生来应急等。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广西旅游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中,培养新环境下适宜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人才迫在眉睫。

(一)进一步加强广西与东盟旅游人才培养合作

广西与东盟已有旅游人才培养合作的基础,应充分发挥其辐射扩散作用,构建与东盟各国旅游人才交流与合作平台。首先,应利用该背景下的政策优势,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如减免税收、给予资金支持等,吸引东盟各国有实力的、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落户广西,为广西及东盟各国培养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同时,邀请东盟旅游专家对区内旅游主管官员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学习各国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知识、管理知识,了解各国或地区的相关政策法规,以此不断提高旅游公务人员的执政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其次,也可采取“走出去”方式拓展境外教育空间,每年在区内选派优秀的旅游管理人员、业务技术骨干到东盟国家作研修培训、学习考察,鼓励我区教育培训机构到东盟国家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争取更多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再次,鼓励区内更多高校与东盟学校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建立互派留学生、互派学者交流的机制,争取更多机会、更多渠道为广西培养适合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人才。

(二)优化旅游教育层次结构

广西旅游教育的发展远落后于其旅游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新背景对旅游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从事旅游业所需的一般技能,同时又要掌握东盟各国文化知识、商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等,还需在实际旅游业务当中有较强的的东盟小语种语言应用能力。针对目前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广西应加强硕士及以上旅游人才培养力度。首先,在区内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老牌、知名大学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或以上学校与区外有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的学校联合培养博士生。据悉,区内已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专家具有博导资格,但由于区内高校还没有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使得这部分专家只能挂靠省外高校,不能自主招生,加大区内考生想投考其门下的难度。其次,增加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办学资格院校。目前,全区仅有5所高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占全区47所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院校仅10多个百分比,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院校覆盖面小。且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下面的二级学科,考研需要考数学,对于学旅游的文科学生而言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加上广西属于C区,区内已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很多都是来自省外、非旅游专业的调剂生。因此,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一方面专业知识不扎实,一方面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回生源地,不能很好地为广西旅游业服务。为此,广西应充分利用并挖掘现有院校的优势和潜力,扩大区内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资格院校的覆盖面,同时在招生方面优先考虑广西籍考生,实现地方院校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及安排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各层次旅游人才的培养都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自贸区的建成对广西旅游人才培养提出新的素质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因时、因地制宜。首先,各高校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在教学中融入与东盟相关的知识,可开设与东盟相关的民族宗教、旅游资源概况、东盟国家语言、东盟国家历史文化、东盟国际贸易关系法律、会展商务等课程,并使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自贸区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其次,旅游人才培养也要注重德育培养。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尤其在国际旅游服务当中,旅游服务是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形象的窗口。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能为国家或地区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良好的旅游服务技能、系统的东盟各国家知识,同时也要求其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品质的培养都应体现在旅游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周江林.广西与东盟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探讨[J].旅游论坛,2008,(3):462-465.

篇(8)

1、在局导考委的指导下,切实抓好2009年我省导游资格考试的报名、培训和笔试、面试等各项具体考务工作。具体安排是:6月1日-7月31日开展报名工作;8月中旬-9月底举办新考人员培训班;11月7日笔试;11月9日-25日举行面试;

2、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认真做好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具体工作;导游等级考试为8月3日-8月28日。导游等级考试为12月5日;

3、认真做好各类培训班教材、资料的征订和选购工作。重点做好全省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和习题集、考试大纲销售工作。

4、在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组织开展好已定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如7-10月份拟举办的“导游资格考试考前授课教师及面试考官培训班”、“新考导游人员考前培训班”、“加试语种导游考前培训”、“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前培训”、“出境旅游领队年检培训、新考领队资格考前培训”等等培训班;

5、认真做好二、三、四季度的《旅游教育培训简讯》工作,扩大我省旅游教育培训宣传和交流工作;

6、配合人教处完成2009年全省28家非学历旅游培训单位资质复核工作;

(二)其他工作

7、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实施行政问责制办法等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心将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四项制度,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对制定实施四项制度的方案进行科学分解职能,在明确中心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把四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切实履行好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中心良好形象。

8、加强与省外的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到省外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省市、地区考察学习其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省整体教育培训的质量。同时,促进全省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交流与合作。

篇(9)

随着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迅速普及化,越来户,从业人数8067人,而到2008年6月份,全市农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一些成熟的农家乐旅游点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户增至799户,从业人数达和较固定的旅游项目,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种多样10534人。对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调查显示,农性、内容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宁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以初中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正步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中)学历者为主,极度缺乏高层次人才。其次,随升的转型阶段。因此,如何加强宁波市农家乐休闲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人城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向深度发市,结果导致了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主展,实现其成功转型是当前宁波市新农村建设中一要以中老年为主,老龄化趋势异常明显。由于整体亟待解决的难题。素质较低,从业人员不了解旅游是一种产业,旅游景1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现状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

据统计,目前宁波市已形成了一批诚信经营、规范管理、服务良好、特色明显的农家乐示范点、农业观光园和特色生态农庄,包括各类农家乐旅游点214个,从业农户799户,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6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9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6个、市级农家乐特色点13个。2008年,宁波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504.5万人次,营业收人4.9亿元;2009年共接待游客647.6万人次,营业收入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和16.3。

伴随着农家乐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根据市农办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户720收稿日期:2011-03—02基金项目:宁波市旅游会展基地课题(jd080614);宁波大学教研项目(JYXMxzh200927)作者简介:周佳(199】一),女,浙江温州人;苏勇军(1973一),男,安徽合肥人,讲师,博士研究生。

点规划、建设、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活动策划、旅游宣传营销等环节薄弱,极大地限制了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游客消费意识的提高,这种粗放型的运作模式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势必影响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整体水平。根据调研,宁波市目前紧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类。

2.1旅游决策型人才或旅游发展领头人这类人数量不一定要多,一个村一两个即可,但对其整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信息灵,点子多,市场观念强,善于调查研究,具有旅游市场预测能力和业务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带领村民发展旅游。

2.2旅游经营管理型人才

这类人才要求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懂得政策法规;具有旅游市场观念,善于管理,长于经营,工作中知人善任;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办事细致认真。这类人才能够对农家乐旅游资源和市场进行充分论证和策划创意,丰富旅游产品,设计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以扩大农家乐旅游开发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3民俗文化传承人才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各地和各民族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也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亮点。在宁波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中发现,全市700多项农村民间艺术中,仅有200多种得到保留,而且其中不少种类仅仅是一个文本。因此,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迫切要求培养一大批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将这些濒危的民俗文化进行活态保护,并将其转化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持续引力。

2.4旅游服务型人才

这类人才需求最大,包括导游、餐饮服务员、安全保卫人员等。这类人才要求经过培训能掌握旅游基本知识和较规范的服务技能,有良好服务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体。

3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求政府高度重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制定相关的人才政策,并将其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的规划中。目前政府部门应该就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制定如下激励政策:一是鼓励在职各类人才提高学历政策,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等级的政策,三是制定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四是制定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政策,五是制定完善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及基本保障的政策。同时由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协调,调整充实组织机构,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农委、旅委等单位主抓,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教育、旅游、工商等部门通力协作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工作,及时解决现实问题。

3.2发挥旅游院校作用。加强农家乐旅游人才培养旅游院校是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开发培养的主力军,在人才开发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最近几年,宁波市旅游教育发展迅速,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2O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8600余人。当前应重点发挥宁波市各旅游院校的作用,以培养知识密集型的管理层为目标,着重培养复合型、创新性的高级管理人才;紧紧围绕质量和特色办学,加大校企办班力度,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把宁波市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才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培养出适合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

3.3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内容根据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整体发展的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建设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如宁波市北仑区由于开展农家乐的村民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村民只关注促销,对提高服务水平重视不够,为此制定了《北仑区2006年乡村旅游培训工作方案》,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应该根据培训的对象与阶段,不断完善培训的内容:对分管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市县区长,开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如何发展农家乐旅游、农家乐旅游规划的编制、农家乐旅游资源产品开发与策划、农家乐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培训;对乡镇和村农家乐休闲旅游负责人,开展特色旅游乡镇村评定标准、农家乐发展与规范管理、农家乐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等内容培训;对农户和旅游示范点,开展农家乐发展与规范管理、农家乐食品卫生、农家乐餐饮服务规范、农家乐旅游管理安全分析、农家乐服务礼仪等培训。

3.4开展行业比赛,发掘特色人才为充分挖掘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行业短缺的特色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开展行业比赛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会同组织、宣传、旅游等部门,举办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湖(海)鲜大赛、农家乐厨艺大赛、农家乐导游技能大赛等行业性比赛。动员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积极参加,从中发现一批特色旅游人才并选送参加高层次技能培训和专业资格认定,为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5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农家乐休闲旅游部门要加强与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力争每年召开一场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招聘大会,积极引进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文化传承、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为促进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市场的有效运转,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流动,必须有旅游人才信息库作为支撑。目前要通过建立数据库,尽可能完整地搜集农家乐休闲旅游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资料,逐步形成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信息库,为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更多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3.6营造良好环境,有效留住人才首先,强化农村创业环境。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特别支持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其次,加大政府工作人员到农村挂职力度。

转变以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把真正有水平有能力有经验的机关干部派驻到农村,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指导力度,向农村干部传授现代化农家乐休闲旅游管理理念,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水平。再次,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医疗、养老等状况,丰富农村文娱活动和场所,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有效留住人才。

4小结

篇(10)

一、导言

奥运功能区“十二五”人才规划实施以来,面对复杂多样的奥运功能区内外形势,在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坚强领导下,各单位各部门从奥运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落实手段,加强协调配合,在人才发展调查研究、招才引智、人才培训与开发、人才服务与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规划实施进展顺利,态势良好。

“十三五”时期是奥运功能区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奥运功能区人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奥运功能区“十三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简称“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加快推进奥运功能区人才事业改革与发展, 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奥运功能区核心竞争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推动“十三五”时期全功能区人才队伍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奥运功能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认真总结和全面评估奥运功能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研究制定“十三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笔者重点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方式,对北京奥运功能区人才培训与开发现状做了详细分析,调研人才培训与开发需求,针对人才培训与开发现状和缺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构建包括人才引进、培养、投资、配置、激励、福利、服务等环节在内的、能够有效开发区域内人才培训与开发体系,探寻解决人才培训与开发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人才培训与开发现状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人才培训与开发现状。调研样本主要来自奥运功能区的核心园区业主单位和辖区街乡相关单位,回收有效问卷156份。

被调研样本认为最缺乏的工作素质包括:专业知识(59.6%)、管理能力(55.8%)、工作技能(44.4%)。

整体而言,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后备人才培养举措(39%)、单位对人才开发工作不重视(33.6%)、单位缺乏鼓励自我学习的文化氛围(27%)、人才开发策略没有与组织战略相结合(26.3%)、培训方式单一或落后(22%)、没有制定并实施人才开发规划(21.2%)、缺乏对人才能力素质的科学评估(20%)。

同时,我们也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志愿者人才、体育产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会展人才、旅游人才、商业服务人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金融产业人才、律师、卫生人才、教育人才、新阶层人才、信息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的培训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例如,体育产业人才方面,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单位缺乏鼓励自我学习的文化氛围(50.00%)、缺乏后备人才培养举措(100.00%)、缺乏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50.00%)、不了解真正的培训需求(50.00%);文化创意人才方面,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对人才能力素质的科学评估(60.90%)、不了解真正的培训需求(56.50%)、培训计划不系统(56.50%);会展人才方面,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后备人才培养举措(75.00%)、职业发展通道单一或不畅(50.00%);商业服务人才方面,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开发策略没有与组织战略相结合(37.20%)、缺乏对人才能力素质的科学评估(34.90%)、缺乏后备人才培养举措(55.80%);等等。

三、人才培训与开发优化建议

针对奥运功能区目前人才培训与开发体系现状,结合国家经验借鉴,建议在“十三五”期间进行创新,具体如下:

1.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此方面,主要措施包括:以提升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核心,着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专业素质为核心,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致富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在职教育,提升体育产业人才综合素质;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会展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展队伍;整合资源,着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商业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2.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导游员职业培训体系研究主要是职业培训研究和旅游培训研究两大块。

1 职业培训研究概述

2011年2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召开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精神和要求,提出一是要加快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二是注重提高职业培训质量;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四是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培养体系,完善评价使用制度,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五是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六是加强对职业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张德江副总理的话指出了我国职业培训体系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雷小波(2010)对中小企业的培训体系是这样定义的:中小企业的培训体系是国家总的由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表彰而组成的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下,企业内部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构成的系统。他在对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构建一个合理的中小型企业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的设想一是政府扶持鼓励,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中小型企业要协调好体系内部关系,科学开发培训课程,重视企业文化课程的开发。给湖南省旅游企业内培训体系的优化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李志敏(2005)叙述了韩国的职业培训体系分为公共职业训练、认定职业训练和企业职业训练三类;法国和挪威的教育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即按照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层次划分的,从普通高中辍学或高中毕业未升入大学的可以接受职业培训。同样,专业性学校的毕业生和学徒期满的青年也可以进入高等学校,但条件是专业必须对口,并要补习普通高中的文化理论科目。姚德明(2008)在创新培训管理体系中提出了建立差异化成长型人才培训模式。将公司人才分为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三个类型,对于他们要进行差异化培训。宋雪梅(2008)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小企业有效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的程序和策略,提出围绕企业战略设计是首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培训是核心,科学规划、预算是保证,健全培训评估、考核机制是关键。这篇文章在培训体系完善的策略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适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在各大期刊数据库中并未搜索到“职业培训体系”或“培训体系”的相关文献。

2 有关国内导游培训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人力资源理论界和旅游行业工作者对旅游人力资源培训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而专门针对湖南省导游人员培训的相关资料却比较少,本文主要阐述国内导游人才培训方面。纪俊超 (2002)指出导游员的培训工作要进行专项开发;要注重知识更新,以培养文化导游为方向。而朱懋耀,胡雨光(2003)拓展了视野,叙述了德国旅行社培训导游的方式:采用现场模拟和讨论会的形式;对每一位领队的讲解,督导老师和其他学员从讲解地点的选择、讲解的信息量、信息有效性、语言、材料的组织、品味、风格和时间这八个方面来进行考评;以讲评为新的考核形式;对于旅游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则以“情景剧”的形式培训。郭志敏(2006)则提出内蒙古导游培训应大力推行培训成果政府采购工程等策略。秦兆祥(2006)提出了丰富影视旅游产品,重视影视体验;增强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对策。王小娟(2007)提出以旅行社为主、院校和社会力量为辅的导游人才培养;仿效国外成功的导游监管制度, 对在册导游进行定期报告、换证和培训等。盛颐(2009)认为三亚导游培训应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王济华(2009)从生态旅游的角度提出了转化型导游培训模式是培养反思型导游的有效形式。林妙玲,苏欣慰(2010)对我国导游培训提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导游的培训力度要加大;旅行社要制定出一套完整、有效的导游人员培训体系;导游员要增加自身的自学能力的培训措施。具体实施办法有:实地培训;淡季培训;培训、考试和管理相结合;培养外语语种导游;重视考前培训,岗前培训。

参考文献

[1] 纪俊超.旅行社新时期导游培训工作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2] 朱懋耀,胡雨光.德国旅行社如何培训导游[N].中国旅游报, 2003-05-05(3).

[3] 郭志敏.关于内蒙古导游培训的几点思考[J].河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12).

[4] 秦兆祥.浅论导游人员培训工作的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

[5] 王小娟.对导游培训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