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设工程质量体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TU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28-02
无论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是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抑或是建设或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判都离不开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对原材料或工程实体的技术检测,因此如何保证工程检测机构准确无误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确保建设工程检测机构高效准确地运转的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建立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目前实验室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是文件化、具体化、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体系。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是要把管理要素和技术要求融入到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体系中,编制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质量体系文件,以指导实验室的检测行动,保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各级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建立管理体系的关键。
管理体系涉及实验室内部诸多部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从领导到员工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步调一致,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系统培训。
二、宣传培训,全员参与
1.实验室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要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实验室的全体人员了解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很好地理解《评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
2.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是始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管理体系相关的人员。
第二层次为执行层,执行层人员是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层次为操作层,是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
3.组织和负责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管理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
(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些少数可能是某个或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落实、拟定
1.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质量负责人为副组长的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2.质量负责人根据建立质量体系的筹备计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3.根据《评审准则》要求的内容要求按各职能部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根据各层文件的编排方式、统一格式,包括文件名称、类型、编码、编写依据、发放范围、编写目的及要点等,规定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及各过程文件完成期限。
四、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方针又是实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检验工作中遵循的准则。实验室的领导要尽快结合本室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主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目标。以便指导管理体系的涉及、建设工作。实验室领导要组织熟悉实验室业务工作、熟悉管理工作、能很好理解《评审准则》及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实验室有关人员参加建立管理体系的工作。
五、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是质量体系文件并进行系统培训后,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质量体系正常有效的实施过程。质量体系的运行,一般分为试运行和正式运行两个阶段。
(一)质量体系试运行阶段
质量体系试运行是指质量体系文件刚刚或者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后,从局部的质量体系文件开始执行、逐渐扩展范围推广的运行过程。
(二)质量体系的正式运行阶段
新建立的质量体系试运行一季度或半年后,经过1-2次内部审核、将质量体系的不适用规定或要求等做基本的修改,待各方面基本协调一致,所有部门管理能够正常、全面、系统和协调地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即进入质量体系正式运行阶段。
六、有效进行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己对自己的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活动。内部审核的目的就是查找是否按规定的内容去做了。找出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找出所编制的管理体系文件中存在的不足,为完善体系文件提供依据。这样做既是保证质量体系更加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故内审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明确内审目的、范围和依据
(1)目的是验证实验室所制定的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通过自我诊断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增强体系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性,使质量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处于动态更新之中,保持持续的有效性。目的不明确,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使该发现的问题没及时发现、解决。
(2)范围即质量体系覆盖的范围及其承诺和实施的范围,一般以实验室部门、场所、过程等来表示。内审时要主次分明,要在重点、难点问题出现集中及频繁的部门展开工作,要围绕与质量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和要素进行。
(3)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相应内审计划和检查表。
(4)成立内审小组,明确分工,相互协助。
(5)现场检查,察看记录,编辑不合项报告、内审报告。
(二)首末会议
首次会议是实施内审工作的开端,是审核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方有关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内审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实验室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理解和相互配合支持的程度。所以要利用首次会议统一思想,详细陈述内审目的、范围及依据,澄清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审核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各自任务。内审组与被审核部门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信任、末次会议的的主要任务是向实验室管理者和针对实验室正式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形式下审核结论。末次会议有助于加深全体实验室人员对内部审核的理解和认识,全面了解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末次会议是审核组、实验室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是内审结束时的一个重要会议。
七、监督
管理体系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实施监督和自我检查是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实验室要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足够的日常监督,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控制中的偏离或问题,确保这些人员的工作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八、管理体系文件化
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是管理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规范实验室工作和全体人员的行为,从而达到质量目标的质量依据。
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也是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这里仅从管理体系的建立角度强调几个问题:
1.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再正式制定,必要时也可交叉进行。
2.除管理手册需统一组织制定外,其他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定,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
3.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
4.为提高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层次间以及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
5.编制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后,体系文件经批准和向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宣贯,管理体系就可以进入运行阶段。
九、结束语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也是一项非常负责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必须精心组织、细致策划,而且还要领导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队伍,切实将检测活动和质量活动实施到位,使质量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日益完善,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项目质量越来越引起各个参与方的重视,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起来,尤其是一些建筑行业,需要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工程质量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注重施工质量管理,不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就不可能赢得市场,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来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就必然是我们大家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项目质量问题项目管理论坛
(一)设计质量问题。建设工程项目最开始的质量问题应该在设计方面。一个工程项目,设计是关键,它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整体,包括外形和结构、抗震等。由于整个工程项目都受限于设计图,所以,一旦设计出现不符合环境的地方,就会导致整个施工出现问题,如同北方的楼体,让南方人设计,由于南方很多设计师不了解北方的环境,导致设计的环形楼不通风,夏季炎热。毕竟北方人一些场所还是讲究通风,不是单单空调.
(二)建筑配套设施质11。一个工程项目质量除了土建方面还有在水、电、暖、电梯、防火、卫生、设备等配套设施方面。有些工程项目虽然建设得很壮观,但是水压不够,高层上水问题;电线老化快:电梯噪音大;窗户密闭性不好,隔音效果问题。这些在很大方面上给完工后的住户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工程质量不仅仅是主工程问题,还有这些辅助设施的质量问题。
(三)隐性施工质量问题。在工程完工之后,需要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时候,往往偏重于外在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很难发现,如:钢筋间距均匀性、下料长度、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管线耐久性等均较容易忽视。同时由于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而内在隐患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和检查。省略
(四)管理休系问题。我国目前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建设工程管理质量体系的问题。由于这些内在的体系问题,造成监督质量力度不够,执法不严,部门保护,关系户等致使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巨大影响。training.省略
二、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因素
决定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因素,能够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包括决策者、组织者和操作者,这些人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是否有责任感,是否积极主动,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人为的心理和错误违纪违章等方面都是会对工程项目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2.物质材料质量,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物质条件。项目材料质量把握不好,会影响施工项目质量。所以在材料选择上,应该注重择优选择,不能只看价格,忽略质量。这时候就要求质量检查人员在验收时候确保使用质量有认证的材料。 3.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者应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考虑,力求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还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和各种外在内在环境都可能对工程项目质量产生影响。
三、工租项目质量的控制
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该加强人的管理。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要求相关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其次,做好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中要做好工程项目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制定和审批工程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合理组织项目管理班子,严格考核,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事中控制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对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和管理者在相关制度的管理下的行为约束,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水平,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事后控制是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最后,要建立相关质量控制制度方法。建立相关质量控制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质量负责人负责工程质量管理的全面工作,负责每道工序的验收和各种材料实验过程检验、检查工作,负责工程质量。做好工序质量签证,隐蔽工程质量签证工作。负责质量检侧工具、试验仪器、仪表控制。而质检员职责是负责工序质量检查工作,协助质量负责人严格督促检查,按图纸、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有权制止不合格工序不纠正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参加技术交底,负责测量定线的复核工作,负责质检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另外材料的验收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有合格的材料才能过关,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进度控制的前提。相关人员要有对应的资格证,进场前,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对所有的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经考核合格的工人方准予上岗。 综上所述,由于工程项目质量特性与一般的产品或服务截然不同,在对其进行质量管理时,要对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同时由于篇幅有限,在以后应该注意控制方法的研究。通过对质量的控制,达到提高项目质量的目的。
上接第287页
使用功能,满足住户美观、方便、舒适、安全的化生活需要,把电气安装工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3加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资格是否与其承担的项目相适应,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因此,质量监督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有关单位的资质等级, 同时也要审查有关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资格。
4.4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控制材料质量
首先,要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所有电气材料、器具、设备应从正规的商业渠道采购;其次,要严格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国家实行强制许可证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取得安全认证, 以及进行必要的抽检,确保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5严把电气安装工程验收关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as part of the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plays a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busines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st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roject,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 laboratories, to reduce the cumbersome process become needs of researc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urpose is guaranteed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link, improve efficiency. This paper before the material and exam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osed projects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integration, again use value engineering metho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choice, and finally determined that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function scheme, for the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al integration; Valu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本文是针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分析研究。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成为目前实验室业务大增的情况下,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如何有效的整合和评价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相关功能却一直是薄弱环节。
1.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整合
根据一般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的所有功能,把文件管理、组织基本信息、方法标准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活动管理、资质申报管理、内审管评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监控、质量改进功能结合到一起,并根据一般实验室质量体系职能分配情况和实验室本身质量体系岗位职能权限来设置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涉及人员的权限。【1】
2.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评价选择
(1)确定功能系数
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功能整合后,在本建设工程实验室范围内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对所有功能设置权重,对所有功能进行评价选择。
根据询问总经理、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研究所所长、设备管理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通过两两比较对所有功能的重要性作出设置各功能权重,如“文件管理”比“组织基本信息”重要,就“文件管理”得1分,“组织基本信息”得零分,各功能得分累计加1得出修正值,得出各功能项目的权重和排名。
在全公司相关人员范围内发放问卷调查,评价考虑因素参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的评价原则:
A科学性:该功能是否简化目前纸质程序;该功能是否使得岗位职责设置是否更为清晰;该功能是否方便任务传达;该功能是否必要,对本站来说是否经济合理;该功能是否安全保密。
B先进性:该功能是否使得过程受到监控,可随时抽样监督;该功能是否具有持续改进的质量体系;
C开放性:该功能是否适合现代化市场的需要,有扩展空间;该功能是否增强了资源共享、合理搭配。
根据评价平均分和权重的乘积,对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功能进行排名,此排名正是每个功能对实验室的重要程度和适应性,此功能系数可以作为功能选择的重要评价。
(2)确定成本系数
根据软件公司对每个功能给出了报价,比如:“文件管理功能报价1500元占总成本2.5%,0.025就是此功能的成本系数”。依次确定各功能的成本系数。
(3)确定价值系数
运用价值工程分析:V=F/C,如果价值系数V接近于1,说明功能和成本在比重上是比配的;如果V小于1说明,成本比重大于功能比重,作为考虑首先削减的功能;如果V大于1要具体分析,看其是否存在不需要的功能,应去除,或者功能比较重要,考虑是否适当增加成本来;也许本身成本低廉,就不需要考虑增加成本。
运用最合理区域法分析价值系数,对于那些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较大的功能,由于它们改善功能或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对全局的影响大,从严控制,不应偏离价值系数标准线(V = 1)太远;而对于那些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较小的零件,因其对全局影响小,功能改善或成本降低的潜力不大,可从宽控制,允许偏离V = 1的价值系数标准线远一些。
到此,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成构建。
3.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对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功能整合和评价的研究,能给建设工程实验室和建设工程行业管理机构以参考。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信息化工程研究还有很多研究空间,如何提升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效率,提高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是研究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杨海鹰 潘华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毛义华 《建筑工程经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孙玉澄 《简谈实验室、检查机构的评定工作》 现代侧来那个与实验室管理 2009年第3期
管建华《信息管理系统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的开发应用》科技咨询2008.32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project investment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engineering quality endanger national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stability. Regulators wan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each its. Based on the author of some of the work experience, how well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is analyzed.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执监的快车道。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职责和工作目的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职责是:负责对本地区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受理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注册,巡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及工程实体质量,核查参建人员的资格,监督工程竣工验收。负责辖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参与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及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指政府委托的建设工程行政执法部门——质量监督站对建设市场的行为主体所发生的质量行为实施监控、督察、见证的过程,其目的在于:①宏观上规范建设市场的质量行为,引导行为主体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不断深化内部的质量体制改革,开放市场,建立良性的市场环境;②微观上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执法,从政府的角度协调建设各方,保证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重点应做好的工作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是督促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搞好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控制的政府监督行为,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质量监督站要重点把好“开工关、施工关、竣工关”,用好“质量监督权、质量否决权、质量仲裁权”,抓好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体现质监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将质量监督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
(1)工程开工前,质量监督站根据业主向质量监督站申报的工程质量监督申请手续,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各方逐一进行资格审查,监督各方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人员的到位及专业岗位配备情况;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整健全,是否层层落实了质量责任制,使质量控制形成了自检、互检、抽检、专检的控制体系,实行谁签字谁负责,出了质量问题,直接追究责任人。并对试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看其是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试验检测,检验频率是否满足要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2)将监督监理工作作为重点,狠抓现场监督。工程监理是依据合同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监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监督监理的工作情况是政府监督的重中之重,除了对其资质、持证上岗情况检查外,还要对其在岗情况、日志记录情况、旁站情况和签证情况等进行抽检,着重检查监理审批的开工报告、工序自检报告、工序检查认可、中间交工报告等资料,监督监理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3)加强现场抽检,加大监督力度。掌握质量动态的最有效办法是进行现场抽检,为此,质监站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易出现质量隐患或对质量有疑问的部位,及时安排工地现场抽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监督工程师通知书》,责成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纠正。
(4)抓好质量鉴定工作。质量鉴定是质量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质量鉴定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必须严格鉴定程序,以数据为依据,确保鉴定结果真实可靠。
(5)突出抓好公共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质量。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更新工程质量观念,尊重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通过采取定点(监督控制点)检查、随机抽查和监督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公共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首先,着眼于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抓好公共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其次,要切实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质监站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监管体制,改变当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措施不严格的现状。
(6)突出抓好建筑节能监管工作。建筑节能是一项战略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节能技术产品等多方面。监督部门除了提出要求、加强指导、做好服务外, 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体系,形成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建筑节能的闭合管理机制。目前,建筑节能闭合监管尚未形成,应严格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法监管并严格执法,确保建筑节能质量;对不执行或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要积极推动建筑节能检测工作的全面开展。
(7)抓好监督机构和监督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是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事业的发展, 关键在人。质量监督工作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做得更好,能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既要有责任心,又要有创造性; 既要有德行,又要有才能;既要廉洁,又要勤勉。要抓好工程质量,必须要抓好监督队伍廉政建设,廉政建设与工程质量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只有无私无畏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抓实干地做好工作。
(8)抓好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获得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增强政府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一些经验总结
要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从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出发,将防治质量通病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坚持“企业自检是基础,工程监理是关键,法人负责是核心,政府监督是保证” 的原则,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责任制,提高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一是要从单纯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监管,向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转变,改变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现状,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工程检测等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全面纳入质量监管范畴,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统一监管;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58-02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诸如裂缝、蜂窝麻面、工期延误等质量问题经常出现,这些质量问题有时甚至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对路桥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本文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全面控制展开讨论。
1 建设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理论应用于建设工程领域,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制订施工前期的计划、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人员、材料设施、装置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完成的竣工交付运用TQC的管理方法保证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的工作①。
2 基于TQC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全面质量控制体系
本文拟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 PDCA循环(如图1所示),构建路桥工程建设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体系,具体阶段和步骤如下。
2.1 P计划阶段的具体实施
路桥工程质量管理部门首先要根据上一年度或上一工程建设项目遗留下来的问题和本本年度或本次工程建设项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制订本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应包括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计划、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计划和施工后期的质量管理计划。具体而言,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计划包括审查相关勘测设计文件、核实施工队伍资质、审核图纸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计划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管理计划、施工材料质量控制计划等;施工后期的质量管理计划主要包括竣工验收计划及公路桥梁后期养护计划。
2.2 D执行阶段的具体实施
按照上述计划规定开展路桥工程建设并执行,在具体实施可采取如下方法。
(1)执行施工前期质量管理计划的具体方法。
按照计划开展实施,主要包括:①审查管理有关的勘测设计文件,若发现勘测报告与实际地质状况的差异,则应责令相关人员实施再次或多次勘测。②对施工人员的上岗证件和施工技术水平能力等施工资质进行核实。③在工程开工前,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细致审查施工图纸,安排采购人员签订原材料和设备等的采购合同。
(2)执行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计划的具体方法。
主要包括:①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现场监控,如要对主要施工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碎石、砂子等“先捡后用”,一旦发现材料不合格,应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处理;②施工工艺计划的具体实施应坚持“完成—验收—继续”路线,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道工序。例如:在浇筑桥墩柱的工序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浇注方法,浇注30~40 cm,同时要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连续浇注,在振捣时也要保证力度均匀,没有气泡、骨料下沉和浆液流失等会产生蜂窝麻面的浇注工艺才算合格,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③。
(3)执行施工后期质量管理计划的具体方法。
主要包括:①竣工验收。以工程建设各方达成的协议和质量要求为依据,以工程竣工的具体形貌、数据和施工日志等为内容验收检验工程项目。例如:验收地基、验收公路桥梁排水情况和承受能力、检查和验收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和孔道预留、孔道压浆等施工工艺,在此基础上,向发包人和工程监理部提出验收报告,并针对验收缺陷责令其修正并签订质量保证承诺书。②公路桥梁的后期养护。后期养护工作作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应进行系统性的养护研究,具体方法上也可以采取养护前、养护中和养护后的质量控制。
2.3 C检查阶段的具体实施
在上述执行计划的各阶段,要对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各环节、各步骤随时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查漏补缺,并进行分析比较,解决问题。检查阶段既包括施工单位进行的自觉严格的自检,也包括监理部门或建筑公司工程管理部门的定期或不定期抽检,要真正做到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期各施工进程的全面监督管理工作,将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同时,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监督设备采用动态的质量检查措施,对施工的人员、材料和工艺工序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控。
2.4 A总结阶段的具体实施
该阶段的具体实施主要是采用综合技术,将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数据和对信息的评价形成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定性综合报告,并根据报告给出相应的提高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的对策。
综上所述,本文的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PDCA体系能有效保证我国路桥工程建设工作质量,在执行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PDCA体系时应注重其运用的渐进性、连续性,使我国的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可持续的科学推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2] 徐章洁,陈鉴.浅议桥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控[J].技术与市场,2010(12):119.
[3] 杨君,汪碧云.桥梁、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质量控制措施[J].西南公路,2011(4):94-97.
注释
中图分类号: 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有着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同时还需要政府的监督与社会的监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因此,本文对监督制度、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理作出以下研究。
一,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首先,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需要建立公路管理办公室,它能够在项目经理部内部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监督制度,挑选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人员担当质检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做法有:制定了工序间的交接验收办法和奖励措施,交接收验达到质量目标后,签署交接手续,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否则翻工重做,并依据奖惩办法进行惩罚;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与检测,工程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由施工队长亲自抓,所用原材料进场前一律经质检员抽检,试验室化验,同时从材料的质量、数量、进场时间和堆放位置四个方面严格把关;加强对施工工艺、操作过程的控制和自检工作,项目部质检人员主要从检测频率、检测手段和方法,检测位置、检测时间、数据处理等几方面把关定向,严格监督施工质量;制定《桥梁工程内部自检管理办法》、《公路桥梁工程内部自检条例》等制度文件,使自检工作有约束性,增加人员的责任心,并实行风险机制,对检测人员负责的桥梁工程项目交纳风险金,使监督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打假工作有动力和潜力。
二,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
为了保证公路桥梁工程得以有效开展,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公路管理办公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使全盘工作在政府督导下有效进行,相关的检验部门与交通单位组成质量督导组,同时配备足够的精干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检测设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抽检办法,加强了监督力度,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人员、设备、资质进行全方位检查,真正树立起政府强制监督的权威性,各桥梁项目经理部积极配合市质检站,局质量督导组的监督检查工作,高效精简地调整施工部署,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产了较好的社会效。
三,加强社会监理的力度
为了保证公路桥梁工程的公开性、廉政性,公路管理办公室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进行监理,使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在严格的监理,
收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1,工程监理的准备工作
工程监理进驻施工一线前,督导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会使监理工作失控,处于混乱之中,他们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合同文件,所聘请监理人员必须认真地,详细地阅读图纸资料和技术规范,熟悉合同条款,掌握工程设计情况;制定监理程序和监理人员职责,编制各种试验质量检测,监理表格和建立日记;审查经理部的自检系统、实验设备,对自检人员的资质和业务能力提出要求,对某
些试验设备做出检验;审核经理部的材料,对自采材料的批准,进场材料的随机抽样检验;核实经理部的放样资料,特别是路线平面位置,大型结构构造物,桥梁等更为重要,应对照图纸仔细核实;审查经理部的机械设备,组织机构,机械效率,工作效率,配套情况是否与要求达到的规格、型号和数量一致,主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工程监理的内容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其主要工作内容有:检查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混合料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原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配合比;检查经理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是否按监理工程师审批进行施工;对每道工序的施工进行检查,结束后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同意下一道工序的作业;对施工中发生的工程缺陷或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经处理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质量要求后,才允许经理部继续施工。
3,工程监理方法
监理人员在进行工程监理过程中根据需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工程监理方法,其主要方法有:
1)旁站,现场监理在施工进行督导施工下对施工比较复杂,情况变化大,工程质量保证因素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工序,易于产生质量病变的环节。质量监督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制止和纠正错误的施工方法和操作程序,对已出现的质量缺陷或事故,应及时上报,并及时做好现场记录。
2)测量:测量是监理人员在质量监理中对工程的几何尺寸和平面位置进行控制和检查的重要手段,又对每项分项工程都要在经理部先放样或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由测量工程师严格地测量检查,保证工程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的几何尺寸,这也是工程质量监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3)试验:工程试验是监理人员的眼睛,工程质量监理以数据为准,质量合格与否要用数据说话,所以试验数据是认定材料和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主要依据,凡是用于永久性工程的材料,使用前必须经过试验,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验结果,批准或不批准这些材料的使用,工程施工中的各个工序,除了经理部自检外,还必须由监理抽检,只有试验和检查结果满足要求后,才能被认定是合格工程。
4)工程指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理人员的旁站检查,若发现有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和错误的施工方法等问题,监理工程师应立即口头通知经理部作出处理,严重者要及时下达工作指令,责令其停工整顿或返工,并通报业主。
通过这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工作,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得以有效监督,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
一.引言
随着一些房屋和桥梁倒塌事件的频频现进人们视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问题。建设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建设各项指标考量中应处于优先位置予以考虑。提升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既有制度法律层面的问题,也受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应着眼于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管控体系,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为因素
1)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泊。建筑施工单位人员流动较大,有时施工队伍是根据具体工程临时组建而成,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相关教育。在现行施工中,建立的是以计量工作量为核心的付筹和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逐级的责任质量机制,必将导致在建设层级中越是向下延伸,质量意识越淡泊的现象。2)由腐败引起的偷工减料问题突出。人是一切活动的操纵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种种手段缩减开支,以求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是造成诸多的豆腐渣工程主要原因。在实行工程定额预算制的前提下,如果在工程承包过程中运行不规范,由此而产生的虚增费用需要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消化,就会必然导致工程建设中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建设工程承包中公平、公开程度不够,就会形成正规渠道拿不到工程,按质施工挣不到钱,是导致很多建设企业明知有陷患也要铤而走险的内在原因。3)监管不严。监理人员是依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第三方,由于他的专业性和与施工监管的紧密性原因,能够最有效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当很多问题被埋于土下或混凝土中后,就很难检测了。因此第三方监管的严格与否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工作质量的好坏。质检部门是政府负责监督工程质量部门,但由于办人情事和执行人员不作为现象的普遍存在,削弱了监管效果。
2、制度和机制因素
1)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自1998年3月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还应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很多条款还应进一步细化,以增强其对具体建设行为的指导作用。2)责任界定界线不清。由于建设工程涉及委托、设计、承包、对外委托、原材料供以及监管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明确界定事务交叉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就会在出现事前没人重视,事故时相互推委现象。最后由于无法准确界定责任而从轻处罚和各打五十大板的现象。3)质量优先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下,由于对建设需求的旺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上的浮躁,在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中权衡的中,更多的选择了进度、成本等眼前因素,而把质量这个本质的需求摆在了次之又次的位置,在报道一项工程成就时就可见一斑,按期交工和提前竣工是施工单位和委托单位的共同政绩,很少罗列一系列质量指标。
3、技术因素
1)对客观因素的变化考虑不够。如由于工程工期较长,材料进厂时间较长和储存条件不达标将造成材料性能指标下降;对建设现场发现的新情况没有引起施工的足够重视,以及在设计方案套用中由于地域跨度较大,没有充分考虑气候、温度、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2)现场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系统。目前,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企业在设备、工艺等方面已经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然而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还无法达到质量管理对生产本身的客观要求。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不是依靠科学的数据和分析,而是依靠感觉和经验去判断。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施工程序组织和实施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管理层人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公司快速成长壮大的公司如果发展不均衡,这种现象就会普遍的存在。3)对队伍资质和人员资质要求不严。国家对施工单位及从业人员的资质都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经过多层转包和人员的多头挂靠现象,使资质都大打折扣。
三.提高质量创优体系的研究
1、建立质量优先的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包括建筑业在内的由粗放形向高精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因此要彻底改变过去的进度优先、成本优先的舍本逐末的施工理念,从发包方、设计方、施工方、原料供应方直到监督验收方,都要建立起质量优先的思维。以质量标准不能改变作为前提去研究问题,要进一步完备质量验收的标准和技术手段,提升具体可操作性。要改变过去的质优不奖,质差不罚的做法,从源头上要做到如果质量出现问题,相关责任方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工期和成本方面的收益。只有质量优先这一观念深刻地植根于从业者的思想中,才能从根本上摒弃工程施工中的浮躁行为,提升工程质量。
2、加强工程管理的制约和监督
1)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政府管理部门要依法治理工程质量,增强监督管理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普遍到位管理,对监督管理人员实行终身责任制和责任任免制。2)与时俱进的出台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法规。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定和实行,但这些法规处于市场温和状态,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有些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还不能找到适合的法规约束。还需要依靠《建筑法》以及相关细则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改变安全质量问题现状。3)提升工程建设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工程招标、材料采购和技术标准的透明化程度,借助不断丰富的媒体资源更大范围内招标公告,延长公告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接受使用者的监督,向使用者和老百姓公布更多具体详实的技术指标,提高使用都者的知情权,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
3、提升现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建立事故预防机制。要以预防、预控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建设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对项目建设各阶段易发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及时采取措施,主动防范、避免问题发生,杜绝潜在隐患。2)要形成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审定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在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对方案合理性管理也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工程质量。在施工中要形成各工程程序实施前的论证机制,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研究方案的科学性,技术的适应用性,进行工艺的先进性和稳定性的比较,要定期总结施工中的问题,对遇到的新问题要进行风险评估,形成重要问题反映上报制度,最大限度把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初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要强化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和标准化管理,对每个工程的工序和标准都严格的执行,对材料的入场和报验也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杜绝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施工企业内部抓起,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3)强化施工的信息管理。很多施工中的隐患源于信息沟通的不及时,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建设中要建立科学的信息集中和传导系统,以保证各建设环节的一致性。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就要及时上报,既可保证违规行为的依法处治,又能避免损失的扩散。
4、强化建设队伍的资质和人员资质
施工人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工程中不合规的转包分包现象,在一些重点工程中要明确不许转包要求,对允许转包、分包的工程也要明确分包条件,并通过相关单位的审察。要加强对在招标中具有资质人员参与施工建设情况的检察,杜绝招标资质高,实施素质差的现象。要注重资质检察的延伸,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5、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1)要明确界定各环节相关责任。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法规中责任界定关系,界定办法,使各程序配合中没有盲区。只有把委托、施工、监管、材料供应等各方面责任界定清楚,每个环节质量上的事才会有人去想、有人负责,才会有人对不合规现象说不。2)施工单位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制。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相关的国家规定,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人,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同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应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3)要严格质量检查和追责。很多单位之所以敢突破质量要求的红线,很大程序上就是因为执法不严,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在能够准确界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前提下,要不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减少人为对责任事故处理的浮动范围,提高违规者的违法成本处罚率,守住建设质量的红线。
四.结论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建设工程也应与社会总体发展相匹配。提升工程质量是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改善和提升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国家在法制制度和监管机制方面的重视和加在力度整治,也需要涉及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原材料供应单位的重视,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和防范机制,才能促使工程质量的快步提升。
【摘要】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涉及质量意识培养、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涉及对施工组织的有序管理、先进施工手段的完善和施工人员素质提升等人员和技术方面的因素,是一项涉及方面较多的系统工程。要想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先进的评价体系,加强工程委托、建设中的制约和监督,提升现场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责任追究等方面入手,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大幅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一些房屋和桥梁倒塌事件的频频现进人们视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问题。建设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建设各项指标考量中应处于优先位置予以考虑。提升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既有制度法律层面的问题,也受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应着眼于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管控体系,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为因素
1)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泊。建筑施工单位人员流动较大,有时施工队伍是根据具体工程临时组建而成,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相关教育。在现行施工中,建立的是以计量工作量为核心的付筹和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逐级的责任质量机制,必将导致在建设层级中越是向下延伸,质量意识越淡泊的现象。2)由腐败引起的偷工减料问题突出。人是一切活动的操纵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种种手段缩减开支,以求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是造成诸多的豆腐渣工程主要原因。在实行工程定额预算制的前提下,如果在工程承包过程中运行不规范,由此而产生的虚增费用需要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消化,就会必然导致工程建设中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建设工程承包中公平、公开程度不够,就会形成正规渠道拿不到工程,按质施工挣不到钱,是导致很多建设企业明知有陷患也要铤而走险的内在原因。3)监管不严。监理人员是依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第三方,由于他的专业性和与施工监管的紧密性原因,能够最有效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当很多问题被埋于土下或混凝土中后,就很难检测了。因此第三方监管的严格与否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工作质量的好坏。质检部门是政府负责监督工程质量部门,但由于办人情事和执行人员不作为现象的普遍存在,削弱了监管效果。
2、制度和机制因素
1)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自1998年3月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还应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很多条款还应进一步细化,以增强其对具体建设行为的指导作用。2)责任界定界线不清。由于建设工程涉及委托、设计、承包、对外委托、原材料供以及监管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明确界定事务交叉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就会在出现事前没人重视,事故时相互推委现象。最后由于无法准确界定责任而从轻处罚和各打五十大板的现象。3)质量优先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下,由于对建设需求的旺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上的浮躁,在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中权衡的中,更多的选择了进度、成本等眼前因素,而把质量这个本质的需求摆在了次之又次的位置,在报道一项工程成就时就可见一斑,按期交工和提前竣工是施工单位和委托单位的共同政绩,很少罗列一系列质量指标。
3、技术因素
1)对客观因素的变化考虑不够。如由于工程工期较长,材料进厂时间较长和储存条件不达标将造成材料性能指标下降;对建设现场发现的新情况没有引起施工的足够重视,以及在设计方案套用中由于地域跨度较大,没有充分考虑气候、温度、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2)现场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系统。目前,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企业在设备、工艺等方面已经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然而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还无法达到质量管理对生产本身的客观要求。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不是依靠科学的数据和分析,而是依靠感觉和经验去判断。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施工程序组织和实施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管理层人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公司快速成长壮大的公司如果发展不均衡,这种现象就会普遍的存在。3)对队伍资质和人员资质要求不严。国家对施工单位及从业人员的资质都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经过多层转包和人员的多头挂靠现象,使资质都大打折扣。
三.提高质量创优体系的研究
1、建立质量优先的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包括建筑业在内的由粗放形向高精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因此要彻底改变过去的进度优先、成本优先的舍本逐末的施工理念,从发包方、设计方、施工方、原料供应方直到监督验收方,都要建立起质量优先的思维。以质量标准不能改变作为前提去研究问题,要进一步完备质量验收的标准和技术手段,提升具体可操作性。要改变过去的质优不奖,质差不罚的做法,从源头上要做到如果质量出现问题,相关责任方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工期和成本方面的收益。只有质量优先这一观念深刻地植根于从业者的思想中,才能从根本上摒弃工程施工中的浮躁行为,提升工程质量。
2、加强工程管理的制约和监督
1)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政府管理部门要依法治理工程质量,增强监督管理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普遍到位管理,对监督管理人员实行终身责任制和责任任免制。2)与时俱进的出台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法规。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定和实行,但这些法规处于市场温和状态,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有些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还不能找到适合的法规约束。还需要依靠《建筑法》以及相关细则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改变安全质量问题现状。3)提升工程建设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工程招标、材料采购和技术标准的透明化程度,借助不断丰富的媒体资源更大范围内招标公告,延长公告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接受使用者的监督,向使用者和老百姓公布更多具体详实的技术指标,提高使用都者的知情权,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
3、提升现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建立事故预防机制。要以预防、预控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建设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对项目建设各阶段易发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及时采取措施,主动防范、避免问题发生,杜绝潜在隐患。2)要形成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审定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在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对方案合理性管理也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工程质量。在施工中要形成各工程程序实施前的论证机制,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研究方案的科学性,技术的适应用性,进行工艺的先进性和稳定性的比较,要定期总结施工中的问题,对遇到的新问题要进行风险评估,形成重要问题反映上报制度,最大限度把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初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要强化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和标准化管理,对每个工程的工序和标准都严格的执行,对材料的入场和报验也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杜绝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施工企业内部抓起,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3)强化施工的信息管理。很多施工中的隐患源于信息沟通的不及时,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建设中要建立科学的信息集中和传导系统,以保证各建设环节的一致性。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就要及时上报,既可保证违规行为的依法处治,又能避免损失的扩散。
4、强化建设队伍的资质和人员资质
施工人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工程中不合规的转包分包现象,在一些重点工程中要明确不许转包要求,对允许转包、分包的工程也要明确分包条件,并通过相关单位的审察。要加强对在招标中具有资质人员参与施工建设情况的检察,杜绝招标资质高,实施素质差的现象。要注重资质检察的延伸,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5、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1)要明确界定各环节相关责任。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法规中责任界定关系,界定办法,使各程序配合中没有盲区。只有把委托、施工、监管、材料供应等各方面责任界定清楚,每个环节质量上的事才会有人去想、有人负责,才会有人对不合规现象说不。2)施工单位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制。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相关的国家规定,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人,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同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应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3)要严格质量检查和追责。很多单位之所以敢突破质量要求的红线,很大程序上就是因为执法不严,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在能够准确界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前提下,要不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减少人为对责任事故处理的浮动范围,提高违规者的违法成本处罚率,守住建设质量的红线。
四.结论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建设工程也应与社会总体发展相匹配。提升工程质量是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改善和提升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国家在法制制度和监管机制方面的重视和加在力度整治,也需要涉及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原材料供应单位的重视,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和防范机制,才能促使工程质量的快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尹伟.施工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J].科技向导,2012.32
[2]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2011.05
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落实企业质量信用主体责任为主题,强化政府质量信用监管,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督机制,营造“诚实经营、以质取胜”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目标
围绕质量强市工作中心,到2016年初步建立起政府部门协同推进、企业诚信自律、市场机制有效发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质量诚信体系。到2020年,企业质量诚信自律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产品质量信誉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质量诚信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质量信用信息电子档案
1.建立质量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工业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归集工业企业的基本信息、良好信息及不良信息。
2.实行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日常工作中产生的质量信用信息,按照规定时间和格式要求及时电子数据交换,共同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并根据业务需要共享所需的质量信用信息。
(二)强化质量信用信息监管运用
3.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要依据日常监管记录和共享平台质量信用记录对本监管领域企业质量信用进行分级分类,采取激励、预警、惩戒、淘汰等不同措施实行分类监管,将质量信用与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强制性认证、执法打假等日常监管和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水平和效能。
4.实行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要在本监管领域制定和实行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将有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及严重质量不合格产品纳入“黑名单”,通过网站、新闻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和曝光,采取严厉措施加强“黑名单”企业监管,综合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加大惩治力度。
5.建立质量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按照鼓励诚信、扶优限劣的原则,在行政许可、评先评奖、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银行授信、上市融资、资金政策、信用担保、通关便利、社会宣传等方面,优先支持获得政府质量奖、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质量管理先进等质量荣誉的质量诚信企业,对存在不良行为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或审慎审核。
(三)推动落实质量信用主体责任
6.促进企业质量诚信水平提升。以“质量讲坛”和“质量诚信承诺”等活动为载体,加大质量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引导企业树立质量诚信意识、实施质量强企战略。组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开展质量培训,指导、引导企业建立覆盖设计、生产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信用制度。结合首席质量官制度,在大型骨干企业及各级质量奖获奖企业、品牌获牌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开展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推动重点企业包含质量诚信内容的社会责任报告。
7.加快行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行业开展“质量强业”活动,贯彻并完善行规行约,明确有关行业诚信责任和义务。在行业内广泛开展质量诚信宣言、公约等自律活动,建立企业质量失信举报制度,抵制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行业诚信氛围。有关行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掌握分析本行业企业诚信动态,加强沟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工作,适时行业质量信用预警信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市质量信用评定办要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依据国家标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积极做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四)优化质量诚信发展环境
8.推动质量信用服务市场发展。鼓励和支持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标、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企业招标(竞标、商务洽谈)、技术改造、评优表彰、融资信贷等活动中使用质量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发挥质量信用产品在经济领域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9.加强城市质量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加强城市质量精神宣传,树立社会群众质量意识,畅通质量投诉举报渠道,引导加强质量诚信社会舆论监督。以“3.15”、“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树立质量诚信标杆、宣传质量诚信企业;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公布和曝光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和重大质量问题产品,鼓励质量诚信、惩治质量失信,营造“诚实守信、以质取胜”的良好质量诚信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1、全程检测材料
建筑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进一步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杜绝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建设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现象。
2、提供实际数据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都由一定的工程数据提示以及标准来支撑。通过全程的细致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可以获得工程施工的有关数据,为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实际依据。
3、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施工企业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工程质量的特征数值,强化对施工质量的全程控制,从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1、质检机构的地位不明确
质量检测机构是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的仲裁机构。它对工程质量从整体上进行技术管理,与施工企业内部质检部门的作用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利益的驱动下,质量检测机构更侧重于对具体的待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在某种程度上包揽了企业内部质检部门的工作,压低自己,成为了某个施工企业下属部门,受到施工企业的管理,无形中给检测机构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丧失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导致整个检测工作受制于企业,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产生影响。此外,企业自主选样送检,非质检机构主动抽查取样,为企业舞弊提供了机会,既导致了质量堪忧的建筑工程的出现,又为非法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可趁之机。
2、检测监督的联系不紧密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检测机构与质量监督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有效的结合,检测结果没有及时传送给监督部门,导致质量检测的实际作用受到拖滞。
检测机构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某个环节或项目中进行检测,没有及时覆盖到建设工程的所有环节中,导致检测不全面,这样既不能为监督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又影响了监督部门的质量评级工作。检测机构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后,监督机构监督不严格。例如发现砖瓦不合格,监管部门只监督将这些不合格砖瓦清理出去,对不合格砖瓦的去处不闻不问,使得这些砖瓦又会重新流入到施工中去,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仍然存在威胁。
3、质检机构的利益不满足
有些检测机构从经济利益出发,可能只对某些提供高价格检测费用的建筑工程进行检测,或在没有检测条件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检测,影响了检测的质量。或与某些企业一起,在没有实地检测的情况下直接开具假的合格证明,共同欺骗质量监督部门,从而引起了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部门的不满。
4、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常态
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该行业要求专业人员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但实际工作中,对这部分专业人才的培训,不能与国际接轨,培训不能常态化,阻碍着其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制约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顺利进行。
5、检测力度不到位
因为没有独立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也就意味着检测单位是长期依附在建筑工程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之下,没有独立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在检测的相关技术和人员的配备上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导致在检测方面的力度不够,不能实现高科技的检测,也就抑制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发展,无法满足我国对这方面检测需求。
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策略
1、要强化施工企业的领导
建设工程的项目经理是整个工程的灵魂人物,他们的整体素质制约着整个工程的最终圆满完成,对项目经理的监督变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各项决策关系着方方面面的利益,他们的做事风格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项目经理重视质检工作,必然会给质检工程注入坚强的后盾,对于施工人员和质检人员都会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能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因此,加强各级领导的能力及水平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议程。
2、要加大内部质检的力度
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工程能否顺利交付的关键,它关系到各个机构的利益。首先,施工企业应健全质量优等的保证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方法的管理,做到全方位监控。其次,建立施工质量检测责任体系,加强建设工程内部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将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分工,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实现建设工程检测的规范化管理。
3、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质量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检测工作的质量:检测结果不准确或出具不真实报告,会给建设工程带来质量隐患,乃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工程质量检专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各级主管部门的长期的任务。从专业人员的选拔、现有人员的培训入手、淘汰不能达要求的人员三方面入手,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不做假试验,不出假报告”,对人员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增强其抵抗诱惑的能力。建立起一支真正具有高素质、高水平、责任感强的质检人员
4、要增强检测机构的诚信
质检部门是否诚信,对质监部门能否顺利执法以及施工单位是否做好本职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建设工程质检工作由委托、抽样、检测、这几个部分组成,它需要施工单位、质监部门和质检机构的通力合作。其中,质检机构提供的检测数据是对检测结果的公示,是其他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质检机构要加大诚信工作的力度,严格遵守规定,客观公正地进行质检工作。
5、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协调
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管理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所有人员的才能完成。首先,充分认识“通力合作”在质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质量检测管理顺利开展;其次,创新质检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结构、人事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管理体系,认真做好质量检测管理每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质量检测管理水平;最后,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职能,履行自身的质量检测监理职能。
6、要强调质检机构的合作
新时期,是信息化的时期,我们通过网络、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综合管理,以此加强对质检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质检工作的客观公正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质检人员之间的交流,整合现有的资源,拓宽交流的渠道,聘请专家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再教育。
7、加强施工企业各部门质量检测协调与沟通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它需要各个部门以及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例如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中的交叉环节则需要部门之间的协调。为此,建筑工程项目企业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协调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出现的质量检测管理问题做到协调解决,保证质量检测管理顺利开展。其次,创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新模式,认真做好质量检测管理每个环节的工作,从体系结构、人事制度以及技术上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质量检测管理水平。再次,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监理。总之,我们在进行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时,应该充分调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将其质量检测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诸多的建设工程项目大肆兴建,意味着需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它就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该机构专为建筑服务,以专门的检测设备、用专业的检测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竣工、安全交付、安全使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若干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并深思这些问题,并找到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义.浅析当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江西建材,2014,15:268.
中图分类号:F324.9 文献标识码:A
1 建设主体质量保证体系
1.1 设计方质量保证体系
1.1.1 质量设计活动
从系统论和协同的观点上看,在一定的程序基础上质量设计活动要接受实践的检查。质量设计策划、方案设计、设计问题、详细设计、质量回访、施工监理等都包括在完整的设计方质量保证体系中,如图1所示。
图1
为了有效地正确的衔接每一个环节,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每一个阶段都要传导信息、物资和资源。
1.1.2 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异常的质量问题原因是通过评估过程能力和过程隐定性进行的,明确和完善过程参数,达到质量的标准,确保施工方的质量。具体是:工序质量要借助于各类控制图,根据质量设计输出的工艺参数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进行控制。在当前的施工过程中判断分析过程稳定性,达到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标准,判断施工过程中能不能控制各个工序,如过程异常,采用系统方法剖析问题所在,采取纠正措施确定过程中的改正,达到在施工过程控制闭环工序标准;在面向主体,采集、转换、建立和抽取质量数据,在形成质量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剖析工程中质量,开采数据,使质量知识库、规则库和模型库得到形成,从而控制和判定质量;在各施工环节中,按照工程标准规定取样,分析和检测试样,判断这些数据的质量。如图2所示。
图2
1.1.3 业主方质量控制体系
它也是监理方质量控制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按照质量规范和标准,监理方工程师直接监督控制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设计。业主监督检查设计方和施工方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使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确定质量目标和监督控制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施工过程和设计使项目业主的主要任务。
1.2 三方协同的质量保证体系
水利工程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三方协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目的是管理工程设计、实施和验收在内的全过程质量,在项目实施之前,施工方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监理方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工序管理、组织结构、质量目标以及自测制度等方面。监理方监督施工方的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如:设计质量控制、检测质量控制点、分析工程及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等内容;对工程中间的质量和不法行为进行审核,监督工程各个阶段的验收工作,并且参与到验收工程项目的竣工中。
2 重构政府监督体系
2.1 功能定位
根据水利监督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监督体系。对于建设、施工以及设计企业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具体的活动,是行政执法的一种,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它与政府质量监督行政执法是种属关系。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监督部门根据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建立质量行政激励机制,对违法行为实行惩罚制度,充分激发建设单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给予做出贡献遵纪守法的有关人一些物质或精神上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行政激励。但是目前在这个方面上,还处于空白阶段。从面上看,它和监理工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积极地采取奖惩机制,可以使工程建设质量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得到确保,同时还可以使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监督。
2.2 功能实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依法行政监督的主体,政府要从保护公众利益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入手,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覆盖质量监督,严格实施执法监督,注重监督参与各方和责任人的行为,充分发挥监督效能;统一性、公正性、权威性以及科学性是监督部门所应该具备的。实施政府监督部门统一管理,不能重复执法就是统一性。公正性是在国家和公众利益上,公正执法、仲裁。权威性是强制性实行政府监督。科学性是在监督范围内,通过利用计算机管理,纳入全部的受监督对象。同时,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还要通过法律法规、合同制约、评价服务等手段;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要完善监督机构的发展方向,政府监督部门的独立性是践行质量监督公正执法的重要基础。政府依法组建监督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奖惩制度,增强法律法规的优化建设,合理规范监督机制的程度和范围。
3 构建水利工程质量信用评价体系
3.1 质量信用体系
是指在兑现工程契约的基础上,主体完成工程满足有关单位的期望和需求。在各种质量契约中,企业守约的情况是质量信用的本质。依托于国家和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水利工程质量信用体制是其子体系,国家和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是水利工程质量体系的完善前提,完善相关法规法律的前提。针对于建筑施工方来说,质量信用活动体系包括建设主体信用自律和风险方法。
3.2 主体质量信用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主体质量信用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子体系,对于建设主体质量信用数据的处理和采集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上进行:建设主体信用的收集和记录可以依托行业协会,进行信用互评;对建设主体的招投标、资格资质、规划学科等反映建设主体自身能力的信用信息,由政府相关的部门同一处理和收集;收集整理资信等信息,可以由独立的中介和征信机构。
3.3 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和收集质量信息数据,建立诚信信息公告平台,在信息库中整理编制清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评价信息等报告,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使施工建设的各个项目的信息清楚明了;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尽量使用户得到满意。另外,通过信用信息的公布,惩罚扰乱市场秩序的建设施工者,建立质量信得过机制,提升工程的质量,加快改进信用制度,在保证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的前提下,保障工程质量;建立有效地实施机制,从根上达到相关配套机制的最佳效果,真正的规范市场失信行为;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发挥其关键作用,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制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构建了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质量信用评价理论的根基上,建立一套有效地质量管理体系,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信用体系,增强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建设目标出现偏差
“质量工程”项目的初衷是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求,然而一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使建设目标逐步出现了偏差,他们将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集中到了如何获得更多的和更高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从而疏忽了学校自身在教学环节和人才培养要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忽视了“质量工程”建设过程的意义,并对“质量工程”背后的教育精神挖掘不够。
2.重申报,轻建设
在“质量工程”建设方面,一些学校非常重视对“质量工程”各项目的申请,认真组织材料,并聘请专家为其进行预评估和指导,但当项目申请下来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研究,从而导致了“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
3.团队的合作和建设力度不够
在一些“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过程中,为增加“质量工程”项目通过评审的机率,一些高校将各有关方方面的专家和教师以及优秀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项目团队,但通过评审后,在项目建设中,这一项目团队就从整体分散成独立的个人,进行“单打独斗”,使之前为项目申报而组成的优秀的团队和资源未能发挥作用。以“精品课程”为例,一些学校在申报这些项目时,集合学校优秀教学资源组成团队,并将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列为团队的带头人或负责人,以增大其竞争力,但评审通过以后,在以后的项目建设时,并未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研究和建设,而是又独自分散开来,个人进行各自的研究。
4.申报材料不实
部分省市或高校,千方百计为了获得“质量工程”项目,在申报材料中进行了虚假的信息提交,这些信息参杂在真实信息里,令评审专家也难以分辨。由于评审专家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官员或高校的教授学者,对被评审学校的实际情况也很难做出很深入的了解。大部分信息只能通过被评审单位提交的文字材料或示范项目进行走马观花似的评估,难辨真假。
5.把获得的“质量工程”项目作为炫耀资本
在“质量工程”项目中,如“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等项目的评选不仅是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建设,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些项目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而一些教师甚至高校将获得的“质量工程”项目仅作为了一种长期的荣誉称号,或者变成本校炫耀的资本,并且认为一旦通过评审后,这种称号就可以一直使用,相关部门也从未对评审后的项目建设是否达标进行审核,从而难以体现“质量工程”项目更深层次的意义。
6.示范效应不明显
自“质量工程”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在教育质量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在社会认同方面,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社会认可度也有待于提高,并且许多高校只是将“质量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单一的项目来建设,未将其与学校的发展和未来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也缺乏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宣传,使整个社会对“质量工程”认知很少,导致“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和竞争优势方面未能发挥作用。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例,特色专业点建设是根据各高校自身的特色优势而建设的,许多高校获得“特色专业建设”之后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学校项目进行建设,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特色加强,形成品牌优势。
建议和方法
针对以上“质量工程”在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特提出一下几条建议:
1.加强对“质量工程”内涵的认识
“质量工程”建设是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它影响和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全局工作,其收益范围覆盖全国700多所本科高校,1000多万学生。其根本目的是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申报和建设之前,应认真理解“质量工程”的内涵,即形成特色专业,培训优秀师资教学团队,推动研究性教学,完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管理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只有了解了“质量工程”的内涵,才能确定项目建设的目标,防止目标的偏移。
2.提高“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法。高校在项目开展之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对项目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设立项目管理负责人,并赋予相应的权利,对项目的实施和进展进行监督和管理;以防止“重立项,轻建设”、“重局部,轻整体”、“重个人,轻集体”的现象出现。
3.设立奖惩制度
通过设立相关的激励制度,学校对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或对项目建设具有较大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弄虚作假,以及违反相关条例的人员给予适度的批评和处罚。
4.完善项目质量评估机制
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组建专家小组,对项目的申请和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咨询,建立内部质量评估机制,对项目建设前各个步骤、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项目验收时的各项成果进行实时评估,以保证能快速准确地发现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加强项目小组的定期研讨工作,小组负责人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将当前项目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等内容。向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小组进行汇报,使专家小组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避免“质量工程”项目在申报材料中有虚假和不实的信息,确实做到实事求是。
5.加大投入,扩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