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网络沟通的含义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5 17:03: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网络沟通的含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网络沟通的含义

篇(1)

1.培训机构的含义及现状

培训机构的含义

培训机构是指以学历教育或成人继续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有场地的要求及师资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于认证并且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资格方可营业,其培训课程价格需要核算并报教育部门批准,增加课程或改变收费需要向教育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可改变。

培训机构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培训机构大多处于稳步快速上升发展阶段,各地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发展可谓是良莠不齐。但也不乏相当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他们办学时间长,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有着各自独特的教育理念及办学方法,成为了我国培训教育界的领头人。

2.网络教育的含义及其优劣势

2.1网络教育的含义

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过程,传递各种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2.2网络教育的优势

资源充分利用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最原始的书本,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走出教室向更广泛的地区发散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全国各地。

学习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教学管理方便快捷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2.3网络教育的劣势

有学者认为,当前的网络教育尚未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精髓,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网络教育并不能体现许多与现代教学技术相适应的教学思想, 如:强调教材的基本性与结构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等;并且这些教学思想体现了深层次的现代教育理论, 如: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以及行为主义理论等等。

网络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它不能很好的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它也不能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进步, 更不能使学生获得情感方面的进步。

网络教育交互性不强,由于老师与学生不是面对面沟通,学生的问题老师很难及时发现,通常出现老师强调很多遍的东西是学生已经懂了的,而老师未能及时强调的恰恰是学生一知半解的东西。

3.网络教育在培训机构的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以北京启航培训学校为例)

3.1培训机构对官方网站的应用

官方网站的含义

“官方网站”一词是网络上对主办者所持有网站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它表示该网站专属主办者意志的体现,带有专用的权威的意思。

培训机构对官方网站的应用现状

打开北京启航的官方网页后,想要的到的信息一览无余,咨询电话、学校介绍、名师介绍、最新咨询、所涉及图书介绍、网校视频试看、资料下载应有尽有,还有24小时专职人员随时在网上等候学员的咨询,及时的各种教育信息,例如刚刚结束了2014年的考研,网站上就出现了“2014复试辅导班”。此外,网页中还有该校的招商加盟介绍,可谓应有尽有,细致入微。

3.2培训机构对搜索引擎的应用

3.2.1搜索引擎的含义

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2.2培训机构对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现状

打开“百度”、“有道”、“谷歌”、“必应”、“360”多款搜索引擎,在搜索栏中输入“启航”二字,得到的搜索结果是:启航官方网站分别列在搜索页的第一页的第1、第6、第1、第4、第3条搜索结果里面(此结果是笔者即时搜索时的结果,可能时时会有变动,仅作参考)。并且在备选搜索项中,全部都是与启航有关的最新时事信息。可见,启航已覆盖了各大主要的搜索引擎,并在首页中加入了足够的信息量及关键字。

3.3培训机构对网络社区的应用

3.3.1网络社区的含义

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网络社区就是社区网络化、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涉及到金融经贸、大型会展、高档办公、企业管理、文体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同时与所在地的信息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技术手段。

3.3.2培训机构对网络社区的应用现状

从最开始的BBS论坛,到后面的腾讯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再到最后的微信朋友圈,都能轻易搜索到启航认证的网络社区。除此之外,在启航上过课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每位任课老师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空间或博客,以供同学私下与老师交流,咨询课上未能及时听懂的内容。此外,老师们还经常整理一些资料放在微博上供同学下载,这样就解决了网络教育交互性不强的的缺陷,老师学生互相沟通。可见,

培训机构已经较好的一样了网络社区这一资源。

3.4.培训机构对“手机媒体”的应用

3.4.1手机媒体的含义

如今,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家用电器,也成为当今学生沟通外界的必需品。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等特性。手机媒体还具有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多媒体传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等优势。在从无线短信服务到彩信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前进和突破,以及无线网络的平台支持,让手机真正具备了媒体的特征。

3.4.2培训学校对“手机媒体”的应用现状

在学员确认报名启航学校进行培训的时候,学员们需要在报名登记表上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此后,学校通过手机短信、飞信等平台向学员发送上课时间、地点、任课老师等通知,让学员在第一时间就能准确的接收到上课信息,除此之外,各种资料的领取也在手机中有了准确的信息,电子版的各种资料在手机上能随时查看,方便快捷,且有助于学生对各个时间的充分利用。可见,启航在对手机媒体的应用上也下足了功夫。这样一来,学员的信息成为了学校的资源,学校的资源又满足了学员,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模式。

4.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对网络教育应用的不足

4.1没有优先发展意识。

很多培训学校只会应用现有的或已成熟的网络资源,对于发展不成熟或未涉及过的领域不敢率先尝试。现在的培训学校大有见风使舵之势,只有少之又少的学校敢于优先尝试一些新的网络教育资源,待成功之后,其他同行便跟风而来,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2对于即时网络教育媒体应用甚少。

学员很难真的一睹老师真面,只能在已经录好的视频中看到老师,虽然课后能够得到交流,但毕竟不是那么即时。

5.总结:本文通过对北京启航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对网络教育这一资源渠道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该校在教学及教育过程中,对各种网络资源进行了集中整合、合理利用。由于网络教育的应用,使得该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沟通良好,课上课后知识领悟得当,学校也一度赢得很多学员的青睐,成为很多学生校外补习的不二选择。相比之下,在正规学校中,我们接受到的往往是最传统的教育方法,普通高校以及中小学很难将现代网络更多的应用到教育当中,这是当前这些学校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钟明彪.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陈大可.网络媒体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营销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3]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4]俞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劣势分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24-3

[5]程远志.学习理论在网络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科教文汇.2007.7

篇(2)

2、网络营销外包服务商以互联网为平台,在深入分析企业现状、产品特点和行业特征的基础上,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高性价比网络营销方案,全面负责方案的有效实施,对网络营销效果进行跟踪监控,并定期为企业提供效果分析报告。

篇(3)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大量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这些网络语言使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规则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诚然,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完整体系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的人们都乐于接受网络语言,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遭受了网络语言的严重冲击。

一、网络语言具备的特征

(一)内涵

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使用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网络化特色的语言。这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复杂的含义,但是却被大部分的网民所接受,并频繁的使用与沟通交流当中。较为常见的网络语言主要分为同音型、谐音型、数字型。例如围脖对应微博,菇凉对应姑娘,78对应去吧等。

(二)特点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英语和汉语的结合形式。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语境和含义应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更加客观形象的特点。例如较为典型的hold住,不仅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示对局面的掌控。另外,网络语言还具有较强的谐音特点,人们利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独特感情。例如较为典型的酱紫对应这样子,而fans对应的是粉丝。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快速的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诙谐性和幽默性。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标准

在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当中,部分过度追求新奇和独特的网络语言已经偏离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标准。这部分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刻意的使用一些错字和别字,由于没有遵循语言标准,从而使得这部分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同时还会对青少年网民产生诱导。青少年网民自身的约束能力、辨别能力、阅历水平相对较差,但却十分易于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传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约束,这种不良的汉语言文学将会影响学生的使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学生不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汉语言文学来完成阅读理解,从而使得阅读理解能力大幅度下降,更别说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完成作文的创作了。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解读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语言的理解和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在长期的适应了网络语言当中的理解之后,并日常交流当中也是以网络语言的理解意思来使用,就会形成错误的语言习惯,这时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相当困难。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杯具是形容词悲剧,而在汉语文学当中却是名词的盛水器具。青少年在长期的接受这些词性混肴的网络语言之后,将会对其后期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汉语言文学,并喜爱汉语言文学。在外国友人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受到网络语言当中的故意误读或者刻意曲解的影响,从而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当中的本意,进而阻碍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稀饭对应喜欢,而在汉语言文学当中则是粥,这种错误的传播会很容易使人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结束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相关人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认识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特点纳入汉语言文学中,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规范和理解要求的网络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汉语言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冲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墨.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6,05:131.

篇(4)

随着电脑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而“网络语言”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以其生动风趣,简洁实用及个性化强的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用语习惯和生活方式。

“7456!TMD!怎么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94酱紫,呆会儿再打铁。886!”(《青年参考》2001年1月11日,IT时空版)这段网语在网民之间交流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在网络用语接触甚少者看来未免一头雾水,不知其言之为何物。漫天飞舞的网络新词令,使传统语言使用者既感到新奇,惊叹又觉得莫名其妙。在网络语言大行其道的同时,它也一再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引起争议的热点。那么何为网络语言呢?

“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与‘网络’(更时髦叫法为IT)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

“就我看来,虽然网友们在网上聊天的语言称不上是一门新的语言,它确实已经有了自身鲜明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电脑语文2000年邝霞文)

从上面几种对“网络语言”的定义中,我们发现网络语言实质上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运用领域中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大体上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计算机的编程语言;二是与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局域网、浏览器、触网、虚拟空间等;三是指网民们借助于网络在聊天室和网上论坛BBS彼此沟通交流所使用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可简称网语)。如前文那段网语中的“大虾”、“94”、“灌水”等等。我们主要研究第三类。

一、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

时下,随着这种在网络空间里交流时大量采用的谐音、符号及数字的大量使用,许多语言家认为它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相比太杂乱无章。实质上网络语言未必如他们所言似洪水猛兽那般且毫无规律可寻。认真分析,我们会发现网络语言的构成实质上存在着许多规律,网络语言在达到传递信息与表达观点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较传统语言更为形象、直观和生动的语言特点。本文仅从修辞角度来具体地探讨其构成方法和主要成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修辞是一种为增加表达效果,提高交际效率而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手段,通过使用各种修辞,表达者能够更直观、生动地描述一事物,并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以便顺利地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而说话另一方也更易于接受。

总之,修辞方法在网络语言的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网语”往往善于采用各种修辞以达到更经济、更简约和更直接的交际效果,而这也是语言经济性的体现。

(1)谐音。谐音往往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发音来拼出不同形式的字词。在网络语言中,如果你看到GG(哥哥)、竹叶(主页)、94(就是),估计意思也能猜个大概,丝毫不会影响到双方交谈与沟通。因为网络词语中,利用谐音手段而构成的新词比比皆是,此类现象也比较突出。粗略可分为以下几类:

A.用英文字母或单词的读音谐音,例如,DD(弟弟);JJ(姐姐);BT(变态);“CU”与英文短语“see you”读音相同,指“见到你”;THX――thanks,谢谢。

现如今网民多懂点英语或运用些英语,但他们在网络交际中还不能够完全使用英语,并且打字速度远远没有语言快,为节约输入时间,在网民交谈中成为约定俗成和司空见惯了。

B.汉字、词之间谐音。即用别的汉字代替与其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有时看来感觉是犯了“别字”。但这一类较为常见,且令人记忆犹深,难以忘怀。如:

偶(我) 菌男霉女(俊男美女) 木油(没有)

幽香(邮箱) 竹叶(主页) 大虾(大侠,指高手)

由于“网语”多是人们运用在网上聊天、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储存及下载电子图书、资料等方面的用语且使用群体多为青少年群体,他们多追求新鲜、刺激,崇尚个性自由,因而用语奇特,以达到新颖趣味的效果。

C.数字谐音。即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读音,用几个数字相连,通过连读就能表达与其对应汉字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如:

7456――气死我了 520――我爱你

8147――不要生气 918――加油吧

利用数字谐音可以说方便而快捷,且阅读音很快就能明白其简单的含义,如“886”在网络交谈的结语中使用十分普遍。

D.数字与字母混合的谐音。这一类谐音较前几种要复杂些,但有些使用颇多,甚至流行全球。如:

B2B(B―business,2―to) 商家到商家

F2F(F―face,2―to)

面对面

此外,我们还见到过以汉字化英语单词,如:“E网情深”代“一往情深”等。谐音的构词新颖、简约,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更加快捷和经济地传递了信息,加快了交流与沟通的步伐,也显示出构词者的灵活与机智及使用者的年轻、活泼。

(2)隐喻。我们汉语修辞中常见的往往有明喻,暗喻,隐喻的提法不多。那么隐喻是什么呢?如何运用?

隐喻是一种形象思维方式,借助于两种概念间某种相似性,以其中一种来表达另一种概念,用于进行形象化描述。它能够使你所要描述的事物更加鲜活生动,形象愈加鲜明,印象为之深刻。

网络语言的隐喻多用以描绘新出现的事物,但它多数却利用传统词语语义的隐喻和引申。例如,工分――借六七十年代人们用累计工作量的方法,而网上BBS系统中,发一个帖子可挣得一些分值,两者异曲同工,故“工分”便被用以隐喻“总发帖数”。

菜鸟――北方方言中“菜”用以指“次,差”,因而“菜鸟”被隐喻为“低手或操作不娴熟者”。

造砖――上帖的人用心写的文字。

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

隐喻须遵循认知理论四个原则――相似原则、接近原则、顺接原则和突显原则中的“相似原则”的隐喻,而后面的则为“顺接原则”下的隐喻。又如:常见的BBS中,发起某个主题者被称之为“楼主”,头个帖就是“顶楼”,帖中的上下部分称之为“楼上、楼下”。可见这种“顺接原则”下的隐喻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以某个事物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开来使彼此构成相关联的整体。

(3)缩略。这与前文中提到的用英文字母或单词的读音谐音具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它不仅局限于专业名词,许多短语也使用了缩略形式,多利用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特指,以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如:BF――boy friend男朋友

GF――girl friend女朋友

IOU――I owe you我欠你

O――over 说完了,该你了

缩略词的使用大大缩短了输入信息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语言的简略性,提高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交际的效率,因此广为使用。

(4)借代。借代是指用事物的部分来代替整体或用特征来代替本体。在汉语语言中,常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又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用“黄发垂髫”来指“老人小孩”。网络语言中的典型借代手法便是表情符号的运用。

如:*():――) 圣诞老人

:―)笑

;―)眨眼睛地笑

欲正确读懂这些符号的含义,只需将这些符号顺时针旋转90度,即可领略其中含义丰富的“眉目传情”。

由键盘上那几个“:”“(”“―”最简单的符号相互组合,竟然能够创造出如此多种面部表情,这既是对原有符号的充分利用,又是推陈出新的一个表现,突破了原由符号系统,列入图画的表现方式,表达出了更为复杂、丰富的内容。而这也必将进一步激活人们创造性语言思维。

(5)反诘。反诘是指使用相反的话来表达含义,多用于讽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反诘多是出于礼貌的原则。说别人“差”不好直说要绕个弯子表达,而网络语言中则是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如“天才”这个词并不是夸你“聪明有才华”,而是指“天生的蠢材”。

网络语言中的“反诘”既可以正话正说,将褒义用做贬义,又可以反话正说,将贬义词性改变为褒义。如:

善良――善变且没天良再见――再也别见

偶像――呕吐的对象讨厌――讨人喜欢且百看不厌

很显然,正话正说或反话正说都能增强表达效果,使听者更加快领会说话认的意图,而网络语言中使用这种修辞可以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避免了平淡与呆板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说是标新立异,又不乏生动,十分符合青年人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在网上,即便是别人说你一句“善良”或“可爱”,也没人真的要去跟他较劲,因为,你完全明白,他是出于一种调侃或幽默,而不是讽刺或挖苦。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弊端

网络语言利用以上谐音、缩略、借代等修辞方式,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词汇在网络应用领域中迅速发展并变化着,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达到交际快捷、便利,语义更加丰富和表达形象简约、生动的效果。但由于其出现和使用带有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因而它必然会对现实生活中所使用语言规范造成一定的冲击与影响。由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日益广泛,在大量上网用户间广为传播,对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洁性都造成相当程度的威胁与挑战。

首先,传统语言具有准确性。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词语往往听、说、读、写均能够找准和用对其确指的含义,不易造成混淆或歧义现象。而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大量存在着缩略的修辞手段,尽管它是为适应当前高速运转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但网络过于滥用却容易造成词义表达模糊,也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如:网络语言长用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来代替该词,甚至专门用拼音字母来代替汉字,由于表义不清,同一个拼音缩写有多种含义。如:BT可以指一个应用软件的名字在网络中也可以指变态的拼音首字母。这样使用就会造成使用混乱,看者难分就里。

其次,传统语言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人们使用时往往遵循其规则,但网络语言不免随心所欲,“网语”的创造者与使用者常常信手拈来,加之网上交流的即时性,他们往往牺牲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如“很受伤”、“好春天”这类不合语法规则的短语泛滥;把“尴尬”写成“监介”,用“酱紫”代替“这样子”。错字、别字连篇,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不仅破坏了语言原有的规范性及纯洁性,也给人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再者,许多传统语言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具有含蓄美,古人创造的诗词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传统语言深厚的意蕴,通过反复吟诵和用心感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美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为读者展开一幅绝妙的图画,读者可展开丰富的联想,由诗中的意境去想象出更为深远的内容,也可以令人去探索诗中广阔的背景。而网络语言恰恰缺乏含蓄与深意,语义浅显,虽通俗易懂,但不免过于口语话,语义太过苍白,有些甚至于格调低下,粗俗,令人鄙夷;有些词语刻意运用英文或中英夹杂走洋化道路,不免失之于媚俗;还有网络中许多人乐于写些内容浅薄,格调不高的打油诗,相互传抄,流传却甚广。

三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现状及社会对其的态度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这一负面效应对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等已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它已对传统语言发起挑战。如若不加以引导和限制,任其发展与泛滥,将对正常语言的运用造成更大的冲击和污染。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清楚地认识到网络语言对人们的语言生活发生着极大的影响。而对“网语”的最大使用群体――青少年来说,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究竟如何呢?

一份北京市的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间,北京市中小学中有70%以上的人使用互联网,在11所中学初一至高三18个班级891人中,上网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4%,了解网络语言的人占66%。据此可以认定,北京市大多数中学生了解网络。而多数中学生不仅在网络上使用网语,而且在平常的学习、娱乐中也乐于使用网语,愿意了解和运用网语并把它看作是语言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舆论又是怎样看待网络语言呢?语言学家申小龙指出,网络语言由于格式化现象严重,大家都去复制和御用他人的话语,会导致失去思考能力,个人的“失语”会导致集体的“媚俗”,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反思。作家冯骥才分析:网络语言的美国化倾向较重,追求简便省事,开始直接、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这种倾向导致的后果是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

许多家长由于不懂Q言E语,导致与孩子交流沟通起来十分费劲,甚至形成很大阻碍,构成代沟。教育界人士及许多家长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希望能够加以限制和控制。

新华网报道,正在审议中的《上海市实施办法(草案)》(修改稿)》对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发出“封杀令”,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如果这一“办法(草案)”最终得以通过,将是国内首次将规范网络语言行为写入地方性法规草案。

是否真的应该封杀网络语言,以保持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于根元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新语的组成部分或延伸,是新词新语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他还认为“网络里一些词语属于社会方言,其中有一些或许又是一种社区词语”。上海二中教师彭仁杰说,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下,由许多人集体创作而成的,有其诙谐、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一概而论进行封杀的话,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

诚然,网络语言有其积极的一面:贴近时代,迎合青年人的追求新奇和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并且使用起来简洁便利;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前文所述: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和含蓄美。某些对传统语言造成了挑战,对中学生身心健康不利,造成语言理解的障碍等等。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一分为二的分析,要用辨证法来看待它,便可明晰实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双刃性”,网络语言也不例外。

网语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有其生存的空间以及相对固定的使用群体,它的存在自有理由。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它本身也凝聚了许多文化积淀。通过语言,人们表达情感,交换观点和认识,共同促使语言走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同样,语言不是静止、停滞不变的,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网语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也不能一禁了之,不仅要区别在哪些场合和时间可以使用,也要区别哪些网络语汇适合吸收进入汉语言,毕竟语言是随时代而不断丰富进步的。

尤其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手段,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交流信息。人类是“语言的动物”,为了达到最有效的沟通,使语言这一交际工具发挥出最大的功用,网络语言丰富生动又极具表现力。如前文中提到过的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使得人们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大显身手,酣畅淋漓且不乏创意和生动活泼,同时还进一步激活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为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应对措施

除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它的“双刃性”即端正态度外,我们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应对网络语言呢?首先,应该尽快制定网络语言的规范管理方法,包括网络词语的规范要求等。加强网络立法,从法制上对网络语言进行疏通和引导。对“网语”进行大规模清理与整顿,严禁在网上说脏话,谐脏字以及建议不要生造模棱两可,表意不清的“网语”。

其次,要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者的语文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积极地学习和接收符合新时代规律的网络语言,并可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另一方面又不忽视传统语言的学习,并认真区分两者的使用场合,使用领域,决不乱窜,避免造成语言混乱现象。即应具有深厚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规范意识,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语用能力等。

再者,从语文教育者来讲,应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不盲从,因势利导使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学习语言的兴趣,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积极改革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与共同探讨,倡导网上用语的健康、文明及规范。也可以设置或创建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共同交流使用网络语言的利弊,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或感受,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摒弃和定期处理大家公认使用不合理的怪字、错字、别字,从而提高青少年朋友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辨证地对待网络语言,更加合理有规律地使用网络语言。

同时,家长们亦应改变以往视“网语”为洪水猛兽的旧眼光,旧心态,放开心扉去了解和接受新事物中的合理部分,有效地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从而缩小与孩子们的隔阂、距离。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随因特网的普及已成席卷天下之态势,其发生、发展都有其特殊原因和方式,尽管对其态度不一而足,我们也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而应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方面积极研究并倡导网络语言中有益的一些词语,为传统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和鲜活的力量;另一方面限制和摒弃那些低级粗俗和过于脱离现实生活的语言。《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便收录了96条非语言交际符号,他们由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字母等混合构成。可见,“一概封杀”的想法过于保守和武断,不仅许多语言学家正在进一步的研究网络语言的作用、规律和影响,文化部、教育部也已开始认识审视其用途,以加强对网络语言的正确引导。

我们仍应从其“双刃性”来准确地认识它,倡导和吸收其精华的部分,限制和祛除其中不利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词语符合规范性的要求,也使语言更加鲜活、生动,满足社会发展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琳.网络语言,别忘了回家.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6,2.

[2]试论网络语言.社科纵横,2006,2.

[3]黄永红,刘汉霞.中学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及思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4]申芬芳.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语文建设,2004,05.

[5]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基础教育,2006,03.

[6]彭姣娟.网络语言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7]言岚.网络语言特点前析.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8]陈向红,王晓静.谐音:网络语言中一种语用策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篇(5)

关键词 体育赛事 网络营销 SWOT分析

一、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的现状

体育赛事营销有三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即是推广体育赛事本身,另一层含义是企业借助体育赛事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营销,第三层含义是通过赛事营销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第一种含义进行分析。

网络营销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发展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现在学者对网络营销还没有相对科学、完善的定义。本文比较认可的是刘向晖下得定义,其认为:“网络营销是依托网络工具和网上资源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将传统的营销原理和互联网特有的互动能力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它既包括在网上针对网络虚拟市场开展的营销活动,也包括在网上开展的服务于传统有形市场的营销活动,还包括在网下以传统手段开展的服务于网络虚拟市场的营销之活动。”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开展赛事营销活动,推广体育赛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是现代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我国的各种体育赛事众多,所以赛事营销也越来越火爆,营销手段也很灵活,有很高的回报率。但是我国的体育赛事营销主要是打明星牌和国际牌,而且过分的强调明星效应,而没有进行赛事本身品牌的营销,使赛事难以形成品牌。同时可能因为我国的理念以及技术水平不到位,使我国的营销与国外的赛事营销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SWOT分析

通过对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跟全面的了解网络营销在体育赛事方面运用的相关内外部影响因素,可以有助于体育赛事组织者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一)优势分析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互联网的便捷。有了互联网的支持,赛事组织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进行快速、跨时空的信息传输,提供最新赛事动态,包括上传一些图片、视频等,而赛事的观看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网上交流,沟通赛事看点和自己对赛事的看法。因此,便捷的互联网为体育赛事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体育赛事的观众群体与网络使用者的群体相吻合。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使用者已经由有青春、有活力、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转变为广大人们群众了,而体育赛事的观众群体也正是广大的群众,特别是爱好体育的人们,这样两者的高度吻合就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机会。

最后是网络营销的成本低。赛事组织者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赛事相关信息,并且通过对资讯大量复制来推广赛事、吸引观众购票看体育赛事,同时由于网络的受众群体多,这比单纯的在电视节目上进行广告营销有更大得接受群体,而且成本也比广告低。因此网络营销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成本低效用大的作用。

(二)劣势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是看是利大还是弊大。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启动资金的匮乏。互联网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硬件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也要资金,这就说明需要在前期投入很大的资金予,而且一个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的日常维护也需要很高的费用;另一方面是网络赛事营销人才的缺少。传统的营销人才不能满足网络营销的需要,不能为网络营销提供新想法、新问题,因此需要一批有营销知识,同时又善于运用网络的营销人才,这样的人才现阶段是相对匮乏的。

(三)机会分析

机遇是现阶段的网络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给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提供的发展空间。文本认为主要有以下机会使赛事网络营销可以普及。

首先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地提高为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提供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知,只有当人们的低级需求满足后才会有进一步的需求,因此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升,开始追求新的生活,这样对体育健身、体育竞技的需求就产生了。同时电脑技术也得到普及也使网络营销成为可能。当人们对这一方面有了需求之后对其进行营销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我国居民的体育热情高涨。自从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有出色的表现,大大的展示了我国的体育水平,这极大的激发了国民的体育赛事消费热情,因此,在之后的一些大型的赛事上,例如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等都会引起我国国民的热切关注,人们会在互联网上搜寻各种咨询,这样也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机会,赛事运营商与互联网开发商开始合作。

(四)威胁分析

网络营销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威胁。一方面是技术的威胁,网络营销要借助宽带、服务器等硬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精通网络技术和拥有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技术就首先要过硬。另一方面是政策法规的缺失,现在互联网方面的法规没有出台,因此互联网版权的问题就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正确的对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进行分析,可以使赛事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在推动赛事进程和制定具体的措施时,趋利避害,推动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1  符号与网络表情符号

符号的运用在人们的交流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有效且能够准确表达情感的工具。

符号是在人的认识和交际过程中用来代表其他事物,接受、存储、改造和传递信息的可感知的物体。人类符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集体由于共同的物质生产而联合起来,用符号作为集体传递信息的物质形式,皮尔斯将其分为icon(复制性符号),index(标志性符号)和symbol(象征性符号)[1]。

而如今的网络表情符号则是一种具有多种性质的非语言符号,它对应的英文专业术语为Emoticon,是将情绪(Emotion)与小图标(icon) 进行了精巧的融合[2]。具体来说,网络表情符号是指运用图文、动画等手段进行模拟和再现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动作及卡通化的事物、自然现象等。与现实交际中的身体动作、语言符号类似,网络表情符号在虚拟网络中也起着交流情绪、传达感情的作用[2]。

1.2  表情符号的发展

最初的网络表情符号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法尔曼于1982年首创的微笑符号“:- )”。这是利用ASCII码中的字符组合成的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的抽象表情,用来表达较简单的情绪,如“:-O”表示“惊讶”和“:-(”表示“不悦”,此类表情多流行于欧美国家。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跟进,此类网络表情符号传播到亚洲国家,出现了横向的表情符号,此种表情表达的情感更为细腻直观,如“(?Д?)”表示惊讶以及“(╥^╥)”表示伤心。

如今伴随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其官方的系列表情(emoji)开始盛行,QQ中的黄豆表情就是典型代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表情符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原始素材,配上简短幽默的文字,制作成静态或动态图片,用以在聊天过程中表达特定的情感。由于这类图片表情常以成对或成组抑或成系列的形式出现,因而被称为“表情包”[3]。

2  东西方表情符号的主要差异

2.1  相同点

中日等亚洲国家与欧美国家所使用的表情符号在构成要素方面均借鉴了现实中人脸表情的主要特征,并演化成网络语言所通用的表达形式。而在官方聊天软件如Facebook和QQ中所提供的黄豆系列的基础表情则无明显区别。同样,网民自制的表情包或动态图在较为固定的使用人群或圈子中使用,例如都喜欢关注明星的网友就会用明星的照片或与其相关的事物制作表情进行交流。

2.2  不同点

东西方网络表情符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符号表情和“表情包”类表情上,而emoji表情几乎没有显著的差别。

2.2.1  符号表情

东西方表情符号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符号表情方面,在表达形式上,西方国家所使用的符号表情主要是基于美式ASCII字符,其在計算机中作为一个数字单元存在,都为半角符号。而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的符号表情都是由全角符号组成,其在计算机中作为两个数字单元存在。另外,西方网络语言中的符号表情大部分为逆时针旋转90度的侧视表情,而东方的符号表情基本都是正视表情。

2.2.2  “表情包”类表情

东方的“表情包”类表情十分丰富,很多为网友自制或官方表情。东方网友可以将其用于平时聊天,而西方网友则常常将这类表情作为说明或一段话的配图;另一方面西方人在日常交流中很少使用这类表情,东方人则反之。当交谈对象兴趣相同或关系密切时东方人会使用“表情包”类表情交际。

3  东西方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上的问题

3.1  同一表情产生歧义

从目前全球化信息交际来看,网络语言表情符号的使用都会配合文字。而文字的使用方式和习惯则扎根于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及其文化背景。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流时,若不了解相互所处的文化背景及其语言习惯则很容易出现对同一表情产生歧义的情况。比如,“”这两个表情符号,本意为“生病了,正在康复中”,加拿大人理解为“隆起二头肌”,而阿拉伯人觉得是“我腋下很臭”的意思,德国人则理解为“沉默就是力量”,广东人认为,这两个符号就是“死也不说”的意思[4]。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仅靠两个表情符号并不能准确的表达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此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系统不同,它们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且每种语言文字系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表1以经典的东西方字符类表情符号为例,对两种表情符号进行差异化比较,比较的角度分为两种:含义相同而外观不同和含义不同而外观相同。

表1中的“:-O”在东西方网络文化中都表示“惊讶”;“-D”“P”“(???)?”“ヾ(^?^)?”在东西方都表示“赞同”“大笑”“高兴”“喜悦”;“:-)”“=)”在东方网络语言环境中表示“示好”,其使用目的是为表达友善;西方网友则为表示幽默感(intend to humor)[5]。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网民在使用表情符号时,常常是为了避免对方误解,同时也出于表达自己真诚友善的目的。而西方网络环境下的网民则很重视幽默感,甚至把其作为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当西方网民发送符号表达幽默感时,常常会使得东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网民出现误解或困惑。

3.2  语境差异致使表情表达误解

由于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进而影响着双方的语言习惯和交流方式。西方的表情符号与东方比较则较为浅显,在网络跨文化交流中使用东方较为复杂的颜文字可能会让人产生疑惑和误解。

由于文化语言习惯的不同,东方网民在与西方网民在网络交流时,东方网民常常会先发送一个“”或者“:)”等表示“微笑”“友好”的表情,西方人见面常常先说“how do you do?”等问候语打招呼,而不是表示友好。因此西方人对其感到困惑。

4  东西方社会差异、语言机制差异与人际关系

4.1  语言机制差异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不同文化的语言影响了表情符号的跨文化表达与理解[6]。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具有很强的客观性,非常重视结构的完整,被称为“法治语言”,而汉语日语等亚洲语言则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重视其表达的语意,为“人治语言”。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这构成了两者在表达机制上的明显差异。

此外,西方语言以英语为例,英语多用长句,多用从句、代词,语法多为被动语态,且英语表达往往较为抽象。这就使得英语使用者必须读完整句话才能理解表达的含义,因此也不易产生歧义。而网络表情符号大部分都较为直观,其含义一目了然。因此这些网络表情符号往往不会被独立使用,大多作为话语的陪衬。

东方语言以汉语为例多用短句、分句、名词,语法多为主动语态,汉语表达常常比较具体。而网络表情符号的主要特点是短小、形象、直观,这些特点与汉语几乎重合,汉语注重含义的表达,而表情符号可以替代一些单词或短语。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表情符号诞生于西方,但其数量以及使用却并没用东方那样普及与广泛。在东方网络语言环境中,经常发生交流双方仅用表情便可实现不产生歧义的交流,而西方网络语言环境下,则常常不使用表情符号,或者仅在一句话的末尾添加表情。

4.2  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差异

4.2.1  思维方式

西方网民的思维方式是直线的,英语直线思维的特点是直截与抽象,说话写文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要点放在句首,次要成分逐一补上[7],对于原因的陈述则可有可无,他们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注重思辨理性的分析。

东方网民的思维方式是曲线的,汉语曲线思维的特点是整体性和直观性[7]。整体性指人们习惯于把事物作为封闭的整体来观察和认识,说话写文章习惯于从外部环境的描述开始,最后才点出信息中心;直观性是指人们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已有的事实和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所做出的洞察、识别、理解和整体性判断的思维过程[7]。交谈常常是由次要再到主要的从相关信息到主要话题的发展过程,做事时会考虑很多。

因此西方人在网络交流时并不需要依赖表情符号来完善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而东方人则很喜欢这种简单快捷的方式来辅助交流沟通希望让对方感到自己的真诚。

4.2.2  价值取向

霍夫斯塔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认为:“在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松散,人人各自照顾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相反,在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人们从一出生开始就与强大而又具有凝聚力的内部集團结合在一起,而这种内部集团又对这些忠诚的成员提供终生的保护。”[8]不同的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认知与行为,例如价值取向为集体主义的人会保持和睦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价值取向为个人主义的人会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兜圈子[9]。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社会的趋势主要强调个体主义要高于集体主义,人们的价值观是以个人为重,是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价值观。因此人与人间的关系是不稳定不持久的,很少讲究人情或面子,人与人间的关系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此外西方讲求效率,谈话直言直语,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十分客观。

而之所以率先诞生于西方的网络表情符号不如东方发展的迅速,且现今其种类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西方人使用网络表情符号时通常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幽默感。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西方人使用笑脸表情的频率不如东方人高。

而中日韩等东方国家都具有注重人际关系文化传统,社会的发展趋势主要强调“以和为贵”,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因而在使用网络表情符号时经常是为了在一些严肃激烈的环境下缓和气氛或者打破尴尬局面。此外,由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是以集体为重,注重团队和人与人的关系,较为重视感情,也较为稳定持久。人们经常会用表情表示“客气”“友好”。

中华文化是内敛含蓄的。历史中的文化产物如诗词书画等所表达的内涵大都较为抽象晦涩难懂,其中的思想道理往往不直接表达出来。它需要读者自己去感悟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亦是如此,很多表情符号也有复杂抽象的含义。

5  如何避免跨文化交流障碍

当今社会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已越发明显,在网络的交流过程中,每一方的谈话方式都是基于各自的文化背景。表情符号的使用的确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弥补语言的缺陷,使网络交流更加多元化,能够使交际者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意图。然而仍然会产生因不适当地使用表情符号使对方产生歧义的情况。这就产生了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5.1  了解文化根源

想要彻底規避这种交流障碍,首先交际双方要尊重彼此的习俗,明确时间观和不同节假日安排,了解忌讳语和送礼习俗,并能够了解对方社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到知己知彼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会与冲突[10]。

例如“狗”在汉语中是贬义词,代表卑贱卑微。像狐朋狗友成语代指不好的朋友,如果说对方像狗一样,就是对对方的羞辱。而“狗”在英语中则像最忠诚的朋友、最亲密的亲人一样,dog用来形容对方不仅没有羞辱之意反而表示赞美之意,如“You are a lucky dog.”意为“你是个幸运儿”。而“猫”则恰恰相反,在汉语中“猫”用来比喻一个人温柔乖巧,在特定情境下还有宠溺亲昵的含义,像“小馋猫”比喻人贪吃;在英语中,“猫”是一个贬义词,像“Mrs Smith is a prefect cat.”意为“史密斯夫人是个长舌妇”。如果可以了解这些语言文化差异,在交流的过程中就很少会出现误解、歧义等现象。

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基本很难做到完全了解双方文化,只能了解一些社会大众观点,并非完全准确。因此这种情况多会发生在极其熟悉亲密的好友或亲人之间。

5.2  减少具有复杂含义的表情的使用

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减少表情符号的使用,减少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表情符号的使用,尤其是“表情包”类表情符号,这种表情符号多带有其引申意义,具有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特殊性,并非适合应用于所有文化的交流。尽量使用直观、通俗易懂、没有隐喻的表情符号交流,例如东西方交际软件和网络平台上都有的emoji系列表情。

其中“”(喜极而泣的笑脸)表情普遍为东西方相互理解,其常用于化解尴尬或者转移话题[11]。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这类不易产生跨文化交流障碍的表情符号。

篇(7)

有效沟通是指在沟通过程中,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

二、影响组织沟通的因素

组织沟通有六大要素

1.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将符号还原,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

2.沟通渠道。沟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渠道,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渠道。

3.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

4.沟通背景。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

5.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发送、传输、接收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

首先,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信息的态度、知觉选择偏差、个体基本沟通能力等。

1.个性差异所引起的障碍。组织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等因素,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

2.个体的心理素质所引起的障碍。比如对上级的惧怕、怯场等也会造成沟通障碍。

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方面是认识的差异,沟通主体忽视信息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利益观念,不同的组织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4.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客观因素如发送的信息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接收人的价值也不同,致使部分信息容易为人接收,另一部分则被忽视。

5.个体基本的沟通能力如记忆不佳、口齿不清、沟通技巧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

其次,人际因素。1.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同一事件当信息来源不同时,信息接收者通常会对信息所产生的信赖程度不一。

2.沟通双方的相似程度。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差距太大,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

最后,组织结构因素。组织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直线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制、矩阵型、虚拟网络型等。每一种组织结构根据部门的分工、相互关系及复杂程度要求不同的沟通模式。

三、改善组织有效沟通的途径

提高管理沟通者自身的沟通技能是改善管理沟通的根本途径。因为沟通者自身就是组织沟通的行为主体,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专业背景、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角色认识等因素直接影响沟通的进行。目前的企业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人际沟通方面

1.调整沟通心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因此变得多样化。因此,现代企业的组织沟通者不仅要做好企业运作的程序化信息沟通,也应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

2.学会倾听。在传统思维中,“沟通”是一种富有“动作性”的动感过程。而“倾听”这一“静态”过程就被许多沟通者忽视了。但倾听恰恰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因为,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另外,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的与之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3.注重非言语信息。非言语信息包括沟通者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目光手势等身体语言和副语言信息。据有关资料表明,在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那些来自语言文字的社交意义不会超过35%。可见,非言语信息往往比言语信息更能打动人。

(二)组织沟通方面

1.充满自信的演讲。正式演讲是建立在人们平时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正常交谈能力基础之上的。演讲时,演讲者必须适应特定的场合,语速要放慢,音量要够大,确保房间里的每个人都能听到。并协调好自己的语言、形象和姿势,以有助于人们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2.组织有效的会议。会议作为正式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管理沟通中不可或缺。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组织有效的会议对于改善管理沟通,将会产生显著的效果。

3.规范实用的写作。组织沟通中的许多沟通是通过书面来进行的。为了使沟通有效,管理沟通中的写作应遵循以下指导方针:明确写作的目的、读者的需求和其他的需求。撰写时必须使用短段落,简单的句子,尽量少使用术语。

企业应根据发展需求有目的地健全组织的沟通渠道。作为一个组织,要充分考虑组织的行业特点和人员心理结构,以使组织内各种需求的沟通都能够准确及时而有效的实现。健全沟通渠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丰富正式沟通渠道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还停留在指示、汇报和会议这些传统的沟通方式上。而定期的领导见面和不定期的群众座谈就是一种很好的正式沟通渠道。领导见面会是让那些有思想有建议的员工有机会直接与主管领导沟通。群众座谈会则是在管理者觉得有必要获得第一手关于员工真实思想、情感时而采取的一种领导与员工直接沟通的方法。

(二)合理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

篇(8)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20-01

1 “王道”的含义

“王道”一词的本义是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然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王道”一词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了一个娱乐词汇,多指歌迷、影迷对明星偶像团体中同性成员之间的配对,他们坚信同性成员之间有暧昧,甚至幻想两人之间有美好的爱情。以韩国团体偶像东方神起为例,在歌迷中就有关于五个成员中间各种配对的“王道”,如所谓的“豆花王道”、“米秀王道”,它们分别指代的是成员郑允浩、金在中的配对以及朴有天、金俊秀的配对。歌迷坚信他们之间有所谓的“爱情”,并深陷在此幻想中不可自拔。由此可看出,“王道”一词已从传统意义转向了娱乐意义。

2 “王道”的网络传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2.1 容易产生不良的道德观念

尽管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他们尚未进入社会,正处在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其中道德社会化对于正处在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1]然而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同人图片、“王道”文章、剪辑视频从感官上给大学生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们会因自身是“王道”迷而骄傲,一旦有人指出所谓的“王道”配对是为迎合他们而逢场作戏,稍有理智的会摆出诸多“证据”证明“王道”配对之间确实有真感情,试图说服别人相信。激动一点的则会对对方侮辱、谩骂,进行人生攻击。如果大学生长期沉迷于这些内容,容易产生性道德认知上的混乱,更有好奇者、寻求刺激者会模仿这些行为,甚至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以致产生错误的性道德观念,追求性刺激,从而走上堕落的道路。

2.2 容易产生多重人格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深陷“王道”幻想中的大学生躲在网络背后以明星“王道”的爱情保护者自居,他们摆脱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影响,自由的发表各类描写同性之爱的文章,随意制作此类图片与视频,而不需承担任何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接受社会道德的监督,按照正常的社会标准说话和行事。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实行道德上的“双重标准”,在网络上肆意争吵谩骂,侮辱别人的人格,而在现实中彬彬有礼,微笑待人。这样矛盾的行为极易使在校大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扭曲,在道德上迷失自我,从而导致多重人格的产生。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与虚拟性,使得网络社交非常脆弱,一旦网络人际瓦解,无疑对于这类学生将是灭顶之灾。[2]

2.3 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沉溺于明星“王道”的大学生极易陷于自我陶醉中,他们整天在脑海中幻想着偶像之间的爱情,对从各种照片、视频中找出所谓的“证据”乐此不疲。他们认为在现实中无法找到有共同话题的人,从而疏远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只在网络上寻找同盟,寻求安慰。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在网络上思维活跃,侃侃而谈,有很多隐形的朋友。而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自卑内向,遇到挫折不愿积极面对,寻求解决的方法,更愿意躲在网络背后,沉溺于幻想中麻醉自己,出现明显的人际关系障碍。

2.4 容易导致网络违法和犯罪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既保护了上网者的隐私,使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同时又在无形中为人们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开了绿灯,从而造成网络世界的信息污染、信息诱惑等。对于迷恋明星“王道”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给与他们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无法感知自己应遵守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容易导致网络犯罪。如散播关于明星性取向的不实信息,侵害明星的名誉,随意上传带有内容的“王道”文章等。

3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多面手

加强师资力量,扩大既擅长道德教育又了解信息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深入学习各种德育理论,在理论研究和日常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德育方法,才有可能保证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其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并尽可能以适当方式参与校园信息的制作与控制,指导大学生在网络上查找有益信息,使自己成为大学德育所涉及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专家,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咨询指导作用。[3]

3.2 改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

虽然网络道德已经被编写进大学生两课中,但是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很难对已经深陷网络世界的大学生起到作用,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更加关注新时期网络的发展,运用创新思维开发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与认识,最终促进大学生建立健康的道德认知。

3.3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平台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除了常规的课堂道德教育外,更要打造一个道德教育的绿色网络平台,积极传播健康信息,宣传正面、积极的主流舆论,抨击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增强对网络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同时结合大学生特点开展有益的科技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4]

3.4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使大学生放松心情,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摆脱对网络的沉迷。

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利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建立一个网络平台,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产生兴趣。同时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专用的电子信箱,通过邮件的交流,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排除部分学生面对辅导员时的紧张情绪,这样更有利于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干预与保护。

3.5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

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除了需要学校的努力,家庭和社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沟通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关注点,并构建新的平等对话模式与子女进行沟通。

此外,还要加强网络立法建设,建立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一样要接受道德规范的制约,法律法规的束缚。

参考文献

篇(9)

1990年罗伯特·劳特朋提出与传统营销4Ps相对应的4Cs营销理论,清晰地提出企业应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注重产品转向“顾客”(Consumer)、从价格转向“成本”(Cost),从分销渠道转向“便利”(Convenience)、从促销转向“沟通”(Communication)。近几年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技术应用的普及,全渠道购物者迅速崛起,他们期待着能够贯穿所有的零售渠道和接触点的一屏式、一店式的购物体验(珊娜·杜巴瑞,2012),消费的主导权已逐步向顾客转移。为求应对,“omni channel retailing,全渠道零售”这一提法应运而生。面对全渠道零售的革命,如何适应顾客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全方位进行经营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才是关键,而4Cs营销理论则迎合了这种发展的需求。

零售业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应用中发展迅速,其中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增幅较大。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44亿,与2012年12月底相比,网民规模增长2373万,增长率为10.8%。其中,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较2012年增长了43.0%。此外,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网上银行等也有较大增长。

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已深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购物模式,部分实体零售店正日益成为消费者网络购物前比价或确认(试用、试穿)的场所,它们提供了消费体验和商品信息,却无法实现相应的销售收入,实体零售店正面临顾客流失危机。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31.7%;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网络消费零售额达1.3万亿元,达到2012年全年水平,2013年“双11”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更是创下单日成交额超350亿元的历史记录,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络零售市场。但与网络零售蓬勃发展相对应的,受网购与经营成本上升双重挤压的传统零售企业销售增速放缓、利润增幅普遍下降: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名义同比增10.8%,增速比2011年大幅放缓,并创自2005年以来新低。

但与此同时,受物流配送、网络经营主体良莠不齐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在“最后500米”配送末端的服务体验差,各类网络消费纠纷层出不穷,正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购的价格优势与实体零售店良好的购物体验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该角度看,消费者希望获得较真实购物体验的心理需求其实未曾改变。

全渠道零售的含义

最早明确提出“全渠道零售”这一概念的达雷尔·里格比,其在 “The Future of Shopping”一文中指出:“随着形势的演变,数字化零售正在迅速地脱胎换骨,我们有必要赋予它一个新名称‘omni channel retailing’。这意味着零售商将能通过多种渠道与顾客互动,包括网站、实体店、服务终端、直邮和目录、呼叫中心、社交媒体、移动设备、上门服务,等等”。

值得强调的是,“全渠道”不是指零售商选择所有渠道进行销售,而是指面临更多打破传统界限的渠道类型的选择与整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渠道零售并非如达雷尔·里格比所描述的仿佛由零售商主动发起的革命与创新,更多的是由于全渠道购物者的崛起而被迫做出的转变。据此也不难看出,如果离开了对顾客基本需求的研究,全渠道零售将只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恰好,4Cs理论的核心就是顾客的需求。

4Cs理论的核心理念

4Cs营销理论中的4C分别指代:Consu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

Consumer(顾客)强调企业在实施产品策略时应更多地从顾客需求和利益出发,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并由此产生相应的顾客价值,获得良好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Cost(成本)强调企业在定价时应从传统的利润目标和竞争目标导向转而考虑与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愿意承担或支付的成本(包括货币支出,耗费的时间、体力和精力以及购买风险)和企业满足顾客所需要的成本。

Convenience(便利)在很大程度上与顾客购物总成本相关,即企业必须在考虑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从销售渠道、信息沟通、售后服务等方面降低顾客在消费时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Communication(沟通)的本质内涵是要求企业从单向的营销刺激(促销)转变为与顾客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因为简单的促销只能使顾客成为价格的“投机者”,而无法真正提高其对企业或品牌的忠诚度、认同度,更毋庸谈长久关系的建立。

基于4Cs理论的全渠道零售发展策略分析

(一)基于顾客的策略

除了网络消费者与实体零售消费者的分类以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 SoLoMo(社交,本地和移动)消费群正快速兴起: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利用移动互联网运用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定位、应用,结合社会化网络平台实时交流、共享各类信息,评价商品与服务,做出消费决策,并可不受时间、地理位置限制完成购买活动。

面对如此多样化与个性化并存的顾客,基于4Cs理论中有关顾客价值的理念,唯有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自己传统的价值链中,才能创造真正持久、有益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顾客价值。以手机制造及零售商为例,可以在每一款最新手机的研发过程中,让已有的忠诚顾客群体参与其中,甚至将某些研发模块完全外包给他们——诸如外观设计、功能需求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能基于第一手顾客需求研发新品、节省成本,同时也让参与其中的顾客对该手机品牌产生牢固的品牌忠诚,成为相关产品的反复购买者。

此外,面对全渠道消费者,再对“实体零售商”、“电商”、“制造商”等进行定义和区别将会逐渐失去意义,所有的主体都将回归“零售商”的本质:面对消费者的“全商”,即企业必须构建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全渠道接触、营销与服务系统,在深度洞察消费者特征及需求的基础上,无论在实体店、网店,还是移动商店、社交商店,都能提供高质量、一致性的购物体验,创造真正的顾客价值(见图1)。

(二)基于成本的策略

从4Cs理论关注顾客成本的角度来看,在全渠道零售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首先分析和掌握在不同渠道购物的消费者最看重的购物因素是什么,其风险偏好是怎样的。因为不同购物类型的顾客需求存在差异,对他们来讲愿意承担的成本和风险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购买相同商品的前提下,将网络作为首选购物渠道的顾客,其中大部分人最看重的因素可能是价格,他们对在网络可能买到假、次商品的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强;而愿意选择实体店进行购物的顾客,最看重的可能是购物体验,同时他们对网络商品的质量以及网络支付存在的风险比较敏感。在对此类顾客需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企业才能真正了解与之对应的顾客成本构成要素及重要程度。然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除了最显性的价格策略外,企业应从商品质量、支付安全、购物全过程所耗费的时间、体力与精力等角度降低顾客成本,提高消费者选择特定购物渠道、特定企业或品牌的“性价比”。

(三)基于便利的策略

全渠道零售的本质就是为了应对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买渠道、多元化的获得商品途径的选择,因此基于4Cs理论从顾客便利的理念出发,未来的企业必须在顾客接触系统和物流系统上进行创新与变革,并将两个系统进行有机的O2O(线上与线下)融合。具体来看,全渠道的顾客接触系统应包括:网络、实体店或体验中心、移动商店、社交商店,尤其是未来每一种可能拥有巨大信息流量或顾客交流信息接触点的新媒体(类似现有的QQ、微信、豆瓣等),都可能成为新型商店。因为按目前的趋势来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将会有越来越高比重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信息媒体上,信息传递路径将逐步成为零售的重要路径和渠道。因此,企业必须随时搜集、跟踪信息技术领域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和利用具备成为零售渠道潜力的顾客接触点,并占领商业先机。

在解决了购买途径和即时购买的问题之后,企业应意识到未来的商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将由物流系统来完成,物流商将成为与顾客面对面接触的最重要的交易方。但与全渠道购物相对应的,未来的零售商物流必然是全渠道物流,即物流系统包括自建、外包或战略联盟式的融合共享,同时商品可以从商店、自有仓库、制造商的仓库、合作者(诸如快递企业)的仓库或是其它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仓库发出(见图1)。因此,零售商对“最后500米”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协同物流商共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物满意度的关键性节点。而这需要企业具备战略性的眼光,形成零售商、物流商甚至制造商之间的业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点,基于顾客便利的需求进行资源整合、精耕细作、提升服务规范。因为在未来的零售竞争中,能提供良好细致顾客体验的企业,将拥有竞争的制高点。

(四)基于沟通的策略

如上文所述,在全渠道零售时代,谁拥有与顾客交流的信息接触点,谁就可以向顾客卖东西,仅仅把新媒体视为信息传递的路径而非零售路径,将会被顾客边缘化或抛弃(李飞,2013)。但不管利用何种新媒体、新渠道或新技术,除进行单纯的销售活动外,与顾客的沟通将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提升顾客参与度、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应利用社会化网络平台,使过去单向的“企业顾客”营销活动,扩展为“企业顾客”、“顾客顾客”等多向的交流与互动模式,使企业和顾客能共享用户生成内容(UGC)、实时数据(交通或地理信息、优惠券和促销等)、动态数据(评论和促销),从而使企业了解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真实看法,并进一步实施精准营销、跟踪实施效果。

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提供的各类应用,结合社交网络平台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基于特定区域或实体门店,按商圈区域、消费喜好或消费习惯等维度提炼出细分群体,使这些原本处于弱联系地位的顾客群体逐步成为可以时常沟通甚至见面的强联系顾客群体,使他们从线下的消费个体形成为线上具有共同消费理念、消费特征或品牌偏好的顾客群体,并与企业品牌、商品或服务形成相对密切、牢固的黏度。同时,通过这种顾客与企业之间黏度的提高,可逐步巩固已有顾客的忠诚度,并通过口碑相传赢得更多的潜在顾客。

综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应用和各类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消费者日渐成为市场的主角。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对想要取得持续发展的零售商而言,面对变化只能是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完美顾客体验。“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也必将呈现更深刻的理念和内涵。

参考文献:

1.珊娜·杜巴瑞.全渠道购物者崛起[N].中华合作时报,2012-8-24

篇(10)

1、组织构成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

篇(11)

关键词:网络教育;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1网络教育概述

(1)基本含义。网络教育,又称现代远程教育,就是以网络环境为平台,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突破了地点与时间的限制,具有无法替代的即时互动沟通功能。

(2)主要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综合来讲,网络教育主要具有两大特点:其一,受限性较小。只要受教育者拥有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用再因为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所约束。其二,灵活性较大。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网络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从课程的计划到资源的获取,受教育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2高等教育教学的管理要求

(1)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高等教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成果,都应当全面、协调,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良性的教育循环为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

(2)以贴近社会需求为特点。高等教育教学的管理既包括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又包括对教职员工日常行政活动的管理。在管理的组织架构以及整个过程中,其都应当以贴近社会需求为特点,不搞形式主义,不随波逐流,而且要切实地将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3利用网络教育手段来优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