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服务贸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第一,服务贸易在我国内地城市名列前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基地,但科技型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北京经济总量不到全国的5%,货物贸易也只是全国的10%,但服务贸易优势非常突出。根据国际收支表,北京服务贸易收支累计913.8亿美元;其中收入533亿美元,支出380.8亿美元,顺差152.2亿美元。2006年1至10月,北京地区服务贸易结售汇总额达到212.5亿美元,其中结汇145亿美元,售汇67.5亿美元,顺差77.5亿美元,预计全年服务贸易结售汇总额有望达到260亿美元。技术贸易发展迅速是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又一特点。北京企业技术出口合同认定登记累计21.8亿美元,技术进口合同认定登记累计46.4亿美元。2005年全国的服务贸易为1582亿美元,其中北京291.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是18.3%。其中,通讯、广告、影视等服务贸易的结汇水平,在全国比例中均超过了50%。
第二,科技型服务贸易尽管增速很快,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知识密集、科教发达是北京的最大优势。这几年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服务贸易占主导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领域有金融保险服务、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商业以及为驻京外国公司代表处、驻华使馆等提供服务,以上四类服务占北京服务贸易比重高达80%以上。服务贸易在金融、保险、通信、数据处理、咨询和广告等国际服务市场具备广阔前景的行业比重仍然较小,发展相对滞后,在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服务领域,北京服务贸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第三,国际技术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京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云集的地区,发展国际技术贸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公报(2004)》提供的数据,2004年北京国际技术贸易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突出表现在:(1)技术出口持续走强。进口技术1615项,成交额2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37%。技术引进主要来自德国、美国和芬兰等39个国家和地区。为实施A至G内容而进口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等,专利技术的许可或转让是引进的主要方式。国有企业引进技术较为活跃,居首位。国有企业引进技术664项,成交额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09%,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50.1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跃居第二。(2)技术出口显著增长。出口技术370项;成交额39.06元,增长2倍。技术出口主要流向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内资机构为技术出口的主体。内资机构出口技术286项,成交额24.2亿美元,增长1倍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9%。技术服务为出口的主要形式。技术服务合同142项,成交额22.21亿元,增长1倍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87%。技术开发居第二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出口能力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技术182项,成交额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46.5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64%。(3)软件出口居全国各省市前列。2004年软件出口首次突破2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64.62%。
二、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把发展科技型服务业作为产业政策的立足点,鼓励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国际服务贸易加速作用,丰富服务业的业态和经营方式,强化服务贸易核心产业的优势。
服务型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当前正处在这个转型期,金融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十分激励的新形势下,已然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焦点。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一般服务经济转向金融服务经济的战略选择。具体来说,加快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在经济结构优化中的战略价值在于:
一、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新兴的服务行业迅速扩张,一些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新的金融服务贸易业务也随之逐渐衍生出来,过去以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世界服务贸易开始转向了以知识技术型为基础的新兴服务贸易方式,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这种趋势愈加明显。面对这样的国际大潮,如何跟上脚步?是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再此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机构应该把握住机遇,只有借助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产业转移,敢于开拓创新,才能力争使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全面走在世界前列。就现状来看,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世界其它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明显第一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如何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确保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学习它们在金融服务业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用以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整个服务产业的互动发展。产业内的融合与互动,可以降低经济发展中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服务产业,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其次,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在世界各国的贸易中金融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也在迅速上升,毋庸置疑,金融服务贸易已成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多寡的关键。[2]因此,尽快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增强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外贸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本文以为随着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我国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必将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综合竞争能力,使金融服务贸易转变成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增长方式。
二、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金融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金融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按照服务内容分,可分为两大类,即金融服务商务流程外包与金融信息技术外包,其中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最为常见,占到了全球整个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60%以上;按照服务提供商的地理分布划分,也可分两类,即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境内外包更强调金融核心业务战略、技术、专门知识和规模经济,重视将固定成本转为可变成本即现金流,重视价值增值。离岸外包则主要着眼于节省成本,利用技术熟练劳动力的通用性和可用性,用较低的服务成本替代较高的服务成本,其中成本是决定性的因素,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供应商信用等也是重要因素。[3]由于金融服务外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增强金融企业核心,所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金融服务外包越来越多的成为了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到今天,服务外包形式实现的金融服务贸易已达到了较大规模,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由外国直接投资产生并通过境外商业存在的形式,已经超过了跨境方式金融服务贸易的规模。对于我国而言,与来料加工相比,金融服务外包对国内增加值的贡献要较之高出三十余倍。当然这两种贸易形态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们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价值量,但金融服务外包在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却要小得多。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加快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要通过认清承接金融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性,把握好国际金融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机遇,采取一系列配置合理的措施提升我国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能力与竞争力,以赢得这一场新的国际竞争。
三、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为财富创造开辟崭新的方式
农业(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工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持续上升,这是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劳动力从农业先转移到工业领域,再转移到服务业领域,最后形成以服务业占据国民经济增长主要份额的局面。我国知道,某个国家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能力取决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资源的一体化配置,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比重在本国市场开始下降,随之却服务业发展迅猛,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动力,而在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中,金融服务业发展最为迅速。一直以来,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程度与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基础。[4]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十分有利的机遇,在国内经济与国际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影响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是我国发挥现代金融对经济运行先导性作用的前端,也是高端。本文认为通过金融服务贸易可以有效的带动和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为形成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创造增值的财富实现方式。
四、转变人力资源类型,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
金融服务贸易特别是离岸外包转移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以金融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和服务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不难看出,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另一个关键是转变了人力资源类型,把高端的劳动力变为最具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金融服务贸易还是将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许多跨国金融集团向我国转移金融服务环节,已经不单满足于从一般劳动者身上获取剩余价值,他们更看好的,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是我国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现在和将来需要的人力资本。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的比较优势明显,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不仅普通产业工人的价格具有突出的优势,一些高级金融工程师、保险精算师、税收筹划师以及金融理财专家的价格也同样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当出现了世界金融服务从人力成本高的地方向成本低的地方转移,大量服务性、知识性的白领岗位重新布局的潮流时,主动承接和吸纳,就为本国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就业找到了新的出路。[5]所以,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将大大的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这对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发展贸易导向型的金融服务业十分关键,因此,本文认为发展金融服务贸易也是新时期我国应该采取的一种新战略选择。
五、结语
要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需要高度重视并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金融服务贸易不但能够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我国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能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为财富创造开辟崭新的方式;而且还有利于转变人力资源类型,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总之,在经济结构优化中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
[2]王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5.
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这既对流通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冷链物流实现较快发展。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和69%。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已超过4000万吨,冷藏车和保温车保有量约11.5万辆,分别约为“十二五”初期的2.3倍和3.6倍。同时,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兴起,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冷链宅配、生鲜供应链、冷链资源交易平台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向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冷链综合服务商转变。冷链物流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冷链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冷链“不冷”、“断链”、交叉污染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系统指导,推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
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一些已制定实施的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域标准规范仍然缺失,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标准规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二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冷库为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在部分冷库相对集中的地区,已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三是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车辆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应用不足,在“最后一公里”环节,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仍占据主流。仓储、运输、订单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企业缺少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信息化监控手段,存在大量“断链”隐患。四是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领。第三方冷链物流尚处在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运营成本高,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创新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五是新技术新模式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一些先进组织形式和新型冷链物流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六是行业有效监管不足。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以及温度控制、制冷和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的全方位有效监管。冷链物流行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问: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明确了哪些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答:《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该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之间将形成巨大经济体,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该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推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市场的形成。会计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源是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和能动性要素。当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不断增加时,双方需要大量及时有用的会计资源,因此,随着中国―东盟之间区域性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我们建立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会计市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内唯一一个有条件跟东盟国家在海、陆都有交流与合作通道的省区,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前沿和桥头堡;其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在我国构建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会计市场时占据了天时地利,我们应抓住机遇,立足北部湾,研究如何构建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会计市场。
一、会计市场的含义和构建目标
(一)会计市场的含义
要构建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会计市场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会计市场的实质,本文所指的会计市场即为会计资源市场,是会计资源交换的场所,是对会计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方式和手段。这里的会计资源应包括会计信息、会计人才、会计服务,具体可划分为会计信息子市场、会计人才子市场和会计服务子市场。我们虽将会计市场进行具体划分,其目的只在于想分析会计市场的个别特征,从而认识会计市场的本质特性,但这绝不意味着会计市场的3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实际上3个分市场之间存在天然联系,其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情形使得缺乏任何一个市场都会使会计活动出现断层,并使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我们必须将会计市场视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对3个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衔接的会计资源市场再进行研究。同时,会计市场内容还具有发展性,随着新的会计资源出现,会计市场将继续延伸。
(二)会计市场的构建目标
基于以上定义,可以提出构建目标:提高北部湾地区会计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促进会计资源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协调会计活动过程中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节约社会交易成本,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充足,会计信息高效有用,形成专业、有序,竞争、开放的运行格局,能有助于扩大我国会计市场范围,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以及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和双边关系深化。
二、构建北部湾会计市场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对中国――东盟会计市场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会计市场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而中国――东盟自贸区还是北部湾经济区都是初步建设并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圈,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会计问题,因此,该会计市场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推动相关会计理论和会计应用研究的发展。
(二)有利于加快和促进整个广西的开放和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对北部湾会计市场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融入东盟,扩大中国会计市场的范围,而市场范围的扩大就会带动会计教育规模的扩大,带动会计服务产业组织的扩大,带动会计信息使用范围的扩大,并使北部湾乃至中国的会计资源在国际市场上接受检验,促使我国提高会计资源质量,进而为积极融入国际竞争提供便利。
(三)有助于完善北部湾会计市场环境
该会计市场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我国与东盟各国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降低会计资源使用的交易成本,促进更高质的会计服务标准形成,促进相互投资的发展,更好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开发,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市场体系。
(四)有助于培育与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人才,优化和改进北部湾经济区的教育模式
经济发展需要人才,会计人才市场是会计市场的组成部分,该会计市场的构建能促进北部湾高校与东盟各国财经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我们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和提高教育水平提供很好的平台。
三、构建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点
为了构建目标理想会计市场,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除了分析会计市场的定义、范围、特点、职能以外,还需了解市场机制在会计市场中的功能和运作效用,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关注市场机制运作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所有商品要素都要进入市场,会计人才、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是具备商品一般特征的市场要素,必须进入市场,并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优化配置,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现实需要。会计市场环境不同,其市场机制功能作用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我们需立足现状,分析会计市场机制对会计活动的影响,解决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以利用市场机制来加强中国―东盟会计市场管理,提高会计资源质量与利用效率,促使会计资源充分流动和互惠交易,形成会计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促进北部湾会计市场的对外开放
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都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会计市场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对外开放可以促使会计资源实现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从而完善世界市场体系。因此我们的会计市场要在会计市场国际化的高度进行构建,该会计市场应是全方位、多形式的双向开放市场,最终目标应是形成国际化的大市场。在人们的认识中,开放较强调的是“引进来”而忽视“走出去”,这种认识本身就会因市场交易的不对称而导致形式的不合理或不公平,因此,我们的会计市场建设必须重视“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东盟各国经济情况不一样,市场开放程度也不一样,必须分析各国的市场准入政策,从有利于中国――东盟双边经济贸易和谐发展的视角去探寻发展扩大我们会计市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有利于本国和东盟双边经贸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加快各自会计市场国际化的步伐。
(三)完善会计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在构建目标会计市场过程中,需进行会计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加强监督管理。会计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一种法制经济,因而会计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同样需要全方位的市场监督体制来保证,否则将会导致会计活动的混乱,因此需要健全会计市场法规体系。同时,在不断完善会计服务市场法规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在保障本国利益的前提下,遵循和平共处原则,并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签订的各项协定以及WTO的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逐步靠拢,以便与国际接轨。
(四)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信息市场
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目标之一,会计信息是国内、国际进行投资、筹资、资本运营等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信息来源真实可靠,传递及时到位,使用相关多用,而北部湾地区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难以达到上述目标,这对构建适应自贸区发展的会计市场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完善会计信息市场,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扩大会计信息使用范围,提高传递效率,降低成本,使中国――东盟相互间的贸易与合作更为顺畅和谐,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人才市场
会计人才市场是会计市场的组成部分,会计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中国――东盟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会计业需要大量通晓国际惯例的人才。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谁就获得了会计市场上未来发展的空间。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北部湾经济相对落后,存在高素质人才缺乏、人才整体质量不高、人才教育相对落后等问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广西的会计行业将面临新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解决人才需求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是当务之急,而培养人才则是长久之计。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的是教育,因此我们需加大对会计教育的智力投资,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推进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培养能够适应国际挑战的会计人才,形成人才层次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并对会计人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不断完善与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北部湾会计人才市场。
(六)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服务市场
会计服务是会计活动不可缺少的构成环节,以往人们说到会计市场,往往等同于会计服务市场,可见会计服务市场是会计市场的一个典型代表部分。它是对会计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运行机制,是会计服务商品交换的场所和会计专业服务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在会计服务市场上所提供的商品主要有审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税务服务、资产评估服务等。随着经济发展,会计的外部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验证会计信息、提供会计技术的会计服务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想建立目标会计市场,会计服务市场的研究必不可少。目前北部湾存在会计服务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业务单一、服务质量较差等现象,我们应针对问题,对如何促进专业技术服务社会化,深化会计服务改革,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本地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服务业规模,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北部湾会计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在东盟乃至世界会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同时,会计服务市场完善也需要合格的服务人才,而当会计服务水平提高了,就能提供更高质的会计信息。3个会计市场的构建绝对不是独立进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也再次证明了会计市场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整体。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丽.会计市场及其规范浅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要荣慈.我国会计市场刍议[J]. 中国农业会计, 2007(4).
目前,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迅速,苏州作为服务外包的示范城市,服务外包的规模日益增大,水平也日益提高。2010年12月17日,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苏州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此后,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先后推出多项创新业务,积极适应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2 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发展顺应了苏州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苏州目前中小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很大比例,这是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础;其次,苏州的外向型经济主导发展模式,对会计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苏州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苏州政府对会计服务外包发展高度重视,这是苏州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保障;最后,苏州的各级院校也为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大量的专门人才,这是苏州服务外包发展对人才保障。
另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通过会计服务外包,可以帮助苏州实现经济的转型,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通过会计服务外包,企业能大量节省成本,有利于高效管理,特别是目前在苏州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最大的受益者;再次,通过会计服务外包,可以促进专业会计服务企业的发展,提高财务工作的水平;最后,通过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基地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足:首先,业务缺乏创新性,缺乏高品质、实质性创新业务;其次,缺乏品牌建设,导致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再次,缺乏高水平会计服务外包企业;最后,缺少高素质的专业高端人才等等。
3 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创新发展路径初探
3.1 政府职能的创新 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以保障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健康发展,同时示范基地也拟定了一系列的会计服务外包创新业务试点方案及操作规范,这些都有力推动了园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园区都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所以笔者认为,在这样的特殊阶段,会计服务外包发展必须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注意这些问题。政府可以考虑以政策法规的方式建立起会计服务外包的各项规章,以建立会计服务外包的质量体系。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其掌握的信息,进一步发挥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提供企业一个公开透明的良好沟通环境。
3.2 服务外包企业组织模式的创新 会计服务外包企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目前示范基地很多会计服务外包企业采用的是项目组的组织形式,即由员工组成不同的项目组,在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下承接不同的项目。这种组织形式的问题是项目组成员往往是固定的,因此不利于资源的调动和共享。对此服务外包企业可以考虑构建虚拟化的组织模式,即所有的人员和资源都保持独立,在承接某一工作任务时再选择配置相应的人员和资源,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更加顺利的满足服务外包企业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3.3 服务外包企业业务内容的创新 服务内容的创新是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会计服务外包业务内容的创新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3.1 信用管理业务 企业信用管理包括其客户信用管理和自身信用管理。一方面,买方市场形成后,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往往免不了出现赊销。单个企业如果要一一全面搜集客户的信息,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服务外包企业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建立起一个企业信用情况调查平台,那么肯定能够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服务外包企业还可以推出具体的业务来帮助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企业也可以推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业务,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商业信用。
3.3.2 资金管理业务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的一些服务。首先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大问题。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和企业不熟悉银行的相关贷款政策和不能准确提供银行所需要的贷款资料有关。对此,会计服务外包可以发挥其优势,建立起银行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把银行的相关政策摸透摸熟,并向企业及时传达;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会计制度,帮助其提供准确的资料。其次,对于企业有闲置的资金,会计服务外包企业也可以帮助其进行理财管理,使其闲置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3.3 外贸管理业务 苏州工业园区有众多出口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会计服务外包的重要客户。服务外包企业除了可以给他们提供税务方面的咨询及业务,如出口退税政策的咨询和业务的办理外,还可以在帮助其应对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争端方面有所创新。近年来,我国商品遭到国外“双反”调查的案件层出不穷,特别是近段时间的光伏产品“双反”案,这些案件的发生一方面是源于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也和我们很多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提供的信息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所以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方面进行相应的业务创新。
现阶段推行会计标准国际化,是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外国企业和外国资本进入国内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国际间贸易纠纷,跨国公司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已成为推动我国会计向国际接轨的主要动力。不同国家会计标准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改进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日益紧迫。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惯例,进一步推进会计标准建设,是当前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1、会计理念国际化。
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的差异,又势必会给不同国家的会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客观地讲,在会计标准的建设中,必须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积极探索、研究、总结我国的会计改革,以便在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协调中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解放思想,大胆地吸收国际会计思想,充分地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使得“洋为中用”。
2、会计制度国际化。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原则,但是我们国家却存在着不同的行业会计制度,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按照不同的会计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因此,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无可比性,这显然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混乱,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这是国外企业所不能接受的。
3、会计准则国际化。
目前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还不够全面,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会计制度只是侧重于如何记账,而会计准则是就某个会计要素或经济事项的不同情况,规定如何合理地核算,并如何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我们要根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及时制定新的会计标准。对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实践情况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结合国际化的需要,及时补充完善。
会计服务市场化
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开放会计服务市场,一方面给现行会计服务行业带来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又给会计服务行业带来机遇和动力。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由于相关法规的不完善,人们对该行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实际上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产业来重视。加入WTO后,会计市场开放,国际会计公司的涌入,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了冲击。另外,加入WTO,我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不仅要承担WTO协议规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大,还要承担国际市场的经营风险,从而加大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将有较大的提高。
我国开放会计市场应本着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开放的原则,正确认识WTO对会计行业的制度性要求,在合理、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制定我国会计行业切实有效的发展规划,促进会计行业的稳定发展。
加入WTO后,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在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协作中获得效益,有利于我国会计服务行业的全方位发展。但就近期来看,我国会计服务行业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
1、法制化发展。
建立以《会计法》为核心,以会计法规、会计技术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监督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完备的会计法律体系作保障的,完整的、协调统一的、切实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人才化发展。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3、规模化发展。
会计市场的竞争主要是规模和实力的较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会计服务行业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甚远。针对我国会计公司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的状况,有步骤地推动会计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兼并和联合,形成一批实力较强、能与跨国会计公司抗衡的大型会计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法定审计服务,又包括管理咨询和其他服务。分析各国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动因,不外乎有下列几点:
一是市场机制的推动。从企业的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是企业重要的外来资源。当企业购买外来资源的成本低于设置机构或人员所需要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倾向从外部购买。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产品 审计、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既能满足客户的有效需求,又能节省企业的成本。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是审计,它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非常熟悉,如果再接受企业委托提供管理咨询等服务,必然会节省工作时间,从而节省企业的费用。假定企业有审计和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并希望节省成小,找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就能做到,因此,这种服务扩张最有益于客户。迸一步说,把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部技能与市场需求协调一致,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企业就会得到最好的服务。从目前各国和地区的做法来看,他们已从以前采用立法配置服务资源,转向允许市场机制配置其他服务资源,由购买者自己作出选择决定。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具有品牌优势,那么,这个优势就可以转化为市场价值。
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竞争。注册会计师职业竞争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寻找新的服务领域。长期以来,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一直是各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业务,面对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份额稳定的审计服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已很难通过审计服务扩大规模,提高业务收入,只有另辟溪径,向非审计服务发展。非审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与非注册会计师职业之间激烈竞争的一个领域。竞争激发了注册会计师职业本身的活力。最近几年,大的会计公司越来越明显地成了非审计服务的最大提供者。例如,毕马威美国会计公司最近公布截止1999年6月30日财政年度的收入达47亿美元,其中税务服务收入增长23%,达10亿美元,咨询服务比上一年增长41%,将近20亿美元。最近1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设立两种资格:企业评估师(ABV,即AccreditationiBusiness VaLuation)和个人财务专家(ABV,即Accreditation Vnnancial Planning),并制定了《个人财务计划准则》(Financ即PlanningStandard,)和《企业评估准则》(Business Valuation Standard,)。两种资格的认定,并未导致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分割,因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为会员设置的,注册会计师取得资格后,只能增加其良好的声誉,使人更加相信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事实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达到目的,两种资格在社会公众中具有很高的声誉。最近,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认识到,随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日益多元化,继续沿用注册会计师协会这一名称可能不再合适。
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同时也为各国会计服务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信息的强烈需求,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提供符合投资者决策需要的信息,推动了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从而也推动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跨国发屡。但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天发生巨额资金转移的全球资本市场内,投资者希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优质、多元化的服务,以便降低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不可信赖而导致的资本转移成本和风险水平。同时,企业成为多国公司后,他们必然要求为其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能多国化。1999年,由于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诞生引发跨国并购风潮,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已达工1万亿美元,超过1998年2·5万亿美元的记录,这一势头有增无减。跨国公司在带来投资、技术、人才、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会计服务市场和国际会计公司,导致各国会计服务市场竞争的迸一步加剧。
四是WTO对会计服务市场的影响。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 lAgreementon TradeinSer-vices简称GA监)是规范服务部门国际化的综合性文件。服务贸易总协定通过制定规则解决各国在服务行业对国际贸易和国外投资管制的障碍,包括跨国会计执业。这些规则旨在:(1)保证国外或与国外联盟的服务提供者、事务所和职业人士享受与东道国同行或竞争者同等的权利J2)消除市场准大及对来自国外的人士执业的歧视性壁垒,尤其是在资格承认方面的壁垒;(3)对所有服务提供者提供有关资格承认管理规则的透明度。1994年,WTO建立的专业服务工作小组(Working Party on Professional Services简称WPPS)有力地推动了会计职业的跨国发展。服务工作小组根据《部长对专业服务的决定》(Ministerial Decision on Professional Services),将完善会计职业多边约束机制作为优先考虑的事情,在会计职业服务领域采取措施,便有关资格要求和程序、技术准则和颁发执照要求不致成为贸易壁垒。此外,服务工作小组要求参加国在职业资格承认时主要使用国际准则和指南。
二、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审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审计服务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审计服务收入增长逐渐放慢,来自业内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利润下降。据美国1995年的一份资料统计,在过去的6年内,H国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8%,而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最大的60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收入却停滞不前。虽然社会对审计服务需求量大,但会计师事务所为数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很难通过审计服务获取更多利润,壮大自身规模。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利用其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积极开拓新的服务品种实属当务之急。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以毕马威会计公司前合伙人RobenK·Elliott为主席的增加信息可信度服务特\'别委员会 (Specid Committeeon AssuranceSer-vices),研究注册会计师开发新服务品种的潜力,制定出注册会计师进一步进军该领域的战略计划。所谓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务,是指由独立第三方改迸或报告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质量的服务。在提供该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信息的可靠性提供鉴证,更重要的是改进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该委员会还推荐了6种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务:(1)为电子商务可靠性、安全性提供鉴证;(2)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或结果提供鉴证;(3)鉴证与企业面临的不利事项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相关的信息质量;(4)信息系统可靠性,如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5)对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进行鉴证;(6)对托老院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鉴证。
审计服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因为交易通过网上进行,书面凭证逐渐消失,而以电子方式存在或储存,注册会计师必须着手改进审计方法,否则其社会公证的角色就会退化。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随着公司将财务信息置于网页上,财务信息的披露必定走向连续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提供连续性审计服务(Continue Audditing)。但连续性审计并非即可实现,目前较为可行的是网络认证(Web Trust)、系统认证(Sys Trust),注册会计师利用其公信力对电子商店及交易系统进行认证。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142-03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及内容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二)会计国际化的内容
会计国际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会计实务国际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即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内容、结构体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趋同国际会计政策惯例,其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2.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
3.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指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4.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指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5.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惯例国际化。即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同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法和报告体系等。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1.会计国际化是促进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遍及全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与其他各国跨国公司的业务往来无可避免。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在考虑到东道国的财政、税收、会计政策对其影响以及该国对跨国公司监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母公司为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需要公司整体及各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以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同时,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这些都要求消除各国间会计处理的差异,按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来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
2.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在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潮流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国际间的贸易越来越发展,越来越重要。在国际贸易中,购销双方都需要利用披露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如果购销双方都依据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披露会计信息,那就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和沟通,有利于双方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我国要参与对外贸易、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就必须进行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3.会计国际化是降低编制会计报表成本的需要
在各国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情况下,企业会计部门往往需要编制许多套不同的财务报表,以满足不同国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如果各国对会计报告与披露的要求不存在过多的差别,编制会计报表的成本就能大幅降低。
4.会计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全球化的需要
进入21世纪,资本市场进一步全球化。这种资本市场全球化在促进经济的国际化和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投资者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的资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公司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提高各国会计准则的等同程度。
目前,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我国沪深交易所已有1 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为B股公司,在境外有50家H股公司,还有大量在其他国家注册并上市的中资公司。我国企业也必须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5.会计国际化是会计服务全球化的需要
社会经济环境主导着会计服务的发展方向。全球性贸易往来、资金流动和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经济整体。作为会计服务客体的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活动,他们的审计活动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增强了在外国拥有财务利益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安全感。其他的会计服务在审计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突破了国界的限制,成为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必须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使得我国的会计服务为其他国家接受。
6.会计国际化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但同时也隐含着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为了有效地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我国需要与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互相沟通、协调会计准则,作为与各国之间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参考资料。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进步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新制定的会计准则考虑到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原因,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谨慎,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列示了四种可选择的方法。
2.基本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新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3.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改变债务重组“一刀切”现状。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规定执行后,一旦债务人获得了债务的豁免,反映到报表上将会是直接提高其当期利润和每股收益。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的表现为:
1.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信用问题和“三角债”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毒瘤,若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就不能满足企业筹资和融资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之后,随着国外的投资者蜂拥而至,同时带来了强大的资本和技术,希望市场,这对我国弱小的资本市场冲击很大。因此,只有壮大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才有强大的根基。
2.会计准则与制度关系混乱。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准则和制度并存的模式。一方面,在不断地制定和颁发新的会计准则和修订已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然而各自的详简程度都不同,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时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使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
3.国内会计高层次人才缺乏。从会计人才的国际交流来看,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为其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全球化。但就目前来看,国内的会计水平无法为其提供全球性的服务,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不足,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人员供不应求,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的高级专业人才则更加缺乏,这就导致会计服务行业不能拓展会计服务领域,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也受到限制。
4.会计信息质量低下。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规范过于简单,层次不够清晰,透明度不够高,公平执行的力度不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5.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上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还存在一定问题,还得不到有效执行。
6.参与国际会计组织活动不多,影响较小。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参加了证券管理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以及亚太地区会计师联合会等地区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国际会计组织中的影响力很小,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很不相称。
四、现阶段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
1.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夯实会计国际化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会计国际化主要依赖于公开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会计准则可以获得诸多潜在利益。一方面,可以降低跨国界提供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能降低信息使用者的分析和评价成本,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降低资本成本。
2.完善会计准则,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异,充分参考和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会计准则的内容,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会计环境。同时,还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突出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另外,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与准则的制定,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准则的制定、培训、宣传、研究工作, 使准则尽快深入人心。
3.继续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机制
完善的自律机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为此,需要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充分利用国际会计公司的优势,在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与国际会计公司联合的同时,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内事务所或会计公司;改善CPA(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充分发挥中注协及各地方注协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努力提高国内CPA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增强CPA的风险意识与法律责任意识。
4.加快国际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为了使我国会计国际化健康、有序地进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制度。首先,要培养出一批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会计学家,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积极参加国际会计活动,扩大我国会计在国际上的影响。其次,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电子信息技术等新的知识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造就国际型会计人才;又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再次,要全面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客观、独立、公正地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这样,通过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我国会计在国际会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5.坚持改革,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
要真正实现会计国际化,使制定的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对于国际会计准则不是简单照搬的问题,而是必须加快配套制度的改革,要在组织保证、人员培训、法律协调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然将招致改革的失败。
6.积极参加国际组织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
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和地区性的会计活动,包括各类技术研究小组的工作及协调工作。要及时把握国际会计的动向,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国际化进程的了解,扩大我国在国际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形成过程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孙蕊.谈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0).
[2] 曹惠民,柴庆孚.会计准则国际化与我国会计教育[J].中国农业会计,2007,(3):20-22.
[3] 曾浩.2006WTO框架下的中国会计国际化[J].科技创业,2007,(3):64-65.
[4] 邓丽平.从新会计准则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4):39-41.
[5] 尹燕春,陈军杰.关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6).25-26.
[6] 喻宝珍.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1):234.
[7] 岳雪莲.会计国际化理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43-44.
[8] 周玉战.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J].乡镇经济,2007,(1):72-74.
[9] 佟明明.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及存在问题[J].商业经济,2007,(2):69-70.
[10] 王颖驰.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65-66.
[11] 郭秀珍.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目标[J].中国农业会计,2007(2):5-6.
Discussion about the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China'
WANG Yan-xiang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国与国之间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反倾销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逐渐被许多国家所采用。资料表明,我国连续10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仅直接损失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若将不应诉与败诉考虑进来,所遭损失将难以估算,反倾销一方面涉及法律问题,更关键的是会计问题。因此,加强反倾销会计研究,维护我国正当的贸易权益,迫在眉睫。
一、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存在的会计问题
(一)会计资料证明力不足.
会计资料证明力不足,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使企业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但是目前由于市场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职业道德缺失和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导致许多企业缺乏战略眼光,追求短期利益,不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两本账”或多本账,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2.会计举证资料不全
会计举证主要围绕反倾销调查问卷准备并提供相应的会计资料及相关事务,包括应诉前的准备,收集应诉资料,研究并填写答卷,进行抗辩陈述等.调查问卷的时间一般较短,由于许多企业不注重日常核算资料的整理、保管、归档和保存,因此,在国外发起的对华反倾销调查中,还没有一起是因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系统的、有说服力的会计证据而终止调查的案例。
3.举证中会计信息资料可比性差
许多国家反倾销法中,都划分了“市场经济国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作为前者,在遭遇反倾销指控时,其涉案企业提供的出口价格数据可直接认定为正常值。作为后者,则无权享受这种待遇,其出口价格不被认定为正常价值,往往采取替代国的数据作为证据。欧美等许多国家将中国排在“非市场经济国家”之列,中国的企业要争取“市场经济”待遇,就必须个案申请,提供充足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信息,证明自己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营的,并且有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地位要求的会计制度。否则就必须选择“第三国”的价格来认定,而在第三国的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公正性和随意性,很难保证公平、合理的判定中国产品倾销与否。
(二)注册会计师不能提供相应的反倾销会计帮助
反倾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程序,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十分严格的实现要求,很多事项涉及会计的专业问题,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进口产品反倾销会计服务业务,包括反倾销提起的会计服务,应诉反倾销的会计服务,反倾销会计争议的鉴定服务等。出口产品反倾销会计服务,包括应诉反倾销的会计咨询服务,应诉反倾销的会计举证服务,预防反倾销的会计规避服务等;这些工作对专业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很高,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通晓相关法律、外贸知识和外语,而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此方面非常薄弱。
(三)反倾销中缺乏会计信息平台
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是根据反倾销诉讼的要求,在企业自身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建立一个以会计信息为主,相关信息为辅的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库,旨在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全面、详细的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做到“知己、知彼”,以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我国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平台仅反映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对竞争对手的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缺乏了解。因此在发生诉讼时,无法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
(四)反倾销专业会计人才缺乏
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有很多事项既涉及会计专业问题又涉及相关法律问题,需要从会计与法律两个角度来陈述、抗辩,并提供会计证据进行举证,支持其陈述和抗辩的主张,与其他会计相比,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要通晓法律与外贸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外语,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还非常缺乏。
二、我国预防与应对国际反倾销的会计对策
(一)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高证明力
企业应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建立健全有关帐簿,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会计流程,对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归档、保存、销毁等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执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数据准确,资料系统、完整、全面,提高会计资料的证明力。
(二)会计核算严格遵循新企业会计准则,及时与国际权威会计机构沟通,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通用性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8项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目前仍有部分企业还在执行会计制度,未过渡到新准则.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确保所有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严格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来操作,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和鼓励外贸企业和一部分与外贸企业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变制度与准则并存的双轨制为单轨制。扩大新准则的使用范围,提高会计信息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可比性与通用性。
(三)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与竞争对手会计
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会计信息为主线、相关信息为辅线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库,旨在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全面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以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
竞争对手会计是通过各种现代管理方法搜集和分析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应对国际反倾销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以掌握国际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应付竞争局面和规避、迎战国际反倾销诉讼。起用竞争对手会计,不仅能积累境外主要竞争对手的财务信息资料,还能在涉诉过程中,根据竞争对手会计信息平台的指引,选择对本国有利的“第三国”方案,进行充分的会计举证。
(四)注重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人才及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
反倾销应诉能否获得成功,反倾销会计人才是关键。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应重点培养一批既精通会计知识与外语,又通晓国际反倾销法律及国际贸易知识的反倾销会计人才,同时制定“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略,加强国际人才交流。注册会计师也应该从上述几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反倾销应诉、抗辩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0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自身实力的限制面临着管理、市场竞争与生存等多方面的压力,迫于这些压力,中小企业投资者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拓展上,疏于对会计工作方面的管理,使中小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小企业出现不规范的会计行为,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由此影响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选择会计服务外包是否可以强化中小企业的管理,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呢?本文就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会计服务外包的涵义
外包是指在有限人力资源条件下,为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服务公司,使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外包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经营管理外包、财务与会计外包等。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发展,外包方式已逐渐被接受。近年来,在整个外包市场中,会计服务外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会计服务外包,顾名思义就是聘请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来完成企业包括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纳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原本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提供的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各种业务。目前,中国处于会计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初期,可以将一些相对较为独立的员工工资与福利、纳税咨询与申报、应收账款管理、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工作外包给会计专业服务机构,甚至还可以委托外部会计专业服务机构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编制工程预决算,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投融资、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等等。例如将员工工资与福利外包可以很好地解决员工工资福利费保密性问题;由于我国税制复杂,而企业精通税务的员工不多,纳税咨询与申报外包降低了税务违规风险;应收账款核算及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一般需要专业化管理。所以,应收账款外包可以解决公司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
2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2.1 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涌现为中小企业会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出现不少新兴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如财务服务公司、收账公司、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等;而且我国目前有会计师事务所近7000家,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专业化技术也不断增强,发展会计外包服务,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新的增长机会。虽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主要以审计服务为主,但由于审计市场竞争的加剧,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会计师事务所将越来越重视税务服务、会计服务等非审计服务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已有北京西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等四个会计服务示范试点基地。各地政府也纷纷将发展包括会计外包服务在内的外包产业作为产业政策的重点。可见,我国会计服务外包的市场初步形成,政策环境良好,为中小企业会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2.2 会计人才规模的扩大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人才资源 对会计外包服务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众多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会计人才市场,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等技术性较强的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大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了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人才储备。我们都知道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与执业经验的员工,具有扎实的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供会计外包服务。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200万的会计人员,有执业注册会计师9万多人,非执业注册会计师7万多人,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资源。
2.3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技术支持 会计软件的不断成熟,推动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目前,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十分重视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较好地通过会计软件和互联网来满足中小企业在会计服务外包方面的信息需求,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因此,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可充分利用会计软件,为众多的中小企业高效高质地提供会计服务。
3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分析
3.1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中小企业会计外包后,可以精简机构,减少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方面的支出,企业不需为财务工作配备电脑设备及相应的财务软件,节省了初始投资成本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系统的升级成本;会计服务外包可以精简人员,节省人工成本,企业不需要聘用维护财务应用系统的计算机人员和会计人员,从而减少工资、奖金、带薪休假、福利、加班费等薪酬费用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出,所以说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由于中小企业经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业务相对简单,专门设置会计机构或配备会计人员加大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而将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给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借助其专业化优势,中小企业只需支付较少的服务费就能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发展和壮大,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加灵活、优质、高效的服务。
3.2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 会计信息的真实和透明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和诚信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一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是作为第三方独立存在的,它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其通常是市场上同类业务的领先者,具有先进的专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保证了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二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的执业水平都较高,保证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是高质量会计信息,可信透明的高质量会计信息使中小企业避免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更为迅速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3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可以给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帮助,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信息及相关的专业性建议,帮助企业的相关人员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改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会计业务外包给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企业管理者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核心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培育核心业务,开拓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注意问题
4.1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应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应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运作体系,不断改进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中小企业在创立初始,就应让会计服务外包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规划、筹建等工作,借鉴会计服务外包人员先进的会计技术经验,规范企业的各项会计行为。同时,中小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整理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并及时向会计专业化服务外包机构提供。
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应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每一中小企业至少有两名服务会计,一名记账会计,一名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对企业提供的原始单据进行整理,对单据存在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由审核会计审核无误后进行账务处理和税款计算。审核会计还要进行账务处理结果审核,并填制纳税申报表,与企业沟通纳税情况,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好税收政策,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提供合理化建议。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负责人应对会计外包服务实施质量复核,以发现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服务的质量,使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4.2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应严格划分双方的责任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决策是企业管理者的核心职能,通常是不可外包的,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不能取代中小企业所有的财务职能,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严格划分双方的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把握好工作态范围和工作方法。严格地说,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开展会计外包服务时,以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咨询为主,充当的是参谋角色,不宜越俎代庖,代行管理决策职责。另外,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应注意处理审计业务和会计外包服务业务的关系,即当会计师事务所既负责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又负责其财务报表审计时,应注意保持审计独立性,不能因为会计外包服务而影晌发表的审计意见的公允性。而中小企业也不应示意会计师事务所违规做出不当的会计处理,提供不真实的审计报告。还有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提供会计外包服务时应履行保密责任。由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执行会计外包服务中会知悉企业大量的商业秘密,因此应该制定严格的保密条款,并向员工强调履行保密责任。
5 结束语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由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集中处理企业的原始会计数据,大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生成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加强内部管理,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可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采用会计服务外包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目前我国财务服务公司、收账公司、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兼职会计人员等,均兼有会计服务的职能,为了使会计外包服务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成立会计外包服务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会计服务外包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外包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不管是面对中小企业还是面对大企业都将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谢晓华.私营企业会计外包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J].财会月刊,2005(10):21-22.
[2]陈小英.从国际会计外包业务的发展谈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J].网络财富,2008(4):31-32.
[3]牟小容,王玉蓉,何凯臻.关于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17-18.
[4]马茹.关于企业财务外包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46-47.
[5]钱枫.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会计之友,2005(12):76-78.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159―03
【作者简介】吴教华,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湖南永州425006)
一、加入WTO给中国会计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加快了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这为国内会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于国内会计行业开展新业务
WTO要求成员国允许进入会计服务业的各个领域,这必然促使管理当局批准本国的会计中介机构可以进入相关领域开拓新业务,同外国会计机构竞争。此外,加入WTO所获得的最惠国待遇有利于会计中介机构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发展会计业务,提高本身实力,而市场准入原则减少了会计服务业的垄断,降低了银行业的进入成本,有利于银行间的竞争。
(二)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会计中介机构涌入中国,他们的优势在于:为审计提供全球的保险,审计或会计问题可以在全球得到解答,对职业道德有明确的指南,有严密的质量控制标准,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所有这些都会促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和建设,会计信息质量由此逐步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会计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外国资本将以更大规模和深度进入中国市场。由于资本市场的建立及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涉及会计问题,所以对于资本市场会计方面的研究就变得十分必要。而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的会计研究将会成为会计研究的热点,会计研究人员可以更多地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经济依据来进行研究。因此,加入WTO不仅给资本市场带来繁荣,也给会计研究带来新的课题和生机。
(四)有利于中国会计行业学习国际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中国会计市场开放后,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可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内开展业务。这样,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既存在业务上的竞争,也存在大型审计等业务方面的合作。但是,国内会计中介机构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低、技术手段落后、服务种类老化、竞争水平和层次低,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管理、客户开发、人事控制等方面有良好的经验,特别是在员工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更有独到之处。他们的介入,为中国会计中介机构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会计中介机构成熟的经验,加快我国会计中介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五)有利于中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法制化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加强,经济业务在规模和数量上必然增加,其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到企业间的预测及决策,为利益相互集团所重视。应该说,加强会计信息方面的规范是建立国际间正常经济秩序的基础。WTO规则中虽然没有直接关于会计信息方面的规则,但在其他有关规则及其执行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入WTO将有助于中国加快对外贸易法规及其相关会计法规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国内有关立法来保证国际协定和条约的顺利实施,保护各方的经济利益。如2001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为中国加入WT0后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和国际化提供了依据,为外国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会计方面最基本的规范。
(六)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其软件部分主要是模仿手工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处理,缺少企业财务工作需要的管理与决策功能。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只是企业内部信息的孤岛,企业信息难以同其他功能信息相互融通。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将更多地依赖于虚拟的网络,网络经济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促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推动会计信息化进程。
二、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虽然对中国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在某些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距
2000―2004年,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已颁布具体会计准则16项。具体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正式步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但是,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目标上。基于不同的会计准则,同一个经济实体在同一期间的会计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出于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出发点,企业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其目的是唯一的,就是通过财务资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为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服务的。其次,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在不停地进步,目前已经制定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制定了10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准则。相比之下,我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再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第四,表现在我国的一些准则在某种程度上过分强调国情,而与国际会计准则间存在着一些分歧。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际化
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量涌入,以及会计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必将加剧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竞争。
经济的全球性,为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指明了方向。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为其提供会计服务的全球化。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会计服务,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国际“五大”或其他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在于,它们在全球各地均有成员所或办事处,形成了服务的网络,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活动同样可以全球化。但就目前来看,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无法为其提供全球。能提供全球化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却不多,能与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竞争的更是屈指可数,而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因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难以付诸实施。
(三)国内会计行业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广大民众的文化
水平以及民众的收入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会计行业是高智商的行业,人才资源是重要的资源。行业发展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和技术等直接受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影响。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手段一是高薪,二是提供发展的机遇。国际会计机构将以高薪、出国培训的机会、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与国内会计行业进行人才争夺战,将会致使国内会计行业人才流失。
三、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的应对措施
(一)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和会计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客观地讲,我国目前在会计的国际协调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两种偏差:一是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过分强调自己的做法;二是过分崇洋,考虑问题时总以西方会计为标准,在操作上单向协调倾向严重。
对此,笔者认为会计的国际协调与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并不矛盾。会计的国际协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小各国会计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差异,而并非要求、也不可能达到各国会计整体框架和运行机制的统一。要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对于存在依据的合理差异,我们要承认其存在客观性。在会计准则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各种现实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正确认识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设也并非与国外没有相同之处,在技术层面上,国际惯例中适应于中国的就应该吸收借鉴进来。我国近几年已修订和新颁布的具体准则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在过渡时期,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性或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会计协调组织,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会计经验和先进管理技术,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步伐。
(二)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会计制度的统一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原则,作为市场中的个体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信息。但是,我国仍存在着不同的行业会计制度、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按不同的会计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显然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混乱,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后,应与国内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为此,同样会面临上述问题,这显然也是外国企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尽可能取消不同行业会计制度,推行《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加快以会计准则代替行业会计制度的进程;参照WTO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管理政策,健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三)开拓会计服务市场多元化,实现会计国际化,
加入WTO后,会计服务市场的需求呈多样性,会计、审计、税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需求同步增长,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无限商机,但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因此,会计行业要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开辟新市场、开拓新业务、投资新技术、走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减少经营风险。首先,保持会计、审计和税收服务业务;其次,拓展咨询服务业务。
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加人WTO,使我国的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受国际大形势的影响增强,同时也使我国的会计行业受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发展程度和信息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加剧。我国的会计行业唯有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才有前途。首先,加快会计准则等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其次,走出国门,积极开展国际服务业务;第三,引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事务和活动,提高我国会计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地位等。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
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的“两大法宝”。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培训、客户开发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更是技高一筹。相比之下,这正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的东西。可以肯定,加入WTO后,不仅国内事务所间原本激烈竞争会加剧,而且国外的事务所也会对国内事务所的生存产生新的冲击。同时,国内事务所还面临着如何走向国际会计市场问题。培养注册会计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其执业水平是国内事务所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内事务所走向国际的必要条件。
(五)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师的素质,防止人才流失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数量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不相匹配,行业整体素质不高。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
1.下大力气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高等教育。目前,国家已在23所高校举办了CPA专业,有望培养造就一批中国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注册会计师队伍,并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