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4 16:45: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篇(1)

一、数字化校园的含义

所谓数学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设备、教室等)、资源(图书、课件、素材)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的全部数字化,从而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大传统校园的功能,并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目前,建设数学化校园的主客观条件都日趋成熟。很多学校也为此大胆创新,不断实践,立足教育教学的实际,建设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校园,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向自动化、高效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硬件建设(网络,终端设备、系统设备)。二是软件建设(平台、应用系统、资源)。三是人才队伍建设。

实际上,这三方面可细化为五点内容:

1.是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学校通过有线、无线或有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区县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

2.是教学应用终端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多功能教室建设,“班班通”建设,教职工计算机准备(或教师备课室)建设,功能室多媒体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用技术室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含电子阅览室)建设,会议室多媒体建设等。

3.是信息化功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完全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4.是信息化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及平台是支撑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他包括学校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等等。学校可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应用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全校教职工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使之适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创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农村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条件分析

1.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农村学校的师生对数字化校园非常渴望,希望拥有与城里同样的教学资源,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的心理基础。

2.是随着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农村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也进行了继续教育的相关业务培训,对加强数字化校园研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3.是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和班班通等活动的开展,农村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设备设施日趋完善,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研究的物质基础。

4.是通过对数字化校园成功案例的学习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教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农村小学也初步具有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业务基础。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的措施和做法: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建设和应用数字化校园的意义,认识加强这方面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动员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来。

2.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建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和参与人等,对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分类实施和检查指导工作。

3.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都需要解决资金问题,课题研究也要有一定的经费预算,以保证科研活动的正常需要。

4.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课题研究中,建立相关的科研制度和课题考评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为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等的重要依据。

5.拓宽思路,努力钻研。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探索,并通过网上教研、网上办公等活动,在学校建立一个开放的、立体的、丰富有趣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给师生带来的提高:

1.在课程整合方面: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实验,呈现教学中丰富、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通过多种反馈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程序,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在数字化办公和教师网上继续教育平台方面:可以运用校园网络平台,结合电教媒体等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资源,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使教师能够互相交流、沟通教学心得体会,补长补短;学校也可以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将计算机网络作为终身学习的工具,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3.学生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教师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会自觉接受传统办公向网络无纸化办公的转变,主动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开展学习和教科研活动,把数字化校园作为成长进步的有效平台;当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干扰课题研究的因素,如果无目的地大量使用电教媒体,就容易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影响学科教学的质量;另外,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接受高速运行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不能主动有效地应用数字化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篇(2)

1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构建的集教学、管理、学生开放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且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管理形式、纸质图书、教与学资源、科研资源等),形成一个整体、完善、可控的数字立体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强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办学的质量。

数字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化、发展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的信息更好地进行组织分类,提高用户在网上获取自己需要信息的速度,方便师生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安全、科学、规范、精细化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能及时快捷地对数据信息进行发送和回收。数字化校园实质是:运行内容数字化,支持环境信息化。也就是说,对于学校中关于教学、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将逐步由纸质管理方式转变为数字化形式,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完成纸质到数字化转变的管理形式,建设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化技术支持环境,带动学校全体人员参与的整个过程。

2应用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突破口

经过几年时间,中小学基本实现“班班通”、“校校通”,普遍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让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逐步被教师认可。但是,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缺乏常态化,学校普遍感到可直接应用于教学的优质资源严重匮乏,很多资源往往只是教师自己拥有或以本学科使用为主,在共享性、互通性方面很差。其次在管理中也出现大量纸质与数字化重复的劳动,不但工作效率没提高,而且还浪费了资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缺乏自己开发研制应用平台的技术力量和管理队伍,造成想用信息技术而用不起来的尴尬局面,应用平台的软环境开发建设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具体行动中是波浪式前进的,但在总体发展中又是螺旋式上升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一般建设数字化校园可从4个层面来考虑,即: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实用的应用平台;建设高效的机构队伍。其中开发应用平台是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应用平台位于数字化校园的中心枢纽,建设中只要把它作为突破口,其他层面建设在它的带动下就可迎刃而解。一个经过科学规划,具有良好交互功能、自主功能、协作功能的应用平台软环境,用户依靠网络环境能快速地上送下传数字化资源,能便捷地调用资源库中的共享信息数据,并随时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进行二次开发。应用平台是集众人智慧和技术而成,一般能较好地解决学校个体或部门力所不能及的问题,给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带来教学、学习和管理极大的便利,往往比较受用户喜爱。随着应用的深入,用户慢慢依赖上应用平台,信息技术成了他们日常工作中一种不可缺失的元素。

只有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全员参与的数字化校园,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所在。把开发实用的应用平台作为突破口,充分让管理者和教师在应用中感受到平台的优越性,最后自觉加入到共建、共管、共用数字化校园的行动策略,不失为一种高效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创新举措。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稳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并为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4个数字化”。

3.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3.2教学资源数字化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网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扩展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让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3教学数字化

校园网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向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3.4教学应用数字化

篇(3)

1 学校管理和传统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理念存在偏差

1.1 学生的学习理念已发生变化

计算机和网络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学生,深刻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接受多种教育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快捷地沟通信,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因此,学生在接受教育阶段已经做好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准备,已具备了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的能力。

1.2 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还囿于传统

教师们习惯于传统教学,但传统教学理念不再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学的要求,虽然很难,但必须尽快转变。尽管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们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貌似受到了挑战,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单一,除去教师的传授,还有这连接全球各地的互联网,也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源。信息化时代,学生的认知方式、评价方式、认知能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们更应该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地加强学习,加强对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树立新的“权威”。

1.3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亟待转变

管理才也不能很好地接受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不能犀利地认识到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教育信息化,将深刻地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让老师从

2 管理者和教师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领域认识模糊

2.1 数字化校园可为管理者和教师们提供便捷的管理和教学准备途径

教育信息化时代悄然来临,可我们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中,这种模式又不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可为管理者和教师们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和教学准备途径。

2.2 数字化校园可以搭建便捷的校园办公管理平台

校园办公管理平台是一个具有数字化校园特色的自动化办公平台,能帮助管理者和都是实现无纸化、零电话的现代化办公模式。常用的内置功能包括公告新闻、邮件管理、留言管理等校园的基础业务系统。公告新闻中心主要用于及时各类新闻、通知等;邮件管理主是帮助上下级或有业务往来的同事间进行点对点的沟通;留言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及学生的交流平台,是常规沟通方式之外的另一沟通途径。

2.3 数字化校园可以搭建直观的教务和学籍管理平台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务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教师岗位编排、课表管理、教师备课管理、教学周检、教务周历等功能,方便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教务管理工作,提高日常办公效率。课表管理功能提供给教师多种方式进行课表查询;备课管理功能方便学校对教师备课情况的检查督导。学籍管理又可以为学籍管理人员提供入学分班、学籍管理和学生调班、学籍查询、奖惩统计等功能等,简化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4 数字化校园可为师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服务对象是学生,尽管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但就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是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因此,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如电子阅览室的设置)无疑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传统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这种学习与实践机会又可以促进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 构建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信息资源库

数字化校园是信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构建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信息资源库,可以丰富教师的信息资源来源和校园网的应用效率。规划和建设好基于数字化校园网的信息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应该与校园网的建设同步甚至超前进行。

3.1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学校网站建设

利用WEB技术建设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学校网站是数字化校园网信息资源的核心。学校网站对外可以反映学校的校风校貌、宣传和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对内是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桥梁。

3.2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素材资源库与课件资源库建设

素材资源库的建设,是收集积累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片段以及按钮、图标等素材的过程,以方便课件调用。素材库的建设要注意对素材分门别类。

课件资源是服务教学的主要资源。一定数量的课件资源,可以方便教师查阅下载,节省教学资料搜集的时间。课件下载后,也可以在原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与制作,以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经过二次开发的课件,也可以再次上传,以供其它教师使用。

篇(4)

一、以校园网为平台,改进信息与接收

1.学校网站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标志,要发挥好网站在学校管理、教学中的作用。传统学校宣传工作主要依靠媒体、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学校网站的出现和应用是当前学校信息的平台。学校网站改变传统宣传模式,由间歇性信息变为即时,由宣传工作中的点、块变为整体和全方位的宣传。有教师这样形容校园网:“先上网后呼吸”,每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进入校园网,查看学校最新动态或最新工作计划等。借助校园网,学校可以把常规性文件、学校事务的相关表格等放在网络中,以供师生了解和下载使用。除了信息的功能外,通过网站上的留言板和电子邮箱,师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可以及时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2.建设数字化校园,就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校讯通”“微博”等平台信息传递功能。“校讯通”平台主要是在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利用互联网或手机短信功能,及时把学生每天出入学校的情况以及学校重要信息、临时通知等迅速传递给家长,使家长与教师、学校及时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帮助孩子学习和生活。这个平台实现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二、应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1.信息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的图书管理、财物管理等工作中有着高效完美的表现。计算机成为中小学图书馆的主要设备,使图书采编、流通、统计、宣传、信息摘编等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学校财物管理中运用管理软件,实现了事业资产管理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财产信息资源共享,为学校财务经济的合理安排、使用、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

2.依托信息技术,发掘计算机的管理功能,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繁琐、机械、重复的劳动,实现学校一些常规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校园广播、音乐的播放以及上下课的打铃,学校中诸如此类的工作都可通过智能化管理使“数字化校园”工作上新台阶。

3.建设“数字化校园”,发挥计算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巨大潜力。例如教务工作中已经普遍使用Excel等软件来统计处理数据、成绩等常规工作,并可进一步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如借校务管理软件的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功能,对每年数百份学生毕业证和新生入学通知书的填发使用计算机自动名单打印,能高效高质地完成该工作。

三、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促进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

1.依托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上传或下载教学课件、资料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班班通”网络的建立和形成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2.依托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网络化培训,是适应时展、提高教师培训实效的需要,是克服传统教师培训弊端的需要。在教师培训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网络教室等设施以及教学软件,增加培训时间和内容,改变教学形态和方法,将会快速高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篇(5)

【关键词】SOA 数字校园 综合信息服务 门户设计

1 SOA的概念和特点

1.1 SOA的概念

SOA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即服务)通过定义标准的协议和接口,它们连接在一个中立的方式定义的接口,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服务实现的硬件。此功能称为服务之间的松祸合中立的接口定义。SOA松散祸合的,可互操作的,位置和传输协议透明的封装和重用的服务,异步调用功能。

1.2 SOA的特点

与传统的学校信息化方案相比,SOA性能的主要优点是容易与现有系统集成,标准化的架构,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和维护的复杂性。简单来说,SOA是一种设计和构建松散祸合的软件解决方案,该程序可以获取软件服务的形式公开业务功能,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这些服务,只要通过接口己被释放,都可以找到。构成并组织应用程序通过应用SOA的学校,可以使用一组分布式服务。学校将能构建新的应用程序,再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他们的合作伙伴的业务功能。

2 综合服务

随着政府、企业和学校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发展的过程中,IT领域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从强调构建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设计研发个性化软件系统逐步过渡到以提升IT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目标的IT应用理念。当然,学校也不例外,随着建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推经,学校数字校园规划、设计与建设也从信息管理到综合服务升级发展。

2.1 信息管理

MIS是应用工T基础网络、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借助通讯网络以及先进的办公设备,在以人为中心的协同下,进行信息数据的加工、储存、收集、传输、更新、维护和使用的计算机与人的交换系统,全面支撑学校战略决策、顶级操控和逐层控制和基层操作,同时拓展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优化单位战略。

MIS提供给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来实现对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3大主要资源:人(people),科技(technology)和信息(information)。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不同于其他的用来分析组织机构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

2.2 信息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就是说给用户提供各种数字信息的创建、更新、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和操作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满足用户的对信息或者数据的需要而通过某种终端提供给用户某种格式的信息。例如,教师的职称等信息属于学校办公室管理,当教师职称发生了改变,那么后勤部门如何实现及时的更新和调整相应的福利待遇呢? 这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而比较好一个方法就是通过部署基于SOA的应用来达到这个目的。

3 基于SOA的综合门户设计

综合信息门户服务位于各类综合服务应用之上,支撑校园应用的集成运行,提供单一登录、一站式访问的基础环境和个性化的配置能力。以浏览器Web访问的形式面向全体师生用户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将全面表现数字校园的各种管理、应用、服务、办公和社区生活等信息,系统整合各类集成应用之间的差异,满足学校全体师生、职员和服务人员个性化自由定制和订阅的信息内容。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利用信息门户软件架构和组件服务技术来满足各种应用与服务诸如邮件系统、一卡通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知识发现系统、信息系统等等收的统一认证、系统授权、访问接入与应用集成,提供校园信息服务门户的所有功能和作用,同时满足未来智慧校园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业务发展和流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应用业务和集成系统都需要在门户服务的系统资源中添加、注册、配置与审核之后,才能在在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平台中使用。门户将人员整合、应用整合后,提供统一的SSO(单一身份认证)入口。数字校园用户利用统一的登录账户,当然可以个性化设置自己的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等易于记忆的符号作为账户,就可以快速的访问用户角色和权限范围内的信息资讯和业务系统。

信息门户的重要职责是全面展示新闻资讯、业务应用、协同办公、社区娱乐等综合信息和快捷桌面,集中推送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自定义业务流程、业务应用与频道定制等的信息服务与知识共享。

综合信息门户负责将校园内的异构的与分散的各种信息资讯、通知公告、办公生活等等信息资源集成,支持一个提供信息化分享、浏览、协作以及传递的网络化信息化集成数字平台,通过提供办公服务、校园资讯、社团生活、教学科研等的虚拟化校园、班级、部门以及个人的服务平台,全面科学的导向和激活各种学校信息化服务系统中的信息资产,满足全校的学生、教师、领导、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校友以及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自助服务、业务处理和信息服务。

总之,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紧跟主流互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布局风格,以向师生提供全面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为目标。统一信息门户科学有效的整合学校新闻资讯、通知公告、办公协同、科研教学、社区生活等综合信息与资源,满足全校的学生、教师、领导、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校友以及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和信息服务。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全方位支持分级部门和个人用户应用门户生成技术,各个分级部门或者个人用户调用组织机构通过数字校园的多机构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构建各个部门或者个人的独立综合信息门户,各不同综合信息服务门户之间实现校内各业务系统、信息服务等之间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服务,提供每个分级部门和个人用户可以定制个性化交互界面(UI)和服务栏目的模版服务,提供基于角色和组织机构的多机构的分级权限管理以及角色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运武.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4).

[2]陈鹏,花丽,沈洁.数字校园系统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3]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3.

篇(6)

一、调查内容与方式

我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年龄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学历都在高中或大专以上,本科学历者居多,88.24%的教师拥有市级以上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代课教师比例仅为5.88%,由此可见,我校实施数字化校园条件比较成熟,早在2005年,我校便启动了校园数字化建设。

为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及管理者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真实想法,探究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与应用的具体情况,笔者从教师基本情况、数字化校园建设前后对比、教育教学资源体系构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五个维度,拟定了25个问题,设计了《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并对本校全体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2份,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1. 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校园数字化建设之后,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从繁重的备课、制作课件和传统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平台中现成的资源实现声形并茂、视听结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而可以节省出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如何走进学生心理,如何设计组织学生活动,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等问题,实现了有效的、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了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学习的深入展开,从而建构了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师得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效果对比详见图1)

2.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等活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聚焦课堂教学,在融合中协作、在协作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76.47%的教师都已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许多教师还建立了博客,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料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学理念的内化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得到提升,教师的业务获奖情况见下表:

表1“数字化校园”建设近五年来教师获奖一览表

3. 实现了学校的有效管理。针对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笔者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39%的教师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学校各部门之间更为迅速便捷的沟通;96.08%的教师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实现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实际情况表明,我校在实现数字化校园之后,引进了统一设计的功能软件,如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多媒体使用仪器管理等编程方式,彼此之间的数据可以相互兼容,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学生评语撰写、填写成绩单等工作耗时费力,引进校园网管理平台之后,只需动动鼠标、敲敲键盘,评语选择、成绩录入等一系列工作便能轻松完成。

以某一学生容量为63的班级的若干常规工作为例,通过下表说明班主任在开学前与学期末的工作时间比照。(见表2)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同一种工作,班主任所需的工作时间,在软件开发后要远远少于软件开发前,比例约为1∶7.2,可见,资源共享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同样,数字化校园引进的一系列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多媒体仪器管理等编程方式,也有效推进了学校整体的管理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整体的规划部署。资源管理、信息规划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浩大,现有的信息系统大多以局部建设为主,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一步步分层实施,但是电子产品更新速度极快,因此,往往是“计划跟不上变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很难跟上,从全局高度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加以规划者少之又少。同时,由于学校的信息系统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人员分别研发建立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也不尽相同,造成了应用系统各自独立,无法实现相互间的有效访问和数据共享,用户缺乏统一的登陆界面、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接口,“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篇(7)

原来学校各应用系统之间根据业务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网状交叉访问,而且业务数据千差万别,实现交互成本高,需要为各个系统交换过程开发特定的接口。在我们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首先是在各应用系统之间采用独立的CIP系统,这个系统是CIF规范的参考实现,它通过规范化参与应用交换的数据对象、标准化交换过程,从而简化校园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整合,促进校园内部和校际数据共享。也就是说,各应用系统只与互操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接口一致,都使用标准SDK开发,快速高效。在交换数据的过程中可靠、安全、可控、高效。这样开放的数据接口,也使不同的厂家按照规范开发的产品可以直接互联。

例如,学生成长平台需要使用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学生基本信息,并且当学籍管理系统更新这些信息后,需要及时得到反馈,传统的实施过程(如图1)。

而采用CIP系统后,学校要求学籍管理系统将学生基本信息通过给CIP,学生成长平台就可以通过CIP订阅这些信息,实现数据的互操作(如图2)。

其他系统,如“成绩分析系统”再用“学生基本信息”,也可以直接订阅,不必再和“学籍管理系统”协商。“学籍管理系统”的变更和升级也不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这样一来,就改变了原来的网状应用系统结构成为清晰的星形结构(如图3)。

篇(8)

随着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从最初的铺设教育教学网络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到相应的教育科研、网络办公、学生素质评价等综合系统的开发应用,完成了从规模普及向整合应用的转型。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大力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服务和引领教育发展,将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50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目前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实验校。学校的数字校园围绕“数字促进教学、数字服务校园”的建设思想,以应用为核心,通过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建成学校的信息标准及统一数据平台,高效集成学校原有系统及数据,构建满足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与服务要求的数字支撑环境,为校内外各类人员提供完善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支持。

一、我校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

经过不懈的努力,理工附中的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普及、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各部门相继应用了各类业务系统,如图书查询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照片管理系统、音像资料查询借阅系统、学生成绩分析系统、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综合素质管理系统和FTP文件服务系统等。与此同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多年来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如现有系统的设计和技术架构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系统独立运行,通过拷贝数据或业务系统直接建立接口,造成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实时性无法保证。师生进入不同的系统要记多个网址、用户名与密码,而且管理存储多套应用用户名、密码对安全也不利。信息管理流程不够顺畅,信息之间不能共享,影响了部门的协作效率。还有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急需建设新的应用系统去解决。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协调,进一步巩固原有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建设具有我校特色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校园。

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积极贯彻北京市教委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下提出的《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通过对学校的现状分析,结合当前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考虑,将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为:通过2~3年的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数字化的管理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环境,提高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突出学校现有优势,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体现出整体解决方案的特色、先进性、易用性及可扩展性。

二、我校数字校园整体规划设计

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各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3]。

图1是我校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方案设计,学校主要以统一数据和资源平台为基础,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服务为宗旨,对数字化校园进行长期规划和设计,从而达到数字校园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1.基础平台的搭建

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的第一阶段,首先以三大平台为建设基础,搭建统一资源中心、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认证中心。将学校所有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中,将数据统一标准,支持单点登录,减少应用的烦琐程度。

2.服务平台的搭建

在三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需求,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系统的建设,将包括校园办公系统、教育学管理系统、国际部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应用平台。

3.师生成长服务平台的建设

学校将要重点建设师生成长服务平台,教师发展平台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个人风采的舞台,进一步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数字化的办公服务,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教师沙龙社区、班主任工作室等。学生成长服务平台着力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建立共进的网络社区,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4.门户网站的建设

学校将根据需求改建学校统一的门户网站,加强互动功能的应用,实现个性化门户,通过门户网站彰显学校特色。

三、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初步成果

通过对过去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我校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基本实现了基础平台的搭建、现有资源的整合、学校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教学教务系统的初步建设,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资源平台的优化

基础平台作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服务性建设,在我校第一阶段的数字校园建设中已经开始,学校将现有资源进行了整合,学校教职工能够实现单点登录,通过电脑、移动终端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应用,为学校教师提供了方便,并且达到了及时、准确、实用的建设目标。同时通过基础平台的应用,使学校原有资源标准达到了统一,为下一步的管理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2.管理过程的优化

通过即时通讯系统、日程安排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下载审核系统、工资查询系统、网上评价系统等管理系统的搭建,解决了学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减轻了教职工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管理进一步向高效、便捷、低碳的方向发展。

3.教学过程的优化

数字校园平台同时为教师提供学籍管理系统、智能排课系统、网上阅卷系统、成绩分析系统、考务管理系统,将排课、选课、阅卷、成绩分析等教学环节有效地整合为一体,加上后期网络教研、协同备课等系统的建设,将形成连贯易用的数字化教学管理体系,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总结与展望

数字校园的建设规划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通过对学校各个学科和部门进行调研分析而进行的需求规划。任何平台的建设只有有需求才能有生命力,完全依靠行政命令强推的平台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长期的规划,在保证软件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兼顾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争取做到加强互动、寓教于乐,使该系统适用时代的要求。

学校通过对过去建设的问题和成果分析总结,对数字校园建设做出了进一步规划设计(如图2所示)。

学校规划通过下阶段的建设能够更加全面地将教师社区、家校互动、国际部服务平台等建设内容进一步完善,同时结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的学校特色,切实做到为教师提供工作方便,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为家长提供参与入口,使数字校园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实现教育的革命性变化,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3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3-0045-03

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信息化平台,既能充分利用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成果,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以信息化本身的优点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所以,中小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学校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数字校园建设内涵

数字化校园,它不仅仅是教育的信息化,应该说它是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育人环境。而在这个育人环境当中,我们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以及人的信息素养的形成是核心。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首先,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教学网。一方面,它作为一个教育信息资源网,必须承载各类教育信息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资源下载等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学交流网,必须充分考虑网上互动教学平台的建立与使用问题,使教师和学生能实现实时或跨时空的教学和学习,能在网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在线交流、讨论等。

其次,数字化校园也是一个管理网。依托校园网进行校园管理和行政办公管理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功能之一。需要充分考虑校园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需求,提供强大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功能。

二、中小学数字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中小学数字校园信息化平台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可以分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部分,本文将据此在下面几部分中对这些部分进行介绍。

1.硬件建设

中小学信息化平台需要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就其功能来说,分为运行设备、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三种。

(1)运行设备

作为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足够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是必要的。就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纯数据库功能:类似一般企业的财务、政务管理,这类功能对计算机要求不高,一般的个人电脑即可胜任(1万元以内,2012年价,下同);

2)网络宣传功能:类似小型网站,由于访问需要,计算机要有良好的多路通信能力,并匹配稍微大一些的存储硬盘,一般需要简单的服务器或小型机。(1~5万元)

3)辅助计算和人工智能: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运行设备应当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计算运行服务,为此需要比较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对于这一层次的要求,需要计算集群(HPC)完成。(10~100万元)

信息化平台的存储能力关系到平台能提供的信息量,总的来说,越大的硬盘越好,但从实际方面考虑,硬盘的可扩展性和自身资源的数量变化并不要求一次性到位,可以逐步增加硬盘的容量。硬盘的价格一般不超过1000元/T,实际配置时,可以根据存储数据的情况,进行配置。

(2)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是信息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通信设备覆盖范围越广,越能发挥校园信息化平台的作用。通信设备包括网线和交换机。同2.1所述类似,通信设备的建设也需要根据承担的功能和范围来确定。

就范围来说,直接影响的人群需要相应的通信设备连接到位。如果需要影响到全体教师,则设备线路必须到办公室;如果需要让学生上课时享受校园信息化平台,则线路要到每个教室,如果需要学生日常生活享受校园信息化平台,则线路必须到学生宿舍;如果需要全校所有人员都享受校园信息化平台,则除上述范围之外,学校的所有教辅职能部门如图书馆、保卫、后勤的办公室必须有通信线路;最后,如果要让所有人员随时享受校园信息化平台,可以使用互联网,使各种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访问校园信息化平台,这要求信息化平台与互联网之间有设备连接。

就功能来说,一般网线都能满足需求,但是随着用户数量增加,需要有更强大的交换机,对于学校信息化平台的中心机房,至少需要千兆级的交换机以避免通信瓶颈。

(3)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是使用者所接触的设备,一般可以是PC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公用信息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专门定制的终端设备以提高效率。不过必须注意:使用手机时需配合相应的互联网,或者专门建设无线系统。

2.软件建设

(1)需求分析

软件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信息化平台的运行效率。而软件建设可以分为管理系统、数据资源、网络环境三部分。而这三部分都应根据实际需求来安排和开发。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平台的需求大致有三部分:数据库管理、新闻信息和交流、资源的积累和共享。

1)数据库管理:学校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及时管理和调整的资料,如学生成绩、课程和考试安排、授课情况评估等;行政事务方面的人员安排、职称评定等;后勤方面的水电供应等。校园信息化平台应该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传输,并及时将需要处理的信息发送到相应的决策者和所需要覆盖的人员手中。

2)新闻信息和交流:信息化平台需要让学校内所有人都能及时了解到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消息,应该能及时传输到校园信息化平台并以新闻的形式,使得全体人员能及时根据相关信息调整优化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而对于外界的新闻信息也应当扼要地加以传达。

3)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信息化平台最直接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所需要的有用信息。例如,教辅资料、授课指导资源等。不同的资源应当能及时上传到校园信息化平台,并以合适的权限供不同类型的用户调用。

(2)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是指控制整个校园信息化平台运行的服务系统,现在的信息化平台就其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而言,有针对具体对象专门设计的,也有基于现有互联网和相关已经成熟的软件。

为了满足前面所述的需求,校园信息化平台的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

1)稳定的运行能力:一个完全信息化的学校,如果其信息化平台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学校完全无法运行,所以,安全保障是信息化平台的首要因素;

2)层次分明的权限设置:自校领导至学生,但其使用权限显然应该不同,层次分明的权限设置应该使不同的使用者都能得到与其在学校中角色相应的信息和资源。

3)多样化的传输途径:管理系统应满足多样化媒体的需求,以便所有的用户都能尽可能充分地使用到信息化平台;

4)合理的使用界面: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有一个合理有效的使用界面,以便得到相关信息和能方便地上传希望共享的资源。

(3)数据资源

信息化平台的资源是其为广大用户服务的根本,为满足前面所述的需求,数据资源需要满足合理性、多样性和及时性三个条件。

合理性,是指数据资源应针对校园用户的不同类型都备有充分的内容:针对学生,要有相应文化课程的学习资料等;针对教师,要有各学科的教辅资料等;针对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要有相应业务能力的资料和政策法规等。合理储备数据资源,才能使用户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时能从信息化平台得到帮助。

多样性,是指数据资源应该有丰富的媒体形式,不仅要有图书资料,也要有图片、影音甚至必要的软件资源。

及时性,是指数据库资源应该能及时得到补充,信息化的精髓在于交流,如今的社会信息量急速增长,及时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共享,是一个数据库活力常驻的根源。

(4)网络环境

当今最丰富的资源莫过于互联网,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产生和流动。校园信息化平台只有与互联网保持充分的联系,才能接触尽量多的资源并加以利用。但是,作为学校运行的一部分,信息化平台必须在连接时保障自身的安全性。

3.人员建设

中小学信息化平台的运作,除了其软、硬件自身的合理之外,还应该配备必须的管理维护人员。管理和维护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保证维护和管理的有效性。

4.制度建设

新的运行方式必然需要新的制度,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和执行校园信息化运行的管理并将其明确为学校的行政制度,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应制定管理办法、运行流程、维护规范等,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具体应包括:

(1)建立完备的数字校园管理规章,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校园电视与广播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经费管理等;

(2)制定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政策,落实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

(3)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

三、结束语

中小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具体到学校,如果得到彻底的实施,它实际上是学校运行方式由传统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变革。一个完整全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涵盖范围广、涉及方面多,需要学校内外很多支持,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步步扎实地进行,使得这一有力的发展方法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篇(10)

信息网络化能够促进中小学图书馆进一步为教学服务,同时也为服务师生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有效加强信息资源的范围及合理使用,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是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从而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信息资源的引进和收集是资源建设的首要步骤。建设开放、内容丰富的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网络共享与互换,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就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仅仅依靠学校图书馆人员以及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因此,在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自制研发并扩大资源的收集渠道,共同进行教育资源的建设。

(一)资源信息的引进和收集

在现代化社会中,网络是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自主开发以及音频视频资料的购入等。因此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服务功能,可以更方便地收集有关教育的大量信息资源。但同时网络上还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会危害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除了给学生提供网络服务,更要切实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促进学校图书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所以,学校图书馆要有效利用优秀网站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校园网站的建设,对学生在网络上浏览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让学生获得最有益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健康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育资源有多种引进方式,对中小学的图书馆来讲,可以进行开放式的资源管理,实现学校自身个性化与厂家资源库的有效整合,再利用高效的搜索引擎实现对资源的搜索和利用,更好地服务师生。部分企业会向学校提供统一、开放的搜索引擎,用来整合本地校园网、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馆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对教育资源平台的选购是目前学校在技术上的最佳选择。

(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理

学校图书馆的传统教学积累了大量教育资源,并且大多是以音像磁带或纸质的形式存在。对资源的整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的参考资料、图书文献、图像素材以及论文等进行数字化的整理,对原有信息资源实行再次开发和音像资料的数字化整理。

(三)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

资源开发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由学校全体师生配合图书馆共同进行,真正开发出适合教学需要的实际资源。此外,教育资源的开发还需要教师和图书馆人员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教师需要经过一定的技术与技能培训,有效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真正结合教学的资源和实践经验,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在软件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中小学可以有效组织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编写并开发教学中需要的资源,让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各种教学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另外,对有个别需求的内容要进行精心的制作和设计,形成学科的教育资源库,便于教师的教学应用,更好地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图书馆资源库的具体建设措施

中小学的图书馆资源库是知识交流与再创造实现的动态库,它可以为教育资源库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主要包括教学工具、媒体素材、文献资料和案例等,整合素材资源,呈现给学生真正的主体性学习资源,而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从而为教育原始素材的整合、提炼以及集成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实现教师和馆员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和资源发展的开发策略,进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和资源的筛选、搜集及应用的能力。

(一)设计符合教学改革的资源库

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库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构建新课程资源的网络化目录索引,从而实现目录索引应用形式的网络信息资源。

中小学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必须要有效改进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分类结构,充分考虑资源的储存与表现形式,更要注重教学的内容及方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标准要一致。例如,资源管理平台、数据库以及内容的开发等学校基础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其具有共享和搜索的基本作用,从而方便学生及教师对图书馆相关信息资源的搜索和利用。

(二)设置高效方便的信息导航功能

高效、科学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广大师生进行快捷方便的信息资源检索,并通过一定的栏目模式、类型方式、知识点模式等网络浏览进行资源查找。便捷的导航系统需要以及一定的认知理论,对学习实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安排。因此,一定要重点突出主导航线,体现多种渠道的访问功能,其次要注重导航灯提示功能,有效增强用户的定位意识,从而真正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

(三)高效的资源搜索引擎

多媒体的教育资源库含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检索工具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检索应该含有关键词、名词、复合检索、知识点以及浏览方式等检索查询方式,更好、更快地进行资源检索。另外,检索系统不仅要支持校内资源库的检索,也要支持网络上的搜索,教师与学生只需要输入需求的条件,系统就能够自动搜索到网络或资源库中的最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有效提高了自愿搜索的自动化和搜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分布式的资源管理模式

信息资源的目录集中管理与分布存储的资源管理系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大多资源的管理系统会支持不同资源数据库的共享,以及不同规模的教育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搜索采集,并提供面向个性化服务的资源应用环境。可见,分布式的存储能够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建设的高效完成,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价值。

(五)开放式的资源管理

资源库不是信息资源的交单堆积,是开放、动态、具有灵活重组能力的资源管理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添加有效的信息,并运用到教学资源库的实践应用中,图书馆人员可以对师生的动态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丰富图书馆的资源,将最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最终使中小学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不断发展和进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资源库,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图书馆资源库的有效管理

(一)制定发展计划,构建系统的建设框架

对大部分中小学的图书馆来讲,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的有效建设可以依照“交流为辅,购买为主,开发为补”的发展原则进行阶段性的发展规划。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建立地区间、校际间以及跨省市进行合作;从围观层面上来看,中小学可以对图书馆于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理分工,并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信息,进行课件的编制。最终保证教学信息的更新、丰富和完善。

(二)以实际运用促进发展

图书馆的教学信息资源库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益,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在学校教学应用中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将教育资源库的信息资源真正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需求是教学中最好的学习动力,所以中小学图书馆应该尽可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库进行广泛的使用,进一步发挥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积极作用。可见,也只有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才能真正建设并发展教育教学信息的资源库。

(三)加强师生的教育培训

硬件设备是基础设施,资源才是建设的核心,而人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格外注重学生、教师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定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在获得学校领导的配合与支持的条件下,学校图书馆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计划和适当的考核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对全校教职员工划分一定的层次,进行不间断的计算机培训,为广大学生设置信息技术课程,从而让教师真正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更好地熟悉网络教学与学习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不断培养自身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的能力。此外,还要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技术要求和分类进行必要的教育学习,促进他们对资源数据特性、分类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为中小学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教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网络资源的建设已逐渐成为当前学校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信息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是项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因此教育信息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硬件操作,而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作用。中小学图书馆只有更好地完成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开发,再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建设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自身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实现学生个人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7(03).

[2]黄越祥.尝试——信息技术学习的阶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8).

[3]魏健.以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

[4]黄红梅.国外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对我国图书馆工作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

篇(11)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82—04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为全面了解韶关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推进韶关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数字化资源更好应用于教学中,2011年3月我们对韶关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开展了两项调查统计工作,一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二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调查。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面向学校行政领导,调查内容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情况、数字化教育资源来源和拥有情况、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环境情况,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调查面向一线教师, 调查内容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需求、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途径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3份。为使调查问卷具有代表性,按市区学校、县城学校、乡镇学校2∶3∶5,高中、初中、小学2∶3∶5的比例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为保证调研的质量,我们还对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情况分析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情况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如表1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全部靠学校自筹,本级财政和上级财政投入比例为0。说明国家财政划拨的经费用于学校正常运作上,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基本上没有投入。在学校经费日益紧张情况下,投入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是阻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大问题,这种情况从表2中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近三年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投入的学校有67所,占调查对象的67%,有投入的学校30所,但其中有23所学校的投入在1万元以下,这些数据既反映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的现实,又说明了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的原因。

2.数字化教育资源来源和拥有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拥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46所,占调查对象的46%,但受建设资金的影响,很多学校只能自力更生去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或没有去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两类学校有85所,占调查对象的85%。拥有10~100G及以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7所,占调查对象的7%,拥有10G以下1G以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39所,占调查对象的39%,没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51所,占调查对象的51%。(见表4)全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总体来说规模小,部分流于形式,这反映了学校虽然开始主动去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但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观念和认识有待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认识不深刻。这从访谈得到证实,部分学校存在升学率至上、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对资源共建共享的各种应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缺乏对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兴趣和热情,存在能避则避的心态。

3.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环境情况

通过“创强”和教育装备建设工程,推进多媒体教学进入学校班级,全市“班班通”的情况比较理想,“班班通”平均率中学达到了124%,小学达到了38%。(以每三个班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统计。)全市有290多所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接入韶关基础教育专网,建有校园网的学校数量较多,建有完整校园网和简易校园网的学校有77所,占调查对象的77%,说明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环境比较完善。(见表5)

4.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

如表6所示,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主要有论文、多媒体素材、优秀课堂实录、试题、教学课件和案例。教师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差别不大,但对论文需求排在第一位让我们有点意外,说明教师对自身发展关注比较多,主要应用在评职称、上公开课、出试题等方面,即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辅助工作比较多,真正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各环节的比较少。

5.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

如表7所示,有62%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23.3%来自市级资源库,9%来自自己制作,3.3%来自其它途径。可见现阶段互联网是教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这也和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规模小、内容陈旧、分布不均衡、市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比较好有很大关系。

6.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

表8是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32.3%教师认为因自身技术水平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46%的教师认为因资源库因素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这两项数据这占了调查对象的78.3%,这说明我市广大教师制作课件和应用课件的水平比较低,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时全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分布零乱,规模小,没有统一管理体系,搜索功能差,查找资源困难,也打击了教师使用的积极性。访谈中教师反映最多的是访问资源库需要账号和密码,而不同的资源库需要不同的账号和密码,让教师不胜其烦。

三、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