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4 16:45: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

篇(1)

绩效考核以日均存款为主

天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由2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3家村镇银行构成。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快速发展以及法人银行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天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加突出对发展质量的考核,存款规模“冲时点”行为已逐渐弱化,也未设定以存款市场份额或排名为要求的考评指标。目前全市绝大多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日均余额或日均余额增量为存款考核主要因子,仅有个别村镇银行还依赖日均加时点的存款考核方式。总之,在制度层面,当前天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存在存款“冲时点”的基本驱动因素。

村镇银行超标情况较多

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共20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看,天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偏离度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存款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村镇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高于3%的情况较为普遍。7家样本村镇银行20个月中,平均单家存款偏离度超过3%的月份数量为11.5个,最多的达到16个,最少的也有8个;单家村镇银行20个月平均月末存款偏离度为4%~15.8%。二是两家农商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情况好于村镇银行。尤其是存款规模相对较大的天津农商银行(各项存款超过1500亿元),20个月中存款偏离度高于3%的只有3个月,最高值为5.10%,平均月末存款偏离度仅为0.75%。三是2014年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月末存款偏离度均值普遍低于2013年,月末存款波动幅度明显减小。

存款偏离度缘何超标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存款规模小,存款稳定性差(农商行单位活期存款占比为25%,村镇银行达到52%),几百万元或几千万元的存款波动就会对偏离度指标产生较大影响。

部分机构仍将信贷放款或票据贴现集中在月末或季末,贷款资金的“存款派生效应”依然存在。

个别机构将理财产品发行时间放在月末或季末,资金沉淀导致月末存款偏离度走高。

此外,数据样本不稳定也可导致偏离度数据虚高。

走多元化、精细化道路

《通知》在引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同时,也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负债管理面临挑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规模较小,存款结构不稳定,存款偏离度管理将促使机构减少季末短期存款、增加日均存款,以提升存款稳定程度,导致存款期限拉长,负债成本上升,可能造成经营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对于主要依靠内源性资本积累为主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补充资本带来压力。

面对挑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强化资产负债全面匹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重点关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整体匹配、到期期限和再定价相匹配,更好地控制流动性风险和再定价风险。一方面在强化长期稳定存款考核的基础上,促进负债结构多元化,尝试引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申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等新型融资方式,丰富负债产品工具。另一方面,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要打破严重依赖信贷的资产经营模式,加强同业、理财、资管、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业务经营,提高资产流动性,增强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程度,降低流动性风险,维护自身安全稳健运行。

篇(2)

我监管办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流程指导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对XX村镇银行????年四季度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资产负债结构情况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负债总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所有者权益为?万元,较年初增加?元,增幅为?%。

(二)盈利水平情况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各项收入?万元,同比减少?万元,降幅?%;各项支出?万元,同比上升?万元,增幅?%;净利润?万元,同比减少?万元,降幅为?%。从收入结构来看,上半年共实现贷款利息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占收入比例?%,同比上升?个百分点,贷款利息收入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投资收益?万元,同比下降?万元,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万元,同比下降?万元,降幅为?%,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个百分点。

(三)各项存款情况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万元,较年初净增?万元,增幅为?%。存款增长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单位、个人存款稳定增加。单位存款较年初增加?万元,占新增存款的?%;个人存款较年初增加?万元,占新增存款的?%。二是低利率存款增长较快。截止??月底,该行活期存款余额为?万元,占各项存款的?%,较年初增长?万元,增幅为??.??%,定期类存款余额??????.??万元,占各项存款??.??%,较年初下降?????.??万元,降幅为?.??%,低利率存款增长较快,利润空间大。

(四)各项贷款情况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截止??月底,短期贷款余额??????.?万元,占比??.?%;中长期贷款余额为??????.??万元,占比??.?%。新增短期贷款较年初?????.??万元,占比??.??%;新增中长期贷款?????.??万元,占比??.??%。

二、主要监管指标变化特点

XX村镇银行??月份主要风险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一)  新口径资本充足率指标达到监管标准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新口径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超过监管标准?.??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超过监管标准?.?个百分点;杠杆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超过监管标准?.??个百分点。

(二)贷款预期风险抵补指标有所增长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长??.??%;贷款拨备率?.??%,较年初提高?.??个百分点,超过监管标准?.??个百分点。

三、经营风险分析

(一)风险状况总体评价

????年四季度,XX村镇银行存款稳步增长,信贷投放有效增加,不良贷款占比略有下降,股本金保持稳定。

(二)信用风险分析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上升????万元,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低于监管标准?.??个百分点。

?、非信贷资产分析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非信贷资产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幅?.??%。按五级分类口径,无不良非信贷资产。

?、大额风险集中度分析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为?????.??万元,最大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万元,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从总体情况看,我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都在稳定指标范围内。

(三)流动性风险分析

截止????年??月底,XX村镇银行超额备付金率??.??%,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该行资金富余,不存在支付风险。

(四)操作风险分析

XX村镇银行为有效遏制各类案件风险…………坚决遏制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努力构建了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确保了全辖的依法合规经营。

(五)声誉风险

银行作为高风险、高信用的金融………………截止目前为止,该行………………。

五、监管意见

(一)提高资本充足率,强化资本管理

(二)降低不良贷款,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全面做实利润,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加强资金风险管控。

一是

二是

三是

篇(3)

1.1负债业务进展缓慢,存贷比超标问题普遍

资金筹集困难,是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村镇银行通过负债手段获取现金的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社会认同度不高,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社会认知度低,公众普遍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有钱也不愿存。②目前,村镇银行结算渠道不畅,无法通存通兑,也无法发行银联卡,大多数村镇银行的异地汇划必须通过行,因而汇划款项难以实时到账,这样的弊端使得企业缺少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意愿。基于以上原因,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536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1006.7亿元,仅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0.107%。同时由于存款的增长率和贷款的增长率不匹配,很多村镇银行的存贷比超标。

1.2金融专业人才缺乏

村镇银行业务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及中小企业,而农村地区明显大量缺乏金融人才。造成村镇银行专业人才奇缺状况的原因:①在于其是新兴事物,并且主要业务面向“三农”,这样的机构发展对于国家政策的依赖度很高,前景难以预料,因此有经验的金融专业人员为自己的发展前途考虑通常不愿进入村镇银行;②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般缺少金融行业的从业经验和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员工的业务经验及管理经验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1.3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足

村镇银行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的商业银行,其发展受到农村经济一些固有特征,比如高风险、低收益等的影响,应当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目前,村镇银行的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为25%和5%,都明显高于与其服务目标相同的信用社。村镇银行在现阶段的起步发展阶段,只有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得到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才可能化解风险,求得长远发展。

2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而村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更是高于其他商业银行。①村镇银行的服务目标在“三农”,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农业保险机制还未形成,更加剧了农业贷款的信用风险;②相比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由于成本和技术问题等等原因难以进入征信系统,其贷款对象往往在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贷款记录,这样无疑更加增大了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

2.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村镇银行正在业务拓展阶段,业务相对单一,主要是存贷款业务,其面临的状况是吸收存款难度大而贷款需求旺盛,同时贷款回收也存在一定问题。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被广泛的认可,设立地区和服务目标又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这些已成规模的金融机构相重合,争取存款业务的道路艰巨而漫长,但同时由于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全国联网的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严格复杂,这一目标客户群的贷款需求又极其旺盛。这样的业务现状带来存款和贷款数量及期限的严重不匹配,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2.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扶持,但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前景还不明朗,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专业金融人才以及金融管理人才都持观望状态,不愿加入村镇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村镇银行的业务操作人员往往是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社会招募人员,其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欠缺使得村镇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增大。另外,村镇银行也大量缺乏具有金融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管理层的不专业,也很难在业务部门出现违规操作时及时发现风险。

3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1健全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加快进入征信系统进程在学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比较成熟的信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机制。①必须实施标准化的信贷管理流程,完善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检查,全面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②在还款监督机制中可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成立贷款人相互监督小组,充分运用群众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以达到最小的监督成本,最大的还款效率。③必须加强内部工作人员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信贷人员责任心及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快村镇银行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进程,是降低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村镇银行应加强农户以及相关中小企业信用数据信息的收集,对服务客户的基本信息、信用交易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用资料做到全方位记录。在进入征信系统的技术、管理、资金方面的不足可以寻求人民银行和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篇(4)

1.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进展

2015年5月1日我国正式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据央行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全国3658家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全部办理投保手续,保费全部归集完毕。以2014年投保机构经营数据计算,2015年5月至12月的应交保费折算成年度保费后占全部投保机构吸收存款总成本、税前利润和营业成本的比例仅为0.33%、0.59%和0.40%。自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以来,银行存款保持平稳增长,大中小银行存款格局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1月20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4.6万亿元,较2015年4月末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1%。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保障银行安全的重要举措,对防范银行业危机、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增强金融系统稳定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2.利弊分析

由于截至目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仅满一周年,存款保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尚不能完全显现,但也已有所体现。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已达1000家,截至2016年4月末农村商业银行总负债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13.6%。农村商业银行对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随着随着农信社全面改制成农商行,农商行未来在涉农金融机构中的将逐渐上升。农商行的发展好坏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对农商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积极影响

2.1.1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强了农商行的竞争力。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可改变人们对国有大型银行“大而不倒”传统观念,存款保险风险处置作用也降低了农商行对风险发生的顾虑,可自由的参与竞争。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服务“三农”的作用,在政策上享有一定的帮扶,其竞争力会有间接的提升。

2.1.2有助于农商行吸纳公众存款,提升其负债能力。银行的负债主要表现为社会公众的存款,自2015年一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农村金融机构总负债规模呈上升趋势,第二季度开始增长较快;并且占金融类金融机构的比例自第二季度以来下降的趋势趋于平缓。根据各地的持续监测,自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以来,银行存款占比方面,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比较2015年4月末略有下降,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比略有上升。《存款保险条例》将偿付限额设为50万元人民币,能够为99.62%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存款保险对公众存款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农商行在公众心目中的信用度便有了大幅的提升。鉴于我国中小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普遍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资金会流向农村金融机构和中小型商业银行。

2.1.3迫使农商行进行产品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存款保险压缩了银行利润,为了弥补利润的减少银行需要创新新金融产品来吸引公众投资,同时中间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大,非信贷业务的开展提升了银行业务能力。2.2消极影响2.2.1存款保险导致农商行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投保机构每6个月交纳一次保费,且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然而就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来看,农商行的风险状况不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因此在支付基本的保费的基础上农商行还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差别费率。银监会统计数据,2015年一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农商行资产利润率变化。总体来看农商行的资产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自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下降速度有加剧的趋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约为9万亿元,贷款总额约为5.98万亿元,六个月存贷款利率分别平均约为2.06%和5.60%(考虑到目前存款保险每六个月缴纳一次,因此采用六个月期的存贷款利率作为测算标准)。净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1-所得税率25%).不同存款保险费率下保费的缴纳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导致了银行的利润的减少。

2.2.2存款保险的实施使大额存款流进大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提示了公众,银行业在自由竞争的状态下有破产倒闭的风险。在国有商业银行“大而不倒”的思维模式下,出于风险的考虑储户存款逐渐流向国有商业银行;存款保险赔付限额50万人民币的规定以及高风险农商行破产时变更存款银行的繁琐使部分大额存款流向国有商业银行,阻碍了农商行的发展。

3.应对措施

3.1进行集约化、精细化管理。面对存款保险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在降低银行日常运营成本同时,寻找新的获利方法;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增强风险评级降低差别费率,节约成本。

3.2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负债管理水平;提升资产业务的盈利能力和运作效率,在量的积累的同时注重质的改善。

3.3增强乡镇与农村市场的宣传与推广,大力发掘乡镇与农村市场的潜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努力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得公众对银行有较高的认知度。

4.结论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对于农商行来说既有利也有弊,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利好。由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三农”以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总体上来说其对象的资金量相对较小且与银行的业务往来中除小微企业外多数集中于存取款业务,存款保险50万的赔付限额几乎都能满足其对银行风险的的要求;且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往往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金融素养缺乏,对于存款保险强化约束和防范风险的作用不能科学的认识,作为典型的风险规避型群体边际储蓄倾向较大,看到地更多是存款保险对存款人的保护;而且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在村镇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具有近水楼台的地域优势。鉴于以上因素,存款保险制度将使得农村和乡镇地区的资金更多流向农村商业银行,增强农商行盈利能力,推动农商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少林.存款保险制度对农商行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5,(10).

[2]胡浩.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J].经济师.2016,(04).

篇(5)

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这样,大股东对村镇银行占有的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经营诸多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另外,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负债业务发展。此外,受最大贷款户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5%限制,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影响其资产业务拓展。

(二)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三)信用环境较差且贷款风险难以控制

农村信用环境是村镇银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首先,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他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其次,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农民对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涉农方面的政策举动都被认为是对农民的“救助”。部分农户认为在村镇银行借钱,可以先不用考虑归还,从而引发资金的道德风险。第三,担保机制缺失,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农村地区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但农村地区可用担保资源稀少,遏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

(四)金融监管模式缺乏针对性且“严监管”难实现

当前银监部门对村镇银行采取“低门槛、严监管”的模式,“低门槛”即适当降低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增加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覆盖面;“严监管”即强化监管措施,实行刚性市场退出约束。但是事实上很难将“严监管”这一目标落实到位。首先,目前的监管力量不够充足;其次,即使有足够的监管力量并采用目前通常的银行内部关系人控制的模式来对村镇银行实行严厉的监管,也可能因为管得过多过严,而使村镇银行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以退出机制的运用来看,村镇银行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就启动刚性市场退出机制,其负面效应是很难预料的。而且,由于金融风险有着强烈的传导效应,因某一家金融机构非正常退出,则有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金融风波。

(五)业务类型有限且存款来源不足

目前村镇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从存款的角度看,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小。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存款来源少,制约其市场开拓及业务范围。

我国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如果村镇银行改变目前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的做法,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村。例如:可以进一步放宽银行业机构发起人组建村镇银行的条件,探索境内外各类出资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企业和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专司控股村镇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尝试由控股金融公司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形成投资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种的银行格局,更好地为农村小额农户、农村种养殖专业户、农村及县域小企业等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者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村镇银行的支持政策应当明确。作为银行业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诞生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农型地方性银行,村镇银行在发展时处于明显的经营弱势,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税收、准备金、再贷款等各方面的支持或优惠措施。具体而言,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第二,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第三,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第四,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并考虑建立村镇银行的联合银行;最后,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三)不断优化经营环境

首先,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培养和打造一批愿与村镇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客户群。第二,要加快农村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在全面采集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同时,可以在试点村镇开展诚信农民评选活动,在农民诚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第三,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第四,要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组建村镇银行要杜绝政府参股和干预管理决策,为村镇银行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部门应引导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一,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建立相应的举报制度,让公众对申请者的资信、品行进行评议。第二,要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对于村镇银行,考虑到其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对其运营应坚持更为审慎的原则。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经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要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比如按季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经营情况:主要客户名单、各项经营指标、各类监管要求等,由监管部门组织成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将经营情况置于公开场所,使存款人方便查阅,借以增强市场对经营者、借款人、监管者的制约,向存款人提供充分的信息。

(五)努力拓展资金来源

首先,政府可以考虑对村镇银行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以使其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比如捆绑发行金融债券,可以吸收大额的协议存款等等。其次,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增强公众向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第三,可以不断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第四,村镇银行应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六)加强金融手段创新

从长远来看,发展村镇银行仍然需要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产品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首先,可以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通过对大中型项目的联合贷款,或者为县域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需求主体提供信贷支持,扩大金融供给规模;其次,可以参与县市、乡镇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建设规划,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扩大金融服务对象;第三,应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帮助种养殖大户、专业农户、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其资金需求,如经济林木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保单受益权抵押等,并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保险、、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同时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篇(6)

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颇为重视,并希望以此推动农村地区更加繁荣,但在发展中却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通过对村镇银行发展背景的更加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解决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下面先讲一讲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我国村镇银行数量不足、全国分布不均、贫困县网点少

村镇银行成立数量低于国家计划,不能更好满足农村所需金融服务。

早在2009年银监会计划于2009~2011年三年中,在全国35个省计划单列城市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而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101家村镇银行,若提出部分村镇银行开立的支行数量,则仅有731家。虽然说成就斐然,但是尚未实现2009年的计划目标,一些急需金融服务的贫困地区甚至没有建立起村镇银行,这些已成立的村镇银行还不能满足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村镇银行的布局呈现部分相对集中的态势,东部发达地区较多,中西部落后地区较少。而银监会在组建村镇银行初期,主要是为了满足中西部贫困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如今的村镇银行格局却没有达到目的。

各省份中的国家级贫困县和村镇银行布局重叠度太低。2012年国家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有592个,其中中部贫困县有217个,西部地区的贫困县为375个,占国家级贫困县的绝大部分,而中部地区共有263家村镇银行,西部有村镇银行342家,看似数量较多,但与没有贫困县但村镇银行数达338家的东部相比,西部地区贫困县平均分布村镇银行较少,这必然导致当地所需的金融服务不能得到满足。

2.村镇银行内部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吸收贷款难

当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主要服务于高端客户,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于中端客户并逐步向高端客户延伸,所以我国农村的中端客户所需金融服务未得到充分满足,低端客户处于空白状态。低端客户主要是一些贫困农户和微型企业,风险较大且收益甚微。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需要严格控制风险,因此也必须争夺中高端客户,在发展较为成熟后向中低端客户延伸。但当前村镇银行的贷款方式,风险评估,信用担保,贷款审查,贷款偿还等贷款模式均没有太大突破,在产品开发方面创新较少。村镇银行的贷款模式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没有本质区别,而其自身又起步晚,经验不足,这就使得其在农村贷款中无竞争优势。

多数村镇银行,伴随着央行的两次降息,两次上浮其存款利率至顶。所有这些村镇银行上浮存款利率至顶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保有现有存款和吸收存款,若自己不率先提高利率,恐怕现有本已不多的存款也会流失。吸收存款难直接导致村镇银行贷款业务量较少,从而对农村金融影响甚微,不足以满足三农发展所需金融服务。

在我国一些国家级的贫困县中,当地村镇银行的支农资金较少,大部分资金还是流向了较为发达的城市,这完全与银监会组建村镇银行的初衷相悖,使本就缺乏经济发展动力的农村地区更加贫困。

二、对村镇银行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相关政策方面

从保障村镇银行健康发展上来看,银监会的规定不无道理,但其规定从满足农村急需的金融服务上,却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虽然最大股东持股已由20%下调至15%,但其实质制约作用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我国农村地区所需的金融服务规模小,较分散而且风险较大,商业银行的逐利性和决策地位,必然导致其将吸纳资金投向收益较高的城市,使得支农资金大量较少。还有,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满足主发起银行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较少,这就使得中西部设立的村镇银行数目较少,而我国中西部又是我国三农重点发展区域,这就与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随后银监会“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展与欠发展挂钩”政策,也存在一些不良作用,第一,挂钩政策使得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限制加大,一些原本支援在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地金融机构只有放弃设立,这反而又减少了村镇银行地设立数量。第二,对于在挂钩中贫困县设立的村镇银行政策上没有给与一定的优惠,这又进一步加重设立村镇银行的负担。

2.村镇银行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村镇银行起步晚,自身实力不足,不能吸收金融人才,并且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导致其金融创新严重不足,大量的金融机构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金融人才支撑,金融创新是不可能的,而要留住金融人才,没有相应的薪酬待遇是不行的。

但对于刚起步的村镇银行,不可能有较多的资金用于吸纳金融人才,同时,村镇银行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地方特色也导致其缺乏金融创新,也即没有符合当地境况的贷款模式。

我国大多数农民及小生产者对存款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而对于存款利率大多持无所谓态度,他们大多对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较为信任,这使得即使村镇银行的利率高于前两者,大多数农民仍不愿在村镇银行存款。村镇银行没有行号,也就不能业务利用央行的清算支付系统,而其自身又没有清算系统,这必将导致村镇银行的转账支付难以进行,而农村的一些中小企业还有部分打工家庭对于转账又非常急需,这也将使村镇银行吸存能力受限。村镇银行自身公信力不足且宣传力不足。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起步较晚,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没有树立起实力雄厚、安全、可靠的公众形象,而对于银行来说,商誉至关重要,农民心中没有充分认可村镇银行,这就必然使村镇银行吸存能力大打折扣。

三、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建议

1.放宽发起人的资格限制并实行优惠政策

政府要逐步放宽对发起行的资格限制,首先,对我国中西东部实行有差别的主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资格限制。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可仍坚持原来的主发起银行政策;但对于东西部地区,可允许一定符合条件的证券保险等金融类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对于国家更为贫困的县可进一步放宽发起人资格,允许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或自然人发起设立。同时,相关政策应规定增加符合一定条件的自然人股东比例,这样一来,便可利用自然人在当地的熟人社会,不仅可以拓展业务对象范围,又可降低信贷风险。还有,对于设立村镇银行,政府要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至少不低于对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政策,同时要实行较为有效的差别化财政税收政策。对于在东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优惠幅度要小于中西部地区;对于在发达城市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优惠幅度要小于贫困县的;对于由于挂钩政策而设立的村镇银行,政府除必要的优惠政策外,还要实行一定的奖励激励制度,切实逐步改进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分布不合理。贫困县网点少的窘境。再有,规定村镇银行支农资金的额度。对于村镇银行资金外流,投资于非农业务,必须有明确的相关法规限制。可出台规定: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量不得低于全年的总贷款量的百分之五十,一年贷款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贷给农户,农村小企业和农村个体户,如此以来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对小额贷款的需求,而且避免的大量的资金外流。

2.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公众形象

村镇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必须要有地方特色的金融创新,首先要拓宽担保渠道,如可实行土地使用权抵押、林木抵押、机械设备抵押、厂房抵押方式,以解决微小企业和农户生产贷款所需的抵押押物。还有,在一定的贷款范围内,可进行信用贷款,对于不同的信用级别也可以实行差额信用贷款,农民个人的信用状况可以通过当地走访以及以往信用记录来确定。在风险分担上,可以成立贷款小组,由小组内各成员共担贷款风险。例如,辽宁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就实行了独具特色的贷款小组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偿还贷款上,可以实行分期偿还,并且还可以实行提前还款奖励制度,一遍更好地鼓励还款积极性,减少偿还风险。

村镇银行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安全可靠的公众形象,以此增强吸存能力。村镇银行要以自身优质的服务赢得口碑并且加强宣传力度,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村镇银行的先进经验,例如巴西的BRADESCO银行,通过以优惠政策帮助当地一些求学困难的家庭提供助学贷款、婚宴贷款等,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形象,这自然使更多人愿意在BRADESCO银行存款。

3.发挥地方政府在完善金融服务中的作用

村镇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设计时,可与地方政府合作,把地方的三农发展规划政策纳入自身的业务规划中,对于符合三农发展政策的项目,主动提供优惠贷款,在贷款模式上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对于贷款审查、风险评估、信用担保、还款方式上与项目的实际情况为标准,逐步探索出实现自身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让政府出面对村镇银行的信誉加以确定。公众对政府是颇为信任的,由政府为村镇银行正名,足以使村镇银行改变现状。

4.村镇银行之间可以实行联合,有效办理清算转账业务

村镇银行在短期内不能加入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但村镇银行间可以部分联合,在局部实现清算转账业务。对于农村的中小企业,可以先了解与中小企业有密切往来的外部地区,如大规模原料采购地、产品销售地等,并与该外部地区的村镇银行实行联合,专门为这些企业进行转账清算业务。对于农户农民,村镇银行也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满足他们的转账需求,例如,我国相当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所谓的“打工经济”,而这些地区的打工农民往往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样当地村镇银行便可与打工地区的村镇银行联合,实现异地跨行转账,既方便农民,又可大量增加存款。

四、总结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例如,村镇银行之间可以联合起来、发挥地方政府在完善金融服务中的作用、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的公众形象、放宽发起人的资格限制并实行优惠政策等,让我国村镇银行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参考资料:

[1]乌 兰 张 莉: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知识经济. 2012(23).

[2]王军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

[3]廖继伟:村镇银行经营行为趋势与发展方向——基于对四川省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

[4]张洁颖 张 平:新四类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及比较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04).

篇(7)

(一)重庆市村镇银行发展速度较快

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银行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与此同时,其他省份村镇银行正在快速发展,因此,为了打造长江上游的经济金融中心,重庆市也开展了村镇银行的试点。2008年,重庆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大足挂牌成立,截止2015年6月,重庆市共有31家村镇银行,发展速度领先西部地区。已覆盖全市81.08%的地区,预计今年将覆盖全部区县。在注册资本方面,超过1亿元的就有8家,平均注册资本超过6千万。

(二)重庆市的村镇银行在主发起人的类别上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重庆市现有的31家村镇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类型占据了半壁江山。国有大型银行、全国型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齐头并进,这种情况一方面基本满足了各种客服层的需求,对于各类银行加强竞争提高服务水平有一定益处。但是另一方面也对全市银行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普通村镇银行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近年,重庆市村镇银行对于民间资本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强,让银行在筹资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政策持续的支持下,重庆市村镇银行正在加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重庆市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迅猛,与村镇银行互补共同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的同时,也对部分村镇银行产生了巨大冲击。因而,普通村镇银行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二、重庆市村镇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起主体受到限制导致村镇银行的独立性丧失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设立村镇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规定的章程;(2)发起人或出资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重庆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中,发起银行均是处于控制地位,村镇银行实际上就是发起银行的一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发起银行大量占股压缩了民间资本进入的空间,不利于村镇银行对民间资本的利用。[3]由于主发起银行绝对控股,导致村镇银行的其他股东对经营管理漠不关心,导致村镇银行的独立性丧失,村镇银行沦为主发起银行的分支机构。

(二)村镇银行吸储能力弱,资金来源短缺

各地村镇银行都存在着个人和企业存款双重吸储难,存款规模远远低于金融机构存款总量。村镇银行个人存款“吸储难”原因是缺乏信誉、网点少;根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虽然是独立的商业银行,但尚未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而是通过间联或行模式完成结算,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重庆现有村镇银行一般在经济较落后的县区等且这些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导致吸收储蓄存款更难。

(三)市场定位与政策目标的差异性突出

村镇银行设立的原则在于“投资多元、贴近农村、治理灵活、高效运作、服务三农”。现实情况中,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既包括国内外的银行资本,也包括国内的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这些资金所追求的无一不是利润最大化。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政策指导和较强的监管力度,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在内,势必择优选择支持对象,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村镇银行试点的目的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4]目前,部分村镇银行制定的发展规划是成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县域商业银行”,其市场定位和实际经营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目标客户重点选择在效益比较好的农村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导致信贷资金“农转非”,偏离了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

(四)村镇银行内部人才缺乏

由于村镇远离城市,交通生活不便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到乡镇地区就业;村镇银行内部人才缺乏是内部人才培养问题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五)村镇银行在金融创新上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意识

村镇银行对创新支持力度不够;这主要是由于其实力相对其它银行较弱,金融创新项目失败的影响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创新针对性不强,不能形成有效的金融创新项目。村镇银行在选择金融创新项目上较多的考虑项目的盈利性等,而忽视了村镇银行的特殊性以及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主要目的。

(六)村镇银行风险日益增加

农村经济因其特殊性:风险较大,经营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等因素;导致村镇银行在为农民提供贷款项目时风险较其它项目大,村镇银行经营压力也随之上升。这也导致了村镇银行风险增加,风险控制也显得更加重要。在风险控制方面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村镇银行主要目标客户为农民,主要是为了响应国家假设新农村的政策而成立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三、解决重庆市村镇银行运营问题的对策

(一)依托主发起银行对村镇银行的专业化运作与管理,保持村镇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在确定发起银行的控股地位时完善民间资本的进入机制,妥善处理好民间资本的进入问题等,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依托主发起银行对村镇银行的专业化运作与管理,降低运作风险。保持村镇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完善民间资本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在重大决策时发起银行大股东与民间资本中小股东均有一定的表决权。

(二)立足于“三农”,争取政策优惠

由于重庆市村镇银行资金实力有限,它所要达到的位置就主要在农户那里,应立足于“三农”,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与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以求不断壮大。在初期为了提高村镇银行支持“三农”金融供给能力,可给予村镇银行一些适当的优惠政策,比如降低村镇银行存款准备率、提高存贷比等政策。同时将村镇银行纳入信贷规划,对其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调控。

(三)加强对重庆市村镇银行内部人才的培养

重庆市村镇银行应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依托重庆高等学府招收优秀人才,改变内部人才缺乏困境;完善内部人才培养的激励措施,建立员工发展晋升机制,加强内部人员的团结。

(四)建立重庆市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要考虑事前考核,事中管理,事后评价。在事前的考察审核时,不仅需要考察项目本身可行性还需审核项目的合法性;在事中的管理需要村镇银行信贷专管员定期了解所发放贷款项目的开展进度以便随时掌握项目信息,降低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提供优惠政策促进贷款者及时还款。

在事后的评价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前期信贷项目查找不足,及时改进。最终确立一套完整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不断的将信贷中好的作法作为村镇银行的业务准则与章程,将其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范依梅.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集团经济研究,2007,(25)

篇(8)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发展 对策研究

一、引言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自2007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同时村镇银行本身也有诸如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等弱点,而且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威胁,其发展前景不一定十分乐观,村镇银行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2007年3月1日,注册资本达200万元的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挂牌开业。这是我国为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所迈出的第一步。5年来,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规模稳步推进。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发展进入提速期,到2011年底,我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达700余家。村镇银行从设立之初起,就以“服务三农、支农支小”作为主要职责,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原则,搭建城市资本回流农村、农村资金留在农村的渠道,以激活农村市场,加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力争在支持县域经济、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村镇银行也确实发挥了部分在设立之初就已确定的金融服务功能。但由于其身处农村发展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村镇银行在取得可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特定的问题。

三、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一)外部政策支持困难。一是村镇银行目前按2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而信用社却不需交纳所得税。二是村镇银行与农信社都是为“三农”服务,但是目前村镇银行尚没有获得类似支农再贷款等优惠政策的支持。

(二)自身经营管理困难。一是资金筹集渠道单一。(1)吸收存款难。村镇银行设立于农村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同时,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使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留住存款难。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3)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村镇银行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吸收公众和企业的存款都有限,村镇银行需要寻求存款以外的资金。但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三)风险管理面临挑战。(1)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决定了风险控制在其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防控风险无疑是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农村金融需求旺盛,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又比较难,这种资金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性使得村镇银行存贷比过高,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及监管层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一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村镇银行成立初期人民银行应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贷款条件,将支农再贷款向村镇银行倾斜,在进入征信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系统时给予优惠政策。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参照信用社改制期间的政策,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出台有关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壮大资金实力。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二是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三是村镇银行员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三)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继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把防范风险作为拓展业务的前提。二是控制好贷款的投放规模,要与资金实力相匹配,要与贷款管理能力相匹配,严防出现流动性风险。三是不能盲目进行贷款创新,要先试点后铺开,循序渐进,严防贷款风险,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村镇银行要尽快结合小法人机构特点,探索建立简洁有效的法人治理模式,健全评价制度和效率评估体系;制定内控建设规划,构建制度流程体系和内部治理、风险控制、责任追究、协调联动、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内部考核机制,切实转变以规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和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建立以资本金配置效率和经济利润为主要约束的考核机制,按现代金融企业要求转换经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9)

1. 运营成本高、融资渠道狭窄、收益偏低,风险大

(1)小额贷款公司就其内部因素来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规模不大、运营资金较少,造成了经营风险大,同时风险管理跟不上企业需求,更加大了企业的安全隐患。

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小额贷款公司是近几年形成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认同度低,能提供的服务产品少,盈利能力也较小;该类公司网点覆盖面窄,大多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能够吸引的存款少融资难,且服务的客户群是农村的农业小微企业和农户,导致客户群体对贷款的需求额度较小,发生贷款行为的频率高,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难度,同时这类客户经济困难、抵押担保物品少且价值较低,加上他们的经营较为依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低,这也会增大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降低其收益。

(2)村镇银行存款企业存款高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高于定期存款,且存款依赖于大客户。村镇银行网点大多设置于县城,县城居民的闲置资金有限,限制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与小额贷款公司一样,村镇银行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服务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导致吸收存款能力较差,存款规模小导致村镇银行贷款发放受到影响。村镇银行的设立需要较多资金的投入,营运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付的报酬较多,增加了营运成本,从而降低了盈利空间。与小额贷款公司相比,村镇银行运营机制较为成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较为完善。但村镇银行的内部运营情况良莠不齐,有部分村镇银行内控环境差、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制度,增大了其经营风险。

2. 人才需求缺口大

(1)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需求增加,公司需要进行规模扩张,也面临着对对口人才的需求增加。现阶段下,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选相交大型金融机构来看数量较少,不能很好满足公司的需求,同时职工的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也较低,公司的发展现状难以吸引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加入。人才缺口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困难,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2)村镇银行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缺口,培养专业人才同样是村镇银行面临的艰巨任务。由于村镇银行的工作地点特殊大都在县级村镇,需要的从业人员经验、业务技能不足,专业性较差,但是随着业务不断扩大,需要逐步建立培养起自己的干部员工队伍,才能促进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3. 政府扶持力度较小

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但各地的各种财政、税收政策还不能满足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需求,未能创造出适合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同时,我国关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的建立尚不健全,信用环境、保险和担保体系等的发展较为迟缓落后,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

4. 服务对象偏离

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服务的群体是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帮助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此类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设在县域城区,乡镇网点比例较低。这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仅有不到半数涉及农村贷款,大客户的目标定位也是放到大型企业上。以上经营方式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偏离了最初目标。

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调高自身发展能力

1. 强化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根据自身情况聘请专业人士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可以通过建立监督制衡机制、强化人员素质考评、加强贷款管理、建立内审制度等方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 立足市场需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变产品单一的局面。根据农村企业和农户的需求设计新型金融产品,吸引农村资金需求者在农村金融机构存贷,通过多元化、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留住客户。

3.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缺口,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使机构可以高效、安全运行,并能取得长足发展,制定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制定符合机构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专业素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和积极的员工晋升、培训政策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4. 打造企业品牌,提高社会认同度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调高自身服务质量,突出服务特色,打造企业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机构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走访农户和农村微型企业、在农村开展金融知识宣讲等方式提高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从而取得社会的认同。

(二)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政策支持

1.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给予政策偏移

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借助于政府的支持。我国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促进机构的良性发展:解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问题,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适当对其放款融资限制等方式增加其资金来源;制定政策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入现已成型的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拓展惠民政策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涉农贷款机构建立补贴制度,鼓励机构针对广大农村开展贷款业务,帮助机构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对市场利率的管制,提高机构的运营自由度。

2. 加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

篇(10)

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将解决农村资金供给问题,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村镇银行已得到银监会的批准,但是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基层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及金融服务等方面还有待于加强衔接,人民银行应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出台与货币政策相关的政策。一是确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于我国现行的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实行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执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全率,还是执行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是为其制定新的存款准备金率,需要进一步明确。二是确定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由于人民银行允许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所以应尽快明确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三是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这种资金规模较小而数量较多的金融机构将如何执行和贯彻落实信贷政策,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出台与金融稳定相关的政策。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银监会出台了有关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应监管措施,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但由于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承担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因此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旦出现支付危机,基层央行将以何种方式介入并化解,需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

出台与金融服务相关的政策。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比基层农村信用社规模更小的金融法人,其如何为农村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一是关于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村镇银行的结算渠道是直接与当地人民银行对接,还是通过其他金融机构?若不纳入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势必给人民银行监测其资金流动带来困难,也无法控制其流动性风险,因此需要出台政策明确。二是解决村镇银行的现金供应。村镇银行能否直接在当地人民银行发行库存取款,目前仍没有相关规定,而按照发行库管理制度,特别是撤并发行库的县支行如何保障村镇银行的现金供应,需有关部门出台制度。三是反洗钱资金的监测。村镇银行由于规模、结算及账户等方面的原因,在诸如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与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还存在差异,如何对其进行反洗钱资金的监测,需要加以明确和规范。四是金融统计途径。既然村镇银行已获批成为新型金融机构,其金融统计就应纳入到人民银行的统计范围之内,但是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较小,若开发新版金融统计信息系统成本较大;若向当地人民银行上报纸质数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不符合统计信息电子化的要求;在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向中心支行集中后,金融统计能否涵盖村镇银行亟待解决。

篇(11)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58-02

村镇银行是在中国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建立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2006年,银监会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农村开展金融试点工作。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共有 349家村镇银行开业,这些机构为农村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与城镇银行相比,村镇银行有着信贷决策链条短、贷款发放速度快、金融供给方式多样灵活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使得村镇银行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村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基于此,探讨当前村镇银行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村镇银行营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知度低,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业的新鲜事物,由于其设立时间短、网点覆盖少、银行自身的品牌效应不强、经营经验少、提供的金融产品品种单一、结算方式不清晰等问题,这使得很多农村人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不高,在存钱时往往不会把村镇银行作为自己理财的第一选择。同时,村镇银行多设立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当地人收入不高,闲置资金较少,这就直接影响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总量。加之村镇银行产生时间短、与国有金融机构相比,其覆盖的网点不能形成一个网络,跨县市就不能取款存款,直接影响到乡镇银行自身的发展规模。从村镇银行存款的各种份额来看,对公存款在其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个人定期存款则明显低于对公存款,这就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一旦对公存款量减少就直接影响村镇银行自身的经营。村镇银行作为新兴事物,在其起步阶段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其网点覆盖有限必然引起存款量的不足,存款不足又直接影响到贷款业务的开展,贷款业务少银行就缺乏持续运营下去的经济支持,直接制约扩大网点计划的开展。

2.市场定位偏离。中国银监会在设立村镇银行之初的目的在于服务三农,繁荣农村的金融市场、加大农村金融网点的覆盖,增强农村金融业的竞争力。但是,从目前村镇银行的设立来看,服务三农的目标往往只成为设立银行时一句空洞的口号,农民在村镇银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这些做法都严重偏离了村镇银行设立的市场定位。现在的村镇银行为了自身实力的提高,逐步淡化了自身服务三农的目标,打出“促进进出口企业发展”牌、“支持个体户发展”牌等,这些与服务三农的目标都出现了严重的偏离,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少之又少。在村镇银行中,还有以发展农村、致富农民为口号,但由于其经营经验不足,其金融产品的推出并不能很好的实现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需要。

3.村镇银行专业人才匮乏。村镇银行中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总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村镇银行现有的专业人才在总量上明显缺乏,在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接受正规的金融方面教育的人数较少,从业人员中具有专门的管理经验和从业经验的比重较低。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明显偏低,其金融运营能力和金融业的管理能力等都很难适应村镇银行发展的需要。最后,我们不难看出,村镇银行其自身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限,更多的专业人才愿意选择网点覆盖全、金融机构信用高、收入水平较高、工作环境优越的银行,从这一点来看,村镇银行与城镇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带来了专业人才很少愿意留在村镇银行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4.农村信用环境较差,不利于开展信贷业务。银行作为一种信贷机构,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誉,这种信誉既包括银行自身的信誉度也包括存款人和贷款人的信誉。但是,从目前中国农村的信用来看,农村人的信用往往是建立在熟人之间,熟人间以亲情友情等为纽带进行借贷,这种借贷由于手续简单、费用低廉,其借款还款的范围很小,不涉及到陌生人。但是村镇银行作为一种信贷机构,其借贷就不能简单的归于熟人之间,这就需要对农村信用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农民与村镇银行所掌握的信息量的不对称、金融知识水平不均衡,就很容易导致农民在借贷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理解金融行为的实质和后果,这就为金融借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同时,我们看到,有担保的债权更容易获得保护,但是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和担保品,这就给银行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也严重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