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司战略规划的作用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4 16:45: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司战略规划的作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司战略规划的作用

篇(1)

市场上许多公司没有充分调查竞争环境,忽略了竞争对手的针对性打击,造成重大损失。每个公司发展战略都是根植于市场竞争的,要细致了解竞争对手,研究竞争者的战略目标及与现状的一致性、风险观念、经营理念、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营运历史、营销战略、潜在能力。同时根据对比研究分析确定自有优势:价值链、成本优势、差异化、多样化、技术优势、核心能力。战略规划的信息包容度决定了常规知识与具体实践要充分结合。只有充分知己知彼,才能发挥公司独特竞争优势,在战略上处于有利位置。

2、 战略规划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演变忽略了其有效性。

不少公司乃至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公司,经常忽视或误解竞争环境中变化的征兆,最后导致自身的竞争优势受到侵蚀。公司必须逐步培养一种对竞争环境变化敏感的公司文化,构建快速机动的竞争信息系统,正确定义自己的竞争空间,全面考虑动态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以及新生竞争者。对于公司价值链的每个环节相对于竞争对手进行优劣对比,随时整合公司的各种增值活动,以创新方法为公司增添竞争优势,使之立于战略高地。

3、 多元化盲目扩张消弱价值基础。

许多企业在取得一定阶段成功后开始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追求多元化,特别是盲目进入不相关多角化领域,结果往往遭到狙击,消减了企业的价值基础。所以进行多元化扩展时要注意逐步进入相关多角化领域,尽量避免不相关多角化领域,紧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新业务能够迅速产生协同效应,对整个企业现有价值链起到有效补充作用。所以新的业务能否成为公司现有价值链的自然延伸或有效补充,才是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标准。

4、 旧组织结构制约战略执行。

新的战略规划要跨越不同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并使之协调整合,主导核心流程。这对于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超出了其适应范围。企业需要界定新的战略规划,找出涉及战略执行的关键部门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设计相应的能够使之相互协调和整合的组织结构。确立明确统一的目标,保持各相关部门有效的沟通,运用好能够跨职能部门的现代组织结构,才能使新的战略规划得以协调执行。

5、 公司过于追求某些武断的既定目标。

篇(2)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咨询公司是现达国家经济盲目发展的结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多种学科的联合协作,而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如能源、资源、公害等。这些问题给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造成了一些新的限制和障碍,间接导致了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因此,人们开始从社会、自然、生态、科技、政治、法律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已解决经济发展造成的问题。由于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才有可能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所以要求有一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研究机构不通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要求能够考虑各种限制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这就是的综合性咨询机构应运而生。咨询公司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咨询公司在我国尚属新兴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对于复杂多变的市场变化和生存环境很容易让这些中小企业遭遇发展的瓶颈,遭遇生存危机。同时,越来越多的也企业逐渐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要想求得生存和长远发展,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未来,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取得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为企业和平有序发展创造规范的体系。因此,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制定企业发展的规划体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规划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规划体系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它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切活动必须围绕规划体系规定的任务与目标进行。它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和实现长期发展而进行的整体性谋略,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总纲,是企业持续、快捷、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次,企业规划体系是一种管理过程,是将目标明晰、合理、规划、分解、实施的组织行为,他将抽象的远景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指标,有效地将企业或部门的运作、员工激励机制同企业的发展意图结合在一起。管理层根据战略目标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是自发、自强,个人能动性、才能的体现,符合中层管理人员的发展及管理思想,体现职业化企业发展的人才使用要求。

再次,战略规划是总结不足,弥补不足的制胜法宝,是企业稳步发展中的重要举措。在企业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管理层决策失误的情况,甚至有些失误会影响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需要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机制,引领企业向既定的发展方向前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避免企业发展短颈。

二、关于建立企业规划体系的几点建议:

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详尽的组织、完整的业务流程和制度以及专业的精英团队。在设计和执行战略时,要依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同时增强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

(一)明确发展目标和经营理念

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企业前进的方向,而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引导企业的发展。因此,制定企业规划体系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让员工和市场对企业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清楚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制定规范化规划体系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二)建立详尽的规划体系组织

对于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有能力应付市场竞争和复杂环境的公司来说,建立自己强有力的规划组织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个组织并不一定是指每个公司都要设立专门的战略规划部门,而是指公司要有战略规划的组织机能。一个强有力的战略规划组织体系应该包括三个重要层级,最高层级是公司的领导层,第二层级是负责战略规划的职能管理部门层,第三层则是战略规划的配合部门层。三个部门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该能够保证协调统一,权责分明,保证企业的规划体系有着良好的运营环境。

(三)制定完整的规划体系业务流程和制度

成功的战略规划体系都会遵守科学的业务流程,而要有效地开展战略规划工作,还必须为此制定严整的业务流程、制度。制定战略规划业务流程是让整个公司的战略规划工作能够有一个顺畅的运转渠道,从而使之程序化、科学化。业务流程化后,从公司的最高领导者到基层管理人员每个职能部门、个人将很清楚各自在整个流程中所担任的角色,这样就避免了规划体系运行出现混乱。

(四)为规划体系配备精干团队

科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人才,建立合格的规划体系需要精干团队的竭诚协作,因此,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要公司的最高领导层,特别是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或总经理对战略规划充分重视,并作为这一团队的成员亲自领导战略规划工作,为战略规划提供必备的各种资源支持。

其次,选拔合格的战略规划专业人员,战略规划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对公司影响重大的工作,必须配备具有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必须德、能兼备,通晓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知识,对战略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有了好的规划,事半功倍;没有好的规划,埋头苦干的结果是事倍功半。但是就目前中国企业发展状况而言,许多企业对长远的规划体系重视不够,需要政府和各行业部门共同加强对企业长远规划的重视。所以,尤其需要咨询公司尽快提高自身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能力,寻求新的战略发展机会,并帮助其他公司制定科学、严整的规划体系,为有关企业提供更优秀的研究成果。 新闻单位也要积极关注企业战略研究动态,及时搞好这方面的报道。公司战略规划不仅是一家公司走向未来的起点,同时也是一家公司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参考文献:

[1]樊少明,江鹰.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和总体规划体系的探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26(8)

篇(3)

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战略,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企业的运营现状、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潜能进行制定,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能够为企业规划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涉及到资金使用的战略,能够平衡企业的财务支出和收入两个过程,以此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发展的影响,长远的财务发展战略能够适当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整个企业的资金流动,加强企业发展与财务管理的融合。

二、财务战略规划应该具有的主要特点

(一)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财务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财务战略规划的制定应该符合企业整体的发展,经营者应该在财务战略规划之前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企业整体的成本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也能够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实现。

(二)具有长远性和相对动态性

成熟企业对发展战略的规划性是有很多种,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以及长期规划等,而对企业发展最有力的规划是长期规划,能够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财务战略规划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长远性,以便企业能够针对公司的运营情况及时做出财务战略规划作出提前安排,同时财务战略规划还应该随着整体规划的改变作出调整。

(三)平衡公司内部与外部环境

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在这些环境中包括对企业运营有利的因素,也包括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所以需要财务管理能够对外部环境进行筛选,尽量引进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保持企业内外部发展战略的相对平衡,这样的财务战略规划能够增强整个企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

三、企业发展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规划

(一)及时创新财务管理方法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过多地注重经营者的监督作用,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财务管理规划应该针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调整,及时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将财物管理重点集中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财务信息的整理和会计核算,并将计算机等技术工具融入到财务管理方法中,不断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细化对财务管理的规定

由于财务战略的规划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财务管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企业经营者应该对财务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细化管理规定,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将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分为收入、成本以及资金控制等几个方面,并对核算的过程进行相应的完善,同时加强企业经营者对财务管理重视的程度,及时对相关规定进行细化。

(三)做好预算和成本控制

财务战略规划主要包含预算制定、成本控制以及会计核算,预算制定是整个财务战略规划过程的基础,只有做出全面的预算规划,才能够使得成本资金的流动方向更为明确,所以企业经营者应该在财务战略规划中做出明确的预算要求,并对企业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避免资金的不正常流失,这对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也起到了提升作用。

(四)注重培养财务规划人才

篇(4)

光是韦尔奇伟大的“思维”显然无济于事,答案是,GE精心构造了一个以一年为一个循环,以一季度为一个小单元的“业务管理系统”,在这个业务系统中,有两个部分专门做战略规划,分别是从第三季度开始的战略规划阶段,以及从第四阶段开始的运营计划阶段。

在GE,战略规划通常从七月份就开始了,战略规划的主题是分析经济环境/竞争环境,讨论总体的财务回报状况,提出新举措或新战略,并对实施中所需要的资源作分析。这些主题先在各业务层面讨论,然后在八月份开始非正式的思想交流,提倡创造性的建议和有针对性的方案,你在韦尔奇功自传中看到的很多精彩观点,比如提倡打破常规,比如提倡群策群力,都是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主题, 到九月份,这些讨论和建议都会汇总起来,由韦尔奇亲自主持,由负责各个业务的公司执行官参加,围绕战略方案讨论三个重要的内容:第一,优秀表现的标准,第二,学习其它公司的优秀经验,第三,总结重大实施措施中的优秀经验(所有业务范围内)并分析客户对实施过程的影响

在战略规划之后是运营计划的规划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可实施的运营计划,所以从十月份开始,GE将全球150位高层经理召集在一起召开全球运营经理大会,大会的主题是:(1)下一年度运营计划的重点,(2)每个运营经理提出关键举措的成功之处,(3)所有业务部门的对话:我们在上一年的经验中得到哪些启示?会议结束后,要求所有业务领导提出详细运营计划,包括希望达到的目标,每个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然后到年底由韦尔奇亲自出马,召开全球CE大会,对各公司的计划和关键行动措施要点亲自审定,并决定从下一年度开始实施。 二、“用脑子打仗”:中小企业可以学习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吗?

真正优秀的企业,其实说到底是它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每个人的智慧融入企业中,GE为什么要从每年的七月份就开始战略规划,目的就在于将每个人真正融入公司的战略中,而不是把战略规划作为“老板”的专利,或者是作为公司高层管理的工具。所以,你在GE的战略规划流程中,甚至可以看到GE鼓励员工在讨论业务目标时可以 “不着边际”的狂想,比如兼并对手,垄断市场之类,目的在于使每个员工懂得,“用脑子”是打仗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武器。由此,你才可以真正懂得韦尔奇为什么要倡导“群策群力(walk out)”,因为有了GE这套系统,公司内外的任何优秀实践和经验,最终都会转化为GE的利润。

事实上,GE的战略规划对于GE成功的意义,在500强阵营中可以视为“成功必备的常识”。 埃默森电器公司(Emerson Electric Co.)也是500强中的优秀公司,埃默森的优异业绩同样信赖于它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系统,这一系统与GE有很多相似之处中,比如每年年底的战略规划它分为两个部分:战略规划讨论增长计划,而运营规划则讨论“利润计划”,所有这些计划都是为战略实施的“总裁(CEO)效果检查议程”服务的。

我的结论是,也许我们不能去照搬500强的战略规划系统,但500强上百年积累起来的这些经验背后的道理是我们一定要遵循的,这就是企业的发展不是某个伟大企业家的“创造”,而是企业建立了一套能够将员工智慧融入企业发展目标和过程的制度与体系,而这一切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企业的经营做到用脑子打仗,而不是用“力气打仗”。

因此,我认为中小企业在学习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的时候,有两个经验是完全可以应用在自己的战略规划制定系统中的:

第一, 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不强调具体而复杂的形式,而是要将重点放到“参与”上,中小企业的优点在于活力,如果企业发展的方向与具体的战略安排是员工参与制定出来,而不是只是高层“拍脑袋”出来的,那么你会发现他们有会焕发出你想象不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计划模板”,让员工可以有效地参与

第二, 战略计划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的,你可以发现GE也好,埃默森也好,它们的战略规划都是为实施而做的。GE不是说过吗,“战略一经制定,一个月之后就会进入操作,就会见行动”。为实施而制定的战略的立足点是不一样的,我们很多中小企业的计划是老板脑子中的“狂想”,可以想象这样的计划做出来与实际一定有很大偏差,结果使计划成了摆设。 三、中小企业正规化战略规划模板:因地制宜的年度计划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年度计划是根据公司战略规划转化为未来一年或几年可执行的计划,所以计划不仅仅是一系列对目标量化的数字表格,还包括实现目标的经营举措(关键行动措施)、资源要求、风险分析等作出的行动分析。

(1)年度计划的要点

* 要点一: 计划是对三年战略计划和一年经营计划的分解落实。

* 要点二: 计划不但要有量化的财务目标和运营/市场类指标,还要有具体经营举措的实施计划。经营举措要有优先排序突出重点,以便合理调配资源。

* 要点三: 实施计划必须有具体的时间表,阶段性成果(里程碑)和负责人,以便跟踪考核。

* 要点四: 经营/预算计划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数字表格,而应对实现目标的经营举措(关键行动措施)、资源要求、风险分析作出计划,这样才能保证经营/预算计划的非随意性,以及经营的主动性。

(2)年度计划的功能

功能一: 体现各个部的奋斗目标。

功能二: 评价各个部工作及其业绩的客观标准。

功能三: 高层管理各个业务单位的主要手段。

功能四: 各个部门及相关部门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

(3)年度计划的组成

年度计划包括计划目标、关键措施、资源要求和风险分析四个部分,根据公司的实际组织结构,年度计划可以分为公司计划与部门计划两个层次,按时间分为年度、季度、月度计划三个部分。下面以部门为例,说明计划的模板是如何构成的部门的计划目标部门根据公司总体营销战略规划和业绩期望目标和财务,生产,技术等部门提供的经济技术和生产指标,制定部门计划目标。

计划目标分财务类目标、运营/市场类目标两部分,将财务类目标、运营/市场类目标具体量化和细分(按产品、地区、客户等)。并辅助经营/预算计划的表格系统,表格系统是由一系列主要表格及辅助表格组成,辅助表格是对主要表格中重点项目的展开。

部门的关键行动措施:

部门根据对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等的分析将计划目标初稿下达各业务单元,并汇总反馈计划,明确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制定本年度的业务关键措施,预测关键措施的结果。主要集中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根据产品、客户、地区等细分变量进行说明。根据时间进度进行说明并制定具体的时间表,阶段性成果(里程碑)和负责人,以便跟踪考核。

部门的资源要求:

部门根据公司的期望目标结合外部对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等的分析,内部对公司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等状况的分析,以及对业务单元反馈回来的关键行动措施和资源要求进行合理化并赋予权重进行排序。从部门宏观的层面上提出资源要求,并具体提出达到资源要求的业绩结果,和未达到资源要求的业绩结果。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针对系统风险、经营风险(非系统风险)、财务风险(非系统风险)的分析及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并估计风险可能带来的对目标计划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系统风险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的变化、政府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的风险等,例如:加入WTO,降低进口关税等。

经营风险(非系统风险)可进一步分解为内部和外部。内部风险(管理风险)包括决策失误,产品成本上升、质量下降或不稳定、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缺乏应变能力等。外部风险(市场风险)包括产业变化、竞争对手的壮大、地方保护、顾客购买偏好的转移等等。

财务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应收帐款风险、融资造成的经营收益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机构的风险、现金流动风险等。 四、 中小企业年度战略规划应将重点放到关键行动措施上

要使战略规划真正具有操作性,关键在于清晰定义完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行动措施(Key Measures)。为什么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关键行动措施,是战略具有操作性的关键点?根据我在摩托罗拉担任战略规划经理的体会,在这些优秀的公司中,它们都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将战略转化为行动,或者说,流程是战略转化为行动的基本通道,而流程能够发挥作用,就在于流程强调的是关键点控制,在每一个重要的关键点上定义了行动(输入)和结果(输出),就可以保证公司的行动永远围绕战略进行。

篇(5)

关键词: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现代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

一、概要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同于人力资源的规划,正是由于战略两个字的特殊性,导致两个名词概念之差。“战略”一词最先应用于军事行动上,而如今被引用到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战略本身指的就是对全局观念的把控和谋划,因此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对于整个现代企业来说,一旦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竞争环境、企业的发展定位发生较为巨大的变动,人力资源的使用也要随之变化,提供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人力资源。同时为了企业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员工做出相应的评测,及时替换掉较差的员工及不需要的员工,较少人力资源的储备。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扩张做出相应的改变。如今在学者的研究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四种:首先,现代企业已经不再需要繁多的员工来维持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更加需要的是高精尖的人力资源来帮助企业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的战略需要更加精简的规划。其次,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多变性和市场变化的多元性,企业通常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来适应自己的需要,这就要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需要关注企业组织的环境变化。第三,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的时候需要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或者不同的数据进行规划和整理。最后,人力资源战略不能只停留在规划的层面上,只有实施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现代企业的发展的益处才能显现出来。同时只有实施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才能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为企业以后人力资源的使用带来启示,或者及时修改不合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问题及对策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面临的问题(1)人力资源激励方式单一。在现代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的激励力度不足,其次,即使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有相应的激励,激励方式也过于单一。大多是以奖金的方式激励员工,但在管理学中可以知道,金钱等物质性的激励效果是最低的,一旦员工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金钱激励将不再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应建立更加多员的员工激励方式,确保激励的有效性,以此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2)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现代企业大多只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招聘,一旦招聘到较为优秀的人力资源,企业就很少再对人力资源进行后续的培训,很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的技能退化。企业这种将投资培训看作企业成本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投资人力资源的培训其实是为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前期投资培训的费用,后期的人力资源不仅会补上费用,更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假如现代企业没有培训,加上员工较大的流动性,很容易导致一些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的员工离开企业,这样一来不仅削弱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也为其他企业白白送去的人才。(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不同步。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来说十分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也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但是现代企业往往忽略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因此即使招聘到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在其进入企业工作后,往往缺少对自己的定位,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也无法较好的展开。(4)缺少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实施后,往往忽略了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的有效评估。这样人力资源部门就无法有针对的进行下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无法发现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对人力资源有较好的把我和改造。

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策略(1)树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意识。现代企业应当改变以往只顾企业自身发展而忽略人力资源发展的观念,树立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重的理念,将人力资源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加强对人力资源部门的放权,保证人力资源部门的独立性。不止在招聘中如此,在员工的培训方面更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长远的计划。(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形成企业自己的文化理念,加强企业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建设不仅是对企业风气的健康发展有利,对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招聘到员工后,员工可以很快的融入企业,确定自己的定位。这样一来,人力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3)多元化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改变以往多以奖金激励员工的方式,使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更加多元化。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奖金是满足人力资源最低级的生存需求,而这种激励方式在人力资源生存需求不满足的情况下,必要的奖金激励可以为员工提供工作动力。但是一旦员工的生存需求被满足后,奖金激励将起到很小或者不再起到作用。这时的员工需要自我实现,因此对员工的肯定和认同将显得十分重要。(4)健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结果的评估机制。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阶段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认真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规划,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施后,需要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结果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遇到问题或者麻烦后及时的更正,以便在下一次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施的时候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只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断进步和改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竞争环境和组织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

1.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投入利润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的词语,而利润与两项东西有关,一是收入,二是成本。企业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利润,一方面要增加收入,一方面要控制生产成本。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说,短期内大幅提高收入十分困难,但是,有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企业可以在成本方面尽可能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以更多的掌握每个企业员工的价值,对于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尽早的发现缺少上进心的某些员工,及时的替换掉,减少企业的损失。加上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减少人力资源的储备,降低企业的员工薪酬支出,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2.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从人力资源的招聘开始,一直到员工结束任职。良好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从员工入职开始就会给员工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员工情况的充分了解和掌握,使企业能更好的在派发任务和分配职位方面任用员工。为员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如此一来员工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企业和自我的认同度会大大提高。员工的到合适、喜欢的工作职位,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可以更好的在企业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发光发热。

3.方便企业的高效管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事实上是对人事管理系统的条理化和规范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充分了解企业员工的情况后,不仅可以发掘员工的潜能,也可以让管理者了解员工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难点,有针对的提供帮助。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管理目标更加清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这个企业的运作效率。在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使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为企业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决策要考虑到企业方方面面的情况,这其中就包括,企业的员工任职情况。在传统企业中,缺少对企业的全局把控,往往导致人力资源反面欠缺考虑,从而做出的一些决策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仅对企业的的员工情况有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使企业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情况,同时,通过对员工才华和潜能的发掘,也为企业的决策建言献策,提供了比较合理、全面的智力支持。往往企业职员才能发现企业潜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建议,帮助企业进行决策,有利于企业更加稳定和良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适合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也需要不断地改善。传统企业缺少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认识,容易导致人事管理混乱,企业的运作效率也就十分低,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即使是比较成熟的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以及外部竞争环境和企业员工招聘情况具体的制定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拉大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保持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优秀性,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在竞争中获得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陈燕.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现代企业的意义[J].当代经济,2015(15):14-15

[2]王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意义及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75

[3]张允松.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现代企业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42

篇(6)

一些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理解存在着误区,传统预算仍然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埋头做数字游戏,不关注企业战略规划,仅根据一定的增长比例进行经营目标预测,这种工作方式同时也会导致公司其它部门对全面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二)战略规划缺乏可实施性

在制定战略规划目标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对内部管理现状进行了解,还要正确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编制预算管理框架。但是,不少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仅将战略规划作为口号,并没有如何将战略规划融入全面预算的明确思路,导致预算人员在编制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对于如何将公司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缺乏整体考虑。

二、围绕战略规划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例研究

本文主要以A软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A软件企业在原有预算模式下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如何以战略为指导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一) A软件企业简介

A软件公司是国家重点软件开发企业,某国有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电信集成供应、电信软件开发等。主要客户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司在中国北方五省及南方三省均有项目,每年新开工项目几百个,人员规模达到600人以上。近年来,依托于电信行业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公司的战略规划是稳中求快地推进公司向综合软件和应用服务供应商的转型。

(二)预算管理现状

A软件企业拥有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机构设置简单,在管理权责上分配合理,但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仅将年度预算视为财务部门的主责工作,公司其它部门对预算工作参与意识淡薄,对如何合理使用企业各类资源缺乏计划性,导致年度预算无可操作性,无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中作用。

(三) A软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1.战略发展规划的编制

A软件企业应首先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对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竞争的优劣势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使编制完成的规划目标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避免闭门造车。比如分析宏观环境,国家采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水平的整体政策下,行?I信息化需求规模进一步放大,属于政策利好。同时,随着行业的不断向着规范化及制度化方向发展,对企业资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加之人才竞争的影响,需对市场规模进行深入分析。在金融、电信等行业信息化规模继续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水利信息化、IT服务等需求快速增长。在每个行业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增长呈现不均衡局面,在增长的整体态势下,某些细分领域在某个时期会出现负增长。

企业根据一系列分析结果,编制符合企业战略定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指导思想和基本路径,比如公司的固本转型运作已经初见成效,产业格局不平衡局面有所改善,还需要继续调整。公司已经建立了资金运作和对外合作等多种业务拓展模式,还需继续创新。为此,企业应对研发工作进行不断强化,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研发程度,从而维持年度研发投入占比的稳定,促进其在安全状态下向上增长。企业战略规划中往往会充分分析潜在市场和准备深挖的业务目标后确定规划期间内的财务指标,如把销售收入增长10%,利润增长8%,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6%,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等确定为规划期内的目标值。

2.经营计划的编制

战略发展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发展的纲要,企业应根据纲要的要求进行经营计划的编制工作。经营计划的编制过程是公司按照战略规划的要求对企业各类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也为下一步全面预算编制打好基础。

在编制销售计划时应考虑,企业将销售收入增长10%定为战略目标,主责部门为市场部及产品部门。市场部门应进行各类产品的盈利性分析,制定针对不同客户的销售策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编制生产计划时,产品部门应根据公司的产品规划、研发规划制定出生产计划,把握住系统上线、系统初验、系统终验及终验后维护关键客户检查点。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应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统一内控平台、统一监察体系和统一问责制度。人力资源计划作为专项计划编制,涉及公司各部门人员编制的安排,应坚持效益导向的原则。在编制成本管理方案过程中,涉及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因此利润中心要对如何压缩成本进行综合考虑,成本中心应考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公司管理层应考虑如何根据预算目标对成本费用预算监控到位。

3.全面预算方案的编制

公司财务部负责预算工作的总体安排、汇总编报,应将全面预算工作划分为专项预算(如研发支出、合同、回款、人力资源、资产购置),业务预算(如各产品部门经营预算、市场费用预算、各职能部门费用预算),公共费用预算(如房租水电费、保洁费、物业费、办公耗材)等,分别进行归口编报。以战略规划为指引编制完成的各项经营计划,此时可以作为预算编制数据的可靠来源。如销售计划在深入了解主要用户下一年度的项目投资计划后,据此可以预测合同及回款的额度,并且可以根据经营计划进行销售费用的预算。生产计划在明确把握住在施项目客户检查关键点后,结合销售计划,即可预测下一年度的生产规模。

公司财务部将各部门根据经营计划编制出的预算数据分类汇总后,按照财务测算方法,导出未来一年的预测财报及相关财务指标。由于公司各部门负责的经营计划均相互关联,并且与战略规划相结合,如存在预算偏差,容易查找问题所在。

4.预算指标的分解与考评

全面预算方案最终确定后,公司应根据预算主体将预算指标转化为考核目标值,如为利润中心设置可支配收益、部门利润、成本控制等考核指标;为研发中心设置新产品研发投入完成率、当期新产品资本化完成率等考核指标;为成本中心设置成本费用完成率、人工效能等考核指标,并以公文形式正式下达。

篇(7)

有几家快速成长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从事品牌战略咨询的公司,结果一圈下来,名气大一点的咨询公司请不起,又担心自己是小公司不被重视,就决定寻找规模小一点、具有实战性的公司,可是还是找不到一家在品牌战略规划上具有一定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公司。

直到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们听到笔者讲授的《品牌战略“七步成诗”法》后,如同找到了知音,纷纷要请笔者到企业参观,并为企业中高层进行详细的品牌战略规划培训。同时还与一家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从这些企业的行为就可以看出,虽然众多企业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但是却不知其品牌战略规划的方法。

在此,与大家分享笔者依据品牌战略咨询经验,并结合对国内外成功品牌的深入研究,总结出的品牌战略规划方法——“品牌战略规划‘七步成诗’法”。

空间环境搜索

品牌战略规划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探索空间环境,用我们在品牌中的术语就是战略性品牌分析。

在品牌战略规划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品牌环境扫描,包括品牌所在的宏观环境、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品牌当前的资产情况等。这个步骤是决定着品牌战略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性环节,就像许多人所说的扣子理论一样,这是第一个扣子,如果这个扣子系错了,那么,后边的其他环节就都错了。

笔者在实际操作中总结了“品牌战略分析的ESCA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分析宏观环境因素,如何分析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等情况,与此同时,还要诊断企业的战略目标、品牌架构、品牌组织、品牌十大维度以及品牌资产等内容。

通过系统地分析为后边规划行进轨道、操作系统、组织支持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譬如,笔者在为春风集团公司提供品牌战略咨询时,通过系统细致的调研的和诊断理清楚这个跨行业、不同品牌间的关系,从中找到关键的驱动因素,为后边品牌战略组合规划奠定基础。

同时,在进行渠道模式规划上能够做到与品牌战略有效对接,也得益于前期系统、细致的调研、分析。

设计行进轨道

品牌战略规划的第二个步骤就是设计一个科学、可行的品牌行进轨道,即品牌愿景。

这是近一两年提出的概念,在品牌战略管理中起着导向作用。

品牌愿景就像灯塔的光线为行船指引着清晰的方向。简单的讲就是告诉你的消费者、股东、员工,你今天代表什么?明天代表什么?我们将来要打成什么样的目标?

譬如,笔者在为康明眼镜连锁机构做品牌战略规划时,为其设计的“打造视光学航母”;再如三星电子“成为数字融合革命的领导者”;海信的品牌愿景是“中国的索尼”。这些无不清晰地告诉了消费者和自己的员工,未来品牌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发展目标又是什么?

那么,如何设计品牌愿景呢?

管理顾问戴维斯( Scott M. Davis )提出的一些方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根据他的一些观点在操作的时候,参照前期品牌战略分析对外部环境的研究,在内部深入讨论这样几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即可得到品牌愿景。

1、 我们想进入的市场、产品线以及通路是什么?

2、 公司的策略及财务目标是什么?品牌又在这些目标里扮演什么角色?

3、 今天,我们品牌的地位如何?明天又是怎样?

4、 可以投入的资源?

5、 现在的品牌可以让我们达到预期目标吗?或者我们需要再定义产品?

操作系统规划

操作系统规划是品牌战略规划的第三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在这一步中要规划品牌战略的相应内容。这是整个品牌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就像神六飞船一样,离开了飞船上整体操作系统,它将无法运行。

在这个步骤中,要提炼品牌DNA——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个性文化识别系统、品牌着陆识别系统,以及品牌组合战略等方面内容。

首先,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件技术性加创意性的工作,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因为后边规划的内容都要围绕着品牌核心价值来展开。因此,我们总结出了品牌核心价值的四条标准:1、要具有极强的差异性,因为品牌的本质就是差异;2、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附加值,因为品牌的真正价值是是否提供了附加价值;3、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为日后的品牌延伸预留管道;4、要符合企业资源,为后边的规划工作落地提供保障,不能像夏新那样提出“精致生活的典范”的品牌核心价值,却得不到消费者对企业的能打造精致手机的信任。

其次,品牌个性、文化识别体系。这是品牌的核心识别体系,要演绎和展示品牌核心价值,笔者在运作这一识别体系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了这样两个具体的识别体系。一方面从品牌个性层面进行演绎;另一方面是从品牌文化层次来演绎品牌核心价值。

第三,品牌着陆识别系统。这个识别系统主要原则是要更充分、具体的演绎品牌核心价值,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层面上、产品层面上、符号层面上等等。譬如,根据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如何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工艺、产品特点、产品研发、品牌符号等因素,通过这些方面的落实,品牌核心价值就能够成功着陆。

第四,品牌组合战略。这里边一方面要针对拥有多个品牌的企业规划品牌组合战略;另外一方面如果企业品牌单一,需要规划品牌延伸战略。

在这个步骤里边还有为企业设计《品牌战略管理手册》、《品牌形象手册》等工具性的文件。

组织支持设计

这是品牌战略规划的第四步,在品牌战略内容规划好了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要设计能够适应品牌愿景、能够支撑品牌战略内容,同时也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品牌管理组织。

目前,谈及品牌管理组织容易提到品牌经理制,事实上,这种品牌管理方式在很多中国企业都不适应。一方面是与目前很多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整体组织结构与发展阶段有关。

本着与企业资源适应性和与品牌愿景配合性的原则,笔者在为春风集团品牌设计组织结构的时候,就没有生搬硬套品牌经理制,而是成立一个由集团公司一副总牵头,公关企划部人员主要负责的品牌管理机动组织,从而有效的起到对各个子公司监控和统一管理的作用。

任务分解

品牌战略规划的第五步开始有效的分解前边制定的战略任务,也就是将品牌战略与营销战略和相应的经营战略进行对接。

这一步决定着品牌战略将来执行质量的优劣。同时,这一步的工作也是改变企业对品牌战略务虚论的重要手段,当你真正把那些文字性的东西,分解到产品的研发上、品质上、特色上、渠道上、整体的促销上,甚至每个员工的行为上时,就不会再有人说你规划的这些品牌战略内容都是务虚的。

譬如,笔者曾经操作的康明眼镜连锁机构。在品牌核心价值“专业”的统帅下,规划了相应的品牌识别体系,并逐项的讲这些战略性的文字分解到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和营销活动中去。

在验光的操作上制定了详细的验光师操作流程和标准,在设备上率先引进了验光投影仪,严格培训验光师,合格后上岗,并在空间比较大的店面使用综合验光仪,抛弃同行业竞争者只是摆放机器没人能操作的做法。

在对营业员的专业服务上,维修人员的专业和服务态度上,以及装配车间、采购部等岗位都根据品牌战略进行细致的分解。

营销活动也不例外,除了广告之外,促销活动方面我们把一年中几个可以设计活动的点进行详细的分解,让每一次活动均能演绎“专业”这个品牌核心和相应的识别体系。比如针对主要目标群中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康明眼镜学生眼镜节”,除了配眼镜送健康礼品外,我们还在店内外进行爱眼知识的宣传;并由几个眼科大夫、国家一级验光师,研发了缓解视力疲劳的“康明晶体操”;以及宣传其他体育活动对视力的益处,还根据跳绳对视力和智力的双重益处,组织了大型的跳绳比赛。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为品牌资产的累加起到了积极作用。

航天准则

这是品牌战略规划的第六步,要为品牌战略执行制定行动纲领性文件。根据实际操作中的总结,这里提出三个品牌战略管理法则。

一是,聚焦资源。要把企业有限的资源和精力进行有效整合,聚焦到与品牌战略目标有关的核心能力和特长上,切不可把有限的资源分散使用,尤其是中小企业。

二是,要懂得舍得。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供选择的机会很多,面对的诱惑也很多,所以这时候要牢记舍得原则。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三是,要坚持。不要轻易的发生游离,尤其是品牌核心价值一定恒定的坚持,就像舒服佳香皂一样,从1992年进入中国以来就开始诉求“杀菌”,直到现在从来没有改变过,虽然广告换了无数个,但是品牌核心依然是“杀菌”;宝马汽车也是一直坚持它的“驾驶的乐趣”从不到处游离。

坚持这三项基本原则,就可以让企业有限的资金不断地为品牌资产做累加。

太空行走

品牌战略规划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太空行走,即品牌传播与营销推广工作。也就是说,当你把品牌目标确定好以后,也进行了品牌内容的规划,调整好组织结构,分解完任务,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太空行走计划——品牌传播与营销推广活动。

比如,白酒行业的金六福酒,确定了“福文化”后就要在各个营销活动和品牌传播中演绎“福文化”。

篇(8)

    一、创业型企业的特点及其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界和学术界对创业活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创业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界对创业企业的重视和研究不断深入。相比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而言,创业企业体现出以下显着特点:

    一是创新性。公司通过创新发掘其他人或其他公司没有发现或开发的机会,进入新市场,获得新客户,或用新的方式配置资源。创新性体现了公司参与新的想法、实验、创造性过程的倾向,并由此产生了新的产品、服务或技术过程。

    二是机会导向性。是指创业活动表现出的识别机会、利用机会、开发机会并产生经济成果的行为的特点,或者将好的创意迅速变成现实。

    三是创业活动的动态性。一方面企业的创业精神会促使创业行为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延续并强化;另一方面机会发现和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四是与成熟企业相比,创业型企业体现出积极主动地承担风险,并寻找市场生存发展空间的特点。

    尽管创业成功的企业给正处在创业阶段的许多创业者以信心和希望,但仍有许多勇于创新和敢冒风险的企业惨遭淘汰。为此,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并提高创业成功率就成了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在现有的关于创业型企业的讨论中,针对创业型企业的战略规划的讨论日渐丰富。即将创业和战略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创业行为,促使创业企业实施战略规划。

    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和创业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二者“交叉”或“融合”的现象。Meyer D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这两者融合主要由于两者都是以公司绩效作为主要解释变量,战略管理是以绩效为导向的研究过程,关注企业如何建立竞争优势;而公司绩效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同样重要,创业方面的期刊也较多地侧重以绩效为基础的研究。另外,不断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必须灵活调整、快速应变,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为了创造财富,创业行动和战略行动都必须体现出创新的特点,组织的创新活动必须从战略角度进行有效地管理。因此,Hit等人就提出了“战略型创业”的概念,即:“把创业的(即机会寻求行为)和战略的(即优势寻求行为)观点进行综合,计划和实施战略设计活动,从而创造财富”。因此,它是一种以战略的观点从事的创业活动,也是一种富有创业心智的战略活动。

    事实上,战略管理更多地关注如何在特定的市场和产业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创业型企业更多地侧重于开拓别人没有发现或是开发不够的商业机会。因此,对创业型企业实施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既能够有效地发现新机会,也能够高效地开发机会并形成竞争优势,并能持续保持创业精神。

    第一,战略规划是整个企业行动的方向。创业企业由于资源和市场限制,在其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当团队成员针对企业应该开展什么业务存在不同见解时,在开拓市场等行动上存在意见分歧时,战略规划可以有效地帮助团队成员统一行动的方向,达成一致的行为,从而齐心协力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战略规划可以使创业企业的活动更具计划性,便于组织和有效管理。进行战略规划的企业首先需要对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寻找行动的方向,并就总体发展战略做出规划,尽管许多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相对简单,总体战略的考虑较少,但对于产品战略、技术战略、市场战略等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估和权衡,也有着详细的计划方案,这就使得创业企业的活动有章可循,便于创业企业更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安排各项活动。

    第三,战略规划有助于保障创业企业稳定经营。通过对我国目前创业企业的分析发现,创业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活动与创业者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果创业者性格相对保守,则可能错过许多具有潜在价值的项目,如果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即使对市场机会的识别非常及时,但是在缺乏战略规划的条件下,极有可能对市场机会的成分和风险分析不够全面而导致失败或者利用不足。因此,缺乏战略规划的企业表现出较强的行为随意性,或者前思后想不敢行动,或者做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其结果具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尽管创业团队的构建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创业企业的经营,但是如果创业团队整体素质欠佳,或者创业团队难以通过有效的配合达到高绩效,那么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有力地保障创业企业的稳定经营。

    尽管进行创业规划可能需要企业耗费一定的资源,但它却可以使企业的活动具有方向性、计划性和稳定性,避免随意性,因此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势在必行。但是,创业型企业毕竟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创业型企业也表现出与成熟企业不同的特点。

    二、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特征

    1、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复杂程度较低。一般而言,成熟企业的战略规划相当复杂,从其战略分析、选择、制定到实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而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难度和复杂性要大大降低。一方面因为创业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行为处于摸索阶段,企业从事各项活动的不确定性程度都较高,因此很少有企业制定非常完整复杂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很多创业企业的成功在于迅速把握了一个市场机会,在此之前并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更不用说对整个行业的竞争结构进行分析。Bhide曾经对全美成长最快的500家私营企业中选择了100家,对他们的创业者进行访谈,发现41%的人根本没有商业计划,26%的人制定了一份简单粗略的计划,5%的人为投资者做了财务预测,28%的人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根据统计结果,Bhide提出,全面计划的方法并不适合创业企业,过多的分析可能会使一些企业错过可能抓住的市场机会。但他同时也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该进行一些分析和计划。因此,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其创业计划介于不做计划与详细计划之间,既非没有计划,同时其规划的复杂程度相比成熟企业而言又大大降低。

    2、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侧重于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成熟企业因其经营的稳定性,有条件进行详细的战略分析,在战略选择活动中,无论是公司总体战略还是经营单位竞争战略选择上都可以进行详细的思考,整体战略规划完整而全面。相比而言,创业型企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生存,因此创业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更侧重于获得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侧重于获得市场立足的空间,因此创业企业更多地考虑市场经营层面的竞争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对于公司经营层战略较少涉及。

    3、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动态性。创业者往往因为拥有某种优势、资源或机遇而创建企业,在成立之初根据其拥有的技术资源、吸引的人员、资金等资源条件制定战略,企业战略规划涉及的期限通常较短,也相对比较具体,随着企业的发展,内部资源条件发生变化,外界产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结合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并有力地把握商业机会,从而表现出企业发展路径与创业初期产生了明显差异。此外,企业后期的发展还与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和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以看作是企业不断改变战略追求商业机会的过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战略规划呈现出适应资源条件的动态性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1]Bhide A.HowEntrepreneurs Craft Strategie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Mar/Apr.

    [2]Hitt MA,Ireland R,Hoskisson R E.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M].吕巍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9)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2-0075-06

Review of Corporation Strategic Thinking and Planning Pattern and Methods

CHEN Kun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52, 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corporation strategic thinking and planning pattern method has always been the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 article straightens out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rporation strategic thinking and planning pattern through theory and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anwhile it analyzes and illustrates corpor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method. Finally, the author comments on some related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rporation strategic thinking; planning pattern; planning method

1 引言

通过改革开放30年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但仍面临着附加值低、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落后、“微笑曲线最底端”等深层次的问题,造成了“中国制造还能走多远?”的窘境。在当前世界经济创新全球化阶段,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做好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企业来说,战略规划是以企业长期和短期的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为目标,将企业决策者的管理理念作用于企业运作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战略规划的模式和方法也随着时展不断出现新的特征。基于此,本文将从企业战略思维、规划模式和方法的发展、理论基础和实践需要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战略规划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2 企业战略思维分类与发展

企业战略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随着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18~19世纪以欧洲亚当・斯密

、斯图亚特和美国泰罗等为代表的学者对企业管理开始思考,他们关注的重点放在组织内部活动管理上。到20世纪初,法约尔在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企业战略思想开始萌芽。1938年,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管理和战略是与导人相关的工作,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中分离出来,并首次提出组织和环境“匹配”的概念[1]。1962年,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组织:工业企业史的考证》,第一次将企业和战略及组织概念联系起来,指出了企业战略必须与环境相适应,而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战略相适应[2]。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企业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论》,提出了“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果和竞争优势,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和标志。与安索夫同期的安德鲁斯在1971年发表了《经营战略论》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是同时期较有影响的战略管理理论[3]。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丰富期,安索夫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论》突出地反映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霍弗的《战略制定》和金与克里兰《战略规划与政策》则代表着战略管理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研究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战略研究学者开始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重视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4,5]。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是战略管理的新的转折期。其标志是Prahald和Hamel在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一文[6]。战略研究围绕企业竞争优势展开,提出了基于资源、基于能力的竞争优势等崭新观点,成为90年代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它的提出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企业战略的理解,直到目前,资源能力学派仍是企业战略研究的前沿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经济现象是传统经济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出现战略进化论观点、企业家战略,战略的伦理、动态竞争分析新概念等等,形成了战略思想创新的浪潮。管理界开始积极探索知识信息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新模式。1996年经合组织(OECD)发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7]成为知识经济理论的开篇之作,“制定战略:边干边学”[8],“战略作为一种哲学”[9],“走向战略的动态理论”[10], “不确立条件下的战略”[11],“战略网络”[12],等等。企业战略理论面临着系统思考和战略转变。

国内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企业根据国家行政计划进行生产和销售,不考虑市场竞争,也就不涉及企业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战略的作用逐步被认识,企业战略研究开始起步。国内企业战略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非常迅速,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企业战略的研究成为管理域研究的主流之一。一方面,国内在对国际战略理论追踪、学习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与国际最新成果的时间一致性。主要研究有:“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特征”[13],“试论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框架及发展趋势”[14],“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研究”[15],“战略整合模型研究”[16],“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的转型”[17], “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方法”[18],“转型经济中的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19]等等。 另一方面,许多学者注意到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价值,将传统战略思想与现代战略理论结合起来,如:“《孙子兵法》的动态思维和战略柔性思想”[20]等,这为国内战略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无论是对国外战略理论中国化应用的研究,还是本土战略理论的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战略思维随着企业战略理论的不断演化,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种战略思维模式。

“环境”战略思维模式起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完全竞争的背景下,在20世纪整个80年代占主导地位,认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是要考虑二方面因素:一是企业的优势和不足。它决定了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的内部条件。二是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边界。在贝恩、梅森(SCP)范式的基础上,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环境学派 “几乎完全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归因于企业的市场力量”。波特提出通过对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的威胁、产业内部的竞争以及供应商和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等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来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产业特点的竞争战略,从而形成成本先、差异化和目标聚集战略。

“资源能力”战略思维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资源基础学派的代表人物鲁梅尔特、沃勒菲尔特以及巴尼和企业能力学派的代表人物普拉哈拉德、哈默尔等人指出“环境”战略思维模式分析的是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同时可能企业盲目地进入利润率高,但是与自身竞争优势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元化经营从而导致战略失误。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企业内部寻求竞争优势”。“资源能力”战略思维模式认为应侧重于从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角度来考虑企业战略问题,企业的本质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一方面,企业应当从其内部资源与能力出发来寻求竞争优势,并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持续积累提升其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从其内部资源与能力状况出发来选择其经营域、业务范围及成长方向。

“集成”战略思维模式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资源能力”战略思维模式的应用,问题也逐渐暴露。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资源越来越易于模仿。二是企业内部资源缺乏流动性,难以建立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三是基于“资源能力”战略思维模式的战略规划缺乏对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的动态认识,无法有效执行。鉴于此,很多企业在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考虑战略目标要内外兼顾,寻求在企业的资源能力和市场环境之间建立一种不断改进的规划思维模式。

三种战略思维模式的比较如下:

“环境”战略思维模式的战略思考方向是行业内的竞争,企业战略取向的指标是行业吸引力,它考虑的是如何打败竞争对手或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所以,这种战略思维模式的主要焦点是考虑如何打败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该思维模式强调相对于竞争对手更有效率的做事的不同方式,它更注重过程,甚至有可能忽视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而导致盲目竞争。采用“环境”战略思维模式的战略规划制定方向是从战略定位到战略选择再到战略实施由上而下的,主要评价指标是行业吸引力。

“资源能力”战略思维模式中,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来自于企业掌握的资源和能力,其战略思考方向是由内而外,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了企业所服务的顾客,决定了要满足的顾客的需求。企业具备什么独特的资源及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是这种战略考虑的重点。但是,在“资源能力”战略思维模式下,企业是从目前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出发,思考在现有资源下如何进行竞争或者为了竞争而去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往往忽视了市场的需求。采用“资源能力”战略思维模式的战略规划制定方向也是由上而下的,主要评价指标是资源利用率。

“集成”战略思维模式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企业资源能力与环境的匹配,认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充分考虑企业现有资源能力的可作为性、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并由此来对企业进行规划。采用“集成”战略思维模式的战略规划制定方向是上下结合的,从现有实施效果和战略定位到战略选择、实施、反馈的过程,其主要评价指标是动态匹配性。

这三种战略思维模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

以“环境”为出发点的战略规划是以环境为基点,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为中心。以环境为出发点的战略规划模式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区域环境及产业环境的分析评估,发掘外部环境所蕴含的机会,据此确定企业区域和产业。在环境分析及产业和区域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针对所选产业,通过成本先、差异化和集中化三种基本战略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实施方案。以环境为出发点的战略规划模式的战略思考方向是行业内的竞争,它以行业吸引力作为企业战略取向的指标,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打败竞争对手或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但其企业内部资源能力条件基本被排除在战略过程之外,这容易引发企业的非理性扩张,出现决策失误。

以“资源能力”为出发点的战略规划模式首先对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分析来评估现有的优势和劣势。利用现有的优势选择区域和产业,并明确战略定位和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同时,通过战略的实施进行资源与能力的积累,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可以看出,以资源能力为出发点的战略规划模式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其战略重心是围绕资源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这种战略规划模式极有可能因忽视环境的变化而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

以“环境―资源整合”为出发点的战略规划模式是“环境”战略规划模式与“资源能力”战略规划模式的整合, 是基于对企业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根据战略实施效果进行战略反馈与调整。这种战略规划模式较好地规避了仅从环境或者资源能力出发的战略规划所导致的极端问题,切合企业战略的实质,在实践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企业的战略规划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战略规划模式,企业战略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全球范围的资源和资本整合

中国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球化的进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在给企业带来商机和资源的同时,也给企业战略规划带来更多挑战。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离不开资源的支撑,战略规划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寻求资源和配置资源的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开发自身资源的基础上重视在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更加充分地按战略规划目标优先程度、可实现程度、资源可获取性等因素考虑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融合,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企业战略的关注面也在不断拓展。当前,与资本市场紧密联系的市场经济已成为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主流趋势。资本运作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再发展的融资平台和获取更好的发展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战略规划的制定中更加注重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这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

(2)规划范围更加宽泛,内容更加细致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局势瞬息万变,企业从内部结构到外部涉及域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战略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战略规划从战略定位到战略有效实施,涉及传递给客户价值理念和产品优势以及企业内部结构调整都需要有坚韧的连贯性。因此,企业战略规划需要在横向和纵向全方位的范围深化和改造,使得企业在任何一个域受到影响时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

(3)战略反馈的及时、动态特征日趋明显

很多企业制定了适合的战略规划但就是执行不了或者效果不理想,尤其中国企业由于仅有20年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经验,所以缺乏系统的战略和管理训练。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战略制定过程中具体战略没考虑到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或者是战略目标没有细分到具体的实施环节,从而导致战略执行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战略执行中缺乏相应的战略监控和反馈措施,战略执行的效果不能实时、持续地反馈给制定人员进行战略调整从而不能实现期望的战略效果。因此,战略规划中战略反馈的及时、动态特征日趋明显。

从新阶段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模式来看,战略规划流程呈现“动态集成”的特点,如图1所示。

由于企业具有经营环境多变、管理动态性、成功轨迹难以模仿等特征,对如何做好企业的战略规划并有效实施造成了较大挑战。因此,企业在战略规划实践中引入动态集成的信息平台,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辅助。通过对企业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估,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并进一步细分战略,再通过战略信息平台制定细化的实施方案,并将战略实施效果及时反馈,从而调整企业战略,实现动态的战略规划过程。

4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应用研究

企业在不同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不同,战略研究的内容也不同。随着研究主题和内容以及战略思维的变化,战略规划应用的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前,战略规划是以环境为出发点,战略规划中应用的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具有代表性的有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贝恩-梅森(SCP)范式: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以及市场绩效(Performance)。该范式的主要考察对象是产业市场,是从产业市场环境出发来理解和分析企业的战略行为与战略绩效。波特的五力模型: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竞争规律都将体现五种竞争的作用力(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谈判能力、供应商的谈判能力、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战略应主要着眼于选择正确的产业和比竞争对手更深刻地认识五种竞争力。安德鲁斯等人提出的SWOT战略分析框架:在SWOT模型中,优势(S)与劣势(W)是企业内部的强项与弱项,机会(O)与威胁(T)是目标环境中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通过对企业内外因素的分析,辨识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环境所蕴含的机会与威胁,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和利用环境及其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战略思维向“资源能力”转变,经济学方法、企业文化学方法、博弈论方法等逐渐被应用于企业战略规划中。“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方法”从对企业战略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对企业战略规划方法做出分类阐述[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动态集成”特性的方法逐步被应用于战略规划,如系统论方法、技术路线图方法[21]等等。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中,就运用了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从整体和联系角度研究问题,分析企业系统的功能,分析企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研究开放环境中企业系统的适应性。

在操作实践中,许多世界著名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战略规划体系和规划方法工具。武亚军在“艾默生的战略规划创新及其启示”[22]一文中分析了艾默生公司规划体系的“两栖型”内容创新、“一体化”组织创新和“独特性”的规划工具创新等特征,指出艾默生的战略规划体系的“三重创新”使企业战略在增长与赢利、前瞻与学习、制定与执行、普遍与独特等方面达到协调和统一,从而驱动了公司赢利的长期持续增长。

摩托罗拉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技术路线图,目的在于改善技术和产品开发的一致性[23]。Grocnveld和Phaal等人将路线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有效工具引入企业战略规划[24,25]。作为应用于企业的分析框架,路线图可以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通过时间要素将战略决策、战略实施和组织变革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通过自定义来适应大多数具有不同功能和结构的企业。

5 研究评析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回顾,我们发现,随着对企业战略认识的不断深入,企业战略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已经很清晰,企业战略思维和规划模式、方法的研究基本进入成熟阶段,但是,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的战略环境变化频率明显增快、决策信息量明显增多,对于企业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趋势对企业战略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体现在战略规划方法的变化上,动态、信息集成的战略规划方法逐渐被引入企业战略规划过程中,可以预期这一变化也会促进战略思维模式的转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目前关于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中,大部分的文献对企业战略规划的思维模式和制定流程以及方法开展了研究,在战略思维模式和制定流程方面基本形成共识,在规划方法方面也在不断的丰富,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虽然很多学者在战略实施措施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未达成系统性的研究,这使得企业在战略规划实践中缺乏系统的战略实施理论指导。

其次,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已经开始对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是否实施战略规划企业小范围样本的实证层面。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战略规划对企业绩效是否有正面影响还没有定论。二是缺乏对不同思维模式的战略规划的绩效差异的研究。

最后,虽然近年来战略规划方法呈现明显丰富的趋势,但整体来看,目前的战略规划方法还是很难解决制定与实施分离的问题。造成战略制定者不参与战略实施,而战略实施者也不参与战略制定的局面。在企业战略规划具体实践中,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动态及时反馈战略实施效果,现有文献中提出的规划方法在实践中又难以实施。

6 研究展望

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起源于西方,西方战略理论之所以出现争鸣状况,是与他们密切关注企业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关的。因此,中国企业战略规划研究应以“实践问题”为导向,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运用和阐述上。在未来企业战略规划理论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关于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的深化研究。一方面,摆脱过度重视“战略定位”的视觉局限,将企业战略目标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梳理企业各层次的战略需要、明确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另一方面,合理选择所采用的规划工具及流程,同时明确规划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人员各自不同的作用。

其次,关于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一方面,不同环境、不同类型、不同战略规划模式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贡献,因此,对该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另一方面,对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绩效的量化科学研究,有利于改进战略规划方法和企业绩效提升。

最后,关于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方法,但由于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因此需要考虑综合集成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克服单一研究方法的缺陷。具有“及时反馈”、“动态”、“集成”等特征的企业战略规划方法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 考 文 献:

[1]Prahala C 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5): 125-128.

[2]Chandle A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2.

[3]Ansoff I. Stragegic management[M]. London:Macmillan, 1965.

[4]Floyd S W, Wooldridge B. Managing strategic consensus: the foundation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2, 6(4): 27-39.

[5]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6]Prahalad C 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3): 79-91.

[7]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8,(7):59-63.

[8]Christense. Making strategy: learning by doing[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1): 22-26.

[9]Singer A E. Strategy as moral philosoph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15): 191-213.

[10]Porter M. What is strateg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 (2): 112-117.

[11]Courtney, KirKland, Viguerie. Strategy under uncertain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6): 37-43.

[12]Chen M J. Competitor analysis and interfirm rivalry: toward 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1): 100-134.

[13]张阳,邓华北,罗进.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特征[J].学海,2000,(2):61-64.

[14]梁江,刘冀生.试论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框架及发展趋势[J].中国软科学,2002,(6):63-66.

[15],应瑛.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3):86-89.

[16]陈小平.传统战略的终结:战略整合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2001,(16):19-24.

[17]项国鹏.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的转型[J].经济管理,2001,(16):4-11.

[18]施炜.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方法[J].中国软科学,2005,(7):137-140.

[19]武亚军,吴剑峰.转型经济中的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

论,2006,(2):58-63.

[20]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等.《孙子兵法》的动态思维与战略柔性思想[J].南开管理评论,2001,(2):44-47.

[21]Bryson J M. Strategic plann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M]. Wiley & Sons, Inc. CA, 1995. 4-5.

[22]武亚军.艾默生的战略规划创新及其启示[J].经济管理,2009,(8):57-63.

篇(10)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下寻求发展,企业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战略,并且要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形势的变化,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一、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

(1)人力资源规划具有战略价值。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路线图,并且为企业竞争战略的落实提供工具。为企业培养战略的员工核心技能,对企业的后备力量进行分析与开发,使员工获得知识的储备,同时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人才建设提供指导。人力资源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制定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业务规模、分布地域以及构成等要素来确定企业未来的人事安排,对各部门的人员进行合理的比例调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建设一个强大的工作团体。人力资源规划统帅企业的竞争机制、管理机制,并且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人力资源活动的指导。不论大企业与小企业都由三个要素组成,即人力、财力和物力,充分的调动这三方面的资源可以使企业正常运转。人力资源规划是从人力、物力、财力这三方面追求一种有效的组织目标,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利益最大化。

(2)人力资源规划具有现实价值。人力资源规划可以调剂企业人力资源的多余与短缺,保证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要,可以更好地进行选人、育人与用人活动。让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性有据可依,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目标、规划和政策,为每个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节省企业的经费开支,进行有效的人员规划,精简每个部门的职员,发挥他们个人的优势,投入最少的人力赚取最大的效益。优化资源管理系统,使各部门做到有序化、系统化,实现人力资源最优化的目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化,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一个强大的工作团体。因此,企业要与员工共存,照顾员工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高,应该及时做到员工的工资水平调整,这样企业与个人才能同舟共济,一同成长,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力求企业与职员发展协调性,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3)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一个企业想要做得更好,走得更远,需要先进的经营理念,完备的公司制度,在全球经济变化莫测的时代,企业务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各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想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发挥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现代是知识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一个企业只有聚集相关专业技能的知识人才,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目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受到各个企业的关注,成为讨论的热点和焦点,企业要用新的眼光审视经济发展的环境,既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又要调动公司内部的人员分配问题。大多企业基本上都是由理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带领下的职员构成的,这三个机构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公司正常运转,做到各尽其职,互不越位,理事会要做好决策的工作,监事会一定要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经理及职员做好基层的工作,三者合作共同经营管理好企业。这是根据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所做的最基本的任务,人力资源是相对于其他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名称称谓,它是企业在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它是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体系,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依靠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形成一个科学性的系统性的合作战略团队。

二、目前国内企业人力管理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国内很多企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依然停留在过去那种旧的管理理念上,公司的人事安排混乱,没有完备的管理体系,甚至还有一人兼多职的现象,众所周知,我们大多人在大学时只读一个专业,所以到了工作岗位应该负责相应的工作,这就是发挥其优势作用,而现在许多企业却是随便找一个非本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这些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的知识,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工作,这样怎么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除此之外,企业的人事安排比较混乱,各部门人员分配不均,人人都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位,没有人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就要靠大家努力,而不是一个人在那奋斗,所以,公司要分配好人员、做好安排,各尽其职,精简人员,把一些技术能力低,责任心差的人员都裁掉。此外,很多企业没有跟上国际的发展趋势,没有创新精神,只是顽固的遵守旧的理念经营公司,作为企业的合法法人,应该不断的考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新的物质资料。

三、如何发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

以上我们谈到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呢?首先就要从根本上深刻认识新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随着管理学的发展也在逐渐的演变,传统的人力资源规划认为它的目的是对企业人员流动进行动态预测和决策的过程,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可能的供给,但是新的人力资源规划则不然,新的人力资源规划吸取了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和战略管理实践的重要成果,遵循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高度关注战略层面的内容。这与传统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要接受新的管理理念,上到公司总裁下到小职员都要学习。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要把握好企业内部自有人才和外部人才资源的互补关系,给企业需求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要量体裁衣、因时制宜。各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和企业长期的发展,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招聘职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人才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最后,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经济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同样,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也与企业的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这对企业的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好的企业文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企业要从这几个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够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四、结论

目前已经进入了知识人才社会,哪个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就会取得竞争的优势,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想要持续的健康发展,就要发挥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作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

篇(11)

一是创新性。公司通过创新发掘其他人或其他公司没有发现或开发的机会,进入新市场,获得新客户,或用新的方式配置资源。创新性体现了公司参与新的想法、实验、创造性过程的倾向,并由此产生了新的产品、服务或技术过程。

二是机会导向性。是指创业活动表现出的识别机会、利用机会、开发机会并产生经济成果的行为的特点,或者将好的创意迅速变成现实。

三是创业活动的动态性。一方面企业的创业精神会促使创业行为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延续并强化;另一方面机会发现和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四是与成熟企业相比,创业型企业体现出积极主动地承担风险,并寻找市场生存发展空间的特点。

尽管创业成功的企业给正处在创业阶段的许多创业者以信心和希望,但仍有许多勇于创新和敢冒风险的企业惨遭淘汰。为此,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并提高创业成功率就成了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在现有的关于创业型企业的讨论中,针对创业型企业的战略规划的讨论日渐丰富。即将创业和战略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创业行为,促使创业企业实施战略规划。

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和创业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二者“交叉”或“融合”的现象。MeyerD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这两者融合主要由于两者都是以公司绩效作为主要解释变量,战略管理是以绩效为导向的研究过程,关注企业如何建立竞争优势;而公司绩效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同样重要,创业方面的期刊也较多地侧重以绩效为基础的研究。另外,不断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必须灵活调整、快速应变,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为了创造财富,创业行动和战略行动都必须体现出创新的特点,组织的创新活动必须从战略角度进行有效地管理。因此,Hit等人就提出了“战略型创业”的概念,即:“把创业的(即机会寻求行为)和战略的(即优势寻求行为)观点进行综合,计划和实施战略设计活动,从而创造财富”。因此,它是一种以战略的观点从事的创业活动,也是一种富有创业心智的战略活动。

事实上,战略管理更多地关注如何在特定的市场和产业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创业型企业更多地侧重于开拓别人没有发现或是开发不够的商业机会。因此,对创业型企业实施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既能够有效地发现新机会,也能够高效地开发机会并形成竞争优势,并能持续保持创业精神。

第一,战略规划是整个企业行动的方向。创业企业由于资源和市场限制,在其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当团队成员针对企业应该开展什么业务存在不同见解时,在开拓市场等行动上存在意见分歧时,战略规划可以有效地帮助团队成员统一行动的方向,达成一致的行为,从而齐心协力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战略规划可以使创业企业的活动更具计划性,便于组织和有效管理。进行战略规划的企业首先需要对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寻找行动的方向,并就总体发展战略做出规划,尽管许多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相对简单,总体战略的考虑较少,但对于产品战略、技术战略、市场战略等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估和权衡,也有着详细的计划方案,这就使得创业企业的活动有章可循,便于创业企业更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安排各项活动。

第三,战略规划有助于保障创业企业稳定经营。通过对我国目前创业企业的分析发现,创业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活动与创业者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果创业者性格相对保守,则可能错过许多具有潜在价值的项目,如果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即使对市场机会的识别非常及时,但是在缺乏战略规划的条件下,极有可能对市场机会的成分和风险分析不够全面而导致失败或者利用不足。因此,缺乏战略规划的企业表现出较强的行为随意性,或者前思后想不敢行动,或者做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其结果具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尽管创业团队的构建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创业企业的经营,但是如果创业团队整体素质欠佳,或者创业团队难以通过有效的配合达到高绩效,那么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有力地保障创业企业的稳定经营。

尽管进行创业规划可能需要企业耗费一定的资源,但它却可以使企业的活动具有方向性、计划性和稳定性,避免随意性,因此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势在必行。但是,创业型企业毕竟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创业型企业也表现出与成熟企业不同的特点。

二、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