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艺术活动激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游戏,是融音乐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它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儿童的音乐听觉表象。而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幼儿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每次游戏都较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渐增加难度,幼儿在听听、玩玩中不断迎接挑战,战胜挑战,获得音乐素养的提高,寓教于乐。
本文以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游戏《小鸭和小鸡》案例进行研讨:如何创设情境和场景让小班幼儿通过角色融入到音乐游戏中?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小鸡、小鸭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毛茸茸的小鸡小鸭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活动环节与流程按小鸡出壳——小鸡乐——小鸭乐——小鸡和小鸭成为好朋友来进行,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环节一:小鸡出壳:引导幼儿以小鸡小鸭的身份进入角色,会较有效地使幼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环节二:小鸡小鸭乐:以小鸡小鸭乐的情境,使幼儿感觉亲切,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
环节三:小鸡小鸭成为好朋友:教师创设了富有童趣的活动场景,引导幼儿开展《小鸡小鸭好朋友》的游戏,并利用角色的语言引导幼儿活动,摆脱了简单的说教,另外,场景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过程。
音乐游戏的选材必须符合如下标准:
一、选择新颖有趣的题材,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
选择新颖有趣的音乐游戏内容,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更是吸引幼儿游戏兴趣的关键。一个好的音乐游戏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其次,要考虑他是否有教育意义;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比如:小班音乐游戏《碰一碰》,本身乐曲轻快活泼,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另外,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对家人还有很深的依恋,通过身体的一些碰触,如抱一抱、拉一拉、碰一碰都会缓解幼儿情绪上的焦虑,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感受与同伴身体接触的快乐。再如:小班幼儿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藏的时候只要自己看不见别人就以为藏好了,藏好后,不少幼儿还喜欢被别人找到。根据这一年龄班幼儿的特点,选用情节简单的“找小猫”游戏他们就非常喜欢。
二、通过听音辨音,使幼儿准确把握旋律,并充分理解歌词
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强与弱、快和慢、高和低、长和短、音色的分辨、节奏感、乐句的表现等,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并能启发其想象力,发挥其创作潜力。
第一,活动目标体现层次性。幼儿先要在音乐游戏中听懂乐曲强弱、快慢的不同,再在听懂的基础上根据乐曲的强弱、快慢变化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进行躲藏。
第二,活动设计呈现递进性。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逼真。
三、鲜明的形象和合适的动作是小班幼儿进入游戏的前提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游戏中的角色和动作模仿也是小班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的亮点,因为他们思维简单,像小鸭、小鸡、小狗、小猫之类的动物形象很容易模仿和接受。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的开展游戏,教师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采用和幼儿交流的形式,师幼互动。
目标:
培养对音乐的意识和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培养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游戏指导:
妈妈和宝宝坐在地上唱儿歌:
一只小青蛙,出门去玩耍,
妈妈小声叫:呱、呱,可是青蛙没回家,
妈妈大声叫:呱!呱!呱!小小青蛙跑回家。
儿歌唱到小声叫时,宝宝模仿青蛙小声叫,大声叫时,要大声学青蛙的叫声,唱到最后一句:小 小青蛙跑回家时,宝宝站起来学小青蛙跳,妈妈也跳着去追,追上了,再坐下来,重新开始游戏。
提醒:可以变化儿歌的内容,把小青蛙换成小鸭、小鸡、小狗等,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
游戏2:大家一起来投球
目标:发展大动作的协调性,学习有目标地投掷东西,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准备:几个袜球和一只小塑料盆,教宝宝将袜球扔进盆中。
当宝宝会把球扔进盆中以后,可将塑料盆拿得远一些。
游戏指导:
找一段铁丝、铜丝或电线,弯成圆形,两端各留出一小段,做成一个小“篮筐”挂起来。让宝宝看着你将小袜球投进圆环中,球落地后拾起来,再重新投进圆环中。示范几次后,将球交给宝宝,让他照你的样子做。你可以在一边给他数数,记录宝宝成功的次数,让宝宝保持游戏的兴趣。
提示:要让宝宝知道,他只能将小球扔向小盆或“篮筐”,而不能扔向家具、电灯等处。
游戏3:图形宝宝找朋友
目标:巩固认识各种颜色和形状
准备:瓶子若干,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先在同一瓶子的瓶身和瓶盖上贴上一模一样的两个几何图形,再把瓶身和瓶盖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一、区域设置,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益智区、美工区、娃娃家、阅读区、私密区、操作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二、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三、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乐意和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各活动区域分目标
1、美工区:喜欢参加美工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2、操作区:乐意用多种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3、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
4、阅读区:喜欢看图书,并愿意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在讲讲看看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5、益智区: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6、建构区:培养幼儿搭建能力,促进空间只觉发展。
五、区域之间的联系
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比如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幼儿对这些活动会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六、活动开展内容
1)
美工区:苹果、香蕉、印章画(萝卜)、手指画、毛笔画、小汽车、小房子、轮船。
2)
益智区:迷宫、拼图、口琴、停车场、电话机。
3)
娃娃家:我和爸爸妈妈是一家、招待客人、爸爸妈妈去上班。
4)
生活区:纽扣、叠衣服、剥花生、豆豆分类
5)阅读区:我喜欢看图书、看地图找家、我叫XXX、我给你讲故事。
6)
操作区:披萨、连一连、照片书、捏取物品、螺丝钉和螺丝母。
7)建构区:软积木、木头积木、交通标志、纸箱、纸盒。
七、加强指导,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要重视讲评,以讲评推动活动的深化。小班幼儿评价能力差,开始可先组织幼儿说说: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谁一块玩?以后逐步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谁玩得好?为什么?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幼儿园小班
故事
大象和蚊子(自编)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大象,它有着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它的大腿就像柱子一样,走起路来慢慢悠悠,“咚~~~~~~”你们瞧!它来了!
“哦,天气真好呀!好久没有出去玩啦!今天可要玩个痛快!”大象玩着玩着就来到一片嫩绿的草地上,“哦,好累呀,就让我在这睡一觉吧!”(慢慢的躺下,发出打瞌的声音)不一会儿大象就睡着了!
“嗡~~~~~”一群蚊子飞来了,“嗡~~我们好饿呀,哪里有吃的”“咦,这里有只肥肥的大象,嗡~~我们就一块儿叮叮它大大的屁股吧!”“恩~~好吧、好吧!”“嗡~~我叮你的屁股,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大象的屁股被叮得很痒,“哦,谁呀?”赶紧用它的尾巴左拍右拍,“啪啪啪”把蚊子赶跑了。
大象走到一棵大树下躺下来又睡着了“呼噜~~~”
“嗡~~~~”嗡子的肚子饿着呢!瞧,它们又飞来了!
“你瞧。它有长长的鼻子,躺我们一起叮它的鼻子吧”“好吧、好吧。着下可以享受一顿美餐啦!”“嗡~~~我叮你的鼻子,我叮你的鼻子,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哎哟、哎哟”大象的鼻子被叮疼了,它用长长的鼻子使劲拍打着树干、一下子就把蚊子给赶跑了!
“真讨厌的蚊子,老是打搅我睡觉!”于是大象走到一块大石头的后面伸伸懒腰,又做起它的美梦了!“呼噜~~~~”
“嗡~~~”蚊子们东找找西找找,“咦,大象哪去了?”“哦,在那呢!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叮叮它的大腿吧!”“嗡~~~我叮你的大腿,我叮你的大腿,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哎哟,哎哟,好疼啊!你们这些坏蚊子!”大象非常生气,用它大大的脚使劲跺了起来“咚~~~~”这下把蚊子全吓跑了!
大树林又恢复平静,蚊子再也不敢来了,大象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好觉了!
设计意图: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在音乐区中拿着乐器敲敲打打,一些孩子还经常随音乐节奏自由地作模仿动作。于是我们尝试着把生动有趣的故事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理解表达音乐。
小班的幼儿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不同性质。
为此,我们根据设计了此次活动,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与节奏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的:
1、体验、表现音乐故事的情趣,感受与同伴活动的快乐。
2、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乐意随音乐做游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图片、录像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与蚊子”音乐cd、森林场景、桌面演示教具、“大象”长鼻子、“小蚊子”指偶若干、打击乐器鼓、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
师: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导幼儿听音乐手拉手,愉快入场。)美丽的森林到了,小朋友们找个位置休息吧。
[反思: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师演示桌面教具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1、引导幼儿说说大象的特征。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幼:大象。
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
师:是的,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和大大的身体。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反思: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教师在此环节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激情,结合桌面教具,运用生动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故事《大象和蚊子》,特别是拟声词的运用,令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幼儿们都听了入了神,同时,也感染了参与观摩的客人老师们。]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
1、结合桌面教具,完整欣赏音乐,重点指导幼儿感受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
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这个故事吧。小朋友们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是大象走出来了,哪段是蚊子飞出来了?
[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2、结合片段音乐,启发幼儿利用姿体动作自由表现音乐的角色特点。
⑴引导幼儿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大象”。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音乐时,大象是怎么走的呢?
⑵幼儿听第二段音乐集体表演“小蚊子”。
师:我们再听听看,谁飞来啦?我们变成小蚊子一起飞起来吧。
[反思:幼儿对模仿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飞来飞去的动作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学大象走路时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十分可爱。在过渡环节中,我始终用游戏的口吻来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注意动静的交替,幼儿不易疲劳。]
3、结合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出示乐器并演奏,引导幼儿辨别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色。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沙锤,这是鼓,你们听听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大象来了,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蚊子的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2)幼儿演奏乐器,感受大象和蚊子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蚊子来了。(引导幼儿听第一遍)蚊子飞走了,让我听听蚊子的声音。(引导幼儿再次感受第二遍音乐。)
师:咦,大象来了,蚊子要躲起来啦。(引导幼儿听一遍音乐)
[反思: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脚步表现大象的笨重,在提醒幼儿听音乐通过大象与蚊子躲藏的方式来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时,教师害怕幼儿出错,语言的提示稍多了些,可以适时的退出,让幼儿学会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3)引导幼儿再次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大象”与“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
[反思: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乐器,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了。]
四、游戏“大象与蚊子”,体验快乐的游戏氛围。
师:小朋友今天耳朵真灵,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大象和蚊子的游戏吧!
教师出示并逐一介绍游戏道具(大象鼻子、大象头饰、蚊子指偶)及游戏场景。
1、第一遍,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并能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表现大象与蚊子的样子。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来了谁呀?
幼:大象。
师:对了!我就是大象妈妈,今天我要带着几只象宝宝和我一起到森林里散步。(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到旁边戴头饰准备扮演象宝宝。)
师:那剩下的小朋友扮演什
么呢?嗡~~~~~~~~~~~~谁来了呀?(配班教师扮演蚊子妈妈,引导其他幼儿扮演蚊子。)2、第二遍,引导幼儿熟悉游戏的基础上,请个别幼儿来扮演大象,并提醒幼儿大象出来时蚊子要躲在每棵树后,别让它发现了。
师:现在大象妈妈要去休息了,象宝宝们继续玩吧,(蚊子妈妈:“蚊子们注意了,象宝宝的肉可香了,我们可要多叮上几口才能飞走哦。”(师退出游戏)
3、第三遍,教师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听音乐自由游戏。
师:刚才象宝宝和蚊子宝宝都表现的很好,现在你们可以和好朋友交换头饰、指偶继续玩游戏。
[反思:此环节教师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听音乐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在此环节,幼儿满足于游戏中躲藏的过程,听音乐的能力还不够,特别是在大象与蚊子音乐过渡的环节,需要老师的提醒。再有就是:由于小班的幼儿的动作局限性大,他们只满足于模仿简单的动作,创造性不够,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找不同”等各种方式来丰富幼儿经验,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这样音乐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幼儿的水平将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一个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课件如果操作过于繁杂,势必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制作课件的首要标准是:根据课堂实际,避免繁杂性,便于教师操作。
首页简洁的画面包含了课件名称及3个标志突出的按钮:“学一学”“想一想”“编一编”(如图1所示)。分别单击这3个按钮就可以分别链接到学、想、编3个场景,从而一步步完成学习儿歌、思考“船”的替代物、仿编朗诵整首儿歌的过程,操作非常方便。
图1 课件首页
“学一学”页面的画面中有4个花瓣式的播放、返回、停止、重播按钮(如图2所示),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单击按钮,轻松实现停止或播放动画,既便于教师教学,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儿歌。
图2
“想一想”“编一编”页面上都有“返回”按钮,单击即可回到首页,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化静为动,为幼儿掌握和理解儿歌带来兴趣,快乐完成重点
相比而言,幼儿更喜欢活的、动的东西。给幼儿在感官上以丰富适宜的刺激,使幼儿多种感官活动起来,可以让幼儿更快、更乐于接受所接触的事物。本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仿编。
图3的场景是集声(配合画面整首儿歌朗诵的录音)、像(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动画)于一体的一个小动画。教学开始,教师点开这一场景,将整首儿歌完整地呈现出来,随着配有音乐及优美画面的儿歌的出现,幼儿不仅对儿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且被其中的小蚂蚁深深地吸引……此时,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重新看一遍动画,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乐说、敢说,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和效果。
图3 “学一学”场景
为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制作中采用将花瓣夸大、蚂蚁缩小的形象对比,表现“小”蚂蚁坐“大”船(如图4所示); 同时用小蚂蚁划船的动作表现―“顺着溪流驶向前”,并帮助幼儿理解“驶”这一动词;用花瓣特写变小的形式,使幼儿理解―“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花瓣”意思。通过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幼儿很快理解了儿歌内容。
图4
本活动中有这样一环节: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大船,原来是小花瓣,为什么“小花瓣”却成了小蚂蚁的“大船”呢?随着幼儿的回答(花瓣和小蚂蚁比是大的,和小朋友比是小的;小蚂蚁看花瓣很大,我们看花瓣很小),教师让幼儿再次观看片头“小蚂蚁,坐大船”及片尾“原来是片小花瓣”环节,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小蚂蚁”“大船”“小花瓣”的有趣对比,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
三、化难为易,为幼儿思考带来火花,轻松解决难点
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总是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表象进行思维。本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儿歌中“船”的大小与小蚂蚁身体大小之间关系进行仿编。据此,在课件中设计了“想一想”这一场景(如图5所示),帮助幼儿思考儿歌最后一句中“大船”的替代物,为仿编提供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图5 “想一想”页面
点开这一场景,会听到提示性语句:“小朋友,请你想一想,小蚂蚁的‘大船’还可以是什么?”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对小蚂蚁来说是“大”,而自己看来却“小”的东西,如叶子、瓶盖……
在这个九宫格画面中,每个格都有一艘带有数字的“船”,幼儿边思考边好奇地猜想:“这是小蚂蚁的船吗?船下面是什么呢?”
随着幼儿的回答,教师开始揭示“船”下藏着的秘密:“咱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说的东西呢?” 此时,按数字顺序点开九宫格内的图,每个替代物上覆盖的“船”单击后翻转变成幼儿答案中的某一个,如叶子、瓶盖等(如图6所示),让幼儿感受到“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 同时,也为画面中出现自己说的答案而兴奋。
图6
每打开一个,教师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说出“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叶子”等。(引导语:小蚂蚁的大船有多大?谁能用儿歌中的话说一说?)
在教师单击1~2个后,让幼儿自己点开“大船”,从而达到课件与幼儿间的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既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又体现了课件的交互性。
四、化被动为主动,为幼儿仿编带来激情,进一步突出重点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课件《小蚂蚁,坐大船》中“编一编”这一场景帮助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主动选择并仿编整首儿歌,避免了幼儿被动地一遍遍重复,进一步突出“仿编”这一教学活动重点。
图7 “编一编”页面
“编一编”这一场景,由背景图下的四格组成,四格中分别有四种物体(如图7所示),是在“想一想”中出现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体。点开这一场景,也会听到一句提示语:“请你也来编一首《小蚂蚁,坐大船》的儿歌吧!”
当幼儿自己点击其中一幅图时,会出现相应的“小蚂蚁,坐大船”的动画,但这里只有音乐和画面,没有朗诵,幼儿就可以随画面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自己动手、自己配音,这种形式大大激发幼儿说(仿编)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仿编”这一教学重点。
众所周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普遍在4岁左右,由于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不能像对待其他孩子那样进行教育活动,应当应用一些简单的、幼儿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来说,要想使音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而音乐游戏则是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实践,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如果能够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可以将很多教学内容融入到音乐演戏当中,进而能够提升幼儿小班学生的音乐意识。从当前幼儿园小班应用音乐游戏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多幼儿教师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现状
音乐游戏能够将音乐、知识、游戏、舞蹈、歌曲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而提升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尽管从总体上来看,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很多幼儿教师积极探索音乐游戏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融合性,音乐游戏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加符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心理,因而应当进行积极探索,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融合,导致音乐演戏只是“音乐+游戏”,有关的舞蹈、知识、艺术等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游戏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则性,由于幼儿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开展音乐游戏,除了要推动音乐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学会遵守规则,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说,都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也不例外,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规则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游戏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在这方面缺乏有效探索,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二、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要想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必须高度重视应用策略创新,既要从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游戏模式,又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的融入性、规则性以及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认为,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拉近师生感情。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也有利于未来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幼儿园小班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游戏与拉近师生情感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发挥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身心愉快的优势,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快速融入集中。比如在开展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来看,与幼儿一起开展音乐游戏,不能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而且也能使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因而,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在拉近师生情感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用方法,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培养音乐艺术。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还必须将拓展音乐游戏范围,要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既要学习音乐,又要学习一些舞蹈,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效果更好。特别是由于幼儿园小班幼儿普遍缺乏自制力,因而不能应用专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很多幼儿更愿意做游戏,对于唱歌、跳舞来说根本不喜欢,这就需要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比如在《小火车》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当“火车头”,幼儿则当一个个“车厢”,还可以设置隧道门、小桥等情境,这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音乐,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动作更具有“舞蹈性”,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意识、舞蹈意识等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传授幼儿知识。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以及一些舞蹈艺术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对幼儿知识的培养,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应用效果更好。小班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而更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的则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学习。比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数鸭子》这首歌就可以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让幼儿认识小鸭子,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通过数数的方式学习数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并不断总结好的方法。
四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锻炼幼儿身体。由于音乐游戏是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在做游戏,因而会对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特别是对于锻炼幼儿的协调性更具有重要价值。这就需要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要对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使幼儿能够跟音乐的节拍做出跺脚、摆手、摇头、点头、拍手等动作,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运动,同时也能够使游戏的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在这方面,小班幼儿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要对音乐游戏进行研究,争取编排出更多、更好、更能够锻炼幼儿的游戏环节。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是比较符合幼儿园小班教学的创新性模式,广大幼儿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融合性与规则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应用创新,重点要在拉近师生感情、培养音乐艺术、传播幼儿知识、锻炼幼儿身体等方面取得突破,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科学、更有效、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璐B.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07:52.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经历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经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认识,提出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见解。
1.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关于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几点经验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紧密结合当代幼儿的特点,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采取诸多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小班幼儿教学,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快乐地渡过幼儿学习时段,成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江吉平 单位:高邮市送桥镇郭集幼儿园
参考文献: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经历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经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认识,提出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见解。
1小班教学为何要采用音乐游戏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策略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
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
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紧密结合当代幼儿的特点,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采取诸多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小班幼儿教学,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快乐地渡过幼儿学习时段,成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娓生.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动性[J].就业与保障,2012,Z1:45-46
幼儿园亲子活动策划案范文
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外出活动,真正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增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2、结合4月主题活动“小花园”,让幼儿感受春天的变化。
活动地点:松江月圆园艺术园
活动人物:教师( 名)、幼儿( 名)、家长( 名)
活动时间:周一(4月24日)
活动过程:
1、观察“松江月圆园艺术园”的树木、花草,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2、游戏活动:
集体活动:玩沙、参观大榕树、跳跳云、迷你长城、迷宫等
亲子游戏:
(1)揪“尾巴”
准备:“尾巴”若干
玩法:游戏开始时,一位家长和孩子各自将红色带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的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尾巴”不可太短,否则孩子不容易抓住。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立,同时数“一,二,三”,两人同时开始左右挪动,互相揪对方的“尾巴”,先揪到“尾巴”的为胜。
(2)沙地寻宝
准备:各种“宝藏”若干
玩法:在沙地中已藏好“宝藏”,幼儿和家长组成一个寻宝队,把沙地中的“宝藏”找出来,哪队找出来的最多为胜。
(3)袋鼠抱
玩法:8个家庭为一队,每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幼儿学袋鼠抱紧家长的头颈,双腿夹住家长的腰,家长不能用手抱孩子。游戏开始,第一个家长跑向对面的家长,拍一下对面家长的手,对面家长则跑至对面。哪队家长先跑完为胜。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结合了4月主题活动“小花园”,家长和小朋友、老师一起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去松江月圆园艺术园感受春风的抚佛,去领略阳光的暖意,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一、创设温馨和谐的语言氛围,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针对小班幼儿这个群体,由于他们是初次离开父母和家庭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当中,这往往会使得大多数幼儿会因接触到的人、事以及物因不熟悉而表现出内向的性格与行为。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利于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地开展,同时更会对幼儿健康成长构成严重桎梏,因而这就要求广大幼儿教师采取相应措施将其解决。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通过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式氛围是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借助于该氛围不但使得幼儿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调中使其能够积极交流。面对这个情况,为了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孩子敢说。为了使每个孩子都敢说以及消除他们独立表现时内心害怕的状态,广大教师应当在平时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大胆的表达以及说话。具体地说,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开展,如“自由交谈”、“我是故事大王”、“开心小主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学会通过自己的表F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讲给同学教师听,如此一来不但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表达能力,更进一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进而鼓励他们更敢说。
二、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兴趣是学习的更好动力。因此,要主动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光荣经历。幼儿喜欢看图多于其喜欢其他方面,如为了激发他们看图讲述的感官需要,感官上的需要,必须有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以及与自己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才能大大激发了他们看图讲述的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不妨为孩子们制作一些精美小图片,这些图片上有时间、地点、人物,让幼儿组合后说一句话。并引导幼儿开展一些制作图书的活动,如让幼儿当小画家,将自己编的作品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制订成图书;或提供一些废旧图片,让幼儿将图片剪下来重新组成一本新故事等,为了丰富幼儿阅读的有趣性,我还引导幼儿运用头饰等将故事的内容表演出来。
三、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虽然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简单,话语到了他们嘴里,他们大都不能把话语说得很完整,很规范。但克服这个又不难,因为他们善于模仿,也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教师不妨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进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孩子多模仿,多做仿说训练。让孩子们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了,当然还可以用涂鸦的形式,通过一笔一划,既得到了情感的宣泄,而且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在学校如此,在生活中,也要鼓励孩子们多和成人交流,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在别人的纠错中,孩子们才会明白自己表达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分阶段开展活动
为了让小班幼儿能学会用普通话表述较完整、较连贯的句子,要分阶段、积极开展各类的语言活动和游戏。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认知水平低下,他们得从具体事物中来理解和认知,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手段。比如,小班幼儿可开展手指游戏,中班孩子可开展民间游戏,大班孩子就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组织性比较强的活动了。在玩游戏、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幼儿玩各种有趣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游戏。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大带小" 活动,即中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幼儿表演讲故事、念儿歌等节目。小年龄的孩子会很乐意模拟大班孩子,且自信满满地。此外,在分阶段开展活动中,有种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给幼儿看的一些优秀的动画片。在观赏的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积极引导幼儿,要启发他们除了观看和欣赏之外还要喜欢讲普通话。对于小班的孩子,以欣赏和熏陶为主。
从中班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复述故事了。到了大班,则可以组织讲动画故事大赛。通过这个活动,逐渐提高幼儿普通话的水平。经常开展主题活动,有利于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能力。
五、加强语言学习和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要主动渗透进各科领域的知识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园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实践中,特别是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互相渗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歌曲教学中,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感的歌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从中感受到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美。如小班教材下册中的歌曲《春天》,这首歌的歌词生动形象,幼儿透过歌词就能看到一幅非常优美的春天的图画,在欣赏完歌曲后让幼儿描述歌中描写的春天,还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另外的景色,通过说唱结合,培养了幼儿有节奏地说的能力。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绘画的内容进行语言的描述,这样有利于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无论在和哪个领域的相互渗透中,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进程,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总之,幼儿的语言教育是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的,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要把握好小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喜欢说、自由地说,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现在幼儿园大都提倡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废旧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材料,弥补了现成玩具的玩法单一的不足,同时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幼儿教玩具也是萌发幼儿环保意识的方法之一。小班幼儿所选玩具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对玩具的形式、色彩要求较高,那么在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中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区域游戏的情况如何呢,基于以上的分析,拟定以下研究内容:1、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中所运用的废旧材料的种类、哪几类游戏中运用得较多,发挥的功能较大、使用频率较高,较受欢迎。2、废旧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价值。
二、研究方法
观察对象:重点观察本园7个小班,一共178名幼儿,年龄3~4岁,其中男孩97名,女孩81名。
观察内容:⑴通过表格记录法观察废旧材料的种类、玩法,在哪一类游戏中使用率较高,较受欢迎。⑵通过频率记录法来观察记录废旧材料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使用频率。
观察方法:(1)了解小班废旧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种类是每周轮流进各班观察,观察持续时间是30分钟,并作记录。(2)了解小班废旧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使用频率是每日观察,观察持续时间为30分钟,记录频率为每2分钟一次。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废旧材料的情况分析。在崇尚环保的今天,废旧材料一直是我们提及的话题,那究竟如何来诠释幼儿园里可以使用的废旧材料呢?废旧材料是指因过长时间而发生改变,或失去原有效用,但却能用于幼儿园游戏的材料。而哪些废旧材料会被幼儿园游戏所利用呢?根据美国著名的玩具博士斯苔芬妮?奥尔巴特的看法,她将幼儿园使用的废旧材料归纳为:(一)建筑用的材料:如砖块、沙子、螺栓、纤维板、钉子、管子、螺丝、废木料。(二)缝纫用品:如带子、扣环、手套、帽子、饰物、花边、领结、袜子。(三)各种盒子:如礼品盒、帽盒、冰淇淋盒、塑料盒、鞋盒。(四)废布料:如粗麻布、帆布、棉布、斜纹布、帏帐、毛毡、皮革、油布、天鹅绒。(五)美发用品:如发夹。(六)家居用品:如瓶盖、废地毯片、旧钟零件、皮夹、绳索、蛋壳、旧地板、衣架、灯罩、油毡、装潢用品、包装材料、刷子、绝缘套管、缎带、橡皮圈、镜子、镜框、图钉、瓷砖、旧轮胎。(七)家务用品:如旧铝片、瓶子(不易破碎的)、泡沫塑料、杂品袋、牛奶箱。(八)废纸品:如硬纸板、卷轴、贺卡、杂志、报纸、餐巾纸、纸盒子、砂纸、线轴、吸管、蜡纸、包装纸。
2、废旧材料的利用有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陈鹤琴先生说:"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越俎代庖,是教学中的大错。""最危险的,就是儿童没有思想的机会。""最宝贵的是儿童们自动研究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小朋友们本已潜在的,不过因为种种的限制,使它不能流露出来罢了。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启发他们这种自动研究的精神。"
由于游戏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这就促发幼儿自发地进行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游戏中替代品的使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他它需要比较分析代用品和被代品之间的异同关系,这里有对物体的特征感知,有利用表象对物体的特征概括等,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废旧材料种类的繁多给幼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3、区域中废旧材料的使用有助于幼儿环保意识的增强。幼儿游戏是幼儿内在动机的活动,它不受活动以外的目标控制;幼儿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它不受活动以外的他人控制;幼儿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它不受结果评价的制约。幼儿游戏是幼儿个体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活动,是幼儿个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因而,幼儿游戏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废旧材料在区域中的提供和使用在客观条件上给了幼儿一个刺激,幼儿们在游戏中知道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用过的哪些东西在游戏中也可以用,近而逐步萌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观察及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废旧材料在我园小班游戏中的运用已经受到了重视,其价值和作用也得到了肯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废旧材料的运用在各区域游戏中的差异性过大。美工区和建构区占的比重较大,而其他区域相对较少,语言区则没有。2、运用于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中的废旧材料形式过于单一,作为成型玩具的替补和补充的较多,不能较好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幼儿的兴趣不高,造成了有些材料的利用率不高。
废旧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自我游戏的质量,同时,还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1、教师要努力大胆尝试新的方法来使用废旧材料。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上不要过分地限制材料的性质,多提供一些不固定的,变数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上去发现和再创造,让手中的材料真正发挥效能。2、要注意在保留原有游戏价值的基础上,对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力求创造出新的游戏价值。如利用废旧报纸、废旧塑料、废旧包装袋等作成头饰、装饰品等。多提供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活动,通过自己主动地参与,达到自我使用的效果。"用自我发现的效应,作为同时达到掌握材料的目的和对这种材料形成兴趣的一种手段"。
五、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