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教育资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4 16:44: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教育资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教育资源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超级秘书网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小学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参考文献:

[1]高平叔.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4.

篇(2)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曾对凭祥市十多所农村小学(含教学点)的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仍然困难。虽然是窥豹一斑,但是也能折射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在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之时,事实的见证引发了笔者诸多的思考。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加以分析和思考。

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方面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包括“一师一校”式的教学点)在师资及生师比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1.教师工作负担重、待遇偏低。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样本校教师周课时平均达24节,教学点平均周课时达35节。超工作量使教师陷于疲惫状态之中,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工作收入相对偏低。而且除工资外,无其它福利。

2.教师培训机会少,教学技能偏低,教学方法陈旧。因人员紧缺,经费所限, 80%教师没有接受培训、进修的机会。80%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一无所知。

(二)物力方面

1.其一,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校舍拥挤,教学设备严重缺乏,致使教师一支粉笔七尺讲台上课。其二,生均课外图书占有量极低,平均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生均20-30册)的10%。部分教学点和初级小学图书拥有量为0。

2.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器材极少,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尤其是初级小学和教学点,因而就谈不上使用了。体育器材的配备也少而单一,要么没有,要么只有一两个篮球、羽毛球之类,而且80%的中小学没有标准的运动场。鉴于此,直接影响到体、音、美课程开设。

3.教学器材配备率低,而且分布不平衡。教学点和初级小学均未配备,完全小学平均每校只有数学和自然教具。录音机是仅有的电教器材。教学器材不全的小学占70%。

4.教师办公用房少,两三人一间。而且无办公电话,对外联系少。

(三)财力方面

调查发现,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县财政投入教育的只是教职工的工资和离退休教师工资。因而,办公用品以及教学的开支只有学校以每学期每生的杂费收入支付。乡镇投入甚少。社会捐资很少,学校创收为零,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尤其是当前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的取消,大大减少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正是由于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投资的严重不足,致使学校的数量的不均衡和地区布局的不合理,教师的负担重,出现了师资缺乏,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的现实。这样,扼杀了农民本来就较弱的送子女上学、投资教育的积极性,造成了恶性循环,对“普九”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完善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真正认识到义务教育的战略基础地位。同时,进行政策教育和舆论宣传,让全社会真正关心和支持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因为它是中国能否完全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决定性的因素。

(二)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义务教育资金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投入的国家主体地位,建立义务教育的投入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财政资源转移,是中央和省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保证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资金的供给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使贫困地区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办学条件达标,贫困学生得到必须的补助。具体要求为,首先,应确立县级政府为义务教育财政转移的基点,是义务教育财政转移的接受单位,承担义务教育的直接财政责任。其次,建立县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型,如总额比例补助模型、分项补助模型和转移支付补贴额模型等,并明确转移支付的需求。再次,建立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制度,保证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此,要严格执法的力度,加强资金运用的检查,以免防止资金的挪用和占用,专款专用,定期上报使用情况,并逐一核实。同时,加强绩效管理。对不能完成相关指标要求的如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以及教师危房修补的情况等都要做相应的扣除处理。

(三)完善教师人事制度,建立合格的教师队伍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合理确定小学的教职工的比例,精简机构,压缩、分流农村小学中富余的非教学人员,清理在编不在岗的各类人员。

2.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对在岗教师进行资格认定,优先录用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任教的同时,有计划地录用具有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的毕业生。

3.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对培训后仍然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分流或者辞退。

(四)调整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布局,优化农村小学资源配置,规范农村小学学制,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确定学校的服务半径。通过有计划地撤并、置换、改造和新建等形式,建立规范合理、服务半径适中的农村小学。有计划地将位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及文化相对闭塞的地区的初小和教学点办成寄宿制和半寄宿制的复式完小,并适当给予寄宿补助,尤其是贫困儿童的补助。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教育投入,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并逐步加强对农村小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尽量享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规范农村小学学制,以便合理投资,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最大福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所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七年多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如鱼得水,及时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和自身业务学习之中,并结合自己所任的学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校际之间的联系,拉近了中小学教师与名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农村中小学与名校之间的差距,达到优势资源共享,为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搭建起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持平台,使农村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移植性,它既给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中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远程教育资源对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教研和业务学习来说无疑是一块丰富的资源。因此,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让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贵州省的大面积实施,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受益匪浅,用一个词来总结——值得。

一、远程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

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为中小学教师带来了课改前沿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

(一)远程教育资源以其强大的信息量使中小学教师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促使中小学教师产生教学危机感和紧迫感——至少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是这样认为的。因此,教师们都能自觉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各种知识,如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艺术欣赏等等,使自己与时俱进,快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

(二)远程教育资源以其丰富的教学案例视频信息,特别是许多资源体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中小学教师就地取材,使用现代远程教学设备,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点,打造自己的教学个性,塑造自己的教学亮点。

(三)远程教育资源对教材分析及课标的解读,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们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及时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创造了条件。

二、远程教育资源改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

(一)由于有了课程资源,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不再是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什么,但是课堂教学质量不能丢,如何来充实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是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首要任务,为此,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们爱上了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资源,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授课,尽量将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由于有了教案示例,中小学教师们的备课观念发生了改变。

远程教育资源有其丰富的内容,及时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只要教师把它复制过来,认真研读,稍作修改就可以利用了,说实话有部分远程教育资源是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这样,中小学教师在写教案和课件制作上就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解决更多的教学实际问题。由于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明显加重,教师每一课时都要自己去写详细教案、制作优质课件是不现实的。因此,大家都一致认为,只要正确地利用、借鉴,甚至复制远程教育资源提供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教学效果同样是成功的。

(三)由于有了探究活动指导,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改变。

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支配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新课程下学生探究活动的教学指导就越来越轻松了,大多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由于有了扩展资料的提供,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知识在得到了大量延伸,学生学到知识也越来越扎实,学习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广了。

三、远程教育资源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

远程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资源,弥补了农村中小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缺乏的不足,延伸了课堂教学,拓宽了学习内容,改变了学生枯燥无味的被动学习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创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从狭小的教室走向宇宙空间。远程教育资源给教师们教育信息犹如涓涓清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仅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素材,更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素质。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省去很多板书时间。课堂上需要板书的文字结构、例句、知识要点、图例等内容,多媒体课件早已设计好,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详解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练习,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三)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各学校都设有专门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同时又有因特网的连接,只要教师想讲哪一课,就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库中便可查到你想要的教学课件,再进行修改便可以使用,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远程教育资源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到外地学习的机会太少,远程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后,教师们及时地在自己的学校接受到了大量的教育优质资源,直接从远程教育资源库中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原汁原味地观看教育专家的培训讲座,听取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阅览各地教师的优秀教案、经验文章、优质论文等,通过这个平台,中小学教师通过自学,自然地更新了自己的观念,树立了新思想,改变了落后的教育方法,七年多来,远程教育资源对中小学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提升了不少。

(一)中小学教师通过“时讯直通车”、“教师发展”等栏目,能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技能。通过借鉴、利用、综合、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又能提高中小学教师们的备课、撰写教案和设计课件的质量。

篇(4)

一、该乡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S乡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出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现象,既有教育资源的不足的问题又有教育资源配置的非科学性和非公平性问题。

(一)该乡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先天不足

1.小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

S乡在地形上处于华北平原,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政府公用经费的投入极为有限,甚至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也很难保证,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和学杂费的免除,使得小学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进一步减少。同时,S乡居民60%左右以务农为生,经济收入有限,鼓励他们集资助学几乎无法施行。此外,当地根本没有大型企业承担捐资助学的社会责任,也很少有企业家为当地小学提供捐助,使得当地小学仅靠政府公用经费的单一渠道获得支助,很难满足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小学办学条件的落后

走访中发现S乡农村各个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教学和信息化教育资源普遍短缺。在24所小学校园中设置操场的只有5所学校,校园中绿化面积达到50平方米以上的也仅有4所学校。甚至有3所小学的教室是危房,教室中教学设施极其落后、破旧不堪。学校教学中体育、美术、音乐等器材普遍短缺,微机房、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均为零。

3.小学师资力量的缺乏

S乡小学教师严重短缺,教师老龄化现象较普遍。在调查中发现,S乡共有小学教师216人,校均教师9名。在教师总数中,老年教师有75人,全乡青年教师的人数只有64人,占教师人数的39%,使得S乡小学教师的后备人员不足。小学教师虽“全民皆兵”,但课程教师仍然很短缺,语文教师校均4人,数学教师校均4.25人,英语教师校均0.7人,而音乐、美术教师人数为0,有些学校一名老师兼代两到三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该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畸形发展

1.师资结构的非合理性

师资结构主要是指整个教师队伍中,像教师年龄、教师性别、教师学历等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结合方式,合理的师资结构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S乡农村小学的教师数量偏少、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拥有中专学历的教师人数所占比例较大,这与我国小学教师应是大专以上学历的规定大相径庭。从教师的年龄结构上讲,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远远大于青年教师的比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教师的比例会逐渐增加,使得小学教师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从教师的课程结构上讲,教师多分布在语文、数学课程上,英语教师人数偏少,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的教师人数几乎为0。

2.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公平性

S乡小学教育资源并不充足,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各个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不同的小学之间差异较大。全乡24所小学中只有一所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管理经验等方面占据着优势。从师资上看,中心小学各个年级教师分配均衡合理,而其他的小学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从办学条件来讲,中心小学拥有新建教学楼、露天操场、绿化带等,教学器材比较完备,而有的小学仍是阴暗的危房,教学条件极差;从学生数量上讲,中心小学有219人,这远远超出了S乡小学校均166.7人的数量。综上分析,中心小学的条件均优于其他小学,受各个小学自身的发展和外界力量的影响,各个小学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3.教育资源利用的低效性

随着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国家基础教育政策的支持,农村小学布局有了大规模调整,部分小学被撤,导致农村小学的部分校舍闲置,甚至废弃,造成校舍资源的浪费。从收集的数据来看,2006年S乡有42所小学,经政府部门调整后,至2015年剩下24所,多所小学校舍闲置,被撤销学校学生涌入并合的小学,造成并合小学教育资源的紧张,撤销小学闲置资源的浪费和合并学校教育资源的紧缺兼具。再加上教育资源管理上缺乏科学的规划,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明显,对公共财物监管爱护不够,破损率和流失率较高;采购制度不完善,高价买次品的现象极其严重,等等,使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4.学校布局的非科学性

受到旧的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小学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存在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外延与内涵的失衡现象,这使得当地的小学遍地开花。在全乡的27个行政村中有24所公办小学,有116个年级,校均班级数4.8个,班均人数33.34人。而根据当前我国教育制度规定:各中小学应以校均班数18―24个、班均学生数40―50人、校均学生数720―810人,S乡小学不管是班级数、班均学生数、校均学生数都远远少于应有规模。由此可知,S乡农村小学数量多,规模偏小,班额不足,学校布局不科学,导致规模效益差。

二、该乡小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策略

(一)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

1.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投入机制

教育投资力度不够是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和影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因素[1]。政府部门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的责任,理应由政府而不是社会力量提供投入保障,通过增大政府对小学教育的投资来解决农村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其次,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是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弊端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经济落后问题,必须从缩小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入手,这就需要在中央、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重点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资责任,改变当前两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的状况。发展教育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根本谈不上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合理统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经费

改革小学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拨款方式,实行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政府公开拨付教育经费的标准和经费途径,变暗拨为明补。重新建立农村小学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县教育结算中心,设立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克服现行财务管理上事权财权分离的弊端[2]。改变对重点学校的投资倾斜政策,加大对贫困学校的教育支援,教育机会平等应该表现为切实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把国家、省、市补助的教育资金和社会各界的助学捐款重点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让贫困乡村的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

(二)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的队伍结构

1.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在优化财力、物力资源配置的同时,必须把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农村教师队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予以高度重视[3]。目前,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因此,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重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县域师资配置的均衡。

2.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的队伍结构

要改变过去把优秀教师固定在一所学校,由国家的教师变成一个单位的教师的状况,实现优秀教师区域内的共享,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把小学教师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定年限作为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和评先表彰奖励的必备条件,从而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达到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素质较高的目的。建立教师轮岗、支教制度,为各级各类学校师资的均衡配置奠定基础[4]。

(三)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篇(5)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优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由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运用教育资源信息服务于教学,现我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一、明确管理机构、人员和职责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与教研机构的领导,把如何开发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明确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和职责,制定工作制度与管理办法,成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技术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与教研机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领导和监督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与教研机构的工作情况,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与教研机构的成员负责管理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负责接收和下载或刻录远程教育资源,负责组织学校全体教师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业务技能培训。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管理人员和职责。

二、强化培训,规范教师的操作

多媒体教室电教设备的主要使用者是老师,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老师对多媒体教宣电教设备不甚了解,因此在使用上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学校要经常派遣计算机专任教师或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员出去参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培训,并对派遣出去参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师明确责任。要求在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做好笔记,培训结束必须交出一份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或总结;返校,要负责刻录和下载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农村的各种适用技术。要对学校全体教师组织校级培训,通过校级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理念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将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中。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采用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校级业务培训。我认为至少要通过培训让本校教师掌握各种电教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守则进行操作。

三、加强资源的利用

广大教师普遍认为教学光盘和卫星资源学科比较齐全,内容丰富,适应面广,实用性强,符合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大大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营造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极大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师生还要根据学习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动在网络上浏览和下载有关学习内容,拓宽视野,自主学习,增长见识,丰富生活。比如资源中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不出家门就可以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优秀教师是怎样说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怎样教学、怎样反思的,学学他们的教学艺术。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个人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源中的教学课件、图片、声音、F1as等内容进行教学课件再制作。比如我就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制作出有关物态变化的课件,效果相当好。我在利用“工程”提供的资源和手段进行教学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于获取与巩固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容易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容易实施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节省教学时间,强化教学效果。

四、学校应积极关心管理员或计算机专任教师的工作、生活

要为推动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因为在农村小学,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员或计算机专任教师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并都是学校的兼职人员,再加上这项工作的特殊性,需花费很多时间钻研、学习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利用、管理等知识。我常听他们说:“我们一周的任务相当重,除了从事复杂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工作外,还要上比普通教师只少1、2节的教学任务。我们哪有时间去学习和开发新的远程教育知识与资源。除非把我们教学工作量再减少一些,我才有充分的时间去开发和管理。”因此,学校在安排教学工作量时,应将他们从事该项工作的工作量计算进去,并以不低于普通教师工作量的一半计算。这样才能保证现代教育管理或计算机专任教师有充分的时间钻研、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的有关知识,开发、接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带头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篇(6)

优秀校长是学校中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也是学校整合成功与否的核心与关键。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中一切资源的主控者,他的才能、品行、学识、追求影响着一所学校特别是新整合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文化走向。作为一校之长要有前瞻性、时代性、先进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具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风范。正确地引导师生员工,并且敢于突破和超越环境,突破和超越自己,做到超前规划,超前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科学的人才策略则是学校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尊重和关注每一位教职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协调教师自身成长目标和学校新文化的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制订学校合理而富有人性化的人力资源政策,从而缓解学校的文化冲突。

社会人脉是学校获取各种资源的关系网络,而学校在社会人脉中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着学校获取社会资源的时效和数量。获取学校资源需要在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学校在社会人脉中的位置效应,争取人财物的支持,从而调动一切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最终为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价值引领,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真正能长盛不衰的不在于它有多大的物理空间与多少资产,而是在于它有多大的教育空间,是否有一种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存在于师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如果一位校长没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仅仅把学校当成是帮助学生升学或就业的组织,那么整个学校的工作,不管是校内工作还是校外工作,就必然仅仅围绕着升学或就业来组织:凡是对升学或就业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凡是对升学或就业不利的就不去做。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具有广阔的价值视野、丰富的价值意识和卓越的价值领导能力,成为学校灵魂或学校精神的阐述者、体现者、追求者和实现者。

因此,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和发展要求,通过教师交流发言、座谈、问卷调查、观察教师的工作实际等途径,全面了解教师的价值取向,系统和深刻地领会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学校领导的价值内涵,不断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反思,形成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能够为利益各方所共同接纳的学校价值观。构建学校教育价值观,并在已有传统和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建设性的文化,建立起学校文化特别是蕴涵其中教育价值观的战略个性,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效益优先,突破学校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

社会要求新整合学校开展优质教育,就是要讲求办学效益,要求学校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提高办学的质量和办学的社会适应性,以求用最经济的方式,培养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体现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

“教学质量”是进行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是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因此做好“树观念、搭平台、抓管理、提实效、促发展”的工作。以先进的教学文化理念来引领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以“专家引领”、“校本教研”等形式为教师团队全方位地提供帮助,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立“校长科学决策;教务创新实施;教研重抓落实;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学有成效”的高效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稳定的教学工作秩序,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实效性;建立教学监控与激励机制,“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强项提升,强化学校个性特色的核心能力

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使得当前校际之间的竞争已不单是以教学质量论高下,而是更多地以教育强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教育强项的最终凝练可凸显为文化的个性与特色,文化的个性与特色又成为持续打造教育强项的现实依托,通过文化个性与特色的强化,不断彰显学校的生命力,在更新与转化中促成学校的不断发展。

教育强项包含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人文类等内容。办学方略和办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为教育强项的确立和嬗变奠定了发展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对学校教育层次、资源信息、师资力量、教学装备、学校环境、文化氛围、教育服务、升学就业等进行评估与比较,从学生家长认知调查得来的数据,确定自身教育强项和特色,有效整合既有的内外资源、有形与无形资源、校际资源,以前瞻性、个性化的配置策略为教育强项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保障。部分学校可以以当地丰富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出特色教育强项。

五、继承创新,塑造学校文化建设的持续优化

企业在市场推进方面曾经历了“一轴指向”(商品质量)、“二轴指向”(商品质量十营销能力)和“三轴指向”(商品质量+营销能力+文化战略)三个阶段,将文化战略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制高点,是从残酷的市场竞争、无数企业的兴衰中获取的深刻认识。实践表明,名校之为名校,关键即在于它能较为充分地关注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自觉性和复合性,较为深入地关涉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与核心,持之以恒地建基于学校文化的持续优化。

在优化学校文化的具体实践中,应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意识和能力,更为充分地发挥学校文化的内外功能。在教育竞争激烈的现时,名校及时地完善自身文化发展战略,适时地对办学思想进行个性化和非线性的定位,有效地将学校战略创新的精神予以释放,真正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务实地健全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突出文化主体的自治与自主,进一步整合学校文化,促成新文化的衍生。善于用战略的眼光审视自身发展目标,在组织结构的调整、规章制度的健全、办学绩效的评估等方面进行持续而全面的统筹,进而有序地提高学校整体执行力。尽可能减少接触最紧密的师生文化所产生的内耗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文化整合的效能,构建丰富、和谐,生动的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 谷力.关于城市名校扩展的相关问题及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5. 07.

篇(7)

近年来,在新《义务教育法》精神的推动下,各地开展了通过教师下派、交流以均衡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一些省、市还制订了包括教育资源统筹的城乡教育统筹规划。这些活动,从理论(特别是法理)和实践上看,都有其合理性与实效性。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如下问题:从优秀学校派遣教师导致了教育资源均衡中的“削峰”问题,薄弱学校的复杂性导致了“削峰”资源难以“填谷”。此外,城乡教育统筹视野局限在中小学,忽视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供给功能。

城乡教育统筹不应是优秀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削峰填谷”,而应是二者的双赢共进;城乡教育统筹不是区域内学校间的“简单拉平”或“城乡混合”,而是初等教育与中、高等教育之间的资源整合、融合和良性互动。因此,在城乡教育统筹中,既要“造峰”,促进优秀学校可持续发展,又要“扬谷”,促进薄弱学校良性发展。其中,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角度讲,关键是解决薄弱学校教育资源供给问题。本文试图就如何多渠道解决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提出几个对策。

一、互动式:城乡强、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

2006年,沈阳市2000名城市教师被派往农村学校任教,拉开了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师资源均衡的帷幕。这种把城市学校优秀教师派往农村学校支教、把薄弱学校教师派往城市学校进修的“互动式”教师资源均衡,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农村薄弱学校得到了教师资源支持、上派教师得到了学习机会;下派教师也得到了教育锻炼,了解和认识了薄弱学校及教育发展的失衡。因此,在解决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上,这种“互动式”的教师资源交流应当是继续保持的教育资源均衡手段。

在实践中。这种“互动式”的城乡强、弱学校间教师交流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难以派出优秀教师。因为升学竞争,派出学校不愿意选派优秀教师(通常是派出非骨干教师)。二是派出教师作用发挥尴尬。这些派出教师如果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恐被别人笑话;如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又恐派出学校因竞争学校水平得到提高而不悦。三是派出教师使用不科学。薄弱学校因不需支付派来教师费用,就尽可能多排课、多使用,缺乏与教师的心理沟通。此外,还缺少对教师的生活关照,这些派出教师生活不便,他们到农村学校后,从住房、生活节奏、人际交往到资料收集等都感到不便。无疑,这些问题会影响互动式教师交流中下派教师作用的发挥。因此,为了使“互动式”城乡教师交流发挥作用,需要解决好下面的几个问题。

第一,“捆绑”城市优秀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为了克服不“派优”的走过场、派出教师作用发挥尴尬等现象,应当合并对口支援的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校领导班子,将两个学校的发展“捆绑”纳入考核范围,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从资源共享、捆绑发展角度试行两个或多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同时,建立在中小学校干部选拔中向有农村教育经历者倾斜的制度。

第二,建立中小学教师的农村教育履职制度。为了解决派不出教师的问题,一方面要规定所有新人职教师必须有一定(如3-5年)年限的农村教育履职经历;另一方面还要规定在职城市教师补履农村教育经历(例如:根据入职时间规定,2000年前入职的教师补履农村教育经历1年,2001年人职的教师补履农村教育经历2年),并将此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的基本条件。

第三,制订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待遇政策。为有利于优秀教师的派出,可规定: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享受浮动一级工资的津贴、补贴的政策;或模仿日本经验,在统一城乡教师基本工资水平的基础上,每年多1个月的奖励工资待遇向农村教师倾斜。同时,改造薄弱学校的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下派教师与原校教师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在交流中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水平。可以设计“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根据农村交流教师较为年轻、教学水平较低等情况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的需要,有针对性设计农村学校交流教师的学习计划,切实提高其教育水平。

二、生成式:薄弱学校输血式的教育资源供给

“互动式”的城乡教师交流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派往薄弱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难以满足薄弱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大量需求;二是交流到优秀学校的薄弱学校教师有限,许多农村学校普通教师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提升。同时,这种“互动式”教师交流有“劫富济贫”之感,而且还存在拆散优秀学校的优秀教师资源组合、影响优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对薄弱学校而言,这种“互动式”的教育资源供给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所以,在保留“互动式”教育资源供给方式的同时,农村薄弱学校要探索具有“造血”性质的生成式教育资源供给途径。

第一,营造薄弱学校生成教育资源的环境。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造就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包括:一是利用城乡办学条件均衡的“物质保障线”,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保障及教师编制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二是利用城乡师资配置均衡的“人事编制线”,配备齐全教师队伍,并根据年级、班级、学科类别实现合理的师生比;三是利用管理水平均衡的“干部水准线”,引进优秀校长、建立优秀领导班子,在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城乡学校“捆绑”发展中,通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考评,实现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利益共享;四是利用教育质量均衡的“质量标准线”,在优质(初)高中招生指标切块分配中,获得升学竞争的生存空间,并挖掘学校优势,办出特色。

第二,增强薄弱学校生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薄弱学校如何立足自身情况,生成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是薄弱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方法是:一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既包括如上所述,要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育水平,也包括下文将要探讨的薄弱学校教师在师范院校进修中的教育能力提升,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二是实施“请进来”战略,不仅邀请在岗的优秀城市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示范、指导、兼职、任课,而且聘请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的城市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指导、示范;三是实施“内发式”战略,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实施“信息化”战略,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加强学校计算机配备和校园网建设,同时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输血”性的“互动式”教师资源交流,“造血”性的“生成式”教育资源开发均有其合理之处,应当值得保留。但这种局限于中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统筹视野需要得到扩展,要从教育系统观出发,在中小学与高校之间探索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的其他供给途径。

三、联动式:师范生顶岗实习与教师轮岗进修

十余年来,一些师范大学实施了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实践,它在解决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促进职前教育与在职工作沟通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创新性意义。这种方式不仅对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解决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大量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为农村学校提供了大量师资,缓解了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

此外,这种方式对促进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有序地组织薄弱学校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二是薄弱学校教师到高师院校学习新理念,可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这种方式的可行性非常高。师范生顶岗实习有培养经费保证,薄弱学校教师培训是专业持续发展所需,这种方式又不影响优秀学校教育资源的原有组合态势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它是解决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薄弱学校要以此为契机,把教师有组织地输送到高师院校接受培训,实现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利用“联动式”解决薄弱学校教育资源供给问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针对师范生顶岗实习中暴露的问题,科学制订培养计划,精心设计顶岗实习进程,加强顶岗实习指导;二是科学设计薄弱学校教师的轮岗进修计划,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下,对进修教师在年龄层次、学科门类、水平差异等方面做好组合,有序地组织薄弱学校教师轮岗进修;三是切实解决薄弱学校进修教师的进修困难,特别是培训经费方面的困难,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助经费的办法支持这些长期在农村学校艰苦岗位T作的教师进修;四是提高培训质量,特别要针对农村教师的智能基础与接受偏好、教学水平与业务需要、教学研究的困惑与问题等因素,设计适合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总之,师范生的顶岗实习为薄弱学校教育资源获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薄弱学校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教师培训实现薄弱学校“造血式”的教育资源建设。四、资助式:高师院校对薄弱学校的资源支持

在探索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供给问题时,不能忽视高校对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功能,要探索高校对中小学资助式的教育资源支持方式。

高校尤其是高师对中小学的教育资源支持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在师资支援方面,有派出实习师范生支教、派出青年到中小学支教、选派专家指导中小学教学及研究等形式;在资料支持方面,有编写与赠送图书资料、录制与赠送影音教学资料、向薄弱学校流动/巡回式开放实验室/科学馆,博物馆、提供教师教研资料等;在提供途径上,可以采取高校一中小学直接对口式的支援、高校一地方教育行政一中小学间接式的支持。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高校在对中小学资助教育资源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资原则。长期以来,高校对中小学的培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基本上是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的重复;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化,基本上是“教师独白、学员静听”;二三是培训方式单调,基本上就是课堂讲授,缺少合作探究、指导自学等形式;四是培训没有落到实处,一些学员报名注册后缺席,没有参加培训,但之后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拿到培训部门颁发的证书;五是培训费用较高,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可见,高校需要树立真心支持、有效服务的思想。

第二,适切性原则。高校对中小学的支持不适合中小学需要是一个常见现象,例如:一是赠送的图书内容陈旧,不符合中小学需要;二是培训内容不符合中小学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需要,培训方式不能有效激发、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三是派遣实习生时“就近避远”,因为经费等问题,往往就近派遣实习生,不愿意向偏远农村学校派遣实习生;四是派遣非骨干教师支教。派出高校因为怕影响本校的工作,就选派非骨干力量前往支教。总之,高校对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资助应站在城乡统筹、均衡、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考虑到对薄弱中小学教育资源支持的适切性。

五、多媒体式: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获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资源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薄弱学校可以利用光盘、网络等多媒体方式获取教育资源。这种方式有其独特优势:基于信息传播的增殖原理,教育资源输出学校在向薄弱中小学输送资源时,不会失去教育资源,仍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薄弱学校也因教育资源的获取而获得改革与发展的资源基础,这对于解决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多媒体式的薄弱学校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具有薄弱学校与优秀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发展的“共享性”特征。它不以减少优秀学校教育资源、放慢优秀学校发展为代价,在实现优秀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薄弱学校因为教育资源问题的解决而加快发展,是“双赢性”的教育资源“均衡”,体现了公平意义的均衡。相比单纯的教帅交流,它在不削弱优秀学校教育资源及其优势组合下,优势较为明显。所以,在未来的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实践中,不妨将其作为重要的手段加以运用。

当然,薄弱学校还要研究这些多媒体教育资源的“校本化”利用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薄弱学校使用多媒体教育资源时,如果简单移植,就会出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容量、呈现架构、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匹配等适应性问题,容易出现教学氛围低迷、教学信息反馈弱化、教学秩序维持难度加大等现象。因此,基于“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薄弱学校对多媒体教育资源校本化利用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明确使用目的:薄弱学校发展、学生公平发展。要明确使用目标,把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促进薄弱学校发展的功能彰显到极致,改善办学理念、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学校声誉,迅速而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薄弱学校利用多媒体资源的灵魂是“为了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多媒体教育资源支持下获得公平的、良好的发展。

第二,明晰使用条件:基于薄弱学校水平、学生水平。这要求薄弱学校在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时。重视自身与优秀学校的差异,具体分析、比较薄弱学校与优秀学校在发展目标、办学目标、领导风格、师资水平、设备条件、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类别差异、水平差异,考虑优质教育资源在薄弱学校使用的可行性。同时,薄弱学校使用多媒体教育资源时还要重视、尊重学生在诸如知识与能力、兴趣与爱好、文化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考虑多媒体教育资源使用的必要性、适应性。

篇(8)

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促进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缩短地区教育差距的惠民工程。我校自2004年11月成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学校以来,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与使用活动,开阔师生视野、更新育人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习远教资源,更新教学观念

我校语文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远教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把学科教学、课改精神与远教资源有机整合,结合“课堂实录”、“课堂点评”等内容学习先进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师为主导,以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以疑为主轴”的“四主方针”,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优化我校的语文教学。

二、利用远教资源,加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校是一所西部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查询资料、预习课文、专心听课、认真笔记、规范书写、合作学习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极大地制约了我校语文教学的时效性。自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校开展了一个校级课题“运用远教资源,加强养成教育”,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里提供的“课堂实录”,让学生在观摩与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规范学生的学习与言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自我学习与反思中不断规范自己,努力改进学习方法,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终生发展保驾护航。

三、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资源”栏目中提供了“课堂实录”、“教案实例”、“媒体展示”等丰富的资源,使我们的老师能够从“黑板+教科书+粉笔+教鞭”和“师教生学、师讲生记”等传统教学模式走出来,把远教资源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远教资源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与文字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具有双向互动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多种感官的需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琥珀》一课时,学生对化石的感性认识不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琥珀化石的形成过程只停留在语言文字之中。利用远教资源展示形形的、令人称奇的化石图片和琥珀化石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给学生以形象、直观、动态的享受,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效。

四、综合运用远教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远程教育资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9)

1.略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硬件配置下的操作运用模式

现阶段所谓“远程教育”,就是在农村学校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和卫星教学接收点,分三种模式。

模式一:农村小学为主体的光盘播放点,用电视、DVD机器上课,是直接放光盘给学生看,播放内容分两种,一是20分钟的课堂实录方式,一是模块式(即课件式)这种模式随着学校的撤并已为数不多。

模式二:以远程接收设备为依托,可以上连一模式,下接三模式的资源运用模式。模式二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有课件,有其他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作业设计、活动设计、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以教学进程为线索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少年文化、三农服务……因此,模式二是提供的信息资源库,它有待教师去进行再筛选、加工、整合。这种模式可能是目前农村学校运用最多的一种。

模式三:以网络教室为中心,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交互性更强。这种模式正在逐渐成为主导模式。

2.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模式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情况到底如何?除少部分学校对资源的运用形成氛围之外,大部分处于设备闲置,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讲公开课才查一查、用一用;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查看远程教育使用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作好记载,应付检查,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

然而,我们在组织教师观看远程教育资源时,教师没有不说“好”的,然而真叫他上课去用一下,“难”!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

一是农村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决定的。

在农村中小学教育这一块现在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爷爷奶奶教小学,伯伯大妈教初中,叔叔阿姨教高中”,在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小学学生基数最大,学校数量最多,初中次之,高中再次,但教师数量配备和年龄结构并不与此成正比。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更新慢,教师所拥有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够,除部分年轻教师外,还占相当比例的教师不会下载资源,不会操作幻灯片软件,甚至不会电脑操作,以至于只要用电脑就得求人帮忙,更不用提灵活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这当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是农村学校终端设备的欠缺形成的。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只有一个多功能教室,有限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教师这么多班上课的需要,因此,是设备的欠缺造成了有资源用不到的尴尬局面。

三是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够。

多年的教研让人们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教研都是“搞形式、走过场、做秀”,因此造成老师们心理上的抵触,认为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也是花架子,而且又费时费劲。大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资源是老师上课的帮手,相反认为它是“帮凶”,似乎是远程教育资源给老师加重了教学负担,有了远程教育资源,他们再不能“一支粉笔、一本书”地灌学生,他们没有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反而认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是一种痛苦。一直以来,教学教研“两层皮”的现象长期阻碍着教改前进的步伐。

四是管理措施不到位。

人都有惰性,再加上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推广都有一个过程,没有最先进的强化手段,很难让老师们尽快适应新的形式,这样就延缓了普及的步伐。

五是远程教育资源不配套。

几年来,随着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断熟悉,不少教师应用农村现代远程资源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展开,一方面是文字教材改革要求教材版本多样化,另一方面又是远教资源版本的集中化(以人教版为主)。许多地方使用的教材版本与中央电教馆播发的资源版本大不相同,虽然我们接收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在教学中却根本无法直接使用,以前门庭若市的远程教育室现在门可罗雀了!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我们精心培育的现代远程教育之花就有可能“枯萎”!

对于以上问题,作为远程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什么?怎样改变现状来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从师资队伍方面着手,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

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我们如果把握住远程教育资源的操作运用这一关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1.加强引导,创造氛围,转换教师角色

提高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重视是保障远程教育实施的前提。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毕竟是由教师来操作的,如果教师不愿意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教学,那就谈不上远程教育了,所以要改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现状,必须从正确引导树立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信念做起。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教材制作技术要“高”,也就是说,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师角色必须从教材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文化的传播者、转变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力度,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把远程教育工作与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推行集体备课,能利用有效资源进行上课,能下载制作课件的;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只要能尽我所有,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躬身实践,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2.制度保障,措施得力,促进教师参与

合理的制度,强有力的措施是促进教师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保障。这就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和要求,要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内容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要教会教师如何整合资源来上课;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50岁以下的教师达到熟练使用DVD教学光盘进行教学,骨干教师能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等;学校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轮训等等,这样才会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推行起到制度保障,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推动远程教育顺利进行。

3.加大激励,以奖促用,形成争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局面

有效的评估和奖励机制是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动力。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对长期从事农村教学活动的教师,不管使用什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没有他“一支粉笔,一本书”在三尺讲坛前夸夸其谈来得方便。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仅仅是靠引导自发行动和高压制约是不够的,必须让他们自觉去钻研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动脑筋思考的问题。

三、从探索运用方式着手,促进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

1.运用筛选组装方式,有选择整合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适合自己使用的特色资源库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重视管理信息,忽略教育资源建设,使用繁琐等等,让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望“网”却步,而且在茫茫网海中寻找我们所需的各种信息无疑是“大海捞针”,广大一线教师无论从精力和时间上都不可能做到,另一方面许多教师考虑到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显不出自己的特色,从心里对远程教育资源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有条件的学校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方面,并不是所有教师都依样画葫芦。我们前面提到的“原汁原味地运用远教资源”并不是说教师上课就将所有的资源不加选择地逐一播放,“不主张太多创新”并不是不需要恰当的整合,如果说播放光盘能做到真正的原汁原味,那么模式二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从众多资源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最适合班上孩子特点的资源,再经过适当组装筛选后进入课堂。

作为农村中小学应成立专门的小组,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下载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整理编目存档,及时,达到让目前我们农村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教师和学生方便使用的目的,能让广大一线教师和学习者轻松享受这些资源,能和网络中的资源做到互通有无,分工协作,调剂余缺,这样的话不仅能共享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学资源,而且能“升级”为教育资源素材库,随时供教师和学生使用,让现代远程教育迅速惠及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和学生。

篇(10)

【论文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惠民工程,它的实施为教师开辟出了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笔者从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养成教育、优化教学模式与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语文素养等四个方面来阐述远程教育资源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

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促进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缩短地区教育差距的惠民工程。我校自2004年11月成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学校以来,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与使用活动,开阔师生视野、更新育人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习远教资源,更新教学观念

我校语文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远教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把学科教学、课改精神与远教资源有机整合,结合“课堂实录”、“课堂点评”等内容学习先进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师为主导,以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以疑为主轴”的“四主方针”,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优化我校的语文教学。

二、利用远教资源,加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校是一所西部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查询资料、预习课文、专心听课、认真笔记、规范书写、合作学习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极大地制约了我校语文教学的时效性。自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校开展了一个校级课题“运用远教资源,加强养成教育”,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里提供的“课堂实录”,让学生在观摩与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规范学生的学习与言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自我学习与反思中不断规范自己,努力改进学习方法,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终生发展保驾护航。

三、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资源”栏目中提供了“课堂实录”、“教案实例”、“媒体展示”等丰富的资源,使我们的老师能够从“黑板+教科书+粉笔+教鞭”和“师教生学、师讲生记”等传统教学模式走出来,把远教资源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远教资源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与文字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具有双向互动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多种感官的需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琥珀》一课时,学生对化石的感性认识不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琥珀化石的形成过程只停留在语言文字之中。利用远教资源展示形形的、令人称奇的化石图片和琥珀化石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给学生以形象、直观、动态的享受,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效。  四、综合运用远教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远程教育资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如教学《荷花》一课,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凡脱俗之美,如何运用远教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①师配乐示范朗读,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②用课件展示荷花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观察其形与色,发挥想象体会荷花的优美;③配乐欣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以说促写,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学《凡卡》一课时,可设计情景,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让他们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讲一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时,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说说你应该怎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设计这样的情境,既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体会课文所描述的黑暗现实,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又能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双重功效。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不仅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文霞,杨改学.对远教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考.教育技术,2006(10):19—21.

篇(11)

虽然学校已经意识到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的重要性,但是就乡村学校的现状来说,对英语教学最大的困扰就在于没有专业对口的英语教师,而只能让教语文、数学的教师代教英语,将英语课当副课对待,从而造成英语成绩差,给家长和学校造成许多矛盾,导致学校工作被动,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也就可以说基础知识没有达标。就笔者所在地区而言,也只有县城关小学有专业英语教师开设的英语课,还有就是中学有专业的英语教师开设了英语课。因此,学校除了向上级要英语教师或者推荐本校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外,更应该努力挖掘自身学校、教师的潜力和教学资源,认真开好、上好英语课。乡村小学英语课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对英语教学的过程、学习环境的创设等没有一个形象的掌握,即不知道怎么上英语课,也就无法面对在上课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和教学难题;二是英语教师的发音并不是十分的标准,学生没有判断能力,只能被动地学习、接受,将不标准的教师口语发音变成自己的英语口语发音,从而影响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但是现在,有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英语课程资源,就能帮助解决掉这两大难题,让城市与乡村的学生至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如何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的英语课程资源,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1 课堂实录

现代远程教育的英语课程资源中提供了每一节课的课堂实录,全部选自全国知名的专业英语教师所上的经典英语课。这意味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专业英语教师来帮助上课的英语教师面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教学问题,并指导、解决问题,只要上课教师在课前认真地学习、揣摩这些课堂实录,明确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即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再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尽力找出在播放资源时,学生在哪些地方可以停下来思考,哪些地方需要整理笔记。教师事先都进行设计,再结合自身学校的教学特点,完成一节“学有所得”的英语课完全没有问题。

2 交互式资源(教学课件)

交互式资源在使用时,英语教师则要在课前认真参考,结合课本对资源里边的内容进行取舍,以便让学生掌握住知识的重难点。在事先浏览课本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英语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应用交互式资源,英语教师可以把现代化教育思想、教学经验、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英语课程中的内容。

3 IP资源

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目前中央电教馆开发的IP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1)备课资料,主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典型例题、教学设计示例、扩展资源等;2)媒体资料,主要包含动画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食品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课件类素材等;3)能力训练,主要包含习题精选、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事先熟悉自己所要上英语课的内容,根据IP资源中备课资料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设计示例等,做好自己所上的英语课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自己所做好的教学设计在媒体资料中选择需要素材,如动画Flash(*.SWF和*.FLA)、图形图像(*.JPG和*.WMV、*.AVI等)、音频(*.WMA和*.MP3)、课件(*.PPT和*.SWF)等,看看自己是否需要修改,然后尽力熟悉资源的内容,合理安排和应用这些资源,上好英语课。(注:在教学设计中还应该注意IP资源里的能力训练中的习题精选、探究活动、扩展资料中有没有适合学生课堂使用的练习题、学生课后活动的问题和适合学生的阅读资料,如有则将其编写到自己的教案设计中,丰富讲课内容和教材课后习题,一同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4 口语发音

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内容来说,并没有复杂的语法练习等,而只是一些生活里常用的单词,比如说学习用品、颜色、人的身体部位、水果、食物之类的简单句型,打招呼、问路等简单实用的实用短语。现代远程教育的英语课程资源中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图片。在课件和图片中就有这些单词、短语的标准发音,这些对口语发音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然,除了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这些资源外,还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一些好的软件来辅助教学,如学习音标的《标准国际音标》(光盘版)、Flash英语国际音标9.0、音标三日速成等;学习单词时可以选用几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电子词典,如金山词霸2005、2007,灵格斯(Lingoes 2)、灵格斯翻译家等。

5 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

方法

1)直观教学法。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英语课程资源中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图片)。

2)模仿示范法。学生通过模仿录音、教师的形体示范和规范流畅的语言掌握知识,也为再创造打下基础(现代远程教育的英语课程资源中提供了所有需要教学的单词、短语发音)。

3)鼓励法。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教师恰当地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4)情景教学和合作学习法。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语境中自由发挥、交谈表演、合作互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其学得灵活、学得流畅、学得透彻(现代远程教育的英语课程资源中提供的课堂实录充分地让人感受到英语教学的魅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