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标准化档案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档案涵盖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公民活动中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所有信息资料。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为全社会服务。为了使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必须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严格遵照档案卷宗的立卷归档原则,严格公文的制发,提高纸质档案立卷的质量,做好文书以及电子文件的处理工作。
档案工作复杂而精细,所以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国家土地服务部门,在管理一些日常文书性档案的同时,还有大部分档案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这类档案管理原来以科室负责为主,但实践表明,此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工作开展,于是各科室档案也应由中心统一管理,这样既符合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土地服务工作的需要。
常识高所我们,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日常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要实行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在硬件建设方面,存放档案必须有专门库房,并设有专柜便于查找,做到科学管理,排列整齐,并健全检索工具。库房要经常通风,做到整洁卫生,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以确保安全和延长档案寿命。其次,建立档案工作网络,由领导负责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应该指定专人管理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以便对各科的业务档案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促使业务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能够及时立卷和定期向档案室归档。归档的文件材料,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案卷标题简明确切,便于保管和利用。最后要严格有关的档案借阅手续,杜绝档案乱借乱发,防止分散流失。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公文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基础。提高公文质量,首先对公文用纸的质量及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还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以及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其次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这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
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好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口,以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也属于档案的一部分。由于电子文件通常以脱机方式保存,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磁盘或者其它介质保存,所以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把住它的质量关,以确保安全。 在保存方面,要求将磁盘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
二、文明单位创建档案管理标准化研究
(一)创建档案管理标准化研究现状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中央文明办和各地文明办均出台相应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健康发展提供了规范性文件依据。各单位主要依据当地的此类规范性文件所附考评体系,按照本单位成文或不成文的“标准”来整理创建档案,有些档案部门由于自身是文明单位,对创建档案格外重视,档案整理科学规范。
(二)创建档案管理模式系统解决方案
1.档案运行“四心质量环”模式
一是用心策划。年初根据创建主管部门和上级有关创建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文明创建档案工作计划。对于临时增加的创建工作要求,应及时吸纳到档案工作计划中。二是专心实施。单位应创造条件让专(兼)职文明创建档案工作人员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应用心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文明单位间可开展档案工作交流活动,以共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三是细心检查。单位创建领导机构负责人应对创建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工作进行部署,负责检查的部门应对照考评体系和上级有关要求,对文明创建档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可将文明创建档案工作的检查纳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效果,重在查找问题,识别改进机会。四是精心改进。对于第三环节发现的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应逐条纠正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保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运转。
2.档案整理标准化模式
一是纸质模式的标准化。根据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对档案装具及其索引标签、卷内材料目录,材料分类与编号规则等制定相关标准予以规范。二是电子模式的标准化。在电子模式下,各种文件、证书、照片、音像资料均应形成电子文档。按标准化原则,对应考评体系各级指标建立层次分明的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按各级指标名称命名,并按级别嵌套,将电子文档存放到对应的文件夹或子文件夹中。每一份电子文档并规范文件名的命名规则,对诸如编号、年份代号、标题名称等予以标准化,以便电子查考检索。文档名称按“两位数序号:文档主题”命名,如“01:创建领导小组文件”,宜在正文页脚插入文档名称(居右),在浏览时可起到提示作用。采用电子模式,不仅节约纸张消耗,降低办公成本,而且减少纸质档案进而节约有限的实体空间,堪称绿色创建。
3.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
各地文明创建主管部门可考虑实行电子化考核,在文明单位中推广档案管理的电子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文明创建的网络平台,向管辖范围内的文明单位开放,通过在线指导、审核文明单位按时上传日常创建档案资料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从而实现文明创建常态化。在功能设计上,可以让文明单位自身的工作人员或领导通过登录专门的账号,查阅本单位的创建档案。各地文明创建主管部门也可及时发现档案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这个平台予以推广,促进文明创建水平的整体提升。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也有利于考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为考评工作的标准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指出:“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推行标准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就没有高质量、高速度。”对现代化社会中的档案工作来说,也是如此。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等等,各种组织涉及档案种类越多,数量越大,利用的范围就越广,能为全社会带来的实际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要想管理利用好这些档案,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统一的标准,这样才便于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档案加以管理。下面以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进办事处为例,就档案管理方面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标准化理念实施全程规范化档案管理做一简单分析。
一、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进办事处档案管理现状
1、办事处情况简介。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进办事处(以下简称武进办)成立于2007年12月份,位于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建立之初主要由三个部门组成:综合科、机电科、轻纺科,主要负责受理武进区出入境货物的检验检疫报检,签发各类检验检疫证单,各类产地证书,通关放行;负责实施武进区进出口商品的检验鉴定和监督管理;另有负责武进区出口主管产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业务资料归档与管理工作等,后增加检疫科,主要归口于常州局本部动植检科室管理,武进办起到从旁协助作用,主要负责武进出口加工区检验工作。
2、办事处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作为一个机构较全面的大办事处,较为全面详实的档案资料能为领导者提供判断依据,能为日常检验监管工作者反映真实情况,为企业提高办事效率,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自然而然成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现阶段办事处档案管理共分为两大块:办事处综合档案管理、业务档案管理。其中,业务档案管理又主要分为企业报检资料档案管理以及日常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各科室设立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监督、收集、整理本部门的档案资料,按规定做好归档,从而形成了全办事处的档案管理网络。综合档案管理主要由归属于综合科的办公室负责,所有办事处层面的活动资料、荣誉资料、各种机构信息往来、接待、后勤等均由办公室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而各业务科室则主要负责本辖区内出口报检企业的基本企业资料、出口产品质量情况、生产情况、检测情况、诚信环保等各个方面的资料收集、更新、归档等工作,为检验员日常对企业的监管整改、控制出口产品的质量稳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以轻纺科为例,将企业首先分为三大类:纺织、服装和轻工类。基本档案由企业注册信息、质检人员信息、生产设备信息、主要出口产品信息等构成,分为电子版与传统纸质版两种,同时依据国家质检总局113号令文件精神,以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系统为信息载体,在将企业分类后,按季度或者周期完成检验监管工作,将监管内容输入系统,同时将整改内容可发送企业,责令整改。此种电子输入方式取代传统的手写监管档案方式,既节省资源又方便快捷。机电科大体相同,另有企业报检资料则由综合科检务工作人员收集归档,每份单据均有唯一的归档编码,一般保存期限为三年,由于报检资料数量较多,综合科设有两个专门档案室保存收藏,日常的查阅、调出等均需按流程申请。
二、武进办事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平衡。个别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还不够,档案意识薄弱,监督力度不强,未能对档案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和档案整理归档时间给予充分的保障,虽然各部门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但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各部门工作有效机制来抓方面还存在缺欠。
2、没有形成完善的质量意识,未运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缺少持续改进的管理承诺。办事处档案管理规定虽然明确了相关的流程与方法,对工作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但没有运用系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档案管理的统一规划安排。现行的档案管理还存在“宁多勿缺一”的整理原则,档案工作人员往往在考虑自身责任的基础上,片面地追求归档的数量,而忽视了文件内在的价值。
3、在档案利用服务企业等使用者方面。大多档案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收好(属被动接受)、管好档案,不主动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不理会使用者的感受,对使用者的重视程度不够,这违反了档案管理为使用者服务的宗旨,同时也降低了为企业服务的效率。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较为薄弱。虽有相关规章制度,但不少制度还比较粗略、模糊,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建立档案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1、首先,以现行最基础通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例。它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无论何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其活动只要有质量要求,一般都适合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社会各行各业,同样适用于档案管理领域。标准强调管理职责分明,各负其责:依照体系文件,以数据和事件为依据,预防为主,有始有终:根据工作的需要允许对管理文件进行增减和修改,以保证管理文件的科学性、完善性和适用性。这与许多机构档案管理制度实行的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等方式具有很强的相通性和包容性。
2、在IS09000标准中,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质量体系的三要素包括:组织、产品和顾客。档案部门是为利用者需要而提供档案资料信息服务的部门。当我们把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当作一种产品来看待的时候,质量管理理论同样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它与档案部门以利用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完全吻合;其顾客就是在生产工作中急需档案信息服务的各种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利用者。
3、在我国,有一批组织机构和企业已广泛实施和应用了此标准。制定了详细的档案管理和服务目标、质量方针、业务操作流程、规程、人员综合考核办法等文件,在执行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3年11月中旬,绍兴市档案馆接受浙江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评审,一次性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实施标准化后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四、建立档案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定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档案管理实现标准化要确立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建立严密的管理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控制、高效运转、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克服了以往管理中存在的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通过明确职责、规范程序、改进管理规范相关的管理活动和职责,理顺内部管理关系,使各个管理层面、各个操作过程、各个工作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达到管理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的要求;二是确立“职责明确”、“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档案管理新模式。综合考虑档案管理业务紧密相关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档案管理过程的控制要求,建立一套预防和处理不符合要求的管理业务机制,在较大程度上解决档案管理中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三是要树立“以档案资源使用者为关注焦点”的服务理念,丰富档案信息服务的内涵,改善档案管理机关的形象;四是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制度化管理落到实处。定期开展内部检查,对不符合文件规定的工作和做法开具不合格报告,确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五、结束语
档案质量管理体系是全社会各类机构进行档案管理的必要保障,一个科学、完善的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对机构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参照同意标准来进行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不仅会明显改善各机构传统业务流程、服务质量、人事管理和资源配置,而且会在档案界内真正建立起“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文化,促进全社会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档案管理 规范化 标准化
Key words:Records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文书处理工作。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担负着不同的任务,都具有独立性,但由于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
一、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是公文制发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主要是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还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等。再次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最后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是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
三、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是提高档案卷质量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四、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需加快数据准备
1、档案管理要分清轻重,逐步推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卷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卷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档案管理要分层次著录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档案管理要分门别类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一、全面普查案卷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多年来大多未做全面的清查,有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确,有案卷标题不规范或无标题,有缺少卷内目录,组卷混乱,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现象,也有相当一部分无查考价值的文件充数其中。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去糟取精,以防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二、重新组合案卷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鱼目混珠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模糊不清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这不但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率。
三、注意有效的维护全宗的完整性
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的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的维护全宗的完整性。“以我为主”的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归档文件的散失。分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
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即从题名或文件主题中靠思维归纳出揭示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进行标识,待录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功能进行处理。例如:拟写关于厂房基础建设事一事的关键词有人写“基本建设”,有人写“基建”,有人写“厂房建设”在进行计算机后控时统一规范为“基建”。还可利用计算机“活动增加”的功能把一些不规范的词与主题词中词义相同的合并,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手工标引速度慢,计算机自动标引不准确的缺点,而且解决了主题词的词义含量问题。最后调查档案全宗的保管状况。这项工作主要是摸清家底,了解目前馆藏的库房条件:包括库房装具数量、长度,库房面积及其它保管条件等;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比如设备的增添、面积的扩建等,为全宗的科学排放做好“硬件”规划。
五、实施“以我为主”的归档原则
“以我为主”的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我们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长期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归档的时机,只有完成现行阶段任务的文件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要明确文件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分工,即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文件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档案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的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一、文书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基础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公文的规范化、标准化,不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着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了做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我们要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做好文书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具体要做到五检查:一检查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左边装订处要预留25mm左右的装订线。二检查制发公文的签发手续是否履行,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检查公文字迹是否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如用传真纸打印的必须进行复制。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是原件,复印件原则上不得归档。四检查文种使用,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五检查移交环节,交接双方应当面检查,按立卷归档要求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退回归档部门返工,直至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档案材料时应填写档案移交清单,清单一式二份,经交接双方签字后各留一份备查。
二、案卷材料的统一收集管理是前提
案卷材料的统一收集管理是档案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重要因素。单位的档案室是单位的内设机构,负责统一管理全单位的的所有档案。单位的档案工作在业务上受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考核。因此,要从加强档案室建设入手,不断建立健全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和各类材料及时归档制度,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和统计单位的全部档案,并对单位各科室的档案收集、归类整理、上交档案室等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首先,所有单位的档案必须集中统一管理,确保真实、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日后档案的利用。单位各科室要加强对本单位档案资料的积累、归类、整理、上交工作的领导,兼职档案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负责所在科室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与上交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收集完整齐全,并按时移交到学校档案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把档案材料据为己有。如一项工作、一次活动由几个科室联合组织的,涉及多个部门的,文件材料由牵头主办的科室负责归档,其他科室协助提供相关材料。其次,要严格执行文件、材料的形成单位立卷归档制度,坚持做到“三纳入”、“四同步”:即将立卷归档工作纳入单位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各项工作时,能将档案工作同步纳入。另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保存已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不得擅自销毁文件、材料。确需销毁的文件、材料要由档案室登记造册,经单位领导批准后由专人监销。干部、职工在调动离开原工作岗位时,要彻底清理文件、材料,及时办理文档材料的交接手续。同时,立卷单位应负责将材料收集齐全,核对准确,按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系统整理,并在封面上填写档案名称,编写卷内目录,确定密级。根据档案的保存价值和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准确划分保存期限。凡反映单位重大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有长期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凡是反映单位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列为长期保管;凡是在短时间内对本单位有参考利用价值的,列为短期保存。
三、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关键
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
因此,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致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要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档案的开发利用是目的
1.1 档案管理的历史性
在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基本涵盖了工程项目内的所有资料,是为生产建设提供不断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进行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具备了历史性。因此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负责,以保证任何一个细节不被遗漏,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规范化[1]、标准化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
1.2 档案管理的稳定性
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记录了基建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过程,因此为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供电能力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文字资料,企业管理者可通过这些资料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同时也是制定科学化、规范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过程中,要贯彻真实、有效的根本原则,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的稳定性。
1.3 档案管理的珍贵性
电力工程中的基建档案是基建工程中的重要原始资料,因此其具备了极高珍贵性。其中囊括了基建工程全部过程的历史,只有通过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对基建档案的妥善保管,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 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因此要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为了能够解决当下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对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1 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前期文件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前期中的文件中主要包括研究阶段、申报工程阶段等过程所产生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是确保施工过程合法进行的重要文字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后期基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重要因素[2],因此要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各类文件的管理力度。在资料收集、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手人员较多、用时较长等问题,因此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耐心、素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掌握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依据施工过程中产生文件的时间对资料进行有序、妥善的管理手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上报,从而实现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措施。
2.2 招投标阶段档案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由于其参与招标、投标的企业过多,因此对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归档的文件种类极多,其中主要包括:招标文件、投?宋募?、中标文件、澄清文件、平分文件等,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妥善管理,便会出现签字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对后期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在招投标阶段要想有效提升对基建工程档案的妥善保管,便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档案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并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充分了解,对涉及到基建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要充分掌握,尤其针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例如文件签字、功能表等要对其进行有序的管理,还要注意签字、功能表等细节的操作规范。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特殊原因并未能参与到招投标的过程当中,在活动结束之后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并进行档案资料移交工作,并对其进行登记、分类、归档等操作。
2.3 施工设备资料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设备方面资料进行管理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与施工设备采购部门的沟通,并充分了解工程所用设备的生产商情况、设备参数数据,要编制出设备采购的台帐,同时要将施工设备的订购合同妥善保管。另一方面,在施工设备进场之前的检测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参与其中,并收集相关有关施工设备的检测资料,之后对资料分类、等级、归档,实现在施工设备采购过程中所产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策略。
2.4 施工材料合同的管理办法
施工材料是决定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与施工材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并掌握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进场检验的全部过程,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合同、运输物流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要进行仔细核对、分类、收集、归档。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相关合同中的盖章进行确认,要保证盖章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合同内容中有无错误、遗漏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纠正。只有加强对施工材料方面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力度才能提升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并有效节约电力企业的施工成本,为电力企业全方位综合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5 施工资料、安装文件的管理办法
档案是开展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目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案卷缺少卷内目录、案卷标题及档号不规范、组卷混乱,而且档案利用利低、资源整合能力弱。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我们首先做到加强工作力度,认真梳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编研材料编撰,、突出全宗卷完善、计算机输入三个重点,花大力气进行认真整改。编研材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不断充实;其次,制定达标方案,落实责任人,我们要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对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逐条以书面形式列表分解,落实责任人员,并确定了完成期限;第三要重视建章立制,促进长效管理。我们要建立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涉及归档范围、立卷要求、分类标准,移交手续、借阅、记录、统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档案员加强对达标方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科室及时完成达标方案布置的工作。
二、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首先,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是为社会所有,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作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特有的信息资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同时,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行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率。其次,对于那些建馆时间比较藏案卷多,不仅著录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在花的进展速度。第三,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有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 “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提高著录速度。
三、高标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周期理论阶段划分不一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比较合理的是国内学者陈兆??的四阶段划分法将文件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而我国档案工作通过归档口的设置将文件的第一、二阶段作为文件将第三、四阶段作为档案并采取非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使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相对独立因此造成文档分离的不正常现象。要解决这一实际工作的难题必须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文件和档案即将原来分离的二、三阶段揉合起来这种揉合是符合文件运动的特点的这两个阶段的文件都处于现行和半现行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中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都主要是为产生文件的机关、为发挥其原始价值服务的。从本质上四个阶段都是文件只是其价值、特点、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档一体化在现实中主要是对二、三阶段文件的一体化管理。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国内外学者对文件中心的实践范围各说不一但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是一致的。
文档一体化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理论依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确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文档分离带来大量的弊端造成大量失控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账外文件档案部门由此馆藏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参考服务作用导致档案部门信息服务功能降低也导致了档案部门地位的降低。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文件中心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能否在我国建立和推广至今在学术界仍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文将详述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一、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目前,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总体较差,尤其是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种种不足,很难达到运用计算机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档案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历史沿革,它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单位职能活动的整体面貌,同时也方便日后的查找和利用。因此,要强化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意识和指导思想,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一、全面普查案卷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学校档案种类繁多,多年来大多未做全面的清查,有案卷标题不规范或无标题,有缺少卷内目录,组卷混乱,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现象,也有相当一部分无查考价值的文件充数其中。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去糟取精,以防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二、重新组合案卷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鱼目混珠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模糊不清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这不但可以优化档案储藏、科学保管而且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率。
三、注意有效的维护全宗的完整性
在坚持贯彻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归档文件的散失。分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
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即从题名或文件主题中靠思维归纳出揭示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进行标识,待录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功能进行处理。还可利用计算机“活动增加”的功能把一些不规范的词与主题词中词义相同的合并,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手工标引速度慢,计算机自动标引不准确的缺点,而且解决了主题词的词义含量问题。最后调查档案全宗的保管状况。这项工作主要是摸清家底,了解目前档案储藏的库房条件:包括库房装具数量、长度,库房面积及其它保管条件等;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比如设备的增添、面积的扩建等,为全宗的科学排放做好“硬件”规划。
五、实施“以单位为主”的归档原则
“以单位为主”的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学校办公室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长期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归档的时机,只有完成现行阶段任务的文件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要明确文件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分工,即要在“以单位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文件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单位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档案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的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档案管理是组织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和质量必要条件,也是衡量组织与部门业绩与软实力的重要尺度。然而,不少组织还存在对档案作用的认识不足,财力投入少,设备及技术落后、档案工作缺乏标准化化,档案收集、整理、利用不规范,影响了档案管理科学发展和组织竞争力。本文结合目前档案管理现状,结合组织实际,探讨档案标准化管理的启示。
一、档案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标准化是管理档案质量的准绳,只有高水平的标准,才会有高质量的管理效果,实现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便于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便于迅速、准确、系统地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要。企业档案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依法治档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的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和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二、建立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一)领导工作机制。
作为组织领导应树立档案管理意识,重视相关工作,加大档案标准化管理力度,形成积累、保护和利用档案资源、服务中心工作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领导体系。成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鉴定小组,由组织主要领导为总负责人,形成了组织主要领导主管、档案室负责、专职档案员分工明确的格局。
(二)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制定和完善《档案收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等相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要严格按照相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要求,把档案工作纳入到组织发展战略,确立工作目标并进行层层分解,把档案工作融入组织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标准和职责中,实施目标管理。通过定期目标检查、绩效考核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三、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一)档案基础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配备硬件建设,投资进行档案库房、借阅室、、档案陈列室、办公室、机要室等建设,结合组织实际按相关标准购置档案软件、档案专用计算机、专业扫描仪、光盘刻录机、防磁柜、防盗报警系统、温湿度测控仪、电子消毒柜等设备,安装防盗门、更换灭火器。切实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及办公设施设备,为档案标准化管理基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二)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帮助全员树立档案意识。坚持依法治档,充分利用组织网站、宣传栏等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增强档案法律观念,提高全员依法治档意识,让所有员工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支持档案工作。其次,加强档案队伍综合素质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对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档案从业人员队伍。为实施档案管理标准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组织信息化建设中,将档案信息化纳入组织整体规划,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实现计算机管理、分析、利用,服务于组织中心工作。
四、把握环节,提高标准化
(一)档案的搜集
档案工作所涉及部门多、范围广、难度大,应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做好每年各部门上交档案室的相关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由专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保证档案的完整和规范。另一方面,在提高纸质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基础上,加强电子文件、照片、图表、音像等其它载体档案的收集,丰富档案库藏。
(二)制定并完善档案分类目录
按照相关制度和标准的要求,编制案卷目录、分类目录、文件字号索引、底图目录以及声像档案目录、实物档案目录、电子档案目录等。永久、30 年保管的档案进行原文保管。现存档案实行计算机系统化管理。
(三)加强档案的整理
为确保案卷质量达到标准化要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各类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及工作规程。制定组织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特殊载体档案的分类表;按照分类方案,做到组织各年度、各门类档案分类科学、卷目录齐全、装订整齐、有序排列上架。
(四)档案的保管
加强档案库房管理,做到防温、防潮、防虫、防火、防尘、防光、防盗、防鼠,坚持定时测控,保证库房温度、湿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加强梅雨季节及汛期等特殊时段的检查与问题整改。对库房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按照规范借阅的程序与要求,加强档案借阅管理、设备或介质信息的防窃取管理工作,确保档案数据安全,避免发生丢失、损坏或档案泄密事件。
(五)撰写编研材料
树立科学管理、讲求效益的观念,加强编研工作,拓宽利用渠道,提高利用效率。撰写档案全宗介绍、档案管理体制、档案立卷说明及档案归档范围、分类标准等,扩大了档案的利用效果。并注重档案利用效果的反馈工作。编写档案利用实例,定期进行档案利用综合分析。通过提供档案资料,为组织各项工作提供了技术服务,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Frederik Rosen. Off the Record: Outsourcing Security and State Building to Private Firms and the question of Record Keeping, Archives, and Collective Memory[J]. Archival Science, 2008 (8):1-14.
[2]蒋玉清.谈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机制[J].黑龙江档案,200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