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安全主题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4 10:04: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主题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主题论文

篇(1)

一、前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筑业,特别是施工企业是一个高危险性、事故多发的行业。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整个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连续性、技术性等特点,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由此可见建筑企业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我们的施工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主要表现为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讲,建设方和监理更关心的是质量进度等,而施工方则更关心的是安全与成本等,当然这几个方面是不能机械地分割,它们是密切相关的。通常说来,项目是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但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是保障,严格地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无安全事故就是效益。

二、认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项目班子成员配备,通常是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小组组长、分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为安全生产小组的副组长,具体工作由安全员完成,安全员的配备根据项目大小情况配备的数量不等,而技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是处于淡化位置。事实上,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淡化的,一个工程项目的运作,从立项开始,工程技术人员就已经为安全生产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为安全生产负起了很大的责任。如投标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的方案选择、图纸自审、会审、主要原材料的检验、测(计)量仪器和仪表的年度报检(审)、开(停)工报告的报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特别是其中安全技术措施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设计、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设备吊装方案、深基坑坑壁支护等)、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各种安全技术交底、工程质量验收等等,其实,这中间每一项技术工作都和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尽职尽责,千方百计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其中的一个“长”字和一个“常”字,道出了安全工作的经常性,不间断性,也就是说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生产的全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是几秒钟几分钟的事情,而安全生产工作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全员牢固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安全工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工作支持,事实上工程技术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包含有安全工作,从本质上讲,技术工作和安全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质量,当我们的建筑产品(半成品)质量缺陷小的时候,就表现为不合格项,或出现质量事故,当不合格项质量缺陷增大或累积迭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质变为安全隐患,甚至酿成安全事故。

前几年,南方某高楼,因为基坑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工作做得不彻底,基坑技术方案没有严格审查,安全措施不全等原因,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整体坍塌事故,这起事故造成了周围建筑下沉,几千万的机械设备埋入深坑,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等严重后果。这次事故已经给我们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敲响了警钟。大家都知道,深基坑开挖、支护,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边壁支护的设计计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全程进行沉降位移观测,但是在很多施工现场时候,施工技术人员为了省事,往往没有真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计算或验算,而是根据经验进行指导施工,有的项目的施工方案纯粹是本应付性“资料”,根据不能指导施工,也根本不用它来指导施工。甚至有的工地搭设脚手架完全是由架子工自己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施工,根本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也没有接受安全教育。而另一方面,现在的许多施工企业都已经完全转变为管理型企业,分包单位建制不健全,农民工多,大部分都是临时雇用,农民工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这样就造成了施工安全技术的严重脱节,安全隐患质变成安全事故早在情理之中了。

从建筑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上来看,特别是大的工程项目,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也不可能施工现场每个专业的施工、每道施工工序都完全介入和监督,一般采用层层分包分管的办法,这无疑又涉及到另一个管理问题;从业务工作范围上来看,技术管理工作同安全管理工作业务有完全的融合性。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有着同样不可推卸的联系和责任。

三、如何做好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工作

技术工作与安全生产的联系千丝万缕,如何真正在项目管理与生产过程中处理好技术工作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是摆在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做好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编制真正能指导施工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

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材料机具、劳动力的供应情况、资金状况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便于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和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对工人要进行三级教育,施工中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和掌握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施工方案和施工工法,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对于比较特殊的施工部位,如外架搭设方案、模板支撑加固、吊装施工、深基坑支护以及采用新的施工工法等,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分析和论证,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加强检查和验收力度,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

2、正确运用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来指导施工

作为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在各道工序进行质量验收时,首先要保障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没有安全生产,不搞好工程质量,就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更不要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多技术人员在检查验收时,往往会偏重于有关技术质量指标的检查,这无可厚非,业主和监理最关心的也正是这些方面。而作为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其实更需要注重的恰恰是验收标准中的牢固性、稳定性等安全要求部分。在工序交接时,应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职责,要在检查确认的基础上进行对接,在中间交接表上也可考虑增加安全施工交接一项,必要时工序交接应邀请安全管理人员参加。要做到“上不清、下不接”。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十倍”规律:如果上道工序产品质量的缺陷的处理费用为“1”的话,那么等到下一个工序完成时,相应缺陷所须的处理费用就为“10”,依次类推,到再下一道工序完成时,所须的处理费用将达到“100”。并由此兴起了“零缺陷”产品运动。如果我们对每道工序工作在安全方面也这样严格实施的话,安全事故必定会大大降低。

3、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种常规安全检

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现如今的建筑产品种类多样,安全始终是建筑行业重要的建设要求之一,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和具体的施工管理者们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部分,同样也是群众最为关注的事项。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理。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使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1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没有普遍形成强烈的安全施工意识

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时,需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但是在很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烈的问题。没有较为全面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实际施工和管理时,就不会对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当前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将工程建设的结果放在首位,一味追求工期。同时,很多建筑企业所使用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违章操作和违规施工的问题仍然存在。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形成较为全面强烈的安全意识,遇到这类安全问题时,没有及时与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商[1]。

1.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这方面的体系不够健全,给很多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没有对安全施工中的各项施工环节进行包括,造成了很多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机构以及卫生保卫机构等形同虚设,很多需要这些机构执行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很多安全施工管理的指标无法完成,这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影响[2]。

1.3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时,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露天高空的环境下完成的。参与到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单位较多,相互交叉的工种又很复杂,因而在进行实际施工时,每个施工单位实际能利用的空间是有限的。立体交叉作业为建筑施工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恶劣的施工环境,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对实际施工人员的安全情况造成一定威胁[3]。

1.4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实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人员,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能进行的实际管理工作也是有限的。施工人员自身水平,限制了他们积极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管理知识的人员较少,能将其进行有效实施的人员更少,这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大的。但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却是很多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4]。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建筑工程中的很多从业人员,没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这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没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将会给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同样也是影响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进行安全培训工作时,不仅需要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而在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构,做好安全培训和生产、安全和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之间的工作,从而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选派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业务经验[5]。

2.2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很多建筑企业中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给建筑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和影响,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较为科学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为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保障。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时,需要保证各项建筑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科学合理,发挥良好作用。建筑安全管理制度,通常都是企业自己编制的管理制度,其中综合考虑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企业建筑工程中的要求,以及企业工作人员需要遵守的各项施工规范等等。在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时,可以积极吸取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将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与其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包含了明确的安全管理思想,融合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情况[6]。

2.3完善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较为恶劣,就容易给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现场施工时,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现场清理工作,将可能会影响到施工效果的因素予以排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是改善施工现场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部分现场管理人员的态度不够端正,需要予以教育。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的脚手架搭设问题、模板工程以及基坑支护等问题,要能够及时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进行各项工程建设时的各种施工环境都是安全可靠的[7]。

2.4做好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时,不仅需要保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做好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建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为开展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时,要能够针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通报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保证施工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总结

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普遍形成强烈的安全施工意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体系不健全,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以及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解决,其中包括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施工现场环境,以及做好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作者:邓剑平 单位: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丽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门窗,2014(1):51-52.

[2]石新平.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191-192.

[3]张国治.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处理对策刍议[J].江西建材,2015(17):296-297.

[4]闫晓洁,闫智慧.浅论城市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J].建筑安全,2014(2):39-41.

篇(3)

引言

安全问题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应以保障人身安全为出发点,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容纳人数、面积和人们的生理、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布置安全疏散通道,为人们的安全疏散提供有利条件。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主要由施工方承担,出现的施工安全问题也由施工方处理,忽视了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尤其是前期设计阶段的建筑设计因素对施工安全生产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设计阶段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性课题。

1.建筑安全与结构安全的关系

建筑结构安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结构不安全会导致墙体开裂,构件破坏、建筑物倾斜等,严重时甚至发生倒塌事故。如墨西哥城在1985年9月地震中,不少三角形建筑均遭到严重的破坏.从结构角度而言,平面形状是三角形的结构迎风面较大。在水平风力作用下,它受力的效果,即抗弯曲变形和抗侧移的能力比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十字形,工字形、口字形等平面形式的高层建筑要弱很多,而使得建筑物安全性较差。

2.结构设计安全度

2.1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概念

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赋予结构以适当的安全度,使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所预期的各种功能要求,一般来说,建筑结构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是;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且在偶发事件中,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性,即建筑结构需具有的安全性;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即建筑结构需具有的适用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因此可知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评价一个建筑结构可靠(或安全)与否的标志,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对这些性能的度量,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的可靠度(或称安全度)。

2.2安全度与工程事故

关于工程事故与设计安全度的关系,有人认为国内发生的工程事故与现行规范的安全度没有关系,规范的安全度是够的。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的结构设计方法与现在近似,当时所用的混凝土强度很低,只有110#一140#。比现在的C15还低.其施工手段也很落后,混凝土用体积配合比。人工搅拌,没有振捣器。而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却很少,如北京饭店、王府井百货大楼等一些建筑物,使用至今已逾45年,而且都经过了唐山地震影响的考验,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是没有连带关系的。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一些工程事故往往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施工质量差、设计有毛病、结构安全储备又偏低,加在一起终于酿成大祸,这类情况不是由于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较高的安全度总是与较低的失效概率相联系,这是客观规律。

2.3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的措施

建筑设计人员要提高质量意识,清楚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设计单位要强化质量管理,健全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有以下几点: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技术素质;

2)有关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设计单位和有关设计人员按

科学规律从事设计工作;

3)加强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

3建筑设计要进行防火防爆设计

建筑消防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在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消防设计规范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 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其各有适用范围,指导各种建筑消防设计。本文讨论以下两点:

3.1建筑的防火分区问题

《建规》3.2.1条规定了厂房的防火分区,其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厂房的防火分区是和该厂房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及占地面积有关。厂房不同于民用建筑,规定的是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而不是建筑面积,因此不用上下层叠加,而库房的防火分区是根据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来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防火分区面积,其防火分区间面积是指建筑面积。普通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值得注意的是,当建筑物纵向防火分区超面积时,楼梯间应封闭,虽然《多规》中规定封闭楼梯间的门为双向弹簧门就可以了,但作为划分防火分区用的封闭楼梯间门至少应设乙级防火门。因为开敞的楼梯间也是开口部位,是火灾纵向蔓延的途径之一,也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计算面积。

3.2安全疏散设计问题

很多大型商业建筑在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首层中部疏散楼梯无法直通室外、中庭回廊容易滞留人员、首层疏散距离超过规范要求等。商业建筑卖场的疏散距离应执行《建规》中5.3.8第三款 (不论采用任何形式的楼梯问,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的规定,即22m,如再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疏散距离再增加25%,为275m。但如果在商业建筑的卖场每家店铺均设有到顶的隔断墙,并设有安全疏散通道,疏散通道两侧的隔墙耐火极限≥1h(非燃材料),房间隔墙耐火极限t>0.5h(非燃材料),则房间门通过安全疏散通道到疏散出口的距离适用40m和22m的规定。当为高层建筑的商业营业厅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应为30m,是依据《高规》6.1.7条的有关规定,高层建筑内的观众斤、多功能斤、餐厅、营业斤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

此外,建筑设计中的防爆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美国建筑师现在在设计建筑时考虑的因素又多了一项――防爆,其目的是减少恐怖袭击所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鉴于目前的反恐形势,美国许多城市在设计建筑房屋时,已经将安全等级与建筑设计融为―体。

3.3考虑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现在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重视新建筑的建造而不重视旧建筑的维护。所谓“安全”,包括保证人员财产不受损失和保证结构功能的正常运行。以及保证结构有修复的可能,即所谓的“强度”、“功能”和“可修复”三原则.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渴、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大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

4.建筑设计需考虑环境影响

目前,以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与环保作为根本原则的绿色建筑 (生态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内外对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解逐步取得了共识。绿色建筑体系的界定原则,不在于它是否应用了某种绿色设计的技术方法,而是要从以下两个观点考虑它是否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时间上,要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建筑对环境和资源影响的考虑:在空间上,要从建筑材料及建筑使用功能对室内、室外,对局地、区域及至全球环境和资源影响的考虑。显然,这其中包含了建筑设计对环境影响方面的安全考虑。《IS021930:2007建筑施工的可持续性――建筑制品的环境声明》,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新制定的一个标准,描述了建筑制品环境声明的原则和框架。

5.关于若干重要性位置建筑设计安全问题

5.1大型敞开楼梯采用防火卷帘封闭的问题

商业性建筑内为适应大客流量及开阔的视野空间的要求,往往设计比较宽大的敞开楼梯作为主要客流通道。但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此类建筑的疏散楼梯必须是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为解决这种矛盾,设计人员在建筑内既设计了大型敞开楼梯间,并采用防火卷帘封闭,又设计在数量和形式上符合规范要求的疏散楼梯。此种设计方式的问题在于,违背了人们在火灾情况下的实际疏散趋向。

5.2地上层与地下层共用楼梯间的问题

为防止人员由上层疏散时进入地下层,规范要求,地上层与地下层不宜共用楼梯间。但由于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楼梯间贯通地上与地下层,未加分隔的情况很普遍,设计人员对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重视,尤其当地下与地上层使用功能相同时,业主亦不愿进行分隔。笔者认为,不论何种情况,在地上与地下层之间应设有一个明显的防火和疏散分界,方法是用实体墙和防火门将地下室入口单独隔开(包括两梯段间隙),使首层进入地下室和首层向上层的入口错开。

5.3商场楼梯间的设计宽度

国内专家论证会曾明确规定,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商场,其总疏散系数可以由原计算值乘以0.6确定。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很大的使用面积。目前,我国商场建设也日趋大型化、综合化、规模化,因此,这样的论证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例如:80000平方米的商场,6层,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用这种方法计算,现楼梯间面积达到278.60平方米即可,以原计算方法节约建筑面积464.34平方米,这些面积可以重新应于用商业,其间接的收益更大。

5.4关于消防电梯的设计

在11层与12层越层式住宅建筑中,是否设计消防电梯曾经有过争议。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建筑高度的定义,“只有屋顶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而且,消防电梯主要用于对火灾的扑救,为了节约灭火战斗人员的时间和体力。所以,11层越12层的住宅按消防方面的要求应按12层计算,应设置消防电梯。很早以前国内专家论证会就明确了此类住宅应设置消防电梯,其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能片面地追求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和功能达到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应针对具体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规范规定、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安全度等,还要从结构的体系、构造、材料选择设计以及施工和使用中的各个环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同时还应与结构设计、给排水等专业设计相结合,最终达到满足结构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峰,建筑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相结合[J],科技信息,2008,(2)

篇(4)

引言

建筑的安全性在建设环节以及设计环节都是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就要能充分的注重安全性的保障。建筑的设计环节,要能从实际出发,对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能充分的重视,保障其设计的质量。但在实际的设计环节,由于受到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对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保障还有着阻碍。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中小学的建筑设计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安全问题和设计的原则分析

1.1 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安全问题分析

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当前还存在着诸多安全问题,一些中小学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还是通过墙承重的形式。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对人员密集以及学生活动的特征。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学生也比较活泼,这就需要在交通组织的设计方面能够充分重视[1]。但是从实际的设计情况来看,一些设计人员并没有充分注重这些层面的问题,设计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这就必然会带来安全隐患。

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学校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充分化,这也会对设计的质量产生影响。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的楼梯合理化设计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楼梯设计不合理就必然会造成拥挤的问题,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从实际的建筑楼梯设计的现状来看,就存在着超载的情况,这就说明了在对建筑的楼梯设计中,没有对学生的数量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在应用过程中就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

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中,在设计的标准以及规范方面,没有结合实际的发展进行及时性的更新。对实际的设计指导有效性就不能有效突出。进入到新的时展背景下,在对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上就要能有新的标准规范,但是从具体的设计情况来看,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滞后的问题[2]。在设计的标准规范上没有及时更新,就必然会影响实际的设计效果和质量。对于这些层面的问题就要能及时性的解决,保障建筑设计的质量水平提高。

1.2 中小学建筑安全设计的原则分析

第一,科学性原则遵循。对中小学的建筑安全设计就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在这些合理性的原则遵循下,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质量才能有效保证。首先要能注重科学规划的原则遵循,这是建筑设计的质量保障基础。学校的建筑建设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重要场所,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就要能从多个层面加强考虑,在设计中要能够周密的规划以及科学性的取舍。在建筑设计方面能够遵循最新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建设标准等,在科学性的规划设计方面,才能真正有利于设计的质量水平提高。

第二,精细化原则遵循。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原则遵循,由于建筑设计是系统化的工程,实际设计中就要能考虑到方方面面,只有注重精细化的设计,才能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3]。在设计中不只是要能够对设计的安全性得以保障,还要能够将创新性得以体现,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学生的关爱在建筑设计环节得以体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三,安全性原则遵循。中小学的建筑设计方面,对安全性的设计原则要充分遵循。学校建筑属于公共性建筑,并且和政府办公以及商业建筑的设计有着区别,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设计的亲和怡人,以及活泼向上,还要使规范性以及安全性等得以突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安全的保障。学校建筑的设计是关乎着全体师生生命安全的,所以设计中就要能对抗地震能力的安全性设计得以加强,只有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保障,才能有助于建筑设计的目标实现。

2 中小学建筑安全设计的策略探究

为保障中小学的建筑安全设计目标的实现,就要能充分注重设计的方法科学性实施。作者结合实际对中小学建筑安全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就能有助于中小学建筑的安全保障。

首先,对中小学建筑安全的标准要能进一步的提高。在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层面,能够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符合,这样才能在安全设计保障的基础上,在经济上也能得以满足。将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就要能够充分注重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并要能够对中小学的安全保护进一步加强。还要注重和中小学建筑的使用特征紧密结合,对建筑物的内部活动空间尽量的扩大[4]。为能够对建筑交通空间的舒畅性,就要在内部活动空间上进行扩大。具体设计中可使用外廊以及单内廊,廊的宽度不能小于2.1米,中廊的宽度不能小于3米。只有将建筑的设计标准加以提高,才能有助于设计质量的保障。

其次,注重对中小学建筑的安全设计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小学的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是保障其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建筑结构上能够良好的具备,才能在安全性上得以保障。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对防震减灾法进行详细研读,结合学校的建筑实际使用的功能以及平面和空间的利用等,对建筑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当前采取混合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是比较有效的质量保障方法。校舍的建筑不能使用空斗砖墙以及空心砖墙作为承重的结构。在对于比较容易发生台风地震的地区,就要能够按照实际的地震裂度以及抗风的要求等进行设计。

另外,对中小学建筑的安全设计,在建筑的设计中,要注重细化设计,比如对楼层的合理化分布,以及对栏杆的设计等。对于楼层的设计中,小学教学楼不应当超过四层,对于中学的建筑教学楼层不应当超过五层。在这一标准的设置上主要是为了保障疏散安全,避免学生每天上下楼费力[5]。所以在超过标准的楼层上就可进行设计成图书室以及备课室等。在对建筑中的栏杆设计方面也要能结合实际的情况加以设计。栏杆的设计要能够采用坚固以及耐久材料进行设计应用,在承受荷载的标准上要能达到。中小学的建筑外廊的栏杆高度不能低于1.1米,栏杆不能采取容易攀爬的花路。在走道的栏杆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防护环节,不仅要能够在栏杆的设计上保障其安全性,还要能够体现出美观性。

3 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中小学建筑设计,在设计前要注重对安全性的评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提高设计的安全标准,注重细节设计,优化结构设计,以保障其安全性。同时由于学校建筑的功能需求多样性,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能结合具体的需求进行设计。只有在多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建筑设计的效果良好呈现,提升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琮.城市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的方法分析[J].建筑设计,2016(22).

[2]刘远霞.BIM在建筑设计应用探讨[J].建筑设计知识,2016(08).

[3]刘茜,黄虹,王军.中小学建筑消防设计思考[J].现代装饰设计(理论),2016(08).

篇(5)

1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必要性

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加强建筑结构的设计相对较为重要,简单的说也就是保障建筑使用的安全与实用,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1.1 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必要性

首先建筑结构的设计安全程度将对工程的质量以及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就应该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这对建筑的施工以及使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我国的发展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这也就必须要加强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以此来保障人们生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此外,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提升,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风格等外在形态较为重视,这就要求在建筑材料以及施工的过程中对安全性进行控制,在保障外观的美化与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建筑的安全性。

1.2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性

由于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对各个方面的控制与管理也逐渐的趋于完善,这就要求加强对结构设计的控制,因为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与依据,因此,建筑的设计安全就是工程施工安全以及建筑质量的前提。由此可见,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是工程的关键,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工程造价的管理。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应保障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以此来为人民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抵御,可以确保建筑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应具有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逐渐的趋于稳定化的发展,但在对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对其进行分析说明。

2.1 抗震性相对较低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的设计进行规范,明确要求建筑应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而在实际的建筑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抗震性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就从近几年我国出现的地震来看,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没有满足国家的抗震标准,这也就对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产生一定的安全威胁。同时,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建筑的抗震性认识不到位,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就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将其流于形式。由于我国的范围较广,各个区域之间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保障设计人员对地区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设计。

2.2 设计的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筑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这也就造成部分的建筑类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状况,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首先,有的建筑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节约成本,在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成本过于克扣,对建筑的安全以及质量并不重视,这也就为建筑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威胁,例如在对钢筋进行配筋的过程当中偷工减料,导致其使用的期限较短,并且容易出现变形。

2.3 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由于设计单位的员工经验的不足或者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较差的原因,也就导致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状况,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为建筑埋下安全隐患。同时也有的设计人员对外观过于重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明知道建筑公司对外观的要求是行不通的,但为了利益,没有提出异议,这也就导致建筑的危险性,虽然这一状况在设计单位相对较少,但仍是存在的。此外,由于设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对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知识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也就导致其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风险。

3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也是工程的关键工序,这就应该加强对设计的重视,从设计中来加强建筑的安全性,保障设计的安全以及实用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下对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加强建筑的安全性建设。

3.1 严格遵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想要加强建筑的质量,并保障建筑的安全问题,就应该按照我国对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来对结构进行设计,加强建筑的质量。国家对建筑设计的规范不仅是从技术上,而且是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可以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对建筑设计单位进行约束。随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的趋于完善化发展,建筑的结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的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为应进行监督,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来鼓励相关的人员进行举报,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2 提高建筑设计的抗震性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应保障建筑的抗震性达到国家的要求与标准,并要求相关的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对我国近几年所发生的地震区域的建筑物进行分析,对抗震因素进行了解,保障建筑物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抵抗,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发展。此外,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对其有足够程度的重视。

3.3 加强设计师的质量意识

对建设结构进行设计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这就对设计师有一定的要求,对理论知识、工作态度、创新思维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应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还要求设计师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并做到按规范设计,在保障结构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设计的安全性。此外,还要求设计师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加强对新事物的学习与接受,并对建筑中的抗震进行正确的认识,确保建筑的安全。

3.4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的加快,相应的规范也在不断的完善,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由于科技的发展逐渐的加快,信息化的技术水平发展较快,在建筑行业中也逐渐的融入了先进的技术,但是有很多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对先进的技术不能进行熟练的使用,这也就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并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就应该在设计单位定期的进行培训与教育,加强设计人员的相关技能水平,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以此来加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安全与质量逐渐的受到重视,由于建筑结构设计是影响建筑安全性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虽然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的趋于完善,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对建筑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博,石国栋. 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 科技信息,2012( 4) : 88-89.

篇(6)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的发展也逐渐壮大起来,但是建筑施工安全的事故屡屡发生,给国家的经济、人民的健康、稳定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施工单位经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风险,同时也是施工企业重点控制的风险。

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1.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将相关的安全指示精神和法律法规的标准进行落实。尽管上下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甚至还亲自到施工现场,对施工企业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够,尤其越往下级的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越发淡薄。

2.建筑工程安全的监管机构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县级、村镇的安全监管机构往往工作不力。

(二)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1.某些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履行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对员工的安全负责到底。

2.某些工程监理企业并没有真正肩负起安全监理的责任。

3.某些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意识不够强。安全生产的基础不够扎实,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已经无法顺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建筑施工单位还普遍存在着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问题,容易导致企业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忽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模糊,对于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意识和经济意识,就会缺乏健全的监督手段,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4.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对于工程前期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对于其危险因素没能真正了解清楚,缺乏了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正确指导。

(三)相关的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观念

1.在建筑施工单位内部,有些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缺乏对于施工安全的全面认识,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离岗现象。

2.我国建筑施工单位还普遍存在着对员工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培训,由于当前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了规范的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另外,即使对其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但是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层次不够分明,没有突出重点内容,针对性比较弱。尤其对于一部分建筑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所以整体的安全素质较低。

(四)当前建筑市场秩序不够稳定

1. 普遍存在有挂靠、以包带管、违法分包、非法转包等现象。尤为表现在劳务层用工不够规范,比方说私自招揽库民工和临时工,一线作业人员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

2.对于省外的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够。部分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意识较为单薄,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而所聘用的施工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非专业的人员,没有持有特定的上岗证书,工地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3.当前还有一些项目业主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够,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建设程序施工,整个流程不合规范,手续上也是漏洞百出,除此之外,一些业主还随意违法把工程发包给资质条件不足的单位或者个人。

4.基本建设手续不够完善或者存在先开工后补手续和审批程序不合理的现象。

三、关于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风险的正确识别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开展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能够提高对建筑施工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时刻伴随着施工过程而存在的,但是往往是一种隐性的风险,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甚至难以预测和衡量。因为安全风险往往会被某些表象所蒙蔽。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识别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就应当采用合适的方式,结合不同施工单位的发展情况和竞争实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

然而,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相关的情况都是不确定的,比方说,人们难以掌握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与否、发生的时间、时间所产生的影响等等。但是,通过对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由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收集与施工有关的数据资料或信息、分析施工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确定施工安全风险事件并将风险分类、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

笔者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知当前比较常用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和统计学上的方法等。不同的方法各自具有其优缺点,没有一种是完美的,任何一种识别方法都不能适用于全部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上。所以,要做好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就要注意通过结合多学科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要注意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相结合。

四、关于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尽管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难以捉摸,但是仍然是可以控制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意识,有利于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是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但是存在一个事实就是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处理方法与一般风险管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均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转移。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角度来看,除了利用建筑工程相应的工程保险手段使风险得以转移外,对于安全风险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

而在施工正式开展的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的管理必须要遵循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原则。对于项目经理的管理,应当对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一线作业人员,必须要求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和专业技术执照,确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对于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工作也起到一定的改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据调查显示,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往往会被看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学科,并且将其划出许许多多的专业,属于一种管理型的服务领域。国外有许多的国家把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看的十分重要,比方说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英国、美国等,都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看的很重要。建筑工程的管理往往被单独拿出来另起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服务业主、平衡开发商与业主之间关系的一个企业,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在一些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比较早,但发展存在着许多障碍,目前来看,只有英、美等发达国家将这项制度发展的越来越完善,领先与世界,其建筑工程在这一制度的带动下充满了发展的活力。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上具有业务面广水平高的特点,凭借着这一特点,管理业务以及咨询业务得到了全方位的开展,最重要的是他们把该项业务应用于整个工程,无论是QS制,还是CM制,在核心上都是相同的。另一方面,这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这项制度上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调查显示,一些质量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三十,部门里面积聚着许许多多的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能够熟练的进行各项事务,并且能够做好各项管理。他们对监理工程师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必须经过一定年限的学习然后讲过层层考核,通过后才可以颁发证书。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上更加的模式化,并且酬金高,在职业道德方面有完善的准则。

1.2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首先来说,我国是在1988年才开始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并且在发展上遵循理论结合实践,效果显著,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得到快速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上的限制,初步的形成了一种工程项目的管理局势,并且有效地加快了我国建筑工程在管理水平方面的提高。近几年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在建筑工程上实施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并且在成本方面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是一种一举多得的举措。政府也积极地作出回应,极大的支持这一制度的开展,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部门队伍越来越壮大,工作质量也得到更加的提高。另一方面,这一管理制度对于整个工程来说,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上的效率,减轻了以往业主的工作的负担。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部门缺少独立性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许多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都是依靠着政府或是一些研究机构而成立起来的,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必须要高,一旦缺少独立性,往往会导致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足,甚至会降低他们的责任感,不能够认真地对待工作,久而久之就会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大幅度的降低工作效率。

2.2没有一套完备的收费标准

在这方面,主要是管理部门在这方面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使得在收费标准上缺乏科学依据,很难适应现在的发展状况。另外,甚至还会有一些管理部门,在收费方面过于盲目,随意的收费,导致形成了一种恶性的竞争,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2.3建立制度存在缺陷

前面说到,我国是从1988年才开始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起步较那些发达国家来说,非常的晚,以至于到现在在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直到近几年,管理部门提出了终身责任制,稍微的有了一些起色,但是也忽略掉了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使得从业人员工作更加的随意,这极有可能使得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落得一个有职无权的位置。

2.4管理过程要求过于松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的受管理过程的影响,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来看,我国的质量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上表现的比较消极,工作中不够认真仔细,进而导致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得不偿失。

3、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3.1在平行检验方面要加大力度

平行检验主要是管理部门对工程的一些部位进行独立检测或是进行相关的质量判断等等。在这方面,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检验、判断,同时应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手段,来确保检验的高质量、高水平。工作中为了是检验更加准确,可以惊醒复核检验。

3.2管理人员要做好充分准备

管理人员在工作之前,一定要把工程图纸阅读理解一遍,弄清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并且要提前到施工现场进行了解,必须保证对于施工现场以及流程心中有数,切不可模棱两可,马马虎虎。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的与施工单位一块商讨,做好一切准备。

3.3签字验收要把好关

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建筑工程,在进行工程验收时,都要保持隐蔽性,管理部门一经发现质量隐患要立即向施工单位反映,并要求其做出整改,在这方面,首先要让施工单位进行检查,自检合格后再由管理部门核定,核定完成后双方签订相关协议。与此同时,要求管理部门发现问题时要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当施工单位处理好问题后进行复检,以此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篇(8)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ing of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now many building problems and bottlenecks have been breakthrough and solving, and has obtained good results. Especially in high-rise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matured perfect, and building height is in continuously break. But for high-rise building is concerne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probl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nks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quality all have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Thus, this paper is mainly aimed at now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related problems on detailed analysis, and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Safety managemen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正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土地匮乏、人口密集等不可逃避的困境。而这一难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如今的发展势头。现在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寄希望于高层建筑,以提升土地单位面积的使用率,从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经济发展需要。但是现在的高层建筑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不断钻研,在施工工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其中的施工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是现在高层建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制约着高层建筑的健康发展。

1、高层建筑的特点与现状

安全施工是高层建筑中的核心部分,而如何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则是整个施工管理的管理目标。主要是保障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施工项目的成功达标,因而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针对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安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了,这主要与高层建筑的特点有关。

1.1 高层建筑的特点

(1)高。高层建筑的首要特点就是高,因而建筑项目的层数也较多、工程量较大、高空作业的比重较多。在施工工程中,高层建筑就需要更多的垂直运输以为施工提供原料,而高空作业的人身安全以及防范措施要求也较为严格。

(2)深。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因而需要较为坚固的地基作为基础,保证整个高层建筑施工的稳固性。所以这里所说的“深”指的是建筑物基础埋的深度,而埋得越深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结构,以免因挖掘不当而引发事故发生。

(3)长。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施工技术要求严格,因而必然会使得整个施工周期较长。其实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不光是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其实它在设计阶段与审核阶段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勘测与考察,因而所花费的时间也不少。

(4)密。之所以建筑高层建筑物就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高层建筑物一般建筑在市中心地区,因而在建筑之前需要对该地区的地下部分进行详细的勘察,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2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现状

(1)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不利于防范措施的实施。由于大部分的高层建筑的施工都是在高空进行,而物料向高空运输也不方便,所以如果高空作业时发生意外也不便于开展施救措施。例如,高空发现火灾事故,此时自来水的运输就没有路面方便迅速,进而错失了灭火的最佳时期。

(2)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防范意识降低。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因而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很多施工人员容易精神麻痹,进而降低对安全管理意识的重视。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需要进行专业检查与维护,但是在高层建筑项目中设备一般用一到两年时间,长期的使用致使相关人员对设备检测这一环节的忽视,从而造成重大的施工事故的发生。

2、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

(1)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由于高层建筑项目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因而易造成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容易产生感官上的疲劳感,进而引起施工人员对对有些问题不够重视。此时应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积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定期开展安全防范常识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教育课程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针对不同的施工部门开展不同的内容的关于安全事故的课程,以增强施工人员对近期工作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施工人员对行为规范反思、总结。

(2)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通过对施工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内容的划分,将整个工程施工责任落实到人,将工作成效与个人的责任相联系起来。这样做既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也可以增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性。

(3)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首先,在施工前应该做好安全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一,对施工工地的实地勘察,已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条例;二,根据施工项目的大小,准备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以满足施工人员的需求。其次,要在施工工地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并根据每一个施工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技术培训工作,以提升施工人员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最后,根据安全管理条例制定出相应的平定准则,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评定工作以及审核工作,从而保证安全工作的落实与开展。

3、小结

随着施工设备的不断更新、施工技术的日臻完善,现在的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高度。然而,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高层建筑中不变的主题,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技术得到不断改进的今天,相应的施工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如今高层建筑的发展。从实际经验中寻找突破口、结合现代管理手段,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以全新的动态管理理念将安全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地为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跃,刘宗仁:高层建筑施工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特别是出现了不少大体量的综合性的高层建筑,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筑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作用,除了合理的功能分区之外,还必须有合理的安全疏散和交通组织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多样,交通路线错综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安全疏散设计成了高层建筑中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从已有的火灾案例来看,高层建筑存在较大的火险隐患,特别是在安全疏散方面问题突出,其防火设计必须受到重视。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在满足《高规》规定的基础上,还应有其更严格和具体的要求。

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其二是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其三是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而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往往具有一种恐惧心理,往往是向熟悉的路线疏散,向明亮的路线疏散,也增加了疏散的困难。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通畅,人员安全疏散快捷,不仅反映了一个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性问题。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应从其建筑及使用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的合理关系。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高、难度大,无疑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

对于综合性的大型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设施是指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门;对于高层旅馆、饭店和写字楼,还有安全疏散辅助设施,如疏散阳台、缓解器、救生袋等,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或避难间等。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设施,为人们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在紧急疏散时,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即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即为安全疏散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因为这种布置方法,在火灾时会发生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2、合理布置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现举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实例如下: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平时使用,又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办公和旅馆高层建筑,凡采用大空间办公室的,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向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一般应在靠近主题建筑标准层或其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处设置疏散出口。在火灾时人们常常是冲向熟悉、习惯和明亮处的出口或楼梯疏散,若遇到烟火阻碍,就得掉头寻找出路,尤其是人在惊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追随他们盲目行动,如只有一个方向得疏散路线是极不安全的。

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袋形走到的致命弱点时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

在条件许可时,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尽量靠近外墙设置。因为这样布置,可利用在外墙开启窗户进行自然排烟,从而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如因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

有的综合性高层建筑有多种用途,如地下一、二层为汽车停车库,地上几层为商场营业厅,商场营业厅以上若干层为办公室,在办公室以上若干层是旅馆或公寓。为了便于安全使用,有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车流与人流和消防营救安全分隔,百货商场与其上各层得办公、住宿人员分隔。

安全出口(门或楼梯出口)的布置应均匀,具有不同方向的出口。如北京长城饭店,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高层办公建筑,将两座楼梯相近布置,而且在同一个方向,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不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两者之间至少应保持5m以上的间距。

4、合理布置疏散楼梯

这是疏散道上的第二安全区域。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对于旅馆、办公建筑、教学建筑、科研建筑、医院、商业建筑、邮政建筑、电力调度建筑、广播电视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个防火分区,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

从安全疏散角度看,上述布置方式有以下作用:

(1)由于是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主要是楼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可为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由许多火灾实例和试验得知,人们常常寻着平时的行动习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行动。例如,在火灾情况下,首先向熟悉的疏散路线冲去,但由于争相逃命,惊慌异常,有可能奔向窄狭地点,以致不能很快脱险;再次失去理智控制的人,往往追逐别人盲目行动等。若有了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能较好地与平时疏散活动结合起来,火灾紧急疏散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看来,只设有一个疏散方向的安全疏散出口是不够安全的,而在建筑物或其每个防火分区的走道端部或走道端部的附近,设置楼梯,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建筑物类型的不同,标准层面积和性质不同,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律要求高层建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向安全出口,实际上对一些塔式建筑和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每个单元就有困难。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此作了规定。

对于那些平面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可设置一座室外疏散楼梯或在面积较大的其他公共建筑设置两座及两座以上的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的优点是不占用使用面积,有利于降低建筑造价,又是良好的自然排烟楼梯,因为烟流到楼梯前室(敞开前室)很快就扩散了,比较安全。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在设计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满足一下要求:为有利于迅速而安全地进行疏散,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一个消防员携带灭火器所需的尺寸,其净宽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得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

为了防止火灾时火焰从门内窜出而把楼梯烧坏,则室外楼梯和每层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在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了可以设置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

5、合理设置疏散门

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各种高层建筑(如高层医院、旅馆、饭店、酒店楼、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财贸金融楼、科研楼、办公楼、住宅楼),有的安全出口与楼梯的数量与宽度相同。这对整个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在设计中如遇到上层工作人数(每层)和底层工作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可以仿效。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高层公共建筑物的底层或其上一、二、三层为公共活动用房(如商业、餐厅、大会议堂、多功能厅、酒吧、舞厅等),人数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别设置,其外门的总宽度要比楼梯总宽度宽些,出口数量多些。

房间的疏散门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与总宽度有关外,还与一个房间的安全出口数有关,如果人员较多的房间,只布置一两个宽大的出口,平时通行不便,火灾时应急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凡人员较集中的房间,既要考虑平时疏散的方便,又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应在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距离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6、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设置高层建筑避难层(间)是十分必要的。设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避难层(间),但为既基本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宜缩小设置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含饭店、宾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间)。

篇(10)

建筑结构作为整个建筑设计的核心,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美观度和安全性。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建筑的安全性保障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为建筑设计工作增加了较多的难度。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有效把握安全性原则,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一)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不合理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协调、

互相制约的关系。一些建筑师为了追求建筑的艺术造型,在建筑设计中,把结构放在从属地位,并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片面地追求建筑艺术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忽略了结构的力学规律,比如建筑设计细腰型结构,L型结构等平面不规则型结构及建筑下部设计成大空间结构等竖向不规则结构,传力路线复杂,容易引起结构的较大扭转和一些部位的应力集中,给结构带来了质量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因此,在做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结构设计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结构力学知识,能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相互协调,使二者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尽量使结构的刚度对称均匀,使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荷载中心尽可能接近。结构的较大不对称、不规则,将引起结构在水平侧力(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不利于结构抗侧力,不利于非结构构件填充墙,玻璃幕墙的正常工作,同时导致结构耗材,成本的较大增加。可见,建筑与结构两者之间有着最密切关系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结构是以水平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故结构体系的选型和结构布置要考虑最有利于抗震和抗风的要求。

(二)建筑设计的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

我国一些建筑处于地震带甚至是地震边缘地区,地震的发生会导致建筑出现倒塌事故,从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使得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质疑。在一些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只是重视设计的美观度而忽略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使得一些处在地震带的建筑难以经受地震的考验,增加了地震带来的损失。例如整体验算时,没有考虑楼梯的影响;框架填充墙,没有考虑填充墙的刚度对框架柱的影响,使柱子受剪切破坏严重;大量的采用错层的结构型式,使结构存在短柱,对抗震很不利;为了建筑的美观,大量的采用外包柱,假柱的结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附属构件的抗震安全性。国家针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标准设计,同时对建筑结构的薄弱部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性能。

(三)建筑设计中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偷工减料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是一些建筑单位为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而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断的减少投入。设计人员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为了节约材料而偷工减料,没有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和建筑整体的质量。建筑结构性能的降低使得材料难以起到其本身应有的作用,给建筑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在之前的建筑设计中,国家对建筑的整体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出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满足结构计算的要求,还要满足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比如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等)。一些小型的施工单位为降低公司的投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通常使用的是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钢筋的脆性大,韧性较小,不利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小型的建筑单位为了减少建筑投入在工程设计中将不标准的建筑材料纳入施工范围,从而造成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也使得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漏洞。

二、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措施

(一)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国家和政府制定了很多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可从技术上对建筑行业的设计和施工行为进行规范。结构设计人员在工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使得建筑的设计符合专业的要求,从而有效避免建筑工程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优化结构设计,不但能使结构更加安全稳定,并且还能节省材料。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的性质、高度、荷载情况和所具备的物质与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结构形式和体系,再就是能满足建筑使用和造型要求。在进行结构布置时,一般应考虑一下原则,一是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便于施工。二是应使房屋平面尽可能规则整齐、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以尽可能减小房屋的扭转效应。三是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减小侧移。

(二)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行业中的计算机应用逐渐推广,建筑设计人员不仅要学会设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筑管理部门应该对设计师的专业软件使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将新的技术和知识应用到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降低建设设计的难度。同时由于计算机计算结果不一定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不能一昧的依赖结构专业软件出施工图,要对软件计算出的结构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断,才能保障设计的合理性。

(三)增强设计过程中监察力度

为了减少施工和建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图纸校核审查管理制度,提高图纸的质量,避免出现一些违反国家标准的一些错误,使各个专业能互相协调统一。审查部门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具体的要求进行审查,对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并让设计人员重新设计。为了有效保障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职责,对建设结构中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最大限度的进行排查,最终使得建筑的施工满足住户的要求和国家规定的工程设计标准。

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是保障建筑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重视建筑的外观,更要重视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要认识到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改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结构设计,才能使得建筑物的投入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能够得到较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立新,黄曙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控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0(33)

[2]李磊.土木建筑结构安全问题的探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篇(11)

Abstract: this paper your work experienc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have certain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 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体力劳动繁重; 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建筑施工现场成为一个施工事故多发的场所。控制一切不利危险源,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消除一切施工事故,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中。对于建筑施工现场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工程师及管理人员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设计施工文件及有关合同等,通过采用计划、组织、技术等行为,运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机械、材料与环境因素的运动规律,使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行为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消除事故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从而有利于控制施工事故发生的一切管理活动。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城乡建设规模急剧增大,建筑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由于建筑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等,导致现在还有不少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1)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已不能相适应,暴露出了较多的弊病和缺陷。尽管《建筑法》已经实施,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也不够具体,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 目前一些施工企业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或部分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造成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企业的指导管理,从而造成部分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3) 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恶意压低投标价格,最终导致安全生产管理的经费减少,从而导致中标后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工具、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能省则省,致使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安全设备陈旧、老化,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用品缺乏。再者,为了减少施工成本,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些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将安全生产过于形式化,有时甚至回避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5) 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专职监管人员少,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监督覆盖面小。而且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基本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和措施,现有的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明显不足。正因为如此,目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严峻,建筑施工现场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施工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3. 1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分级负责管理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办法,并与奖励制度挂钩,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在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重视安全管理。同时,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进行有关工程安全的详细说明,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本工程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等。安全技术交底需达到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的要求。根据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和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施工企业应对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和安全文化等。

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工种的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对新员工实行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制定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奖励制度、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是实施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罚分明。

3. 2 加强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特征、规模,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及财产损失等的风险,进行搜集、整理和识别危险源,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找出其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重大危险源。通过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工程技术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响应及风险控制,制定出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避免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项目安全施工。

3. 3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在工程开工前,在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工期、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机械设备、变配电设施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资料,在熟悉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前提下,编制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对于大中型工程项目、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编制专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说明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和措施。对土方开挖、爆破、拆除、基坑支护和降水、起重吊装、脚手架、模板等危险较大的作业,还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在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时,应尽可能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考虑周全,制定出的对策措施方案力求全面、具体、可靠,达到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有效预测和预防所有事故的程度,鉴于此,施工技术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括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的各种应急设施、人员逃生和救援预案。重视和认真编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加强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努力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同时,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以及各省市有关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文明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制度、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3. 4 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在施工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时,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施和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及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组织,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有关规范标准及实施办法,定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