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学衔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根据线上教学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
在复课前,学校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学期计划,初步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学校教导处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二、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网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三、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延迟开学”期间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四、特殊时期,线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一再延迟的开学改变了学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当前,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快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校课堂学习。
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如何衔接?
在开学复课之初,通过调查、作业检查、评测、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诊断线上教育教学效果。建立并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分年级、分班级、分学科对每一个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建立学习档案,教师科学、准确把握学情,以利线下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找准知识遗漏点、能力欠缺点、习惯不足点、发展最近点等,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克服学习困难。
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
学校要根据线上教育教学中年级、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学校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在摸清任课班级、学生线上学情的基础上完善学科教学计划,耐心释疑解惑,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采取必要的补缺补差补弱措施,做到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难易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实施因材施教、学有所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努力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营造宽松和谐的线下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上好“开学第一课”,利用丰富多样形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染病防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学生在学习、生活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不是线上教学才有的,但线上教学可能会产生新的差距与差异,准确把握学生在线上教育教学中的表现是保障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开学复课之初,任课教师要与家长、学生一起全面分析线上学习情况,教育教学精准施策,保障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因故未能参加线上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学困生等要实施“一生一策”,确保每一个学生均能基本达标。
学校要统筹考虑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切实增强毕业年级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努力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重视对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团体辅导,及时加强考试升学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传解读,有效缓解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要坚决落实控辍保学任务,要及时对学生返校复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认真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复学工作,坚决防止因疫情影响出现新的辍学。
继续推进家校共育
开学后,学校、教师、家长客观总结线上教育教学期间家校共育的经验与教训,保持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有针对性指导家长树立并践行正确家庭教育观、全面育人观,继续密切关注学生居家、在校学习与生活的情绪与状态,做好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之间的衔接,尤其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的调整和优化,尽快适应线下教育教学。
加强对线上教学研究,开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新天地。在教学教育教研等管理上有新思维,在家校共育内容、方式、观念上有新突破,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有新拓展,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共享上有新办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新方向,在学生学习样态上有新变革,在学情精准分析上有新路径,在个性化教学上有新策略,在育人质量提升上有新范式。
学校要落实好主管、主体责任,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实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科一策”“一人一案”,统筹制定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方案,加强领导,细化指导,有效引导,及时评估本地本校学生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成效,确保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指导有方、衔接有招、落实有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确保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篇五
学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方案疫情缓解开学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
线上教学是当前防控疫情延期开学期间的一项特殊应急措施。没有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实施“零起点”教学;
已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认真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对在重点疫情国家或地区不能按时返校或尚在隔离期的学生,将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继续指导做好居家学习;
返校后通过专门的个别辅导,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程。
学校制定针对性强的摸底调研计划开学返校后各校将对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逐一摸底和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衔接。
各学校立即做好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检测的各项准备,原则上开学后周内完成检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形成报告,以便对线上教学内容查漏补缺,及时调查开学后教学进度。
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做好学科知识内容衔接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们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细。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再者,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来入手,通过钠与氯气、铜与氢气等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明白,原来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中,进而将两个概念进行有效结合,引入对新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其次再用电子转移的知识点和化合价的升降等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化学概念教学手段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初髙中化学概念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髙。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辅之以髙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进行转变,切实发挥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需要对初高中化学概念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以便于及时进行有效衔接。同样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也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初髙中化学概念库,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基础、直观,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记忆能力,只要记忆较为深刻就能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性较强且较为复杂,单凭记忆难以理解重难点知识点,如果还用同样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学习髙中化学概念知识,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进行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有机联想、归纳和总结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高效的化学概念知识库,对初中化学概念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类,以便于后续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学习。同时将高中化学新学习的概念知识不断增加到化学概念知识库里相对应的位置,丰富化学概念库,有助干后面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的巩固。比如很多学生对还原被氧化、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被还原等概念混淆不清,构建了合理有效的化学概念库之后,就可以对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较为透彻地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本质结论,加深理解,其次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査阅课外资料、交流等积累和概念知识联系较为密切的实例,增加对概念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较为直观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实现理性认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新课程背景下初髙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初髙中化学概念知识的衔接,还是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衔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全面把控,合理渗透,有效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有效促进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
引言
在刚进入高中化学阶段中,有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退步,主要是因为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没有做好。和初中时的化学教学相比,高中学习的内容和思维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是目前教师在衔接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
1.初中化学课程基础不牢
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习时间比较少,有些教师为了赶课程,教学方法偏于对知识的直接灌输,缺乏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没有重点提高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不够充分,造成知识的缺乏。而且高中教师对于初中的教材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处理不好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的衔接。尤其是教导高三年级的教师,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延展,对课程内容讲的十分仔细,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想象,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厌倦情绪。
2.初高中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
中学化学教学全程贯穿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但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尤为注重化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在能力培养方面只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高中化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不仅要和初中阶段衔接,还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能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沟通和联系较少,只是对知识进行统一的讲解,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太强。在化学的学习中,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自己定制学习的目标和计划。而大多数学生则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反思,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提高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1.建立知识衔接的平台
教师要为高中的学生建立一个知识平台,想要做好知识的衔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想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可以进行摸底测试或把学生的入学成绩进行对比来了解,教师还可以使用调查问卷和单独对话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调查,让学生更加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另外教师应该了解初中的化学教材,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和区别点,把知识进行联系再教学,这样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下教学才会更有效率。
2.增加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的进行中,要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产生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了解,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主动解决不了解的问题。最后,可以把教学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对于化学更有兴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做好联合教学,共同进步
应该把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通过制定计划进行衔接,利用制度化进行设计,让联合教学经常开展。通过联合教学,让高中的教师可以经常去初中课堂进行听讲,了解目前初中教学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初中教师经常进行交流活动,同时初中教师也要经常去高中课堂中了解,双方进行交流讨论,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加强双方的衔接意识。
4.加强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能让教师更好的了解新教材的内容,让教学更加顺利,要增加对教师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教师更好的解决教学衔接问题,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并引导教师研究出结合实际需求的衔接教学课程。
三、结语
在教学的改革中,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化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原因。高中化学在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高中化学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提高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强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目前中小学课本内容还存在着一些脱节现象,中小学教师对相互间的教学内容又缺乏了解,因而出现“楚河汉界”、“各自为政”,或低效重复翻炒,或自相矛盾.需要教师予以认真整合,有机衔接.
“从确定位置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是中小学衔接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案例是在课程专家论坛中展示的一个教学片段,此节教学展示课时间为40分钟,分别由小学和中学老师执教,各上20分钟.对象则为六年级与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分别是:《确定位置》(人教版六年级上)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浙教版八年级上62节).开课的目的旨在探索如何高效地进行中小学衔接.
在本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们深入分析了小学与初中教材,发现二者在对方向的认识与位置的描述与确定上,目标大致相同,只是小学的学习仅局限在第一象限,如何引导学生自然地由小学的第一象限坐标向初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衔接过渡,是这堂课的关键.我们大胆地运用“肯德基店搬迁”与“韩信点兵”两个例子,让学生在”玩”中自然进入初中的学习.
2 “肯德基店搬迁”与“韩信点兵”――在“玩”中实现无缝对接
(课前)教师在门口迎接学生,并发给学生座位号,让学生对号入座.(音乐在群星闪烁的背景中缓缓响起……)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激活已具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更好地与坐标系知识有效地对接(背景群星闪烁暗喻学生,只要通过努力,你也是群星中的一颗,并与结尾遥相呼应).
教师示意学生看大屏幕(图1),说出肯德基的位置.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
一个红点,露出一脸的疑惑.教师点击鼠标,动态生成两条坐标
轴,在学生的脑子中建构出第一象限.具备两个维度后,有一学生马上回答道:“可用(5,3)来表示”,另一学生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也可以用(3,5)来表示它”.在两种不同表示方法的争执下,教师引出:“为了统一起见,数学上规定:列在前,排在后.”学生即时修改得出肯德基的准确位置(5,3).
当学生在脑中形成第一象限的印象,并学会准确表示数对的技能后,教师又提出一疑问:“由于城市规划,肯德基店要进行搬迁(红点运动到第二
象限(图2)),现在你还能用一对数来表示现在的位置吗?”
由于没有了坐标轴,学生在认知上形成了冲突,到底该如何表示呢?于是,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描述平面内点的位置.小组1汇报:“也是用(5,3)来表示.”小组2马上反驳道:“A点为(5,3),B点也为(5,3)怎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该用相反意思的量来表示,将数轴向相反方向延长,用负数来表示(图3).多有数学思维的学生!这不正是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吗?不仅如此,坐标系也在认知冲突中逐渐生成了.教师趁势直观地引出横轴的概念.
在做好铺垫后,教师顺势推进:“如果肯德基店搬迁到这
里(点再运动到第三象限),你还能表示吗?”学生通过类比,
顺利地表示出了该点的位置.并且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横轴、纵轴、象限等概念.而且由于学生亲历肯德基店的三次搬迁过程,因而对四个象限的符号就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可以避免坐标表示上的差错.
在不断地探索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不失时机地请学生观察:x轴和y轴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互相垂直,有共同原点.”只用八个字就点明了坐标的构成规则.通过自我探究生成的知识,学生更能准确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且通过肯德基店的三次不同搬迁,学生初步学会了由点定数的方法,与此同时对称点的坐标特征也初步形成.
为了体现“学校即社会,生活即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将坐标系从肯德基搬回到教室:“怎样在教室中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呢?”学生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1说:“一定要确定一个原点.”学生2补充说:“还要确定x轴与y轴.”由学生确定了一个原点同学和x轴与y轴的同学后,教师分别给他们戴上了帽子,为接下来将要进行的“韩信点兵”游戏在教室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师发令:“士兵就位!”每个士兵根据刚才建立的坐标系找到自己的坐标,让学生巩固由点定数的方法.
教师发令:“第一令,点兵接龙,(4,6)兵出列!”这时每位士兵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被点到的士兵马上立正,核查准确无误后,由该士兵发令:“(2,1)兵出列!”接龙在有序地进行着,每位士兵的大脑思维在“由点定数”和 “由数找点”的两种方法中不停地转换.课堂在小韩信的发令声和士兵的立正中持续了两分钟.此时,学生们的神情是如此的专注和严肃,仿佛他们便是那战场上那一个个神勇的士兵.
教师第二次发令:“第二令,(1,15)兵出列!”全神贯注的士兵们都傻了眼,(1,15)
在哪里呀?这时他们顾不上这里是不是战场,纷纷叫了起来“错了!错了!”“没有!没有!”教师一脸的惊讶:“这个士兵今天请假了吗?”学生们大声叫了起来:“没有!根本没有这个点!”教师假装没听见:“他没来,那他的位置应该是在哪两个士兵之间呢?”大家的目光迅速移到了(1,1)和(1,2)两个士兵之间,这两个士兵显得非常的兴奋,赶紧让出了个位置.教师见了这一幕,会意地笑了:“以后如果被点到的士兵没来,请相邻的两个士兵给他留个位置.”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教师的目的不是想点这个没来的士兵,而是让他们明白坐标系中的每一个点的坐标可以是分数.
教师继续点兵:“(2,-2)兵出列!”在认知的不断冲突中,学生的坐标系概念在不断地完善:原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不仅可以是分数还可以是无理数.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坐标系中的每一个点与每一对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师第四次发令:“第四令,横坐标为0的士兵出列!”学生在迟疑了一下后三三两两地站了起来,还有一些横轴上的士兵站起来,坐下,又站起来,一边还在小声地嘀咕:“怎么会这么多人?”“快起来,是你呀!”“错了,快坐下!”“……”教师一言不发,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原来横坐标为0的点都是在纵轴上呀!”――学生终于恍然大悟.
教师又发令:“(a,-1)兵出列!”士兵们都在紧张地核对着自己的坐标,心里在暗暗思考自己是否符合条件.点(a,-1)的出现既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又让学生体会到纵坐标为-1的点即为与x轴平行的直线.
教师发第六令:“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为负数的士兵出列!”有了前面两次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变得灵活了.四分之一的士兵都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如此地整齐和庄严,等待着“首长”的检阅.听课的教师不禁鼓起掌来.
在教师的不断发令声中,出列士兵的队形在不断地变化着.一会儿他们是坐标系中两个对称的点,一会儿他们又变成坐标系中一条笔直的直线,没过一分钟,他们又是一条优美的曲线.在知识的不断渗透下,学生充分体会到坐标轴以及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坐标系的这棵知识大树越来越硕果累累.在队形的变化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独特的美.有一个学生不惊感叹:“这个坐标系真是太有用了!太神了!”
教师笑着问大家:“你们知道第一个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位置的人是谁吗?他是笛卡尔,坐标系还是他在做梦的时候想出来的呢……”“哇!”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叹.
此时,音乐缓缓响起,课堂在周天亮的题为《我看见了笛卡儿》赞美诗中结束:
我在直角坐标系里寻觅,他的数学思想象河流,
随着流动的坐标飞驰!奔流出充满色彩的历史,
P点、Q点、A点、B点……他把代数与几何间的大桥架起,
象星星闪亮又多又密!于是双曲线、抛物线彩虹绚丽!
坐标系里坐着笛卡尔,呵,我看见了笛卡尔,
双眼射出智慧和魅力!令我如痴如醉――
在数学天地里!
3 玩中求知,玩出快乐――案例评析与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飞跃.它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数学建模意识.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的传承上,还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设计,最大的成功是将“玩”植入到了中小学衔接教学之中.
3.1 承先启后,无缝对接
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当学生拿着座位号,对照多媒体演示进行对号入座时,我们已在无意识中,利用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经验,直接激活了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并且唯美的群星闪烁画面中的星星也预示着每一个生机勃勃的孩子,在这个平面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最后的总结埋下了伏笔.
3.2 数形转化,丰富内涵
为达到“由点定数,由数找点”的教学目的,我们在搬迁的过程中,都用已经“铺设”好的网格线,帮助学生找到相对应的数对.利用“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思维定势,确定出在x轴、y轴上垂足的唯一位置,进而得到由点引发的坐标概念,完成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在得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之后,为完善第四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教师和学生一起找点(6 ,-4)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完成了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过程,从两个侧面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丰富了数学活动的内涵.
3.3 创设情境,玩中求知
创设情境,玩出兴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过程中,肯德基搬迁的情境,形象地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使新知识的产生显得那么的自然.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觉得数学有趣有用,从而兴致高涨.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探索得出新知识.在此过程中,也使本课容易出现的易混淆概念(横坐标、纵坐标、坐标原点、四个象限)得以澄清.
全员参与,玩出广度.我们巧妙地利用韩信点兵这一历史故事,与学生共同从外景回归到教室,在教室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首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坐标,旨在让学生练习
由点定数;接着让学生检查同桌同学找的坐标是否正确,以便让学生学会
由数找点,其中贯穿着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试着报出几个相对简单的整数坐标点,让被点到的同学起立,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从而玩出广度.
由浅入深,玩出梯度.从由教师当“韩信”到由学生担当“韩信”;从坐标为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已经揭示出学生已经掌握的低级知识、智力、技能是 学习高级知识、智力、技能的先决条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育,此,将初高中化学教育有机的衔接起来,是缩小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差距,提高中学化学 教学质量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关键词:初高中 化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高中所有学科中直观性和趣味性最强的学科之一。化学教学中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依据是与一般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依据相通的,可以借助选择一般教学策略的思路加以实施,从可操作的层面上来说,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对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由于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加上化学学科特色,也随之带来了化学教学策略的复杂多样性。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他们也必须面对一个与初中完全不同的环境,对学校、教材和教师都要有一个适应期,如何在适应期中做好初、高中衔接,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高一学年对整个高中阶段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初中生适应高中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初、高中教与学衔接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分化主要就在这个时期。 在复杂和多样的背后,其一般规律是什么,结合具体应用到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衔接问题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本文力图说明的问题。为此,根据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这一方面作了如下研究: 为了探讨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本文从初、高中两个阶段对教学现状 作了调查,发现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一,无论是初中 还是高中,都有一些教师,他们的衔接意识淡薄,教学观念落后。尤其是高中老师,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中往往起点高、步子大,致 使一大批学生一开始就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二,很多高一新生然升入了高中,但是并没有为高中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在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化学学习的适应性影响着他们过渡阶段的学习,甚至是以后的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是容易将这个问题忽略。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醒初、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并运用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分析后提出了解决初、高化学过渡时期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几个学习策略如下: 一、深入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教学中以旧忆新、新旧联系进 行知识衔接。二、在高一这样一个特殊的学年中,面对高一新生这样一个在生理和心理上迅速发育的特殊群体,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策略,才有可能有效避免学生的分化。三、根据 化学学科特点,进行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
为了提醒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并运用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分析后提出了解决初、高化学过渡时期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几个学习策略,即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就做好入学初期的准备工作,教师应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注重学生各个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从高一起就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合作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五、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教学,要学会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走到学生的心理,笔者根据以上的措施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对其中一所中学高一学生进行了实验。发现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比较融洽。
(1)教材的差异
初中的教材比较通俗易懂,其涉及到的思想也比较简单,题型也不复杂,但是高中数学的内容就比较的抽象,涉及到大量的字母以及变量,注重计算的同时更注重分析。高中的数学教材与初中的相比,难度加大了很多,所以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之后对高中的数学学习不适应,学习兴趣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2)学法的差异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老师对学习内容讲得很详细,对题型的归纳也做得比较全面,课后的练习时间相对比较充足,学生只要掌握好题型,记住解题公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的内容大大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变得更重,不可能把知识和题型讲得很详细,只是针对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精讲,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很不适应,学习方法上跟不上,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降低。
(3)心理上的原因
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设计
(1)做好衔接的准备工作
做好衔接工作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再者就要结合实际的题型,将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进行比对,将高中数学的特点以及思想做一个大致的讲解,让学生先有个底,在学习中知道哪是重点;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再结合教材的内容,将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做一个归纳性的对比,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做好衔接的准备工作。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本身的特点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也是有低级到高级逐步培养的,在学生刚接触高中数学的时候切记不可因为教学任务而强行对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将初中的思维模式逐渐转变为高中的思维模式,加强思维分析,强化逻辑推理能力。第二,重视学生对知识发展过程的探索,在认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将知识产生的背景以及形成过程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3)调整学习节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遇到较大困难,他们有很多问题听不懂,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用的是新教材,而高中阶段用的却是旧教材,有好多知识初中阶段没有涉及,与高中教材严重脱节,这就给我们的教学衔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初中高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特别是面对新教材,他们往往存在着畏惧心理,不少学生在做实验时不敢操作,怕这怕那。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实验经验,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始。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积极进行表扬与鼓励,并给他们讲述身边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只要有信心,就会学好化学。
二、针对教材搞好基础知识复习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在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上与初中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结合高中化学教材要求,对初中化学做了“查缺补漏“的复习:(1)化合价。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介绍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有些化合价没有涉及,因此在复习时,我给学生做了这样的补充:硫最高是+6价,最低是-2价;Na2S2O3是+2价;FeS2是-1价等。(2)初中化学教材对酸、碱、盐的定义做了介绍,却没有给它们进行分类。在复习时,我给学生补充了酸式盐和正盐的生成以及酸式盐和正盐之间的转化。(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初中化学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只是做了常识性的介绍,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我根据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给学生补充了质子数是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氧化物分类。在初中教材中没有氧化物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在做实验时自己总结,对于氧化物的分类没有提及,因此,在复习初中化学教材时,我给学生补充了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三、针对学生实际搞好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基础知识与技能上较之旧教材难度有所降低,学习深度与知识的系统性也降低了。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针对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积极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教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考虑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法;在学习“盐、化肥”时,我指导学生运用调查法;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我指导学生运用了观察法。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课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只有多学习、多实践,才能消除新旧教材衔接不畅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进入高中顺利学习化学继续努力。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差异。首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方法多联系实际,更能学生引起学生兴趣,且题型简单,较好掌握;高中数学抽象难懂,不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技巧要求高,而且,还注重理论的灵活运用,较初中相比增加了不少难度。另外,高中的数学内容较初中跨度很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再在加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都大大降低了,而高中在高考的压力下,对学生的要求不降反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而加大了。
2.教法的差异。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不能够对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作用引起重视,一方面,片面地将学生当成了数学知识的“灌输对象”,从而忽略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师生之间的默契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教师难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而高中的学业繁重,老师也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使学生从一个只用围着老师团团转,死记硬背些公式、技巧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快速成长成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着极强自学能力的好学生,不可不谓之强人所难。
3.心理的差异。正如前文所讲,初中时学生只需不多的聪明和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高中的实际却是,学生很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这种心理差异轻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话就大大不妙了。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心理发育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叛逆性较强,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或善意的批评建议都会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再加上中学生对外界新兴事物的探知欲望强的特点,使他们容易将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之外的事物上。
二、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主要措施
1.实行人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首先明确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的差异,明确高中数学的要求,增加紧迫感,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在这基础上,还要建立好学生的信心,培养数学的学习的兴趣,因为高中数学学习抽象、枯燥特点,更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因为没有兴趣就不重视数学,要知难而上,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数学。其次,明确班级的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有针对的教学。最后, 还结合初高中的数学实际情况,认真比较初高中的教学要求,立足于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做好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尽快融入到高中的学习中来。
2.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实现效率最大化。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初中的多,又因为高考的原因,需要更多地复习时间,这样为数不多的课堂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节的四十五分钟。(1)重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兴趣。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水平,吸引学生兴趣的能力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老师应鼓励学生,学生学不好数学时,不要责怪学生,应多从自身找毛病。深入学生内部,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多帮助鼓励后进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步。(2)多多收集学生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先进带后进,这样也有利于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问题等。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以结合实际明确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3.加强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的有效沟通。(1)相互深入课堂,探讨教学方法。可开展初、高中数学课堂交叉观摩调研活动,使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亲身体会不同阶段的数学课堂,发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契机。同时,通过广泛的观摩学习和互探讨,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建立起直观的了解,从而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学生现状的衔接教育方法。(2)认真钻研教材,在一些知识理解、传授上做好衔接,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够不至于无所适从。教材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能够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大量而科学的引证材料和练习用题。并且,教师通过教材中章节设置进行教学,能够实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剖析数学知识,便于安排教学进度,继而更好地衔接教育。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高中教学在课程设置和育人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如何使初高中教学能够平滑地过渡而不留痕迹是每个高中教师无法绕过的话题。从当下的教学现状看,部分教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认识不足,方法指导不当,策略运用欠佳,使得初高中教学出现了断层,导致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严重“不适应”。
一、转变观念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根本
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内在依据和基础,教育行为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支配。换言之,观念是行为的依据,是行动的指南,行为是观念、认识的外在表现。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观念做出一定的判断和决策,进而落实到教学行为举止上,并最终通过行为来影响教育的效果。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见,初高中化学教学在教育观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都强调开展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新知。同时还应看到两者之间也有实质性区别。在初中实验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高中实验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初中教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且仅作为一种验证性手段。而高中教学中的实验除了上述功能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形态的变革。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做好教育观念的转变,并将这种观念转变最终落实在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策略的优化与调整上,以保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无缝对接”。
二、尊重差异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1.教学目标差异初中教学突出了化学知识的“有趣”与“好玩”,高中教学不仅注重化学知识的“有趣”与“好玩”,更加关注知识的“有理”“有据”和“有用”。初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是“知其然”,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初中要求的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高中还要清楚“为什么”。只有明确了初高中教学要求,才能有效地实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例如初中教材中所展示的H2在O2中燃烧,观察到淡蓝色火焰,知道H2是可以燃烧的,是一种可燃物,O2是一种助燃物。而高中教学则不同,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H2能在O2中燃烧,H2在Cl2中是否也可以燃烧,能否说O2或Cl2在H2中燃烧,铁丝在O2中可以燃烧,铁丝在Cl2中可以燃烧吗,为什么?在玻璃导管口点燃H2,伸到盛有O2的集气瓶中可以安静地燃烧,当H2和O2(或Cl2)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于集气瓶中,点燃气体还能安静地燃烧吗?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工业上是如何制取HCl气体的?上述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理解了燃烧的实质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可燃物是一种还原剂,而助燃物是一种氧化剂,并完善了燃烧的条件,拓展了燃烧在生产中的应用。再如,在NaOH、HCl、NaCl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分别呈现蓝色、浅红色、紫色,若在上述各溶液中滴加酚酞分别出现红色、无色和无色。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颜色的差异性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呢?所有这些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都能得到圆满的解答。这就是初高中对实验要求的不同,初中只要掌握一些典型的实验现象,而高中不仅要知道现象的不同,更应该从本质上去掌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2.知识逻辑差异初三学生对化学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化学知识学习尽可能从具体物质出发,以真实可视的事实让学生感知所学知识。与初中教学相比,高中教学更加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是通过具体反应提出的,明确了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并没有给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严格的定义。事实上无论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氧的得失,只要有化合价的升降(表观),有电子转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才是反应的本质。所以高中化学教材是这样给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的:凡是有化合价升降,即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从这一例子不难看出初高中在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同化和顺应,并与其他知识形成密切的关联。3.学力能力差异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是通过所学知识能够生长更多、更有价值的新知识,以获得元知识,形成元学习能力,这就是初高中教学中对学生学力、能力要求的差异。初中教学侧重于具体物质属性的研究,高中教学则是通过对具体物质研究,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以建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以提高学生的学力。如碳及其化合物,初中教材是借助具体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部分碳酸盐(CaCO3)等,学习其性质、制备和用途。高中教材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了其内在规律,并从氧化还原的视角切入,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与相互转化,并延伸到其他碳族元素,以建立起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相互转化的内在联系,从元素观、结构观和转化观等方面建立起对碳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认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21-02
职业教育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继续深造,由此一来,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成为了当下最受关注的课题。高职与中职既相互独立,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却又密不可分。数学教学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合理科学的衔接不仅能够使得二者得到充分发展,更能满足社会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全面人才的迫切需求。课程内容以及结构是实现衔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否能够利用数学课程结构以及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衔接,直接影响到中职与高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以及职业教育整体的办学效益以及教育质量。
一、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的对比
(一)教材教学内容的差异
目前我国中职数学教材存在以下特点:教材广度、深度以及难度降低,知识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叙述语言变得通俗易懂,趣味性以及直观性加强。而高职数学教材则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概念抽象,叙述语言严谨规范,对于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变量以及字母研究较多。中职数学侧重定量计算,多数研究常量,而高职则在注重定量计算同时进行定性研究,所研究多是变量。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数学教材降低了难度,高职则增加了应用性,使得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衔接距离反而被拉大。许多教学内容由原本应该在中职教授改为在高职教授,而许多高职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则认为在中职已经讲过,因此形成了“两不管”教材,为学生后续学习造成了阻碍。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差异
中职教师注重形象、直观教学,而高职由于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繁杂而课时较少,导致教师教学进度快,知识点广泛,其重点难点也无法进行反复强调,因此导致学生听课存在思维障碍,大多数学生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再加之数学知识多与其专业结合,直接造成题型难度增大,类型多变复杂,还没有学会运用实际思想方式解题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心理状态以及身心变化
高职新生与中职学生相比,其多数在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对教学造成阻碍。许多学生在中职时期学习习惯不好,到高职更是造成恶性循环。
(四)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对题型归纳全面,课堂练习较多,导致学生习惯跟着教师思维走,不善于独立学习,缺少总结归纳能力。而高职则因为课时少,教师讲的多,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间变短,需要自学与复习,而中职学生则无法较快适应高职数学教学。
(五)思维能力变化
中职数学大多直观形象,因此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职多数内容则均需要学生具有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而高职刚入学新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加之中职数学多研究平面图形,高职则多是立体图形,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维,常常会阻碍其学习。
二、中职数学和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分析
(一)中职教育改革使得课程设计与教学出现一些问题
中职教育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需求,进行了积极改革与实践,然而在突出了职业针对性以及职业特色的同时,文化基础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出现了问题,阻碍了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的衔接。
(二)高职教育进程中出现问题
随着高职不断扩招,高职学生中中职毕业生所占比率逐年上升,然而中职学生在高职中通常学习困难,导致二者课程衔接成为了影响高职教学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数学、中职数学在知识内容上存在脱节问题
在中职教育中,其课程内容是以性质、能力、职业素质、任务进行组织的,数学课对一些目前没有用,不必要的内容要求进行了降低,甚至许多与高职数学联系的内容也被删除。而高职则从高等教育出发,在普通高专思维影响下,其数学课以高中为依照,导致许多内容对中职毕业生来说要求过高。
(四)高职数学、中职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脱节问题
中职教师多以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详解,并且给学生留了大量练习时间。而高职的数学则是以学生所学专业课与未来工作需要为基础,培养学生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以及数学方法为主的教学。
(五)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脱节问题
在中职时期,教师还是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习惯由教师进行引导学习。而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其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这样两种差异巨大的学习方法导致中职毕业生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困难。
三、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衔接的对策
(一)把握全局,定制系统的中职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1.在数学课程内容衔接设计上贯彻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
在进行数学课衔接设计时,可以参考英国职教教学单元衔接经验,将中职数学课程以及高职数学课程统一分为数个教学单元,并且按其难易程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程度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一、二、三层为中职教学单元,三、四、五层为高职教学单元。中职教学第一层则需要与初中如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内容有所衔接。第二层则需要包括简单集合体、排列组合、逻辑集合,圆锥曲线方程等。第三层则需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空间、极限、数列以及微分与导数。高职教学第三层需要与中职教学第三层有所衔接的同时加入导数运用,空间集合以及向量代数。第四层则需要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与应用、微分方程、数理统计与概率。第五层则需要加入无穷级数、多元函数微积分以及线性代数。这样一来,相邻层次之间既避免了脱节现象,又没有产生重复学习,衔接紧凑。中职数学教学可以在前两年课程中进行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授课,第三年针对要升入高职的学生进行第三层教学。高职数学教学则需要在开学时期对第三层的中职内容进行复习、补充以及深化。在利用第四,五层教学内容作为其他学生选学、“专升本”学生必学内容。
2.在教学管理上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教学
中职教学将高职数学课程以选修以及必修课适当加入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去,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数学学习。实行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自主选课,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使其在才能、个性以及智力上得到最大化发展,另一方面灵活多样的弹性教学能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并且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以及不足点。
(二)加强中职数学课程内容改革,尽快适应高职衔接
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教育需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满足中职生对继续教育以及就业两方面需求,同时提高对中职高职教学衔接的全面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需要积极探索,总结出满足中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数学教学模式,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建立起科学可行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为高职以及社会提供更多全面合格的人才。
2.采用内容分层教学方法
对于中职毕业生数学基础差这一点,中职教学时可以采取第一、第二年进行部分专业数学学习,并且按照数学成绩进行分班,低层班级需要定期定时开展补习或是增加课时,其内容仍以第一层以及第二层内容为主。高层班则在中职第一、第二层基础上拓宽知识范围,逐步为日后升学做准备,并且将第三层内容分为选修、不修、必修以及部分选修。使得学生逐步具备理论知识以及数学素养,更好地满足其升学与就业两种需求,为高职输入素质更好的生源。
(三)高职自身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促进职教健康发展
随着高职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其入学考试对中职产生的导向影响也不断增加。因此高职自身需要从中职能否健康发展以及高职人才选拔两方面考虑其考试形式、要求,以及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在体现教育培训目标同时确保入学新生拥有足够的数学理论基础。新生入学后,需要以入学标准为基础一步步引导学生由中职向高职学习方式转变,保证高职数学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而不会出现明显的衔接缺口。而在高职数学教学阶段,需要尽可能的对数学进行分级与分类教学,根据不同生源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大纲,设立不同标准,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高职教育的衔接需要在顺应当下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同时加大中职高职课程改革力度,促进职业教育能够更好更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国军.从教育教学管理看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9)
[2]吴文前.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63
Cohesion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HEN Peijuan
(Ruga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Rugao, Jiangsu 226500)
Abstract Use i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education helps to promote employment and accelera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one of the basic English course curriculum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effective convergence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career capa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staff, including the lack of teachers and hardware devices can not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English vague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English teaching convergence, and elabo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vocational English cohesion strategies teaching, inclu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philosophy, adjust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English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create locales, update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cohesion
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育的主要目的。英语是中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性课程,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模式及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中职、高职英语教育衔接中的中职英语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1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就一般情况而言,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从“教”方面来看,主要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与硬件设备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例如,部分中职学校明显偏重专业课方面的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投入,而忽视文化基础课程方面的投入,有的学校甚至任意削减英语课时或将英语课程取消,这就会严重影响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进程。
2 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的重要作用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发展的基本要求,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在课程体系设置、响应国家政策制度、学制衔接与教学对象的素质提升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现英语教学衔接是培养职业人才的要求。
3 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对策分析
3.1 转变英语教学理念,调整英语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的要求,则应在考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并同时适当调整英语教学目标。首先,应积极转变将英语作为可有可无的文化课及走过场基础课的观念,充分重视英语教学,在中职学生考试科目中纳入英语课程,以便让学生、教师均能够关注英语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如“job interview”、“restaurant”、“certificate”、“cookery certificate”、“teacher certificate”及“tourist certificate”等,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与自身职业发展的相关性,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并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在中职教育阶段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为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优化英语教学内容,改善英语教学方法
优化中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并使教学内容能够与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对接是衔接中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积极改善中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了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应合理选择中职英语教材。例如,可以将高教版中职《英语》作为基础授课教材,以该教材中的基础模块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适当调整教学大纲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则可以根据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新《大纲》要求组织编写更合适及保证中高职英语课堂能够有效衔接的教材。为了使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之后可以适应大篇幅语段阅读、大量生词及高难度听力的教学要求,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可适当增加阅读及听力教学的难度,并增加每周的学时。例如,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增加“Have you done a part-time job?”及“Tell me when the pain started”等内容,或者是在课后让学生练习“Homework”:ask one student some questions and try to report,“Her name is…in class.she likes…So she try to get the…certificate ,and want to be a…”在完善教学方法时,应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让中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或使用讨论、合作、项目及任务等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营造语言环境,更新教学考评方式
为中职学生营造英文语言环境,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英语交际能力,同时能够提前为高职教学中的全英语授课模式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用中文为学生解释难懂的字句,尽量保证课堂用语中英文所占比例可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可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观看英美电影,如《 Gone With The Wind 》、《Waterloo Bridge》等,利用电影教学法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此外,可要求学生利用英文写日记,培养英语写作思维,并习惯于在课堂上用英文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说英语,待学生说完英语后才可纠正语法问题或发音错误问题,以便让学生乐于表达。在教学考评方式方面,应采用与高职院校更为相近的考核方式。结合形成考核评价与终结考核评价两种方式,并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在一起,同时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与教师评价方式。例如,在对“The Old Town of Li jiang”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朗读比赛,分小组朗读,由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对朗读过程进行打分,并将朗读比赛中的得分计入平时成绩,以便调动中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要求。为了能够使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实现衔接,则应先明确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并根据高职英语的教学特点优化及改革中职英语教学方式,在改革中职英语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