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2 16:19: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篇(1)

一、教育技术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当代教育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与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上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育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材从原来传统文字形式的显示,变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多种媒体、多种信息方式显示教学信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学信息量的传输。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主动地组织建构自己的知识内容与知识体系,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得以实现。

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是关键。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直接点,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柱。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质,决定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而高校教师又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养,综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中国教育技术素养标准(LSETC)提出,教育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和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意识。意识是一切行为的先决条件,要让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教育技术技能,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中教育技术运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于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第一应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产生的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AECT’94定义给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不是普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而是指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教学设计、开发,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它。第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还包括,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还应具备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不仅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同时教育技术能力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满足当代教育教学需要的重要条件。作为高校教师,课堂的开放,教学的开放,更要求具备高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开放式学习环境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三、高校教师应具备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作为高校教师关注的不仅是专业的高新技术与知识的发展,还应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前沿信息,认识到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不是一种强求与规定,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对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与手段可以大胆的使用与实践,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与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运把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组织教学;运用适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当高校教师真正的熟练把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而教师具备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就是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能够掌握教学媒媒体设备的使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有很多,常用的媒体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与电子白板等。高校教师要能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熟悉他们的性能、优缺点,进而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方法,在教学中遇到故障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其次,教师应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Flash、PPT等。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软件都精通,至少有一个是自己的强项,还要熟悉常规应用软件PHOTISHOP、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这些软件都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31-01

一、现代英语教学环境及学生特点分析

1.教育环境的新特点。新型人才观念的提出。当今社会追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知识层面上的复合型即具备多领域的知识;还指显性知识与隐性素质(兴趣、动机、态度、思维方式)有效结合。正是隐性的素质使得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完善自己,创造新的高度。

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理念的提出。自主学习的理念提出其实是与终身学习要求密不可分的,也符合复合型人才观点。自主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学习潜能;然而,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教师素质的提高是确保自主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

总之,我国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新的革命,新的人才观和学习理念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2.学生特点。当代学生具备便捷的条件,能够接触大量资讯,视野广阔。然而,信息的快速获得并不意味着知识的有效获取。信息爆炸让他们养成了善于搜索和查阅的习惯却越来越懒于思考。

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强不可避免给学生带来功利性的影响,他们希望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最快的回报。由于英语本身的特点和个人记忆的规律,使学生不能带来即时的满足感,并时常体验到挫败感,希望一次次落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负面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到学习动机和效果,逐渐形成了“越不想学一越学不好一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当代学生越来越重视平等。这种平等意识使其不会再盲从于教师的权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威严形象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更依赖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有效的指导。学生更为重视知识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

与此同时,学生追求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他们不满足于统一的教学模式,希望有自己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二、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品格,二是知识。纵观教师素质的研究也大都是从这两个方面人手。从品格方面:教师应有奉献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知识方面:教师应具备专业外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教学能力,了解语言自身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过程的特征,教育思想不断创新;此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灵活性,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课堂上抓住机会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在分析了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新特点后,笔者认为教师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1.熟练应用先进教育技术的素质。熟练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利用现代各种先进的学习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现代的教育技术彻底改变了教学过程,了解新型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还应从学习理论的角度分析其局限性。有效整合传统教学工具与新型教育技术。

2.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信息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定义着我们的思考,我们似乎成为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忽视了思考对信息掌握的重要作用。信息素质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技术和方法,还应能够通过思考对信息进行选择、整合;有效地将信息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教师除了自身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科研素质。首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和科研来不断提高我们的英语知识和教学能力。“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多元化社会的要求。教师应善于思考,具备科研精神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提升教学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有效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科知识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给予学生最鲜活的知识。此外,我们的社会正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技术和理念以极快的速度涌现,新旧理念的碰撞要求我们具备科研素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新理念、新技术的合理性和其存在的弊端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有效进行。

篇(3)

一、音乐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础专业技能

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它不像图画呈现的是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视听的综合艺术,而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和动作将音乐美传达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们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故我们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基础专业技能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以适应当代音乐审美教育发展的需要。

1.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地演唱是一名优秀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由于它表达思想最自然、最直接,并包含着明确的语义内容。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歌唱实际上是一种悲欢的表现”。悲欢之情人皆有之,发之于声、形之于调便是唱歌。歌唱教学正因顺应人类的天性,所以仍然是现代音乐审美教育理想的途径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们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2.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乐器演奏一直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最有效的音乐审美教育的形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钢琴是首选乐器,所以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曲式结构与风格的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音乐教学活动服务。器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深层次地体验音乐。故新时代审美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掌握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一些乐器的基本性能,辅导学生学习乐器,把学生带进更广阔的音乐天地,以满足音乐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

3.识读乐谱的技能

能够较熟练的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读乐谱是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它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的水平,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的水平。

4.创作技能

创作技能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包括了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新时期音乐审美教育不仅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中。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面向每个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会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要善于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指挥技能

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常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中都很常见。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鼓号队、合唱队等等,这些团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平时指导、组织和进行排练的任务就由音乐教师来承担了。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以满足音乐教学和学校音乐团体活动的需要。

二、音乐教育中教师专业技能的运用

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对学生音乐知识理论的培养,而应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2.将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馈。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音乐活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些教师会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学生与老师一样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朋友,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呼声。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将专业技能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多给学生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总之,在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才不断为教育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篇(4)

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目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艺术教育的其中一个部分,音乐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音乐素质不是先天具备的,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去充实、完善自己,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音乐教师,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欣赏好的音乐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要让学生懂得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成功。所以说音乐教师的素质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生的思想、心理、嗓音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音乐课是一个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的地方,那么,此重任就义无反顾地落在了音乐老师的身上,所以新的形势下迫切要求提高音乐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1.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1.1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做一个老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已成为教师个体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对我们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2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是一切职业都必须具备的。但针对音乐教师而言,这方面的素质就尤为重要,音乐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直接涉及到一个教师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所以作为一名具备良好素质的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需要具有适合工作需要的鲜明、健康丰富的个性心理素质,这也是评判一个音乐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关键之一。这里的心理素质,包括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四个方面。

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和业务方面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技术或非技术方面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音乐教师确立和完善自己的意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的毅力、足够的耐心去克服合战胜困难和障碍。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应该努力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因为音乐是表情的艺术。这种努力谦虚、热爱生活、健康幽默等性格品质,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效法的榜样。

1.3 音乐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作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具备 了音乐教学的实施能力,才能有效地对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安排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之中有所收获。

音乐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音乐教师应具备教学反思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大多数时候,一位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会不会教。有的老师虽然满腹经纶,但却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教育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缺乏最起码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动作本质的理解。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在教学中没有什么东西的价值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重要。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是难以维持课堂纪律的,更别提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素质的提高了。因此,良好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是完成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进行音乐教学的保证。音乐教师除了像一般教师那样要求教学语言内容正确、科学、充实以外,对语言本身的质量更是苛刻。教师教学时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语言必须富有感染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任何作品都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表达传授给学生的。如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只有启发学生充分感受并表现歌曲的情绪,才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只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把作品诠释得引人入胜,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能使学生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

2.音乐专业素养与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门集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即兴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学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包括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即兴的音乐创造能力及音乐审美的评价能力。音乐教师还应具备音乐听、赏的能力。音乐教师的听、赏能力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纯感性层面上,而是将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同诉诸感性的音响表象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整合,进而达到对音乐本文的多层次的理解。

初中音乐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技能,科学的发声和声乐演唱技能,并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水平、乐器演奏技能与识读乐谱技能舞蹈的表演和编排能力 、演唱的知识与技能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

作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具备最基本的舞蹈表演和编排的能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生舞蹈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舞蹈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趣味,是一种表现。让学生觉得跳舞就像在做游戏一样。在构思的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让学生们兴奋感兴趣的“点子”。在编排中,有时还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道具、背景、声音、对白等来衬托舞蹈,这样学生感兴趣了,跳起来就更投入了,舞蹈自然显得更生动了。编排舞蹈如同写文章一样,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结尾,结构上要层次分明,有对比、有轻、有重这样的舞蹈才耐人寻味。音乐教师应该做到教做结合,身教言传,学做结合,自主排练,手脑脚并用,教学做合一。这样才能在舞蹈教学和编排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才能拿出上层的节目。

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的唱歌不但要求姿势呼吸、发声方法正确,咬字吐字清晰圆润,更要求以情带声。并以此教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在学唱歌曲和音乐欣赏时渗透音乐知识。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在歌唱中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习惯与方法,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与教师的衣着,谈吐,仪表,举止等。首先要求音乐教师要仪容仪表 清新端庄具体表现在衣着体现职业特点,清新端庄,整洁美观。发型简洁,发色自然,妆容得体,饰品搭配协调、雅致。

其次要求音乐教师应言谈举止 文明大方就应该做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待人接物,真诚坦荡。语言规范,语速适中,语气亲切,语音清晰,语意准确。一个好教师必须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话要突出重点难点,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师生间微笑交谈,平等沟通;同事间主动问候,热情回应,保持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尊重家长,与家长交谈谦和、诚恳;接待家长热情有礼,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在公共场合 儒雅风度自觉保持良好形象,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尊重风俗,守时守信;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女士优先;举止得体,气质儒雅。

以上是我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的浅显看法,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加强自身思想意识和修养,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心理品质,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树立当代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音乐教师。

本论文通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讲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的素质以及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舞蹈表演及编排,乐器演奏及伴奏,演唱技能及水平,以及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通过对以上素质的浅析,使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对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以此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以生动、直观的感情途径去感染青少年、影响青少年,使青少年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感和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谢嘉幸 、郁文武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篇(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72-02

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学校与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相结合,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具体来说,校企合作是密切联系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课堂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企业吸纳新员工入职培训进行无缝连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满足企业对新人提出的“上手快”的要求。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大计,教师先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一票否决”的作用。近年来,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经过努力已初见成效,教师队伍机构得到了优化,教师职业素质得到了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探索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机契合。

一 当代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职业学校教师还是企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教育素质,还需要具备特定行业的职业素质。

1.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教师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带着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奉献于教育事业,这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其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精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对思想政治知识和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有基本认知,这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再次,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教育能力,能够进行较好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有娴熟的调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这是教师保证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最后,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题发展的需求,这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必要条件。

2.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特殊素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职业教师提出了特殊的素质要求。首先,职业教育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能力,熟练地专业技能,想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教师就必须首先是应用型精英。其次,职业教育教师还要具备专业教学任务转移的适应能力和职业课程开发能力。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关系密切,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变化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教育内容与专业设置经常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对其适应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社会职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和重组,对特定职业人才定制培养,需要进行职业课程的定制,而在应用范围较广的教材不能满足高针对性需要时就需要职业教育教师自主开发职业课程。再次,职业教育教师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技术推广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和创业教育能力,能够做好学生的职业准备,乃至服务于社会的企业内训、职工转岗分流和下岗职工再就业。

二 职业教育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短板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队伍,从结构上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种类型,专职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学校编制内或编制外聘用并建立相对稳定劳动关系的正式教师;兼职教师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具体是指职业技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从企业、行业一线聘请的专家、精英和能工巧匠,由其担任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任务。在校企合作发展日益深入的情况下,凡是企业方对学校教学工作过程内安排的学生到企业见习、定岗实训等活动进行指导、培训和工作演示的人员,都可以纳入兼职教师范畴。

1.专职教师职业素质有待加强

目前,职业技术院校的专职教师中,相当部分是直接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具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与行业、企业一线联系不密切,对企业运作程序、实际操作应用的把握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重理论、讲述多,操作环节薄弱的问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多发挥理论知识优势,通过认证或考试的方式取得所从事专业的职业技术职务资格、行业特许从业资格证书等,扎实深入企业一线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操作能力、专业技能,锻造行业能手的专职教师。

2.兼职教师教育素质欠缺

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有的行业能手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其对行业知识的精通来源于工作实践。所以往往出现兼职教师虽然熟悉技能操作,对实际工作运行经验丰富,但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系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掌握教学过程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够。

三 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具体措施

提升教师素质,是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需要。根据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各自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短”,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

1.提高专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措施

第一,采取措施促使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专职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压力较大的现象,再加上到企业实践耗时、耗力且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往往还会因为教学科研工作量的减少而引起收入的减少,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专职教师没有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是培养“行业能手型”教师的前提,只有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投入,才能深入学习和刻苦训练,才能取得实效。调动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主动性,可以从教师技能考核和实际操作认定方面引导,对于技能考核优秀和操作水平高的教师给予肯定和奖励;可以从收入方面进行补贴和补助,专职教师不会因去企业参加实践而引起收入减少,或者直接规定专职教师必须参加一定量的企业实践活动,否则在评优等方面受到限制。

第二,落实定期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脱产顶岗锻炼计划。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培养计划中,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经常会作为一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手段,但多是计划,操作时并没有按照计划来执行,这就造成了计划和行动脱节,使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锻炼停留在计划层面。将定期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脱产顶岗的计划落实,有条不紊,次序推进,一定周期内使专业教师都有企业顶岗锻炼的经历,使专职教师的职业水平得到整体性提升。

第三,加强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项目建设。通过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建和项目合作方式,促进校企之间深度接触和交流,使专职教师对企业实际情况、发展、需求有清晰的认识。组织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内部培训,接受企业员工所接受的知识更新培训,可以使专职教师第一时间接触到行业前沿信息,提高其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第四,提供专职教师不脱产情况下到企业兼职的机会。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共享对方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企业可以采取兼职方式使用学校教师,教师可以在工作之余承担企业工作任务,实现学校-企业-个人的三方共赢。

2.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职业学校在使用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兼职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组织兼职教师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开展关于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讨;采取专职-兼职一对一方式,通过听课、交流等方式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过程把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采取督导、说课及课程改进评议等方式给兼职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促使其教学能力的提高。

职业教育教师,在掌握教育理论的前提下,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两者都要硬,这是职业教育本身提出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实现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谢华.高校教师管理应更加重视教师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篇(6)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教学的要求,那么在信息社会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便利作用,掌握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虽然大部分学校建立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发生大的变革,尽管制约教育教学变革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关键因素,能否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为深入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情况,我对本市中小学共70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多问题。使用计算机少,操作不熟练是大部分教师的通病,其中教师的自学能力也不高。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教育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教学由以往完全用粉笔写板书转变为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授课,授课的内容也比以往丰富有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用于教育领域,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教师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后,也不一定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工作,应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教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当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需完善能力结构,所以自学能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软件、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教师在掌握以往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当代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以前的发展水平上,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并确定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名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节省时间,传授更多知识,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很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体现在对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应用上。例如,教师在上课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或者网络发生了故障,能够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教学正常进行。因此,需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主要包括多媒体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使用等等,使教师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提高操作能力,保障教育教学有质有量的进行。

(二)教师应具备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和导航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1]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善于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例如,每年各省、市和学校都会举办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这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加强辅导,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这既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也是培养信息技术优秀人才的需要。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信息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有计算机特长的人才。同时,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使学生的优良品德能在竞赛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教师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资源也是玲琅满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浏览整理资料的情况下,学会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也就是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因为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信息的收集者,应有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应用和评价的能力[2],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筛选出对学生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二、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继续对本市70名教师的调查,我又得出如下结果,如表5,表6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没有对教育教学产生大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对教育教学帮助不大,而且参加过培训的很多教师仍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可见,信息技术培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训技术而轻培训效果

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参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中, 只是一味的追求技术培训,如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并未对培训效果做详细了解,如教师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信息技术,是不是能够把培训的内容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目的的和教师进行知识交流的培训很少。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只是疲于应付培训,失去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心,学到的东西也不能应用于教学中去。

(二)信息技术培训在创新方面不足

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采取集中面授培训的方式,教师运用黑板、多媒体在讲台上讲课,学员拿着笔和本在下面记,而缺少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这就使得操作技能较强的信息技术只能留于形式,得不到及时练习,这样既不能促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不能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一般情况下,参加技术培训的都是各单位的精英,如果这些人的培训没有保证,那必将会直接影响到单位上其他人员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不适应教师教育教学

进行教师培训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育中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也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综观培训现状,目前的大多数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差异,实行的是“一刀切”,强行把培训知识灌输给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严重挫伤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把一切陈旧的培训内容拿到培训当中,这些内容已经跟不上当代教学的发展,对于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导致一些培训流于形式,不能适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如何培养教师能力

(一)转变教师培训的观念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曾经讲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停留在CAI课件的制作上,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还需体现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的更新。”[3]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约着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往往来自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所以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转变教师培训的观念就十分重要。一方面应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应提前做好规划,确立目标,并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另一方面,应注重培训效果,应认识到教师培训并不是单纯的把技术传授给教师,而是能不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

教育机构应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或人数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一是分级培训的模式。由于目前需要参加教师培训的人数众多,每位教师的能力也不同,可以选择业务好、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参加技术培训,然后由骨干教师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带动所有教师学会使用信息技术。二是长期学习的培训模式,鉴于许多教师在参加培训后,仍然不能掌握部分信息技术,教育机构可以把整理好的培训资料放到网络上,供教师长期学习使用,同时建立QQ交流群,供教师交流。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

教育机构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应考虑当前教育的发展。一是对于教师都懂的培训内容应简单陈述,不懂的内容应做详细讲解,加强练习。二是选择的培训内容应考虑到不同教师能力的差异,能力复核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是能对学生学习起到帮助的内容。

(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

教师培训不仅仅是口头的传授,课件的演示,更多的是能为教师提供较好的软环境和能够动手实践的硬件环境,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能为教师聘请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或相关方面的专家,介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理论、方法与技能,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提供适合教师学习的硬件环境,使教师在培训面授时能边听边进行实际上机操作,学一点会一点,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减少课下学习时间,减轻负担,增强教学信心。

四、结束语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既需要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教师本人的学习和探究。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规划,确定目标,把信息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与教育真正整合,才能对教育变革起到深远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教育界历来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因此,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设计、组织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特征,又能达到创造性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还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其次,能够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二、制图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外,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相结合。作为教师还必须以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智能装备自己,不断调整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落后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制图课教师除了有较强的理论外,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绘图技巧。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加工、装配和测量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制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知识修养

当今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面对这一要求,教师系统地补一些课程固然重要,但我认为,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更能解决教学上的需要。

1.综合性知识

当前时代的特点,是学科的相互交叉和高度综合。作为一名制图教师仅仅掌握机械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电、光、液、气、仪、算、材料、生物学、生命科学、原子物理、化学、管理科学、金融、商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美学等,都是相关学科。《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和《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等课程联系密切。因此,教师要系统熟练掌握自身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对于非机械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因而,教师也要掌握所授学生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例如,对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讲解“组合体的画图和读图”专题时,可以将挂档手柄、传动轴万向节等具有明显组合体特征的一些实例引入,绘制或读解其组合体视图;在讲解“常用的表达方法”专题时,可以将发动机壳体、变速箱壳体等实例引入,绘制其剖视图、简化画法等;在讲解零件图专题时,可以将汽车中涉及到的常见零件分为轴类、盘盖类、支架类及箱体类等各种典型类型的零件,然后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引入,对这些典型零件的作用、工作原理、表达方案等进行讲解……所以,教师应对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等有所了解。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52-01

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目前教育思想方面受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的影响,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偏差。表现在教学模式的陈旧,教学内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过分强调“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的“做人”教育。在知识结构和知识掌握方面,目前一些中学体育教师还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知识面不宽,文理基础知识不牢,现代教学理论知识缺乏;在专业素质方面表现在,体育教师不注重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更新,忽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治教不严,教学方法陈旧,学术视野不够,跟不上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对中学体育教师素质重构,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一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二是如何教育学生成才。体育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体育工作者。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观点,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体育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二、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是最直观、最方便、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应具备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各方面素质良好,能具备各种活动和运动能力,即他的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况都有好的表现。

三、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现,是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1.精深合理的知识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学科都出现了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两大趋势。各类学科之间,既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

2.健全的能力结构

2.1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优良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效率和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它是教师能否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2.2课余运动队的训练能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我国竞技运动培养后备力量和体育院校培养高质量学生,还有助于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并在训练和比赛中,扩大体育传播,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荣誉感。因此,体育教师应具备学校运动队的科学选材、制定实施计划、协调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训练的指导、比赛的指挥和运动队日常管理的能力。

2.3科研能力: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现代体育运动在高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实力,才有可能学习和接受新东西,并将它们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训练之中,促进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2.4创新能力: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为解决体育教学课题,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些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能力。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能力。注重创新能力提高的体育教师会不断地创造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力发挥最佳教学与训练的功能,努力创造各种优良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富有生气和吸引力,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二是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的同时,能立足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自觉地投人到教学科研中,通过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2.5使用计算机能力:上网捕捉信息是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6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一项特殊的本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造成了教学组织管理的相对困难,小到对于学生个性的组织管理,中到对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大到早操、课间操、课余训练、运动会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能力,无一不体现着教师组织管理的才能与艺术,高效的组织管理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全身心地投人到各类体育活动中去,可以使群众活动的效益得到发挥。

2.7竞赛组织能力:体育竞赛是对教学与训练效果的检查,既能提高竞技水平,又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体育教师作为竞赛的组织者,必须具备组织编排、准备场地器材,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这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8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体育教育是需要许多人合作的系统工作,它包括体育教师与同行合作、与班主任合作、与其他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的合作,以及在社区工作环境中人与人的合作等。所以,能理解人,能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现代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四、心理素质

目前的在校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是应试教育氛围下成长的青少年,心理调控能力差。如果心理教育跟不上,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广泛的爱好,丰富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具有公平宽广的胸怀,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体育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1.1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体育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敬业爱岗,教书育人”职业道德。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道德感;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从事教育工作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全心全意做好教育事业,作风正派,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荡,行为是最好的老师,既要言传,更需身教,切切实实,为人师表;体育教师应该具有勤劳勇敢、诚实正直、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实事求是等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1.2 普通基础知识。

其特点是“博”,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专门人才,必须树立“忠诚人民事业”的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要具备语言文学、美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

1.3 “多媒体”知识 。

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有老师指导动作,使较易掌握动作技术。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必备能力之一。

1.4 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含三方面的知识:

1.4.1 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力学等方面,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求面要“宽”。

1.4.2 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包含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大纲,还要在多能基础上,对某部分做到精细研究,做到“树业有专攻”,形成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系统观点,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对科研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这方面知识要求“深”。

1.4.3 应用理论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新”。

1.5 多媒体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改进,当今的教学已经广泛的采用投影机、录像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操作这些仪器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势不可挡,落后的教育信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信息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信息的传播、更替将更为迅速,而信息的载体也由电子传媒取代了传统的印刷物。在大量信息面前,现代化的处理手段十分必要。因此,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另外外语、计算机、母语的写作都是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工具,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

2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所谓能力结构,则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属性。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由以下4个方面组成:

2.1 教学能力。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与技能;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制订各种教学方案和计划,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教学;教授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与运动技能,熟练地进行讲解与示范,娴熟地驾驭课堂、应变各种课堂突发事件;体育教师应在在教学整体设计中能渗透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体育教学上应具有新颖、独特和创新,体育课堂具有艺术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体育课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体育教师严谨合理的组织,才能使教学目标得以贯彻实施。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2.2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造成自觉地、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3 训练能力。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的运动水平,包括:选材能力,制定和实施训练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

2.4 思想教育能力。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优良品德的能力等。

篇(10)

目前,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和实践理论的匮乏,使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方面还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当前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很大问题。需要我们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目前新课程标准下我国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

1.1应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当代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的走进中小学课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象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将音乐欣赏教学素材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和动画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音乐课件,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对音乐欣赏的认识。在乐理、视唱等课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有关制作音乐软件制作视唱曲谱例与M ID I电脑音乐的视唱练习曲,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很方便地领着学生视唱,还可以通过音乐软件改变音调、速度和音色适应教学,增加一些新奇因素,来提高中小学生视唱学习的兴趣。使用电脑音乐软件参与的多媒体音乐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与生动化,让枯燥教学变为兴趣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应具备必要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基础,切实把好质量关,才能使音乐教师素质达到高水准,使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作。

2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心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将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和音乐的内容、形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真正热爱音乐,理解音乐。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基本理论是音乐技能的基础,弹琴、唱歌、跳舞、编创等音乐技能也都是以基本理论为基石,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习技能的先导。如果没有过硬的音乐基本理论,教师的教学就会困难重重,教学受到严重的影响。

2.1音乐教师必备的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通过美好的歌声把歌曲的感情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歌唱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歌曲的能力,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有效的提高学生歌唱水平。

2.2音乐教师的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这其中,钢琴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等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服务。

2.3音乐教师要具备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

音乐教师活动组织能力的构成,既然作为课程形态的音乐活动课程是原来音乐课外活动的一种超越和提升,那么毋庸置疑,它自然也对音乐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下面几个方面是音乐教师组织活动课程的必备条件:全面、综合的专业修养,包括对音乐活动中各种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对音乐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安排的构思;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组织活动;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活动的管理和评价;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善于沟通和交流;能创造性地研究解决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3.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新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克服忽视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从培养人才的理念出发,去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不断开拓新的科研和教学领域,打破现行教师的管理体制,努力使音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2提高教师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是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应做:一是日常音乐教学活动,这不仅限于日常中的唱歌、跳舞等,还应包括课堂与课外的音乐活动,不仅要健全制度,更要加强教学观摩,加强教学评价,分别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素质。二是音乐教育科研,这在目前是个薄弱环节,要建立音乐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专题性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不仅研究音乐教育教学自身,还拓宽研究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作用。让音乐教师参与到这些研究之中,通过教育教学研究去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和业务素质。

3.3加强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

加强中小学的继续教育,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在职进修,这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除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外,还应有课外活动的组织训练等,具体培训的步骤,建议先抓新教师的在职培训,因为这些教师迫切需要提升业务素质,以往在这方面,做得是相当不够的。加强在职进修,首先要广开进修渠道,要有脱产进修,但更多更重要的是不脱产进修等等。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可以逐步提高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事业心,热爱教育工作。因各地的继续教育是发展不平衡的,所以需要教师能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以起到推进的作用,使音乐教育不落后于其他学科,所以我们必须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对今后的的音乐师资培养和学历达标有启示和充实的作用。

因此,广大音乐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和生动的生活形式,以丰富社会生活的积累。同时,要不断汲取、不断超越自我,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地追求新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阔视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提高素质,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努力。

篇(11)

什么是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科学。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科学往往指的是知识体系,更多的是自然科学知识。广义上讲: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广义科学的范畴内进行演绎,目前我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有: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等。因此,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力等。

从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来看,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具备基本的公众科学素养,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同时,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基本的常识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在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的科学素养。

一、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观是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幼儿教师从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首先自身要有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即要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对科学技术予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态度决定一切,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态度是很重要的,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它就会以相同的态度给予回应。如果幼儿教师的科学价值观不正确,带有迷信色彩,那么其所教的幼儿又怎么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呢?此时的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通过周围的人和事物了解的,这个阶段为幼儿灌输什么样的思想,其就会把世界想成如你所说的那样。

如,随着人们对科学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人们也越来越强调幼儿的探究,强调科学教育的过程主要就是让孩子亲历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已经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核心词汇。教师对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还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体验了、动手了,就是让他们探究了,“探究”就是所谓的“做科学”,而“做科学”又主要是动手的事情,因此将“探究”等同于动手的学习活动。事实上,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探究”要求孩子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而动手活动则不一定是能动的,能动与否关键在于孩子是否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可见,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就是要对科学有深刻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并且能够与时俱进,随时展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发现时不会局限于狭隘、陈旧的观念,才能正确地引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二、一定的科学知识及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科学素养要素的载体。从广度上来说,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范围的科学知识,如: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心理活动,个体生长衰老,保护身体,身体健康的了解;对动植物的观察与了解;对生态与环境的了解;对自然科学现象的了解;对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的了解,等等。从深度上来说,幼儿教师不仅应了解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基本知识,而且应具备对常见事物、现象的深层次的知识,如,以自然科学现象来说,不仅要了解有哪些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还应理解这些现象怎么形成、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一些专业术语,等等。更应该对自我的知识(包括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态度能力、经验积累等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幼儿的知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学科、课程结构等知识有专业化的学习和了解。

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外,还要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人们认识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接受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纠正传统习惯认为的一些错误观点,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知识观。

三、科学信息获取、利用的能力与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1.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社会日益凸显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特征,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同时由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更需要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直观、具体、形象的学习和探索材料。因此,无论从教师自身发展,还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幼儿教师都需要具备获取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如利用电子图书馆、全文数据库、教学视频资源等,并能有效甄别信息,挑选价值性高的资料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植植物进行观察外,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有效的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是科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步骤。教师应具备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这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能正确把握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和班级特点,甚至是个别幼儿的特点,具备合理选用科学教育内容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能力,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层次性,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为要给孩子提供连续的对科学的理解和体验,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活动;层次性就是要注意活动的难易和重点,例如,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让孩子观察,有的活动就可能侧重于孩子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科学启蒙意识和能力、反思能力等。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萌芽期,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具体地说,具有科学启蒙意识和能力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要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只有不断地对科学实践进行思考、反思,才能从中不断创新,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正确地把握科学教育的方向,不断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四、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属于科学的精神本性。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幼儿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

幼儿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教师的创造型人格对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不断学习培养自己创造的能力和品格,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现状,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手段上创新,做创新型教师。

科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因素构成的,稳定、持久的个体内在的结构,是调节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的中介因素。包括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弄虚作假;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谦虚谨慎、乐于并善于合作;高度责任感;果断坚持性等方面。幼儿教师的科学态度对教师和幼儿都有积极的影响。一个具备良好科学态度的幼儿教师对他人对世界都会有正确的评价和认知,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事情,秉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物。幼儿总是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慢慢学到如何在社会中生存,教师也会利用自身的科学态度教会幼儿做事情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不是置之不理,传统地管教幼儿。

综上所述,现代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不仅能有效指导幼儿的科学活动,而且从奠定未来公民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基础的意义来说,还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参考文献:

[1]施燕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元婕.“科学素养”之概念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