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G712;F230-4
我校现代商Q服务专业群是2012年6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专业群涵盖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五个专业。育人模式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343”育人模式简介
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在原来的“三段递进,校企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新型服务业对现代商贸服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初步建立了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343”校企合作全程立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二、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划分三个培养阶段
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仿真到真实职业氛围的原则,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即:行业认知阶段、专业体验阶段和岗位实践阶段(图2)。
三、积极推进“四项育人措施”
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在真实工作氛围长时间的修炼养成才能实现。因此,专业群和企业合作,采取了学业导师制、工学交替、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学习型学生组织建设等四项专门措施,将育人场所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从学校延伸到企业,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程育人;育人主体由专业教师扩展到班主任、辅导员,由教师扩展到学生,由校内扩展到企业实践专家,实现校内教师、学生和企业实践专家的立体育人。具体内容如下:
一、肯定成绩,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商贸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服务业产出贡献平稳增长。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4.09亿元,增长14.6%;实现地方税收3.3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的57.8%,服务业税收已成为全市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二是服务业内在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得到改造提升,生产业、现代流通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南商贸中心建设已摆上议事日程,“千百镇连锁、万村放心”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商贸联动发展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三是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实行服务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去年兑现资金300万元。崇仁温泉项目实质性启动,城南五星级酒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日趋完善,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等重点产业都制定了专项规划。这些都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质态,还是服务业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明显低于市乃至省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瓶颈”。二是发展档次较低。全市传统服务业仍然保持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占的比重还不高;高档次市场、服务场所缺乏,中国领带城退出了全省重点市场,全市没有一家可高水平地承办大型会议的酒店,也缺少大型连锁购物场所。三是准入门槛高。相对于其他项目,服务业的项目审批仍比较难,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整体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开放度不高。相对于工业而言,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在招商引资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利用外资虽然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潜力空间较大,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外地商贸业进入会影响我市商贸企业发展的落后观念,对商贸业要不要对外开放上认识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市商贸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说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服务业发展将越来越深入,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服务业兴起的转折点,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服务业发展都达到了三个70%,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产值70%,gdp增长70%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吸纳70%的就业人口。去年我市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按国际经验来推算,我市正逐渐进入一个服务业加速发展期,预示着嵊州服务业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进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工业发展到高端就需要有技术、有研发、有培训,到下游就需要有物流、有营销、有品牌,这些都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在国际上有这样一种理论:没有研发设计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制造业,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没有市场营销的制造业是盲聋哑瘫的制造业;缺少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必然是高成本、低竞争力。目前,我市的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等块状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贸易的水平搞上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观要求。城市化推进与服务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没有服务业的高档次就没有城市的高品位。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活跃,从而推动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从我市情况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迫切需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迫切需要强化家政物业、物流配送、产业承载、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社会组织等服务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旅游、居住和创业环境。
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增强地方可用财力的有效途径。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特别是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贡献较大。在现行体制下,工业企业中的增值税只有25%、企业所得税只有40%留在地方,而服务业中多数行业的营业税基本留在地方。去年,我市服务业上缴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7.8%,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全市地方财政增长的新“引擎”。事实证明,加快贸易服务业发展,对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财政增收至关重要。
5.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业占用能源、资源少,创造的绝大部分是绿色gdp。大力发展旅游、会展、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修复功能。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提升产业层次的切入点,也是有效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增长点。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6.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服务业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吃饭、住房、旅行、购物、健身、文化娱乐、教育等多个方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紧密相联。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高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和扩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服务业门类多、就业弹性大、就业方式灵活,能够有效地开辟多元就业空间,所以服务业是人民群众创业的大舞台,也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渠道,更是改善民生的大平台。
总之,发展服务业有广阔天地,是大势所趋。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像重视工业那样重视服务业,像抓工业项目招商那样抓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做到服务业与工业经济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态势。
二、突出重点,创新实干,快速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正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深入,国际服务业转移步伐加快,零售业的全面开放使我国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从国内来看,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的历史机遇期已经到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省里建立了“三个三”财政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加快推进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这充分体现出各级政府对发展服务业的日益重视和迫切要求。从我市实际看,我们有甬金高速和上三高速在嵊州互通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有万年小黄山、千年剡溪、百年越剧等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有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经济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总的要求是要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紧扣“创业实干强基础,创新发展求突破”的要求,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服务业,突出要抓好四个重点。
1.抓重点区域。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是要抓住嵊新组团集约发展的历史机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城南新区的建设,形成新的商贸、居住、物流、市场以及企业总部,同时要积极推进旧城商贸业提档升级和开发区功能完善。五大集镇要抓住中心镇扩权的机遇,加快中心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与市区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
2.抓重点产业。服务业涉及到的产业非常广,必须立足我市经济社会的实际和产业基础,在重点产业上予以突破,一是加快发展生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市委全委会要求,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启动;要大力发展家电厨具、机械电机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法律、咨询、评估、策划和劳务中介等中介服务业;要积极发展企业总部、房地产业、楼宇经济,并通过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二是加快发展农业要素市场。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依赖科技研发、市场信息、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有效支持。要积极推进茶叶市场、花木市场和农批物流中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服务支撑。三是加快发展以商业为主的消费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引进国内外的知名商贸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区域商贸中心区和商业街、步行街、特色街建设,加快经济型酒店建设,带动特色休闲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要利用好我市山水风光、地域文化以及民间工艺、传统饮食等特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
3.抓重点项目。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一样,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开放就没有载体。要借鉴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成立商贸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机构,落实专人和工作经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项目一旦确定,要抓紧开展前期准备,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建设,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早出成效。在商贸流通业中,重点抓好五星级宾馆、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花木市场、茶叶市场建设、浙东农批二期扩建工程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启动建设。在旅游业中,要加快百丈飞瀑景区和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建设,做好“山水越剧之旅”文章。重中之重要抓好崇仁温泉项目,这是我市旅游业突破的重要抓手,要集中力量,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出形象。
4.抓重点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在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中,力争都能形成一个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这个龙头既可以是本市的企业,也可以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于这些龙头企业,既要引导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形成其龙头地位和作用,也要通过政策加以扶持。
三、优化环境,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最具竞争力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转换。
一要转变观念。加速发展服务业,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坐井观天没有思路,闭关自守没有出路,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要树立开放的理念。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鼓励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三是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对服务业企业要做好引导、扶持工作,指责少一点,扶持多一点,制约少一点,服务多一点,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和谐健康发展。
一、肯定成绩,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商贸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服务业产出贡献平稳增长。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4.09亿元,增长14.6%;实现地方税收3.3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的57.8%,服务业税收已成为全市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二是服务业内在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得到改造提升,生产业、现代流通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南商贸中心建设已摆上议事日程,“千百镇连锁、万村放心”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商贸联动发展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三是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实行服务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去年兑现资金300万元。崇仁温泉项目实质性启动,城南五星级酒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日趋完善,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等重点产业都制定了专项规划。这些都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质态,还是服务业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明显低于*市乃至*省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瓶颈”。二是发展档次较低。全市传统服务业仍然保持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占的比重还不高;高档次市场、服务场所缺乏,中国领带城退出了全省重点市场,全市没有一家可高水平地承办大型会议的酒店,也缺少大型连锁购物场所。三是准入门槛高。相对于其他项目,服务业的项目审批仍比较难,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整体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开放度不高。相对于工业而言,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在招商引资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利用外资虽然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潜力空间较大,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外地商贸业进入会影响我市商贸企业发展的落后观念,对商贸业要不要对外开放上认识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市商贸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说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服务业发展将越来越深入,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服务业兴起的转折点,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服务业发展都达到了三个70%,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产值70%,GDP增长70%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吸纳70%的就业人口。去年我市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按国际经验来推算,我市正逐渐进入一个服务业加速发展期,预示着嵊州服务业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进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工业发展到高端就需要有技术、有研发、有培训,到下游就需要有物流、有营销、有品牌,这些都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在国际上有这样一种理论:没有研发设计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制造业,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没有市场营销的制造业是盲聋哑瘫的制造业;缺少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必然是高成本、低竞争力。目前,我市的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等块状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贸易的水平搞上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观要求。城市化推进与服务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没有服务业的高档次就没有城市的高品位。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活跃,从而推动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从我市情况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迫切需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迫切需要强化家政物业、物流配送、产业承载、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社会组织等服务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旅游、居住和创业环境。
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增强地方可用财力的有效途径。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特别是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贡献较大。在现行体制下,工业企业中的增值税只有25%、企业所得税只有40%留在地方,而服务业中多数行业的营业税基本留在地方。去年,我市服务业上缴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7.8%,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全市地方财政增长的新“引擎”。事实证明,加快贸易服务业发展,对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财政增收至关重要。
5.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业占用能源、资源少,创造的绝大部分是绿色GDP。大力发展旅游、会展、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修复功能。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提升产业层次的切入点,也是有效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增长点。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6.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服务业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吃饭、住房、旅行、购物、健身、文化娱乐、教育等多个方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紧密相联。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高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和扩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服务业门类多、就业弹性大、就业方式灵活,能够有效地开辟多元就业空间,所以服务业是人民群众创业的大舞台,也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渠道,更是改善民生的大平台。
总之,发展服务业有广阔天地,是大势所趋。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像重视工业那样重视服务业,像抓工业项目招商那样抓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做到服务业与工业经济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态势。
二、突出重点,创新实干,快速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正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深入,国际服务业转移步伐加快,零售业的全面开放使我国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从国内来看,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的历史机遇期已经到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省里建立了“三个三”财政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加快推进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这充分体现出各级政府对发展服务业的日益重视和迫切要求。从我市实际看,我们有甬金高速和上三高速在嵊州互通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有万年小黄山、千年剡溪、百年越剧等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有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经济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总的要求是要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紧扣“创业实干强基础,创新发展求突破”的要求,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服务业,突出要抓好四个重点。
1.抓重点区域。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是要抓住嵊新组团集约发展的历史机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城南新区的建设,形成新的商贸、居住、物流、市场以及企业总部,同时要积极推进旧城商贸业提档升级和开发区功能完善。五大集镇要抓住中心镇扩权的机遇,加快中心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与市区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
2.抓重点产业。服务业涉及到的产业非常广,必须立足我市经济社会的实际和产业基础,在重点产业上予以突破,一是加快发展生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市委全委会要求,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启动;要大力发展家电厨具、机械电机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法律、咨询、评估、策划和劳务中介等中介服务业;要积极发展企业总部、房地产业、楼宇经济,并通过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二是加快发展农业要素市场。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依赖科技研发、市场信息、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有效支持。要积极推进茶叶市场、花木市场和农批物流中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服务支撑。三是加快发展以商业为主的消费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引进国内外的知名商贸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区域商贸中心区和商业街、步行街、特色街建设,加快经济型酒店建设,带动特色休闲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要利用好我市山水风光、地域文化以及民间工艺、传统饮食等特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
3.抓重点项目。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一样,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开放就没有载体。要借鉴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成立商贸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机构,落实专人和工作经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项目一旦确定,要抓紧开展前期准备,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建设,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早出成效。在商贸流通业中,重点抓好五星级宾馆、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花木市场、茶叶市场建设、浙东农批二期扩建工程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启动建设。在旅游业中,要加快百丈飞瀑景区和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建设,做好“山水越剧之旅”文章。重中之重要抓好崇仁温泉项目,这是我市旅游业突破的重要抓手,要集中力量,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出形象。
4.抓重点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在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中,力争都能形成一个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这个龙头既可以是本市的企业,也可以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于这些龙头企业,既要引导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形成其龙头地位和作用,也要通过政策加以扶持。
三、优化环境,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最具竞争力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转换。
一要转变观念。加速发展服务业,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坐井观天没有思路,闭关自守没有出路,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要树立开放的理念。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鼓励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三是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对服务业企业要做好引导、扶持工作,指责少一点,扶持多一点,制约少一点,服务多一点,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和谐健康发展。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按照“立足*,依托*,辐射*”的要求,抢抓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策洼地,破解发展瓶颈,加快发展休闲餐饮业、城北工业新城的配套设施、工贸物流业,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做大、行业集聚和产业提升,构建*城北区域特色现代服务业高地,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我镇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提升我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全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5%,到2012年达到2.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8400人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到2015年达到3.45亿元,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4%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9500人以上,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30%;到2020年全镇服务业增加值6.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7%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1000人以上,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35%以上。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休闲餐饮业,打造休闲餐饮胜地
我镇将抓住机遇,发展餐饮业,帮助农民创收并积累财富。重点做好以城北工业新城休闲餐饮业和塘岭休闲山庄为龙头的餐饮业。发挥双塔底的城郊交通优势、塘岭的高山蔬菜优势、闲置农舍优势,把*土鹅、土鸡、胴骨等知名农家菜在更大范围内宣传开来,促进休闲餐饮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构筑城北现代物流集散区
1、加快建设物流中心,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城北工业新城物流中心建设,满足市区、*镇集镇及城北工业新城的物流综合需要,同时辐射本省、*、*、*等地,形成*城北工业新城物流集散区。
2、加快完善交通设施,着力构建物流枢纽。依托*火车站、*南高速、46省道等,形成我镇出入中原腹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南北快速通道的关节点。
(三)构建城北商贸商务名镇
依托原有城北工业新城的发展基础,深化规划布局,优化功能档次。按照做精做特的要求,加快改造和提升,有序推进特色集镇建设。大力扶持商贸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总、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引进大型连锁企业来我镇设立中心店和分店,大力支持本地商贸龙头企业建设生产资料加工配送中心、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实施跨地区经营的总部经济战略,带动我镇商贸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构建面向周边县、市、区的商贸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便利店和社区商业,完善多层次流通网络,构筑便利实惠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
(四)做好城北工业新城招商引资工作
一、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 %,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二、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潜力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着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三、我市发展特色商贸的思考
1、精心布局商业网点,发展新型商贸。以规划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商贸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提升商贸设施档次。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义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着力构建四个商贸层次。核心层次:营造绣湖、宾王、国际商务中心三个城市商业亮点和窗口商圈,发展以购物商业、餐饮文化商业、休闲商业为基础的三大特色商业。其中以义乌市绣湖广场商圈和宾王商圈为主体的市级商业中心,设置两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在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形成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中心区。骨干层次:在北苑、后宅、廿三里、城西、稠江等5个市区二级商业区,以佛堂、苏溪、上溪商贸集聚区域为中心点的市级商业副中心,各布局一些大型商业设施。基础层次:以遍布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区以及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重点改造提升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区等5个特色街区。虚拟层次:以涵盖全市的宽带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网上购物。
2、培育高端商业资源,建设品牌商贸。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多种不同功能的业态结构。大力推进仓储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等商贸 重点建设项目,大手笔规划大项目,规划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来我市开设门店;积极扶持市内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8家年销售额上亿元、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流通行业发挥龙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全面进步。
3、拓宽居民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商贸。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促进商业网点布局合
理化。建设一批社区服务中心,鼓励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重点培育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培育一批连锁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优化服务结构;健全网点设施,建设一批标准超市、早点快餐、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商业设施。形成每个社区有1个服务中心,设1家以上连锁便利超市,布置1个菜市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以上的社区各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4、编织农村现代流通网,构建统筹城乡型商贸。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服务业体系和服务业设施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向中心镇及农村延伸。引导和支持连锁企业向村级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农家店),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便捷的商品配送和供应网络,不断提高连锁店的商品统一配送率。以现状镇为基础形成苏溪、上溪、佛堂三个商业副中心,达到每个镇、街道所在地有1家以上连锁超市,较大行政村有1家连锁便利店,全市农村都有放心店。
5、发展中介服务业,完善服务型商贸。发展咨询租赁、评估拍卖、法律服务、研究开发、检测认证、招投标、职业介绍、财务顾问、会计审计、房地产中介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市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品牌动作、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打造社会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行业功能日益完备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四、发展特色商贸的建议
1、加大开放力度。发展特色商贸不仅要培育本土的企业,更要大力引进外来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合,努力推介我市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引进外部资金、引进外资商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充分肯定我市20*年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20*年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刚才,*同志具体进行了总结。我认为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商贸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健较快发展。去年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商贸服务业带来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我市商贸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3%,列金华市第一位;第三产业增幅达到了14.7%,列金华市前三位,占GDP的比重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二是编制了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确定了"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为我市今后商贸服务业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三是重商、兴商氛围进一步浓厚,制订出台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补充意见》等扶持政策,不断加强对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氛围,"商贸新市"目标扎实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不断理顺的结果。去年,市委、市政府针对商贸服务业多头管理的现象,对商贸服务业管理职能进行了调整与理顺,将原由经贸局行使的内贸管理职能和原有发改局行使的服务业发展管理职能划归对外经济贸易局,增挂市商务局牌子,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商贸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作明显加强。二是商贸服务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商务局、世贸城、有关职能部门、商贸服务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尽心尽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商贸服务企业、商贸经营者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压力,迎难而上,经营状态良好,社会责任强,带动了全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各镇乡街道、部门单位支持配合的结果。去年以来,各镇乡街道、各机关部门单位对商贸服务业的重视不断提高,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为繁荣发展我市商贸服务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在2009年工作中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商贸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
商贸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活。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之下,商贸服务业已成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力量。具体来说,商贸服务业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商贸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三次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也就是说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商贸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市去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受到的影响小于金华其他县市,这其中商贸服务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是商贸服务业是改善税收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实现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服务业主体税种营业税的80%可留成地方,20%上缴国家;而工业主体税种增值税的75%要上缴国家,仅有25%留成地方。这说明相同的产值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更大。我市近年来地税收入增幅名列金华市前列,去年达到了金华市第一;财政税收结构不断改善,地税比重不断提高,去年底达到了近58%,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前几年我市工业相对于其他县市来说是有差距的,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还是商贸服务业。因此,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对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财政增收至关重要。三是商贸服务业是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渠道。商贸服务业就业领域多、弹性系数高、就业门槛低,是就业的天然"蓄水池"。据统计,每增加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既可以直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又可以不断满足人们各种物质文化需求,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我们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落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五市"建设目标和"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就是要在着重发展工业的同时,加快商贸、影视等服务业发展,从各个层次、各个层面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这与工业强市是不矛盾的。所以,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五市"建设目标和"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一主"与"多元"的关系。现阶段,我们必须把"兴工强市"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市奋力追赶目标的实现。因此,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括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和综合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发展工业上,同时统筹兼顾商贸服务业、农业等发展,做到重点带动整体。市级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则要把全部精力放到分管工作和职能工作上,切实承担起分管之责和履行好职能义务,紧紧抓住当前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全力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当前来说,主要有三个机遇:一是国家政策调整的机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省对有关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从以外贸为主转到了内、外贸并重,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举措。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最近,省里进行了机构改革,组建省商务厅,将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职责、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内贸管理和对外经济协调职责整合划入省商务厅,和国家对口了。从中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这方面,我市已先行一步,下一步要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调整到位,不断强化商务部门的力量。二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基础逐步夯实,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功能和框架不断拓展,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三是商贸服务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机遇。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较早,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有了解放路小商品市场。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振兴路服装街等传统商贸服务业保持健康发展,专业市场群、现代物流等新兴商贸服务业逐步兴起,商贸服务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应该说,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较好、空间很大、前景广阔。全市上下要正确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机遇,切实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的观念,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举措,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上台阶、上水平。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持续推进商贸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
商贸服务业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必须抓住重点,依靠重点行业、重点板块的突破,带动全市商贸服务业大提升、大发展、大跨越。
1、强化规划引导,全面实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去年我市在整合过去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出台了《*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020)》,提出了"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商业网点总体布局,即以城区商业中心为主,横店镇、巍山镇、南马镇为城市商业副中心,其他各镇乡的区域商业中心为节点。规划出台后,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否则规划就只是一纸空文。要全面组织实施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网点布局的引导作用,引导全市商贸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规划调控,引导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集聚发展的原则,加快市域商业中心和各镇乡区域商业中心建设,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2、提振消费信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市场需求不足是最为突出的矛盾,拓展市场需求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中央、省、金华市都高度重视扩大内需工作,已经出台并将出台一系列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因此,我们要从提振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农村消费和促进城市消费,努力挖掘消费潜力,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把居民的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认真贯彻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在增加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拓宽消费空间,健全完善商贸服务流通网络包括加强农村消费网络建设,为扩大消费打开通道创造条件。要积极拓宽农村消费市场,加强放心店建设,出台优惠促销措施,扎实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激发群众需求。
3、突出集聚发展,持续推进重点市场建设。发展商贸服务业,必须抓好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着力抓好白云商贸园区、江北新城区和老城区商业网点建设。对白云商贸园区发展来说,要持续推进专业市场群建设,促进世贸城、国际建材装饰城稳步发展与繁荣兴旺,积极扶持国际汽配城、国际缝制机械市场、国际采购中心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不断做大做强专业市场群。对江北新城区发展来说,要以江北大卖场和甘溪路商业街项目全面展开为契机,积极发展包括商务、商业、娱乐、餐饮等商贸流通项目,加快江北新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及基本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对老城区商业网点建设来说,要积极做好东门菜场等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挖掘振兴路、中山路、张府前巷等特色商业街的发展潜力,加大老城区原有市场和商业网点的改造、提升力度。
4、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培植一批重点商贸服务企业。要结合"*人经济回归工程",积极引进商贸服务项目,尤其是要大力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入驻我市,促进我市商贸服务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化发展。要对商贸服务行业进行分类,每个行业确定5-10家重点企业进行培育,不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商贸服务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和支持重点、成长型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加快规模扩张。要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服务标准的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实行规范服务、品牌服务、创新服务,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鼓励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大企业、大集团主辅分离,在发展好主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商贸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要深刻认识商贸服务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地位,把商贸服务业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市"商贸新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研究、指导整个商贸服务业发展,及时协调解决商贸服务业发展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市商务局作为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抓总"部门和党委、政府的参谋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以外贸为主向内外贸并重的方向转变,从服务工业企业外贸出口为主向服务商贸服务企业转变,从行业管理为主向行业管理和服务企业并重转变,不断加强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支持组建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秩序维护、行业自律、信息沟通和加强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其他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在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有所作为。各镇乡街道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把商贸服务业发展与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加以推进。
一、充分肯定我市20*年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20*年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刚才,陈军同志具体进行了总结。我认为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商贸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健较快发展。去年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商贸服务业带来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我市商贸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3%,列金华市第一位;第三产业增幅达到了14.7%,列金华市前三位,占GDP的比重与20*年相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二是编制了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确定了"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为我市今后商贸服务业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三是重商、兴商氛围进一步浓厚,制订出台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补充意见》等扶持政策,不断加强对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氛围,"商贸新市"目标扎实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不断理顺的结果。去年,市委、市政府针对商贸服务业多头管理的现象,对商贸服务业管理职能进行了调整与理顺,将原由经贸局行使的内贸管理职能和原有发改局行使的服务业发展管理职能划归对外经济贸易局,增挂市商务局牌子,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商贸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作明显加强。二是商贸服务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商务局、世贸城、有关职能部门、商贸服务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尽心尽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商贸服务企业、商贸经营者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压力,迎难而上,经营状态良好,社会责任强,带动了全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各镇乡街道、部门单位支持配合的结果。去年以来,各镇乡街道、各机关部门单位对商贸服务业的重视不断提高,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为繁荣发展我市商贸服务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在2009年工作中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商贸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
商贸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活。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之下,商贸服务业已成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力量。具体来说,商贸服务业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商贸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三次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也就是说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商贸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市去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受到的影响小于金华其他县市,这其中商贸服务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是商贸服务业是改善税收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实现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服务业主体税种营业税的80%可留成地方,20%上缴国家;而工业主体税种增值税的75%要上缴国家,仅有25%留成地方。这说明相同的产值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更大。我市近年来地税收入增幅名列金华市前列,去年达到了金华市第一;财政税收结构不断改善,地税比重不断提高,去年底达到了近58%,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前几年我市工业相对于其他县市来说是有差距的,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还是商贸服务业。因此,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对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财政增收至关重要。三是商贸服务业是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渠道。商贸服务业就业领域多、弹性系数高、就业门槛低,是就业的天然"蓄水池"。据统计,每增加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既可以直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又可以不断满足人们各种物质文化需求,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我们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落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五市"建设目标和"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就是要在着重发展工业的同时,加快商贸、影视等服务业发展,从各个层次、各个层面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这与工业强市是不矛盾的。所以,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五市"建设目标和"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一主"与"多元"的关系。现阶段,我们必须把"兴工强市"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市奋力追赶目标的实现。因此,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括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和综合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发展工业上,同时统筹兼顾商贸服务业、农业等发展,做到重点带动整体。市级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则要把全部精力放到分管工作和职能工作上,切实承担起分管之责和履行好职能义务,紧紧抓住当前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全力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当前来说,主要有三个机遇:一是国家政策调整的机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省对有关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从以外贸为主转到了内、外贸并重,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举措。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最近,省里进行了机构改革,组建省商务厅,将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职责、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内贸管理和对外经济协调职责整合划入省商务厅,和国家对口了。从中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这方面,我市已先行一步,下一步要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调整到位,不断强化商务部门的力量。二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基础逐步夯实,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功能和框架不断拓展,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三是商贸服务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机遇。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较早,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有了解放路小商品市场。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振兴路服装街等传统商贸服务业保持健康发展,专业市场群、现代物流等新兴商贸服务业逐步兴起,商贸服务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应该说,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较好、空间很大、前景广阔。全市上下要正确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机遇,切实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的观念,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举措,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上台阶、上水平。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持续推进商贸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
商贸服务业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必须抓住重点,依靠重点行业、重点板块的突破,带动全市商贸服务业大提升、大发展、大跨越。
1、强化规划引导,全面实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去年我市在整合过去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出台了《*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020)》,了"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商业网点总体布局,即以城区商业中心为主,横店镇、巍山镇、南马镇为城市商业副中心,其他各镇乡的区域商业中心为节点。规划出台后,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否则规划就只是一纸空文。要全面组织实施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网点布局的引导作用,引导全市商贸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规划调控,引导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集聚发展的原则,加快市域商业中心和各镇乡区域商业中心建设,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2、提振消费信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市场需求不足是最为突出的矛盾,拓展市场需求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中央、省、金华市都高度重视扩大内需工作,已经出台并将出台一系列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因此,我们要从提振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农村消费和促进城市消费,努力挖掘消费潜力,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把居民的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认真贯彻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在增加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拓宽消费空间,健全完善商贸服务流通网络包括加强农村消费网络建设,为扩大消费打开通道创造条件。要积极拓宽农村消费市场,加强放心店建设,出台优惠促销措施,扎实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激发群众需求。
3、突出集聚发展,持续推进重点市场建设。发展商贸服务业,必须抓好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着力抓好白云商贸园区、江北新城区和老城区商业网点建设。对白云商贸园区发展来说,要持续推进专业市场群建设,促进世贸城、国际建材装饰城稳步发展与繁荣兴旺,积极扶持国际汽配城、国际缝制机械市场、国际采购中心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不断做大做强专业市场群。对江北新城区发展来说,要以江北大卖场和甘溪路商业街项目全面展开为契机,积极发展包括商务、商业、娱乐、餐饮等商贸流通项目,加快江北新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及基本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对老城区商业网点建设来说,要积极做好东门菜场等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挖掘振兴路、中山路、张府前巷等特色商业街的发展潜力,加大老城区原有市场和商业网点的改造、提升力度。
4、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培植一批重点商贸服务企业。要结合"*人经济回归工程",积极引进商贸服务项目,尤其是要大力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入驻我市,促进我市商贸服务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化发展。要对商贸服务行业进行分类,每个行业确定5-10家重点企业进行培育,不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商贸服务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和支持重点、成长型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加快规模扩张。要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服务标准的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实行规范服务、品牌服务、创新服务,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鼓励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大企业、大集团主辅分离,在发展好主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商贸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要深刻认识商贸服务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地位,把商贸服务业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市"商贸新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研究、指导整个商贸服务业发展,及时协调解决商贸服务业发展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市商务局作为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抓总"部门和党委、政府的参谋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以外贸为主向内外贸并重的方向转变,从服务工业企业外贸出口为主向服务商贸服务企业转变,从行业管理为主向行业管理和服务企业并重转变,不断加强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支持组建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秩序维护、行业自律、信息沟通和加强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其他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在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有所作为。各镇乡街道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把商贸服务业发展与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加以推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从迁安市发展现状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迫在眉睫
“十一五”期间,迁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一直徘徊在30%多一点儿,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迁安市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服务业迅速跟进,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2.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必然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逐步深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城乡居民新的物质文化消费需要,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了较大需求。
3.从就业角度看,加快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将逐步减弱,服务业具有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等特点,已逐步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迁安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迁安市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推进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会展、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物流、商贸餐饮、旅游观光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1.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
大力培育发展物流企业,不断完善物流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一是物流规模和档次得到提升。迁安市的省级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正在加快建设,并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二是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联运输网络,形成了市区到镇乡的15分钟“经济圈”。三是物流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东盛、金客隆等大型企业建设了农村物流配送网络。邮政业务从简单邮包拓展到各种物资领域快速传递,申通、中通等国内快递公司均在迁安设立了分支机构,商贸物流效率不断提高。
2.商贸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餐饮服务、商贸服务为主要支撑,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十一五”以来,随着个体私营商业的蓬勃发展,全市品牌连锁店、加盟店等各类专卖网点已达260余个,大地活跃了迁安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目前,社会商业、服务网点已达6361家,以兴安大街、燕山大路为轴线的繁商区已具雏形,对拉动迁安市旅游、物流业发展,服务市域经济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3.旅游业实现了大发展
围绕打造“生态休闲、体验自然”的旅游品牌和建成京津唐秦旅游“后花园”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迁安市深入挖掘城市、民俗、文化、自然等景观资源,实施了黄台湖及黄台山公园、白羊峪景区开发、山叶口旅游开发等旅游项目,形成了极具现代活力的旅游新景观。形成了迁安两日游、三日游格局,并融入了京津冀旅游圈。宾馆、旅行社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4.文化产业逐步兴起
近年来,迁安市文化产业正逐步兴起并呈现新的特点,即文化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产业项目逐步兴起;印刷包装业的强势地位越来越巩固,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虽然迁安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服务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低,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达到50%以上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二是服务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现代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现代新兴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三是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服务业规模偏小,辐射能力较弱。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1.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
一是加速传统工业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工业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工业对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要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精品农业、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促进第一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机遇和条件。
2.狠抓项目谋划和建设,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力度
一是积极谋划开发项目,确保有充足的项目储备。围绕现代物流、旅游、商贸流通、文化会展等行业,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服务发展积蓄后劲。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服务业发展不停步。三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建设。要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拓宽筹融资渠道,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率先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制化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以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功能、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拓展服务领域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带动,构建起集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现代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区域,国际物流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型和高经济增长型旅游区,北方重要的临空商务区。
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6亿元,年均增幅2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亿元以上,引进项目全部达到或超过*区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规定。
四、重点任务
(一)以融入滨海整体发展为契机,实现“四个突破”
1、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现突破
(1)在总体规划中突出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融入滨海新区服务滨海新区的战略高度,积极发挥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20*年,全面实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和《*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方案》,落实《*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培育“214”产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两大优势主导行业,全力构筑信息产业的先导地位,充分挖掘旅游业、金融业、商务及总部经济、房地产业四大潜力产业的后发优势,形成主导产业支撑、先导产业引导、潜力推进的产业发展模式。
2、在构筑经济板块方面实现突破
(1)打造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湖旅游区、海河智慧城、*软件园9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产业、项目、人才、资本“四集聚”的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经济板块。
(2)20*年,按照规划全面启动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的建设,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30%,*湖旅游区按总体规划批复的实施进度进行20*年-2010年的规划建设;完成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的规划。2009年,完成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50%,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50%,同时,规划筹建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2010年,完成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70%,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50%,9大服务业经济板块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60%。
3、在创新招商选资方面实现突破
(1)树立科学招商的理念,严把项目质量关。招商选资项目要符合经济板块规划与产业定位,要体现出“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的优势与特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据服务业集聚区承载的不同功能,实施以产业定位为导向的招商战略,把规划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由单项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从低效益招商向高效益招商的转变。20*年,引进10个亿元以上,其中3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2009年,引进15个亿元以上,其中5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2010年,引进20个亿元以上,其中8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
(2)树立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提高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社会的贡献率,用国际化眼光重新审视*区的定位,努力挖掘和彰显人文、科技、旅游等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投资者营造出与世界接轨的平台。20*年,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增强招商选资力度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和完善对服务业发展和重点项目扶持奖励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4、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发挥重点项目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引进国内外知名度高、实力强的企业参与我区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积极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
(2)加快推进续建、新建项目的建设速度,促使项目早竣工、早投产,积极推动拟建项目落地速度,加快在谈项目进度。20*年,要全面推行重点项目挂牌服务和督办制度,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对占用土地不开工、不建设的,该收取土地占用费的收土地占用费,该依法收回的依法收回,以此促进项目投资方早投入、快投入。20*年—2010年,确保新建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每年达到10个以上。
(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增强“四个功能”
1、增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
(1)落实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控制性详规,加快园区建设。1年内完成1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2年内完成码头疏浚扩能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3年内在园区内注册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依托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钢铁物流和内河运输功能,5年内成为海河下游重要的钢铁仓储物流基地。
(2)结合外环线补圆,规划提升大毕庄商贸物流区,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争取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工程,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提升和改造区域内现有物流行业,全面完成大毕庄物流区的产业与功能定位,建成服务滨海新区、辐射三北地区、面向全国的商贸物流基地。20*年,依据规划完成布局结构调整,2009年,完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基本完成规划区内整体新建和旧区改造提升。依托现有专业市场的改、扩建以及引进和建设新的专业化市场,提升和完善区域的商贸流通功能。力争每年新建营业额5-10亿元的各类专业化市场2个以上,使该区域成为全市最具实力的十大商贸物流区。
(3)做大做强物流企业集团,20*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4家,2009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6家,2010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8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结点丰富的物流网络。
2、增强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1)加快*湖基础设施建设。20*年,完成京津塘二通道出口、*湖浚深、西区挖湖等工程,启动西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万科体育运动公园、社区学院、水域天城等一批拟建项目落地开工;2009年,建设实施沿湖综合配套区项目,推动环球产品交易中心、宝龙集团商业广场、亚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东区商住区建设;2010年,形成东西两湖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商务商贸综合配套区形成规模,初步建成天津市新的重要的生态居住区、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的高档配套服务区和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
(2)以*湖旅游区为龙头,大力整合、深度开发我区旅游资源,开拓旅游市场,构筑都市风情、休闲文化、温泉度假、农业观光、现代工业、现代商务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旅游,到2010年,基本形成农业休闲旅游区、农家乐旅游点,海河沿岸休闲文化特色旅游区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体系。充分体现大型商贸设施异业聚集效应,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业态新型旅游模式。
3、增强金融保险服务功能
(1)优化市场结构,培育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促进金融保险业向科研、生产和环保领域渗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
(2)积极发挥保险业在我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年金管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养老、健康等各类专业性保险公司。使金融保险业成为我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快服务业经济板块集聚金融机构的步伐。在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中心城区金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好华明商务区金融板块,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筹备*湖金融区。到2010年,我区要成为全市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高效承载区域。
4、增强服务外包服务功能。
积极承接国内外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务,全面提高我区服务外包产业整体水平,把服务外包作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把我区建设成为高端的服务区域。20*年,全面启动软件园项目建设;2009年,以万新(张贵庄)金融商贸组团、航空城临空产业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的规划建设为基础,积极引进、培育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外包主体;2010年,基本完成软件园建设,打造我区以IT产业为基础的强大的服务外包功能。
(三)以城市化发展战略为主线,完善“六个体系”
1、完善信息与科技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我区信息服务业能级和竞争力,加快“数字*”建设步伐,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壮大软件产业,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全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到2010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一批专业化信息平台,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专业信息与科技服务企业5家。
2、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1)打造不同特色的现代商贸集聚区,全面提升各类专业化市场的集散辐射水平,培育以农副产品、钢材、建材、轻工产品等专业化市场为主导的现代贸易平台、构建辐射周边的大型专业化市场体系。3年内新建扩建8个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市场,其中新建扩建2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6个生产资料及工业产成品市场。
(2)以万新(张贵庄)中心城区、华明新市镇、军粮城(无瑕)新市镇、新立(么六桥)新市镇、大毕庄新市镇、*湖旅游区、航空城等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为契机,打造各个区域的现代都市型商业中心。3年内新建5个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营业额达到10亿元的大型商业中心。
(3)以“三进工程”为契机,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和大型配送中心,积极发展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着力提升零售商业能级和业态水平,大力发展便民商业和生活服务业。到2010年,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以国际轻工商贸城、不锈钢市场、天津滨海钢材交易中心、金钟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各镇街乡各类专业化市场为骨干、以新市镇、社区(村)商业中心网点为网络的各具规模、功能完备、相互配套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全面实现“三进工程”连锁经营全覆盖、全连锁、全达标的目标任务。建成1条国家级商业街,3条市级商业街。
(4)到2010年,以华明商务区、新立商务区和机场临空商务区的等大型商业设施和重点商业项目的陆续投入运营为标志,同时结合海河经济带综合开发,沿海河发展商贸服务带,形成商务商贸和产业配套服务区,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开放型商务商业体系。3年内建成五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营业面积达到5000—10000平方米餐饮设施3家。
3、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规范发展,努力提高中介机构执业水平,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门类齐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购买服务,扶持中介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和培养中介服务知名品牌,促进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3年内培育引进50家以上包括法律、公证、会计、审计、税务、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服务、证券分析与咨询、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房地产、广告业、职业中介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
4、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服务体系,依托市场机制,加快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3年内,以*湖旅游区为载体,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进3家以上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做优做强今日*、*广电等媒体,举办1次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结合城市化进程,3年内在中心城区、新市镇和经济功能区同步完善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文化服务设施;依托*湖水上项目和体育场馆建设,打造体育健身休闲集聚区,争办2次以上有影响的国内外重大赛事;规划完成*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5、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推进全区城市化进程,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整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构建覆盖全区的公益性、经营性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形成统一有序的家政服务市场,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扶持大型物业管理集团;健全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服务,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公司,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3年内新建社区全部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老社区(居民区)逐步健全完善专业化物业管理体系,按照要求,全面实现便民商业、医疗卫生、娱乐健身等服务业态进社区。
6、完善房地产业体系
适应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开发建设和服务体系,促进全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以城中村改造、新市镇建设为基础,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规划,做优做强房地产业。3年内基本完成*湖生态居住区,华明街、新立街、金钟街、军粮城镇配套房地产业开发建设;培育引进10家以上大型专业化物业管理、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企业。
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科学制定和实施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镇乡、经济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全区联动的工作机制。
2、落实责任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列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3、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管理体系,规范统计、分析、监测、跟踪、服务等基础性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转变发展思路,积极主动为服务业的发展服务。
(二)科学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产业政策,支持重点项目尽快实施。制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匹配扶持资金,形成对项目较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区位环境分析
(1)区域定位。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自北向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5个气候带。地貌类型复杂,由西向东形成了三大阶梯:第一阶梯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之间,海拔1000米-2000米;第三阶梯为我国东部地区,海拔低于500米。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征是我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农田、城市等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发育和演变的自然基础,也是导致生态系统敏感性高的根本原因,而我国欠发达地区基本分布在生态脆弱性较高的敏感区。就土壤侵蚀敏感性而言,黄土高原、西南山区、太行山区、汉江源头山区、大青山、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地区等为极度敏感区,燕山、川西、滇西、秦巴山地、贵州、广西等地为高敏感区;就沙漠化敏感性而言,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沙漠边缘、吐鲁番盆地、巴丹吉林沙漠等地为极度敏感区域,疏勒河北部、柴达木盆地南部、呼伦贝尔高原、河套平原、阴山山脉以北等地为高敏感区;就士地盐渍化敏感性而言,罗布泊、黑河、浑善达克沙地、西辽河河谷平原等为极度敏感区;就石漠化敏感性而言,遵义、贵阳、六盘水、百色、广西等地为极度敏感区;就冻融侵蚀敏感性而言,青藏高原为极度敏感区,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脉、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等地为高敏感区。可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欠发达地区大多为生态高地,这些区域同时具有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等生态功能,因此其经济社会发展应以确保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通达程度。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是导致其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但其对很多区域发展的制约作用在逐渐缩小。比如,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地带,位于黄河中上游,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是中国大陆架的地理中心,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天然的中心区位优势为甘肃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提供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支持,而这正是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有利于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资金流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信息流有利于促进信息业的发展,人流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非中心地区无法比拟的便捷条件,决定了甘肃省不仅要为本省提供优良的现代商贸服务,还可扩展到周边地区乃至国际市场,潜在市场需求无限。这种地理优势是甘肃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良好的基础条件。
(3)物流发展。近年来,欠发达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甘肃省会兰州作为西北物流区域中心之一归入全国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域,将兰州市划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成为十大物流通道中两大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西北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的必经之地。2010年,甘肃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399.63亿元,全社会货运量达到2.9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607.25亿吨公里,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货物运输量分别占总运输量的82.91%和 16.98%。甘肃省从事物流的各类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占甘肃省总就业人数的1.34%左右。目前,由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物流运输网络己初具规模,物流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己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甘肃省物流业发展拥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而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其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坚实基础。
2.政策环境分析
(1)西部大开发。我国欠发达地区大多位于西部,但西部大开发这项长期计划实施以来,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2012年2月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与体制环境,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壮大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实力;要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现代运输方式和第三方物流,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全国性、区域性与沿边口岸物流中心;要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富有西部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要重点培育一批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将使欠发达地区现代商贸服务业从中获益。
(2)经济新区建设。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着力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新区建设,如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带,成立兰州新区,批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以甘肃省为例,2010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着力推动平(凉)庆(阳)、酒(泉)嘉(峪关)经济区加快发展,全面促进武威张掖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区,以金昌、白银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组团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快推进甘肃省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安西至星星峡、永登至古浪等国家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兰州、天水、酒(泉)嘉(峪关)、平凉等公路运输枢纽及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兰渝铁路、西(安)平(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兰州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和兰州铁路枢纽改造。在资金支持方面,提出要向甘肃省倾斜,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要加大对甘肃省的投入力度,统筹考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
(3)地方政策鼓励。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在充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欠发达地区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地方配套政策,以鼓励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着力培育和发展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要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兰白经济区建设,推进河东地区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地区发展;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优势,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要专门设立“省长金融奖励基金”,以奖励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金融机构,促进金融业发展,以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要制定《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推动服务业快速增长。
3.经济环境分析
(1)后发优势明显。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由东向西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中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两者在投入和环境污染等指标方面差别不大,期望产出效率不足是导致西部地区较中部地区更为落后的主要原因。整体而言,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层面上。然而,近年来,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示出了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所以自1995年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后发优势显著,加之环境效率大幅提升,欠发达地区并未出现以生态换效益发展的现象。就发展趋势而言,东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中部地区的波动幅度比东部地区小,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受金融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中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值。尽管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但其全要素生产率始终位于前列,强劲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借助欠发达地区目前的发展动力,现代商贸服务业己经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经济环境。
(2)工业带动力弱。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比重不合理,产业链条短,工业发展辐射范围小。以甘肃省为例,经过长期发展,甘肃省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处于绝对落后地区。2010年,甘肃省工业总产值为4882.68亿元,增加值为1112.3亿元。与上海、广东、江苏、陕西等省市相比,2010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是广东省当年增加值的6.33%、江苏省的5.89%、上海市的18.46%、陕西省的40.75%,仅占全国的0.74%。在五个地区中,2010年工业增加值排第一位的是江苏省,占全国的12.55%,其次是广东省、上海市,分别占全国的11.68%、4%。此外,甘肃省2006-2010年的工业增加值明显低于江苏、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当较发达地区的工业产值迅速提高时,甘肃省工业产值的提高不明显;当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发达地区工业产值迅速下降时,甘肃省工业产值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可见甘肃省工业基础较为脆弱。由于现代商贸服务业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工业,而甘肃省落后的工业对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带动力十分有限。
(3)收入拉动效应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现代商贸服务业的需求量。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地区,决定了其对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带动力比较微弱。以甘肃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2005年-2010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从增长趋势上看,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这必然会导致甘肃省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2010年,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9895.35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41%,比上年降低0.37个百分点;农村人均纯收入3424.7元,生活消费支出2941.99元,其中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4.71%,比上年提高3.43个百分点;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09.8万人,贫困面为14.9%,比上年末降低3.7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且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较大。收入对现代商贸服务业需求的拉动作用较小,需求潜力明显不足。
(4)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竞争是产业升级换代与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必须快速成长。就国际环境而言,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游离于金融领域之外的现代商贸服务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强,所受影响较小。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持续蔓延和深入的背景下,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注意到了现代商贸服务业巨大的发展潜力,纷纷加入竞争。同时,在新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面对一些附加值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商贸服务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各个国家都想抓住机遇发展本国现代商贸服务业,不断提供各种优惠措施和保障机制,改善配套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吸引转移目光,努力营造“拼质量、增数量、强服务、斗综合实力”的发展氛围,这不可避免地使欠发达地区承受着国际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就国内环境而言,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国内竞争也日益加剧。《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9大行业,重点建设4个现代服务业对外合作平台,培育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0个重点项目和100个骨干企业。《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新增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式成立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北京市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要围绕科技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生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集成创新,建立并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面对这样的局面,欠发达地区应当围绕自身特色优势和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吸引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融入区域发展环境。
4.人文环境分析
欠发达地区人文环境特色显著,优势明显。如地处东亚与中亚结合部的甘肃省是我国中东部腹地通往西域的过渡地带,是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混流的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黄金地带和枢纽地段,融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区之一。同时,甘肃省也是文物大省,文物保存最为集中,品级最高,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址名胜,世界文化遗产有两处,即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甘肃省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古城遗址最多、时代序列最齐全、类型最复杂、出土文物最多的省份,仅河西地区就有汉唐古城120处之多。2008年推出的《丝路花雨》被誉为我国民族舞剧的典范,曾访问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文化产业还被纳入“十大战略工程”予以重点发展。甘肃省的文化不仅具有兼容的地理优势,而且独具民族特色,有利于走特色文化之路,发展特色现代商贸服务业。
二、欠发达地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战略,必须是基于区域优势和发展机遇进行选择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欠发达地区应将聚焦战略与特色战略有机结合起未,推进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1.聚焦战略
所谓聚焦战略,就是将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重点区域和重点商贸行业,带动中心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1)聚焦战略的空间选择。欠发达地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聚焦地区应当选择核心城市,如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等。借助核心城市在物流、金融、人才以及信息等方面的中心地位,形成增长极,全面辐射毗邻地区,依托点——轴——面的扩散效应,打造经济区。以甘肃省为例,可以依托兰州、酒泉、嘉峪关、天水、张掖、平凉等中心城市的综合运输枢纽职能,整合物流资源,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着力建设以兰州为主,以酒泉、嘉峪关、天水、平凉、庆阳、金昌、武威、张掖为辅的西北地区物流中心,建设临夏、陇西两个物流节点,形成包括物流核心圈、物流通道、物流枢纽、物流聚集区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建设一批特色物流中心,最终形成主干线贯通、支线流畅、覆盖甘肃省、服务西部、面向中亚西亚、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多功能物流产业新格局。
(2)聚焦战略的行业选择。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滞后表现在诸多方面,如附加值低、技术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其中平台建设乏力是当前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加快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极有必要。首先,壮大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作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性行业,不仅是生活性商贸服务业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也是生产性商贸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发达的交通运输物流业可以有效降低生产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反应能力,强化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其次,强化金融保险业。欠发达地区应当积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发挥主导作用,保持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和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地方中小银行,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鼓励发展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同时全面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培育发展并规范保险市场,优化险种结构,创新服务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再次,精细化商贸服务业。积极推进商贸服务业分工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发展设计、咨询、法律、会计、广告等商贸服务业,培育发展咨询论证、形象设计、战略策划、资产评估、投资顾问、公证等商贸服务业态;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拓宽农村商贸服务业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会展业,整合会展资源,策划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会展项目,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最后,完善信息服务业。全面提高商贸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发展邮电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快培育第三方信息服务,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新兴电子商务;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与个人综合征信系统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加强公益性商贸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服务,依法开放政府信息资源,培育公益性商贸信息服务机构,提高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保与宣传领域的信息服务水平。
2.特色战略
所谓特色战略,就是在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要素禀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商贸服务业。我国欠发达地区大多拥有显著的资源禀赋优势、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特殊的区域功能定位,特色战略可以为欠发达地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奠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欠发达地区的各项特色资源均可融入到特色商贸服务业发展中去。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