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网络的基本要素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2 16:19: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网络的基本要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网络的基本要素

篇(1)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为图书资料管理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前景,而高素质的人才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战略发展的保证,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既懂信息技术,又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既是知识的提供者,又是知识的管理者。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信息的认知能力、训究能力、综合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知识、促进知识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员的新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图书管理人员应树立师生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

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是高校图书管理员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无论是在传统的手工条件下,还是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时代,这条服务宗旨都不能改变。相反,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员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观念还应更进一步地得到加强。

2.图书管理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动力,也是我们图书管理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网络环境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各类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图书管理工作主体的图书管理员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意识和行为,树立创新观念,实施创新行动,才能不断地变革,拓宽思路,利用发展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网络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挖掘信息资源的潜能,才能为我们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内在的趋动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3.图书馆员要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以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不仅指网络通讯技术,还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等在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现代信息技术是图书管理员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和开发利用的锐利武器、运载工具和重要手段,图书管理员对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信息服务的质量。

4.图书管理员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利用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效果,作为信息工作者的图书管理员如果缺乏敏锐的信息意识,就无从产生强烈的信息需求,也不会有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在动力,更不会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1.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服务意识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加快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及服务意识,扩宽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网络环境下高校读者的要求。如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引导他们选择、使用各类型的电子文献或者各种专业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在参考咨询方面,图书管理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本单位的网页来为读者解答各类咨询,介绍热点问题、科研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图书馆员成为信息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的桥梁与纽带。 转贴于   2.充分显示出现代图书管理的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共享性

网络环境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用户是资源共享的最终受益者,图书管理事业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管理事业将具有更强的公益性和共享性,网络通信技术对于信息资源建设协调领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为此,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网络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3.增强图书管理的社会职能,提高全民素质

图书管理的社会职能之一就是进行社会教育。在手工条件下,图书管理教育的特点是通过对广大读者借阅图书资料来传播知识,以此来开阔读者视野,启发智力,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使读者受到教育.在现代信息环境下,随着图书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的社会教育职能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是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交换、存贮的中心。

另外,开发现有的图书资料管理服务资源并增强激励机制是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必要方式,图书馆的工作从采购、编目到流通,所有各个部门的工作,只是完成了到为读者服务这一终点的一部分,但应当看到的是,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消耗了工作人员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生产出许多无形和有形的物质产品,如各种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产品,使之成为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产业,使其更加广泛地、全面地对各行各业提供宏观、微观层次的咨询服务。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图书管理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员必须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并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36-02

网络的出现,使整个地球成为了一个“村”,也使教育变得纷繁复杂。在今天,教育必须在现实教育和虚拟教育之间、集群教育和个性教育之间、产业化和非产业化之间、学校教育和机构教育之间做出选择或进行融合。但不管如何选择或融合,在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制约因素。

一、网络教育的起源

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总有它的起源。网络教育发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因特网的出现及其所具有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从文字到图片、影像、动画乃至声音的交互,从书面语言到口头语言的交互,从一对一的交互到多对多的交互,这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有的交流方式。当然,网络教育的发生并不仅仅是技术独立作用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作用。网络教育的发生是技术、文化、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方面面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网络教育的定义

尽管网络教育已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名词,但对如何理解网络教育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网络教育就是因特网在线教育,也有些人将网络教育等同于继第一代函授教育、第二代广播电视教育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2001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南国农对网络教育进行了初步定义,他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的教育方式[1]。而我国学者程智专门对网络教育的概念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的一种网络教和学的服务,这种服务体现于用数字化技术传递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2]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到,网络教育融合了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并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提供交互式的教学;另一方面,网络教育不受限于时空,学习者可以随时进行自主学习,这既充分体现了个性学习,又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网络教育是随着技术和思想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发展观来认识网络教育。

三、网络教育的要素及其基本要素

在教育活动中,构成教育的要素在教育理论研究者中有大量的论述。叶澜教授认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其中,教育物资又可以分为教育活动的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3]在这些要素中,教育的基本要素至少包括学生、教师、教育内容和教育媒介。其中教育媒介指在教育活动中为了实现有效学习所采用的语言、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幻灯片和动画等媒介。这四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因为没有这些要素的“教育”就不是教育。没有学生或教师或教育内容或教育媒介的“教育”情形会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呢?不难想象,这已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所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基本要素,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了。那么,在网络教育中,其要素及基本要素又有哪些呢?“网络教育的构成要素至少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因特网和网络课程以及网络资源,从事网络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服务器、卫星光纤等。其中,学生、教师、因特网和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要素。”[4]这些要素在网络教育中缺一不可,它们彼此关联,连成一个整体,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四、网络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在网络教育中,教师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专家,他们可能是集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多面手,也可能是一个包括了多名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群体,他们共同工作,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比起传统教育来,网络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难。网络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对网络熟悉甚至需要精通,另外还要有更强烈的敬业精神,因为网络学习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受教育者和学生进行适时的答疑,同时也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友善的空间。同样,学生在网络教育中不再只是传统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组织、加工,甚至创造者。在虚拟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更为放松的互动教学,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

网络教育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形式。那么,它与传统教育比较起来,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显著差异在于网络教育的时空分离特性,它能够向路途遥远的学生、身体状况不佳的学生或时间安排不开的学生提供远程教育课程,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另外,超大容量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一切都为网络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同时,网络教育中的知识信息不仅仅包含文字,还有与文字信息相关的声音、视频、动画、图片等信息,摆脱传统教育中只依赖文字等较为单一的信息传递方式的枯燥乏味,使学习者能从多个信息渠道了解事物的方方面面,增强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从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5]。网络教育相对传统教育的另一明显优势在于其互动性,这也是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本质的一个区别。在大多数传统教育形式中,往往是由教育者单方面地将信息“倾销”给学习者,学习者只是被动的在接受信息。而在网络教育中,教与学依然是一个整体,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这是因为网络教育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学习者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组织、加工、甚至创造者。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即便网络教育有如此之多的优势,却也难免有其局限性。在网络教育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其主要特征及优点。但与此同时,纯粹人机交互的学习途径使得在线学习缺乏传统课堂教育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交流,这使得学习者很容易产生孤立感。另外,许多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或深度令人怀疑。

网络教育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教育和生活,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口号的提出,网络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网络教育正在开辟着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尽管它还不完善,但却毫无疑问地预示着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2]程智.对网络教育概念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1)构造适合于搜索引擎检索的信息源

信息源被搜索引擎收录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础,这也是网站建设之所以成为网络营销基础的原因,企业网站中的各种信息是搜索引擎检索的基础。由于用户通过检索之后还要来到信息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这个信息源的构建不能只是站在搜索引擎友好的角度,应该包含用户友好,这就是我们在建立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中所强调的,网站优化不仅仅是搜索引擎优化,而是包含三个方面:即对用户、对搜索引擎、对网站管理维护的优化。

(2)创造网站/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机会

网站建设完成并到互联网上并不意味着自然可以达到搜索引擎营销的目的,无论网站设计多么精美,如果不能被搜索引擎收录,用户便无法通过搜索引擎发现这些网站中的信息,当然就不能实现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因此,让尽可能多的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是网络营销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步骤。

(3)让网站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靠前位置

网站/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仅仅被搜索引擎收录还不够,还需要让企业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靠前的位置,这就是搜索引擎优化所期望的结果,因为搜索引擎收录的信息通常都很多,当用户输入某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时会反馈大量的结果,如果企业信息出现的位置靠后,被用户发现的机会就大为降低,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也就无法保证。

(4)以搜索结果中有限的信息获得用户关注

通过对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的观察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检索结果都含有丰富的信息,用户通常并不能点击浏览检索结果中的所有信息,需要对搜索结果进行判断,从中筛选一些相关性最强,最能引起用户关注的信息进行点击,进入相应网页之后获得更为完整的信息。做到这一点,需要针对每个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5)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方便

篇(4)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1)05-0137-06

网络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已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课题。科学构建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内容结构体系,是培育健康网络文化的基础工程。研究和探讨这一体系,对于丰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内容结构体系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基础之上的。由于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即人的实践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内容结构体系主要包含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之网络文化、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和彰显人的主体性之网络文化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之网络文化

能力一般是指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的外在表现。人的能力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在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观的能动力量,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2]140。 人的能力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2]141。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发展是随着劳动实践而历史地发展的,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身,在劳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的产生,劳动的异化就是人类的异化,劳动的解放和发展就是人的解放和发展[3]237。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但主要强调的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并且把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当作目的本身[2]67。 因此,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人的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它的种类。例如,按照根源划分,有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按照展现程度划分,有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按照作用性质划分,有体力和智力;按照主体划分,有个人能力和集体能力等[2]90。 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劳动能力就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他明确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4]190

人的能力有其内在结构,所谓人的能力结构,就是人的能力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这里的全面性包括各种能力要素,系统性是指各种能力的组成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的能力结构不断改变,特别是高级的智能结构,必然会不断丰富、发展和改变其能力的作用方式,形成现代人的能力结构。因此,现代人的能力结构,主要是指现代人的智能结构,其主要构成是三个层面,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461。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之网络文化主要从这几方面展开。

第一,提高学习能力之网络文化。学习能力是现代人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的本领,是现代人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之所以成为现代人的基础能力,首先是由学习能力的基础地位决定的:一是从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系来看,学习能力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才能指导实践和创新;二是学习能力是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必要条件。其次是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崛起,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人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愈来愈强烈。人们为适应上述变化和人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不得不加强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现代人的学习能力结构一般包括全面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层面。全面学习能力是反映在各种学习内容上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应有的动力,创新学习能力是实现学习最高目标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保证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发展的能力[3]465。互联网为人的全面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通过互联网而进行的学习,是以计算机网络使用能力、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选择能力等能力为基础的,因此,提高这些基础能力是提高上述能力的前提条件。

可以认为,现代人的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它包括多个层面的能力,这些层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学习能力是由学习能力要素决定的,学习能力要素的发展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要素的提升就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学习能力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二是学习能力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基本要素;三是学习能力的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有关提升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发展人的非智力等知识因素;四是学习能力的方法因素,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知识提取、阅读、记忆、训练等基本要素。培育提高学习能力之网络文化,实质上就是利用智能网络培育学习能力的要素。

第二,增强实践能力之网络文化。实践能力是人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发展变化的本领,是现代人的核心能力。实践能力之所以是现代人的核心能力,是由实践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认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5]183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实践活动在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都比传统实践活动丰富和深刻,因而在实践能力上也提出了更全面和更高的要求[3]466。

现代人的实践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协调能力、交往能力、操作能力等层面。协调能力是指实践主体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交往能力是指主体在与交往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6]119;操作能力是指实践主体运用一定工具有目的地直接改变、改造实践对象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往方式,因而网络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能力;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启了人类实践的新纪元――网络虚拟实践,其地位越来越凸显,因而网络虚拟实践能力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能力。

实践能力是由实践能力要素决定的。实践能力要素的发展就是实践能力的发展,实践能力要素的提升就是实践能力的提升。由于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人的能力的体现,因而它们的基本要素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它们表现的形式不同,因而它们的构成要素又存在着差异性。实践能力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实践能力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二是实践能力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基本要素;三是实践能力的知识因素,主要是有关提升人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发展人的非智力等知识因素;四是实践能力的方法因素,主要包括模拟、观察、分析等基本要素。培育增强实践能力之网络文化,实质上就是利用智能网络培育实践能力的要素。

第三,开发创新能力之网络文化。创新能力是人们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体价值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人的能力发展的最高要求。它是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难以形成和发展。当然,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现代人的创新能力结构一般包括思维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层面。思维创新能力就是突破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以新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理论的能力。经验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社会实践是创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的工艺操作方法,新的生产工具以及物质设备等方面的能力。由于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的,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以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互联网是一个超级虚拟空间,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使许多在现实物理空间不可能实现的创新,在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可能,是实现创新的新的增长点,因而,以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虚拟现实能力为基础的网络创新能力成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样,创新能力是由创新能力要素决定的。创新能力要素的发展就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要素的提升就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要素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要素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创新能力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能力的智力因素,主要是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基本要素;二是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基本要素; 三是创新能力的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有关提升人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发展人的非智力等知识因素;四是创新能力的方法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分析、否定、激励等基本要素。培育开发创新能力之网络文化,实质上就是利用智能网络系统培育创新能力的要素。

在培育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素的过程中,智能网络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起着载体的作用,即起着传播知识和技术的作用;二是起着“孵化器”的作用,各种能力以网络为基地“生长”出来。这里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网络参与了以上能力的培育,因而网络也成为以上能力的要素之一。

二、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

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一切历史的、现存的、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关系。其中与劳动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142。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515。

首先,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在迄今为止的传统社会中,因所处社会关系的不同,人的需要的满足状况是不一样的。处于强势地位社会关系中的人,其需要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而处于弱势地位社会关系中的人,其需要就难以得到满足。但在虚拟社会里,主体都是虚拟的,虚拟主体具有地位的平等性,他们在虚拟社会关系中的强弱以及对需要的满足程度,取决于他们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社会关系决定人的能力发挥和实现的程度。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意味着人的能力的发挥要通过社会关系来实现,社会关系是什么样的,人的能力发挥和实现就是什么样的。在迄今为止的传统社会中,处于有利地位社会关系中的人,其能力就比较容易得到发挥,而处于不利地位社会关系中的人,其能力就难以得到发挥。在虚拟社会中,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虚拟社会关系决定着虚拟主体的虚拟能力的发挥和实现程度,但是,由于虚拟社会是极度开放的社会,由此建立起来的虚拟社会关系也是极大开放的,因此,虚拟社会关系为主体能力的发挥所提供的机遇是相等的。

再次,社会关系决定人的个性。不同的社会关系会形成不同的个性。换句话说,社会关系是怎样的,人的个性就是怎样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由此就形成了他们不同的个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他们的个性是受非常具体的阶级关系所制约和决定的。”[2]165但在虚拟社会里形成的社会关系不如传统社会里形成的社会关系那样牢固,不仅是比较脆弱的,而且是多变的,因此,对人的个性的形成影响较小,同时,有利于自由个性的形成。

由此可见,社会关系总是决定着人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存在的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的,现代社会关系是在传统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的。所谓现代社会关系,是指伴随着人类传统社会关系的解体、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人自身现代化的演进而形成的影响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由于社会关系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因而社会关系的内涵和社会关系的内在结构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现代社会关系包含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关系。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也就从这几方面展开。

第一,拓展人与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人与社会关系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初始形态[7]63。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发展社会关系的前提条件,正是在交往中,人与人在心理、情感、信息等方面得到交流、受到启发,从而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发展完善自己,逐步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在不断交往中逐步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3]237。 互联网的无限开放性和高度交互性,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主体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交往,为拓展人与社会关系提供了平台。拓展人与社会关系,实质上是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也是发展人的本质。

拓展人与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发展网络交流关系,以便于学习、借鉴各种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发展网络合作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科学技术综合化和高度社会化的需要,形成职能互补;三是发展网络信息关系,以获取选择、优化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决策;四是发展网络交换关系,以广泛交换劳动产品和研究成果,实现自身价值;五是发展网络民主关系,以充分行使民利、参与民主管理和社会生活,充分调动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是发展网络道德关系,以引导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3]69。

第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之网络文化。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人类诞生开始,就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同时又是自然界的对立物。人既依赖于自然,同时能动地认识和变革自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但是,千百年来,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是一种“人类中心观”,这种观念认为人类始终是自然界的主人和征服者,自然界的一切必须服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由于人们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造成了自然界的极大破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课题。

培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之网络文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培育促使网民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之网络文化。使网民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了解人类只是自然大家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之间只能和睦相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二是培育促使网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之网络文化。通过培育网民的道德良心和道德信念,使网民的生态责任感与道德责任感融合在一起,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崇高道德情操。

第三,协调人与自我关系之网络文化。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关于自我及与自然、社会关系认知的反映,是决定人的存在及发展与自然、社会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的基础[7]57。 人不仅受着自然和社会的制约和影响,而且受着自我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受自我制约和影响的一生。一是自我的状况制约和影响着人。自我的状况包括身体状况、科学文化状况、思想品德状况等。自我的状况制约和影响着人的活动对象。二是自我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制约和影响着人。人作为自然物,有着自然规律,人受着自我的自然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但是,人对自我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并在改造中提高自我。实际上,人的一生就是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人不仅能认识自己的状况,而且能认识自己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人对自我的改造是基于人对自我的认识。人对自我的认识中,有一个理想的自我,而现实的自我总是与理想的自我有一定的差距,于是,人就会按照理想的自我改造现实的自我。人不仅能够改造自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改造和提高自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人对自我的认识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交往中实现的,这个交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向他人和社会学习的过程,即是通过他人和社会来反观自己。人对自我的改造和提高是以学习为基础,通过修养、实践的途径而实现的。

培育协调人与自我关系之网络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相关的网络信息,促使人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协调人与自我关系之网络文化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提供个人、集体和社会的信息,促使其信息交流和反思;二是提供科学文化知识与艺术,促使其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创造能力;三是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促使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彰显人的主体性之网络文化

主体性是指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能动地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能力和特性。主体性具有两个向度,即主体性的外向度和主体性的内向度。主体性的外向度是指主体对外处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的目的服务的过程,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并因此获得了对自然界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内向度是指人进一步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客体,内在地指向自身,是一个反身建构自己的主体意识、提高自身主体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主体性的内向度,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体。主体性的内向度与外向度的和谐一致,既指向人面对客观世界时的自由改造,也指向人面对内心世界时的自由意志,实质就是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而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是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理想境界[3]247-248。

人的主体性在网络虚拟空间得到了空前的凸现,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从网络的开放性角度看,网络虚拟空间为人们敞开了一个多元化的视界。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够以独立的主体身份运作,都能享有平等的主体性地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自由选择活动的对象目标和运作方式。

第二,从网络的功能效用角度看,能够为主体全面发展提供闲暇时间和便利条件。一方面,网络取代了人的一部分劳动,把人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网络的高效率能够大大缩减相关的劳动时间。这两方面对劳动时间的节省,可以使人们拥有比原先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从事个人喜爱的、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从而为主体潜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6]30-31。

第三,从网络的智能功能角度看,有助于提高主体的创造性。人们可以利用网络的智能和虚拟的超现实优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创造在现实中难以做到的事情,甚至是展示自己的幻想,从而有助于主体想象力、创造力的不断提高[6]31。

网络虚拟空间使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和主体性力量的显示,总是伴随着各种代价。人的主体性在获得发展的同时,又受到相伴而生的新的束缚甚至奴役。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彰显人的主体性之网络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发挥人的能动性之网络文化。能动性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特性。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也是主体性最基本的特征。它表明,人在现实中并不是单纯受制于外物或他人作用的被动存在,而是能意识到自己与外物的主客体关系并以此来反求和确证自我,由此确定自己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目的[8]202。

发挥人的能动性之网络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关于人的能动性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之网络文化;二是关涉主体与客体关系之网络文化;三是发挥能动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防止形成网络依赖之网络文化等。

第二,增强人的自主性之网络文化。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特性,它是主体性的核心。自主性表明主体对于影响和制约他的存在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有了独立、自由、自决和自控的权利和可能[8]203。

增强人的自主性之网络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人的自主意识的网络文化;二是增强人的自主性之方法与途径的网络文化;三是关涉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之关系的网络文化。

第三,激发人的创造性之网络文化。创造性是指人具有超越现实的特性,它是能动性的发展,也可以说是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人对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的依赖和掌握,并不是简单把其中的自在的事物直接拿来,而是通过创造性活动,在适合于人的需要的形式上创造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价值的对象和对象世界,所以人作为主体所从事的自主的、能动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性使人的主体性得到最高的实现,同时强化了人的主人身份,使之成为真正的主体。

激发人的创造性之网络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之网络文化,这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动力源泉;二是激发创新的知识基础所构成的网络文化,这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三是激发创新的技术手段所构成的网络文化,这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技术支撑。

第四,提升人的自为性之网络文化。自为性是指人具有自觉地改造、完善自身的特性。自为性是主体活动的最终目的,人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最高需要就是人本身的完善,即成为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的人[8]204。 因此,自为性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提升人的自为性之网络文化就是要根据时代特征、民族特性和不同层次的主体,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培育网络文化,以满足不同主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之网络文化、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和彰显人的主体性之网络文化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内容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但他们在该内容结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其中,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之网络文化是基础性内容,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是本质性内容,彰显人的主体性之网络文化是导向性内容,他们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90.

[5] 列宁.列宁全集(5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6] 李超元.凝视虚拟世界[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7]张治库.人的存在与发展[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8] 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Exploration of the Content Structure System of Network

Culture Aiming at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SONG Yuan-lin

(School of Law,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P.R.China)

Abstract: Abstract: Constructing the scientific content structure system of network culture that aims at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the base on which fosters the network culture. Based on the need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ocial people, the content structure system of network culture aiming at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contains three organic constituents that include the network culture that promotes people’s ability development, enriches social relations of people, and outstands the subjectival independence of people.

Key words: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network culture; structure system

篇(5)

现状:喜忧参半

现在中国的手机网络游戏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借用一句古诗可以给予形象的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察手机网游行业的发展现状。

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确实在不断增多。除了2004年推出产品的三家公司――数字鱼、道隆科技、美通无线之外,2005年以来,从事手机网络游戏的研发、运营的公司和团队渐渐多了起来,产品也前前后后有了七八款。另外一些如传统网游领域的晶合时代,SP领域的华友世纪、灵通、掌讯等等也分别有了不同程度和方式的介入。万众瞩目的移动和联通,也对手机网络游戏开始了注意。一些著名的手机生产企业,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等,对手机网络游戏也采取了更积极的态度。其他观望和研究这一领域的公司也在日益增多。

从用户认知的角度看,客观地说,现在手机网络游戏的升温还更多地停留在这个雏形产业链的上游。目前对这个领域比较关注和显示出热情的,还是以游戏开发商、游戏运营商、部分SP企业、移动运营商及一些资本掌握者为多。从广大消费者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用户还并不知道自己的手机已经可以运行网络游戏了,甚至连自己的手机已经可以上网都不清楚,或者对于手机上网能干什么不甚了了,对于手机上网的费用也完全没有概念。即使是现在已经在玩手机网络游戏的早期用户(目前极少),在体验的同时也心存疑虑,既包括对游戏本身品质的不确定,也包括对以往各种增值服务收费陷阱的本能恐惧。全国有3.5亿手机用户,要让他们知道手机可以上网,可以玩网络游戏,而且好玩不贵,吸引其中一部分用户成为手机网游玩家,尚需时日。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现在适合于手机网游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定式。与手机网游天然近似的两个产业――网游和SP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例如以用户的金钱转化为游戏时间的点卡制,例如能方便用户将自己的金钱转化为游戏时间的种种实体虚拟、网上网下、有线无线的发行渠道。在现有的手机网游运营企业中,能比较广泛地、有意识地打造商业模式的较少,能覆盖网游和SP两个基本领域,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方式的公司,屈指可数。

从当前已有手机网游的品质和服务角度来看,良莠不齐,很多产品非常的不成熟。虽然目前玩家可以体验的产品还不超过十个,但是其中大部分都仍属于概念产品或者半成品,连一些手机网络游戏最基本的要素都不能满足。比如有的连网游最基本的聊天系统都很不健全,有的根本就不是实时在线的游戏,有的超过几百用户就会容纳不了,有的只能支持少的可怜的手机机型,有的连玩家带怪物总共就那么几种形象,有的客户端庞大以致无法下载等等。再深入一步,更深层更普遍的缺陷是游戏内涵的缺乏和服务的缺失。在游戏内容的丰富度、平衡性、经济性、社会性、玩家氛围引领、消除外挂等方面,大多数目前的手机网游产品恐怕连策划意识都没有,根本就没有吸引玩家累月经年地持续性消费的可能。而服务更是任何形式网络游戏不可或缺的,现在的手机网游拥有完善的线上线下客服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总之,目前的手机网游产品中,抢眼球炒概念者众,能整体实现手机网游各基本要素――大型多人在线、时时互动、全图形化、广泛机型支持、适宜下载,同时游戏性强、黏着度高、服务周到的产品,在当前整体市场和消费者认知都处于雏形期的阶段,就犹如黄沙堆里之金,鱼目群中之珠,非慧眼难以识别,或许只有待产业更趋成熟之后,由市场和消费者亲手挑选出来。

未来:期待拐点

如果说中国手机网络游戏的现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那其未来又如何呢?笔者觉得可以套用一句通俗的说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一切的基础在于消费者对手机网游的需求是真实的,因为手机网游的出现完全重新定义了消费者可以进行网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从实战来看也确实有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产生了持续性的消费行为。此外,手机网游的市场和用户认知也终究会走向成熟,届时产品和服务将是真正的试金石,消费者是无法蒙蔽的。

那么市场走向成熟究竟有没有蛛丝马迹可以捕捉呢?笔者认为从手机硬件、网络资费、用户认知程度三个方面是可以探索的。

手机硬件的更新速度在中国,特别是中国年轻消费者,是令人惊异的。同时其价格的下降速度也同样惊人。很多手机从5000元/部到2000元/部只用几个月时间。转眼之间支持上网的手机已经成了标准配置。以手机网游公司中支持手机型号最多的道隆科技为例,其支持列表已经突破200款,其中大量是千元手机或2000元以下的手机。硬件已经不是手机网游中技术出色者走向成功的障碍。

篇(6)

1)确定有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如论坛斑竹和BLOG主人及圈主,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服务和联系。整体来说:传播人分两类,一类是网络化所特有的一类网络内行:斑竹、编辑、BLOG主等;这些传播人掌握着一些网络热点内容和展示,他们甚至是网络化社会的风向标,营销经理们应该创建一个工作计划,和适合自己宣传的站点编辑以及论坛斑竹定时联系,因为这群人天天接触网民,了解网民习惯和爱好;在我营销工作中,很多编辑朋友给过我营销工作上很大的帮助,他们甚至能预测一个文字连接内容如何改几个字将增加多少关注,所以咨询一些专业的编辑,能帮助我们把握整个营销活动中各个细节。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他很可能能让整个活动效果提升20%以上。斑竹之于网络社区,就象是我们社会里的热点人物,他们不光是社区管理员,他们的观点被一帮人所关注,是相对拥有人格魅力的角色。所以充分与这两类人沟通,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将使活动传播传递的更快更有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企业喜欢召开斑竹讨论会的原因。

2)设计具有较高传播性的(传播体),或是较高谈论价值的信息内容、或是幽默性的可传播性强的内容,如果我们针对的某个行业或某个职业的人群,如果能提供出与受众群体职业相关的幽默内容,将会得到在同行中的广泛传播,相当精准。关键的是,我们的内容是否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否体现了产品的特征,人家是否看得明白;第二,是否有传播欲望,传播对象是否是我们的准人群。

3)传播细节关注:将我们的创意传播体提供给某些人以产生意见带头人,或社会团体中有影响力的人,如某些兴趣团体的领头人,这些人有时候在网络上各个兴趣团体都已经拥有自己的圈子,很容易找到。但让他们参与是有艺术的,如果是金钱的引诱,肯定达不到什么很好的效果。只有他们愿意主动分享的,才是被传播者也愿意分享的。有的甚至还为用户把自己的视频内容转发到百度帖吧制作了专门的代码。企业如果能在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充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充分把握网络环境和网络人群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网络营销的威力。

基本方式

口头传递

最普遍的口头传递病毒营销方式是“告诉一个朋友”或“推荐给朋友”,这也是大部分网站使用的方法。对这种方法,各种网站的使用率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娱乐网站,“告诉一个朋友”的使用率可能会高一些。但对其它大型内容网站,这种方法是不够的。使用率主要取决于所推荐内容的类型和用户群特点。但这种病毒营销可以低成本并快速执行,其效果还可以通过引入竞赛和幸运抽签得以增强。

传递下去

对大部分email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活动。每当我们收到有趣的图片或很酷的Flash游戏的附件,我们通常把它发给朋友。而他们也顺次把该附件发给他们的联系者。这种滚雪球效果可以轻松创建起一个分销渠道,在几小时之内,到达成百上千的人们那里,而起始不过是一封电子邮件。

这里要谈到如何实施“传递下去”的病毒营销:用Flash创建一个有趣的游戏,按地址薄中的地址把它发出去。Flash中要包括你的网站地址及邀请人们点击你的网站。同时,要让该游戏在你的网站上也可以下载。接下来就等着看它如何象病毒一般扩散出去。

要成功地实施“传递下去”的病毒营销,你必须创建一些人们想和其他人分享的东西,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有趣的图形和小小的应用程序等。

以服务为基础

最成功的以服务为基础的病毒营销先驱是Hotmail。一开始他们很少促销活动,但在它们发出的每封邮件底端都使用一个收尾线,该收尾线包括一个短小的玩笑以及他们的网址。公司由此获得显著发展。现在设想一下每天发出去的email的数量,以及这些email如何帮助Hotmail获得更多用户——这些用户又导致更多的email发出去。下一个例子是Blue Mountain的网络问候卡。当有人发出一封Blue Mountain的网络问候卡,接收者必须去Blue Mountain的网站才能收看,这就带来另一个发贺卡的潜在用户,而这个用户会又发出更多贺卡。

再举一个例子:BraveNet网络服务商。BraveNet为用户提供一些诸如访客登记、论坛、在线调查和email表格的工具。当人们在一个会员网站上使用BraveNet的访客登记时,就会看见BraveNet的广告,邀请他们注册BraveNet获得服务。

还有是微软的i‘m Initiative慈善计划,每位MSN用户(必须使用的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版本以上)只要在自己的呢称前输入指定的九家慈善组织的代码,如*sierra(地球环境协会),那么自己的呢称前就会出现“I’m”小旗帜,乍一看就让人以为是:I‘m XXX,一点都也不突兀。每次MSN用户使用i''''m进行交谈时候,微软都将把这次活动的广告收入中的一部分捐赠给由这名客户自己选择的参与i’m活动的组织。

病毒营销的六个基本要素:

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顾问Ralph F. Wilson博士将一个有效的病毒性营销战略归纳为六项基本要素,一个病毒性营销战略不一定要包含所有要素,但是,包含的要素越多,营销效果可能越好。

这六个基本要素是:

(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提供无须努力地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3)信息传递范围很容易从小向很大规模扩散;

篇(7)

学术界对“虚拟”一词的含义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见仁见智。张明仓曾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虚拟”含义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将其归结为以下七种不同观点:①作为哲学术语的虚拟,意指“似是而非”;②虚拟是与“真实”相对而言的“假设”、“虚构”,或是“虚假”、“虚幻”;③虚拟即是符号化;④虚拟是数字化表达方式和构成方式的总称;⑤虚拟(广义)指规则文明、符号文明,是人类对各种规则的选择、合成、演化;⑥虚拟主要指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创造性思维活动;⑦虚拟是对现实实在性的超越[2](P214)。事实上,人们对“虚拟”内涵的认识与把握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即从“具像化虚拟阶段”、经“抽象化虚拟阶段”发展到“数字化虚拟阶段”。另外,加上现代媒体技术、传播技术的复杂多变性,导致学术界在“虚拟”概念的界定上并未达成有效共识。总体而言,“虚拟”一词的含义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加以阐释和说明。在广义上,虚拟指的是人们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结果[2](P60)。在狭义上,虚拟是指互联网世界中的数字化虚拟,是对现实的数字化反映和形式超越。 

结合对“虚拟”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虚拟生存也存在着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来看,虚拟生存是教师为了生命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存价值与意义、提高生存质量,借助于符号化中介或数字化中介系统在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从狭义来讲,教师虚拟生存是教师为了生命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存价值与意义、提高生存质量,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在网络世界或虚拟世界中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存活动。本文主要从狭义层面进行界定,指出教师虚拟生存包括以下几方面涵义: 

第一,教师虚拟生存是一种旨在满足生命需要(如虚拟性需要、精神需要)而进行的符号化活动。教师虚拟生存作为一种人为的、为人的感性活动,是自为性与我为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虚拟生存(主要指虚拟教学活动)的根本旨趣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师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更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此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切存在都被符码化、数字化了,且均以“比特”的形式出现。在卡西尔看来,“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3]教师虚拟生存亦是如此,不论是从生存主体来看,还是就生存过程来讲,或是从生存媒介来看,教师在虚拟网络世界中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一种符号化活动。 

篇(8)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芜湖市制造业特点和技术装备状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每年认定一次。

第三条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认定和撤销等管理工作由市经信局负责;各县(市)、区经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项目的推荐申报、指导和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认定

第四条 认定条件

(一) 凡在芜湖注册并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业企业,具有较好经营业绩。

(二) 企业编制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建立了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拥有稳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了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逐年上升。针对企业员工,制定具体信息化培训方案,并有效实施。

(三) 企业信息系统以应用为导向,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在本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示范和推广效应。

第五条 认定标准

依据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的关键要素综合评定。评分细则参考附件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六条 组织申报。由县(市)、区经信部门组织辖区内企业申报,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出具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后汇总上报市经信局,推荐文件一份,企业申报材料提交电子版和光盘一份。

第七条 评审认定。市经信局受理并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的单位进行评审,提出预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市经信局根据专家意见和公示收集的反馈意见审批认定,由市经信局发文公布。

驻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程监督。

第四章  管理措施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称号:

(一)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二)弄虚作假、违反相关规定或有其它违法行为的。

第九条  因第八条第(二)项原因被撤销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称号的,不再受理其认定申请。

第十条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经县(市)区经信部门报市经信局申请更名。

第五章   奖惩

第十一条 主管部门应对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加强指导,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诊断,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

第十二条  上报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原则上从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中推荐;对每年新认定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按当年市级新型工业化政策给予奖补。鼓励各县(市)区对新认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给予支持。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  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2、芜湖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3、芜湖市数字化化车间申报书

       4、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附件1

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项目总得分由基本要素分、附加功能要素分和绩效分三部分构成,即

总分=基本要素分(≤60分)+附加功能要素分(≤30分)+绩效分(≤10分)。

根据项目的技术特征,从“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中选择一种,将各分项得分填入附表1,评定项目总分。

其中,基本要素属于单选项,即只能从多个基本要素选项中选择一项;附加功能要素属于多选项,附加功能要素得分为多个选项得分之和;绩效分参照附表1下方的评分细则。

1.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M1)

1.1 基本要素(单选项)

(1) 智能单元(M1-A.1)。制造单元配备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和控制装备等数字化设备,通过网络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制造单元内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具备故障自诊断等功能。【30分】

(2) 智能生产线(M1-A.2)。在智能单元基础上,建立了物料自动输送系统;通过网络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具备数据自动采集、保存和分析功能。智能生产线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40分】

(3) 智能车间(M1-A.3)。在智能生产线基础上,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全过程闭环管理。【50分】

(4) 智能工厂(M1-A.4)。在智能车间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和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60分】

1.2 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产品(工艺)管理(M1-B.1)。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开发产品,建立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图纸文件电子化,以及图纸文件集成管理;或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工艺,建立了工艺集成管理系统,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和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10分】

(2) 可视化管理(M1-B.2)。建立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采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水平。【10分】

(3) 信息安全(M1-B.3)。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2.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M2)

2.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实时数据库(M2-A.1)。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实时数据库平台,并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40分】

(2) 生产流程模型化(M2-A.2)。在先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工艺流程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具备模拟仿真和工艺优化功能,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50分】

(3) 决策智能化(M2-A.3)。在生产流程模型化和可视化基础上,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60分】

2.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运行过程动态优化(M2-B.1)。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采率达到90%以上,物流、能流、物性和资产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制造和管理信息全程透明、共享,运行过程动态优化。【10分】

(2) 风险自动监控(M2-B.2)。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10分】

(3) 信息安全(M2-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3.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M3)

3.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协同平台(M3-A.1)。建立了网络化协同开发或云制造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运行规则。【40分】

(2) 协同制造(M3-A.2)。借助协同平台,面向制造需求和社会制造资源,在企业内实现制造资源弹性配置,以及网络化协同制造。【50分】

(3) 企业间协同(M3-A.3)。借助协同平台,围绕重点产品,采用并行工程,实现异地设计、研发、测试、人力资源统筹与协同;【60分】

3.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产品溯源(M3-B.1)。利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建立了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10分】

(2) 管理框架动态重组(M3-B.2)。信息、资源高效统筹、异地共享,研发、生产、测试等环节跨区域协同,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架构实现敏捷响应、动态重组。【10分】

(3) 信息安全(M3-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4.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M4)

4.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差异化定制(M4-A.1)。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差异化产品数据库,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40分】

(2) 个性化定制(M4-A.2)。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建立了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实现个性化产品开发和销售。【50分】

(3) 定制服务平台(M4-A.3)。建立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60分】

    4.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数据驱动(M4-B.1)。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速和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10分】

(2) 资源协同(M4-B.2)。建立了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管理系统(CRM)和供应商管理系统(SRM),网络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高度协同与集成。【10分】

(3) 信息安全(M4-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5.远程运维服务模式(M5)

5.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云服务平台(M5-A.1)。建立了云服务平台,具有多通道并行接入能力,对装备(产品)运行数据和用户数据远程自动采集,并建模分析。【40分】

(2) 数据处理(M5-A.2)。借助云服务平台,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装备(产品)上传的数据,采取数据挖掘等技术,自动生成装备(产品)运行状态报告,并推送至用户端。【50分】

(3) 增值服务(M5-A.3)。建立了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提供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与修复,以及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和远程升级等服务,为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诊断和运行维护提供决策支持。【60分】

5.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远程操控(M5-B.1)。借助云服务平台,远程监控设备状态、作业操作和环境状况,远程下达操作指令,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具备接管用户端大部分现场操作的功能。【10分】

(2) 协同与集成(M5-B.2)。建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云服务平台与产品研发管理系统高度协同与集成。【10分】

(3) 信息安全(M5-B.3)。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10分】

表1 智能制造新模式评分表

单位

名称

 

项目

名称

 

模式类别

 

编号

 

模式

得分

离散型

M1

流程型

M2

网络协同

M3

大规模定制

M4

远程运维服务

M5

基本

要素

得分

(单选)

 

 

 

 

 

附加功能要素

得分

(多选)

 

 

 

 

 

 

 

 

 

 

 

 

 

 

 

 

 

 

 

 

 

 

 

 

 

绩效

得分

 

 

 

 

 

总分

 

 

 

 

 

                     

绩效评分参考细则:

(1) 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5分】;生产效率提高不到20%,酌情给分。

(2) 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5分】;运营成本降低不到10%,酌情给分。

(3) 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0%以上【5分】;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不到30%,酌情给分。

(4) 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以上【5分】;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不到5%,酌情给分。

(5) 单位产值能耗降低5%以上【5分】;单位产值能耗降低不到5%,酌情给分。

(6) 替代恶劣或危险环境下的人工操作【5分】。

绩效分等于(1)至(6)分项得分之和;总分超过10分,按10分计。

附件2

 

 

芜湖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申报单位( 盖 章 )                              

智 能 工 厂 名 称                                

智 能 工 厂 地 址                                

申   报   日   期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

一、企业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机构代码

 

成立时间

 

单位地址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手机

 

传真

 

E-mail

 

企业负责人

姓名

职务和职称

电话

 

 

 

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

20    年

20    年

20    年

总资产(万元)

 

 

 

总负债(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利润(万元)

 

 

 

税金(万元)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特点,400字左右)

 

 

 

 

 

 

 

(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智能制造模式

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远程运维服务模式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起止日期

 

项目投资(万元)

 

(对项目的智能化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400字左右。)

 

 

 

 

 

 

 

 

 

 

申报

单位

真实

性承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经信局初审及推荐

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二、智能工厂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实施的先进性(与项目实施前的效果比较,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目标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实施现状(此部分具体编写要点见附4,如申报多个模式试点示范,需分别描述。)

四、示范作用(突出对典型行业和区域内开展同类业务的可复制性和示范价值。)

五、相关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3、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的清单及品牌、供应商和发票复印件;

4、企业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专利;

5、能够证明满足智能工厂的基本条件的其他文件资料。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4号仿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3

 

 

芜湖市数字化车间申报书

 

 

 

 

 

 

 

申  报  单 位(盖章)                              

数 字 化 车 间 名 称                                

数 字 化 车 间 地 址                                

申    报    日    期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

芜湖市数字化车间申请表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具体到中类,如: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

所属地区

填写格式: xx县(市、区)

 

组织机构代码

成立时间

 

详细地址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手机

 

传真

E-mail

 

上年末总资产(万元)

上年末资产负债率(%)

 

上年末信用等级

上年销售(万元)

 

上年税金(万元)

上年利润(万元)

 

企业简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销售等方面基本情况,限400字)

 

车间

基本

信息

车间名称

车间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资(万元)

 

车间建设开始时间

xx年xx月

车间建设完成时间

xx年xx月

 

车间生产产品及产量

车间上年度产出(万元)

 

车间内全部设备台套(产线)数

其中工业机器人数量

 

车间总体描述

(从车间智能装备应用及联网、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配送自动化、产品信息可追溯、环境与资源能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与生产联动协同、售后服务智能化等方面,对拟申报示范数字化车间的智能化情况进行简要描述,不超过500字。)

 

 

车间

基本

信息

智能装备广泛应用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台套(产线)数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全部设备比重(%)

车间设备实现联网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总数的比重(%)

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

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关键设备自动调试修复的情况)

生产数据采集分析情况

(请简要说明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采集、传送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制造过程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实时调整的情况)

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化

自动识别技术设施、自动物流设备使用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过程采用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车间物流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情况)

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

关键工序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使用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质量自动诊断分析和处理情况)

产品信息管理情况

(请简要说明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采用批号/批次/序列号管理的情况)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总体描述

(从产出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制造、安全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方面,对拟申报示范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说明目前在行业内所处水平)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效益情况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销售(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销售(万元)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利润(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利润(万元)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税金(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税金(万元)

 

车间人数情况

建设完成前车间人数

建设完成后车间人数

生产效率提升情况

建设完成前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元/人/天)

建设完成后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元/人/天)

产品质量提升情况

建设完成前产品合格率(%)

建设完成后产品合格率(%)

建设完成前优良品率(%)

建设完成后优良品率(%)

申报

单位

真实

性承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

经信局初

审及推荐

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一、企业情况概述

(一)申报单位概况:成立时间、发展历程、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

(二)技术水平:研发队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等情况;

(三)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区域以及智能制造方面已具备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已有的智能制造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数字化车间情况概述

(一)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的和意义

(二)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标和任务

(三)当前国内外同行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情况

(四)车间智能化改造实施前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比,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着重介绍,尽可能列出数据、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数字化车间对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点、创新点;

三、数字化车间具体情况介绍

(一)智能装备应用情况。车间内应用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情况,包括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以及设备的具体功能及性能指标等。

(二)车间设备联网情况。车间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的情况,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请提供车间信息通信系统与网络结构图,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实现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详细描述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的情况。

(三)生产过程实时调度情况。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生产任务指挥调度、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的架构,描述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子系统的功能;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的技术方案。

(四)物料配送自动化情况。生产过程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图;物流设施及设备的清单;描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特征。请描述电子单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链软硬件系统架构图、信息集成图;描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方式及效果;提供物流过程可视化、可追溯管理的实施方案;描述定制化增值服务的类别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五)产品信息可追溯情况。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情况。

四、相关附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三)车间内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软件的购置发票清单及发票复印件;

(四)其他相关文件。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4号仿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4:               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模式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车间/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先进设计技术应用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建设情况

请描述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的情况;提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整体架构图,描述其主要功能。

3、关键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请提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与集成情况。

4、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描述。

5、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

请提供工厂内部工业通信网络结构图,并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及运行情况;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模式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并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描述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情况。

3、先进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先进控制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情况;描述关键环节实现自动控制与在线优化的总体情况。

4、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及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5、健康安全环境监控情况

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请提供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情况,安全生产的监控情况,描述在线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功能及运行情况。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情况

请提供项目的信息通信与网络系统的架构,并对架构进行描述;描述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建设和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

 

模式三: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 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建设情况

请提供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运行规则;说明各协同企业的信息系统与该平台对接方式。

2. 开展协同开发的情况

请描述跨企业、跨部门开展协同开发的业务流程,以及异地资源的统筹和协同情况。

3. 开展协同制造的情况

请描述基于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所提供的制造服务和资源,企业间、部门间的典型应用场景。

4. 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情况

请提品溯源体系的建设情况,描述主要环节信息溯源服务开展情况。

5. 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情况

请描述企业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实现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功能。

6. 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模式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项目

1. 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情况

请提供可定制产品的品类、各品类可定制的参数、定制服务模式、用户定制流程、企业个性化制造流程。

2. 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描述与用户的交互方式等功能。

3. 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描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的情况。

4. 个性化定制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协同与集成情况。

 

模式五: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1. 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

请描述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数据接口格式。

2. 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详细功能;描述基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提供的具体增值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的业务流程和实施方案。

3. 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案。

4. 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建设情况

篇(9)

[分类号]G354

1 引言

读图时代,网络图像资源海量递增,图像检索需求空前旺盛。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图像检索服务,对用户图像检索需求表达行为以及与检索系统交互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必要,而图像检索提问式则是一个恰当的研究切入点。当前有一些围绕图像检索提问式的实证研究,在图像检索提问式的一般语言特征、提问要素组成以及修饰行为等方面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参见笔者前期的相关研究。但是,对基于中文的图像检索提问式的特征还了解甚少,国内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基于此,为了解真实情境中的图像检索需求表达和演进,本文设计了网络图像检索的受控用户实验来采集用户进行图像搜索任务时的检索提问式及其变化序列,围绕图像检索中提问式特征进行小规模实证研究。

本次用户实验于2010年4月进行,随机选择了某大学的若干个大学生为起点,通过他们发展各自的同学或老乡,最终征集了30名日常生活中有网络图像搜索体验的大学生被试,其专业分布广泛,男女皆有,基本符合实验要求。笔者基于某大学的网络实验室环境,布置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图像检索任务,要求被试尽快而准确地完成任务,不限定每个搜索任务时间,搜索过程利用屏幕录像专家全程录制成视频。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进行了10分钟的关于视频软件使用的培训;我们帮助并确保每个被试正确设置了相应技术参数和保存路径;清空IE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和收藏夹,以避免受前一位搜索者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数据分析阶段,人工对视频样本逐个进行内容分析,按时间点序列采集其中所有提问式,共采集被试在完成不同图像搜索任务过程中的图像提问式648个,作为提问式分析的样本。很多被试在构造图像提问式时,利用了图像搜索引擎提供的相关搜索或输入提示词功能;这些智能化输入词汇,正是由一个汇集用户群体智慧的图像搜索的历史词汇的语义网络所提供,能够反映真实用户群体的提问式构造特征。因此,无论是被试自行构造,还是在搜索引擎系统引导下生成图像提问式,都成为用户图像提问式构造的研究样本。

2 图像检索提问式的构造特征

借鉴赖茂生、屈鹏等人“网络用户搜索中语言使用行为的实验研究”的相关研究思路,从三个方面考察图像检索提问式的构造:①构造依据,指选择哪些图像需求描述要素来表达图像检索需求;②构造目的,即检索提问式是否明确,考察用户的图像检索需求和检索目标的清晰程度;③构造途径,指提问式是通过何种方式生成的,如自行构造、高级搜索生成、相关搜索生成等不同途径。

2.1 提问式构造的依据

根据Jrgensen和Cunningham等对图像描述要素的划分,本研究考察6类基本要素在图像提问式构造中的运用情况,即:图像元数据(metadata)、图像内容(content)、图像风格形式(genre/style)、视觉特征、图像抽象概念、情感。其中,图像元数据参照艺术品描述类目CDWA(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的核心元素,重点考察其中4个子项,即大小、技术、主题、来源;图像内容分为对象、情节、关系、地点、时间5个子项;视觉特征分为颜色、形状、纹理3个子项。

实验中,6类基本要素在图像提问式中的出现频率分布情况统计。648个提问式中统计到的要素出现频次为1092次,平均每个提问式中包含约1.7个要素(169.5%),这表明用户在构造图像检索提问式时,倾向于组合多个要素来表达,例如:“夜晚的月亮”,包括时间和内容两个描述要素;“矢量图运动排球”中包括技术、事件情节和对象三个要素。具体地,43%的提问式基于单一要素;57%的提问式包含2个以上的图像描述要素。

就要素分布而言,图像内容要素在图像需求表达时占绝对优势地位,平均每个提问式中至少包含1个图像内容要素(108.0%),亦即用户在表达图像需求时一定会涉及图像所包含的对象、事件情节、地点等要素;24.4%的图像提问式中会包含图像元数据;17.9%的提问式中会包含有抽象概念;13.9%的图像查询请求会针对图像形式/类型提出具体要求;用户更多地就高层语义开始检索提问,图像低层特征运用并不多。各种要素子类出现的频率分布。

首先,用户在描述图像检索需求时,优先选择的要素依次是对象、事件情节、抽象概念、图像形式/类型、地点、主题、技术、颜色等,这些是用户构造图像提问式的主要依据。其次,图像所含对象(人与物件)在图像需求表达中具有绝对优势,在66.7%的提问式中均会出现,比例远高于其他要素,这与Jorgensen的研究结论一致0。Choi和Rasmussen基于Shatford模型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图像数据库的查询提问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大多数图像内容优先采用人物、物件、事件或环境(包含地点或时间)等来描述。

2.2提问式构造的目的

正如J6rgenen等研究所指出的,“虽然用户倾向于不断调整提问式,但他们其实不清楚如何去调整以及如何控制这一调整过程”。本研究也观察到这一现象:用户在提问式构造上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提问式的调整频繁发生,实验中,被试在每个图像搜索过程中平均需提交图像提问请求7.3次,最多的提问式调整次数达32次之多。被试在每个检索入口提交查询请求的平均次数为4.4次,最多达19次。Goodrum和Spink对搜索引擎EXCITE的33 149个图像查询请求的研究结果是,用户进行一次图像搜索平均提交3.36个查询请求。显然,中文图像检索过程中图像请求的次数更多;与朱明泉等对文本搜索的结果(每个引擎上提交请求的平均次数是2.17次)相比,图像检索过程中尝试图像请求的次数是文本请求次数的3倍之多。

篇(10)

中图分类号:TN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7-0070-06

1 引言

所谓站址保持,是指负责基站所需机房及天面的购置或租赁,并通过物业维持,包括合同、租金、电费的管理及客户关系维持,确保基站运营稳定。2008年中国电信获得了CDMA移动网络牌照,移动业务作为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商转型的先锋,在随后3G网络时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业务比重显著提升,并成为中国电信业务的重要增长点。由此,构建CDMA网站址保持体系,确保网络运营稳定势在必行。

为此,广州电信分公司提出并初步建立了CDMA站址保持体系。本文从站址保持现状入手,论述了站址保持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并对其重点管控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务求通过进一步完善现有站址保持体系,确保CDMA网络稳定运营。

2 站址保持体系现状

2009年在完成C网交割后,广州电信根据省公司关于无线专业集约化的要求,为高效迅速承接C网站址保持职责,在充分考虑分公司现有组织架构、维护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由网运部统一牵头,市县两级架构、纵向一体的站址保持体系,根据相应职责配置了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负责广州全市C网基站新建与租赁的站址保持等工作,为在全省率先构建C网站址保持体系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

2009年接网初期,广州电信一方面从其他运营商C网站址交割入手,全市统一步调,集中力量,通过“C网合同交割”及“站址划分”等一系列专项工作,全面梳理了C网基站站址情况,完成C网站址归属划分、合同分割、租金、电费清结算、物业关系移交等专项行动,基本完成了C网基站站址的全面梳理与交割;另一方面,在全省率先编制了《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无线站址保持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站址保持职责与分工、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使站址保持体系初步成形。

此外,通过建立全省第一个站址保持系统,广州电信加强了站址保持体系IT化支撑,以建立站址生命周期的管控为主线,以站址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租金管理模块、电费管理模块为基本载体,实现了全市移动无线网络站址的合同租赁、租金与电费缴纳的预警、物业关系协调的统一受理,以及站址保持上站施工与维护的规范化管理。

目前,广州电信正逐步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站址保持网格化,并落实了各站址的责任承包制度,包站到人,考核到位,以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驻地网岗位考评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IT集中支撑效率,自主开发了物业协调管控模块、租金与电费预算模块等,加强集中管控及效率提升。

3 站址保持体系基本要素探讨

站址保持体系的建立是确保C网业务发展与网络稳定的基础,构建站址保持体系应着重考虑生产的基本要素、制度、组织流程和相关评估手段。

3.1 生产的基本要素

(1)明确站址保持人员岗位,参照基站与室分数量配置人员

与C网的网优和维护人员注重技术不一样,C网站址保持人员更注重的是所负责区域的人脉关系以及市场沟通与协调技巧;因此广州电信根据分公司人员编制,明确了相关站址保持职责由驻地网拓展经理承担。

为做好相关人员配置,广州电信以区域分公司为维度,参照区域基站与室分数量,并集合网络规划与发展数量配备相关人员。具体配置标准如下:

区域分公司站址保持人员配置梳理=(现网基站数量+当年规划新增数量)/核定基数1+(现网基站数量+当年规划新增数量)/核定基数2 (1)

其中,核定基数1、核定基数2是根据核定每个工作人员工作量而核定的参数。

以2012年城区分公司规划数量(非现网数据)为例,2012年核定人员数量如表1所示:

(2)根据区域属性,参照站址重要程度制定费用

1)租金方面

为规范基站的租赁费用标准,广州电信根据2008年广州市房屋销售价格与租赁参考价格标准,对C网基站租金和C网室分租金制定了《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无线基站租赁费用标准(暂行)》和《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无线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物业管理费用标准》,其中基站租金部分根据不同的房价标准把市区分为5类、郊市分为3类,每类均定义了不同的房屋和天面租赁单价,见表2。

室分系统根据商业和住宅楼宇的整体面积定义租赁标准,为简化区域的细分,将物业分为三类并分别给予一定的系数调整,见表3。

备注:

1、面积指楼宇内无线分布系统信号覆盖面积;

2、管理费指年度物业管理费用(元/年);

3、具体操作时,可结合楼宇的重要性、信源数量等不同的实际情况乘以系数作相应的调整。

2)电费

电费参照基站租赁把市区分为5类、郊市分为3类,每类均定义了不同的租赁标准;但考虑到电费全市统一,主要区分商业与住宅用电,广州电信暂定义最高限价。

(3)按区域大小和站址密度配置生产工具

站址保持所需的工具主要是车辆,考虑到车辆的循环利用性,广州电信在核定区域车辆配置的过程中,把站址保持工作因素纳入车辆配置的标准范畴(如10%的比例),并根据区域大小和站址保持密度进行配置。其计算方法如下:

3.2 制度与流程

(1)制度

站址保持工作总体上可划分成不同阶段的服务,梳理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就形成了站址保持的制度要求。站址保持建立的七个主要制度模块如图1所示:

1)建立预警通报机制:建立合同、租金、电费、物业等预警机制;

2)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新签、续签、补签等工作要求;

3)建立站址搬迁制度:明确站点搬迁、逼迁等工作要求与相关流程;

4)建立日常费用缴纳制度:制定站址费用缴纳要求和相关流程,确保费用按时缴纳;

5)建立进出站管理制度:明确工程与维护的进出站管理要求;

6)建立业主关怀制度:明确业主关怀工作要求与沟通机制;

7)建立会议管理制度:明确站址保持会议议事范围与通报机制。

(2)流程

1)组织流程

站址保持涉及建设单位、维护单位、第三方物业等多个单位与组织,因此在组织制度与流程上对组织间协同的要求更高,跨专业或跨组织的流程更多,其中跨组织流程需要考虑流程的成本和灵活性(即柔性)的关系。

考虑到OA系统是省市县通用系统,且便于升级机制的实施,目前广州电信站址保持组织流程主要以OA系统为平台,充分减少各单位的协调与共享成本;同时广州电信也结合省公司电子运维平台,确保组织流程的统一性。

2)生产流程

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站址保持的生产流程具有客户洽谈、建设过程、合同输入与输出、物业维持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生产流程更简易与便捷。广州电信以市公司的客响系统为平台,实现了IT化系统管控站址保持的基础信息、费用预警、信息录入与统计、物业协调派单与管控等多项工作,大大简化了日常生产工作的环节,确保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评估方法

在站址保持工作中,管控是手段,“保持”是目的。要对各单位的效果进行评估,就必须结合广州电信的实际进行综合评估。站址保持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很多,而且指标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总体评估要结合员工技能情况、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和客观计算法等多种方法,合理确定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目前广州电信对各县级分公司站址保持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包括:应知应会问卷、站址保持系统应用、站址逼迁、物业协调和断站、业主关怀落实等五个维度,如表4所示。通过定期公布评估结果,结合“奖励先进,促进落后”的管理措施,促进站址保持整体水平的提升。

4 站址保持的重点管控要素探讨

CDMA站址保持体系首先需要夯实站址保持预警机制,其次进一步做好应急措施,确保网络无缝连接,同时迅速聚焦,关注租金超标关停基站,并加强共享基站的物业管控。

4.1 强化日常管理预警机制

由于站址保持外部因素较多,建立预警机制需要全方位考核。目前广州电信根据工作实际已建立了4大预警机制:

(1)合同预警:涉及铁塔的,要求合同到期前7个月启动续签洽谈;其余要求合同到期前5个月启动。如在合同到期前3个月未能按时续约,则根据基站建设周期及时启动站址搬迁。

(2)租金预警:明确租金缴纳周期,要求一般为一年;同时为预结算方便,规定租金缴纳时间为每年1月份,这样有利于租金的统一管控与预警。

(3)电费预警:各物业的电费缴纳时间不一致,这成了电费预警的工作难点。为确保电费按时缴纳,现已在IT系统上实现电费的预警,参照上月缴纳电费时间,对于当月没有在站址保持系统填报缴纳电费的站点,将短信通知到相应驻地网人员手机,并由广州电信管控员及时做好升级协调工作。

(4)物业预警:物业的改造或市政搬迁,需要及时与业主沟通。为此,广州电信制定了相应的业主沟通与关怀制度,并建立分等级沟通机制,同时通过每月例会加强通报。

目前广州电信预警机制已实现IT化管控,预警通报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站址保持系统获取,站址保持系统以每份基站合同为管理对象,实时更新站址的合同期以及租金、电费缴交周期,通过查询系统获知预警信息,从而及时做好准备工作。站址保持系统使用如图2所示:

4.2 实施应急点建设

由于客观因素复杂多变,基站搬迁过程往往不能实现先建后拆的目标;为此需实施应急网优措施,为网络平稳运营赢得主动性。以下是广州某小区基站应急实例:

由于某小区业主强烈反对,基站必须关停并拆除。基站关停期间,广州电信紧急实施应急网优,定点利用原小灵通基站位置挂接RRU天线(应急站选点如图3所示),有效解决了该区域用户室内信号弱的迫切问题。

4.3 聚焦租金超标关停基站

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站址租金单价也迅速上升,根据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租赁费用统计,2011年租金是2006年的1.35倍。2011年续签租金超标审核通过数占续签合同审批数的72.91%,租金超标已成续签合同的一个主要障碍。然而,广州电信目前的租金单价标准已超过普通市场租赁单价,一味靠升租金来维持站点也不是长远之计;因此需要对基站进行评估,通过基站话务量等情况折算基站生产价值。比较基站生产价值与基站租赁费用,若基站性价比较高,广州电信将采取特殊业主关怀等措施,确保基站稳定运营。

4.4 加强共建共享站点管控

国家工信部长期以来对运营商间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有具体和严格的要求,因此,加强共建共享站点管控,确保归属他网站点正常运营是广州电信的一项重点工作。

目前广州电信与其他运营商公司定期举行联席会议,集中解决热点问题,约定逼迁站点除继续及时向对方通报预警外,同时要求双方对预警站落实具体经办联系人,并落实各区域分公司联系人周沟通制度,对于已纳入预警的站点,需双方市公司对口管理人员每周互相通报协调谈判及搬迁选址等进度情况。

通过加强管控与其他运营商接口的预警机制,2012年其他运营商逼迁基站占比有所下降,管控效果如图4、5所示。

4.5 强化KPI管控

KPI管控的目的是为生产管理服务。鉴于站址保持基站逼迁的严峻形势,结合站址保持各衔接环境,通过合理设定KPI指标,确保完成对网络质量和投资成本的管控。

通过严控全市拆站数量,落实先建后拆的“零逼迁”要求,同时把考核范围扩展至建设工程及物业管控单位,加强KPI考核管控,先建后拆的比例由2011年的12.6%大幅提升至2012年的93.6%。

5 总结

与2008年相比,广州电信如今C网基站数量增幅达到229%,用户规模增长超过10倍,每年站址保持率均在99.5%以上,站址保持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并为广东公司天翼移动网“3G领先”以及省市公司移动业务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文结合广州电信分公司现状,对本地构建C网站址保持体系作了探讨。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与优化健全管理制度,相信站址保持体系会得到更进一步完善,为移动网网络稳定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篇(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项目编号:2014200)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6日

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的盛行,用来营销的网络工具也是层出不穷,其中邮件营销是网络营销中最古老的模式之一,也是大部分企业比较乐于选择的一种网络营销模式。

一、邮件营销基本要素和特征

邮件营销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潜在的、真实的客户去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网络营销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电子邮件平台宣传产品或服务,让目标客户对商品逐步认识、了解、形成偏爱并购买产品或服务,以达到维护客情关系和其他营销目标的目的。

邮件营销可分为两种:一是许可式邮件营销;二是未许可式邮件营销,而正规的邮件营销是指“许可式邮件营销”。因为电子邮件是属于一种比较私人的沟通工具,如果公司或其他组织未经过用户允许就向他们发送大量的电子邮件,特别是一些无价值的邮件,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使营销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本文赞同“许可式”的邮件营销。

(一)邮件营销的基本要素。要想展开有效的许可式营销,就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征得目标用户许可;二是由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三是信息为客户所需。因为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没有谁会在意一些跟自己利益无关的一些邮件,所以如果企业不事先将目标客户的需求了解清楚的话,就算成功发送,也只会被用户当成垃圾邮件来处理,更甚者可能会丧失一些潜在的客户,损害企业的声誉,结果反而得不偿失。

(二)邮件营销的特征。邮件营销曾一度成为企业展开网络营销的首选,就算现在也有不少企业把它当作宣传产品或服务的营销“主力军”。这是因为邮件营销拥有自己的特性:

第一,低成本。邮件营销就是以低成本所带来的高收益走进企业的视线中的,它的费用一般就是上网费用。而且当邮件被发送后,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将具有长期宣传的效果,同时又可节省部分费用,当然前提要保证邮件的质量。

第二,定向性。邮件营销的定向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营销的精确性。

第三,高效性。利用正规、专业的邮件群发软件,再配合有效的用户数据库,那么瞬间发送成千上万封邮件就是小菜一碟,快捷又有效。

第四,广泛性。邮件营销的广泛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播范围广,只要有邮箱地址,就可以发送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二是指应用范围广,邮件营销的内容基本不受限制,适用于大多数行业。

二、国内邮件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邮件营销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用于营销的邮件平均送达率为94.07%,平均独立打开率为11.59%,平均独立点击打开率为20.56%,平均独立点击送达率为2.38%。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邮件营销还具有一定差距,但是目前国内的邮件营销服务商正为开展高效的邮件营销做努力,而且现在已有少数成熟性的企业进入了比较高阶的精准邮件营销,即个性化互动邮件营销模式。在这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邮件营销规范性不高。邮件营销因其快捷、针对性强、成本低等优点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营销手段,以至于很多企业在发出大量邮件之后便杳无音讯。一般比较常见的不规范的营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发送大量垃圾邮件;二是频繁发送邮件;三是邮件内容的要素不全面;四是企业缺乏专业的邮件营销团队。之所以缺乏规范性就是因为有很多企业对邮件营销的认识只停留在很浅显的层面,简单地认为只要把邮件发出去就完成了营销。

(二)缺乏有效的邮件列表资源。邮件营销是广大中小型企业在宣传时用于降低成本的首选,但是在搜集用户数据资料时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有很多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一般都采用以下两种搜集方式:一是向邮件地址供应商直接购买;二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这样做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也大大降低了邮件地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邮件用户信息不健全。在讲究精准化营销的时代,拥有完整的用户信息前提是对用户进行细分,但是如今,现有的用户资料信息并不全面而导致精准化营销就变得很困难。

(四)邮件内容价值不高。一封邮件受不受欢迎取决于邮件的内容有没有价值,个人认为现在垃圾邮件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邮件内容对用户没有任何价值,所以要想避免邮件被丢进“垃圾桶”,就要做到有价值的邮件营销。

三、邮件营销SWOT分析

(一)优势。邮件营销有很多优势,除了前面提到的特性的成本低、快捷性的优点外,还有以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