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司合同管理流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8: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司合同管理流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司合同管理流程

篇(1)

【关键词】

销售企业;合同管理;适应市场

广东、福建等省经济活跃、经济形式复杂多变,做为设立在该地区的销售企业,随近十几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变化,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改革。本文以某企业广东区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分支机构变化为例加以阐述。从2000年以来,该企业在华南地区跨省多次分立、整合。2004-2009年以华南区公司为主,管理本地区(广东、福建、海南)业务,人员合并办公。2010年后华南区公司各项工作重新分立为各省区公司管理。组织机构先后经历了省市级管理方式―省级公司直接管理模式(组织扁平化、垂直管理)―省地市级管理方式三个阶段模式。所辖地区也分别经历了各省独立―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合并―广东、海南两合并加福建省独立―各省独立。公司内部管理方式、管理地域范围不断变化、所处的经济环境复杂,需要从多方面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工作。

1 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制定

在华南区管理时期,最早结合总公司制度制定华南区合同管理制度,广东区合同管理制度是结合本区当前的实际情况,在原华南区制度基础上修订制定。并同时制定《合同管理权限及合同审查审批程序》。现行制度建立统一授权、归口把关、各负其责、相对集中的合同管理体制。公司所属各地市公司、公司本部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进行合同的论证、审查、签订、履行、监管等工作。

1.1建立统一管理、各负其责、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

改变原来的多部门管理,按相对集中归口把关、相对集中的方式管理。原来的由各主要业务部门各自承办合同、审核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即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模式,变为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后,成为现在的由公司所属各地市公司、机关各处室应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进行合同的论证、审查、签订、履行、监管等工作,形成职责清晰,工作明确、有效监督、规范控制的合同管理体制。

制度明确规定订立书面合同的标准要求。从基本环节控制风险。

1.2“各负其责”,严格“三项审查”制度

按照“事前预防、统一授权、相对集中管理、分专业审查把关、各负其责、全过程监督”的原则,公司所有合同在签订之前,必须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对合同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可行性、合法性、严密性、规范性、立项依据、资金渠道、技术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审查;公司法律部门及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等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公司签订合同实行分专业归口审查、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审查、专业技术审查、经济商务审查。对未履行三项审查及审批手续的全同,一律不得签订。

1.3公司合同审核以公司本部、地市分公司两级为审核主体

针对销售公司最基层单位人员工作性质侧重具体销售业务,法律专业人员极少,工作管理中心不同于省、市级管理性公司的特点。将合同审核的管理性工作上移至省市级分公司,即减少基层工作负担,又缩短合同审批流程、提高合同审批效率,符合各级工作侧重点。

1.4加强新业务、高风险项目的法律审查

对于招投标类合同、投资类高风险合同,公司制度明确规定:“立项、选商、谈判、会审、签订的程序进行。”“对合同项目进行必要的考察、论证、落实资金渠道、项目计划等保证合同全面履行的条件。”“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进行审查。”“进行合同谈判、组织招标、投标”。

1.5公司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工作紧密结合

广东区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规定:“招标人应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

广东区公司充分发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伊始,即将所有列入招标类别的合同审查流程设置招投标审核。所有相关合同,必须首先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招投标审核,达到招投标标准而未通过招投标审核的合同将被退回,从而避免产生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的情况发生。

2 合同管理信息化推广

以制度做保障,积极、快速推动合同信息化管理。

把合同管理进行网上审查审批等内容明确写入现行制度中。三省合并管理时期,合同数量大,公司合同管理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但按上级公司的总体安排,借助于当时的垂直管理、专业线分工的集中、统一特点,大力推动合同管理全面网络化、信息化的工作,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人员培训,强化合同信息系统的终端用户使用。加强与当时三省各专业线、各区域和各相关处室的沟通协调,各专业线从初期的不适应信息管理方式至形成习惯、到支持认可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认识到管理三省各级合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有着无法比拟的时间、空间优势,即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成为当时最早一批合同全面上线的企业之一,系统使用覆盖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分公司,用户数量超过550个,合同系统运行合同管理范围下至零售网点合同上至省级公司投资项目,合同运行数量达30057份。

3 合同管理细致与效率平衡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合同管理的细致性和对控制风险的高要求往往与合同签订效率相互制约。需要企业对合同管理审批环节的流程优化常抓不懈。公司的流程优化是从“娃娃”抓起的,基础好,也更易治理。从合同流程设置伊始,便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工作效率要求,以满足于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要求为目的。除重大合同外,合同审核流程简洁、无重复的专业技术性审核。公司重视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日常治理的效果显著。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初始化的早期,流程即是一级审核即可完成三项重要审查,效率高为特点。公司的现行管理制度同时也明确“归口审查、各负其责”,在现在行制度的同时,也有明确的《合同审查权限及审查审批流程》,即避免了审查审批流程的事后确定的随意性,也免于造成流程不定的相互推委。

区分不同类别、不同性质、不同情况的合同,本着实际情况,按工作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关联交易合同、有标准文本的合同 、对时限性要求高的合同,符合三项审查及审批要求为上限要求。一般只通过一级审核,少用二级审核,避免相同专业性、技术性重复审查。

使用标准文本、金额较小、对时限性要求高、法律关系简单的合同,如: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主要产品采购、零售网点销售、零售网点维修、零售网点房屋租赁等合同,实行一级审查审批,只在二级分公司完成三项审查和审批即可签订,通常不同性质的审核节点4个,在承办人及时督办的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审查审批环节并签订。对于其它法律关系简单的买卖、租赁、技术服务等合同审查审批合同审核节点总数一般为5个,金额小的4个。只有投资建设类的合同,法律关系复杂、金额大、无固定的标准文本,而实行二级审核,以严控各种风险。

日常控制流程延长,由于部分工作部门的内部工作分工需要,时常有相关部门要求增加流程审核要求。日久天长,流程便会逐渐加长。为控制这一情况发生。公司流程变化、调整实行审核制,流程调整由主要负责人审批,方可增加。同时,不定时安排合同审核流程检查瘦身。达到日常控制体重,效果好于超重后服药减肥。

4 应急合同审核控制

销售企业面向市场,工作难免需要应对“突发事件”,对时间及价格波动异常敏感的合同也需要应对这类“突发事件”。这客观上造成了个别合同事前审核不充分,事后补办。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各类人员的加入,这类情况也随之复杂。为控制这一情况,公司将其纳入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人事业绩指标考核范围。自上而下,重视合同提前充分审批签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大限度减少这一情况发生几率。

5 合同管理薄弱环节强化

履行控制,寻找最薄弱环节,明确职责。

篇(2)

加强和规范合同管理,对企业规范交易行为,防范交易风险,控制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武汉石化逐步成为华中地区炼化产能“龙头”,市场交易大幅上升,合同主体复杂,类别繁杂、数量及金额大、管理层级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原有分散管理的合同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为此,中国石化积极探索实施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合同综合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专业审查”的管理体制

按照集中归口管理,多专业一体化运作的思路,明确企管法规部门为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提高对合同运行的控制力,初步建立起以适度集权、有效授权、规范操控为特征的合同管理体制。

(一)实行“三个统一”的集中管理

统一制度:武汉石化制定了统一合同管理办法,严格实行领导一支笔签约制度、公司领导审批制度和依据合同付款制度,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体系。统一分工:公司明确规定合同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法律审查以及监督管理,合同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自主管范围内的技术审查,合同经济管理部门负责经济审查。统一平台:以合同管理和财务结算系统为基础,并把市场准入、招标等系统接入,作为合同运行平台,使合同立项、签订、审查审批、履行管理等能够规范有序进行。

(二)实行“三级负责”的授权管理

针对武汉石化所属单位多、管理层级多、合同量大,难以做到公司完全集中管理的实际情况,综合合同种类。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实行年度授权,对内控权限指引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划分,将合同审批审查权交权限领导。分级负责的授权管理,实现了不同业务类别、风险等级的合同都能得与之相应的管理。

(三)实行“三项审查”的签约管理合同管理部门严格按职责和流程进行技术、经济、法律审查,不得签约未按规定进行三项审查的合同。技术审查主要审查合同相对人资质是否具有订立及履行合同的能力、项目工作量、质量、验收、履行期限等专业性条款;经济审查主要审查计划(预算)等签约依据、价格、价款支付期限和方式等条款;法律审查主要审查各方当事人主体资格、合同条款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内容,各审查部门审核意见是否齐备并符合规定等内容。通过三项审查把关,有效防控了交易风险。

二、优化合同系统功能,实现合同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机融合

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武汉石化稳步推进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功能,实现了各类合同全面上线运行。

(一)完善系统功能设置,合同管理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完善合同管理相应环节的流程设置,使交易过程所涉及各项管理有机融合。完善签约依据审批功能,依据计、预算签约;完善市场准入、招标审批功能,优选合格供应商;完善合同签订审批功能,规范有效签订合同;完善履行付款审批功能,财务部门依据合同系统付款审批单对外付款。实现从市场准入、合同选商、签订、变更解除到履约结算全过程信息化、标准化封闭管理。

(二)推行系统集成对接,全面提升合同运行质量武汉石化全面推进合同系统与财务结算系统对接,通过系统间数据信息自动传输,使财务部门严格依据合同进行结算付款,有效提升了合同履行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分析评价功能,发挥合同信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把合同签约主体、市场准入、选商、签订、履行、合同运行效率等信息细化为40多个具体分析要素,定期或不定期对系统信息数据进行横、纵向的比对分析,实时掌握合同运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合同管理制度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对于合同系统反映出的专业管理问题,及时向公司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较好发挥了合同信息在经营管理中的服务和支持作用。

三、优化合同审查审批流程,提高合同运行质量和效率

武汉石化制定了年度合同转委托授权书,明确了领导会签审批的目标、原则和标准,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做到了既规范管理、又提高效率。

(一)审查必要性原则无实质审查内容的职能部门不再审查,采用招标选商的合同,在合同系统中上传相关招投标资料;使用标准文本签订合同的,除变动条款审查外,其余条款不再重复审查;对关联交易合同、内部合同、金额小风险小的合同,相应简化审查内容。

(二)不重复审查原则,减少审查环节同一合同审查部门对同一交易事项仅做一次审查;同一合同审查部门内容不交叉审查。

(三)高效及时原则,明确审查权限所有合同都必须经过财务、法律、计划部门审查;审查会签人员在2个工作日提出审批意见,对于超期审查人员在公司范围内通报。

四、抓住合同管理关键环节,强化合同全过程控制

(一)严格选商管理,提高签约主体资质能力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招标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审查、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规范选商审查程序,确保合同相对人主体适格。同时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考核,对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等重大违约行为时,及时与其终止合同关系,保障了交易安全。

(二)规范签约管理,确保事前签订合同公司对影响合同正常签订的计划、预算、价格等签约依据滞后等管理行为做出相应调整,理顺业务管理制度流程,合同管理部门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及申报、重大项目论证、招标、谈判等工作,制订合同签约计划,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提前准备合同签约资料,保证及时、规范签订合同。

(三)严格考核兑现,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合同管理系统指标管理,严考核、硬兑现,对不完成指标的单位及合同经办人进行考核。严格合同管理人员考核,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每年对合同管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合同管理员资格。

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武汉石化合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法律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地支持和保障了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交易额和合同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合同管理质量和效率都有较大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武汉石化战略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篇(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71-03

一、现代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要求

现代企业运作离不开法治建设。现代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公司制。以法治理念作为构建原则的公司制较好地实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可以说现代企业的运行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治化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的运作必须坚持法治化的方向。企业法治化运行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成立、发展、壮大等各个纵向过程,合同管理遍布于企业采购、销售、运输、劳动用工、技术管理等各个横向层面。优秀的合同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合法性、预测性、规范性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业务性和法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为企业提供市场现实性与前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进而将合同管理与企业愿景完美结合,避免在合同决策、合同执行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和风险。反之,一个企业做得再好、再强,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也不会走得更远,一个不经意间的合同风险可能会使企业多年的努力与积累瞬间崩塌。

企业合同管理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的合同相关人员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的总称。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在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企业要想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个科学的、好的制度,这是做好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做到“有法可依”。当然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制度不是写在纸上,发个文件就万事大吉。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合同管理目标、符合企业实际但又要对企业合同管理适度超前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如果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超前性则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度超前则在执行中遇到阻力过大,同样不利于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因此,一个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二、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割裂。

2.对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合同制度空洞无物。

3.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没有使合同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4.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上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一个过度超前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执行中遇到困难。

三、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促进合同管理的整体有序推进,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设计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应当符合合法性、前瞻性、统一性、预防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1.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理论界通常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合同批准机构、发文归档机构等。不少企业在实际中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等。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更准确。企业的每一个有对外职能的部门都可能是合同业务部门,是企业特定标的合同管理的基础部门。合同业务部门是专业性的部门,不是综合性的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决策层的授权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环节,并且动态调整。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中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企业对该部门的设置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运行环节中主要职能是对合同业务部门在合同运行中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对合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因此,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应当能有效协调合同招标、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争议处理等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不能以“权力岗位分段设岗”等理由限制合同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2.授权管理。授权委托是合同签订履行的前提,加强授权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见制度也对企业的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型的企业集团应当通过年度经营授权的形式加强对下属分公司对外经营的管理,将分公司的日常对外经营业务纳入规范管理和正常轨道,非日常经营业务纳入单项授权管理。其次,对合同人的授权坚持权责相适应的原则,让实践中真正负责合同运行的人员直接签订合同。实践中存在为控制人数量代签合同的情况,也存在为控制人数量部门领导直接签订合同的情况,这都有很大的弊病。单位及部门领导应当通过审核去控制合同而不应当直接参与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表见、口头合同的控制。表见、口头合同与市场经济的诚信、便捷交易相适应,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备忘录、提示书等形式让对方书面确认本企业对授权管理行为的控制,管控企业授权风险。

3.流程管理。建立符合法治理念和企业制度的流程体系。流程管理是法治理念从意识理念转换到行动层面的产物。流程管理具有可控制性、可追溯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可以控制领导层决策时“拍脑袋”的人治模式。一整套优秀的、科学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合同管理流程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合同管理流程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合同审核流程。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中将合同管理员排除在合同前置流程、合同履行流程之外,容易导致合同在审核之前已经在法律上形成的尴尬或者合同管理头重脚轻。合同管理员最了解合同运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合同运行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程的设计要通过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营造对合同运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减少“体内监督”。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并不是相互保密。否则只能是失去监督制约的意义。

4.标准文本管理。标准化文本是指企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合同事前拟定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而多次使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简化了合同的订立过程,也简化了合同的审核过程,提高了合同流转的节奏与效率。标准合同文本的推行通常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中级阶段,合同条款带有一定的“霸王”特征。首先,企业在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过程中要统一规划,使标准文本体系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覆盖企业经常易,达到制定标准合同文本的目的。其次,标准合同文本要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考虑对标准合同文本的合同条款制定多个选择项以适应不同的商务需要。最后,标准合同文本要有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要向文本进一步细分,条款相对公平,制度、流程、文本相对配套的合同管理的高级阶段过渡。

5.合同履行管理。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签订合同是为了履行合同,如果只是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合同履行管理,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可能成为无用功。但是合同履行管理具有的分散性、长期性、实践性及多部门参与的特性决定了合同履行管理难度最大。首先,企业应当着力加强合同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合同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决不是合同管理员一个人的事。企业合同履行管理更要注重培育合同业务人员的交易知识、法律知识、技术知识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建设,奠定合同履行管理的基础。其次,制定合同履行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建立严格的合同履行责任人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不符合项即时报告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日程管理制度、合同履行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等。再之,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则应根据企业合同分类管理的原则介入到重点合同的履行管理中去,为合同履行提供全过程履行支持和监督,避免只有在合同履行出现异常时才被动介入处理。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并加强合同履行中异常情况处置流程和合同异动、终止时的应对机制。

6.合同管理信息化。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企业总部、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空间分离现象日渐增多,与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科学高效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导作用,系统性地提出合同管理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权限和功能模块。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为合同管理服务的,合同管理员不能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合同管理信息化要在合同履行中充分发挥提示预警的功能,充分利用合同信息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四、结论

建立在法治基石上的现代企业一定要注重构建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与控制现代企业法律风险,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合同管理师职业考试辅导教材.合同管理操作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 胡科峰.企业合同管理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

[3] 陈新文.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才智,2009(1)

篇(4)

合同审查是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合规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合同审查效率的高低往往反映着一个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合同申报质量不高、审查流程复杂、审查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合同审查效率较低,拖延了合同签订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事后合同,影响工程进度。为提高合同审查效率,作为中石油所属的大型石油运输企业――重庆运输总公司通过查找分析造成合同审查效率较低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提高合同审查效率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提高合同审查效率的必要性

合同审查是企业签订合同之前的必经程序。通过对合同进行技术、商务和法律审查,可以发现合同中存在的瑕疵,减少和避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争议,规避法律风险。如果审查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延迟,还可能导致合同尚未签订即已开始履行,即出现事后合同,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合同无法签订,商业机会丧失。因此,提高合同审查时效,尽快完成合同的签订,有利于合同双方提前做好各项资源准备和合同项目的顺利启动,节约项目工期和成本,确保合同有效执行。

长期以来,重庆运输总公司的合同审查效率较低,2013、2014年合同的平均审查时间为16.3天,严重影响了合同管理质量。为规范公司合同管理,提高合同审查效率,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公司合同管理部门联系实际,深入分析,制定措施,力争解决长期制约合同管理水平提升的这一难题。

二、影响合同审查效率的原因

(一)制度因素

1.流程设置不够合理。按照公司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公司合同审查流程的层级为6层,分为系统管理员初审、申报单位负责人审查、技术和经济审查、法律审查、分管领导审查、主要领导审批,每个层级的审查期限均为2天,且6个层级为顺序审查,这样完成一个完整的合同审查流程所需时间为12天,合同审查时间较长。2.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公司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对合同审查时限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各业务部门审查合同要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合同因被退回而重新上报的也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超期审查的现象十分普遍,公司对超期审查责任人也并未进行考核。

(二)申报人因素

1.合同申报质量不高。2013年公司签订的821份合同中,审查发现问题1067项,审查退回369次,退回率达44.9%。2014年签订的760份合同中,审查发现问题1141项,审查退回385次,退回率达50.7%。合同申报质量不重影响合同的审查效率。2.申报人责任心不强。合同申报人大都只重视合同的申报工作,在合同申报后没有及时追踪合同的审查情况,对审查人未尽到及时提醒催办的职责,致使合同审查超期。3.申报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合同申报人大多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但也有部分人员是退伍转业军人,只有高中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不一,加之个别申报人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使每个合同申报人员对合同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造成业务能力的差异。

(三)审查人因素

1.审查人未形成及时审查合同的习惯。有的审查人未形成每天定时登录合同系统的习惯,如果无人提醒,审查人就可能会忘记审查合同,造成超期审查。有的审查人经常出差,但在出差之前没有及时进行转委托,造成审查时间超期。2.审查人未对申报人进行有效指导。个别审查人在发现合同有问题后,只是简单地将合同退回,没有对申报人进行有效指导,致使申报人不能及时修改并重新送审,造成审查延误。

三、提高合同审查效率的措施

(一)优化审查流程。将原有的6个层级的审查更改为5个层级的审查,即将原来的技术和经济审查、法律审查两个层级合并为技术、经济、法律审查一个层级;同时初审和申报单位审查的审查期限均修改为1天,这样就使得整个流程可以在7天内完成。

(二)修订《合同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后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指出合同承办人履行“实时跟踪承办合同运行动态,负责合同审查过程中的提示、催办”的职责。同时对超期审查责任人的处罚进行了更明确的规定。

(三)加强申报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合同申报人员取证培训班,使合同申报人掌握合同申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参培人员通过考试全部取得合同申报人员岗位操作证;开展《合同法律风险和对策》专题讲座,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加强合同管理过程控制。一是做好合同事前指导关。对合同实行提前介入和过程跟踪,参与合同的起草、审查修改工作,切实提高合同审查的时效性。二是把好事中审查关。从合同的格式、主要内容、规范用语以及所参考的法律依据等各个方面予以认真审查,确保合同的形式规范、内容合法、用语准确。三是把好事后监督关,按季度监督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对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对策,保障合同的履行顺畅与到位。

篇(5)

随着我国信息化飞速发展和工作精准管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大型(尤其是发电企业)企业均已开始重视信息化管理代替传统人工管理的必要性,开始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统筹目标。国华公司于2003年开始统筹建设信息化系统平台,经过10余年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已成功建设了多个信息化系统,并在不同的业务范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BFS++管理系统和基建管理系统等。随着国华公司管理精细化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需求不断提升。按照国华公司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和统筹目标,以公司业务需求内容为导向,全面建设合同管理、费用中心、影像中心和银企互联信息化系统,实现公司从业务到账务的信息化管理目标,达到业务标准化、流程规范化、信息自动化的管理水平。

二、系统概况

财务信息系统(合同管理、费用中心、银企互联、影像中心)介绍

如下图所看到的,合同管理、费用中心、影像系统、银企互联是四个独立建设的信息系统平台,都用于不同的业务模型。与国华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无缝集成,使国华公司信息化系统形成数据链,将信息数据不断的流转直到业务生命周期完结。在整个流转过程中不论组织、项目、合同、职务、人员能够得到相应的信息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使日常业务发生的盲区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1.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需求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为改变企业合同纸质管理凌乱的现状和打破部门间信息数据的壁垒,将合同整体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和统一化的管理。从预算、需求计划到采购过程管理、合同签订、执行完成,每一个环?中的信息紧密联系,预算信息严格进行事前控制,事后分析。并且自动生成的网上可视化审批流程,更大程度地减少了合同相关环节的等待。完成业务自动生成账务的管理思路,并自动根据业务信息化数据完成决策分析报表。整体加强了合同管理业务流程的规范、分析决策的支持、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合同流程的监控力度和数据的准确性。

(2)合同管理详细功能介绍

合同费用预算管理。合同费用类型与财务预算关联,当超合同费用预算时,进行预警,使合同管理工作由浅层被动管理向深层宽幅度主动管理,实现合同费用预算控制。

合同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计划的制定依据计划类别、总金额、项目类型等进行制定,形成详细的项目计划单。按岗位职责、人员分权限设计,实现流程可定制化。项目计划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根据(SCM)采购订单编号在合同工作台生成合同,另一部分委外、人工直接在合同模块项目计划手工填入形成。

合同台账审批管理。审批流依据合同费用类型及金额大小而制定,审批流设置结合各电厂授权手册灵活定制。不同阶段审批依据岗位、职责、人员相关联,分配不同的权限进行管理设计。合同管理系统中实时显示最新的审批流转状态,审批阶段控制分“同意”“退回”“修改”三种,且保存显示审批历史记录,包括修改痕迹。审批签字可采用“手写签字”或“电子签字”。

合同付款管理。合同付款包括预付款、进度款、结算款、质保金等,合同结算由合同的经办人带合同、发票及验收单到财务进行结算。基建工程一般分多次结算,人工、委外一般在验收后一次性结算。合同付款各阶段都显示是否已付款标识,且付款审批通过后(验证资金计划),根据发票上已关联的供应商、金额及发票时间进行付款,并在财务系统中创建分录、打印凭证。

2.费用中心

(1)费用中心需求

费用中心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对员工费用报销体系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统一化的管理,实现了员工单据填写的合理性、高效性和规范性。做到了预算的事前申请、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与合同管理模块结合完成企业经营事项业务的全面管控。并且自动财务凭证生成和自动生成的网上可视化审批流程,更大程度地减少了报销单据的等待。费用中心信息系统整体加强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预算费用的监控力度和数据的准确性。

(2)费用中心详细功能介绍

个人业务处理。提供在线填单功能,即个人根据业务需要选择相应的业务单据类型进行填写;业务单据包括借款单、、还款单、费用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等;在提交单据未经审批之前,个人可以撤消;提交单据后,系统自动生成唯一的单据号码。

提供个人业务查询功能,支持:查询个人所有申请的单据,支持多维、组合、各种条件查询;查询个人审批过的所有单据,支持组合查询;查询个人单据的审批状态;单击查询出的记录可查看具体单据的情况。

领导审批处理。提供领导审批功能,即领导登录系统默认界面为待审批业务清单界面,可点击查询每条单据具体情况;领导可根据情况审批是否同意单据;如同意,根据流程设定,单据将转至上一级领导或转至会签部门审批,或到财务审批;如不同意,可附说明单据将返回提交人;领导可以对多条单据进行批处理审批。

财务业务处理。提供生成记账凭证功能。单据审批通过后,财务人员定期可以通过本系统直接生成记账凭证。生成的记账凭证满足账务核算系统的要求;本系统处理的常规单据能无缝生成凭证,生成凭证后不再需要修改;生成凭证中应包括科目、摘要、金额、个人往来、项目等基本信息;财务人员可以单张或批量生成凭证。

3.银企互联

(1)银企互联需求

银企互联系统实现了企业财务系统与国内商业网上银行系统的无缝连接,完成资金预算的实时控制,供应商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自动生成付款信息明细与历史记录,实现了业务各个环节的状态信息共享和闭环操作,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数据统计、审核和录入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和规避资金支付风险,提高财务操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银企互联详细功能介绍

银行支付管理。银企直联系统直接涉及资金安全,并作为公司核心财务系统与银行系统的重要接口,把安全性放在系统建设的首位来考虑。利用多种先进的安全控制技术,结合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与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保证设备、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的安全,同时控制内外部、前后台等多方面的安全性,确保交易处理的绝对安全。实现和主要银行的直连,建立与银行业务系统的实时连接通道,利用该通道向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和接收数据信息,实现集中高效的资金支付和调拨。

资金数据实时查询和对账管理。基于银企直联系统,实时获取资金账户数据,实现及时、全面、准确地对企?I所有账户的资金变动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并实现银企自动对账。账务信息银企同步,银企互联有机连接了企业财务系统和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整合了双方的系统资源,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银企账务信息不一致问题。

建立与企业内部系统间的信息接口。建立与费用报销系统、基础核算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快速准确传递,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可对银行提供电子对账单进行查询与展示。展示按照指定格式显示,方便对账操作。

4.影像中心

(1)影像中心系统需求

影像中心系统是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的一部分,主要是将业务流程中附件进行统一管理。加强企业各部门原始凭证的上传效率,为业务全流程提供支持和依据,财务可以根据条形码管理扫描原始附件快速地找到系统业务流程,有效地提高了财务处理效率和纸质凭证和信息化系统的相互追溯功能。

(2)影像中心系统详细功能介绍

原始单据扫描管理。将原始发票和其他相应的附件,通过高拍功能生成影像后,传入到影像管理系统,并挂入合同结算单中,随后打印出系统自动生成的条形码粘贴到附件上。将收集的纸质票据通过高拍仪转换为电子图像数据,将电子图像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同步传递。同时根据相关数据建立图像索引,图像能够方便地进行检索,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

条形码管理。系统依照高拍仪设备编号规则自动生成实物条形码,实物条形码对系统单据号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财务部门使用扫描枪对原始单据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此时系统将自动找到对应的合同结算单或付款单,进行自动生成凭证操作。

凭证查询管理。将合同、对账单、发票等都扫描管理,财务部人员可以通过扫描原始单据上的条形码,自动找到过账后的凭证进行打印查询。所以通过发票号、合同号、对账单号等任何一个信息都可以查询到相关的档案。通过此功能,一次查询就可以将整个业务链产生的所有档案全部进行显示调阅,极大地改善了审计查档和调档的问题。

三、系统实现的意义和成果

国华公司合同管理、费用中心、银企互联、影像中心信息系统的实施,实现了企业经营事项从手工管理转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将各阶段的业务信息透明、公开的共享给相应职责的岗位责任人,使分散在各部门业务事项紧密关联,形成了一条标准的业务链,使业务信息数据更加准确、规范。

合同管理、费用中心、银企互联和影像中心与国华公司现有的ERP管理系统进行了无缝结合,将信息数据共享使用,加强了信息数据的相互流转和业务规范,减少了人为的基础信息维护,加强我公司的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

合同管理、费用中心、银企互联和影像中心信息系统在国华公司成功的使用后,解决了公司日常管理上许多困难点。如:减少了日常的统计工作量、预算的控制风险和人为的信息错误,加强了流程的规范化和数据的标准化等。

1.合同管理

(1)实现了日常合同中预算的接口管理,完全达到预算在合同管理中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效果。

(2)实现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需求计划到合同会签再到合同完结,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生命轨迹。打破了公司各部门信息屏障,使业务更加标准、流程更加规范和信息更加准确。

(3)实现了网上审批管理,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事前预置审批流程,经办人提交审批后,自动按照预置的审批流程发送审批到对应的审批人进行决策审批,决策人可以在审批权限下看到业务事项信息,为决策人提供详细的决策信息。

(4)实现了业务自动生成账务凭证管理,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业务事项审批通过的信息自动生成到财务的GL/AP系统生成相应的账务信息,减少了人工记账的风险和保证了会计自动化的标准。

(5)实现了合同管理各环节的追溯功能,在合同管理中可以根据某一环节的业务事项进行前后流程的追溯,使相关人员能够实时地了解到合同全生命周期的详细过程。对我公司发生的人员流动、岗位交接等人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6)实现了合同管理报表查询,根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的基础数据,使用报表工具开发客户定制报表,方便日常信息的统计查询和明细查询。为公司合同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上的决策支持。

2.费用中心

(1)实现了日常费用中预算的接口管理,完全达到预算在员工费用日常报销中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效果。

(2)实现了员工自助报销管理,员工可以根据日常事项,进行自助式的业务处理,如:借款、费用申请、费用报销和还款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起业务流程直到业务办理完成。

(3)实现了网上审批管理,在费用中心信息系统中能够事前预置审批流程,经办人提交审批后,自动按照预置的审批流程发送审批到对应的审批人进行决策审批,决策人可以在审批权限下看到业务事项信息,为决策人提供详细的决策信息。

(4)实现了业务自动生成账务凭证管理,在费用中心信息系统中,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业务事项审批通过的信息自动生成到财务的GL/AP系统生成相应的账务信息,减少了人工记账的风险和保证了会计自动化的标准。

(5)实现了员工自助查询功能,员工可以根据费用中心信息系统查询到自己的费用事项办理的整个过程和现单据状态。直至财务生成凭证为止。

(6)实现了费用中心管理报表查询,根据费用中心信息系统的强大的基础数据,使用报表工具开发客户定制报表,方便日常报销信息的统计查询和明细查询。为公司统计费用发生情况带来了方便。

3.银企互联

(1)银企互联系统的实施,实现了 ERP系统付款数据与银行网银系统的无缝连接,有效地减少了出纳的工作量,和传统的出纳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现了从凭证创建(总账+应付)到付款信息电子数据的全流程传递与跟踪管理,整个支付流程闭环在系统中完成,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

(3)功能模块通过会计人员、资金管理人员权限划分,实现了付款管理从凭证制证、发起付款、支付一级审核与二级审批的四级管理,极大提高了付款管理的准确性,降低了财务人员舞弊风险。

(4)实现安全性访问支付功能,在保证付款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了付款业务各个环节的状态信息共享。

(5)在银企互联模块中设置了付款相关数据信息的状态监控与查询功能,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现金流管理与支付管理的无缝连接和集成,有效提升了资金管理效率。

(6)在银企互联模块中根据上级单位及公司领导管理意图定制了分析管理报表,提升了公司资金支付管理的决策支持能力。

篇(6)

随着集采公司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近几年来,公司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服务为主导,先后实施了ERP、合同管理系统等关键业务系统,将企业的管理融入应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集采公司的管理和管控能力。本文结合集采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部门业务的需求,初步建立了基于合同管理系统的协同商务平台,主要包含发货协同、到货验收协同、结算开票协同、付款协同、合同附件协同、物流跟踪等合同协同商务基础功能,主要对采购合同的货物履行过程进行透明化管控,加快签约双方文件协同速度,全程跟踪物流信息,有效提高合同双方商务协同工作效率和合同履约管理能力,为双方合同管理人员的协同工作提供合规、便捷、高效的业务平台。

1构建合同协同商务平台的必要性

集采公司的合同种类多样,多为物资、服务、施工总包类的合同,合同数量多,付款方式及验收要求各不相同,参与的合同主题多,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集采公司与需求单位及供应商的数据与信息交互缺乏有效的交互和共享,导致集采公司的合同管理不能有效地衔接、时效性查、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度控制困难。由于合同数量多,参与部门与人员多,合同的进度控制仅靠合同管理系统无法满足集采公司合同管理的需求,相关人员想全面了解合同的执行进度存在一定的困难。(2)缺少动态响应机制。缺少对合同履行、发货验收、开票结算等关键节点的有效控制,无法有效帮助集采公司掌控开票情况,不能及时回款及发票核销。

2合同协同商务平台的功能模块的构建

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来实现各项功能,包括移动工作台、合同信息管理、发货/到货/验收协同、结算/开票/付款协同、系统管理及第三方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功能模块:(1)系统管理。用户的基本操作,包括用户的系统登录,身份验证、密码修改重置、权限控制等。其中平台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可实现用户管理、界面定制等功能,确定权限域并对不同的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以保证平台与数据的安全性、增强平台的灵活性,供应商可登录协同平台对本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确认后提交审核,待系统管理员审核通过后,系统会通过短信通知用户处理接口信息等功能。(2)移动工作台。工作台主要展示待处理的工作事项,是一个待办业务汇总页面,包括我发起的任务、待处理的任务,已处理的任务及消息查询等。(3)合同信息管理。合同信息管理主要是包括合同信息查询、合同文件协同及合同文件物流跟踪。合同信息查询:包括合同主信息、明细信息、附件、时间轴四个页签,合同主信息包括合同基本信息、签约信息、累计收支情况三部分;合同明细信息包括合同明细主信息以及明细详情;附件为合同对应的附件;时间轴展示为合同全生命周期过程以及相关过程中业务处理单据。合同文本协同:为供应商提供文件传输的通道,供应商的合同承办人在找到相应合同信息后,可在系统允许附件上传的前提下,选择对应的附件类型并上传相关文件,该环节便于合同传输规范化,提高文件协同效果。合同文件物流跟踪:在合同文件协同环节合同承办人可人为判断是否有对应的纸质文件,如有则可填写纸质文件相应的物流信息,待对方收到以后可以进行确认文件收到,继而完成合同文件协同的流程。(4)发货/到货/验收协同发货协同:包括可发货的合同明细页面、发货信息录入页面;发货是交易后合同履约的首要环节,供应商可针对需要发货的合同新建发货单。到货/验收协同:包括可到货/验收的发货单列表页面、到货信息录入页面/验收信息录入页面;到货/验收协同是指供应商确认发货后,集采公司或者需求单位对发货单的明细信息生成到货验收单的协作流程。(5)结算/开票/付款协同结算/开票协同:包括可结算的验收单列表页面、结算/开票信息录入页面;结算/开票协同通过供应商发起结算申请,由集采公司进行结算确认,并发送短信提醒对方开票,开票完成后维护发票信息,并确认的协作流程。付款协同:包括付款信息录入页面;付款协同是发票协同的闭口环节,是针对合同履行不同节点下的对应款项,进行付款申请的协作流程,付款申请是付款的前提。供应商通过合同信息搜索定位到相应的合同信息,可发起合同付款的申请,待提交以后协同平台会同步推送数据至合同管理系统,集采公司相关人员登录合同管理系统后可在相应的付款申请单上进行更新,进行集采公司的内部付款审批流程。(6)第三方平台。通过第三方短信平台及物流平台实现相应业务环节的短信提醒功能,及相关物流信息追踪功能。

3合同协同商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篇(7)

二、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割裂。

2.对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合同制度空洞无物。

3.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没有使合同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4.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上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一个过度超前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执行中遇到困难。

三、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促进合同管理的整体有序推进,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设计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应当符合合法性、前瞻性、统一性、预防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1.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理论界通常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合同批准机构、发文归档机构等。不少企业在实际中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等。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更准确。企业的每一个有对外职能的部门都可能是合同业务部门,是企业特定标的合同管理的基础部门。合同业务部门是专业性的部门,不是综合性的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决策层的授权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环节,并且动态调整。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中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企业对该部门的设置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运行环节中主要职能是对合同业务部门在合同运行中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对合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因此,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应当能有效协调合同招标、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争议处理等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不能以“权力岗位分段设岗”等理由限制合同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2.授权管理。

授权委托是合同签订履行的前提,加强授权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见制度也对企业的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型的企业集团应当通过年度经营授权的形式加强对下属分公司对外经营的管理,将分公司的日常对外经营业务纳入规范管理和正常轨道,非日常经营业务纳入单项授权管理。其次,对合同人的授权坚持权责相适应的原则,让实践中真正负责合同运行的人员直接签订合同。实践中存在为控制人数量代签合同的情况,也存在为控制人数量部门领导直接签订合同的情况,这都有很大的弊病。单位及部门领导应当通过审核去控制合同而不应当直接参与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表见、口头合同的控制。表见、口头合同与市场经济的诚信、便捷交易相适应,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备忘录、提示书等形式让对方书面确认本企业对授权管理行为的控制,管控企业授权风险。

3.流程管理。

建立符合法治理念和企业制度的流程体系。流程管理是法治理念从意识理念转换到行动层面的产物。流程管理具有可控制性、可追溯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可以控制领导层决策时“拍脑袋”的人治模式。一整套优秀的、科学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合同管理流程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合同管理流程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合同审核流程。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中将合同管理员排除在合同前置流程、合同履行流程之外,容易导致合同在审核之前已经在法律上形成的尴尬或者合同管理头重脚轻。合同管理员最了解合同运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合同运行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程的设计要通过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营造对合同运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减少“体内监督”。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并不是相互保密。否则只能是失去监督制约的意义。

4.标准文本管理。

标准化文本是指企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合同事前拟定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而多次使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简化了合同的订立过程,也简化了合同的审核过程,提高了合同流转的节奏与效率。标准合同文本的推行通常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中级阶段,合同条款带有一定的“霸王”特征。首先,企业在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过程中要统一规划,使标准文本体系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覆盖企业经常易,达到制定标准合同文本的目的。其次,标准合同文本要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考虑对标准合同文本的合同条款制定多个选择项以适应不同的商务需要。最后,标准合同文本要有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要向文本进一步细分,条款相对公平,制度、流程、文本相对配套的合同管理的高级阶段过渡。

5.合同管理信息化。

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企业总部、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空间分离现象日渐增多,与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科学高效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导作用,系统性地提出合同管理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权限和功能模块。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为合同管理服务的,合同管理员不能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合同管理信息化要在合同履行中充分发挥提示预警的功能,充分利用合同信息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篇(8)

作者简介:董付梅(1976-),女,山东临邑人,山东省临邑县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山东 德州 251500)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18-02

一、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实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有效管理能更好地防范电力物资采购风险,能提高物资管理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能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履行过程的控制,提高合同履约水平,能优化合同管理流程,提高合同管理效率。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坚持依法从严管理,严格合同签约履约,深化“集中签订、集中结算”的合同管理模式,建立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物资现场服务和履约协调机制,通过对物资采购合同的签约、履约全流程管控实现物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方法

临邑县供电公司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以电子商务平台和ERP系统为基础,全过程控制物资合同的签约、变更、履约和资金结算业务,并采用流程控制方法进行管理。流程控制方法通过流程绘制管理工作的过程,全面描述如何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包括节点具体工作方法、工作工具等的描述以及关键节点、创新节点说明。采用流程控制方法,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全过程管控,以达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

三、物资采购合同标准化管理流程控制

1.流程控制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流程控制。

1)市公司下发中标结果并确定是否需要签订技术协议。一般来说,对于新应用设备材料、技术复杂或项目实施的关键设备材料,可根据需要组织项目管理部门、物资需求部门、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协议的签订。

2)如果需要则组织签订技术协议,由市公司负责组织,县公司授权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技术协议。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采购员在ERP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ERP系统中审批采购订单。

5)判断采购订单是否审批通过。

6)采购订单审批通过,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公司委托授权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

7)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签订资料。

8)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签订资料,提出考评意见并下达。

9)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相关资料归档。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根据设计变更通知单提出合同变更申请。根据项目实际要求,需对采购结果进一步补充说明或明确物资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事项,且不造成对采购结果实质性内容进行的更改。

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提报的合同变更申请。审核的依据是物资规格参数不变、单价不变,合同签订数量予以增加或减少,增减幅度是否超过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约定的15%执行,是否超过50万元。若合同签订数量增减幅度超过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约定的15%且超过50万元,则需重新纳入物资计划采购管理。

3)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报县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5)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6)县公司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报省市公司物资部专工审批。

7)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批是否能过。

8)省市公司物资部合同专工审批通过后,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根据审批结果确定合同变更方案并通知供应商。

9)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采购员根据合同变更方案在ERP系统内更改采购订单或增加采购订单。

10)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ERP系统内审批变更合同或补充合同。

11)判断变更合同或补充合同审批是否通过。

1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批合同通过后,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变更情况。

13)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履约信息,提出并下达考评意见。

1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变更相关资料归档。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在ERP系统内根据采购合同到货日期制订物资催交计划。重要设备材料要及时掌握供应商的生产准备和排产计划,按照关键生产节点,核实生产进度,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供应商根据采购合同的到货日期制订生产计划。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对重点物资生产节点履约跟踪。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建立交货配送制度。根据合同交货期和施工进度,履约员及时与物资需求部门确定物资到货需求,与供应商落实配送安排,编制配送计划。采用配送单的方式通知供应商发货和现场服务人员做好接货准备。

5)供应商按确定的时间和方式交货。

6)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组织物资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现场办理交接手续,并组织项目单位与供应商代表进行物资验收工作。

7)确定物资验收是否合格,相关验收人员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8)物资需求部门与供应商办理现场交接手续。

9)物流服务中心协调供应商按照合同规定和现场管理的要求安全、优质地完成技术服务、消缺补件、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

10)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履约信息。

11)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履约信息,提出并下达考评意见。

1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履约资料归档。

(4)电力物资采购合同资金结算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根据采购合同提交预付款申请,附物资采购合同、预付款保函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到货验收款申请,附增值税发票、项目主管部门签字确认后的到货验收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投运款申请,附运维单位签字确认后的物资投运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4)采购物资质保期满无质量问题的,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质保金申请,附项目单位签字确认后的质保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5)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核算员汇总履约员提交的预付款申请、到货款申请、投运款申请、质保金申请,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编制物流服务中心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物资采购支出预算)。

6)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财务管控系统中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7)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8)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县公司分管领导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9)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10)县公司分管审核通过后,县公司财务部专工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汇总。

11)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12)各级审核通过后,财务人员实施预付款处理或应付账款处理。

2.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说明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其中第3)点既是关键节点又是创新节点。采购员在ERP系统内创建采购订单,保存时系统会自动检查是否超预算。如果超预算,系统会提示并不予通过,此时由采购员联系采购申请的创建人进入项目变更管理流程调整预算,之后重新维护采购订单。如果不超预算,采购订单保存成功。

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采购合同、配送单、到货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在系统中以统一的文本格式自动生成,这5种单据可以根据业务进展情况在不同时期打印。为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采购员在成功创建采购订单后将5种单据一次性全部打印,根据具体情况分发给买卖双方或存档,尤其是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一次性打印全部由供应商留存,便于在不同时期提交进行资金结算,减少了供应商多次到物流服务中心打印单据的麻烦,为客户提供了便利。

第6)点既是关键节点又是创新节点。物资合同签订后,履约员要核实是否需要预付款。如果需要预付款,进入采购付款管理流程。如果不需要,则根据实际情况进入物资收货流程。

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市公司组织供应商与各县公司集中签约,严格使用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统一合同文本,确保在中标结果后15日内及时完成合同签订。严格中标结果执行,合同签订不得更改中标结果或违背招标、投标文件实质性条款,逐步取消技术协议签订,进一步加快合同签订速度,大大提高了签约效率,降低了签约成本,方便了客户。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管理关键节点。第9)点,集团公司物资部合同专工审核合同变更申请,若增幅度超过15%或超过50万,则需转入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新增物资需求计划;若增幅度不超过15%且不超过50万,允许合同变更。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管理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其中第3)点是关键节点。建立履约管理常态机制,实时监控供应商实际生产状况、项目进度对物资供应的需求,确保供应商按期供货、项目单位按期收货。

第5)点是关键节点。供应商是否按照采购合同约定的日期和方式交货是其履约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物资计划执行准确率的重要因素。

第6)点是关键节点。物资的验收是对物资的数量、外观、内在质量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凭证和物资标志等进行检查,以验证物资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物资的验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建设和生产的质量。物资到货验收合格后必须在合同交货期满10日内办理ERP入库手续,确保计划执行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第12)点是创新节点。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建立“一单(订单)一评价”的履约评价机制,及时采集供应商交货、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信息,对供应商合同履约情况实行卡片式管理,并将结果及时上报。严格供应商违约处置,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对供应商违约行为进行当期处理。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合同签订履约情况开展诚信评价,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4)电力物资采购合同资金结算管理关键节点。第1)点物资合同签订后,供应商提交预付款申请需出具预付款保函、收款收据和物资合同;若供应商放弃预付款,预付款可与到货验收款、投运款一起支付。

篇(9)

关键词:

桥梁建设;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信息化

0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桥梁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桥梁施工劳务协作合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劳务分包和开展施工的需求。如何提高桥梁施工企业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水平,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是桥梁施工企业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经过分析和研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与建立建设项目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系统,是一种科学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就此在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1传统分包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信息孤岛多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已经很普遍,但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不共享、不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脱节,便形成了信息管理的孤岛。桥梁建设工程施工,相对一般建筑施工而言,其项目管理内容更为繁杂。所以,专门承担桥梁工程建设的建筑企业集团,将项目内容分类、划块进行管理(如进度计划管理、物资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方法。合同管理又分为承包合同管理、物资合同管理、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等,限于篇幅,本文仅探讨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水平,通常将其分为决策层(集团公司)、管控层(子公司)、执行层(工程项目部)3个层级进行管理,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协作合同(纸质版)管理模式中,作为执行层的工程项目部的工程经济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难以及时进行有效地数据信息沟通,也难以将需求的数据信息及时传递给上级子公司,这样就造成负责管控层的上级子公司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所管理的各建设项目劳务分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样,作为决策层的集团公司也不能及时的根据需要在传统的协作合同(纸质版)管理模式中,作为执行层的工程项目部的工程经济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难以及时进行有效地数据信息沟通,也难以将需求的数据信息及时传递给上级子公司,这样就造成负责管控层的上级子公司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所管理的各建设项目劳务分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样,作为决策层的集团公司也不能及时的根据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决策。

1.2审批效率低

采用传统的纸质协作合同,按规定的流程办理审批手续,作为管控层的上级子公司,难以及时了解到办理过程的进展情况。如果某个中间环节的复核、会签人员出差在外,就处于停顿状态,由此造成签订合同的周期较长,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1.3风险管理受控难

在传统的纸质协作合同管理模式中,管控层(子公司)对执行层(工程项目部)劳务分包情况,无法及时全面了解,所以造成劳务分包的事前策划、事中履行、事后核算等,不能进行有效管控。

2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针对以上所述的劳务分包(纸质)协作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到,如果采用先进的IT技术,建立起“以建设项目为主体、以制度流程为基础、以合同清单为主线、以责任预算为核心、以过程管控为主措、以资金支付为卡控”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将桥梁建设项目的劳务分包合同的评审、签订、履约、变更、支付和审批等一系列环节,与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行劳务分包合同信息化管理模式,就能大大提高对建设项目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水平。

2.1建立信息采集标准(WBS工作分解结构)

要解决桥梁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首先要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WBS工作分解结构),采用WBS编码建立标准的编码体系。解决执行层(工程项目部)生产进度、计划调整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成本控制统计方式不一致的问题。建立桥梁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标准编码体系,应遵循以下3项原则:(1)分部分项原则。根据建设单位(或称甲方、业主、发包方)提供的合同清单和不包含的施工项目内容,如桥梁建设施工措施中下部结构施工所需的钢围堰、混凝土施工所需的模板和支架、大临设施中的便道、栈桥、梁场、混凝土拌合站、临时墩、码头、缆索吊及小临设施等,均需要进行独立编码。(2)工序划分原则。如开展斜拉桥、悬索桥的高塔施工时,主塔墩身在业主合同清单分部分项中是总量,而施工过程中则是按节段进行作业,这就需要按各主塔墩身的施工节段进行编码。(3)分包类型原则。在桥梁建设施工的项目中,通常也会包括路基、路面等施工内容。对以桥梁建设施工为主体的项目,承担桥梁工程施工的单位往往将路基、路面专业工程进行分包。遇到这种情况,应将WBS编制按自定义的施工里程段进行编码,如表1所示.建立起标准编码体系后,再将不同桥梁类型的业主合同清单编码与信息系统中的标准编码进行自动匹配与对应,形成执行层(工程项目部)的工程经济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物资核销、施工机械租赁及财务支付与劳务分包管理的关系。此时,子公司的管控层可通过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对各建设项目之间的劳务分包管理数据进行监控与分析。

2.2规范操作流程和审批权限

建立起标准编码体系还不够,还应针对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级的、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审批办法,理清各层级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和审批权限,使决策层、管控层和执行层清楚应尽的职责,这样才能顺利推进、科学实施,从而摆脱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

2.3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起标准编码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审批权限后,利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劳务分包业务信息数据,就可以另行建立起适合各业务部门的风险预警辅助决策系统,以此来强化对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能力。要想达到这一风险预警要求和目标,就必须根据分包合同管理的操作流程和审批权限,构建风险预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劳务分包合同各种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加工、统计和评估、图谱分析、监控、预警和应对。达到决策层、管控层和执行层对劳务分包合同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对劳务分包合同进行风险管理,首先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量化决策层、管控层和执行层的风险指标,统一风险指标预警统计方法。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通过预警辅助决策系统提取风险指标数据,计算后,根据可能发生风险的程度进行风险预警。

2.3.1事前策划

为识别和控制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应建立劳务分包工程量的控制计划。劳务分包数量的控制计划是建设项目总工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基础。所以,应根据劳务分包数量的控制计划,对需要施工的桥梁工程数量进行梳理,对桥梁主体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进行梳理,并重点梳理建设单位提供的合同清单中未涉及到的桥梁基础施工辅助设施的工程数量,如围堰等。各项梳理工作完成后,将计划好的劳务分包数量分解到WBS中,并建立起相互匹配的对应关系。这样即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对劳务数量的需求,也可以有效控制投入的劳务分包数量,实现劳务分包数量不会超过计划数量的目的。最终达到劳务分包结算数量不会超过施工验收数量的目标。

2.3.2事中管控

(1)分包模式的管控。根据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制订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和参加施工的分包单位的施工能力,在信息系统中对劳务分包单位先进行资源配置,劳务分包在信息系统中将受到劳务分包控制计划清单、工程量、单价和投资额的控制。(2)计量结算管理。计量结算是支付劳务分包费用的依据。对劳务分包进行结算,应以工程项目部录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已完成的工程量作为计算的基础。单份劳务分包合同中已完成工程量不可超过该合同中的总量,所有劳务分包合同中已完成工程量不可超过控制计划的总量。(3)末期结算管理。办理最后一期劳务分包结算时,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将通过劳务分包合同中分部分项工程的已完工程量来判断该劳务分包结算是否为末期结算,并自动升级到审批权限。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在进行中间计量时减少审批流程环节,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管控层(子公司)对履行劳务分包合同进行全过程的控制。(4)结算支付管控。在有效控制劳务分包工程量结算的同时,如何做到对劳务分包结算资金支付的管控,主要是在信息系统中将劳务分包结算产生的债务作为依据,形成债务支付申请单,向管控层(子公司)提出使用资金的申请。通过后,系统就会对劳务分包合同费用的支付,按照设定的已完成工程量的比例付款;如需要调整申请单的支付比例,可利用信息系统中支付比例变更申请的功能完成。

2.3.3事后管理

(1)降低被索赔的风险。将劳务分包合同的履约过程和结果保存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决策层、管控层就能随时调取劳务分包合同履约过程的数据信息,作为防止劳务分包单位无理索赔的依据。(2)提高核算与分析能力。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因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保存了劳务分包合同的履约过程,并逐级监控了执行结果。所以,在竣工验收、决算后,可以对分包的主要材料消耗和机械费进行核算与分析,对劳务分包费用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分析,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结算单价进行梳理、分析和汇总,形成合同汇总表、合同履约情况表、存在的偏差表等,并自动保存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为管控层进行建设项目的核算提供数据信息源,实现提高成本核算能力。

3结束语

桥梁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工艺和工序复杂、劳务分包管理和控制难度大。传统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桥梁建设劳务分包和开展施工的需求。如何提高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水平,本文针对传统劳务分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劳务分包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来实现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曼慧.信息化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分析[J].情报杂志,2008(3).

[2]李瑛玫,刘凤莲.信息化环境对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与对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2).

篇(10)

供用电合同管理是电力企业随着市场化进程刚刚开展的新的管理工作,正在和企业的其它管理工作溶为一体,为了保证供用电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自顶向下全面展开进行系统分析,从组织的管理方式、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到现合同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系统业务流程

组织和业务功能反映了现系统工作的模式和状态,要进行信息化处理,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分析,通过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出供用电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功能。

供用电合同管理主要的业务是完成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跟踪和由此产生的各项事务性管理。

(一)合同文本预生成

依据计划部、客服中心、登记窗口提供的新装用户信息或原有客户已在各部门存入的各种信息和合同模块进行合同文本预生成。

1.计划部、客服中心、登记窗口提供的信息有:用户的用电申请报告或用电申请书、新建项目立项前双方签订的供电意向性协议和供电企业批复的供电方案。

2.由营业部门提供的营业有关信息:用电分类、电力用途、电价类别、收费标准、功率因数执行标准、用电容量、备用容量、保安容量、灯力分算情况、电费收取方式、抄表例日和负控购电协议。

3.由用电检查室提供的用电信息:客户线路的接线情况和客户的联系人、电话等。

4.由计量部门提供的信息: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

5.由负控中心提供的信息:负控装置的型号、台数、控制负荷。

6.由生产部门提供的用电信息:产权分界协议。

7.其他信息:如产生谐波污染用户的测试及相关协议等。

(二)合同会签

供用电合同文本预生成后,相关部门及领导要审查合同文本内容即会签,按照组织层次及用户用电电压大小和重要性,分为供电公司和供电分公司会签,低压供用电合同及一般高压供用电合同由供电分公司会签,高压或较重要高压供用电合同由供电公司会签,特殊重要用户供用电合同上报省公司进行会审。

1.合同签订

(1)供用电合同打印。

(2)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名盖章。

(3)双方加盖供用电合同专用章或公章。

2.合同管理

(1)供用电合同条款的履行

①供用电合同文本转用电检查室,依据合同条款检查用户履行条款情况。

②供用电合同文本转生产及调度,重要用户停电前由调度通知用户。

③供用电合同文本转用电检查大队,依据合同条款检查用户执行情况。

(2)供用电合同变更及变更协议书

(3)供用电合同纠纷

(4)供用电合同违约

(5)供用电合同废止

(6)供用电合同台帐

(7)供用电合同报表

(三)数据流程

按照信息系统的处理过程,数据流主要有输入、存储和输出。供用电合同管理输入数据主要有高压合同文本、低压合同文本、临时合同文本、受电设备一览表、产权分界示意图和合同会签过程的审查意见,数据来源于相关各部门和现场调查。所需存储是输入的数据,输出数据有供用电合同文本、合同会签表、供用电合同用户台账、合同已签台账和合同统计报表等。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目标

建设以供用电合同管理业务为基础,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使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效力。

系统将实现数据迅速传递与信息共享;相关部门实现强化工作过程控制和监督;全面实现新建、归档、变更等业务的程序化,最终和省公司营销现代化信息系统接口。

实现国家电力和省公司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的“技术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二)系统设计思想

1.供用电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以供电分公司为基础,以供电公司为系统核心,数据集中式存储,采用C/S模式;省公司为最高层次,数据分布式存储,采用B/S模式,系统从下至上在供电分公司、供电公司和省公司全面应用。

2.通用的接口平台,利用接口平台与其它多种系统无缝联接,实现营业、生产、计划、调度、计量、财务、法律等部门的资源信息的共享,相关部门通过该系统进行合同会签和查询,使供用电合同的业务处理智能化。

(三)建设以管理为核心的业务处理体系

1.强化供用电合同工作过程及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提供充分可靠的管理信息,实现合同管理业务处理过程的审批、监督与考核。

2.并规范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供用电合同工作业务流程、处理方式与方法,通过严格的制约和控制体系达到加强合同管理的目的。

3.达到“技术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⑴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采用省公司、供电公司和供电分公司正在使用的技术先进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⑵设计能够实现业务功能,适应业务变化,具有实用性和满足业务未来发展的可扩展的信息系统。

系统通过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级和应用程序级的权限控制,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保证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网络设计

系统利用省公司、供电公司和供电分公司现有的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具有适应性强、扩展性强和维护方便等特点。

网络协议采用国际通用的TCP/IP协议,IP地址统一分配,供电分公司工作站的网络传输率最少达到10M。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业务集中在供电公司和供电分公司,由于数据集中处理,网络通道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1.系统划分

系统划分为七个子系统,共38个模块。

2.代码设计

3.合同编号

合同编号共12位代码,前7位自动编号,规则是:第一位代表高压的电压等级,如果选择220KV,则合同编号的第一位数字是“1”;如果选择66KV,则合同编号的第一位数字是“2”;如果选择10KV,则合同编号的第一位数字是“3”, “1”、“2”、“3”表示高压合同,如果是220V/380V,合同编号的第一位是数字“4”,代表低压合同。第2至5位代表供电公司的编号,第6至7位代表年份,后5位由合同员自行确定(要求必须是数字形式)。

如“404020300001”表示编码为04供电公司02供电分公司2003年内部编号为00001的一份低压合同。

4.供电公司编码

供电公司编码共4位,前2位为供电公司编码,后2位为供电分公司编码。供电公司后2位编码为“00”。

如“0700”表示供电公司,“0701”表示07供电公司下的01分公司。

5.部门编码

部门编码共4位,前2位为公司级别,后2位为部门编号。其中:01XX表示省公司某部门,02XX表示供电公司某部门,03XX表示供电分公司某部门。

6.操作用户编码

操作用户编码共2位,表示使用供用电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

合同管理员(01):进行系统维护和用户管理的人员。

合同操作员(02):使用该系统的合同工作人员。

合同会签员(03):相关部门需要对合同会签意见的人员。

合同查询员(04):相关部门需要对合同查询的人员。

篇(11)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通过合同来实现。合同管理成为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能否实现合同的高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庆石化公司物资供应中心是承担着大庆石化公司生产建设物资的采购、接运、仓储、供货任务的服务型单位。多年来由于市场工期紧、配套保障难以到位、内部管理链条长等多种原因,先办业务后补签合同的情况时常出现,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埋下很大隐患。

一、事后合同的成因及危害

合同的履行日期早于合同生效日期所形成的合同,统称为事后合同。事后合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公司各项管理不协调,比如计划或预算下达迟延、管理流程不合理。二是承办单位的自身原因。有的是故意不签订合同;有的是不了解、不习惯事前签订合同;有的是不知道如何签订合同。三是合同管理制度、流程和合同管理人员的原因。如合同审查审批流程过长,审查审批人员超时限审批;部分合同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不熟练、不及时等。四是在有些交易行为中我方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接受先履行后补签合同。通过对事后合同原因的分析,因主观原因造成的事后合同、部分客观原因造成的事后合同通过努力是可防可控并且可以避免的,少部分因客观原因造成的事后合同,很难做到事前签订合同。

事后合同是粗放管理的体现,说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够协调统一,企业管理活动与生产经营实际不相适应,管理目的没有实现,如果事后合同处理不好,真的引起纠纷,对整个大庆石化公司的影响很大。

二、预防事后合同发生的方式

近年来,物资供应中心按照大庆石化公司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合同综合管理职能,切实把合同管理作为规范管理、提高水平、降低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事后合同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加强合同系统培训学习。合同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庆石化公司的合同管理水平。由于合同业务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为保证合同签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工作中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对合同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应用培训,加强合同业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并对事后合同的概念及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讲解,有效提高了合同业务人员的系统应用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