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肺结核预防治疗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8: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肺结核预防治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肺结核预防治疗

篇(1)

加强肺结核防治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提高对结核病的自我防范和认识,建立和掌握良好的护理防治能力,是彻底根治肺结核的必要措施,也是结核病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1]。因此,为探讨门诊肺结核患者治疗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影响,给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特随机选取门诊的120例肺结核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于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门诊的12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2.6±10.9)岁,且均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其中实验组60例行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行常规路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本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路径健康教育:即进行常规门诊接待,发放本科室自制的肺结核防治需知手册,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的讲解等;实验组行临床路径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2.1 候诊健康教育:采用口头宣传、画册、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将结核病防治信息提供给患者,如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患肺结核;若怀疑患肺结核,应拍摄胸片、查痰以确诊;此外,还可告知患者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儿童可通过卡介苗接种来预防结核病。

1.2.2 初诊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传染源、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隔离措施及治疗原则。如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具有传染性,而飞沫传播又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请勿随地吐痰,在打喷嚏或咳嗽时用双层纸巾或手遮住口鼻;与家人分开使用生活日常用品,衣物、被褥需曝晒消毒,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是查痰,教导患者留取晨间痰、夜间痰、即时痰标本的方法;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适量、联合、全程和规律,遵循上述合理原则的化学治疗可使病灶内细菌消失,最终达到痊愈。

1.2.3 复检指导:嘱患者定期复诊检查,观察疾病的变化。定期每月到医院就诊1次,了解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复查如胸片及肝功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并教育家庭成员督促患者做好防治工作。

1.3 评价标准 随访10-15d,对比2 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患者门诊满意度调查表,包括门诊过程,门诊效果,配套服务,健康教育,门诊回访等五项,每项分值为0,1,2分,总分值0-3分为不满意,4-7分为一般,8-10分为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检验水准定为P

2 结果

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体检效果对比

注: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消灭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提高治愈率是肺结核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自门诊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大部分患者医疗保健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有效地提高[3]。几乎所有患者都能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证明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邹丽艳等亦认为[4],结核防治的健康教育是肺结核病治疗中的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1.7%(p

总而言之,应用临床路径对门诊肺结核患者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淑君;陈清毅;任碧涛. 肺结核化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西部医学[J],2009;21(4):683-684

篇(2)

中图分类号:R 521.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61

母牛分枝杆菌属快速生长非结核杆菌,对人和动物无致病性,Boenicke等首次报道从牛乳腺中分离出该菌[1],近十年来,国外研究学者对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应用于结核病的预防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3],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90年代《结核病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化疗与免疫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是唯一推荐的免疫制剂[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309医院结核病研究室,于1996年前完成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的研制和各项基础研究,随后我国由安徽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母牛分枝杆菌制剂简称微卡,开始应用于结核病特别是肺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结核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其相关治疗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一、微卡预防结核病作用

国内黄重敏等[5]将7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卡预防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使用降糖药及饮食控制血糖;预防组加用微卡22.5 μg深部肌肉注射,一个月两次,共6次。治疗结束三个月后预防组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D3、CD4显著提高(P<0.01),GD8显著下降(P<0.05)。PPD皮试阴转率,预防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两年随访:预防组无一例发生肺结核,对照组有2例发生肺结核。提示微卡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马福宝等[6]对5~7岁健康儿童进行PPD试验,然后分为PPD试验阳性组和PPD试验阴性组,两组分别注射微卡3针,一个月后观察两组免疫前后细胞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阴性组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数均比免疫前显著增加,阳性组较免疫前呈现出良好的双向免疫调节功能,淋巴细胞数、Th细胞数均明显增加,提示微卡对预防结核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免疫预防有积极的意义。刘元东等[7]对18至45岁PPD皮试阳性健康人群注射微卡3次后,观察治疗前后皮试硬结直径及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硬结直径显著减小,出现水泡、坏死显著减少,观察一年微卡组无一例发病,提示微卡对结核病感染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微卡预防结核病的机制:是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使CD3、CD4值明显增高,CD8明显降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还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呑噬功能,阻止结核菌从感染到发病的整个过程,从而起到预防结核病的作用[8~9]。

二、免疫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

国内外使用微卡治疗肺结核方面的应用研究比较早,已有很多经验报道,微卡联合化疗治疗复治肺结核痰菌阳性及耐药肺结核有重要意义。房天喜[13]将100例痰菌阳性复治肺结核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复治治疗方案,治疗组加微卡治疗。每2周注射微卡22.5 μg/次,共治疗8个月。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6%、68%,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微卡能改善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可作为复治肺结核化疗的辅助药物。韩慧明等[11]将4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卡治疗6个月,每周一次注射微卡22.5 μg,化疗用药12个月,结果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比对照组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王应平[12]将150例初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化疗方案为2H3R3E3(S3)/4(6)H3R3(E3),治疗组化疗方案相同,另加用微卡22.5 μg肌注每周一次,共使用2个月。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胸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率均比对照组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陆红妹等[13]使用微卡、立复新和卷曲霉素联合应用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将4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微卡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痰菌培养阴转率、病灶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微卡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此外,微卡免疫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应用研究也有较多的报道。王金霞[14]将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微卡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化疗方案为2H3R3Z3E3/4H3R3,治疗组加用微卡22.5 μg肌注,每周一次,共用12周。结果微卡治疗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老年人胸腺萎缩,功能减退,造成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加之合并慢性病较多,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低下,单用化疗药物效果差,微卡能提高老年肺结核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痰菌阴转及病灶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89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全部肺癌80%,据有关文献报道,Ⅰ、Ⅱ期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为50%~80%,术后化疗治疗Ⅲ期NSCLC5年生存率为5%~13%,而部分不能手术的局限晚期NSCLC主要以化疗放射治疗,虽然缓解病灶,但5年生存率仅为6%~17%。Ⅳ期5年生存率几乎是0,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或结合局部放射治疗,很少有5年生存率的报道。补虚化瘀方具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的双重功能,起到了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命质量的作用。笔者通过观察补虚化瘀方结合化疗治疗104例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旨在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资料与方法

2003~2008年6月我院住院晚期肺癌患者104例,男78例,女26例,平均年龄64.4岁(43~81岁)。其中鳞癌28例,腺癌54例,鳞腺混合型4例,小细胞肺癌18例,按TNM分期,Ⅲ 36例,Ⅳ 50例。

方法:NSCLC选用MVP方案,SCLC选用EP或IVP方案。NSCLC病例平均化疗4个疗程,SCLC平均6个疗程,每个病例在化疗期间服用补虚化瘀方,化疗结束后坚持长期服用此方。其本方组成为:生黄芪25g,党参25g,熟地30g,女贞子15g,山茱萸10g,淮山药15g,陈皮9g,鸡血藤10g,斑蝥1只(用鸡蛋叩一孔放入,烤熟去斑蝥,食蛋每天1只)。

疗程判定标准:按照WHO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近期有效率。①CR:所有可见病灶消失,并至少持续4周以上。②PR:估计肿瘤总量减少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③NC:至少经2周期(6周)治疗后,病灶无明显改善,包括病灶稳定,或估计减少

结 果

近期有效率(RR):NSCLC中PR36例,有效率为42%,NC44例,无效率为51%,PD 6例,恶化率为7%。KPS评分:经治疗后提高10分10例,提高20分62例,提高30分24例,提高40分8例,平均提高20分。根据寿命表法计算,86例NSCLC经治疗后上年生存率为86.54%。3年生存率为49.5%,5年生存率18.97%。中位生存期为2年。SCLC经治疗后生存3年以上12例,5年以上10例。

讨 论

篇(4)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121-02

糖尿病属于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加之日益加剧的生活压力,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1]。糖尿病患病者的免疫功能和身体机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容易出现感染如肺结核。目前,对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主要临床治疗方案为降糖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本次该院为探讨分析经过不同降糖治疗方式联合抗结核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特选取近年来就诊患者病例资料加以探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计算随机性的选择出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内该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病例,其中50例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口服降糖药联合抗结核,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患者,其中分别包括了男、女患者27例和23例,年龄分布区间范围25~72岁,平均的患者年龄为(56.9±5.2)岁;而另50例接受胰岛素注射联合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则为本次探究的观察组患者,其中分别包括了男、女患者26例和24例,患者年龄分布区间26~74岁,平均年龄(61.3±6.1)岁。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降糖药联合抗结核治疗,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 H12020797), 500 mg/次,1次/d,同时使用阿卡波糖 (国药准字:H1999020) 50 mg/次,2次/d,同时接受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为同时联合使用异烟肼(国药准字 H21022350),用药量为根据患者的病情300~400 mg/d,利福平(国药准字 H23021092),用药量为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450~600 mg/d,以及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胺丁醇(国药准字H21022349),用药量为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750mg/d、吡嗪酰胺(国药准字 H310208000),500 mg/次,3次/d,该用药方案即为临床常用的 3HREZ /15HRE方案。需要主要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用量;观察组:降糖方式为注射胰岛素(国药准字 H32020614 ),用药方式为每日早晚两次注射,用量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同时联合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同于对照组[2-3]。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及进食后2 h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程度[4]。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的工具为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然后分别使用2、t检验计数资料及检验比较组间,经计算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经统计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及进食后血糖水平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降低更为显著,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 两组患者病灶的吸收情况统计结果

经统计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明显吸收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机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出现障碍,或者胰岛素作用受阻,最终导致出现高血糖体征,内分泌系统紊乱[5]。本次调查研究最终结果显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及进食后血糖水平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降低更为显著,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十分关键,一旦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引发出现一系列的器官损伤性并发症,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首要问题是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而胰岛素的使用是降糖最有效的手段。通过胰岛素注射降糖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的根本在于通过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充分利外源性胰岛素,从而在直接且有效的弥补了患者自身胰岛素不足的状况,快速恢复其自身体内B细胞功能,及一些残余的B细胞功能[7-8]。

综上所述,降糖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联合肺结核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显著,而胰岛素注射降糖方案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故在治疗方案选择时应优先考虑此方案。

[参考文献]

[1] 何明仙,唐芙蓉,罗鹏,等. 对4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取不同降糖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9):39-42.

[2] 杨海英,彭溢,熊小丽,等.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75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27-28.

[3] 倪艳,邹永胜,刘泽明,等. 强化降糖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1):38-40.

[4] 罗建奎,周春来,丘霞,等.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降糖治疗方案与抗结核疗效的关系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18):1997-1999.

[5] 徐红娣. 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82-1883.

[6] 莫子韶,胡欣,陆新虹,等.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J]. 中外医疗,2010,29(10):62.

篇(5)

在肺结核化疗过程中,以胃肠反应、肝功损害等最为常见,占所有发生副作用患者的72.68%;而副作用的出现,常在服药后的2个月内发生,因副作用的发生,常导致大量患者的疗程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中断治疗[1-2]。能有效预防肺结核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从而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是肺结核临床医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经临床多年实践,应用传统中医药预防抗结核药物毒副作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10年3月~2012年2月肺结核初治患者156例,其中男94例,女62例,年龄(14~75)岁,全部病例均按参考文献[3]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进行。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2.治疗方法

   2.1空白组:应用利福平(R)0.45,异烟肼(H)0.3;乙胺丁醇(E)0.75;晨起空腹顿服。吡嗪酰胺(Z)0.75,2次/天,口服。服用2月后,改服异烟肼、利福平,到完成疗程。

   2.2 对照组:在空白组治疗方案中,加用复方铝酸铋片(胃必治),具体用法:每天3次,每次2片,餐后即服。同化疗一起开始进行,疗程2月。

   2.3 治疗组:在空白组治疗方案中,加用我们精心研制的中药复方(组成:南五味子、轮叶党参、光山药、北黄芪、炙甘草等),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同化疗一起开始进行,疗程2月。

   3.分析项目?

   观察归纳各组胃肠副反应出现时间、例数,其中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纳差、胃胀、反酸、胃灼热、腹胀等其中一项或以上)。因为不良反应大多数发生在化疗的开始2月内,故本研究中的预防性用药也设计在化疗前2月。分别采用0.5、1、2月及2月后(停用干预药物后到治疗结束的时间段),作为观察点。

   4.结果

   治疗结束后,共有6例脱落病例(空白组1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各组胃肠副反应出现的时间、例数及比例,见下表:

    此表中,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2.45%和14.00%,均低于空白组的41.18%,且治疗组更显疗效优势;停用预防性药物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少数病例仍发生胃肠不良反应,空白组在2月后的治疗中无胃肠不良反应病例。

5.总结

     本研究表明,有效预防及治疗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是保障抗结核化疗方案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运用药物预防性治疗,可降低抗结核药物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疗效肯定,且具有很大优势;停用相关预防性药物后,少数病例在2月后的继续化疗中仍然可发生胃肠不良反应,但比例较低;进行预防性治疗的病例,即使发生胃肠不良反应,但大多症状相对较轻。

     因此,临床中为减少抗结核化疗的胃肠不良反应,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而中医药在这方面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优势,今后可进行更深一步的相关研究,发挥祖国传统医药的精髓,为防控结核病卫生公共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 高星,欧阳松,林鸳.453例抗结核药物引起副作用的临床分析.江西医药,2010,4:334-335

[2]张万军.肺结核化疗药物引起的202例毒副反应观察[J]. 医学信息.2010,1:189-190

[3]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4-53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均选自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共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7岁,平均(55±8.7)岁,患者体质量为45~76kg,平均体质量为(60±3.56)kg,均在我院进行化疗共350次。

1.2诊断及排除标准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严重肾、肝以及心等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排除有精神异常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3方法在化疗之前充分的水化、碱化尿液。按照医生的嘱咐口服碳酸氢钠片来尿碱化尿液,使尿液的pH值高于6.5~7.0,化疗前1h静脉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50~100ml,密切关注各参数是否有变化:尿酸控制在基线的25%以内,血磷不小于4.11mol/L,血钾不小于5.5mol/L,血清钙不大于1.5mol/L,肌酐和尿素氮应为患者基本水平的两倍。采用NCCN为指导对小细胞癌症进行治疗,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①EC方案:依托泊苷结合卡铂。②EP方案:依托泊苷结合顺铂。③CAV方案:环磷酰胺结合长春新碱及阿霉素。

2观察护理

2.1早期观察治疗后的6h~5d为ATIS可能发生的时间,很多患者大都在治疗后的1~3d发生,起病症状为突然发热39~40℃。患者伴随呼吸困难、胸闷、恶心、头晕、尿量减少等症状。预防ATLS的护理早期观察主要包括5个部分:①选择观察对象。②观察要点。③观察频率。④针对症状的主要护理措施。⑤护理效果的评价。总之,做好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存在的护理问题,以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

2.2 病情观察ATSL常见表现有心率失常、充血性的心力衰竭、手足抽搐、肌肉痉挛、嗜睡、水肿、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晕厥和猝死等。其临床表现根据代谢异常程度的不同而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护理措施持续有效。

2.3高磷血症及低钙血症观察和护理①观察内容:应严格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瞳孔、意识、呼吸变化和尿液情况,如尿液结晶或浑浊,及时向医生报告。低钙血症应注意肌肉强直或强行痉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会造成心肌损害。②护理方面:高磷血症会导致继发性的低钙血症。遵照医生嘱咐给患者口服氢氧化铝的凝胶以抑制肠道对磷的吸收,从而使血磷水平降低。若出现抽搐现象立即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等意外病症的发生。

2.4高钾血症观察和护理①观察内容:高钾血症的病症表现为心律不齐、肌肉酸痛、面色苍白、手足麻木、全身无力等,须细心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②护理方面:为保证血钾监测的准确性,避免从输液侧的肢体上抽取血样,采血时应保证试管及采血针的干燥,选用的针头最好在7号以上。血样抽出后应立即送检;如需输血,取血要避免震荡,输血时避免加压,以免形成大量的钾离子。紧急的治疗措施有静脉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能使钾重新分布,有高钾或血钾情况,应采取透析治疗方法,必要时还应进行床边血滤。

2.5高尿酸血症观察和护理①观察内容: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主要表现有无尿、少尿和引发氮质血症,还可能导致尿路堵塞进而致肾功能不全。②护理方面:每天用pH试纸在化疗的前中后测量尿液pH值,维持尿液的pH不小于6.5~7.0。化疗前1h静脉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尿液pH达到7.0即达治疗目标。注射别嘌呤醇和拉布立酶一1,口服需注意其是否被有效吸收,并注意药物热、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肝功损害和血小板下降的不良反应。

2.6减少可能发生ATLS的因素应避免饮食、营养、治疗等方面可能会加快电解质的紊乱及使肾功能损坏的因素。如保钾利尿剂、肝素等的治疗会导致血钾升高。常见肾毒药物有非固醇类的抗炎药、两性霉素B、氨基甙类。应减少钾和磷的摄入量,避免碳酸饮料、豆类等含磷高食物的食用。

3结果

根据早期ATLS的临床症状,在化疗前对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通过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观察表,密切观察病情,对ATLS存在的不良症状整体进行护理,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ATLS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4讨论

ATLS是小细胞肺癌化疗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一般会通过抗癌治疗后引起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一系列综合症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2]。ATLS一般多见于巨型、增生较为迅速以及对治疗有良好反应的患者,如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急性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此外,还常见于对化疗具有高反应实体肿瘤。

对ATI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使用ATLS观察表,并对患者实行严密的病情观察。期间,做好患者高磷、高钾、高尿酸血症以及日常护理此外,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口腔进行护理,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应准对不同患者文化、性格、年龄等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应选用口灵2次/d进行护理,且需喷涂金因肽,忌口刺激腔的食物以及烟酒。同时让患者熟悉复查流程:入院需查生化及血常规,化疗7d后,每天需做肾功能和电解质的检查,1次/w生化及血常规检查,并提醒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对小细胞肺癌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对ATLS患者进行早期病情护理和观察保证了化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细胞肺癌化疗致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临床进行观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之后,能明显改善患者高尿酸、高磷、高钾血症的症状,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能有效提高ATLS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篇(7)

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肺结核疫情在我国的情况十分严重,我国肺结核患病人数据世界第二位。根据现代的医疗水平,若是肺结核疾病能够及时发病并给予规律合理的理化治疗,有望治疗痊愈,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失败病历较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慢性传染源的存在。因此,对慢性传统源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下文将对这两方面内容做出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选取50名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其中27名男性,23名女性,年龄为8-82岁,平均年龄为(44.2±1.2)岁;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实施预防管理后的50例肺结核患者,称为观察组,其中25名男性,25名女性,年龄为6-80岁。两组年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对比方法

采用回顾对比的分析方法,根据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统计方法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出传染源的特点和传染规律,找出预防治疗对策。

1.3判断标准

根据两组康复率的统计,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地判定2014年1月-2014年6月患者的预防治疗对策的有效性。或者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方式为SPSS21.0,P

2、结果

2.1肺结核治愈率比较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显著(P

2.2肺结核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差异显著(均P

3讨论

3.1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特点

(1)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传播率高。我国约有5.5亿人口已经受到肺结核感染,其感染率为44.5%,其中受感染人群中老年人居多, 0 岁~14 岁儿童的受感染率仅为9%,之后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也在增长。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城市人口的受感染率高于农村人口。

(2)耐药性强并在这年上升。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为结核菌,此菌体的耐药率达到27.8%,该病菌的初始耐药率为18.6%,而其继发耐药率则达到46.5%。并且此病菌趋向于耐多种药物,针对肺结核的主要治疗药物的耐药率更高。

3.2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预防策略

(1)加强肺结核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和健康知识教育。为了提高大众对于肺结核疾病的认识,医务人员以及相关的公益组织应承担起肺结核疾病防治宣传和健康知识教育的任务。国家政府部门应通过电视媒体、报纸、宣传册等途径宣传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和肺结核病产生的原因、传播的途径以及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防治等预防知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肺结核并的重视,促使民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1]。

(2)接种免疫预防疫苗。目前,我国已有的卡介菌免疫疫苗针对新生儿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但是此免疫疫苗用于成年人其预防作用相对差些,因为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随年龄的增长期传染率也越高,成年人患结核病的概率也就越高,因此需要相关的疾病预防部门不断研发新的结合预防疫苗。

(3)加强医防合作。各非机构机构诊疗医务人员对于结核病的诊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结核病的早期治疗和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控制有着直接影响[2]。因为非机构的诊疗医务人员对于国家流行病学知识的了解和防治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针对此类病症患者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或是误诊而导致其传染源逐渐扩大,进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加强非机构义务人员工作质量的提升。

(4)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预防。化学药物预防措施是肺结核疾病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药物防治能够有效控制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传播。通过体检对感染由结核杆菌且其试验成阳性的群体根据具体情况,给其服用预防药物。以遏制结核杆菌的进一步传播和结核病的形成。

总之,对于肺结核疾病来讲,首先需要对医院慢性传染源特点分析,针对性制定预防策略,确保肺结核患者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篇(8)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170-03

[Abstrac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 is a common chronic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a large affected population in China,which has been selected as on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y national key prevention and control.County-level hospital is a basic health and medical institu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B prevention.The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B in our country,and then put forward strategies of drug prophylaxis and engaging in management of TB prevention and cure after deepening into grass-root (hospitals) so as to discuss how to well carry out the work and TB preven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severe impacts from patients occurring with drug resistance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TB.

[Key words] Pulmonary tuberculosis;Strategy;Drug prophylaxis;Management

根据原卫生部疫情报告显示,自2004年4月以来,肺结核居发病数和死亡数首位,而从全球来看,未来的新菌种将更加难以防范及治疗。结核病是重要的传染病,究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医学人员一直在努力研制对抗结核病的药物,就我国而言,从县级到市级至国家自下而上的防治系统的完善,会有效减少结核病的发病数以及死亡数,如何保证结合防治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从根本上控制结核病菌的传染源,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1 结核病在我国的防治现状

结核病也称“肺痨”,是由结核杆菌入侵人体后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性病症,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已经有10几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1.1 结核病的现状

目前国内结核病的防治现状堪忧,据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防痨肺部疾病联合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发率高负担国家之一,且耐药结核病疫情严重;在我国所有患病的结核患者中,1/3为耐药结核,1/10为耐多药结核;我国每年新增耐多药结核患者数量将超过10万;全球1/7的结核患者、1/4的耐多药结核患者在中国。何为耐药结核及耐多药结核?耐药结核是指结核患者对任何一种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如果患者对利福平、异烟肼同时耐药,即为耐多药结核,这两者与普通的结核病症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诊断复杂,普通结核患者只需要3个痰标本,2~3 d即可完成诊断,后者需要2~3个月;②威胁大,治愈率低,普通结核患者治愈率在90%以上,耐多药结核患者为50%~60%,且费用高昂,很多患者无法得到治愈;③药物资源有限。

1.2 结核病频发的原因

导致结核病频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人为因素:患者在确诊后没有及时到结核专业防治机构或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在就诊中,采用了错误的治疗方针;用药剂量不足、服药方法不得当;患者不能坚持全程治疗,自行停药。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有偏差、有漏洞:针对患者管理松散等状态,在我国推行的直接面试下的短期化疗系统(DOTS)在很多地区并没有严格推行,且很多防治工作都没有落到实处。③卫生状况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扩大了疫情的传染及发生。

2 降低结核病发率的应对策略

结核病分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原发性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及其他肺外结核5类,在这5类病症中,肺外结核不具传染性。结核病传染的最强时间为治疗或发现之前,因此,重视防治工作,及早发现治疗传染源,是降低结核病发率的重要策略。

2.1 防治结核的基础方法

肺结核出现的症状有以下表现:全身乏力、低热或者午后潮热;睡觉浸湿衣物;没有食欲,体重减轻;初期,患者轻微干咳,后期痰量增多,伴有咯血症状,出现胸闷胸痛、气急。县级医院在结核的防治工作中,应督促乡镇、社区卫生机构部门,凡是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出汗2周以上的其中1项症状时,都必须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是结核病。对于确诊为结核病的患者,应督促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完成完全治疗,避免传播他人。这样就能及时控制传染源,有效降低结核疫情的传播。

仅仅做到控制传染源是不够的,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结核病患者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结核菌会悬浮在飞沫中被健康人吸入,因此,一方面,结核病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随地吐痰,在与人接触时,应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洗簌用品专人专用,用流动水勤洗手,勤换衣,并定期消毒,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另一方面,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勤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有效的空气流通能够吹掉空气中的结核杆菌。

同时,医院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很有效的防治方法。卡介苗接种于人体内,可保护未受过结核病菌感染者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时间可维持5~10年,保护率约为80%,且受接种者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

2.2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的目的在于对已感染结核病菌并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预防服药,控制结核病的发生。西医抗结核病的药物在不断更新,在结核病防治中起重要作用,我国在结核病预防用药中,已引进西药,但同时也因为化学用药价格昂贵、不良反应突出,加快对中医药的研发,以期取长补短,优化对结核病的防治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2.2.1 一般性预防 药物预防主要针对以下人群:在结素试验下的青少年及5岁以下儿童,出现阳性反应者;无接受抗结核治疗病史,但在X线胸片有明显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者;结核菌素皮试反应呈强阳性的高度发病可能人群;艾滋病感染伴结素反应阳性者。目前医院用药中主要使用异烟肼,其优点在于:效果优良、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且副作用少,成人每天的剂量为0.3~0.4 g,儿童以总量≤300 mg为前提,以每公斤体重5~10 mg服用。

2.2.2 中医药预防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的精髓,在防治结核的药物研究中,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如70年代朱良春老师创制的“保肺丸”“肺痨膏”内服外治[1],以中草药来抑制结核杆菌,并促使病灶吸收,达到修复肺空洞以及损害组织的目的;刘才老师[2]为了研究抗痨颗粒辅助治疗结合病症的疗效,选取100例难治性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其中48例患者采用纯西药治疗,52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添加抗痨颗粒,连续服用3个疗程以后,实验组有效者为48例,所占比率为92.3%,对照组有效者为34例,所占比率为70.8%,两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吴建勋[3]老师采用自制蛤蚧丸,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原则,在患者原方中增减药味或药量,治疗效果显著,因此,结核病的防治,不仅依靠西药,在西医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中药,会加强对结核病的控制。规范中医治疗,推广科学、安全的中医诊疗规范[4],研制更为严格的防治方案将是中医药治疗结合病症的重要方向。

3 深入基层,开展结核防治管理工作

结核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但仅仅预防是不够的,在预防的基础上做好结核的防治管理工作,对结核患者及早发现、及时转诊、归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县级医院不仅要做好本身的工作,更要监督以及协调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基层,与患者面对面沟通,掌握结核病防治的详细情况。

3.1做好发现、转诊及追踪工作

发现结核患者是预防疫情的关键,在防治工作中,县医院应该分派部门,在固定时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于结核病防治的业务水平,在首诊中确认肺结核患者,把发现病症的关口前移;同时,对县级以下的乡、镇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其防治工作,促使转诊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在此过程中,对转诊未完成的结核患者进行追踪,确保其到县医院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系统治疗[5-8]。

3.2加强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县结核病防治中心必须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原卫生部的统一要求下,保证疫情报告的实效性和完整性,做好各个科室的联络协调工作,在疫情登记、结核患者的转诊、对结核患者的归口管理等环节上,做到无缝衔接[9-10] 。在归口管理的工作中,要明确防治门诊的专项职能,其他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都不能收治结核患者。

3.3 加强对患者的督导管理

以原卫生部规范要求为基础,县医院应安排相关人员,对督导在册的结核患者,定期整理病例资料,上门督导家访,掌握患者治疗的动态情况。乡、镇或者社区的防治医务人员,必须深入到村及社区,与患者面对面沟通,看患者是否配合治疗、是否定期按规则服药、是否定期进行复查,对各项情况规范化记录,确保督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医务人员的后续工作做好保障。

3.4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宣传

普及结核病的科学防治教育,特别是针对信息不发达、教育落后的各级乡、镇、村,显得尤为重要。在结核病防治的宣传中,一方面要安排好时间,不仅是3月24日(结核病宣传日)这些特殊日子,更要分时段、定期进行下乡入村宣传[11-12];另一方面,在宣传形式上,可以利用播放结核病短片、设立专业咨询、专业医务人员答疑、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生动详尽地让群众明白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应该如何防治、疫情流行的严峻后果等。“知识是最好的疫苗”,让群众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增强保健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了削减了结核病的发生,也促进了结核防治工作的落实。

4 结语

在分析国内结核病防治的现状中,耐药结核和耐多药结核是重要名词,且耐药结核病的危害极大:①耐药结核病治愈率低,所需费用大大增加,加重了医疗负担;②患者流动求医,扩大了耐药菌的传播范围,且在耐结核患者中,青壮年所占比例较大;③耐药结核病治疗困难,如果长久不能治愈,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针对这种病症,一方面要做好基本的结核防治工作,防止普通结核病患者转化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另一方面,要完善DOTS在县级医院内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等.治疗肺结核及后遗症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5):254-255.

[2] 刘才.抗痨颗粒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9):105.

[3] 吴建勋.蛤蚧丸治疗肺结核114例疗效总结[J].内蒙古中医药,1998,17(2):8.

[4] 邓云峰,孙淑丽,于春宝,等.结核病耐药监测研究报告初步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2):101-103.

[5] 蔡纪明,陈贤义.中国结核病控制下作典范与地方病控制项目结核病控制部分中期评价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

[6] 洪建军,沈红英,金巧萍,等.集中推荐肺结核发现方法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6):264-265.

[7] 陈立新,卫成.集中推荐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效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17(2):91.

[8] 熊昌富,周丽萍,张险峰,等.村医集中推荐肺结核可以症状这检查对提高肺结核发现率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6,28(6):370.

[9]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2, 24(2):65-108.

[10] 张元森.惠州市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转诊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5):468-469.

篇(9)

国务院办公厅.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EB/OL]. [2013-01-24]. http:///zwgk/2011-12/06/content_2012869.htm.

Roy A, Abubakar I, Chapman A, 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knowledge impact of tuberculosis information leaflets among staff supporting substance misusers: pilot study[J/OL]. PLoS One, 2011, 6(6): e20875. doi: 10.1371/journal.pone.0020875.

Roy A, Abubakar I, Yates S, et al. Evaluating knowledge gain from TB leaflets for prison and homeless sectorstaff: the National Knowledge Service TB pilot[J]. Eur J Public Health, 2008, 18(6): 600-603.

刘雪云, 刘风霞. 大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预防医学论坛, 2008, 14(12): 1119-1120.

甘奇. 大学新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6(1): 56, 62.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53例肺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53例患者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0.5~72岁,平均年龄34岁。53例中,浸润型肺结核18例;慢纤洞型肺结核15例;单纯结核性脓胸19例;毁损肺1例。53例中,患者有咯血症状的12例;痰菌阳性10例;霉菌球16例;糖尿病11例;其他4例。

1.2方法 53例肺结核患者中,全肺切除9例;肺叶切除26例(其中左肺叶切除9例,右肺叶切除17例);胸膜剥脱术11例;楔形切除4例;复合肺叶切除术2例,其他1例。53例患者在术前的治疗均达到9个月以上,平均治疗时间为12个月,术后进一步进行治疗。

1.3结果 53例中发生手术并发症的9例。9例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1例,经呼吸机治疗后治愈;肺不张3例,经气道雾化吸人及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治愈,血胸2例,经剖胸止血1例治愈,1例死亡;脓胸2例,均治愈;支气管胸膜瘘1例,治愈。

2分析讨论

2.1手术治疗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对于严重的、不可逆的病变进行手术治疗,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肺结核手术治疗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治疗主要是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速度快,大大降低了严重肺结核患者的死亡率,也是肺结核患者的治愈后并发症、复况得到了好转。在肺结核治疗中,一般建议采用药物治疗,逐渐的控制病情,以达到治愈目的。对于部分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手术治疗肺结核疾病中,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一方面,要确保断面病灶的完全切除,避免疾病的复发,使肺断面再无病灶活动。另一方面,尽可能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缩小切除面积,尽可能保留病灶外的肺部组织,以发挥肺部的功能。手术治疗对于难治性肺结核、复发性肺结核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病灶、肺叶的切除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结核并发症及复发率。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该病的发现快,诊治早,也降低了肺结核疾病的诊治难度,近年来,手术治疗肺结核的重症患者逐渐减少,全肺切除患者呈递减趋势,手术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却不容忽视,对肺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2.2肺结核术后常见并发症 支气管胸膜瘘、血胸、脓胸、肺不张是肺结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支气管胸膜瘘也可称为支气管残端瘘,主要是因为支气管残端内膜结核缝合不严或伤口难以愈合造成的。此外,支气管的炎性病变,患者本身的身体条件(如患者手术身体较弱,有贫血、发热等情况)也容易造成该并发症。该病症在肺结核全肺切除患者中的发病几率较高,术后发病几率为5%~10%,当发现患者术后10d后胸腔引流管持续漏气,或有呼吸突然困难、呛咳、痰量增多、咯血等症状,应引起警觉,进一步利用相关手段进行支气管胸膜瘘的确诊。例如,于胸腔内注入亚甲蓝液 咳出痰液带有蓝色则可确诊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结核播散也是肺结核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痰菌仍呈现阳性,病灶发生转移。脓胸的发生机率在2%之间,其主要诱发原因为胸腔污染、术后冲洗不彻底、胸腔内有残留积液等原因造成,多发生在术后5~7d,临床表现患者体温逐渐升高,可达39℃以上。肺不张主要表现为疼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少见血压降低,严重可引起休克。肺结核术后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手术效果,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伤害,还有可能引发一些医疗纠纷。

2.3肺结核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通过临床研究,有效的防治手段对降低肺结核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对于肺结核需手术患者,在术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抗痨治疗,用药需持续半年以上,以确保疗效。对于难治肺结核,术前保留两种以上敏感药物,术后的治疗更要重视,一般用药要在一年以上,以巩固手术效果。

针对不同的肺结核术后并发症,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手段。如血胸的防治,主要靠术中的精细操作,合理使用血制品、抗纤溶剂及促凝剂;如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发生突然间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时的置患者于侧卧位(术侧在下),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结合患者病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长期不愈患者行开放式引流术。对于结核播散的防治主要从术前、术后的治疗入手。一方面,要确保术前治疗的科学性、有效性,较好的控制患者痰菌,避免术中、术后结核病菌的播散。另一方面,术后应坚持6个月以上的化疗,结合患者情况适当延长术后治疗时间,以确保疗效。对于脓胸的治疗主要从手术的仔细度入手,确保术后胸腔冲洗的彻底性。密切关注患者术后体温,对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穿刺抽液治疗,同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支持治疗。如治疗效果不佳,选择合适的时机行开放式引流术,确保患者疾病的治愈。肺不张是肺结核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防治主要从术前、术后两方面进行。术前: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呼吸训练,引导患者有效的进行咳嗽;对吸烟患者进行戒烟治疗;对有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结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肺结核疾病的治愈率已达到很高,人类已逐渐的摆脱该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对于一些难治的、病变不可逆的、耐药性强的肺结核疾病,当前还只能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这部分人约占肺结核患者的4%左右。如何防治肺结核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是确保肺结核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当前,最有效的防治手段是术前、术后的科学治疗,及肺结核患者手术实施的时机选择和对手术细节的重视。通过有效的防治,手术治疗肺结核疾病的效果会更加突出,会给更多的肺结核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篇(11)

第一条为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染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理。

第四条结核病防治工作应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发现、治疗和化疗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卡介苗接种制度。

第六条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市(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省、市(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承担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

第八条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协助拟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三)负责组织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综合评价;

(四)负责组织拟定国家结核病防治技术标准、规范。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

第十条其他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

(二)与防疫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

(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四)负责落实本地区结核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化疗管理工作;

(五)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六)对肺结核病高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普查;

(七)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八)培训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加强结核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

第十二条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导。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结核病防治网络的组织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积极参与结核病的防治。

企业的医疗防治科室和人员,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指导下,负责所在地区和单位结核病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化疗管理以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四条结核病专科医院和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结核病人的住院治疗,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章预防接种

第十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有义务按规定承担所在地区、单位或指定区域的卡介苗接种任务。

第十七条卡介苗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经县级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接种工作。

第十八条卡介苗接种必须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

第十九条卡介苗接种情况应当及时填入统一发放的计划免疫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片。

第二十条卡介苗接种发生差错事故和发生严重异常反应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和治疗,并如实报告当地县级卫生防疫机构,不得延误或隐瞒不报。

第二十一条卡介苗的订购计划供应由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共同制订,由省级防疫机构统一订货。

负责实施卡介苗接种的机构,应将卡介苗接种率及接种质量考核情况,定期书面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并抄送同级卫生防疫机构以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四章调查与报告

第二十二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规定进行结核病疫情和传染源的调查。

第二十三条发生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地区或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结核病检查,查明传染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第二十四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个体开业医生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必须按下列规定时间,向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报出《结核病报告卡》:

(一)监测区在24小时内报告;

(二)城市非监测区在1周内报告;

(三)农村非监测区在两周内报告。

第二十五条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承担结核病防治职责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在接到《结核病报告卡》后应对病人进行登记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国家统计局审批备案的结核病统计报表是国家取得结核病患、发病登记资料的重要来源,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按规定逐级上报。

第五章治疗

第二十七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收治的肺结核病人,应当按《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不能按工作手册和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必须将肺结核病人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全国结核病防治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遇有疑似结核病的就诊病人,应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中心卫生院。

第二十九条已确诊的排菌期肺结核病人,应当按结核病防治要求,主动配合治疗单位的治疗与管理。

第六章控制传染

第三十条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下列从业人员中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应当按规定通知其单位和当地卫生监督管理机构。

(一)食品、药品、化妆品从业人员;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范围内的从业人员;

(三)教育、托幼单位的从业人员;

(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十一条下列人员应当按规定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一)新参加工作、参军、入学的人员;

(二)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从业人员;

(三)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厂矿企业职工;

(四)排菌期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

(五)国务院卫,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三十二条排菌期肺结核病人应当避免可能传播结核病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结核病病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规定的卫生要求对结核菌污染的污水、带有结核病菌的排泄物和痰液进行消毒或卫生处理。

第三十四条对从事结核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经常接触结核菌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预防保健措施。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专门用语定义如下: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肺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性肺结核病:指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的肺结核病。

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病:指痰结核菌检查阴性,X线检查有活动性、或有结核性胸膜炎。

排菌期肺结核病:痰结核菌检查阳性期间的肺结核病。

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及其分中心,各级结核病防治所和结核病防治科(防痨科)等结核病专业的防治机构。

化疗管理:主要包括全程督导和全程管理,全程督导化疗指治疗全过程中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直接观察下进行;全程管理化疗指治疗全过程中通过定期门诊取药,家庭访视,尿液监测,家庭督导及误期追回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