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互动教学模式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4 17:25: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互动教学模式

篇(1)

激趣创景启发探求交际

一、课堂教学模式过程

Ⅰ.激趣

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创景阶段埋下伏笔。

1.新奇引趣法

1.1以唱歌形式使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入门阶段。

如在教学第一册第四十三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名词的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学生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掌握必须准确熟练,才能区分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词性物主代词的异同点。首先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代词再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问、答、译、比等方式的交际原则,使学生明白了各类代词的正确使用,然后用旧词填新曲的方式将代词表格编成一首歌,两分钟内,背诵表格人人过关,接着我走下讲台随手拿来各种衣物进行师生间的对话。最后将对话编成歌,对名词性物主代词进行小结:

T——Thisrulerismyruler.

S1——Thisrulerismine.

T——Thatrulerisyourruler.

S2——Thatrulerisyours.

T——Whoserulerarethere?

S3——Theyarehisandhers.

T——Whosearethererulers?

S4——Theyareoursandthiers.

1.2利用口诀简化难点,使学生顺利攻克难关。当学生对可数名词的记忆及使用以及some,any的使用望而生畏时,在师生的交际练习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口诀四人一组小结不可数名词及some,any的用法,于是出现了:不可数名词这样记,一日三餐要调剂,早餐面包泡茶水,午餐纸包鱼肉鸡,晚餐米饭加奶汁,饭后再做作业题。以上名词不可数,要数别忘加量词。some用于肯定词,肯定回答也用此。any用于疑否句,不可数名词thisis。

1.3利用简笔画、图表、设问引答,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1.4借助游戏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2.竞赛激励法

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1差异训练。如平时测验根据学生的现状,我总是印2~3套题,一套面向全班,好学生做题速度快,再发给他们难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题,这样做,不同程度的学生既有统一的学习内容,根据个人的差异又有不同的奋斗目标。既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好风气。

2.2小组比赛。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加机会,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信的交流场所,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赛。如学了情态动词can,启发学生用can造出六个句子。然后三大组参赛,其余的组评判。粉笔如同小小的接力棒从后到前,比赛内容是将句子变成否定句、一般问句、选择问句、特殊问句,大家对此兴趣盎然,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

2.3男女比赛。通过男女比赛方式进行一个单元和综合复习。首先布置复习范围,为了取胜,好生主动帮助各自的差生,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争论,比赛包括情景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他们彼此互抓弱点,千方百计不使自己丢分,使复习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Ⅱ.创景

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并常自戴假面具,变换各种人物角色,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尽量做到可见、可触、可尝、可闻,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

例如:为了创设情景,学会句型IswatchingTVtoomuchbadorgoodforyourhealth?铃声过后,教师一边捂着肚子一边吃面包,满脸痛苦的样子,走上讲台自言自语道"Iseatingtoomuchbadorgoodformyhealth?Ithinskit\''''sbad."然后我提出了"Whatisgood(bad)foryourhealth?"四人一组的讨论开始了,很快答案产生了。

Doingmorningexercisesisgoodforyourhealth.Keepingtheclassroomcleanisgoodforyourhealth.WatchingTVtoomuchisbadforyoureyes.Playinggamestoomuchisbadforyourstudy……

接着教师在动词下面划了线,问"为什么?"立刻有人回答,动词加了ing才能充当主语。交际的目的达到了,语言难点突破了。

又如,第二册第45课是有关月份的内容。师生以问答方式引出了对话。(带方括号的词表示写在黑板上)

T——Whichisyour[favourite]month,doyouthink?

S——IthinkOctoberisthe[best].

T——Andtheworst?

S——December.

T——No.1thinkJanuaryisthe[worst]thanDecember.

教师建议学生编一个相似的对话,要利用黑板上的划线词。他们很快编出了——

S1——Whichisyourfavouritefood?

S2——Ithinkmeatisthebest.

S1——Why.

S2——Becauseit\''''sthemostdeliciousofall.

S1——Whichistheworst?

S2——noodles.

S1——Why.

S2——becauseIwillbehungrysoon.

以及你最喜欢颜色(运动、城市、动物、学校、老师等)。其中because与Why的引入又为下一单元重点做了超前学习。这样以旧引新,用新带旧,使对话变得更丰富、更充足,再通过教师的讲评,使学生对自己的首创精神产生一种向往之情。从而培养了学生扩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掌握求知创新的技巧。

Ⅲ.启发

实践证明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创设情景学语法,即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一箭双雕,符合用英语来学英语的原则。但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因为认识规则的监控作用不仅能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启发得出规则的具体过程为:

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练习运用——系统归纳如第二册第34课中难点与要点既多又集中,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可采取分散教学各个击破的方式。首先要掌握need与hadbetter的使用。教师可以用桌上没有粉笔这一实际现象,生气地说:"Whoisondutytoday?Thereisnotanychalkinthebox,WhatshallIwritewith?Ineedsomechack.Xixi,you\''''dbettergoandbringquickly."等Xixi取回粉笔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句子,并在need与hadbetter下面划了线,问答在师生之间展开了:

篇(2)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本节的主题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主线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对其评价。

二、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3、能力目标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利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六、学法指导

创设情境、引领探究;分析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在本节课里,先结合素材讲解设计和观察实验的思路和要点,然后再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开放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利用玉米种子萌发幼苗在实验室模拟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将实验结果拍成照片,供课堂教学用。植物体有关图片。制作植物向光性的FLASH。

八、教学过程

1、自学导纲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设问:

a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b环境中的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c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2、出示导纲,自学课文

1.向光性是指在 光照射下,植物朝向 生长的现象。

2.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并设计了怎样的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

3.达尔文的实验指出:单侧光的照射使 产生某种 ,当这种 传递到下部的 时会造成 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4.詹森做了什么实验?他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拜耳做了什么实验?实验证明了什么?

5.荷兰科学家 温特做了什么实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什么?

6.生长素究竟是什么?

7.植物激素是指对植物的 有显著影响的 ,它们是由 产生的,能从 部位运送到 部位。

8.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哪些?它如何从合成部位运送到植物体的全身呢?在植物体各器官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这等于是“战前火力侦察”。学是教的依据,学生先自学是其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导、组织其展开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全班讨论。

2、合作互动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合作探究,体验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首先介绍科学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由达尔文实验根据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四个假说:

(1)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2)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3)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

篇(3)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 ——“ 交流 — 互动 ” 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例如:在讲授We are tring to save manatees.一课时。由于学生们对manatees 这种动物知道甚少 ,如他们的栖息地,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食物来源,以及为什么要拯救他们,他们为什么濒临灭绝。如果不知道这些,整节课学起来将很困难。所以一开始上课,我就让学生自己提问题。I ask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anatees?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m? I have just seen a program about manatees.If you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 I can tell you .”然后,学生们开始提问:“where did they live ?” “What did they eat?” “How big are they?”… 回答完学生的问题之后,我又让学生猜他们濒临灭绝的原因。学生们会猜食物原因,污染原因。I say Maybe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课,在课中找寻答案。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始了这节课。这样做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扫除了很多学习上的障碍。同时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学 ————“ 交流 — 互动 ” 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教阅读文时,我总是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一些问题,第一遍阅读时先设置大问题,第二遍阅读时设置细节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记下来,拿到小组中来讨论。

3.小组讨论 ——“ 交流 — 互动 ” 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 4 人(优等生 1 人,中等生 2 人,差生 1 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 “ 同 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如各小组的问题中都有一道是关于mangrove是什么? 我告诉学生This kind of trees are very special,they have long roots that can breath.mangrove swamps is a place where trees grow in water. 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判断。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4.组际交流 ——“ 交流 — 互动 ” 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要让中等生多发言,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的组提出:What did we do to save manatees? 其他的小组给出了许多的具体建议。如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5.练习评定 ——“ 交流 — 互动 ” 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 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进行检测教学效

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引言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语言接受者,近几年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推广使用,中国的英语教师逐步意识到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互动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

互动教学模式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材是一种互动关系,以学生为主体,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 主动探求、大胆质疑、积极讨论, 以至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有关互动教学模式的理念被纷纷提了出来。目前,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西方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九十年代,美国旧金山大学语言学院院长H. Douglas Brown提出了交互式语言教学法(An Interactive Approach)。 根据Brown 的观点,“互动”既是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也是交际语言教学所要实现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交际的主要来源是互动,即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合作交流思想,相互产生影响。交互式语言教学法强调,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情景, 采用灵活多变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也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和评价者。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设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情景, 形成一种轻松、白由、愉快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拓展个性, 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教师与教师的互动。师师互动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外延,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同年级教师间互动交流,可以切磋教学技艺,形成优势互补。师师互动的方式有互相听课,集体备课、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教师间的互动,有利于更准确的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和目标,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并随时保持教学观念的更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

(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是教学的本质性因素。建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应具有双向主动和双向促动的特点。

1. 双向主动: 教师的主动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的正向主动; 学生的主动在于与教师协调配合,积极思考,充分吸收的反向主动。

2. 双向促动: 教师的启发和提问对学生是一种促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 学生的反问和质疑亦对教师构成促动,促使教师进一步反思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育水平。

根据课堂互动主体角色关系的不同,师生互动还可分为师个互动(Teacher-individual Interaction), 师班互动(Teacher-class Interaction)和师组互动(Teacher-team Interaction)。师生互动时,教师应创造各种贴近生活、令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学生也应该尊敬教师,理解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记》有云: “独学则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提高学习技巧与效果。生生互动又分为以下几种:

1.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即是组对子- pair work.。由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组成搭档, 在英语课堂上共同完成对话和练习。经常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这种活动,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流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并在互动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英语水平。

2.小组互动。进行小组互动的人数最好是3 至6 人。小组活动适合学习量大,内容多,学生自主性强的讨论形式的任务,如游戏,小话剧,拼写竞赛等等。它能使班上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投入到活动中去,更能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帮助, 共同探讨的合作精神。

3.个人与全班的互动。如围绕课文内容由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提问题,又或者是一个同学作为被采访者,接受全班同学的采访。这种互动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增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情感交流。

(四)师生与教材的互动

课堂互动的前提是以教材为依托的,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的互动。教材是一个全息和开放的系统,教材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解读教材的不同体验,相互交流,进而和教材互动,完善教材。教材的是师生参与阅读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师生在与教材的碰撞、交流和对话中产生的,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充分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每节课后,教师可结合授课内容给学生留一定形式各异的作业,让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教师也可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

四、结束语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局面。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教学之间互动的一种新型素质教育教学机制。它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语言课堂教学之中,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师生在和谐合作的过程中高效地实现了教学效益最大化,实现学习语言能够交流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Constructs“themainbody—interaction—toinquireinto”theeducationalmodel,muststrengthenthesenseofparticipation,manifestsstudent’smainbodystatusandteacher’sleadingrole,letsthestudentstudyintheparticipation,drivingresearch,independentstudy,buttheteacheronlyistheinstructionwhichthestudentstudiesandtheactiveorganizer,letsthestudenttheacademicsocietystudyintheparticipation,theacademicsocietyinnovationandtheinteractionfunctionandthesituationstudywhichexchangesthroughtheteachersandstudents,achievedindependentlyconstructstheknowledgethegoal,achievesgoalwhichthestudentdevelopsonowninitiative.

【Keywords】Educationalmodel;Mainbody;Interaction;Inquiredinto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下面谈谈在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中的粗浅认识。

1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它已成为研究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当今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缺乏积极的探究精神;②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和行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在共同的活动中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合作。

1.2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自我选择将形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也会因此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控,不断反思学习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推断,一旦学生成为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就不再被动地去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会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2“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目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仍明显存在,这种模式认为教师讲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规律,“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短暂的时间内对学生效果明显,涨分较快,但长期来说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不利。因此,针对“单向—注入式”教学的种种问题有必要构建“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2.1“问题互动”教学模式。首先是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全课中心问题,此问题学生马上不能回答,接着设置的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进行的学生学习活动,逐步解决中心问题。比如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先创设情景:让条形磁条插入和拔出线圈,闭合回路中电流的方向不同,让学生看到这一现象。然后再提出问题: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学生通过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这一系列活动组成课堂一个又一个新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2“讨论—互动”教学模式。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大胆重新分配上课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总结,充分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而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讲得很深很细,不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学生机械地接受。例如,高中物理的“欧姆定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一边讲新课,一边让学生实验,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E=U内+U外。再如,高中物理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电流、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待测电阻各一次,自己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①测量电路如何选择?②控制电路如何选项择?③电源如何选择等?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总结,自行导出规律,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3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叫做探究学习。它包括科学探究、技术探究、社会探究、学习探究等不同的类型。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两种形式:

3.1“动手做”学习:在这种方法的学习中,教师通过设置适当。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这一方法的口号是:“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

动手做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参加活动、实验、讨论而自主构建知识,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而不是替代他们去做。如:高中物理中牛顿第二定律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篇(6)

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我校的教学实际,明确了四步互动教学模式,并进一步诠释了其中的理念。

一、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的基本理念依据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构建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四步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生生互动可分为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课堂师生有效互动:课堂师生有效互动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教学过程,并在其中获得丰富有质量的学习经验的教学交流活动。衡量教学交往的有效性,其主要特征不是师生之间交往频度的多少,而在于通过教学交往学生受到精神震撼的力度和持久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强弱和对于生活认知态度的改观与否。

所谓四步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各个步骤中都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本课目标的教学模式。

第一,师生互动的基本策略: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统一体,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最佳组合。(1)“创设情境,引起互动”策略。(2)“鼓励参与法驱动”策略: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积极活动;鼓励学生自编自演,使学生爱动。(3)“及时表扬,促进师生互动”策略。

第二,生生互动的基本策略:(1)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的策略。(2)认知活动与情感激发相统一的策略。(3)因学施导的策略。

二、四步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构建以“情境提问—探究讨论—交流概括—巩固反思”为主线的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四步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下表是通过不同互动方式培养的能力发展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具体实施四个步骤

1.情境提问:创设情境(温故知新),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是通过问题而学习的,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见,学生尝试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良好开端。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任务驱动的激励方法布置学生问题作业,如新授课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提前预习,每人提出1—3个问题,分小组检查是否完成任务。然后收集整理上交。有关于学习目标方面的,也有学习内容的问题,有浅层的,也有深层次的。教师从中选择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在黑板上列出,引导大家开展问题讨论,并肯定所有学生善于提问、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

尝试提问的途径一般是:

①指导自学—规定提问式作业—培养提问习惯;

②创设情景—设置认知冲突—诱导发现问题;

③感性体验—灵感顿悟—自我发现问题。

其中创设问题情境就不能局限于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简单问题,学生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现成的答案。看起来问题提了不少,但对学生的思维没有触动,而且教师在课堂中始终是牵着学生走,控制着学生的思路,没有放开。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以下四个方面:

(1)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过于笼统,一般化;

(2)问题要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不能过于平淡。也就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问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具有适当的难度阶梯,不能过于简单;

(4)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了若干问题,在实际面对学生上课时,既要能收得住,即教师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加以适当控制,又要能放得开,即允许学生提出教师预先没有考虑的问题,甚至可能是教师一时也难以回答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应回避,做“冷处理”,而应热情鼓励,进而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师生共同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创设好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动脑精心设计。

记得开学初参加数学备课时,教研员姜芳菲老师特别指出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她强调:数学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四个方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提问。例如:(1)计算方面,从算理和简便算法质疑。(2)从概念教学内涵和外延拓展上质疑。(3)利用学生易错点质疑。(4)看书质疑等进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第四:坚持训练,让学生乐于提问,养成主动提问的好习惯。

2.探究讨论:探究问题,讨论分析。

布鲁纳曾强调指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找出来,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他还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其中的“发现”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探讨”。还有美国教育家奥尔康等曾对学生记忆情况作过一个简略的统计:一般学生对某一内容阅读后能记住10%,听到后能记住20%,看见后能记住30%,听到且看到后能记住50%,而说过后能记住70%。这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看、听、说”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督学作用应充分发挥,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掌握学生学习、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及时指导、答疑和收集信息。

大家都知道我们新课标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进入了新课标改革后时代。像数学从培养“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现在的 “四基”,即加入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其中我们进行第二步的探究就是充分体现对学生四基的培养。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个人独立思考,积极开展问题讨论和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主体性的发展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自身的角色,更新观念,正确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性发展、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和开发者。智慧的培养,不能通过结果教育(一味的教知识),而是要在过程教育中培养的一种能力,这才叫智慧。像包饺子,不通过亲身实践,是永远也学不会的。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会学的能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探究,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师生互动。像数学教学中的拨珠子,摆小棒,拼图形和面积推导等很多知识都充分体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

像语文学科,在这一环节中,问题呈现给学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问题做一番讨论和分析,而不是立即寻找问题答案。例如,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们提出:“你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含义?”“你想通过哪几方面来理解?”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对问题本身有了更明确、更深刻的印象。

3、交流概括:交流合作,总结概括

合作与交流可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效果,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交流可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知识的内化。首先,教师是合作学习环境中的设计者,同时要在适当时候给予学生帮助,避免学生走弯路,耗费更多时间。其次,教师又是合作学习的评估者,既要对学习过程不断评估,又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敢于修正错误,形成气氛活跃、形成开放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的新格局。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要走一个极端,也就是什么问题都完全放手让学生解决,老师成了课堂学习的一个观众,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都应是扎实的、务实高效的。如果离开教师的讲解与点拨、引导与组织,那么知识的生成、知识的升华等无从谈起。所以对于学生互动以后所生成的一些知识和问题,教师应该有一个短而精的归纳概括,要给孩子们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与联系,要在学生认知水平上再升华。

4、巩固反思:巩固拓展,反思提高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探究过程的方法,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增加思维的发散和集中,使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反思提高是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是创新的重要阶段。除课堂上精选创新题型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外,还要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获得了新知识,但这些新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还未达成预定的状态,尤其是数学这一科目,易于和其他知识混淆,易于遗忘。因此,在课堂学习的最后阶段还要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转化的最佳方式便是做练习。这时,教师向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由易到难有阶段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并尽可能地使学生理解和学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做练习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请学生站起来面向全班同学口头回答,或者请学生到黑板上当小老师一边演算,一边讲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练习的结果正确与否,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可自行评定练习结果,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评定。教师进行抽查式评定,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时指出并找出错题原因进行纠正,对学生成绩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既检查和评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及时强化。因此,这最后阶段的练习和反馈是整个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哪个科目,我想这个环节都应该联系实际生活来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7)

实施步骤:教师启动一自主探索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一练习评定。

1 教师启动――互助互动的前提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体作用,作好前馈、铺垫、引导工作。前馈,就是在新授之前,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基础、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做到有的放矢。铺垫,就是根据学习新知的需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自学、探索新知做好旧知铺垫工作,引导,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有效地获取新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2 自主探索――互动互助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新授教学伊始,先由学生个人自学,就是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这一阶段开始,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各自认真自学本课的新授内容,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准备在小组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列出,提交小组讨论,寻求解答。

让学生自学课本,能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成功愉悦感。成绩中等的学生,既理解了部分知识,又找到了暂时未弄懂的内容,诱发了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责任感。成绩较差的学生,虽然对所学内容大都存在困难,但毕竟知道了问题所在,明确了主攻方向,扩大了信息交流的渠道。

3 小组讨论――互助互动的主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应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不急于讲解知识,而应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各组由一人汇报其本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他成员补充;把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全体组员讨论;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应明确提出讨论的要求;指导各组有效、高质的进行讨论;关注每个组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二个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小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学习、帮助,不但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互得到了充分展现,学习能够有所提高,同时对各种信息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加工。

4 全班交流――互助互动的关键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全班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互助学习全面体现。

在大组交流中,先由一个组抢先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全班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则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之间的交流、争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知识作出科学的归纳、总结。

上述过程应着力发挥学生群体间的互助互动功能和自主学习功能,使他们学习的主题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而教师则应发挥全程调控作用。

教师在启动阶段,应尽量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在个人自学阶段,应掌握各类学生的自学状况;在小组讨论阶段,应关注各组的讨论结果,了解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在全班交流阶段,应抓住有共性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总之,教师应密切注意教学的进展情况,随时做好调控工作,使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

篇(8)

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性应用及分析

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塔西陀说过:“想要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对于已建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和评价需要在比较当中获得体现。为了检验已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笔者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为基地,选择了两个班作为试用对象,分别为护理12级(10)班和助产12级(1)班,此二班在入学成绩,生源地构成,人数比例,课程设置方面都较为相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们的研究以一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着重于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环境的考查及对互动效果的评价;最终通过针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以及相应的评价量表进行测量,以数据形式表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和一般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一)互动过程比较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灌输基础知识,以教师为主导;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导,避免了“以教师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教学方式的不足,对于课堂教学中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好的效果。在课前,能够通过教学设计的策划和人员的分配使得思想政治课专题或活动更加具有实践性,同时在这样的酝酿过程中,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如第二章教学辅助的“爱国歌曲联唱”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有了较多的互相合作;在课中,教师通过说疑、释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难题,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第四章教学中开展的“扶起跌倒的道德”专题演讲就让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通过上课又转化为理性认识;在课后,各种形式的课外小组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组织,对不同的课程互动进行相应的任务承担,巩固了互动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过程的数据分析中,得到了表2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互动过程上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二)互动效果比较分析

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互动,新的时期应该要有更加民主平等,彼此悦纳,协调合作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而非过去传统的师生授受关系。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4]。所以多维互动模式是一个教师学生、学生、学生课堂互动的多向关系,体现了互动的本质。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师生间,还有教师与课外小组,与个体学生或全体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个体间的交流,更包括了先进生与学困生的信息往来;学生课堂互动指的学生自我把握课堂氛围,做课堂的主人,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参与者和不同见解的交换者,对课堂进行平等组织。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效果的数据分析中,得到了表3的结果。上表显示,多维互动模式教学下的学生普遍表现在各影响因子上皆高于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护理12级(9)班。总的来说,一般教学模式互动效果均值为3.2244,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互动效果均值为3.4209。虽然各项水平都只有微小的差距,且都高于3.00的中间值,但还是有差距的,这很好地验证多维互动教学的效果,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一般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由于条件所限开展得还不够充分,效果仍有效提高。

(三)互动评价比较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评价涉及到诸多要素,归根到底,涉及到的是课程是否满足个人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价值判断,需要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才能达到全面、具体和科学的评价,不仅要有合理的考核方式,也要兼顾学生的能力提高,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互动教学的考核不是终点,我们应该对学生平时表现,如课堂讨论、调研报告、小论文、演讲辩论、社会实践等进行综合老师,引导学生对学生教学的积极参与,将这种参与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计入考核结果中。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效果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得到了表4的结果。上表显示,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效果比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效果均值低了0.247,这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比传统方式有了更好的效果,无论是考核还是能力都有了更大的提高。上述数据,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轮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验证了我们设计的互动过程、互动效果和互动评价三大项十因子的评价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取合适的指标,有利于更好地评价互动效果,这也是此项研究的目的,而各因子的权重,也需要科学的确定和分配。概括地说,本指标体系在运用中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科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互动教学是一个具有较多层次和很强结构性的过程,同时教学过程又具有抽象性,本指标体系能够较全面地确立评价指标,保证了各流程的有效性。第二,灵活的操作性。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多维互动模式中,我们设计了两个级别的评价指标,由抽象到具体,具有了比较强的操作性,同时本指标体系尽量概括了课堂互动的各个方面,有侧重也有全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从本学科向不同学科运用。

三、结论

经过了两年多不断研究与试验,通过对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试用,对试点班级的观察,并对不同课任教师、管理人员、学生进行访谈。得到的反馈信息都能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已建立的效果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高职院校思政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性。通过此评价体系,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互动情况进行实时测评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策略,能够更好地自我评价与自我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参考本评价标准,对课堂互动进行监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研究的时间有限,研究人员的精力有限,研究样本的资源有限,故而在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资源有限,不能够开展更大规模的试点和采用,所以本指标体系的试用和检验都只能以试点班的形式进行,实验过程容易产生导向性,如果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在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高职院校中进行试用并修改,使之更完善。

(二)研究样本的规模小

时间和条件限制,本研究只选择了同一专业,今后应该对不同教师不同专业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对指标的相应设置进行细化和分类整理,另外由于学校的规模小,缺乏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设计出的评价指标更多的是针对本院校的情况。

篇(9)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Adverdisement

Liu Yanqiu

( College of Literatur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266071)

Abstracts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is trying to put interaction as its basic principle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so that a new framework of teaching is formed and the aim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with high teaching quality is achie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advertis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interactionteaching model

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要求,互动教学模式作为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等方面已得到了教育界一致的公认和推崇。但如何将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并获得实效,成为了各专业课程教师探索的新课题,本文拟从广告专业教学特点出发,探索互动教学模式在其教学领域的应用。

一、互动教学模式释义

互动(Interaction)一词来自于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在1908 年所著《社会学》一书。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互动即交互,指人与人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在该理论看来,学生从孩童时代起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成长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之中,学生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他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和“中介人”(教师、同学、环境) 之间交往互动的质量。因此,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①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既相对稳定又清晰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新的教学模式的创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从苏格拉底的 “问答法”,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从孔子的 “启发式”,到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体系”,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不论其科学性、有效性如何,可以说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新的教学境界的不懈追求。②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一定具体情景下,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程式,是教与学的交流与融合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过程。③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确立起以和谐教学和创新教学为指导,以交互式启发性教学为主线,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相支撑,课堂内外相互依托,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充分体现了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及学生自身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创造性、和谐性和交互性。因此,这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广告专业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我国广告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结构上以“专业模块”构成。过分强调专业性,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学生的知识面过窄,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广告人员每天都必须面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遇到不同的事情,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告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目前,由于广告教育对培养人才的目标滞后于社会和市场的变化需求。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广告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也是中国当今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模仿有余,创新不足,没有发挥好“教”与“学”的双边作用,这使学生难于把所学知识进行转型,难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因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快广告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我们专业教师迫切面临的一个问题。

广告专业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和谐创新教学理念的导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 “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构建“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时间,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主动、多动、全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达到自主创新学习的境界;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做到动脑、动眼、动嘴、动手、动耳,在“五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的素质和谐全面地发展。

在广告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为如下几种主要的典型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由来已久,早在1921年,哈佛大学就开创了案例教学法,由于这种方法摒弃了传统教学单向传授、被动接收的形式,所以在一些应用学科中运用得相当广泛。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角,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双向交流可有可无,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其角色只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跟学生共同参与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引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角色则扮演着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生们从中可以直接分享到各自的学习成果。通过参与案例教学,学生们能结合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学习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

广告专业的很多课程多适用于案例教学模式,如《影视广告学》《广告创意与思维》《广告策划》及《广告市场调查与研究》等。教师通过精心编写的案例让学生阅读、研讨、分析。通过模拟情境,把学生放在一个当事人的立场上,以此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体验去学习相关理论。哈佛商学院的课程大部分都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让学生站在一个高层次上去把握和分析问题,从而学会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决策。通过大量案例训练,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路和方法,最终沉淀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建立一个精心编写的案例库,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广告的运作特色;再精选一些中外知名的广告案例,提供丰富的背景,设置好相应的讨论和练习题目,印行成册,供教师和学生当作辅助材料使用;最后,在相关课程中有重点地挑选一些广告案例讲解和研讨。这样,不仅能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形式,吸引学生关注广告界已经发生的实践课题,也能通过案例库统一各个案例的背景和说辞,免得同一个案例出现在不同课程中,每个老师的解释差异过大给学生带来困惑。

2.情境体验模式

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不仅有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还有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不仅有理智的活动,而且有情感活动。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 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并且进一步指出, 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为此, 要想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不仅要重视理智的活动, 还要通过情感体验, 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广告专业课中的情境体验模式是指各种实战教学。实战教学是营销学、管理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拟实战,如模拟广告公司、虚拟广告活动等。目前在广告教育中已有使用,多数散见在各门课程中,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并组织进行。常见的做法是模拟广告公司。例如,以广告项目为中心让学生自组团队,由老师带领学生演练广告活动的整个流程,完全模拟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投入,练习互相协作并了解自己欠缺的方面。

另一种是真实的实战―― 即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中亲身感受。这要求学生在基本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后,在真实环境中检验学习效果。学校通常会提供一些合适的项目和机会,大多是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建立的某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建立在互惠基础上,既保证学生有机会学有所用,企业亦能从中获益。营造实战氛围包括聘请广告一线人员授课、讲座以及组织学生进入广告公司观摩、学习等。

3.引导探索模式

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主动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当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去掌握知识技能上。学生主动地学就是要经历一个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建构新知, 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在当今社会中, 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 教育不仅教会学生一种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自主, 学会探索和发现。教学中, 学校注重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究发现的最优化教学条件, 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能有目的地进行独立的探索发现学习。例如,在《影视广告》教学中的影视广告创意部分,教师布置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选取电影或电视剧中的某一片断加以改编,形成一则影视广告创意,伴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进一步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某一命题的影视广告创意。最后教师同学一起对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还有《市场调查》课程中,布置相应的一些调查项目,并完成调查报告的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通过网络、电视、电影等多种手段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把课堂的所学知识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训练了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除了以上几种模式外,广告专业的教学还要和社会的大环境建立起立体化的、视野宽广的互动体系。首先,要着眼于广告专业比较活跃、发展迅速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国内挑选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紧转第109页)

(紧接第148页)有较高知名度的广告经营单位,作为广告专业学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合作。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基地参与广告运营,并形成良性循环。因为广告专业教师在掌握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拥有广告实务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公司结构,熟悉广告媒介,通晓广告经营与管理。只有教师做到了“复合”, 学生的“复合”才有可能。同时,应有计划地安排毕业生定时、定期进入基地开展专业实习。其次,应建立学校与广告经营单位一体化的互动机制。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计划。同时资深的广告学专家可被企业聘为顾问,而企业老总可被学校聘为客座教授,后者的运营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强化学生的广告人意识、广告制作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和全球意识,具有强大的熏染力。第三,应建立校际之间广告院系的互动机制。广告专业作为一个新型的应用性专业, 目前在国内各院校都没有很深厚的积淀,在建设和研究起点大体相同的境况下,学校一方面在大力加强与社会互动的同时,应敞开怀抱,加强校际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学科研究、课题与项目研究、教材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研究、教学过程研究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破除门户之见,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掌握办学规律。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广告专业的教学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不断的尝试新鲜的教学理论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广告教学密切联系到行业的变化,富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地去培养人才。在广告专业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和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它既有利于培养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2―0069―02

一、口译教学特点

口译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双语转换能力的合格译员。我们对口译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口译工作本身兼具即席性、语言综合性、知识复杂性、工作独立性、跨文化交际性。这就要求译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和口译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梅德明认为一个人的口译能力不完全等同于语言水平加翻译技巧,而是跨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的双语能力、翻译技巧和个人翻译素质的综合体现。因而在口译课程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互动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口译教学模式”是教学整体性动态过程。表现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认识,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渐进式有序发展的教学活动。通过调节师生关系,翻转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多因素互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思维。

三、互动角色

1.教师角色

在教学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谁来开启互动式教学模式,怎样开启。教学需要一个设计者,需要一个“导演”,而教师就是整个教学的主导。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和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启动教学模式。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后期的参与。在互动阶段,教师是互动的参与者,解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并且对学生的互动成果给予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体验,强化学生对自身探索活动的认识,然后归纳总结,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此外,教师还需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就是教师需要服从学生,教案需要服从课堂,教学进度需要服从教学效果。

2.学生角色

传统的口译教学中,知识和语料是客观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基本是被动的。加上信息量大,知识综合较高,涉及面广,所以学生很难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口译教学往往沦为口译训练模式。而在互动式口译教学中,需要学生完成独立探索、小组互动等各项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从接受问题、探索发现问题、变式探讨、组际互动到体验归纳,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在互动式教学中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合理分组,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

四、互动阶段

1.自主探索

学生的自主探索是互动式教学的保障,也是互动的准备阶段。通过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启发,学生独立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而提出困惑和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探求知识的渴望。学生提出问题是整个阶段的难点,关系到下一个阶段的成败。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规划时间,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2.小组互动

小组的互动是口译互动教学的核心所在。在学生完成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开始小组互动。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互动讨论做好准备。小组的互动以完成各组的任务为中心展开学习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达成一致的方案。小组互动是学生自我探索的展示和相互意见的整合。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小组的设计、分工、演练,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学生通过小组互动,丰富了对知识的认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兼顾了个体与整体,实现了教学中上行和下行的互动,积极参与到口译课堂教学。

3.组际交流

组际间的交流是互动式教学的关键。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选出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小组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其他组做出质疑、补充和评论。再由各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讨论,最后通过不同视角的对比和对知识点广泛的接触,形成统一的认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充分表现出来,通过反思和视野的拓展,在下一次的互动中展现出更加专业化的表现。在教学中设计了模拟联合国和商务谈判口译两个口译教学互动环节,结果显示,学生的参与度一直是100%,学生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彼此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对语言能力和口译技能也有了充分展示。

4.成果展示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是互动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展示不同群体的个案,可以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思路和一个评价的标准,同时找到自身问题所在,进一步提高了对知识点的认识,为下一个阶段做了前期准备。这个环节的互动主要以提问和回答为主,融入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讲述跨文化交流这个章节的时候,展示了学生对于肢体语言理解的个案。在讨论时学生发言踊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极大扩宽了原有知识的范畴,同时还探讨了在口译过程中可行的解决途径,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5.总结评价

互动式教学的总结和评价可以在成果展示的阶段后由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也可以由教师进行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互动的监控者,也是该阶段的参与者。评价可以是主观技术层面上的,也可以是客观数据上的。而总结是对教学主题的一个回顾,也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归纳再循环。从教师层面上看,总结是很好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学总结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记录,而且是在回顾教学互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能够通过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学生而言,能抓住知识点实质和完整性,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五、教学成效

1.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营造特定的模拟情境,把讨论、问答、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在互动中,学生往往会带来不一样的思维和表达效果,甚至给课堂带来惊喜。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口译课本身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常常在后期的学习中因困难或者感觉力不从心而失去兴趣。互动式口译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我探索、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对知识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教学互动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入手,往往在教学中能收到好的效果。

3.拓展学生学习途径

传统的口译课围绕教学计划、教材进度进行设计,教学模式被严格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教学目标无法全面落实。事实上,口译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学生在各个阶段借助不同的平台,搜集、整理资料,讨论和展示成果,课堂、线上互通,极大程度延伸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通过口译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达到教学与实践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1)

传统的化学课堂是一个枯燥的讲课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我们应当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更多地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我们的课堂互动环节,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化学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应用相关的教学手段,开展探究式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我试举一互动交流的典型例题。

又问:“实验室有哪些制氧气的方法?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从氯酸钾的分解引导出碘酸钾的分解,并得出结论:待食物熟后加碘盐可减少碘的流失。

再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硒、氟指的是什么?”这一问与原题相似,我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得出答案是元素。

这种类似的课堂互动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思考与推理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与提高。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多开展相关的互动模式教学。

二、探究型教学要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化学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是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的,而我们在课堂上可能由于材料有限,或者反应条件等诸多限制而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我们知道,对化学的相关实验过程的切身了解,要比教师的口述有说服力得多。在课堂环境下不能展示的化学反应,教师很多时候可以采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生动地展现。在课堂过程中我们发现,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个相互讨论学习的平台;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引导下,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镁在氧气下燃烧的实验,金属镁点燃后会剧烈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并且产生大量白烟。反应会生成白色固体,并且放热。我们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做白色信号弹。但也正是因为剧烈的反应效果,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是不太合适的。此时,可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相关的知识要点。

三、注重动手实践,从实验中总结、认识化学知识

化学动手实验部分,是帮助学生记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最好手段。很多的化学结论需要实验过程来验证。在化学教学中,我提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的知识就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会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记忆与理解。同时,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也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学生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会针对小组中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以便提出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