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节能减排体系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7: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节能减排体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节能减排体系

篇(1)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篇(2)

作者简介:周海骄(1966-),男,浙江诸暨人,诸暨市供电局,高级技师。(浙江 诸暨 311800)

中图分类号:TK?????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127-0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2]王慧芳.国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神华科技,2011,9(3):88-92.

[3]张焱,高赐威,王磊,等.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12(4):5-10.

[4]谭忠富,于超.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J].电网技 术,2012,36(1):219-223.

篇(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篇(4)

一、背景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在忍受这环境恶化带来的苦果。城市节能减排的提出对改善目前环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节能减排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建立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1]。

城市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是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指标是可以表征或测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单位在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方面的状况,是一种可以指示现状、确认挑战、分析原因、评估发展、监督实施和评价结果的有效工具[2]。

目前,我国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能够制定出一套成熟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对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节能减排评估指标的构建

1.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针对城市节能减排而言,它是有许多相互独立、关联的指标构成,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分析并评估该城市节能减排的绩效,为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作参考。

(2)整体性原则

一要做到全面性,使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全方位的覆盖整个城市的节能减排工作,而且应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城市节能减排评估的因素,从而使评估体系更加全面。二要做到系统性,城市节能减排指标应适用于城市中的各行各业。因此,其指标的选取必须要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

(3)实用性原则

数据的采集尽可能采用应尽可能采用我国现行的城市能耗统计标准,保证其数据的权威性、减小采集数据的工作量,并且尽量选择定量的评估指标。

(4)科学性与可靠性原则

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对系统充分认识、充分研究的科学基础上, 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节能减排状况, 一套指标体系囊括数百个指标, 看似全面复杂, 实际上在指标的取舍过程中忽视了指标的重复性及相互间关联的机理, 造成部分指标的作用因素过度加大, 反而使测评结果失真[3][4]。选择的评价指标数据尽量取自城市统计年鉴、能源消耗定期报告等政府公报,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5)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数据必须易于搜集和计算、概念明确、内容清晰,以减少主观臆断的误差。构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必须在满足监测与评价目的的前提下, 尽可能采用相对成熟和公认的指标, 以便于评价结果的比较与应用[3]。

(6)动态性原则

城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会随着社会、经济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选择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其动态变化的特点,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结果能够更好地描述与度量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其结果交流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7)独立性原则。

评价指标之间应遵循相对独立的原则,使各指标相互不受影响或影响极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2.指标构建

(1)城市能源消费类指标

能源消费类指标可以反映该城市的节能绩效。本文选取了3个指标来反映城市能源消费的情况:一是煤炭消费总量,指该城市内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煤炭总量;二是石油消费总量,指该城市内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石油总量;三是天然气消费量,指该城市内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天然气总量[5];

(2)城市能源效率类指标

节约能源, 一方面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就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本文选取了3个指标来反映城市能源效率的情况。

①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指该城市的能源在一定时期内加工转换产出量与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的比率。

②能源自给率,指该城市能源生产量与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供应总量的比率。

③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指该城市消费的太阳能、风能、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资源消费在该城市能源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

(3)城市能源利用类指标

能源节约主要是从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来考察的。

①单位GDP能耗,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该区域的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与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对能源的利用程度。

②单位GDP电耗,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指该区域的全社会用电量(kWh)与该地区生产总值(万元),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对电力的利用程度。

③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指该区域的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与工业总产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内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对能源的利用程度。

④单位GDP用水量,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该区域的总用水量(吨)与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用水效率。

(4)废弃物排放类指标

减排也是节能减排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废弃物排放类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减排绩效。本文选取了以下8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废弃物排放的情况。

①单位GDP废水排放量,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指该区域的废水排放总量(吨)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废水减排绩效。

②单位GDP固体废物排放量,即单位地区生产总产值固体废物产生量。指该区域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吨)与单位地区生产总产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固体废物减排绩效。

③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指该区域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 的含量,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水减排绩效。

④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指该区域排放的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气减排绩效。

⑤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指该区域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氨氮的含量,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水减排绩效。

⑥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指该区域排放的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气减排绩效。

⑦单位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指该区域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立方)与工业总产值(万元)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工业废气减排绩效。

⑧PM2.5 最大日均浓度值:指该区域PM2.5每天平均浓度值中的最大值,该指标可以反映测控空气污染的程度。

(5)废弃物治理类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绩效。本文选取了6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废弃物排放的情况。

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该地区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与工业废水总量之比。

②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指该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达标量与工业废气总量之比。

③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指该地区的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之比。

④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指该地区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达标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总量之比。

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该地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之比。

⑥工业烟尘去除率:指该地区工业烟尘去除量与工业烟尘排放量总量之比。

(6)城市废弃物利用类指标

废弃物利用类指标用于反映该区域对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本文选取了3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废弃物利用的情况。

①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该区域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绩效。

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该区域的工业重复用水量与工业总用水量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对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绩效。

③“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指该区域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价值,该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对“三废”循环利用而产生经济效益的绩效。

(7)环境质量

城市节能减排,就是为了要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选取了4个指标来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①城市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该城市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城市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

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建成区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③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知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与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比值。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三、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的构建

1.评估目标及其功能

(1)评估目标

对于任何一种评估,完善的立法和导则是评价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但对于城市节能减排评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立法和导则体系。当前,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应从不同的角度,根据所评估城市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去史向有关决策部门提供相关的生态安全信息,进而促进城市节能减排评估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6]。节能减排项评估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促进能耗降低、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7]。

(2)评估的功能:

①反映功能。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可以反映出该城市的能耗状况、减排状况等节能减排成就,与此同时会暴露出在这一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进一步分析和决策的出发点。

②监测功能。检测功能是反映功能的延伸,是动态中的反映功能。该功能不仅可以对节能减排各指标进行监测,也可对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调控进行监测。

③导向功能。通过反映功能和监测功能,决策者可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为决策者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作指导。

2.评估依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存的环境资源已经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环境问题的日益增加更给发展带来了阻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须作出一系列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性、全局性的决策决定。这就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城市中的各个行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能源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评估方法

(1)扩展DEA模型――超效率(Super Efficiency)评价模型

扩展DEA模型――超效率(Super Efficiency)评价模型,由Andersen P 和Petersen NC于1993年提出的 , 能对DEA 的有效单元进行排序。其形式为:

其基本思想是在评价第k 个决策单元效率时, 第k 个决策单元的投人和产出被其它决策单元的投人和产出的线性组合所替代, 将第k 个决策单元排除在外。一个有效的决策单元可以使其投人按比例地增加, 而效率值保持不变, 其投入增加比例即为超效率评价值[3]。

(2)节约指数法

节约指数,也称为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REPI),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 2006 年提出的,其核心是通过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来综合反映社会的节约水平。资源环境绩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REPIj是第 j 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

-----wij为第 j 个地区第 i 种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的权重;

-----xij为第 j 个地区第 i 种资料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

-----gi为第 j 个地区的GDP总量;

-----xi0为全国第 i 种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

-----G0为全国的 GDP 总量。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越低,则其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越高或节约程度越高;如果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越高,则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越低或节约程度越低[8][9]。

(3)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目前在绩效评价时所采用的一种相对成熟的方法,它是依据城市、企业各项指标实际数据的内在关系确定各项指标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即由数据本身确定指标权重,因此具有较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7]。

四、小结

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要求我们需从城市入手。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节能减排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针对城市节能减排的评估体系。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我们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善城市节能减排评估体系:

1、逐步建立并完善国家对城市节能减排的制度政策,使节能减排更加有法可依;

2、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对城市节能减排工作的了解和关注,加强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3、借鉴其他国家在城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符合我们自己的节能减排制度。

相信在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节能减排事业将不断进步,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终将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喜云.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2] 吴国华.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宋马林,杨杰,孙欣.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

[4] 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5] 王鸣涛.区域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1)

[6] 李辉,魏德洲,张影,周玲.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7] 王曼,杨峻峰.节能减排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期券期货,2010(1)

[8] 罗岑.上海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

篇(5)

目前我国工业锅炉产品主要以层燃锅炉为主,且以链条炉排锅炉为主,节能减排工作应主要围绕这一量大面广的产品开展;流化床锅炉虽然具有燃料适应性较广的优势,但是较小容量(35t/h以下)时,无论是在节能、环保,还是在能效、运行经济性等方面与链条炉排锅炉都不具明显优势;煤粉锅炉在理论上虽然比链条炉排锅炉燃烧效果好、效率高,但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如燃料供应、烟气净化等;气化炉在秸秆等生物质燃料集中区域可以推广使用;在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存在大量的废热资源,大力推广余热锅炉是重要的节能措施,但余热锅炉烟气腐蚀、磨损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近年来,我国工业锅炉年产量基本保持在2万一3万台,年消耗煤炭约占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3,排放烟尘280万吨,二氧化硫900万吨,二氧化碳12。5亿吨。目前全省在用工业锅炉总量约32000台,年耗煤约3000万吨,排放二氧化硫40万吨.二氧化碳3750万吨,烟尘50万吨,灰渣544万吨,能源浪费与污染较为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越发突出,做好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监管工作,对我省乃至全国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都尤为紧迫和重要,应大力推进。

一、我省工业锅炉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监管工作分别由发改委和环保局负责。但管理一直处于宏观层面,不能实现全面覆盖.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在节能方面,发改委不负责工业锅炉制造和使用的注册登记,这极大地削弱了对工业锅炉节能工作的管理力度。在环保方面,环保部门只对投入使用后的工业锅炉进行登记,工业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环节游离于监管之外。

二是监管工作为阶段性的“事后”监管。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与设计息息相关。在同样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能耗与气体排放量取决于锅炉的设计。发改委、环保部门对工业锅炉节能、环保监管是对在用或新置锅炉进行监管。质监总局虽然对工业锅炉设计进行鉴定评审,但仅限于锅炉的安全性能,包括材料的选用、焊接方式、安全附件等,不包括节能、环保。

三是监管方式比较单一,治标不治本。发改要和环保部门都是通过测试来进行监管,如测试结果超标,则限期进行整改或关停。但由于影响企业生产,执行起来成本高,难度大。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测试也尚未得到全面推行。

二、几点建议

1.建立工业锅炉节能、环保、安全“三合一”的监管体系。目前,国家对工业锅炉的安全监督较为重视,建立了完整、健全的法规体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各地都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机构,对辖区内工业锅炉产品进行注册登记、备案及日常监察,对锅炉的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等进行全程的监管和控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工作体制,为建立节能、环保、安全“三合一”监管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行的体制框架基础。安全监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也为有效开展节能监管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在保障工业锅炉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把节能、环保与安全监管体系“三合一”,可大大提高政府综合管理的效能,促进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的同步、有序、健康发展。

2.充分利用现有监管力量,减少改革成本,充分利用和发挥锅炉安全监察队伍与现有技术优势,减少单独建立一套节能或环保体系所需要的在建维护成本。发挥特种设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快锅炉能效标准及环保测试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推进节能与环保工作进程。

3.加大监管力度,努力实现全程监管。尽早实现对工业锅炉“从生到死”所有环节的节能监管,以及设计、制造、安装三个环节的环保监管,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能耗和污染,实现由“事后监管”变成“事先预防”,从阶段性监管变成全过程监管,从局部区域监督变成全覆盖监管。

4.为指导锅炉设计开发、引导用户选用产品,同时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技术依据,联盟应组织成员单位对现有工业锅炉主导炉型在燃料、容量适应性、技术可行性与先进性、运行使用方便与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制订《工业锅炉设计使用选型导则》,同时提高工业锅炉运行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配合锅炉制造企业、监管部门、锅炉运营公司及其他组织对锅炉及其辅机产品售后的运行、指导与监测,联盟应组织成员单位开展《锅炉远程运行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开发,通过系统平台及时反馈、诊断和解决锅炉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和能源使用率。

5.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工业锅炉供热节能途径可分为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包括:发展能源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合理、深度、循环利用能源资源,改革工艺流程,改造更新能源设备,改进设备维护和运行操作技术,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等。管理节能是以能源的科学管理要求节能。能源科学管理,从国家层面看包括:按照科学发展观制定能源政策和产业教育,行政监管手段,对各种能源的资源配置、生产运输、贮存、转化、消费实时全过程科学管理;从能源用户层面看包括:科学规划选址用能系统,制定科学的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科学用能培训及考核,对能源设备选型、购置、安装、验收,既有设备改造、使用维护和能源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进行全过程科学管理,以保证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6.改造燃烧系统要实现减排目的,对现有工业锅炉的燃烧系统进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主要措施是优化锅炉燃烧室,如安装省煤器,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等,一般来说可将燃料效率提高5%左右。目前此项措施在工业锅炉改造上运用时运用比较广泛。

7.开发高效的清洁燃烧技术锅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课题,我国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制造出使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的工业锅炉,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突破,包括以下几种技术和设备:其一,循环型流化床锅炉。该技术设备融合了鼓泡床与汽化床锅炉两者的优点,可达90%左右,容量较大,1台75蒸t的锅炉年均可节煤1万t左右,在其寿命期内能减少25万t左右CO2的排放。其二,抛煤机链条炉排燃烧锅炉。该技术设备融合了抛煤机与链条炉排锅炉两者的优点。热效率在80%以上,1台75蒸t锅炉年均可省煤8000t,其寿命期内约可减少20万t的CO2排放。其三,翻转型炉排锅炉。该锅炉采用了万用炉排,热效率也在80%以上,不过该锅炉容量相对较小,适合小规模使用。其四,改良的水火管锅炉。改良后的水火管锅炉效率有较大提高,可达80%,较传统提高了10%,并且节省了大量的钢材。

篇(6)

1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从国际形势来看,能源的持续过量消耗以及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均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把气候变化作为安全问题进行辩论,促使187个国家就未来气候谈判战略达成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了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关注对象。

从国内形势来看,节能减排是有效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在2012年3月5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行阐述,提出要重点做好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交通运输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其每年消耗的燃油量约占我国汽、柴油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2 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因素分析

2.1 政策与制度因素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节能减排的激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从而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缺乏积极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还没有建立起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无法准确衡量。这均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技术因素

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及设备的节能技术不足,如公路、航道等的实际状况,造成高耗能、高污染的物流运作工艺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从事交通运输的主体,即从业人员的驾驶技术等不达标,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交通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操作技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2.3 管理因素

主要在于缺乏对物流运作的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使得在物流具体运作的过程中,物流运作方式选择不合理、物流路线选择不合理以及物流衔接不够顺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同样也会影响到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

3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是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制度保证,同时也是规范、准确地衡量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以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为例,着力构建其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

3.1 节能减排的统计体系

3.1.1 能耗指标的设立

(1)公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汽油、柴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机动车燃料总消耗量;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百吨(千人)公里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机动车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2)水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重油、柴油等。能耗指标:船舶燃料总消耗量;各类船舶燃料消耗量;单位产量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船舶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港口企业能耗指标。主要能耗:煤炭、柴油、汽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港口能源消耗量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辅助生产能源消耗量、附属生活能源消耗量、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量;港口能源单耗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单耗、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港口综合能源单耗;单位GDP能耗;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1.2 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设立

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在运输工具的排气中,除了排出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外,还有许多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粉尘等;对于废水排放,重点关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排放指标:二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一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排放率(克/公里);氮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硫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粉尘排放率(克/公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t)等。

3.1.3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制度的设立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的类型可以分为年度报表制度和季度报表制度。具体的执行思路为要求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按照国家或地方统计局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及统计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程序(网上直报)和报送时间向上级监管部门(统计局)报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资料。

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统计的工作中,主要涉及到统计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水路以及港口企业等四个主体,其各自的职责如下:

(1)统计主管部门:负责设计统计表格形式;选定需统计的能耗指标;在统计网站上定期公布统计结果。

(2)环保主管部门:确定需统计的污染物排放指标。

(3)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对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及时上报。

(4)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完善仪器仪表配置、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建设等基础工作,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全面加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计量、记录和统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如实上报统计资料。

3.2 节能减排的监测体系

在建立健全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的真实、准确。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可根据节能减排监测需要,选取统计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统计指标,作为监测指标。其监测方法可以采取自动监测与不定期流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减排检测方面,主要区分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确定有效的检测方法。

对于固定污染源,建议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实施自动监测,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如港口企业,可按码头分布及作业特性,确定检测重点区域,实施自动监测,动态掌控港口空气质量。

对于移动污染源,由于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过高,建议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在耗能检测方面,对电力消耗,其监测数据可从当地的电力主管部门获得;对油类消耗,可在重点耗油设备上采用能源计量技术(能耗智能分析系统)来获得耗能数据,并实现能耗数据的在线监测。例如,中远集团通过建立燃油消耗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油耗数据,实现了燃油数字化精细管理。

对于其他的耗油设备(如机动车、轮船等),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太高,可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此外,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监测工作的成效,还需明确监测实施主体,划定监测责任。具体职责如下:环保部门主要负责监测污染物排放相关数据;统计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能源消耗相关数据;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主管部门和统计主管部门的监测工作,起到协调与配合的作用。

3.3 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可以采取“省、市、县、企业”四级的分级考核体系。省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和节能减排示范单位进行考核;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一、二级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及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三级以下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进行考核,企业进行内部考核。

具体的考核方法可分为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如节能量、减排量等)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指标(如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革新等方面),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核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具体评分工作可由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依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进行。

总的来说,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就能够从制度上来规范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而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预设的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做出交通运输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5902

保定是河北省传统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资源短缺型内陆城市,因此环境和能源问题显得更加紧迫。2008年保定市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与落后产能的淘汰及金融危机影响下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减速有一定关系。保定市应抓住规划“低碳经济”的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寻求有效避免经济增长与环境冲突加剧的对策。

1 保定市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1.1 节能减排实施现状

2008年12月,市政府正式出台了《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试行)》,这是全球第一个以政府名义出台的城市整体低碳规划,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的“蓝天工程”使人们终于能经常看到久违的蓝天。2009年5月保定被列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近年来,保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近200家,连续两年经济增长超过40%,具有显著的区域竞争优势。如,英利公司已成为光伏产业领域的龙头,也是国内唯一全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

保定正全力打造以“中国电谷”命名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集群,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型、国际化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军城市。

1.2 节能减排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与企业规模问题。现阶段,高耗能现象与我国产业结构的状况有密切关系。保定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是造成污染严重、能耗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县域经济中,部分县(市)造纸、印染、制革、有色金属熔炼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仍占较大比例。在这些行业中,企业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更突出,导致了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不高,排污总量较大。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节能减排的首要途径。

(2)节能技改资金缺口问题。节能技改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难点。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节能工程、淘汰落后产能等。河北省节能减排资金倾向于“双三十”(30个重点县和30家重点企业),同时“双三十”的新、扩、改与节能减排有关的项目按省级重点项目对待,在项目审批、征用土地等方面得到支持。但是,具体到保定市的污染企业,财政支持资金有限。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面临严峻形势,部分企业效益受到很大冲击,节能技改资金不足,制约着企业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和节能技改工程建设。

(3)主观认识上的问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尚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单位依然没有摆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存在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有的企业明关暗不关,存在偷开、偷排的现象。

(4)全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节能减排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而不仅仅是某些污染严重行业、污染大户的问题。但从目前保定市节能减排的实际看,此项工作还停留在重点县、重点企业的减排上,广大市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如果公众参与意识不高,监督不到位,很可能减排的效果将流于形式。这也是一些企业偷开、偷排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

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实行强制性政策还是诱导性政策,立足点都放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上。发达国家的市场化水平较高,因此,利用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效果比较明显。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竞争,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激励机制发生作用。在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具体运作中,不同国情的国家又有各自特点。日本继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提出的“省能源化”取得了显著成效。1979年日本颁布《合理使用能源法》,从能源供给者、消费者等各个主体入手,规定了详细的节能措施,对能源管理制度、科技投入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教育公众达到全民参与。

3 探求保定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长效机制

3.1 产业政策

绝大部分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可以调动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但对于环境问题,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政府制定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的产业政策就成为必然。保定市要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必须淘汰落后行业及落后工艺和设备,走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推动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大力发展节能型产业体系。

3.2 融资政策

2008年10月,银行业“绿色信贷”第一招牌的兴业银行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至2009年5月底,兴业银行已累计在全国14个省和直辖市开办69个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业务,融资金额累计达21.53亿元。作为新能源产业基地,保定市应出台鼓励企业运用银行“绿色信贷”的政策,实现金融促产业的快速发展。

3.3 价格政策

现行价格机制主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成本,没有将环境资源等外部成本内部化,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特别是能源价格。保定市政府应大力推进差别电价、脱硫电价等新型电价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差别电价标准,扩大实施范围,以促进节能减排价格体系的形成和规范。

3.4 税收政策

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的扶持、鼓励政策,二是采取限制性政策。2007年7月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其实质是对“两高一资”产品生产的限制。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环境税的缺位导致了国际上生产污染性产品的资本大量流入,既逃避本国的税负,又转移污染,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恶化。因此,必须建立独立税种的环境税,从污染排放税、污染产品税、生态保护税到碳税等税目,采用差别税率,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消费。

3.5 贸易政策

目前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两种倾向,一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凭借发达国家自身优势而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二是利用我国环境税缺位且环境标准相对宽松的条件,向我国转移有害环境与健康的产业。针对这两种倾向以及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应该制定切合我国当前实际的绿色贸易政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国内绿色产业,带动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形成,制定鼓励企业在绿色产品以及新能源、新资源领域冲击国际市场的贸易政策,另一方面,因相对宽松的环境标准而导致的高污染产品大量存在的问题,除了严格法规标准的制定以及取消出口退税外,应该禁止其加工贸易的建立以防止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程度的提高。

3.6 科技政策

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的污染行业,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替代能源,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政府应引导企业与驻保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加快企业技术体系的建立。

政府对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不容置疑,但在打造“低碳经济”过程中,市场机制应贯穿节能减排的全过程。我们应该把强化政府政策体系的建立作为关键支撑,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基本手段,借助市场自身的力量形成合力,从而建立起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周冯琦.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夏光.中日环境政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

[4]曾凡银.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研究[J].理论前沿,2008,(7).

篇(8)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 (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 (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耗用问题逐渐突出。当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也逐渐成为节能减排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利于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性和确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二.节能项目特点

节能即节约能源,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和最低的支出成本,生产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节能要兼顾效率和效益。对企业而言,节能以效益为主,包括效率和替代问题;对宏观全局,更主要的是节约能源资源问题,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节能分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直接节能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节能活动;间接节能是依靠改善经济管理水平,采用调整和控制手段减少能源消耗。

节能项目主要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且项目收益50%以上来自于节约能源产生的收益。节能项目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投资、企业或个人投资项目;按建设特点分为4种类型,即增添型、更新型、替代型和综合型。我国建设项目中的改建、扩建、技术改造、迁建、停产复建等项目都可归入改扩建项目范畴,节能项目不全是建设项目,部分大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

节能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节能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依据。由于项目的复杂性,任何一种具体的评价指标都只能反映项目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侧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所以仅凭单一经济指标很难达到全面评价项目的目的。因此,为了系统而全面地评价一个项目,往往需要采用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方面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考察。这些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就构成了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节能减排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

1.评价主体

我国企业评价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从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技术经济评价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

2.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技术经济评价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3.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技术经济评价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4.评价指标

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四.节能减排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1. 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2. 不断提高技术经济评价人员业务能力

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的要求。对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技术经济评价人员环境会计技术经济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技术经济评价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技术经济文化传授,不断增强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3.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技术经济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五.结束语

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评价工作,注重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尽可能解决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宁芳.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2]康艳兵.不同采暖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J].中国能源,2008,30(1):16-22.

[3]方明露.我国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周晓亮,周英利.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研究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状况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篇(10)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机械化使用位居世界前列,农业机械水平相对较高,各类农机设备相对较为完善。随着农业机械水平的快速提升与发展,农户对农机购买需求日益提升,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机的购买力度。农业机械由多种系统、机构及各种零部件组成,农业机械发生故障后的维修问题较为复杂。目前,农业机械维修方式及田间应用都存在严重的污染与有害气体排放等问题,对于发展绿色农业及生态友好型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农业机械生产及维修中,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资源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1]。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多以柴油作为动力来源,柴油在燃烧或者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对周边农户、田间土壤、作物及大气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在进行农业机械维修时,也无法避免在操作时接触有害物质与气体,尤其是在柴油燃烧后形成的“碳灰”附着在农业机械表面,相关研究表明,“碳灰”是一种致癌物质,会增加农业机械维修人员患肺部疾病的风险。因此,加大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农产品绿色无污染的基础条件[2]。本研究针对目前在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农业机械在使用、维修及保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发展重点,提高我国低碳、环保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的运行,研究结果在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及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1推广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意义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表1),农业机械使用数量逐年提升,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著,对大气环境、作物生产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低碳、环保、高效地运行,改变传统农业机械使用、维修与保养方式。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维修技术是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改善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途径[3]。在农业机械维修中,推广生态环保技术,引进自主故障检修设备,减少维修技术人员在进行故障查询时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户购买农业机械的数量也日益激增,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使用故障,给农户农业生产及经济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可以减少农户的维修成本,减轻农业机械污染物的排放。节能减排技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在不进行零件频繁更换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维修,不仅可以减少维修费用,还可以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在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中,使用水基清洗法,可以替代传统的油清洗,节约成本,减少化学物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清洗质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农用机械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使用及维修作业工序,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发生频率。如,定期对零部件进行检查,有磨损和破损的零部件应该进行及时更换,避免因为零件问题导致农业机械整体故障,定期更换油,检查油质量是否合格,保障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由于柴油不完全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常见的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2.1柴油机性能优化技术

我国农业机械体积大、农田环境较差,因此需要配备大马力的农业机械进行田间作业,因此多使用汽油和柴油,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燃烧不充分时则产生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磷化物及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对农田环境乃至大气环境都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对农业机械进行结构优化与升级是保障高效、节能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2.2尾气污染减排技术

农业机械及相关车辆等尾气排放是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剧了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目前,针对农业机械及车辆尾气防护技术主要包括:1)技术改进,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减少氧化物的排放;2)使用尾气过滤装置,通过净化尾气减少尾气向大气的排放量;3)改善燃油质量,改善农业机械燃烧结构,增加废气再循环装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采用新材料或者新技术改善发动机结构,达到尾气控制排放。

2.3农机节油维修技术

发展农业机械节油技术可以减少农业油料的消耗,在进行油料更换时,注意避免与外界杂质接触,保持油箱清洁,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定期进行供油系统的保养与维护,防止滴漏油情况发生,经常检查油管是否存在松动,并及时进行更换与维修,确保燃油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4水基清洗技术

水基清洗技术就是用水基清洗剂替代传统的化学清洗剂和油类清洗剂进行农业机械设备及相关零部件的清洗,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是目前较为高效的一种自体循环清洗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清洗技术,具有较高的清洁效果,且投入成本较低,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农业机械清洗技术[4]。

3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宣传力度不够

通过对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及维修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可知(表2、表3),农户对于发展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意义了解不到位,在调查过程中,一些人认为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只是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益处,对于农户的经济效益没有影响;农户及技术人员对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依然按照传统的农业机械维修体系进行故障检查与维修,导致在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推广应用中受到限制;农业机械维修效率低,维修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知识水平低,导致无法及时对农业机械进行故障检修,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耽误农时,影响农业整体生产效率。目前,关于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应该充分利用当下较为热门的网络平台进行积极推广与宣传,并加大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优势,达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3.2未能有效结合农艺

在进行农业机械相关设计制造时,应该充分考虑农艺技术与田间种植管理模式的需求,针对不同地形、不同作物、不同作业工序都要更换不同的农业机械。即使是针对相同作物,在使用相同农业机械的同时也会出现农业机械与地形不匹配、农业机械与田间种植方式不统一等问题,需要在田间进行大量参数调节,参数不合适还会导致作业质量较差,限制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由于相关农艺技术的缺失,导致了农业机械不能更好地与农业生产相互匹配,即使农业机械各个零部件的互相配合良好,整机工作性能良好,但是进入田间时,如果不能满足农艺生产的要求,导致农业机械故障发生,降低作业效率。

3.3缺乏经费支持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力推进,农户开始逐渐购买各类农业机械进行田间作物生产,农业机械成本较高,且使用时间具有间歇性,使用后就会闲置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又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当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又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维修。如果是农户进行小面积种植,一般还是会选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人工劳动,降低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机械购买、保养与维修的相关补贴,提高农户使用、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大力推广需要技术支持,需要对传统农业机械进行结构优化与升级,因此,需要技术研发资金的支持,只要加大资金投入,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实现传统农业机械转型与升级,才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及结构优化的重要保障与基础条件。

4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策略

4.1完善农机维修制度,推广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加强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技术体系,不同地区建立专业农业机械服务站点,保障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可以进行及时的维修与保养,并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管理制度,为农户合理、安全、高效、放心地使用农业机械提高技术保障与服务支持[5]。由于农业生产不能错过农时,因此,应该提高农业机械整体维修水平与服务效率,防止误农时,影响农户正常农业生产。

4.2发展自动故障检测设备,提高维修效率

目前,车辆故障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与服务中应用较为广泛,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农业机械体型大、结构复杂,当不能及时人为发现故障源头时,应借助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检测,减少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3不断提升农机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组织一只技术水平高、服务效率强的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团队,可以高效地发挥与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更好地为农业机械保养与维修提供服务,提升工作效率与自主创新性,加快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顺利推广与高效利用。

5结语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机械使用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农业机械在使用、保养与维修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缺失导致人才匮乏、农业部门宣传不到位等也是限制农业机械绿色环保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未来农业机械发展中,应该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维修技术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提高农业机械质量与新兴维修技术的深入研究,发展农业机械安全故障自动检测设备,提高农业机械保养维修效率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环保应用提高了技术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东.农机维修行业的技术优化与服务能力提升途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12):61-62.

[2]杨雪.浅析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J].中国设备工程,2021(15):224-225.

[3]胡道元.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的措施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1):51-52.

篇(11)

1、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水资源非常的短缺,据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扩张,但国内的水资源却日渐短缺,这不但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加了困难。近几年,节水节能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对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2、节水节能的重要意义

二十一世纪,水已经成为中国的热点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离不开的资源,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它既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替换的资源,又是一种可重复使用,水又有其经济价值和社会属性,不仅工业农业的离不开它,城市发展更不可或缺它,它是人民生活的生命线,就像鱼离不开水。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懂得珍惜。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并不丰富,分布不均匀,年内不断变化,年际差异,再加上污染,水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事实上,自来水是不容易获得。节水就要珍惜水,我们要牢记并树立牢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观念。

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节能的就是环保。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建设取得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也耗费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也遭到了不可弥补的破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矛盾日益突出,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只有坚持可持续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建筑给排水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在环境保护中,建筑给排水节能是必须的,提倡建筑给排水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道路中,建筑给排水节能是不可缺少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更加向往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在当前水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水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节水节能的措施

3.1 充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充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是节能的主要措施。在以给水水压安全、水量充足为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市政水压对建筑进行直接供水。但是在城市供水中,根据城市供水规模大小不同,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2MPa到0.4MPa之间,只能满足最多五层建筑供水压力,无法满足高层建筑供水压力。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可以采用分区供水方式。 如果采取分区供水,各区最低层配水点的静水压一般仍高达300kPa-400kPa。而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是由流出水头为20kPa到30kPa确定的。若不采取减压节流措施,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4-5倍,这样就造成了大量水的浪费, 水压过高的弊病,而且易产生水锤和振动,导致管件的损坏和破裂。因此,必须注意给水管道的减压节流。要到达减压节流的的效果,可以控制给水系统配水点的出水压力,可在配水点前安装节流孔板、减压阀等来避免部分供水点的超压,选用合适的水龙头也是一种主要的措施,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后仍应注意给水管道的减压节流的问题。

3.2 充分利用太阳能到达节能的目的

使用太阳能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用太阳能设备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还能降低给水成本。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循环管、循环泵、配水管等组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北纬40度以北,日照时间较长,均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3.3 给水系统和消防系统单独设置

给水系统和消防系统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宜把两种系统分别单独设立。按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Pa ~400 kPa分区为宜,消防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分区为宜。如果按消防水压值分区时,生活给水管道超压,造成超量供水等问题;若常年用降压节流,造成电能浪费;若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消防的水压水量却达不到要求,必须增加水泵机组数目,这样在也不合理。所以,从节能节流、工程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考虑,均应把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这样就能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3.4 采用新型节水器材和节水型卫生器具

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0%。且水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节水龙头的节水量却越大。因此,在建筑中安装使用节水龙头势在必行。

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因此要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

3.5 中水和雨水回收利用

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盟洗排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杂排水。如果收集起来这些废水,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

雨水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特定的设施和加药剂处理后成为符合某些水质指标的水。处理后的水可用于冲厕,城市绿化,景观水和其他水的水质标准。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建筑将屋面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这不仅增加了市政雨水管道的输送能力,增加管直径,增加了成本,而且也浪费水资源。将这些回收并加以处理的雨水充分利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也节省了很多的资金,同时也有利于环保。

3.6 合理设置和使用水表

在提高仪表测量精度的调查中发现,由于选型和水表自身的问题,水表计量的精准度比较差。如果建筑物水表太大,当居民用水量少时,水表指针不动。据有关统计,大约40%的水表不满足的±4%精度的要求。水表计量的准确性,不仅涉及股权买卖问题,也关系到泄漏控制评价及对策。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计量精度。

4、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而且很多地方吃不到自来水,甚至有的地方经常闹水荒。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很有必要。在建筑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加入节能措施,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还能有效的降低供水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节水节能已经成为国家的重重之重,不仅国内在提倡,世界的很多国家也在提倡,这是每个公民必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为后代子孙考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