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堂提质增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构建优质课堂
构建优质课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包括优化教学设计、细化教学准备和精心实施教学。优化课堂构建,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吃透教材,准确、明晰、全面地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是要采用符合自己教情和学生学情的教学方略,轻松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再次是采用必要的教学媒介和教具、学具,有力帮助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最后在实施教学中做到课堂节奏的合理调控,科学组织教学。
二、发挥课堂观察的积极作用
观察课堂是教学管理者的基础性活动。观察课堂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以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方针,以教学效果作为评价、评估课堂的基本标准,以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指导课堂教学。真正把观察课堂教学作为帮助教师反思的有效手段,并贯穿在每一位教师教学和专业成长的始终。观察课堂要注意分类,指导新教师如何上好“入门课”“过关课”,评价定位中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竞赛课”,点评透析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特色课”。观察课堂要注重实效反馈,根据需要对观察的具体情况作口头或书面反馈,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反馈,对共性问题作会议反馈。观察课堂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还要跟踪听评指导,用积极的态度敦促教师不断改正教学的种种失误,促其不断成长和开拓。
三、养成反思教学的良好习惯
课堂反思是肯定教学的成功之处、发现教学的缺点和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习惯。培养这种习惯需:(1)靠学校教学机构的督促,从教育的高度出发,给教师反思教学明确的任务,并把反思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核、评价教师的工作;(2)靠教研机构(教导处、教研室)引领指导教学反思,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怎样把反思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等问题;(3)教师自己应写好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反思笔记、反思报告,使教学反思常规化、系统化、理论化。
四、找准改善课堂的突破口
改善课堂教学的因素非常多,教师在短时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应从组织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这就要求:(1)教师在备课中精备学生,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参与欲望充分得到实现;(2)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许多要解决的问题最好在课堂上完成,实现知识目标“堂堂清”;(3)充分用好必要的教学媒介,帮助完成教学;(4)设计学生乐于探究和参与的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5)分层布置作业,有效转化“学困生”;(6)书面考试题目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目标要
求,不要总是想难倒学生,有效克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而产生的厌学情绪。
“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特点是:不讲究教学效率,只靠延长学时和加大作业量;不讲究能力培养,只靠机械重复和无效劳动的习题堆砌;不讲究教学艺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只靠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生塞硬给;不讲教学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搞一个标准、一律要求,全面应付考试。其后果是:学生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扼杀。由于受“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以上现象在新“课改”实施多年的今天仍然存在。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通过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课题。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提质”的做法。
1.遵循“一个宗旨”
教师应遵循“低耗时、轻负担、高效率”的宗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中学教学法”,就是遵循上述宗旨而设计的。它是采用教师给出“学案”(一张印有课堂教学内容,应掌握的知识点,多层次练习题等内容的8K的纸),学生对照“学案”自学并逐层完成练习题,教师在关键处作出启发式的讲解、引导和小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堂课下来,教师的讲解往往不超过20分钟,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不但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连作业也在课堂上边学边做了。因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中学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低耗时、轻负担、高效率”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借鉴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
2.注重“两个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即将课堂教学内容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爱听、爱看、爱学,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妙趣横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心智技能的教学活动,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营造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乐中达到“会学”“、善学”的境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即以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走科研型教育教学的道路,努力使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盲目提高教学要求,不出超纲题、偏题、怪题和难题,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三个指导”
做好问题思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写的指导,强调学生用知识意识的指导。教师应无论是上课回答问题或练习,还是课后作业,或是预习课本或课堂阅读课本,都要做好学生的思维指导。从学生思维的最佳点入手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要善于变式思考;要比较归纳,将数学知识系统化。
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指导熟练掌握数学常用书写格式,指导他们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注意数行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强调学生用知识意识的指导。所谓数学应用就是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时,会想到用数学方法解决它。如何指导及培养呢?一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量,记住一些常用数量。二要注意用实际问题引发新知识,并及时用新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三要告诉学生,数学图形是思考的工具。数行结合,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和直观思维能力。四要安排一定的室内外数学实习,让学生去讨论实际的数学问题。五要收集一些报刊或书籍关于数学的“用武之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六要鼓励学生发现和修改课本或学习资料中不合实际的问题。
4.实施“四个优化”
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程序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保证“四个优化”的落实,可开展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师“说课”活动,通过让教师说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引导方法和板书设计等,促进其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还可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把备课从原来的“个人行为”变为分工合作的“集体行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人智慧的局限性,从而达到实施“四个优化”的目的。
5.实现“五个转变”
变教师单纯讲,学生专心听为师生共同探究;变“一个标准”“一个层次”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变照本宣科、“填鸭式”为以启发式为主的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变“满堂灌”、“书山题海”为精讲精练;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着眼于学生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只有真正实现了“五个转变”,才算是步入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在院校体育,不断深入的基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推动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这就要求院校的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体育教学特点,全面落实相关教育方针,制订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发挥好人、财、物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效地开展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促进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如何增强院校体育管理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1 院校实行体育教育管理的价值
管理就是指在实现特定目标的全过程中,有效地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相关环节,来充分控制和协调院校体育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资源。事无巨细,无论是组织开展什么形式的工作,都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相对于院校体育教育实施科学管理的工作来说,要想获得最大的效果与预期目标,就必须要在实施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意识。如何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是当前院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院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也决定了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地位,并且为培养较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做出重大贡献。在传统的体育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以体育课的形式开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增大,较为狭隘的专业培养方式逐渐淡化,社会越来越关注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的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要逐渐向多层次、多因素的方向转变,打破传统体育教育管理的单一形式,建立健全一个全面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机体系。院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离开了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就会严重阻碍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顺利实现院校体育教学任务,就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院校体育教育管理为依托。
2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现状
2.1体育必修课时和体育理论课时数未迭到要求
高职高专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时间学习和训练是不可能掌握好一项运动技术的.体育必修课是学校根据教学大纲来安排的最基本的课程。是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去学习的.因此必修课的开课时数是不能随意删减的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必修课开课时数上有些不足.影响了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效果体育理论课也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要知道运动技能的锻炼方法.还要知道如何去锻炼.怎样锻炼能更好的增进健康或更快的掌握运动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去学习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用理论去指导他们的运动实践.从而促使他们达到自学的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同样在体育理论课开课时数上不足.有些学校就基本不开体育理论课.这可能与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有关,也与学校引进不来讲授体育理沦课的体育教师有关。
2.2课外体育锻炼缺乏足够重视,缺少教师的指导
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延伸部分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来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随时改变运动量的大小。但是高职高专学生在运动技术动作掌握上、运动量的调控上、体育保健等知识上还不足,因此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有体育教师的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外体育锻炼这方面没有体育教师给予学生课外指导。
3体育类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3.1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和其他高职院校相比较,体育类高职院校起步晚、底子薄,近几年投入和建设的重点在于办学思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在高职教育管理、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等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和完善,还没来得及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建设。
目前,大部分体育类高职院校通过了教育部的办学水平评估,步入了内涵建设阶段。内涵建设是以学校的软实力建设为核心,包括师资队伍的培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很多方面。而人文素质教育也渗透、体现或融合在方方面面的软实力建设之中,是内涵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类高职院校可以在内涵建设阶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弥补人文素质教育先期的缺失、不足,并彰显自身的特色。
3.2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现代企业、现代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好的层面,而是更加青睐在技术、情感、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应对社会的压力和复杂性,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职场的风云变幻。体育类高职院校应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一样,严格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实要求。
4体育类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4.1搭建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一载体应该进一步合理化和规范化。
第一,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目前的体育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不是没有课程体系,而是这一体系轻重不一,稳定性不足。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课程、人文社会知识的课程、自然科学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以“人”为中心,是在素质教育中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将涉及以上三个方面的课程归纳为多个模块,例如思德模块、语言模块、欣赏模块、职业素养模块、科学工具模块、身心健康模块、管理模块、文史哲模块等。每个模块的课程应该有一定的固定课程、一定的半固定课程,避免出现有的模块开出几门、有的模块却寥寥无几的情况。
4.2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体育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扩大的空间很小,不妨采取向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上不一定要单独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这样的板块,具体课程可以安排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可以在必修课中出现,也可以在选修课中出现。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向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例如:可以优化已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总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学校和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借鉴社会的反馈信息也不可少,把学校、培养对象、服务对象三者看作一个整体,这才是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从学生的“已知”入手构建小学数学的幸福课堂
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符合教学原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我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清晰地知道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学生对于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如:增加辅助线、采用割、补、移等多种方法,使得学生对组合图形计算方法的掌握不会很难。
又例如在讲解《分数》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听说过一些分数,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于是我利用学生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能够理解“物体和图形的一半”这样的说法,跟学生一起通过实践操作明确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初步了解了平均分的多种方法。
二、从学生的“未知”入手构建小学数学的幸福课堂
学生的“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可以直接感知的思维训练上,要让学生达到不可直接感知的一步,就只有向深层次发展,拓展思路,挖掘教材隐含的未知领域,通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看树木,还要看见森林”,从教材提供的有限信息多方位、深层次引发,进行思维发散,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走上创造性思维的良性循环。例如,我在讲解《几何图形》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三、从学生的“怎么知”入手构建小学数学的幸福课堂
学生的“怎么知”是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不同的认知风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但是减负不能使教学质量降低,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空间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从而在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了提质增效的关键。
一、认真备好课
1.熟悉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途径,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能认真的研究教材、专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理清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每章每节课讲述了什么内容要做到烂熟于心。研究小学英语的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内容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那么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对教材热萁行整合,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2.了解学生
学生作为老师的教学对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才能知道学生的英语基础,才能知道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知道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心理状态,才能知道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才能知道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使差生和优等生都能获得成长。
3.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切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为前提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二、认真上好课
把课备好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但是课备好了,不能等于课上好了。老师是备考的主角,而把课上好的主角是老师和学生。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不能上好课。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的导入要能吸引学生,教学中要能组织和调控课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能照顾好差生,还要能促进优等生的进一步成长。
学生为主体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一切知识,或是智力和能力的增长都是靠学生自己学习得来,老师是不能代替学习的,老师更不能把知识硬生生地灌进学生的脑袋里,而是要采取一切办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综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小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应用起了微课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有优势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
3.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提质增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应用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4.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只有掌握了反馈信息,才能知道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比如,可提问差生,可让部分学生去黑板上默写单词,可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等。得到了反馈信息,就可以据此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5.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有些老师对课堂的教学时间没有事先做好规划,在上课的时候,随便讲,本节课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推到下节课再讲,这样就完全割裂了教学任务的完整性,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因此,要想提质增效,就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6.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提质增效的真正受益者是学生,而小学生的想法比较单纯,一说到减负和提质增效学生想到的是减少学习时间,减少作业的数量,不再背单词等。他们肯定不会想到利用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通过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办法来得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从而做到提质增效。
三、认真设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就是在课外作业上下功夫。课外作业如果过量了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如果课外作业是适当的就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如果学生愿意自己去做作业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做作业就是一种享受。因此,要想学生成为作业的主导者,而不是成为作业的奴隶,教师就要积极地探索作业设计的方式,不但在作业的内容上,而且在作业的形式上都要有所变革和创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内容和形式要进行创新
内容和形式要和传统作业有所区别,要符合学生的审美感受,表现形式要做到多种多样,能够激起学生做作业的欲望。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电子作业,比如在检测单词的记忆时,可设计成游戏过关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很喜欢的。
2.作业的难易度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
作业要根据学生具有的不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进行有差别的设计,既能让差生做得了,又能让中等生做得好,还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素质教育中减轻学生的负担,提质增效,不但需要老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更需要统筹安排各学科。小学英语课堂是传授英语知识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因此,只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才能真正地算得上增效了,提质了。
【参考文献】
一、 加强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环节,预习的作用主要是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预习的同时其实学生已经相当于初学了一遍,虽然没有进行过理性的分析,但哪些是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哪些是不懂的,学生已经是“心中有数”,也就是就学生个体学习的重难点框架已经形成,学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对每次预习要有任务、有要求,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样做?而不是泛泛的让学生去预习。比如,可以在预习中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等等。通过预习,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就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 整改备课方式 潜心钻研教材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减负 提质 增效”要从课堂开始,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所以,提高课堂效率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可见,教学目标准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另外,备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用好教材,学会合理地整合教材,领会教材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往我们学校一贯的备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师抄袭旧备课手册(其中也包括我自己),一课又一课,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没有任何改变,不断的在做一些重复的无效的劳作,何谈钻研教材,备好课?因此,我觉得我们学校教研组应该尝试进行备课改革,让教师从繁重而无效的抄袭备课中解脱出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去钻研教材,去备出真正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精品教案来。
三、 优化课堂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也是提高教学效率所必须的。问题不可没有,但又不可过于频繁。我们应该优化教学语言,课堂提问时,语言要简洁规范而生动。有一些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整节课不停地提问,把“满堂灌”改为“满堂问”,使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这样自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另外,不可为了省事,一味只提问那些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更不可用难题为难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课堂上我们应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提问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有梯度,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 及时反馈效果,适时调整预设
1.贴近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通过播放海上看日出这一景观,让学生享受美的情境,在充分的想象中,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得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设置悬念。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浪花,提升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1.抓教学重点。一堂课教师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以让学生从剪、拼入手,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要求学生做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把它剪成两部分,使之旋转后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完后交流拼法,并指导学生观察剪痕的位置,尝试给此线段命名,再直观猜想,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最后小组交流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验证。这一过程,紧扣中位线定理的推论,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讨论大胆提出猜想,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又增强了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2.抓教学难点。分散教学难点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如分式运算教学中的难点是分母为多项式的异分母加减。这就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将多项式分解,并能找准最简公分母,进行加减后再约分。教学时要分散难点,先复习通分、约分再进行分母是异分母的分式教学。分式教学由浅入深,先讲分母是单项式的计算,再讲分母是简单多项式的计算,其最简公分母可由两个分式的分母直接相乘而得,最后研究分母需分解因式,才能找到最简公分母的分式加减,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的分散。
3.抓教学疑点。“绝对值”教学时,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是学生学习的疑点。教师举例:+8与-8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8,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8与-8的绝对值。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这时学生很难回答出此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原点距离是8个单位长度的点”,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攀登的台阶,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8,-8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同,从而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这样环环紧扣,解决了学生学习的疑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11 减时间之负
减时间之负是提质的最有效方法,因为时间就好比是分母,分母越大,分值就越小;而缩小分母,就能提高质的分值。现在我们的提质缘何像减负一样效果不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能真正地减时间之负。因此要实现提质,就必须从时间上切实减负。比如控制双休日补课,控制学生在校时间。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难有成就,减负往往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最后的结果还是恶性竞争依然严重。因为减负不成,提质自然也就成了空话。对于语文学科,要减时间之负,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无效或低效作业,特别是一些纯粹机械性的抄写要少而又少,一些低效重复性的作业要坚决取缔,背诵的东西也不要任意增加,对不同的学生应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而不是一刀切,这样就可以减少基础较好学生的无效劳动。
12 减心理之负
影响教学提质,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足够的兴趣。照理讲,语文乃百科之母,学科本身因为具有丰富的人文内容而理应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最喜欢,有的甚至对语文根本不喜欢,把学语文当作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何以如此,主要的原因是语文教师上课不够精彩,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喜欢与否,主要看这门学科的教师上课是否精彩,是否具有吸引力,尤其是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当然这里也有学生的个性差异,但个性尤其是对学科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笔者认为当学生对语文学科做到了“要学、愿学、能学、乐学”的时候,他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学习语文对他来说已根本谈不上负担,倒是让他不学语文则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因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以最终达到提质的目的。
2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
21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若能设计出精彩的序幕,通过简洁生动或幽默诙谐的导语,就可以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就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利用导语点嫩学生心灵的火花。授课中,老师也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教师的功能不是将拥有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引导将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激发他们自主思考,从而提高探索新知的能力,开掘出甚至连教师本人也未曾涉足的源头活水。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也不在于知识容量有多大,而在于学生思维是否被激活,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所以在具体的学过程中,教师好比是一名高明的导演,其主要任务便是设置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向,恰当地、适时地点拨、引导、启发。一粒饱满的种子孕育着希望,但如没有适宜的土壤将会被活活地窒息死。学生的思维如同一粒脆弱的种子,需要精心护理。努力营造和呵护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智慧之园是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外,学校教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分数和成绩,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高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减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省教育厅颁发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见,“增效减负”是当前形势下的教育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贯彻落实“增效减负”精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课前――精心备课,删繁就简
课前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树立起有效备课的教育理念,备课时删繁就简,找准教学重点,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树立有效备课理念。有效备课,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形成有亮点、有创意、有效率的教学设计。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树立起有效备课的教学理念,关注教材内容,关注学生整体接受状况,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备课时就要预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应怎样总结和处理这些问题等等。
2.删繁就简,找准备课重点。如《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一是理解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的意思;二是指导学生剖析乌鸦是如何一步一步掉入狐狸的陷阱的;三是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理解。明确了重点和难点之后,在上课时就可以围绕这一中心讲解课文内容,化繁为简,学生也更容易把握重点了。
二、课堂――精讲多练,当堂掌握
课堂教学是“增效减负”的主要阵地,要想实现“增效减负”的效果,就要做到“堂堂清”,老师要精讲、细讲,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知识,课后不会为上节课的包袱所累,全身心地投入到下节课的学习中。
1.少讲精讲。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上课的45分钟里,小学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兴致盎然地听课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少讲精讲,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一般说来,老师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5分钟,这就要求老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将最核心的部分教授给学生。如在学习《刻舟求剑》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字词以及刻舟求剑的涵义和应用方面,而不应在课文细节中深究。
2.随堂练习。如在讲解完《刻舟求剑》的重点知识以后,就要留出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当堂掌握所学字词的写法和应用,并让学生练习运用“刻舟求剑”来造句,加深学生对这一成语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做到“本堂课,当堂毕”。
三、课后――合理安排,增效减负
要想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效果,就要合理安排课后作业。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后作业的多样性。课后作业不一定全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有口头作业、动手操作性作业、思考作业、观察类作业、记忆性作业、互动性作业等等。多样性的课后作业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控制好作业总量。课后作业不宜过量,对于小学语文作业,严禁惩罚性的大量抄写类作业,因为大量的机械的重复性作业会使小学生感到厌烦,从而迁移到作业科目甚至科目老师,长久下去,便会产生厌学倾向。语文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数学老师等其他科目老师的作业量,要给孩子预留出玩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们对“增效减负”认识的加深,这一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的任务之艰巨、路途之遥远,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增效减负”真正贯彻落实下去,使其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引言
多媒体,即多种信息载体形式,被特指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当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并结合学科特点,让音乐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从画面意境感悟到音乐声音享受,学生的感观更加深刻,增加了音乐课堂学习的体验感,也构建了立体式音乐教学课堂,拓展了音乐课堂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多媒体音乐教学价值
1.1创境富学
音乐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学科,音乐的学习离不开情感的体悟,而情感的体悟依托于具体的音乐情境。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传播媒体多样性与信息资源丰富性两大优势,将其结合应用于高校音乐课堂当中,可以构建多感官体验式立体课堂,为学生营造音乐学习的“芝兰之室”,在这里学生的音乐思维任意驰骋,音乐创意也源源不断,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得到了最大化激发[1]。
1.2提质增效
情境是音乐教学的核心,这是音乐教师的共识。传统音乐情境模式呈现出单一与静态化特征,各种信息之间也相对比较孤立,无法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2]。多媒体音乐模式下的音乐课堂,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最大的信息面,更是构建立体式的音乐教学课堂,将多种信息载体形式融合为一,实现音乐课堂“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
2多媒体音乐教学现状
2.1理论课程
高校音乐教师可以发现,复调、配器、曲式和声等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作为音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仅依赖于教师的言语讲解,学生很难将其掌握其中,并将直观教学内容变为语言想象,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3]。例如,教师在讲解和声知识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其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举例和声是怎么完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性认知。
2.2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试音与视唱。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开展的模式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教师会使用钢琴与言语作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用具。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视唱练耳当中,为视唱练耳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活力,教师可以预先将节奏、旋律、和弦、伴奏、音程等知识使用专项的音乐软件进行编辑。目前,我国高校应用视唱练耳的音乐软件主要为EarMasterProfessional、Auralia等,能够合理地进行音节、和弦、音程、旋律等多个方面的专业教学,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4]。
2.3音乐欣赏
目前,我国高校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基本都已经开展了多媒体音乐教学,并配有DVD播放器、投影仪、电子计算机等多种不同形式的音乐设备。多媒体应用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过程中,信息载体形式契合时代标准。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从专业与非专业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专业性的多媒体音乐课堂构建。
3多媒体音乐教学困境
3.1技术薄弱
多媒体音乐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境,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并不熟悉,仍然停留在初级的信息查找与信息展示上。由于音乐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考虑多项信息载体之间的搭配性与贯穿性,并要考虑到视觉呈现的效果。音乐专业教学深层的使用多媒体是一件相对比较困难的事情,再加上教师多媒体技术薄弱,不利于多媒体技术的推广。
3.2互动性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将多媒体作为另类的教学信息传播器,但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授式为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不足,丰富的课件只能徒增课堂教学的华丽性,并不能够起到“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无论哪种模式下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主体,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变其形却忽其实,将无法真正发挥多媒体信息教学的有效性。
3.3利用不当
多媒体技术虽然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教师利用不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现象,学生将更多精力放置在课件形式上,而是忽视了其中蕴含的知识内容,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另外,部分高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解读知识内容的现象,教师借助非线性编辑软件,对于其中一小节音乐知识过度解读,学生在过细的教学内容中往往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多媒体音乐教学策略
4.1培养能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教学,教师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并能够深度使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校音乐教师的多媒体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教师能够准确地结合课堂内容,确定课堂知识教学的方向,并在互联网中收集、整合、优化、提炼教学内容;(2)音乐教师能够熟练PPT音乐理论教学软件,将复调、配器、曲式、和声等相关音乐理论知识放入其中,PPT要做的简洁大方且生动有趣,能够突出重点教学内容;(3)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电脑音乐便捷软件的使用,能够借助相关的软件开展音乐等知识教学,并能够使用软件作曲。
4.2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学开展必然有硬件作为基础,采购相应的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构建专业性的多媒体音乐教室才能确保音乐教学的开展。因此,高校音乐专业应该为教师配备电子计算机、音响、投影仪等最为基础的音乐设备,支持音乐教师日常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同时,高校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打造电钢琴教室以及MIDI音乐制作室。MIDI音乐制作室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兼容与搭载不同的电子乐器,提供高品质的音响效果,并可以借助中心控制系统做到随时修改乐谱,成立一支专业化的“电子乐队”,学生可以使用该教室寻找音乐创作的灵感。电子钢琴教室的建立,能够帮助教师更高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在音乐实践课堂中齐奏与合奏。
4.3新旧结合
大家都知道,只有高水平的教学活动才能创造出高效益,而高效益必定不会让学生感受到负担。那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呢?
一、减负增效——课前预习导学
随着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已经逐渐占据课堂教学中心,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但是考虑到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做到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从而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如此,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也有帮助作用。在预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大胆想象,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新知识,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总结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契机,并且通过预习环节提出问题,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在整个过程中自己都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对于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都有所帮助。
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可以先提出问题:36÷9、12÷5、33÷6、24÷8,如果将这一类算式进行分类,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改如何分类?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整数除法,就能够很容易划分出能够除尽与不能够除尽这两种情况。这样,学生对除不尽的算式就能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能够了解除法中还有余数的存在,然后再提出问题:什么是余数?这样也能够顺利地引导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减负增效———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当中提到:“小学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进步的过程。”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其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教师仅仅是单纯地给学生讲授知识,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所以,想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小型比赛、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如:在《加减法》的教学中,可以先为学生准备30道口算题。等待数分钟后,再让学生停止下来,让他们思考三个问题,做了几道、剩下几道、一共有几道,并且让他们自己去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融入到学生的小游戏中,也能够让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对其竞争意识的培养也有帮助作用。
三、减负增效——预留时间,拓展思维空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刻意为学生留下空间,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自主整理,能够有一个总结与消化知识的过程,强化知识的运用与记忆,从而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运用知识。
如:我们还是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余数的除法有哪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还想要知道什么?通过这一些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空闲的实现进行自主的探究分析:余数比除数小;如果将商和除数交换位置,算式一样也是成立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四、减负增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现实生活环境的选取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日常的生活情境进行再加工,或者是创造出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虽然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师却不能一味地专注教材,拖泥带水,而是要创造性的补充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素材,从而让课堂教学富有无限活力。
(二)开放生活环境的构建
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适当地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成为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敢于大胆猜测,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从而在这样的氛围下积累数学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结合,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多元生活环境的创设
在了解了学生的生活、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再次的加工和整合教学内容,通过生活情境的再一次创设,将学生真正地引入“生活化”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要充满生活化的气息,在每一节课堂教学前,教师都应当对本堂课中的练习题加以设计。实施证明,练习题的拓展性训练不仅有利于联系到学生生活,也可以为后续教学做出铺垫。
五、减负增效——减少无效劳动,增加训练针对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布置作业:从某某页开始,做到某某页。但是教师并未对练习题进行分类:哪一些题目属于基础性的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就可以掌握;哪一些题目是帮助能力提升的,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哪一些属于课外延伸,需要在家长或者是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同样,也没有根据题目的具体类型选择恰当的解决方式,在布置作业时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样粗放的教学方式不仅加大了学生负担,也会让学生反复练习已经掌握的习题。如果仅仅依靠学生,很多难度较高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并且还会占据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最终却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效。所以,数学教师应当针对题目的类型选择恰当的突破方式与训练模式,基础知识就应当在课堂上完成,提高能力的就应当成为学生作业,课外延伸需要教师辅导,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迪,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让其自己探索,并非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学生潜能的挖掘,放飞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减负增效实实在在,不含半点水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