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7: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

篇(1)

2010年7月29日,《教育规划纲要》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科学》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到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惟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它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方便、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篇(2)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电脑开始普及,随着电脑硬件的不断完善和软件的陆续开发,电脑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始崭露头角。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名为麦金托什的电脑,同一时期阿多比公司研发了文字处理软件系统,阿度斯公司为苹果公司的麦金托什电脑研发了平面编排软件,这些公司的软硬件研发和配合运用使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成为可能。虽然初期的数字技术辅助平面设计还不成熟,但是它把设计师从纯手工的平面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齐全的设计软件层出不穷,例如被大家所熟知的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矢量图像设计软件Illustrator和Coreldraw,以及专业排版软件Indesign.这些专业的设计软件极大的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质疑和修正中演进。计算机辅助设计给平面设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够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一、计算机辅助技术对平面设计的正面影响:

1、计算机辅助设计缩短了设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

进入数码时代,各种图形和图像软件被陆续的开发并运用到平面设计的工作中,这些设计软件的运用把平面设计师从繁重的平面设计工作中解救出来,逐步取代了徒手绘制平面设计稿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大大缩短诸如字号大小调节,文字图片的排布位置,改变图片的颜色,增加画面的肌理等手工环节所耗费的时间,为设计师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设计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的创意构思上。设计师使用电脑做设计稿,可以方便快捷的将自己的创意想法转化成作品,增加设计方案的量。与传统平面设计方法相比,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逆性,无论何时发生了怎样的错误,都能够对错误进行实时的编辑和修改,也可以保留不同创作时期的创作草稿,高效地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2、有利于设计师和客户之间的沟通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远距离的沟通成为可能。对于有设计需求的顾客,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技术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设计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设计师也可通过网络通讯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和设计草图传达给客户,并进行及时的修改。

3、计算机辅助设计拓宽平面设计的创意空间

计算机辅助设计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可拓宽设计师的创新思维,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既可以客观的表现设计对象,也可以提取出设计对象的特点,进行提炼、糅合,抽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扩大了设计师在创意、表现题材上的自由度,使设计师思维的不确定性、抽象性更加的具体、明晰。设计师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相关的图片、字体、素材导入计算机的设计软件中,然后运用设计软件中的相关功能对素材进行处理,直至将头脑中的创意准确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不仅可以表现二维空间的作品,也可以表现三维空间的设计作品。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设计师可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设计创意,互通设计素材,学习不同的设计方法,尝试各种设计风格,拓宽设计思维。

4、丰富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

在传统设计表现手法中,只有二维的静态图片,计算机辅助设计将进一步丰富其表现手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技术发展浪潮下艺术设计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利用设计软件表现设计效果较为精确且具有真实感。设计师可以利用设计软件里的单位设置和参数输入窗口精确的控制变量,,提高设计精度和速度,计算机可以显示效果预览模式,使设计效果直观的呈现出来。

5、有利于数据的传输和保存

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便捷的将设计初稿和成品在设计师和客户之间传输,提高效率。还可直接将软件处理过的图形图像直接存储在软盘,硬盘和云盘上,方便资料的保存和调取。也可将设计作品整理成册,刻录在光盘上,可以保存很多年。也可以将以前珍贵的书籍、图片资料,扫描下来做备份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再设计,避免珍贵的素材因受潮和虫蛀等原因破坏阅读性。

二、计算机辅助技术对平面设计的负面影响:

1、设计作品缺乏个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把设计师从纯手工的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用软件绘制的设计作品比用手工绘制的设计作品缺乏温情和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自身特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所导致的,若设计师无法避免这个缺陷,设计出的作品就容易雷同。随着网络的普及,没有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许多设计师直接会下载或模仿他人的作品,丧失了主动创作的欲望,使得作品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更加的严重。数码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极大地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设计师们应该将更多地精力放在设计创意上,可将手工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起来,创作出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

2、使设计师产生依赖心理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减轻了设计师繁重的工作,也使设计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许多年轻的设计师将计算机视为设计工作的唯一工具,计算机彻底代替手工。在设计中有时设计师的创意丧失设计的主体地位,软件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设计构思,让设计师放弃一些设计上的设计灵感,让位于数字技术,设计师不再是工具的使用者,开始沦为计算机的奴隶。

3、重技术,忽视对艺术修养的培养

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操作指令越来越简单,自带功能越来越齐全,通过自学就可掌握这些设计软件,一些缺乏设计思维的人觉得依赖于软件的自带功能就可以从事设计工作,其大多是对别人作品的简单模仿,认为只要做到视觉效果冲击力强,吸引人的注意力就可以,忽略对艺术修养的培养,降低了设计的从业门槛,导致整个设计水平的下降。

三、总结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有利有弊,平面设计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与电脑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机,尽量避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弊端,采取手工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注重设计思维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篇(3)

国际数字艺术是国外比较成熟的介质之一,在国内还处在新鲜期。数字艺术被主流艺术评论界关注,还是近两年的事。

曾经有某些艺术评论家排斥数字艺术的创作手段,认为过于技术化的东西不应是艺术的创作工具。但其实,如果能用更高、更好的技术为艺术服务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为什么不呢?数字艺术家们一直觉得,画面的视觉效果很重要,利用数字工具,能营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搞数字绘画?应该从两个层面解释:第一个层面,你想要表达什么内容;第二个层面是你使用什么工具,什么手段。

从第一个层面来说,艺术家在创作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艺术家,而是首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人来说,首先要弄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进入第二个层面,要根据自身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段,实现艺术家自己的目的――最终选择的手段往往就是动画和数字绘画创作。

和油画或任何手绘的东西相比,数字艺术没有那么直接的现场感。它对于纸张的质感和微喷介质产生的色彩还原效果要求非常严格,如果都能达到最高级别水准的话,它同样能产生惊人的质感,而且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要知道,尺寸的诱惑对一个作品的视觉效果而言经常是致命的。

数字艺术家们比较追求完美,追求超现实性,电脑绘画可以让创作者肆无忌惮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多数字艺术家对纯纪实的东西往往不是很感兴趣,尤其在创作中喜欢“胡来”,而纯纪实的作品,有时会与“胡来”不搭界。这种创作的“胡来”,经常让艺术家们感受到生命的本源和自由。而且,电脑绘画可以做得短小而精炼,适于观赏,技术实现上也不困难。

值得关注的数字艺术家

在5月上海2010年世博会召开期间,一场名为“未来链接”的数字艺术中国展览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2位著名艺术家带来超过20件动态和静态数字艺术作品――如果你有致于数字艺术方面的收藏或投资的话,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将是你首先应该关注的。

卜桦

拥有不可思议的想象力

画面中经常出现的红领巾小女孩、怪龙等形象,与中式传统建筑背景叠加在一起,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织和观念碰撞。

缪晓春

3D数码艺术颠覆美术史

他的创作团队规模和技术实力在国际上也是较为少见的,加上艺术家自身的观念的深度,总能给人以一种宏大的史诗画面的感觉。

林欣杰

探索新媒体艺术一切可能性

香港较为杰出的数字艺术家之一,善于运用声音、影像、互动装置结合的特点创作做作品。其代表作是互动艺术《MOVING MARIO》。

张小涛

挑战你的视听经验

在丰富的观念背景下透着大制作的手笔,似乎看到了艺术家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另一种倾诉和阐释,从微观到宏观再到微观的叙事手法。

皮三

携手左小祖咒《咖啡时光》

作品的最大亮点是采用了平面镜头移动,以及新闻事件的最简单元素化进行了“关联描述”和动画表达。

蒋非默

设计师?策展人?艺术家?

蒋非墨不仅是艺术家,同时也是年轻的策展人、设计师。善于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创造方式去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感受。

林哲乐

入选戛纳影展的80后

他的作品从“重复”和“规律”,再到“中断”和“不规律”的方式似乎在表达着这个数字时代和快速消费品时代利与弊。

吴俊勇

行走在绘画与动画的边界

作品《乱花》中,戴着红色高帽的一群小人,用各种奇怪动作在单调的音效和片段式场景中表现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黑峰

美籍华裔艺术家玩转乱码时代

《乱码时代》系列其实是在于透过限制的穿孔,呈现出无穷的创造力。其意义存在于事件的脉络还有与观赏者的互动中。

丰江舟

多媒体舞台剧惊动杭州

利用先进数字技术,结合多媒体道具、声音及身体语言的表演形式,让演员在电、光、声营造的奇特舞台中进行现代舞蹈式的表演。

代化

人人都是艺术家

曾经是知名网站新闻编辑的代化擅长运用数码软件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型像素画,向我们昭示数字化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趋势。

篇(4)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一、博弈之下,纸媒商业模式基因重组

对于报业而言,多年来的商业模式一直依靠“发行”和“广告”这两条腿走路。但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诞生后,纸媒唯一的核心优势――内容,受到了严重冲击。由于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的单一,让纸媒在发行量已经触顶的现实下,面临着广告经营雪上加霜的困境。在种种因素促使下,传统纸媒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球报业对于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并在业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从目前报业与新媒体的博弈进程来看,报业进行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绝不是要取代传统报纸,也不是将报纸的原创内容移植到互联网上占领舆论阵地,其核心则是在纸媒优质内容基础上,通过多次利用和多元开发对原有盈利模式进行拓展,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换言之,纸媒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很好地利用数字化深度开发技术,让纸媒原创内容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服务获得多次销售的机会,从而实现传统报业商业模式的基因重组。

(一)“付费墙”的利与弊

美国及欧洲报业最早进行了数字化盈利的探索,1995年1月22日纽约时报推出网站是其代表性事件。但数字化真正进展则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最权威的发行量统计单位美国报纸发行稽核局(ABC)从2010年10月起改变了其发行量计算方式,将报纸的印刷版和数字版订阅合计发行量,

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也让人们享受到了免费的“新闻大餐”,但对报社而言,却意味着印刷版订户和广告收入的下降。为此,越来越多的报纸通过网络或移动媒体开始向读者竖起“付费墙”(Pay Walls)。1997年1月,华尔街日报网站设立付费墙,成为美国主流大报网站在内容收费方面的先驱,并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赢得20多万订户。默多克也于2009年5月12日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

由此可以看出,改变原先内容免费的战略,通过对内容收费并让其产生效益,已经成为许多报纸不约而同的选择。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付费墙”并非是所有纸媒的救命稻草,从目前看来,效果有好有坏,不少报纸在收费后流量大减、广告额下降,被迫恢复免费的案例也不在少数。2005年9月,纽约时报网站首次没立付费墙.然而却带来了网站访问量大幅下降,对当时主要依靠广告盈利的报纸网站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存2007年9月该网站暂停了对绝大部分内容的收费。

通过梳理全球报业在新型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可以看到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之中,几乎所有最大型报业集团都在建设付费墙之列,而且它们也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一种可进可退的收费方式,以便必要时回到原有免费形式或进行必要调整。

(二)延伸价值链条,提供资讯服务

不少纸媒开始寻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型商业盈利模式。由于纸媒在经过多年累积后拥有庞大的原创内容资源,因此,将所有资源重新整合,在新型移动终端上,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或是提供及时、有效的资汛内容服务成为一种新型的盈利模式。

2002年开始,日本读卖新闻就和出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推出了“读卖PDA”业务,向无线局域网PDA用户提供24小时的新闻服务,这项业务的收费为每月600日元。另外读卖新闻还和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一起与奥林巴斯合作推出“H-Studio”,向手机用户传送各大报纸新闻的语音版。这成为早期纸媒通过延伸价值链条,创新盈利模式的经典案例。

我国的纸媒也开始了以资讯服务为核心,对新型盈利模式进行探索。如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夕,南方都市报在iPad上推出“广州亚运指南”客户端。结合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为用户提供亚运赛程、参观、赛事资讯,还有亚运场馆周边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信息。根据动态位置调用GPS路线导航,有查询电话拨打,同时具备中、英、韩、日四种语言。这款资讯服务类应用在iPad上收费1.99美元。在苹果商店上架不到一周,跃升体育收费类销售榜第一位,成为南方都市报第一个实现收费的产品。

(三)分羹新媒体广告市场

新媒体广告颠覆了报纸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报纸广告份额不断被蚕食鲸吞。在此背景下,纸媒开始打响自卫反击战。纸媒可以学习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优势,打造专业细分的网络信息平台,极力促成分类广告向网络平台的转移,或通过网络的二次传播提供增值服务,稳定客户资源,创新盈利模式。

在新媒体这一开放的网络空间中,用户通过超链接、搜索等穿梭于各大网站、各种服务和应用中。而互联网广告投放强调利用cookie等技术建立庞大的用户数据库,并针对目标受众进行跨媒体的、跨网络平台的跟踪性的、精准的整合营销。这种跨网络平台的互联网广告投放模式是与传统报业相对封闭式的广告营销完全不同的。

因此,报业流失的印刷广告大部分并未转投报业控制的新闻网站,而转向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目前,部分美国报纸已经开始与顶尖级的互联网企业、广告网络公司展开合作,如纽约时报与GOOGLE公司合作进行网上广告经营活动。但是,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受众的报业数字营销才刚刚起步,数字化报业是否能在互联网整合营销平台中分得一杯羹,仍是一个未知数。

(四)基于数据挖掘的盈利模式

在分析纸媒广告收益时,不免要涉及到“二次售卖理论”。报纸的二次售卖指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于读者数据的处理和重视将推动传统纸媒的巨大变革。而这正是报纸的软肋。读者是谁,在哪里,有何需求,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变化的过程、趋势等此类问题,基本上凭借一种定性式的估计。但现在,人类社会已从信息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并向智能化时代迈进,对纸媒传统的盈利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一些高端报纸或者专业化明确的报纸,比如金融财经类报纸,在确保一定读者数量的前提下,更需要强调的是读者的质量和边界感。因此,纸媒需要对自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通过数据库技术锁定核心读者,对行业或区域综合信息进行系统的整合,建立起分级管理使用的强大专业化数据库,可以大大提升报纸的营销能力。

而美国媒体研究机构PEJ也发现,2011年中,半数以上的报纸都开始做起数据生意,如根据报纸自身多年的数据积累,开办咨询业务,为商家、个人用户等提供网上咨询服务。盈利虽然不多,但是报纸能够借此成功盈利的比例却很高。

因此,要想通过数据库进行盈利,笔者认为纸媒首先需要构建读者数据库,要掌握详细真实的读者信息,并对行业或区域综合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起强大且专业化的读者数据库。利用品牌影响,报业机构在向社会提供专业数据库销售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读者共享数据资源,为其提供无偿服务。

其次,运用数据库技术,可以按照地区、收入、职务、年龄等条件,分类挑选需要的目标群体,对于广告主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例如,杭州19楼正是通过深度挖掘数据库资源,对所有用户通过年龄和需求这两个维度进行细分,让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效果更加精准,无论是对广告公司还是广告主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最后,在深度挖掘数据的基础上,纸媒可以对核心信息资源适当收费,以此聚合出庞大的数据库使用人群和数据平台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备的读者数据库,锁定核心读者,实现报纸的经营、广告商的诉求与读者偏好的三环重合。可以说,读者数据库是纸媒实现数字化盈利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完备的读者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基于传统的报纸发行、广告,提高报纸精准发行率和广告有效达剑率;也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读者人群,准确设计数字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项目,吸纳高粘度用户;还可以与其他行业如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机构展开信息资源合作,实现数字化背景下的精准营销,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但是,对于报纸来说,要想依托数据而实现真正盈利,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面对:首先,纸媒需要整合各种渠道,为读者随时订报提供便利,提供全方位的订阅模式。其次,要解决数据挖掘的精准度问题,将订阅者信息进行细分,通过打标签的方式使数据库在构成和使用上更为方便,这对数据挖掘者有很高的要求,因为需要整合各种技术平台、数据平台,以及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的需求。虽然面临两大障碍,但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盈利模式一但建立,除了广告方面的竞争优势,还具备提供更细分的增值服务内容。因此,对于纸媒而言,这条路是一条金光大道,只是有待于更好地挖掘和探索。

二、商业模式创新,悲观与乐观的争论

传统媒体的广告垄断地位已被新媒体打破,而广告主在做预算以及购买时,也更加注重多种媒介形式的组合,以此谋求传播效果最大化。而数字化是否能够拯救目前报业经营危机,最终还是要看其带来的利润是否能够弥补纸媒传统收入的不断下跌。

虽然学界对纸媒新型商业模式有不少悲观论调,如建议报纸向非营利或者低盈利的公共机构转型,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应当将焦点放到如何促进纸媒数字化带来更多利润上。美国新闻研究所在关于报业转型的大型报告《下一代报业:转型的蓝图》认为,大部分报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只是“用新技术复制旧产品”,忽视了“非媒体消费者”的需求和“媒体消费者”的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报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增加互动功能、搜索功能、可扩展功能、可定制功能等,掌握数据库、网民交流、网上社区.-三种新的基础建构能力,生产“新闻之外的内容”来吸引受众。

虽然全球报业涌现出了不少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在最关键的、最深层的数字营销层面尚未突破。目前看来,无论新旧商业模式,广告始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受众付费阅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国皮尤数据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等新兴媒体出现后,直接通过报纸等阅读新闻的受众数量在降低,但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获取新闻的人数却在上涨。而这类新媒体凭借新监测体系使得广告商对广告投放的精准度、收益更加关注,这也成为付费报纸发展的方向。但确定收费内容一定要慎重,要能准确判断哪些内容对核心受众来说最具价值,然后才能收费。读者细分也至关重要,既要划定核心读者,又不能将收费人群扩大化,流失潜在读者。

其次,对于传统展示广告来说,网络并非理想的传播环境。但网络也有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建设,能够使广告受众定位更加精准,内容高度对象化。与此同时,广告受众还能够一定限度地自主选择广告内容,有利于减低对广告的抵触。

篇(5)

作为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基本体现,电子商务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之中,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这个以网络信息化和数字化为主的时代,如今的信息处理和传递再也不会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它正引领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作为组成电子商务的重要部分,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力标兵,它给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但是机遇和挑战总是相互依存的,电子商务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值得每一个电商人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之间的关系

从某些方面来说,电子商务是网络营销发展的高级阶段,电子商务所包括的很多内容,网络营销里没有,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网络电子化的手段来实现交易的过程,而网络营销则主要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充当客户与厂商之间的桥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它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营销互相结合之后的产物,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各种营销手段的总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就是网络营销是以网络为媒介和平台,为不同的消费者服务,从而为企业增加盈利的机会和开拓市场的资本和潜力,它主要是通过网络宣传的方式,建立一个符合客户需求的且充满创意和个性的商务网站,在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定期更新和完善不同的营销模式,从而逐步建立起企业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所以说网络营销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的。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上的一种电子空间,相较于传统的实体交易平台,在电子商务模式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许多优势,但是利与弊都是共存的,网络平台同样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这对于消费者的行为又会造成一定影响。

2.1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1)消费者可供选择的范围变大且更加便利。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路系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对商品信息的处理更加快捷,完全可以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爱好来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想要的商品或者服务。再者,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是在网络上,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加自由也更加便利。(2)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下,消费者接触到的大多是企业制出的成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不同顾客不一样的需求。但是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可以直接与商家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想法与意愿以及自身需求告知商家或者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之中,让商家可以根据这些具体的需求为消费者进行私人订制,从而达到消费的心理满意。

2.2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更多关注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网站本身的效率性有研究指出,阻碍人们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网络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性则主要是指网络平台是否具备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的能力。可靠性则主要是指网络平台对用户存取数据、操作权限等是否安全可靠。(2)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并不能直接感知到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到底如何,这个时候,知名企业的品牌效应就会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消费者总是倾向于进入具有品牌知名度的商家,因为企业的品牌代表着商家的商品质量或者是服务质量。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3.1加强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在电子商务的市场上提供与传统市场有差异化的商品,让消费者产生更多的兴趣,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潜能,制定不同的促销策略,比如折扣促销、通过赠送礼品进行促销、通过抽奖的方式促销和积累积分进行促销,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及时了解顾客对产品的反馈信息并不断完善。

3.2注重建设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企业的网站主页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一次碰面,初次接触的印象好坏直接决定了是否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可能,所以企业首先要将自己的主页设置的更具创新性,能够快速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再者企业要通过多渠道的广告宣传让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看到企业,认识企业,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问题,企业要及时作出解答,提升企业在消费者眼中的品牌形象,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3.3做好后期物流的配送,加强支付系统的安全。消费者在作出采购行为以后,就是电子商务商家的产品配送过程,优秀的网络营销要保证商品包装的完整性和和商品送达的时效性,这些细节都是影响消费者成为商家忠实客户的因素。综上所述,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渐成熟,营销理念也在快速的更新,商家要不断开发出适合消费者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创新购物方式,增加消费者的购物乐趣。电子商务工作者要不断创新网络营销方法,多进行尝试与改变,不断调整自身状况,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刘俭云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网络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平等性等特点和优势,深受高校广大师生的喜爱。作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对高校师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和道德法制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化”也是高校信息技术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建设。然而在当前,网络管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网络社会的法律道德秩序亟待构建和规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化”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方面

(一)开拓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

在学生工作中,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是报告会、演讲、墙报、专刊、社会实践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而在网络时代,随着大学生上网率的提升,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电子信箱、网上交谈、红色网站、热线服务等等,学校这种形式的教育工作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入脑、入心,影响更为广泛。由于网络具有双向传播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避免单纯说教,使得思想交流更平等、效果更理想,并且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信息和热点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对这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

(二)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服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与教育的联姻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网络作为高新科技,其独特功能与特点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卓越的条件,对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而网络教育具有的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合作交流的特点,使全球教育,双向教育,开放教育成为可能,为大学生资料与信息的查找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

(三)增进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距离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但其社会交往面仍然狭窄,基本上局限在校园这个象牙塔内。而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通过网络交流,大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增强了文化的感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而强大的互动功能则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条件。

(四)更新了大学生的观念和思想,加快了大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与接受

网络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便捷了大学生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活泼了思想,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它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实效意识,落后、封闭、保守的观念被他们抛弃。它也开辟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新领域,使他们在道德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与提升。

(五)加大了高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中,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创新精神被排斥或限制。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文化的强烈开放性和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点,使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去体验网络文化带给人们的新境界。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灌输”教育转化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均可以在网上袒露无疑。这使学生工作者能够获得真实的思想信息,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及开展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提供了契机。

二、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方面

(一)容易导致教育效果下降

教育中,师生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在网络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没能对学生的疑问及时反馈,或不能根据学生的交互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因而对学生的交互活动缺乏有效控制。网络教育能够为学生认知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却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唯理智教育倾向”显现于网络教育,智力获得和智力训练占据了网络教育目标体系的中心位置,忽视了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去激发学生追求人文意义的兴趣和激情。网络教育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网上冗余信息、垃圾信息、“黑、白、黄”信息等不良信息大量充斥。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游戏、聊天甚至从事有损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动就在所难免,这样对教育教学无益反而有害。

(二)容易导致价值观念偏移

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交织。西方发达国家欲建立“网络霸主”垄断信息的制造和传播,竭力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凌驾于世界之上。这种斗争虽然不像真枪实弹那样为每个人所感觉,但它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改变人们的思想。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应重视年轻人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的问题。

(三)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

由于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网上行为主要取决网络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再加上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约束不力,会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

(四)容易导致思维方式的渐变

从思维模式上看,书刊造就了人们发达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网络媒介则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网络环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往往会导致青少年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他们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它会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年轻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容易导致生活方式改变

年轻人可以从网络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这种极大的方便,似乎令人感觉只要有了网络,足不出户便拥有了一切,从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变得“闭关自守”起来。网格环境可以加剧年轻人的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久而久之,使人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容易导致交往能力下降,造成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

在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占领网络文化的阵地,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今天,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参考文献:

篇(7)

21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有机整合,是广大教师、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介入,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实现英语教学的突破与发展的目的。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

1.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1.1 有利于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如在新课开始前,播放几首跟课文有关的英语歌曲,朗读简单的英语谚语或运用多媒体做个有趣对话让学生表演,有助于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为听、说、读、写。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靠录音机和教师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过于单调,控制不便。计算机的应用,弥补这些不足。优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优点。并且网络上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较大。在语音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在播放中,可以任意前进、后退、重复。如果学生对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重听。这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等感官,把“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加以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很容易就得到了提高。

2.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学教学中

信息技术能保证将生动的场景、具体的形象呈现给学习者。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捷径。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师热衷于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图文并貌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然而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而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本质及辅助功能。

2.1 适当使用,适时而用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信息技术要恰当地为课程目标服务,绝不能为使用而使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多、技巧性也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重点,教学目标,选准突破口,选择媒体和运用媒体的最佳时机,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信息一定要适度,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并留足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2.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难点、疑点,如果内容太多、信息量过大,必然会冲淡中心,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Madam Courier这一课,本课的中心议题是通过阅读了解Courier的成长经历,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奋好学,勇于拼搏,创新工作,才能勇攀高峰。有的教师在讲授本课时,搜集了许多关于Madam Courier的趣闻轶事。这样做不仅无增加了课程的容量,也冲淡了本节课的教学中心。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时,一定要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统一的资料,要找准本课的重点、难点,要选那些如何将抽象化为具体、将难点化为易点的资料,切忌牵强附会、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发生。

3.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务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优势,良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为用而用。有的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请专人或多人做课件,搞得一堂课乱哄哄的,看似异彩纷呈,实则绣花枕头,上过之后学生什么也说不出来。

二要有选择性的使用,不搞一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许多年来一直采用的实物演示,讲解和操作是行之有效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计算机的确有传统教学工作的一切功能,但是不是说有了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手段都要统统抛掉,像录音机、录相机、投影仪等都不见了踪影,一切由计算机来代替,这样多媒体就变成了独媒体。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要用其长、避其短。如单独的一张图,幻灯用起来就比较简便,清晰度也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结构,优化课堂教学,但也要注意,它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不能泛泛而用,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适时而用,适度的用。

篇(8)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容量大,内容丰富

从我个人教高等应用数学的感觉看,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超大的实用性。毫无疑问,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改善课堂环境,提高授课效率,增加教学信息量。而且课前播放多媒体教案,可以方便学生的预习;课后翻阅课件教案,可以轻松地复习。

2.省时

节约时间,尤其是在学时数限制的条件下(我们学校的高等应用数学课时是70学时,概率统计与线性代数才30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不过老师课外备课要花去很多时间,精心制作多媒体这是上好课用好多媒体的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

3.直观化、形象化

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尤其是像高等应用数学这样的枯燥无味的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美观化是很重要的,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世界末日问题的表示,数学与人生的描述等。

二、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弊端

1.速度过快

速度过快,通常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推理、演算已经做好,用估计很难把握。教师认为这内容太简单,在屏幕表示清楚,顺其自然地就讲快了,但忽略了学生面对着这些内容是新的,再加上学生的基础太差,反应慢,于是导致学生难以吸收,长时间上课进度较易变快,学生较难跟上,慢慢地,“学习问题困难”病就出来了。而传统上课讲、写、推理、演算、画图等都是现场表示,时间充足,学生有消化的时间。

2.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

利用计算机大量存储的特点,教学内容由计算机包办,一味增加授课内容,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一本大屏幕教材。于是,有些老师就充当放映员,这样对于那些教学不够认真的老师给了一个偷闲的好机会,但是若板书教学,老师必须把教材弄得比较透彻,比较熟悉才敢给学生讲课,一般人想偷闲他们都不敢为之,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的教师啊!

在我熟悉的很多老师当中,就有一些老师对着相应的课件念推导、计算、说明,等等,高等应用数学用这样方法学生是无法接受的,甚至上课干脆搬了一把活动椅子坐在电脑前读课件的现象,在讲台上转来转去,显得屏幕本身倒是变大了,可是我们教师本人变小了。尤其是像高等应用数学这样的推理性的东西,老师更应该在黑板上逐字逐句地写出来推理,才讲得清楚,让学生有个消化时间和准备的过程,高等应用数学学习要的是精,而不是多。

3.前后页不好衔接

对于一些开小差的学生稍没有认真听课,某页课件上的内容没有明白,弄得似懂非懂的时候,这时老师可能已经翻到下一屏幕了,学生老是一味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却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感悟思考,更不要说记录课堂笔记了(我听课和上课观察,全部用多媒体上课,做笔记的学生不到5%),长时间的后果,就是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对于传统板书教学,在这一方面要好得多,教师会把黑板分成4块,第一部分是课题,第二部分是结论,第三部分是演算或推理,第四部分是应用或例题解,第一、第二部分一直保留到该课程下课。前面学生没有弄懂的内容可以在黑板上能够看到,学习认真的同学可以继续把它弄懂再消化。

目前,我院示范建设正在承担我校多门精品课程建设,其中很多门课程涉及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块内容,请了很多专家教授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进行探讨,但是进展不是很好。于是,我们制定了《高等应用数学》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标准:“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和较高的交互性,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还应适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效果不能比传统教学效果低”及高等应用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若干意见,等等。几年来,我们坚持的高等应用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标准如下:

1.注意调节进度和节奏

由于现代媒体的使用,常常可以节省课时,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操作和展示媒体技术,应考虑到学生大脑反应速度与媒体传播速度之间的时速差以及学生瞬间思考与抄笔记的时间,同时也要随时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根据情况对进度给予适当调控,以达师生互动学习的目的。比如,针对解决不定积分计算需要分析、猜想、尝试的特点,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显示的方法,有些内容可以先隐藏起来,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合理选择呈现运算步骤的时间和顺序,不要轻易将结果呈现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选取适当内容

《高等应用数学》不是所有内容都要用多媒体上课,有些内容适合用多媒体教学,如二次曲面的形态状,二元函数的极值,定积分、二重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偏导数的概念等用传统的讲述法比较抽象,画简单的图形不足以说明问题,而画图不清晰,无层次很难表现问题。而采用动态的图形演示,层次清晰,颜色深浅显示空间的不同位置,直观、具体、好理解、学生容易接受。我非常认同专家教授的观点:屏幕+黑板的教学模式,我们学院的多媒体屏幕放在黑板正中央,正好遮盖住黑板,这非常不利于教学,这是其他学院应该注意的。

3.注意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

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抽象的数学概念在黑板上无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动态地、形象地再现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如函数极限无限逼近过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等,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难懂的苦差事,很好地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分析与几何有机地融合起来,学生利于理解和接受。

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有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方面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东西,课件全代替了学生的思维与操作。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的发展,不利发展学生思维创新,也不利于高等应用数学素质的培养。鉴于此,在教学中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做: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等其他手段结合运用,发挥各自优势,以期达到最佳的平衡点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概念的引入,可以结合动画、图形、尽量降低理解上的难度;对于定理的证明和典型例题的讲解,则借助于另一半的黑板,进一步讲解这一类问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高等应用数学》也可以如此通俗而生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逐渐高科技化!多媒体应用于高等应用数学课件教学,也越来越普遍被高校所应用,各高校都争着引入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信息化成为现代教育的时尚,并由此提高教学效果。网上流传的课件很多,将其修改、补充、完善、为我所用,也是资源共享创造效益最大化的所在。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创造教师劳动价值的最大最优化。现在大学《高等应用数学》课多如牛毛,多媒体《高等应用数学》的教学能减轻高等应用数学老师的劳动强度,这是我体会最大的。当然,万物都遵循一定的度,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是会产生巨大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周旺基,符莉.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

[2]廉莲,汪令国,吴王杰,夏严.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6,(03).

[3]李健.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J].考试周刊,2011,(07).

[4]刘迎春.浅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5]闫志琴,刘行芳.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8).

篇(9)

当今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在给人类的社会行为、文化传播等带来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出严峻挑战,良莠并存的信息对于自制力不高,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中学生而言,也会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了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了新的课题,网络德育也随之产生。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是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加强网络德育教育,促进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使德育教育开花结果。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要根据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各种网络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此类《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其次,学校要建立有效校园网,真正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校园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为校园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管理力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工作,适时约束学生上网行为,提高学生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自律的能力。

第三,利用“家校通”系统,建起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家校通”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出勤情况及日常表现状况等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同时也可向家长传授保证安全上网的方法、经验,确保学生在家或在学校以外有一个拥有监督引导的教育环境。例如,传授家长利用一些软件工具、设置访问权限等方法,来保证学生在上网时能获得对他们有益的内容。

第四,充分为学生提供其他适合中学生观看、浏览的网站,使学生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在网上的同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完善设施、丰富资源,加快网络德育课程建设

首先,建设“数字化”校园。学校应不断完善信息化硬件设施,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如每个教学班要配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形体教室、理科实验室等功能性教室应配备专用的网络电教设备。学校还应设置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专用教室。

其次,利用校园网建立德育教育专栏,设置“德育管理”、“德育成果”、“德育论坛”等板块,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德育信息资源。建立各学科(思想政治)的资源库、可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考、借鉴和使用。同时丰富优秀的资源素材,如德育教育课件资源、电子图书等。网络信息的大容量和共享性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感染力,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家园。

三、激发兴趣、精心设计,搭建网络德育教育平台

新课标提出:学校教育在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教育要以人为本,德育更要以人为本,这是网络时代的要求。学校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提高校园网的点击率。在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健康、有趣的精神食粮,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

1.开展建立班级网页、个人网页活动

班级网页设有“班级新闻”、“学习先进”、“好人好事”、“警钟长鸣”等专栏。个人网页设有“我的座右铭”、“有你有我”、“成长路上”、“超越梦想”等专栏。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联系,促进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树立自信心、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创造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2.建立学校影院、观看德育教育影片

学校定期为学生播放中外优秀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校还根据德育教育内容的需要按照计划定时为学生教育宣传片,如开学初期,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学校聘请校外法律宣传员为学生做法制报告,并配合放映“法制教育宣传片”,使法制教育课既有讲解又有生动鲜活的画面,增强了学生对遵纪守法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学校对学生的防火教育、青春期知识教育、安全教育等都通过观看教育宣传片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了有趣味性的讲解、生动的画面,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内容,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接受教育的过程。

3.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师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对话交流,对于一些不愿意面对面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网络的隐蔽性让他们倍感轻松,更自如地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向老师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寻求必要的帮助,老师可给学生提供解决办法,避免了有些问题面对面的尴尬。网络咨询可以时时记录聊天内容,这样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免去其他手段来进行记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网络咨询能让学生及时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

4.建立班级QQ群、班级博客等沟通工具

QQ群是为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即时通讯平台,形象一点地说就像是在学校里分班一样,普通的QQ聊天只可以一对一地聊,而在QQ群里就可以很多人一起聊。学生们可以通过QQ群及时将自己对班级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及他们当天碰到的难题发表出来,有利于大家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同时也为一些在班级里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通过聊天也鼓励他们在学校也要大胆表现自己,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家长也和学生一起加入到聊天中,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请教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解决了班主任进行传统家访的时间局限性。利用建立班级QQ群,实现了随时与学生在线联系,与家长在线家访,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班级博客,是一种由班级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图片或影片的网页或联机日记,用来抒感或分享信息。班级博客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超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等方式记录班级的成长过长,分享其中的快,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在校成长的过程,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挑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位德育教育工作者都要认清网络带来的利与弊,去伪存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新渠道,正确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手段,促进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阎明宇.论网络环境下德育观念的转变[J].攀登.2006(06)

[2]张斌.互联网视野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J].教书育人.2006(26)

[3]赵军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