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生励志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理论”是近几年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素质教育实践模式,是以“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1为理念的教育体系,它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最大资源;学生的成长主要是靠自身的学习活动,诉诸自身生命之力量,去发展和丰富美好的自我。郭思乐教授认为老师教书就相当于农民种田:如果种田的时候只依靠农民自己而不尊重和发挥秧苗的生命力量,采取越来越密的插秧办法,结果是十分辛苦但不能获得高产。反之,如果采用抛秧的办法,依靠秧苗自身的生命力,又省力,又能实现“秧好一半禾”2。因此,他主张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前提,形成良好的动力体系,发展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高中学生成长需要的现状分析
需要引起学习的动机。据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多方面的。当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在知、情、意、行、信等方面表现出来。下面就仅结合上学期的调查3结果,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动力因素的情感层面等加以分析,因为认知层面主要为学生认知内驱力4方面的表现,而情感因素主要为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方面的表现。调查表示:①约30%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或找一个稳定的高收入工作,40%是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评,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实理个人理想,15%是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而振兴中华报效社会不到12%。②学生对于课外活动、文艺体育、实验技能课程以及多媒体网络文化、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课程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对核心文化课程兴趣、态度一般,缺乏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其中东莞中学初中部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表现明显;③在小组合作学习或宿舍共同生活中表现出较明显的自私、自我、自主意识,真诚合作、共同分享的精神较差;④考前、考时、考中都会出现考试焦虑,有的担心成绩不好影响班级荣誉等(这一点女生表现明显),出现为了减肥不吃早餐,引发肠胃不适的现象。
3探索高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机制
3.1建立目标体系,激发学习成就动力。
①明确人生目标,志存高远。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更有效。年级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的理念,确立“自主、和谐、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培养“感恩、自信、文明、博雅、健康 ”的一中人为目标,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 共同的愿景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一种向往、追求的意识和倾向,这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动力。
②自主管理阶段目标,调适提高。年级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通过学习成绩跟综曲线和学习任务达成评价表,自主进行调整阶段目标。
③用心经营每周目标,追求绩效。自信心是学生高飞的翅膀。在学习中,简单的作业比复杂的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年级倡导以考代练,并通过学情教育、控制任务量、限制训练时间、降低难度等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数学学科曾两度降低难度、采取分步分类训练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克服学数学的恐惧心理。
3.2引起内部需要,转移学习认知动力。
①开展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年级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对过程真实、成果显著、方法独创的研究作品,年级安排课时进行PPT交流和黑板展示,促使学生转换角色,产生同理心。
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年级拥有一大批深受学生喜爱、富有经验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③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需求。针对本届学生特点,年级开展,聚焦中间,关注两头的策略,开展个别化教育和集中培优,使学生获得应掌握知能,形成成功体验。
3.3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有效动力。
①规范学习行为,习得成长中的生存法则和学习习惯。郭教授提出的生本理论,既强调教育教学行为遵循学生本体发展的内在动力,“秧好一半禾”.同时也强调,施以田间管理,除草除虫、灌溉、施肥、松土,充分利用阳光雨露等外部资源,保证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因此,依靠学生自主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可以首先使学生产生一种限制感和知情同意。学生在规章制度的限制下活动,产生一种被动性内驱力,它使学生觉醒律已意识,产生一种遵守规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进一步转化为维护本班、本人荣誉的需要。
②接纳、尊重、欣赏、少批评,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赞美,摧动学生再次起飞的力量。年级通过级会和板报、《一米阳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学会思考,并大加鼓励、定期总结,及时表扬在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学业品质等方面优秀的学生。
③利用适度焦虑和挫折转化为心理动力。适度压力是勇往直前的动力之源。学习和飞行一样,并非一路顺风,飞机逆风起飞,可以在较小地速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来流速度,这样就能获得较大的升力!定期举行学业考试和常规检查,强化分数意识和扣分意识,将学生置于逆境和适度紧张状态,经过多次的考试焦虑和考后挫折训练,可以体验到在应付困难和复杂局面中得到的成功快乐,变阻力为动力。
④利用性别差异和性别吸引,形成自我提高驱动力。中学生最重要的交往对象是同学,异性同学的看法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发展。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注重他人(同学、老师和家长等)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发挥性别优势,可以形成互相学习的动力资源。
3.4创设活动条件,提升学习附属动力。
①搭建个性化平台,发挥榜样标杆的吸引力。
塞内加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年级开展长达一个学期的创“明星个人”、“明星宿舍”、“明星干部”、“明星班级”活动,大力表扬一批德才兼备、文明有礼、兴趣爱好健康的学生。
②营造平等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家长沟通。针对家庭教育滞后现象,年级利用两次家长会开展课题式调查、专题式学习、主题式活动等家校一体方式。学生与家长一起做问卷、一起研读、一起做游戏,不断习得“生存、选择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家长理解、尊重的天籁之音。
③感恩是人的精神根基,是学业、事业和人生的引擎和驱动力。感恩励志教育是以帮助人们"明伦理,扬美德,励心志"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感恩发生快乐、催生成功、促进和谐。年级利用教师节、升旗、级会、班会、家长会,开展感恩父母(祖先)、教师、同学、自然的主题教育活动。各班级还不定期介绍科任及其它老师的典型事迹,提升老师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附属内动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职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中职学生又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巨变时期,引导教育好了,可以走上正路;引导教育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品德和行为的偏差,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说在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中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行励志教育的方法。
一、中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独生子女时代,“教育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赞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了”;有人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有人哀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学生了”。80%以上的教师、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拖拉、磨蹭……具体来说中职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职学生违法现象迅速攀升。近年来,青少年违法行为呈漫延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学生之间经常因为言语不和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并且往往会演变成冤冤相报的打群架事件。在学生中使用管制刀具等暴力工具的现象也日渐增多,因此而导致重伤害事故的发生;因上网等消费需求造成的敲诈勒索同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根据对部分学生调查和观察,有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或者根本就不考虑未来,他们整日无精打采,上课不是睡觉就是交头接耳,甚至偷听MP3,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工作日也整夜在网吧里,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有些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来骗学校哄家长以便能逃学或直接旷课,自由散漫,毫无约束。
3、中职学生思想空虚现象漫延。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社会上的什么“行话”、俚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只追求物质享受,只追赶时尚潮流,读书只看漫画书,电视只瞧肥皂剧,歌曲只听爱和恨;没有人生的追求,没有人生的规划,行为缺乏控制、不计后果。
二、中职学生开展励志教育的方法
1、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如何应用。如果能让学生看到目标实现的情形,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就会有好的效果,反之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长期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激励作用,但是一味强调长期的目标,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是因为长期目标实现后是怎么样的情形,学生没有办法预见。而对学生进行长期目标教育时,学生的目标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的,或许起初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新鲜,对他们具有吸引力,但是至于目标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学生只是停留于教师描述的基础之上,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对长期目标的说教就失去了兴趣,也就是说,要想在长期目标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与喜悦。怎么做呢?教师在现实中无法为学生模拟出取得成功后的场景,但是教师可以在学生意识当中呈现出学生取得成功后的场景,通过内在来激励他们。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找一些与这个目标相关的成功场景,反复地在学生眼前展现,再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场景中的一员,并反复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成功时的场景变得非常熟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感受到成功时的喜悦。通过长期这样的暗示,学生的心态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下,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面刺激,而不喜欢负面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扬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别人会对你一直称赞,而在现实当中,一个人的短处或者是一些被别人知道的隐私却常被他人当做是打压的利器,因而被人讽刺的频率要远远高于被人表扬的频率。其实,我们可以变一种方式表达,让别人时时处处都在称赞我们,怎么做呢?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来进行自我激励。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业家李家柱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李家的顶梁柱。”别人会感觉这个人的介绍很容易记得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他也说,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都感觉很自信。其实我们中国的每个汉字都可以用一句很有意义的话表示出来,同样学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韵而且很有气势的话表述出来,并让学生每天都大喊几次,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情感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它表现了人对客观事情的好恶倾向,在人的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包括对语文老师和语文学科两方面的情感。融洽的师生情感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很难想象学生们会去喜欢一个他们讨厌的老师所教的科目。爱屋及乌,既然不会亲其师,又怎会信其道。所以要想融洽师生关系,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首先就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放下高不可攀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以信任、真诚、平等的原则与学生相处,使他们感到老师既是他们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抱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怀着激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毫不保留地对每一位学生献出自己的爱心,特别是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差生”,更应该严中有爱,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放下“自卑”的心理,挺起腰杆做人,充满信心做事,我们的一视同仁,必将得到回报。
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旧的教育模式只是把学生当做教育对象和知识接受容器来看待,并没有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课堂上基本是老师一个人讲,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地满堂灌,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于是培养出了高分低能、唯唯诺诺、平庸顺服的书呆子。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现状,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自主学习,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发挥主动探索创造精神,给他们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努力合作探究,思想激烈碰撞,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快乐地成长,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小学生毕竟年幼,经验不足,很多时候,学习过程还需要老师来扮演“导演”的角色,适时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勤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去读,如读词语、句子、课文等,应该反复读,不断提高读的质量,最好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阅读时间可以选择早晨、饭后、睡前等,教师定期组织朗读比赛,评出名次,给予奖励。
(二)预习新课的习惯。在教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在小黑板上、导学案上、小纸条上布置预习任务,列出预习提纲,第二天派专人检查预习成果,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就为下一步在讲授新课中学生的交流与展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勤记笔记,定期复习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知识学过后容易遗忘,因此每学期初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老师上课讲解的重点知识要点记录下来,随身携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拿出笔记本回过头去不定期地复习一下,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这个小册子老师会不定期检查,按书写内容和质量进行评比打分,给予适当奖励。
(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了知识就是为了应用,我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如读报纸、看小故事、看课外读物等。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把所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不仅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课堂内没有的知识,而且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四、加强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学生意志坚定,就会在学习上加倍努力,锲而不舍,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做到迎难而上,保持旺盛的斗志,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由于语文学科的知识面广泛,需要识记的东西多,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意志作保障,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首先从思想上去引导,用古今中外名人在苦难中成长的励志事迹去教育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其次是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他们鼓励,使他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敢战胜暂时的困难,让他们享受奋斗的苦乐,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学生成才。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初步树立什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观和认同观的重要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更是奠定个入今后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打好了根基,社会和谐氛围的营造也会在人生的起跑阶段得到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搞不好,中学牛首先从心理上孤仪自己,与亲人、师长、朋友乃至社会为敌,构建和谐社会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以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误区
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几点误区:一是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中学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三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任务;四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试;五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就目前的现状看,中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地调适和解决。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对新环境的适应刚入校的中学生面临两种新的环境一个是生活环境。比如同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位,集体学习中要面对比家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等。另一个是学习环境学校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小学教育不样了,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学生白己逐渐适应。这两个环境,都要求学生很快地适应。
2、人际交往“踏着铃声进课堂,同到家里学习忙,互联网上诉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部分中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中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等。导致中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白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中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诉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由于些电影电视中“哥们义气”、“江湖兄弟”观念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心理偏激的中学生盲口模仿位帮结派,打架斗殴,偏离了人生的航向
3、个人情感中学生因生理特征的发育逐渐成熟,使得他们心理上也产生了变化。表现在情感卜就出现了对异性生理“秘密”探求的渴望,对异性同学借懂的、无理性的爱恋,我们称之为“早恋”。有的中学生因为“暗恋”,又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制约不敢表达,于是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封闭起来,从而导致精神不振,学习下滑;还有的中学生因为性格上的外向或向成年人模仿,在中学就谈恋爱,他们在帅生中要么不被理解而被排斥,要么囚沉迷于所谓的“感情”而小能自拔。学生的情感问题,如果不能在行为上正确教育、心理上恰当引导,则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这就要求中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学校教学,改变过去的被动,做到主动自觉。然而许多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有茫然失措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从而由兴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白律性差,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考试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5、现代网络与计算机现代教育已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了中学课堂。不少学生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性,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溺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干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化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中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方面家长所给的零花钱已远远不能满足上网所需要的开销,另一方面又深陷网络不能自拔,此时心理健康教育如不及时跟上,稚嫩的中学生难免走向人生的反向
三、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外还必须有心理辅导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及心理健康知识素养。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
真正做到实处
2010年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不仅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揪起中国人民的心,一跳、二跳、三跳……十二跳,直到十三跳,伤亡者的亲人在流泪,中国人民心里在流血,世界人民在谴责。一时间富士康成了众矢之的,薪酬、管理、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所有的一切,在世界人民的指责声中和我国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富士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改革,但这样就会绝对避免跳楼事件的发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纵观国内企业员工的自杀事件,不仅仅只是富士康有过,其他企业如华为等也有过,而且自杀的员工绝大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没多长时间的新员工,这都说明一个问题:员工自杀,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员工自身也有问题,那就是自身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状态,甚至威胁到了员工的生命。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的社会:心理健康是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一个个为生命画上句号的尸体所形成的巨大感叹号再次警示我们的学校:心理教育不能缺失,不能忽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二、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现状
1.学生的思想状况
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怕学、厌学情况严重
不少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教师讲的一些知识有的听不懂,课余时间又不好意思请教教师或同学,自己也不肯下工夫补习功课,形成了恶性循环,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其次就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一切都随心所欲,教师催紧了或想起来了就学会儿,教师不催或想不起来就不学,这样日积月累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越听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不听,最后干脆不听,一提上课学习就害怕、就厌烦。
(2)心里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一是来自学业的焦虑。不少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也不思进取,不能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对自己的学业没有信心。二是来自就业的焦虑。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自身学历低,所学专业就业范围比较窄,加之自己专业技术水平一般,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感到渺茫。
(3)自卑心理严重
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上不起高中尤其将来上不起大学,一部分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被迫无奈选择了中职,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学业上都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另一类学生是家庭条件不差有些家庭条件还比较好,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差,感觉自己的智力不如别人,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
(4)心里空虚
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缺乏动力,整天混日子,谈恋爱、抽烟、喝酒、上网聊天玩游戏、打架斗殴成了每天生活的内容,个别学生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学校心理教育状况
大部分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就业和专业知识教育上,而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却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志。一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别出事就行了,学生一毕业就与学校没关系了,学校没必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有的学校更错误地认为心理教育是个别教育,是专门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的,如果学校大规模地开展心理教育,一些用人单位反倒认为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好,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一些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教育机构,也有专兼职心理学教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没能有效改变学生颓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没能去除学生的自卑焦虑心理,所以学生对心理教育的认同度不高。
三、改进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把心理教育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来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针对全体中职学生定期设置心理学课程
学校应把心理教育与招生就业放在同一个高度上进行管理,提高重视程度,针对全体学生定期设置心理学课程,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2)结合实际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心理教育课属于活动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有声有色地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进行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彻底走出心底阴影。
(3)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校根据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具体需求,针对一些热点、难点、敏感问题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演讲和座谈,积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并对困扰自身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和探讨。
(4)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中职学校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大都是由相关人员兼任,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首先学校应该招聘一些专业教师任教,也可聘请一些专家任兼职教师或顾问。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兼任教师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可鼓励兼任教师上心理学教育培训班或让兼任教师去相应学校进修。最后,学校应该定期对所有教师进行心理学理论知识培训,并定期针对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或典型案例开会进行讨论。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心理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心理教育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首先,发挥职业学校的特色,结合各种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各种技能竞赛、心理测试、文体表演、职业规划讲座、校企联谊、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去一些企业参观学习,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户外拓展活动,使学生拥有爱心,懂得感恩,不怕吃苦,意志坚强,能够承受压力,学会合作、拥有团队精神。其次,营造良好的心理学教育氛围。多出反映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宣传工具,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
3.建立网络心理教育平台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沟通。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4.实现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心理教育合力。学校在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沟通。通过校讯通等网络管理平台与家长及时保持沟通,主动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教育知识和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使家长清楚地知道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要保持一个适当的度,爱不能发展成溺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自理、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总之,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要靠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采取各种措施,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这样才能使我们职业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身心健康、专业合格、献身社会的职业技能人才,保证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溧阳市旅游学校.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对策研究[EB/OL].省略/E_ReadNews.asp?NewsID=123
1职业教育的前景
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产业技术结构呈现出提高的态势,但从总体来说,实现自动化和运用高科技的企业为数不多。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视对劳动者,也就是大量操作人员的培养,必须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其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比如美国、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已达到相当高的层次,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就目前我国农业来看,也需要科技的支撑,也就是说农民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而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只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或者是文盲、半文盲,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这充分说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既使在高科技领域,高科技人才也是少量的,而绝大多数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是中专生,因此高科技领域也同样离不开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职业学生的教育管理
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中职学生结构较复杂,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中的许多人,性格怪异,容易冲动,学习不上进,纪律涣散。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将来就业形势一片光明,很多中职生在精神上表现为无所寄托,没有远大理想。他们认为只要及格就有毕业证,就找得到工作,因此没有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好逸恶劳,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针对中职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德育入手,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锻炼,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做事,然后掌握扎实的技能。对于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就必须让他们懂得良知、诚信、勤奋、尊重、责任、忠诚、坚持和谦虚。
职业能力在现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作为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中职办学的特色,也是区别于普通中学教学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讲职业能力包括相应的专业能力、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等。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学生自身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巧,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独立完成学习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对于所学知识、综合技能能够深入掌握。例如,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英语词汇等进行深入了解,对于语法和相应知识进行掌握,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中出现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可以及时使用自己专业知识处理各项问题,正确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
2.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也是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工作情况,具体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独立处理各项问题,重视对实践性的培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生在遇到相关英语情时可以及时进行沟通,并独立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在实践中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等,对于专业知识可以高效的使用。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将人际关系,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相应操守等和小组工作人员配合能力都进行把握,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工作需要。例如,在英语中职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需要细心认真的完成本职工作,重视人际关系,在进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中职英语职业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缺乏
中职院校学生自身基础较为薄弱,在进入学校之前对于英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定的排斥情况,对于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时间较短,学习积极性不够,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带来较大挑战。同时,在入学之前学生相应基础较差,教师并不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而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安排,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不能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容易出现排斥心理,这个也是间接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学习的原因。
2.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
英语学习目的是为了使用,特别是中职英语的学习。而现阶段的中职英语教学在该方面存在缺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英语实践性重视起来,对于英语口语的教学存在偏差,一些英语对话中出现过于书面化的用语,并不能运用到实际对话中,对于学生使用英语的自主性造成不利影响。
3.英语运用能力较差
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技术设备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不断加强英语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较少,教师还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英语单词和语法掌握方面,对于学生自身口语运用能力关注较少。但是,中职英语教学和普通中学教学目的不同,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实践,如果还是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单词和语法方面会影响学生口语能力,造成实际运用能力的缺乏。
三、创新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将一些较为有效的新型方法引入到英语课堂中去,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专业知识点进行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将设计的各类图表使用到课堂中,在学生讨论阶段潜移默化的将新知识和技巧引入到课堂中,例如在学习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以后,教师根据知识设计相应情境: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But,today she is reading under the tree.当教师将其中的语境变化展示出来时,学生可以总结出不同语境下事时态的变化规律,增加学生学习技能。
2.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校的教学是有限的,而英语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因此学校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使用各类先进的设备和方法,获取不同的知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得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即使已经毕业也能够不断学习相应专业知识,获得大量的知识储备,在以后工作中随机应变,获得更好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变形计》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饥寒交迫时为他送第一顿饭的老奶奶。在因给猪治病四处借钱,老奶奶递过来仅有的15元钱时,这位平日里一掷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动哭泣。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南风效应”的应用。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著名的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就证明谁更威猛。北风刮起了猛烈的寒风,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裹紧了衣服。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不自觉地敞开大衣,最终南风取胜。“南风效应”告诉人们温暖胜于严寒。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教师教书育人,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教育的起点。教师日常的关心体贴,嘘寒问暖,非常容易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心近了,学生就能向教师敞开心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会促进教师教育手段的贯彻和执行。
二、“四颗糖果”——用宽容替代惩罚
《变形记》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数与父母关系极为紧张。有一位母亲伤心无奈地说:“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孩子是来报复的。”为什么母(父)子成仇?仔细观察,他们的父母经常指责、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对抗开始。所以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都会犯错,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呢?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衣食父母”,教师对学生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决定着师生关系的走向。鉴于学生已经经历了父母“野蛮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批评惩罚也是苍白无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颗糖果”的故事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要用宽容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用奖励替代惩罚,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尊重学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三、“瓦尔赫效应”——发现学生的长处
瓦尔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学过文学和油画,但是因为没有天分,表现平平,老师们认为他是平庸之才。化学老师看中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把他引领上了化学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变形记》第八季《远山的抉择》中也记录着同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泽文利用英语特长,给农村孩子当起了英语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老师眼中在课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扰乱课堂、逃课的问题少年,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瓦尔赫的成功和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其强项和弱项。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为普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可以结合学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手抄报比赛、主持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同学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增强学生适应生活和走向社会的自信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87-01
中职生需要学习一技之长,但这之前需培养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故对其进行素质教育非常重要,这一培养应融入到各学科中,反复强化学生此方面的意识,全面培养其职业素质。对学生进行生物与免疫学需要学生掌握此方面知识,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以让学生了解疾病的相关辅助诊断意义,为临床学科提供基础知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也应不断融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到达提高学生此方面素养的效果。笔者对利用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加强中职生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学好本门课程。
①对学生进行教学应首先让其对课程产生兴趣,产生兴趣之后就可以加强其学习此门课程的动力。在教学中应融入生动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对学生们讲解列文虎克的故事,其为此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其是通过自学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知识以首次让人们了解到微观世界的存在,其自行研制成第一个显微镜,并首次对微生物进行观察,让人们可以了解到此方面的知识。在其研究的60多年中,不断进行创新,忍受了研究的乏味、枯燥和艰辛。通过此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对研究者的精神有所了解,间接地让学生们了解了职业精神。
②在教学中可结合自身经历的案例来对其进行讲解,作为一个从事医学的人员。首先应有一颗关怀患者的心,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因为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则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出现,可对学生讲解ABO血型的案例,因检验措施导致产妇在进行输血时发生了溶血,导致产妇生命出现严重危险,致使医疗纠纷发生。让学生通过这一案例了解对患者进行检验准确性的意义,其可以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危险,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细致地进行工作。
③在教学中可让所有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可让其通过此概念来对事物进行辨别,让学生对此门学科有所重视,告知其此门学科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及现今此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意义。此门学科不但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还可在制药等方面有所应用。其也会对人们带来很大的伤害,如欧洲曾发生过广泛的鼠疫疾病,其导致死亡人数到达2500万人,让整个欧洲处处成为疫区。如应用好此学科不但可让人类攻克顽固疾病,还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故学生应从两方面看待此学科,深入地了解此学科的意义。
④教学中还应不断强化对学生的爱国方面的宣教,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识,用爱国主义的理念强化学生学习科学的意识,学生应学好专业知识,报效祖国。传统的爱国教育可起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通过对过往我国古代医学家们的研究事例,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在此学科的先进性和发展过程。如在北宋时期,刘真人就认识到了生物学的概念,并首次提出了肺痨疾病是因为虫子导致的。乾隆期间,师道南对鼠疫进行了初次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提出了可通过煮沸来到达消毒的效果,并应养成喝开水的良好习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将病人的衣服蒸过后再穿就不会传染上疾病,说明已有消毒的记载。大量古书证明。而《黄帝内经》比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首创的液体病理学早几百年。沙眼衣原体是我国学者汤飞凡1956年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首次在世界上分离成功的,等等。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及免疫学上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充满智慧的民族,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同时又告诉他们:由于多种原因,现阶段我国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赶上并最后超过发达国家,有待于大的努力。这样讲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他们形成责任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发奋图强,担起发展我国医学科技的使命,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⑤在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微生物由于体积太小,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在自然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到处都有它的影子,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分布和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在头脑中树立无菌观念。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当痰液干燥后就可以随尘埃散布在空气中,成为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源,通过这一事例告知学生应对个人卫生进行保持,自身应注意此方面的意识。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同行是冤家”关系紧张的情况。讲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时,特别指出抗体的作用多是在补体、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协作下完成对机体保护作用,引导学生也要团结协作,友好竞争。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自觉将培养学生的素质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发挥和挖掘专业课对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就一定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史丽云.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
一、引言
对中职教育实际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分析对后续的教学课程开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在相同教学管理的价值性上中职课程教育要较其他类别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价值更高。因此对中职课程教育的活动内容开发性上在近年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中职教学管理开发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民族文化传承和中职教育未来发展体系建立都具有重要帮助。在对中职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其教学管理,研究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心理健康。教学管理的开发不但可以对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提高,同时也可以改善教师之间的工作方式及合作意识交流。教育教学管理开发的特点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改变要求,不仅仅只是针对于传统模式的教育和教学。课程教育的开展不是单方面的为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如若这样将势必会造成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价值追求的错位,对中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管理发展将会带来一定影响。
二、民族精神弘扬、传承与中职课程教育心理健康
中华文化的灿烂组成中,离不开民族文化。在民族形式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怎样改变,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内涵都深深包含在其中。民族精神文化弘扬,祖国各民族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即是教育本身的义务,也是民间文化发展的有力手段。如何在中职课程教育资源中将民族文化的发展内涵融入其中,是当前实际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就中职教学管理开发以民族文化弘扬传承为主,显然也是不可取的。不过,在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中是有这种现象存在的。一些中职学校对民族文化和中职教学管理的心理健康认识性不足,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不结合实际发展需要,生搬硬派的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如某中职学校在开发利用民族建筑方面的中职教学管理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对苗侗民族建筑的建筑时间和建筑特点进行学习,区分两族建筑特点上的不同。部分地区让中职诵读诗、经的方式表现对民族思想文化的弘扬和创新,这些都是对内在中职实际需求的一种忽视。
三、单方面的“特色”中职课程教育
中职教育机构对教育课程的改革即是对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开发。中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构成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动和教育的开展应当是以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服务和个性主动发展为基础。可是在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中,中职教学管理的开发伴随着社会市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中职机构建立了所谓的“特色”,提高其所在中职机构在当地地区的知名度,家长们不明白其色课程实际含义,将孩子送到所在特色中职机构进行学习。对于实际中职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追求上,单纯的强调以特色为主的课堂中职教育发展,是不全面的。
四、中职教育本体实际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
就中职本体实际价值的各项工作开展应当是以未来实际生活需求为主,中职才是各项资源开发的主体。只有这样才符合“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原则,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学生,一切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主,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实质也是以人为主的基本形式进行开展。及教育的要义在于“顺自然而为,使学生获得精神解放的启蒙”的教育新理念。有关该新教育理念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其进行。
(1)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本土文化传承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但是就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心理健康探寻上,不应该纯粹的将二者发展的元素融入其中,更不是为了某些幼教机构获得某种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中职课程的教育的开展是为了未来。对中职课程教育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民族精神文化弘扬、传播,但就开展的根本目的而言不应当将其重点发展方向。在发展目标和文化传承的定位上应当区分中职和成年人的区别,避免将两者的概念进行混淆。
(2)我们在对中职教学管理的内容进行筛选时,应当结合中职当前的需求性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性,对其内容进行选择和判断,尤其是当下的需要。就中职教学管理可以以中职生活习性、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在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中,就中职资源课程的挑选中往往会存在以成年人的眼光对其进行选择。常见的节日资源文化开展中,很多课程项目是成年人都很少有所了解的,在当地文化发展中加之又无太多的发展传承基础,中职学生则更是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生活经验,以这样的传统文化节日资源作为中职课程教育资源,这显然不符合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所应该追求的心理健康。
(3)中职资源的开发开展方法策略有许多种,常见的策略需求有“园社联动、家园协作”策略,“全员参与、增强特性、因地制宜、需求导向”策略,“家长日”、“活动日”、“走进去,请出来”等方法及主题活动的方式等。而这些方法策略的开展应当是确保以中职课程教育发展为主的,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活泼生动方法,让学生在这些开展的活动中,积极提高自身的参与性。
(4)在中职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展中,根据教育资源实施策略方法,开展不同的策略方法,决定实施结果的差异性,在实施策略上也需要根据未来发展的需求,对中职课程教育资源的心理健康追求上,做出改变。
1.中职课程的生活化
有学者也指出应当以生活实践课程作为心理健康追求的主要目的,通过实际生活教育课程开展学生管理和教育。这也进一步表明了中职教育资源课程的开展应当选择接近于生活类的内容为主,以帮助中职更好地组织他们的生活经验,获得和谐发展。
2.中职课程的活动化
对于中职学生在实际中的课程教育中所展现出来的表现和规律,应当重视,中职学生通过各种身体的、语言的及心灵变化包括对外界的事物触摸、操作、交往而获得发展。学生通过做的行为活动可以更快地掌握一项对事物的了解,凡是学生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学习的领悟和接受就是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获得自主性的认识。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也是我们在对中职教学教学管理心理健康追求中,所需要重视和考虑的部分,认真的为其进行选择,符合中职发展的本身特性。
3.中职课程的游戏化
中职学生由于其本身的年龄段及知识掌握能力性较差,因此,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其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活动项目。游戏化旨在利用中职的自愿心理,在中职在身心放松积极主动的投入在活动的过程,掌握课程教学资源心理健康追求的目标,促进中职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五、结束语
中职课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性成果也应当适当的对其教学者和教学机构进行考察和评估,中职教育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是衡量它们的最重要的标准。就中职资源的开发性问题上可以有多种发展模式,但是在这些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中并不能背离对中职课程教育心理健康的追求,一切应当以中职的未来发展需求为主。对中职资源的不正当、不合理开展和低效利用盲目开发及流于表面形式等问题,才能够有效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歌唱演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演员做好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既包括主观条件的准备和包括客观条件的准备。主观条件来讲,就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演出面对的观众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也要对演出的场所,舞台环境、灯光、音响等其他元素要有一个全面的熟悉过程。如果演员不重视这方面的了解,正式演出时由于不熟悉环境,很容易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最终影响演出的效果。
(二)实际经验不足
需要看到的是,高师音乐教学中一般还是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学生在日常教学中面对的只是自己的老师,这时学生心态就很容易放松,演唱的效果也会有保障。可是一旦进入新的演出环境里,周围的情况学生都不是很熟悉,尤其缺乏应对新情况的经验和问题,缺乏演出经验,就会不自主的产生紧张情绪,影响演出效果。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要注重演唱水平的提高
古语说的好:艺高人胆大。作为学生来讲,要想在演出中保持放松的心态,能够实现处乱不惊的境界,首先就必须有较高的演唱水平,这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只有演唱技巧提高了,才能在实际的演出中兼顾其他各种元素,只有演唱技巧提高了,观众才的会对自己的演出认可和欣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注重培养演唱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声乐教育也是如此。作为声乐教师来讲,必须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于声乐的热爱和兴趣,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在日常演唱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提出表扬,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表现不理想的方面,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行善意的提醒和改正,切不可进行简单生硬的批评方式,以免挫伤学生的演唱积极性。
(三)要保持平常心
每个人因为天赋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对声乐的理解不同,每个人取得的歌唱成就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冷静客观对待自己的成绩和成长速度,不能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设定目标,要自己跟自己比,找到自己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设定成长目标,切不可盲目地好高骛远,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终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