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计算机培训课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8 16:04: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计算机培训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计算机培训课

篇(1)

摘要:地质图作为二维图像,利用标准颜色和符号表达了复杂的时空关系,但是,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来绘制与解译。由于目前勘探形式的发展,需要高效、精确的地质图设计,而目前地勘单位的很多职工也越来越年轻化,在学校中没有或受到的专业绘图设计教育较少,另外,老职工的计算机制图水平又急需提高,所以地勘单位进行计算机绘图的培训极有必要。

关键词:计算机制图;培训;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2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mputer Graphics Training

Zhong Ling,Wang Zhendong

(China'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First Survey,Handan056004,China)

Abstract:The geological map as a two-dimensional images,colors and symbols using a standard expression of a complex spatial and temporal relationship,however,require highly trained people to draw and interpret.Exploration due to the current form of development requires efficient and accurate geological map design,and many of the curren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more and more younger workers,in schools or no education are less professional graphic design,In addition,older workers And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uter graphics,computer graphics,so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for the training is very necessary.

Keywords:Computer graphics;Training;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更推动了工程设计与工程绘图手段和方法的革命。计算机辅助绘图在工程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能力的好坏已成为衡量和评价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单位资格高低的标准之一。因而,在地勘单位开展《计算机绘图AutoCAD》培训课程,对行业职工进行系统全面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一、计算机绘图AutoCAD系统概述

CAD是Computer Aided Drawing的缩写,其含义是计算机辅助绘图。问世于1964年,直到1982年才被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机械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园林工程师、电子工程师以及其他部门工程师从事工程绘图的必备工具之一。

CAD系统种类较多,有机械类CADKEY(美国CADKEY公司)和Micro Station(Microsoft公司),汽车设计类CADD与Autodesk公司的AutoCAD等。其中,AutoCAD在国内和国际计算机辅助绘图系统中占重要位置,拥有大批用户,成为各类工程设计均较为适宜的计算机绘图系统。

AutoCAD作为CAD的工具,是一个功能极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的通用软件包。具有对计算机硬件环境要求不太高,兼容性好,方便用户开发等优点。

二、计算机绘图AutoCAD与传统绘图方式的优劣

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系统与传统绘图方式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一)简单易用

与传统绘图方式相比更舒适。不需大型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等一系列绘图工具。只需一台计算机和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即可,其绘图规则仍然按基本的设计知识来绘制图形。

(二)绘图精度高

具有更高的精度。AutoCAD的放大功能可以将图形中的任一小部分放大,画起来更得心应手,画好后又可将图形还原,误差大大减小,这是传统绘图方法无法比拟的。

(三)绘图速度快

AutoCAD具有外部辅助特性和编辑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图形设计与绘制的速度,比人工绘制更快、更准确且更有权威性。可以利用外部编辑命令做成各种专业图库供设计人员调用,如将建筑设计常用的门窗、各种建筑材料、尺寸、工程常用的建筑卫生设备等制成图库。

(四)操作方便

使用AutoCAD绘制的图形比手工绘制更清晰、更方便;能够迅速的绘制或删除图形,且删除图形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可以对图形或实体的某一部分进行取舍,可以储存图形特征,供以后绘图调用。与此同时,还能检测关键部位的设计,如机械设计师可以在一张机械图上方便的、精确地、合乎比例的绘制齿轮或凸轮,并能够在图中检测公差,零件之间还可以随意地组合、匹配、存储和再现。

三、开展《计算机绘图AutoCAD》培训的必要性

(一)工程设计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比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得更快。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推动了工程设计与管理手段的革命,“九五”期,CAD技术(特别是“甩图板”工程)成为工程技术改革发展推广的重点项目。1994年建设部以〔490号〕文件下发关于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其一就是“现代化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并提出在建筑设计单位率先实现工程图纸设计绘制计算机化,对施工企业也明确规定一级施工企业,计算机数量达到每百名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10台以上,企业在工程招投标、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和企业日常管理普遍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并逐步实现计算机连网,对于二级以下施工企业,计算机数量达到每百名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8台以上,企业利用已有的软件成果对50%以上的工程项目进行专项应用管理。与此同时,机械部、电子部也把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绘图作为工程设计改革发展重点,建立以CAD开发应用为龙头,逐步实现人工智能、模糊技术、虚拟现实(VR)、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一体化格局。据统计,1996年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中,应用CAD技术的占11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23%,而1997年则达到18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31%,其中“工程设计CAD发展现状调查及‘甩图板’对策研究”被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和重点推广项目。因而,顺应工程设计、绘图形势发展的需要,培训《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课程十分必要。

(二)工程设计现实发展的需要

如今的社会,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时间就是效益,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出图美观大方成为工程设计的前提条件。以建筑装饰工程为例,按照传统设计模式,装饰施工图一般较为粗糙,施工图中装饰线条的尺寸、比例一般靠经验估计或预测,装饰施工过程中返工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根本达不到意想的效果,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应用CAD技术,在施工前可以进行工程布置的计算机模拟,从计算机的显示屏上观察与分析模拟工程布置的效果,并可在屏幕上修改,解决了设计与实际工程的脱节。

(三)企业增强竞争的需要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足?这需要知识和能力。谁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过硬的本领,谁就拥有了竞争的资本。“坦克学院的毕业生不会开坦克”,听起来好像是笑话,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而且与专业相关的其他技术能力在学校期间他们也没有得到培养,它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的悲哀,教育的滞后。如何赶上信息革命的浪潮,需要企业的教育思想、手段的根本变革,改革传统的工程设计手段,提高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成为提高职工应用技术能力,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四)专业发展的需要

纵观各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都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图形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要求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目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绘图已经发展为一个学科专业,同时也为地质勘探提供专业服务,提高了绘图效率,已经使图形更加精确。如果企业要在工程设计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从事生产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计算机绘图水平。由于目前,地质报告的附图中,国家相关机关要求提供电子版图件,有AutoCAD的格式要求,也有其他绘图软件的格式要求。

四、培训《计算机绘图AutoCAD》课程的可行性

最近几年,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性能的迅速提升和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使得以前必须用大中型计算机或图地勘单位培训本课程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篇(2)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345-03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1] 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信息技术科学从前沿高端到基础普及的转型,改变了关于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的观点。[2] 2010年11月,陈国良院士在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所作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切入点的倡议。[3]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融入计算思维,主要是指教学方法改革。其中,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最主要的两个培养目标。[4] 计算思维从依托程序设计思想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当一个问题有解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思考还有哪些问题可使用相同的思维和方法来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启蒙者,对中小学生未来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也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因此,要使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具有计算思维,必需先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计算思维的意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如何建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型,具有一定的讨论意义。

1 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习的内容以信息技术的内容为主,有利于计算思维的开展与应用。另一方面,大部分课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建构教学情景,即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任务情景中;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这些都有利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因此,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计算思维理论,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以抽象化与自动化为特征。[1] 人类的活动总是受到大脑思维的支配,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维对人的知识获取、技能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思维活动)属于哪种思维类型?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设计构造为指导,思维可分为实证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三类。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用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以及主要从事的教学研究工作所运用的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同时具有抽象化与自动化的思维特征(即程序设计式的特征)。根据思维的分类与计算思维的含义,这种思维属于计算思维。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助于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乃至知识技能,带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变革,将最新的思维方式传授给下一代。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在更接近实际情境的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明确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建构

2.1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要素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需要关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领和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下,通过专题,为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提供保障。

以专题为中心组织研究与学习,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认知能力与实践经验。[5]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训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这些基本因素,为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协作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技能支持,具备创建教学情境的先决条件。

协作。协作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商。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成员围绕学习专题,以计算思维为意义建构的核心展开研究性学习。反复思考、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商榷、讨论和辩论,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与思维的升华。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最基本的方式。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专题学习任务、制定研究计划。同时,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通过会话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是指掌握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过程中,将计算思维作为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帮助学习者建构对学习专题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专题研究时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即计算思维。

2.2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设计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算思维培养目标,首先教师以专题为切入点为学习者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带着问题、任务进入真实的情景。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通过自身及相互间知识、技能、经验的再重组,运用约简、归纳、抽象等思维方式,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升华。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学习意义的建构,即计算思维的建构。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着重关注以下6方面的问题:①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学习意义建构的核心。②教学关系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③学习活动具有个性化特点。④学习方式以专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⑤学习过程以协作、会话、共同建构为主。⑥学习成果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典型性特征。

2.3 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计算思维培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主导-主体-思维”课堂教学模型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主题任务、确定学习活动的时间与进度,随时监督与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则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模型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则通过“专题学习选择主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检测修改成果创新提升”的主线展开学习;重视评价反馈。该教学模型,建议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①教师以专题的形式,全面讲解,提供学习讨论的主题。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全局,阐述研究主题的全貌、最新发展方向、研究热点等,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形成概念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小组提供可选择研究、讨论主题,供学习小组选择;鼓励学习小组自定研究主题。

②选题。学习小组根据成员的自主意愿,选择1个研究专题。

③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依据讨论主题,应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文献,进行自我探究以及小组内部研讨、合作学习,并形成统一的小组研讨成果(观点、结论、方法、方案)。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达到探究学科知识与提高计算思维的目的。

④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讨成果,交流各自的收获与心得,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归纳、约简,阐述问题求解的思路、方法、算法设计。使学习者能共享相互之间的研讨成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⑤评价纠错。各小组间相互评价,学习者学会正确评价的方法;共同研讨,肯定正确的方面,改进不足之处;完善成果,抽象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得到检验与提高。

⑥创新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升华,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形成此类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思维解决新问题。

该课堂教学模型中,强调学习者计算思维的培养。即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重视学习者分离、归纳、递归、约简、抽象等思维方法的运用与提炼。通过具体知识、技能的合理运用,总结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般问题的思维模型(算法),提倡思维模型的建构与拓展。其中步骤①、②可以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步骤③、④、⑤为学习者协作、会话提供有利条件;步骤⑥实现最终意义建构。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型的六个步骤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计算思维的培养、了解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培养、提高职业素养、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与智盟资源的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优化了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展开,使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与计算思维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同时强调了学习者的计算思维,是一种符合学习者(信息技术在职教师)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型。

建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型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计算思维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进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能力,使教师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5-9.

[2] 姜永生. 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4):3316-3318.

篇(3)

0.引言

“未来十年,世界将进入万物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潮流的泛智能化时代,‘硬件+软件+服务’日趋融合相互渗透,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总理提出的“互联网+”顺应了全球信息技术形势的变化,引领我国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加快发展的新步伐。然而,产业发展需要一定数量与特定质量的专业化人才,据统计,软件行业每年有120万人才缺口,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也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为此,各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的重要过程。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习实训概况

近十年来,针对软件人才共性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需求出现的供需脱节问题,我国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如调整专业结构、开拓校企合作渠道、与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等,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应用型“3+1”人才培养目标,即前3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第4年全程进入企业开展工程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各高校进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重新制订,作为实践教学改革核心的专业实习实训,其主要办法包括建立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增加实习次数及学时数、增加课程设计门类、加强实习实训的管理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应用型本科专业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

实习实训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校企合作出现了如下的问题。

(1)以培训机构为主体,合作资源单一化。

(2)实践基地数量不足,地域局限性问题凸显。

(3)实习实训存在随机性,校企合作缺少约束力。

(4)顶岗实习缺少程序管理与质量跟踪机制。

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年一体三段式”实习实训新模式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升级目标。基于应用型(3+1)人才培养目标,在前期实习实训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实习实训工作中探索新的模式,实现实习实训工作由过程管理转化为制度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层次。

3.1多地域分层次建立企业实践基地

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与专业方向相对应的实践基地是实习实训改革的首要条件。根据各专业实习计划要求,需要在多地域建立企业实践基地。目前,学院的实践基地有深圳软件园、青岛软件园、东软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实训中心、北京天健集团、北京尚观科技、上海九城、杭州创客汇、苏州高博教育、哈尔滨海康软件等30多家企业,并将这些企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相对应,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实训,满足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

3.2构建“四年一体三段式”实习实训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重点构建“四年一体三段式”实习实训管理模式,将实习实训贯穿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全过程。新模式将大学四年的实习实训分成“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进行,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达到了专业教学总课时的30%,达到了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的要求标准。

3.2.1开展企业认知实习,开拓学生行业领域视野

“认知实习”为“四年一体三段式”的第一阶段,安排在大一学年。该阶段统一安排学生到国内相关专业方向的知名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实习活动,时间为1周。认知实习以企业参观为主,让学生了解软件行业。期间,项目经理给实习学生做行业引导,并利用C语言与导论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生编写小型的程序项目,让学生了解项目设计流程。通过认知实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涉及岗位的感性认识,使其对专业领域及现状有一定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明确所学的专业方向,形成初步的专业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并增强其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2.2加强专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专业实习(实训)”是“四年一体三段式”的第二阶段,为重要阶段。专业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二时期进行,为期3-4周。在该阶段,学生基本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院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方向划分并组成新的专业班级。此时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完整的技术程序,了解实习单位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运作,体会专业实践与课堂理论的联系和差距。实习按照专业方向进行,内容根据不同方向分别设计,如计算机科学的嵌入式方向和软件方向、数字媒体的游戏媒体设计方向和游戏软件设计方向等。根据各专业系主任制订的要求,本阶段的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分项目组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中等规模的项目,实习结束之前所有学生均要进行项目组集体答辩。

专业实训在大三阶段进行,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本阶段的实习主要以项目实训为主,采取校内、校外结合的方式完成企业模拟与真实项目。一方面充分发挥学院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功能,校内教师与企业经理双向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全部到企业去,由企业项目经理带领,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组,分模块参与项目的研发,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2.3落实全程顶岗实习,促进学生高质量实习与就业能力

“顶岗实习”是“四年一体三段式”的第三阶段,为关键阶段。

根据应用型“3+1”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大四学年要以企业准员工身份全程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活动,称为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体系、知识结构、技能要求以及职业特征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系统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本专业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内容、环节、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性质、工作规程有所了解和熟悉,以便毕业后尽快熟悉本专业的业务,胜任本职工作。

顶岗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企业工程实践过程,需要学院有计划、有程序、有步骤地将学生逐一落实到企业进行实习。在大三下学期,学院组织安排企业校园招聘实习生,为学生搭建平台,学生针对自身条件及兴趣选择实习企业。顶岗实习以推荐实习单位为主,学生自主联系、分散实习为辅,顶岗实习的学生承担实习企业相关职位的工作任务: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投简历自行找到实习公司;②学院引入软件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公司进行校园招聘,学生经过考核进入公司实习;③需要进行短期培训的同学,进入培训机构进行4个月的学习,再进入公司实习;④考研的学生,学院统一安排公司定期实习;⑤确定实习企业需要签订实习协议;⑥进入公司实习10个月;⑦实习结束后,回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4.建立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机制

根据“四年一体三段式”的实习实训管理模式,我们制订了《实习实训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文件。《实习实训管理办法》从实习基地建设、企业考核、实习计划、带队教师、企业教师、学生管理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文件规定,并附有校企合作协议、实习涉及的各类表格等文件。《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是学院实习实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可使实习实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操作,形成一整套科学管理体系。

4.1严格考核实习实训相关企业

对于实习实训合作的企业,需要经过实习实训领导小组深入企业进行考察,包括资质、环境、规模、师资力量、承担实习的能力、完成实习的质量标准要求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审核。考核后确定合作的企业,首先必须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教学要求制订详细条款,保证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够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并对学生的安全管理等关键因素给出保障。

4.2制订实习实训管理规定与职责

制订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学生遵守实习计划,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业务流程知识,认真做好实习日志,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活动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鉴定,给出鉴定意见。

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实行带队教师(包括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负责人逐级管理制,带队教师全面负责,学生负责人协助带队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动态。顶岗实习实行按人数比例分配专业指导教师与区域学生负责人逐级管理制,分区域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监管。

4.3制订学生成绩考评标准

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均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进行成绩考核,实行学分制,成绩考核表记入学生档案。成绩不合格者需重新进行专业实习,累计三次不合格者按结业处理。考研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要求学生考试结束当天提交研究生考试准考证原件,考研总成绩作为核定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一部分,占50%。学校统一安排企业组织学生定期实训,企业实习成绩占最后实习成绩的50%。

4.4成立实习实训管理组织机构

篇(4)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分岗位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会计专业的专业特征要求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培养的是能熟练运用会计法律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专门人才,会计电算化实训是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内建立会计全真模拟实训室,组织学生分会计岗位模拟企业会计核算成为了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传统独立的实训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时往往采用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企业一个会计周期(月)的所有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帮助学生认识企业内部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但与企业的实际会计业务处理有较大的区别,企业会计核算是分岗位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有悖于企业工作实际的组织,无法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内部岗位分工与内部控制是如何开展的,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3.分岗位实训教材有待改进

在现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比较多的学校注重手工会计实训的的分岗位模式,如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单独开设手工模式的《分岗位会计实训》课程,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分岗位教学的探索却较少。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出版的实践性教材,这类教材都是以一个一个操作流程为主线设计,没有设计好相应的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内容,学生学习后只会其中的操作,而很难将其与实际工作很好的衔接。分岗位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促进实训教材的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训教学模式

经过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会计工作过程的调研并借鉴省内几所高职院校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良好的分岗位实训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职业岗位分工和任务分解

根据我国会计制度、法规相关规定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要求,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个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主要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软件开发。中小企业一般对上述会计工作岗位实行一人多岗。根据实际调研在分岗位实训中主要设置四个岗位组: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岗位、出纳岗位、往来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实训开始前,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结合学生的意愿分组,指定会计机构负责人;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注意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钱账分管等原则,要符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处理要求,合理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负担,尽可能使得每人的工作量均衡。根据企业实际核算情况,具体岗位职责如下:

(1)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岗位(组长)职责:承担小组的领导组织工作;负责会计软件的初始建账工作;负责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审核;负责财务分析工作,并保管一枚财务专用章;负责总账的登记,编制科目汇总表;负责编制资产负债表;负责会计档案管理。

(2)出纳岗位职责: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收付手续,填写银行结算凭证;负责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查询工作。负责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负责空白票据及支票的管理,并保管一枚法人代表专用章;负责企业薪资核算。

(3)往来会计岗位职责: 正确确认、计算各项收入,负责往来辅助核算管理;负责各种往来业务的记录工作,填制往来业务记账凭证;负责登记往来账、收入明细账;负责编制各种税收申报表和养老保险申报表。

(4)成本会计岗位职责:负责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计算;负责成本费用计算;负责财产物资清查工作;负责固定资产子系统的操作;负责登记物资、成本、费用明细账簿工作。

2.实训环境及人员分组

根据企业会计科(处)的形式建立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室,现场化要求会计专业教室的各项设施、教学软件、凭证账簿资料、各种工具、用具,布置形式完全与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一致,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完全符合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真实情况,使学生置身于高度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中,独立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实训设备包括:一个试验台、一套办公用品和印章、四台电脑和会计软件、共用装订机和打印机、岗位座牌、模拟企业原始资料和空白凭证、账页、报表等。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人员分组采用异质分组,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每组选出组长一名,总体负责小组工作。具体实训过程中,根据实习要求分岗位,每个学生扮演一个企业会计部分的角色,按照实习教材里面业务的发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业务处理。设计岗位及职责和流程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符合多数企业实际情况;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处理要求;合理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尽可能使每个人的工作量均衡。

3.主要实训项目

按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分解与整合,目的是尽可能的使学生实训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达到基本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会计主管岗位实训项目:系统管理、基础档案设置、总账初始化、凭证审核、期末账务处理、报表审核、会计档案管理。

出纳岗位实训项目:票据管理、银行结算、银行对账、凭证出纳签字、库存现金日记账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企业薪资管理。

往来会计实训项目: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收入确认与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税务会计核算。

成本会计实训项目:直接人工核算、直接材料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产品成本归集与分配。

4.实训考核

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训考核上也进行适度改革,考核以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就业中各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及学习态度,组内成员互相评价等;结果考核包括提交会计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个人的实训报告以及小组汇报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考核,来综合评价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

■三、分岗位实训教改特色与创新

1.改变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环境仿真和角色模拟设计学习过程,实施分工轮岗制,让每个学生在对经济业务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中都有机会担当不同角色(如会计主管(兼总账)、出纳、往来核算、成本管理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参与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解答疑难问题及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指导,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相关知识与理论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角色意识和分工协作意识

通过分岗位实训过程的协作,学生在完成自己职责的同时,要和别人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并从会计岗位的角度认识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了解各岗位职责、业务范围及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实训内容来源于实际,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从员工转变难的这一课题。

3.促进了分岗位实训教材的建设

实训教材中所使用的经济业务资料不完全由教师主观编造,由企业聘请来的能工巧将与教师合作,取自于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教师的加工,剔除代表性较差及企业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确保数据前后的勾稽关系正确无误,才能作为实训资料,确保会计实训教材内容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仿真性。同时,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也尽可能与企业实际以及所选择的经济业务相吻合,便于学生的实训操作。促进了工学结合教材的建设。

通过以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借助分岗位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的运用。使本课程目标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内容趋于完善、学生学习激情更加高涨、教学评价更为科学、教学效果已经突现。当然在实践过程还应特别注重企业对会计人才技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5)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保定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保定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保定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

【中央峰景校区】——保定市 新市区【山水华庭校区】——保定市 北市区【七一路教学点】——保定市 新市区

2、保定聚智堂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1578

【诚明校区】——保定北市区【少年宫校区】——保定新市区【新市场校区】——保定新市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34-01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到各行各业,面向社会人士开展的成人计算机培训更是学无常态、教无定法,笔者多年来从事成人计算机培训工作,深切体会到成人计算机教学已从“扫盲式”教育向“提高式”教育转变,培训中找准起点、上好首课、演练结合、注重实践是提高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认识成人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成人计算机培训学员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跨度大,学习接受能力差异大,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操作应用能力的差异也很大,不少成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理解能力较强,记忆力较差,即记得快忘得也快。由于学员的学习目的、知识背景、个体环境等诸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成人计算机培训既有成人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成人计算机教育具有需求上的宽广度和操作上的难度,又具有培训的时间要短、要分散,培训的内容要实、要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要新颖、注重引导,教学手段要多样、注重实效等特点。

二、提高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的方法

1、找准起点,选对教材

成人计算机培训面向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与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参差不齐,因此,为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起点尤为重要。成人计算机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固定教材,也不能采用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在教学中,为提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 教师为学员选取的教材要根据培训目标选用可操作性强,能和日常工作生活结合,带有实践操作项目的计算机实用教材,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上好首课,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篇第一课讲得过深过难,学员听不懂,往往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备课、讲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工作情况和文化程度,这些能反映学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这些能反映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如何,应用能力如何。在具体授课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避免一开始就把学员引人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第一堂课尽可能展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其次要精心挑选一两个操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软件,教给他们操作方法,让他们看到计算机并不神秘,在自己的手指下也能乖乖听话。

3、演练结合,授人以渔

计算机教学既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自身特点、结合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情况,从大多数学员的实际水平出发,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员,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又尽量满足部分学员对理论和操作能力的进一步深造提高的要求,从而整体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讲解时不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而是要培养学员的理解能力,让学员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员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篇(7)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飞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就是这个产业的繁荣,计算机的掌握在这个时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办公、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人们手中的爱物。而计算机教学是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过程,再加上计算机知识更新如此之快。这样就要求计算机专业老师在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更新提高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科学的头脑探究出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会用计算机,爱上计算机。

目前,我国有近80%的学府建立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来供学生们学习,网络的设施水平也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技活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那么作为中专生,我们都知道通常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进行的,在级别上相当于普通高中,但又有所不同的是普通的高中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中专生则更重视技能的培训。但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化的社会,促使终身教育理念受到普遍的认同和推崇,中专生也必然融入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所以,对中专生的教育也丝毫不能松懈,而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中专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这个高科技带给他们的是与众不同的课堂氛围,脱离了课本的框框线线和枯燥乏味,计算机成为孩子们个个喜欢的一门课程,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讲好这门课,又如何让孩子们的兴趣不打折扣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但学校一般对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为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实践课,以理论为辅,上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要让同学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造和原理,要提前准备好:完整的电脑一台,内部螺丝松动,以方便上课时拆卸,此外还有光盘、软盘和U盘等。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新知识。

计算机培训学科是一门操作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大量功能不同的菜单命令贯穿始终,很容易学完就忘。为此,在备课时根据不同的软件特点,精选并编制各种教学实例,授课时带领学生演示有关计算机培训实际操作过程,将复杂步骤简单化。那么首先,就要让同学们了解计算机的起源,从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到成功的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一共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个计算机用了4200个电子4000个晶体二极管,每秒钟运算速度是一万次,此后,我国计算机事业飞速发展,1964年达到每秒运算五万次的晶体管,1997年每秒运算达100亿次。从此,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而学习计算机也成为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课程。

其次,要了解计算机的大体构造、名称和作用,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将准备好的材料亲自示范,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从外观上看,由主机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二是从逻辑组成来看,即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的。与此同时,如果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同学们分成小组,亲自试验来了解计算机的构造。

当然,计算机教学是理论与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讲完了理论,就需要进行上机的实际操作,先从最简单的入手,例如画图、word、保存、查找等等。同时还要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也应该针对计算机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画图工具时问:“你们想把自己喜欢的图片搬到桌面上吗?”学生就会立即动手上机操作,很快就有上机操作结果。这样,鼓励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自觉学习计算机培训的热情高涨。再比如,我们有时不小心把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的快捷方式删了,那么这个文件就打不开了,这个时候通过学习“查找文件”就能解决你的问题了。这样既简单又实用的小例子就可以把同学们的兴趣给调动起来,有了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篇(8)

1 “高原现象”分析

1.1 培训层次乱

笔者参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几乎所有的培训形式都不分学科、年龄等层次结构。各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出动,使培训降低了与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老教师的接受水平,导致青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各层次、岗位、学科教师的需求。

1)学科层次。学校不同岗位的教师对计算机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应用计算机的方式有区别。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转行的,对这部分人员要加大技术培训(如校园网络、课堂广播),使他们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需要加大对计算机教学工具(如PPT、白板)的培训;学校管理人员由于业务需要,要加大对各办公软件(如EXCEL)的培训。在培训时,部分培训学校没有认清实际,搞一刀切,不将参训教师分清学科层次就盲目培训,使很多参训教师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学到的知识不能用。

1.2 年龄层次

目前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普遍不均等,老教师、中年教师还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各年龄段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学习进度有差异,各自对计算机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老教师需求计算机公共基础与应用基础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操作熟练性、巩固培训;中年教师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与技术基础培训,特别是一些计算机常见问题的处理;而对于各农村中小学校的青年教师与每年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整体计算机水平远远高于学校原有教职工的平均水平,他们更多需求的是对计算机新技术、新事物的不断开发与创新。

不同年龄阶段共同培训的形式,没有根据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各自的需要。

2 培训实效低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次计算机培训,但是在某些农村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里,仍然会出现一位学科教师上课、多位教师齐上阵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便是针对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实效低,其中,培训内容重复、缺乏计划性,重理论、轻应用便是直接原因。

2.1 重复,缺乏计划性

长期以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缺少必要的直接领导部门,不能指导各地的培训工作,使培训活动处于无组织无领导状态。培训全凭个人意愿,学校安排,上级要求。培训活动缺少师资培训计划,无步骤、无重点、无培训教材。每次培训活动涉及的广度都很广,许多内容重复培训。由于无计划,培训不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形成系统的计算机培训。每次培训,时间短,任务急,没有长期规划,形成稳定的学习过程,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于是再次开展培训,形成重复循环。重复培训,浪费时间,无形中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负担,部分教师对计算机产生畏难、厌烦情绪。

2.2 重理论,轻应用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非制造者和开发者。他们最需强化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大量积累。那么,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就要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知识教学为辅。然而,许多培训活动重点偏离,不注重讲述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没有留给教师充分的上机时间,而是花大力气搞专题讲座,搞知识细化。结果培训结束后,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只能自己钻研笔记,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一部分教师似是而非、不会用,一部分教师理解、用不好,不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解决“高原现象”的对策

解决“高原现象”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必须分析农村教师当前的培训现状以及教师对待培训的心态,深刻认识“计划”面临的艰巨性,从而找到舒缓之法,让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渡过“高原”。

3.1 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授教养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授教养方法,优化教授教养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要害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剖析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制订培训方案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手段上的基本要求。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2 针对差异,分层培训

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现象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培训工作可从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中优先展开,尤其是那些已具备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有条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领军人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自己,并引领更多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前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说课、评课等评比活动,或教学课件、论文成果的展示,并抓住这一契机,让那些有张力的学科教师从中凸现出来,从而影响整个培训系统的发展态势。又如校内某些学科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教学和科研较为突出,应着力将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践,实现学科教育技术应用的优先突破。

篇(9)

育和从事体育实践的积极性。

3.2.3体育课特征类因素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得到学生普遍认为影响学生厌学的体育课特征类因素有:体育课的考核标准,体育课的次数,教材内容,课堂气氛,运动场地器材情况,它们在26项的排序为第19、20、12、15、14位。

3.2.3.1体育课的考核标准、课的次数

一、转变观念

1.转变观念首先是学校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建立健全电教组织,是学校发展信息技术的关键。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其思想观念直接关系到本校的发展, 所以校长的思想必须首先转变到信息技术上来。只有领导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用市场经济观念,启动建设,开创新局面。学校应成立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是学校发展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学校发展信息技术,首先要结合本校实际分析老师们在信息技术认识上的误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教师能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克服教师的心理障碍。学校要制定相关规定鼓励教师上多媒体课,提出“不怕用坏,就怕不用”的口号,切实解放教师思想,大胆使用,提高电教器材的利用率,纠正“少用少坏,不用不坏”的片面认识。

二、抓“硬件” 建设,为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在硬件的投入上建议学校采用“逐步投入”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它可以有效的解决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大投入而带来的设备淘汰率高的问题,并且还可以为后面的投入提供成功的经验,致使我校的硬件投入始终在“高起点,第一流,数年不落后”的建设原则下进行。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的硬件建设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档次上都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为学校发展信息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地培训教师是学校有效地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保证

我校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是从零开始的,现我校教师普遍能够独立的编写电子教案、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部分教师已能够熟练的运用方正奥思、Flash制作课件,大部分教师都制作有个人网页,在职教师人人都能够熟练地进行多媒体教学。这些成绩的取得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是不可能取得的。

笔者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我校的“分批分层培训,优化培训内容”的方法体系。

1.分批培训是针对我校在硬件投入上的特点(逐步投入)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指计算机培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那些暂时接触不到计算机或者接触得很少的教师实施全方位的计算机培训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往往是毫无收效。我校在走了很多弯路后最终还是回到了“分批培养”的轨道上来:投入一个班的硬件设备就培训一批相应的学科教师,让他们边学边用,几乎是所有的学科教师他们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由开始强迫用电脑,到自觉用电脑上课,最后离不开电脑上课。这样,经过3-4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完成所有教师的培训工作了。

2.“分层培训”是现阶段最好的培训方式

(1)所谓分层培训是指针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特征,以及教师对计算机理论及操作掌握的不同情况,而作出的培训方法及培训内容的优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培训的措施,主要分为普及(老年教师)、提高(中青年教师)、准专业化(部分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三个层次。培训内容如表所示:

分层培训实际上是分批培训的继续。我校硬件的投入是采用“逐步投入”的方式,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也就采取了相应的分批培养,那么先培训使用的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自然普遍要高于后培训的教师,这样自然就出现了计算机水平和培训内容的层次差异,所以说“分层培训”是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符合我校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实施分层培训应注意培训层次的连续性,就是在同一时间段,各个层次的培训都应兼顾,不能这学期培训“普及层次”的教师,下学期又培训“提高层次”的教师,明年专门培训“准专业层次”的教师,如果这样,势必会造成各层次的脱节,而达不到分层培训的预期效果。

(2)实施分层培训的具体方法

①针对教师个体差异实施“以点带面,点上开花,面上铺开,逐年推进”的计算机培训方式。

②实施“分楼层值班”培训方式。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还是要实施集中培训的,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与学校安排的培训时间冲突,致使某些教师缺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校的电教设备的分布特点,学校分楼层派出了电教老师值班,负责电教设备的软硬件管理。

老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出现问题,最害怕的是出了问题后找不到人解决,而“分楼层值班”的培训方式,可帮助老师随时学习计算机知识,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增强学习信心,品偿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计算机培训不可能天天进行,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在计算机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常规培训方式下,实施“分楼层值班”的培训方式,可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并可以使电教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③长期坚持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学校领导每周听课制度,巩固培训效果。

3.优化培训内容

随着我校的硬件设施日渐完善,根据“分层培训”的原则,笔者的对培训内容作了调整,舍去了一些暂时可以不学习的内容(如计算机理论、MSDOS操作系统、Windows的管理维护等),新增了网页制作等内容,在此基础之上编写了一套适于我校的计算机培训教材。在教材的形式上,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的优势,将所有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制作成网页,到因特网上,形成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其内容涵盖了Windows、文字处理、电子表格、课件制作、In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考核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运动能力而制订的。而现在的体育考试一贯以技术素质为主,评分标准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使部分因素受到限制。考核标准过高,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考核标准过低,则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轻视的态度。体育课的次数是保证体育课质量的关键。课的次数应根据国家的标准每星期两次,若随意的加减课,则会造成学生对体育课淡漠与反感。

3.2.3.2教材内容、课堂气氛

体育教材内容要符合社会主义的育人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并与体育课成绩考核项目、标准相结合。大部分女生对新教材新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与男生相比女生则偏重于节奏性强,有美感的内容。可目前初中体育课内容安排以田径为主,而适合女生特点教材内容少,加之许多内容是中学的重复,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新意,激不起学习的欲望。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反之,则会被学生产生上课兴趣不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3.2.3.3运动场地器械

场地器械的布置与学生的整个心理有一定的联系,场地的整洁、美观、布置合理、放发有序将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从而为上好体育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4环境特征类因素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得到,学生认为影响厌学的环境特征类因素有:学校领导对体育课重视情况,班主任对体育课重视情况,其它任课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家长对学生上体育课支持情况,其它文化课的学习负担大小,体育社会地位,学校体育基础与风气,周围同学对体育课的态度,体育课上课的时间,它们在26项影响因素中对厌学的影响程度分别排在第6、8、9、21、7、4、17、25、24位。

3.2.4.1学校领导对体育课重视情况

学校领导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与否,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意向。

3.2.4.2班主任老师、其他任课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

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肩负着代表社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的言行(包括对体育课的态度)都是作为社会的化身,代表了社会的意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从调查结果看,初中女生体育课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

4.1.2初中女生体育课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分别归属为:学生自身特征,教师特征,体育课特征和环境条件特征。

4.1.3在造成初中女生体育课厌学的诸多因素中,影响较大的前六位因素分别是:女生的生理特点,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学生本人的身体素质状况、体育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情况。

4.2建议

篇(10)

计算机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化通常就是指计算机教师有自身独特的技能要求和专业条件,有专门的管理和培训制度,同时也重视计算机教师的终身学习过程。通过新型培训方式促进计算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通过提倡参与式培训方式,调动计算机教师在接受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教师培训呈现出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专家一个劲儿地讲,教师只知道记笔记,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训专家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机会,让计算机教师主动参与。比如说,在组织计算机教师学习某种教学理论时,不能单一地只请一些专家或者培训师讲课,这些讲师可以让教师自己参与进来,分配任务各自轮讲,这样不仅能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还能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讨专业知识。

二、通过引进“微格教学”模式,提升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培训的针对性

微格教学又叫微型教学,它主要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主要依据,通过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教学评价理论和反馈原则为基础,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活动。通俗地讲,就是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教师的行为和动作录制成视频,然后播放视频,使计算机教师直接地观察,得到高效的培训结果。在计算机培训中使用微格教学模式,能够使计算机教师在短时间内重点抓住一个教学技能进行练习,这样就使计算机教师在接受培训时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于本次培训的内容,并通过微格教学所特有的信息反馈原则,利用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使受训者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以及他人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三、借助网络培训的方式来促进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从计算机教师角度来说,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更能够符合他们的专业要求,尽管没有采用自上而下、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但是将图片和文字、视频和音频相结合,通过互联网进行培训,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培训专家可以按照制订好的时间表提前录制一些本次要讲授的视频课程,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来学习并且传递课程,同时,也可以浏览一些培训师推荐相关的书籍和电子文本,然后完成网上专家安排的作业,比如说,音视频、课件、动画的制作等等。计算机教师可以把自己完成的作业上传到专家的邮箱供专家反馈和点评。

四、通过在做中学的培训方式提升计算机教师的实践能力

以前的计算机培训主要是通过教研室进行的培训,而在这种培训中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性,计算机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比如说,在学校招生期间,通过学校的网页做一些招生简章、招生视频等类似的宣传资料;对学校的网页进行定期更新和设计,维护学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为其他文化课教师的课件制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等等。在学校中这些工作应该避免聘请校外的专门工作人员来完成,应该放权让计算机教师来完成,计算机教师也可通过完成这些工作,学到很多有用的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总而言之,培训作为促进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对计算机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应该挖掘更多的培训资源,努力创新多种培训方式,使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篇(11)

10次的培训课程已接近尾声,从完全不懂到深刻理解,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些天的培训中,即紧张忙碌又十分充实,这次的学习与往常的计算机培训不同,以往的计算机培训更注重计算机操作的技能,而此次培训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学习中受益很多,包括怎么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去接受知识,去探究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等。

10次课程的培训,在这里,我们听不到太多的讲解,听到的只是教师简单提示和启发,体验到的是交流之后的自我创作。在培训过程中,作为学员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动手动脑,构思探讨,修改、汇报,结对共享。这几天的学习,整个过程就是紧紧围绕单元计划的修改和完善而进行的合作探究的过程,英特尔未来教育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得到很好体现,这是中国未来教育大的趋势。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师要拓展创造思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教学的基本技能以及查找资料能力,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还要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运用,从而达到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摆脱课堂束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从学生的认识经验,认识水平,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寻求答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总之,当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高的业务素养,更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把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工具。此次培训为我的“备课”带来了一些崭新的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感到要备好课,撰写好教案,要有自己的学科资料库,要学会从互联网上或是从光盘上下载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备课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图形、动画、影像,以及生动活泼的声音、音效、音乐等。我们在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时,使自己能很快把握本学科发展的脉络,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