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五笔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有效教学”的理念最早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才开始慢慢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有效’,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中英文打字》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中、英文打字技能。那么,面对如今的中职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中、英文打字高手呢?从事《中英文打字》教学几年来,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有效性
经常会有学生问:“老师,怎么样才能打字快呢?”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练出最快的速度,我们必须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中英文打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授《中英文打字》时,不能只是一味的布置文字录入软件中的操作任务,过于单一的练习学生会感到厌倦,笔者认为,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应合理分配实践比例;如在一节实训课中,指法练习占10%,英文练习占20%,中文练习占60%,综合练习5%,自由练习占5%。实践课中不断纠正学生在打字中遇到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手脑结合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打字水平一定能得到较快提高。同时要提高《中英文打字》课程的有效性,应采用模块化教学,本着“先教会,后弄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训为主的模块教学。我把本门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基础训练模块、五笔输入操作训练模块、其它输入法操作技能训练模块,在每个模块下还会分为子模块,如《中英文打字》课程中着重对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介绍,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各个环节在技能训练中作用不同,又相互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五笔输入法实训环节一一分解,我将它分为五笔字根练习子模块、五笔键盘分布练习子模块、键名及成字字根练习子模块、码别码编码子模块、单字编码练习子模块、词组编码练习子模块及中文文章练习子模块,在实际模块教学过中,将基本技能训练贯穿于实践课的全过程,使之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不断提高。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确保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中职学校需要训练学生的打字技能,有效的开展学生打字技能的教学,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有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由于中职生自我学习与控制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时,耐性较差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做出一些违纪的事情;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厌恶这门课。笔者总结了多年实训课的经验,总结出本课程的一些教学方式及方法如下:
1、采用讲、训结合,以实训为主的方式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中英文打字》课而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合适的。要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提高学生生存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重在实践的原则。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有些计算机相关知识不需要教师一个不漏地全讲一遍。教师只教给学生一些基本原理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打字的方法,大力采用示范教学、经验教学;教师通过指法练习及指法成绩可以快速地对一些学生做出有益的指导和评价,教师要投入极大的热情,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得到快速的提高,这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他们会觉得老师注意到了自己的成绩,形同一种浅在的压力促进学生进步。这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布置的打字练习软件中埋头练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2、采用“小组合作,组间竞争,勤练加巧练”的方法
每次上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登记表发给每个组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每次上课的任务不同,设计的表格也有所不同,笔者会按照机房的布局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将一堂课的内容分成几个实训模块,每完成1部分将进行1次练习。每完成一次模块练习就按设计好的表格进行登记,对先完成练习的学生进行考评,对于打得较好的学生可安排其去辅导组内打得慢的学生。第1次练习结束后,每组抽查一名学生并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将其成绩在班上展示,统计打字的正确率与错误率,然后发动其向组内其他成员总结出自己在文字录入中的经验,结束后教师再登记剩余同学的错误率,并进行评讲。对于练习时小组内没有充分进行互助而造成被抽查学生存在较多没完成或较多错误的情况,教师要提出改进说明,并安排同组较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辅导。
除此之外,打字课不能只是死气沉沉的练习,它要求有教学气氛和竞赛氛围。有时可引进打字软件中的打字游戏进行组间竞争,如:学习指法练习时,刚开始兴趣高涨,但在真正练习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打字软件中的“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打字游戏,由每个小组内自行安排打字游戏,在全班选出最优秀的打字高手进行游戏竞争,这样即增加了打字的趣味性,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在乐趣中同学们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让学生对实训课保持兴奋状态,提高他们对技能训练的投入,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最终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3、将考核和多样化、个性化实训内容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凭一次上机考试来判定,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结合教学内容,用个性化、多样化的实训内容来替代一次性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每次上机必一有考核,考核必有一成绩,上打字实训课时,教师需要学生用打字软件中的成绩评价来反应上机练习的情况。因此可根据模块练习,对每个模块练习进行测试积分,到学期结束后模块练完了,总积分也就出来啦。这样也利于老师对学生各个练习的效果有更快,更清楚的把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练习的比率就会不断升高,他们会慢慢品偿到成功的经验,会越学越自信,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越强。这样没有压力的考核更受学生欢迎。
三、确保《中英文打字》课程“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管理好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复杂多样,课堂常规再完善,仍然可能会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管理”呢?作为任课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进而“管”好学生。其次要面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师在上实训课前提出课堂行为规范及机房管理条例,学生有意识的按照规范和相关条例的要求,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形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要控制好课堂,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关注每位学生,采取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实训过程中要勤于走到学生中去指导,教育学生时,多用积极引导的语言,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打字行为,更要指出改进建意,从正面引导学生的发展;稍有进步就表扬激励他们,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求。要在实训课中形成竞赛氛围,课堂环境不能过于舒松,这容易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及做事拖拉的坏习惯,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学习状态。
《中英文打字》是中职学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实训课程。根据该课程特点,笔者从“内容有效” “方法有效”和“管理有效”三方面出发,对本课程有效教学进行实践研究的经验之谈。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好、更适合的方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利用office等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及数据的处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之一。一般说来,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开设有办公软件课程,有的甚至单独开设办公软件实训课程,以达到让学生熟练操作、灵活运用的目的。常用的办公软件有中国金山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和美国微软公司等开发的办公软件。下面,作者以Microsoft公司开发的word、excel和power point等应用软件为例,谈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一、提高文字录入速度。
文字录入是现代化办公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字录入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办公的效率,因此,一定要提高文字录入速度。文字录入包括中文录入和英文录入。中文录入的输入法有很多类,如五笔字型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智能输入法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输入法。但作为专业人员,笔者建议用重码少、误码少、有词组输入、有造字能力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如何提高录入速度,我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五笔字型输入法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使用正确指法,掌握键盘上字母和字根的分布,保证录入的准备性。正确的指法如下图:
具体做法是:把左右手的四个手指依次自然放在基准键ASDF和JKL;上,两拇指放在空格键上,无论是击上排键还是击下排键,手指都要回位到基准键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打字有章法,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2、做到盲打、眼到即手到。强化训练,争取每天盲打二十分钟。可以通过五笔字型的训练软件如“打字高手”进行,也可以拿纸质材料对照练习,还可以听录音进行录入练习。坚持训练两个学期,做到眼见字或词,手就自觉地击它所要击的键位。就像人们吃东西一样平常,东西只有往嘴巴送,而不是往眼睛或鼻子送。
3、词组输入。五笔字型输入法有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和多字词组的输入,无论什么词组,只要击四键均可获得,大大提高了录入速度。如:“美丽”,击“UGGM”,“北京市”,击“UYYM”,“广西壮族自治区”,击“YSUA”。
4、手工造词。五笔字型输入法提供手工造词功能。录入者可根据自己需要,将使用频率高但又不是词组的多个字进行手工造词,以达到击四键得多字的目的,提高录入速度。如造“象州县职业技术学校”九个字,只需键入“QYES”四键,在有外码提示的情况下,只击“Q”即可选码。手工造词方法是:将输入法切换到“五笔字型”输入法状态,右击左标签页,选“手工造词”,然后在对话框中输入相就的“词”和“外码”,点“添加”即可。
二、使用快捷键,减少键盘和鼠标间的交换频繁,提高办公效率。
在应用办公软件时,经常会遇到键盘和鼠标轮流使用,这样频繁交换,就会觉得麻烦,且影响速度。如果使用快捷键,减少交换频率,就可以提高办公效率。所以,对学生强调使用快捷键。 Office常用快捷键有: ctrl+空格:打开输入法,shift+空格:切换全角和半角, ctrl+shift:切换输入法, ctrl+home:跳到文件开头,ctrl+end:跳到文件最后,ctrl+x:剪切,ctrl+c或ctrl+insert::复制,ctrl+v或shift+insert:粘贴,ctrl+z或Alt+backspace:还原。word快捷键:ctrl+a: 全选,ctrl+b :粗体, ctrl+c:拷贝,ctrl+d: 字体格式,ctrl+e: 居中对齐,ctrl+f:查找,ctrl+g:定位,ctrl+h:替换,ctrl+i: 斜体,ctrl+j:两端对齐,ctrl+k: 超级链接,ctrl+l:左对齐,ctrl+m:左缩进,ctrl+n:新建,ctrl+o:打开,ctrl+p :打印, ctrl+r: 右对齐: ctrl+s 保存。
模板:是指一个或多个文件,其中所包含的结构和工具构成了已完成文件的样式和页面布局等元素。PPT模板的应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如何使用幻灯片模板以及更有技巧的使用PPT模板能让可以为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一般使用的PPT模板获取的方式有:Office自带的PPT模板,网络下载获取的PPT模板,还有自己设计的PPT模板。下面介绍几种使用方法:1、Office 2007/2010 模板使用方法:新建一个PPT文档,或者打开已有的文档——菜单栏——设计——你就会看到已经安装了的所有的模板,然后,点一下右边的下拉箭头,会看到更多,用户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相应模板即可!2、灵活应用多个幻灯片模板:用第一种方法幻灯片只能应用同一种模板,有时候会让整个幻灯片感觉单调死板。我们可以给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选用各种模板:在“普通”视图下选中要应用模板的幻灯片(如果有多个幻灯片要应用同一模板,可以按住Ctrl键逐个选择),再将鼠标指向“设计”中“主题”任务窗格中显示的某个模板,单击右侧的下拉按钮打开菜单,选择其中的“应用于选定幻灯片”即可。3、使用网络幻灯片模板:可从微软公司的站点免费下载更多的网络模板,选择“文件”“新建”,在右侧打开的“可用的模板和主题”任务窗格下方的“的模板”板块,包括了“表达表格”、“贺卡”、“幻灯片背景”等多个模板。
单击板块上的模板类型链接(如“幻灯片背景”“美食”),就可以在右侧板块看到该类模板的名称和提供商等内容。点击“下载”按钮即可将模板下载到你的硬盘中,并会自动用PowerPoint打开该模板。如果你对模板的效果满意,可以用“另存为”将它保存为模板,以后就可以像普通模板那样方便调用了。4、快速使用其他的幻灯片模板:先打开自己希望更改模板的演示文稿,然后选择“设计”“主题”,点击下拉箭头,单击“浏览主题”。然后就可以在弹出的“选择主题或主题文档”对话框中选择想要借用的模板文件potx或者是pptx、pps文件,甚至可以选择一个Web页文件来作为模板。5、将外部模板安装为power point内部模板:模板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的。因此,如果从网上或光盘上找到一些ppt模板,只要把它们复制粘贴到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Data\Microsoft\Data\Microsoft\Templates文件夹下,不过需注意Office 2007/2010能够识别*.pot和*.potx两种格式的模板。
四、应用小技巧。
在办公软件的应用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的小技巧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办公效率。如:
1、更快捷的全部保存 :在Word 2000、Excel 2000中要想保存多篇打开的文档,可以按住Shift键,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全部保存”即可。其实有更快捷的方法:可以先按住Shift键,然后用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观察按钮的图形是否改变?对了,这时“保存”按钮的图标就变成“全部保存”的图标,松开鼠标,即全部保存完毕。
2、扩展单元格 :如果用Word设置好的表格,有时在单元格中多输入了一两个字符就不能容纳进去,可又不想改变原有的字体、字号或列宽等风格。这里有个简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选中该单元格,在格式菜单中选“段落”“缩进与间距”选项卡,将左、右缩进栏内的“0字符”改为“-1字符”,加以确认,这时,未显露的字符就纳入格内了。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出路只有联系企业,将企业的需求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专业教学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最近几年,很多中职院校对物流专业中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都在不断探索之中,究竟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知识,才能满足我国目前和将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呢?本人经过多年从事计算机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探索,依据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情况,我认为如何使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有效使用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演-练-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我校的物流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如下:
我校中职物流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两大部分,一是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职业道德、法律、数学、英语、写作、书法、就业心理教育。二是技术理论课,包括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会计基础、礼仪沟通、财务软件、商品学。专业课:物流法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备、市场调查、企业参观实习。
目前,我校的中职毕业生在河南长通、豫新、万里、金辉等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工作岗位主要有:1.财务部整理统计单据、催收货款。2.信息部输入电脑单据。3.物流总部或分理处开具电脑单据进行收、发货。4.客户服务。
以上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太复杂,易操作,但要求细心、专业。
针对以上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应采取专业知识层层推进,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的训练方法,有效地利用“演-练-评”三步走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明确,针对不同素质、特点的学生,培养其工作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
学生毕业实习时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交际沟通能力,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每分钟打字速度要在50字以上,物流系统专业知识扎实、全面。下面针对各岗位中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法加以说明:
1.财务部整理单据、催收货款。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会计基础》和《财务软件》,第一学期学习《会计基础》,课堂老师讲解会计知识,学生课下演练《会计案例实训模拟题》,老师进一步讲解实训题,让学生在情景案例中掌握财务知识。第二学期学习《会计软件》,老师讲演,学生上机练习,老师再评价总结,最终使学生熟练使用电子财务软件,达到会使用计算机整理物流出入库等单据、催收货款的能力要求。
2.信息部输入电脑单据。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及物流系统知识,第一学期学习《计算机基础》,老师讲演,学生上机练习,主要是打字、五笔字型的学习,第二学期学习《办公软件》,主要学习微软的OFFICE软件,如:排版软件word、表格数据处理软件excel。本岗位要求学生打字要使用五笔,打字速度必须在每分钟60字以上,工作要细心、专注,老师在讲课时需注意这一点,加以点评和总结。
3.物流总部或分理处开具电脑单据进行收、发货。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物流法规》、《物流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前两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要记住重点法规,《物流信息系统》老师则利用“演练评”模式教学,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物流信息软件,熟悉物流流程中收发货的程序,老师进行讲评总结收发货中注意事项及如何正确开具收发货单据。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关系到高校教学目标能否高质量实现,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措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单一,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目前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机房实现,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基本操作流程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锻炼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技能,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单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实践教学还有毕业实习等教学方式,但由于实习教学基地缺乏,基本上流于形式;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多也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很少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纸上谈兵的味道很浓,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二)学校对实践教学虽然很重视,但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软件与硬件欠缺,实践教学难以开展。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虽然近年来各大院校开始侧重发展实践教学,但仍然存在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严重缺乏或陈旧落后的现象,根本无法满足金融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很少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为了完成实训任务,不得不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不能跟在学生身边随时指导,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另外,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事务繁重、保密性强,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担心学生影响他们工作;另一方面,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金融机构,教师又不能跟在身边随时指导,无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无法完成实习任务。
(三)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有两种,一种是闭卷考试,纯粹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局限于客观题的考核,很少涉及到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动手方面的考核。这种考核机制只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思考分析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种考核方式为学生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本来是对实践过程的总结,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来敷衍过关,很难看出学生真正的操作体会,很难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科学的动态评价。
(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金融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社会体验与实践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质量。实践教学教师普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目前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没有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实践经验。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绝大部分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从理论到理论,没有参加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实践工作,缺乏行业从业经验,欠缺金融从业背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金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有机组合改变以往单一的案例讲解模式,可采用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练习法等。例如:在教学如何点钞、捆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相关内容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也方便学生课下也就是教师不在身边时自己练习。在讲授银行业务时,可以使用3D银行系统,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银行员工角色,熟悉银行所有的业务。在讲授金融工具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金融工具直接拿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促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以及校内实训基地是完善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校内金融投资模拟实训室的建设,购置较完备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让学生高度仿真地模拟股票、外汇、基金、期权、期货等的交易,从而理论与实践切实融合到一起,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可与有意向的金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学生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去金融企业实习,让学生能够提前近距离接触社会,进行各种金融业务的实地操作,体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工作特点,从而将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融合到一起,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是各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实践教学考核不仅要重视静态的实践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的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测评,体现“教、学、做”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提交实践或实习报告以外,还可以增加以下几种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方式并用,能更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效。
1.口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整个实践操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手工操作考核。比如,点钞考试、五笔录入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上机操作考核。实践教学要摆脱在教室单纯授课的方式,多采用上机方式,让学生真正去模拟操作与金融相关知识的操作。
4.专业技能比赛。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各种金融专业技能比赛,如点钞技能比赛、五笔录入比赛、全国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四)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赖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学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金融实践教学环节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极快,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往金融企业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让教师熟练掌握各种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增强实践能力。同进积极听取各类金融实践讲座,强化教师自身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各大高职院校可以从金融企业聘请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来为师生开设讲座,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优化教师结构,以弥补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切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总之,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09-02
现代社会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的社会,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应用,我们的社会就无法持续进步和发展。而作为培养现代社会各型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高校人才教育培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教十余年,教过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课、计算机网络专业课,但教得最多的还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现代办公设备方面的课程)。从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版本一年一个样,教学方式也比以前大为改观。但从所教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情况回馈来看,教学效果并不很理想,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不光自己教的学生,别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情况也都差不多,可以说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1年内有60%连一份像样的Word文档都做不出来,有的学生连安装一个简单的应用软件都不会,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绝大部分人都会上网,都能熟练的使用QQ和玩网络游戏,在工作中有什么不懂的操作能通过QQ与我这个教过他们计算机的老师联系请教,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一种无奈。
静下心来对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和总结,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教学时间和周期过短
就大专层次而言,现在的所有专业包括计算机专业为了给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让出更多的教学时间,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压缩,有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四节的课时,这对于学生学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是很不够的。而且当学生在第一、二个学期学完所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再经过两个学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习,早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忘得干干净净,以致于参加工作时做不出一个像样的Word文档,有很多学生在毕业时为找工作做一个表格形式的个人简历都做得乱七八糟,不规范。也就是因为教学时间和周期过短,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老师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有很多操作和问题都没有时间给学生讲深讲透,给学生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都只能说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一点皮毛,照本宣科,学生学不到更深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无法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精髓,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时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了。
二、教材版本过多过乱,模式不统一
自我从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来,所用教材版本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了,好像是每年都会拿到一套新版教材,有些教材里就出现过明显的常识性错误。有的一套教材两本书(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书,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书),有的三本(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书分成上下册,一本实训书),还有四本的(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一本Word,一本Excel,一本实训)。这不仅导致老师教学有点无所适从,就是学生学习也不知应该掌握哪几种Office应用软件。
三、实训、实验环节不够,上机操作安排的内容不丰富
由于我们国家的教学改革,现在的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始接触到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当他们参加高考升入大学时,基本上是人人都能对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了,比如上网打开网页、进行网络通信(使用QQ聊天)、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等(除个别在比较偏远的农村读书的学生),但他们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中较深层次的操作(如文档的高级排版、数据的处理、幻灯片的制作等)都并不了解和熟悉。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训就应该着眼于这个基础之上而进行开设和安排,着重于学生对软件操作的强化练习和训练。现在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安排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上机实训安排,时间不够,内容也不全面,在某些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书上的操作步骤中都出现了操作错误。而且由于国家教育部规定大学生毕业必须要有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和职业技能证等证才能拿到大学专业的毕业证,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基本上都是一种应试型教学,以计算机等级过级考试内容为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又如何能使学生学到深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刚参加工作时出色地完成各种文档的排版、数据处理,做出让单位领导满意的文件来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学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从根本上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大家都知道,自计算机被发明以来发展到现在,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的第二自然科学知识了(第一自然科学知识就是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它已经不是其他科学知识的附属品,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必不可少的知识了。要想让大学生能掌握更多更全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的改革:
(一)延长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的周期,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实训的强度。不能因为专业课程的教学而削减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间和周期,应该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把它和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等同起来。
(二)要统一大学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材内容和模式,不能采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让各院校自主选择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材,应该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材像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一个统一的教材模式,这样既有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普及,也有利于计算机等级的过级考试。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学生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操作,加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加大学生操作实训的强度,丰富学生操作实训的内容,让学生多学多练,熟能生巧。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和要进行改革的方面,我认为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解决:
(一)就大专层次的教学而言,学生一般在学习五个学期后的第六个学期都会出去实习,不会再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大专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周期可定为五个学期。根据毕业学生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在计算机应用于办公室方面的软件中,Word(文档编辑)、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这三个软件应用得最多,操作要求也最高。同时现在是网络时代,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些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像机等)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都能用到,因此,可以把这些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分配到五个学期教给学生。
(二)第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开设计算机应用的最基础的知识为主,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操作系统、技术指标、计算机病毒与安全、汉字输入方法等,这个学期的主要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对计算机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比如目录、文档的建立,对文件的管理等),最主要的是练习输入。现在的学生都知道如何输入汉字,绝大部分都是用的拼音输入法,但输入的速度都不快,因为拼音输入法重码多,同音字多,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打不出来,因此我认为这个学期主要应该让学生学习、练习并掌握五笔输入法,让学生多进行打字练习,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除能掌握基础知识,还能练出五笔输入法,打字的速度得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就能得到提高了。
(三)第二个学期以学习Word(文档编辑)为主。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基本上知道如何进行Word的基本操作,这个学期主要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Word功能,如图文混排、中文版式、设置背景、首字下沉、艺术字、表格处理、模板的应用、文件管理与发送等,教会学生规范的文档排版格式,而进行Word实训的内容可以用第一个学期学习的那些基本知识作为排版编辑的内容进行练习(不要像现在的教材中的上机指导书上用一些诗歌、文章进行排版练习),这样学生既能掌握Word的高级排版功能,又能温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四)第三个学期主要学习Excel(数据处理)。这个学期要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对数据处理的强大功能,让学生掌握对数据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自动筛选、高级筛选、排序、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图表等),以及与Word进行联合操作的邮件合并等高级操作,多安排一些数据实例让学生多做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能适应工作环境中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各种要求。
(五)第四个学期主要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以及网络基础知识。幻灯片广泛应用于产品演示、公司介绍、会议演讲、学术报告及课堂教学等场合,可以形象化地表达演讲者的观点和演讲的内容,而PowerPoint就是一个集文字、图形、图像、图表、声音和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编辑制作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包括幻灯片的切换、动画效果、幻灯片中对象的动画效果,插入文字、表格、图表等),制作出生动的幻灯片,这对学生从事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开设网络基础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能上网浏览、搜索、下载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等,提高网络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可以从容的在网上实现信息互动交流。这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任何课程都有其相应的教学大纲,这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无论是教案还是课件都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是我们备课之根本。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课件首要具备的条件就是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要准确规范,在理论方面不能有任何的瑕疵,要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描述概念的科学性: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2、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
3、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课件中引用的资料必须要正确。
4、认知逻辑的合理性: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记忆存在这样一种规律:对有颜色的图形比文字的印象更深刻。同时图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优秀课件中加入优美的图片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比如:我所教的平面设计课程的课件对图片的要求就是很高的。首先我们的专业是一门视觉艺术,它运用线条、色彩、图形图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其自身特长作用于视觉器官给人所带来感官刺激的愉悦是其它专业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就更需要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充分显示专业的优越性。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图像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俘获他们的心。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优秀的作品往往胜在许多小的细节,比如一个按钮,一幅底图,它们的选材也非常重要,恰当的图片、和谐的搭配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课件的点睛之笔,而所有这一切都体现着制作者的心血。
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在设计课件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课程时间的长短安排好所要讲解的内容。可以选择在课件的开始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清楚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专业课来说,经常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先后顺序来调整讲课的内容,这就更需要按照上面的方法来准备课件了。定好讲解的大纲之后,再按照知识点的顺序依次展开,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老师的讲课思路,有助于他们掌握课程内容。举例来说,在讲photoshop通道的使用时,我们可以把相关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首先,确定中心问题“抠图的方法”,然后顺序总结所有讲过的抠图知识,从最简单的方法讲起一步一步引入到通道抠图。这样既为课程开始设置了自然地过渡又让学生充分复习之前的知识点,一举两得。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新知识点为主,其它方法可以一带而过,让学生清楚地明白重点在哪,学习起来有的放矢。
四、注重实践性教学,有相应的实训环节
素质教育提倡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件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相应的实训环节。实训的内容设计相当关键,要具备既贴近知识点又激发学习热情这一特点。我们经常设计这样的课件:从完成某一个“任务”着手,通过示范讲解和操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对设置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的知识点,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也就是我们的任务型教学法。举例来说,在讲解Illustrator中蒙版的知识点时,我在课件的开始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往届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图,在欣赏漂亮图片时,学生们会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憧憬。然后他们会非常愿意实现图上的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大家分析图片的制作方法,回顾以往的知识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美妙动听的旋律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当然也是辅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情境教学不仅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上课能获得较好效果的一大法宝,渲染情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比如,在讲解非常枯燥的五笔输入法时,我曾经加入了一段Beyond乐队的《真的爱你》,之所以加入这段音乐是因为我举例的文字,都是从该歌曲的歌词中选择的,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的表现力,又可以把枯燥的文字课生动起来,效果良好。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际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学校教育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至关重要。学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会计分录编制是考核的主体,但是教学中应该用实务中的记账凭证填制来代替会计分录,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习与职业岗位零对接的技能。笔者多年运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中。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可以把本课程设置相应的项目,包括:认知职业、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清查财产、编制会计报表这些单个项目。最后再设置一个综合性项目把之前的单项进行综合串连。“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原始凭证这一块的内容,可以“经济业务的载体”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以此项目与任务让学生明白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最原始证据,是此作为会计活动的起点,才产生后续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始凭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填制与审核各种原始凭证、明白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等。“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记账凭证这一块的内容,可以“原始凭证所体现的经济业务如何录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将这些经济业务进行记账。首先让学生选用相应的记账凭证(收款、付款与转账),然后在选用的记账凭证下进行填制。通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明白记账凭证在整个账务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的方法要点。“登记会计账簿”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会计账簿这一块内容,可以“大量分散的会计凭证如何进行归类与汇总”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会计凭证,要求将这些分散的凭证进行归类与汇总,即登记账簿。通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明白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2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
会计专业课程都具有一定操作性,纯粹的讲授式教学的结果就是任课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们不买账,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体一体化情境教学,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并且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基础会计》“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一学习情境为例,首先在导入环节,对上次课“填制原始凭证”内容进行复习,展示经济业务发生时形成的原始凭证;展示账务处理流程图,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情况引例:ABC公司收到转账支票一张,如何填制记账凭证?(展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实物)。其次,在新课环节中,第一,展示会计工作过程与岗位对照表,明确记账凭证在会计岗位及工作任务中的地位;第二,知识与技能准备,包括记账凭证的概念和分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填制方法、审核与装订;第三,职业判断与业务操作,针对本学习情境引例,提出操作的方法;第四,典型任务举例,以ABC公司某月发生的五笔经济业务为例,分析演示对应的记账凭证如何填写。再次,进行练习与训练,以顺达公司某月发生的六笔经济业务,要求学生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并进行装订;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训练,由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老师巡查;完成后,小组自我评价不足和收获,老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填写学习情境评价表,作为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最后进行本学习情境的总结、布置作业。在本次课的教学中,应用了实物演示法、案例引入法、启发式讲授法、动画演示法、视频演示法、分组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操作性,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良好。
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社会调研,2010年11月8日至12日,赴珠三角深圳、东莞、顺德、珠海等地就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需求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数十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对企业专家的座谈和对毕业生的问卷等方式,了解到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与社会需求状况是:社会招聘的专业数量中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双方出现了某些不平衡,会计教学与实际有一些出入,这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反思。
一、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及就业定位分析
1.关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调查数据显示:有65%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专科或中专学历;25%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本科文凭。这些数据说明目前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还是存在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高职院校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关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取得的证书有何要求。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都需要他们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比较注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要求掌握WORD和EXCEL的使用,特别是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关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哪些操作技能最不熟练。调查数据显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报表编制、纳税申报业务、会计电算化处理方面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加强训练,用人单位特别是对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业务处理的操作技能满意度不高。
4.关于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比较注重会计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素质,特别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从事会计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5.会计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会计信息化要求高职高专会计人员除了具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原理等传统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数据库原理、网络技术、信息化软件应用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另外,我国已经加入WTO,已经真正投入到国际市场中了,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外语、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二、调查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就业定位的启示
1.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定位不一致。企业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基本功扎实,并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我国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受本科教育的影响较大,有的甚至就是本科教学的压缩,以求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知识通才”;高职会计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过度强调以“会计考证”为主线,课程设计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仍偏重于会计知识的灌输,过分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2.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会计工作环境变化的新要求,会计理论与会计实际脱节。这样势必会造成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当前的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学的效果达不到就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对企业和会计对象缺乏了解,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明确会计岗位要求的周期较长,一些学生理论脱离实际,不能很快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
3.会计实务的理论教学和实务没有有机结合。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填鸭式”、“满堂灌”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思维闭塞,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习被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虽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学生也能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如何把这些知识转换为能力。若遇到实际会计工作中如怎样编制会计会录、怎样编制报表,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就不知如何下手,就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4.实训实习力度不够,实习资料陈旧,和现时业务不相符。仅停留在会计阶段综合业务实训没有与课程教学结合进行同步实训,且流程单一,一个人既做出纳,又当会计还兼财务主管,不具有仿真性。所以不能真正起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的。
三、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模式的设想
1.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面向大中小型各类企业,具备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会计、财务管理、财政、金融、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适应现代会计职业要求的,能应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会计专业按照会计层级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在设立“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基础上,增设了“涉外会计”、“内部审计”等专业方向。
学生到校后应规划其考证的目标:第一学期英语A级、湖南省计算机等级证;第二学期会计从业资格证;第四学期助理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考证目标: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期经济法、税法;第五学期会计、财务成本管理;毕业后9月份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2.根据就业需要定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会计人员必须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职业能力要求,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由专业技能、基础素质和能力拓展三部分课程组成。
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了过去由会计学基础、企业会计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岗位,即将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而目前法定的会计职业或职称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资格证”等)的考试仍然是以理论、书面考试为主,属于学科体系,重在背诵记忆,与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目标有矛盾。应当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来解决。先分散就是教师可以在进行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时,将证书考试的知识点,尽可能地分散到各个学习情境中,“制造”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正确答案,达成知识的迁移目的。再集中就是根据国家安排的考试时间,在考证前集中一段时间开设选修的考证辅导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选修。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打乱整个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又能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如专业技能课可整合为会计核算基础、出纳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成本核算实务、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内部会计控制设计、企业查账实务、EXCEL在会计中应用等学习领域课程,并组织编写体现相应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课程实训案例教材。
同时重新制定课程,对原来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如在《企业会计核算实务》里及时补充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对不常用和难度大的内容则整合在《高级会计实务》中在“注册会计师”和“涉外会计”专业方向中开设,其他专业作选修课。按照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企业纳税实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财政与金融等课程一线;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基础等课程一线;会计学基础、企业会计核算实务、高级会计实务等课程一线,对相关课程重复的内容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进行统一规划协调,进行知识重构,避免重复和遗漏等。
在校内综合实训内容的设计上,可按照先手工、后计算机、手工电算化一体化实训;先单项、后综合;既训练会计核算,也强调会计监督的原则来改进和完善。同时,增加企业工商登记、银行开设账户、纳税申报、内部审计、会计业务等内容的专业综合实训。在进行会计模拟实训时,可先进行分岗位实训,再进行综合模拟,在准备的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不规范的发票等。原始凭证中的问题有的可以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促使学生努力思考,发现问题。
另外,还可通过《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这一学习领域课程来解决财务分析、预测管理问题,借助于EXCEL建立分析、预测模型来解决日常会计、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也可引入“企业经营决策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将复杂抽象的财务及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在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学习管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3.改革教学与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教、学、做”为一体,具体可分为以下教学步骤:一是工作任务描述导入;二是围绕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或讨论并动手操作;三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寻找知识;四是学生自主总结或辩论;五是教师课堂总结,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为此,应组织教师对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成本核算核算实务等主干课程进行课程活动载体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做到每一知识点讲授都有相应的活动设计方案,有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要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贯彻实施,提高课程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探索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体现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行分项目实训、综合实训、虚拟环境下的分岗位仿真实训,以及与会计专业课“教、学、做”合一的课堂和毕业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也可以拍摄企业会计工作的现场教学片,供学习观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学习与实践,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财务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与职责,也能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兴趣,并亲身感受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会计专业可采用开展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如:点钞比赛、五笔汉字录入比赛、小键盘数字录入比赛、会计书法比赛、会计手工记比赛、演讲比赛、大专生创业规划比赛、会计信息化比赛、大专生辩论赛、会计手工电算一体化比赛、财务沙盘比赛、证券投资大赛、会计知识竞赛等,将竞赛作为一种衡量专业技能、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际横向联系和比较的有效手段。
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过程,并且贯穿于实际学习的整个过程;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评定成绩的时间应灵活多变,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而以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一、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现状
目前高职学校招生对象面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年龄小、基础较差,初中刚刚毕业对数、知理、化、语文、英语等课程有一定的认识,而对经济领域的一些现象缺乏了解,社会知识也很贫乏,对专业学习缺乏动力,特别对会计基本技能课的学习更不感兴趣,部分学生主观认为没有必要学基本技能,只要学好会计知识就行了。如何搞好会计基本技课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想是每位从教者关心的核心问题。
二、比较新旧《会计基本技能》教材的异同
《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通过几年的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与几所江苏省国示范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共同编写了教材《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本教材是根据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现状,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出发点,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介绍六个模块:会计字书写技术、珠算技术、点钞技术和小键盘操作技术(传票翻打)、电子计算器操作技术、电子收银机技术。本教材的课改目标是激发学生在会计基本技能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展开对课程的学习,充分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教材中,我们改革创新,引进“传票翻打”新技术。旧教材主要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这种方法单一,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翰林提”传票翻打机的出现,不但具备计算器计算的功能,并且还具有五笔练习、传票翻打等功能。传票翻打,也称为传票算,是指在经济核算过程中,对各种单据、发票或凭证进行汇总计算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加减运算。它可以为会计核算、财会分析、统计报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基础数字,是财经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并被列入全国会计技能比赛的正式项目。我校利用“翰林提”传票翻打机为学生开设传票翻打的课程,让学生利用小键盘对准确、快速地录入数字,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全真模拟计算机实际操作,满足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满足财经类专业对财会技能的要求。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会计人员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收银核算等岗位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财会技能学生的选拔奠定基础。
三、实施高职会计基本技能的方法
有了教材,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喜欢上这门课呢?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首先,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前提。其次,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关键。最后,开展多种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形成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重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法
点钞和传票翻打、电子收银机技术等都是根据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和教学实际划分的若干个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运用在模拟的会计工作中去。例如:
1.在教授完学生会计书写的基本规范后,我们就可以将平时要填制的记账凭证、支票、汇票、本票等内容运用所学习的书写规范来填制,学生不仅练习了会计书写,对本来不容易理解的票据和理解不透彻的实务题通过自己书写,加强理解和记忆。
2.电子计算器的使用,也不是单一练习书上的题目,可以在基础会计手工账实训的时候,进一步讲解计算器的使用,让每个学生在进行实务题计算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使用电子计算器,既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会计手工账实训,又熟练了计算器的使用。
3.电子收银机技术和点钞、验钞技术可以在学生超市工学结合前的进行培训,利用学校的收银机实训室的设备,让学生实际操作不断练习,熟练掌握点钞、验钞、收银机使用,这样在超市进行收银工作的时候才能较快适应立即上岗的需要。
因此,不论哪项会计技能,只要能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又有实际的用途,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能主动去练习掌握。
(二)小组竞赛法
技能课上既要组织有序,又要适当地调动气氛。比如珠算、点钞、计算器使用、传票翻打等训练可以组织小组进行竞赛,来检测学过的实操技能。有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担任评委进行评比,并归纳各组的长短处、优缺点。力争在竞争思想的推动下,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阶段考核法
为了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科学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动手能力的会计类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结构要求,结合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及专业教师和专业设备的实际情况,我校财会教研室特制定对相关会计技能项目进行定期考核。各项技能的考核管理办法如下:
1.珠算。在高职一年级期末的时候请珠算协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珠算等级鉴定,要求财会专业学生毕业时获得珠算普通四级证书。
2.点钞。在高职三年级的时候学习点钞课程,要求财会专业学生毕业时采用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5分钟最少点对6把及格。
3.传票翻打。在高职三年级的时候学习小键盘技术,要求财会专业学生毕业时传票翻打10分钟20个每组,达到120分及格。重点考核的这三项也是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拔出优秀的技能选手,也为我们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奠定基础。会计书写、电子计算器和电子收银机的使用等技能在教授相应课程时会进行期末考核。
四、结语
职业学校对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该是“重基础、重实务、重技能”。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的人员不花费岗前培训成本就能直接从事工作,而现在的毕业生不能达到一上班就能顶岗这一要求,从而形成用人单位想用不敢用的状况。而通过加强会计职业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才能较快适应立即上岗的需要。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观点,破解难题,总结经验,推进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改催发新生机,努力开拓会计专业各项课改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12).
[2]肖满香.简析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技能教学策略[J].职业,2009(12).
[3]林萍.《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建设对践行高职教育理念的启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2).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在高速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计算机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图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不懂计算机早晚要被现实淘汰,作为新现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这项技能。那么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肩负着这样的任务,所以这门课程也就成所有专业必开的公共基础课。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以证代考的形式,本文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教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例,谈一些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1 现状分析
1.1 学生分析。
(1)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学校、地区和学生基础的差异,所以层次差别很大。我所带的一个班级有40人,均为90后,有1/3人家里面有电脑,这部分学生“懂”计算机,觉得没必要再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所以他们有时候不想好好去听课;而其他学生,则感觉这门课程很难,听不懂,更不会做,甚至连最基本的指法都不会,更谈不上Word排版等操作。所以这部分学生想听课却听不下去,索性也就不听。所以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要么用手机玩游戏,要么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等,这些情况就也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一些挑战。
(2)经对我校部分学生的调查,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期末考试有复习题,考前突击一下。2)现学专业不都是自己所选,所以不感兴趣。3)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4)不喜欢该课程的老师。
1.2 课程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应该说在计算机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底端,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没有什么差别,全部都是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开设的。
课程内容设置上较旧,很难跟上市场的节奏,理论部分的讲授内容较多,占课时的比例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少,虽然计算机课程教学在设计上已经做到了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平均分配,但教学计划仍然按照章节来组织实施,适用性较差,有时候就会出现脱节、偏离实际情况的问题。
课时安排较少,学生感觉老师每堂课都是在念书、没有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果就不好。那么这就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首当其冲的应当保证理论讲授的课时,这样就挤占了学生实践课时,结果学生一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理解或熟练操作又要继续学习下一个知识点。
2 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2.1 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专业针对性不强。就大部分学校而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所有专业使用同一教学大纲的是个非常普遍现象,这样就不能按学生所学专业来对口教学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结果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产生质疑,就会消极学习,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程。
2.2 先理论后实践模式教授学生。由于多媒体课件集合了视频、图片、声音、图形等多种媒体,具有了图文并茂功能,使课程内容更具表现力,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目前,在大多数学校中,基本上都有多媒体教室,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都采用了多媒体理论授课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因为这种方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被动听,这样听完就忘,时隔几天进行实训时,却无从下手。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就造成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
2.3 上机时诱惑太多。在他们心里,到机房上课就是放松,就是玩游戏,由于部分学生在上机实践时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在机房的电脑上安装一些游戏,或用智能手机上网看电视、电影,小说等做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而学生年龄又小,自控力很弱,所以这种心理及行为对正常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教师在正常授课的情况下,还要用大量的精力去维持课堂秩序。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4 教学目标的偏差。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但实际教学却围绕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考试展开,计算机应用能力被计算机等级证书取代了。其实学生对计算机课程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我们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的偏差,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出现偏移,对计算机知识死记硬背,只求等级考试过关,不求会实际应用。
3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学时的重新安排。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那么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学时为60课时,一个学期完成,在学时分配上具体见下图,很明显实践学时远远大于理论学时,目的是为了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内容顺序重新排序。一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编排顺序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Word 2010的使用Excel 2010的使用PowerPoint 2010的使用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每章都是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教学。一开始就以大量文字性的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应用、软硬件系统理论等,基本上没有什么演示和操作,几个星期之后了,学生还不能使用计算机做点具体的事情,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基本上被概念性的知识抹杀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对教学内容重新排序,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到有兴趣的操作当中去,再去学习硬件、软件的使用,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可能要下来,那么再继续学习新的操作知识,再次提起学生的兴奋点,接着再去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进制转换等。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内容可以这样安排Word 2010的使用计算机系统Excel 2010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PowerPoint 2010的使用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
3.3 案例教学+班级分层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告诉学生去怎么做,而不关心内容的实用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案例教学法是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要自己去查阅、搜集、思考、创造,这样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得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起来。在案例教学的后面阶段,每组发表就本小组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进行讲解,一般应在10 分钟以内完成,之后发言人或本组其他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作出相应的解释,通过这种方式的经验交流,可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虽然使用案例教学法,既生动具体、直观易学,又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使头脑风暴法得到充分的应用,但是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因为案例的编制不但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要短小、精悍、实用。
在给新生上第一堂的时候,教研室或老师会采取现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爱好、性格、所学专业的看法、对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将来打算。通过这些信息,老师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份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报告,根据报告对此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次,形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那么老师在编制案例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
3.4 按专业情景教学。在完成相应的基础理论模块教学外,在实践教学中,模拟该专业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情景,通过对知识点进行提炼成知识原子,以及相应知识原子的操作技巧融合到自行设计无缝对接的实训题目当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具体的实训操作,了解计算机的相应操作技能和知识点,同时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兴趣、工作带来便利。比如:财会金融专业增加Excel 表格的高级操作中的财务函数,调用现有模板创建企业财务报表、打印工资条等专业内容;人文科学系增加计算机录入(五笔输入法)技巧,制作简单的Word文档及表格,熟练的进行长文档的排版和图文混排(如报纸),会制作简单的Excel 图表并能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硬件的识别及安装,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安装上多花点时间。
3.5 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评价教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为了实现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平行发展,本校对该门课程采取了考证的方式才能毕业,但是也没忽略这门课程的期末考核。为了督促学生要有个学习过程,不能因为考到证书而忽略了平时的能力训练过程,所以本门课程的成绩主要由“过程化”考核构成,取消了期中考试,实行单元考、月考、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再加上期末考试,按照权重进行综合,这样就形成了最后的综合成绩,好处在于有利于分析、概括每个月、知识单元的学习情况,及时的查漏补缺,使喜欢考试前突击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好每节课。通过这种考核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应试教育和能力训练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3.6 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促进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进一步优化计算机课程设置,考察高职学生在计算机硬件安装及调试,办公软件使用等方面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查参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施能力等综合技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水平,引导专业教学内容及方向调整。
所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处于优势位置。然而在现实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学生便没有了压力,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基础竞赛,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能获得各种荣誉和成绩,加强和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取得班集体荣誉,班里基础好的学生就会主动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另一方面学生获奖的情况也会在广大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起到榜样和导向作用,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能自觉学习计算机知识,特别是在参加的全国性的计算机比赛中获奖,影响会更大。同时对于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老师而言,也有利于提高其计算机水平,促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4 总结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既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不但要跟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多多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此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改革,充分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的自我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一帆.有关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思索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
[2]汪同芸.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49-0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同样面临“教与学”的问题及课堂教学持什么教育理念问题,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与职业能力,引领学生向职业人过渡。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作为工具学科也应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角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教育理念都应随之更新。
1.教师角色再定位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权威,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学生也不再是“遵从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问题求助者和教师的朋友。作为《计算机基础》学科的教师应明白,《计算机基础》学科本身采用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所提供的视觉刺激优于其他学科。但是,计算机的应用只能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种,还算不上是现代教学,因为现代意义上的教学,不仅需要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还需要有现代教学理念的支撑。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无形、关键的,甚至能影响其他的教学手段的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计算机基础》学科的教师做为公共基础课教师,每天都要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对象不同,必然引起微观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或安静、或吵闹、或开小差……如何及时引导、调控学生的思想、情绪、行为,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教师本身带给学生的感受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教师带着一份愉悦情绪进行授课,那么他驾御课堂的能力就会更强,教学思路就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敏捷,课堂教学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学生因为被感染而进入兴奋状态,学起来就备感轻松,教学全过程就能达到教与学的双向优化。再说,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及各种能力构成教师完美的人格,无形中对中职生也能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学方法新探索
2.1 情景教学法。创建情景教学课堂。我们知道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就成为教改的对象,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更是如此。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信息,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情景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看”到社会现实,并由此产生兴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故笔者提倡教师应努力设计一些更快、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景,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OFFICE2007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按“简单表格设计及文本的编辑的理论讲解――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课堂上上机操作”的程序讲课,这种授课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和疲惫。如果教师先让学生上网欣赏专家设计的精美文档,辅以教师的理念点拨,然后在优美恬适的音乐下上机操作,课后教师留下自己设计好的文档、表格,让学生去摸索创造,完成作业。这样的学习不仅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得到改善。
2.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优势开展教学。根据计算机学科特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优势开展教师高效的教与学生自主的学。如在讲解Word 2007文档编辑时,要求学生掌握“五笔或拼音文字输入法”及训练快速打字速度的能力,我问学生:“你们想拥有一个自己的QQ号同外面的朋友交往吗?”学生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气氛下,我开始演示,教会学生如何申请"QQ"号,并学会上网聊天,练习打字。学生本来就兴趣上网聊天,我们何不因势利导,借助学校网络优势,让学生适度“放纵”一下,这样不仅能感受到网络带来的积极影响,而且能够减轻学生因私自到“社会网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由于是学生感兴趣东西,没等作完毕后,学生不用我要求都自行操作了。接着,我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很快给出了答案,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清自然也高涨起来。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要教会学生健康文明上网。
2.3 在“做中学”、“学中做”、“问中学”等方式中开展教与学。
(1)尝试教学生制作课件。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比单纯的理论传授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上汉字操作系统文字编辑处理内容时,通常教师只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与内容部分印发给学生,本意是想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自己上机操作完成。但对自觉性较差的中职生来说,这样“放羊式”的教学,学生通常"人在曹营心在汉",上机纯属为了玩游戏、聊天,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应付了事。如果把课件制作法引入文字编辑处理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高了。在编辑练习中,教师既要指出编辑修饰的知识点,又要让学生自己体会编辑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正迁移。这样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既能积极发挥学生运用技能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2)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的各种变化情况能及时而准确地做出反映及处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反馈,实现或修正教学目的,使教学活动中的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不当之处得以纠正、完善之处得以强化,从而更快、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语文、数学、英语及各专业课的课后作业都有一些关于上网查阅、搜集资料的要求,这时,计算机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学科的作业要求,设计上机作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上机设计制作一张Word 2007图面,要求文字内容为这些学科的相应内容,版面设计不拘一格,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这样的上机作业设计既促进学生上网采集资料的主动性,又能学会Word 2007的文档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的综合使用,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又能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质疑中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是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过程,又是目标教学完成的过程。例如,在讲解Windows XP时,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让每一名学生都面对Windows XP的界面并熟悉它,进而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观看教师演示编写文档的过程后自行操作练习。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教师要耐心加狠心,先不告诉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大胆去试验、去发现新问题,自己摸索或与同学研讨解决的方法。在多次的犯错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会摸索出一些门道,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最后,教师把学生无法解决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汇总,与学生一起“研究”可行的处理办法,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这样“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努力,有时他们学习的进步速度让老师都自叹不如。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个特殊的过程,要求教师既要能牵移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利用人类的文明成果,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又要激发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在创设兴趣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变成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信息技术教育文献",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2] 朱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寻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