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跨境贸易新业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市的精细化工及机械加工均属于原料或配件输出型跨境贸易,交易对象多是通过各类国际性展会获取,前几年多数外贸企业试图通过阿里国际通获客,但收效甚微,目前已基本中断合作,通过电商平台通道获客的企业几乎没有。由于我市有竞争力的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限制,2C业务停滞不前,仅有的1-2家做跨境零售的也是买全国卖全国的方式进行。
二、存在问题
1、人才缺失问题。跨境电商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国内电商是1.0版本,那跨境电商就是2.0版本,要求从业者对语言的掌握、国际形势研判、域外消费习惯的分析、国际贸易条款的掌握等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使得跨境电商失去了群体基础。
2、区域优势缺失。跨境电商做得相对较好的地区一般呈现几个特点:要么产品资源优势明显,如北上广深杭等地区;要么跨境电商便利化程度高;要么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在沿海等跨境电商较发达的城市不定期会举行招商会、分享会或者线下培训,对于平台的运营,平台政策的解读和海外市场的趋势等资讯能够很快的分享给卖家,但是地区就很少有这样的资源,各种资讯的获得可能要落后于沿海城市。
3、入驻平台困难。大平台入驻困难,四大跨境电商平台流量最高的两个平台ebay和亚马逊账号申请困难,申请通过率相比以前大幅下降。速卖通和wish相对容易一点,但速卖通目前主要市场还是俄罗斯和欧洲小国,整个欧美成熟市场相对于eBay和亚马逊不占优势,wish相对前三个流量较低。除了以上四大平台外,出现了很多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电商平台,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并且很多平台都会要求ebay、亚马逊、速卖通和wish等大平台的销售额达到一定要求才会允许入驻。不入驻平台而选择自建站,这对卖家的各方面要求就更高,网站推广、引流、运营等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相对在平台开店要高很多,新手卖家不太容易做。
4、国际货运物流支撑度不够。往往制约区域跨境电商发展的不是产品,不是结算,也不是规则,而是货运物流。一是可供选择的服务商数量少,更多的县区物流只能选择邮政国际小包,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里使得卖家物流方案性价比严重偏低,成本高、效率低,交易履约率下降,竞争优势不明显。
5、品牌意识不强与知识产权纠纷的制约。跨境电商这种贸易业态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实现“虚拟空间市场”的交易,平台市场遍布全球,然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没有在商品流入国(地)注册的商标、申请的专利等知识产权不受该国(地)相关法律的保护。跨境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行为影响平台和卖家在国际市场中的信誉和形象,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6、现行跨境电商统计规则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发展状况。目前,数据缺乏使人们很难把握跨境电商发展的概貌,对确定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贡献也是一种挑战。现行跨境电商统计中主要存在数据多报、数据流失、重复上报、跨境电商口径与海关统计不一等问题。在数据上报主体中,跨境电商商务信息平台作为申报主体之一,由于其多是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有的平台融综合服务与交易于一体,若是综合服务平台,委托其报关、报检及退税的出口贸易不一定是以电子商务方式达成的,需要甄别哪些贸易数据属于跨境电商实属困难。
三、意见及建议
2011年11月,银川市被正式授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2013年1月2日,海关总署批准宁夏银川市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宁夏银川再次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的两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聚焦银川,为银川发展电子商务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与此同时,也给银川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带了新的挑战。
2013年网商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宁夏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2013年全国网商发展指数平均为7.45,而宁夏为5.11全国排名倒数第五;全国网商指数平均为2.81,而宁夏为1.18全国排名倒数第六;全国网购指数平均为12.09,而宁夏为9.13全国排名倒数第五。这些数据表明宁夏电子商务发展任然很滞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引领,缺少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商企业经理发展意识不强,电商企业成长缓慢;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空白。宁夏自治区政府在大力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同时,也积极培育本土化电子商务企业。2013宁夏希望信息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建立宁夏中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结合宁夏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优势和实际,制定了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建设以中国与阿拉伯跨境贸易为方向的"优百贸(ubuymore.com)"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构筑宁夏自主电商品牌,目前业务已经初具规摸。
二、宁夏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与探索
1. 宁夏中阿电子商务平台——“优百贸〃。"优百贸"是目前宁夏率先建设完成且上线运营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9月平台上线至今,注册用户已达8万户,投入资金累计超过200万美元。宁夏中阿电子商务平台——"优百贸"的建成和运营,使宁夏同全国各省一同步入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平台行列,缩短了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差距,成为宁夏电子商务核心平台,带动和促进了宁夏周边地区实体经济和产业繁荣发展。
宁夏中阿电子商务平台——"优百贸”是一个集成化的平台,是中国、宁夏与全球,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电子商务通道,通过整合电子商务各个环节的流转,实现信息、资金和仓储货物的闭环电子商务交易。
"优百贸”以"优品聚天下,百粹汇中阿,贸易通全球〃为宗旨,通过互联网在该平台上以中文、英文、阿拉伯文三种文宇语言开展B2B2C跨境贸易,成为宁夏首家搭建完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全流程跨境贸易平台。"优百贸"在对外贸易的同时,也具有开放功能,也可积极寻找阿拉伯国家优质出口商品并吸引名牌企业入驻,为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企业在中国开辟市场提供服务,缩短了同境外各企业及最终用户的供求信息流转距离,促进了中阿经济贸易发展。目前,"优百贸"销售额达到80万美金,未来将携手联想、美的、海尔等全球知名厂商共同拓展中东市场,2015年销售额预计突破500万美金。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运营,"优百贸"在出口方面已经获得许可网销的产品类目有33类,主要有3C类家电、健康与美容、户外用品、服装和包、珠宝、家用类、办公类、美发类等产品,共计421种,涵盖了国内丰富的海外热销产品。进口方面,"优百贸"上线产品涉及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等15个国家,共13个类目,以进口葡萄酒、食品和饮品为主类。"优百贸"上线至今,先后受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客户的关注,同时,沙特阿拉伯、约旦、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约旦、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用户也相继访问注册并持续开展线上贸易。
“优百贸17在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尝试,并且取得了以下几项突破性的进展:
其一,在跨境电子商务商品交易资金支付方式上,宁夏中阿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携手国内在重庆第一家拿到跨境支付牌照的易极付合作,并与国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贝宝(paypal)公司进行合作,目前"优百贸"平台支持57种外币,突破了跨境电子商务资金流的问题。
其二,在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方面,已经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京东、阿里进行了多次沟通,与其高层针对阿拉伯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政府部门相关引导下,将共同开拓阿拉伯市场。
其三,在跨境贸易产品方面,美的、雷士照明的产品以B2B贸易的方式向阿拉伯国家开展线上贸易。通过现有渠道逐渐扩大贸易额,以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式逐步替代传统线下贸易。
2.银川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丝路通〃。2014年12月26日银川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丝路通〃正式上线。105笔包括品牌家电产品、穆斯林工艺品、穆斯林服饰及宁夏特产在内的货物订单顺利通过银川综合保税区分拣流水线,启程运往阿联酋迪拜和沙特阿拉伯等地。
三、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了宁夏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新业态,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宁夏积极融入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银川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额超过了15亿美元,在审批快、建设快的基础上,实现了封关运行第一年再造一个“银川外贸"的目标,为拉动宁夏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银川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实现了业务上线,标志着银川综合保税区发展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2014年9月中旬,银川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与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管委会进行了会谈,提出了以跨境电商合作为契机,促成迪拜方面在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清真产业园中园的设想,将阿方清真认证及海关、检验检疫监管等功能前罝到中国宁夏,为中国产品出口到阿拉伯国家打开便捷通道,力争将宁夏打造成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示范区。
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新手段、新业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突破了国界和时空的限制,打通了中阿贸易的桥梁,弥补了宁夏在交通、物流及地理环境上的劣势,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提供了新的贸易业态形式。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的上线,标志着宁夏拥有了面向中东市场的网上平台,中国产品和穆斯林特色用品将更加便捷地走出国门。这对于宁夏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推进国际化进程,实现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集散和商贸物流中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电子商务为几乎所有的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并善加利用,就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赶超发达国家。但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发展电子商务也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一、发展中国家发展新型商业业态面临的挑战
1.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目前,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于新型商业业态缺乏监管以致行业发展混乱、市场竞争无序、信用评价体系欠缺,使得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高风险。
2.跨境电子商务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一方面,跨境金融和物流等产业在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低,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针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尚不完善,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税收制度就更待加强,需要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协调跨境贸易税收的征管:并加强征管技术手段的研发。否则,互联网将变成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避税天堂,而政府将面临税收收入从网络上的大量流失。
3.基础设施不完善
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移动通信技术不够成熟,影响着移动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专业人才缺乏
移动商务、互联网金融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新型商业业态发展的瓶颈。
二、发展中国家发展新型商业业态的对策
1.简化通关手续,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管
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跨境电商对通关流程便捷高效的要求,其海关需要创新监管模式,在有效履行监管查验实物的前提下,依托电子口岸,探讨针对跨境电商的报关、报检、收汇、核销、退税、结汇等问题的力、法,探索无纸通关和无纸征税等便捷措施,做到快速通关。法律方面,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完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身份核实与管理、跨境电子支付、跨境电子商务税收、用户隐私保护、电子数据法律效力、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各国政府部门间加强国际协商与合作,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合作的对策,建立国家之间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关税优惠、争议解决以及防范打击计算机犯罪方面的协调机制,合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围绕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完善现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建立关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模式的法律法规。例如P2P网络货款、众筹融资等,明确王体资质,规定市场准八条件,限定经营范围和操作规范以及处罚规则,将这些创新业务纳入法律监管范围,防范其游走于灰色区域带来的风险。其二,完善相关的基础性法律体系,例如隐私权保护、电子交易、数字文档的法律效力、信用体系等的相关立法还需加强。其三,出台相关的技术规章和国家标准。如身份认证、支付结算等业务的操作规则还需标准化。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的鸿沟,其业务复杂性对传统金融业分业监管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多部门联合建立统一有效的综合监管体系。发展中国家可以由央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工信部、法律、商务等部门通力合作,打造互联网金融监测系统,明确分工,建立横向合作监管体系。
2.大力完善物流体系
发展中国家应从国家层面做好第三方物流的全局规划和部署,对第三方物流行业进行重新洗牌,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物流资源,形成一些具有规模效应、信息化水平高、管理科学、服务专业的大型物流企业,由它们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快捷、安全、低价的物流服务。这些大型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向海外扩张,以追求跨境物流的低成本。除此之外,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也可统筹各方资源争取多建设海外仓储,在外贸出口的主要流向国多设立第三方仓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易于为当地的消费者所接受。
3.进一步完善支付体系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证支付系统的稳定性,防范网络安全事故,规避技术问题给跨境电商支付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扩大在跨境支付市场的占有份额。同时,还需要完善对跨境电商支付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制度,例如,完善跨境支付的管理统计制度,第三方支付要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人民币和外币跨境资金往来情况,准确提供交易信息:多部门(工商、商务、海关、央行等)联合建立跨境电商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有效沟通,加强对异常交易的监测和审核等。
4.建立信用体系和争端解决机制
发展中国家应构建一个第三方信用中介体系,它不仅要对商家加强资质审查、机构评估、交易评价反馈。还需要设法核实买方的信用状况,防止恶意订单、信用卡支付时收货后撤回资金、恶意拒绝收货等情况。从卖方角度而言,需要加强自律,以优质的商品和诚信的经营在海外市场打响品牌、收获美誉度;从跨境电商平台角度而言,需要采取措施,去伪存真,确保平台上交易的商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毁坏平台声誉和其他出口商形象。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还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协商与合作,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明确出现争端时适用哪国的法律法规以及解决的程序等。
5.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
除了法律法规约束、有关部门监管之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函需成立相关行业组织、协会,尽快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业务准则和行为规范,引导企业自律,净化互联网金融经营环境,赢得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树立信心。行业协会的成立,可以先由目前互联网金融活跃地区牵头成立,再向周边扩散;也可以由传统金融行业协会与互联网、电商相关协会合作成立,在实践中总结行业发展经验,探索发展道路,引领企业前行。
6.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控力度
发展中国家的风险管控体系的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技术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和投入,综合应用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构建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安全网络环境。制度方面,首先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规定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必须拥有的技术条件、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机制等条件;其次,从业务操作规则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完善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制度。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应该在借鉴传统金融业风险管控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分析,将大数据所揭示的企业行为趋势作为传统风险预警机制的一个有效补充,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此外,风险管控体系中各主体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环境中的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技术和市场的活跃更加剧了这种变化,因此风险管控机制也应不断创新完善。
2、企业在手订单数量和履约情况如何?最主要影响原因是什么?订单取消情况?是否有企业有订单不敢发货的情况,原因是什么?
3、企业新签订单情况如何?分行业、分国别、分贸易形式有何特点?获取新订单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是什么?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有多大?
4、出口转内销存在哪些制度和现实障碍?
5、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和外综服企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障碍?需要哪些支持?
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每当临近圣诞节、元旦,义乌市吉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几乎每天都要发出近万件包裹,送达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近3年来,这家公司跨境电商出口的商品货值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统计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义乌跨境快递日均超60万件,同比增长50%。
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分别为50.5亿元、351亿元和433亿元。2015年实现交易额582亿元,同比增长34%。依托实体市场和产业链优势,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呈现集群发展、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市场采购贸易之外新的外贸增长点。
义乌市吉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才民认为,经过几年发展,义乌跨境电商已不再是单一传统意义上的跨境买卖,而是从基本的跨境采购到国际物流、金融产品、新型服务等产业的延伸,跨境产业链日趋完善。
海外仓也在快速布点。目前,仅义乌本地设立的海外仓就达17家,面积达5万平方米,其中8家获批开展省级公共海外仓建设试点。当地还出台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建设基本要求、服务规范、数据交换规范三项地方标准,并获批建设浙江(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省小商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
新市场:“一带一路”布新局
2016年11月5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集装箱火车缓缓驶入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中央火车站2号站台。这是首列义乌―里加中欧货运班列,它17天前从义乌出发,一路向北,行驶1万多公里,顺利抵达远在波罗的海东岸的里加。
84个车载集装箱里,满载着来自义乌的装饰品和纪念品。里加并非货物的终点站,部分货品随后即被转运到东欧和北欧其他国家。目前,全国已有16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线路总数达到40条。义乌则成为国内开通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线路最多的城市。
义乌―里加中欧班列是义乌开行的第6个国际货运班列。2014年11月18日,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从义乌发车,21天以后到达西班牙马德里。它的开通开启了义乌对外开放的大通道,也使得义乌顺利搭上了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
义乌市商务局局长王碧荣表示,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奠定了义乌在新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将有效促进义乌乃至全国的商品走向世界。
新产品:义乌智造受青睐
无时不在的创意较量中,义乌总能拔得头筹。对此,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阁说,这要归功于义乌人对市场敏锐的反应,让义乌的小商品无时无刻不在创新。创新后的新品在义乌常以更快的速度投放市场。
VR技术是当今最受关注的前沿科技之一,如今已被飞豚数码总经理包海刚搬上货架。2015年6月初,一直以经营电子产品为主的包海刚就一直忙着升级版VR眼镜的研发。他说,要赢得市场就必须始终紧跟市场潮流而动,抓牢设计关,真正将最前沿的科技运用到电子产品中。
义乌市场上,已有越来越多像包海刚这样的市场经营户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有竞争力。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勃然兴起。义乌不但引进义台创意设计中心、韩国设计义乌基地等一批文创机构,还在北京中关村设立国内首家新型飞地孵化器。
在义乌小商品城,品牌的力量愈加深入人心。丹妮玩具是较早一批玩具经营户之一。2004年,总经理崔霞注册“丹妮奇特”商标,成立丹妮玩具开发设计团队和生产销售团队。目前,丹妮玩具已在全国大中小城市拥有200多家总,产品进入多个大型零售连锁商场和超市。 首趟义乌―里加货运班列抵达里加(图/新华社)
新制度:改革红利强释放
作为“世界超市”,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广受关注。这项改革的重点一直围绕着“便利”二字。2013年4月,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两年之际,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函同意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确立了“市场采购”这一新型贸易方式。在这种贸易方式下,义乌市场上一大批小额小批量、低风险的商品,可窗口审单、直接放行。
不过,外贸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也让人眼前一亮。3年来,国务院共出台12个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文件,以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及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可见国家支持外贸行业的力度和决心。在此推动下,传统贸易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比如自创品牌、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等;跨境电商也开始大展拳脚,为传统外贸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本次调查报告是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和德国莱茵TUV集团联合发起并完成的,也是第5次此项报告。从调查结果看,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仍未缓解,对出口预期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但同时它们主动出击化解困境的信心和动力更足。在此,“2016年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为您呈现外贸企业的真实情况。
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共收到1183家外贸出口企业的反馈。与往年调查结果相比,机电行业企业仍然最多,占30.6%;其次是轻工行业企业占19.1%,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占12.6%,五矿化工行业企业占10.9%,医保行业企业占4.9%,食品土畜行业企业占4.4%,其他行业企业占17.5%(见图2)。其中,55.7%的被调查企业是生产型企业,此外依次是流通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及其他,占比分别为23%、19.7%和1.6%(见图3)。
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及订单减少蝉联榜首
与2015年调查相比,在本次调查中,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及成本上升、自身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仍然排在前3位,其中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占26%,再次蝉联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而与周边国家竞争压力加大、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两个因素,则从上次调查的倒数第4位和倒数第3位分别提升至本次的第4位和第6位。由此可见,我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受到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冲击,同时欧美等市场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多。另外,汇率波动加剧、资金紧张及贸易风险加大等因素延续到了2016年,继续成为制约企业出口的突出问题,而产业转移和机制体制两个新加入的调查因素则排位靠后(见图4)。
出口最多的地区:北美再拔头筹
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外贸企业出口最多的地区仍是北美,选择比例为22.5%;其次是欧盟,选择比例为19.4%;东盟位列第3位,选择比例均为13.4%(见图5)。与上年调查相比,这3个市场位次没有变化。本次非洲和拉美市场的选择比例越过日韩市场,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5位。而上年排在第4位的日韩,本次下降到第6位。近3年调查结果对比显示,北美占比呈上升趋势,而欧盟则呈下降走势。这与欧盟经济复苏乏力、英国“脱欧”等不无关系。日韩占比下滑与当前市场大氛围相符,特别是政治层面的波动影响到了出口市场。在新兴市场中,近3年东盟和非洲占比稳定,而拉美表现较为跳跃,或与其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有关,比如巴西经济动荡。
在企业出口市场预期的调查中,近3年调查结果对比显示,2016年企业对出口的预期更加谨慎,表现为预期“下降”的企业占比普遍提高,除了欧洲表现较好,其他市场均不理想,比如日韩从30%左右提高到了38皇%;而预期“增长”的企业占比呈下降趋势;选择“持平”的企业占比基本都在40%以上(见图6)。由此可见,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外贸企业对主要出口市场的预期更加悲观。
2016年出口预期:企业态度两极分化
在“过去1年企业出口规模和利润情况”调查项中,与上年选择“规模持平,利润下降”的比例最高不同,本次选择“规模下降,利润下降”的企业最多,占27.9%,其次是“规模上升,利润上升”占19.7%,呈现两极分化走势(见图7)。这意味着一部分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较为严重,而另一部分企业则逆势上扬、表现可圈可点。这与外贸行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密切相关,谁把握住了转型机遇,谁将在未来占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另外,选择“规模持平,利润下降”“规模上升,利润下降”和“规模持平,利润持平”的比例分别为13.1%、11.5%和8.7%。
对于2016年出口规模预期,企业也呈两极分化态度。调查显示,选择规模和利润都“下降”的企业占28.3%,选择规模和利润都“上升”的企业占25.1%(见图8)。总体来说,企业对未来出口预期较为谨慎。
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参展和电商名列前茅
本次调查显示,参加展览仍然是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选择比例为31.7%。随着跨境电商的大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在外贸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本次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占到283%(见图9)。此外,依托国外大型经销商和境外营销网络这两种传统方式占比分别是16.3%和11.3%。这4种主要方式的排序与往年调查结果相同。
化解成本压力: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地位凸显
近些年,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一直是压在外贸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我国传统外贸竞争优势丧失,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势不可当,企业面临国际订单减少的困局。在消化出口成本上升的举措方面,本次调查结果与2015年大致相同,排在前5位的仍然是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加强管理、通过谈判让海外买家分担和向上游企业压价,企业选择比例分别是21.2%、18.8%、16.7%、10.4%和9.7%(见图10)。其中,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改造占比分别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当前企业更加重视提质增效和创新升级,对提升技术水平更具主动性。
企业是否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近几年,跨境电商发展如火如荼,涌现一大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自主平台,同时通过跨境电商实现的出口增速都是在20%以上,其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也不断增加。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对外贸出口的补充作用不可小觑。鉴于此,本次特别加入了这一重要调查项。调查显示,不管是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还是自建平台,企业已开展跨境电商和未开展跨境电商的占比分别是37.7%和623%(见图11)。涉足跨境电商的企业已占到被调查企业的近40%。随着市场的推进,相信未来这一比例还会提高。
打造自有品牌,向产业链中高端要利润
在我国外贸行业黄金发展期,加工贸易功不可没。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成熟且完备,其输出的产品物美价廉,让全球市场受益。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企业逐渐意识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要与国际大品牌竞争,拿到更多利润,必须推出自己的强势品牌。这也成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突破口之一。对比2014-2016年3年的调查结果,选择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比一路上升,分别是40%、45%和47%(见图12),其中不乏出口传统优势产品的企业;还没有打造自主品牌的企业占比则持续下降。
在“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调查项中,选择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超过50%的企业最多,占343%,超出我们的预期。选择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在40%-50%(含)之间的企业占比也不小,为17.9%。另外,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少于10%的企业占比为29.9%(见图13)。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1
一、新经济统计
2015年12月23日,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先后对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统计调查系统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经济分析预判预警、“三新”统计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加快观念转变、强化制度建设、积极开拓创新、改进贸易外经统计。
推进统计创新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健全“三新”统计调查体系、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健全适应新常态的统计标准体系。具体到贸经统计工作中,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网上零售、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城市商业综合体等统计方法研究,推进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利用行政记录测算总量指标研究工作,研究与改进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等,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制度,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消费市场的运行状况。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不断深化,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统计工作环境和调查内容、对象、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对于统计而言,已经刻不容缓。
二、夯实统计基础、统计改革创新
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统计机构和人员要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力做好统计工作,为分析研判经济运行态势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有时间就要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听取基层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行业变化,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对所调查的基层经济发展状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最大程度地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大数据等关联信息,作为统计研判评估数据的重要参考;要认真做好各项数据的解读,向社会受众解释数据来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数据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加快统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统计事业发展既迎来良好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基层统计工作者尤为辛苦,是统计事业发展最可敬的人。要做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等情况。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将积极研究消费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三新”统计工作,包括进一步丰富网上零售统计内容,增加网上零售统计分组数据;继续组织实施网购用户专项调查,追踪网购用户的消费行为特征变化;尝试开展城市商业综合体统计调查,及时反映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情况;加快推进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上海自贸区等的统计试点工作,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继续加强银联刷卡交易数据等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限额以下统计利用行政记录测算总量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协同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统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做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统计监测、反垄断调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社会物流统计等有关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商贸统计监测职能,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判,特别是全面准确反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催生的新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及时为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统计改革创新永远处在进行时”,对于统计改革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幢硎荆“统计部门要加快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更好地适应、反映、把握、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统计系统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企业在大数据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专业化服务,在健全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统计指标体系上靠前探索,加大创新力度。
三、加快统计信息系统建设
一、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随着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跨境电商已经站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口上。跨境电商有望成为对冲出口增速下台阶的利器。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以及欧洲、日本的需求持续疲弱,中国出口贸易增速出现了下台阶式的减缓。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贸易近年来的发展脚步正在逐渐加快,并有望成为中国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全新增长引擎。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出易规模达4.49万亿元,跨境进易规模达9072亿元。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比例中出口电商占比83.2%,进口电商占比16.8%。
从结构上看,跨境出口电商的比例将长期高于跨境进口电商的比例,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将始终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国家近年来力促跨境电商的发展,更多旨在扶持传统外贸企业借助互联网的渠道实现转型升级。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88.5%,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11.5%。
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将快速发展,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将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左右。而其中主导仍是出口电商,占比约保持在8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出口电商交易规模仍将保持20%-25%的增速,2017年将达到6.64万亿的规模。未来随着跨境物流、支付等环节问题的进一步突破和跨境电商企业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未来中国跨境电商重点将从B2C转向B2B,电子商务的B2B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通过推动制造型企业上线,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从生产、销售端共同发力,成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策略。
二、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交易对象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等,加上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到的在线支付、物流、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即要掌握外贸知识技能,也要掌握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外贸技能主要是外语口语和函电能力、报关能力、报检能力、国际商务单证技能、国际结算技能、国际运输与货代技能等,同时要了解销售区域习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并随时关注国外政策的变化。在电商技能方面,需要知道各大平台的不同运营规则。目前,社会上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大体上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商务型跨境电商人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加速颠覆各个领域特别是传统的商业领域,另一方面又在倒逼和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来说,这是一个由信息技术创造出来的难得而的战略机遇,也是重大挑战。商务型跨境电商人才则是适应这类企业的需要,要求具有互联网的思维,精通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能策划运营电子商务项目,懂得信息化经济体的管理规律。
第二类是技术性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适应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及企业信息化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再改造的要求。要求他们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应用,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根据商务需求,以最有效、最可靠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
第三类是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这是对人才要求最高的需求类型。主要是服从于经济实体的电子商务决策。要求这类人才除了具备以上的两种人才的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企业家的特质,通晓电子商务全局,熟知行业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和特点,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趋势。
第四类是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2014年11月21日,考察义乌刘村,指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比作中国发展的“新发动机”。个体户、小微企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亟需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改革方案
1.成立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跨境电商兼具电子商务及国际贸易的特征,对中职学校来说是全新的方向。在知识层面和实践技能上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由跨境电商行业专家、企业工作人员、学校领导、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组成。根据社会发展方向、行业需求,指导学校调整专业培养模式,更新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对原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把跨境电商的项目课程纳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操作技能,利用B2C平台开展小额跨境贸易。学生通过跨境电商的学习,可以对真实业务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3.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
一、区域跨境电商发展及人才需求概况
1.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近年来,义乌把电子商务定位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积极打造“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球网货营销中心、小商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中心”。依托国际商贸城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以及小商品产业链的优势,整合小商品海洋的产业链,走集群发展之路,跨境电商发展态势良好,给义乌带来新的外贸增长点。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总量快速增长。近5年来,每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据统计,2016年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1.7%,交易额达650亿元,跨境快递日均60万票。商品品类越来越多,已涵盖饰品、服装服饰、珠宝手表、母婴用品、家居用品、手机配件等众多领域。销售区域越来越广,已覆盖美国、欧洲、俄罗斯、巴西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跨境主体高度集聚。义乌居深圳之后,位列全国外贸网商密度最高城市第二。全市在各类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账户数超11万个,其中,速卖通3.6万家,交易额占全国总量15%;eBay3.5万家,约占全国总量的12%;敦煌网2.1万家,约占全国总量的5%;Wish1.2万家,中国供应商4400家,亚马逊2万家。
(3)跨境产业链日趋完善。一是物流产品日益丰富。大型国际快递企业不断进驻义乌,国际专线不断开通,推动义乌物流产业的发展,保障义乌跨境电商良好发展。二是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针对跨境电商,各大银行开发相应金融产品,如浦发银行的跨境电商专项业务,招商银行的跨境电商结汇等,有力保障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三是新型服务不断发力。武汉传神与义乌购合作,推出翻译和产品描述服务;普源软件开发专门的ERP软件,助推跨境电商的发展。
2.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概况
首先在数量方面,跨境电商行业整体人才缺口较大。据商务部测算,未来5年我国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人以上,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而从市场反馈来看,当前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平衡,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义乌市商务局副局长指出,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设施和人员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内国际物流;在义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方面,出现人才严重短缺,有英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在外贸公司非常受欢迎。外贸电商人才的缺乏,制约着义乌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
二、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作为新型贸易业态之一的跨境电商逆势上扬,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对外贸易的新引擎。然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问题,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尚停留在传统阶段,专业建设相对封闭,资源的共享共融不够;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强,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人才培养质量的复合性不强,很难适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特别快。但在全球电商背景下,具有外贸基础的电商人才培养急不可待。然而,职业院校中外贸电商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外贸电商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在中职学校或技工院校,外贸类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站在外贸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由此出现外贸类专业学生缺少网络营销知识与技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少外语专业知识和外贸知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很难适应外贸电商发展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要求。
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要求职业院校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实践经验和技能。尽管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省市教师继续教育、各类社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跨境电商行业更新很快,短期培训不能让专业教师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内容
1.人才要求
选取义乌当地300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从客服、运营、营销、技术、美工等岗位进行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调研,得到企业实际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和综合要求:跨境电商人才的核心能力是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营销能力、商品数字化能力、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和网店美工能力。
2.培养模式研究
整合现有国际贸易、商务外语、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学资源,构建跨境电商专业群,搭建“公共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群共享平_课程(专业限选)+任意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与义乌市电商办、义乌市跨境电商协会以及当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建立综合校内电商实训基地和校外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教学基地的实践技能培养平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形成“政、行、企、校”协同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体系研究
经过调研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课程设置对接工作过程,构建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复合型外贸电商人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有专业的独立性,将电子商务专业、外贸类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打散,以专业群的思想,重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公共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四大平台课程的课程体系。
4.师资力量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组建团队。首先,以专业群为单位,重新分配师资,组建专业群师资团队,原有的专业教研组转变成专业群组,原有的“系―教研组”模式,转变成“系主任―专业群负责人”模式,建立“专业群负责人+企业合作负责人+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培养校内专职教师。尽量安排参加行业企业各类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训,如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等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技能课程、全国跨境电商师资培训班等,除了掌握行业的新技能外,还可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向。专任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带领学生一起参加实战。引入企业兼职教师,邀请跨境电商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充实教学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各司其职,发挥所长。学校教师负责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指导,企业导师负责指导技能实操、生产性实训和真实项目实战指导。专兼职教师团队定期教研,协调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5.实践平台研究
以专业群为平台,整合与重组学校现有的外贸类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资源,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按照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建设好校内实训室和优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具体是与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和义乌市电商办进行合作,双方资源共享,学校与协会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电商实践基地,引入企业入驻校内,将企业实际项目带到学校,在校内与师生共同完成,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以实际项目形式开展外贸电商综合实践,学生到合作的校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外贸电商实践平台。
四、小结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地处义乌,开设有财经商贸类专业,积极服务义乌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提供人才支撑。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调研跨境电商企业,发现培养的传统电子商务人才已经适应不了义乌跨境电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因此,提出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思路,“政、行、企、校”协同培养复合型的电商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财经商贸类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整合、跨境电商专业群的构建思路及相应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需求等;分析了业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点研究了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刘记.基于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2).
[2]张洁.商务部力促“便利通关”电子商务对外贸易乘风崛起[N].中国证券报,2013-08-06.
[3]李冰峰.跨境电子商务是块“大蛋糕”[N].金华日报,2013.8.29(A03).
[4]原素芳,祝志勇.浅谈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3(14).
[5]陈咏,何绮文,陈星涛.职业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现状与对策[J].专业与课程,2016(20).
-“互联网+”迈入黄金发展期
2015年上半年,国家政策强力支持“互联网+”,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各部委纷纷部署“互联网+”相关工作。一系列“互联网+”政策文件的制定与实施,驱动传统产业加快互联网化。
-政府和运营商联合推动网络提速降费
针对当前我国宽带发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在政府层面,要求大幅提高网络速率,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在企业层面,中国移动推出十二大提速降费举措,中国联通全面启动“全网大提速”,中国电信围绕带宽价格、流量费用、通信费用等提出十大举措提速降费。
-智能制造发展掀开新篇章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制定智能制造规划、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工信部组织开展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聚焦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方面,批准实施了94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开启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新篇章。
-多地开展网上行政审批
天津市滨海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宁夏银川等地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流水线式审批、并联审批流程,审批与监管分离,实现一部门一站式审批。
-新技术应用加速政务服务在线化
政务服务在线渠道向移动端转移加速。政务微信成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政府在线服务开始与云服务、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社会平台级应用集成。
上半年产业发展阻力重重
-制造业线下服务亟待完善
相当一部分线下服务缺少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仍然沿用电话接单等传统的服务模式,尚未与企业线上业务实现对接,导致企业在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过程中出现操作困难。同时,线下服务体系法规标准缺失,服务过程中的权益纠纷、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突出。
-制度藩篱掣肘新兴业态发展
制度创新滞后于技术创新现象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壮大。例如跨境电商对邮递物品的定性与原有对贸易和非贸易性,货物和物品使用截然分开的管理方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税费征收。
-公共服务互联网化阻力重重
政府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化过程缓慢。一方面,因技术和业务标准缺失,网络医疗、在线课堂、网上支付等民生服务类应用普及乏力。另一方面,民生领域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各行业部门分别主导建设,部门间条块分割严重,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现象较为普遍,无法有效支撑数据开放共享。
下半年走势智能化为主
-“互联网+”相关政策将密集出台
截至2015年6月,福建、江苏等地已经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福建省在全国首个推出《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10条措施》,明确提出2015年至2017年间,福建省将每年统筹不少于5亿元的省级互联网经济引导资金,到2020年,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率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重要模式
自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上海、河北、宁夏等地积极探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模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其中,银川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创新PPP商业模式,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投融资体系,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既解决了建设期巨额投资一步到位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运营期政府在信息技术升级换代上难以跟进的问题。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承担设计、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以使用者付费和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投资回报,可以有效破解智慧城市发展困境。预计下半年,将有更多智慧城市以购买服务为重点,探索智慧城市建设PPP模式。
智能制造将迎来发展
智能制造成为工业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截至2014年年末,多家企业开始建设智能工厂,其中青岛海尔的沈阳冰箱互联工厂是全球家电行业首个智能互联工厂。未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智能制造将成为行业发展热点。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传感器、无人飞机等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将日益普及,比如,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将逐步成为制造企业标配。
-信息经济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各地纷纷出台促进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浙江省出台了《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浙江省信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吉林省出台《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期通过互联网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良性互动、共生发展的新格局。随着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入发展,信息消费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信息经济将快速发展。预计至2015年底,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4万亿元,信息经济占GDP3比重将超过8%。
建议优化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制造业线下服务体系
一是广泛开展试点示范,支持引导原有的工业售前售后服务体系转型发展成为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线下服务体系。二是研究制定线下服务体系标准规范,由政府或企业主导,联合工业企业和线下服务企业,制定工业各行业领域的第三方线下服务管理标准和针对互联网融合创新业务的规范。三是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沟通,解决线上线下融合中的难题。
-优化政策环境支持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