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6-23 10:36: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篇(1)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日程安排

月份

1、召开全体美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一年级苏少版课标本教材以及四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

3、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教材教法研讨座谈。

2、学科常规调研。

3、美术一年级集体备课。

4、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3、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组织参加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2、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3、课题研究工作。

月份

1、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29-01

一、美术类专业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的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美术类专业实践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创意训练、课题训练、项目训练掌握多元化的环境创业艺术创业运用,充分发挥特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创作及作品创业氛围,努力发挥工作室的教学实践作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创业能力。

二、美术类创业教育教学实施方案的着力点

(一)创业教育应着力于密切联系实际的实施方案

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本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选取了有利于地方经济贸易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相关领域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促进人才与社会无缝对接,为地方发展崛起作出贡献。

1.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应将专业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结合

实践是建立在理论基础知识之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解决创业的问题基础。课堂上不仅有基本技术方法的学习,还有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个单元基础理论知识与创业过程的有机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通过先进行参观、示范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实际创业中的各个环节,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

2.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市场调研课程开设必要性

市场调研课程是通过对创业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整理收集和考察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是学生准确了解市场定位,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的习惯。同时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确立课题开展创业

在创业课程实施方案中采用虚拟和实际课题来进行练习。对项目创业的过程必须全面有效的了解。通过市场调研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与解决创业中的各种问题。在创业方案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能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二)实施方案中实践基地建设要与企业合作

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人才培养征订、校企合作互动、校企文化对接、顶岗实习轮训、共同研发产品、实训基地共建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三)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创业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

在创业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否在提高创业实践教学能力,能否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类专业的教师同时担当着美术教育的学科发展的责任,要不断更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参与实际工程的创业、施工和管理,这对提高自身的创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有效的办法。在毕业实践指导中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学生会把老师的实践示范来作为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

三、高等院校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研究方向

(一)高等院校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研究的方向选择

高等教育质量的追求长期停留在“量”的层面上,而没有深入到“质”的层面。要从深层次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固定的、不变的、绝对的唯成绩论成败的人才质量标准。创业教育提倡绝对质量观到相对质量观,从一元质量观到多元质量观这将会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教学核心地位的巩固。所以说,多元的目标就是结果本身,多方向性也就是多元社会的需求。

(二)美术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与专业社会化需求的无缝对接。

校内外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情况显示,培养高素质知识型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就业,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创业人才,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内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有统筹各方合力,才能培养更多知识型高素质创业人才。

四、高等院校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研究的意义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出现许多实际问题,大学教育改革逐渐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美术学科而言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是为国家培养基础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础美术教育人才,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这些年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地方本科院美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独立性,但缺乏教育目标的针对性

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属于普通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基础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中小学生未来的教育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所占比例严重偏小,专业技能课过多,只注重了专业课的培养,而轻视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失去了其“师范性”的特征,大学阶段不注重对艺术理论、文学等基础课程的培养与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艺术鉴别能力和文化素养严重不足等现象。

(二)现行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相脱节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采用2+2或1+3的教学模式,就是前两年普修美术基础课,后两年分方向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第四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或雕塑等专业方向,这种分方向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纵深的学习与发展,与专业美术院校的绘画类专业教学非常一致,这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但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够与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

尽管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方案,在近几年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横向学科的一些课程,也增加了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的课时比重,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美术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省国内专业美术院校或老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专业美院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注重美术学科本位的专业教学,他们接受的都是专业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这一目标理解甚少。

二、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一)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文素养教育,进一步明确其师范性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美术学专业是高等院校一个以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为目标的专业,是一种培养教师职业的教育。它与普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师范性”是美术教育的本质所在。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怎能做到即能完成美术技艺的传授,又能实现美术的教育功能,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突出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才能使美术学专业脱离单纯追求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回归到素质教育模式上来。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在整个系统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亲身经历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受益,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去实施素质教育。所以,高校美术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其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二)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联系

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与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需求,而盲目地偏离培养目标要求地开展教学。

1.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变化

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中小美术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灵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学习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认真体会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才能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2.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

“一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一个画种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学生选择了国画方向,那么他在油画或其它画种方面了解得就很少,这又不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那么只掌握一个绘画门类的知识与技能的美术学生是不能够胜任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据培养对象岗位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现在“一专”的教学模式为“多能”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四内不再分专业方向教学,要求学生统修所有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提高美术学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美术史论教学环节,关注现当代艺术发展,是现今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之一。对于美术学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学习美术史论知识同学习专业绘画技法同样重要。美术学专业学生只有全面地学习中西方美术史,对国内外美术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在将来的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美术现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完善美术史论教学各环节,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理论素养。

3.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本土本民族美术资源的学习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我们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文化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同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这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在继承和发扬本国艺术传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培养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区艺术传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介绍较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介绍的也十分有限,在地方本科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狗狗”、滑县的“秦氏绢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舞阳的“农民画”等,加强学生对本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与了解,有助于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了解、掌握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涵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4.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美术专业课程课时系数所占比例较大,教育理论课时系数比例偏小,纵观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师范美术教育中,把教育理论课程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课时比重与美术专业课相当。对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学习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够夯实专业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备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才能符合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要求。

出台有效的教育实践环节考评管理办法,加强各个实习环节的监督管理,培养专职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在校内教育实习阶段邀请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名师,为实习生进行课堂观摩教学,才能提高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偏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66-04[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深化研究”(课题号:-c/2011/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培敏(198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小学高级,南通开发区美术兼职教研员。

美术课程是将绘画技巧、艺术创作、欣赏、批评和艺术史融为一体的广义审美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则更偏重于对学生基本审美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而绝不是少数技巧高超的艺术家的早期训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美术情操,完善人格”作为小学美术课程的总目标。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新课标还将“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作为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之一,将“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鉴于上述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必须要有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一、创造力培养取向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小学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意义得到了研究者和教师的广泛认同,也有不少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问世。刘明来(2009)认为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从人的根本特性出发,将内在的引导和外在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多样性来促成创造力的培养。唐菲等(2009)认为应当从五个方面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顺应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儿童听音乐;把美术教育转化为游戏活动;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俞金梅(2008)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和创造欲望;注重能力的培养,发挥儿童的综合创造力;用“童心”赏析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成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林彩君(2004)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调动学生记忆思维,发展创造力;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重视技法教学;善于吸取国外美术创造性教育的先进经验等。管单丹(2012)认为有效地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方法有:激发想象;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用实践激发创造潜能;多元评价等。这些学者普遍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上给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办法,但是对小学美术课堂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在对创造力培养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特点的创造力培养模式,以此来增强小学美术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效果。

二、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及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IM)

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模式(the orrance Incubation Model)是托伦斯提出的一种创造力培养模式,本质上是通过课堂教学锻炼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模式。它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增强预期(eightening Anticipation),这一阶段主要是将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有效的课堂引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托伦斯认为,这个阶段是创造力培养“预热”的过程,这个“预热”过程包含了师生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而这些活动将为后续的创造活动提供有效的准备。第二阶段是加深认识和理解阶段(Deepen Expectations)。托伦斯认为经过有效“预热”之后,“预热”产生的效果在这个阶段不仅应当保持,而且还应该借助各种有效的策略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水平。第三阶段是继续拓展阶段(eep it going)。托伦斯认为通过不同策略的运用,教师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活力,使之在课堂外继续开展创造活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创造力。因此,这个阶段是超越课堂、教材和教师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整个模式及实施策略如图1所示。

图1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及策略①

托伦斯的三阶段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极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极大地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即使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他们仍然会保持足够的动力去学习,用各种创新的方法,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我认知,提升创造力。

(二)IM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对于IM模式的引入还鲜见于研究文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引入则几乎是空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水平比较低,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欠缺,对于课程的学习方法也处于摸索阶段。同时,小学美术课教学以学生基本审美素质和个人能力(包括创造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引入IM模式时,教师必须将学生特点和美术课程特点综合加以考虑,对三个阶段中的实施策略加以调整,以保证模式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使之达到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第一阶段――增强预期(eightening Anticipation)中,美术教师应当通过课前教具(比如名画、手工作品等艺术作品)的精心准备、幽默有趣的语言、准确的肢体表达、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等“预热”学生的预期和期望,引发其好奇心,触发其想象力,随后可以通过美术课课堂教学主题的引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明白本堂课的目标,从而引发创造动机。

在第二阶段――加深认识和理解(Deepen Expectations)中,我们认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运用是这一阶段的关键因素。这个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来实施:第一步,结合美术课堂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联想,促进思维的有效发散,提升想象力。我们可以采用托伦斯提出的“深挖”“再次审视”和“为闻而听”三种策略。所谓“深挖”,即鼓励学生突破对美术课堂主题表象的认识而去探究隐藏在表象之下或尚未被别人发现的东西,形成对事物的新认知和新理解。所谓“再次审视”,即鼓励学生通过新联想将获得的信息再呈现、再评估,以加深认识。所谓“为闻而听”,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有效使用听觉、触觉、视觉等感①其中的策略,如“拥有一个球”“以自己的基调唱歌”“建设沙堡”“联接太阳”“与明天拥抱”是托伦斯对教学策略的一种比喻。

觉中的一种或多种去多方面感受事物,加深理解。第二步,结合已有材料,引导学生收敛思维,确定自己美术课堂的创作重点,明确创作难点。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种策略,一是“自言自语,划掉错误”策略,这种策略要求学生和美术课所用的材料之间能够产生互动,所谓互动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猜测、检查、纠正、调整、重复测试、完善等过程,剔除他们原先在美术作品创作设想中的错误因素和不合理方案,并通过这些处理改进其创作设想;二是“洞察透析”策略,这一策略要求学生专注于美术课中的重点信息和有针对性的信息,即能够认清美术创造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三是“剪角”策略,即学生经过思考,去除那些无用信息,实现新的思想飞跃并形成对即将要开始的美术创作的全新认识。第三步,面对美术创作,借助于前面形成的新认识,重新确定并执行新的美术创作方案。这个过程可以采用两种策略,一是“深入水中”策略,让学生深深地沉浸于对美术创作的思考,因此,他们可能会关注那些之前别人从未遇到或从未思考过的内容,从而引申出全新的美术创作方案;二是“走出锁着的门”,即鼓励学生突破以往局限,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并执行自己设定的创作方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提升创造力。

第三阶段为继续拓展阶段(eep it going),这一阶段是课堂创造活动的延续和拓展阶段,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延续效应保持学生创造的欲望及活力,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创造活动。对于小学美术课而言,这一阶段可以使用五种策略:一是“拥有一个球”,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运用幽默和能激发想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延伸到生活中。二是“以自己的基调唱歌”,即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技能与日常生活经历相联系,并鼓励学生把这些美术知识、技能迁移到生活中,促进更多具有自身个性的创新想法产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建设沙堡”,即鼓励学生以已有的美术知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提出自身对某个美术创作问题的假设或想法,并从这些思想中找到最优创作方案。四是“与太阳联接”,即鼓励学生去生活中搜寻新的资源,比如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或观察周边生活环境等,以获取新知,为实现其创新想法服务。五是“与明天拥抱”,即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断尝试,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创新的解决方案。教师则应当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比如举办学生画展,现场写生,与工艺美术师、美术家交流等,进一步强化、维持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创造力。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情况我们制成简表,见表1。

表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

教学流程迁移教学实践方法和活动

建立预期

一、介绍植物、思考回忆生活中植物的不同类别和形态

(一)热身

1.由“植物”两字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种类繁多的植物,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和了解的植物,触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2.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及其特殊功能。

深化期望

二、植物的组成

1.植物的基本共同点――组成(以大树为例进行分析)根、枝干、叶、花、果实

2.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对植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有趣的想象,并渗透技法。

(二)深化

1.分析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

它们虽然样子不一样,但是也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出示课件:以大树为例进行分析)根、枝干、叶。随着生长,还会有花、果实等其余组成部分。

2.对植物的各组成部分、不同姿态展开有趣的联想。

仔细分析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拓展想象,看看植物的各个部分像什么。再结合点、线、面等技法适时引导学生,如何表现这些根、枝干、叶、花、果实。

3.展示一株特殊的植物(多种植物拼接在一起的一棵植物图片),讲述创造这棵特殊植物的原因(太空故事),然后揭示并引出完整课题:太空里的植物。

a.全班分成9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6人,每人随机分发两个图形(有几何形、不规则形、糖果形、植物的某一个部分,如叶子、花、果实……)

续表

教学流程迁移教学实践方法和活动

3.拼接活动,对植物的原有造型进行改变,打破传统概念中对植物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b.小组合作思考如何将每人手上的图形巧妙合理地拼接起来,并最终组合成一棵造型奇特的植物。

例如:

c.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合作的成果,并讲述这样拼接的理由和植物的造型有何特别之处,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

三、巩固学习

用绘画的形式独自设计完成一幅太空植物造型。

(三)深入

1.提高难度、增强预期,让每个学生成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用绘画的方式创造完成一棵太空植物的造型。

如果真的能给你一颗太空植物的种子,你希望它长出来是什么样的呢?

2.将创作的植物剪出来,并植入(粘贴)到花盆中,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喜悦。

四、发展成果――延伸

1.由平面的绘画表现和想象向半立体或立体的手工制作迁移。

2.对比绘画完成的植物,深化经验。

3.延伸对植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四)课后延伸

1.展示手工形式完成的植物造型

希望同学们能变废为宝,创作出更新颖的作品,让神奇的太空变得更加美丽!

2.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下课后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再创造。

四、结语

在托伦斯的IM模式教学过程中,“增强预期”“加深认识和理解”和“继续拓展”三个阶段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课题的实践来看,托伦斯的三阶段IM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运用,确实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2.小学美术教育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2.1丰富教学课堂

内容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玩游戏,要不然就是让孩子们上自习,这样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不利于培养他们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热情,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心目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发动学生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发现美术视界的奥秘,让他们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大公鸡时,就可以先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来了解公鸡的模样,在向孩子们展现公鸡不同形态的过程中,使他们对公鸡有一定的印象,在画画时可以将自己看到的以及心目中的公鸡形象画出来。这样的画画过程,就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的过程,让他们敢于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心中的事物形象,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

2.2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美术课程就是用画笔来绘画,这样就会约束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达到现代绘画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小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扩大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他们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画大树时,就可以采用吸管吹的方法,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颜料用吸管吹出大树的形状。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的绘画方式时一般都比较好奇,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绘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绘画创新意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3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

小学生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教师应该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美术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结合孩子们不同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美术,掌握更多的美术学习技巧。除此之外,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还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认可,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进行美术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

篇(6)

2.小学美术教育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2.1丰富教学课堂内容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玩游戏,要不然就是让孩子们上自习,这样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不利于培养他们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热情,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心目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发动学生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发现美术视界的奥秘,让他们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大公鸡时,就可以先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来了解公鸡的模样,在向孩子们展现公鸡不同形态的过程中,使他们对公鸡有一定的印象,在画画时可以将自己看到的以及心目中的公鸡形象画出来。这样的画画过程,就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的过程,让他们敢于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心中的事物形象,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

2.2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美术课程就是用画笔来绘画,这样就会约束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达到现代绘画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小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扩大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他们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画大树时,就可以采用吸管吹的方法,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颜料用吸管吹出大树的形状。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的绘画方式时一般都比较好奇,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绘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绘画创新意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3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

小学生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教师应该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美术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结合孩子们不同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美术,掌握更多的美术学习技巧。除此之外,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还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认可,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进行美术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

篇(7)

    二、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

    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经验,优秀教师的成果大多建立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艺术,这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因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理论的归纳而难以推广。当代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依据学生情况,尽可能把课程教学转化成学生较易理解又普遍喜爱的内容形式,确定课业类型,应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及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效果,此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三、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要素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优质教案,要求我们应尽量使自己编写的教案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生美育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多研读一些优秀的小学美术教案,注意其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思路的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重视美术课程的整体设计。确定课业类型,根据课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怎样的能力、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学习爱好等特点,通过分析,找到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即让学生懂得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完成什么作业。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先后顺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清楚地了解,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宁缺毋滥,不必求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知识的要点和要害所在,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确立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再依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难点,第三,列出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用具要针对性强、可操作,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要合理。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优化

    第一,延伸教材与工具材料。小学生爱好美术,不仅因为可从习作中获取成就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因为能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差,并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情绪性,如果提供的知识是单一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变与拓新教学内容与工具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8)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6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03

小学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小学美术是很容易学的,只要跟着美术教材的示范进行描绘即可,美术教师不必懂太多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小学生的课堂秩序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忽视对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也间接地使小学生仍然处于“涂鸦阶段”。因此,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童趣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示美术课程的特点和优势,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堂。同时,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创设情境时,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小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小学生可以在公平公正的美术课堂中学习和成长。其次,必须要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与小学生做朋友,让小学生可以打开心扉,跟随美术教师学习美术知识。最后,必须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提问和反思,找到自己在美术绘画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积极进行改进,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美术课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拥有了创造兴趣,才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锻炼审美意识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每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美术教学,锻炼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活跃美术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儿童绘画有着很多共性的地方,比如绘画较为夸张,喜欢鲜明的色彩;主观性强烈,不受绘画对象的限制。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案,规范小学生的绘画习惯,让小学生在绘画中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小学生画太阳时,我先给小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造型的太阳范画,并给小学生讲解怎样能把太阳画出个性和趣味。可以把太阳拟人化,变成发着光的慈祥老人,也可以变成美丽的小姑娘等。我还告诉学生可以从四季的特点来画太阳:春天的太阳光芒是枝条,夏天的太阳光芒是火焰,秋天的太阳光芒是果实,冬天的太阳光芒是糖葫芦等。这种以各式各样的图案化的形式来表现太阳,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经常开展美术作品欣赏课,让小学生欣赏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美术作品,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感受,增强自己绘画的信心和决心,并且提高创作才能。同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小学生对美术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班级中开展交流活动。而且,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博物馆或者美术展览馆去参观,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增强自己的美术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美术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作品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小学生实际水平的作品,避免选择过于抽象的艺术作品,防止对小学生的思维造成困扰。比如可以欣赏齐白石的群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读名画、赏名画,从而拓宽小学生的视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 勇于实践创新,提高对美术喜爱程度

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经常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教授小学生的美术绘画技巧,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喜爱程度。通过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小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小学生找到学习美术的方向。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坚信每个小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并都具备不同的潜质。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比如讲冀教版小学美术《化装舞会》时,这节课的教学相比以前做头饰和面具等更具有人性化,而且增加了服装和背景的设计,让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鼓励小学生自己去选择服装、设计海报和背景,并且让小学生自主选择化装舞会的音乐等。我则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全班在一起进行联欢、表演。表演完后,可以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通过这次化装舞会,可以引导小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 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美术活动情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小学生的美术活动情趣,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小学生的美术知识面,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讲冀教版小学美术《我们的节日》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完成小组设定的目标,认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愉悦与成功感,在创作中体验想象的大胆与自由。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小学生展示了一组与节日有关的图片,让小学生欣赏节日的盛况。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我们是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让小学生分组讨论庆祝节日的方法,最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小学生进行总结发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小学美术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小学生也更加喜爱美术课,可以发挥创造力去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道具。

篇(9)

二、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

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经验,优秀教师的成果大多建立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艺术,这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因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理论的归纳而难以推广。当代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依据学生情况,尽可能把课程教学转化成学生较易理解又普遍喜爱的内容形式,确定课业类型,应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及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效果,此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三、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要素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优质教案,要求我们应尽量使自己编写的教案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生美育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多研读一些优秀的小学美术教案,注意其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思路的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重视美术课程的整体设计。确定课业类型,根据课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怎样的能力、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学习爱好等特点,通过分析,找到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即让学生懂得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完成什么作业。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先后顺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清楚地了解,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宁缺毋滥,不必求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知识的要点和要害所在,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确立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再依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难点,第三,列出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用具要针对性强、可操作,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要合理。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优化

第一,延伸教材与工具材料。小学生爱好美术,不仅因为可从习作中获取成就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因为能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差,并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情绪性,如果提供的知识是单一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变与拓新教学内容与工具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当代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整合现代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它具有形象化、生动性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特点,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造力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前我们可以利用PPT、FLASH等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友好的人机对话环境中,在图文并茂、声影一体的呈现过程中,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试之积极的设想、主动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扩宽他们的认知空间。”

篇(10)

小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要想自己解决好,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利于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并且可以将学到的这些新知识运用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其自身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积极意义

1.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美术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美,但我们都知道,美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范畴,它所涵盖的领域很广。进行美术学习和美术教育工作时,学生有了发挥自己个性特征的舞台,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造美。所以,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思维更加的灵活、流畅。

2.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与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

分析小学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不难发现,其所具备的基础性以及非专业性意味着中小学美术其实就是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道德以及认知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能够充分挖掘儿童的创新潜力,且道德意志和认知情感的提高也会使儿童的观察灵敏性、记忆长久性以及学习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将这种能力转化为实物。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

1.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

进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时,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创新的基础不是逻辑,但必须要经过逻辑思维的整合才能够达到最终的创新目标。进行中小学美术教育时,逻辑思维是和艺术思维互相促进的,最终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一个差异化的角度来分析、理解问题,从而得出新的观念和新的思考问题方式。许多学者都将发散性思维定义成创造力,所以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人员一定要给予发散性思维培养足够的重视,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

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想象力思维及创新力思维的培养。其主要教学内容就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以及综合探索能力的培养,而这正是培养想象力以及创新力的最有效途径。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1.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也就是说在学习期间要让学生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够新颖、大胆,才能真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2.创新精神的培养

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并找出问题之间的区别,最后发现两者间的联系,制定解决方案。

3.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要想实现各种美术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绘画构图不仅能培养学生按规律行事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并且能启发其使用创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

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1.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老师应当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趣味性强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且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抱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更高效的学习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做出积极大胆的设想,以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课的最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所以,进行教学时,老师应注重于激发孩子们的童心,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进行想象。比如,在教学“画汽车”一课时,学生在欣赏、了解各种汽车之后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汽车,甚至有很多同学都设想出了未来汽车的样子,而教师就应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和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意识,使学生能够对创新有饱满的热情。

3.教师也应注重自身工作素质的提高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教师本身就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特征创造出新颖、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模式。另外,课堂上教师还要带领着学生画画,通过示范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若落实有非常深厚的专业水平,独特的画风以及较高的创新能力,则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4.要善于使用双向沟通的教学方式

进行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工作时,一定要使用最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由老师来讲解。长期的实际教学经验表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因课堂太过枯燥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我国有关教育部门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制定了解决方案,中、小学、高中乃至大学也都在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来的单向沟通教学方式改革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使学生能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自己具有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今后遇到各种问题时,都能够靠自己的头脑寻找出创新型的解决方式,不至于遇到问题后手足无措。除此之外,教学工作者还必须意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小开始抓起,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给予这项工作高度的重视。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各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做好表率,以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一、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打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首先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划分合作小组。在划分合作小组之前,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技能运用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思维特点,然后根据互补的原则,将具有显著差异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这样能促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帮互助,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同质分组”的原则,行小组划分,这样利于美术特长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探讨,从而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在美术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制定合理的合作学习方案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打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必须制定出合理的合作学习方案。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们因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需求各不相同,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学习方案,为他们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成员中进行交流探讨,确定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然后根据分工查找资料、选择图案、绘制美术作品并进行成果展示。这样,通过小组分工,能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找准定位,并且在同组成员的帮助下,激发学习美术知识、美术技巧的兴趣,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从而有效促使学生们掌握相应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修养,促进他们审美情操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打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应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以此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开展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促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群策群力,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学生到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镜泊湖、“吊水楼”瀑布以及大孤山景区进行写生,在学生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写生的景色,应该运用的技巧以及应该准备的材料、设备等,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他们写生美术的技巧和能力。再如,在美术作品制作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电脑查找的方式,收集延吉地区的民族风俗习惯,然后在小组合作中借助乡土资源,将这些独特的民族风俗精彩再现出来。

四、及时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美术成果

当学生们在合作模式下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以后,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展示他们合作学习的美术成果,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美术课程的合作学习,调动他们对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美术课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促使他们学会欣赏其他小组学生合作学习模式下优秀的美术成果,并加强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以此提高学生们的自尊心,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小学美术课程的合作学习当中,从而提高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并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五、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