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51-02
护理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或家庭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资料的过程,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1]。护理评估活动贯穿在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护理评估活动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和引导护理措施,全面而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目前新护士临床实践中进行护理评估的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给予重视和解决。
1主要问题
1.1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而很多新护士在进行护理评估时,却不能有效地应用沟通及交流技巧,造成护患距离,病人不能信任地将真实想法和心理反应说出,影响护理评估效果。在采集病人健康史过程中,语气态度过于生硬、刻板,缺乏自然、灵活和变通,不会运用恰当的词语作系统的描述。
1.2查体手法欠正确
查体手法不够准确,对阳性体征的识别能力及意义判断不足,甚至敷衍了事,这是目前新护士进行护理查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腹部四步手法触诊中,未掌握如何触诊;肝脾触诊中不会配合呼吸正确进行,体查的正确率较低。而在心肺体查中,有些新护士敷衍了事,只是做动作给导师看,并未真正认真地进行查体。一些新护士即使病人存在阳性体征也难于发现。
1.3思维局限,缺乏整体意识和综合分析判断病人资料的能力
新护士在进行护理评估时,思维局限,如在分析健康问题时,只注重生物因素,而忽略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病人提供的资料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如病人自诉无高血压,但测得血压为20.0/13.3 kPa时,新护士不会评判性分析主、客观资料,作出正确的判断。
1.4没有从护理的角度去全面评估病人
新护士在护理评估时,往往是从医疗的角度,而非护理的角度去评估病人,评估后归纳的结果是医疗诊断而非护理诊断。例如:对一主诉头痛的病人,新护士评估了头痛的性质、部位并测血压后,往往是得出高血压的医疗诊断,而对头痛是否引起心理、休息等变化,有无睡眠形态紊乱、恐惧等护理问题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评估与判断。
2原因
2.1沟通的氛围不足
目前的新护士多为独生子女,周围环境接触的是父母、老师、同学,关系较简单,容易处理。在学校时与外界交往不多,社交与交流机会不足。在学校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操作对象又是模型人。工作评价中对新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未提出相应的要求及目标,使新护士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意识及技巧[2]。
2.2对护理查体缺乏质控要求及实践
以往对新护士的查体技能多局限于测生命体征,而对有效地运用其他查体技能来系统地评估病人的资料没有质控要求,新护士在工作中缺乏查体实践,有些新护士甚至抄袭医生的查体结果。
2.3应试型教学限制了新护士的思维
新护士在长期应试型教学的影响下,思维和想象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致使新护士在分析资料时思维局限,就事论事。
2.4缺乏对护理评估重视且思维方式又受“医疗化”的束缚
受传统医学观念的影响,临床上普遍存在重医疗评估而轻护理评估的现象,护理评估未引起新护士足够的重视,如有新护士说:“只要我跟病人说上三句话,我就能把病人所有的护理诊断写出来”[3]。部分新护士的思维受“医疗化”的束缚,认为问病史及查体只是重复医生工作,没有护理特色可言,导致不能从护理角度去全面评估病人。
3对策
3.1改善沟通环境,增加沟通机会
怎样增进新护士的人际沟通技巧?我们主张,为新护士创造交流机会,增加交流技巧理论授课和交流技巧的训练内容,通过人际交往实践,提高新护士的交往能力,并制订沟通的目标和标准,新护士的导师在实践中应注意监督和评价新护士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不仅仅限于对技能作出评价,要将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护士培养的重要部分[2]。
3.2加强护理查体技能培训并纳入质控要求
可采用演示法教学,学习各系统的体检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高[4]。用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收集病人的资料,对所管病人入院时进行全身系统的护理查体,然后每天根据病情做相应的护理查体,并向新护士强调护理查体是一种很好的非语言交流技巧,通过这种病人与护士双方都容易接受的自然触摸方式,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2]。从而使新护士有压力并乐于进行护理查体实践,达到提高新护士护理查体手法的正确性、熟练度及结果的准确性的目的。
3.3建立科学的评估思维
科学的诊断是在掌握大量的客观资料的基础上的一种经过归纳、演绎、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后作出的判断。长期习惯于流水作业的新护士,在机械作业的单向思维水平上改变思维方式还比较困难;从按医嘱、常规办事,到主动帮助病人思考并解决问题而感到力不从心;从整体人的角度评估病人身心反应的问题还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为此,培养新护士科学的思维能力,已经首当其冲地成为我们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可通过各种途径的在职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内涵,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实施护理三级查房,通过大量病历资料的讨论、分析和判断,帮助新护士学会分析、思考和判断问题的方法,是培养护士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5]。
3.4加强新护士对护理评估重要性的学习, 注重培养新护士评估时的护理思维
采用讲解的方式,让新护士认识护理评估的重要性。护理评估不同于医疗评估,而是采用观察、会谈、查体的形式,获得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各方面的整体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核实、组织、分类及记录。只有做好护理评估,才能继续实施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为病人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4]。评估时可按某一理论(如戈登的11种功能性健康形态、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学说等)为指导制订护理评估表,指导新护士在收集资料过程中,避免传统的“医疗化”思维的束缚,而是以现代护理思维为指导,要求新护士必须学会系统地获得资料,从而使新护士的临床思维更明确、更集中地导向护理诊断,而不是医疗诊断,使护理评估突出护理特色。
[参考文献]
[1]刘咸璋.健康评估[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0.
[2]陆爱平,陆佩云.从整体护理角度分析护生毕业操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26-227.
[3]绳宇.护理教育中影响整体护理实施的2个突出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2-3.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护理个案为学生整体护理实践提供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学生根据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所以个案编写一定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避免直接摘抄医疗案例。我们按“简要病史―医疗诊断―护理体检”的顺序编写,将体现病人健康问题的相应表现反映在护理体检内容中,学生可根据护理个案进行评估、诊断、计划等护理程序训练。结合外科护理教学,我们编写了多例个案,如颅脑损伤护理个案:男性,35岁,4小时前从高处跌下,来院急诊。诊断为“颅底骨折,脑脊液外漏,脑挫裂伤待排”,收住入院。护理体检:患者神志不清,GCS平分7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腹软,肢体被动活动无异常。BP130/70mmHg,P60次/分,R22次/分,T37.5℃。
(二)护理个案教学
教学之初个案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待学生熟练后则可作为课后自学练习,教学内容为评估、诊断、计划,其余部分待临床实习时学习、提高。
1.护理评估
投影打出个案,教师结合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介绍评估时资料来源、护理体检内容,启发学生分析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指导学生按临床广泛应用的Margory Gordon的11个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然后与正常健康形态比较,整理出有改变的部分,这些改变可能就是护理诊断/问题的依据。如上述个案中,可找出如下改变:(1)神志不清,GCS1评分7;(2)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两肺有少量水泡音,R22次/分;(3)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4)BP130/70mmHg,P60次/分。学习护理评估时,教师应强调从整体护理思想出发,收集的资料不仅涉及病人身体状况,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
2.护理诊断/问题
教学时,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护理诊断/问题定义,避免与医疗诊断混淆。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是由护士负责的,而医疗诊断则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个疾病或病理改变,以便确定治疗措施。
如上述个案中“病人神志不清,GCS评分7分”是机体对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缺氧的反应,不能据此诊断为“颅内压增高”。根据个案资料,学生讨论后认为该患者可能存在如下护理诊断/问题:(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脑挫裂伤、颅内压增高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意识丧失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做出护理诊断/问题后应进行检查:(1)陈述是否符合PES或PE公式;(2)护理措施对此是否有效。检查可使学生提高护理诊断的准确性。
3.预期目标
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照顾后的功能、认知、行为等的改变。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2)的目标是:“24小时后病人无痰鸣音,血气分析正常。”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主语是病人而不是护士;目标应是护理范畴内的,是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目标应具有实现性、可行性。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指帮助病人实现预期目标的护士行为,是确立护理诊断\问题与目标后护士行为的具体指导。我们将护理措施归纳为评估、治疗、教育三方面,指导学生围绕护理诊断\问题、相关因素、预期目标采用一看、二做、三说的步骤制定护理措施。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3)的护理措施是:一看,观察生命体征、流出脑脊液量、颜色、性质q4h;二做,禁止堵塞、冲洗耳道;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三说,解释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的意义。制定护理措施时应考虑到具体性、指导性,不仅有利于病人,还使护士护理同一病人时有据可循。
二、效果
外科护理学教学前,我们对99级护理班106名学生做了护理程序知识测试,能初步对护理个案按照护理程序模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仅占9%,存在许多诸如护理诊断\问题与医疗诊断混淆、预期目标不清、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不分的问题。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结束时,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90%以上的学生能按护理程序模式思考,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占60%,学生普遍反映护理个案能强化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意识。
三、讨论
(一)个案练习能培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护理程序模式进行护理。迄今为止,我国护理教育仍较重视医学知识、疾病的生理病理改变、专科护理的培养,而缺乏对人的整体性教育,使护士专业学生护理程序知识肤浅,因而,在其毕业后很难真正做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临床见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走出课堂,迈入临床的第一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也是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我院护生见习时间短的特点,为作好见习带教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输灌式”带教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见习带教中探索出的一条全新带教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供大家共同探讨。
1.对象
笔者以本院03~06级4个年级共4个班的全日制护生为研究对象,每班48人随机分成4个小组,每组12人,每次带教一组,其中每个班的1、3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2、4组作为实验组,采用新模式带教法。两组学生在见习科室、原有知识水平、年龄等方面的分布状态相近,由同一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
2.时间
每周每班4组分别在4个病区(内、外、妇、儿科)见习,内科见习4周一轮回,一学期每组内科见习共4次,每次见习时间从上午8时至11时,共3小时。
3.方法
3.1见习目标重点掌握病史采集技巧,根据病史正确陈述护理诊断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减少与实习内容的不必要重复。
3.2传统带教法带教老师把学生带到病人病床旁进行病史(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及典型阳性体征,以下同)的采集,分析病情(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授护理评估内容: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项目),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及相关的护理措施,全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加以提问。每次讲解1~2份病例,约140分钟左右,剩余时间学生在病区内自由采集病史。
3.3新法按步骤安排见习过程:第1次见习,要求掌握病史采集方法。每组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3人,各小组分别采集一份病史,时间40分钟内;然后集中并进行组间讨论,各小组汇报病史,并提出修改意见,带教老师最后总结,理清条绪,并以各小组采集的病史为例讲授病史采集的基本思路和技巧,时间80分钟内;讨论完后各小组回原病床完善病史资料,时间30分钟内;第二次集中讨论以巩固见习效果。第2次见习,练习病史采集技巧并正确陈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采集一份病史,时间30分钟;随后组间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采集病史的能力,接着要求学生根据病史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时间80分钟内;随后回病区继续完善病史,并根据病人住院期间已实施的护理措施验证理论知识,时间30分钟内;第二次集中讨论,强化学生临床见习的技巧。以后的2次见习参照第2次见习的步骤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采集病史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提出合理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能力。
4.检测
4.1检测方法最后一次见习,指定一个病人配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史采集,并写出一份首次护理记录,时间60分钟内。
4.2测评要求按4点要求:①主诉的格式正确,内容与病史相符;②现病史时间先后顺序明确;③护理诊断正确陈述[1];④护理措施合理。
4.3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满足各测评要求组数
①
②
③
④
03实验组
对照组
04实验组
对照组
05实验组
对照组
06实验组
对照组
8
2
7
1
7
2
8
3
7
1
7
1
8
2
7
2
8
7
8
8
7
7
7
7
8
7
7
7
8
8
8
7
4.4结论与传统的“输灌式”带教法相比较,新法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清晰有条理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而在采集的病史上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5.分析
传统带教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带教老师在采集病史和分析病情的过程中,思路清晰,内容详细准确,能根据护生的学习要求全面地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但在整个带教过程中,护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受老师牵制,只能紧跟老师的思路走,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走神,以致收获甚微。即使认真听老师讲解病情的同学也因来不及消化相关知识,常常囤囵吞枣而收获也不大。虽中间老师会提问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但学生因思维跟不上,能有条理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因此,这种带教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2]。另外,传统的带教模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热情和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较差。新法要求学生主动与患者交流,虽“万事开头难”,但学生能很快适应这种带教模式,在病史采集中也经常会表现出人际交往和采集病史思维紊乱的缺点,但老师会在点评时根据具体病例向学生示范怎样向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指导学生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说话的艺术,避免用医学术语,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学会尊重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学生根据病情演变的时间规律,有条理性地收集资料等。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各小组采集和分析病史,学生跟得上思路,听得懂讲解内容,病史采集和分析中的疑难点也豁然开朗。经多次见习后,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并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有条理的病史采集模式。同时各小组通过横向评比,有利于形成组间的竞争氛围,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被动的灌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3]。
新法使学生在见习中主动积极的采集病史,分析病史,逐渐形成有一定条理性的临床思维,构架起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在医学学习中完成承前起后的作用[4]。学生见习结束后的检测结果显示,新法见习后的学生对常见内科疾病有较好的掌握,更加深了对课堂讲述知识的理解,值得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LyndaJuallCarpenito,李宁译,护理诊断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6~42
1.1方法
1.1.1构建师资组由儿科护理学教研室专任教师2名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临床教师3名共同组建师资组,组长1名。师资组成员均参加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济宁医学院任课教师预试讲选拔,且均取得合格证及授课资格;师资组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讲师2名,工作年限3~7年。
1.1.1.1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师资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包括课程进度、授课章节、授课教师及课时分配,并在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危重症疾病等章节理论课后设置相关案例教学课。
1.1.1.2收集编写案例师资组依据教学日历,结合临床精心选择1~2个典型病例,通过对病例进行修整、补充并设计问题,编写成教学案例。各案例的选择以围绕各章节重点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原则,问题的设计以突出护理程序的应用为核心。
1.1.1.3课时安排该课程共计6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案例教学27学时;案例教学共9次,3学时/次,50min/学时,共150min。案例分别是新生儿的护理、婴儿腹泻、小儿支气管肺炎、法络四联症、急性肾炎、缺铁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麻疹与手足口病、急性呼吸衰竭。两组使用同一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所用案例一致,课时相同。
1.1.2课前培训儿科护理学理论课开课前,师资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以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共计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对护理教学的指导意义,如何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有机结合并运用于临床专业课(主要是儿科护理学)案例学习。
1.1.3教学方法两组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分组,试验组每组10名,分为1~4组(第4组为11人);对照组每组10名,共4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1.1.3.1试验组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将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运用于案例教学,通过制作层次思维图开展案例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报告案例、引导思考:教师采用PPT或Word的形式报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方法对案例及其涉及的各项问题进行思考,此过程历时约10min,具体如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时,应体现思维的“层”“次”结合内涵。层:即用六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代表不同角度或层面的思考,颜色不同,思考的方向即不同。白帽是事实与数据帽,代表客观思考,案例课上戴上白帽时,学生应剔除任何个人感受,始终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只关注患者健康的真实事实与过程,通过对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判断(护理诊断)和决策(护理计划)提供客观依据;红帽是情感帽,代表直觉思考,带上红帽时,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表达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或所需要的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直觉、印象、感受、预感,并形成观点与判断;黄帽是乐观帽,代表正面思考,意味着价值与肯定,戴上黄帽时,学生从正面考虑问题,探寻各项护理干预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识别护理干预的积极因素,表达自己对护理干预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绿帽是创造帽,代表创造性思考,是新观点或新方式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绿色思考帽,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增加联想与想象,培养创新性思维;黑帽是谨慎帽,代表负面思考,意味着谨慎与批判,戴上黑帽思考问题能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阐述事物不正确或不可行的依据,并作出评价;黑帽是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黑帽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蓝帽是指挥帽,代表冷静思考,其功能是指挥其他思考帽,控制各帽的使用顺序、规则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案例教学中带上蓝色思考帽,可以使学生从所思考的问题抽身出来,随时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观察、调整与控制,把握讨论时间,避免偏离主题,使案例讨论更有效率[4]。次,即次序、排序。案例分析讨论时,思考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序列组合使用。单独使用,如护理评估时运用白帽思考,通过患者客观真实的健康资料,可帮助学生获得对患者健康信息的全面了解;护理评价时运用白帽思考有利于学生以患者目前所达到的健康状态为依据,客观判断护理目标是否实现;序列组合使用,如护理诊断时红蓝组合使用以及护理计划与实施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在案例教学中思考帽序列组合使用效果较好,组合使用时序列一般无定式,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为前提,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组合排序即可。如护理计划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使护理计划从红帽直觉感性的想法,经过黄帽与黑帽理性的分析研究、再到绿帽创造性的补充完善,最终蓝帽的确定制订,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经过各思考帽的分析论证,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计划的合理、严密、可行。(2)分析、讨论、制图:各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围绕案例,以问题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层次思维方法深入展开分析和讨论,并认真制作具体详尽的层次思维图,此过程历时约50min。(3)成果汇报:各组按分组顺序,由组长结合案例依次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详细的陈述与讲解,通过思维图的展示进行成果汇报,此过程历时约40min。(4)总结评价:一级评价:即学生自评,成果汇报结束后,各组通过认真阐述本组案例学习的思考路径,总结本组的层次思维图所能解决的护理问题与不足,客观评价本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缺点;二级评价:即小组互评,自评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对4个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在探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着重找出各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不足;三级评价,即教师评价,结合一、二级评价的结果,教师针对各组层次思维图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分别给予客观评价,对优点与长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修整意见。各组以意见为导向,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认真修改完善。此阶段历时约50min。
1.1.3.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部就班地对案例进行“平铺直述”式的分析探讨,具体方法为:教师报告案例;各组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并制订护理计划;各组长依次总结汇报。
1.2评价课程结束后,师资组对两组统一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2.1理论考核师资组统一组织命题、编排试卷,并详细制订评分标准。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共计60分;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题,共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共计40分。两组均使用同一试卷及评分标准。依据得分≥90%×总分为优,80%~89%×总分为良,60%~79%×总分为中,低于60%×总分为差,对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采用分级评价:即基础理论部分≥54分为优,48~53.4分为良,36~47.4分为中,<36分为差;案例分析题≥36分为优,32~35.6分为良,24~31.6分为中,<24分为差;综合成绩(即基础理论成绩与案例分析成绩之和)≥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为差。
1.2.2问卷调查
1.2.2.1问卷设计问卷由师资组就案例学习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等各项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结合对本科学生核心能力[5]相关文献设计而成。由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流行病学、统计学的6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审阅,经小样本预调查测试后修订而成,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比CVR为0.8。
1.2.2.2问卷内容问卷包括教学效果(9条)、学习效果(5条)、课堂效率(3条)及职业态度(3条)4个方面,共20个条目。各条目按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即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一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满分共计100分。
1.2.2.3问卷发放课程结束后,由研究者向两组统一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学生单独逐项填写,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评价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核成绩(表1)
2.2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表2)
3讨论
3.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提高了学生案例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护理评价的步骤对案例进行“程式化”的分析探讨,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同时,由于成绩或性格等原因,案例课上学生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一些成绩较好,善于表现的学生,往往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一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或由于自身不善言谈、畏惧争论,而不敢参与发言与讨论,被游离在课堂活动的边缘,成为尴尬的配角;学生表现的差异大大降低了讨论参与的广度[4],使教学过程易被少数人把持,不能集思广益,展开全面分析与充分讨论。另外,个别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认真的准备,没有规范严密的教学计划,易使案例教学无章可循,陷入混乱,不能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科学的思维引导,易使讨论陷入偏题,或成为“流于形式”、“走过场”[4]。以上种种因素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及效果。“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良现象,该教学方法通过严密的教学设计,保证了案例教学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思维的“层”“次”结合,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思考角色,建立了思考规则,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有规范的、有约束的思考,避免了天马行空,离体偏题;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案例讨论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6],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确保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更全面、判断更准确、讨论更充分,为进一步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及评价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另外,层次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将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减少争议与对抗,节省时间,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考核案例分析成绩与综合成绩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护理诊断与健康教育
护理诊断是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护理评估资料,从而确定健康问题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原因和诊断依据三个部分组成。护士在下护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叙述与疾病相关的原因来进行健康宣教。如,护理问题“母乳喂养无效”的原因有:①充盈;②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和经验等。同时,还可以对解决相关原因进行指导,如对原因①可以教导护理对象在喂乳前按摩或热敷,对原因②可指导护理对象根据婴儿的需要喂乳和喂乳是婴儿的卧姿,以及如何肯定婴儿在吸吮和吞咽。另外,在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资料后,初步确定问题后,护士应首先让病人确认其自身的健康问题,并引导病人叙述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看法。如病人有吸烟史,可以引导病人自己述说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护士可对其做相关的补充,这样通过病人自己参与到疾病和健康相关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护理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计划与健康教育
护理计划是系统的制定护理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要确定病人的护理重点,以及护士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而健康教育也是一个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护士在制订护理计划的时候应该同时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措施和方法等。因为健康宣教及时合理,可以使护理对象在治疗时积极主动的配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如,对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计划是使病人的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那么就应该对病人进行与高血压病因、饮食,以及正确吃药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这样有利于高血压病人在病程中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既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x
护理评估与健康教育
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而资料的来源可以通过病人本身或者病人的家属及对病人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获得。病人及其家属是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所以护士在进行评估的同时就可以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护理评估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观察法,交谈法和体检法三种最常用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法,护士可以了解到护理对象的呼吸情况,有助于病情的诊断,与此同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6~18次/分,如果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又如,通过交谈法,护士可以了解护理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有关吸烟、饮酒的不良影响;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饮酒与肝炎的关系等。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护理对象进行体检时如测量血压,这时护士可以一边为护理对象测量血压,一边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如护士告诉病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以及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和诱因与遗传、饮食、精神应激和肥胖等都有关。综上所述,护士在进行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即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的观察、沟通和交流等就可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护理对象对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可以得到更详细的资料,而且还可以满足护理对象对医学常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护理对象更加信任护理人员。
护理诊断与健康教育
护理诊断是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护理评估资料,从而确定健康问题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原因和诊断依据三个部分组成。护士在下护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叙述与疾病相关的原因来进行健康宣教。如,护理问题“母乳喂养无效”的原因有:①充盈;②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和经验等。同时,还可以对解决相关原因进行指导,如对原因①可以教导护理对象在喂乳前按摩或热敷,对原因②可指导护理对象根据婴儿的需要喂乳和喂乳是婴儿的卧姿,以及如何肯定婴儿在吸吮和吞咽。另外,在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资料后,初步确定问题后,护士应首先让病人确认其自身的健康问题,并引导病人叙述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看法。如病人有吸烟史,可以引导病人自己述说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护士可对其做相关的补充,这样通过病人自己参与到疾病和健康相关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护理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计划与健康教育
护理计划是系统的制定护理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要确定病人的护理重点,以及护士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而健康教育也是一个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护士在制订护理计划的时候应该同时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措施和方法等。因为健康宣教及时合理,可以使护理对象在治疗时积极主动的配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如,对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计划是使病人的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那么就应该对病人进行与高血压病因、饮食,以及正确吃药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这样有利于高血压病人在病程中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既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
实施与健康教育
实施即护理措施,是对护理对象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的手段。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更应该注重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因为实施过程即是护理操作的过程,护士可以一边进行操作,一边进行健康教育。以高血压为例,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告诉患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还应教会病人怎样正确地测量血压,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等,当病人服药时,护士应告诉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告诉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维持性的必要性等。这些都可以在进行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完成。
评价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90-01
【Abstrac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health assessment is the basis for correct use of nursing procedures, 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accuracy or otherwise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s of nursing procedures. "Biological - psychological - social" model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the concept of people's health changes, more urgent demand for highly qualified nurses. Should have skilled operational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have made reques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tient-centered, process-based nursing holistic nursing care has become today's nursing philosophy. Nursing students in a gradual, continuous cycle of dynamic proces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accurate health assessment to ensur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care; nursing students; health
健康评估是护理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学科的桥梁课,研究护理对象主观和客观资料,是诊断个体或家庭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全面、系统、准确的健康评估是有效护理的前提,是确定护理诊断的基础,也是制定、实施护理计划的可靠依据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对健康评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护理实施效果。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必须提高健康评估能力,突出护理特色,强化整体护理观念,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和功能性健康型态两个方面收集健康史,围绕患者进行身体评估,结合其他资料,对患者现存或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性问题的反应,做出正确护理诊断,培养护生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1 健康评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发展
1.1树立正确的健康评估新理念
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应用和发展,健康评估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年轻科学崛起。护理工作逐步走向整体护理,重视评定、处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所提出的概念与内涵。
1.2 重视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教育
健康评估能力的高低反映一位专业护理人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1]。不同等级医院、学历、职称、年龄、护龄、科室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评估能力比较,发现目前国内护理人员普遍对健康评估认识与重视不足,医疗与护理角度混淆现象。大多数认为临床护理中做得较少,所以未引起足够重视。我院高职护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给予足够重视,合理课时数,临床见习,理论与实践教学合理配比,实行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技能考核,组织健康评估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理论和技能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准确和规范地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在护理查房、教学查房及病案分析中,活学活用,培养临床思维模式,为21世纪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护理人才。
1.3 思维模式的适时转变,树立“整体”观念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服务对象是一个整体的人,不仅是躯体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达到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面临各种竞争与挑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心理、社会、行为方式、环境等因素对健康影响越来越明显,成为评价个体健康状况重要因素。比如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心理康复就十分重要,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刺激,防止心身疾病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患者适应陌生环境,增加医护人员信任,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疗效,有助于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2]。正确建立护生思维模式,可逆性批判性思维方式,从“整体”观念出发,正确看待现存或潜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系统化思维模式,提高护生解决临床护理工作问题的能力。
2 健康评估中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纠正模糊认识
护理教育中“护理程序"、“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等词语并不陌生,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理解与接受新事物能力,调动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采集健康史不知如何着手,不知道该问什么?怎么去问?面对病人手足无措,交谈时三言两语便结束谈话,得不到重要资料,甚至干脆直接带着入院评估表,对着表格项目见一项问一项,一边问一边记录,得来资料不全面或欠真实。收集资料从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询问,整理分析,做出正确护理诊断,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及时找出患者目前主要问题,即现存问题,挖掘潜在的有关于健康或危险性问题,即医护合作性问题。现存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性问题积极预防,有效地避免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2.2 运用角色转变换位思考,增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采集健康史护生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面对问题不善思考, 抓不住要点,主次不分。运用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戈登功能性健康型态、按NANDA分类法II的13个领域三种方法进行归纳,整体角度全面估计,角色转变,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体会患者身心感受,做出正确判断。例如:一位手部被严重割伤的患者,他需要怎样护理?如果你是这位患者,你需要护士怎么护理?若护士只是随便的用生理盐水清洗,你满意吗?或者你觉得舒服吗?运用整体观念,考虑身体因素又照顾心理与社会因素,避免产生不必要不良情绪,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
2.3 预见性观察能力的培养
护生容易忽视患者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问题,不能预见性的观察先兆信息,进行预见性护理[3]。若能及时观察患者潜在问题的先兆信息,及时报告管床医师,备齐抢救物品积极配合抢救,大大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讨论
科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和卫生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程序为基础整体护理,熟练地掌握健康评估方法和内容,需要护生在临床上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护生以本专业角度,进行临床思维与判断,摆脱医疗诊断的影响,真正使健康评估的理论和技巧服务于护理。
参考文献
二、护理专业教学要点分析
(一)以探究护理诊断为目的
护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及时的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需要护理的人员做出正确的护理措施。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与患者交流,在交流中根据病人临床得到的信息提出更多的问题,以便做出最为适合的正确的护理诊断方案。
(二)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为核心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护理步伐,已经由以往单纯的遵守医生嘱咐和技术方面的操作,改为运用科学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对服务的对象按照严格的护理程序进行操作。在实际的操作运用过程中由于病人健康问题复杂多变,必须不断的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合理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并给予解决,已经成为了当前护理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护理者在运用护理程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护理质量,给受护理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更具备人性化的护理操作,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和护理技巧不断的提升自我素质。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任何教学方法的基础和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护理程序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角色扮演为形式
通常学生的实训课都是让学生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病理的反复试验和练习,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临床场景中去,通过亲身模拟实践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因为往往很多学生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演练。而角色扮演正是符合这种现状,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进行患者与医生的互相模拟实习,是获得实战经验的最直接的办法。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感悟,懂得珍惜,学会理解和尊重,可以在今后的具体护理工作中做的尽善尽美。
三、新时期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分析
(一)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为学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真实病例,让学生从实际病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处理问题的能力。立体教学法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交叉打破学科界限是以系统为中心,将教材中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内容进行加工,形成一个多元立体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式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法。
(二)实习教学法
众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应用要求,所谓实习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一定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已学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规定工作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1.1对象
选择我院介入手术室工作3年以下护士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取得护士资格证书,参加护理工作3年以下,年龄22.12岁±3.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介入理论知识得分69.02分±3.34分,评判性思维得分268.71分±4.12分;观察组:介入理论知识得分68.45分±3.29分,评判性思维得分271.62分±3.23分。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及培训前介入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评判性思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继续教育培训方法,理论形式单纯的讲授疾病的相关内容及手术方案的配合等。观察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为指导。采用情景式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首先对培训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教师均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编写培训案例,制订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护理问题,提前1周将案例及问题发放给低年资护士,使低年资护士自行查阅相关文献及在临床工作中探索护理问题的相关答案,之后进行分组交流,要求低年资护士将所讨论问题以PPT的形式进行探讨,组内成员均需进行讲解,对不明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及研究,探索出最切实可行的相关护理内容及措施。由培训教师进行总结并评价交流效果,并为下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培训提供更好的案例和思路。1.2.1案例发放病人,男,68岁,以“间断性发作心前区闷痛10年”为主诉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既往高血压20年,曾于2010年行冠脉造影并植入支架1枚,术后病情稳定。近1年来虽服用扩血管药物但仍有心前区闷痛每个月1次或2次发作,针对病人病情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行经右侧肢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成形术加PCI治疗,术中肝素化,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h出现右侧肢麻木、肿胀,随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医生诊断为:术肢血肿并张力性水疱。请讨论:该病人的护理评估从哪些方面进行;护理诊断有哪些;针对护理诊断如何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1.2.2自主学习低年资护士已经参加临床工作,对该疾病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基础,加上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用循证思维理论对知识进行汇总和更新,可以对真实的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及判断。1.2.3分组交流将60名低年资护士分为6组,每组由1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组员及1名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护士作为培训教师组成。针对案例中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低年资护士要求使用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培训教师负责记录和整理,整个交流过程针对此案例开展。1.2.4教师评价培训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总结,对各组员的自主学习情况汇总评分。科室1年内继续教育均采用该种模式进行,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后使用量表对两组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介入知识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1.3评价指标
1.3.1评判性思维能力应用彭美慈等[3]修订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包括70个条目,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为6级,依次进行计分,总分为70分~420分,得分>280分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强。1.3.2介入知识采用理论考核案例分析的模式,试卷分为两部分,共100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知识50分,采用50道多选题的形式进行;另一部分为案例分析50分,采用两个科室内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实施及针对该案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隐患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学生见习前进行护理评估技巧培训;见习时采用典型病案讨论式、问题讨论式、角色扮演(教师扮演患儿家属提供病史)、启发式教学、利用DVD、图片,同时遵循“所有即所见”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于整个见习带教过程,在不同的时候、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见习带教。
1.2考核方法
1.2.1临床思维综合能力考核方法
将每组学生带到老师已准备好的病人床前,由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及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对病史进行汇总并汇报病史、写出医疗诊断及诊断依据、提出护理诊断/问题,实施护理措施。考核内容:仪表、用物准备、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健康史采集、体格检查、健康教育、汇报病史、医疗诊断及依据、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每项均有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2.2问卷调查
见习课结束后,给两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46份,收回46份,有效率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满意度设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和较满意均计算为满意度。
2结果
临床思维综合能力考核结果:试验组(96.33±1.03)分,对照组(84.83±4.67)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P<0.01)。试验组学生对多元式教学法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度为73.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1)。
为了适应当代医学临床的需要,我国护理教育专业新增设了一门重要课程――健康评估。该课程作为护理学专业的桥梁课程,将基础课与临床护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它不同于基础课,通过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掌握大部分知识点。因此,探讨和研究健康评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技能培养,是实现护理教育目标、培养实践创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明确教学目标
健康评估有别于诊断学,护理学专业所用的教材健康评估是阐述如何收集主观、客观资料的一门课程,目的是提出护理诊断,按护理程序去解决相关的健康问题;而临床医学专业所用的教材《诊断学》是阐述如何发现人体异常症状或体征,通过相关检查发现患者相关资料的课程,目的是提出医疗诊断即患者所患何种疾病。虽然两门课程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侧重点不同。因此,作为从事健康评估教学工作的教师务必要明确健康评估的教学目标,充分理解各章学习目标。
二、突出教学重点
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已有的临床基础知识、护理基本理论及护理程序的基本概念为基础,以人为中心,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判断,进而概括护理诊断依据,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记录,为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奠定基础。在学习健康评估课程之前,学生的思维方法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课阶段,尚未进入临床领域,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多领域的知识综合分析人体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授课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护理专业学生从开始学习健康评估起就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归纳和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于检体诊断学部分,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规范化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在实验诊断学部分,侧重于讲授标本采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在器械检查部分,侧重于检查前准备及对基本影像资料的判断。
三、改进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多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力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病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入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创设逼真情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如何关爱病人、理解病人的痛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实验操作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健康评估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样不可忽视实验教学。只有抓好健康评估实验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该门课程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完成临床基础向临床护理转变。掌握评估的方法和原理,为进一步确立护理目标和制定护理措施奠定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因为脱离了教室的束缚,学生来到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上对实践活动的好奇心,很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验教学质量
要明确实验教学在整个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即从培养学生成为护理工作的适应者转变为促进护理工作发展的主体;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活动的主体,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2.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前提,根据健康评估实验的目标要求,在实验内容和方法上要积极探讨。如在体征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的检查顺序及手法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规范化操作,放映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统一录制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光盘,通过视频等多途径教学,使学生对体格检查形成一个有序、整体、系统的观念。再由教师按照检查顺序进行示教,最后将同学每两人分为一组,相互实践教师示教的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电子标准化手段提高患者检体诊断水平。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重视综合能力测评
考核标准除实验技术操作(包含实验前准备、实验技能操作、实验后用物预处理)考核外,还应注重对仪表态度、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健康教育四个部分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标准引导学生在完成操作步骤的同时,考虑病人的身心感受,重视人文关怀,树立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
在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课程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由临床基础向临床护理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