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的高效学习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4201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以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老师应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轻松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发挥科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图文声音并茂。例如,在新课导入时,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趣味小实验,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就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蒸发”、“汽化”内容时,教师在冰冷的黑板上用手指沾水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随着时间产生的变化;又如在讲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时,以运动会中的拔河比赛为例,分析这一过程中受力的情况,让学生感觉科学知识就在身边,缓和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感,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让学生爱上科学,乐于学习科学知识。
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都需切实整合并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引导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情感等个性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尽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条件。
如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同时还回答了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可谓统揽全章,它为学生今后学习牛顿力学定律打下了基础,学生摒弃某些错误的习惯思维、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所以说,这一教学资源的效能独特、意义重大,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这一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又必须慎重处理,以求突破。因此,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笔者抓住关键点,以斜面小车实验为突破,理清思路,发展思维,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合作、讨论及交流感悟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维目标因此有效地整合为一,水融,相得益彰。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每一位学生由于各自成长环境、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在学习方面形成了高低不等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客观存在。虽然我们使用的教材相同,但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一般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来体现。例如,在“酸的性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这样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
(1)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是盐酸中的哪种微粒?(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
(2)应设计怎样的实验进行证明?(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回答)
(3)还有没有其他证明方法?(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适当的鼓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应引导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疑问,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此外,教师要给予弱势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促使学生向优势方向转化,实现共同发展与成长。
随着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各地中学都加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管理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以及相关领导、责任人应当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魅力和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将通过考试作文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过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特征①,没有将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只对课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地阐述和讲授,或将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产生烦躁情绪和厌倦心理,对数学学习的高效进行十分不利。
在课程改革广泛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新型初中课堂教学应当把学生作为教学―学习关系的核心和主体,充分、深入地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个性需求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采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讲课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框架内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可能出现的难点和疑点纳入教案中,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生间的认知偏差,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制定难易适中、紧扣教材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问题和错误。
在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启发性指导,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设立学习、探究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③。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强烈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控制好课堂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时刻跟上教学进程,并敦促学生展开主动、独立的思考,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和不解,并予以解答。
在新型教学―学习体系中,主体和核心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活动的重点目标④。初中数学教师要找准自身定位,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路人,在教学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及活泼、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状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状态的变化,通过对课堂提问和课堂情境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讨论,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已知理论的基础上探寻未知的领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在探究与辨证中体味、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数学的魅力,对自己学习主人翁的身份产生认知和认同。比如在讲解初中数学中同位角的概念时,可让学生在学习时展开自主思考,发现其与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内在联系,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论。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各种讲解内容、讲解方式的利与弊,吸取成果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发现、探索出更符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身份由主体向引导者的过渡,认识到学生身份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变,并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结束语
数学是所有涉及生产建设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学科的基础之一,数学学习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初中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数学概念学习的延伸和高中、大学高等数学学习的前提,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都面临着进一步的转变和改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准,初中数学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机构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利用各种先进手段和有效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注释】
① 李青.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 亚太教育,2015(19):30.
② 任芬.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21-222.
数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学习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他们认为数学很难学,学不会。初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十余年的经历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熟练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要学好数学必须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在人们的记忆里往往认为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常常忽视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他们常常错误地认为数学没有可记忆的,学习概念、掌握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每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信息源,它闪烁着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是思维的启发器,是解题中不可缺少的链条。有些问题在题设中蕴涵着某些因素,需要某一个概念去发掘、去开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分析,灵活运用概念,促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故讲解例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有意地渗透于概念讲解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此外,概念教学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深化完成。总之,教学中涉及概念的地方一定要高度重视,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实质及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概念的脉络与体系,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好概念,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是教好数学的重要策略
新课程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不再是学生额外的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传统数学教育中,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动背景。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初二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经济实惠?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推动力,用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发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样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探得更精确,使生活经验成为智慧体验,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很难学习,学习语文兴趣不浓,成绩很不理想。其实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要想学好它并不困难,那就要看你有没有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成功秘诀的名言:“W=X+y+z.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科学的方法,y代表不懈的努力,z代表少说空话。”可见科学的方法对于成功多么的重要,学习语文也同样如此。作为刚刚告别小学学习生活步入初中的学生,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很是迷茫,不知道如何学习,为了使同学们快速进入学习初中语文的角色,我提供几种学习方法。
一、课堂笔记技术要求
三点一线:“三点”是指听课要抓“重、难、疑”点。课上老师提出的难点、重点,还有就是“疑点”,要求学生在下课后用一分钟时间标出疑点;“一线”是整理昨天的知识和今天的关系。色笔区分:三种不同颜色笔区分三个点。预留空白:学生听课时以听为主,课堂笔记要记成大纲类型的笔记,给课后整理留空白,给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如果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本当废品给买了,那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个遗憾。如果把三年的错题归纳到“错题本”上,那将是家长送给孩子一生当中最昂贵的礼物。
二、注意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就可以专心地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三、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变得轻松而富有成效。但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网上诺贝尔”这一课时,我没有直接按照课文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搜索华人诺贝尔获得者的信息”。因初中学生对于诺贝尔的信息还是比较陌生的,自然兴趣也不大。我试着先在大屏幕上给出一张北京奥运福娃的全家福照片,之后问学生:“你们认识它们吗?”对于奥运福娃,他们最熟悉不过了,纷纷喊出了它们的名字,整个课堂气氛立刻被带动起来了。于是我接着问了一个问题,它们各代表什么含义呢?大多数学生摇摇头,却很想了解它们,所以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时,我做了简单的操作指导,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这些吉祥物的资料。在搜索网站上一输,点一下回车键,很快便查询出来,很难解决的事一下子解决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明白了利用计算机会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帮助,从而激发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二、实施伙伴教学,强调课堂内教学的互助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学生间的互动作用。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互教互学,以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平时上课时,我会挑选那些基础好、操作技能强的学生来当“伙伴教师”,并将他们的位置做了适当调整,让他们与那些学习基础和操作技能差的学生为伴。这样,在教师讲授后,当自己的伙伴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伙伴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因为一些细小的错误,学生自己发现不了,如果没有人指点,就会困扰他很长时间,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这时“伙伴教师”的出现就能节省很多宝贵的上机时间,提高课堂上机效率。在“伙伴教学”模式下,很多基础差的学生养成了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好习惯,学习积极性上去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三、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计算机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线上,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却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有的学生家中有计算机,有些简单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而有的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这种现象在由农村学校进入我校的学生中比较常见。此外,学生使用材,每节课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在实际中难免会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吃太饱”,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合理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我在设计“制作电子小报”这一课时,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设计任务进行了分层:
A.基础层(必须掌握,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了解电子板报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布局,掌握最基本的word软件操作,完成课后练习中电子小报常见版式的排版。
B.普通层(视自身能力而掌握,面向大部分学生)――要求在完成基础层作业的基础上,优化版面设计,合理搭配色彩,并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等。
C.提高层(视自身能力而掌握,面向部分学生)――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搜集素材,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小报主题内容,设计版面并美化小报。
四、合理使用教具,优化课堂教学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 在初中数学每学期的总复习中,复习面广,内容较多,时间紧迫,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笔者认为, “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 ” 的复习方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1.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期末的总复习必须要较全面系统,作出全面的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的知识重讲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而应该合理地系统一下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所以,复习中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学生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究竟掌握知识状况如何?,老师,首先可进行全面试探反馈。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练习,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等知识结构网络。同时,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并提出自己的复习计划。
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可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
2. 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
做法是:一重视学生的 “ 分层导学 ” ,发展共性,培养个性。复习过程中,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帮助优生确立主要目标 ―― 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 ―― 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困生主要目标 ―― 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二是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三是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 “ 总复习错题集 ” ,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 “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3.“ 找缺陷、强反馈、切提高 ” 的复习思路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 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老师应恰当组织复习,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初中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神秘感,毕竟电脑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的。因而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难,关键是信息技术并不是单纯的“上网玩游戏”,且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会增加,因而他们的学习热情便会逐步降低,这就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对此,笔者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善于正确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技术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设计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探究。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已是广大教师所达成的共识。确实,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教育家将兴趣作为教学法的中心,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来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作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极为重要的。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来具体制定。其中最主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导其积极自主地寻求答案,并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表扬,促使其不断地进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简单对相关知识作了讲解后,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应用,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变换过位置,或者修改桌面背景等等,并让学得快的学生向其他学生传授自己的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其学以致用的能力,更为有效的是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提醒学生,不能随意更改系统设置,否则很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让学生明白,原来信息技术的相关学问还很深,值得积极探索,进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效果自不必说。
二、积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的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若师生关系僵硬、紧张,那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然无从说起。因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真切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自己说了算,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倾听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上文说到,如果信息技术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那么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效率都只是一句空话,因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避免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有利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便会极力合作,认真思索,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试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率怎么能得不到提高呢?
三、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及时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定要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那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适得其反。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演示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层次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比如针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现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分为不同的层次,如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分为A层;信息技术基础一般的分为B层;信息技术基础差的分为C层。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付强.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J].成才之路.2009(14).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成长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一、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授课要讲艺术性
教师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教学目的。实践表明,法律课越能紧密联系实际,就越受学生欢迎、效果越佳。因此法律基础课要做到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教师应深入学生之中,使法律课与学生自身实际相结合。中职学生一般都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敏感、好奇、容易冲动,同时自控力弱,缺乏足够的支配力,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这样的群体,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另一方面法律课教学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相结合,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意将教材的内容加以延续——例如“网络犯罪”,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法律与他们的现实很近,就能较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要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熟练、重点突出、口齿清晰。其次,要精心设计教案,使讲课如同演剧,开场不久即有悬念,能吸引学生,集中其注意力,随着课程往前进展,不断有出现,令学生动情、喝彩或自发讨论问题。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师生之问、同学之间交流协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配合、敢于表现、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
所谓的高效课堂,即指在有限的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笔者认为,想要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高效提问
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因为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往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质疑和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水平,针对教材重、难点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设疑和提问,但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得到发展。此外,课堂提问必须讲求高效性,不要流于形式,不要陷入一问一答、貌似火热,但实际提问对学生思维发展毫无建树的“群言堂”中,最好减少那些简单判断和机械记忆的问题,而应注重提问技巧并更多地提出一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帮助的问题。
二、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是杂乱无章、浑浑噩噩、效率低下的,想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明确好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当然,在设计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中、差几个学习成绩层次学生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可以适当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此外,在教学时,应做到轻重有别、区别对待,对重难点和易错点用醒目的符号、颜色进行标记和凸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记忆。另外,在一堂课里,杜绝“满堂灌”避免拖堂,而且最好要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释疑、巩固新授知识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探索,注重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引导,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验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思路受阻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加以引导和启发,不要全盘托出参考答案,而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再思考去解决问题和疑惑,使其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并体验成功的满足感。最后,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合作学习和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既要独立思考,更要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汲取经验、树立和谐的合作意识。
四、掌握课堂节奏,适时反馈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可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节奏既不能一味求快,也不能过于慢条斯理,要以全体学生能够接受的速度和节奏为限。并在讲解中注意学生的反应,看到疑惑的表情或反应时应该中断新知识的讲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和补救措施,更细致地对疑惑点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总之,教师要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
五、注重数学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里,创新能力即体现为对已解决问题的再思考和新拓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和动手操作,对数学知识的未知领域进行自觉、不断地探索,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比如引领学生进行公式归纳、结论推导的过程,都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反复研究题目,寻求新解,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比如对同一结论或者同一数学题目,老师提出部分解答,启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证、求解,这些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极具艺术性的学问,想构建或实现一个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事情,这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实现方法进行反复探索和完善,为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古金琼,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朱洁瘩议高中化学“三效”课堂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1(3).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成长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一、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授课要讲艺术性
教师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教学目的。实践表明,法律课越能紧密联系实际,就越受学生欢迎、效果越佳。因此法律基础课要做到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教师应深入学生之中,使法律课与学生自身实际相结合。中职学生一般都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敏感、好奇、容易冲动,同时自控力弱,缺乏足够的支配力,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这样的群体,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另一方面法律课教学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相结合,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意将教材的内容加以延续——例如“网络犯罪”,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法律与他们的现实很近,就能较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要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熟练、重点突出、口齿清晰。其次,要精心设计教案,使讲课如同演剧,开场不久即有悬念,能吸引学生,集中其注意力,随着课程往前进展,不断有出现,令学生动情、喝彩或自发讨论问题。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师生之问、同学之间交流协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配合、敢于表现、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17―01
先生曾经说过:“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我们的民族是和泥土分不开的,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光荣历史!”农村文明需要农村教育来支撑,农村学校是农村文明之根。农村学校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应该是包含了农村精神文明丰厚内涵和外延的一个载体。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农村教育却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标,以中、高考成绩衡量一所学校好坏,导致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均衡,有学历没文化,有知识没技能。这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也违背了人发展的规律,更与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格格不入。
一、西部农村高中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 教育经费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民纷纷弃农务工、从商,西部农村部分村庄的青壮年越来越少,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成为“996138部队”(99指老人,61指儿童,38指妇女),农村高中办学规模也急剧缩小。农村高中收费低,运行成本高,经费不足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 现有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由于西部农村高中办学条件较差,教师待遇偏低,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素质的教师,优秀教师严重短缺。在农村高中,符合高中教育发展需求,学历达标,教育教学技能较好,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数量很少,英语、音体美及通用技术教师普遍缺乏,导致农村高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3. 教育观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相对落后。西部农村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单一,素质教育实施难度大,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未能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高中总体办学水平与城区高中存在较大差距,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在评价教师和学校工作时,主要是以升学率为标尺,“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兼顾不够,挫伤了大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4. 学生基础差,流失严重。西部农村高中优质生源不断流失,在校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学习基础差,对前途没信心,只想混个高中毕业证。挤不上高考“独木桥”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生源流失严重。
二、出路
1. 办学理念的突破。西部农村高中不应单纯以高考为目标,而是要以学校的特色化实现学科的多层次化,以资源的多元化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在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学校要把培养具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熟练掌握通用技术技能的人才作为重点,以实现学生身心合一、知行统一地健康成长,从而为国家和西部农村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