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体育教学思考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8 16:03: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教学思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教学思考

篇(1)

就目前我国的中学生而言,大部分中学生的体质比较差,存在不爱运动的现象。而众所周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唯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为学习打下强有力的基础,所以中学的体育教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有利于中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就此,本文对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进行以下几点讲解:

一、积极宣传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及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虽然当前的教育部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但是许多家长以及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并没有转变过来,所以中学体育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以及家长体育教学的宣传,使学生以及家长能够重视体育教学。在宣传过程中,学校应针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应试教育理念,向其宣传体育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效率。并且在宣传过程中,学校应将体育教学的优势以及重要性体现出来,在文化课程考核的同时应该也对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考核。

二、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1.转变体育教学的重点

在我国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并不注重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教学的主要重点是教师对运动项目的技术讲解。而这样的教学重点往往会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再产生兴趣,对于运动也不具有积极性,最终影响体育教学质量。而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重点则不同于以往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础进行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上,中学体育教师一般会对学生讲解多种运动知识,只要求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要领,将中学体育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完成,并使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运动习惯,并纠正学生的运动技巧。

2.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占领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当前社会人才的需求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进行提高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难点,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且根据当前人才市场的调查结果来看,职业的发展往往与人才自身的身体素质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人们唯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自己的职业工作中才会具备充沛的精力,工作才能够有干劲,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身体疾病对其职业工作的影响。而随着我国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具有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身体素质要求也开始提高。所以当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出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工作,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最终使学生不仅仅在体育课堂中进行运动,更能够在课堂外进行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以中学生的性格、年龄等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

通常情况下,每位中学生的性格都各不相同,并且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以及心理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明确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并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等状况制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更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中学体育教学要以中学生的性格、年龄等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并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对学生开展体育与心理相结合的课程等等。

三、明确中学生对新兴体育休闲运的兴趣爱好,以便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我国的科技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体育中也出现了诸多新兴休闲体育运动。当前中学生对新兴休闲体育运动中的滑板车、活力板等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并学习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专业技能,以便在课堂中以学生对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以及积极性,从而灌输给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注重学生对基础体育运动的了解以及基本技巧的掌握,更应掌握当前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专业技能,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与新兴体育运动相关的专业知识,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讲解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防护措施等,从而调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总之,对于中学体育教育而言,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式,而且也是提升我国人才素质以及社会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在现代体育教学的影响下,其发展主要应当从自身教育理念改善入手,同时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素养作为最早的培养目标,进而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改革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形成锻炼的习惯,以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篇(2)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体育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的协调发展。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意识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决定了体育不应是单纯的身体教育,而应该是以运动参与、运动技术、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为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克服过去仅强调以传统生物科学为基础的身体本身的教育而忽视教育中包含着的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注重与美学等人文学科相结合,向主体性教育转化。通过分析体育教学中的美学因素及其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来探讨美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1. 美学与体育教学的基本关系

1.1传统的联系和渗透

自古以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互为渗透。如我国古代的乐舞是集体育、音乐、舞蹈、诗韵于一体,并成为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既是情感的宣泄,又是身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健身功能;“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春秋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包括了政治、道德、体育、美学、科学、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古代的一种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在古希腊,体育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强壮的身体,作为军事的准备;另一方面是对人体进行健美的塑造。当时的体育运动会都是展览和炫耀的场合。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背景下,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美育与体育结合的主张。这种健与美、肉体与精神浑然一体、完美统一的文化传统,一直是后来体育和美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将美育融入体育的一种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

1.2认知过程中的共性

从认知过程上说,体育与美育都具有一个共性,这就是通过自身体验来获取知识的价值。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除了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以外,还有一种以行动体验为根据的难以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的知识,前者我们把它称为明言知识,后者把它称为默会知识。体育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是默会知识,他们通过自体对客体和自体与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综合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和心理认知。同样,在美育中,学生主要也是通过自体对客体、自体对自体的综合体验获取的默言知识。

1.3体育教学中的美学价值

体育教学中无不渗透着美学。美既可以从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又可以诱导体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使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教育为载体,促进全身心的协调发展,美育是以情感(心理)教育为主,促进着全身心的协调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过程中,能通过运动经验感受到运动中的美感和由于运动所获得的健康的生理所产生的良好的心理体验 。审美能力提高对体育教学有促进作用。感受性增高可以丰富情感,使情感深化到理想、信念、意志、品质之中,内化为人的素质和能力。对美的感受性的提高,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加高涨。

2.体育教学中的美学

体育教学中审美,是通过对人的塑造,特别是塑造出德、智、体、美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而显现出来的。体育教学中美学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客体和主体这两个方面。教师、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体育教学的客体,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师、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过程、学生这些方面所包含着的美学因素无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并使他们达到有机的统一。

2.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美学

孔子的学生子贡评论自己的老师时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此后,“温、良、恭、俭、让”便成为儒家做人形象的风范。教师之美,不仅以其表率作用影响学生,更以其育人和文化作用影响着社会。体育教师的言语美在教学上主要是通过精练的语言讲解动作要领、通过富有节奏感的口令组织教学;教师动作示范美是指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具备自然优美、准确熟练、舒展大方,可以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向往、期待,力求把动作做得和和老师的动作一样美;教师的形体美是指教师的外形要素与内部各种器官、系统的活动所形成的要素要符合美学的要求。古希腊的人体雕塑掷铁饼者使人感受到力与美的高度统一。教育者健美的外在形象,构成教育者魅力的要素之一。

2.2体育教学环境中的美学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学环境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依赖的并对其产生影响的一切客观现实。体育教学环境是教学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周围空间,以及与体育教学相联系的一切事物。体育教学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从范围来看,体育教学环境分为体育教学外部环境(即校园体育环境)和体育教学内部环境(即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从性质看,可分为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如各种体育场馆和体育教学设备)和体育教学的精神环境(如学校体育氛围和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无论是物质的环境还是精神的环境,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教学意义,体现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审美意识,同时渗透着美学的诸因素。

2.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美学

体育教学过程的美,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创造性活动。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鲜明的个性;二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动态中形成的具有美的特性的组合形式,即和谐的教学过程结构,如组织教学、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等。三是指教学内容的美。教学内容本身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由具体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大量美的因素决定的,它是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从人类文化知识体系中直接迁入的丰富的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和科学美的内容,也有部分经过教师的加工之后具有美的特征的内容。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以表演的形式表现韵律美、节奏美、姿态美,展现出形体美和精神美的高度统一。

2.4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美学

“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学生美的主要内容不仅仅在于寻求身体美、运动美等这样一些外在美,还需要追求塑造人所需要的精神上对美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自我体验,感悟到身体表现方面的美和自身精神方面的美。身体表现方面美的体验,是指与身体运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体验,如肌肉本体感觉、空间感觉、节奏感觉等。精神方面美的体验的要素,有感知美的体验、情感美的体验、意志美的体验等。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对自身健美的追求,使身体既健康强壮又具有人体美。学生身体活动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审美的情感体验。当人体抛弃各种多余动作,摆脱各种束缚而协调自如地运动的时候,自体往往会在内心里惊奇地感受到表现的自由状态,同时他的情感也随着流畅、协调的运动形式充分地表现出来。

3.美学与体育教学再思考的几个问题

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材、教法)、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结构必不可少的四个因素。只有将教育者、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这三个客体美的因素作用于被教育者主体,提高被教育者的审美能力,才能达到实现体育美学的目的。

3.1美学与体育教师素质

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思想、个性心理品质等等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领略美的同时,他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分子或要素出现在学生面前,成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由于学生具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向师性”,因此,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不仅向他学习知识,而且向他学习做人。教师的这种示范作用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中,是其他任何影响都难以比拟的。而体育老师更具有独特示范作用,从清晨早操开始到课间操、到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在这些过程中体育教师始终与学生保持着密切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3.2美学与体育教学环境

创造良好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体育教学环境,其根本的目的,在于不断地激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美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对教学环境产生美感的客观必要条件。学生在美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练习,他们将会对即将学习的技术动作产生亲和力,这不仅会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陶冶着他们对环境的审美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直接地影响着他们对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独具审美特色的教学环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既可以形成师生良好的心境,以唤起教师、学生愉悦的教与学情绪,又可以在更高程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感,使其全身心地进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去。

3.3美学与体育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到体育美的规律,充分展示美的因素,刻意强化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教学内容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将需要与能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育与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体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要要符合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体现科学性。

3.4美学与学生体育审美意识

“人是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马克思)。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有着与其他领域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要通过自体(学生)对客体(教师、教学过程、教学环境)以及自体对自体的综合体验塑造健美的身体,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体育教学中审美意识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客体或主体在主体头脑中产生美感的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往往体现为他的需要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又落实在一定的活动中的需要和能力的提高。就主体活动和发展的内部关系来说,一方面,需要是能力的内在规定,需要的水平决定了能力的水平;需要的发展与丰富推动着能力的发展与丰富;没有内在的审美需要,主体就缺少投入审美活动的内部动力,审美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种需要只有凭着各种活动能力,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才能得到满足与发展。因此,能力的水平也规定了需要的水平,能力的发展与丰富也促进了需要的发展与丰富;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主体就不可能投入审美活动,审美需要也就不可能得到满足和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因素,这些因素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影响。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美育不仅对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依据美学的要求和体育教学的规律构建美的体育教学模式,将能从学生内心深处改变他们对体育的认知,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2]小林信次.体育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科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杜卫.美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快乐体育;中学体育教学;思考

近些年来,中学体育教学提倡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形成合作、融洽的教学气氛,让体育教学更生动活泼,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情感。但是从快乐体育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与完善之处。要发挥快乐体育的功能与作用,还要从思考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快乐体育内涵及特征

1.快乐体育内涵

从字面上来看,快乐体育重点为快乐,即体育教学中重点是愉悦性,引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习各类技巧,最终实现加强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

从我国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快乐体育打破死板、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不同体育项目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竞赛体育、游戏体育及舒缓体育。要改变对体育教学的错误认识,树立终身学习习惯,采用快乐体育是重要途径之一。

2.快乐体育的特征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而快乐体育也有属于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体育要将快乐作为出发点与归宿,从情感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愉快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从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2)建立与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快乐体育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培养,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有效性教学必须要主导和主体结合。虽然体育教学大多是户外活动,但依然有一些课堂教学,因此,教学中要强调情感、知识及身体全面发展的三维结构。

(3)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但有竞争还有协同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和谐人际关系存在的温暖。

(4)教学组织上,快乐体育主张严密的教学纪律,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信息多向交流,强调优化教学环境。

二、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应用之思考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性,导致体育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乏味,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往往处在被动地位,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中学体育课堂上采用快乐体育,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被动局面,从而提高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施快乐体育时,教师必须要控制好整个课堂氛围,如果控制不好极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无法发挥教师或者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因此,对快乐体育思考总结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授课方面

对于快乐体育教学,许多学校评价体育教学效果趋向表演化,比较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例如教师示范讲解以及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注重学生对教学方法及内容的反应,但是却未重视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感受。从某种程度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成为“导演”,学生充当“演员”。这种评价方法只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情况,却极少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与表现,过于重视教师的表演,让体育教学走向一个极端,没有发挥快乐体育的根本因素,更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和教师合作、互动及交流,从而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如果不能达到这些目标,快乐体育必然失去存在的真正意义。因此,对教师授课情况正确评价非常关键。

2.学生学习方面

快乐体育主要是要突出教育理念,就是要面向学生的发展,强调体育教学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发展及素质水平。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体育学习。但是现实中,开展快乐体育教学目标中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选择教学内容及方法时,只照顾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而没有调动一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从而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评价模式严重影响快乐体育的作用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这种现象,安排快乐体育教学方法与内容时,一定要面向所有学生,要有针对性,要认真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与特征,以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快乐体育带来的乐趣,在快乐氛围中体会学习体育的乐趣,被体育运动感染,培养终身学习、自觉坚持的习惯。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才是发挥学生主体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斌.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篇(4)

一、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意义

首先,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具备一定的可塑性。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仍旧会以兴趣作为基本的前提,而游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趣味性,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其次,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在其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学采用游戏教学模式不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去玩,或者简单的做一些体育动作训练,而是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引导全体成员参加到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来感受竞争,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通过体育游戏能够让他们明白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则,规则在各个行业都很重要,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师组织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这样简单的体育游戏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很大,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竞争。比如,在体育课中进行简单拔河比赛的游戏,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或者四个小组,赢的一方有奖励,体育教师作为比赛的裁判,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培养了竞争意识。

再次,激发高职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挫折无处不在,用积极的心态应对挫折是高职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有的学生可能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产生挫败感,在情绪上表现出来。负面情绪积累就会造成其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在体育游戏开展过程中,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活跃了教学气氛,还能够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控制力,愉悦学生的身心,让他们通过游戏舒缓内心的紧张感与不安感,让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放松自己,培养其良好的精神状态,还能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能力以及接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用积极、乐观、奋进的心态去对待体育游戏和生活。

二、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

1.体育游戏在体育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授?n成功的保障。在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选择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准备活动中,一般会开展常规性的活动项目,体育游戏在常规化的课堂导入环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初,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排列,可以选择那些能够提高学生兴奋度的游戏,像“队列游戏”,具体实践过程为:游戏者围成圈。游戏开始,教师指定任何一人从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开始游戏,第一人说:“立正!”同时做稍息的样子。第二人应接着说:“稍息!” 同时做成立正的样子。第三人应接着说:“向左转!” 同时做向右转。第四人接着说:“向右转”同时做向左转。如此交替进行。在准备活动结束部门可以选择辅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本次的学习环节。

2.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基本部分中的应用

对于体育运动的技能训练来说,其过程显得有些枯燥,在体育课程基本部分中,为了避免内容枯燥引起的学生积极性受挫的现象,可以穿插一些体育游戏可以发挥游戏的特点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度。在基本部分游戏安排的时候,要注重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游戏来放松自我。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速度和敏捷性,可以带领学生做“接力赛”游戏,具体实践过程如下:首先,游戏准备,在场地上划一条起跑线,根据每个队的人数,在线前5米处并排4面小旗,中间的间距为2米到3米。在小旗前25米处各放一个实心球,体操捧若干。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队伍,每人手拿一根体操棒,站在起跑线后,裁判发令后,各队第一人持体操棒跑到小旗前,将体操棒放在地上,然后迅速向前跑,绕过实心球跑回本队,拍第二人的手后站到队尾;第二人跑过小旗将体操棒同前人一样参加架路,跑回拍第三人的手。如此依次进行,通过这样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3.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结束部分中的应用

篇(5)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99-01

1 体育教学人文性的内涵

(1)人文性主要指的是一个过程,既包括教育和学习的融合的过程,也包括了老师和学生的融合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要达到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已经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单纯的掌握体育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增加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阳光心态。“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充分的交流,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一种知识,给与学生一种珍爱生命的意识。”

(2)人文主义还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到有关“人”这个命题的一系列的思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是世界的基本要素,生命具有最高的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对体育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体育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设置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创造适宜的教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领会到这种人文精神,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2 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新思路

2.1 一切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让受教育的人在身心方面可以健康的发展,而人文性就理清了学科本位、学生本位以及社会本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求以学生为重,但是这不能空喊口号,要真真正正的去实施。体育教学是需要有一个目标,来指引行为,这个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需要,还有考虑老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在环境和器材方面的供给。这些都是最基本要考虑的内容,如果脱离了这些实际条件,目标就成了空中阁楼,不切实际。目标的制定,既不能过于空泛,让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失去了信心,也不能制定的太过保守陈旧,让学生感觉不到新意,没有了兴趣。目标制定出来,既要认真的去实施,但不是说,这个目标就是一成不变的了,而是要随着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不断的做出修正。把人文性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身心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2 教学内容要注重向着创新化、人文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制定出适宜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首先在制定上,就要保证学生可以接受,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而体育老师在实施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把“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协调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学生创新性和启迪性的培养,让学生敢于大胆提问,特别是关于权威理论的提问,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督促学生要投入实践,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以往那种书呆子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潮流,这样,也能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还应该鼓励学生要对学习具有主动性,在老师的指挥下,可以针对所学内容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对老师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商讨、辩论以及质疑。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对自己以及他人乃至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评价,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才能让自己查漏补缺,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完善。

新的课程投入实践之后,改变了以往那种硬性规定比较多的状况,而是设置了学校和地方的课程,这就有助于体育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性,因校制宜的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不仅创造出一种本校自有的独特文化,而且也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新的教学课程,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充分的体现了人文性特点。

2.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教学只要针对的是学生,所以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各种方法。教学方法也要体现人为性,这就落实到几个方面。因为学生的个体出现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区别对待,就要开动脑筋,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因材施教,这样就能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而且,老师还要把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因为现在的社会,需要那种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才,所以,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达到了目的,而是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学习。也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走上社会后,才不会被社会法则所淘汰,才能成为各样各业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区别对待,以及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正是对人文性的体现,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形态,可以担负自己未来的社会责任。

3 结语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也只有让学生满怀极大地兴趣和主动参与进来,才能把教学任务完成的很好。体育老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尽量把学生当成家人,当成朋友,当成伙伴,这样,学生也会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和亲切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就会很主动的加入进来,只有大家一起配合,体育教学的任务才能顺利的完成。体育老师还要不断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这种兴趣变成一种本能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自动的去学习,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就是一种无形的意识财富,可以保证学生在身心方面健康的成长。要想把人文性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虽然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就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育老师具有创新意识,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出各种适合的教育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充满人文性的教学中更好的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36-01

1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新课改强调各个学科的教学重心都要着手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确保素质教育可以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而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则以凸显体育教学的多样功能为基础,借助于不同的体育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目前,高中体育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新课改作用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以现代化和科学化的体育教学理念、成熟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和水平较高的体育教学素养,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重视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学育人的关系上,侧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我上,要注重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

2 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思想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中体育教学仍保持着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主要内容,老师过分注重学生对于体育技术和运动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却忽视了开展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即锻炼学生的身体,强健学生体质。

2.2 教学手段单一

绝大多数的高中在开展体育教学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只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体育实践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与实际相差甚远。体育教学手段是完成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旨在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确保学生健康发展,使其身心发展与社会要求相适应。

2.3 忽视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学校开展高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除了要实现国家和地方提出的高中体育教学的课程要求,还要培养学生在高中时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一些体育技能,帮助学生经由在高中阶段学习和了解体育知识,养成学生终身热爱体育和锻炼自身体质的良好习惯。因为学生能否长期保持体育锻炼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所以在高中时期培养其体育兴趣,使学生可以一生受益。但现行的高中体育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身体和提升学生素质,没有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喜欢体育的兴趣,使得学生觉得体育课是强制性的锻炼,因而比较排斥体育学习。

2.4 体育成绩考核方法不合理

科学考核学生的高中体育课的学习成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更自觉地开展体育锻炼,积极锻炼以便提高自身体育素质。但是不少学校考核体育学习成绩的方法极不合理,主要有如下问题:即无视个体差异,用统一标准来考核高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实际上,我国不同地区的高中学生的发育程度和发育水平各有差异,使用统一的标准会导致部分地区高中学生的体育成绩达不到标准;评价体育项目一成不变,而导致什么项目用来评价体育成绩,体育老师就教什么项目,做不到因人而异,无法提升学生体育特长水平

3 新的时期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转变观念,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体育教学的第一要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彻底地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形式,从单纯追求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转移到追求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上来。换言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懂得体育运动对人的价值,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3.2 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否能有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对体育教师来说是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3.3 加强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可以从学生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体育学科是以身体语言为主的特殊学科,比较容易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从事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4 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导向、激励和鉴定的作用,考试只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是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素质教育的支配下发挥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建立健全体育教育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成绩做多元化评价。

总结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体育教师通过自身的各种行为的表现去激励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反应,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12-01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只有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能力,才能使中学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一、改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学校就是培养、造就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中学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一个人只有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身体练习,才能有助于健康,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意识地参加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身心。体育教学就达到了目的,为此,中学体育课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健康进行,不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运动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进入中学,青少年变进入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这一时期身高、体重增长速度惊人,伴随着学校、家长、社会的教育、影响,世界观在逐渐形成,意志力在增强,足以控制自己,因此,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施以新课标教育,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无疑是事半功倍。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主锻炼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坚持自主锻炼的必备条件,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练习习惯。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而兴趣的激发是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愉快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因而对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并对提高活动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不断培养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选择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跃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学习要领,克服了跳山羊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可见情境教学在快乐体育中起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作用,这些形式和方法简单、活泼、新鲜,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情绪高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篇(8)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学校体育和教育学方面的文献并认真分析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前人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从中了解到目前的研究现状。

1.2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体育教学各级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进而获得核心目标概念并对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核心目标的界定

关于核心目标,教育学者周长阔先生认为,教学目标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普通目标,即一般技术和知识;第二级是核心目标即掌握方法;第三级是终极目标即运用方法。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论专家吴永军先生认为,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周先生和吴先生关于教学目标的界定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教学的普通目标是等同的;而终极目标又等同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指通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发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见,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注重的是学生通过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最终应用方法,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与核心目标的内涵是一致的。故笔者认为,从整体上看体育教学中核心目标关注的是学生以一般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掌握锻炼的方法,同时促进健康,并潜移默化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

2.2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中核心目标的缺失

当前的目标设计有些地方是值得肯定的。首先,目标的设计是围绕学生展开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并且从五个领域对目标进行分解,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标的设计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2.2.1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较差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起着导向、调节、激励、评价的作用,其中评价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依据。从以上几则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不同领域的目标均表现出可操作性较差,例如情感目标。通过投掷和变向跑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但如何测量与评价将会出现困难。

2.2.2部分教学目标要求过高

学校体育的课时教学目标,不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太高。例如舞蹈教学的知识目标:围绕音乐与舞蹈华尔兹的基本步法,让学生懂得舞蹈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了解运动与音乐的节奏概念,体会不同运动与音乐节奏的变化。一节课学生不大可能接受那么多的观点,不大可能养成需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习惯、不大可能认可和领会那么深邃的精神和意识。

2.2.3教学目标条目偏多

既然已经写入教案,就不应该是放在教案中的“摆设”,就要有具体的教学行为去落实。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大多课堂教学是难以顾及这么多条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有的是急急忙忙,全部条目都有所涉及但不分主次;有的是突出了重点,而很多条目只是蜻蜓点水般稍有触及;有的则是全然不顾设计中还有那么多条目,操作中完全是另外一套。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条主义理解,认为一堂体育课都要全面落实五个领域的目标,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与时空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要处理这一矛盾就应该每节课都有核心目标,五个领域的目标不一定要在一节课都有体现。有些课可以设计为核心目标,有些课可以以技能为目标,有些课可以以身体健康为目标。总之,课堂教学要有核心目标,一节课必须有一个全体学生必须达成的重要目标。核心目标就是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灵魂,有了核心目标,课堂教学才能有主线。

3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3.1依据教学内容的价值确定核心目标

对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弄清楚它在体育课程体系中的教育价值。分析教育价值不能把着眼点放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应该站在课程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要站得高,看得广。要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思考编者为什么要把这部分内容选作教学内容。如现行使用的《体育与健康课标准》,在内容的选取上,可以明显地看到编者的一个价值取向: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基于上述理解,在“舞蹈教学”课中,如果是新课,就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这个中心展开教学,其核心目标无疑是“让学生通过基本步法感受乐感”。这个目标达到了,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3.2依据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核心目标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更不同于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利用同一教材资源进行的教学,在新授课、复习课中应该是各有侧重的。例如,《舞蹈教学》这一教材内容,上新课让学生通过基本步法感受乐感,上复习课则完全可以把通过完成数组舞蹈组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作为核心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于同一教材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有不同的核心目标,而且应该有创新的核心目标。这样,学生会觉得复习课不是纯粹“炒冷饭”,达到教学的推陈出新,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适切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三维构架中得到成长,有侧重地螺旋式地提升素质。#p#分页标题#e#

3.3依据量的有限性确定核心目标

教学目标,特别是核心目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目标内容在质上的规定性,同时必须考虑量的有限性。核心目标所要求的量,必须是一课时内所能达到的。核心目标的表述要明确不能含糊,要具体不能宽泛。核心目标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重基础。

3.4依据学情确定核心目标

大家知道,备课要备学生,即进行学情分析。尽管核心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但依然要分析学生的身心状况、知识背景(包括生活地、见闻等)、知识水平、个性倾向、学习风格。必须在综合考虑这些具体的、个体化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核心目标。核心目标的确定还要分析班级氛围,由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听课气氛往往有所不同。同样的教学目标,在有的班级可以是“基本完成”,在有的班级可能是“高质量完成”。

3.5依据达成的可行性确定核心目标

确定核心目标时,要同时安排好课堂教学活动,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予以解决,既不能让学生很容易地实现,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必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曲折性的体现。

篇(9)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尝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为了把握相关背景资料和研究理论,查阅了相关研究论文、学术专著、政府文件和体育文史资料,特别近两年的相关研究成果。

1.2访问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与走访相关部门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到中小学,获得所需的相关资料数据。

2、结论与分析

2.1场地、器材、师资严重匮乏,中小学体育教学形同虚设。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在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普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十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另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表明,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知之甚少,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对篮球、排球、足球知识一知半解;对双杠、单杠、山羊、跳箱等体操器械更是生疏,学生体育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

2.2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曾到所在地区及周边地区作过调查,多数中小学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多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台。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就拿我调查的地区来说,经济上是全市数一数二的区,而投入到学校的却少之又少。新建的几所小学虽然留有空地,但由于资金不到位,所有场地都是杂草丛生,有的甚至还被种上了菜,令人哭笑不得。市政府所在地的市第三中学,是该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原有一个300米的田径场,被政府修路时强占了半个弯道,剩下半个场地现在也变得坑坑洼洼,却无人问津。而全校将近2000名学生依然还得在这个场地上上课、做操、活动,场地的老化和学生的过于密集,也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

2.3体育器材缺乏、老化现象严重。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普九验收,部分学校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但往往应付检查,能用于教学上的少之又少。中学的经费投入稍微比小学要多一些,但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购置的器材本身是低质低价,加上自然的损耗和人为破坏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应付减负的检查,有的学校强行把学生赶到操场上,但学生想打篮球没场地,想打羽毛球、排球更是没场地、没器材,于是学生们只好三三两两在操场上或闲逛、或追打,场面令人啼笑皆非,学校还惊呼学生素质如此之低。试想,学生们如果有器材用,还会出现以上现象吗?

2.4体育师资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在小学,一般学生的人数在200名左右,大一点的学校人数在600名左右。这样的学校低年级一般一个教师带一个班,实行所谓“包班”,像这样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教师,体育课要么是班主任兼职,要么就是从文化课一线上退下来的老教师担任。某中学学生总人数两千多人,有二十几个教学班,却只有两名体育教师,还负责学校的运动队的训练和学校的一些杂事。这样的学校,课时多,教师精力有限,使体育课“放羊式”教学成了必然。学校体育教师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受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更是严重缺乏,造成体育教学毫无质量可言。

2.5大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班一但体育考试结束便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许多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造成体、音、美课程成了可有可无的外三门。在小学,根本就没有体育教师,不得不由其他教师兼职或一些老教师来上体育课。还有,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3.建议

3. 1体育教学思想需要改进。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效果。

3.2加强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应首先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教学用品和器材,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 山羊 、轮胎等)。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4结论

中学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从小的方面说:对孩子的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孩子们造就完美的人格也是极为重要的。不管城镇,还是广大农村都不应也不该轻视体育的教学,希望每一个教师,特别是各级各类领导都能加以重视,这不仅是素质教育所必须,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及社会各届要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宣传体育教育,为体育教育鼓与呼,把体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意识到开展好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合理的运用创新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娱乐活动,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好感,能够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合理的应用自主式体育教学方法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应用自主式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体育项目。中学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学习进度、学习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资料方面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从而能够满足学生的客观具体需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重视个别学生的身体差异,让身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体育运动项目,能够自主的去选择学习难度,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积极的主动的去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就不再是被动者,有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使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多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娱乐游戏,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身心同步发展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即便是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也会因为多种因素导致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接受教育以及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的不同,使得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这样一来,中心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其次中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再次,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在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中表现的特别突出、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该重视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这些学生进行特殊的教育和培养,希望能够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体育运动方面的人才;对于学习成绩一般、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要从基本的体育技能和较为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始,并且还要不断的鼓励这些学生,能够充分挖掘这些学生的长处,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身心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学校得到普遍的应用,那么,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能够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的体育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

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中学体育教师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中学体育教师改革体育教学方法,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1)课前准备。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要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抓住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按能力分组,教学因人而异,让每位学生各取所需,各挥其能,各展其才。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课后反思。对教材搭配,教学手段及方法,学生生理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维目标,进行系统性地分析与总结,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教学形式,完善教学方法。

(4)课余补充。本年段的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存在着个别差异,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结构参差不齐,利用每天放学后的20分钟,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于部分个别项目薄弱的同学进行补充练习,坚决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二、 中考体育加试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1)篮球绕杆运球往返:前后屈膝抱球预备,变向加速男二女三,看准目标不慌不忙,冲刺只需运球一次。在运球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情况,本人总结出篮球运球往返练习的几句口诀:前后屈膝抱球预备,变向加速男二女三,看准目标不慌不忙,冲刺只需运球一次。口诀解释为:两脚前后站立,持球于体前,后手准备推球开始,开始后,前后两根标志物之间,男生运第二次球变向推球加速,女生第三次运球变向加速,看准下一个标志物的位置,掌握好节奏,不能手忙脚乱,要冷静发挥水平,最后冲刺的时候推球向前,只需运一次,抱球冲过终点。

这个口诀针对绝大多数学生,但是实际教学中难免出现基本功不扎实,无法完成要求的同学。本人所带班级也出现过3到4个同学,他们属于运球还不熟练的那一部分,因此,结合他们的特点,我单独制定了联系方案,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完成考试预定线路,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提高球速,不断提高技能。比如某班一位男生,连基本运球都会掉球,无法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我先从原地运球开始复习,强调大臂带动小臂,五指分开掌心空出,在自然发力下压球,然后就是练习行进间往返运球和变速运球,最后绕杆练习。除了学生的基本功之外,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名同学的运球成绩在1个月时间内突飞猛进,连同学也刮目相看。体育中考时拿到了满分成绩。

(2)双手脑后前掷实心球:双手持球前后站,送胯甩臂脚蹬地,出手发力一瞬间,重心变换换脚跳。双手脑后前掷实心球是对技术和爆发力的测试。口诀解释为:两脚前后站立与肩同宽,前后一脚半距离,将球握好后,持于体前下方,双臂伸直放松,向上举球的同时身体重心后移,同时髋关节向前送,腰腹充分展开,胸部前挺,肩关节尽可能后伸,蹬地时两脚稍弯曲。看似简单的口诀,其实蕴含了许多技术要点,简单来说分为:持球预备姿势,站位,预加速,最后发力4个阶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前三个阶段大家掌握较好,在第四个阶段发力的方法上,男女生明显出现了不同。在手臂的弯曲程度上,由于男女力量的差异,女生更适合与手臂伸直后仰发力,这样可以提高出手点,提高成绩,男生更适合与后仰手肘弯曲发力,加上甩球的动作会扔得更远。

(3)50米短跑:预备动作要做好,摆臂蹬腿抬重心,眼看终点脚拔地,全力冲线不减速。50米短跑是短距离跑中最考验爆发力的项目,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练习,学生的练习更加易懂好学。口诀解释为:做好预备动作是好的开始,重心开始慢慢抬高,加大摆臂和抬腿蹬地,眼看终点加速跑,冲过终点的时候不能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