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艺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通过调研和收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突出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二、社会需求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人才。
长期以来,广告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调查结果
(一)市场概况
据2016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1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9.47%,业务人员80.8万人,占47.27%,其他人员是73.9万人,占43.2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二)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就业领域
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以及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热门的行业。
(四)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3500―4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7000―9000元之间。
(五)专业要求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2)发明创造的能力;(3)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4)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5)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软件:熟练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认为:平面设计分类及就业岗位目前常见的平面设计项目,可以归纳为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本专业在校生,要掌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与电脑艺术创作的技能,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和的能力,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以及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外企业进行形象策划。能自主创业。从艺术素质来讲,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训练,具备本专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在市场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还要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分析和解决具体操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协调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电脑能从事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具备与装潢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实施和经营管理等能力。
根据近年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相关学校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五、建议
1.装潢艺术设计是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2.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打造本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3.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J9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07-0-0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影视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一、影视艺术教育实践方法革新的背景
(1)影视作品创作类型多元化。“互联网+影视”背景下,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院线电影、电视作品,网络电影、微电影、短视频、自制剧等类型作品层出不穷。
(2)影视作品的创作内容多元化,传播渠道多样化日益明显。
(3)影视作品创作主体多元化。除了院线电影制作公司、电视台为领军的创作主体外,一些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影视传媒公司和草根制作团队(非专业制作团队)也逐步成为创作主体。
(4)影视作品创作模式的转变。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操作模式,即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充分预估,再以市场为目标生产和推广电影,进行衍生开發,实现产业价值。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需求特征
(一)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能够根据时代变化的特征来不断地扩充自己,难免会在时展的洪流之中销声匿迹,同样的影视艺术行业的也应该积极展开双创工作,并围绕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这两个方面展开,制定符合大数据时代特色,且更具有创新性的学科教育及实践创作体系,提高艺术创作人才对经济市场和影视行业市场变动的感知能力,提高对影视艺术元素捕捉的敏感度,推动影视行业创新和发展的内力。
(二)具有敏感的数据分析能力
时下对于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对影视艺术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体现时代背景。被大数据充斥的影视行业,需要具有大数据概念、理念的新型专业人才。
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应具备敏感的数据感知及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获取受众观影内容喜好与需求、受众观影心理、观影趣味、观影行为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保证创作的针对性。从传播角度而言,对于数据信息的掌握是有效扩大受众面,占领观影市场的有效手段。
(三)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影视艺术是融合性艺术,影视艺术创作者,应是具备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杂家”。影视艺术创作是集体创作,是多种学科、行业的交叉融合,创作者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多重能力的并行塑造,可以使创作者从大数据中汲取有效信息,并将其在作品中合理化呈现。此举不仅能够促进影视艺术行业的正向发展,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适应。
三、影视艺术教育实践的“大数据化”革新举措
(一)“点式教学”向“线面一体式教学”转变,重构“大专业”
大数据时代“融合”大于“割裂”的专业形态日益凸显。影视艺术专业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融合。新形势下,影视艺术教育理应转变教学立案,打破学科框架与界线,构建“大专业”,实现多学科的有机融合。
传统的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学是针对创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点式教学”,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实践时,缺少了学科知识的融合性应用,导致作品整体质量不高。大数据时代的大专业建设,归于教学其本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借助于大数据平台,将传统的“点式教学”向“线面一体式教学”转变。
一是,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的搭建。实现“采”“编”“播”“摄”“录”“演”“服”“化”“道”“音”“美”“照”多专业技能知识的“一体化”教与学。二是,专业内涵知识体系的搭建。实现影视艺术与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树立跨专业、大学科意识,利用大数据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来拓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内涵。
(二)“模拟实践”向“项目化实践”转变,实现专业实践路径的大数据化
“模拟实践”时代,是单纯完成练习,是以“作业”形式检验学习成果,老师是唯一评价主体,虚拟成分过重。“项目化实践”则是具有市场检验性的实践创作,需要具有创作规格“作品”,是来自于社会、市场的任务单,是具有“产品”价值的成果。其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评价结果通过大数据检验,更具有说服力。
实践创作路径的大数据化,有几点特色:首先,利于实现专业(学校)、行业、企业三者之间建立大数据交流平台,整合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提高有效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其次,通过来自市场(企业等)的实际项目能够不断拓展创作实践的多维空间。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学习潜能,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企业,提升专业能力,使“作业”变“作品”,使“作品”变“产品”。第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的“项目化实践”方式,利于专业的对标建设,成果转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大师工作室;体制机制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master studio;system and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179-02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的建立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的建立是基于对行业领域的发展需要,行业内的大师级人物组成具有影响力的工作室来推动行业发展,为后续的人才提供专业的培养和引导,大师工作室建立有助于形成教学领导机构,指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对领域内人才的挖掘力度,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另外,大师工作室可以实现学校和社会企业的联合,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为行业人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建立的作用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有领头羊,通过他们来带动这个行业的高水平、高层次发展。对于环境技术设计专业来说,它的专业性是比较强的,通过建立该行业的大师工作室,可以更好地发挥工作室的领先性作用。首先,工作室的成员都是该领域的大师,因此整体工作室的水平是比较强的。
因为水平和实力雄厚,因此他们的研究和设计情况代表了该行业的较高水平,可以为其它工作室提供参考。例如,湖南某职业院校集结了该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面较强、较权威的师资力量成立了大师工作室,通过这个工作室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这个工作室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到工作室进行见习或者实习,从而促进自己的提高。再者工作室因为实力雄厚,常常会受到客户的青睐,因此工作室可以以这些客户的订单为基础,加强和其它普通工作室的沟通,进行订单的合作,带动了其它工作室和整个行业的更好发展,这也是发挥高校职能的一个有效手段。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有无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普通工作室和行业的发展是有区别的。有大师工作室的地方,由于引领式榜样照应的存在。整体的发展会呈现出竞争性强的特点,彼此之间会形成一良性的竞争。缺乏了大师工作室的榜样效应影响,很难更好地刺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容易使得该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和社会。
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体制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成员都是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人员,其遵循的宗旨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造良好发展前景,通过影响力来领导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优化工作秩序。
专业大师工作室的建立需要有完善的工作体制和机制,通过体制和机制来促进工作室的良好运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促进工作室的更好发展,从而推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如果体制机制不完善,那么工作室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下面对工作室体制机制进行了研究。
3.1 会议章程机制
大师工作室要定期开展会议,针对行业内学术动态进行研讨,并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大师工作室会议制度分为两种:
①月度会议,时间定为每月中旬15号左右定期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侧重于对工作室专题进行研讨,对于制定的计划进行分层解析,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回报行业进展和工作进展,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内的教育问题进行研讨,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行业难题;
②季度总结和会议,会议时间定为每季度月的5号左右,其内容是对季度工作进行回顾,逐层分析各项工作进展状况,以及科研项目的进展状况,针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要对下季度的工作进行规划,确定科研题目和专题讲座等工作开展内容。
3.2 工作制度分析
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员要参与工作制度的制定,通过和成员签订协议的方式来维系工作室制度进行,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专业化成长方面制定周期性的发展目标,确定参与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再者要制定完善的行业培训计划,挖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工作室人员要确定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研究任务,确定目标工作内容,实现工作室的教育目标。大师工作室的参与人员要秉承科研与教学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开展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要确定研究方案,制定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整个课题计划要做到有课题来源、实施项目书、实施人员结构、阶段性总结、成果分析等,每一个成员都应当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项目研究工作。对于教学工作,要完善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和项目内容衔接在一起,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 考核制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应当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由领办人员参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对工作室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工作室考核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理论知识、行业影响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能水平等各个方面,同时针对工作室的参与资格进行详细的规定,列出入室的硬性标准和软性标准,定期进行人员的考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人员要调整出大师工作室,同时要畅通工作室的准入通道,为优秀的素质过硬、发展潜力巨大的人才提供进入的通道,逐步实现工作室的更新换代。
3.4 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大师工作室应当建立档案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促进工作室各类档案的良好管理,为人事工作的调动和工作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材料的依据。档案制度主要由统一的档案室来进行档案的保管和工作的开展。除了档案的管理职位,也要加强对资料的管理,要对工作室成员的项目计划、经费账目、科研内容、会议内容等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形成统一的记录资料。再者要针对大师工作室的设备仪器、实验工具、测量仪器等进行记录入库,保证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正常运行,提高工作室仪器使用符合规章制度,避免造成工作室工作混乱,为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不利于工作室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工作效果的突出。
4 环境技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的机制分析
4.1 实现工作室工作机制的一体化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要秉承专业教学、项目开展、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如图1所示),针对专业内的教育工作开展社会调研,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尤其是是强化教学和企业的联系,引导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基于广泛深入的职业分析,在此对环境艺术课程体系进行建议性改革,归纳职业体系性工作任务为行动方针,根据人才成长规律,以能力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为行业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大师工作室要优化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工作室在行业内的领导力,因此工作室要从会议章程、工作制度、考核制度、资料管理工作和教学引导工作入手,从制度的建设开始着手进行工作室的完善,从而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程序化,使其开展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提高大师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形成工作的记录,为后续工作的检查和矫正提供帮助。
4.2 践行工作室工作职能
大师工作室成立初衷是调整人才培B模式,为人才培养制定可行的教学策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秉承职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从设计教学发展规律和艺术设计人才成长规律入手,实现对市场人才培养的引导。
再者大师工作室要承担起行业内媒介的作用,推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内开展,大师工作室人员要发挥其人脉资源,为学校和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并参与到人才的市场化培养中,和学校、企业构建三方合作关系,共同打造科学化的培养的人才模式。
5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由于是该领域内的大师级人物组织的工作室,因此凝聚力行业的较高水平和力量,可以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专业的帮助。
同时,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形成了较好的教学机制,也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人才的更好培养。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体制和机制就行研究,可以为工作室的规划化、有效化运行提供帮助,促进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和良好发展,最终带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高水平发展。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一个行业的良好发展不仅仅是一线的工作行业在发展,同时,也应该是人才的培养也处于良好的状态,而大师工作室的构建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并且在良好体制机制的影响下,可以使得它的发展更好更良性。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创业成功者区别于创业失败者与不创业者的素质或能力,即人事管理理论中所主张的创业成功者的胜任特征。1目前,我国创业者胜任特征研究虽有了一定的成果,胜任特征框架也较为清晰,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说,对于行业的关注还不够。如今,我国自主创业较多的艺术设计类行业,如:广告,媒体,动漫,室内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都具有与其他自主创业的行业明显不同的行业特征。而不同行业特征对于行业中的创业者,具有差异性地胜任特征要求。艺术设计类行业不但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民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另外,艺术设计类行业一般较为年轻,创业公司较多,行业市场开拓速度快,竞争激烈。这对艺术设计类行业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的研究,不但能深化对创业者胜任特征的理论探讨,也能够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实践支持。
二.方法
(一)被试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中,选取已创业大学生、有想法但未创业大学生和无创业想法大学生开展分层抽样行为事件访谈,同时,对已毕业的创业成功的该专业大学生进行访谈,找出其胜任特征,修改初步提出的胜任理论构架,完善胜任特征词库,编制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问卷,验证该专业学生创业者通用胜任特征模型,完善关键事件组。
(二)研究过程
1.收集胜任特征词汇。采用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目的是从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者和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被试以及普通大学生中收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胜任特征的不同看法,基本掌握该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者胜任特征的构成要素。
按照以上标准,发放开放式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回收率72%。按项目意思明确与否这个标准对这些项目进行了筛选,并对其进行频率分析。一共收集到267个描述性词汇,总结得到37个胜任特征描述词。(见表一)接下来,让已创业成功、有创业打算、普通大学生,对这37个胜任特征词进行重要程度的五点打分,完成半结构式调查。
2.行为事件访谈。选择艺术设计专业已创业大学生20名,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对其在自主创业中所出现的成功或不成功的事例,获得其创业经历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提取胜任特征的关键因素和行为。在访谈中,我们对采访对象的所有谈话内容进行录音和记录,访谈结束后,将录音和笔录资料整理成文字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主题分析和编码,从访谈中提取有用的胜任特征词汇。
对之前的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式问卷结果进行频次和评定分数的分析。(见表一)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处于前18位的胜任特征词,与将访谈报告进行整理后出现在访谈中较多的胜任特征基本相似,因此,选取了这两种方式共同析出的10项胜任特征,即:独立性、主动性、抗挫折能力、激情活力、设计专业知识、创意点子、经营及法律知识、行业经验、团队建设、诚信。
3.编制创业者胜任特征问卷。
第一步,进行预试问卷的编制。首先依据前期访谈所建立的胜任特征,并结合BEI访谈得到的行为特征,为每个胜任行为提炼4-6个胜任特征,初步编著预试问卷。其次,请心理学专业教授对问卷的结构和项目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确定预测问卷。再次,邀请大学生对问卷题项的清晰表达程度等进行评定,删除表达较晦涩和有歧义的题项。最后,确定共包含87道题项的初测问卷。
第二步,向笔者所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包括有创业经验、正在创业、有创业意向的),共计50名,发放预试问卷,最后回收有效48份。根据被试在测验上的总分按升序排列,取其中的前27%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求得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各个题目上的分数差异的t检验,如果某题差异不显著,说明此题的区分度很低,可以考虑删除,共删除15个题项。
第三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来对预试问卷的剩余72个条目进行降维,初步探索胜任特征结构。采用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分析的结果并不理想,未符合预先的构想。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因为一些条目的表达不清晰,二是问题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重复和累赘,三是预试的样本量不足。因此,笔者对以上结果进行了修正,删除一些不合理的项目,共删除题42道,剩余30道,再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修正后因子结构清晰,30个项目归属到了6个因子上,分别为:激情活力、主动性、设计类专业知识、创意点子、经营及法律知识、沟通协调。
4.正式问卷的分析与验证。
选取高校毕业的创业者和在校大学生共计200名,其中已创业大学生25名,有创业想法大学生100名,普通无创业想法大学生75名。采用克伦巴赫一致性系数检验总量表的信度,如表二所示。检验结果为:本问卷总给的同质性信度为0.921。而各分量表均在0.842以上。表明本问卷的一致性信度很高,测量结果是可靠的。使用奇偶分半法,将问卷分成两半,再计算分半信度系数。(见表二)
一般而言,信度系数达到0.70以上即符合心理学的要求。本问卷及各因子的α系数以及分半信度均在0.70以上,因此,从总体来看,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创业能力测试文君的6个维度以及总量表的总分上可以看出,已创业大学生、想创业大学生以及普通大学生,这三类大学生的的得分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表明,本问卷的甄选对该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三.结论
本研究得到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为:激情活力、主动性、设计专业知识、创意点子、经营及法律知识、沟通协调。每一个维度均有区别其他行业的胜任特征,如设计专业知识、创意点子、激情活力 ,这对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者行为或对即将成为艺术设计行业创业者们提供了参考依据。总之,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自我创业者胜任特征问卷的开发与分析,可以做到:一是为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择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措施提供建议、参考以及开发可能的培训模式。二是为政府、高校甄选具备较高创业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供借鉴,从而增强扶持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严正,卜安康.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鲍勇.当前高校毕业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调查分析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3] 王沛,杨景峰.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模型建构及其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2010(3).
对艺术管理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弄清楚框架及其作用。框架原本是一个传播学的概念,后来运用于各个领域。框架被定义为: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臧国仁,1999:32)。框架一方面能够框限部分事实,使其隐藏;另一方面架构部分内容,使其突出。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建构过程牵涉艺术管理信息的选择、重组、强调。
对于艺术管理学科来说,亟需有自己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对于一个学科来说,犹如思想信念对于一个人,没有框架的学科就没有根基。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管理框架的建构将影响人们对艺术管理的理解,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事实的某些方面,从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因此框架建构的恰当与否,将极大地影响到艺术管理今后的发展道路。好的框架能使道路笔直平坦,有助于艺术管理的发展、研究;不合适的框架,若被业界所认同,难免造成多数研究方向的不恰当。因此对现有艺术管理理论框架进行质疑,并探讨构建更趋合理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意义重大。
二、现有艺术管理理论框架
关于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孙仪先说:“艺术管理可分为艺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两大类,都属于研究社会精神文化的管理学范畴。”™11〉对于孙仪先的表述,成乔明提出质疑。早先,成乔明认为:“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应该是一种在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两大类别下的风铃式管理结构。’后来其认为把艺术管理分为艺术行政管理和艺术产业管理更加合适。
成乔明质疑孙仪先关于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描述是从艺术市场出发,以艺术经济管理为突破口,提出艺术经济管理有三种分类:宏观艺术经济管理(即政府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中观艺术经济管理(即艺术行业协会、艺术产业机构、艺术生产及销售企业等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行业性的管理)、微观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传播企业即艺术中介对自身的市场和经济活动进行的企业化管理)。并进一步指出这三种分类在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下分别隶属于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因此,成乔明认为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的关系息息相关,根本无法截然分开。笔者认为,成乔明关于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重构,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其艺术管理理论框架仍然存在缺陷。
三、现有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缺陷
(一)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分析过程与分析结论前后矛盾
成乔明从市场角度出发,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管理的概念——管理权限的作用范围、效应大小、事物间外在与内在的区别一来划分艺术经济管理。接着成乔明继续基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从艺术经济管理扩展到艺术管理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分类却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成乔明构建出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两个类别(艺术行政管理和艺术产业管理)均属于宏观艺术管理层面,不免显得多余;另一方面,成乔明从前面分析艺术中介管理属于微观艺术经济管理,最后得出艺术中介管理属于宏观层面的艺术产业管理,在分析过程与分析结论中,艺术中介管理所属层次出现前后矛盾。
(二)艺术行政管理与艺术产业管理截然分开
成乔明将艺术行政管理从艺术产业管理中分离出
来,他认为只有艺术行业管理才属于艺术产业管理的范围,艺术行政管理单独划分为一个框架分支。在笔者看来,艺术行政管理与艺术行业管理均属于宏观艺术管理。艺术行业协会和机构的艺术行业管理和政府的艺术行政管理应同属于宏观艺术产业管理。原因在于: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管理的主体(组织和管理者)不同、作用的法律效力程度不同,它们的作用对象、范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对各门类盈利与非盈利艺术行业的规范,都是对艺术企业外在的规范与管理,并没有涉及艺术企业内在的自为管理。管顺丰等编著的《艺术管理》将艺术产业定义为:以“美感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艺术产品的行业。[4](192)由此可以证明艺术产业管理属于宏观层面;同时,该书还将艺术产业政策、艺术产业集群、艺术行业管理归属为艺术产业管理,这也说明艺术行业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均属于宏观层面的艺术产业管理。
(三)艺术中介管理不属于微观艺术经济管理
艺术中介是指一群艺术企业,并不是指单个、单体的艺术企业。艺术中介就是在艺术市场上专门从事艺术流通和买卖的中间机构。成乔明在其硕士论文中对艺术中介进行了分类:一是传播文化型中介;二是赢利型中介;三是前两种类型兼而有之。(4)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介是属于类的概念,居于艺术生产方和艺术消费方之间的艺术介绍和传播机构都属于这一类。因此艺术中介管理绝不是指微观层面的管理活动,艺术中介仍然是属于行业管理的范围,可以称之为艺术中介行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应该与艺术生产管理、艺术消费管理并列,他们都是属于艺术产业管理。
宏观管理是指对事物间外在的关系进行管理,如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中介管理、艺术行业管理、艺术产业管理等,都是强调对群体性组织活动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指事物间内在的管理关系,如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强调的是单个、单体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组织内部的人和事的管理。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差别也说明艺术中介管理绝不属于微观层面的艺术管理活动,而是属于宏观艺术管理。
(四)分类不明确
从成乔明对艺术管理理论框架构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按照艺术管理主体的不同类别划分和按照艺术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进行划分夹杂其中。政府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艺术行业协会等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行业性的管理属于按照艺术管理主体的不同类别划分总结出来的,艺术中介管理则是按照艺术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进行划分并总结出来的。分类视角的不统一导致类与类之间交融性大一艺术行政管理和艺术行业管理都属于艺术产业管理的范畴,成乔明却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类。
四、基于横向和纵向视角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建构
(一)基于艺术管理作用范围大小的理论框架建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从纵向视角分析,按照艺术管理的作用范围大小划分,可将艺术管理划分为宏观艺术管理即艺术行政管理;中观艺术管理即艺术行业管理;微观艺术管理即艺术企业管理(这里企业的概念包括了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企业和非盈利性组织),艺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渺观艺术管理即组成企业的团队、班组的管理活动,管理者既从事创作生产、又负责管理(见图1)。前面论述了艺术行政管理和艺术行业管理均属于艺术产业管理,因宏观和中观的概念差别本身就是不明显的,这样将中观艺术管理归属于宏观艺术管理也是合适的,因此并没有和这里的戈1J分相矛盾。
艺术管理
艺术产业管理图1基于艺术管理作用范围大小的理论框架
这种划分突出、架构起了艺术管理的主体组织-政府部门、艺术行业部门、艺术企业、艺术团队、班组等。其优点在于可以理清不同层次的艺术管理人才,明确不同层次艺术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如从事艺术产业管理的管理者可划分为艺术行政管理者和艺术行业管理者,艺术企业管理范围内的管理者可划分为高层艺术管理者(总裁、董事长、经理等)、中层艺术管理者(地区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底层艺术管理者(艺术部主管、各团队管理者),从各类管理者所处环境和职责出发理清各类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从而有助于按照艺术管理人才的层次进行有重点、有阶段、有秩序的培养。
(二)基于艺术门类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构建从横向视角分析,按照艺术门类划分艺术管理,可将其分为:造型艺术管理、表演艺术管理、文学艺术管理、综合艺术管理(见图2)。但这首先必须从众多艺术门类划分方法中选择一种适合于艺术管理的艺术门类划分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不同的角度,艺术门类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①以艺术对时间、空间的依赖关系不同,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如音乐)、空间艺术(如绘画)和时空艺术(如电影)。②以主体(人)对客体(艺术)感知方式的区别分为视觉艺术(如音乐)、听觉艺术(如绘画)、视听艺术(如电影)和想象艺术(如小说)。③从艺术重客观再现或是重主观表现的差异,分为再现艺术(如音乐)、表现艺术(如绘画)。④以艺术语言的不同,分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综合艺术(电影、电视剧等)。
欧美国家艺术管理理论界比较赞同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两大类。从欧美国家艺术管理相关的专著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分类的痕迹:余丁教授和哥
伦比亚大学JoanJeffri教授合著的《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美国的Stein,TobieS.和Bathurst,Jessica的著作《PerformingArtsManagement AHandbookofProfessionalPractices》分别侧重于视觉艺术管理和表演艺术管理;丹马丁(DarMardin)对艺术管理的定义就明确指出了“促进表演和视觉艺术产品”。我国艺术管理理论界还没有系统地从艺术门类划分角度论述的研究。事实上,欧美这种方法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文学语言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并不属于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的任何一类;其二,视觉艺术是从艺术欣赏、接受的方式进行描述,表演艺术是从艺术形态创造方式来描述,分类的角度不同,不能混搭。
从艺术管理的角度,笔者比较倾向于以艺术语言的不同,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原因在于这种划分方法基本上囊括了所有艺术门类,一方面,有利于艺术管理者把握各大类艺术(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接受、艺术创造共同的规律、符号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管理涉及的相关活动,有利于实现艺术管理的目的,即通过“替艺术活动缔造最理想的环境”来促进艺术创作和展示,平衡艺术管理活动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实现艺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事造型艺术管理的管理者,可根据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促进艺术创造,同时也可根据造型艺术共同的审美特征拉近艺术消费者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艺术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对于艺术管理来说,其他分类方法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如以艺术对时间、空间的依赖关系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对于艺术管理者促进艺术创造,便于艺术消费者理解、接受艺术作用不是那么明显,这种划分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只是对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来说这种划分是高度提炼、过于抽象的划分。通过与其他分类方式的对比,
可以发现,以艺术语言为依据的划分方法更有利于实现艺术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各大类艺术的共通性,有利于实现艺术企业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高效使用。如在造型艺术各个具体的不同门类之间存在着艺术生产硬件设施、材料资源的部分互换互用性,如绘画创作中的部分材料是雕刻艺术创作中也需要的,从而在造型艺术管理中提高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各大类艺术在创作、欣赏、接受等方面存在共通性,也有利于艺术管理者在各个不同具体艺术门类都能发挥作用,可以使一名艺术管理者兼顾造型艺术中各具体艺术门类的管理,节省人力资源。
根据以上分析和划分,下面将列出每一类管理主体组织的具体内容:
1. 造型艺术管理
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设计、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造型艺术管理主体组织可划分为造型艺术创作(生产)组织、造型艺术中介组织、造型艺术服务组织,所谓艺术生产组织是指主要从事艺术生产、创作的组织、机构,艺术中介组织指充当艺术传播、流通者的中介组织,艺术服务组织主要是从事艺术研究,艺术行业、产业、企业规范,服务于艺术生产、流通、消费企业的组织,培育各类艺术人才,使艺术创作组织、艺术中介组织更加有序地进行各自的活动。具体内容包括:①造型艺术创作(生产)组织,含各省级画院、各类设计院、艺术区等。②造型艺术中介组织,有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拍卖行、画廊等。③造型艺术服务组织,有造型艺术相关政府机构、艺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设计产业协会)、学会(中国油画学会)、教育机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机构(国家画院)等。
2. 表演艺术管理
表演艺术通常包括舞蹈,音乐,曲艺,杂技,魔术等。同样,表演艺术管理主体组织可划分为表演艺术创作(生产)组织、表演艺术中介组织、表演艺术服务组织。①表演艺术创作(生产)组织:杂技团、唱片公司等各类艺术生产企业等。②表演艺术中介组织:音乐会、剧院等。③表演艺术服务组织:广播影视部等政府机构、表演艺术相关协会和学会、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等。
3. 语言艺术管理
语言艺术是指借助语言、文字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语言艺术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语言艺术管理主体组织包括:①语言艺术创作(生产)组织:文化传播企业、影视剧本创作企业等各类文学语言艺术生产企业。②语言艺术中介组织: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图书馆等。③语言艺术服务组织: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机构、展览机构、文学语言艺术相关协会和学会、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等。
4. 综合艺术管理
综合艺术包括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综合艺术主体组织涉及的内容包括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语言艺术中至少两项内容或者艺术形式为多种艺术的综合,同样可分为三种类型的组织主体:①综合艺术创作(生产)组织,即综合文化事业单位、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的生产企业等。②综合艺术中介组织,即电影院、电视台、遍布各省、市、县、村镇的文化馆(站)群众艺术馆等。③综合艺术服务组织,即文化部等政府机构、展览机构(江苏省展览馆)、综合艺术相关协会(中国艺术家协会)和学会、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等。
这种框架突出、架构起了对艺术知识领域的导向,其优点前面已经从艺术门类的宏观层面进行了论述,另外,这样的划分符合艺术管理专业不同学生的艺术学知识背景,有利于明确各艺术门类学生确定艺术管理学习、研究的方向。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自身学科优势、特点设置课程,如美术学院开设艺术管理专业可偏重于造型艺术管理,音乐学院可开设表演艺术管理等。
(三)两种框架的对比分析与融合重构
以上两种划分方法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基于艺术管理的作用范围大小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出发点是艺术管理的主体组织一政府部门、艺术行业部门、艺术企业、艺术团队、班组等;基于艺术门类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出发点是各个艺术门类一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语言艺术、综合艺术。因此,两种框架下分支的关键词也会不同,关注点也会有差异,基于艺术管理的作用范围大小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各分支则更加注重艺术法律、法规,艺术行业、行规的制定与修正,要求从宏观上把握艺术的发展动态,追求艺术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一将艺术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基于艺术门类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各分支注重的是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创造、艺术接受等,更加注重追求艺术品的品质,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两种框架中,前者使艺术管理更加偏向于管理学,后者更加偏向于艺术学。那么哪种划分方法更加适合我国的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呢?艺术管理发展较好的美国,大部分院校将艺术管理专业设在了艺术学院或教育学院,如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视觉艺术管理专业、耶鲁大学戏剧学院(YaleUniversity)艺术管理专业等,少部分院校将艺术管理专业设在商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如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University)。我国大陆则不同,基本上将艺术管理专业设在了艺术院校,因此我国艺术管理界更多学者认为艺术管理应该属于艺术学而非管理学。就我国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和两种框架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基于艺术门类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更加适合我国多数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专业教育。但是随着艺术管理研究的深入,并不能排除我国在管理学下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可能;另一方面,我国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刚起步,并不完善,需要多视角地学习和研究,因此基于艺术管理作用范围大小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也是有用武之地的。
实际上,两种框架对于艺术管理的工作内容和主体组织也会产生不同的导向。基于艺术管理作用范围大小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指明了管理的主体组织,如艺术行政管理的主体组织是政府行政部门机构,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宏观规划管理,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具体指明服务的艺术领域。基于艺术门类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是对艺术知识领域的导向,如造型艺术管理主要针对造型艺术领域,具体的服务艺术对象是造型艺术,其不足之处在于工作内容没有明确。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框架各有优缺点,因此可以将两种框架融合重构,吸收各自的长处,得出复合型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见图3)。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室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接近行业需求,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当然要做到零距离就业,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有相应举措。根据电脑艺术设计的特点,提出完善“职业专业建设为主,电脑艺术工作室建设为辅的工学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
(一)电脑艺术专业的调研
根据电脑艺术专业建设要从人才需求出发进行调研,包括职位、薪资、职工素质要求、学生生源情况等,从而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电脑艺术专业行业或者企业的技术生产需要,始终保障专业设定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电脑艺术专业调研的具体方法包括:
第一,定期组织本地区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会,将企业、行业的专家请进学校共同研讨专业建设的目标、方向,当前用人需求等,通过集中的调研会来了解企业的普遍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第二,利用寒暑假的实践,委派相关校内教师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调研要有步骤有秩序有结果的进行。要制定调研计划、筹备调查问卷,针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了解相应行业或者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专业的素质的要求,并要求实习教师根据实习情况完成电脑艺术专业实践报告,为全校的电脑艺术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第三,通过学校重点开展对用人单位以及电脑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或者学生对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并在后面的建设方案中进行分析与调整。
(二)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依托专业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电脑艺术专业的建设为主,电脑艺术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为辅的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本专业的应用性较强的特色,倡导“订单合作”机制,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业,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企业在提供实训基地、实训岗位方面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以便就业时成为合格员工。同时也要探索电脑艺术工作室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作室培养学生,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有利就业。
第一,需要深化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完善“教师基础专业知识讲授、企业实践导师指导(师傅带徒弟)和学生实践学习的“三位一体”的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立足于电脑艺术专业大类的快速发展和实践应用的背景,同时大力的推动“校企订单式”、“大学生创业式”的人才培养。
第二,在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协调艺术专业与电脑技术的关系,在艺术的基础上主要培养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技术创新和应用意识,同时提升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电脑制作技术的手段及其表现能力。
第三,成立电脑艺术工作室,以承接真实项目为主要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推行项目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组为单位组职与管理学生。需要按照承接的或者模拟的项目流程,进行分工协作,按照企业工作中的真实流程与管理模式进行教与学,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接轨,同时也可以不断培养其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三)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具体建设内容与措施包括:
第一,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进行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按照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第三,以项目教学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将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并使学生学会面对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多重挑战。
第四,在扩展能力模块课程中,设置艺术鉴赏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第五,课程模块的构建,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控制项目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毕业设计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四)电脑艺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电脑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有高度、有梯度;即要有教学能手,也要有企业技术专家。以技术专家带教学能手,以教学能手带企业专家。
具体内容与措施:
第一,培养学校学科的专业带头人
院校需要重点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与引进企业专家培训相结合。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因此要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为其提供专业学习机会,专业带头人要积极参与行业、企业论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同时为了更好的与企业接轨,摒弃院校教师行业经验不丰富的弱势,要吸纳企业专家进入校内,聘请为专业带头人。作为企业联系院校的重要纽带,使院校在企业实践部分更具吸引力。
第二,培养骨干教师
专业建设离不开骨干教师的培养。具体培养方案包括: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提供下厂实践机会;鼓励教师成立工作室;鼓励教师工作室引进企业项目,院方在资金管理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政策,以激励教师承接项目。
(五)电脑艺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实践教学机房以及实训机房、工作室三部分。基础实践教学机房用于进行正常教学;实训机房用于前两学期限的综合实训课和三年级的综合实训课程;工作室主要用于承接项目,进行生产经营。
校外实训基地是以合作企业为主,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效益,双方合作共赢。(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D],李晴南京艺术学院 2008-04
[2]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和建设[J],王丽君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7-03
[3]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封美言职教论坛 2012-01
[4]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王松江职业时空 2010-05
2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了提高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高职学校在艺术教学中加强教学体系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改善。现阶段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社会需要,设置相关的艺术专业课程,加以必要性的公共课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从业能力的效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过分重视学科理论教学的思路,而且更加坚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高职学校应该立足于当地艺术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必要的调研工作,对该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规模,以期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对准确的市场分析,制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让高职艺术教师的教学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教学更有目的性,立足于社会的实际需求,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的情况。其次,在社会艺术行业调查研究基础上,依照“有效需求”原则,进一步分析和总结社会艺术类行业各类职位工作对人才综合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需求,针对这一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学校的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这一定位,一方面使得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达到一致;另一方面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细化专业结构,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强专业课程设置的职业针对性,提高高职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艺术文化行业的发展提供对口的优秀艺术人才。最后,高职艺术专业需要对艺术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这也是高职艺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所谓艺术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艺术学生所具有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为此,高职艺术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艺术教学方法,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社会艺术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一、室内装潢设计
1.市场概况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随着地产的热炒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子的居住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事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前提是你能为顾客创造出充满创意而又适宜的生活空间。现在,相当多的室内装潢设计人员,也是“soho”一族,在家办公,不论上班时间,只要把作品按时交给客户即可。
2.从业人员薪金水平
室内装潢设计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有两种:一种只有固定工资,资深人员月工资一般在5000—7000元左右,年薪一般在8万—12万之间。一般人员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另一种是固定工资+提成,起总体工资水平,与前一种相差不大。
3.专业人才要求
对于室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创意是最关键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这个专业的,先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室内装潢设计公司,做一名普通小职员,哪怕是实习也行。先感受一下氛围,要注意学习优秀设计师的创意。其次,经验是最宝贵的,但对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在实习或正式参加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积累经验,各方面都要积极参与一些。。再次,你应该学会当今最常用的设计软件,比如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3dmax等,最好能再考取一些相关证书。另外,因为装饰行业都是一单业务一个项目,而每个公司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项目,而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专人——项目经理来负责,因此,在校期间如果能取得建筑项目经理资质和熟悉一些质量控制的流程、知识,对学生将来的求职和未来发展都大有好处。
二、广告公司平面设计
1.市场概况
据XX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22.98%,业务人员34.8万人,占49.09%,其他人员是19.8万人,占27.9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2.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3.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4000—6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6000—8000元之间。
3.专业要求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一场广告论坛会上,广告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和着名策划人就广告人才的有关理论、广告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广告人才的需求、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广告业是一个人才密集的行业,是一个靠智力打天下的产业,没有一批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驶能力的创新人才,就不可能有广告产业的大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本专业学生应利用在校时间掌握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学习美学基础、各种广告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学习现代广告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手段,掌握先进的广告设计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培养自己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广告人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培养自己的图形图象分析能力、技术延展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文案写作和讲演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通过这些以为毕业之后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杂志、网页等美术编辑或艺术设计
装潢设计专业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增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的包装装潢和产品的广告宣传,这都需要装潢艺术设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以装潢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从事网页的设计工作,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艺术设计、美术编辑方面的工作。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客观需求分析
客观需求包括学习者目前的英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第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词汇量少。很多学生由于在中学期间专注于美术类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文化课,英语学习情况堪忧,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好几年没有认真学习英语,根本无法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第二,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极少进行课外英语自主学习,只有5%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课外学习英语。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设计课程和技能学习任务重,很多学生课后基本不主动学习英语,部分学生甚至把英语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第三,艺术类学生容易出现英语学习倦怠。一是大学重复中学阶段的人文英语学习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实用性不强;第二,虽然专业英语教材内容跟行业比较接近,但语言和内容对于对职场和专业了解不多的大一学生来说枯燥难懂,缺乏趣味性。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主观需求分析
主观需求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虽然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由于专业和职业发展需要、个人喜好等因素,学生们还是有着十分强烈的英语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根据调查(如表2),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有3个,分别是考试需要、工作需要、交流需要,所占比例非常接近;由于出国深造需要大笔资金或获得奖学金支持,因此为了出国留学而学习英语的学生只占6%。
二、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设计师英语课程开发
(一)课程定位
设计师英语课程是为培养面向设计、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为了配合番职院艺术学院与海外学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设计师英语课程希望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语言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使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和设计行业职场交流、以及处理未来职业所需的涉外业务活动能力。它是学生中学阶段英语课程的延续与提升,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海外进修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因此,设计师英语课程承担着三大角色:第一,桥梁作用。帮助学生从中学阶段以应试为目的的基础英语学习过渡到大学阶段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英语学习;第二,引领作用。带领学生感知职业,熟悉行业职场情景英语交流;第三,培养作用。不仅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
基于国际合作办学理念下的设计师英语课程,即需兼顾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巩固,又需要培养学生设计行业英语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应该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学习内容应与设计专业群的职业英语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基础英语与设计行业英语教学上的有效融合,强化学生的职业英语听说能力和交流能力。
1.分区模块化教学内容。
设计师课程组教师、设计专业课程教师、海外合作办学学校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四方共同研讨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主要的教学内容模块。艺术学院把国际合作办学试点专业的英语课程学时从原来的高职英语(基础英语课程)90课时增加到设计师英语课程(基础英语+行业英语)180课时。确定的教学模块包括:模块1—日常交际英语:既需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别,帮助学生能够与外国人进行日常生活上普遍话题的谈论沟通;模块2—职场交际英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企业公司架构,掌握职场共核主要情景下的英语交际技能;模块3—设计行业英语:学生能够掌握设计行业相关职业英语学习,能运用所掌握的设计行业的专业英语知识开展职业所需的涉外业务活动;模块4—设计专业英语强化训练:通过学习设计英语的常用词汇和句型,能够用英语在借助专业实训室作为仿真实操情景下进行基于产品设计工作过程的沟通交流。
2.循序渐进式教学融合。
由于设计师英语课程的定位是“EGP+EOP”融合教学课程,课程开设的时间横跨第1—3学期。随着学生从第1学期对设计行业了解不多到第3学期对设计行业和专业产品设计了解得比较透彻,设计师英语课程的“EGP+EOP”融合教学呈现循序渐进的比例融合而不是平均分布的比例融合。EGP的教学比例随着课程的开展深入逐渐减少,相反,EOP的教学比例随着学生的专业学习不断增加而逐渐上升。循序渐进式的融合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发挥此门课程的桥梁、引领和培养作用。
(三)课程设计
作为为设计专业学生量身定制的英语课程,设计师英语完成了公共英语基础课和设计专业英语课程的融合,克服了公共基础英语课缺乏专业特色的缺陷和专业英语课程艰涩难懂的不足。课程设计上能够灵活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工作过程学做结合。
根据设计行业的工作职场背景,依托设计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选取和补充教学内容,进行“学做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索。从最初的职场认识和接待客户、自我介绍和公司介绍;到产品设计理念的介绍、产品描述、产品设计和制作工序介绍;到最后的洽谈磋商和签订合同。把整个设计行业的工作过程嵌入到设计师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边学边做,熟悉未来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设计行业英语沟通能力。
2.任务导向项目驱动。
基于上述的设计行业工作过程,嵌入大大小小的课内外个人、双人和小组学习任务和学习项目,例如:个人的中国文化介绍任务、双人的职场相互介绍任务、小组的国内外著名的产品设计展览介绍任务等,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设计行业背景下工作必备的英语词组和表达方式。
3.职场情景模拟实践。
番职院艺术学院实行“作品、产品、商品”的“三品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大楼的每一个能够利用的空间都有精心设计的橱柜摆放学生的作品。这为设计师英语课程提供了多个仿真的设计行业工作情景,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普通教室里。课程组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产品展览厅、专业实训室、车间工作坊等作为教学地点,让学生在仿真的职场情景下进行设计行业模拟实践学习,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过程逐步提升自己的设计行业英语应用能力。
(四)课程考核
设计师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实施,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来保障。因此,设计师英语课程采用形成性综合考核方式,加大平时个人作业和合作式集体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形成性评估的比重。作业形式上不再局限于书面的职场英语应用文写作,而是加入两人对话视频、学习汇演等多形式学习考核。同时,通过“教师教学记录表”、“学生学习记录手册”、职场英语测试、行业情景英语交际能力测试等全过程、全方面记录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查看教师教学记录和学生学习记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对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好建议,并且相应调整教学安排。
一、室内装潢设计
1.市场概况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随着地产的热炒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子的居住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事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前提是你能为顾客创造出充满创意而又适宜的生活空间。现在,相当多的室内装潢设计人员,也是“soho”一族,在家办公,不论上班时间,只要把作品按时交给客户即可。
2.从业人员薪金水平
室内装潢设计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有两种:一种只有固定工资,资深人员月工资一般在5000—7000元左右,年薪一般在8万—12万之间。一般人员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另一种是固定工资+提成,起总体工资水平,与前一种相差不大。
3.专业人才要求
对于室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创意是最关键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这个专业的,先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室内装潢设计公司,做一名普通小职员,哪怕是实习也行。先感受一下氛围,要注意学习优秀设计师的创意。其次,经验是最宝贵的,但对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在实习或正式参加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积累经验,各方面都要积极参与一些。。再次,你应该学会当今最常用的设计软件,比如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3dma等,最好能再考取一些相关证书。另外,因为装饰行业都是一单业务一个项目,而每个公司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项目,而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专人——项目经理来负责,因此,在校期间如果能取得建筑项目经理资质和熟悉一些质量控制的流程、知识,对学生将来的求职和未来发展都大有好处。
二、广告公司平面设计
1.市场概况
据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22.98%,业务人员34.8万人,占49.09%,其他人员是19.8万人,占27.9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2.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3.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4000—6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6000—8000元之间。
3.专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利用在校时间掌握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学习美学基础、各种广告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学习现代广告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手段,掌握先进的广告设计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培养自己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广告人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培养自己的图形图象分析能力、技术延展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文案写作和讲演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通过这些以为毕业之后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北京召开的一场广告论坛会上,不久前。广告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和著名策划人就广告人才的有关理论、广告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广告人才的需求、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广告业是一个人才密集的行业,一个靠智力打天下的产业,没有一批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驶能力的创新人才,就不可能有广告产业的大发展。
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业内人士认为。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型人才。
装潢设计专业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增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的包装装潢和产品的广告宣传,这都需要装潢艺术设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以装潢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从事网页的设计工作,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艺术设计、美术编辑方面的工作。
在社会的转型,高校的扩招,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每一年的高校毕业季都成为了“史上最难就业季”。有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的毕业大学生人数达到了727万,而明年相关的人数预期将会更多。为此,环艺专业的大学生们在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做好充足的准备去应对,关乎着该专业的大学生未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一、当前环境下的环艺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一)环艺专业的就业前景及预期。在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伴随而来的是市政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爆发式增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美感及舒适性的享受。
(二)当前广西环艺专业的就业现状。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和环艺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也正处在发展的上升阶段,很多的管理理念和体制都比不得发达地区,仍需要完善和改进。
二、关于环艺专业的就业问题成因
(一)自身的专业基础不足。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理念技能型的科目,除了初期学习的理论性知识外还要熟练的掌握3D max、CAD、PS等专业软件,并且在设计创作的时候融入自身在理论学习中所形成的属于自己的美学灵感,从而造就专属自己的设计创作。因此,在行业的入门中理论知识和软件技能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提供创作灵感,后者则是为前者的具体表现做出技术支持。
(二)自我的重新定位问题。当个人身份由学生到社会从业者开始转变的时候就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这种转变不仅是身份的转变同时还是心理的转变,要学会如何从一个从业者或者生活打拼者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而不是眼高手低和好高骛远。很多时候我们刚到用人单位都是从最基本的做起。
(三)高校的教育体制。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使得每一年都产生数目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加剧了就业竞争,加之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经营模式下,大学集中开设热门专业也使得行业竞争压力骤增,而相关的教学设施以及相应的教职人员数量却未跟进,在教学方法上也缺少革新,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所下降,而且环艺专业的学生由于其行业性质仅仅是课堂教学或者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下的教学需求。
(四)用人单位方面。由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短期内有效的给公司带来效益,可能还要公司花费时间在其身上重新培养,因此很多公司在聘人方面都是选择有经验者优先入职,即便是聘用了相关专业的毕业大学生的话对于公司来说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则给予他们的起薪酬劳(不包括提成收入)一般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广西南宁一般为600~1200元之间),这就使得环艺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获得的社会认同感较低,积极性不强。
三、如何面对环艺专业的就业问题
(一)强化自身专业素质。专业基础是个人就业中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之一。环艺专业就业的基本在于所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只有熟练的掌握了环艺专业相关的技术软件才能服务于客户并为公司带来效益,而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才能将创造的艺术美感通过技术体现出来,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去学习新的事物来强化自身专业素质。
(二)自我定位及行业的重新认识。不是每个人一开始都是设计师的,对于刚毕业的环艺专业大学生来说首先要端正自身的行业价值观,适当调正自身的期望值,从最基础的做起,在相关行业内的不同位置积累足够的经验,这也是一种学习充电的过程,期间自己所接触的和学到的都是在学校所不能给予的,利用好这一阶段,并让自己对自我和对这个行业进行重新认识,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所欠缺,完成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蜕变。
(三)心理的变化和行业的适应性。现实和理想所带来的落差对于毕业后的大学生来说感受极其深刻,“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无论其间遇到多少挫折,但是必须要认识到一个人在向上奋斗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也是一种鞭挞的动力。
(四)高校教育改革。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和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因为“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必须增强校企合作力度,以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多接触工地现场的机会,让在校大学生提前接触相关行业,并且是以市场环境下的真实体验,方便学生积累该方面的经验。
(五)行业体制改革和完善。用人单位和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多与高校建立双向合作意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有助于企业单位培养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同时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和工商部门等相关政府机构对该行业进行引导和完善,确定该行业的工资执行标准保障行业从业者的利益。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近年来都比较火热,因其涵盖的行业正搭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快车,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旧是值得期待和充满潜力的。笔者之所以选择环境艺术专业的就业问题而不选择其本身专业所包含的广泛研究对象来作为选题,是因为笔者觉得毕业了得或即将面临毕业的该专业大学生更需要的是一种对于自身和行业本身的认识和了解来作为一种较为直观的就业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