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如今,在“对冲元年”之后,中国的阳光私募基金是否可以被称为对冲基金,真正走上了对冲之路呢?在笔者看来,这一方向虽有破茧的苗头,也有朝着多元化对冲策略发展的趋势,但对冲基金在中国尚未形成基本的气候。
阳光私募尚难冠对冲之名
大致说来,对冲基金有两大特色:一是投资策略类型繁多且不断推陈出新,投资领域不拘一格;二是注重控制风险,关心投资者本金的安全性,追求绝对收益。从这两大特征看,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对冲之路尚且遥远。
投资策略依然单一
谈到国内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用一句话来形容挺合适:我们一直在努力,但还在路上。从2010年的论坛中就可以发现,国内私募对于海外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策略非常感兴趣,有条件的私募基金已经尝试着在海外发行对冲基金,或是以自有资金在国内利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量化模型等工具和手段来尝试做一些对冲策略,但就行业整体来说,这些都还是个小的开端,阳光私募仍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
一方面,很多发行在海外的基金,多数在香港市场设立,以华人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且以香港市场上市的券种为主要投资标的。它们多数只是挂了对冲之名,并无对冲之实,以基于基本面分析、运用长仓的理念投资股票市场为主要策略。
另一方面,和所有亚洲对冲基金一样,当前国内少有的对冲基金尝试也基本上只是基于多空策略,对于事件驱动型、趋势型、可转换套利型等其他策略较少涉猎。欧洲、美国等地的对冲基金之所以有比较强的生命力,并且从2000年开始有了质的增长,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缤纷多姿的投资策略给予了投资者无限丰富的选择(图1),在任何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总能找出一款适应该市场、获取正收益的基金(表1)。而当前国内的阳光私募基金,最多只能称为做多策略对冲基金,其除了募集对象、发行途径之外,与传统的投资工具并无实质性差异。
产品多元,业绩离散
可以想见,股指期货出台后,私募将因之而进行投资策略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私募基金可通过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现金管理、资产战术配置等,同时还可开发出多/空仓股票、管理期货、股票市场中性等与国际接轨的对冲基金产品。由于这些投资策略的的引入及新产品类别的开发,私募业绩的离散度将进一步增加。此前,私募一般只能通过仓位的高低体现基金经理对市场多空的态度,以此管理系统性风险,而股指期货的出现,使管理人无论多空均有机会赚钱,并可放大方向,资产管理能力的强弱将体现得更明显,加上各类新产品的推出,业绩的离散度将会进一步扩大。
初期尝试谨慎为佳
股指期货给管理人和投资者都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包括重阳李旭利、武当田荣华在内的多位著名私募基金经理也公开表示了对股指期货推出的兴奋。但在具体操作上,谨慎的行动更值得赞许。智德的伍军拥有期货市场的投资经验,也认可多空策略的意义,甚至在2007年已经尝试通过买入权证赚了一些钱,但仍表示“不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初期以谨慎为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产品虽然留有投资股指期货的口子,但当时买产品的投资人未必愿意改变现有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预期,如加入股指期货,可能部分投资人并不愿意,会给现有持有人造成困扰。比较好的形式是发行新产品来尝试股指期货投资。
不同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绝对收益为追求目标。尽管2011年实现正收益的阳光私募仅为一成左右,但是一些在投资策略上采取创新的阳光私募,收益率排名相对靠前,整体表现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有的甚至依靠对冲工具在下行市场中渐入佳境。
彭炜表示,在西方市场,对冲基金相对比较活跃,通过运用长短仓、宏观对冲、中性策略以及量化投资等策略而获得稳健表现。“从发展上看,国内的阳光私募绝大部分都在往这个方向走,从绝对收益角度来说,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更好地替投资者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约有50余家私募基金运用了股指期货、融券等对冲工具。朱雀投资旗下的“朱雀丁远指数中性”可算是一个例子。尽管该产品推出的时间还未满一年,表现还需进一步观察,但推出后八个月来的表现,远跑赢大盘,也跑赢了同公司同期发行的其它产品,以期指作为管理工具的投资策略,功不可没。
彭炜表示,目前中国的基金行业不论私募还是公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投资手段单一,“靠天吃饭”成为弊端。从海外对冲基金的发展看,竞争的是绝对收益而不是相对排名,对投资者要有一个好的回报,就必须引进一些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工具。中国的基金行业也会分化,逐渐转变成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类似“朱雀丁远指数中性”这样的创新产品在2012年将会更多的出现。
不过,阳光私募投资策略的创新之路并非一马平川,仍任重而道远。仓位的限制是一方面。2011年7月份,《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出台,但其对信托产品参与股指期货的仓位却有严格的限制,卖出期指合约总额不得超过其权益类证券总市值的20%,买入期指合约价值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阳光私募只能完成部分对冲。
仓位比例受限,对市场流动性也会有影响。如果流动性不够,市场容量有限,资金量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后很难找对手盘,只能是选择性、渐进性进入。
人才、研发、IT等软件建设尚需提高。要成为真正的对冲基金,后台运作需要非常完备的数量化研究体系,涉及到模型构建、全市场个股监控、头寸计算等一系列严谨科学的流程,而目前基金公司在这些技术性环节包括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准备并不充分。
早介入早受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参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百万级资产以上的高端客户群,虽然投资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对于创新型的私募,还是观望者远多于尝试者。
中国股市发展20年,传统的多头策略已经深入人心,很多投资者的要求就是熊市中少亏点,牛市中多涨点。突然有了对冲这个新式武器后,投资者接受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推荐产品的过程中,私募基金也会花很大的精力来让投资者了解基金的运作原理、如何对冲风险等细节。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的渠道募集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日后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出售所持有的股权并获利的实体或行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未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现状及投资市场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促使全球股市大跌,全球经济下滑。受其影响,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呈下降趋势。今年新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金额均较2008年同期有所减少。
2.私募股权投资传统行业比重加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倾向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多投向那些收益较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传统行业。从今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投资数量占比都较2008年同期有大幅增加,体现投资机构为应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市场变化而对投资策略做出相应改变。
3.私募股权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
2007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过桥资金和对已上市公司的投资案例数明显增多。同时,来自夹层资本和重振资本的投资更是从无到有,表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策略已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和趋势[1]。
4.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私募股权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渐成熟。在政策基本面上,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适时推出创业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民间投资领域,落实和完善促进创投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创业板市场大幕已经拉开,这更引发了本土私募基金的投资热情。
(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分析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出现下滑态势,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延续了去年走势,投资规模与投资金额均大幅下降。机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多选择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抗周期性强的传统行业进行投资。目前的经济环境带给私募股权机构的是危机与机会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机构不得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组合贬值以及高负债,需要通过停止投资新项目、加速出售现有资产等现金筹措手段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由于资金链紧张,广大待投资企业估值下降至较低水平,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样筛选出不少优质企业,投资价值依然保持较高水平[2]。
根据china venture数据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12起案例分布在7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依然为主要投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5起;农林牧渔业次之,有2起投资案例。在投资金额方面,农林牧渔、制造业、金融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1亿美元。从以上数据来看,私募股权投资总量较2008年下滑明显,且投资于传统行业的比重加大。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研究
(一)根据行业发展确定投资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私募股权的投资特点,其投资往往倾向于风险较低的项目,且偏好于后期投资。且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是影响下,行业进行不同调整,私募股权投资者要寻找有价值的项目,所以行业调研就变得具有十分意义。从不断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经济正在复苏。可见,这正是私募股权投资的绝佳机会。同时,考虑到由于我国经济政策对行业调整的影响,不同行业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产业调整。因此,在投资前对不同行业的分析研究及预测就显得必不可少。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基于行业现状及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参照国外经济发展历史,融入中国的现实国情来分析判断,对相关行业的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未来,并对行业和国家政策主题进行从行业到企业的逐步分析从而确定有价值的投资对策,并通过业务伙伴来获得投资对象的相关资料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
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着不同的行业团队,借助于其专业的投资经验和知识,可以对投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在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目标行业的发展和相关特性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行业内部的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企业作为其投资对象,在此分析过程中应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的经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来确定投资目标的有效价值。在投资产业选择上应注重长短期综合考虑,既考虑到当前的利益,又要重视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强弱,综合分析,谨慎投资。
(二)上市公司私有化投资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持续低迷,这对全世界的金融市场无疑是一次信心的考验。我国的a股市场也受到一定的波及。由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强,经济刺激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已显现复苏迹象。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允许投资证券类资产。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公司无疑是该行业中的重要力量,其企业长期价值很高。随着我国经济困境的摆脱,在相关行业复苏时这些公司应当是行业复苏的“龙头”,显然这种投资的安全性较高,同时也会由于经济的复苏而收不菲。所以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上市公司私有化是一种很有利的投资战略[3]。
首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找到由于金融衰退而显示超值投资的上市公司,其投资的途径是要约收购或吸收合并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进行退市私有化。其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用其掌握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资源整合,战略调整,组织重组等手段帮助私有化的上市公司改善管理,提高企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最后,采用适合的方式,上市或出售以完成整个投资活动退出并获得投资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本身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发展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作为私募股权的投资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理性,来共同促进其健康发展。尽管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还比较严峻,但是中国的经济较世界来说仍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基本消除股市泡沫,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步成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将参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活动,促进pe的长期发展,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将更显活跃。
参考文献
该数据和结论主要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中国私募股权2008年第三季度调研和新鲜出炉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此次调研的范围主要针对在中国内陆地区有活跃投融资记录的75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人民币基金跃出
清科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针对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仍然活跃,在环比和同比方面均有不同幅度增长。本季度共有13支可投资于中国内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资金额达到187.53亿美元,相对于2008年第二季度,本季度募资金额增长了56%;同比去年三季度增幅达94%。其中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增幅较大。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设立和运营,将来会有更多投资亚洲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成立。
在三季度新募私募股权基金的类别分布中,成长基金仍然保持主力位置。房地产基金占比持续提升,募资金额由2008年第二季度的8.1%提升到了三季度21.1%,这种变化充分显示了尽管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但该行业的巨额利润空间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依然对私募股权基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目前主要受关注的热点是中国重点城市的高端物业。
在新私募股权基金募资总额大幅增加的同时,其募集币种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占比大幅提升,无论在募资总额还是基金规模方面都呈现爆发式增长。本季度人民币基金由上季度的2支增加到6支,新募集金额高达129.63亿美元,占比总募资额由二季度的6.7%猛增至69.1%;募集规模方面,平均每支人民币基金募资额为21.6亿美元,环比二季度的4.01亿美元上升了438.65%。美元基金募资金额占比则由二季度的93.3%下降到本季度的30.9%。这种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本季度社保基金获准自由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另一方面第三批产业基金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并进入募资程序,同时也有一些券商获准可以设立直接投资基金,从而增加了本土人民币基金的资本供应。
机械制造行业成焦点
2008年第三季度,共有27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投资总额为26.48亿美元,与第二季度相比稳中略升。从投资规模来看,2008年三季度平均投资额为1.15亿美元,达到2006年以来私募股权基金平均单笔投资额最高点。
从被投资方的行业分布看,三季度传统行业继续领跑。其中二级行业中的机械制造业表现非凡,其私募股权投资金额高达11.92亿美元,占传统行业投资总金额的50.8%;投资案例数也由二季度的4笔增加到三季度的6笔,成为传统行业中最受私募股权基金青睐的产业。
在地域分布方面,2008年三季度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布在14个省级地区。就投资总额来讲,海南省、河南省分别获得7.77亿和6.16亿美元的投资,高居前两位;辽宁省、河北省分别获得3亿美元和2.25亿美元的投资金额排名第三、第四位;此外,江苏省、湖北省、北京市、上海市获得投资额均在1亿美元以上;其他省份所获投资额相对较低。
在投资案例数上,江苏有5笔投资案例数,占比总投资案例的18.5%,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发生4笔投资案例,北京、深圳各有3笔投资案例;其他区域获取投资案例数趋于均衡。
从私募股权投资策略来分析,三季度成长资本投资策略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其三季度投资额为18.03亿美元,在总投资额中的占比由二季度的49.7%上升到68.1%;从案例数量上看,成长资本策略共发生24笔投资案例,占比高达88.9%,远远高于其他投资策略分布。成长资本策略的平均投资额也由2008年第二季度的0.49亿美元上升到本季度的0.9亿美元。
三季度仅有一笔投资采取房地产投资策略,金额高达7.77亿美元,单笔规模居各类投资策略首位。此外PIPE和过桥资本策略总投资情况比二季度均有下降。其中PIPE投资额由二季度的5.48亿下降到本季度的0.18亿美元,过桥资本投资额则由二季度的5.67亿下降到0.5亿美元。
这种投资策略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退出渠道不完善的情况下,PE投资更趋于谨慎理性。
IPO仍然是主要退出通道
受美国金融动荡和国内资本市场低迷现状影响,PE退出持续表现低落,本季度IPO仍然是PE的主要退出方式。三季度总退出案例数由第二季度的5笔,回升到8笔,和2008年一季度持平。本季度总退出案例数相较于2007年第3季度的25笔减少了68.0%。
本季度的8笔投资退出案例全部采用IPO的形式。中国整个退出市场从2008年初开始步入低谷,目前继续低迷,这与2008年以来国内外资本环境持续恶化有着直接关系。由于退出渠道有待完善,国内PE退出可能将面临更长一段时间的低潮期。本季度无并购退(财务投资者将股份转让给产业投资者)和股权转让(财务投资者将股份转让给财务投资者)的案例出现。
综合2008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和退出情况来看,国外资本市场的动荡和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是影响我国PE市场退出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8年前三个季度,总计共有39支针对中国和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募集资金总额达507.73亿美元,对比2007年前三个季度增长了120.3%。本季度共计13支可投资于中国内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资金总额达187.53亿美元,环比2008年第二季度的120.22亿美元增长了56%,同比则攀升了94%。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尽管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亚洲及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未来一年及更长期的发展前景仍然保持乐观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我国政府新近批准设立的第三批产业投资基金,也将先后开展新基金的设立和募集工作。与此同时,社保基金首次以市场化的方式投资合伙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加之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试点,持续为中国和亚洲私募股权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可投资中国内陆的亚洲基金募资将持续活跃态势。
清科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第二季度针对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非常活跃。本季度共有10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资金额达到120.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增幅达107.6%;但相对于2008年第一季度,二季度募资金额减少了39.9%。未来持续新增的私募股权基金涌入中国市场,在带动中国优秀企业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将加剧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竞争。
在募资总额大幅增加的同时,新募集私募股权基金的策略类别也变化较大。其中,房地产基金占比提升,其新募基金金额占比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2.5%提升到第二季度的8.1%;成长基金募资金额占比则由一季度的46.5%增长到本季度的57.8%。这种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受到次贷危机严重影响的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信心,也反映了投资者持续关注中国总体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广泛的行业投资机会。
私募股权
投资总额保持平稳
2008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大陆共有37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投资额为25.59亿美元,与第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相比2007年32.04亿美元的季度平均投资额略有下降。整体来看,二季度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总额保持稳定。
从被投资方的行业分布看,二季度传统行业继续领跑,投资金额占PE在中国投资总金额的比例由第一季度的52.9%增加到63.3%,基本与2007年的65%持平,反映传统行业仍是我国现阶段PE投资的主要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高科技行业PE投资占比有大幅增长,其投资金额占比由一季度的3.6%急剧增加到本季度的21.4%,其中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有较大的增长,反映出在环保要求的提高和高油价压力下,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价值日益突显。
中西部地区表现抢眼
在2008年第二季度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地域分布中,江西摘得桂冠,有2个案例,获4.26亿美元投资。湖北、湖南各有1个案例,分别获3.50亿美元和0.83亿美元投资,河南,山西各有两个案例,分别获0.54亿美元和0.60亿美元投资,其他中西部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四川、广西等也有不俗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私募股权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其PE投资内部分布不均衡的趋势有所改变。
北京在一季度投资总额达到13.29亿美元的高峰后有所回落,但仍以3.95亿美元总投资额占据第三。广东(不包括深圳)PE投资额由一季度占比1%大幅增长到本季度的15.6%。上海第二季度获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额较一季度略有增加,由一季度1亿美元增长到1.3亿美元,占比也由一季度3.7%增长到二季度的5.1%。此外,江苏和浙江的投资额本季度也有很大增长。总的来看,三大经济增长引擎区域PE投资分布趋于均衡,内部差距有缩小趋势。
成长资本占比下降,PIPE和过桥资本占比上升
从投资策略分析,二季度成长资本投资策略依然占据主流地位,但占比下降:其投资金额由一季度的20.89亿美元,占比78%,下降到二季度投资金额12.71亿美元,占比49.7%;成长资本策略的平均投资额也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0.77亿美元下降到本季度的0.49亿美元。
采取过桥资本投资策略的PE投资由一季度的1.47亿美元增长到二季度的5.67亿美元,占比也由一季度的5.5%增加到二季度的22.1%。PIPE投资策略的情况类似,其投资额由一季度的1.77亿美元增长到二季度的5.48亿美元,占比也由一季度的6.6%增加到二季度的21.4%。这种投资策略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退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PE投资有阶段后移的趋势。
PE退出仍旧低迷
二季度PE退出总案例数由第一季度的8笔下降到5笔,减少了37.5%,PE退出继续低迷。
在二季度5笔投资退出案例中,全部为通过企业IPO退出。整个退出市场从2008年第一季度步入低谷,第二季度继续低迷,这与2008年第二季度国际资本市场环境继续恶化,国内股市大跌以及监管层出台新的限制规范有直接关系。预计随着股市行业回暖,退出案例尤其是IPO和上市后减持退出案例会有所增加。调研范围内没有并购退出(财务投资者将股份转让给产业投资者)和股权转让(财务投资者将股份转让给财务投资者)的案例。
综合2008年第一、二季度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退出情况,退出渠道有待完善仍是我国PE市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预测2008全年
中国和亚洲私募股权市场的良好发展正吸引全球资本纷纷涌入。2008年第二季度,10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资金总额达120.22亿美元,虽然相对第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维持较高水平。结合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第一季度的募资和投资的历史数据分析,清科研究中心继续维持其在第一季度的判断:在2008年,专门针对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可投资的资金可望超过500亿美元。如果没有太大的市场波动,预计2008年全年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额将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投资目标方面,中国和外国的私募基金都希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投资管理,力争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使基金份额持有人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另外,私募基金亦较着重同行排名,所以它们较重视相对收益,而非绝对收益。
投资策略方面,由于中国私募基金的具体投资范围和限制主要依据基金合同的约定,它们的投资策略和外国的私募基金一样,皆是十分灵活和多元化的。以一只股票型私募基金为例,它采用以价值为本的投资理念,通过客观、准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式及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结合多元化的投资方法,投资于被低估的投资标的;另一只同样是股票型的私募基金,其投资策略主要建基于量化模型,以2σ理论为方法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交易模型,包括事件驱动投资法、全行业周期投资法、PEG选股模型、强度投资模型、风格指数模型、各种低风险套利模型等系列交易系统,已分别应用于金融、商品投资市场,为投资人提供金融投资与直接投资服务;而一债券型私募基金则主要投资于短期融资券、公司债、附增信条款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固定收益类品种,其债券投资以持有到期策略为主,从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追求本金安全。
基金类型
在中国,私募基金的类型大致上可分为股票型、管理期货、市场中性、货币型、债券型、宏观策略等,看似十分多元化,但其实大部分中国的私募基金都是属于股票型,而且股票型大部分偏多头,而缺乏中性策略、相对价值、绝对回报、事件驱动套利等投资策略的产品。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缺乏多元化的衍生工具,包括对冲有一些指数不能做对冲,中国借股票也是比较难的,券商自有的券才能借出来,各种原因导致中国私募基金做对冲的比海外的要少很多。
相反,外国的私募基金的类型比较广泛,以美国为例,当地私募基金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其操作方式早已超越了早期的简单地利用股市买卖进行对冲操作的方式,它们可大量地涉足期权、期货等投资领域,运用各种投资策略,故此其私募基金的类型也较为多元化。
投资的市场
在投资的市场方面,因法规所限,中国私募基金所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以本地市场为主,以属于管理期货型的私募基金为例,它主要投资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期货品种;而属于债券型的私募基金,则主要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债券产品予以投资。
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私募基金大部分则会投资于本土以外的市场。以台湾的私募基金为例,在投资标的规范上,私募基金的投资标的尺度非常宽松,不管是股票、基金、债券等有价证券,无论是海外或国内发行,都没有设限,亦无投资比例之规定,操作灵活性与多元性将远大于中国目前的私募基金。
基金经理
在中国,杰出的私募基金经理主要是拥有高学历(很多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多年金融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良好声誉的人。以最近一年回报排名最高的十只私募基金的经理为例,他们都拥有多年股票投资经验和业内知名且有优良的历史投资业绩,当中有些投资管理团队更是全部成员都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北京大学等著名院校。
国外及中国香港的私募基金经理则不尽相同。相同点在于,国外私募基金经理也都拥有业内知名且有优良的历史投资业绩。以美国为例,他们主要是出自华尔街的出色交易员和基金经理,大多拥有多年金融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声誉。不相同的地方是,国外及中国香港有入行的最低门槛,就是要获得当地监管机构的认可,才可从事资产管理的行业。以香港为例,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需要获得由证监会 (SFC) 发出的牌照,才可从事资产管理的相关业务。
主要投资者
目前中国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与外国的不同,中国的私募基金投资者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拥有高资产净值的个人投资者,包括大公司的创始人、高管等。他们较重视短期利润,例如基金本年及去年的回报,很少关心其中的操作方式、波幅程度和风险管理。而一些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和差不多3万亿养老金,其实还没有大规模地进入这个市场。
相反,外国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有百分之九十都是机构投资者,当中包括养老金、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国家的基金和一些规模颇大的家族企业。他们注重的是长期的稳定盈利以及基金的操作方式,他们会根据私募基金历史业绩和交易记录来判断基金的执行动作是否跟说明的策略一致,即使基金有超额回报,海外机构投资者也会注重超额回报的来源,除非该基金是以合理的方法获得回报,否则海外机构投资者是不会投资该基金的。
风险管理
在中国,由于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和生工具,私募基金可以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较外国少。以中国一固定收益型私募基金为例,由于中国缺乏对冲利率的生工具,它只能依靠把债券持有到期的策略,去规避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虽然这样可以保本,但却不能最大化投资回报。
相反,外国私募基金可以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较多,原因在于它们可投资于全球不同的市场,并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工具作对冲。以一外国固定收益型私募基金为例,它能在利率上升时,使用一些相应利率的生工具作对冲,从而规避风险并增加投资回报。
发展方向
在未来,中国的私募基金主要有四大发展方向。
第一,机构投资者也会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机构投资者会变成私募基金投资绝对的主体。随着各种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加速发展,私募基金投资主体会逐渐趋向机构化。
第二,规范程度的提高。私募基金行业尽管在运作上还没有成熟国家的规范,但在基金业协会指导下,规范程度也会快速地提高。
第三,对冲基金国际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其实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中国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人或者私募基金开始在香港设公司,也有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在中国设公司,做量化和行政服务。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步代加快,中国私募基金业的国际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第四,在整体投资市场弱势的环境下,外国对冲策略基金相对传统股票做多型基金理论上体现出了优势。两者策略相比,共同点都是将资产主要投向于股票,核心都是选股。所不同的是,股票多头只需要选出被低估的股票,而股票多空策略则同时还需要选出被高估的标的,同时采取做多和做空操作来对冲掉组合风险,因此股票多空策略的收益率应该是比股票多头策略要好,但由于目前能够做空的工具比较有限,大部分的股票多空策略私募基金都采用股指期货来做空,绝大部分只是被动采用股指期货来控制净值的回撤,尤其是由于流动性的原因导致的私募基金不能降仓的市场中能够取得比股票多头策略的好的业绩表现。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是一支由业界领
由公募转投私募基金的代表性人物中,有不少都是公募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级别的人物。上海上元投资的孙志洪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经是信诚基金公司的股票投资总监。
孙志洪2009年开始开创自己的私募事业,由他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上海上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5月份成立之后,上元一号当年就取得了125%的收益。这个成绩在阳光私募下半年业绩排名中处于领先水平。
谈及离开风光无限的公募基金的原因,孙志洪坦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他总结说,促进自己转投私募的主要原因有两条:第一,私募基金是未来证券投资领域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公募基金发展至今,已属于中国证券市场主力军,未来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私募基金在纳入国家有限监管视野后,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目前私募基金市场占有率还很低,未来10年私募基金的发展速度有望复制公募基金过去10年的增长速度。第二个重要理由是:可以将自己长期积累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经验完整地传授给投资团队,为客户创造理想回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孙志洪还笑称,自己在创办公司过程中,还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为国家增加税收。
孙志洪对今年的市场非常看好。他坦言,自己对2010年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看法比一般机构更乐观一点,不排除股指上涨空间超出大多数人预期。因此,2010年,上元投资的预期投资收益目标是实现客户资产盈利在50%以上。孙志洪自信实现这一目标有八成把握。
对话孙志洪:累计涨幅巨大个股需保持警惕
投资与理财:对今年经济和A股市场,您是乐观还是悲观,整体走势如何看?
孙志洪:中国经济尽管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但大方向是健康的。我们对2010年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看法比一般机构更乐观一点。在目前估值水平下,市场下行空间非常有限。随着经济结构调整逐步落实,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释放,股指将逐步上行,不排除股指上涨空间超出大多数人预期。即使A股市场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但是整体趋势是震荡上行。
2010年股市表现将不会出现2009年那样的普涨行情,不少个股已经达到估值水平的上限,未来上涨空间有限。在年初小盘股强劲上涨后,股指上涨动力来自于估值相对低估的部分中市值股票。如果下半年经济运行良好,刺激投资者做多热情,将引发大盘股补涨行情。
投资与理财:能谈谈您今年的投资策略吗?哪些板块、行业、概念是你们最关注的?
孙志洪:今年投资策略是精选个股,集中投资,中线布局。中长期看,我们偏好于投资四大主题:科技创新、消费服务、周期复苏、公开消息支持的并购重组。
我们一贯的投资策略是重视市场热点,但是不过分强调追逐市场热点和伴随市场热点做剧烈的行业轮动,而是在我们长期看好的四大类主题里面,仔细挑选未来1年业绩成长性好、目前估值水平最低的个股进行集中投资。
私募的概念与公募相反,是指不通过公开招股,而是通过私下在特定范围内向特定投资者募集来筹措资金的方式。私募基金即指通过私募的形式设立,进行股权投资或证券投资的基金。
根据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私募基金可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两种投资基金的共同点是均需要在特定阶段持有企业股权。而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针对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更关注企业的成长性,投资后一般均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的在于控制或影响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收益,待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实现资本增值(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身并不直接经营工商业业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重点是进行上市公司股票投资、衍生工具投资等资本运作,其更加重视价差交易等交易性机会,而不是长期投资。简而言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根本不同点为:前者帮助企业成长,通过资产增值实现财富的创造;后者则实现的是财富的转移。
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其投资范围涵盖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各个阶段(包括孵化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以及预IPO期等)的权益性投资,也包括对不良债权及不动产的投资。但按照投资阶段侧重点和风险偏好程度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创业投资或者风险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重振资本、预IPO资本(如过桥资金)、不良债权基金和不动产投资基金等。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属于产业投资基金范畴(多数产业投资基金亦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范畴),风险投资基金则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范畴。
2. 私募基金的组织结构
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公司型、契约型和有限合伙型。
公司型私募基金以公司形式进行注册登记,公司不设经营团队,而整体委托给管理公司专业运营。公司型私募基金的大部分决策权掌握在投资人组成的董事会手中,投资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较大。其优势是治理结构较为清晰,缺陷是面对双重征税处境,即以公司名义缴纳各种经营税费并以个人名义缴纳所得税。
契约型私募基金本质上是一种信托安排,又称信托型私募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和投资者(受益人)三方通过信托投资契约建立。契约型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作为信托契约中规定的受益人,对基金运营及重要投资决策通常不具有发言权,投资者组成的是持有人大会而非股东大会,对投资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其优势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信息透明度较高,缺点是运作程序较为复杂。
有限合伙型是全球私募基金采取的主流模式,它以特殊的规则促使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实现统一,实现激励相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前两种类型基金存在的道德风险,并降低投资者在投资失败后需要承受的损失。在这种架构下,基金管理公司一般作为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掌握管理和投资等各项决策权,同时也对其管理的基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投资,通常占总认缴资本的1%-5%,一旦出现损失,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弥补损失缺口;其盈利来源主要是基金管理费和相应分红,其享受的平均收益率为20%以上;而基金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主要承担出资义务,不承担管理责任,只负以其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
3. 私募基金的运作程序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大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通过项目筛选购买公司股权,具体包括项目初选、审慎调查和价值评估,并与被投资企业签订相关投资协议。投资方通常从管理层素质、行业和企业规模、成长性、发展战略、预期回报和3-7年内上市可能性等多角度考察投资对象,通常私募基金只有在预期回报率不低于20%的情况下才会投资一家企业,且对新兴市场预期回报率有特殊要求。二是进行投资方案设计。投资方案包括估值定价、董事会席位、否决权和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战略和退出策略等方面的设计或改造事项。三是选择合适的渠道实现股份退出获利。退出方式包括公开上市、股权出让或者管理者回购等方式。相对而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则相对简单,包括选择投资策略,构建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投资组合等。
4. 私募基金的主要特点
与共同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主要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投资手段更加多样化,投资方式更加灵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非上市成长性企业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则以证券市场各种投资品为主要投资对象。由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关系往往较为密切,且能够有效影响管理人的投资策略选择,因此在监管相对宽松的背景下,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手段更加丰富,变化也更多。而共同基金等公募基金限于监管和基金合同等契约的要求,操作往往受到更多的限制。
2010年中国PE市场募资活跃度显著回升,共有82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功募集到位276.21亿美元,基金数量与募集规模分别为去年水平的2.73倍与2.13信。清科研究中心注意到,2010年新募基金小型化趋势明显,继2009年规模不足2.00亿美元的基金占比达到基金总数的66.7%后,2010这一比例扩大至了74.4%。
从基金类型角度分析,在募集到位的82只基金中,共有成长基金68只,房地产基金10只,以及并购基金4只。结合机构类型来看,部分本土新兴投资机构掀起了房地产基金募集热潮,在2010年募集的房地产基金中,由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所募集的基金数量及金额占比分别达到90.0%与80.0%。
2010年,人民币基金募集热潮持续强劲,在数量上与外币基金拉开了距离。年内共有71只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到位金额106.78亿美元。外币基金方面,2010年新募基金数量不足人民币基金的两成,但是由于有大型并购基金募集到位,该类基金募集规模为人民币基金的1.59倍。
此外,2010年新设立、但尚未完成募集工作的基金共有31只,目标募集规模为122.06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基金数量与目标规模占比分别为80.6%与79.3%。
投资策略呈多元化趋势
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完成投资交易363起,投资总额达103.81亿美元,分别为2009年水平的3.10倍和1.20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投资案例数量激增,但交易总额涨势较弱,单起案例投资规模只有2,859,75万美元,跌至历史最低点。纵观全年投资案例并结合投资机构类型分析,本土机构投资规模普遍偏小,较少涉及大型投资交易,金额大于2.00亿美元的投资案例多由外资机构独立或参与完成。
2010年机构投资策略呈多元化发展,363起投资案例中包括成长资本类投资325起,PIPE(投资上市公司)19起,并购5起,房地产投资12起以及重整2起。案例数量方面除并购类投资案例数量较2009年水平小幅回落外,其他几类投资策略均有所提升。
政策助力下多行业迎来“最好的时节”
2010年,国家先后颁布多项产业振兴文件,多个行业受惠,投资案例数量排名大幅提升。例如,当年中完成的363笔投资案例共涉及一级行业23个,其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以55起投资交易无悬念问鼎年度最热门行业,而投资机构对于清洁技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连锁及零售、农/林/牧/渔等行业关注度与投资积极性有所提高,不难看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受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影响明显。投资金额方面,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及清洁技术行业虽然获投企业众多,但交易规模较小。反观机械制造与互联网行业,年内均有多起大额PIPE及并购交易完成,投资总额分别为11.78亿美元及11.13亿美元,借势跃升至各行业之首。
2010年的投资交易分布于30个省市,其中依然是北京、上海、江苏获投企业最多。年内投资机构“西进”趋势明显,山西、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投资案例数量及金额涨势喜人。
境内IPO退出占比扩大
目前,国内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定位问题和如何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私募股权投资方面。回顾2011年的中国金融市场,在通胀压力高企、货币政策收紧、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宏观背景下,整个投资市场低迷从而使得中国私募再次面临新的压力和质疑,而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也面临新的转变。而国内少有相关文献对此话题进行探讨与思考。本文试回顾2011年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总结并分析近几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策略的转变。
一、PE基金投资呈产业化
2011年我国由本土PE机构募集完成的基金共有62支,募资金额119.06亿美元;外资PE机构募集基金24支,募集金额134.10亿美元;合资PE机构募集基金1支,基金规模1.24亿美元。募资总金额超过250 亿美元;与2010 年相比,基金募资金额增加约8.36 亿美元,同比增加3.43%。虽然全球经济依然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私募股权市场融资并没有呈现出瓶颈。主要是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以给予境内外PE 们提供更明确的支持及新的法律平台,鼓励利用外资,扩大外资投资范围的政策使得外资近期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另外,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积极吸引资金,纷纷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通过与引导基金合作布网周围区域的战略以初见模型。所谓政府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主要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因此,私募股权基金策略变化之一为PE 基金呈现产业化。主要表现为基金产业化与政府引导、地方/园区合作以及自主设立分公司等多点化方式结合。
目前PE市场上已有建银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浙商产业投资基金、黄三角产业投资基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投资基金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基金等诸多产业基金。他们的资本提供者多是政府或是大型国企出,在自我区域形成产业带,“带”中企业获取资金的同时引进公司治理。比如浙商产业投资基金,它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浙江省首支有限合伙制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为浙江中小型企业提供股权、与股权投资相关的债权或其它可以转换为股权的投资工具。2010年基金成立以来,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标的公司并获得其投资1.2亿。此公司主营环保低碳材料制造与设计,与我国近年来政策所倡导环保低碳的主旋律十分贴合,业绩良好。总体而言,2011年行业投资已然体现出贴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脉络的态势,但持续高涨的募资规模为可能后期投资竞争压力大埋下伏笔。
回顾基金产业化的投资策略转变,可以发现投资政府所倡导的产业链条,与政府合作设立引导基金,机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政府网络和政府的诚信优势,实现低成本的布点、扩张,形成准入门槛。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采取这一策略实现全国布局的典型机构之一。2006年至2011年间,深创投在深圳、重庆、西安、成都等地设立有分支机构或区域性引导基金逾40个,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布点。
二、PE基金投资阶段双向移动
2011年国内主要私募股权基金有64%投资项目属于成长期,有70.58%的投资金额集中于成长期与成熟期,回顾2011年股权投资的投资项目数量与金额可以发现:PE基金机构在投资阶段的双向移动趋势也较为明显。一方面部分机构将投资范畴向初创期企业延伸,以避开估值较高的中后期项目。另一方面部分机构将投资阶段后移,重点投资风险较低的成熟阶段企业。
部分机构将投资范畴向初创期企业延伸,以避开估值较高的中后期项目。即机构投资除了关注高成长企业之外,PE 投资阶段有前移倾向。中国市场中专注早期投资的典型机构包括联创策源、经纬创投、戈壁创投、金沙江创投、中经合、IDG资本、松禾资本以及力合创投等。除了这部分专注初创阶段的投资基金,也有部分PE基金重点选择投资种子阶段企业。首先,早期投资项目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其次,但随着2011年股市动荡,多起新股破发。企业上市的审批和监管要求越来越严, PE 基金多投资企业发展的早期和成长期,其选择成本较低,投资金额偏小。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同时防止错失良机。
另外,中国市场PE基金典型投资阶段策略转变之一,是投资阶段的后移。创业投资机构开始加大对成长及成熟期企业的关注和投资配比,例如,包括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IDG资本和红杉资本等机构在近几年均呈现出投资阶段后移的趋势。促使投资机构做出这一策略转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机构管理资本量扩大,具备投资估值较高的成熟期项目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也在于2011年融资市场利率较高,投资此类项目投资风险较低,机构投资时间较短,资金周转快。
三、PE基金联合投资的比例升高
2011年投资项目类型显示多家PE基金联合投资比例增加。2011年投资市场相比2010年较为萧条,出于风险分散的需要,PE机构在投资过程增加了合作投资比例。另外,部分专注早期投资的机构在参与了企业的最初几轮融资后,出于自身资金实力或优化企业股权结构的考虑,将协助企业在后续的融资轮次中引进其他的投资者,自己在后期的轮次中领投或跟投,抑或不再跟进投资。
2011年宏观行情低迷,而PE市场中项目竞争的加剧,为避免争抢项目推高估值,机构选择通过联合投资方实现利益共沾。
首先,联合投资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造成投资风险加剧,弥补了单个机构在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局限性,有利于项目评估决策的优化,减少投资决策造成的风险。其次, 联合投资弥补各自机构在资金规模方面的不足。部分项目由于投资金额较高,PE机构旗下基金规模或基金投资限制导致其无法独立完成投资,通过联合投资形成规模,使机构有机会进入规模较大的投资交易。第三,联合投资可以弥补各自机构在增值服务方面的不足。PE机构可以通过联合投资加强对被投企业的影响力,以便及时有效的参与企业管理。除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外,PE投资的另一特点在于可以为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和其他方面所需的辅助。通过联合投资,投资机构间可实现资源互补,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扶持与帮助。
总之,回顾2011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市场,可以发现大量的投资机构越发重视投资策略、内部管理、风险控制,这也预示着中国PE内部治理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同时反馈了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参考文献:
[1]Lerner,Josh, G.Felda Hardymon,Ann Leamon.《Venture Capital & Private Equity: A Casebook 3rd ed.John Wiley Sons, Inc.》,2004: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