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复习的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于高三学子来说,高三化学复习无疑是一场学生与时间赛跑的比赛。那么,如何才能在这场与时间赛跑比赛中胜出呢?这很多程度取决于高三学子所采取的复习策略。那么,高三化学复习,到底有哪些高效的策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策略一:明确基础,一步一印
什么是基础?基础就是你在过去的学习中所掌握的概念、理论以及方法。据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理论以及方法总共有250多个。这些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在中学化学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概念和理论吃不透,势必会在后面的复习中举步维艰。因此,同学们必须重视基础的复习,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概念和理论弄懂、吃透。那么,如何才能弄懂、吃透呢?是不是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就可以啦?当然不是。每天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是知识,只是一种信息。学生只有将这种信息经过头脑加工后,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加工,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并网――应用――创新――储存”。例如,对于SO42―的检验,高三学子都知道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但如何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SO3气体呢?如果能够联想到“将可能混有SO3的SO2气体先通入到水中,然后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就算是对“SO42―的检验方法”进行了信息加工。
策略二:科学记忆,有序有效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记的东西很多。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记起来肯定费时费劲。那么,有那些比较好的记忆方法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1、分类记忆法 经验告诉我们,零散的知识点如果逐个去记,会很费时间。如果进行分类,或将相类似的知识编写成口诀,记忆和研究起来会方便很多。如记忆物质的颜色时,可以将相同颜色的物质放在一起。红色物质:Cu、Fe2O3、Fe(SCN)3、Fe(OH)3。
2、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可以增加记忆的趣味,使记忆变得轻松一些,且记得更牢。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谐音为:嫁给那美女,心铁惜钱轻,统共一百金。
3、图像记忆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果将一些要背的实验文字知识换成相关的套装仪器,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如图1,是过滤操作的整套仪器,一般的学生看了就知道所用的仪器、注意事项了。
4、网络记忆法 不同的物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可以将相关的物质以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可以看到物质的性质,还可以看到物质间的联系,真的是一举两得。而这里的知识网络可以是老师提供,但最好是学生本人亲手绘制出来的。因为学生亲手绘制,有一个思考与创新的过程,他们会记得更牢。
策略三:及时复习,省时省力
研究记忆学方面的专家――艾宾浩斯曾提出过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2)。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我们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所以说学习后必须及时复习,以减慢遗忘速率。
与日常生活一样,经常见面的人你总是长久不忘,经常见面的知识,才能在你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对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一定要经常复习, “温故而知新”。经过长期的实践,部分化学老师提出了以下复习时间安排:
1、每节化学课后用2分钟重温该节课涉及的规律、解题思路及易错点;
2、当天晚上像过电影般再现一下该节课涉及的规律、解题思路及易错点;
3.每周用一到两个小时重温本周的知识点,要求做到一点一题,一规律一思路,一易错题一反思。
及时复习,省时省力。希望我们的高三学子能够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策略四:珍惜错题,感恩错题
做错题目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是思考方向错了,还可能是相关知识点压根没有弄清楚,。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如果不给予重足够视,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题目,还照样会错。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错题,对错题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并作好记载。然后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再做一遍,不让自己在相同的问题上跌倒两次。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我们采取的纠错方法也不同。常见的方法有:
1、摘抄法:将错题分类摘抄在专门的错题本上,然后在题目旁边写上心得;
2、剪贴法:将错题从试卷或者资料上剪裁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在不同的错题本上,然后在旁边写上心得;
3、直接纠错:在试卷或资料上直接纠错,然后有序地整理试卷或资料,按时间、类别整理成册;
错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应该直面错题,珍惜错题,感恩错题,让错题成为我们备考路上的指路人,备考路上的好朋友。
策略五: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也。”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保守和自封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有好东西应大家拿出来分享。在高三的化学复习中,我们应该多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学,与同学合作学习。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分享思想,则彼些间的知识就会增长不少。因此,同学们,在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合作学习。那么如何合作学习呢?这里本人提倡的合作学习,可以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后的合作学习。例如,我们可以以化学小组的形式展开,分工合作,资源共享。通过化学小组中的“兵帮兵”,最终达到“兵强兵”。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场学生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以上是本人认为比较有效的高三化学复习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给看到本文的学子一些帮助,让学子们跑得更快。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进行知识更高层次的概括、更大范围的系统化和对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集中的提炼。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有两种复习的误区,一种是教师带着学生看电影,代替学生回顾知识;另一种是满堂练或满堂问。我们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只是教师自己把内容体系理一理,然后学生做练习,教师讲解练习,教师再总结。学生只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单纯变成了一个听众,而一堂课下来,他们又能坚持认真听几分钟呢?教师们不放心,知识点一遍又一遍讲,讲得很辛苦,学生记得也辛苦,但学习的效率却很低。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数学课堂实施案例中窥视一斑。
一、提供背景线索,促学生自主回顾知识
在数学复习课中,回顾知识是复习活动的起点。教师应该为学生回顾知识提供必要的线索,让学生在背景线索的暗示下进行自主地回顾知识。背景线索可以是知识之间的关系线索、情境线索、问题与任务线索。
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先从矩形的面积说起(边长与面积关系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
课堂实录
问题1:学校准备建一个周长为14,面积为10的矩形草坪,求这个矩形草坪的边长?
生: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得:x(7-x)=10,解出x就可以了。
师:(1)这是一个什么方程?理由是什么?(2)你能用哪些方法解这个方程?(3)怎样检查自己的解是否正确?
(通过提供问题与任务线索,让学生动手列出方程――再次认识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回顾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方法;方程解的检验――体会方程检验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回忆方程的基本知识。)
师:(4)若周长不变,面积为15,求这个矩形的边长。
(5)若周长不变,面积为m,求这个矩形的边长。
(6)猜想:这个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在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复习了求根公式及公式的利用,远比教师死板地灌输要有效。)
复习课中系列性、连续性的活动使学生更容易形成记忆的活动情境线索,便于保持和提取。本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问题引入,继而出示的1―6小题逐一对本章的内容进行考查;第(1)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判断的方法。第(2)(3)题回顾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及检验的方法。第(4)(5)两题考查了学生对方程有解无解的判断。第(6)题则是考查配方知识。
学生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对本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整理,进而再由学生归纳整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方法。这样,以问题为载体,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回顾整理是高效复习的有效途径。
二、提供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及交流活动的机会
教师应该为学生回顾知识提供必要的线索,但不能代替学生的回顾、思考和知识整理。在复习课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回顾知识并把回忆到的知识用纸笔记录下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实录
师:由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你能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和方法?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本章内容进行整理。
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间进行相互补充,理清本章知识结构:
知识扫描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的意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
?解法:(1)直接开平方;(2)配方法;(3)因式分解法; (4)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根的判别和韦达定理)。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数;(2)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方程解的正确性、实际意义);(5)解的实际意义解释(答)。
1.深入地研究两纲一题
两纲一题是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初中数学学科考试说明》(简称考纲)和“中考数学试题”。只有认真研究“两纲一题”,才能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课标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事实上,中考命题也是以此为基本依据的。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应该“以标施教”。“考纲”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中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复习中必须给予尊重,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复习要求,更不要随意扩大和缩小复习范围。脱离了“两纲”的复习,会使复习偏离方向,往往会导致出现“深入有余,浅出不足”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考题”是中考数学考查要求的标尺,是复习教学的基本范例。通过研究考题能够品味命题的理念,感受考查的意图,评价考题的优劣,洞察中考的要求,明晰复习的方向。
2.回归课本
在初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的老师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大多中考试题的生长源在教材。那么,怎样回归课本呢?我想回归课本要做好四点:一要引导学生再现重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提炼;二要引导学生理清初中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结构,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使之烂熟于心;三要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中例题习题的变式题;四要善于在中考题中寻找课本题的原型,在课本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立足基础,回归课本是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策略。
3.夯实基础
初中数学中,究竟哪些属于基础?怎样夯实基础?这是必须弄清楚的两个问题。我认为,初中数学中的基础主要是指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如: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以及在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等。夯实基础就是在复习中,要以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为中心,以主干知识为线索,以“考纲和课标”为依据。
当然在夯实基础中要注重创新,有些教师误认为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忆、再现就可以夯实基础,所以把复习搞成了简单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使课堂沉闷,效果不好。因此,复习时我们老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通过典型练习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可以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夯实基础要注重应用。数学复习离不开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脱离了训练谈夯实基础,如同“纸上谈兵”。只有引导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数学题才能实现巩固基础、开阔思路、领悟规律、掌握方法的目的。
4.精选习题
初三数学高效复习课堂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精选习题”,把考纲的要求逐步落实在常规的训练之中。所谓精选习题就是在准确把握考查范围和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复习目标,紧扣基础题型和中考考点题进行选题,使学生通过对所选题目的练习和反思能够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形成通法、提高悟性的目的。精选习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依据学情的原则。所选题目的难度要根据学情而定,目标定位要准,过高学生吃不了,过低学生吃不饱,也达不到中考的考查要求。对小灵活、小技巧、小综合性的基础题、中等难度题要多选,对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的题目要适当选,对偏题、难题、怪题、巧题要不选。
(2)课本为本的原则。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众多教材编写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题目中有的是以往中考题目的改编,有的是原创,有的是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补充与延伸,它们是中考试题的主要生长点,是“母题”,是“本”。因此,复习时选题不要忽视课本题,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课本题弄懂、弄透、融会贯通。
二、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1.课堂容量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曲解了“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实际内涵,产生了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课堂教学容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既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得了,切不可顾此失彼,主观臆断。
2.例题选择问题
课堂上选择的例题,目标性要强(要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要有巩固双基的基本题,又要有提升能力的综合题。既要“上挂”前面已经复习过的某些知识,又要“下联”到后面还没有复习到的某些知识,这样才可能达到“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培养能力”的训练目标。
随着课改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做了以下总结,归纳为三点,即一围绕、二多样、三拓展。
一、围绕,即是围绕考纲,明确考点,强化教学目标。
考纲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解读考纲,把握考纲,重新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每一节课前,将考纲和考点的要求用大屏幕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楚本节课考查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有侧重的去掌握相关的内容,就重避轻,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只要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课堂的学习效果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多样,即是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三的复习课不等同于将学过的知识重新再现一遍,而是在把握考纲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制定好每一个内容的复习计划、策略和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实施着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将其归纳为了三“化”教学法:
(一)即一是提纲化;
(二)二是动态化;
(三)三是灵活化;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1、提纲化:在每复习一节课前,将本部分知识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以提纲的形式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用5——6分钟的时间将提纲中的内容填写完整,不会的内容先空着,通过本节课复习后再补充完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回顾,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复习细胞增殖内容是,我是这样设计的提纲:
(1)细胞增殖的方式( )、( )、( )
(2)我们重点学习了( )和( )两种方式,其中( )分裂后的子细胞为体细胞,( )分裂后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而有性生殖必须要经过( )分裂,且有性生殖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要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和( )定律。
(3)归纳有丝分裂的特点( )、( )、( )、( )
(4)归纳减数分裂的特点( )、( )、( )、( )
(5)如何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 )
通过这种设计,就把有关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使其更完善更系统,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适应灵活多变的高考。
2、动态化:生物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很多内容多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如何抓住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做法。一是设计一些与本节复习内容相关的对学生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将教材中死板的、抽象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具体的、形象的内容。
3、灵活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因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常采用问题引导法导入复习内容,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去思考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对于教材的实验内容处理,有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像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植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后把意见汇总,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比教师的灌输更有说服力。其次,在习题训练方面也要多样化灵活化,
三、拓展,即针对相关内容对知识面进行拓宽。
在高三开学伊始,根据一轮、二轮复习的情况,各学校都会选用一些教辅资料,可以说这些教辅资料都大同小异,各有千秋。这就存在选用资料要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不能太难或太简单,题量也要适中。那么学生的四本必修课本怎么用呢?这就有一个在一、二轮复习中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问题。我的经验是,高考命题依据是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各种复习资料都是围绕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展开,这些考点也就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所以在复习时要以复习资料为主,但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完全抛开四本教材。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看书,然后背诵完成基础知识巩固部分,一般以填空题呈现。在整个复习过程,要求学生依据各人的基础情况,随时查阅课本,夯实基础。我的经验是,掌握细节,有利于做好选择题,要做好材料分析题就得构建知识体系,熟记四本教材的目录,这是学生必须要做的。总之,完全依赖教辅资料,抛开课本,是不合适的,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尤其一轮复习的时候。二轮复习虽然是专题复习,是对知识高屋建瓴的整合,但还是离不开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要熟练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不打无准备的仗,才有胜算的可能,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二、就能力的考查来说,要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牢固、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学生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限于记忆,而且要对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同时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1)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进行审题训练;(2)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3)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据;(4)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就政治这门课的学科特点来讲,要处理好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的关系
政治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高考命题都是结合一些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命题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一轮复习时,侧重点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采取“知识带热点”的办法,就是在每一节课的复习中,都要有意识地联系时政热点,及时告诉学生当下中国发生的新变化,让学生联系教材知识思考。如复习汇率时,结合2014年以来人民币出现的贬值情况,让学生理解:这种情况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在一轮复习时,不用花时间专门讲热点,但应该随时贯穿讲,成为一种常态化。在第二轮复习时,除了进行相关的专题复习,就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比较新的材料分析题进行选练,既让学生了解热点事件,又训练答题能力,可以说一举两得。总之,要深刻认识到高考命题的特点。在复习中,处理好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的关系,要恰当融会贯通,不要脱节。课后可以要求学生收听收看一些新闻节目。
《考试说明》明确了数学高考的内容和题型,教师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解题策略.[1]研究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紧迫任务,更是为推进新课程改革贡献力量.教师在复习中要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推理判断和分析探究,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为学生在高考中胜出而贡献力量.
一、关注易错题,有的放矢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易错题,指导学生把易错题都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总结易出错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避免再次出错.易错题往往是学生掌握的不牢固的试题,学生主要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才会导致出错.这些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记录的方式来积累.例如在复习“函数、导数及其应用”时,教师提供易错题:已知函数f(x)=x2+ax+1,x≥1,且f(x)=ax2+x+1,x
二、总结规律法,构建网络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数学知识规律方法的总结,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掌握其中的规律,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在大脑中建构出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图.[2]学生大脑中有了知识网络图就能够在分析中逐步地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系统的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在一步步地对知识的建构中会做到把书“读薄”“读厚”,进而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可以做到轻松地挑选出自己需要的知识,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例如,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地去总结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通用步骤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学生掌握了通性通法,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按照这种规律来解决.明确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是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其次是解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次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结合不等式的方向画图;最后是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规律性的方法会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突破难点和疑难困惑,实现学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达到对解题方法的掌握.
三、数形结合法,形象生动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学概念、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绘制图形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也是促进学生解题和分析判断的一种基本能力,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具体的图形形象表达出来,建构知识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直观地反映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例如,教师提供试题: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各棱长均为2,M为BC1中点,N为A1B1的中点,求|MN|.为了方便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来更直观地寻找数量关系,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轻松地解决问题.通过绘图学生会明确本题是求空间两点的距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求出两点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图像方便了学生寻找数量关系,图1学生可以以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C,OB,ON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写出每一点的坐标,之后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M点的坐标,进而求出|MN|.图形方便了学生的认识,而且学生会明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可以把空g抽象的推理求值转化为具体的坐标运算,因此正确确定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以及由点的坐标正确判断点的位置成为解题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绘图的方法来简化数学问题,把数字转化为图像,通过形象具体的图形来解决问题,实现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实现潜能的提高.
四、自主探究法,积累通性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中数学复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数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学生会积累方法,总结通性通法,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些规律性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实现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对于特殊问题的解决.自主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主动地建构数学思维框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正确解题的好习惯.在自主探究中学生要自我检查、自我反省、总结规律、发现错误,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进而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常见处理方法时,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会发现,当直线与椭圆相交时,涉及弦长问题,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计算弦长;涉及求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求过定点的弦中点的轨迹和求被定点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问题,常用“差分法”设而不求,将动点的坐标、弦所在的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清楚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定时训练法,及时反馈
在高中数学复习阶段,学生通过练习来提高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俗话说得好“见多识广”,学生见过的练习题型多了,自然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够轻松应对,实现举一反三.[3]为此,教师不要忽视练习的重要性.因为高考的时间是有限的,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快速地进行计算,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实现学生潜能的发挥.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有时间的限制,给学生设计定时训练,促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思维快速地运转,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实现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图2例如,高考试题:如图2,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棱SD垂直底面ABCD,E,F分别为AB,SC的中点,证明:(1)EF平行面SAD;(2)设SD=2DC,求二面角A-EF-D的正切值.教师给学生提供练习题后,还需要给学生设定时间,让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活跃.而且限时练习保证了学生解题的真实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及时地得到反馈,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概括,统一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及时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让学生可以达到学会和学懂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关注高中数学复习的有效方法,不能盲目地进行复习,要有计划性和策略性,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方法的选择和策略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进而实现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复习课教学任重而道远。新课标高中生物的知识点众多,复习过程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巩固与加强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复习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保证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准确合理的运用与推理。在对于生物学科的复习时,需避免复习知识点的记忆混乱。学生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不仅时间紧迫,而且任务繁重,要抓住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的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复习的效率,是学生和教师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的高效复习提出几点思考。
1 掌握命题原则及考点
在进行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详细解读《考试说明》,使得学生们能够了解近些年来高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纲考点。学生从近年真题中了解考试范围、试题类型等信息后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而保证生物复习的高效性。
2 夯实考点基础
掌握课本教材的基础知识是学好生物的根本,生物复习的效率更是取决于掌握基础知识的多少。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对考点知识加以整合,使得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便理解和记忆;学生应在各章节的复习之后,尝试对各考点知识整理,选择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对考点知识的理解。
例如2012年上海卷生物试题选择题的第一题:根据细胞形态判断哪个细胞最可能发生连续分裂。这就要求在复习细胞知识点时,学生能分清不同生命系统的细胞,有着怎样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分裂方式。将知识点归纳到一块,引导学生掌握同类考点的本质联系。许多考点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并发现局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弄清教材上知识点的结构,建立系统的知识复习计划。
3 详解典型例题
掌握典型例题是生物复习的一个重点。教师在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时,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提示和引导,对例题积极思考和分析。题目是多变的,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举一反三,一点即通,最后完全掌握典型例题。这样生活课程的复习不仅仅是一个已学知识巩固的过程,更是扩展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2012年全国卷生物选择题第二题中主要考查了选择正确的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该题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主要要求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知识的全面认识和掌握。首先在这一题中,学生们需搞清楚DNA和RNA是否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里;其次需要明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在暗反应阶段消耗ATP;然后需明白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是由细胞通过呼吸作用生成的,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而后两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最后要知道酶具有专一性,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所含的酶不同。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析比较,要求学生能在两者的众多信息量中抓住重点,理清头绪,从而找到突破点。
4 控制练习量,阶段性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的复习,知识点中的适量联系必不可少。由于时间紧迫,要注意控制联系的数量,并要进行阶段性的反思总结,巩固所学。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高中生物复习时可以选用一本生物复习用书和一份含专题复习的辅导周刊足以应付高考。题海战术不过是庞杂的资料毫无规律地堆积在一起,不仅浪费学生的复习时间,还影响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和学生需要控制联系的数量,保证联系的质量,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典型例题,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适时改变同一问题的出现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保证学生对复习知识点有效的消化吸收,学生需要抽出时间做阶段性的总结。对一个阶段复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保证可以牢固地掌握,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应变能力。
5 积累错题,关注缺漏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错题,是学好生物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高考复习阶段,学生根本没时间把以前的题目都拿过来看一遍,这就需要学生每次在考试和练习中,把典型错误题型积累到自己的错题集里面。一来经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对于自己在哪方面的不足有很好的了解;二来阶段性的反思总结,会使学生对这些错题产生很深的印象。这样保证了复习的高效性,科学而系统对自己缺漏的地方进行弥补,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得心应手、超常发挥。
总之,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需培养学生对考点全面掌握,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获得新知。适量有针对性的习题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因此教师也要设置好复习题目的整理。通过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合理运用时间,保证学生在生物学科上实现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1]宋绍证.揭示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误区[J].新一代(下半月),2011(7):151.
怎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效的?我认为有效的复习课应具备四有,一有知识的结构化和网络化,二有知识的拓展,三有技能的再提升,四有情智的再升华。 中考备考工作在我心中就是一个“把脉治病”的工作,所以,我一贯的做法是努力做到“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实践证明是事半功倍的。
1. 如何把脉,把什么脉?
把脉要做到“双把”,即既要“把脉中考”,更有“把脉学生”。“把脉中考”就是要通过研读课标、考纲、中考真题来明确中考考察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明确中考的具体要求。“把脉学生”就是要调研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如了解学生各知识点、各类题的掌握情况和失分的具体成因,从而确定学生的知识盲点、能力弱点、易错题等。然后在把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细化复习的总目标、板块目标、阶段目标、每节课的课堂目标,避免低效机械化重复新课、面面俱到、主次不分的课堂教学。
以中考第一轮复习中《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一章的课堂复习为例,说明如何在把脉的基础上精选和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把脉中考”时,我们发现广东中考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有三个。一是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二是能辨识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并能应用它们解析一些现象。三是考察的重点,要求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沸腾、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在“把脉学生”时,我们发现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是清楚知道的,但“热胀冷缩”的书写有部分学生会出现错别字;温度计使用的操作图正误辨识掌握很好,但文字描述操作方法却多数同学不能准确表达;零以上的读数学生都不会读错,但对没有出现“0”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出错率很高,因为学生不会分辨是零上还是零下读数,对零下的刻度标记规律不清楚。探究沸腾、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普遍掌握较好,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评估的理解和掌握欠佳;六种物态变化除液化外,大部分学生的辨识都比较好,但没有总结辨识方法;大部分学生不能对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进行完整正确的解析,是因为对液化的特点、成因未真正理解,或不知如何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述。基于上述的把脉,我们选定了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加强文字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具体训练点是用文字准确描述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和能准确解析液化现象。加强方法指导,如:掌握判断温度计读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能正确读出没有标记0刻度的温度计示数;总结辨析六种物态变化的方法,总结理解液化的条件、方向和特点,掌握解析液化现象的语言文字要求,突破液化现象解析这个教学难点表达的训练。对探究沸腾、熔化和凝固两个重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和强化训练,重点突破实验原理和实验评估环节的掌握。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机械化重复新课,提高课堂的正对性。
2. “方”如何开,“药”如何下?
“方”如何开,“药”如何下?就是指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后,我们应该根据目标输送什么教学内容给学生,我们应该设计怎样的学法和教法落实教学目标。精选内容,精选题目,精选学法是实现课堂高效复习的先决条件。如《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的复习,我们精选的内容和题目应该是:温度计的原理填写;没有“0”刻度线呈现的寒暑表读数(包括正负两种读数)、体温计的读数及其缩口作用、体温计使用后不甩继续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回顾生活中某些物体的温度(如体温、气温等);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辨析(重点在雾、露、霜、冰雹等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以及液化现象的解析(重点和难点落在方法总结和文字表述的训练);回顾探究沸腾、熔化和凝固实验的全过程,重点落在原理和评估的理解掌握、掌握分析图像的方法并能从图像获取正确的信息。本课下“药”方法是:将本章内容拆分为四个内容逐层推进,分别是“温度与温度计”“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辨识”“探究沸腾、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实验”“液化现象解析”。精选生活素材,设计问题和题目通过对应的四个“活动单”采用“先学后教”课内翻转与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一落实、逐层构建、强化提升。每个活动的流程都是“学生独立复习完成思考题并通过平板电脑反馈给老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对学活动解决困惑”――“老师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集体总结归纳进行知识重构和方法提炼”,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常规的课堂总结和易错题、难题的巩固训练。
二、实验激趣,活化提升
课堂沉闷枯燥是中考复习课低效的一个重要成因,增加课堂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奇妙的实验十分吸引学生,动手实验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实验是突破难点、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载体,所以在中考复习课中老师要克服不做实验的习惯和顾虑,充分发挥实验在复习教学中的作用。
1. 运用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增强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物理趣味实验十分吸引学生,它可以使学生迅速将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盎然。如在复习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表演“火烧指头”实验(将用稀析过的酒精浸泡过的纱布裹手指,并将纱布点燃),实验惊险刺激,瞬间就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
2. 应用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活化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实验出发,将实验相关的各个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提高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效果。
如:老师给学生一塑料瓶,让学生选取小量辅助器材设计实验,并分享所完成实验的名称、方法、现象、结论。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设计的实验组合起来可以完整地把压强的全部知识都呈现了出来,且很有创意。如学生“在塑料瓶盖和瓶底上个穿个小孔,给瓶子装满水,拧紧瓶盖将瓶子竖起,用手指堵住瓶盖小孔时瓶底的小孔不出水,打开瓶盖上的小孔时瓶底的小孔有谁喷出,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挖掘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活化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如在复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可以演示野外生存挑战活动中人们净化混有泥土的水源的方法――蒸馏法,用它来提取饮用水。
3. 利用实验突破难点,提高难题解答的正确率
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中,凸透镜成像情况分析是学习难点,学生总是无从入手,无法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距、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当透镜被遮住一部分时,成像变暗;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像在光屏上半位置,应如何调节透镜或光屏”这类问题。
三、创新学法,促进参与
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机械重复较多,学生在被动中听和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参与的欲望较低,内驱力不足影响了课堂的效益。我们可以尝试创新复习方法,选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复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中,从而使课堂更加高效。下面我介绍几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学法。
1. 活动导学 合作提升
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背景下的复习课,注重活动引领、任务推动,强化小组合作交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乐学善学。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实现了由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兵带兵,兵帮兵”,能积极影响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能极其有效地提升后进生的成绩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成绩的大面积提升。
2. 人机互动 突破难点
当今“互联网+教育”的热浪席卷全球,数字化工具和数字资源发展迅猛且丰富多样,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开展“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及时获取学生对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推送针对性强的教学信息和练习,提高课堂讲授和学习的针对性。我们可以将难点的讲解和易错题的分析制作成直观的微课,利用微课的直观性、可重复性和精准性突破重点难点,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如下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制订策略:将问题各个击破
建议策略是:分步打好几个战役,即:消除遗憾;弄懂似非。
第一战役:消除遗憾要消除遗憾必须弄清遗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计算器用得不熟等。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上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练习计算器使用技巧以提高使用的准确率。“抄写之错”,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表达之错”,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平时作业就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表达,并严格按着题目要求规范回答问题。
初中科学的学业考试复习具有时间紧、内容广、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九年级科学学业考试复习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所学初中科学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次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
我认为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复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对照中考命题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使学生对要求的知识点逐个过关,通过清理归纳,形成便于提取的知识结构网络;二是进行查漏补缺,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调控和反馈机制,发现和弥补学生在平常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与学业考试要求之间的差距;三是加强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复习,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四是根据科学的考试特点,进行应试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为了在科学的学业考试复习阶段能达到上述预期目的,我认为在复习阶段不仅要理顺复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众多复习的关系,而且还要讲究复习的策略。理顺关系是高质、高效复习的前提,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运动,科学的学业考试复习也不例外。只要复习一开始,直接关系到复习效率的许多矛盾就摆在我们面前。这些矛盾由许多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组成。如何理顺这些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学业考试复习的效率。不理顺这些关系,就会使我们的复习思路紊乱,无处适从。
一、要理顺科学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以及新课程科学教材与众多复习资料的关系是高质、高效复习的前提
由省教育厅教研室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是教学大纲中可测量目标的体现,也是我市自主命题的准则。在考试目标中,对要求的知识的范围和深广度有明确的界定,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和形式等。因此,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有助于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增强复习的生。历年来,义乌市科学学业考试命题从没有没有出现“超纲”的试题,确保了考试的正确导向,大大推进了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有些教师和考生对学业考试命题是否会超出《考试说明》界线的疑虑是多余的,是不利于高质、高效复习的。
科学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是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材在内容上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完整性;在编排上具有顺序性、系统性、逻辑性;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可读性。教材不仅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的知识等提供了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深刻理解知识的主要材料。在学业考试复习中,教育学生认识教材的作用,指导他们认真阅读教材,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功能,从而进行高质、高效的复习。
一本好的复习资料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对学业考试命题的原则、思路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后编写的,确实是由教材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具有最本质属性的东西,是教材内容的精华和重点。有些复习资料还提供适量的复习材料,能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正确利用好这些复习资料,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对提高复习效率这一点上显然是不容置疑的。
《考试说明》、科学教材与复习资料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要理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复习过程中要坚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二是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感知教材,三是适当使用复习资料。有些教师在复习时不顾《考试说明》,经常讲一些难、偏、怪、超的题目,认为可以尽居高临下;有些教师在复习时,紧抱基本复习资料而忘掉指导学生使用教材,甚至错误认为复习资料是复习应试的捷径。这些本末倒置的做法和观点都是片面的。
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教材的系统进行分析和归纳,又适当的选择复习资料,既用教材导向,又用复习资料拓宽。这是因为学生要在反复感知教材之后才能对科学知识的质获得准确清晰的认识。扔掉教材进行复习,就等于缺少感性认识的基础,要他们盲目去接受复习资料中一些理性的东西,并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也并非易事。只有不断沟通科学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和复习资料所叙述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要求的知识点的认识程度得到螺旋式的上升。
二、要理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考试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高质、高效复习的基础
科学学业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这就为我们复习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向导,就能使我们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也便于我们组织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由于《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应理顺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学期基础差,达不到要求,有意拔高教学目标。这两种错误倾向,其裨是混淆了三个考试层次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影响到复习的效率。
了解是指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包括有关的符号、术语、事物以及概念、定理、法则、定律的再现或再认。这一层次侧重于识记水平的考查,即感知和记忆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关于了解水平的知识点的复习,教师最好在复习前,根据了解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内容,将其中涉及的基本知识加以罗列,编拟出一系列提纲式问题,用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课堂上可以巧妙设置认知矛盾,以生动有趣的实验或形象幽默的语言,诱发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提纲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通过主动地阅读课本,发挥其主体作用;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记忆术”来加速记忆,从而达到这一层次的要求。
理解是指把握所学知识的意义,能作必要的解释、说明、形式的转换、结果的预测等,它要求学生在识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概念,联想想象,归纳规律,把握科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并能举出或说明简单的应用。从信息角度来讲,理解应该能将知识信息换成另一种形式或利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进而系统地整理已获得的知识信息,并能把已学过的科学知识和实际中了解的有关科学现象相结合,形成知识链,贮存于大脑之中。关于理解水平知识点的复习,宜选用讨论讲解的方法。教师先提出问题,再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最后教师作归纳性的讲解。讲解方式最好能借助于实验、挂图或一些形象化的比喻,采用一问一答的谈话式,使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顺其自然,容易接受。
掌握是指能应用所学的概念、定理、法则、定律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处于新的情境或处于有一定干扰因素的情境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能准确地分辨交错在一起的自然现象,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部分;能从自然科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灵活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或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的论证。关于掌握水平知识点的复习,宜选用范例讨论和实验的方法。教师精心选择符合实际的例题,通过板演讲解,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或引出实验探索的课题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专门的心理学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在科学中考复习中,让学生明确某一知识点究竟要达到“了解”、“理解”,还是“掌握”的程度,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诱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期望效应,使复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要理顺培养尖子、转化差生及面向全体的关系是高质、高效复习的保证
培养尖子从狭隘意义上说是为了升学竞争的需要,从长远来看是为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国家建设人才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得意门生”,要善于当好“伯乐”,经常注意去观察尖子,发现尖子,考察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一般地说,尖子生有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表现出较高的智商;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他们表现出:学习动机明确,求知欲旺盛,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和意志品质。在培养尖子生方面,教师应该能充分估计优秀学生学习和创造性的潜力,引导他们算觉地发挥潜力,教师应“变教为导”,学生应“变学为思”。在复习阶段,切忌为了照顾少数几个尖子生能“吃饱”,在课堂上采取加快进度,加大难度的方法,而应指导尖子生自觉学习钻研,撷取知识,并作适当的课外辅导。
做好转差工作是全面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全变得十分相似。”因此,作为教师如果秉着“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重要”的想法,设身处地为差生着想,千方百计为差生转变创造条件,转差并不会像有些教师说的“徒劳无功”。差生一般都是基础较差,智力稍钝,反应较慢;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对头。因此,在复习阶段,对差生要“多一点关心,少一点责备。”教师应按中下等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复习计划,设计复习方案,教学过程尽可能放“慢镜头”,让他们看起来清楚,听起来明了,想起来有道理。
要理顺培养尖子,转化差生及面向全体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评估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应过分着眼于几个尖子生,而应在全体学生上;其次,教师要了解学情,摸清尖子生还需要什么,差生还缺少什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在复习阶段应坚持“立足中间,照顾两头”的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解决一些学生学习中存在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争取大面积丰收,小面积高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只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探索,锐意进取,一定能够做到高质、高效的学业考试复习,在一年一度的学业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图分类号】G623.5
【正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大班额的教学对我们的教学策略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进入复习阶段,如何高效的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用较少时间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1.放平心态、正确对待
在复习阶段,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基础较好的同学担心在期末开始中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而平时基础稍差的同学又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想法,这个时候,作为老师首先要引导孩子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到期末复习,鼓励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有效地强化平时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并在教学中给孩子传递一种正能量。
2.忙而不乱、做好计划
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次的作业。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不要随意更改。
3.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精讲:
复习课切忌满堂灌,我们可以借助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帮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融会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讲有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在这里老师要做到:要么不讲,要讲就必须讲明白。
多练:
突出层次重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与效果,切忌不人道的题海战术。应把练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上,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不要求人人皆会,但求人人都有收获。当然也可以参考其他复习资料上的练习题。我们级部一直使用这种策略,每到期末我们都会分头行动在书店物色优秀习题集,然后按照复习计划有选择的进行挑选练习题,利用学校专门为我们配置了速印机就能很方便的为学生提供一些高质量的练习题了。在这里要注意:所有的练习应该做到:有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切忌烂布置、不批改,不评、不纠的无效行为。
4.养习惯,促规范
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其实我们平时使用的大演草就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一个载体,我们借助课堂改革这一主线,将课前发给学生是一页演草纸的,当堂完成后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5. 持之以恒练计算
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使学生计算过关,靠突击不行,必须靠平时加强基本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口算题卡,争取将口算练习变成培养习惯。由于学生比较多,我不能一一批阅,所以我安排以列为单位,列长负责检查本列学生每天的口算题,列长的口算题由其所在组组长负责。
6.激励提高作业质量
家庭作业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良好手段,但有时不能随人所愿,无论是好学生,还差学生,都会有偷懒不做的时候,即使勉强完成了,质量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一是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有目的的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二是及时批阅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批阅非常重要,如果老师不及时批阅作业,学生们就会偷懒,作业的质量就会很差,如果每天都批,作业质量就会完全不同。第三,为了激励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性措施。如,我是这样做的:作业完成质量比较高或作业完成质量有所提升的,我会奖励给学生一朵小樱花,粘贴在数学课本扉页,当攒够10朵樱花时可换取一个小牛贴画,攒够两个小牛贴画可换取一张我精心设计的喜报,凭喜报可减免任意一次的数学作业。另外,喜报都设计有编号,对孩子来说,很有收藏价值。这一招很管用!
7.及时检测
复习效果怎样,及时检测是有效的手段,但要及时的对学生检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矫正,教师也要根据检测情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等。
8.借助网络技术,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