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7 15:34: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72-001

在国内,《“做中学”内容标准》中提出了在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并将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正确的估价自己。二、调节自己的情感。三、激励自己。四、欣赏不同人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和感情。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是一种社会。这就需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对这些情感所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做出适应性的行为反应。

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而科学实验活动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社会化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每一位儿童将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动手进行操作和实验,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科学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情境进行教学,那么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将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以培养。

一、创设氛围,引导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不易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一般也只能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因此科学教师应该学会善于利用课内外的时间,通过游戏、谈心、座谈等形式,为不同的孩子提供相应的指导,比如对性格比较急,特别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提供环境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认识到对组内的其他同学要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宽容,这样组内性格偏内向些的学生将更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合作的欲望自然也就变得更强了,合作的气氛就会更好了,课堂便更加生机勃勃了。同时,也要有意识地给被动、偏内向的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如:展示他们的记录,指导他们做长期的观察、探究活动等。在活动中及时肯定、表扬,以激发他们交往的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热情,为他们成功地学习创造心理条件。当然教师自己也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有困难的小组中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动态指导,及时调控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教师仍然要以组织者、指导者、监控者的身份参与合作学习活动,决不能在一旁观望或等待。要动态地关注学得怎么样了,需要什么帮助,能及时地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引导。将合作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交流合作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并对组内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建议性格外向的学生遇事、想问题都先想想,再放放,还要帮帮,培养理性思维,减少因粗心而导致的错误。同时,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多说、多做,即便是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做好、做对了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做,不仅是对被评价成员的肯定和鼓励,也对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新型分工,落实责任

教师在做组内分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类型落实组内分工的任务。同时,引导性格偏外向的学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组内性格偏内向的同学,使其成为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在组内形成一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的合作意识,使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努力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四、加强交流,成就合作

篇(2)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6

Importance of Training Micro-less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ZHANG Yu

(College of Politic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Micro-lesson is an effective form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Micro-lesson's values and influ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o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strengthen micro-lesson ability wha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from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pec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ism and overall ability to talk about importance of micro-lesson ability.

Key words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degree; micro-lesson; micro-lesson's ability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信息、网络和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对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与日俱增。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有效形式,“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①为了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思想政治课教与学过程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微课能力是指有效完成微型教学视频制作的能力。从微课的定义出发,微课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技术能力两个方面,教学能力包括对教材重难点的甄别筛选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设计的开发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成果展示能力;教学技术能力包括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编辑、上传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笔者认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鲜明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类生活各领域都烙下它的足迹和身影,并且时时刻刻地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使得教育领域产生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微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微课为元素的慕课、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开放教育资源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教育创造了可能。因此,微课在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另外,面对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国举办了各种课程的微课教学比赛,通过以赛促用的方式激发教师们对信息技术革命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将比赛成绩列入在职教师教学技术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评估体系,成为教师职位晋升和薪资高低的重要依据。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②

综上所述,微课是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教育形式与时俱进的产物。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③所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大力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弥补课堂缺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

我国中小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需要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完成对全班学生的授课任务。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高有低,这种“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导致知识传递的针对性差,容易使一部分知识接受能力低的学生陷入学不好、考不好、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地点的禁锢,因此,微课是辅助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一,微课提供了学生自学的便利。微课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主题的短小教学视频片断。据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常见的学习障碍问题,以问题为单位制作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选择微课视频,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缩短班级授课制全体学生起跑线的差距。

第二,微课有益于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主阵地,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内的三维体系。微课的作用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缩短教学环节的设置,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对二三维度目标的实现,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的要求。

第三,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学生错过了教师课堂教学。教师掌握微课能力后,可以将自己课堂精髓制作成微课,这些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也适用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重复。

正是由于信息化条件下,微课能够起到弥补课堂缺陷,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强微课能力的培养。

3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要

2014年11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研究生质量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研究生毕业遭遇就业难、难就业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欠缺;二是高校对社会变化和科技更新反应迟钝,导致高校教学实践与现实生活脱轨。因此,加强对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是国家人才建设的长远需要。

另外,自2009年我国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据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透露,截至2014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总数约170万人。④由于受到社会观念、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需求人数相对较少。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从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工作,这样的环境使得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微课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就业能力,满足他们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首先,微课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观察洞见能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每一课都包含很多的知识信息量,教师必须精读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才能发现哪些知识点具有研制微课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预见,而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则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其次,微课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析提炼能力。每一份微教学设计都是从大量资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精华,字字珠玑,没有累赘的空话、套话。让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在思考中得到进步。

最后,微课能力培养有助于推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中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这一系列过程有助于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中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另外,通过微课学习内容的制作,研究生应用信息水平能力尤其是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因此,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既有利于构建合理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人才支持。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微课能力培养是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弥补现实课堂缺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要。为此,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应重视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yks12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篇(3)

但是,在民办本科高校具体法语教学中,法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卷面成绩,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甚看重。也就是看重文化教学,注重词汇的分析、考核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法语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掌握一般都会出现严重的不匹配现象。在口语交际时,学生就变成了“聋子”“哑巴”。但是要提高法语的听说能力,相比英语来说难度要提升许多。因为,在进入民办本科高校学习法语之前,普通学生是难以有机会接触法语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法语的基础为零。同时,法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四年本科学习中,将法语提升至与英语专业相当的水平,而英语水平要达到与他人流利交际,我们至少花了十三年的学习时间。 

近几年,各大高校也开始渐渐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国外引进大量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方法、资料,同时国内也在积极开发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办法,使得法语专业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法的根深蒂固,教师在进行法语教学时,仍不自觉的就会按照过去的套路教学生。例如按照基础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没有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还是在法语词汇的掌握以及阅读水平的提高等等。虽然有大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可是口语不纳入考试,没有具体的分数评价,所以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选择性忽略,学生难以主动地进行法语口语交际的练习。按照这种法语教学,最后得出的只能是法语教师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卷面成绩虽然提高但是口语、听力还是很差,不能用法语与他人交流学习。 

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首先,民办本科高校的法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法语教学的困难,法语教师难以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选择侧重点进行教学,以分数成绩这种直观的方式,来展示教学水平。其次,高校的教学资源匮乏。相比于国内一流大学,民办本科高校难以获取国外高校资源用于教学,留学生、交换生数量不足,难以形成法语交际氛围。最后,就是法语评价机制不合理,过于重视卷面成绩,忽略了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与他人交流,从而导致了我国法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不足。面对严峻的教学现实,如何改革教学、让语言与文化的教与学同步推进成为法语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 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1 帮助学生学习法语国家的基本情况 

当前,以法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在全世界超过一亿八千万。有21个国家使用法语,其是世界第九大语种。民办本科高校通过在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就可以与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真实的交流,从而了解这些国家的基本情况。为了友好地面对世界上的国家,必须要了解这些国家的国情,没有什么比语言能够更直接地进行了解。学习法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会从事与法语国家相关的事业,具备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提高学生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 

就像中文的一词多义一样,法语在进行正常的交际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词汇、句型,在真正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很可能就会冒犯对方。例如法语“avocat”这个单词,其具有“鳄梨”和“律师”两种意思,在交际中,如果对方是个律师,学生却将对方当做鳄梨,这就闹出笑话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可以合理地使用语言与对方进行交流,不会造成双方出现语言歧义现象,这对语言学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2.3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语的魅力 

法国人追求浪漫,他们认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就是法语。不可否认,法语的语言、韵律具有其独到的地方,但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言学习者,这里是法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将法语作为第二母语使用,这样才能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法语的魅力,提高学习法语的兴趣。当学生经常使用法语进行交际,其学习法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法语水平。 

2.4 使学生具有批判思维 

随着中国的不断加快对外开放速度,对学习法语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仅仅是具备了阅读与写作能力,这样的学生在具体对外工作时,常常不能满足具体的工作需要。学习法语,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提高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增强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并最终建成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体系。而要形成这种思维,首先就要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而要了解文化,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措施 

3.1 情景交际教学 

使用情景交际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将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既要保证词汇教学的质量,也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词汇教学与情景交际教学相结合,教师预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所掌握的词汇、句型进行交际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例如: Pardon, excusez-moi, la bibliothèque? S.V.P!(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图书馆怎么走) 

Allez tout droit.(下个路口直走) 

Merci, au revoir(谢谢,再见) 

其次,教学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情景交流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交流是有趣的,法语交流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法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大胆地使用法语交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优秀的法文歌曲、影视资料、图片等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最后,提升教学基础设施。进行法语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将旧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社交平台等等技术手段与装置,为法语的情景交际教学提供硬件支持。与此同时,民办本科高校还要转变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将口语交际能力纳入毕业考试。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方法的统一,促进情景交际教学法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3.2 交际训练法 

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中,还可以使用交际训练法。其具体训练过程如下。 

首先,让学生用法语在同学们的面前重新介绍自己。学生可以用法语介绍兴趣爱好、个人习惯、性格特征等等各个方面展示自己,从而为法语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迈出第一步。 

其二,角色扮演。学校教材中也有许多人物对话,让学生相互扮演其中人物,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自由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从而在合适的环境中培养法语交流的語感。 

其三,组织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创建法语学习环境。如进行法语戏剧的演出、排练简单的木偶戏等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真正进行交际时可以做到使用合适的交际态度。 

最后,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真实场景的再现。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相互对话。其中包括,问路、买卖、点餐、询问注意事项等等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游戏化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4 结语 

民办本科高校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校要坚持培养法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提升其语言交际水平,成为真正的语言类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 

篇(4)

关键词:本科护生;护理学;科研兴趣

护理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护理专业本科教育肩负培养护理本科生初步科研意识与技能的任务,由于我国护理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护理本科学历者必然成为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1]。护理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护理科研人才培养,本科生是最重要的后备力量。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从内心喜欢、热爱这项工作,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3]。我国关于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

016年11—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在1—3年级随机选取班级,共抽取15个班共420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本科护生科研兴趣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毕业后打算、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等),科研兴趣(不感兴趣计1分,较不感兴趣计2分,不确定计3分,较感兴趣计4分,非常感兴趣计5分),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因素等15个条目。按班级发放问卷,发放问卷前做适当说明,护生认真填写、单独完成,问卷当场回收。

1.3质量控制

回收问卷后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问卷剔除标准:(1)所有条目均勾选相同序号选项;(2)勾选答案呈规律的波浪形。整理有效问卷并进行编号,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提高录入准确性。数据录入中对缺失值采用均值替代的方法进行补充。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运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影响。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420人,收回有效问卷389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其中,男生26人,占6.7%,女生363人,占93.3%;平均年龄(19.26±1.21)岁;大一132人,大二122人,大三135人。

2.2本科护生科研兴趣

60.6%的本科护生对科研感兴趣,其中82.2%的人呈中等以上水平(≥3分),平均(3.47±0.90)分。

2.3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单因素分析

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源地、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毕业后打算等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4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多因素分析

以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程度为因变量,以生源地、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毕业后打算、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与指导教师的关系、当前是否有参与科研课题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纳入标准为P<0.05。Durbin-Watson统计量为1.995,与2接近,可认为回归模型中的残差之间相互独立,自相关问题不显著。对应的VIF值均接近1,说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经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3。表3显示,回归方程的F=70.474,P<0.001,说明模型中至少有一个变量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有意义。最终有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0.05),分别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与指导教师的关系、生源地。

2.5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主要因素

3讨论

3.1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程度

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可深入护理现象的本质,探讨护理活动规律,为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证据[4]。由于我国护理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少,科研重任便落在了本科生肩上。如何激发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培养和提高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5]。文献报道显示,护生对护理科研持消极态度,认为较乏味、充满压力,与其未来职业没有关系[6]。本研究调查发现,60.6%的本科护生对科研感兴趣,其中82.2%的人呈中等以上水平,说明本科护生科研兴趣较浓。巴西研究者对278名医学生的科研兴趣进行调查发现,81.7%的医学生对科研感兴趣,60.8%的医学生表示对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感兴趣,其中10.4%的医学生在校期间已有[7]。日本研究者对269名2—6年级医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38.3%的医学生对科研感兴趣(其中58.4%的医学生是4年级及以下学生)[8]。这与本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高年级本科护生。笔者从事护理科研教学8年,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然对科研感兴趣,但真正开展科研的学生并不多,而在校期间能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从学校政策着手,鼓励本科护生参加科研活动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3.2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并无明显影响。不同生源地、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毕业后打算、与指导教师的关系、当前是否有参与科研课题,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有影响。(1)城市本科护生较农村本科护生科研兴趣更浓,可能与不同生源地护生在校期间关注焦点不同有关。我校护理科研为考查科目,护生表示其更重视考试科目,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考试科目上,因为考试科目得高分才有获得各种奖励的可能。(2)本次调查发现,87.4%的本科护生认为科研十分重要,科研兴趣也较浓。尚未认识到科研重要性的本科护生,可能与其没有接触过科研或是毕业后有转行打算等有关。对于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就产生的,需要从入校开始就进行培养。目前护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科研意识。因此,早期培养护生科研意识对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术视野、培养科研探索精神有着深远意义[5]。(3)与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的护生相比,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的护生科研兴趣更浓,这可能与其对科研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更加全面有关。(4)64.6%的本科护生认为科研兴趣与指导教师有关。有研究者认为,培养合格的护理科研指导教师有助于护理科研教学健康发展[6]。护理科研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善于启发和指导学生并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传统大课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呆板、内容枯燥、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兴趣不高。信息化时代,教师应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将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科研兴趣。(5)周琦等[5]研究发现,7.88%的本科护生申报过科研课题。本次调查发现,仅有7.5%的本科护生有科研课题。可见,本科护生课题申报积极性不高且课题中标率不高,应加强对护生科研课题申报的指导。由于影响科研兴趣的因素较多,单因素分析很难控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以较好地控制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干扰,从而真实、准确地反映各因素与科研兴趣间的关系[9]。从4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与指导教师的关系、生源地。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影响最大的是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中强调科研的重要性对提高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3.3阻碍本科护生进行科研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76.6%的护生认为大三医学课程太紧,社团活动较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是阻碍其参加科研的主要因素,建议将相关课程安排在大一或大二。另外,71.5%的本科护生认为自己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影响其科研兴趣的主要因素。因为在此之前,护生并没有认识到进行科研对自身有什么益处,等到大三下学期开设该门课程后,往往已经错过了申报科研项目的时机而直接下临床实习了。因此,早期向护生介绍科研相关知识,有利于护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科研积极性。

总之,本科护生科研兴趣较浓,而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因素有生源地、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与指导教师的关系,其中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影响最大。建议在低年级时向护生介绍科研的重要性、成立科研兴趣小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本科护生科研兴趣,进而促进护理科研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玉娇,喻丹,杜春林,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3):1071-1073.

[2]杨丽娜.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对策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3]焦伟伟,申阿东.论医学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69-70.

[4]胡雁.护理研究[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周琦,张丽,柴广丽.护理人员护理科研意识与实践调查的对比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917-920.

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04-02

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我们仍然坚信,生命科学这个专业终究会发展起来;但目前可能由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程度还不够,生物学的就业前景还不是很乐观。要想成为生物学领域中占据一席之位,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另外,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已渐渐转移到了考研或继续深造。因此,了解该院学生的科研兴趣现状,可以为本科生的基础教学及提高考研竞争力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三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2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45份,回收123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97.6%。其中男生72人,女生48人。

1.2.2 文献资料调研

为了对该研究进行全面的分析,调研了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1.2.3 统计方法

将回收的调查问卷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期间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面对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要求高标准,许多高校已经把本科生科研练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1-2]。学院通过对学生的前期理论学习及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的强调,目前三年级的学生已普遍认识到本科期间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如表1);这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而且对打算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继续深造的学生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2.2 大学生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

由表2看出,男生与女生在参加各项科研活动方面比例差不多,无明显的区别;但是大部分的(64.7%)学生热衷于理论方面的学习,而真正能够动手去参加基础实验的学生占少数,尤其是完整的将一个小项目完整的做下来的学生可能更少。

大学生的学业相对来说较为轻松,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寻找一些途径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而在表2中,每周花在科研活动的时间小于4 h的学生占59.7%;比例次之的是,每周花在科研活动上的时间8~12 h;男生与女生在科研活动上投入的时间无明显的区别。

该院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可能是:(1)理论课程成绩占据主体地位,各项科研活动的成绩对自己的综合评价影响不大,导致学生在科研训练中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2)开展的各项科研活动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在参加科研活动的动机一项中,48.1%的学生表示迫于学院要求,只有24.5%的学生出于科研兴趣(数据未展示);(3)在课程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对本科生科研能力体系的培养不够。

2.3 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收获情况

由表3可看出,对男生来说,参加科研活动的收获分别是:增强团队意识(29.5%)、了解做科学研究的方法(23.2%)、结识很多朋友(20.1%);对女生来说,参加科研活动的收获分别是:提高专业能力(32.8%)、增强团队意识(25.0%)、了解做科学研究的方法(20.3%)。该院女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强,认真的参加科研活动,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

3 结语

该院的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意识到科研训练的重要性,也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参加院里或校里组织的各类科研活动,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但学生参加实战性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及实现科研训练的真正意义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需适当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如逐渐的增加科研训练成绩在本科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比例,使得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项科研活动;设立荣誉证书和奖金等方式对在各科研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激发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尝试设立真正的大学生科研基金,如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都已经实现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选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开结题答辩、科研经费管理等。

篇(6)

1、科技档案的管理有利于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信息与知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档案是科研知识资源的存储载体,它详细记载了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详实的记录又为以后的科技人员提供可信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完整、系统、准确的科技档案对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有利于促进科研管理的决策。

科技档案具有依据凭证的功能,它直接反映了科研活动的原貌与进步,是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地管理好科技档案,可以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凭证和依据,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促进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和推广。

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不仅仅是将科研材料整理、分类和保管,而是归档的再利用,以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管理好科技档案,既可完整、系统、准确的记录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为进一步的项目开发和成果推广提供技术资源,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档案不仅具有成套性、阶段性、集体性、专业性强的特点,又有载体多、内容多、范围广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科技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人们由于对科技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意识不到位等原因,虽然科研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开发利用。

1、档案意识薄弱,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数单位和部门把精力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上,却忽视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意识薄弱,没意识到档案工作在科研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科研人员没意识到自己是科技档案的主体,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以及科研成果的发表、获奖,认为归档是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或认为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是个人资源,是否归档无关紧要;还有的是担心交到档案部门后自己查找利用不便而不愿上交。其次,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的是项目的申报、评比,追求的是项目数量、经费的增加,只要科研材料不会影响到项目的申报、鉴定、报奖即可,并不对科技档案的归档提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使科技人员只片面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却对科技档案工作的投入不够、重视不足。

2、归档材料质量不高,完整性、系统性较差。

科技档案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保证归档材料质量的首要条件。一套完整齐全的科研项目档案应包括:科研准备阶段的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论证材料、项目计划任务书和相关协议等文件材料;研究试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等文件材料;总结验收鉴定阶段的工作总结、技术报告、论文专著、验收鉴定意见等材料;还有部分课题申请报奖的成果材料、申请报奖的审批材料、获奖材料、推广应用的效益证明等。然而在实际归档中,其归档的材料都普遍存在着依据性、结果性文件多,科研记录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照片实物少;复印件多,原件少等问题。

3、档案制度缺失,归档工作职责不明确。

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档案管理员、项目科技人员之间的职责不明确,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文件形成和积累的管理把关不严;科技人员配合性差;档案管理员是别人交什么就收什么。

4、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专业性较差。

长期以来,因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对档案管理各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业务指导不到位。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经过正规档案管理部门的教育与培训,以至于业务素质偏低,专业性不强。对科技档案归档内容不明确,归档范围把握不准,基本上处于你交多少我管多少的情况;再加上他们还要承担其他工作,投入到档案管理上的时间有限,以至于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三、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

1、增强档案意识,提高科技人员归档工作的主动性。

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及思想观念。首先要让科技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支持、参与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主动承担起科技档案归档的职责;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和专题目录,为科技人员的利用提供方便,使他们逐步意识到科技档案的作用,主动支持和配合科技档案归档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科技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建立《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科技档案归档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度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过程中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这样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有章可循,从而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76-02

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医学院校实习生的教学工作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教学任务,并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与直属附属医院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众多影响师资带教水平的因素中,带教老师对医、教、研关系的认知和处理这一因素非常重要。因为认知指导行为,带教老师对医、教、研关系的认知、处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倾向和精力投放。文章于2017年1月对某非直属附属医院带教老师进行了医教研关系认知情况的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某非直属附属医院150名医、技、药类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2.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深入科室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调查问卷150份,回收合格问卷145份,合格率96.67%。

3.统计分析。应用EpiData3.1录入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性别:145名带教老师中,女性57人,占39.3%,男性83人,占57.2%,5人信息缺失;年龄:为(36.04±6.73)岁;工龄:为(11.69±7.91)年;带教年限:为(7.03±6.25)年;岗位:临床医生118人,占81.4%,技类人员15人,占10.3%,药类人员4人,占2.8%,8人信息缺失;学历:本科55人,占37.9%,硕士74人,占51%,博士13人,占9.0%,3人信息缺失;职称:初级31人,占21.4%,中级66人,占45.5%,副高级34人,占23.4%,正高级10人,占6.9%,4人信息缺失。

2.医教研整体关系认知情况就医教研三者之间关系,对医院而言,不同学历的带教老师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2,P=0.444);对医院而言,大部分不同学历的带教老师认为医疗、教学、科研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对个人而言,三者之间关系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P=0.004);博士学历中认为三者是相互促进关系的带教老师高达76.92%,认为三者之间是既冲突又相互促进关系的为23.08%。具体见表1。

不同职称的带教老师认为医教研三者之间关系对医院和个人而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8.19,P=0.224;χ2=6.35,P=0.39),具体见表2。

3.医教研优先级顺序认知情况对医院而言,不同学历的带教老师认为医教研的优先级顺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5,P=0.171);对个人而言,医教研的优先级顺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6,P=0.243)。

对医院而言,不同职称的带教老师认为医教研的优先级顺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7,P=0.666);对个人而言,医教研的优先级顺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03,P=0.343)。

4.带教水平影响因素认知情况在对认为影响个人带教水平的最重要原因调查中,认为医疗、科研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的带教老师占68.1%,认为师资培训不到位的占17.7%,认为个人能力有限的占9.9%,认为带教技巧方法还未掌握的占9.2%,认为医疗、科研工作更重要,教学无所谓的占5.7%。具体见表3。

三、讨论

医、教、研三者关系,对个人和医院不同主体而言,认知不同,比例发生变化。对医院而言,认为三者冲突的仅占0.70%,但对个人而言,认为冲突的却上升到2.82%;对医院而言,认为互相促进的原本占66.2%,但对个人而言,这一比例下降到50%,减少16.2%;与之相应,对个人而言,认为既冲突又相互促进的上升到47.18%,较对医院而言上升了14.08%。说明虽然大多数带教老师肯定医教研之间的促进关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带教老师在肯定促进关系的同时认为存在冲突,而这一冲突关系,在个人身上比在医院层面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能和带教老师自认个人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潜在)能力比医院要弱有关。76.92%的博士学历带教老师认为就个人而言三者之间是促进关系,估计和博士学历科研能力比较强从而降低三者之间的冲突一面有关。

无论对医院还是个人而言,医疗的重要性非常明确。对医院而言,仅有6.39%的带教老师未将医疗放在第一位,对个人而言,仅有9.22%的带教老师未将医疗放在第一位。总体而言,认同医疗、教学、科研优先级的比例要高于医疗、科研、教学的优先级比例。但在科研地位的认知上,个人而言,医疗、科研、教学优先级比例为35.21%,比医院而言的医疗、科研、教学优先级比例高11.27%;同时认为科研、医疗、教学优先级的比例比医院而言的科研、医疗、教学优先级比例高2.83%。以上说明涉及到个人时,部分带教老师会将科研的重要性提前。与他们而言,科研对个人的重要性大于对医院的重要性。

68.1%的带教老师认为医疗、科研工作繁忙是影响个人师资带教水平的最重要原因,进一步说明了医疗、科研、教学在实际带教中的冲突关系,超过半数的带教老师无法很好地处理医疗、科研、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医务人员的薪酬体系中,职称的高低和收入挂钩,而科研的成绩和职称升聘又捆绑在一起。此外,为求发展,医院对科研的奖励力度日益加大。因此,带教老师个人对科研越来越重视。但在医疗核心地位不变、医疗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安排冲突会不断增加,教学对个人的利益导向不及科研对个人的利益导向大。作为医院斫玻如何处理医疗、科研、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单单是认识到医疗为核心,教学、科研为两翼的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带教老师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本是要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个人素质,提高带教老师处理好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在招聘环节上,加大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注重应聘人才的个人业务素质、能力,借助其能力缓冲医疗、科研、教学三者之间执行层面上的冲突。在带教老师遴选上,严格遴选条件,加强对带教老师业务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训。针对医院主要以医疗和科研成绩对临床医生进行激励的状况,医院应适量加大对教学的奖励倾向,突出表彰、奖励教学优秀的带教老师和教研室,提高奖励金额;将教学指标列为各种评聘的基本指标和医院科室的目标责任制中,并真正执行。

[资助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JDA048、2016JDB080。]

参考文献:

[1] 卢海涛,康与绯,张文川.对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2)

篇(8)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标尺。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专业精神、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色的内动力。因此,作为当代高校教师,为顺应时代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大学教育观,增强科研意识。现代高校普遍强调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求不但要具备较雄厚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和应用、开发研究能力,能针对生产和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术攻关,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只有切实做好科研,并使科研成果付诸于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高校教师,否则终将会被高校教改的洪流淘汰掉。

2.通过科研专题培训,提高科研能力。高校有关科研机构可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让教师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的具体操作程序等,通过科研培训和教师亲身科研实践,切实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3.明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高校科研,一般包括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三个方面。科研的定位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而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运行的依据和出发点。结合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性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走“产学研”道路,逐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研究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历来是教师的主心骨,作为教师,必须也必然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研究是一种运用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活动的内容、现象、特点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创造性地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也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必须注重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更新;2.教学模式研究;3.教学实践原则研究;4.教学方法研究;5.教学效果研究;6.教材研究;7.受众对象研究等。

以教学实践原则研究为例,教学中,可遵循确保学习真正发生的普世原则,有五个标准:1.师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2.发展理解和运用教育语言的能力;3.联系学生生活;4.提高教学的思维层次;5.用师生对话吸引学生。如在执行第一个标准“师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即老师过多的注重了教,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可实行“任务型课堂教学”,师生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明确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及其要求,同时做好指导工作,要突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完成任务的显著效果。

而教学模式研究,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遵从6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即Model 1: Get it right in the beginning;Model 2: Just listen and read;Model 3: Let’s talk;Model 4: Teach what is teachable;Model 5: Two for one;Model 6: Get it right in the end。作为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这六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使用的效果应该深有体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一节效果突出的课堂,都是这几个模式的有机融合或演变,尤其可注重model1,4,5,6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终身学习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21世纪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是: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群体。高校的教育对象,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发展前景等因素无不限定了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装备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当代高校英语教师,应时刻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觉悟,时刻不忘提高自身专业储备和职业素养。

(一)学习目标定位

1.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2.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3.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4.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学习对于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5.在互动式教学中双向学习,这种教学能促进师生的共同生长。

(二)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要求

1.学会认知,树立新的知识观: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深厚而广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了解崭新的教育理论与手段;同时要教会学生认知世界的方法。2.学会做事,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受众对象,重新建构课堂,在终身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锤炼自己的教学风格。3.学会共同生活,树立新的教师伦理观,培养自身及学生各项综合能力。4.学会生存,树立新的职业生涯观: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职业充满了各种挑战与变动,教师要由一个“自在”的存在者变为“自为”的存在者,自觉地规划与开发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具有在各种教育与非教育机构间流动的能力,走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道路,寻找自己的职业生存之路。

(三).终身学习的可行途径

1.定期参加教学相关培训

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参加教学相关培训,如专家专题讲座,学术沙龙,教育教学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逐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和水平。如具体的教学培训模式有:案例教学式,问题探究式,示范-模仿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积极定期参与,必将能使培训所获服务于教学,最终提升自己。

2.考研深造

考研,考博等,向更高学学术领域迈进,已成为高校教师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现行人才培养目标,建议高校教师慎重选择专业,明确自身定位,着眼服务教学,在各方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前沿最优秀的成果,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科研,教育教学能力。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

篇(9)

关键词:信息素养构成;重要性;培养

科学研究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对信息进行创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取、使用、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前沿科研信息的敏感意识;对信息的基本操作能力,即能主动、有效地检索信息、对信息进行质量评价、提炼和整合后充分应用;信息创新能力;信息道德。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能否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准确评价和充分吸收信息,不仅对本身的科研活动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高校整体乃至国家的科研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素养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一个创造性、探索性和累积性的工作,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科研信息的使用。可以说科研信息贯穿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协助科研人员寻找突破口,加快科研进程,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产出率。

(一)选题阶段,促进科研工作的准确定位

准确的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良好开端,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在选题阶段,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地、准确地对他人所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了解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避免重复劳动。同时,认真检索本研究领域中已获得资助的项目信息,找出尚待研究的问题,确定选题,以及对此选题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和分析来证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明确具体研究内容、技术关键,从而完成课题论证工作。此阶段是科研人员已具备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在开展研究工作时才能节约时间,目标明确,少走弯路,避免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二)研究阶段,保证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科研人员所开展的每一次科研工作,全过程都离不开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和应用。科研人员结合课题的研究计划,随着课题的进展情况,有步骤地查找、搜集、提供参考数据、工艺、方法、标准等有利于扩展思路的有关资料,与课题研究密切配合,同步发展。占有的资料要体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的最新理论与发现,代表学科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料,保证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进行理论推导时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引据充分。如果研究有实验阶段,这时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国内外同研究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实验方法和手段等,需要追踪同类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通过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来证明原先设想的正确性,以期得到创新的成果。由此可见,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获取的信息对科学研究起到启发、调整、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三)总结阶段,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通过获取的信息,一方面促进成果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对比分析客观评价成果的水平。在此阶段,科研人员要按照研究预定的成果目标和水平,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包括对比资料,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信息,高标准对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从而阐明该研究成果的水平、意义和价值,为研究工作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也同时促成科研人员及早发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成果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使研究工作最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

篇(10)

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工作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但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而科研是研究型大学的任务。实际上,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处理好这两项工作,对学校、对教员个人甚至对参与其中的学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高职院校,随着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大学不相同,其科研工作的性质和定位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作为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同样需要科研。科研是高职院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创品牌的重要途径。

一、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科研能够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通过科研能够锻炼教员队伍,打造教学团队。二是科研对企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服务企业是高职院校的职能之一,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加以解决,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增进企业与院校的关系;三是科研对院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科研,可以加强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可以提高院校的知名度,能够提高生源数量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促进院校的发展。

二、明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

高职院校搞科研,定位很关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服务而决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运行的依据和出发点。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长项不在于基础科学的研究,而在于应用技术和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研究,在原理验证、实训条件开发、技术应用相结合上着力。近年,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投入大,这都为教员、学员从事科研提供了条件。为此院校教员立足所从事的专业或岗位(群)的教学,从事相关的技术的应用研究,将会不断取得突破,积累成绩,最终形成强项,创建出本专业、本岗位科研特色。

三、提高教员科研综合素质

(一)树立大学教育观,增强科研意识

高职院校强调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求不但具备较雄厚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具备很强的应用和开发研究能力,能针对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术攻关,为部队服务。教员的培养离不开科研,要通过科研增强教员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学习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搭建高层次的科研平台。

(二)开展科研专题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有关科研机构应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让教员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等等,在培训环节上,要走出去、请进来,既要发挥校内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切实提高教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科研带头人队伍建设与扶持力度

科技人才是科研团队的精髓,科研带头人是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标志,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科研发展和科研特色培育成功的决定因素。对于科研实力相对不强的高职院校来说,加强科研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发展学校科学研究、争创科研特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可聘请相关行业、实践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高级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为科研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科研带动、辐射作用;更要注重本校科研带头人的培养与扶持,要以重点扶持为核心,以条件支持为先导,以方向整合为依托,在科研资金、科研资源、科研条件、科研时间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积极帮助解决其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助其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促成一批科研带头人的脱颖而出,再通过科研带头人的带动、辐射、引导与帮助,培育和组织一批科研团队,使其成为应用技术性研究领域的生力军,带动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研发工作的发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92-03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对于高校科研的必要性都有所论述。较早关注高等教育中科研工作的罗素认为,每一个大学教师除了教学外还必须以学术研究为已任(Russell,2009)。德国大学甚至赋予科研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指出:“只有是一名好的研究者,才是一名好教师。”在国内外强调高校科研能力的前提下,高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必要性使终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相比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西部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由于受经济、文化、环境的制约,科研能力整体偏弱,教师科研素质偏低,贡献度不及预期。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工具

本次接受调查的对象为西部民族地区某高校国际交流学院的全体教师,访问调查对象50人。本次调查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经过严格筛选后,共计获得有效问卷47份,问卷有效率94%。

二、变量定义与描述性分析

本文在综合理论界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西部民族地区某高校国际交流学院的实际情况,从教师的基本特征、科研行为,教师对学校科研政策的主观认识等方面考虑,选取了22类可能对高校英语科研素质产生影响的因素,除了因变量“科研素质”使用0和1进行赋值外,其他的变量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4进行赋值,变量统计学描述见表1。

三、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科研素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仅仅依靠描述性分析方法研究科研素质影响因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以上述科研素质作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解释变量,建立高校英语教师的影响因素Logistic的实证模型。

P■=F〔α+■β■χ■■〕=■■

关系式中,Pi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α表示回归截距参数,βj表示回归系数Xi(i=1,2,…,n),Xi表示影响该选择行为的解释变量。

(二)模型选择分析结果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47份英语教师问卷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将涉及教师自身特征等22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进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向后筛选法,将Wald值最小的变量剔除。经过多次反复的检验,得到最优模型(见表2)。

P=0.613+0.131EDU+0.034TILE+1.365INTEREST+

0.054MOTIVATIO+N0.234JUDG+0.153RESOURCES-

0.251CLASS+0.350SUBJECT式中,EDU、TILE、INTEREST、MOTIVATION、JUDGE、RESOURCES、CLASS、SUBJECT分别表示学历、职称、兴趣、科研动机、教学科研重要性判断、科研环境资源、每周课时数。表2表明,8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1.英语教师的基本特征对科研素质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均未能通过检验,它们对科研素质的影响未能证实,而职称、学历、兴趣、科研动机通过了检验。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动机等变量在10%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兴趣变量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表明这4个因素均能促进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幂值说明,职称每增加1个单位,其科研素质相应提高1.245倍;兴趣每增加1个单位,其科研素质相应提高2.054倍;科研动机每增加1个单位,其科研素质相应提高1.250倍。

2.教师科研主观看法对科研素质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绩效工资对科研是否有促进作用、科研奖励政策的满意度未能通过检验。教学科研重要性的判断、研究环境资源等变量通过了检验,教学科研重要性的判断变量在10%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数值进一步说明,科研环境资源每增加1个单位,其科研素质相应提高1.050倍。

3.科研行为对教师科研素质的影响。每周上课时间数及申报课题数变量通过了检验。每周上课时间在10%的显著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系数为负。这说明,每周课时数越多,分配教师的科研时间就越少,对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起着制约作用。最近三年是否报课题变量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数值显示:申报课题每增加1个单位,其科研素质相应提高2.050倍。

四、结论及对策

回归结果表明:职称、学历、兴趣、动机、每周课时数、教学与科研重要性的判断以及课题获得数等变量对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素质具有显著影响。

1.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建立科学的内部激励机制。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内部激励机制。从国家层面上,应加大对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的支持力度,实现全国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学校应增加教师用的图书资料,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培养英语科研带头人,扶植团队合作研究工作,加强英语学科的建设等。针对高校英语学科的特殊性,为教师提供一些针对性强的教学改革课题和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高质量科研奖励的力度,充分调动现有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培养浓厚的科研兴趣,端正科研动机。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培养自己从事科研的兴趣。认识到“只有高水平的科研,高校才能提高自己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地位,也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陈桦,王海啸,2013:25)。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端正科研动机,减少科研动机功利化倾向。基本上物质利益的外在动机对个体的业绩提高有促进作用,但出于自身内心真实需求而采取行动的内在动机对提升绩效和个体努力水平具有更大的作用(张崴,王续琨,2013:105)。

3.建立科研团队,加强教师科研指导。高校科研团队是一种缩微型组织,通过团队内部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互补,达成个体难以完成的高层次、更复杂的重大科研任务。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应针对实际情况,培育英语方面的“科研团队”,对科研团队进行分类管理和专门管理,制定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组织获得国家课题的教师传授经验,提供条件让英语教师掌握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