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市场监管所基本情况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7 15:33: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市场监管所基本情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市场监管所基本情况

篇(1)

随着电影业的进步与发展,电影票都通过购票APP销售,但有消费者反映,自己提前几天购买了电影票,因为临时有事不能按计划去看电影,已经买好的电影票却不能退;如果不能转让给别人,就只能作废。[1]电影院的“售出不退”这一默认规定,让人们很是无奈。

现在已经有商家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改变,但仍有很多网友和市民抱怨,退票后他们并没有收到退款。而电影院方面的人员表示,目前国家也没有相关条文来规定电影院是否应该退换电影票。[2]很明显,对于“电影票退票”这一问题,电影院本身是解决不好的,政府必须要对这一现象进行管理,对电影市场进行监管。

二、“电影票不能退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电影票不能退票”问题的原因分析。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市场监管领域各类问题频出,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政府职能在此领域分散、弱化、缺失的情况仍未改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市场监管体制相对粗疏,体制的设计和运行往往局限于为应对改革发展阶段需要的应急性和应景性的仓促安排,均未能提炼和吸纳应有的制度理性。“电影票不能退票”这一现象,也说明政府对电影市场监管不到位,监管地不深入,同时存在监管空白的地方。

显然,“电影票不能退票”这种现象很明显是因为电影市场化后,电影院有了自主经营管理权,他们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益问题上,而对民众的需求则关心变少,所以政府应该对电影市场进行深入监管。

(二)“电影票不能退票”问题的对策。在退换票的问题上,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出相关条文来规定电影院是否应该退换电影票,清晰明确地告诉电影院商家应该怎么样做,进而政府对电影院及其行为实施制约进行监管。而对于电影院方面,电影院可以参照火车票、飞机票的退票规定进行改良,制定退票细则,有条件进行退票。如设定退票时限或退票折价制度,这样既保证了电影院的利益,也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3]

电影院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对电影票退票这一现象做出一些改变,使更多的民众享受到便利。目前我国正在往服务型政府上转变,而服务型政府是按着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责任。要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充分考虑公众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三、政府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篇(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成形,工商行政管理已经纳入了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并为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没有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宏观调控职能,其蕴含的巨大管理能量或其应该发挥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换言之,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所作为工商管理机关的拳头,其所处的地位与其应该发挥的职能作用是不相称的。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就此,笔者谈几点见解。

一、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集中体现了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精神。目前,在监管领域、监管对象及监管层次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工商所监管的方式方法还未发生相应的转变,仍陷入微观管理领域而不能自拔,完全习惯于那种 重点整治 或 集中治理 式管理方式而放弃或放松应有的日常监管,从而放弃从高层次上监管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工商所监管效能及执法水平的提高。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联系我们基层工商所的工作实际,把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的落脚点定位在执法为民、服务于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上来。要模式创新,增强活力,要改善管理,服务于经济发展。因此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识。及时深入研究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面临的新情况,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观念和方法去解决前进中存在的一切问题。

转变观念作为强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对策之一,这几年也一直在强调,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比如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还缺乏准确的把握,仍停留于监管集贸市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因此,对于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的广大工商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层工商干部来说,转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广大工商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认清工商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调准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自觉提高管理层次,从狭隘的监管集贸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强监管的自觉性和准确性,防止“ 穿新鞋走老路 ” 。

二、进一步深化工商所机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有规范、有秩序的经济,没有规范、没有秩序的经济绝对不是市场经济,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我们的总结。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这一精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在现阶段,工商所机构的改革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职能转换和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是坚持按经济区域设立工商所的原则,调整和规范工商所的设置。以适应新形势新体制下市场监管执法的需要。二是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配置工商所内部的职能分工,针对工商所人员少,工作覆盖面广的特点,突出监管职能的综合性和协调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探索出一种区别于机关内部职能设置模式的基层工商所监管分工模式。

三、充分发挥工商所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创新监管形式,拓展监管领域

一是实行三权分离制度,从根本上理顺内部结构。三权分离即将工商所的登记初审权、监督管理权、行政收费权分离,相应的建立三个管理室,即:初审登记室,主要负责辖区内由基层局登记管理企业的登记咨询和年检,负责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的咨询、受理初审和验照贴花等一切许可作为行为工作。监督管理室,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工商所的职权,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的指导服务,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收费管理室,依据有关规定负责管理费和罚没款的收取和上缴,负责管理各类票据和账册。工商所要在三权分离、三室建立的基础上,针对三室职能协调配合中的关键问题,健全完善与新机制有效运行相关的各项配套制度,增强三权分离的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三权分离的监管执法功能,做到三室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整体工作全面推进。坚定不移地把监管执法放在首位,各工商所配置到监督管理室的人员一般不得少于本所人员的50%。?

二是建档立卡,管好经济户口。工商所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不论登记主管机构和行政隶属关系,都要按户建档立卡,健全完善经济户口,实行全面监管。档案内容包括登记注册的基本资料、经营基本状况、日常执法检查及处理情况、违法行为处罚情况,以及讲诚信、无假冒、重合同、守信用等其他管理资料。建档立卡后,工商所根据经济户口记录的内容,按年度确定监管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确定日常监管的方向和重点。经济户口要逐步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开放。这是工商所机制改革基础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必须加强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力度,充实完善监督管理档案,促进建档立卡规范化,将辖区内各级登记和各类性质的经营主体搞清楚,并统一建档立卡。要做到档案建得全,企业基本情况说得清,切实发挥经济户口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要求工商所建档立卡率必须达100%

三是全面推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做到五清,即执法主体清、执法责任清、执法程序清、执法目的清、执法手段清。在确保“十二率”上细做文章,即登记初审正确率、个体工商户及各类企业验照贴花年检率;违法违章案件发案率、案件核审率、办结率、准确率、复议应诉率;消费者申诉案件处理率;个体私营经济登记到位率、广告管理备案到位率、非住宅房屋租赁合同登记率、管理费收取上缴率,通过细化及数字化的管理,着力体现基层工商所精干效能和综合监管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的监管执法人员,市场巡查要紧密结合辖区监管任务的实际进行,补充、完善、规范市场巡查内容,探索市场巡查新的方法。注重提高监管人员的巡查技能和责任心,保证巡查区域情况说得清,发现问题反应快,对在巡查中发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等各类违法行为,在巡查中发现一起就必须及时处理一起,在执法中树立工商的权威性。工商所在市场巡查中,既是执法队,又是法律宣传队,政府的工作队。因此在市场宣传中既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又要热情、有针对性地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不断提高市场主体依法经营的自觉性。要在巡查中关注市场主体经营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在职能范围内从实际出发积极给予帮助解决,热情指路。在执法和服务中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以工作实绩树立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总之,市场巡查工作要有新意,从规范市场行为,深化市场巡查内容,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探索市场巡查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是市场巡查,由“守株待兔”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的综合监管转变,由凭经验、粗放型管理向科学、规范化监管转变。市场巡查的目的就是要对市场主体全方位进行日常动态监管。巡查中必须做到九查:一查经营主体资格,坚决取缔无照商贩;二查登记事项;三查接受管理情况消除管理死角;四查商品和服务质量,规范其经营行为;五查商标使用情况,有无侵权假冒和使用不规范的违法行为;六查广告内容和设置,是否合乎规范要求;七查有否合同欺诈;八查有无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九查有无依法按时缴费。采取的巡查方式一是区域巡查与驻场管理相结合;二是全面巡查与专项整治巡查相结合;三是日常巡查与举报出击巡查相结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工商所大胆正确使用处罚权,要打破机械地按专业、专项分工的传统模式,实施对管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进行全面统一的监管。要通过改革创新工商所的监管模式,促进工商所综合监管效能的提高。

长期以来,工商所行政收费是硬指标,执法监管是软任务,在全面推行工商所日常监管机制改革后,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评议考核制,奖惩挂钩,激励和调动干部执法办案的积极性,拓宽了监管的领域,借此锻炼培养一大批执法干部,使干部从强迫学到自觉学蔚然成风。由此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全面提升工商机关的社会影响,使广大群众看到,工商所不再单纯是“收费所”,而是依法护权的经济卫士。?

四、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全面提高工商所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水平

面对入世新形势的挑战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工商所监管方式改革迫切需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探索改革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不能只局限于具体单一的业务改革本身。

随着新的监管体制的建立,应引导大家与时俱进,全面掌握工商执法业务,培养复合型人才,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督促工商干部熟悉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的方法,研究反倾销、反补贴、贸易壁垒的对应措施,营造公平、有序、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加强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市场经济领域的监管知识的学习,掌握金融、财会等相关知识,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有权威的执法队。要在干部中大力提倡“讲学习、讲政治、讲纪律”活动,不断提高工商所干部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逐步形成一批对法律法规学习领会透彻、适用法律法规定性处理问题恰当、年富力强的法制骨干。

五、按照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采取措施,提高监管效率,注意降低执法成本,在监管中寻求监管效能的最优化。

现代市场经济需要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这是一条已被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所一再证明的规律。一般来说,管理效率高,管理效果自然就好。因此从提高效率角度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更具有直接的意义。垂管后,我们的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降低执法成本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建立最优化监管模式又是降低执法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在工商所的监管方式改革中,应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合理调整人员布局结构,在重点监管领域集中优势兵力,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效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减少繁琐的手工统计查询作业方式。我们看到,不少基层工商所堆放着大量的“经济户口”和相关档案资料,并常常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去搞手工式的调整、整理,结果却很难达到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预警、信用制的目的,这种局面的改变迫在眉睫。

篇(3)

党的*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集中体现了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精神。目前,在监管领域、监管对象及监管层次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工商所监管的方式方法还未发生相应的转变,仍陷入微观管理领域而不能自拔,完全习惯于那种重点整治或集中治理式管理方式而放弃或放松应有的日常监管,从而放弃从高层次上监管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工商所监管效能及执法水平的提高。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联系我们基层工商所的工作实际,把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的落脚点定位在执法为民、服务于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上来。要模式创新,增强活力,要改善管理,服务于经济发展。因此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识。及时深入研究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面临的新情况,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观念和方法去解决前进中存在的一切问题。

转变观念作为强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对策之一,这几年也一直在强调,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比如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还缺乏准确的把握,仍停留于监管集贸市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因此,对于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的广大工商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层工商干部来说,转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广大工商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认清工商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调准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自觉提高管理层次,从狭隘的监管集贸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强监管的自觉性和准确性,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二、进一步深化工商所机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有规范、有秩序的经济,没有规范、没有秩序的经济绝对不是市场经济,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我们的总结。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这一精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在现阶段,工商所机构的改革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职能转换和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是坚持按经济区域设立工商所的原则,调整和规范工商所的设置。以适应新形势新体制下市场监管执法的需要。二是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配置工商所内部的职能分工,针对工商所人员少,工作覆盖面广的特点,突出监管职能的综合性和协调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探索出一种区别于机关内部职能设置模式的基层工商所监管分工模式。

三、充分发挥工商所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创新监管形式,拓展监管领域

一是实行三权分离制度,从根本上理顺内部结构。三权分离即将工商所的登记初审权、监督管理权、行政收费权分离,相应的建立三个管理室,即:初审登记室,主要负责辖区内由基层局登记管理企业的登记咨询和年检,负责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的咨询、受理初审和验照贴花等一切许可作为行为工作。监督管理室,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工商所的职权,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的指导服务,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收费管理室,依据有关规定负责管理费和罚没款的收取和上缴,负责管理各类票据和账册。工商所要在三权分离、三室建立的基础上,针对三室职能协调配合中的关键问题,健全完善与新机制有效运行相关的各项配套制度,增强三权分离的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三权分离的监管执法功能,做到三室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整体工作全面推进。坚定不移地把监管执法放在首位,各工商所配置到监督管理室的人员一般不得少于本所人员的50%。

二是建档立卡,管好经济户口。工商所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不论登记主管机构和行政隶属关系,都要按户建档立卡,健全完善经济户口,实行全面监管。档案内容包括登记注册的基本资料、经营基本状况、日常执法检查及处理情况、违法行为处罚情况,以及讲诚信、无假冒、重合同、守信用等其他管理资料。建档立卡后,工商所根据经济户口记录的内容,按年度确定监管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确定日常监管的方向和重点。经济户口要逐步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开放。这是工商所机制改革基础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必须加强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力度,充实完善监督管理档案,促进建档立卡规范化,将辖区内各级登记和各类性质的经营主体搞清楚,并统一建档立卡。要做到档案建得全,企业基本情况说得清,切实发挥经济户口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要求工商所建档立卡率必须达100%

三是全面推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做到五清,即执法主体清、执法责任清、执法程序清、执法目的清、执法手段清。在确保“十二率”上细做文章,即登记初审正确率、个体工商户及各类企业验照贴花年检率;违法违章案件发案率、案件核审率、办结率、准确率、复议应诉率;消费者申诉案件处理率;个体私营经济登记到位率、广告管理备案到位率、非住宅房屋租赁合同登记率、管理费收取上缴率,通过细化及数字化的管理,着力体现基层工商所精干效能和综合监管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的监管执法人员,市场巡查要紧密结合辖区监管任务的实际进行,补充、完善、规范市场巡查内容,探索市场巡查新的方法。注重提高监管人员的巡查技能和责任心,保证巡查区域情况说得清,发现问题反应快,对在巡查中发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等各类违法行为,在巡查中发现一起就必须及时处理一起,在执法中树立工商的权威性。工商所在市场巡查中,既是执法队,又是法律宣传队,政府的工作队。因此在市场宣传中既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又要热情、有针对性地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不断提高市场主体依法经营的自觉性。要在巡查中关注市场主体经营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在职能范围内从实际出发积极给予帮助解决,热情指路。在执法和服务中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以工作实绩树立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总之,市场巡查工作要有新意,从规范市场行为,深化市场巡查内容,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探索市场巡查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是市场巡查,由“守株待兔”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的综合监管转变,由凭经验、粗放型管理向科学、规范化监管转变。市场巡查的目的就是要对市场主体全方位进行日常动态监管。巡查中必须做到九查:一查经营主体资格,坚决取缔无照商贩;二查登记事项;三查接受管理情况消除管理死角;四查商品和服务质量,规范其经营行为;五查商标使用情况,有无侵权假冒和使用不规范的违法行为;六查广告内容和设置,是否合乎规范要求;七查有否合同欺诈;八查有无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九查有无依法按时缴费。采取的巡查方式一是区域巡查与驻场管理相结合;二是全面巡查与专项整治巡查相结合;三是日常巡查与举报出击巡查相结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工商所大胆正确使用处罚权,要打破机械地按专业、专项分工的传统模式,实施对管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进行全面统一的监管。要通过改革创新工商所的监管模式,促进工商所综合监管效能的提高。

长期以来,工商所行政收费是硬指标,执法监管是软任务,在全面推行工商所日常监管机制改革后,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评议考核制,奖惩挂钩,激励和调动干部执法办案的积极性,拓宽了监管的领域,借此锻炼培养一大批执法干部,使干部从强迫学到自觉学蔚然成风。由此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全面提升工商机关的社会影响,使广大群众看到,工商所不再单纯是“收费所”,而是依法护权的经济卫士。

四、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全面提高工商所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水平

面对入世新形势的挑战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工商所监管方式改革迫切需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探索改革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不能只局限于具体单一的业务改革本身。

随着新的监管体制的建立,应引导大家与时俱进,全面掌握工商执法业务,培养复合型人才,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督促工商干部熟悉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的方法,研究反倾销、反补贴、贸易壁垒的对应措施,营造公平、有序、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加强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市场经济领域的监管知识的学习,掌握金融、财会等相关知识,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有权威的执法队。要在干部中大力提倡“讲学习、讲政治、讲纪律”活动,不断提高工商所干部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逐步形成一批对法律法规学习领会透彻、适用法律法规定性处理问题恰当、年富力强的法制骨干。

五、按照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采取措施,提高监管效率,注意降低执法成本,在监管中寻求监管效能的最优化。

现代市场经济需要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这是一条已被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所一再证明的规律。一般来说,管理效率高,管理效果自然就好。因此从提高效率角度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更具有直接的意义。垂管后,我们的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降低执法成本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建立最优化监管模式又是降低执法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在工商所的监管方式改革中,应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合理调整人员布局结构,在重点监管领域集中优势兵力,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效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减少繁琐的手工统计查询作业方式。我们看到,不少基层工商所堆放着大量的“经济户口”和相关档案资料,并常常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去搞手工式的调整、整理,结果却很难达到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预警、信用制的目的,这种局面的改变迫在眉睫。

篇(4)

一、市场准入行为治理。对全县经营户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规范前置许可经营行为,要求所有经营户必须做到亮照经营,坚决取缔无照经营。

篇(5)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年11月,全市15个工商分局共设73个基层工商所,917名工商干部,占全市工商干部总数的约54.04%,如剔除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和科技园区分局,即在11个分局中占干部总数的62.47%。73个基层工商所直接管理企业56406户,个体工商户205354家,分别占全市内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总数的66.81%、95.75%。

(二)所处地位

1.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20*年12月至20*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共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178件,其中大案1418件,罚没款3228.67万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7.07%、77.66%、78.85%。

2.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3.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二、影响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瓶颈

影响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分析归纳,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

1.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基层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2.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基层工商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38.40岁,其中,30岁以下155人,占基层工商所干部总数的16.90%;30-35岁197人,占21.48%;36-45岁284人,占30.97%;46岁以上282人,占30.75%,全市基层工商所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9个。

3.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c

大专以下学历的189人,占20.61%;大专学历的617人,占67.28%;本科学历的109人,仅占11.89%;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0.44%。

4.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在全市基层工商所中,法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为6人和14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二)内部职能分工与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

目前,除极少数基层工商所自行对内部职能实现综合、巡查、办案分组管理外,绝大多数基层工商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基本照搬分局内设机构设置,分局有多少内设机构,基层工商所就有多少对应线上的分工,实现以线为主,分兵把手,很不合理。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较多。1999年、2000年除连续开展“百日执法大行动”和20*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四阶段专项整治外,还有其他专项整治穿插其中;20*年除集贸市场集中整治外,其他专项整治也达10多项,而且每条线每年都有1-2项专项执法任务,同时,无论是集中整治还是专项执法,都要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任务重,要求高。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有些专项整治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

(三)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工商所逐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建立起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科学监管体制。而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上。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弊端为:

1.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办管脱钩后,有些基层工商所对商品市场的监管仍然采取驻场式的静态管理;部分基层工商所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2.执法手段落后

截止到20*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配备汽车135辆,计算机578台,平均每个所拥有汽车1.85辆、计算机7.92台;平均每个工商干部拥有汽车0.15辆、计算机0.8台。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计算机性能也不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对农产品农药超标鉴定,更显束手无策。

3.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四)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1.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基层工商所除规费收取奖励外,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2.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相应的权力,最多只有建议权,直接影响到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U]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关于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一)总体目标

转变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条主线,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小局大所”、“小局强所”,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二)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四个转变

篇(6)

一、统筹安排,彻底清理整顿保险兼业市场

为做好清理整顿工作,**保监局制定印发了《清理整顿保险兼业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专门召开了全省保险兼业工作会议,确定清理整顿工作按保险公司、银邮类、非银邮三种机构分类分步展开。

(一)自查与抽查相结合,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业务。一是保险公司、银邮类机构由上至下通过文件、会议、培训等形式,将清理整顿的要求传达到基层公司以及合作的兼业机构。二是各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兼业业务,从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委托合同、强化远程出单管理、完善业务台账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三是保监局对照各公司自查自纠报告,结合现场检查工作,对地市中支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督导,对保险公司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抽查核实,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对保险兼业业务的管控。

(二)清理与催缴监管费相结合,整顿保险兼业机构。一是保险公司对有合作关系的所有非银邮类兼业机构的16个方面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填制调查表,反映保险兼业机构的基本情况、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违法违规情况。二是各银邮类机构对所属网点持有《保险兼业业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情况进行梳理统计,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三是将缴纳监管费与清理工作相结合,分类缴纳监管费,各银邮类保险兼业机构由省级分行或法人机构统一办理缴纳,非银邮类保险兼业机构委托保险公司代办缴纳。四是保监局根据保险公司与银邮机构的自查报告,将经审核未列入清理范围的机构进行公示,要求保险公司从违法违规、拖欠保费单证等方面,对公示的保险兼业机构提出意见。五是经公示、审核合格的保险兼业机构,依据规定收缴监管费,清缴率达到100%;依法对名存实亡、经查实违法违规严重、拒绝缴纳监管费的1500余家机构进行清理,登报予以注销。从清理结果来看,银邮类机构留存率为80%,清理对象主要为撤并机构;车商类机构留存率为48%,清理对象主要为一些规模较小、运作不规范的机构;其余类机构留存率较低,主要原因为主业与保险业不够密切,监管费起到了一定的进入门槛作用。

通过清理整顿,一方面规范了保险公司的兼业业务,另一方面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保险兼业机构留在了市场中。

二、改进监管方式,构建规范兼业市场的长效机制

在清查规范的同时,**保监局抓住重点领域,针对突出问题,从制度和机制上逐步解决造成市场不规范的深层次问题。

(一)逐步加大直接监管力度。为加强对银邮机构的监管,**保监局逐步转变监管方式,从间接监管逐步转变为直接监管。一是要求银邮机构在清理整顿工作中,直接向保监局汇报自查自纠情况,与此同时建立了季度报表制度,提高了非现场监管的可靠性;二是银邮机构的保险兼业资格,由保险公司代为申报,转变为由银邮省级机构或法人机构直接向保监局申报,有利于理顺监管关系;三是银邮机构的监管费必须由银邮机构自行缴纳,不得委托保险公司代办,避免了保险公司代替其缴纳监管费;四是召开全省银邮保险兼业工作会议,直接向银邮机构传达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其他方面的监管政策,保证了监管政策的顺畅传达。

(二)前移监管防线,加强事前监管。一是在申报兼业资格环节,实行监管提示制度,促使其完善保险业务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监管高压线,在从业之初就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二是从源头上切实防范银邮机构的销售误导,在银邮机构的《保险兼业业务许可证》上明示,销售投连、万能产品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资格证书;为银邮机构提供专门的培训和考试服务,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要求银邮机构必须在其代办保险的网点,全文张贴保监会的《关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险产品风险提示的公告》。

(三)完善监管、自律、联合执法相结合的保险兼业市场监管机制。一是建立保险兼业机构、保险公司远程出单点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合格的保险兼业机构和远程出单点及时在有关媒体网站进行披露,以利于社会监督。二是要求地市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远程出单点的管理。针对保险公司在一些市县车管所周围违规设置远程出单点行为,要求地市行业自律组织对违规远程出单点进行现场清理,关闭非法远程出单点,同时建议行业协会为某一规模较大的机构申请保险兼业资格,将所有保险兼业机构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业务发展迅猛。但由于保险兼业机构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参差不齐,违规手段较为隐蔽,成为保险市场监管的难点。**保监局经过深入调研,把规范保险兼业市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清理保险兼业机构为抓手,以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业务为重点,多管齐下构建保险兼业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筹安排,彻底清理整顿保险兼业市场

为做好清理整顿工作,**保监局制定印发了《清理整顿保险兼业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专门召开了全省保险兼业工作会议,确定清理整顿工作按保险公司、银邮类、非银邮三种机构分类分步展开。

(一)自查与抽查相结合,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业务。一是保险公司、银邮类机构由上至下通过文件、会议、培训等形式,将清理整顿的要求传达到基层公司以及合作的兼业机构。二是各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兼业业务,从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委托合同、强化远程出单管理、完善业务台账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三是保监局对照各公司自查自纠报告,结

合现场检查工作,对地市中支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督导,对保险公司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抽查核实,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对保险兼业业务的管控。

(二)清理与催缴监管费相结合,整顿保险兼业机构。一是保险公司对有合作关系的所有非银邮类兼业机构的16个方面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填制调查表,反映保险兼业机构的基本情况、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违法违规情况。二是各银邮类机构对所属网点持有《保险兼业业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情况进行梳理统计,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三是将缴纳监管费与清理工作相结合,分类缴纳监管费,各银邮类保险兼业机构由省级分行或法人机构统一办理缴纳,非银邮类保险兼业机构委托保险公司代办缴纳。四是保监局根据保险公司与银邮机构的自查报告,将经审核未列入清理范围的机构进行公示,要求保险公司从违法违规、拖欠保费单证等方面,对公示的保险兼业机构提出意见。五是经公示、审核合格的保险兼业机构,依据规定收缴监管费,清缴率达到100%;依法对名存实亡、经查实违法违规严重、拒绝缴纳监管费的1500余家机构进行清理,登报予以注销。从清理结果来看,银邮类机构留存率为80%,清理对象主要为撤并机构;车商类机构留存率为48%,清理对象主要为一些规模较小、运作不规范的机构;其余类机构留存率较低,主要原因为主业与保险业不够密切,监管费起到了一定的进入门槛作用。

通过清理整顿,一方面规范了保险公司的兼业业务,另一方面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保险兼业机构留在了市场中。

二、改进监管方式,构建规范兼业市场的长效机制

在清查规范的同时,**保监局抓住重点领域,针对突出问题,从制度和机制上逐步解决造成市场不规范的深层次问题。

篇(7)

一、城北工商所实施电脑收费及管理的投资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篇(8)

一、城北工商所实施电脑收费及管理的投资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篇(9)

一、城北工商所实施电脑收费及管理的投资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篇(10)

对县级工商部门而言,传统的市场监管层级主要分为局、所两级。县局机关按照市场主体登记、市场管理(商标、广告、合同)和经济检查进行分工,主要负责全县范围内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内设的经检队、市场巡查队作为机动力量,负责大要案的查处。基层工商所的主要任务是辖区内的两费征收和市场监管。

组建“三级监管网”,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的形成,是在去年全省工商系统开展的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执法行动中,落实*局长关于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要与落实监管责任相结合的要求提出的。如何落实监管责任,我们将全县工商所监管辖区划分为*个网格,根据任务和要求,每个网格指定*-*名管理人员,明确每一个网格的监管人员的责任、任务、目标和责任追究办法,形成网格化取缔无照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执法行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省局检查组的好评。

今年*月,国务院取消“两费”后,对基层工商部门来说,面临着工作重心向哪转,怎么转的问题。国家、省局适时提出加快“四化”建设,实现“四个转变”的要求,我们认为,把以组为基础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监管网络层级保留下来,既是实现市场日常规范监管的一个好方法,也是实现市场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的好途径。所以我们在基层工商所辖区成立了以网格为单位的市场规范组,明确对辖区内市场日常规范监管的职责和要求,细化日常规范监管的内容和标准,从而使以网格化为单位的市场规范组,作为县局层级管理的其中一层,从基层工商所相对独立出来,形成组、所、(局)股三级市场监管执法网络。

二、明晰层级职责,注重执法联动,实现工作重心调整和监管执法职能到位。

把网格化的市场规范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层级提出来,对传统的由局、所两级组成的县级工商部门而言,本身就是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对基层工商所来说,它涉及到从工作理念到机制体制,从工作思路到方式方法等全方位的变革。

传统上,基层工商所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辖区内“两费”的征收和市场监管。虽然近几年,为适应市场监管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基层工商所在内部管理机制上进行细化分工,成立了内务管理组(服务大厅),经济检查组和市场巡查组。经济检查组和市场巡查组从形式上看,有明确分工,但从主要目标任务上讲,就是办案罚款。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成立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县局机关股队组织的突击性、专项性市场整治工作。

现在,我们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把市场规范组单独作为一个层级,在工商所内部相对独立出来,成立若干个市场规范组,出发点就是突出市场日常规范监管,重点做好:(一)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规范化。负责辖区经济户口管理,对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基本情况和经济活动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建立相关资料,加强监管的针对性,督促新进入市场的主体办理营业执照。负责包括广告、商标和信用等市场主体的日常竞争行为的监管和行政服务指导。负责指导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落实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市场主体监管经常化。扎实做好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日常规范和监管工作,细化经营行为规范内容和标准,把日常规范监管工作做细做实,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通过单纯依赖专项整治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做好专项整治后的巩固提高工作,防止死灰复燃或出现反弹。(三)市场监管执法即时化。做到经营行为能及时规范,违法行为能及时发现,轻微问题能及时处置,重点问题能及时报告查处。(四)工作目标考核双重化。市场规范组实行双重管理,从管理上隶属辖区工商所管理。但在工作考核上由县局单独考核,既列入所属工商所综合考核成绩,又参加县局单项综合考核表彰。在网格责任区有独立的办公场地、交通工具和监管手段,通过辖区巡查、规范管理、现场办案、群众举报等形式,形成反应快速,打击准确的执法拳头,提高执法效能。切实改变目前基层工商所中市场巡查组工作上存在的点多面广,巡查周期长,疲于应付,日常监管不及时,突发事件反应慢的被动局面。由于我们对市场规范组实行双重考核,大大提高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工作成效明显提高。去年年底,经过考核,我们对表现突出的一个所的四个市场规范组组长进行了表彰,并提拔为副所长。

对基层工商所而言,在每一个辖区监管网格中派驻市场规范组。(一)使市场日常规范和监管有了抓手。市场规范组以引导式规范和预警性监管为主,工作重点是规范,是监管,是维权,而不是办案罚款。(二)是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的推手。市场规范组靠前市场巡查,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情况明,底数清,资料全,能把市场主体日常规范和监管工作做细做实,既能从细节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并从中查找形成问题的深层原因,标本兼治,又能够发挥反应快速,规范及时,打击准确的作用。(三)使工商所内部运行更加科学化。市场规范组在做好日常规范监管的基础上,及时向所长反馈各类市场经营规范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移交拒不办照的“钉子户”和重大经济违法线索、案件。工商所组织力量,及时查处市场规范组移交的经济违法案件。服务大厅(或内务组)向市场规范组通报登记管理信息、分流。受理的消费者申诉或群众举报,反馈违法案件查办结果。

作为三级监管网络的最顶端,县局机关要着眼于*局长在省工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的,着眼“三个发展”,推进“四个创新”,立足微观,胸怀全局,理顺三级监管职责,凝聚执法整体合力。其具体职责是:(一)强化对所、组在市场日常规范监管和精细化监管方面的指导督导。通过探索和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打牢市场监管的基础,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治久安。同时强化对高端领域监管的探索和研究,在把低端市场交给工商所管理的基础上,着力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秩序,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查处商业贿赂;保护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抓好打击商业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大要案的查处;积极探索网上购物平台等新的营销方式的有效监管。从去年开始,我局就开始调整工作评价和目标考核机制,从过去偏重收费罚款考核向市场规范和监管执法全面考核转变,建立对组、所、(局)股分类考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市场规范组侧重市场规范质量、市场巡查质量和监管制度落实等指标。工商所侧重执法办案质量、市场净化程度、服务发展认可度和消费者投诉解决率等指标。(局)股侧重高端领域监管涉足率、大要案件查办率和专项执法组织落实情况等指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综合衡量组、所、股(队)的履职情况和工作效能。(二)强化现代化监管执法平台的建设。把工作重心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运用信息网络、检测设备等现代化装备手段对市场监管上来。去年,我局投资近十万元,为基层工商所更新办公桌椅、空调、电视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基层工商所配备“八个一”工程。今年我们又筹资七万元,为机关和基层工商所配备电脑*台,食品检测设备*台(箱)。(三)强化“四化”建设。通过科学的制度化建设、高效的规范化机制、严格的程序化执法和明确的法治化要求,把“四化”建设贯穿于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今年七月《中国工商报》、《*市场导报》同时介绍了我局推进“四化”建设的做法。

三、新举措带来新变化,新机制产生新活力,“三级监管网络”实践效果初显

*、促进了基层工商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了工商所由“收费管理型”向“监管服务型”的彻底转变。去年七月,省政府公布停止对经营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农民和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民征收个体工商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后,全局干部职工一时很茫然。*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农业大县,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占到全县个体私营经济总数的*%以上。停收“两费”后,基层工商所干部忽然间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结合基层工商所干部思想的实际,我们组织全局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对照工商部门“三定”方案,研究分析工商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去年*月以来,开展了“创新监管方式,促进管理转型”大讨论活动,查找“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所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困难和问题、机遇和挑战,摒弃部分基层干部对监管执法就是办案罚款的片面化、简单化认识。从推动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转型入手,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的新体制、新机制,树立标本兼治的理念,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基层工作做到“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转变”。

篇(11)

(一)扩展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应用的覆盖范围

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成都工商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管理范围的扩大。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主体,指导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激活农村市场流通要素,带动农产品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结合,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推进农村消费者维权网络建设,建立诚信经营的长效监管机制,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等,都是工商助力城乡统筹建设的新要求,因此也成为“金信工程”建设服务的新领域。

(二)进一步扩展“金信工程”的服务功能

“金信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市工商系统市场准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行政事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快速流通、互联共享为目标,对全市工商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形成了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资源规划和总体方案设计。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展“金信工程”服务功能。一是在登记业务中。及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登记管理工作纳入市场准入系统:二是在市场监管系统中。完善合同法律法规指导和备案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订单农业发展提供全程服务:三是在信息系统中体现商标服务联系卡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指导优质农产品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四是在12315系统和消保维权系统中,把全市行政村消费维权站建设和农资市场商品监测工作纳入建设内容:五是结合全市新型农村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免费咨询,开架自选,明码实价”的超市经营模式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统一赔付的连锁经营模式与“金信工程”商品质量监测网建设工作的有机衔接,从源头上加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监管。

(三)更高的运行效率

“金信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工商部门办事效率。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将使工商管理业务更加纵横交错、数据分布更加广泛、业务需求不断变化,这都会加大工商管理信息城乡共享的难度。为此,成都“金信工程”设立一级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了各业务子系统的无缝衔接和信息共享,以及通过信息交换平台与纵横向外部系统的信息交换。包括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公平交易执法、消保维权、12315、消协、法制、人力资源、纪检、办公、视频、辅助决策、系统管理、门户网站等十四个业务子系统和一个领导工作平台的庞大成都工商信息系统,通过基于角色权限的系统管理,实现了从市局领导到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工商所用户的个性化工作页面。强大的门户网站功能。使广大公众成为成都工商信息系统的注册用户成为可能。有理由相信,成都“金信工程”必将推动“电子工商开通到村”的进程,消除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传递空白。

二、“金信工程”为工商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