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无论是历史陈迹,还是流行IN语,有一点相同的是,建筑中贮存的人文精神从未消失。只不过对于陈迹,它的表现形式为手工的刀石斧凿,雕梁画栋;而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机械化、智能化的便捷、畅达、互联感知则是新的表现。这一点,在智能建筑概念兴起后,得到了业内更多的认同。
就智能建筑的内涵而言,BIM/物联网/新材料的应用,在继综合布线、安防、强弱电之后,成为新的关注点。BIM的应用,让建筑业进入到全生命周期管理时代,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则提高了建筑本身的智能化水平……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这意味着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
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消去原来的势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产能力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
一.市场前景展望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装配式住宅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始期,重点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第二阶段为发展期,重点提升装配式住宅的质量;第三阶段为成熟期,侧重降低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并解决住宅多样性、个性化和低碳环保等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靠行政手段,中国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建筑工业化运动,提出了“三化一改”的方针,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用大板房技术取代砖混结构建造住宅。这种技术因其抗震性能差、易出现渗漏问题,到了人力成本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模式就很快没了。尽管中国1998年起陆续出台了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却来自于市场的倒逼,“劳动力成本上升是装配式住宅普及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建筑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03年的1万多元上升到2012年的近4万元。“开发商选择传统施工方式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工业化生产的能力远远不够。传统的劳务涨价、质量不可控还在加剧,传统施工的报价越来越高,开发商未来承受不了,自然要接受标准化的建造。”未来建筑公司只有两条路,要么被淘汰,要么进入园林工程等细分市场。
二、发展制度的障碍
政府高层将装配式住宅和绿色建筑一起提出。业内人士认为,政府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一个是用工荒的问题,另一个是建筑工地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因素促使政府加快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也有积极性。” 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热捧住宅产业化,沈阳、北京、上海、天津、合肥、杭州等地均表现出了积极兴趣。远大住工正在10个省份布局制造中心。“到今年年底,产能能到2000万平方米,2018年年底能到5000万平方米,那时准备不再扩厂,采取加盟方式。” 仇保兴认为:“现在到了有坚强动力的时候了,我们需要找到主要问题。”推进住宅产业化市场化运作。
据了解,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存在几大瓶颈:一是技术标准滞后,缺乏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标准体系,试点成果无法大规模推广,同时跟绿色建筑的标准尚不能完全融合。二是项目建设管理体系不利于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具有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具备专业化生产的能力,少数具备能力的企业又没有总承包资质。目前有些地方已经解决上述问题。以深圳市的保障房住宅建设为例,当地采取图纸标准化、施工工厂化、管理可视化、现场整洁化,建筑质量得到提升,施工周期都缩短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以上的评价标准。
三.成本的预控和限制
还有一个瓶颈是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相对较高,比传统方式高出500元/平方米左右,同时构件生产企业交纳17%的增值税等税收体系的不合理,增加生产成本。
不过,建造成本相对较高是暂时的,“这个问题应该向前看,现在的劳动成本过几年又要翻一番”。“建筑工业化有两大门槛,一是资金门槛,前期投入很大,远大也是因为原来做空调赚了钱,现在才有实力投资做住宅产业化。二是技术门槛,目前确实技术比较繁多。”建筑工业化必须由工业企业来做,“建筑企业、设计院是完不成工业化的,原来我们也是这样做,但成本降不下来”。工业化的一个条件就是规模化,没有规模化的工业化,成本会极高。“现在的问题在于,有了工业化,才可以降低成本,没有成本的降低根本推不开。”军说,“远大的建筑工业化产品原来没有成本优势,开发企业都不用,我们只能在自己开发的楼盘上用,这侵蚀了我们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利润”。
随着规模化的实现,目前远大住工的综合成本基本等同于传统建造方式。“争取两年之内,将产业化的建筑成本报价降低到传统报价的90%,我们已经找到路径,保证即使这样的报价也还能有10%的利润,这是行业平均利润的五到六倍。”
首先,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性技术,做到速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和效益五个方面的统一,尤其是环境应遵循绿色建筑的标准,如加强高强度、自保温、阻燃、长寿命、可循环、健康的轻型建材开发,加快有关设计软件和绿色评估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强装配式住宅新型结构的研发。
其次,改革项目建设的体制。这需要解决装配式住宅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快施工企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过程,优化建筑企业结构,淘汰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挂靠分包小队伍。未来的工程规模小无法盈利,自然就淘汰了小队伍。
第三,有关部门正在扶持式;以一些企业为龙头,形成构件生产、原材料供应、结构设计、施工建造、部品生产和住宅物业管理等企业参与的企业集群;利用互联网覆盖到全产业链,构成零库存的装配式住宅生产体系。
【结语】:在新时期下全装配式楼房的出现将给建筑行业增添一股新鲜的血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全装配式楼房克服掉潜在的危险之后带来的必将是一场很好的效果。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 贺灵童,陈艳. 建筑工业化的现在与未来[J]. 工程质量. 2013(02)
[2] 贾晓英. 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J]. 科技信息. 2012(22)
[3] 王茜,毛晓峰.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 科技信息. 2012(21)
(一)建筑行业面对的机遇
1、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社会贡献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积累、规范和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数都实现了明显的增长。截止2014年,建筑行业从业人规模已经超过了4900万人,企业数量超过了8000家,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行业之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2014年为例,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36463亿元,而建筑业创造的价值约为44725亿元,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建筑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用工性质,对社会就业,尤其是对吸收农民工进城务工更是发挥了突出的、难以替代的了作用。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建筑企业积极响应我国政府倡导的“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在国际知名机构ENR的2014年全球10大国际承包商的排名中,我国建筑企业囊括了其中的前4名。
2、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城镇化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最大机遇。自从我国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提出,要在加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镇化的建设质量,创新城镇化建设方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将实现集中性居住,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居民用房需要建设,有大量的棚户区需要改造。为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广大居民的公共需要,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此外,政府还将为新型城镇提供交通、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可以说,城镇化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各类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建筑业面临的国际市场也更加广阔。随着我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良机,同时也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
1、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扭曲
从建筑业内部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数量结构呈现出极不合理的现象。按照建筑行业“生物链”来划分,建筑行业内部的企业结构应成金字塔式结构,即顶部是总承包建筑企业、中间部分是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底部是劳务分包企业,其数量特点是由少到多,符合建筑行业一般的企业分布规律。但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的情况是总承包建筑企业、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三者之间的数量之比为53∶39∶8,呈现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这种扭曲的企业结构不利于具备引领作用的工程总承包建筑企业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更损失行业的整体发展。
2、劳动力难以满足需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
受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出现少子老龄化现象,老龄化程度都将不断加深,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数量因此将大大减少。目前来看,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成为行业主体力量,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随着社会和整体就业环境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倾向的变化,未来愿意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将更加减少。
环境问题也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筑也是一个能耗巨大的产业,能耗数量大排放也必然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据统计,整体来看全球能源的大约32%被用于建筑行业,同时产生数量巨大的各种废弃物和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建筑行业治理排放缺乏创新的情况,未来行业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污染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促进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传统模式引入现展新元素
随着信息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全面应用,建筑行业也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互联网+建筑业”发展新模式。建筑业以往的工程承包模式存在项目搜寻成本高昂、耗费时间较长、交易环节繁杂等效率低下的现象。互联网与各种业态高度融合现象的出现,对建筑业传统模式的弊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予以克服,为建筑业在新常态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引入互联网,建筑企业在建材采购环节可以提高搜寻效率,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各种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各方便于沟通交流,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有关信息,加速有关决策进程。
(二)建立和紧密企业间战略联盟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建筑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平移门产业结构、产品类型、技术要求等,从节能环保、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技术创新诸方面相继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00年,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建材局共同颁发了295号文件:《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决定推广彩色涂层钢板等新型节能门窗,由此拉开了工业平移门发展的序幕。一、平移门产业发展概述
分析中国平移门产业的发展状况,评价中国平移门产业的发展程度,中国平移门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前景,中国平移门产业发展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是平移门产业发展所面对的问题。
中国平移门产业的发展从60-70年代的空腹钢制门或实腹钢制门取代了传统的木门,但由于钢制门耗材大、易生锈、密闭性能差等诸多弊端,80年代被外形美观的铝合金门强占了35%的市场。而铝合金门质轻,美观、适合做成推拉门窗,在密闭性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铝合金门导热系数比钢制门高约3倍,保温性能较差,达不到节能的效果。从90年代开始,国家要求推广应用节能保温门窗,淘汰钢制门,限制铝合金门的使用,各种保温节能型平移门在我国开始迅猛推广发展。
平移门的发展与政策影响
随着国际能源的日趋紧张,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1996年国家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汁标准》。2001年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4年北京市颁布《住宅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范》明确要求外窗的传热系数要达到2.8w/(m2k)以内。2005年7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公共建筑门窗的传热系数(K值)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对夏热冬暖的地区的节能也提出了要求。所有这些标准、规范的出台都预示着环保节能型门窗将是今后建筑用门窗的唯一选择,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特别在国家大力发展节能建材政策的推动下,各种工厂化加工生产的成品保温安全门应运而生,并得到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的空前增长,保温安全门建材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契机。
平移门产业市场分析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高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新的三大消费热点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房地产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城镇住宅6亿平方米,农村住宅7亿平方米,公共和工业建筑7亿平方米,共计20亿平方米。作为建筑产业的组成部分,平移门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各种高性能的型材、高性能的玻璃、高性能的五金件及其他辅助材料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由此表明,我国的平移门门行业已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朝阳阶段。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门业大国,仅自动门年均安装量占全球安装总量的12%以上。 2005年我国平移门、车库门以30%的水平高速发展,至2010年全球平移门、电动门需求量在超出10000万樘,巨大的需求量为平移门、车库门、各类工业门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虽然门类生产企业众多,但各厂家的规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忽略了生产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高品质、高性能的智能化保温复合门仍然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
工业门行业主要企业状况
北京海威洛德门业有限公司是意大利梅泰克诺集团旗下的布莱梅特门业公司的姊妹企业,以意大利布莱梅特门业公司的技术为依托,在中国加工生产完全符合欧洲标准,意大利布莱梅特门业公司的专利产品-门用零部件,各种工业平移门与民用保温滑升门,销售意大利布莱梅特门业公司的产品。年销售额为:6000万元,是中国平移门、滑升门及零部件的生产基地之一。
上海宝产三和门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30日,由宝钢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上海伙伴门业有限公司合资改制成立,主要设计制造销售工业卷帘门、快速卷帘门、滑升门和透明分节门等。公司的客户主要是中国各大型钢铁企业、各类大型制造、物流港、工业园区、建筑设计院和工程总包等。产品销售收入为:7000万元,经营业绩良好。 五、工业平移门发展优势
工业平移门具有极好的保温隔热性,有利于建筑节能,产品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聚苯乙烯夹芯板工业大门,对于保温节能以及隔音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该材质大门使用轻便,造型美观,强度大,使用寿命长,完全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符合国家提倡发展节能建筑的标准,填补了工业门材质单一的空白。
平移门外部采用进口的彩色钢板,内部用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作芯材,周边采用优质铝合金夹PVC胶条密封,密封保温。聚氨酯芯材绝热性能好,质量轻,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及隔音隔水等性能,其优异的保温性能是目前建筑行业使用的其他保温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五、平移门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然而,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虽大,但人口过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仍然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8.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还将持续上升,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软肋。
而现在我国节能门市场的技术、材料、产品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差,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相对滞后,难以形成主流产品与技术;达到节能性能、保温性能的大门供应严重不足,且品种单一。目前工业及民用大门主要采用聚苯乙烯夹芯板大门、木质门、塑钢门等几个品种,而这些材质的大门,并不能达到节能保温的效果,造成很大程度的能源损失以及噪音污染,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很快被市场淘汰。
平移门产业预计年产值约10亿左右,可新提供就业岗位数千人,不仅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拉动了上下游产业,并且对于建筑节能、降低建筑使用能耗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型建材的应用以及工艺先进的铝合金型材的开发、合理的节点设计等方面,带动了国内同行业从只着重于实用经济型向高精技术领域及节能高效方向发展的一个转变,对国内门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平移门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高效、优质聚氨酯节能板的生产发展以及同行业内的横向联合企业的同步发展,从而必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大力增长。该项目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开发方向正确,市场前景广阔,工艺技术可靠,设计方案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2、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处于建设鼎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约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因此,节能建筑将会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而建筑节能的关键是门窗节能,这是一个讨论多年而贯彻不力的议题。我国门窗能耗占整个建筑围护结构能耗的一半左右,这一论断是有科学根据的,许多专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国家提倡节能建筑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节能材质的大门将会出现在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动门、车库门、工业平移门的使用在中国相当普遍,近几年来,在中国市场形成了新兴行业。未来10年内,国内工业门市场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到目前已有近200个品牌的自动门、车库门、工业平移门、机电梁设备进入中国市场。除平移门和平开门外,弧形门和旋转门等各种型号的自动门、车库门、工业门数量也日益增大,目前年需求量约有100万樘,而且每年以30%的幅度递增。
六、平移门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人口众多,为适应我国工业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工业现代化推进的需求,以墙体材料改革为突破口的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正在我国迅速发展,这不仅仅是住房建设和工业建筑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
面对建筑业的发展和需求,在国家节能、环保、降耗政策的推动下,平移门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以其制作简单、安装快捷、使用方便、外形美观、造价低廉、特别适用于大型建筑等独特的优势,必将占领市场相当的份额。在工业厂房、物流、机库等大型建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滑升门、卷帘门、平开门等对于大型建筑用门则望尘莫及。
综上所述,工业平移门产业的发展,一是符合国家产业及建筑业的相关政策;二是具有良好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三是对于大型建筑用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故工业平移门产业的发展,方向正确,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国家建设部.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1999年12月12日.
[2] 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汁标准[S].北京,19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
[4] DBJ01-79-2004.住宅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范.
纳米材料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光、电、热等性能使建筑材料发生了巨大变化。科研人员通过纳米导电性能开发出导电材料,利用纳米屏蔽紫外线的功能提高PVC塑钢门窗的抗老化黄变性能,结合纳米技术的自洁功能开发出防菌防霉涂料,利用纳米材料增加塑料管材的强度。由此可见,纳米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详细论述了纳米材料在建材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一、纳米技术在玻璃、陶瓷中的应用
普通的玻璃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吸附有机物,会形成有机污垢,难以清洗。同时,在雨天或者使用水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水雾,严重影响玻璃的反光度。而以纳米技术制作的玻璃则较为坚硬而且具有很强的透光性能,将融入科学技术的纳米玻璃用作住宅玻璃、屏幕玻璃可大大省去人工清洗的过程。通过TiO2纳米薄膜形成的纳米玻璃在阳光的作用下还可以有效分解甲醛和氨气等有害气体,解决了普通玻璃使用方面存在的缺陷。
与玻璃相比,陶瓷的抗腐蚀性和耐高温性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陶瓷还存在一定的易碎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一定限制。而纳米SiC、Si3N、ZnO、SiO2、TiO2、A12O3制成的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性等特点,其塑性性能能够吸收相当部分的外来能量,有效解决了普通陶瓷易碎易被破坏的缺陷。火箭喷气口的耐高温材料选用纳米金属陶瓷作为耐高温材料,由此可见,在陶瓷基中加入纳米级的金属碳化物纤维除了可以提高陶瓷的使用强度外还具有较强的抗烧蚀性,故将纳米技术应用于陶瓷中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其防腐耐热的功能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了材料的力学性质,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纳米技术在防护、保温材料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居住环境作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的安全性、舒适度,周边交通的便捷性等都将成为现代建筑艺术不可忽视的因素。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在现代建筑中不乏一些造诣高超极具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审美价值的代表建筑作品,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我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除了建筑艺术以外,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对于建筑物的防护、保温性能要求近乎苛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居民区都会有漏水、潮湿的情况发生,这是由于施工的时候,施工方所用的防水材料耐腐性较差,如何提高这些日用材料的防水性能是建筑工程界研究的新课题。而北京建筑研究院研制的纳米防水卷材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韧性以及热稳定性,因此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很好的满足防水材料高强、耐腐蚀的要求。
随着节能减排方针的实施,保温材料也更加注重其保温性能。由于技术水平和能源资源的限制,我国目前使用的保温材料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如聚氨酯泡沫燃烧后释放有毒气体,石棉与纤维制品含有致癌物质,而通过纳米技术开发研制的新型保温材料就能有效避免传统材料存在的问题,一些基料经过提炼成为了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三、纳米涂料及纳米水泥的应用
涂料通常是用于建筑的内墙和外墙粉刷,传统涂料通常存在光洁度不够,悬浮稳定性差等缺陷,而新型纳米复合涂料则是在涂料中添加纳米粉体等技术,以实现耐老化、抗辐射等特点,在建筑行业展现了独特的魅力。纳米材料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材料的功能性转变,用纳米材料改性的纳米有机无机复合乳液制备外墙涂料、纳米二氧化硅系列胶体用于外墙涂料等,可以提高涂层户外的耐水性、耐擦洗性以及涂料悬浮稳定性。普通水泥混凝土由于其刚性大、柔性小,以及自身具有的一些固有缺陷,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开裂和破坏。纳米混凝土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纳米混凝土被应用于很多行业和领域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钢管混凝土结构
钢管混凝土结构顾名思义是使用混凝土作为填充物进行圆形钢管填充,形成一种混合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正是利用钢管对混凝土的局限作用力,使混凝土与钢管壁相互之间的压力达到最高,这样提高了混凝土的定性与韧性,从而提高混凝土在建筑中的效用。
总所周知,混凝土本身具有十分强大的抗压强度,但是它却无法形成固有形态,而钢管本身具有强大的抗弯能力,但是却不能承受过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混凝土与钢管绑定利用,大大提高了建筑钢材的利用空间。物理学中有说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钢管对混凝土有约束力,混凝土就可以对钢管有支撑力。因为钢管内部混凝土的存在,使得钢管不会因为一些外力作用轻易发生弯曲或者失去重心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存在一方面巧妙运用了物理力学,另一方面保证了两种建筑材料相互作用、相互弥补,二者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钢管混凝土的市场价值。钢管混凝土结构较其他建筑材料拥有更加柔韧、固定、耐压力、耐高温的优势,且在建筑项目运用中成本较为经济、使用较为方便,是现代化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得力材料。
二、钢管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Lally柱是一个名为John Lally的美国人发明的专利产品,Lally柱开启了钢管混凝土今后的建筑市场之门。而今距离Lally柱发明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而钢管混凝土也已经出现在工程行业百年有余。由于钢管混凝土本身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和运用性能,因此钢管混凝土受到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运用,在八十年代的美国更是掳获了众多美国土木工程专家的芳心。自八十年代末期之后,混凝土应用技术突飞猛进,随后泵灌混泥土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具有高性能、高强抗压的混泥土技术应用。混凝土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原本模式单一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注入了一些新鲜热血,瞬间带动了混凝土技术生产气氛,在当时美国建筑工程和其他应用工程中,不难看出混凝土的普遍应用。
我国关于钢管混凝土应用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首先,北京地铁车站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的作用功不可没,之后钢管混凝土在大批工业行业投入应用,并实现了在重型构架中的顺利应用。八十年代时,一批批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伴随着高层现代化建筑的出现,钢管混凝土愈发重要起来,这时人们将钢管混凝土成功代替了土柱运用在各类建筑中,一方面解决了原本混凝土不够坚实的问题,一方面减少了建筑用地面积。现代化建筑的特点是高,随着钢管混凝土的应用,高层建筑无需担心建筑结构的支撑问题,至今,已有数十栋超过百米的建筑涌现出来。
钢管混凝土的成功应用推动了现代化建筑的发展,众多具有时代感的大厦、广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1999深圳赛格广场顺利建成,其高度291.6M,总建筑面积为166700M2,它正是钢管混凝土技术成功运用的一个例子。深圳赛格广场是一个主体经营电子系列的广场,也是一个综合广场,广场整体融合了经济、政治、办公、休闲娱乐等方面。赛格电子广场的构造属于框筒结构,钢管混凝土的应用使得二十八根建筑排柱的建筑框架支柱与内筒牢牢驻扎在地面与半空中。柱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为三米,在柱子之间共启用了两片钢筋混泥土墙壁,以加固柱子之间的稳定性。深圳赛格电子广场是钢筋混凝土材料使用最为明显的一个现代化建筑,这也代表着钢管混凝土在我国建筑中应用水平已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三、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
1、拥有更高性能、高技术的钢管混凝土技术
普通钢管混凝土正在一步步向着高强度混凝土发展中,高强度混凝土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专家争议,虽然其自身拥有高强度、低消耗、低重量的优点,但这使得钢管与管内混凝土相互之间的作用也很大,因此高强度混凝土硬度和持久性十分低。虽然钢管混凝土与高强度钢管混凝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从物理力学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这就要求钢管混凝土技术人员不得将普通钢管混凝土的设计方式套用在高强度钢管混凝土设计过程中,要针对高强度钢管混凝土的问题进行适当完善,在未来现代化建筑行业中,高强度钢管混凝土的应用必然会带来更多现代建筑效果。
2、由厚钢管向薄钢管类型的转变
最近几年内,对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由于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无法承载较大重力,因此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处理自身缺陷方面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延长混凝土在管内长期受压所引起的裂开,混凝土纵向裂开被减缓,也延长了薄壁钢管的稳定性能,从而提升了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支撑能力。与一般厚壁钢管相比,薄壁钢管混凝土的利用更加节省成本、节约材料,同时又能增加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火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钢管混凝土凭借自身最具优势的抗压能力好、支撑能力强、抗火耐热、使用便捷、节省材料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与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中来。尽管钢管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依然可以看到钢管混凝土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未来发展趋势。相信我国未来的建筑行业及土木工程行业将会在钢管混凝土技术应用的保驾护航下成功建造出更多高端的、完美的现代化建筑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俐俐,张志强.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现存问题和应用前景[J].西南工学院学报,2002(2).
[2]付小超,李艳,罗利伟.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运用[J].山西建筑,2008(22).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人们居住的楼房,上班工作的写字楼,进行艺术表演的剧院,电影院等等,这些建筑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是全社会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直。此外,建筑工人在进行施工建筑的时候,通常是露天作业,整个人都暴露在外面,有的还是悬吊在半空中,这也使得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虽然发展良好,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房屋建筑倒塌,施工事故频发,严重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对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风险。
一、建筑施工的重要性
安全和生产不是对立面,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一对辩证关系。安全和生产是建筑施工的重心,它们的统一性是指建筑施工的生产必须是安全的,保证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是可以促进生产进行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这里,首先是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其次是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关,保证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建筑施工的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全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然而,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频发,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同时,加大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人们对建筑行业越来越不信任。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保证建筑的质量,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所以,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建筑施工管理现状
近几年,由于建筑施工事故频发,我国也开展了很多工作,从各个方面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企业在施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是由施工企业负责的,也就是说建筑施工企业的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利润空间较大,很多企业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放在第一位,没有将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企业经营领导者为了缩短工期,很多建筑细节没有仔细检查审核,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忽视建筑员工的人身安全,增加施工的风险系数。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简单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但目的不是防范风险,而是应付检查。不能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有影响,更是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不付责任,这样的企业是不能够立足于市场,长远发展的。
(二)、 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
在我国,目前负责国家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的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该部门也仅对建筑行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实施监督管理,对全国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并不到位,不能全面履行对个黑建筑行业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在相关的道路、交通、水利和电力工程主管部门也只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监督。从整体上看,我国对建筑安全的监督存在着监管责任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主体责任不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等问题。同时,监管部门内部的工作方法和责任不明确,其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指导协调工作难度较大。
(三)、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
在我国从事建筑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农民工,这些工人来自农村,几乎没有文化知识,建筑工作也是和一些工作很久的人一边工作一边学来的,几乎是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模式。农民工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欠缺等等,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作业,这样很容易造成危险。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另外,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培训效果不明显。 这严重影响着建筑安全生产。
三、建筑安全管理对策
(一) 、健全建筑相关法律法规
一些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问题没有法律规范调整,有些专业名词概念较混乱,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实践中难以执行;一些法规设置的处罚条款不尽合理,对于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处罚或者处罚无力;工程建设中的强制性标准规范、推荐性标准规范在制定、实施及修改方面透明度差、范围过宽、数量过多、标准滞后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待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
(二)、加强执法监督
要进一步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既要依法对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又要加大对中标后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的检查,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健全职工保险意外伤害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为建筑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投保方、承保方、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市场运作、政府监控、社会中介参与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合理分工合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切实保护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分散企业的事故风险,增强企业预防的控制事故的能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建筑安全问题是建筑企业的永恒的主题,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把安全施工放在首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获得利润,确实需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水平,缩短工期,但这绝不等于忽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忽视施工质量。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建筑安全问题需要企业的重视,需要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将建筑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还处于服务于招投标的初级阶段,管理理念落后,营销手段单一,营销团队建设滞后,对建筑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了解不及时。因此,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建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抢抓市场机遇,规避风险和挑战,既不可或缺,又势在必行。
1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市场供需失衡,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年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行业门槛比较底,施工企业增加迅速,从而导致建筑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恶性降价和垫资施工等现象层出不穷,建筑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创效和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1.2营销管理理念落后,手段单一
部分施工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营销阶段,主要表现在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招投标,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深入研究分析,市场营销没有长远规划和战略,对于建筑市场新出现的PPP业务及产融结合模式热情不够,适应性不强。在营销管理上,手段单一,渠道建设不通畅,对于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无法及时反馈、纠正。
1.3营销团队建设滞后,效率不高
部分企业对自身的主业和发展战略认识不深刻,对区域市场的研究分析不深入,从而造成母子公司、区域指挥部、营销职能部门及营销办事机构之间职能重叠或者条块分割,管理链条长,责任划分不清,营销效率不高。
1.4地方保护仍然存在,市场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在建筑市场,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仍然存在。许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了本地区、本行业的局部利益,或者实现税收落地,存在人为设置障碍,通过备案、信息登记、设置子分公司等手段限制阻碍其他地方和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入本地的现象。政府对建筑市场的干预和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中仍然存在场外交易和幕后交易的现象。
2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2.1树立立体化市场营销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立体化营销理念,以适应新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建设。一方面,当前,建筑市场前景广阔。铁路市场还每年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方兴未艾,“一带一路”影响日渐深远,雄安新区的设立也必将带来基础设施市场投资的大规模增加。另一方面,建筑市场变革空前,供给仍然大于需求,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要树立立体化营销理念。立体化营销理念要求企业全面理解什么是经营,经营不是单纯的市场经营和承揽任务,而是要立体化看待经营对象,要善于通过承包、投资、收购等各种经营模式,灵活运用规划、开发、物流、运营管理等经营手段,提高营销层次,拓宽营销领域,丰富营销资源,提升营销效益。
2.2夯实营销管理基础,加强风险防控
营销基础工作是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的保障。要坚持营销规模和质量并重,在做好标前调查、投标策划、报价决策的同时,严格执行项目标前分级评审制度,全面实施风险识别和方案预控。①根据项目业主不同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组织各区域营销机构收集相关信息,建立共享数据库,提高标书编制水平。改进标前调查模式,拟任项目经理及总工提前介入,提高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②规范标前成本测算工作,为投标报价决策提供准确依据。③加强风险防控,杜绝先天不足的投标项目,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质量。
2.3深耕区域经营,完善市场布局
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及主营业务特点,着眼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瞄准重点区域市场,不断深化区域经营能力,完善企业营销网络和市场布局,不断增强企业营销能力。①扎实搞好区域经营,做到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相匹配,明晰企业各层营销管理人员的责权利,理顺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②推进管理创新。将PPP项目运作、融资业务管理等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及时关注市场营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学习领会,提升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③不断完善市场布局。要保持定力,在传统业务板块,发挥自身的人员、设备、管理及业绩等传统优势,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策划落实,不断做大做强。在新兴市场领域,要加大人财物投入,不断拓展在投融资、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市场份额,积极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市场形势的研判和分析,切实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才能适应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同时,还要培育朝气蓬勃、敢于争先的经营文化,培养敢打敢拼,追求卓越的营销团队,促使企业稳健发展。
作者:刘宏星 单位: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亮.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研究[D].清华大学,2005.
[2]高强.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特点与营销能力建设[J].中国市场,2016(31):33~34.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5-002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充分发挥绿色建筑材料的作用非常重要。当前,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1绿色建筑材料的主要特征及重要性
1.1主要特征
绿色建筑材料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较广泛,是由其特征决定的,绿色建筑材料有着无污染以及低消耗和多功能等特征。绿色建筑材料是采取科学化工艺,应用无毒害材料进行生产的,被称作绿色的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以废渣及废液等为原材料,大幅节约资源,从而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绿色建筑材料的多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抗静电以及防辐射等诸多方面,绿色材料还能够循环利用。
1.2重要性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在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有效应用,达到经济环保的要求,建筑生产商也能够得到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的资源消耗比较严重,为有效保障资源的合理应用,需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绿色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保障资源的可持续性。
2绿色建筑材料的现状及应用
2.1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建材行业对建筑材料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大量的资源造成了浪费,还没有有效构建起绿色建材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关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力,法律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小,对绿色建筑材料的需求量相应较大,绿色建筑材料及能源的合理应用是保障建筑质量的重要基础。
目前,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开发研究工作不充分,虽然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势头较好,但相关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周期没有得到有效保证,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持续发展产生阻碍。
2.2实际应用
近一段时期以来,建筑行业经常因为大幅度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转变,如果经济学家的预测属实的话,那么这次变化将是建筑行业近期内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一次变化。McGraw-Hill Construction Dodge公司负责经济事务的副总裁罗伯特・默里说:“20世纪90年代,建筑行业的周期性发展波澜不惊,因此如今的建筑行业发展平稳。2004年,建筑业的主要领域中还将出现此消彼长的发展局面,但2004年的局势与2003年又有所不同。”
麦格劳-希尔建筑公司希望建筑行业中的增长势头能抵消某些领域衰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公司预计2004年的合同额有可能增长1%,达到5090亿美元,这将是建筑业合同额连续第三年实现增长。但据美国商务部预测,2004年建筑业完成营业额的增长幅度不会太高。商务部表示,2004年建筑业完成营业额只会增长0.2%,而2003年却是1.5%。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建筑管理咨询公司FMI也预测,建筑市场2004年的完成营业总额只会增长0.3%,而2003年为2.5%。
建筑业的三个主要预测机构都对2004年美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寄予了很高期望。据麦格劳-希尔建筑公司预测,2004年整体经济将增长4%,而2003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7%。
尼格尔・高特是马萨诸塞州莱克星顿市的经济预测公司全球透视公司的经济师,他说:“2003年下半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与2003年相比,2004年的建筑业将从商业领域获得更多支持。”据他预测,商业领域2004年的固定投资总额将增长9.4%。
高特指出:“经济复苏的力度愈大,政府与私营领域中对资金的竞争就愈激烈,而这种竞争将促使利率提升。尽管利率有可能从2004年起开始上升,但由利率上升而造成的问题可能都将在2005年和2006年爆发。”
据华盛顿特区的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预测,2004年固定抵押贷款利率将由5.8%上涨到6.2%,到2005年还会增长到6.7%。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表示,这个因素将促使单亲家庭住宅的兴建数量在2004年下滑4.9%,降至136万套。
麦格劳-希尔建筑公司也表示,由于考虑到利率上涨的因素,2004年单亲家庭住宅市场的市值将下跌2%。默里说:“我们并不是说会有大幅度的下跌,而是说发展势头会有所下降。2003年单亲家庭住宅的兴建数量仍将是自1978年以来的第三个高峰。”
美国商务部的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麦克奥利说,住宅市场的下滑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会抵消一部分由于利率上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他说:“近些年来,住宅市场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2004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经济发展将带动住宅市场的发展。”
2004年,强劲的经济发展还将帮助部分非住宅类建筑市场摆脱目前的“困境”。麦格劳-希尔建筑公司希望非住宅类建筑(包括办公楼和商业建筑)的新签合同额将在2004年反弹9%。默里说:“与以往的高增长率相比,9%的增幅还算不上什么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我们肯定已经走出了低谷。”默里指出,零售业和酒店业建筑市场的各项数据已经开始改善。办公建筑已经站在了增长的“起跑线”上,而进一步的发展“即将按部就班的展开”。
在连续经历了五年的大幅度下滑后,制造业建筑市场应该可以在今年实现少量的恢复性增长。但默里告诫说,该市场现在所经历的发展低谷是前所未有的,而今年的增长仍不足以使之摆脱目前的困境。他说:“制造业建筑市场将从6500万平方英尺增长到7000万平方英尺,但与过去的黄金发展时期相比,这个增长还不算什么。1997年,制造业建筑市场曾经达到过1.91亿平方英尺。”
公用事业也将从2003年的衰退中恢复过来。尽管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的近期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州基金减少所造成的短期影响却不容忽视。麦格劳-希尔建筑公司指出,后者则是造成公用事业在2004年下降10%的罪魁祸首。
默里说:“财政紧缩政策在2004年仍将继续,但是各个州为改善混乱局面而进行的拨款不会因此而受到太大影响。”有鉴于此,麦格劳-希尔建筑公司预计公用事业的工程量将在2004年上涨2%。由于政府对交通领域的拨款增加,因此公用事业将会出现一定的增长。但是,水供应项目和下水管道项目的市场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财政之争
依赖联邦机构分配工作任务的建筑公司已经习惯了每年在拨款问题上出现的不确定性。2003财政年度自2003年10月1日开始,但直到11月初工程师和承包商还不知道国会为2004财年的部分关键联邦建筑项目拨付的财政预算是多少。
到11月6日,13项拨款提案中只有三项获得了通过:为国防部的拨款,为国土安全部的拨款以及为司法部门的拨款。截至《工程新闻记录》杂志发稿时,内政部的拨款已经获得了国会的批准,只等总统签字认可。参众两院的议员已经就其他两项拨款议案达成了共识:军事建筑和能源及水项目。
这使得其他七项拨款提案合并为一个综合性一揽子建议。美国总承包商协会负责国会关系和联邦市场的主任彼得・劳林指出,这七项拨款提案与绝大部分大型的工程建筑项目有关联。他说:“要预测建筑业的发展境遇如何,现在还为时尚早。”
随着财政预算审议进程的发展,传出的消息对建筑行业愈来愈不利。2004年许多建筑项目都会下马。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在提交了它的第一份预算书后,从立法者那里得到了294亿美元的财政拨款。这次的拨款总额比2003年国土安全部各部门所接到的拨款总额高了2%。但预算审批人还是把交通安全管理局的预算削减了10%,只拨付给它们52亿美元。尽管如此,交通安全管理局还是得到了1.5亿美元的海港安全拨款和2.5亿美元用于在机场安装行李检测设备的财政款项。
立法者削减了有关军事建筑的财政预算。议员们削减了13%的项目费用,只拨付了93亿美元。在能源与水的预算提案中,拨款人把工兵团的民用工程预算削减了3%,只拨付了46亿美元,这个数目比布什总统所要求的总额多了3.77亿美元。在民用工程项目预算总额中,工兵团的建筑部门将获得17亿美元的拨款,这比2003年的预算少了2000万美元。
美国垦务局所获得的财政拨款也有少量增长。垦务局2004年的财政拨款比2003年上涨了1%,达到了9.87亿美元。垦务局的水及相关资源部门将获得8.57亿美元的拨款,比2003年多出了2400万美元。立法者还为能源部的环境治理项目拨付了66亿美元资金,与上年相比减少了1%。
1.建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2.建筑市场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
3.建筑施工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4.建筑施工企业结构不尽合理;
5.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素质偏低。
二、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之路
建筑施工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形成了极大的挑战,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积极开拓和创新经营思想,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方向;加强岗位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益;抓住机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发展。
1.积极开拓和创新经营思想,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方向。
1.1积极开拓和创新经营思想。(1)由于行业、地区的分割,加之相关行业部门的利益争夺,使得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呈现出一种比较散而小的局面,产业集中度过低。因此,针对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发展的重点是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打造建筑行业的“旗舰”;(2)一个拥有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的企业才能赢得业内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才能吸引更多的合作机会,才能吸引更多、更高水平人才的加盟,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才能具有成为“旗舰”企业的机会。(3)建筑施工企业不应仅仅局限在原产业链内,而应将其触角延伸到其他产业,自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资产的重组与优化;解放思想,积极灵活运用新的资本运作方式以达到拓展企业经营模式的目的;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企业赢利水平,努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1.2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方向。目前,我国庞大的建筑施工企业队伍可谓鱼龙混杂,加上市场竞争机制和形式上的不规范性,使得我们需要对不同企业加以区别对待:(1)对于总承包大中型施工企业而言,其理想的发展方向是更大更强;(2)其他情况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其自身的特长来为自己开辟一条蹊径,走符合自己企业特色的发展道路,努力发展自身的优势,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最终成为建筑行业内某一专业、技术方向上有竞争力的专家型企业。
2.加强岗位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2.1岗位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1)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意识不强就会落后,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发展。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改革创新。(2)每个岗位都是创新的阵地,都存在着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应当端正态度,真正解放思想、找准位置,从身边做起,从每个岗位做起,用科学化、多元化和规范化来系统性地培养和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2.2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1)建筑企业要想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经济的增长,就要求其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与运营效率,要做到这点,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建筑施工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最主要的中心环节就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企业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具有不可模仿或复制的、真正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3)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技术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方面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做好自我检查,认清自身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找准适合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路径。要注重发展企业核心技术和施工优势,最终将企业建设成为竞争力极强的企业。
3.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益。
3.1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作为一个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在建设招投标过程中暗箱操作、低价中标、肢解发包、行业垄断等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比较普遍,为保证承揽任务有序化、公开化所进行的管理监督工作还很不到位。但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市场管理的规范化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的施工企业应该目光定位长远。
3.2提高企业的效益。目前,我国所实行的建筑产品定价政策极不合理,这主要是由于许多人认为建筑业并没有直接创造价值,建设的工程只是国家投资的转换形式,建筑业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都表现出很强的依附性。在这种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赢利甚微,甚至还会亏损。因此,作为一般的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效益。
4.抓住机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4.1当前,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提出,对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国家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的建设,因此,我们行业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充分筹划,调整方向,完善自我,勇于向新方向、新领域探索、开发,使企业在建筑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2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势,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也应顺应大势,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部署,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从自身出发,对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给予优化,争取提高效益的同时将消耗降至最低,保护环境,目光应当定位长远,对于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工程项目坚决不接,增强企业在节能环保项目方面的技术力量,努力向高新科技项目、新兴产业开发。
4.3建筑施工企业除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生产质量和服务质量,还要在与业主方的沟通中掌握市场的潜在需要,再用以指导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施工企业与业主处于一种合作的关系,企业应将这种合作关系通过互信互惠的形式长期维持下去,最终将会产生连锁效应、合成效应、整体效应和综合效应,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