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 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通过晨会、班会、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要求班主任每日进行晨检,做到检查仔细,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规定患病学生
必须在医学隔离期限满后方可恢复上学,并教育学生隔离期间不要去参加各种活动,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学生缺课登记管理,并做好缺课的学生原因追查、登记工作。若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学生增多现象,卫生室要及时上报城区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 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卫生室宣传一定到位,加大对师生、家长的宣传力度。通过告家长书、电子显示屏,告诉家长春季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教给了家长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校会、晨会,提醒学生要注意预防传染病,适量增减衣物,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让学生要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教育学生不买、不吃路边小摊的三无食品。自觉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通过学校宣传栏的温馨提示,告诉大家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6、构筑防病屏障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3)各班每天要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4)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5)隔离传染源。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
有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水痘隔离14天,并结痂完全脱落,腮腺炎从发病至少10天,并腮腺肿大完全消失。(6)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教育并督促学生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洗鼻腔,不用公用毛巾及手帕。(7)搞好校园内外环境卫生和师生个人卫生;做好教室、厕所等场所的消毒工作,并明确专人负责;教室、办公室等做好日常开窗通风工作,每天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四、工作要求: 学校各年级必须各负其责,落实各项功能与责任,严格落实防控工作措施。
虽然春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学校领导对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重视,措施得力,为全力保障师生健康安全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此,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传染病实施方案二当前正值群体性传染病高发期,学校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今年以来,我市连续发生数起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群体性传染病事件。为预防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防控结合,切实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学校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一)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快速反应,有效处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共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和流行。
(二)工作目标
1.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并形成制度,纳入学校定期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蔓延。
二、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并作为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为保障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
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贾德强
副组长:谢兴灿
组 员:贾治金、陈玉超、张朝杰、张 湘、贾 军、云 剑、付成文及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校务办,由陈玉超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落实制度
1.晨检制度和缺课学生追访制度
各班要有晨检记录表,并及时做好记录。对不到校的学生进行追访,将每天情况及时上报校务办。
2.隔离制度
对确诊病人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隔离,不能因为各种人情关系开口子,谁开口子谁负责。
隔离返校时要凭区卫生局统一印制的《返校建议书》入学。
3.消毒制度
4.凭证入学制度、接种制度
要在一定时间内收起接种证的复印件,完善入学档案。
5.信息报送制度
此次传染病防控信息报送途径为:班主任校务办区教育局,严格信息报送制度,不能误报、漏报和瞒报。
(三)工作职责
1.校长室
校长是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2.校务办
校务办具体实施传染病防控工作,具体职责有:
(1)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传染病防控网络;设计发放记录表、统计表。
(2)对教师进行传染病防控宣传和教育。
(3)每天汇总学生到校情况和传染病发病情况,一旦发现疫情,报校长审核后上报县教育局。
3.政教处
(1)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紧急预案。
(2)牵头做好学生凭证(接种证)入学的制度,两周内做好索证及统计工作。
(3)组织学生做好卫生保洁工作。
4.教务处
(1)利用家长会和告家长书的形式对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5.总务处
(1)完善消毒制度,组织工勤人员做好保洁工作。
(2)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6.班主任
(1)向学生做好此次传染病防控工作宣传和教育;告知学生临平传
染病防控的定点医院为区第一人民医院。
(2)落实晨检与考勤制度、缺课学生追访制度。
该制度是传染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的关键环节。班主任每天7:40之前进行晨检和考勤,作好记录;8:00之前对缺课学生进行追访;8:30之前通过校讯通平台向方应连上报相关情况。其他时间碰到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7.任课教师
(1)每次上课之前对学生数进行清点,有缺课的,及时向班主任报告。
(2)课堂中发现学生有可疑病情的,及时向班主任反映。
(3)周日活动课中相关情况,由任课教师向值日领导报告。值日领导发现疫情向方应连汇报。
此次传染病防控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的大局,我们要站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今年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对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造成重大事故的,要根据谁失职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年度考核降低一档或直接定位不合格
传染病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xx大及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维护全园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幼儿园和社会稳定出发,组织本园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等传染病的再次发生,防止幼儿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积极与卫生部门紧密协作,搞好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各项预防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全面掌握疫情动态,坚决控制和阻断疫情在幼儿园的扩散和蔓延。
二、成立泽普县幼儿园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素君
副组长:阿提坎木
组 员:宋红梅、姜红玉、海仁古丽、茹仙古丽、崔丽萍、努尔古丽。
工作小组负责领导我园日常防治工作及处理突发事件。定期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听取总务处、保健室汇报一周园内防治工作情况。校园内出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应及时作出处理,指导园内预防工作的落实,并进行检控和监督。
三、工作措施
(一)、园领导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防控卫生监督工作,为认真细致的做好此项工作,迅速组织园医务室工作人员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周密布署,亲自进班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将幼儿园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监督检查工作重点
1、立即建立有效、规范、有序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制度、包括疫情报告、传染病人处理及隔离消毒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及幼儿体检制度。
2、园内设置甲型H1N1流感报告人,开展晨检、午检和健康教育工作。
3、幼儿室内活动区进行全天开窗通风,每日幼儿离园后及时对室内进行消毒。保健医每日对各班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
(三)、加强宣传力度,防治工作深入人心。
1、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要加强甲型H1N1流感卫生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将季节性、突发性、传染性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内容,纳入我园健康教育工作范围,通过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传染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各班要普遍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要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知识和要求,建立家园互动的传染病防控机制。
2、保健室两周一期墙报;由保健室供稿,广播室于每天早操以后播出有关防治传染病知识,并在每日动态中,要报导园内每天晨检情况。
3、印刷宣传单,张贴《园内预防AP工作指引》及《告幼儿家长信》,发至每生及每位家长人手一份,配合我园做好防治传染病工作。
4、提供充足的消毒材料,保证预防工作的需要。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体温计及消毒液等预防工具和材料。
(四)、切实将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1、坚持每天晨检、午检制度,由各班班主任在早餐、午餐、午点时对全班幼儿进行检查、询问,将登记好的情况报保健室。对缺勤的幼儿做好考勤登记,由班主任负责调查了解缺勤原因。保健室按泽普县卫生局、教育局要求,每天填报甲型H1N1流感防控报表,将相关信息上报教育局。
2、建立监控管理制度。保健室每天将幼儿就诊情况做好登记,对每天发热的人数、名单。所在班级登记后,做好病情追踪检查。
凡发热38℃以上的须到医院就诊。县城幼儿有发热经医院确诊排除传染病的让其家长接回休息,退热后休息一周才可回园上课。城郊外幼儿,有发热须到医院检查确诊,排除传染病则须入住本园隔离室,一天三次由保健室量体温,进行病情追踪治疗,直至痊愈。对暑假从外地返回的教职工和幼儿,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身体异常,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送指定医院就治。
3、搞好园内环境卫生,坚持每周周末园内大搞卫生制度,每周周末中午各班由班主任负责搞好幼儿宿舍、活动室卫生,总务室派出老师进行检查合格后才可让家长接幼儿。
4、坚持每天园内课室、午休室喷药消毒制度。午休室由每班三位教师负责喷药消毒,餐桌用消毒水擦抹,喷洒地面;用漂白水清洗厕所,擦抹公共场地。每天下午4:30分上课时间保育员对午休室进行喷药消毒。活动室、卫生间等由总务室派人负责喷药消毒,时间为每天下午7:45分幼儿放学后进行。幼儿园餐饮消毒室每天对各班幼儿餐具消毒碗柜消毒,洗碗池用消毒水擦抹,喷洒地面;用漂白水清洗厕所,擦抹公共场地。
5、园内玩具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必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坚持喷药,且用一定比例的消毒水擦抹,由幼儿园总务室指定人员负责。
6、每两周用药物蒸熏一次午休室、活动室。每两周联系防疫站进行一次全园喷药灭蚊、灭蝇绿化除虫工作。
7、加强幼儿园食堂饮食饮水卫生管理,确保幼儿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一次严格的培训,作出具体要求,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操作,加强餐具和炊具的消毒工作,严防食物中毒和经食物传播其它疾病。食堂对禽类产品的采购要严加管理,不得采购已死亡或有病的禽类产品,加工禽类产品必须经过高温煮熟后才能出售。同时,加强饮用水卫生的管理,每天必须保证向幼儿提供合格充足的饮用水,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食堂用具用消毒碗柜消毒,大型餐具用漂白水浸泡;。
8、积极开展园内爱国卫生运动,对园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要组织开展整治环境、清洁校园活动,齐心协力抓好校园环境卫生和除四害工作,要彻底消除幼儿园脏、乱、差问题以及卫生死角,做到室内清洁、空气畅通,窗明门净、桌椅物品摆放整齐;食堂地面及台面无油迹、污迹;厕所无异味,地面无积水。
9、每天各班值日老师必须检查午休室、活动室是否有开
窗通气。
10、办公室楼道由后勤管理小组负责做好每天喷药消毒,
有情况及时报告。
四、经费投入。
所有购买宣传品和消毒药品,预防用药、用品款项全部由园内保教经费支出,不收取幼儿任何费用。
五、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
[摘要] 传染病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危险类疾病,我们需提高警觉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主要是因为传染疾病具有危害性高、难以治疗、多发且分布广泛等特点,因此,综合性医院需要进行疾病防控工作的严密部署,有针对性的对传染病进行控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起传染病防控体系,为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以及控制体系建立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来实现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研究。
[
关键词 ]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46-02
[作者简介] 王永江(1973-),男,汉族,吉林省德惠市人,大专学历,主管医师,研究方向: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防治属于一项公共卫生事业,其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安全以及公共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医院作为为人们提供必须的医疗、保健、预防以及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其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不仅会对患者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工作人员、医院稳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综合性医院对防治传染病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进行综述,希望为广大的综合性医院提供一个借鉴。
1 综合性医院建立起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起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履行社会职责的表现
在我国各项法律法规中明确的指出了综合性医院在公共卫生防疫系统中的职责、义务、地位等,其中提到综合性医院具有依法做好传染病管理的社会职责,所以综合性医院做好社会公共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在综合性医院中爆发传染病,不但会危害医院中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医院周围环境,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使人们形成对医院的不信任感,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1]。因此综合医院尤其要重视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控措施,加强医院内部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宣传,并建立起传染病预控控制体系,以从容的应对传染病的突况的出现、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职责。
1.2 传染病是影响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
综合性医院作为传染病控制以及治疗的第一线,医护人员是直接面对传染病的第一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接触着传染源,传染病细菌、病毒等会通过各种途径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如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如果综合性医院不对这些传染病进行科学的预防、控制以及治疗,那么也就无法保证医院内部人员的身体健康[2]。
1.3 传染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性很大
过去有很多的人认为传染病对人们的危害性不足以影响人们的生命,但是,自从进入到80年代,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或者以前曾出过的传染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威胁,这些传染病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肺结核、艾滋病、狂犬病等,还有人们记忆犹新的SARS,这些传染病对我国人群带来了巨大的危害[3]。
2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措施
2.1 转变防控观念
2.1.1 正确看待传染病发生与传播规律传染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地区域的防控工作效果,而且还能够反映出当地的社会因素、医疗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等状况。当然对于医院的传染病防控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能力也能够起到评估作用。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致力于构建安全、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这从根本上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2.1.2 树立正确的大医院观念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需要我们树立起综合性大医院观念,切实动用全院疾病控制部门的力量进行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工作。聚集全院传染病防控的顶级专家,运用全院最好的疾病病原体实验室,合理应用人力资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升级。另外还要突破地域限制,建立起传染病周边省市联防检查机制,严防外区域传染疾病传入,从而有效的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传播,最大限度减少损失[4]。
2.2 实现标本兼治和谐发展
2.2.1 传染病防和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不轻视治疗,也不轻视预防,将治疗作为预防的重要措施。传染病的防与治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同时二者也不是对另外一个方面的补充,而是将整个临床工作纳入到防控范围,如隔离治疗是为了治愈好患者以减少传染源,预防治疗是对和患者接触较广、较深人员的预防措施,防止其被传染。科学的处理好传染病的防和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预防控制部门和临床治疗部门的各项工作,从而有利于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2.2 传染病控制和预防之间的关系根据以往防控和治疗SARS传染病积累的经验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是工作中的重点,其中的控制与预防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两个核心,两者有所交集,但是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防控工作中需要对两者进行重视,尤其是对传染病的预防方针以及预防策略进行重视,因为在医疗机构中这点容易被大家所忽略[5]。
2.2.3 辩证看待地区发展和适应问题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环境、经济等都有所差别,所以使得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具有明显的地区性,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相适应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盲目的追求“大而全”不仅无法切合当地的发展规律,防控的效果也也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再加上传染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保持这项工作的开展,一次性的大投入或者短时间的大投入不仅后力不足,还超越了当地的经济能力和社会条件,会致使地区长时间的防控效果不理想,所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和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等相适应[6]。
2.2.4 协调好医疗机构实际需要和传染病防控体系之间的关系传染病防控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医疗机构来实现的,其和当地政府的工作性质一样,是地区性一体化工作机制。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依据的是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它不仅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也是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因为各个地区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性,所以需要各个地区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具有各个地区的特色,也要根据地区面临的情况差异针对的开展防控工作。
2.3运用科学手段防控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染病防控方面也需要运用更多科学的防控手段来完善当前的工作,不断摆脱旧的工作模式,采用新科学手段促使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落实。运用科学手段开展传染病防控非常重要,因为其摆脱了以前依据某个专业或者依靠制度来对传染病进行防控的工作模式。这种主观的影响因素难以实现传染病防控的有效实施,因此需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需避免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推动综合医院疾病防控工作进展。因此科学防控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作为发展重点:①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影响影响;②明确所有工作流程,将责任落实到岗位;③提高医院各个部门的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率。
3 小结
对传染病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大事,需要从根本上实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从基层做起,建立起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从根本上提升传染病的控制能力。本文主要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着手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建议。
[
参考文献]
[1]刘彩霞,杨莉梅.综合性医院3986例传染病调查分析 [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3):511-513.
[2]汪志强.二级综合性医院急性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控的风险研究[D].浙江大学,2011.
[3]龚海燕.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
[4]齐奕.基于防控体系的传染病医院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三)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四)采供血机构。
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三)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3、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
(四)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
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三、报告数据管理
(一)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二)订正。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
(三)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四)。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市(地)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反馈到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
五、资料保存
(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各地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七、考核与评估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二、组织机构
略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2、在校所有教师、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县教育局报告。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是,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学校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追究法律责任。
七、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学生因传染病休学,痊愈好要出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八、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坚持开窗通风和定期消毒制度。
2021最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学前期幼儿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差,属易感群体。幼儿园是幼儿密集的特殊场所,易感人群集中,稍有不慎,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大面积感染,因此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研究目标
基于学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的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调查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所取得具体成效,了解中班段幼儿对传染病基本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园目前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整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促进幼儿高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化、高效性的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二、幼儿园中班段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情况现状分析
我园中班段共有112名幼儿,笔者主要采用谈话法与班级教师及幼儿进行交流,并通过观察法了解幼儿日常生活的卫生习惯。
笔者通过询问幼儿对传染病名称、基本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了解程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85%的幼儿知道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流感”、“肠道疾病”(幼儿口语表述为拉肚子)等,但对于“腮腺炎”、“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知道的较少。
知道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着一个小朋友打喷嚏,他就被传染了(流感)”、“吃脏东西会生病”、“吃水果前要洗干净”、“不喝生水(肠道疾病)”...,对于“水痘”、“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不能准确的说出其传播途径。约19%的幼儿对于传染病传播的原因会说出“衣服穿得少了”、“睡觉的时候没有盖(好)被子”等原因,这些虽然也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但属于潜在因素,不属直接诱因,这部分幼儿对传染病传播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概念相混淆,并不能准确的进行区分;98的%幼儿都能说出传染病的简单预防方法:“去医院看病”、“打针、吃药”、“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多吃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锻炼身体”等;大部分幼儿知道手足口病的高发季为春季,肠道疾病多发生在夏季,但对幼儿园常见的其他传染病并不能准确的说出其相对应的高发季,10%的幼儿甚至会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概念混淆。
(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遵守现状
笔者重点对我园中班段孩子一日生活卫生常规,如饭前便后洗手、入厕卫生、饮水、勤剪指甲等习惯的遵守现状进行观察。
饭前便后洗手这一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孩子都遵守的很好,幼儿会自觉地在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洗手。但只有75%的孩子会自觉地用七步洗手法洗手,20%的孩子只是简单的用水把手打湿,挤一点洗手液在手心、手背搓一下用水一冲,就算洗过手了,5%的幼儿不用洗手液,直接用水冲洗手心、手背就算洗过手了。
入厕的卫生习惯保持很好,男孩女孩都能很清楚的分辨大、小便池,幼儿都能做到入厕时准确的把大小便解在便池里,便后自觉冲水。
笔者观察到中班段孩子在喝水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杯子的位置,做到只拿自己的杯子,不碰、不用被人的杯子,并能做到按需喝水。
中班段幼儿用餐卫生习惯都能做到按照老师的卫生要求进行进餐。吃饭时安静吃饭,基本上能做到忍不住打喷嚏时会及时避开餐桌,90%的幼儿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让家长每周剪1~2次指甲。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现状
笔者根据自身传染病教育活动执教的过程及与其他教师就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交流,发现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形式多为讲故事、PPT图片展示等形式向幼儿讲解传染病名称、基本特点、传播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幼儿多为听老师讲,观看图片的方式进行了解。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研究中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技能及防控能力
“给孩子一滴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教师首先要牢牢掌握幼儿园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严格按照幼儿园规定的卫生保健制度做好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认真学习、领悟《纲要》、《指南》精神,做到“头上有纲领,心中有孩子”的境界。
(二)多种教育组织方式提升幼儿活动高效性
1.深入了解孩子。《纲要》中指出“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4]笔者在充分了解本班孩子实际生活经验及已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基A上,针对本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传染病预防教育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达到教师预设的知、情、行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及幼儿同伴资源。在引导幼儿掌握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学活动组织上除了讲故事、出示图片等形式,还可以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传染病经验。如播放一些预防传染病的视频,并请少数患病幼儿(已痊愈)结合患病经验对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进行丰富,更容易使幼儿“感同身受”达到预期教育目标。
3.合理利用家长职业资源。笔者特意邀请袁XX小朋友爸爸(中医院儿科医生)入园开展“家长课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孩子们系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孩子们很喜欢家长课堂这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同时也使家长更加了解我园多渠道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工作。
4.创设多种形式的物质环境、主题教育。笔者利用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区角游戏,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如在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爱心医院”、“娃娃家”区域投放跟预防疾病有关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丰富传染病有关知识。
笔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的幼儿由85%上升为91%,自觉采用七步洗手法的幼儿由75%上升为9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师幼互动的实际效果更好,如何提高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高效性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总之,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传染病这一生命状态,对传染病不害怕,不恐惧,积极应对,相信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前安排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的工作
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维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提高对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各学校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学校食堂设施、环境卫生、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储存食品等方面进行彻底清查,认真做好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以高度责任心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二、加强学校卫生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网络等形式集中开展一次流感、肺结核、麻疹、流脑、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中小学生和幼儿的个人卫生教育,强化防范意识。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上述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要求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腮腺肿大、恶心、呕吐、头疼、腹泻、手掌脚掌和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等疾病症状,要及时带学生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学校。
三、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监控与报告制度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明确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做到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报告人有变动的,要及时上报。学校和托幼机
一、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学校卫生工作的首位。省教育厅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指挥小组,指挥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厅体卫艺教处。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迅速成立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部门,制定防控方案与应急预案,落实专人负责。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建立学校、年级组、班级三级防控工作网络,牢固树立校长、园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校医和保健教师的作用,将责任落实到每位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建立起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尽最大努力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确保做到不出现患者死亡病例、不发生疾病大规模流行”的工作目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45-02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传染病并不单指致使个人机体遭受伤害与疼痛的单纯性生物学流行性疾病,而是随之人员的流动性增加,导致的世界性社会病变隐患,而且其复杂多变性所导致的难以治疗性和快速传播性会影响整个文化社会的变化,不止一个家庭,还会严重到改变整个人类文明变迁。传染病患者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针对此类患者予以伦理道德分析,建立相应的公共健康伦理,对此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并对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
1公共卫生所存在的问题
11无充足资金投入疾控机构所得到的经费保障就保障标准并不具有统一性,使得公共卫生服务及公共产品无法获得较平衡的提供,也促使公共卫生事业无法得到均衡发展。由于目前所具有的运行机制及人员费用受到限制,导致地方各级疾控机构无法将专业技术人才及时引进,无法提供较为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机会。而且我国卫生资源并不充足,而且未进行较为均衡的资源配置,致使农村偏远地区传染病更具有危险性。
12无高素质疾控人员配置我国公共卫生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情况,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不具有较高的学历及职称。在整个公共卫生系统中,缺乏较为有经验的疾控人员,缺乏学科带头人,缺乏专业人员。
13无有效法律保护剂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对于疾病控制有了一些法律措施,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有些领域空白状态严重,法律实施也未得到相关保障,因此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执行力,并增加监督力度,确保医疗与预防能够深入执行[1]。
2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对策
21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为公共卫生系统和传染病控制提高相应资金并建立相应政策。目前我国疾病科研机构、疾病监测防控等部门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增加传染病预控力度,尤其是对于很多新型、重大传染病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及时进行防治。对于很多偏远地区,需注意当地饮水卫生并对粪便做好管理,对水源区域给予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做好消除四害工作,减少四害密度,降低虫媒传播几率。若有潜在传染病区域需及时预警,并对现场流行病进行相关调查处理。
22加强公共卫生宣教工作目前,我国居民并未全面了解传染病,而且在很多新型传染病出现时,容易造成惊恐等现象。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公共卫生宣传力度,增加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其文明素质,使人们能够了解传染病发病及防护情况,懂得自我防护和急救,提高治疗信心。
23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提高防治效率全国各地疾控中心应该及时迅速地进行信息沟通,疾控中心需及时认真整合信息来源,确保相关信息的正确性,并及时、报告并反馈,确保疾控中心权威性。
24加强传染病预控体系建设如有新型传染病出现,各地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疫情沟通力度,探讨防控经验,避免疫情扩散,建立对应管理及服务体系,确保防治具有较高的宏观调控力度及规划性。
3加强国际合作新构想
31正确定位传染病防控力度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之首,为了能够确保国泰民安,必须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力度,虽然我国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有了较高成绩,但是和政治、经济等发展进步相比较,公共卫生实力明显落后。伴随经济发展,世界环境保护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较为合理的法律法规来严格执行对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法律来定位传染病防控力,让国民对其具有足够认识,增加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体系,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与合作中的地位。
32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合理性与详细化在进行国际合作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国情进行相关调整,不可以照搬国外经验,不可盲目迷信化。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公共卫生建设合理政策,并随着情况变化调整政策,与时俱进。在注意政府干预能力同时需调整政府职能,在原有防治基础上,需根据实际传染病情况改变策略,确保政策的灵活性。在政策修订方面需将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并确保其有效执行,落到实处,方可有效[2]。
33及时通报传染病在传染病出现时,我国应该及时进行通报,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隐瞒疾病的范围和危险性,损害的人类健康。因此需指定相应法律法规,杜绝瞒报情况的出现,加强国际合作。
34加强监测研估及信息药品的互通及合作若要及时解决传染病必须打破边界问题,加强各国联合监测并进行相关研估,如此方可以整合资源并防止疫情扩散。很多传染病通常都有全球传播性,因此各个国家应加强共同合作,进行研究并评估疫情严重程度,将有效信息进行总结,确保研估成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及科学性。对于感染病毒株应进行无国界共享,并保证用毒安全性。对于有价值的药物应进行及时共享,使得各国及时认知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疫情病况和阻断情况应及时进行通报,确保公众知情权并让其了解传染病特性,以便人们能够正确认知并进行防控,减少其恐慌情绪,保障世界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对传染病预防治疗有效的良药需进行及时信息沟通,由于各国药物水平存在差异性,所有药物药品需“互通有无,共享成果,共保安全”[3]。
35达成共识化解争端由于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导致感染数量大范围增加,所有世界各国需达成共识,寻求共同利益,在国内进行有效防治同时,应和其他国家相互配合,对疫情实施有效防控。在全球传染病控制过程中,化解争端问题需格外关注,理解并体谅他国,方能够确保难关共渡。现在传染病并没有无国界之分,所有需要淡化国界间隔,在独立同时加强传染病防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综合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
近年来,新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年增多,传染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综合医院是传染病发现和诊治的首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防控任务[1]。《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2]。本文就如何做好医院内传染病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探讨。
1.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
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防控环节,可将传染病人及时的与普通患者分流隔离,从而防止传染源在医院内的播散。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及日常的疫情监测报告确定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有针对性的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我院通过加强门急诊的预检分诊工作,完善流程,规范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等措施,传染病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明显减少。
2.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
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规范的感染性疾病科,调查结果显示[3],目前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卫生部标准有一定差距,虽然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但普遍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人员配置及培训不到位,标准防护措施差等问题。有些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筑布局和设施不合理,日常不能投入使用,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我院通过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筑布局和服务流程,增加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及消毒防护设施等措施,加强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建立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预防控制体系,实现日常收治普通传染病患者的常态管理和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好的发挥了综合医院在防控传染病中的作用[4]。
3.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是接触传染病患者最早也最密切的人员,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内传染病识别诊断能力和及时报告意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2次以上的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培训,对新上岗、实习、进修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标准、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流程及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防护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相关知识。
4.控制重点感染环节
4.1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给予隔离与治疗,直到不再排出病原体时解除隔离;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和医学观察。对动物源性和作为传染源的公共设备设施或场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杀灭等措施。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应严格管理,一切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需要探视的,按照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4.2切断传播途径
①标准预防: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含有传染因子的物质,接触时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医疗用品设备或物品的消毒灭菌处理,空气、物体表面、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患者排泄物、呕吐物的消毒处理,医疗废物及污水的处理等。②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医院内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同时某些传染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条件有限,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3保护易感染人群
①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单间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控制人员进入,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疗器械及物品须彻底消毒灭菌;可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与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必要时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②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卡介苗等,增强免疫力。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及有关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发生暴露后的紧急处置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制度,根据不同传染病做好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和随访。③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传染病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及排泄物等的人员。处理原则是:单独隔离观察或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做好综合医院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的管理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预警、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其次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消毒隔离、标准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对重点科室、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最后督导医务人员制度落实及消毒隔离防护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制度、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杨雪松,袁晓宁,张文丽等.综合医院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63-65.
一、成员单位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教体局、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区旅游局、区畜牧兽医局、工商分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交警大队、车务段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
二、各部门职责分工
1、发改部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将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传染病防控机构的建设投资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2、财政部门: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传染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保证拨付到位。同时,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要保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经费需要。
3、卫生部门:区卫生局主管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各有关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做好社区和农村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4、宣传部门:将有关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宣传工作纳入整个宣传工作计划,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5、公安部门:依法协助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活动,对阻碍尤其是暴力阻碍传染病防治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6、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药品、医疗器械、用具的质量监管。
7、教育部门:负责在各中学、小学和托幼机构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协调做好驻周各高等院校的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8、畜牧部门:发挥动物防疫工作的职能作用,统一组织开展人畜共患传染病监测、免疫、消毒和病害产品的无害化处理;与交通、铁路、公安等部门共同做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登记并转交当地政府部门;加强与卫生部门联系和信息沟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开展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培训、猪流感防治知识宣传。
9、铁路、交通部门:负责组织对公共交通工具和车站等相关场所开展鼠、蚊、蝇等病媒生物的防制工作,在发生重点传染病疫情时,要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切实做好交通运输工具的管制工作。
10、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配合有关部门单位做好市场内传染病防控工作。
11、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化原则,及时了解有关传染病疫情动态,协助各成员单位落实好相关防控措施。
12、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
以往,我国传染病防控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主,近年针对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常常是传染病患者就诊的第一关口的现状,社区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上把好第一道关,显得尤为重要。疾病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传染病疫情报告又是疾病监测的主要手段[1]。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对紫金社区2011~2013年报告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2011~2013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进行统计);人口数据来源于莲都区紫金街道,见表1。
1.2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处理[2],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1~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1453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他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12起爆发疫情(2011年1起流腮,4起手足口病;2012年6起手足口病;2013年1起手足口病。)均发生在辖区内学校及幼儿园。辖区内人口38175人,年平均发病率为1.27‰。2011~2013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发病构成见表2。
2.2发病情况
2.2.1肠道传染病 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31例,主要以感染性腹泻与手足口病为主,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8.4%。2013年4~5月份,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增加,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例数为293例,占当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51.2%。
2.2.2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228例,居各类传染病第二位,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为主。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为12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4.4%。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 2011~2013年3年内报告7例疟疾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为主,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78.6%。
2.3聚集性疫情 流腮:2011年爆发1起流腮疫情;手足口病:2011年聚集性手足口病4起、2012年聚集性手足口病6起、2013年聚集性手足口病1起。均在辖区小学及幼儿园内发生。主要是由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引起传播。
2.4流行病学特征
2.4.1性别年龄分布报告1453例传染病男性817例,女性636例。男女比为1.28∶1。发病年龄以0~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03%,见图1。
2.4.2地区分布 在紫金街道6个社区及7个自然村均有发病,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见图2。
2.4.3职业分布 紫金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发病人群中散居儿童927例,占总发病率的63.8%;学生及托幼儿童共计242例,占总发病率的16.7%。这与手足口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增高有关有关,见图3。
通过对本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监测,经过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度传染病病例报告数比2011、2012年度明显增多,这与2013年度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人数显著增多有关有关,分别为2011年度及2012年度约1.8及1.97倍。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病例性别比分别是男性56%,女性4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2%,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分布结果显示0~5岁年龄组发病数处在首位,初步估计与该年龄组在年度流行性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有关。
3讨论
针对目前国内外传染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社区作为患病后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对传染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紫金社区2011~2013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8%。呼吸道传染病中以流行性腮腺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社区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亦会导致感染发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梅毒与淋病为主,仍是社区基层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其他传染病发病例数较低,但仍需继续防控,特别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各社区的防控工作不能有任何松懈。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3]。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校内暴发现象增多,与学校人口密集,加上易感人群相应疫苗的接种率低有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成为学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针对辖区学校内发生的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和幼儿园内11起手足口病疫情,疫情发生后,社区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更大范围内扩散。同时社区和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学校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同将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4]。
参考文献:
[1]张红叶,李申生,陈远方,等.上海市徐汇去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