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研究所年度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7 18:04: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研究所年度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研究所年度总结

篇(1)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2008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公司2007年度勘探开发建设工作总结会在这里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公司向应邀参加会议的三家合作单位的各位来宾和全体会议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全体员工奋发拼搏,众志成城,战胜了五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较好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顺利实现了××××的快速稳定发展。全年新增控制储量433万吨,实现了××××历史上控制储量为零的重大突破,大丰-兴化探区勘探获得中石油07年重大发现二等奖;生产原油4000吨,同比2006年的820吨增长3200吨;优质高效完成了39口井钻前、钻进、新投地面建设工程,建成原油生产能力2万吨,优质完成丰1联合站、管1注水站、管5注水站等重点地面工程建设项目;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队伍团结稳定,油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处处呈现勃勃生机。

今天,大家共聚一堂,共同对2007年勘探开发建设工作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同时对2008年勘探开发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和安排。开好这次会,对于××××公司顺利完成08年各项生产任务、推进“十一五”规划进程,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公司在家领导、副总师、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以及所有公司的技术骨干,并且还荣幸邀请到北京中油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华北油田研究院等三家合作单位的领导出席我们这次会议。

篇(2)

一、学术讲座

XX年年3月17日晚,研究生会学术部邀请到4b基金会主席ob先生在生科院二楼多功能报告厅为广大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american respective:science and religion.is it a contradiction?”的学术讲座,同学们积极参与并提出了许多问题与ob先生进行交流,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XX年年3月26日,研究生会学术部邀请著名创业策划师刘山川先生举行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如何创业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2个小时里,刘山川先生用他二十年的创业实践经历为大家做了一场生动,翔实而又实用的创业实践课。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围在刘先生的周围,就自己感兴趣的创业问题向刘先生咨询。学术部准备举行更多的类似讲座,为研究生进入社会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

           

XX年年5月16日,研究生会学术部邀请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唐捷研究员以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唐世明研究员在生命科学学院做了两场专题报告学术报告,题目分别为“人源化抗体的开发”以及“认知神经科学-大脑如何存储世界”,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XX年年6月11,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胡志红研究员以及病毒所陈士云研究员应研究生会学术部的邀请,在生科院为广大研究生做了两场题为“a review of sars research.”以及“cell-to cell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procaryote ?eucaryote boundary;quorum sensing.”的学术报告,并和生科院师生就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胡志红是武汉大学生科院毕业生,34岁就担任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是中科院最年轻的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她在病毒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XX年年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

             

二、学术交流活动

XX年年4月9日下午,研究生会学术部成功举办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学术研讨会,参加者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龚非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沈关心教授以及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德银等三十多人。研讨会以交叉报告的形式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三百多名研究生、本科生旁听了这次研讨会。

        

三、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学术部的这些工作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协作是分不开的,没有整个研究生会的共同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同时学术部也积极参与并协助了研究生会其他部门举行的一些活动。

    

在新学期工作中,我们将迎来更多精彩的学术活动,努力树立起我们研究生会自己的学术品牌,使广大研究生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多彩。在此万分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怀,研究生会兄弟部门的热情帮助以及广大同学们的热情支持与关注。让我们共同为实现珞珈学术的振兴与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热情与力量。  

篇(3)

1.2 小队工作完成情况

基于标准的不完善等问题,5月至6月间受技术质量部指派,我对eilog-05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整理,并于6月中下旬完成了《eilog测井采集资料质量要求》和《eilog测井过程质量控制》两个标准的起草工作,目前两标准已经进入到讨论和试行阶段。

在整个小队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大部分仪器的验收工作已经结束。7月我队还承担了bp石油公司来我公司考察的接待任务,作为国产仪器的代表向外宾展示了国产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1.3 研究所工作完成情况

9月中,我被分配至研究所工作。当时正在举办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的活动,我被安排进有集团各单位派人组成的演员队伍,担任伴舞。这样一来使我没能及时地来到研究所工作,知道10月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新的工作。

来地球物理研究所之前,但我获悉我被分配到这个单位的时候我通过认识的同事朋友对研究所的状况进行了了解。对地球物理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结合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决定进入核测井室进行碳氧比方面的研究。在自己主动要求之后,我如愿进入了核测井室。

通过短暂的几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对仪器原理、组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尽一切可能的时间对电子学上的东西进行补习,充实相关知识。在一些工作中我已经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独立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记录。

10月我开始了对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进行调研工作,现在已经完成对仪器原理并且有了初步的仪器的设计思路。

二、技术水平成长

2.1 eilog-05快速与成像测井平台

由于我所在的测井小队一直处于验收仪器的状态,所以上井工作的机会十分少,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仪修车间和模拟井上,对仪器自身的原理和结构都学习长进了不少。至于测井装备的操作能力,我仅用一口井的时间就完全学会了上井是需要的各种操作,从第二口井的工作开始我始终独立进行从操作直到测井曲线后处理的工作。

小队的师傅们都会偶尔抱怨验收工作的漫长且没完没了,我却觉得验收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通过这项工作我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在掌握操作技巧和对仪器的了解上我无疑可以说是进步最快的。

通过对《eilog测井采集资料质量要求》和《eilog测井过程质量控制》两个标准的起草工作,我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仪器的各类指标,并对标准化施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工作中我养成了笔不离手的习惯,时时刻刻记录有用的信息,每天一次的工作日报,让我在积累中逐渐的总结经验、认识,化感性认知为理性认知,从定性到定量,最终在实习期满的时候写出了颇具价值的论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2 各类c/o相关仪器

一进入碳氧比组,我就开始了对仪器原理的学习。在各位师傅和前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放射性测井原理》中的相关部分,很快我就对仪器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只是大概的指导碳氧比测井到清楚地了解了仪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等,我认为这是不小的进步。

当然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我通过参与组里的实验也大大的提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能力。简单到普通的高温实验,复杂到伴随粒子的实验,我努力把我所能理解的东西统统记录在笔记本上,虽然我知道不能一口气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但是积累是熟悉掌握的一个必须的过程。很多别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比如示波器的调节和电路板的焊接,我都是一点一点的学习了解。我深知,没有电路学的基础,在对仪器的电子学上的认知有着很大的障碍,所以我必须把这个障碍除掉。

2.3 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

一只仪器的从无到有需要经过原理方法论证一直到制作等环节。我有幸接触到了对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的论证的工作。从最开始不知道何为脉冲中子孔隙度,到现在对该种仪器的原理方法初窥门径,有些粗浅的认识,我学到了设计一种仪器是多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相关的中文的文献比较少,即使找到也只是应用相关的文章,于是我只能设法找了些外文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翻译和整理,我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对于专业上相关的词汇写了很多,积累了不少。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基本掌握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的工作原理。通过和常规的补偿中子测井仪的比较,我了解到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的优点。在已经完成的第一份报告中,我简要提及了关于这种仪器的设计思路。我会继续的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尽早完成相关的调研工作。

三、2011年度学习培训

3.1 公司培训

2011年度参加了多次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

年初,参加了四分公司组织的hse安全培训,听了有经验的老师傅的经验之谈,我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如果不注意平时都不当回事儿的安全上的事宜,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在了解了国外先进测井公司的施工方式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工作距离先进水平有多么多的差距。

11月参加了放射性作业培训,由于现在工作与放射性测井研究室,没有放射性工作证是不行的。经过三日的培训,和最后的考试,我学到了放射性防护的相关知识。

3.2 专业知识自学

由于我是物探专业毕业的,即对测井的知识一知半解又没有电路上扎实的基础,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是很有一定困难的。

我对于测井知识的理解主要来自于大学时候在华东石油局进行实习的时候接触的测井曲线,对于整个测井的流程,以及测井的仪器都没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光靠对测井曲线的一点点了解是没有办法胜任小队的工作的,就更别题研发的工作了。

我在2011年内,自学了《矿场地球物理》、《核测井原来》、《石油地质学》、《电路》等一些课程,同时加强已经生疏的数学、物理基础。

四、2011年度工作、学习计划

篇(4)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吴道洪结合产业普查结果,代表EMCA向外界了《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稳步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774.46万t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t。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59.2%、26.7%、14.1%,区域发展依旧不均衡,差距明显。

篇(5)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0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9

国防军工计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军工计量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发展,而科研在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为了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障国防军工计量的不断发展,就需要推动计量科研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和基础院的指导下,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几年来,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周密安排,提出“追赶、创新、超越”的战略口号,以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项目开拓创新、科研水平创新、生产能力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核心,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制定了《中航工业计量所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计量所实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1 知识产权融入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主流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评审和论证资料,如立项阶段会有立项评审和论证报告、实施阶段会有实施方案评审和实施方案报告、验收阶段会有验收评审和验收报告等,但是这些阶段均未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导致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开发、质量、成本等的管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因此将上述知识产权的管理融合到整个研究所的核心业务――科研项目管理中,而不是单纯、孤立的成果管理,这不仅是国家、中航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更是研究所“技术上有提高、经济上有效益”的需要。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2.1 概念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即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布局分析等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充分融合,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和利用率。

2.2 基本原则

2.2.1 全面结合:即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全面纳入计量科研项目全过程,从项目构思、立项到项目实施,从项目完成到结题,从科研成果产生到成果应用,都要使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2.2.2 上引下拉:所谓“上引”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立项前引伸,围绕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情报分析与预测,提出项目可行性建议和知识产权布局建议。“下拉”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计量产业发展需求识别延伸,科研项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考虑标准制定、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实施许

可等。

2.3 计量科研项目各阶段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2.3.1 项目策划阶段:进行知识产权情报检索与分析,通过查新来评估计量科研项目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保障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

2.3.2 项目立项阶段: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科研人员通过调研、专利检索和分析,形成《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报告》。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本单位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分布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等信息,从而掌握该项目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研究起点。如通过专利分析获知主要专利权人的排名,然后通过市场信息确认各专利权人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大、专利数量多的一定是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2.3.3 项目实施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内容要写入项目实施方案中,通过检索、分析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开阔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或模仿或另辟蹊径,进一步缩短研究周期。及时总结核心技术,凝练知识产权要素,对产生的新的技术创新点或发明创造等阶段性创新成果及时总结,这个阶段要选择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制定方案,形成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2.3.4 验收鉴定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挖掘专利,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比;验收时,在验收报告中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结,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技术资料完整归档的情况下,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充分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来支撑创新点,为获得高评价、进而申报各类科技奖营造良好的环境。

2.3.5 成果应用阶段:计量科研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多是建立标准装置,开展量值溯源与传递,应积极宣传推广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寻求转移应用机会,集成利用他人知识产权,自主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与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结合,保障获取知识产权收益和形成竞争优势。

2.4 具体措施

在研究所的统一部署下,各科研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这一具体环节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可以以所级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最终辐射到研究所承担的其他项目。

2.4.1 建立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及知识产权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讨论,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主要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室领导的考核任务,强化领导

责任。

2.4.2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采用知识产权分析员制度,为科研项目配备知识产权分析员,并在项目每个阶段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专利申请制度,不得早于专利发表,防止知识产权成果白白浪费;建立项目策划前的专利分析检索制度,避免人、财、物的浪费等。

2.4.3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对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申请、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按集团公司要求年度知识产权经费不低于所年度产值的0.05%。

2.4.4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与培训。落实集团公司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派员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研究所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提高全所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分享各自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2.4.5 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奖励机制。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对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许可等过程中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应充分尊重个人和团队的劳动,个人和团队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和署名,由知识产权分析员和项目负责人确认。

3 结语

实施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计量所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知识产权各阶段工作的逐步落实,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必将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计量所自主创新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S51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53-01

中麦89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周麦16为母本、荔垦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9月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2010。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全生育期236 d。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叶宽直挺,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多,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迟,株高平均73 cm,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株行间透光性好,旗叶较宽,上冲。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好,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前中期对肥水较敏感,肥力偏低的试点成穗数少。穗层较整齐,结实性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高。2011年、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成穗数分别为678万、651万穗/hm2,穗粒数分别为29.8、29.7粒,千粒重分别为47.1、45.8 g[1-2]。

1.2 抗病性

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抗性鉴定和接种鉴定:中感叶锈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

1.3 品质性状

2011年、2012年经农业部谷物品种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分别为814、814 g/L,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27%、14.93%,硬度指数分别为65.7、62.0。面粉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1.7%、33.8%,沉降值分别为30.3、31.7 mL,吸水率分别为60.5%、58.8%,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4.2、4.0 min,最大拉伸阻力分别为146、195 E.U,延伸性分别为158、165 mm,拉伸面积分别为35、47 m2。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

2010—201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81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产量7 593.0 kg/hm2,比周麦18增产4.4%。

2.2 生产试验

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663.5 kg/hm2,比周麦18增产4.3%。2013年度平均产量8 730.0 kg/hm2,比周麦18增产5.6%。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应用深耕深松技术,要深耕25~30 cm,耕深耙透不漏耕,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在田间起垄做畦,保证灌溉方便。重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优质粗肥15.0~22.5 t/hm2、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1 050 kg/hm2、氯化钾(硫酸钾)225 kg/hm2、硫酸锌30 kg/hm2,或施含氮15%、含磷15%、含钾15%的复合肥750 kg/hm2作底肥,耕地前施入深翻。

3.2 适期适量播种

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黄淮冬麦区10月上中旬均可播种,最佳播期10月15日左右。该品种分蘖力强,采用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播种量135.0 kg/hm2,中低肥力地块适当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 d增加7.5 kg/hm2播量为宜,以保证一播全苗。机械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防止播种过深造成出苗困难。

3.3 药剂拌种与土壤处理

为了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播前应精选晾晒种子,播种前采用12.5%全蚀净和50%辛硫磷乳油混合拌种,可以达到防治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地下害虫的效果。具体使用方法是:10 kg麦种用12.5%全蚀净20 mL和50%辛硫磷乳油30~50 mL,对水0.5 kg,均匀拌种,堆闷6~12 h后播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3%辛硫磷或3%甲基异柳磷30~45 kg/hm2,耕地前或耙前撒施进行土壤处理,可以防治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4 田间科学管理

3.4.1 冬前管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疏苗补缺。对旺长麦田中耕镇压,防旱保墒。适时浇好越冬水,防旱、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在小麦1叶3心后,即11月中下旬,应对杂草严重麦田进行1次化学除草。如果麦田杂草多为阔叶类杂草时,可选用杜邦、巨星防治;防治单子叶杂草时采用骠马等。

3.4.2 春季麦田管理。推广应用“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在拔节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小麦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应浇好孕穗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90 kg/hm2,可以起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的作用。注意孕穗肥不可过晚过多,以免贪青晚熟,降低粒重。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可用12.5%烯唑醇300~450 g/hm2,或20%三唑酮乳油1 125~1 500 mL/hm2喷雾。

3.4.3 后期管理。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要采用”一喷三防”措施,用12.5%烯唑醇600 g/hm2和25%吡虫啉粉剂450 g/hm2加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对水750 kg叶面喷雾,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 d以上的连阴雨天气,要在雨前和雨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赤霉病。

3.5 适期收获

小麦高产最适宜的收获期是蜡熟末期。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为该品种固有光泽。收获不当会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3-4]。

4 参考文献

[1]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5):91-92.

篇(7)

A研究所在建所以来经济运行逐步平稳,但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对研究所的全面发展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支持研究所研制能力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笔者认为引入战略预算、细分财务指标是一个助力措施。

一、传统预算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预算管理方式以财务预算、财务指标为核心,对单位资源实现规划、控制、激励,是单位追求稳定及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营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仍存在着一些缺点。

(一)预算目标的短期化倾向

实际工作中,传统预算管理方式往往紧盯过去,局限于有限的内部指标,以过去几年特别是上年的相关指标数为基础,适度考虑增加或减少,通过一定程度的调整形成新的年度预算,使预算目标存在短期化倾向。

(二)预算目标的单一化倾向

传统预算管理方式虽然以全面预算为重要要求,但仍以利润、收入等指标为出发点,预算工作中由于绩效考核的压力,最后仍在预算工作中以财务预算指标是否实现作为主要目的。单一化的预算目标往往使预算工作不能胜任更高层次的预算管理目标。

(三)预算管理过程的博弈化倾向

在预算的短期化单一化倾向下,使预算在制定审核执行过程中,经过预算执行者与预算审批者之间的博弈,最终实现折中的方案。由于执行者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占有更充分的信息,往往博弈的结果可以优于历史业绩,但不能保证单位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的博弈化倾向削弱了预算管理效果。

二、战略预算的含义及优势

战略一直是单位管理的热门话题,战略预算管理将战略放置于预算管理的中心地位,围绕战略设计预算内容体系,以战略为预算编制起点,建立一整套预算管理体系,以单位价值最大和单位战略的实施为最终目标,通过采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全面评价单位的经营业绩,确立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优势地位。战略预算把长远发展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对单位战略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把关键要素进一步明确为关键绩效指标,落实到各预算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的具体行动上,实现各预算单元的持续发展。

(一)战略预算的特点

(1)基于战略――战略预算是战略落实的具体行动方案,着眼于单位持久的生命力的增强和竞争优势的提高,从战略视角推进和实施预算。

(2)关注绩效――战略预算摒弃一味追求最大利润的片面思想,不仅关注财务绩效,并以单位绩效的全面提高作为战略预算实施目标。

(3)滚动预算――战略预算注重动态的滚动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不断修正预算中的偏差,及时调整改善。

(4)组织保障――战略预算强调参与预算的组织广度和深度,突破传统预算往往更大程度上局限于财务部门的限制,强调在预算管理下的全员参与。

(二)战略预算的优势

1.战略预算是衔接单位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渠道

战略预算管理改变了传统预算的原有定位,预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控制系统,而是被重新定位为一个战略实施的保障和支持系统。没有预算支撑的单位战略是不具备操作性的、空洞的战略,没有导向为基础的预算是没有目标的预算,难以提高单位的竞争能力和价值。战略预算的采用使战略和预算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缩短战略与预算之间的距离。

2.将财务绩效评价提升为跨部门衡量整体业务流程的业绩

战略预算的采用,使单位资源配置时,根据单位的长期战略,同时根据向市场提品或劳务的要求,对单位中稀缺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不同的配比,解决了传统预算忽视战略执行和战略资源配置的不足问题。战略预算立足单位整体,有效调动各部门,统筹资源协调,衡量整体业务流程。

3.将单纯财务指标提升为价值增值过程

战略预算的应用,使预算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财务指标的管理,向基于客户,基于市场的流程运作的转变,形成预算单元内部的业务流程价值链,注重价值链各链条的增值环节。

三、单位实施战略预算适用性分析

A研究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奠定国内相关领域的重要地位,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军品市场也发生深刻变化,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加上近两年军方的改革,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军工行I步入严冬,A研究所的绩效及市场地位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在现有能力基础上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仅增加资源投入是不够的,只有强化管理综合分析单位的内部、外部因素,找到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战略预算可以作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一个新的预算管理视角,更加重视战略与预算的衔接,从而进一步发挥市场、内部经营、员工等要素在战略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在战略预算管理理论中,单位必须将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同时按照单位组织层级和单位中的处室,进一步转化为各层级各部门内部员工个人的目标。旨在通过建立一整套综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体系,对单位的经营绩效和竞争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而这种有效的转化工具就是年度或研制周期内经济指标的分解落实。

(一)战略预算实施的必要性

1.有助于“加快发展”战略的实现

“加快发展”是发展规划中,对单位发展的重要定位和要求,实现加快发展除了加大投入扩张规模外,还需要有效的实施渠道和实施工具,创造加快发展不断实现的内生推动力。

2.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单纯就财务指标考虑预算,安排预算容易使预算管理局限在财务指标之内,并不利于预算指标的实现。战略预算引入了新的预算维度,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促进绩效水平的全面提高,调动财务方面非财务方面的各项关键要素,促进单位预算目标的实现。

3.努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战略预算把关键要素进一步明确,为各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落实到各职能处室和责任人员的具体行动上,使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不断应对市场挑战,整合和不断提高内部经营,更加注重单位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有利于单位可持续增长的内生性力量。

(二)战略预算实施的具体措施

1.确定专门的战略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战略预算实施需要有专门的战略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作为保障。首先,需要有权威的具有统筹协调发展全局能力的高级战略预算管理最高权力机构;其次,需要编制机构、监控机构、反馈机构等作为战略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A研究所目前组织机构健全,所长报告会、财经领导小组会、职能部门齐全,可以满足战略预算实施需要的组织结构。

2.运用信息系统作为辅助手段

信息系统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核算,预算信息系统,为战略预算管理需要的有关详细基础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A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磨合,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已较为先进、系统,可为战略预算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为战略预算的实施,进一步对各方面整合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确立科学的多指标预算体系

科学确定核心指标、关键指标体系。单位实施战略预算应科学分析战略实施的影响因素,找到成功的关键因素。

指标设立原则:重点指标与非重点指标的结合。优先设置财务方面指标,如科研到款的分解、创收指标、成本指标、利润指标、管理费指标、工资指标等。财务指标是直接体现单位的经济运行成果,应作为重点指标,而非重点指标则表明了单位产品、服务可以到达的水平。

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的结合。量化指标一般易于理解和接收,是作为财务指标的延伸,直接体现单位的经济运行结果,可重点考核。而非量化指标在内部管理、经营、学习、成长等方面,作为量化指标的补充。

在以上两项指标设立的同时,应适应不同考核方式,运用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的结合助力战略预算的实现。

4.在经济运行中提高战略预算实施效果

战略预算的实现,是“指标制订”,评估绩效、分析差异、改进业务、评估战略、反馈战略的循环过程。战略预算实施核心是通过财务维度,非财务维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评估战略执行,分析对比差异,对业务做出改进,对财务内部流程学习成长等方面进行反馈、调整、提高进而反馈战略,从战略层面有所行动。通过构建战略预算管理体系,将单位战略转化为每个处室、员工的日常行动,通过对战略目标的持续反,使战略预算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适应竞争环境变化,让所有员工完全认知单位战略,各层次目标及实施情况,信息共享,充分沟通,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找到改善单位业绩的关键因素,提高引领主业领域能力,实现战略目标。

战略预算最高决策层的判断和反馈,直接决定战略预算应用过程中,需要由最高决策层综合各种影响战略预算目标实现的因素,始终方向明确,对于市场、内部管理、科研型号研制、人、财、物等方面有透彻深刻的掌握和理解,最后得出综合判断和评价结论,根据评价提出单位的下一步战略方案。

四、A研究所运用战略预算概述

战略预算具有其内在特点,每个预算单位应当设计出各有特点的战略预算实现方式,使战略预算管理与自己的使命、战略等相符。而其应用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征,照搬其他单位的经验往往并无效果,实施的单位需要深入理解实施的内涵的目的,而A研究所作为总体单位,在研制周期、研制方向、研制总经费等战略方面更具有战略的前瞻性。

战略预算对战略规划编制的严谨性和规划目标设定的合理性要求更高。针对A研究所的规划编制较为粗放,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在规划中并不清晰,经济运行中各环节的协同和任务分工不够细化,缺乏与目标相配套的措施手段等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六方面加以注重。

(一)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分解

在经济运行中以营业收入为重要指标,进行年度内各研究室科研任务考核的依据,即依据科研型号中各研究室的研制任务情况,来划分每年应完成的经济指标,如营业收入、科研成本、利润等指标。

(二)控制外协费幅度

所内各部门职责需要整合优化,以适应战略预算推进的需要。战略预算强调立足单位整体,有效调动各处室全员全过程参与绩效提升与目标实现,这就需要所决策层具有充分协调和运筹能力,在营业收入指标分解为基础的前提下,把外协任务在所内尽量自我消化,作为绩效考核的增加项即加分项,所内进行科研经费的沉淀,从而减少外协经费的开支额度。

(三)拓新资金来源渠道

“持续发展,持盈保泰”是战略规划中,对研究所的重要定位和要求。为实现快速发展,除了加大投入,扩张规模外,还需要有效的实现渠道和实施工具,创造加快发展不断实现的内生动力。在科研拨款不均衡的前提下,除在外协项目中考虑自身能力,承揽部分项目,还需要多拓展其他领域,实际运用创新研究激励管理办法,不只是精神层面的获得,而是更要注重物质的收获,要使设计人员通过努力能够得到实实在在补偿。只有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才能有新的资金渠道,这不光是技术能力的获得还是单位资源的积累。

(四)稳定(掌控)管理费规模

A研究所规模大,人员多,范围广,经济运行成本高。经过数年来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管理费的开支总额是较为均衡的,开支项目也是基本固定的,但也不是没有压缩的空间,机关的职能是服务于科研生产,本身的开支最终还是要列入科研经费中,随着院战略绩效考核、科研管理评估、安全生产费用检查、保密认证等资格项目的增加,它们在管理费中单独列支的项目也在增加。虽然机关各处的工作项目工作量有所增加,但本质上是工作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应考虑到的是在管理费的日常经费开支的部分经费转移到侧重点工作经费上来,实际上是压缩日常开支经费,加大侧重点工作经费,从而实现管理费每年总额的基本稳定。

(五)薪酬制度是阳光工程

战略目标的实际效果依赖于实施水平,而实施水平的载体是人,人的水平的高低是薪酬来体现的,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梳理甚至再造、重整会付出一定的代r,但比在战略方案制订、方案理解、贯彻实施中出现偏差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效果要强。

对研究所来说,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度决定员工的薪酬范围,也就是说员工的能力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人的工资,而能力的体现就是在工作上,是靠研究所战略指标分解到每个员工的考核上,完成了所考核任务才能获得基本工资,只有创新、创收了才能获得绩效工资。员工实际工作成果如何,有没有积极干活,效果如何,达不达到要求,应统一考虑,使薪酬激励更具实效性考核结果,真正面对员工,真实倾向一线员工的劳动付出,这样才能避免工资每人每年都只涨的局面,真正建立起基于能力和业绩的合理薪酬制度。

(六)经济运行中结合精益成本工程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一些品牌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国际化的竞争力和水平。他们的共同点是低成本战略,这是多个成功企业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在研究所的经济运行中结合精益成本工程,化为其自身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助力研究所战略目标的实现。怎样实现低成本战略,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采取措施。

(1)在战略预算管理层,也可以是经济评审机构审定外协合同、采购合同、服务合同等时,作为甲方在合同技术层面、合同价格、项目数额、项目合理性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核,减少开支。

(2)在型号研制中,采用以设计决定成本的理念,技术继承性是好的,但也不是故步自封没有提升,要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研制中积累技术知识,积攒领域实力,才能够在主业领域厚积而薄发。

(3)在固定资产的软硬件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在新购置时需经充分认证后,才能进行必要开支,从而避免功能、人力资源上的重置。

篇(8)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100强军工企业的大多数总部位于西欧国家和美国,这一趋势在可见的未来也不会有大的改变。2014年百强军工的销售总额为4010亿美元,仅美国企业的销售额占比就超过54%。百强榜单上美国企业有38家,前十强中美国企业就占了7家。这表明尽管有经济危机和军费预算受限的因素,美国整体的军工科研和制造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保持首屈一指的。

尽管近年来美国军工企业的总体销售额在持续小幅下降,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却连续多年一枝独秀,2014年销售额逆势上涨近4%。和平研究所预测,在2015年并购以直升机设计制造名冠全球的西科斯基公司之后,洛・马公司在未来的军火销售额还将蹿升,长时间稳坐全球军工企业头把交椅。

西欧企业普遍低靡

2014年的全球军工百强中,欧美企业的数量正在慢慢变少,西欧企业的销售份额下降非常明显。这都表明该地区的经济不景气对军工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德国是西欧仅有的几个保持军工行业相对景气的国家之一,其销售额相对2013年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的背后,蒂森・克虏伯公司的舰船和潜艇订单的贡献较大。相比之下,法国的军火销售数字下滑明显。航空巨头达索航空集团和以供应电子设备著称的泰雷兹集团都遇到了销售负增长。英国的军火销售萎缩也是无法忽视的,主要是由于美英两国近年军费预算的大幅削减,而英国宇航系统等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美国和英国本土的客户。

俄罗斯军工异军突起

俄罗斯军工是欧美以外最主要的军火供应方,有11家进入2014年百强名单。其中高精系统(HPS)、联合仪器制造公司(UIMC)和RTI集团都是第一次登上全球军工百强榜单。去年俄罗斯军火销售额同比上涨超过48%,占全球百强的10.2%,比2013年有明显提高。和平研究所认为,俄军工行业的“逆势上涨”与俄罗斯军费预算近年持续走高和武器外销成功有密切关系。

其它国家此消彼长

乌克兰军工行业在2014年受到的打击比较大。规模最大的国防工业集团年销售额同比下跌超过50%,著名的航空发动机研制企业马达西奇公司(Motor Sich)更是跌出了百强榜。和平研究所分析,俄乌冲突是乌国内军工行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战争导致乌克兰货币格里夫尼亚兑美元的比值大幅下降,军火出口的利润急速缩水。而战争也使重要的俄乌之间军火贸易中止。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的军工行业近十年来发展迅猛,其两大龙头土耳其军事电子工业公司(ASELSAN)和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有限公司(TAI)也在前100强之列,2014年的销售额增长达9.5%。分析称这一方面是因为土耳其积极寻求武器装备国产化,国内对军事装备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土耳其军火的出口势头强劲,客户遍及美国、欧洲、中东到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中国军工实力不俗

篇(9)

[分类号]G258.5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是我国专业图书馆中最有活力的体系之一。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深入,在信息化、数字化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结合科研一线的服务需求,进行了大量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实践,正在逐步形成适合数字化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的服务模式。

1专业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知识服务是学术性文献信息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代表着未来专业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未来专业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定位在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在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行业,知识服务内涵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知识服务的内涵进一步包括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战略性学习的相关内容与工具,面向研究、决策制定和创新等提供服务。科学研究过程的数据化,科研活动的流程化,科研过程的模拟,推动着科研信息需求不断向知识化服务转变,知识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组织上都出现了新的特征。专业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要求支持科研活动的知识计算环境和工具建设,支持“现场”的科研信息交互,支持动态柔性的知识、信息组织,建立E-Knowledge服务机制。

200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不断变化的科研信息服务需求,进行了多层次、丰富的知识服务探索。在文献保障服务方面,开展了科研文献资源需求分析、文献信息环境组织、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网络化文献保障与获取平台和系统建设。探索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试验途径与方法,逐步建立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文献保障、信息分析的模式与工作体系。推动组织了面向科研项目和科研管理的情报研究服务工作,开展专题情报分析与服务、决策信息分析与服务,采用科学计量与文献计量方法,进行专利分析、竞争力与竞争态势分析、专题情报研究等服务。利用文献组织、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技术,开展面向科研项目、领域的知识组织研究,提供专业化的知识组织平台和知识环境建设工具,建设知识共享环境和协作环境。

2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实践

在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110余个研究单元围绕自然科学各个前沿领域、战略高新技术领域等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同时,对科技信息服务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求。针对科研人员广泛的文献服务需求、学科信息服务需求、学科情报服务需求、战略情报服务需求,各文献情报机构探索性地开展了知识服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各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经验,主要表现在:科研文献资源保障服务、文献信息咨询服务、专题文献信息服务、学科信息服务与信息环境建设、专题情报研究与服务、信息分析与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

2.1深入开展科研一线文献信息需求分析,系统建立文献保障服务方案

科研一线的文献信息需求、知识服务需求是专业图书馆机构组织服务的基点。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结合科研活动的流程,采取多元方法(服务需求调研、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学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自研究所核心期刊文献需求,分析满足文献需求的各种形式。根据中国科学院科研一线的文献信息需求,合理制定文献资源建设方案,采取集团采购、集成揭示、馆际互借等形式,合理配置,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如青藏高原研究所根据科技文献数字化发展趋势,确立了“以电子资源为主,纸本以青藏高原研究基础理论书籍为主要馆藏,其他通过馆际互借方式予以满足,文献数据库以参加组团订购为主”的保障方针,合理制定文献保障策略。

大部分研究所图书馆组织编制文献分析报告,引导研究所的订购决策和资金投入。如理论物理研究所图书馆分析在ISI Web of Science平台中检索到本所2004-2009年共被SCI收录论文1330篇,引用期刊论文34618篇,其中有32243篇集中分布在103种期刊上。据此,制定了本所科技期刊的采购策略,选择订购103种学术期刊。电工研究所图书馆分别在SCI、JCR、EI数据库平台上,对本所人员在2009年1月-2011年5月近2年多时间内发表的SCI、EI文章、引用参考文献的主要文献来源以及使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研究所图书馆结合本所,分析文献资源保障状况,完成ACM、IEEE等核心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发文、使用分析报告,供所领导参考。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图书馆采取文献计量学方法,完成了《所信息资源需求与保障分析》,形成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除了发挥资金效力,合理订购文献资源外,还广泛利用网络开放资源、建立专业文献信息网站,建立第三方文献共享渠道,组织开发科技文献数据库。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图书馆围绕工业生物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国内著名门户网站,开展深度分析,制定科研信息保障策略,系统分析工业生物信息网、工业生物技术信息网、生物谷、生物通、丁香园、科学网、Nature、Science、Cell、Oxford-Journals、PNAS、PLOS One等网站结构,建立集成的文献信息聚合、页面信息抓取工具,使科研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科研动态、重要期刊文献。力学研究所图书馆还利用电子资源的广泛分布特点,不定期通过专业论坛、社区等网上空间收集电子资源,尤其是国外原版电子书,推荐给相关研究领域的课题组。昆明植物研究所图书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让科研人员随时随地地推荐资源,自主决定资源采购类型及内容。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图书馆自主开发建设专题文献数据库,收录国外相关学术会议信息超过13000条、相关专家数据超过1000人、激光器产品数据3000余条、光电百科词条2700余条,数据库还收录了专业学术会议报告、国外专业机构研究报告、非正式出版物、互联网资料、内部资料等灰色文献逾数万条,相当部分的“稀见”文献资料具有独特价值。

2.2全面开展文献信息的咨询服务,满足科研文献获取和评价需求

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利用文献计

量分析等手段,深化文献信息保障服务的内涵,拓展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组织开展以文献分析为基础的知识服务,提供面向课题和科研项目的文献咨询和服务,开展专题文献计量分析服务,面向科研课题提供专题文献管理服务、专题文献保障服务等。

半导体研究所图书信息中心根据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的特点,主动开展各种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献咨询服务模式,包括开展文献定制服务,使得用户长期、稳定地获取本专业最新科研动态;为所内用户申请项目、申报奖项提供文献收录引证分析;向科研人员以“信息早餐”形式科研信息。电子学研究所图书馆为全所科研人员和研究所提供文献代查服务,提供文献查询、文献传递、付费、接收文献、文献整理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电工研究所图书馆通过组织SCI、EI论文引证检索专题讲座,编制论文引证检索方法说明等,按照科研成果管理要求开展SCI、EI论文收录、影响因子、核心期刊论文、论文摘要、电子文献检索等,支持科研人员的晋级、项目申报。

过程工程研究所图书馆专门针对院士申报、杰出青年基金申请、成果申报等提供引证检索服务,2008年至今为76位科研人员和实验室提供引证检索报告155份,得到了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图书馆为了节省科研人员的精力,宣传推广文献传递服务,主动为每位院士、资深科学家、科研精英等配备了原文传递账号和随易通,为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文献信息机构配合科技处对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论文是否被SCI、EI收录进行核实,查询的被SCI、ISTP收录和引用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对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掌握本所科研人员和学生查阅文献的规律和范围,为文献情报工作者构建本所核心资源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图书馆围绕着本所的高技术研发特点和中国科学院发展产业化服务国家的战略,主办了《微系统技术信息》网络杂志,每周不定期(3-4次)提供科研最新动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所里的研究员、所领导发送;所提供的网络信息调研服务覆盖了微系统所所有的研究方向,着重报告最新的学术和产业动态。上海有机化学所图书馆以全院集团采购网络版数字资源为主,改变以往必须到图书馆才能获得服务的模式,开展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在文献信息服务上,从单独依靠本所图书馆提供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全院文献情报机构联合合作的服务模式。

2.3嵌入科研一线,开展专题文献信息服务,保障科研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

面向科研课题和项目组织专题文献信息服务,是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围绕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开展专题文献信息、动态趋势分析,围绕研究机构和学科领域,开展研究机构竞争力分析、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知识服务模式。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在保障基础信息服务的同时,承担《研究所重点学科资源发现与利用态势分析》项目研究,建立重点学科资源与重点学科研究领域发展态势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研究所重点学科资源的利用态势,完成《研究所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期刊保障现状分析》、《研究所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引用论文期刊保障现状分析》、《国外目标机构资源保障分析》、《国外目标机构引用论文资源保障分析》以及《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领域全景分析》等研究报告。计算技术研究所图书馆为本所战略规划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统计报告,撰写《基于ESI的研究所科技论文产出与影响力分析》和《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年至2006年发表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等;并撰写《IEEE科技期刊出版现状调研分析》、《高性能计算研究与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等分析报告。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在保障基础信息服务的同时,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探索,完成《化学所与德国马普、日本分子研究所、加州伯克利大学、上海有机所和长春应化所的资源比对分析》、《化学所SCI收录论文统计及期刊分类》报告。

金属研究所图书馆配合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开展材料标准制定与实施的专题调研,分别对中国、美国、日本及英国四国材料标准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全面展示了我国材料标准在数量、标准更新速度及技术领域分布等方面与其他三个发达国家的差异,为下一步制定材料标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四个国家材料标准文献比较分析》也为促进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及材料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理化技术研究所图书馆为激光物理实验室开展定题服务,半年完成近千条文献信息、网络新闻、专利等形式信息的推送服务;利用掌握的检索技巧对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进行了筛选,并在所主页上构建了能源专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能源相关信息不足的缺憾。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馆专门针对2007年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水华,搜集、整理了大量相关文献信息,制作了“蓝藻水华信息专题”,及时提供给研究所领导及相关研究人员。其提供的资料对本所为江苏省及无锡市政府起草的应急措施报告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认可。紫金山天文台图书馆主动参与学科情报信息服务,完成了“紫金山天文台SCI收录论文文献计量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空间环境领域研究发展分析”领域分析,并针对1900-2010年期间有关空间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文献,对其国家地区、文献类型、机构、出版年、文献来源、学科种类等进行分析,揭示空间环境学科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2.4深化学科信息服务内涵,建设专题信息环境,探索服务转型

各个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积极变革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从传统图书馆的阵地阅览服务、文献借阅服务等向支持科研文献及时保障、文献获取能力培训、专题信息咨询等方向的转变。各研究所图书馆将科研人员文献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等信息素质培训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如预约培训、现场培训、嵌入式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了文献获取方法与途径、文献检索方法与工具、文献管理工具、文献信息环境建设、等。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组织图书馆员、学科馆员、数据库商开展面向全所、实验室、课题组的培训,内容包括新生与新员工人所教育、专题文献检索、End-note管理工具、专利检索、标准检索、军工信息检索、统计数据检索、SCI/EI/Knovel/ASME/DII等数据库使用技巧、TDA分析工具利用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在培训组织过程中,与研究所人事处、学生会、实验室密切沟通合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组织形式。

力学研究所图书馆结合重点实验室需求,尝试以新的方式针对研究领域开展学科情报服务,以信息平台建设为主,组织建设“高超声速信息平台”,积累、长

期保存和利用专业信息,更好地为基础研究提供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科研项目的进展。2009年11月,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图书馆为红外物理国家实验室安装了“红外物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红外物理最新的科研成果、科技新闻、红外物理实验室论文收录引用分析、国际影响力分析、红外物理国际研究进展与趋势、红外物理核心和相关资源导航等学科信息服务,受到科研人员欢迎。海洋研究所图书馆围绕“中国近海水母爆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973项目)建设专题知识环境,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馆充分挖掘文献资源信息,编制专题数据库,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建设“中国湖泊水库文献目录数据库”,收集了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的文献目录5000多条;建设“地形图目录数据库”,提供常用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目录数据10000多条;建设“馆藏地方志目录数据库”,揭示大量各类地方志文献目录数据库,收录3500多条记录,包含40000多册地方志。

2.5结合科研信息需求,组织专题情报研究,形成情报研究产品与服务

面向科研项目和科研管理工作,开展专题情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又一大特色。各研究所图书馆针对一线科研任务、科研管理,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等,广泛开展技术发展态势、学科发展态势、科技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等情报调研。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本所科研项目形成了专题情报调研服务机制,推出了专门的情报研究服务产品系列,编辑《大连化物所前沿信息通讯》和《大连化物所规划战略研究简报》,完成《大连化物所中国专利分析报告》、《CO2减排资料调研报告》、《水资源资料调研报告》、《太阳能硅原料化学化工资料调研报告》、《稀土化学化工资料调研报告》等。光电技术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定题情报服务(SDI)机制,建队伍、建网络、建流程,在长达30多年的SDI连续跟踪中,已形成题录/摘要、动态、汇编和专集等4个情报产品序列,连续出版《动态》200余期,《光束控制和跟踪测量技术》、《光刻技术》等资料汇编300余辑。

金属研究所图书馆为支持我国钢铁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从近10万条文献数据中,综合分析全球钢铁业的技术研究热点;通过对近400篇文献内容的综述,详细展示钢铁业研究进展,提供《钢铁行业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报告》,为钢铁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文献支持。组织开展MCrAl系涂层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针对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制定未来发展方向的需要,采用统计分析学、文献综述及专利评价等方法,形成了《MCrAI系高温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探索出图书情报工作与用户需求间协同合作的有效模式。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本所优先发展领域与战略重点,采取内部电子刊物形式编发科学动态监测快报类、专题研究报告类、年度综合报告类等三类情报信息产品,其中科学动态监测快报目前包括《生物能源科技专辑》、《生物能源产业专辑》两种月刊,两种信息快报产品在相关共享平台、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网等网络平台;专题研究报告和年度综合报告不定期,每年分别为4份和2份以上,其中部分报告已提交国家和院有关部门参考。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开展《生命学科发展态势报告》的年度分析,组织《国内外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机制研究》与《生物伦理管理研究报告》专题情报研究,根据科研战略规划制定需求完成《生科院神经研究所学科能力比较分析报告》。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图书馆确立需求导向的服务原则和甘为人梯的服务理念,围绕研究所发展战略和重点科学领域,深入了解、分析研究所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活动对情报信息的需求,加强与所领导、所战略规划部门、研究所重要科学家的沟通联系,确定情报服务的重点对象和重要领域,密切关注、跟踪国际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系统搜集、整理、分析、梳理相关技术领域的情报信息,形成了专题情报调研报告、专题信息编译汇编资料、专题信息简报、专题文献目录、专题数据库等系列化的情报服务产品。完成了《国际激光聚变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态势》、《太阳能电池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大型平面镜制造与测试先进技术调研报告》、《激光信噪比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国际ICF激光驱动器研究年度综述》、《国外高能拍瓦激光装置概述》、《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概述》、《ICF光学材料激光损伤研究现状与分析》等情报调研报告。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图书馆、上海天文台图书馆围绕学科发展和科研决策需求,在科技前沿态势跟踪、学科竞争态势分析、重大学科方向态势分析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情报研究产品。

2.6试验建设专题信息分析工具与平台,构建研究项目和领域的专题信息环境

文献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工具化、平台化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实现服务模式转型和新型服务模式建立的主要标志之一。针对各个研究所专题信息服务的特点,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积极推动和倡导下,利用各类知识服务工具软件,围绕专题研究领域和研究项目构建专题领域的知识环境。

声学研究所图书馆建立声学信息资源导航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形成了特色。软件研究所图书馆研发了基于个人/单位的科技论文检索与知识导航系统,以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推送知识、跟踪知识和传播知识为主线,支持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快速挖掘信息。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国家科学图书馆支持下,利用专题信息平台建设工具搭建专业领域的信息平台,如HIV分子流行病学与分子病毒学学科组信息平台、肝炎病毒学学科组信息平台、神经病毒学科组信息平台等,定期本学科组相关信息、研究进展、领域进展等。同时,将数字化文献信息、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专业会议活动信息等有机融合到信息平台中,形成综合性的学科知识环境。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图书馆围绕研究所、新疆分院以及新疆地方的需求,组织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建立战略情报服务机制,累计完成新疆与中亚五国科技合作研究、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战略情报研究、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与路线图、新疆2007-2010年SCI论文统计分析、新疆科技产出10年评估、中亚国家科技发展概况及其与我国科技合作建议、蒙古国科技发展概况及其与我国科技合作建议、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合作发展规划研究、发挥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作用研究、加快碘缺乏病防治方法与建议、新疆与中亚五国科技合作的回顾与建议、中亚科技实力及其与我国合作前景对策分析、国际棉花产业研究进展等情报研究项目。

青藏高原研究所图书馆秉承综合信息服务的理念,搭建“青藏高原研究信息与知识平台”,对国内外青藏高原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组织,集中展示青藏高原研究的各方面内容,实现了信息知识资源的保存、集成、共享和交互。上海药物研究所图书馆围绕“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建立“药物情报网”,参与建设“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站”、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物技术产业平台及信息共享平台”,在服务本所科研的同时,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与发展。

篇(10)

本学期,属于我们所开设的课程门类仍然很多,但是教师太少,课程安排困难很大,经过多次和教务处磋商协调,我们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制定工作计划

学期初制定了教育系工作计划;

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组成立以后又制定的学科组工作计划;

学期初还制定了各科教学进度;

这样就保证了全所各项工作计划性。

三、计划执行情况

开学以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对各种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指导和检查。如随机到教学班了解教师教学和作业批改和辅导情况;利用每周的教研例会听取教师教学汇报和问题反馈,共同研究计划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并且在四月和六月分别集中进行了作业和教案完成情况的检查。

结论:计划执行情况基本良好。

四、其他工作

1、三月份组建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学科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体制。

2、四月份组织有关学科教师为学生的教育见习进行了必要的辅导,为学生顺利完成教育见习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

3、五月份组织有关学科教师在参与实习的班级开展了教育见习经验交流会;组织策划了浑源师范学校首届教育见习征文大赛;编写了教育见习点点滴滴发放各班。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了教育见习巡回演讲团。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放大了教育见习的成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思和专业思想。

4、六月份组织了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所教师的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说明本学期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问卷调查和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我们对全所教师进行了年度考核。

5、编辑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习题集。

6、修订和完善了部分学科的教学大纲。

7、作为网络交流平台的博客访问量接近两万人次,极大的提高了我校和我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圆满地完成了学年和学期学业成绩考评工作。

9、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了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为我所的今后发展明确了方向。

10、初步确定了下学期开设课程和教师配备方案。

五、存在的问题

1、教育系改为小学教育研究所,到现在找不到“研究”的感觉。

2、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组仍然没有进入状态,这个或许和我们研究所人数太少有关系,也或许缺乏物理环境有关系。

3、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六、整改措施

1、着手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认真思考“研究”问题,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协调发展。

篇(11)

走进宽敞明亮的研究所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务实、激情、创新”几个绿颜色的大字。绿色代表希望,预示着未来;给人以力量,不断向前。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才得以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殊荣,而这个奖项应该是对研究所这30年旅途最好的见证和认可。

这30年,有太多太多的意味,是从最初仅仅三人的“儿童团”型发展扩大成如今这支很完整且颇具规模的队伍的辛劳务实。研究所现有在职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技术工人1人;兼职研究人员5人。研究所平均在研博士后5~10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每年培养本科生20~30人。

这30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是从最初不足8平米、三个人一同工作都会感到拥挤的电机楼10030,到如今坐落在科技园的地标性建筑2C栋的不轻言放弃。这座四层小楼占地3000余平米,坐落在科学园一进正门最显眼的位置。尾翼平滑直指天际,整体设计犹如电动车的形状。走进这个特色建筑,宽阔明亮的大堂里整齐地置放着这些年来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项研究成果。研究所里设有电动汽车实验室、电机实验室、测试与控制实验室、电磁装备实验室、新原理电磁装置实验室。可以说全部技术设备都具备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30年,有太多太多的进步,是从单一的微特电机的研究到以电动车为主体交叉涉及机电、能源、交通以及环境等各个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如今,研究所承担的研究方向包括4个领域17个子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总公司和黑龙江省的奖励。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微特电机、微电机等期刊以及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400多篇,其中被SCl检索30多篇,被EI检索80多篇。伴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与总结,研究人员陆续出版了《新型电驱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步进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与电器的数学分析方法》、《PHYSICS OF ELECTRIVC LAUNCH》、《步进电动机》、《电动机智能控制基础》、《石英电子表手机电换能器》等学术著作。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科技创新的追求,近几年研究所陆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70项,其中已获授权15项。

感恩的心,感谢之路

从研究所所长程树康教授到副所长崔淑梅教授、郑萍教授以及研究所里的每一个成员的心里无一不充满了感恩之情。

“我特别感谢我的恩师王宗培先生,是他渊博的专业知识与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将我吸引,也是他把我带入科研这个奇妙的世界。我所做的只是他的一个延续罢了,没有他就没有我所取得的成绩。”程树康教授感慨地说。他将自己一手创办,十几年来苦心研究的成果全部归功于他的老师:而当崔淑梅教授和郑萍教授在采访中提到程树康教授的时候,感激之情也都溢于言表,“没有他的指点就没有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当记者走进几个实验室,随意地采访了几个研究所里的第三代人,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开口的第一句话也同样是感谢“感谢恩师”。这或许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代人沐浴在老师的恩情中成长、成熟、成功;而后再将这一片赤诚的感恩之心化为行动,去滋养下一代成长中的人。

当然,除了一代代之间的感谢,这支队伍的好多成员都特别感谢了电气学院的领导以及学校领导。“我们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学院和学校的扶持,在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帮助与信心。”副所长崔淑梅教授如是说,“有一次国家项目验收组来学校检查,那时我们所做的是电动自行车。由于时值冬天,再加上在外面等了很长时间,原本开着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车就是发动不了,当时在场的全是专家和领导,特别尴尬。”她顿了顿接着说,“不过校领导依旧还是很信任我们,让我们找出问题继续研究。”早在“十五”期间,电气学院领导就从13个学科中重点整合成3个学科方向,其中就有程树康教授的这支队伍。“那时候,我们还没有什么突出的研究成果,但是院领导一如既往地相信我们,甚至还给与我们这么好的科研条件,使得我们可以潜心研究,发展成果。”程树康教授感动地说,“可以说,是学校和学院的信任让我们这支队伍走到了今天。”

创意的心,创新之路

说起程树康教授,他的第一个博士生崔淑梅教授说:“他好像每天都会有新的想法,总是有新的发现,不断地提出新的研究内容。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其富有创新精神。”从大学时代就开始跟随程树康教授做研究的郑萍教授也表示,“他是一个特别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其实我本身就是一个愿意思考的人,再加上如果你每时每刻都在念及同一件事,有些想法自然而然地就会生成。”程树康教授谦虚地说。

1992至1994年,程树康教授在日本千叶工业大学做客座研究员,参与电动车研究。当时他便深深地被这项研究技术所吸引,并且非常看好电动车的发展价值与创造空间。于是他回国后力排众议,坚持创建了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并初步确立了以电动车为主要研究方向。

“那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学会在别人怀疑的目光中走路。我这个人生性就是一股倔犟脾气,你越怀疑,我就越努力做出个样子,我就越是觉得把它做好是我的责任。”转眼10多年过去了,程树康教授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九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横向项目60余项。

创新精神同样是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这些年来一贯倡导与强调的。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项目“基于定转子齿槽效应转矩机理的电动机”,也恰好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他们针对该类电动机与传统结构电机的最大差别,提出了非线性分析计算方法――“齿层比磁导法”,从而解决了计算的精确化和方法的实用化问题,使该类电动机从当初的线性近似模型,发展到如今较精确的非线性模型。并以此为基本,相继完成了反应式(VR)和混合式(HB)步进电动机系列设计;提出并研制完成了多功能高性能体积比高功率密度新结构槽电动机,包括正交圆柱结构三自由度电动机、平面两自由度直线电机、高效多态电机、混合磁路多边耦合电机、多气隙电机及HB型直线推进器等。这项成果在国内微特电机行业得到应用、量产,并与国外公司进行合

作研究,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说到成绩,程树康总会提到自己的团队,“我们这支队伍非常团结,当时院里评定我们为主要发展队伍,我想最看重的就是我们的团队精神。”程树康教授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每个学生的特点、爱好、生活习惯……电子与电磁技术研究所有4个副所长与4个研究大方向,都是程树康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分配的。“我对他们的感情很深,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每一个人。”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顾全研究所里的每一个人,“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看着他们在学术上和生活中有进步我特别高兴。”

坚定的心,坚持之路

从1994年成立研究所以来,程树康教授带领这支队伍矢志不移地走到今天。这一路,饱含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酿造了太多的酸甜苦辣。这一路,有期望,也有失望;有奋斗,也有曲折……

“现在回忆起来才发现那时候我们确实很不容易,吃了很多苦,可是当时反而觉得没有什么苦,就是想做点事那么简单,特别真诚。”崔淑梅教授动情地说。她告诉记者,在搬到科学园之前,他们10年内辗转搬了5次家。无论是电机楼10030的8平米小屋、已经拆迁的教工食堂,还是实习工厂、老图书馆,抑或体育场的车库楼……都留下了他们奋斗过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关于青春美好的回忆。

“每一次要搬家,前一天晚上我就领着他们打包,然后高高兴兴地就走人了。”因为研究的是电动车,需要很大的空间去驱动;而当时学校又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提供。于是像食堂、车库这类几乎很难和科研场所联系到一起的地方,就相继成为了他们的科研“基地”。而这支队伍却丝毫没有抱怨过,8平米的狭窄也好,车库楼的阴暗潮湿也罢,就连和食堂切肉的师傅隔窗而视,他们体会到的仍然是团结的力量,互相关怀的美好,可以做研究的喜悦……他们根本就不会因此而停止追逐科学的脚步。

提起那个8平米的小屋,所里的老师都倾进了无限的温情。“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那完成的,那时候郑萍在那画图纸,我和李立毅在旁边搞拆装,就会感觉很挤了。”程树康教授接着说,“好在那时候大家干劲十足,总是很快就完成任务。”“我在那个小屋里画了无数张图纸,根本就没感觉屋子的大小,我的全部精力都在图纸上,我就是为我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而感到开心。”郑萍教授如是说。他们曾经为了将自己的技术推广,5个人挤在小屋里整整干了7天7夜才得以顺利去国家参展;他们曾经为了不失去刚刚建立的合作关系,接受了日本方面提前2个月交出产品的强行要求,以此付出了几个人在车库楼里“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两天用”的一个月时间,“简直忙到了什么都记不得的状态了,有一次郑萍直接就把手给抓到烙铁上了,却好像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样……”他们曾经为了给学校、给批项目的人、也给自己一个交代,坚持在就要拆迁的食堂里用仅仅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拆装、查找错误、研究解决方案和技术改进的全线工作。“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一个电机那多么个部件根本就不知道哪里有问题,就得一个一个调试……”

特别的心,特色之路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的特别之处不仅仅在于这栋令人耳目一新的2C栋建筑。从研究所的研究内容到研究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和研究性会议,每一个都是别具匠心,富有创意。最大的特色就是研究所现在的研究领域:他们告别了原始的纯电气时代,提出了新的绿色的电能生产和节能的用电系统,将电能生产传输系统以及电力传动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应用于生活,交叉融合了材料、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科学等学科,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