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合同管理内容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6 16:07: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合同管理内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合同管理内容

篇(1)

2、合同审批要严谨,各审核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合同签订要合法;

4、合同保管要规范。

篇(2)

一、引言

自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概念以来,将传统管理制度中的“内部牵制”制度不断发展到现代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内控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逐步超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逐步形成一种制度体系。企业在执行内控制度时,大部分单位把内控制度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分别运行控制,形成了两套控制管理程序和方法,给企业增加了控制管理成本,甚至出现两套制度不一致,发生冲突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内控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兼顾二者的目标、程序和方法,使内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实现两者的融合统一。

二、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异同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业务流程及配套的制度和控制标准。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和企业经营目标,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行,而制订的具有企业法规性质的政策、规定和行为规范,包括国家法规、上级政策、企业内部章程、制度、规则、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决定、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是企业整体利益、经营管理者的意志和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和约定。

(一)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同属性

1.二者都是以制度规范行为为目的。不论是内控制度,还是企业管理制度,都是通过制订一定的程序、规范、流程、权限、检查考核等,来达到规范、协调经营过程,实现经营目标,防范经营风险,遵守国家法律、落实上级政策的目的。2.二者都具有内部自行管理的性质。都是由单位自行修订,由单位内部人员执行,意在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和舞弊行为的制度规范,执行的主体是单位内部人员。3.二者都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而不断修订完善。如:中石化股份公司内控制度每年修订一次,河南油田企业管理基本制度每经过一段时期进行一次修订,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管理进步的需要。4.二者形成的动因基本相同。内控制度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给公众造成巨大损失后,为了堵塞漏洞,防止舞弊和风险而对公众企业做出的强制性规范要求。而企业规章制度也是因企业管理、操作、运行的需要而逐步健全起来的,多是由经验总结或血的教训而铸就。因管理和控制的需要,是二者形成的根本动因。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都是管理制度的范畴。但内控制度又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更高要求,是满足特定需要的控制体系,具有其特殊形式和创新性。

(二)内控制度的特殊性

1.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小于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一切管理规定、流程、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职能分工,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上级制度规定等的总称,是对企业所有经营行为和社会责任的普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即分上下层次、又分专业类别,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如河南油田2003年清理局级规章制度达9106个,还不包括二级单位和基层的规章制度,仅整理成册210个制度就超过百万字,可见规章制度涵盖的范围和幅度非常庞大,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软环境。而内控制度的应用范围较小,一是适用的范围较小,仅限于大中型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而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二是控制的范围较窄,初始的内控制度主要是控制与会计信息关联的一些业务流程,现在的范围向人力资源等方向扩展,但与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管理的范围比,内控的范围仅是其中与业务流程相关的一部分,范围相对较小。2.内控制度的侧重面不同。由于内控制度的概念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审计会计报表真实性,而对企业相关制度提出特殊要求,使内控制度的侧重点在于与财务会计管理相关的管理要求。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使企业高效健康运转,不仅限于财务管理,也包括生产、销售等各条块制度,并且涵盖企业不同管理级次的制度,调控的范围是整个企业纵横交织的经营行为。3.理念和视角不同。内控制度更强调风险控制,更多地维护股东等社会公众利益,对合法合规性要求更高,而企业管理制度更注重效益性、可行性和适用性,更注重保证企业良性高效运行。4.法律要求不同。对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法律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要求定期披露。是否建立了内控制度,甚至影响一个公司能否到国际市场上市融资。但《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对于企业应建立哪些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因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管理风格差异等因素,所建立的制度体系差异很大,法规上也不便于做出统一要求。5.内控制度控制框架比较完善。内控制度以建立内部管理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前提,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沟通为条件,以内部监督为保证,五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使内控制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方法更先进、控制更有效。而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的方式、手段、理念和视角等许多方面,没有达到内控制度的规范和高度。6.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更高。企业对内控制度执行力情况有硬性的检查和考核,如中石化要求各分子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内控制度的穿行测试,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审计中介机构还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披露和监督,促进了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而企业管理制度因体系庞大、涉及面广、检查动用资源多等原因,存在着执行率不高,部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的可能和状况。

(三)内控制度的局限性

1.内控制度的主要控制依据来源于企业管理制度,失去了企业基本制度,内控制度就成了无源之水。内控制度的关键控制点都是依据企业管理的某项制度,主要内控制度的业务流程均附有依据的制度目录。内控制度是对企业制度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的系统性梳理,对职责权限进行了系统界定。2.内控制度协调规范的范畴有限。内控制度从诞生起就具有内部会计控制的特定目的性,主要是与会计信息相关的程序性制度。对于非程序性的标准、规定等,内控制度一般不进行规范,涉及到的制度,一般采取引用企业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的方式解决。与企业规章制度调控范围相比,有其局限性,也就决定了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代替企业管理制度。3.内控制度具有一定的僵化性。由于内控制度实行的是各层级控制标准的高度统一,虽然定期对内控制度的不适应性进行修改,但由于内控制度是一套自上而下统一执行的体系,基层单位不能根据实际环境需要进行修订,不合理的或不适用的规定需要上级统一修订才能变更,有些不符合基层实际需要的内控制度多年也得不到修改,不能适应基层环境的特殊要求。而企业管理制度则不同,具有层级性,下级制定制度办法时,一方面执行上级的政策,更注重按照可行性和适用性原则将上级政策与实际情况融合。4.内控制度的执行成本较高。中石油聘请中介组织设计构建内控制度,耗资数千万元,还不包括培训、执行等费用。即使如中石化自己设计建设的内控制度,从设计、改进、培训、执行到检查落实,费用也是相当可观,增加了制度执行机构和人员,增加了审批环节和相关记录资料等,给企业增加了较高的成本。5.由于内部人员素质不高,或不能很好执行,以及内部人员串通作弊、蓄意营私舞弊,会导致内控制度失去应有的效能,因而,内控制度不是万能的。

三、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一)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看出,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否定,而是完善和强化。但多数企业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中,为了突出内控制度的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割裂开来,形成新的问题:一是出现与原有企业管理制度重复、重叠、关联交织,甚至冲突;二是增加管理机构和运行成本;三是造成概念误区,认为内控制度是另一套制度,消耗管理者精力。因此,有必要在发挥内控制度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二者的融合。

(二)对二者融合的探索及效果

为使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中去,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实现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1.摸清制度家底,评估经营风险,选择高风险领域,按内控制度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的风险来源于市场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法律环境风险等。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选择风险较高的流程和环节,重点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防范风险发生。2.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互适应修改。特别是修订企业管理制度时,借鉴内控制度的严谨性、程序性、系统性的优点。将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对于程序性的制度,参照内控流程格式进行制度修订。如河南油田修订2010年版企业管理制度时,参照内控制度,按照统一的格式,制定各经济业务流程矩阵,使企业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在形式和要求上趋于一致。对于非程序性的配套制度,制定各类制度的标准格式模板,统一制度名称规范、内容规范、格式条文规范等,使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矩阵、制度适用的法规依据三部分相互结合,组成制度体系,达到制度建设规范化的目的。在修订内控制度时,依据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规定,符合企业特点,避免与企业管理制度冲突,直至达到一致性。通过相互修改完善适应,使内控制度镶嵌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去。3.完善提高企业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完全适应内部控制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企业管理制度修订中,积极吸取内控制度强化风险控制、经济业务与事项的信息沟通、检查评价、岗位分离与权限指引控制等好做法;使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完整、目标明确、执行有力、控制有效、检查有度、考核到位。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如:生产运营类、管理支撑类、监督保障类等,加强对高风险类业务的节点控制,细化高风险类业务制度的监控力度,使企业管理制度不仅完全满足内控制度的五项目标,而且达到其它管理需求,使内控制度有机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4.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吸收内控制度执行的好做法,把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率列入定期绩效考核体系中去,防止制度执行逐级弱化的情况。制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为防止高风险发生的制度执行情况,定量考核;专业管理部门对分管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给与考核,使企业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5.归口制度管理部门,防止制度冲突,降低了管理成本。例如: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处将内控制度由财务部门管理调整为经营管理部门管理,实现制度由同一部门管理,避免政出多家,有利于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协调,有利于相互适应修改,有利于二者融合为一。

(三)实现二者融合的意义

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归口内控制度管理部门,吸收内控制度的管理优点,优化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完全可以实现二者的融合。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一是能够满足内控目标需要,二是避免了制度的重叠与冲突,三是降低重复劳动和执行成本,四是避免制度僵化,降低制度执行矛盾,五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人在管理中的首要作用。内控制度不是万能的,发生舞弊行为的许多上市公司,虽然已经实施了内控制度,但并不能完全规避内部人员串通作弊、蓄意营私舞弊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实施内控制度,是近年来世界性经营风险加大,社会诚信危机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强调内控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割裂又有其弊端,建议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力,才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6.28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讲解.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河南油田企业管理基本制度.2010

篇(3)

    2.管理项目。即接受管理的房地产名称、座落位置、面积、四至界限;

    3.管理内容。即具体管理事项,包括:房屋的使用、维修、养护;消防、电梯、机电 设备、路灯、连廊、自行车房(棚)、园林绿化地、沟、渠、池、井、道路、停车场等公用设施的使用、维修、养护和管理;清洁卫生;车辆行驶及停泊;公共秩序;房地产主管部门规定或委托管理合同规定的其他物业管理事项;

    4.管理费用。即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或使用人收取的管理费。物业管理的收费情况比 较复杂,不同的管理事项,收费标准也不同。有的收费项目是规章明确规定的,如季节性的供暖收费;有的收费项目是同物业管理委员会洽商决定的,如停车场的停车费。这些收费,能明确的都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5.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的规定,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主要有:

    ①有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公司制订的小区管理办法可以是综合性的管理规章,也可以针对不同方面制订专项规章,例如卫生公约、保安公约等等。物业管理公司制订规章属于对小区管理服务的重大措施,必须经小区业主大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认可后,管理规章才能生效。这些管理规章不属于政府行为,没有普遍的效力,只在小区居民范围内具有约束力,其性质属于团体自律性规章;

    ②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和管理办法对住宅小区实施管理,这既是行使权利也是履行义务;

    ③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和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④有权制止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⑤有权要求管理委员会协助。管理委员会作为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的代表,有责任协助物业管理公司做好工作,对于小区管理中出现的重大事件,或者个别难以解决的问题,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将情况向管理委员会通报,有权要求管理委员会按照管理规章出面协调和解决,管理委员会应当予以支持和协助;

    ⑥有权选聘专营公司承担专项管理业务。物业管理是多方面的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公司本身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管理条件,因此根据管理项目的需要,一部分专项业务必须委托其他专营公司完成。比如将清扫小区衔道和清理垃圾、化粪井的专项工作,转包给清洁公司等单位或人员承担;聘请保安公司承担小区治安管理工作等;

    ⑦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以其收益补充小区管理经费。我国的物业管理开展不久,群众生活水平也还不高,不能象国外那样实行物业管理的高收费《在国外物业管理也是微利行业》但又不能沿用传统房产管理“以收定支”的做法,弥补经费不足的办法就是开展多种经营,以经营收益补充管理经费。

    物业管理公司除享受上述权利外,也应承担下列义务:①履行物业管理合同,依法经营;②接受管理委员会和小区居民的监督;③重大管理措施应当提交管理委员会审议,并经管理委 员会认可;d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住宅小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

篇(4)

交通运输统计信息工作是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交通运输统计信息作为行业发展状况的数量化描述,是各级交通政府部门对交通行业实施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支撑。在交通运输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使我们的工作决策更科学、管理更规范、服务更透明,就必须依靠准确、全面、科学的统计信息做基础。

1 项目概述

为了应对交通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十二五”时期,宁夏的交通运输事业正处于大发展的黄金期和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着力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科学发展。提出了缩小宁夏和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差距、人民群众出行更舒适更安全等“四个目标”,科学发展、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服务“两大战略”、“两区建设”和“四个宁夏”建设、创新驱动等发展目标和原则。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对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的精准性要求逐步提高,充分发挥统计数据和投资计划管理决策的支撑作用,为行业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以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全区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化工作,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趋势,辅助宏观管理决策,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对中央、地方财政资金以及社会投资的引导,全面满通服务发展全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项目建设目标

2.1 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搭建信息化条件下的宁夏交通运输统计网络化平台,形成全区统一的统计和投资计划资源数据库,完善统计信息来源并逐渐实现自动采集,提升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实现项目业务范围内的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平台在自治区级层面的整合,以及道路运输、公路养护业务系统与统计系统在数据层面的融合;实现高速公路车辆通行量、主要客运站旅客发送量和国省干线公路交通情况的运行动态监测与统计;实现宁夏交通运输统计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交通运输部平台之间网络和数据的无缝对接。

2.2 项目具体建设目标

针对宁夏交通运输统计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业务范围内的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及投资计划项目,实现统计数据和投资计划数据的统一集中存储和管理,以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所涉及主要业务范围如下图所示:

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主要业务范围:

实现自治区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业务范围内的综合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在统一平台的联网作业,与部级统计报表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在道路运输和公路养护两个业务领域初步实现从业务数据转化形成统计数据,初步建成基于业务信息系统的统计工作信息平台。

实现自治区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投资计划管理的联网作业,与交通运输部投资计划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并建立自治区级投资计划管理与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之间的联动渠道。

实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与主要直属单位、地市、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之间对上述交通运输综合统计和专业统计汇总数据的按需共享,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途径和综合分析方法,以及查询分析结果的多种方式展现。

实现对客运站旅客发送量、高速公路车辆通行量、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情况等动态信息的监测和运行分析。

实现各类交通运输统计相关信息对公众的一站式查询服务。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3.1 建设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6大应用系统

建设宁夏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统计信息查询和共享系统、动态信息监测系统、统计信息综合分析系统、统计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等6大应用系统,以及数据交换与集成平台、GIS平台、统一用户管理平台等应用支撑平台。

3.2 建设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数据资源平台

构建宁夏交通运输行业统一的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数据资源平台。资源平台包括统计元数据库、系统用户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统计基础指标数据库、投资计划数据库、运行监测指标数据库等应用数据库,查询共享主题数据库、综合分析主题数据库、信息服务主题数据库等主题数据库,并对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历史数据进行迁移转换。

3.3 建设交通运输厅主机及存储系统

按照应用功能、数据管理、数据采集的需要,在宁夏交通运输厅办公大楼中心机房增配相应的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虚拟磁带库,在自治区联网售票中心增配前置机等设备,为自治区、地市、区县三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购置PC工作终端。

3.4 完善网络安全系统

根据数据传输安全和系统可靠运行的需要,为实现信息资源的访问控制,在宁夏交通运输厅部署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和VPN网关,在地市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部署VPN网关。

4 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宁夏交通运输厅办公大楼已经建设了千兆局域网,宁夏道路运输管理局、宁夏公路管理局、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宁夏地方海事局与宁夏交通运输厅同址办公,通过共享办公大楼局域网在自治区级实现了互联互通,并向上联接交通运输部,具备了一定的数据传输链路条件。宁夏交通运输行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可以作为本工程采集行业动态监测数据的来源,包括:高速联网收费系统的高速公路通行量数据、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客运站旅客发送量数据、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报送与统计系统的国省干线交通情况数据等。交通运输厅办公大楼中心机房及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并拥有一支专业维护技术队伍和一套完整的机房值班管理制度,本项目需要部署的软硬件设备也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能够满足相关设备部署及系统稳定运行的需要。

5 存在的问题

宁夏交通运输统计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在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动态监测业务中加入了对宁夏二级以上客运站旅客发送量的动态数据,以及高速公路通行量数据、国省干线交通情况数据等报送要求,但目前宁夏交通运输缺乏相应的报送制度和要求,还需尽快建立相应制度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数据,同时,交通运输厅应当与数据报送单位达成一致,确保经营性数据的保密性,解决数据报送工作的后顾之忧。

该项目在统计管理业务中增加了道路运输、公路养护业务数据向统计数据的转化与整合,但宁夏现有运政管理等业务系统数据质量还难以满足统计要求,应尽快及时完善相应业务系统,确保一数一源,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高业务数据的数据质量,保证数据转换的准确性。

该项目通过灵活的元数据组织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对不同上级部门重复报送相似数据造成的额外工作量,以及报表制度中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的变化对统计业务系统造成的影响,但现有不同报表制度间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不一致、不合理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个问题还需交通运输部各司局能够通过集中会商的方式进一步理顺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报表制度,整合统计报表内容,优化统计口径,并考虑基层统计人员采集数据的实际难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捷可行的统计数据指标体系,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报表制度之间同一指标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

结束语

交通运输统计信息工作是交通运输行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加快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依托交通行业专网实现自治区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网络化作业,才能有效简化统计报表处理流程,加强统计业务操作全过程的实时记录与管理,从而实现高效的统计数据采集和严密的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有力的支撑政府决策、规划、宏观调控等业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明多,孔红刚,邢漫路.虚拟化技术在省级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5(18):69-71.

[2]王臻,邢漫路,马骁.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9).

[3]马学德,刘柳杨,胡凯.青海省农村公路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8):73-75.

[4]龙云.铁路信息管理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4(5):131-132.

[5]王思瑶.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大连交通大学,2014.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107

儿童胸锁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在锁骨骨折患者中的比例3%以下,主要的病发原因为外力致伤。虽然儿童胸锁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不高,但其具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患者治疗后易发生再脱位、疼痛以及畸形等严重后果。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胸锁关节脱位患儿25例,采用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治疗儿童胸锁关节脱位患儿1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儿童胸锁关节脱位患儿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3~15岁,平均74±36岁;受伤原因:撞伤22例,车祸伤12例,重物砸伤9例;其中脱位在左侧20例,右侧23例;脱位为前脱位29例,后脱位1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4天,平均15±06天。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查体可见双侧的胸锁关节不对称,可见明显的畸形,并伴有明显的触痛。术前患儿的胸部X线片可见双侧胸锁关节不对称。患儿脱位程度:Ⅰ度10例,Ⅱ度21例,Ⅲ度12例。

手术方法:①T型钢板内固定:25例患儿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全麻,在受伤侧的肩部后方垫起。于患儿的胸锁关节前侧位进行入路,充分暴露患儿的胸锁关节。于锁骨的胸骨端将患儿的骨膜剥离,注意不要损伤患儿的胸膜以及动静脉。清除脱位处的软组织后将胸锁关节复位,同时选择长度适合的T形钢板进行内固定。术后采用三角巾固定2周后,协助患儿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个月。②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18例患儿采用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治疗,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全麻。于患儿的胸锁关节中心处切开,并向胸骨柄方向弧形切开,向两侧分开皮肤后分离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剥离骨膜后充分暴露锁骨内侧端,牵拉锁骨以暴露胸锁关节盘。清除关节盘内的组织后从锁骨内侧端穿入钢丝。将两枚克氏针从胸骨柄钻入,将其中1根穿入髓腔,将另1根穿出锁骨皮质,将钢丝以8字型攀绕固定,修剪克氏针后逐层关闭切口,在固定过程中,注意保护血管及胸膜,术后无需使用外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

疗效判断标准:术后采用Rockwood的术后评分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①疼痛:3分为无疼痛,2分为轻微疼痛,1分为中度疼痛,0分为严重疼痛;②活动范围:3分为正常,2分为轻微受限,1分为中度受限,0分为重度受限;③患肢的力量:3分为正常,2分为轻微减弱,1分为中度减弱,0分为严重减弱;④日常活动:3分为无受限,2分为轻微受限,1分为中度受限,0分为严重受限。⑤主观感觉:3分为优,2分为良,1分为可,0分为差。随访6个月进对患儿进行评分,计算每位患儿的总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患儿25例,随访6个月时,术后评分13~15分16例(640%),10~12分6例(240%),<10分3例(120%),平均评分1163±153分;采用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治疗患儿18例,随访6个月时,术后评分均13~15分,平均评分1163±153分。采用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治疗的患者的术后评分明显优于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没有神经血管损伤、血气胸、内固定以及再脱位的发生。见表1。

讨 论

锁骨是人体内的一弯形骨,因此采用正常的内固定治疗,虽然具有明确的疗效,但由于需要植入钢板,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恢复较慢。而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术可以根据患儿的锁骨形状将患儿的锁骨稳定的固定。与T型钢板内固定相比,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无需外固定、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且术中的创作较小,特别适合儿童伤者的治疗[1]。

篇(6)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117-02

通信原理实验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学电子与信息类理科专业几乎都设置了该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在当今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通信理论与相关的实验必然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对该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实验环节要求必然要进行教学改革[2]。本文对通信原理实验内容的设置及实验环节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高质量的综合性通信技术人才。为了合理地设计通信原理实验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我们对国内十几所知名重点大学进行了调研,归纳起来,目前通信原理实验使用的设备有以下几种,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并对通信原理实验内容配置与培养高质量综合型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通信原理实验箱在通信原理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通信原理实验箱是近十几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供通信原理实验用的一种实验设备,不同的厂家所研究的设备也有差异,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由于设备的研发是针对通信原理实验进行的,因此,可以反映通信原理的主要知识点[3],并且能够直观方便地让学生通过测试观察到各点的波形,虽然这些实验仅仅是验证性的实验,但对于建立基本概念、对通信原理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厂家研制的实验设备也可以体现出设计型,但是主要以模块为单元,利用不同的模块组合进行设计型实验,设计过程主要体现出不同模块的组合与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通信原理实验的设计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设计型实验环节。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内容也受到已有模块的约束。

二、自行研制的通信原理设备有其独特之处

有些学校根据实验环节的需求自行研制了一些实验设备,不同学校研制的设备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学校体现在模块设计型,与上述通信原理实验设备厂家研制的有些类似,主要利用模块之间的连接或组合进行设计型实验。有些学校利用FPGA芯片作为硬件基础,全部实验内容都反映在软件的设计内容上,对应基础性实验,教师已经做好了软件,实验过程就是让学生进行波形的测试,从而完成验证型基础性实验。对于设计型实验,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硬件平台进行软件设计,这些软件包括VHDL、Verilog等硬件描述语言,学生从编程调试到仿真分析以及下载实现,都充分体现了软件和硬件设计过程。设计型实验环节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软件编程、波形测试、调试分析及硬件设计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Matlab仿真软件在通信原理实验中的应用

利用Matlab进行通信原理的仿真实验,也是一种对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行之有效的方法[4],通信原理中的很多知识点可以利用该软件进行分析和仿真。模拟、数字调制和解调、波形成形、信噪比与误码率曲线、噪声特性等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可以对系统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利用Labview软件进行通信原理仿真实验

美国NI公司Labview软件仿真实验,由于软件设计相对比较灵活,利用该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几乎可以完成通信原理中的所有知识点的实验,利用该软件进行编程实验,可以体现出方便、灵活的优点,电路设计可进行不同参数的设定,从而得到不同的设计结果。其难点主要体现在软件的编程和调试方面。其缺点是编程模块的参数选择对设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数输出信号或波形有较大的变化,当在未知输出情况下,直接希望得到正确的输出会有些困难,往往是已知输出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设计参数从而得到正确的输出信号或波形。

五、NI公司的USRP无线传输设备在通信原理实验中的应用

有些高校配置了美国NI公司研制的USRP无线通信传输设备,利用该设备进行通信原理实验,需要安装USRP驱动软件,同时也需要Labview软件工作环境,能够完成比纯Labview更多功能的实验内容,USRP设备的应用需要进行初始化参数的配置,带有FPGA下载芯片功能,软件设计过程的多种电路可以应用下载功能完成硬件电路的过程实现。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通信的过程,如果设计程序有问题,则不能完成通信过程。对于具有通信功能的实验或接收电路,如果软件编程有问题、硬件设置或硬件连接有问题,则无法实现数据通信过程。必须设法找到软件编程问题的所在,排除故障才能完成实验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在这些实验中,程序调试过程不仅需要寻找软件编程错误,还要排除硬件配置错误等故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调试、测试和综合能力,将会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其局限性,该类实验局限于一种编程语言,对于提高学生硬件设计及硬件调试能力还需要其他验证型、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环节支撑。

六、基于FPGA硬件电路的设计型实验

基于FPGA的通信原理电路设计性实验,是目前大部分学校配置的实践性环节,FPGA是目前硬件电路设计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与通信原理电路结合则构成通信原理关键知识点的掌握与硬件设计过程。这将会提高学生硬件电路的设计、调试、测试、故障分析与故障排除的综合能力。虽然FPGA不属于通信原理的内容,早期的电路设计是利用分离元件或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目前大部分电路设计较少使用,要想引入通信原理的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实验环节,无疑应该加入基于FPGA的通信原理电路设计实验环节。需要指出的是,通信原理实验是专业基础课程,应该体现出其关键的知识点,而不应该无止境地扩展或引深其设计内容,比如FPGA通信原理电路设计,应体现出通信原理中的关键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主要是信源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与译码、模拟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复用与分用、帧同步、波形成型等。

七、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通信原理实验内容的配置,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学本科学生来说,实验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它不是毕业设计,不能太简单,也不宜安排题目过大的设计型实验。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验证型实验要注意到通信原理的基础关键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通信原理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制定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要注意到难度适当和工作量合理。实验内容的配置,遵循的原则是既要安排基础知识点,又要注意高端难度知识点,既要有验证型又要有设计型,既要配置软件编程又要考虑硬件设计,做到普通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知识点,拔尖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般知识点,还要利用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发挥其设计与研发的优势。实验内容的配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5],使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通信的过程,如果设计程序有问题,则不能完成通信过程。对于具有通信功能的实验或接收电路,如果软件编程有问题,硬件设置或硬件连接有问题,则无法实现数据通信过程。必须设法找到软件编程问题的所在,排除故障才能完成实验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在这些实验中,程序调试过程不仅需要寻找软件编程错误,还要排除硬件配置错误等故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调试、测试和综合能力,将会有很大的作用。无论是一般学生还是拔尖学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自己优势和特长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和造就高质量综合性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总之,使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通信的过程,如果设计程序有问题,则不能完成通信过程。对于具有通信功能的实验或接收电路,如果软件编程有问题,硬件设置或硬件连接有问题,则无法实现数据通信过程。必须设法找到软件编程问题的所在,排除故障才能完成实验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在这些实验中,程序调试过程不仅需要寻找软件编程错误,还要排除硬件配置错误等故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调试、测试和综合能力,将会有很大的作用。实验内容的配置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实验环节要使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多种类型的实验融合[1];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考虑一般学生,还要考虑拔尖学生;实验内容不仅有软件编程调试,还要有硬件设计和测试;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自己优势和特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闫艳霞,姜利英.通信原理实验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2]陈芳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264-02

合同是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与载体,可见合同管理对于单位的经营效益及运作起着重大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勘察设计单位对合同管理缺乏重视,导致合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一、勘察设计单位合同管理的现状

(一)勘察设计单位合同管理不规范

1.合同内容不当。

(1)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的文字与条款制定不严谨、不清晰,甚至是合同条款有漏洞,包括忽视在合同中设置双方的责任,尤其是忽略对违约责任的明确规定,容易导致合同引起较大争议。

(2)合同文本格式不规范。当前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签订的大部分合同,其合同文本各种各样,甚至对责任划分模糊、未对违约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等,使得签订合同公正性与合理性较低。

另外,非标准的合同文本,不单内容不规范,而且容易转移风险。尤其是在出现争议的时候,由于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不严谨,法律漏洞较多,很难保证勘察单位的切实利益。

2.合同管理制度不规范。

(二)单位管理人员忽视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管理的必要性缺乏认识,未能从单位的持续发展角度理解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管理工作缺乏认识与重视,导致单位的内部合同管理制度不规范,必然降低了合同管理的质量。

(三)合同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水平不高

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对勘察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属于知识面广、法律知识丰富、经验丰富的工作,对于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较高。然而,当前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既有从事部门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有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可见其专业化素质水平都较低,导致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改善我国勘察设计单位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规范制度

1.建立合同信息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迅猛,现正处于信息化多媒体时代,为了提高我国勘察设计单位合同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水平,应当结合勘察设计单位有关合同方面的工作流程及制度规范,制定一套完善的合同信息管理体系,对单位的合同拟定、签订、管理形成一整套完整、流畅、有效的体系。

合同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我国勘察设计单位对合同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而且有利于使得合同的管理更规范化、精细化,保证了单位合同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

2.创建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通过在单位内部创建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明确合同管理部门具体的工作内容,并实行职责制。将合同管理部门与单位的其他部门统一规划,确保合同管理部门能与其他部门相协调,保证合同管理任务的顺利

进行。

同时,应当将单位内的工作性质特点与合同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相结合,制定相关的合同管理规范制度,包括合同建立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交底制度、合同存档制度等,确保合同管理部门的工作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合同管理部门实行制度化、规章化的管理方式。

此外,应当建立健全的勘察设计单位监督体系与奖惩体系,对单位内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定期的抽检,检查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对于抽查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应当通过批评或者扣除奖金的方式予以惩罚,对于考核工作成果优秀的管理人员,应当对其进行表扬及发奖金等物质性奖励,以便提高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主动性,保证对合同管理的高质量水平。

3.加强对合同内容的审查。

(1)制定合同内容管理文件。聘请相关法律专业人士,通过与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的工作内容及流程相结合,制定完善的合同内容管理文件,对合同内容的制定起规范作用,必须确保合同内容中的各项条款、文字完整、规范,防止合同条款模棱两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除了依照所制定的合同内容规范管理文件之外,还可以咨询相关法律知识丰富、合同签订经验丰富的人员,确保所签订合同能切实保障本单位的利益。

(2)统一、规范合同的文本格式。为避免由于合同文本格式不规范而引起的风险,我国勘察设计单位应当使用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格式,即选用由我国颁发的标准式合同文本作为文本格式,结合双方商谈内容再行起草。对于合同文本格式的确定,必须选择内容完整、全面,风险分担责任清晰,职责分明,必须包括违约责任等方面,确保所订立合同的法律性及合理性,避免单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与损失。

采用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格式在整个合同管理机制的完善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保证单位所签订合同的款项完整,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且避免了不公正条款的出现,而且有利于政府相关管理人员对该合同依法进行监督,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二)提高勘察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质量

1.加强对单位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宣传。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任务属于知识面较广、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管理任务。

一方面,我国应当加强对勘察设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宣传,提高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了解。促使各勘察设计单位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只有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才能真正推动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工作,确保合同管理任务能取得预期的结果及最终目标,保障勘察设计单位的切身利益。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倡导单位内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合同管理工作来。合同管理工作并不单单是合同管理部门员工的工作职责,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有义务与合同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协助,互相监督,完成合同的管理任务。

2.提高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

(1)认真审核合同。勘察设计单位在拟定了合同之后,应当由单位内合同管理部门组织专门的合同审核小组,对合同进行严格评审、检查,确保合同的各条款内容完善,符合法律法规。在审核合同的过程中,注重对合同的条款、文字、法律、制度上进行审核,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作上标注,向上级提交审核报告。

(2)依法履行合同。在合同正式签订之后,勘察设计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合同,按照合同的各项条款、责任,依法执行合同。由合同管理部门与执行合同的相关部门商讨,制作履行合同的具体规划,包括工作流程、工作进度等具体事项,保证合同如期执行。

(3)严格监督、管理合同。勘察设计单位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还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选派专人小组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合同的执行在计划之中。一方面,应当制定全面、有效的合同执行反馈信息跟踪表;另一方面,根据合同执行反馈信息跟踪表所反映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措施,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1.严格筛选人员。勘察设计单位可以通过内聘与外聘两种方式,筛选合适的人员作为单位的合同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一方面,通过筛选单位内部的优秀人员对单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较为熟悉,上手较快。另一方面,通过外聘优秀人员对合同进行管理,不仅有助于为单位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可以有利于调动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

2.加强在职专业化培训。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合同管理专业培训课,对合同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化知识培训,全面、有效的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管理人员普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尤其是合同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提高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

3.实行职权制与奖惩制。单位应当对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实行职权制与奖惩制。一方面,通过职权制,可以明确规范相关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义务,保证合同管理任务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实行奖惩制,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合同管理任务的进一步完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勘察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与单位本身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必须重视合同管理,力求避免单位经营风险,确保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完成单位的预期目标,不断提高单位的综合实力与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勘察设计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怀劲梅.勘察设计企业合同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篇(8)

一、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的主观影响和外界因素的客观影响,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分明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就会因为缺乏统一的合同依据,使每个部门的权责分工不明,制度规定的出处五花八门,甚至有冲突,合同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无法执行。更有甚者,有些对外经营业务可能事后补签合同或者不签订合同,导致一些争议性的合同很难求证原意。有些业务合同管理只局限于文本审查和合同档案管理,不能将合同签订前的选商谈判、签订中的审查授权、签订后的履行监控工作有效地衔接,这些都最终会给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买下一个重型炸弹。

2、合同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

有些公司对无法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科学完善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部分管理层缺乏对合同风险防范和规避意识,合同管理人员紧缺,缺乏足够的业务经费,也就不可能将合同管理摆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部分合同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的是直接上手,业务不精通,缺乏正规的法律教育和系统的法律知识,业务范围内无法按严格要求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只是盲目机械的从事合同事务性工作,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更谈不上合同管理。

4、合同管理者与企业管理部门沟通不畅

合同管理机构在涉及到相关的合同业务方面无法做到与其它部门相互沟通,不能考虑从其他相关部门的角度去做合同管理,由此造成合同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其他部门相互孤立,无法达成共识。在合同审批过程中,一些程序过于复杂,审批人员部门繁多,办事效率低下,使合同签订无法如期完成。

5、合同内容不全面

由于合同内容表述模糊,使合同双方容易曲解合同内容,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甚至引起法律纠纷,因此,合同的有效性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准确规定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条款不全面,存在缺陷与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而这种问题的避免只有靠准确恰当的合同文本才能解决,换句话说,合同内容要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更要咬文嚼字。

二、企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是真正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企业部门之间的履约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各项任务无法责任到人,造成工作失误。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开展。成功的企业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企业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分系统共同配合,因此,有效地信息沟通和处理在合同管理中十分重要。

2、企业管理人员知识深度不够,尤其是在生产流程方面,无法将其与合同管理进行有效地结合。业务生产的知识与合同法的律修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高度重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业务拓展需要合同约束,那么建立规范有效地合同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工作。

3、合同管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合同管理基本功,高度重视合同文本分析。管理合同文本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不具备相应资格,合同内容不符合《合同法》和其他各种法律的要求。二是构成合同文件的种种文件不齐全,合同条款不完备,对各种问题的规定存在遗漏;合同用词是否准确,有无模棱两可;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是否有足够的预见性。因此,一个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几点措施

1、增强合同管理意识

一流的企业管理水平必须与增强合同管理的理念相依为命。合同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约束行为具有强制性、法律性,任何人都必须依法遵守和执行,要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合同管理的低位,进—步增强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规避能力。使合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上升为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进—步增强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合同管理预警机制

企业要严格履行合同规定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全面制定被查信息统计表,建立合同管理预警机制。合同违约是合同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部分,法律法规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及时采取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对违约方采取不同程度的处理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有效而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篇(9)

2010年4月,我国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主要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规范,这其中就包含合同管理。合同是现代企业之间用于规范各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现代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主要形式。合同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合同管理的内涵

合同管理主要是指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转让、合同的变更、合同的履行以及合同的终止有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合同管理是企业之间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合同管理对于保护合同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意义,防止企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因此,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现阶段,我国理论界对于合同管理的过程进行了阶段式的划分。第一个阶段为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的管理。由于我国的法律赋予合同相应的法律效应,因此,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合同一旦签订,公司将必须按照约定履行其责任,否则将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第二个阶段为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通过内部的监督等措施,促使合同约定的义务按时履行。第三个阶段为合同归档阶段。即在合同责任与义务履行完毕之后,对合同进行整理,并按照归档程序保存,以备查阅。

二、当前我国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对其管理的力度。但是我国合同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得来的。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如:

1.合同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合同管理工作在企业中不能良好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管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合同管理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合同管理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包含五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高管人员对于内控的态度奠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调,如果高级管理人员都不能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要想其在企业顺利推行,恐怕存在困难。

2.合同管理运行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独立性较差。企业中的合同管理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只有保持合同管理的运行及监管部门独立于合同的执行部门,才能保证管理的效率。但是,当前一些企业中,合同管理运行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不具有独立性,甚至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合同管理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这都将会造成合同管理的漏洞,使得企业合同风险加大。这是合同管理现存的问题之一。

3.合同管理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企业合同管理往往针对其自身的管理,完善合同签订前的审批、准备,完善合同变更的相应手续和审查、完善合同后续的归档工作等等,这无疑是为企业管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乐意实施这项额外的工作。同时,对于自己监督自己,高管人员往往都是排斥的。这些因素均造成了合同管理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

4.合同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现代企业往往将合同管理归责于法律事务,大型的公司一般设立有法务部,中小型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是外聘法律人士为其提供咨询,这就是法务模式的合同管理,也是当前最流行的一种合同管理模式。但是,深入分析后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法务部门往往关注的只是合同内容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管理的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同时,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现象比如一个法律咨询员一天要签上百份合同,往往粗略的浏览下即签字报出。这都是合同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

三、针对当前我国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文分析的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我国的合同管理更加的规范,真正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体的对策有如下几点:

1.推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阶段企业均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合同管理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模块引入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中,对企业来说并不需要增加许多成本,但却可以发挥信息化技术带来的管理效率的提高。一方面,信息化的合同管理可以有效规避人为舞弊、人为的错误等,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经过授权后,只有相关人员才能进行操作,防止合同内容丢失。计算机的操作往往会留下痕迹,因此,一旦出现问题,事后问责时也能快速找到相关的责任人。

2.建立合同管理的培训机制。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合同管理的动力不足问题,企业可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予以解决,之所以存在误区、不予支持,是因为高级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培训无疑是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培训的内容应当主要关注合同管理的流程讲解、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合同管理的案例分析等方面。

3.建立合同管理的机制。机制是企业的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要想合同管理在企业中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相关的合同管理机制,将合同管理各方面的内容制度化。使得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也方便事后追究或奖励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4.建立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的流程的建立可以使得合同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进行。企业应就调查与谈判、审核与批准、合同文本拟定、合同文本的会审、签署、盖章、履行、补充与变更、结算与解除、后续评估等环节的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这样以来,合同管理变得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嵇成能,唐玉根.企业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13(01):121-122.

[2]傅京华.浅论企业合同管理[J]. 中国外资.2012(12):20-21.

篇(10)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合同管理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一套适合我局自身需要又能反映合同管理工作水平的考核体系愈发重要。

一、建立合同管理考核体系的意义

(一)评价单位管理水平

企业业务开展就是合同准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因此,合同管理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领导对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对一个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评价中,合同管理内容的评价应该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合同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对评价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法务机构的考核依据

合同管理机构是从事合同管理的核心部门,它的有效运行对降低企业法律风险,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合同管理考核体系是对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等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三)指导工作查缺补漏

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有效的合同管理考核体系既能够用于指定合同管理日常工作,又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合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为今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我局原有合同管理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原有合同管理考核作为年终经济责任制考核的一项内容,在年底组织实施。考核内容涉及台账是否完整;合同是否按规定及时上交等七个方面,每项如未完成扣除2%-10%分数。但随着我局合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尤其是OA系统和合同履行跟踪制度的建立,原有的合同管理考核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合同管理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原有考核对合同管理除了上述七个方面工作外,对制度建设、OA系统建设、合同用章等方面均未有涉及,不能覆盖合同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

(二)考核指标不够细化

如“合同跟踪是否到位”,这项指标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合同签订是否存在明显不规范的情况”,这项指标包括合同文本质量、合同是否按合同管理机构审核意见进行修改、是否及时签订书面合同等多项内容,这些指标如不细化,实际考核过程中不易操作。

(三)扣分标准不能够体现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程度

原有考核指标除“合同管理工作是否存在由于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扣5%-10%外,其余各项均扣2%。但各项指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要程度和完成的难易程度等是不同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制定扣分标准时予以区别。

(四)考核组织不够完善

原有考核仅在年终组织一次,时间间隔过长。此外,原有考核仅针对各单位进行考核,没有很好地体现合同管理机构,尤其是合同管理的中心人物——合同管理员的劳动成果。

三、合同管理考核体系建立的建议

(一)完善考核内容

合同管理考核体系可根据合同管理工作内容,从机构制度、资信调查、合同送审、文本质量、履行跟踪、电子系统、档案资料、合同报表、合同用章、特殊加分十个方面组织开展。

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合同管理机构、制度是否完善

(1)是否能够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合同管理办法。有适合单位自身特点的合同管理办法是进行合同管理的前提条件,否则接下来的工作将无章可循。

(2)当年是否在合同管理制度上出台新制度。鼓励制度创新,结合自身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对策,对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

(3)是否有合同管理员,以及合同管理员发生变更后能否及时向局合同管理机构通报。合同管理员是合同管理的中心人物,单位必须设立专职或兼职合同管理员,负责合同管理事宜。

(4)是否有文件明确合同管理员职责。只有明确了职责,才能让他们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有的放矢的做好管理工作。

(5)合同管理员是否取得企业法律顾问资格。国家设置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并规定大型国有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也可以由某一业务部门同事承担法律事务机构的职责,或者由企业法律顾问来履行期职责;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根据经营管理和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需要设置法律事务机构或者配备企业法律顾问。

2、合同资信调查材料是否详实

合同资信调查材料是否详实、可靠,并能及时更新。资信调查是对合同相对人从事经营事务的主体资格、履行能力和履行信用情况的动态调查。它除了能为合同顺利履行提供保障外,还能起到收集企业业务来源信息,并保证信息延续的功能,避免出现业务人员离职或流动导致业务无法接续的问题。

3、合同是否及时送审

(1)合同是否能够及时送审或备案。合同送审和备案是合同日常工作的内容,它能保证单位领导和合同涉及的职能部门了解单位经营情况,并结合各自观点就合同文本提出修改意见。

(2)对合同管理机构实质性审查意见未予采纳的是否予以解释、反馈。对管理机构的意见执行情况要及时反馈,这样才能避免合同审核流于形式,走过场。

(3)因特殊情况并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未签订合同先进场施工的,能否尽快补签合同。

(4)是否存在未签订合同并未经分管领导同意而进场施工的情形。

4、合同文本质量情况

(1)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理,条款完整,不会产生歧义。本项主要是要督促合同起草人员提升法律知识和合同写作水平,尽可能避免因文本表述不清、不完善引起的合同纠纷。

(2)合同是否均有与对方名称相对应的签字、盖章、签订日期、工期等。细节决定成败,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不注意也有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

5、合同履行跟踪情况

合同管理不能仅就文本和档案进行管理,而应该是以合同为中心,签订前、签订时、签订后三个时间段的立体管理。合同管理机构不能签了合同放到一边,要深入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因此我局建立了重点合同的履行跟踪制度,要求各单位每月至少就2个合同进行重点跟踪,深入工地,了解合同履行情况,提醒相关单位或人员注意催收相应款项,并及时参与合同履行过程中纠纷、矛盾的化解工作。这样合同管理工作才能“接地气”,才能真正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1)是否及时上报重点合同履行跟踪情况。

(2)每月重点跟踪的合同是否达到2个或2个以上。

(3)能否及时提醒相关款项的催收。

(4)对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能否妥善处理。

(5)是否到工地现场跟踪合同履行情况。

6、合同管理电子系统是否完善

目前,我局合同主要内容的登记、送审等工作均已通过合同管理OA系统进行。该系统的建立对缩短的合同审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义。下面两项指标就是针对该系统管理情况评价而设定的。

(1)是否实现全部合同均纳入合同管理电子系统进行管理。

(2)合同管理电子系统中应填内容是否完整。

7、合同档案资料是否齐全

与合同相关的合同文本、资信调查资料、履行资料、变更解除合同资料、纠纷处理资料等是否齐全,并归档管理。合同档案的管理十分重要,因为一旦发生纠纷没有这些材料,诉讼甚至协商就将变成无源之水。这里要提醒的是,档案资料除了包含合同文本外,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结算、对账、说明、会议纪要等函件、文本也应纳入合同档案管理的内容。

8、上报合同报表是否及时、准确

合同管理报表是合同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它能够让合同管理机构和单位领导动态了解单位合同的整体情况。因此完整、规范的填写报表,并及时上报也应列入合同管理的评价体系。

(1)能否上报合同月报表。

(2)能否及时上报纸质半年报、年报。

(3)上报的合同报表填写是否完整、规范。

9、合同用章的管理是否规范

随着各单位经营交往的日益频繁,合同签订数量也逐渐增多,如果均使用单位公章将有诸多不便。因此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刻制合同专用章,并建立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进行管理。

(1)是否制作合同专用章并指定人员进行管理。

(2)是否出台合同用章管理制度。

10、特殊加分

(1)在制度创新、追讨欠款、挽回损失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可适当加分。对理论创新或合同管理中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进行奖励是十分有必要的。

(2)当年撰写合同管理相关论文获得奖项或在刊物上发表可适当加分。鼓励合同管理人员将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借以提升各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组织合同管理培训活动或参加合同管理培训活动的可适当加分。普法是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在全局营造学法、用法的环境对合同管理机构顺利开展工作是十分有益的。政策法规的不断更新,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合同管理人员自学外,单位也应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培训交流活动,提升管理人员的各项能力。

(4) 份数和金额加分。结合各单位考核期间内管理的合同份数和金额予以加分。

(二)科学确定指标评分

结合合同管理工作具体情况科学确定各考核内容的分值,并予以动态调整,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区分主次

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具体分值。如合同是否及时送审和备案、合同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等关系合同质量及纠纷发生时是否持有相关证据的指标应加大分值。

2、区分难易

有些指标虽然很重要,但各单位已基本完成或比较容易完成,可适当降低分值。如制定合同管理办法、出台制度等。

3、区分工作量

如份数和金额加分,就应按各单位合同管理工作量的大小确定。我局有些单位一个季度可能只有几份合同,有些单位则可能有几百份合同;有些单位一个季度的合同几十万元,有些单位则会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管理难度差别巨大,应区别对待。

4、体现工作重点

评分标准可依据考核周期内合同管理工作重点予以动态调整,如某个时期需要重点督促OA系统的完善,该部分就可加大分值比例;另一时间段,需要重点进行合同履行跟踪,就可调整这部分指标分值。

5、严格惩罚

如施工后补签合同或无书面合同的,应加大扣分分值,并不设扣分上限,对无视合同风险的行为进行严格惩罚。只有严厉的惩罚才能从制度上提高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切实降低经营风险。

6、提供加分依据

有些指标如是否现场跟踪,应要求提供进行跟踪的照片等证明材料。特殊加分的应要求提供加分的具体书面材料等。

(三)优化考核组织

1、考核组成员

由局合同管理机构牵头成立考核组,有条件的可随机抽取部分被考核单位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合同管理员参与考核。最终评分结果由考核组成员得分的算术平均数为准,其中抽取到的被考核单位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合同管理员应回避对本单位的考核。

2、考核周期

可结合实际情况每季度组织评价一次,可采用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3、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结果除了上报领导外还应通报各单位。考核结果应包含各单位最终得分及排名情况、存在的主要不足、下一阶段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可能出现的分数调整事项等。

4、明确奖惩

篇(11)

关键词: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现实意义;实践举措

一、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施工合同内容不规范

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合同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许多建筑企业并不重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所以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并不是由专业人员定制,这就意味着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存在很多漏洞,这就给很多人创造了谋取私利的机会,严重损害了建筑企业的利益。工程施工合同内容的制定涉及的专业知识十分广泛,所以工程施工合同对制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制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建筑工程以及造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在实施工程施工合同内容时,由于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存在不平等问题,所以在实施工程施工合同内容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合同制定时,发包方占据合同制定的主导权,所以合同中许多条款都是由发包商制定的,这就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发包商在制定合同内容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承包商的利益。这样就会导致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十分不规范,在实际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争议,导致工程施工合同不能正常履行。

(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胆魄,并不重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违约问题,还有一些承包人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就采用虚假名义签订工程施工合同,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另外,在建筑行业中存在非常严重的转包问题。许多建筑企业都是将工程交给承包商,这些承包商又会将建筑工程分给许多小承包商,这样就导致建筑工程承包系统十分复杂,在层层转包中存在很多不合法操作。另外,随着建筑业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承包竞争十分激烈,加之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工程施工合同的执行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工程承包与合同执行中很多行为不受法律规范,导致工程施工合同难以履行。

(三)工程施工合同监管机构不健全

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尚未完善和规范,工程施工合同监管机构不健全,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进行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甚至没有设置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机构,相应的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程序也未明确。这就导致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缺乏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直接影响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水平。

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实践举措

(一)制定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工程施工合同内容的制定。要提高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用优秀的合同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在选择专业人才时,要保证相关人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以及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的施工经济,同时还要具备工程施工合同拟定修改以及解释的能力。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细化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最后,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健全的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模式,逐渐在建筑企业中推广。

(二)加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想要保证工程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增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意识,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施工合同的履行提供完善的资料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相关的数据资料也非常多,这就给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推进合同信息化管理,保证合同顺利履行,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三、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复杂,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工程施工合同没有清晰的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就会导致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内容时存在很大的争议,从而影响工程施工合同的约束作用和履行效果。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工程施工合同不仅能够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还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等内容的,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与使用功能。另外,在市场经济中,合同双发的关系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这样才能规范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市场的运作也越来越规范,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也在不断加强。本文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及实践举措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实践举措,最后重点说明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少湧.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处理及合同管理[J].法制与社会,2011,0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