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子档案管理风险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6 16:07: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子档案管理风险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子档案管理风险点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绘图、计算、文档、购物、娱乐……它渗透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二十一世纪就是一个电子时代,计算机使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办结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计算机储存了大量资料,形成电子档案,方便随时调取,节约了档案管理方面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对于加强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技术革新有着突出作用。不过,在具体的应用当中来看,电子信息档案也存在着缺点和问题,例如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在保管方面有着很大的风险。在防范风险方面,如果没有做好防范措施和预案,那就会出现资料损坏、资料被盗的风险,保密信息外泄,网络受到黑客攻击,给国家或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用电子信息档案保存重要资料的时候,需要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要应用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让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障。

一、避免信息档案出现风险的措施

预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可预见或不可预见风险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提前的遏制处理,这是当前我们桂波风险的最好的办法,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更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主要措施有:

1、使用先进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使用杀毒软件,经常查杀,定期设置更改密码。

2、实施保密制度。为确保信息档案的安全,档案的管理单位需要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并且实行专人负责制,规定只有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3、及时进行防护。为了解决电子信息档案潜在的危险因素,设立专网管理,做到内外网分开工作,做好网络的防护,既能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和窃取,又能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同时,还要对于一些存储介质进行严格监管,例如外界的U盘未经严格杀毒后,不准插入存储档案信息的电脑或设备里,以确保存储设备不被感染病毒,避免造成信息外泄。

二、缓解信息档案风险的措施

对于电子信息档案遭受到的来自外界的一些干扰,当务之急是要降低风险损害,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这样就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的紧急处置,需要将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修补,让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达到缓解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对于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来说,主要是采取制定必要的实施应变制度、灾难恢复制度、电子信息档案资产重置等措施,降低和防范电子信息档案及资产存在的风险问题。我们经常采用的风险缓解措施主要有:事前防范、事中终止、事后补救等三个流程。事前防范,主要是在预见出现风险前,为减少相关的损失而采取的一些制度、管控的办法;事中终止,主要是在风险监控中看到了有可能造成信息档案的泄漏的危险,及时采取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维护、升级工作;事后补救,主要是在危险业已发生的情况之后,为了减少损失不再发生类似问题而及时采取的处理解决办法。当然,对于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来说,不管是发生哪类的危险,都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信息档案的安全。

三、分散信息档案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流程中,我们经常采取的规避风险方法是转移策略,它在实质上对风险的一种分散,就是将风险转换到别的地方去,以此来把业已存在或正在发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将损失降的越少越好。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转移,如:通过购买保险、外包或签署服务合同等做法。通过这样的风险转移处理后,就可以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变得简单易行起来,简单来说就是把危险进行分摊,层层设防,把住危险入口,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

篇(2)

一、风险产生的原因

当前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首先,安全管理计划缺乏依据。现有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计划的制订,绝大多数是凭借个人经验或者参照其他管理部门计划来制定的,而不是依据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实际情况来制订的。其次,缺乏关键的风险评估环节。没有风险评估,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决策行动的依据与方向,大部分管理部门的各种措施只是进行简单的跟风或对安全产品与技术进行简单地堆叠,对其用途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终在风险来临之时,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最后,电子文件是动态存在的,其安全现状也是随时在变化的。在采取安全措施后,还必须强化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监控,实时监视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执行风险应对计划,以及评估这些工作的有效性。然而现有的电子文件安全监控力度十分有限,绝大部分是局限于电子文件载体的温湿度控制,而不是对整个生命周期的残余风险、新风险的监控。

传统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虽然在理论上我们强调要收集全电子文件相关的背景、结构信息,但具体实践中由于没有科学界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范围,其背景、结构信息也就难以收集齐全,自然安全管理工作就不系统。另一方面,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对电子文件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其依赖的信息系统风险进行综合管理。而传统的安全管理大都是从电子文件本身风险因素出发而制定安全措施的,这很难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上取得实质性效果。此外,传统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大多是静态地管理,更多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应用,一般将文件按其形成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分析各阶段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这种方法很难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电子文件安全问题。

篇(3)

1 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1 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1.2 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1.3 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

1.4 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2 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单位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3 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

篇(4)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转贴于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篇(5)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篇(6)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篇(7)

(一)外部环境

在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环境中,各种因素下产生的自然灾害、磁场干扰以及温度变化都会对计算机储备载体性能造成影响,从而使计算机结构发生变质,导致数据丢失以及图像失真。因医院电子病历档案中包含的内容较多,每天的信息流动量也较大,使得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储备电脑一直处在扰的状态下,若是没有对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防护,就较易使电子病历档案遭到损坏。

(二)电子技术

这里所说的电子技术,并不是人为控制下的电子技术因素,虽然医院在实施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后,使病历档案管理工作变得十分便捷,但是因电子信息技术本身存在较多缺陷以及漏洞,会使医院电子档案存在被盗用以及非法增删的危险。电子病历档案主要是依赖计算机系统所存在的,另一方面,因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唯有不断对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进行更新,且运用高级程序对其进行保护,才能保证电子病历档案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管理手段

管理手段指的是电子病历档案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应操作人员对病历的篡改以及破坏等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种:蓄意破坏、操作不规范以及管理疏忽。其中蓄意破坏是因操作人员可以从中获得较大利益,进而通过一些非法手段对电子病历载体以及系统进行的恶意破坏。

二、针对电子病历档案的安全防范手段

(一)优化外部环境

首先要做好前端的外部控制工作。前端控制管理手段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对前端控制管理有效实施后,可以快速提升管理效率,优化功能配置。同时前端控制也可同样建立在文件保存生命周期的理论上,即将电子档案保存、形成以及销毁等阶段融合在一起。具体管理过程为在对电子档案实施管理时,结合具体要求或是目标对管理手段进行科学、规范的整合,从而使电子病历档案在形成阶段所需功能尽量通过前端管理手段实现,还要将各个环节下的不同业务需要实施重复性操作,使其能够提前实施。依靠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减少滞后作业以及重复作业量,还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第二,实施支出以及风险平衡式管理在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过程中,本身就会存在较多的风险性因素,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无论我们怎样降低风险发生几率,风险都会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若想将风险性几率降低到零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保障支出以及风险因素之间的平衡性,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风险控制过程中,是需要消耗一定成本的,维护成本消耗有时比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受到损坏的费用更大,此时说明电子档案管理是非常不恰当的;第二,因绝对保证电子病历档案的安全性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因而要有选择性地对电子病历档案实施风险控制,并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对电子病历档案承受风险性进行考量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其成本预期进行控制,若是风险控制成本比损伤成本大的话,可以适当考虑接受风险。

(二)提升电子技术水平

在对电子技术水平提升过程中,要采取静态保护以及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管理理念进行明确,并重视电子档案周期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性,使电子档案管理的总体性以及整体性可以充分结合在一起。其中电子档案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静态以及动态两种风险管理方式。静态风险管理是指对传统档案实施的安全维护工作,具体指的是在对传统档案实施安全维护的过程中,强化对电子档案载体的管理以及库房管理工作;动态风险管理是指将电子病历档案从档案库中逐步延伸到库房之外,因此更加重视对电子病历档案的风险管理工作。

(三)管理手段控制

篇(8)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解决如何确切掌握信息及其依赖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分析安全威胁来自何方、安全风险有多大,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投入多少人力、财力和物力,确定已采取的信息安全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提出按照相应信息安全等级进行安全建设和管理的依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的重要指导理论和方法。从这个视角来看文档工作我们会发现,一直以来,文件、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都是沿袭传统档案载体保护工作来开展,以此形成的相关理论也是以传统档案载体研究为基础的,随着电子文件的出现,传统以档案载体保护为核心的档案安全管理理论就很难适用于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虽然档案部门也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做过很多理论探讨,提出“前端控制思想”、“全程管理思想”、“文件连续体理论”、“后保管时代”、“文件运动理论模型”等理论来强化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论并不是专门的安全管理理论,很难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上取得实质性效果。

1.2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1.2.1追求绝对的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事业对安全风险的重视度不足,只是一味的采取各种绝对安全的防护措施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可是,站在风险管理视角来看,风险是绝对存在的,而安全却是无法保障的,安全风险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而安全只是暂时的。其实,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就是风险管理工作,每一个电子档案都有着专属于自身的保护级别,想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起到绝对安全的作用,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此外,安全风险是一种随机发生的风险,很难做到绝对安全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还使得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2风险意识薄弱

一些安全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信息安全知识不足,却津津乐道“太平盛世”,双耳不闻“盛世危言”,甚至认为,谈风险是“杞人忧天”,说安全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根本没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度量电子文件的安全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正确认识安全形势和树立科学的电子文件安全风险观。

1.2.3忽视了对“资产”评估鉴定

从目前情况看,文件、档案管理部门虽都认识到电子文件的重要性,但绝大多数部门只是将电子文件作为日常办公的一种辅助帮助,并没有将电子文件提升到“资产”高度来管理,就更谈不上对“资产”进行评估鉴定。然而,从安全管理角度讲,一个组织系统内的资产在没有被评估鉴定前,是不可能成功实施安全管理并进行维护的。

1.3管理环节不完善

首先,安全管理计划缺乏依据。现有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计划的制订,绝大多数是凭借个人经验或者参照其他管理部门计划来制定的,而不是依据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实际情况来制订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其次,缺乏关键的风险评估环节。风险评估是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没有风险评估,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决策行动的依据与方向,由此而引发的安全管理措施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篇(9)

一、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的因素

信息技术就是一柄双刃剑,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电子档案的安全带来更多的威胁。结合目前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影响电子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

二、传统电子档案管理方式的弊端

就目前我国电子档案传统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而言,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主要还是依据传统载体档案的保护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其主要的关注对象是电子档案载体本身的安全,对其周围环境及管理方面的影响涉猎较少,更接近于传统保管措施针对数字化发展态势的一种延伸和改造,目前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具体情况分析,主要是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管理效率低下,对于电子档案的保护成本过高,对电子档案风险的防范并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两者不能形成一种正比关系,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浪费。二是风险处置被动。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囿于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出现信息鸿沟,使电子档案在风险发生之前往往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只待风险成为现实之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最终还是不能避免电子档案风险的发生。三是措施制度不完善。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标准的保障,存在很大的操作随意性。另一方面国家对于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三、电子档案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方向

电子档案的风险管理,应实现在风险没有出现时,通过各种风险识别技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转移风险;当风险出现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或解决方法快速做出反应,缓解或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在风险过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从具体看,建立电子档案风险管理体系,应至少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前段控制、全程管理,完善险评估机制以及实行动静结合管理。

一是要进行前端控制。前段控制是指从电子文件形成之时甚至形成之前就对文件从形成一直到归档整个过程给予通盘规划,把可能预先设定的管理功能纳入系统之中,并对文件形成和维护进行监督。其实质就是在电子文件形成时就采取保障措施,对风险提前防范。由于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的同源性,对于电子档案风险的防范应该在电子文件产生时就进行,防止电子档案出现错误、控制差错的最佳时机应放在所有可能出现错误和差错的环节之间。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该本着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原则对以往的文件、档案管理进行“业务流程重构”,以便减少乃至消除文件、档案管理全程中各个管理环节的重复、疏漏,从而达到功能合理,效率最高。

篇(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国大多企事业单位中,无纸化办公和自动化办公的趋势已经形成。在档案管理领域,普遍实施的是电子档案管理的模式,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电子化趋势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该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档案软件的采用上,缺乏一定的通用性;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的作用;在档案分类方法的采用上缺乏适应性等。

二、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诸多益处

(一)充分利用最新技术,与时展相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电子化趋势,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唯有充分利用这种趋势,才能实现本职工作的良好开展。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采用计算机技术,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的形式,以便更方便人们的查阅与档案的管理。

(二)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与之前的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优势在于其更容易书写,更容易保存、也更易于人们查阅。电子档案实现里对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利用,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诸多优势,实现了对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的大量节约,也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档案管理工作注重对信息的加工,以往的纸质档案模式受经费的影响,很多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如果只运用纸质档案费用很高,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的实现,解决了这一难题。除此之外,电子信息还具备可以拷贝的特性,改变了原有纸质档案手抄的形式,在进行查阅的时候,能够通过拷贝轻松实现档案备份。这使得档案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得以体现,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加强了档案信息的实效性。档案信息具有时效性,医院的档案信息更是如此。应用以往的纸质档案,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再加工,所耗时间较长,不利于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最大化。电子档案的出现,极大缓解了这一难题,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人们能够顺利实现对原有档案信息的查阅与修改,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规避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

档案管理工作采取电子化模式,与原有模式相比,在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亦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使档案信息实现最大的应用价值。

(一)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风险的原因。

1.与电子档案的特性有关。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电子档案的出现,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更是应该加强,这与电子档案的自身特点有极大关系。医院的档案信息众多,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受到影响,无疑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本身以及其他工作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安全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2.档案管理工作中规范性不强。档案管理工作中安全问题是人们较为容易忽视的问题,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上表现的也不够充分。突出表现为管理计划的制定较为随意,风险评估不够彻底,档案安全现状不能保持等几个方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规范性是社会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二)规避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风险的措施。

篇(11)

长久以来,纸质档案一直是各单位存储相关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档案,通过检索手段就可查询相应信息资料,无需使用科技设备,而且只要纸张防腐措施得当就能够实现长久保存,这点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地质单位的资料同样如此,通过建档相应地质资料,形成可供查询的地质资料信息库,能够为单位部门提供区域内各类地质资源信息。纸质档案具有可查询、可长久保存的特点,其管理特点也比较突出。纸质档案管理的特点具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纸质档案存储所需空间巨大,工作量大,管理难度高。纸质档案依托纸张的存储形式,决定了其需要投入相应数量的人力资源用以维持档案的日常维护。尤其是对于地质资源档案这类涉及信息门类复杂的档案来说,更加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保证各类资源档案的安全,同时,也需要保证相关地质资料信息能够被及时地获取。第二,纸质档案整理编修难度高,工作强度大。对于纸质档案管理者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整理和编修档案。从地质资料档案具体情况来看,当单位对某个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重新调研时,或者是勘探出新的资源储量、类型等信息之后,就需要对原有的纸质档案信息进行更新,这时就需要对档案进行重新整理乃至编修。由于纸质档案完全依托档案管理人员手动录入,在更新这些资料的时候也需要使用同样的手段,这时就必须根据新加入的地质资源信息资料的情况,对原存档的档案进行编修。第三,纸质档案管理涉及的预防性内容较多。例如,纸质档案涉及场所内防火、防腐、防盗等,在管理上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这些也只是预防性基本措施,当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发生时,对纸质档案造成的损害往往也是不可逆的,诸如地震、洪灾等都是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的,只能在管理中设置相应预防性措施,这些都为纸质档案管理增添了难度。

电子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特点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电子档案,其本身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方面体现在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存储空间的小型化。从内容上看,由于引入了电子信息技术,电子档案的内容存储不再局限于文字信息和纸质的图片信息,视频影像、音频成为电子档案存储信息的全新形式。全新的信息载体形式丰富了档案内容,让更多信息形式存入档案成为可能。以地质资料为例,过去纸质档案中收纳资源地貌、资源构成等方面的信息,只能通过文字和照片形式进行初步认识,要对地质信息进行深度了解,只能借助专家分析。而电子档案能够通过视频和音频形式存储当时专业的评价,这对获取地质信息之后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具有重要帮助,增强了信息使用效率。而从存储空间上看,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数字化,将占据大量空间的纸质资料信息转入磁盘中,极大地降低了存储空间,更降低了档案管理的难度。电子档案管理特点从电子档案的特点来看,电子档案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含量高,对管理人员素质有着一定要求。不同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除了要求具备档案管理基本职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例如,地质资源电子档案在涉及相关地质资料更新时,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对其中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的操作能力,以保障信息更新的准确性。第二,电子档案整理编修难度虽然降低,但工作量依然不小。由于电子档案涉及更多内容的承载形式,例如对文字图片与音视频信息的编修,不再是简单的文字编辑工作,涉及更多视频及音频的上传、下载、说明等编辑工作,这些在海量信息之下的工作依然是比较艰巨的。第三,电子档案管理涉及更多的是数据库的安全。尽管存储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多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但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关注数据库安全问题,及时对存储档案数据库情况进行了解,检查是否存在漏洞乃至被入侵等问题。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比较

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差异进行比较,有助于提高目前正处于纸质档案信息化阶段的各单位的风险意识,降低其存在问题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储形式决定的管理环境的异同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差异置于同一视角进行比较,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从风险视角来看,纸质档案的存储是以实物空间实现的,这种存储形式受到纸张保存要求的限制,对其所在场所湿度、温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否则信息保存将面临很大的风险。电子档案尽管存储形式不同,不受限于物理空间,但同样面临这种风险,其内部的存储元器件对所处环境的尘埃、磁场等因素都有着要求,一旦存储元器件受到伤害,其保存的信息同样会面临巨大风险,这是两者在面临风险时的相似之处。而两者所面临风险的不同则较为直观,相对来说,纸质档案对物理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在能够达到长久保存效果的物理场地进行持续的人为干预,即便采用某些设备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也依然需要人为的干预。而电子档案的存储元器件对防尘、防磁场等方面也有着一定要求,目前大部分场所基本都能够达到这种要求。也就是说,除了极端尘埃和磁场的场所外,电子档案存储元器件因受物理环境影响而消失的风险概率是很低的。从两者比较的结果来看,纸质档案对管理环境的要求更为严苛,而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则相对更为宽松。但同时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环境对纸张造成的影响是长时间的,不会瞬间导致信息湮灭,其发现问题是可以修复的,只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是电子档案如果受到极端环境影响,将会出现所有信息瞬间湮灭的可能,且难以修复。信息查询方式的异同从查询方式来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查询逻辑是一致的,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查询方式来定位信息所在存储位置,从而获取信息。区别在于纸质档案完全依靠人工的检索方式,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先定位信息位置,再获取信息。而电子档案依靠算力极高的计算机进行,其检索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关键词、时间等定位信息的存储位置,进而获得所查询的信息。相较于纸质档案信息查询,电子档案信息查询能够短时间内定位到所需的信息,无疑是更为高效、精确的。当然,电子档案的这种高效、精准查询信息的优势也并非完全优于传统纸质档案的信息查询方式。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纸质档案信息查询依靠人工实现,而人类具有机器所欠缺的“智慧”。以地质资源信息为例,若要查询“内蒙古地区”相关信息,计算机所定位的只是单纯的字段、指令,但是通过人工检索就能够甄别出信息中哪些更贴近查询者所想要了解的“内蒙古地区”的资料。

档案管理信息化对策

通过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对比可以看到,对于当前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而言,要进行高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而是需要在明确两者异同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当前档案管理在制度、管理人才方面的不足。对此,提出几条纸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事业单位纸质档案管理的模式已经十分成熟,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有限,纸质档案管理在转向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而各事业单位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对比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得知应当在梳理目前事业单位纸质档案管理现状的同时,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深刻认识,以便能有效、有步骤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当前纸质档案管理中,使其为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助力,这是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基于这种观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工作不仅是对单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追求传统与新型管理模式的有效对接。一方面,事业单位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不能被抛弃,在向电子档案转型的过程中要考虑两者并行。以地质资源档案管理为例,要选择性地对部分类型地质资源档案进行电子化,尤其是一些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下查询比较费时费力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质资源档案,还是应以安全性为第一要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纸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使档案管理全方位覆盖到整个管理周期,要求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有效对接,即不仅要涉及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储和使用这两个主要过程,还要在建档、存储、销毁等所有环节实现衔接,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传统纸质档案在所有环节欠缺的部分得以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强化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依存性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纸质档案管理不能简单地被电子档案管理模完全取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两者必然是共存的,且存在一定的影响。要规避这种影响带来的风险,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两者的作用,就必须强化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依存性。以地质资源档案为例,地质资源纸质档案在信息化过程中,对极为重要的地质资料档案采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对部分档案进行电子化,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完全不相关,而是可以将重要的纸质档案电子化当作新增备份,同时电子化的部分地质资料也并不是从纸质档案中完全剔除,而是管理重点有所侧重。未被电子化的地质资料档案侧重于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电子化的则侧重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信息检索过程同样如此,检索复杂的地质资源信息档案依托电子档案优势,实现检索流程优化,同时纸质档案也能够发挥出电子档案目前难以实现的作用,即前文提到的人工检索所具备的“智慧”,弥补计算机检索信息匮乏的不足。强化两者的依存性,让档案管理逐渐从传统模式向新的电子信息模式过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养通过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对比发现,管理人员的素养在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极为重要。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化,必须拥有除掌握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技术之外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对此,研究认为目前各事业单位在档案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重视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中挑选出业务精通、学习能力强、善于钻研的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培养。研究通过对比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提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当下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充分考虑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各自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直观对比,能够相对客观地认识到这一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并最大程度地规避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基于这一观点,当前事业单位在实际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中,应兼顾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郑磊.谈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优化管理[J].商业文化,2022(05):74-75.

[2]刘瑞.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分析——提升地质档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J].办公室业务,2022(02):135-136.

[3]戚芳.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行管理分析[J].黑龙江档案,2021(06):146-147.

[4]武韶佳.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必要性探究[J].城建档案,2021(12):161-162.

[5]吴英.事业单位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规范化统一管理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9):4-6.

[6]郭亚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两轨并存之思考[J].山西档案,2019(0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