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方法和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包括人本身自然的呼吸、心跳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等,这也是说的音乐中的节奏感。节奏感主要指的是对音乐中节奏和节拍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这是音乐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时期对音乐的节奏感十分敏感,加强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从培养其节奏感开始,可以挖掘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与能力,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
1 节奏感培养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是美育教育的最佳时期,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可以使幼儿在加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力,培养幼儿敏锐的音乐触角,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情感感悟。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提升幼儿对音乐兴趣。通过数据资料显示和日常教学观察发现,音乐教育中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更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选用了一节奥尔夫律动《身体音节歌》作为公开课,活动题目让孩子们既意外又新鲜,再加上笔者制作了精美的卡通楼房图片,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盛宴,很快掌握了节奏,从摸摸小脚,摸摸膝盖,拍拍双腿,叉叉小腰,拍拍双手,拍拍肩膀,摸摸脑袋到高举双手,既掌握了音节的顺序及唱名,又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节奏。
1.2陶冶幼儿艺术情操。幼儿时期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音乐是幼儿教育时期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在中班的舞蹈《快乐小猪》音乐教学中,“扭扭屁股,快乐小猪,每分每秒都过得舒舒服服;伸伸懒腰,快乐小猪……”先让孩子们体验小猪的快乐情绪,理解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孩子们喜欢上小猪这个艺术形象后,再让孩子们通过一些肢体动作表现整个的音乐旋律。
1.3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理念上,更强调了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互动性。美妙的音乐体验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我们在学习韵律《红绿灯》时,让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从中得知“看红灯,变黄灯,我们就耐心等一等;看红灯,变绿灯,我们就一起走向前。”或者歌曲《爱护小树苗》中,一个小朋友从“把树摇”到“把水浇”的转变。
节奏感培养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出在利用肢体动作、视觉观察、和声音模仿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深入地挖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领悟音乐节奏中的美妙感觉。
2.1利用肢体动作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音乐节奏感。幼儿园不同阶段孩子的肢体感知能力,和对音乐的认识程度不同,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中,可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对大、中、小各班孩子中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小班的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肢体表达上较为缓慢,可以利用肢体动作的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增加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对于其他科目,如游戏活动,体育,语言表达都能起到一个想到渗透,辅助锻炼的作用。
在小班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多增加一些肢体表达的动作形式,通过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节奏感受。通过模仿各种动作或者人物,在身体的各个部分拍打,或者用脚混合有节奏的使用,可以培育幼儿的节奏感。如《猪八戒吃西瓜》教师弹琴,幼儿先拍手后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猪八戒的形象:大耳朵,吃吃吃,哎呦呦(摸大肚子),睡懒觉。通过明快的音乐节奏,丰富的肢体语言,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力。
2.2视觉观察的形式,感悟音乐节奏感。幼儿正处于一个模仿能力的时期,对于一切未知的事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周围可以发现不同声音的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够使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感的规律和特点。如平时他们所能听到的自行车铃响,门铃、家中电话,下雨的声音,刮风的声音等等周围他们常见的有节奏感的声音。
像我们在大班学习打击乐《森林音乐会》中,出示两张图谱,一张小动物图谱,上面有小青蛙、小鸭子、孔雀,根据音乐旋律设计小动物出场的次序以及表演节目的节奏。另一张图谱是很规则的打击乐图谱,上面有节奏型和乐器标志,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从而能用打击乐器表演整个乐曲节奏。
2.3声音模仿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声音模仿也是音乐教育中对幼儿节奏感培养常用的方法。模仿动物的叫声,不同人物说话的声音,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这样的方法,增加了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更提升了节奏感培养的效果。
如中班音乐活动《小动物乐队》中,每段都有一个小动物的叫声提醒孩子们注意变换动作,掌握动物叫声特点,“小猫,小狗,小鸭子……”依次尝试。让幼儿通过声音的模仿,来体验节奏感,和节拍的快慢,使幼儿在整个演唱的过程中,掌握其节奏变化规律,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挺旗.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方法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12):165-166.
1 前言
语文教学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2.1 初中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初中知识虽不深,但涉及的知识面广,对老师的语言综合素养要求高。初中语文课不仅要讲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起着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培养情感,思考未来学习、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对想从事文字工作的学生而言,因此,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课程改革和社会要求提高的背景下许多老师知识陈旧对学习新知识感到力不从心,知识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另外一个由于初中语文不属于考试拉分大的科目,从而它不像其他数学,英语,物理等受到重视,因此,很多有资历、专业及综合素养强的老师不愿意初中语文的教学。
2.2 教材知识相对落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与世界的交流,我们的思想认识及社会实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初中语文课本上还基本是以前的文章,其中很多文章不能体现当前社会的实事,不能表现当前人们的情感,因此,很大程度上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学方法革新较慢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很多初中学校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老师授课生动和更易理解。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不易完全消化接受。更主要的是,尽管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际还是偏向于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使得学生对知识难以有系统的掌握,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近年来,初中教学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调查等课程的的比重有所增加,然后在实施上,理论课与实践是严重脱节的,社会报告通常在寒暑假就那么一个,平时所有学习都是注重考试。
3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研究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要接收者。中国有句谚语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论语中教育学家孔子也说过:“好知之不如乐知之”。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知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乐趣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他们才可能自主的去学习和涉取知识。只有在思想上有了对语文的重视,才能积极的采取行动去完成语文的学习。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学习语文,直到得到所想要的知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断的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减轻老师的教学量。具体的实施策略有:
3.1.1 加强语文学习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枯燥的学习氛围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老师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学展、作文比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自信心和满足感。
3.1.2 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课文或文章去构造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从中的启发。在想象中体会语文意境的优美。比如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朱自清的感受,老师可让学生试着想想自己的父亲的背影。
3.2 拓展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性和独立性
所谓开拓教学思维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播,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研究性阅读,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炎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事物出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去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就改变了过去偏重记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其基本的作法如下:
3.2.1 强化课程导入设计
老师要认真的设计新课的导语,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好的导语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使课堂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好的导语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新课的熏陶下积极的去学习新课,对新课文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
3.2.2 转变提问方式
老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以及提问的难易程度,尽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要知道看哪个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较高质量的完成预习的任务,看哪个学生能够首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看哪个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最快最准确。在语文课堂上。,要尽量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的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要随时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功,同时随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提问设置,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思考、大胆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
3.2.3 及时进行课堂点评
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良好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有动力进一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样做既让学生提高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使学生更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进而可以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为解决问题是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3.3 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多媒体教学引进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是把教育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老师把授课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教授学生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种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在学习古诗《使至塞上》时,只是通过老师简单的描述并不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诗人王维所要表达的那种情怀与意境。通过多媒体老师可以播放一些塞外风景图或塞外游牧等相关的视屏,也可以播放一些塞外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大漠的情怀,老师也可以把诗的情景通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文。
4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电话:15942126535
收稿日期:2013-12-23
辣椒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发展势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来,辣椒根腐病在喀左县大城子镇附近的温室辣椒上发生比较严重,明显影响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造成辣椒减产近40%,严重时绝产绝收,给棚户造成一定损失。为此我们应及时从温室栽培开始作好准备工作,在苗木引进、定植后管理、温湿度调控上严格把关,彻底解决根腐病难题。
1 辣椒根腐病的症状识别
识别辣椒根腐病,需掌握发病初期症状。该病初发常见零星几株,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多和水量的增加而扩展,重发时连片发生。一般发生在栽苗后期,初期症状不明显,中午时有萎蔫,早晨和晚上恢复,最后枯死,与青枯病症状相似。发病的辣椒根部或茎基部缢缩腐烂、根皮脱落,根部维管束变褐色,其变色部分一般仅限于根及茎基部,苗木易拔出。
2 病原菌
辣椒根腐病菌属半知菌腐皮镰孢霉真菌,病菌产生2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和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月牙形,无色透明,两端较尖,具有2~4个隔膜,多为3个;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卵圆形,0~1个分隔。
3 辣椒根腐病发病规律
病菌的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甚至更长。次年产生分生孢子,从伤口侵入,再侵染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昼热夜凉的天气利于发病,田间管理粗放、空气郁闭、高温高湿利于发病,地下害虫为害伤口多或施入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利于发病,连作、低洼、土壤黏重地利于发病。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如 37-74、37-76 等辣椒品种,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进行3~5年的轮作,可减轻辣椒根腐病的为害。
②选用无病种子 在无病田无病株采摘果实的种子,做到无病种源下田。清除病残株,在采收结束后立即清理田园,把病残株带出棚室烧毁,减少病原菌。
③浸种处理 用“两开一凉”的温水浸种5~10 min后,立即捞出冷浸种,然后催芽播种。科学育苗,培育壮苗,选择没有病菌的大田土作为营养土,经过科学管理,严格控制温湿度,培育壮苗。
④进行土壤消毒 a.利用药剂处理。一般在本地区用垄鑫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高畦栽培,彻底消灭初侵染源。b.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即定植前一个月左右,挖20~25 cm的深沟,平铺玉米秸秆,每667 m2撒发菌种8 kg,改善土壤,克服连作的土壤板结问题,给根系创造合适疏松的生长环境,杜绝病害侵染。
⑤加强田间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菌的环境 采取高畦(台)栽培,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注意松土排湿,提倡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暗灌软管微喷技术。
定植时不要用力按压苗坨,防止出现伤口。定植后温度控制在20~30℃、地温25℃、湿度不高于90%,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田间小气候。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用保得生物菌肥作基肥,或给土壤接种翠京元生物菌,有降低发病率的作用。追肥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特别注意不偏施氮肥,使植株健壮成长,从而增强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农事操作时注意避免碰伤根部。
4.2 化学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攀升,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未成年人本身和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危害,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依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学校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时,更多偏重于对未成年人的理想、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而对法律教育有所忽视。因此,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法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
一、学校法律教育的不足
首先,在学校课程体系设置中,除了大学有专门的法律教材外,其它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教育内容很少,没有专门的法律教育课程,法律教育内容散见于德育教材中,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每一学年请一些法律专家到学校举办一至二次法律知识讲座,这类讲座内容单一,更多偏重于刑法知识教育,有时甚至就流于形式,对起到预防学生犯罪的实效不大。
其次,学校缺乏专业的法律教育教师。这是影响预防犯罪法律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各中小学校担任法律教育的教师来看,由于学校认为法律课不是“主课”,教学效果好与坏并不会直接影响升学率,因而法律课大部分都是由政治或思想品德课老师兼任法律教育课,缺乏法律专业的教师,这势必会影响法律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和应该起到的作用。
再次,把法律教育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律环境影响和法律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在今天,法律几乎已经渗透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因而法律素质已日渐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从我国提出到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中,对法律素质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研究的重点基本上放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对法律素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养受教育者法律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没有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形式主义。例如学校在进行法律教育时,只是在认识上承认“法律意识”或“法律观念”的存在,在实践中却轻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
最后,学校、社会和家庭法律教育没有做到有机衔接。中学生不仅是学校受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因此,除了学校课堂的法律教育,社会和家庭的预防犯罪的法律教育,以及社会、家庭法律教育和学校法律教育有机地结合,是很重要的。但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首先从家庭教育来看,家长并没有重视对子女的法律教育,家长对学校的法律教育的期望也不高,这也是导致学校法律教育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从社会看,学校的法律教育与社会其他行政部门和法律工作部门的法律教育工作基本上处于互相分隔的状态,学校的教育工作并没有真正溶入到社会法律教育的系统工作之中。
二、学校法律教育的改进措施
首先,建立科学的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编排材,落实学习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法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而建立科学的法律教育课程体系,把法律教育课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中,并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从而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
其次,加强法律教育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教育课教师素质。学校在加强本校教师的法律素质的培养的同时,还应逐步引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来承教法律教育课,从而解决法律教育师资少而难的问题。学校在立足教师队伍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应在每个教师意识中牢固树立“每个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德育工作者,还是法律教育者”、“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等观念。司法、行政、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法律教育课教师的培训考核,并逐步推行《法律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提高广大法律教育课教师自身的法律素质和授课水平。并在学校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对法律教育课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育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进行有效地全面地评估,以提高法律教育课课堂教学质量。
再次,把法律素质纳入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要继续完善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涵、层次和形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对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评估。评估的方式要多样化,不能以单一的法律课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主要看法律课是否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否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在对教师、学生进行法律评估时,学校即是评估的主体,也是评估的对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真正做到法入人心,不断提高各种主体的法律素质,才能更好提高未成年人法律素质。
最后,学校的法律教育应和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要知道,法律教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协作。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应联合各相关部门和学校、家庭,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法律教育,从而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预防犯罪模式,共同发挥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张孟东.试论学校法律教育体系构建.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2]童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陈本亮等.法律在学校.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1.玉米种子成熟度对发芽率的影响
玉米种子能否安全成熟,是制种成败的关键因素。单从种子学专业理论来讲;种子的发芽率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是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呈现由低向高的发芽率趋势。种子的发芽率是种子胚所具有的活力及储存足够的胚乳所决定的。成熟度高的玉米种子发芽率俞高。从授粉到成熟的玉米杂交种子需要四十天左右的生长过程。在这期间要保证有足够的灌浆时间,才能达到完全成熟。这样才能保证种子有较高的生命力和发芽率。
玉米杂交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当温度超过32~35℃,湿度低于60%时,就会造成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障碍,使其营养物质转化受阻胚乳生长停滞。从而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因此,靠近山区冷凉地块的制种田,授粉后在灌浆中后期,气温可能会有所下降,就不能满足种子正常成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导致种子成熟度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了种子的发芽率。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安排玉米种子生产时,不考虑制种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排生产属满贯生长发育的品种。越区种植,致使玉米种子没有充足的生长发育空间。造成种子贪青,晚熟,籽粒色泽差,成熟度不够。从而使种子发芽率降低。
2.病虫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在玉米杂交作物亲本自交系中,由于个别个体亲本抗病虫害能力差,易感染黑粉病,大,小斑病,蚜虫,玉米螟的危害。初期,在种子收获时与正常种子外表无差别,而在放置了一段时间后,发芽率会有所下降。如果田间管理时防治不及时,会使玉米螟钻到果穗里面直接危害种子,降低种子发芽率,或者是在大,小斑病发生危害时,会导致制种田出现早衰现象。营养物质积累的少,籽粒瘦瘪是种子发芽率降低的另外一个原因。
3.气象因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据我场气象部门资料统计显示,秋季,我场玉米制种田经常发生多雨,低温的现象。给种子田的收获增加了很多困难。种子成熟度不好,水分过高,经常有冻害的发生,出现白粒,致使种子芽率降低。玉米种子在灌浆至成熟期要求温度不低于16℃,不高于25℃。
根据我在07年和09年做过的实验数据综合表明,玉米种子发生冻害的原因是低温造成的。其发生危害的规律是;籽粒水分越高,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发芽率降低的速度越迅速。我以玉米杂交种子水分为20%,在摄氏0℃以上时做实验,发芽率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影响。温度在0~2℃。水分为20%的种子,耐受8h的低温,种子发芽率降低5%~8%。而温度下降到一3.5℃时,20%水分的种子,耐受8h。这时种子的发芽率降低25%~33%以下。由此可见冻害造成的芽率降低是由种子的含水量高低,低温持续的时间是有直接关系的。
4.土壤施肥不合理对种子发芽率造成的影响
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也是影响到玉米杂交种发芽率最敏感的因素。施肥不合理,N,P,K比例失调都会影响玉米种子的生长发育。如果玉米植株在生长中缺N时,会使生育期延迟,后期脱肥,生长发育受阻。生殖生长延迟。出现穗小,粒少产品质量下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缺P会导致碳氮比失调。碳水化合物的矿物质转移和运输速度受阻。籽粒成熟度不好,成品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而玉米制种田缺K时,会导致植株生殖生长受阻,灌浆成熟不好,干物质积累减少百粒重降低。从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5.仓储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我们知道,玉米种子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呼吸功能。如果存放的库房条件差空气潮湿,或者是其他别的原因,造成玉米种子籽粒回水,再加上急剧降温好,就会出现鼓芽,死种等现象。如果种子储存年限超过一定年限,且不采取措施,种子的生命力和活力就会逐渐减弱。从而影响到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6.机械脱粒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我们在对玉米种子收获后进行脱粒生产中,没有按照种子加工规范操作,出现较高的破碎率,或者在脱粒时水分过高,胚部受损。导致畸形苗的增加而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
二、对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适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品种
合理安排繁育的品种。适期播种。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有效积温以及历年来早霜来临的时间和霜冻的时间。充分考虑利用当地的光照资源,安排适合的品种,这是防止冻害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提高播种质量,适期播种,促进玉米种子提早成熟。技术上可以采用玉米制种栽培技术的方法。可提早成熟10~15d。另外,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合理施肥灌水,要认真做好制种田后期水肥的管理。加强成熟期的管理,确保玉米种子灌浆所需的水分。防止贪青晚熟造成收获时种子含水量过高。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及时防治病虫害是夺取高产的保证。针对不同品种抗病能力的不同采取重点防治玉米黑粉病,叶片大,小斑病,玉米螟和蚜虫。结合叶面施肥进行防治。对病虫害的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3.玉米杂交种子的安全降水法
提高种子寿命和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把种子水分降到安全储藏越冬的标准。玉米制种后期脱水是保证芽率,提高种子质量,决定制种成败的关键。其技术措施关键是;首先确定安全降水的方法。我场宜采用挂茬晾晒的方法,充分利用田田间大哂场,加速种子籽粒脱水,减轻场院凉哂压力,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烘干费用。除特殊自然灾害年景外,一般都可以自然凉哂到标准水分,直接入库,从而保证了种子的发芽率,安全越冬。如果不能及时凉哂到国家规定的安全储藏水分的玉米种子,就必须及时进行机械烘干。烘干时的温度过高或过快,都会迅速降低种子的含水量。致使玉米种子内酶活性的丧失。降低种子活力,从而丧失种子的发芽率。所以,烘干时烘干温度一定要掌握好,一般烘干玉米种子温度控制在43~48℃,不要超过50℃.对于高水分的玉米种子,烘干时应采取两次烘干法,就是先进行玉米果穗烘干,检测水分达到18%~20%以下时进行脱粒,然后将籽粒返回烘干室进行籽粒两回式烘干。最后达到安全水分时出仓加工。
4.合理施肥优化施肥方法
在玉米制种中,要采用平衡施肥的方式,合理调节氮,磷,钾的比例,增强植株光合作用,使其对养分的利用和光和产物运输积累趋于协调,提高幼苗生理素质和籽粒灌浆速度,促进植株早生快发和安全成熟。玉米制种时由于肥料是一次性施入,所以,应视植株长势适当增加叶面肥喷肥次数。一般采取喷施2~3次,第一遍在8~9片叶进行叶面施肥,第二遍在13~15片叶时进行施肥,第三遍在去雄前进行叶面施肥。这样可以充分保证玉米种子在整个生育期不脱肥。通过实验表明;叶面施肥见效快,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制种自交系亲本抗病抗逆比较弱,增加叶面施肥,在喷施叶面肥的同时与综合防治病虫害相结合,有利种子抗病增产,促进早熟。
5.玉米制种在机械脱粒中的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62-01
一、混凝土浇筑冬季施工方法
1、从运输环节减少温度流失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导致其结构性能减弱,在运输时可实施以下方法:对运输车辆进行清理,以避免装料后混入过多的杂质;运输道路需维持畅通,不得出现阻塞情况而造成运输时间变长;减短车辆的等待时间,防止混凝土质量受到损坏。
2、保证拌合温度
混凝土拌合用水加热。在变压器中选择适合的电缆连接于拌合站,并且根据具置安装漏电保护,并要求技术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对各个拌合站的水池底部添加35根1kw的电热管,使用上水口设置温度计对拌合用水的温度定期检测。对顶口添加棚盖结构,以避免热量过早丢失。同时还要添加备用水箱,当温度降低后可及时加热提温。若拌合站水池达不到施工用水量的需要,则把高温度的水与低温度的水先融合,以对拌合水池补充拌合用水。
3、水蒸气加热
对制作场地需要添加蒸汽锅炉,并且划分为两条不同的支路导出蒸汽管道,第一条管道与拌合站水池相连接,第二条管道与预制场地相连接。蒸汽管道需和拌合站水池底部管端封口相通,对水池中的管壁制作不同的小孔,以维持正常的热交换。在拌合采取通气处理,在拌合水池上水口安装一个温度计,以及时掌握拌合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对拌合水池顶口需要添设适用的棚盖,以避免热量过度丢失。
4、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温度的保护措施
当混凝土在浇筑时,用彩条布对施工点实施封闭,避免热量过早、过快、过度丧失,使得浇注时的施工操作具备合适的温度。对承台顶面混凝土在初凝之前,需要使用电热毯和土工布做好保温处理,这时应该保证电热毯下有衬铺塑料薄膜隔水;当初凝收浆抹面完成后,需根据工程的温度情况来结合冷却水实施保温,主要施工流程:第一,在承台附近砌30cm高的堰,按顺序把电热毯撤除,且把冷却水向顶面的堰内注入。在维持承台侧面温度时,使用封闭承台与钢桩围堰间隙的措施来做好承台的保温处理,主要施工方法为结合彩条布把承台与钢桩围堰间隙顶口密封,当建造出棚状结构之后则可减小温度损失。第二,对于温度较低的阶段,其需要对封闭的间隙里添加碘钨灯,从而加大承台侧面的温度。对浇注混凝土进行维护时,需先把顶面混凝土进行覆盖再于土工布上使用塑料薄膜维持内部温度,当气温过低后需添加电热毯。第三,在系梁侧面的保温过程中,主要选择的方法为彩条布封闭系梁侧模,其保温效果尤为显著。当拆掉侧模之后,内层用土工布外层选择彩条布对整体系梁侧面密封处理。墩柱在浇注、拆模进行前把模板实施保温处理,然后再快速使用土工布加以包裹,并进行结扎固定处理。
因墩柱在施工时温度难以控制,其操作过程需避免温度过低。盖梁在浇注完成后的养护里,需保证顶面混凝土先覆盖土工布之后在土工布上使用塑料薄膜进来维持温度,气温过低时则采取电热毯。使用彩条布对盖梁侧面和底面进行全封闭处理以保证温度。拆掉侧模之后,对内层选择土工布来覆盖表面保温。
箱梁在低温状态下实施混凝土浇注,需尽可能在早上开始,该时期可不采取大功率加热,只需适当提前预热即可。因夜里的温度过低,对拌合水池采取大功率加热,这样可以减少电量的过度消耗。
施工缝混凝土主要结合碘钨灯或热水浇淋接茬部位大于5℃,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将温度高低维持在理想状态,且对相应的设备采取保温养护处理。
5、蒸汽养护
需要做好锅炉房的搭设以及管道布置。地下管道埋深要达到冻结的深度,对于多个构建都应采取保温处理,主要包括:架空管道、上水管、截门井等。箱梁外模板在蒸汽维护过程里是木模板,当温度在5℃以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运用彩条布对外模外侧的支架实施包裹密封,从而建立起暖棚。暖棚和桥面之间的高度在45cm左右,在桥下暖棚的外面设置1吨的无压锅炉,并且把蒸汽管连接于桥面上,沿桥的纵向方向添加两道主管,对主管上每隔20m分布气眼,这样可以让蒸汽均与布置在桥面上。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维持暖棚的密封性,从而使得蒸养处于恒温状态,防止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冬季施工中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1], 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 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 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需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而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 适当控制饮食、适宜的体育锻炼、遵医嘱正确服药及定期复诊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措施。而相当一部分病人对疾病不予重视, 血糖控制不良, 反复住院, 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因此, 本研究旨在探索采取系列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对社区患者进行干预, 观察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1~2012.1社区糖尿病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经医院确诊, 其中男51例, 女38例, 年龄为(56.45±0.24)岁, 病程(6.15±0.26)年, 经患者知情同意,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 对照组4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糖尿病知识了解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及适当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列健康教育管理措施[2-4]。方法如下。
(1) 健康教育措施:对干预组实施定期电话随访、分发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授课, 每2周1次, 1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随访时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 对不遵医嘱按时服药的行为给予批评指正, 反复向患者讲解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后果及食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并督促家属做好监督支持配合工作, 对焦虑、抑郁病人给予心理疏导[5], 通过理解、关心、鼓励, 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每2周组织一次社区健康教育大讲堂, 1月后改为1次, 采用个案、图片等形式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面对面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给予个性化辅导教育, 使病人得到正确的健康知识宣教。
(2)检测评价方法: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进行比较, 观察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临床影响。
(3)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干预组46例, 干预前空腹血糖为(8.61±0.87),干预后3个月为(6.31±0.72),6个月为(6.30±0.61);对照组43例, 观察前空腹血糖为(8.53±0.74), 观察后3个月为(7.80±0.86),6个月为(7.45±0.54);采用Microsoft Excel 建立数据库,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
2 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不仅会造成组织器官损害, 而且这种损害易致残、致死,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通过系列健康教育措施干预, 来控制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稳定病情,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减轻家庭负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发现, 实施健康教育系列措施患者的空腹、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 超楚生,等.内分泌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2:1434-1436.
[2] 欧阳红娟.临床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09,24(16):1449-1450.
目前,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为贯彻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工程”精神,帮助提高农村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增强防病意识,提高健康水平,笔者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种重要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对600名农村居民的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病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艾滋病4种传染病为调查病种。
调查项目: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患病表现、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需求四方面。
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定西市安定区口镇农村、集贸市场18~65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员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面对面问答调查。共发放问卷612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
评价方法:①对4种传染性疾病防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对传播途径、患病表现、预防措施等三个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对传播途径:分准确回答、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对患病表现:分主要表现知晓、个别症状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对预防措施:分基本知晓、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②健康教育:分需求和不需求两种情况。
资料处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统计得出,600名农村居民对传播途径的准确回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痢疾(95.0%)、肺结核(56.7%)、乙型病毒性肝炎((37.3%)艾滋病(29.0%);对预防措施的基本知晓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痢疾(70.0%)、肺结核(53.0%)、乙型病毒性肝炎((41.0%)艾滋病(23.0%);对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次序依次为:乙型病毒性肝炎(97.7%)、肺结核(90.3%)、艾滋病(74.0%)、细菌性痢疾(71.0%)。见表1。
讨 论
传染性疾病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敌人之一,掌握其传播特点及预防措施是人类战胜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经过各级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对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有了很大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干预能力相当有限,传染性疾病仍然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存。掌握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次调查发现,人们对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防病知识相对丰富,基本掌握其预防措施的超过一半。而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知识则相对贫乏。但总体而言,能够准确回答疾病的传播途径、患病后主要表现、预防措施的人群比例则偏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6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均出现外阴、烧灼感、阴道瘙痒、黏膜充血和白带呈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通过阴道侧壁取分泌物涂片实施生理盐水悬滴法镜检,发现念珠菌芽生孢子、假菌丝或是真菌培养阳性。其中,治疗组32例,患者年龄为21~38岁(29.35±5.14)岁;患者病程为5d~2个月(1.01±0.35)个月;对照组32例,患者年龄为22~39岁(30.27±6.31)岁;患者病程为6d~2.1个月(1.25±0.61)个月。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方法,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霉菌性阴道炎相关知识,并根据广大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护理和讲解。
1.2.2治疗组 健康教育,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基础上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阴道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措施对患者进行指导。①阴道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阴道冲洗上药时,应评估患者健康需求,同患者建立良好伙伴关系,根据患者病情和疾病特点制定教育目标,通过一对一教育方法为患者讲解疾病诱发因素、治疗过程和用药指导等。②管理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建立"就诊登记卡",并通过专人对其进行管理,电话监督和催促患者按时治疗和定期复查,通过复诊时间加强对患者教育。对于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患者,为其分析患病诱发因素和预防复发措施等;对于不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讲解治疗的方法和意义,并向患者解释症状缓解后需继续治疗,避免出现复发症状。
1.3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其中,根据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含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和综合素质,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调查表评分>90分,基本满意,调查表评分为70~90分,不满意,调查表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6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为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展开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0.63%、68.7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6.88%、7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门诊输液操作因受患者病情、护患双方情绪、就医环境等影响和门诊治疗特有的临时性、随机性、应急性等不确定因素,发生纠纷的机会较多[1]。针对此情况,输液科从2008年2月~2009年12月尝试将健康教育贯穿输液全过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为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将护士分为配药组、穿刺组及巡视组,由巡视组护士(下称责任护士)重点负责患者输液前、中、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儿童输液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0~15名患儿的健康教育,成人输液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5~20名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门诊输液的特点三组护士每周轮班1次。
输液前健康教育: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中占较大比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我们重点教育对象是患儿的陪护者即家长。我们对成年患者重点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周围环境、输液流程、责任护士姓名等;对患儿家长除上述内容外,还要向其讲解配合护士成功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对学龄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的方法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对行药物过敏实验的患者,向其讲解皮试结果的判定方法及过敏症状,嘱其不得离开输液室等。此阶段教育方式以口头教育为主,辅以简单的示范操作。
输液中健康教育:静脉穿刺成功后,及时向患儿家长或患者指导如何保护静脉通路畅通,防止渗漏;输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如不得自行调节滴速、传呼器的使用等。指导发热患者如何采取简单的降温措施;腹泻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的注意事项等,针对不同疾病患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此阶段教育方式采用口头教育、播放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输液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为巩固治疗效果,输液完毕后,我们再次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如合理饮食(婴幼儿合理喂养)、适当锻炼、按时服药等,并发放医患联系卡,提供科室医护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供患者或家属随时电话咨询,科室人员也可借助此机会督促患者或家属执行健康教育措施。此阶段教育方式主要是采用宣传栏及书面指导形式。
结 果
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见表1。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见表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情况,见表3。
表2 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
讨 论
明确患者及患儿家长的需求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提供适合病人需求的服务,满足不同病人的护理需求,真正做到“因需施护、因人施护、因病施护”,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惟一途径,是保持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3]。在工作中,我们要求每位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患者输液前认真了解其文化程度、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明确其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确保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此举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重视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者在培训护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护士心理学、伦理学、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多元化知识的培训,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供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是健康教育有效性的保证: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最终落实在患者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上。为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输液治疗及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我们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输液治疗的全过程,采取口头教育、书面指导、现场示范、播放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加深患者及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印象,使其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率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素贞,陈喜芳.门诊输液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现代医院,2007:7.
2 马璐璐,刘毅,王刚.健康宣教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5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90-01
骶管滴注是指经骶裂孔穿刺向骶管腔注入相关的治疗药物,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骶管滴注能解除病变部位的粘连,达到一定的止痛、消炎以及消除水肿的作用。骶管滴注的操作比较简单,此治疗患者无需住院,所需费用低,见效快,此方法已经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为骶管滴注提高一定的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1]。笔者现将对骶管滴注患者实施医护合作健康教育的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22-78岁,平均年龄48.29±4.03岁。病程时间为3d-15个月,此组患者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医护合作的健康教育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措施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形式 ①形象教育:利用CT片、X摄片和人体骨架模型进行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原因,并针对骶管滴注的作用方法以及目的进行说明。②群体教育:对存在的共性护理问题比如腰痛,腿痛等问题,采用有效的群体健康教育,教会自我护理知识、用药护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之间相关交流经验,把所知道的知识互相探讨,彼此更易接受。③个别教育: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与患者的病情和其掌握知识的多少相结合,并进行个别性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主动的提出问题,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解答,帮助患者提高相关的认识并加深理解,此方法对于文化程度低、理解力差以及年老体弱的患者作用较好。
1.2.2 医护合作的健康教育内容 ①就诊前实施教育:就诊前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提供方便的措施,介绍相关治疗须知、就医环境,能够降低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增加患者主动配合医生就诊的能力。②诊治过程中教育:骶管滴注是将药物从骶裂孔穿刺滴注治疗,一般过程需要1.5-2.5h,在治疗中患者大多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对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疼痛更加担心。因此医护人员要能够以真诚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恐惧以及紧张等负性不良因素,增加患者的配合能力。由于药物因素、个体差异,患者会在短期内出现不同的头晕、呕吐、腰胀痛以及下肢异样感等并发症,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对于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鼓励和安慰患者,适当的减慢滴速或停止滴注后5-10min能够自行缓解。③治疗结束后的教育:指导患者在回家后2周内卧硬板床休息,起床时要使用腰围保护,避免做体力劳动以及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干燥3d内不要浸水,避免污染。复诊时间为2周,骶管滴注4次为一疗程,如患者出现疼痛加剧,尿失禁、尿潴留等不适时,及时就诊。
1.3 疗效评定 1个疗程结束后,2周后进行复诊对两组换装的疗效进行评定。参照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定[2]。康复是指腰腿疼痛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部活动自如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显效是指腰腿痛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过大后有会出现轻度疼痛和不适,休息后自行缓解,基本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有效是指腰腿痛等自觉症状部分消失,活动时出现轻度障碍,恢复部分工作。无效是指腰腿痛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较轻工作不能完成。康复+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有效率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临床实践中说明患者对于健康教育需求是比较强烈的,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关医学知识。对于椎管滴注实施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最终能够将知识结构完善,同时,患者普遍对于医生的信任度高,对护士信任度比较低,医护合作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能够有效的弥补了单纯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在实施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过程中,医护合作合理分工,护士能够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用药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并且告知如何配合医生治疗等方法,医生能够对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现象等内容进行认真的讲解,对于骶管滴注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够有效的解答,促使患者能够认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满足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优于医护患共同参与治疗,增进沟通,相互合作,使骶管滴注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