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6 16:06: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篇(1)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和主要内容

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育目标从表面和内在角度可分为隐性教学目标和显性教学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属于隐性教学目标范畴。初中数学教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长期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并使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以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这便是核心素养。一个具备了核心素养的学生必然善于利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当代初中生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根本追求,也是着眼于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师引导,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逐渐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就会被建立起来。要想到达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挖掘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隐性核心素养,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2.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总结,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初中生善于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实际性问题。数学学科看似理论性很强,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学生在处理现实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如、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其次,合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解决某类数学问题时,让学生能够运用固定的方法,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复杂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率先考虑用数学思想去解决。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究的学习情境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学生就能够获得的,需要学生在系统化的训练中,不断强化核心素养,并持之以恒地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中,改变过去灌输式、单一、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过去教学经验总结分析,大多数初中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知识离自己实际生活甚远,而学习数学对他们好像帮助不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情景和生活化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拉近数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数学情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以多样化的开放性数学题

所谓开放性的数学题是指解题思路有多种多样,答案不是唯一确定的。整个问题的条件、解题方法和最终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十分热衷,并且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容易激起学生挑战欲望。数学开放题包含十分广泛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数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提高学生综合文化水平有很大帮助。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核心素养时,要注重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数学题。

3.进一步丰富数学实践活动

篇(2)

抽象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准确理解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定律无疑对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数学尤其要把数学抽象形象化,这才是教育的精髓。

1.实景抽象

数学研究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大背景,以实景或实物为对象进行抽象认知是思维上的一次跳跃。例如,“有理数的乘方”一节中,文字和图片结合呈现出手工拉面的制作过程,拉面师傅将面和好揉成一条后,拉长对折,再拉长再对折,如此反复下去,问6次操作后有多少根面条?从模拟现实场景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实物引导逐步转换或数学思维,学生积极思考一定能把有理数乘方本质属性等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初步认识,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2.简约抽象

针对实景抽象而言,有关属性已部分脱离实景但关键属性已经初见端倪,也可认为思维到了符号抽象表达的边缘。例如,三个宽一样的小长方形可以组合得到一个新大长方形面积的算法,最终得到大长方形长b+c+d与宽a的积等于三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即ab+ac+ad。实际上这就是“单项式乘多项式”一节要得到的算理法则,此时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有关属性已经呈现出来,这为后续用符号语言简洁表达奠定了逻辑基础。

3.符号抽象

符号抽象,就是用数学符号语言刻画出有关原理的表达方式。例如,“勾股定理”一节,学生首先通过观察特殊“邮票”这一实景对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直观认识,再通过测量等方式计算出邮票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赋予直角三角形三边特殊关系以符号语言,并用a2+b2=c2描述出勾股定理。

4.范式抽象

即通过假设、推理等方式建立模型,能解释一类问题的抽象方式。例如,“二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从“一元”到“二元”的范式建立,该节内容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上。范式抽象无疑对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触类旁通”之效。

二、在逻辑推理中发展思维

逻辑推理也称演绎推理,主要遵循“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种“三段论”推理形式。如6名学生围坐一圈,另有1名学生坐圈中央。现拿出7顶(4白3黑)帽子,先让7名学生都戴上黑色眼罩,后?o每名学生戴1顶帽子,再解开坐在圈上的6名学生的眼罩。这时,由于中央的学生的阻挡,每个人只能看到5个人的帽子。最后请7人猜一猜自己戴的帽子颜色。实际上6名在周围的同学“均”无法猜出(思索一阵无果),中央的学生抓住白比黑多1顶的逻辑关系,可推测自己戴的是白色。这道逻辑推理题在多种资料里反复出现,对于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养成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三、在数学建模中拓展思维

数学建模,指在问题解决中,利用不同数学算理提出的实际解决方案。例如,现有甲、乙粮食经销商,每次同时从同一粮店购进同一价格的粮食,但每次的粮价随市场变化,甲的购粮方式是每次购买2000千克,乙的购粮方式是每次购2000元的粮食,甲、乙二经销商都购粮两次,问:谁的购粮方式更划算?学生通过不同模型的对比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无疑是思维碰撞不断加深理解的历程。

四、在运算中提升思维

运算必须要明确算理、程序。四则运算规定了先乘除后加减,初中加入乘方后运算优先级又进了一步。运算教学应与思维训练相结合,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化简涉及分母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先进行去分母运算,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涉及公倍数等问题。

五、在直观想象中创新思维

篇(3)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然后才能实现多学科核心素养的融会整合,形成个体的综合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不能单一地从数学层面进行分析,而是要进行跨学科、多角度审视。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基本特点的最终体现,同时也能基于核心素养人需要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来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指导。数学学科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学校课程中的重要学科,数学核心素养是未来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素养,也理应成为综合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成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培优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素养,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新知识教学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究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的情境来设疑,从而将学生带入到探究活动当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同的数学知识概念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并且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科学合理。这里的“科学合理”是指:第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通过分析数学知识的本质内容来创设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合理情境;第二,设置的问题要有适当的思维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探究方向与交流的需求,但是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真正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收获,以便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

2.定期举行尖子生培优强化训练,数学的学习提高离不开必要的训练,通过考试,试卷等批改要细致,把存在的所有问题都要指出来,并积极纠正。尤其要注意解题步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从细节入手,规范解答过程。

3.成立班级数学学科带头小组,挑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课下帮老师辅导学生,给学生教学生,讲一遍胜过练十遍,不仅锻炼了能力还培养了责任感和荣誉感。

4.营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还是阻碍学生思维扩展?关键在于是否有空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抽象出?笛У奈侍饣蚪?要研究的问题抽象出共同特征。

5.成立数学社团,依托社团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课外辅导,能力拓展提高等。一般的数学尖子生对于高中数学都会有比较高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不像有些学生那样对数学有恐惧心理。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着重指导数学尖子生进行课外课后数学自主探究,例如,就某个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在课后自主查找资料,针对同一题型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尖子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培优教学成效

通过上述实践,数学培优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现了三个“转变”。

1.从重知识学习到重思维素养培养的转变。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思维方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在培训数学尖子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良好契机,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背景,提供数学思想素材,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思维活动中,不断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深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尖子生的数学素养。[3]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41-01

信息素养是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也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频繁应用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主要关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四个层面,以下将分别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1.激发兴趣,培养信息意识

要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使其具备信息意识,对此,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指导、启发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认识到我们得学习和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例如,在需要搜集一些教学素材时,可在学生面前掩饰搜索引擎的应用方法,或进入学校电子图书馆进行文献索引,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认识到搜索引擎的作用,并使其了解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进而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兴趣,并仿照老师的做法,主动利用互联网、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其次,要使学生树立信息价值意识。例如可通过信息的索引、筛选,使其学会如何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判断信息的真伪,评价信息的价值等等,使其认识到真实、可靠的信息所具有的价值,认识到虚假信息的危害,进而使其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中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2.奠定基础,夯实信息知识

掌握一定的信息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夯实信息基础,使其在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而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多初中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以趣味性强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知识。例如,二进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运算方法之一,但是对日常使用十进制的学生来说,要迅速学会二进制方法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二进制时钟Flash,用动画来表示基础算法,使二进制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3.学以致用,提升信息技能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实践,能够使其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同时使其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动手操作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在进行Flas制作方法教学时,教师可在传授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布置“尝试制作动画”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应用所学的操作技能制作动画,使其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4.端正态度,强化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使其在今后的学习、成长中能够明辨是非、不偏离正轨。对此,首先要使学生树立信息道德观。使其学会文明上网,学会甄别信息,并自觉抵制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例如,可利用结合时事热点,带领学生们搜索热门微博,使其分辨官方信息与虚假消息的区别,并教导他们坚决不造谣,不传播谣言,不参与到其他违法传播不良信息的活动中去;其次,信息道德教育要渗透到信息知识、技能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觉遵纪守法,主动维护信息安全,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例如在进行“杀毒”、“病毒”等概念的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知道电脑病毒的远离和危害,以及查杀病毒和预防病毒的方法,更要是使其知道制造和传播病毒是一种违法的、对社会有着巨大危害的行为。

5.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的通过理论教学、实践锻炼、信息道德教育等途径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7)02-0008-04

初中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已从最初的开展推广阶段深入到了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其核心始终是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愿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而初中数学教学就要改变过于强调接授式学习、机械训练的�F状,提倡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一线教学的实际调研,我们发现,从整体上看,初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基于标准的教学实践能力还偏于薄弱,在理念与实践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具体实施,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围绕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涵发展,依托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面临着的问题和困难,寻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这一理念,促进理念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同时,明确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提炼数学学科的教学关键问题,可以有助于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应对在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困惑。

二、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选取

那么具体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定义为“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呢?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应该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四基”“四能”课程目标的达成,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可以对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一言以概之: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学问题。它指向数学教学的核心,直接反映科学有效的教学线索和层次,明确体现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形成和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导向性”的特征。教学关键问题是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10个核心理念为主要价值取向,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关键内容为载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领域:核心素养、核心内容、教学策略。其内涵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外延表现是核心内容和教学策略。核心内容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必备载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功能,体现了数学内部重要的逻辑结构。教学策略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必备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学生学习生活,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借助核心内容凸显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核心内容、教学策略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一)核心素养的10个关键问题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驾驭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它包括如下十个关键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5.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6.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7.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8.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9.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十个教学关键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们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需要培养的数学素养,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这十个问题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思想,明确核心素养的十个关键问题,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内容,抓住教学关键,并在其指导下在教学中有机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核心内容的15个关键问题

核心内容主要是指在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系中起重要的逻辑关联作用的内容;在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主要载体;是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内容。核心内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四大领域而确立。它包括以下15个关键问题:

1.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理解有理数

2.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公式的获得过程

3.如何建立方程的概念

4.如何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5.如何在运动与变化中体会函数的意义

6.如何建立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7.如何引导探究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8.如何引导探究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9.如何引导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0.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建立模型

11.如何描述统计数据

12.如何处理数据13.如何用频数估计概率

14.如何实施对大数的估计

15.如何验证猜想结果的正确性

我们在确定核心内容的关键问题时,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力图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既能促使全体学生数学基本质量标准的达成,又能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发展空间。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经历数学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的8个关键问题

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集成,是教学思维对这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包括以下八个关键问题:

1.如何在学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

2.如何抓住并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

3.如何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4.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

5.如何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

6.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7.如何利用几何画板开展课堂探究活动

8.如何利用多样的学习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运用教学策略,理解和把握好核心内容的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策略的运用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它是教师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三、如何在教学中突破关键问题

以上总结的初中数学教学33个关键问题,涉及初中数学四大知识领域,蕴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也凸显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问题的覆盖面广,有内涵,有深度,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问题的确定和罗列只是完成了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前提工作,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让问题解决的过程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使之能真正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效能,才是我们做这项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

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首先要做到以“标”为本。“标”在这里是标准的意思,既是指课标也是指教材,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这是教学研究的原始起点,也是教学的方向和载体。

具体来讲要做到两个明确:一是明确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要广义地理解,不局限于知识目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首先要有思想导向,站位要高,放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在高�^点下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熟读精研课程标准,对其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要深入理解,对课程内容要牢记于心,在教学中不能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知识教学当作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问题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二是要明确教学内容的定位。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孤立地看待每节的教学内容,要把它放在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脉络中,在横向上要思考该节内容和上下节知识的关联,在本章甚至本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纵向上要看它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起着怎样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还要思考这节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素养。

篇(6)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仅仅当前所有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程,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拓展,为增强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思维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学生缺乏数学思维,便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增强数学核心素养。

二、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数学这门学科是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知识点一体的一门学科,其同一部分的各个不同的知识点均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内容,理清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链条,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和系统。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必须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这是新课程对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基礎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学数学教育在其目标、课程、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面对21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挑战,数学教师在提高数学素养的同时,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广泛涉取各种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1.提高自身的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一项职业能力,它不光是要求语言类专业的教师要做到一个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教师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知识,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工具。语言表达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不光是将你所要表达的知识表达、阐述清楚,还要考虑严谨的思维逻辑、以及对于文字的掌控运用和拿捏处理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加丰富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教材是教师的主要利用工具,但是在教材的使用上面是要讲究技巧的,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平台,那么,面对教材中那么多的繁琐的知识点中,如何做到重点难点的划分格外重要。那么,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就从中可以得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中是从来都不需要依赖教材的,因为他可以把教材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加工再传授给学生。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做很多无用功的可能,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

3.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拥有一个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是学生能够进步的重大支撑点,也是教师努力调整教学方法的基础,过硬的专业知识才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自信,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份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素养。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普遍了,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教学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减轻教师的任务,大大地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水平。

四、体现数学学科的思想性

所谓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学生对各个数学概念、数学结构和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是学生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提炼的数学观点,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提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所蕴含的抽象的数学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以及由这三种基本思想所延伸出来的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换化规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随机思想和抽样统计思想等。同时,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具体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凸显出数学学科的思想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全面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体会到数学思想的教育价值。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所有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因此,便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升入研究教材内容,充分重视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相春.基于大数据的初中数学智慧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篇(7)

1.1微课的概念及其特征

微课主要是指以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主要依据,借助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制作和播放精简的教学短视频的教学方法,而且,这些教学短视频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课前预习环节以及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微课的特征主要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以及传播途径更广等几个方面,首先,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是因为微课的开展主要是以相应的教学短视频为载体,而制作这些教学短视频时不仅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还摒弃了很多不必要的讲述环节,令教学短视频的时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使得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教学时间更短这一特点。其次,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是微课最为核心的特征之一,教师开展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并通过对关键问题的剖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数学知识理解障碍,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第三,微课的传播途径更广,主要是因为教学短视频主要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而且微课的实施是以网络为主要途径,一方面学生们可以借助手机以及电脑等多种设备对微课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微课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教学短时间进行学习。

1.2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是对智慧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应用,是在为学生们构建更加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教学辅助手段,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智慧课堂更加重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倡让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和了解知识,使学生们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和适当指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思维活跃性,从而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教师应从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加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学活动配合程度,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以及素质能力培养成效的提升。其次,智慧课堂的实施除了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给与更多的关注,还需要教师给与学生及时的引导和指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以及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第三,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实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比如,提高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以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开展微课教学活动等,通过多层面、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2基于微课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意义

2.1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帮助数学教师从网络中获取更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通过将其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既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数学教师获取更多的优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灵感,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系统性和实效性的提升,也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将教学活动合理延伸到课外,并借助具有较强内在联系以及延续性的教学内容,将不同时间段的教学活动进行串联,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2.2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以应试成绩为核心目标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方式,也是以大量的数学题练习为主,虽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牢固程度,并提高学生对相关类型数学题的解答能力,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较为有限。而借助微课促进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以及更多的层面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

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微课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微课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初中数学教学所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并对相关优质教学素材进行更好的整合以及利用;其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的复习以及知识巩固提供有效的帮助,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

3初中数学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3.1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方面的影响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和以往教学成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重视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数学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也是他们更为熟悉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环节依然在延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偶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抽出一部分课时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锻炼和提升,而微课通常是以代替板书等等形式出现的课堂教学环节,这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对于部分数学天赋以及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素质能力培养效果,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较为有限。

3.2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和认识较为片面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微课及其使用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导致他们在规划和使用微课时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这是影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以及微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错误的认为微课与课件等同,只是在内容呈现形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很多数学教师在制作微课内容时只是简单的将课件转化为视频的形式,使得微课的真正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其二,还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存在微课内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微课内容并没有围绕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而是将课堂教学活动完整的录制成视频并提供给学生们,一方面会难以充分发挥微课应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会对微课的实效性产生较大影响。

3.3学生自身的制约因素

学生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数学学习兴趣较低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等几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再加上除了需要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记忆以外,还需要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使得部分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一现象在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长此以往会令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抗拒等负面情绪,哪怕数学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微课等学习资料,也难以真正调动学生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提升意识,这也是影响初中数学微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4微课在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中的应用策略

4.1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普遍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等特点,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显得较为枯燥、沉闷,这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活跃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合理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主动性,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教学时,这一课是学生们接触和学习“代数”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后续根式、函数等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对本课需要学习的教材主题以更加直观、精简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核心内容以及调动学生的课堂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重点,使学生们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以及最大限度的确保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课堂重点以及难点内容的学习上。

4.2利用微课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剖析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既可以将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一课时,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对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理解,初步学习几何中图形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和清晰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由于初中生普遍存在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等情况,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时常出现思维较为混乱以及把握不住关键点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旋转现象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对视频中旋转现象的特点进行观察、总结、记录和叙述,然后数学教师将教材中对旋转的定义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将刚刚各自对图形旋转的总结与旋转定义进行对比,再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旋转中心、旋转角以及对应点等图形旋转要素,最后为学生们播放归纳了图形旋转这一章节重点内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系统的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们将微课视频观看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教师的解疑以及师生之间的探讨予以解决。这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图形想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堂学习内容,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结构,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所用的微课视频还能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以及知识巩固环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质量,还可以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4.3借助微课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师较为重视和头疼的教学任务,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更加透彻了解教材知识点,还需要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运用。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丰富与补充,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记忆教材知识点,对学生抽象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时,这一课主要囊括了割线、切线的概念以及切线相关定理等知识点,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在网络中搜集优秀教师对圆的切线的拓展讲解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环节展示给学生们,微课视频的内容形式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流程,数学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微课视频中的提出问题部分,给与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然后再播放后续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内容,并要求学生们根据视频中的讲解对各自的分析思路进行对比,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4.4借助微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延伸

微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是指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这主要是利用了微课教学时间更为灵活以及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将微课合理运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总结课前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目的性,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其二,将微课运用于学生的寒暑假自学活动当中,放假期间数学教师往往难以及时为学生进行数学疑难问题的讲解,为了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效果,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搜集或制作锻炼数学思维、巩固基础知识以及拓展练习等不同主题的微课视频,将微课视频上传到qq群等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下载和学习,并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各自的自学情况以及疑问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数学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和巩固已学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自学习惯等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8)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核心”,是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互助合作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已成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之一,也成为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标尺之一.问题案例作为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生动概括,自然也承担新课改能力培养的要求和任务.通过对问题教学活动的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案例已成为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广大初中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进程中,探究、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问题案例的能力培养功效已经充分显示.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的实践体会,对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阐述.

一、让初中生在感知问题案例生动特性过程中,树立自主学习情感。

自主学习情感是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重要内涵和外在表现.初中生处在青春发展期,其心理和心理发展上,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既有能动的积极情感,又有畏惧的消极情态.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总策划”,具有引导和指导作用.问题案例作为数学学科内涵要义的外在表现和生动展示,自然也具有数学学科的丰富情感“要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数学学科的生动情感因素,通过设置现实生活问题、趣味数学问题等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探析问题案例中,对初中生的情感进行有效激发,从内心树立自主学习情感.如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生活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显著特性,激起学生探析问题的积极情感,使其树立积极向上、主动能动的学习情感.

二、让初中生在探析问题案例策略过程中,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问题: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中,∠BCD的平分线CF交边AD于E,∠ABC的平分线BG交CE于F,交AD于G,.求证:AE=DG.

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在探析问题条件及关系基础上,认为该问题解答是需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内容.

学生解题过程如下: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已知)

AD∥BC,AB=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GBC=∠BGA,∠BCE=∠CE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G平分∠ABC,CE平分∠BCD(已知)

∠ABG=∠GBC,∠BCE=∠ECD(角平分线定义)

∠ABG=∠GBA,∠ECD=∠CED

AB=AG,CE=DE(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AG=DE

AG-EG=DE-EG,即AE=DG.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析的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出该问题类型的解题策略为:“抓住平行四边形性质,构建等量关系,进行等量替换.”

以上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问题解答的过程变为学生探析实践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的“探”和教师的有的放矢的“导”,实现教学合一、教学相长,既提高了初中生的探究能力,又提高了问题解答的效能.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中,不能“直接灌输”解题策略,而应让学生经历“直接经验”获取的过程,成为问题探析的“主人”,让学生通过探析手段获取解题策略和方法,实现“真理”在实践探究中“获取”,能力在实践探究中提高.

三、让初中生在找寻多样解题途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同一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不同问题案例进行有效展现,同一数学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征,为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加之新课改下,创新思维能力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三大学习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将发散性数学问题作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一题多问的开放性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提高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严密性.

如在“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5),(-2,-3),求此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该问题案例的解析认识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深刻联系.此时,教师根据“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深刻联系设计了“已知方程组y-2x+3=02y+3x-6=0的解为x=■y=1,则一次函数y=3x-3与y=-■x+3的交点P的坐标是多少?”、“过x轴上的点C(3,0)作y轴的平行线CB交一次函数y=kx+4的图像于点B,若x轴、y轴,线段CB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围成梯形的面积为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一题多变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活动.学生在解答这些发散性问题案例过程中,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问题案例解答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有助于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

篇(9)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联系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其《标准》又大致规划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实施,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革新与优化。然而,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重点、难点、知识点”等深入教学,使得其整体教学效率略有提升,但学生无法认识与掌握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性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留白”的意义

基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与素质化的改革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职能,不拘于多媒体标准化、教学课堂情境化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导致整个初中数学课堂过于紧、杂、密,让学生不能认清其学内容,从而无法确切地针对性教学。因此,结合艺术中的“留白”设计原理,使其运用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理论的思考与练习,让学生切实有空去完成独立思考与练习,从而夯实其数学知识理论的基础。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科学化的教学课堂的“留白”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创新性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在整个“留白”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以下几点:(1)以“学困生”作为“留白”导火线,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2)故意“设疑”,让学生自主与探究性学习;(3)任务驱动型“留白”设计,让学生带着“疑”去学习与思考,把教学过程进行分阶段“留白”。

篇(10)

鉴于此情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当前我国数学探究性教育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二是初中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

一、初中教师的内在因素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探究性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书本知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可行的;认为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通过比接受式教学更好的方式去掌握知识,却没能理解数学探究性教学有着比获得知识更丰富的意义.

2.初中数学教师驾驭探究性教学的能力欠缺.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由于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探究教学能力的限制,使得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力不从心.如有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有完整的探究教学程序,却没能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给学生数学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

二、初中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

1.探究性教学文献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我国目前也有大量有关探究教学的著作和论文出现.然而它们的理论性太强,中小学初中数学教师比较喜欢的直接结合学科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案例以及教学视频却很少,初中数学教师很难将一些宏观抽象的探究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也是束缚初中数学教师放不开手脚的一大因素.

2.体系的滞后.

自从探究性教学引入基础教育以来,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也理解探究性教学的优势及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中考命题也正在一步步地向着新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却相对滞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原有的评价机制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评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迫于中考、高考成绩等评价的压力,而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3.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演示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或一些偏远山区,学校很难负担得起学生探究实验甚至初中数学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外出交流、培训需要的经费,学校无法满足,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探究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掌握,也就成为无源之水了. 三、从教师内在因素入手,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第一,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这些都应该在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数学学习的探究性.

第二,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数学探究的情境,创设情景、类比联想、问题开放和动手操作的探究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的过程,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学会数学,发展数学能力.

第三,善于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完一个数学问题后,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要点:应掌握什么方法,弄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探究获得的数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从而牢牢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是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也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

四、从教学外部环境入手,推动探究性教学的发展

1.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政策上进行支持.

由于数学探究性教学实践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从政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制定激励制度、聘请专家或教研员深人数学课堂教学,对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专业支持.使他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环节人手,亲身感受数学探究性教学如何从理论的庙堂走向实践.

篇(1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笛Э翁媒萄Ч程中,我认为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应该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身作则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引导其善于观念、乐于思维、敢于创新实践,让数学课堂更加实效精彩。本文我将结合自几身多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巧妙引领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通常较为抽象,缺乏趣味性,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将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轴对称现象”教学中,课本对“轴对称”的定义较为抽象、难懂。而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可以将自己的双手展开,手心面向学生,然后再将双手并拢,问道:“我的双手成轴对称吗?”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双手对平移、旋转图形的相应变化进行直观演示,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应用事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此外,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然后再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举例,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和发现隐藏于问题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和内在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探究,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

例: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和CE相交于O,求证:BD=CE。(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在证明方法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得到如下证明方法:

证法1:通过证ABD≌ACE,得:BD=CE。

证法2:通过证BCE≌CBD,得:BD=CE。

证法3:利用三角形面积 AB×CE = AC×BD,得:BD=CE。

除了以上结论外,同学们还探究提出如下结论:

①OB=OC;②OE=OD;③AO平分∠BAC;④AO垂直平分BC。

除此许多学生还对题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探究和改造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变式1:在原题中,把高线CE和BD改为ABC的中线或角平分线,同样可得结论:BD=CE。

变式2:已知:ABC中BDAC于D,CEAB于E,BD和CE相交于O,且BD=CE,求证:AB=AC;你们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变式3:已知:ABC中,中线BD和CE相交于O,且BD=CE,那么AB=CD是否还成立呢?你还可以探究出哪些结论呢?

变式4:已知:ABC中,角平分线BD和CE相交于O,且BD=CE,那么AB=CD是否还成立呢?你还可以探究出哪些结论呢?

这样教师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引导,让学生主自参与探究,这样既沟通了知识间的互相联系,扩展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求异思维。

三、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论是预习、课上学习,还是课后的巩固学习,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其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探索的习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探索,在观察与探索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且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养成学习小结的习惯。课后让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小结,以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能力是相当重要,教师需要深入对新教材的理解探究,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上不断思维,不断发现与探索,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芳.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艺术教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