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金融科技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9: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科技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金融科技概念

篇(1)

对于当前互联网对金融的颠覆式冲击所形成的新模式,有些人定义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经营金融业务;有些人则定义为金融互联网,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以互联网科技为工具实施金融模式再造。这两个概念的定义,都企图将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事物排出个主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割裂和对立。

或许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两个概念所造成的割裂和对立,在理念上酝酿着一种非理性冲突:一方面是互联网新锐们对传统金融行业“傲慢的挑衅”,认为传统的金融业将会像十几年前比尔・盖茨预言的“变成灭绝的恐龙”;另一方面则是传统金融家们对新兴科技“不屑的偏见”,认为互联网就像之前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电力和电子计算机等一样,不过是传统金融业的一个工具。

互联网新锐们当然有其“傲慢”的理由,一些电商、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企业,通过自己的互联网渠道,可以轻而易举地募集到传统金融机构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募集到的资金。比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在推出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所积累的余额已经突破千亿元。要知道,当前中国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的金融机构一共不到100家。再联想到马云之前提到的“如果银行自己不改变,我们就去改变银行”,如此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难免在业内引起一场不小的恐慌。

传统的金融家们也有其“偏见”的理由,互联网科技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美国,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金融行业,形成网上银行、线上保险(放心保)和网络证券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一直没有形成强势的独立产业,无论是作为P2P模式的借贷俱乐部(lendingclub),作为众筹模式的凯克斯达特(Kickstarter),还是作为免费个人理财网站的敏特(Mint),在美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中国传统的金融家们才会产生,“互联网科技不会对金融业造成实质影响”的判断。

我认为,如果把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概念割裂开来,并不能完全描述当前金融业正在发生什么、改变着什么。当前互联网与金融之间最终形成的既不是“科技决定论”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金融主导论”的金融互联网,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在中国金融发展和科技进步相互交织的特定时空点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模式形态,我们可以称其为“新金融”。

“新金融”新在何处

我们提出新金融的概念,首先是希望将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综合在一起,以一种更加辽阔的视角,去消除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傲慢与偏见”,以便能更加客观和理性地描述当前中国金融业,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考究中国正在形成的“新金融”范式,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为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正确处理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顺应科技进步的金融运营模式,既不能因为漠视科技的作用而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又不能忘却主业陷入以科技决定论为主导的“军备竞赛”陷阱。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站在更高的历史视角去审视当前中国金融业正在发生的事情。

当前,有两件众所周知的大事同时出现在中国金融业,一个是包括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市场化,另一个则是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的融合。如果我们分别看这两件事情,并不会显得多么纷繁复杂难以理解。但是,当两者放在一起,在一个时空交叠的纬度里看这两件事情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个是前面提到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分流,这也成就了余额宝们的神话。另一个则是市场规律的变化,数量多但是资金少的低端客户正在成为银行的下一个利润点。以前传统金融业严格遵循“二八法则”,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处于“长尾”的客户是不创造利润或者创造很少利润的。但是现在,由于互联网的渠道便利以及大数据的运用,产生了以前不曾有的“一元就可理财”的现象,这将可能令人震惊地改变业界长期公认的“二八法则”。

但我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如此野蛮生长,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技术原因,而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实现,大量的资金看似流入了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则通过互联网渠道流入了可市场化定价的金融产品中。因此,在这次冲击中,仍是金融的供需规律起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当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合理的定价将会改变当前的这种局势。但是,互联网科技对“二八法则”的颠覆,以及对“长尾”市场的支撑,在几年前就得到了验证,这会对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形成再造式的影响。

认识到这两点,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都应该反思对彼此的认知。我们提出“新金融”这一概念,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思的结果。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概念能够将金融市场化和金融互联网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可见,“新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出的特有现象,它是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市场化与全世界正在进行的科技互联网革命,以一种机缘巧合、时空交织的方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个模式的特殊之处表现在,它既不是以往的商业模式利用科技工具实现效率提升(金融互联网),也不是新科技新发明以产业化的姿态实现商业价值(互联网金融),而是一种更加深刻而又广泛的生产力一生产关系的生态化融合,也就是技术和商业在更深的层次上史无前例地实现了思想、理念和精神的交融。在这个融合过程中,金融作为一种“虚拟经济”,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网络”,在成长基因和运行机理上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前所未有的商业和技术之间的“珠联璧合”。在这种革命性的融合大潮面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都不足以完全概括现象的本质,而囊括两者的“新金融”概念的提出,更能描述中国的金融业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时代变迁中,正在经历着什么、改变着什么。

所谓新金融,简单地说就是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按照互联网的理念和精神――而非只是技术――去经营金融的事情。新金融概念的提出,消除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因工具一目的主次对立造成的“傲慢与偏见”,我们主张作为“虚拟经济”的金融与作为“虚拟网络”的互联网,应充分利用其基因的先天优势,以一种更加平等、共生和交互的精神在“基因”层面进行再造,而非简单地在“器官”层面进行“移植”。

“新金融”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思想理念。可以断言,中国商业银行能否有效应对近在咫尺的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取决于对“新金融”的认识和运用。

篇(2)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其有具体的名称,事物,题材等,例如金融股,地产股,资产重组股,券商股,奥运题材股,保险股,期货概念等都称之为概念股。简单来说概念股就是对股票所在的行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提前炒作。中国的概念股主要有5g概念股、企业改革概念股、st概念股、3D打印概念股等。

概念股中的龙头有:金融软件、大智慧、低空飞行、航发科技、裸眼3D、深天马A、东信和平、依法治国、东方电子、联通混改、网宿科技、军工、航发科技、云计算、中国软件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在资产价格变动加快尤其是快速上涨时期,金融机构可以“短平快”方式获得较高收益,特别是在科技跨越式发展下,几乎所有类型机构都在努力寻找并试图抢得站在下一个“风口”的先机,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类企业。过去多年,中国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帮助包括金融在内的多个行业获得了丰厚收益。资产价格上涨应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大幅增长,此外,信用(主要是货币)因素对资产价格上涨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正是资产价格的上涨为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创造了“风口”,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优质资产,在投向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如房地产)中,银行获得了较好的投入产出,体现在过去十年中规模、利润和坏账等指标的持续优化。

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低迷、新兴市场光环基本消失,以及各类被认为经济增速较快的代表性国家(如各种“某某几国”)失去期待,资产价格或普遍将面临较大下降风险。当然,在货币超发、汇率体系变动异常(如英国“脱欧”对全球汇率的 急速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资产价格变动也将呈现分化态势,在创造短期套利机会的同时,对银行业的风险冲击也将增多。一方面,分化和波动的价格走势将对银行体量巨大的存量资产收益带来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银行业从资产价格震荡中获得的“投机”收益,远不如更为灵活的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所获,如对冲基金。实际上,资本金比例极少的银行业,长远发展之路是从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中获得风险系数低的收益,而维持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价值信心等诸多因素。

在“经济增长――资产价格――银行收益”这一链条外,目前还没有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较好系统性解释。最近两年,全球市场资产价格变动加剧,原油、大宗商品等主要资产价格经历暴跌;国内市场,房地产价格上涨波动强烈,而作为重要价格体现的股市则暴涨暴跌,当前仍停留低位。综合来看,目前影响资产价格变化的因素更为复杂,资金、增长、信心与价格的关系更不明朗,因而不会出现新的银行业增长“风口”,更何况国内普遍态势是“资产荒”。

区块链对资产价格几无影响

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很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如货币、汇率、人口等)都与资产价格变动紧密相关,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也是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和市场努力找寻之所在。在诸多影响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中,科技或技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几乎不存在有效逻辑,实践中也很少见到相关案例。实际上,科技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更多是对资产交易或资产价值实现的便利性,而非创造或过多增加资产价值及价格。当然,技术进步增加“无形资产”是另一问题,如在会计层面;而最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对经济金融体系中“资产”价值也无太多影响,大浪淘沙后依然更多体现为增加交易行为的便利。

区块链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最新成果之一,在技术层面的稳定性已经通过运行近七年的比特币得到体现。作为理念先进的技术,区块链的深入、完善及转化落地,必然对未来科技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效应,借助技术进步,也必然影响到经济、金融体系等宏观层面,进而对实体经济参与者、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带来变革,这也是区块链被认为“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逻辑。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将对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对微观银行业运行带来十分可观的正面效应,如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大幅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控风险、提升资产交易质量等。对于前者,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已产生并运行七年,这被视为区块链可应用于未来虚拟货币研发的技术成熟性之证据,换句话说,区块链可以提供“数字货币”以替代现有实物货币。同时,借助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金融监管将更加精准,例如对特定资金划拨的编码将使资金只能被投向规定主体。对于后者,是区块链在银行微观层面的具体应用设想。例如,第一,点对点交易,类似基于P2P的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第二,安全记录交易信息,区块链可信、可追溯特征使其能被作为可靠的数据库来记录各种信息,如存储反洗钱资料及交易记录;第三,验证并确认各项权利,如土地所有权、股权等合约或财产的真实性验证与转移;第四,自动智能管理,如自动检测下一交易节点是否具备生效的各种环境,若满足预先设定的程序,交易会被自动处理,如自动付息、分红等。

区块链包括最近两年火热的“互联网+”本质都是去中心化。如上,区块链被认为将“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两个层面中,宏观层面的数字货币依然遥远,金融中介进而金融监管去中心化不仅目前进展不畅,甚至金融监管中心化加强的趋势“若隐若现”,如国内市场所揣测的“一行三会”将改革且方向是合并,则我国的金融监管将在适应市场变动形势下更加集中和中心化。全球层面,各国央行对可能削弱监管的区块链在宏观经济金融的运用都实为谨慎。微观操作层面,在诸多设想场景中,银行短期内还无法替代对资产、资金转移和交割的传统式审查及监控,更何况交易运行系统的研发投入巨大,区块链技术全面改造银行业系统还十分遥远。而最关键的原因有二:一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互联网应用协议,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基础,虽然创造了比特币等“新型货币创造”实验,但新型货币长期内不会取代现有货币,因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政治等综合方面;二是区块链技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不仅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而且各种技术方案还在快速发展中,对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考验,现在还主要停留在原型设计阶段。从微观主体角度,对技术进步最敏感的银行业也只将区块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而研究,并不传输金融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仍要在线下结算。综上,区块链从属性和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层面,都几乎不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金融与科技难以实质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理论上科技与金融“高大上”主体的结合将产生“1+1>2”的良好效果,这也是国内理论与实务届一直致力推进的重大课题。在2013年“互联网+”概念盛行前,“科技金融”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被重视和实践推进了多年,从国家部委到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都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如政府科技金融发展规划、银行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高校科技金融研究杂志及成果等。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科技金融被认定属于产业金融范畴,主要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落脚点是强调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强力助推,因而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在“互联网+”出来后,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迅速提出并成为热点,大量机构声称自身具备“互利网金融”属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努力拓展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如各类网上商城等,但仍然被市场认为在此领域的进展缓慢,不符合“互利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精神。从“科技金融”到“互联网+”的演进时间轴上,“金融科技”的概念随后出现并炙手可热,被称之为“金融圈的科技革命”,体现出市场对金融与科技已然紧密结合的某种肯定性判断。

金融科技英文为“FinTech”,即Finance加Technology的缩写,FinTech是目前金融圈、互联网圈最为风靡的概念,被认为核心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维基百科(Wikipedia)对其的描述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商业模式。无论从字面还是具体定义来看,金融科技强调科技对金融服务的帮助,且落脚点是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此前的“科技金融”更多强调金融对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金融科技被认为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革新乃至颠覆,从而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各方面:借贷、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众筹、征信,甚至零售银行和房屋中介。“互联网金融”及归属于其的P2P都可被划定到金融科技概念之下,而目前区块链正是金融科技话题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在金融科技尤其区块链应用上,包括:美国证监会(SEC)批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计划、纳斯达克在个股交易上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发型与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成立区块链实验室(花旗银行、瑞银、纽约梅隆银行等相继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围绕支付、数字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测试区块链应用);在中国,平安银行加入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全球区块链联盟R3,2016年4月、5月,国内分别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合作开展区块链在金融中可能的应用研究,但距离形成有效盈利模式仍为时尚早。

实际上,从“互联网金融”火热开始,都带有市场对科技与金融实质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刻期许,就像科技与制造业的实质融合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一样,但效果不达预期。从金融本质属性来看,是资金融通以便利交易达成与价值实现,而金融创造的价值广义上永远无法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流。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虽然侧重的主体不同,但并不能代表科技与金融的实质融合,如果前提是定义“实质融合”的核心是创造全新、持续和不断增长的商业模式。因而科技进步对金融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缺乏依据且言之过早,区块链同样不会带来银行业营运模式的彻底性变革。

仍要保持对区块链“憧憬”

在科技与金融寻找实质融合的过程中,区块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属性,其“颠覆”意义的社会属性拓展,还需要在社会认知层面和自我技术层面的不断调整和突破后,要在理念与实践皆切实达到被很多观点期许的那种“革命性”转变基础上。抛开“数字货币”等依然长远的话题,从微观层面的现实运用来看,区块链作为一项很好的中心化数据库和互联网协议,在银行业目前运营中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如在区块链技术成熟下对客户信用信息的确认将更为便利和准确,银行间业务合作的清算、对账可以实时并显著提升效率,由此一些因技术手段受限于T+1类规则的交易可以做到实时交易,高效率带来的将是交易收益的增长。作为对科技最为敏感的行业,银行业研究和试验区块链技术也是自然,更何况区块链概念自流行伊始就更多与金融业联系在一起。

篇(4)

最新一期《福布斯》杂志指出,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加剧,戴尔等电脑设备供应商以及IT软件服务企业也可能会遭受更大的创伤,因为金融业是这些企业的大客户。伴随而来的还有裁员、信贷标准紧缩及利润下滑,科技公司将遭遇更大打击。

正望咨询公司总裁、互联网分析专家吕伯望认为,目前美股暴跌,造成美国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资金紧张,从而在短期内影响中国概念股表现。但从基本面上看,如果中国宏观经济能够在这场危机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速,中国概念股仍然能够保持前期的高速增长。

从不同的收入来源看,以提供互联网资讯服务而获得广告的门户网站以及网络游戏企业所受到的影响最小。

篇(5)

优先股政策或将出台,二线蓝筹股电力板块率先领涨。据悉,目前多家企业在酝酿推出优先股,从筹备情况看,电力、银行有望率先试水的可能性巨大。基本面上,引入大用户直购电,建立实时竞争发电市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等事件驱动因素,催生电力改革概念股大涨。本周市场以豫能控股、长源电力、国投电力为代表的电力三剑客,以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概念股,成为二线蓝筹逆势上涨的代表性品种。

篇(6)

日渐风行的资产重组复牌股连续一字板炫耀在龙虎榜的舞台之时,一切的热点都显得黯然失色。做为这波行情灵魂的国企改革改革投资主线,在进行了“军工改革央企改革地方国资改革新媒体集团改革高校体制改革”首秀之后,航空发动机、电子商务、油气改革概念股成为本周硕果仅存的热点。

国企改革投资主线好戏不断,首张原油进口牌照花落广汇能源,引油改概念股再起波澜。油改概念股的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发展新能源和油改等各项事项。第二,中石化旗下的销售公司本周启动第二轮财团报价,腾讯、复星、人保、太保等37家财团已经确定入围。第三,广汇能源收到《商务部关于赋予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批复》,开启了民营其企业进口原油之路。本周市场以广汇能源、潜能恒信、仁智油服为带代表的油气改革三剑客涨停潮起,成为本周第二大热点,预测后市仍会强势上攻。此外,中国煤炭科工公司旗下的天地科技,青海国资委旗下的西宁特钢,宁波国资委旗下的宁波热电,沈阳国资委旗下的惠天热电,广东国资委旗下的贵糖股份也为国企改革投资主线带来了闪光点。

国产大飞机迎来总装时刻,飞机发动机概念股全线起飞。本周市场的第一热点就是以钢研高纳、航空动力、中航动控三剑客为龙头的发动机概念股。笔者曾在8月中撰文《中线布局大飞机产业链》中强调看好发动机概念股,其在本周的联袂涨停的驱动因素为:第一,8月24日C9型客机首架机前机身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完成交付。第二,中国重型发动机有限总公司有望9月挂牌,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特大型央企。第三,传闻国务院将于近期的批复十大科技规划中,航空发动机专项规划率先出台。

回顾本月笔者推荐的几个投资主题,在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投资主线上,熊猫烟花一枝独秀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星,友阿股份、绵世股份、海虹控股上演电商补涨秀,百圆裤业、长江投资首现高位跌停板,宣告互联网金融和电商概念股炒作基本完结,建议投资者短线回避风险为主。在新传媒集团投资主线上,继上周大涨之后中视传媒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人民网、新华传媒、浙报传媒三大龙头呈现震荡整理为主,预计下周以稳步上升为主基调。发动机概念股作为本周的第一热点,相信中线值得期待,好戏会在后头。总之一句话,回避互联网金融和电商,看好新传媒集团和发动机概念股。

展望中线投资,笔者看好深海空间站投资主线。深海空间站代表了海洋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是继法俄日美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入深潜技术的国家,随着国务院十大科技投资规划的公布,深海空间站概念股中线值得布局,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中船重工集团旗下的2家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和风帆股份,以及海工装备概念股的龙头品种。

篇(7)

电子行业中报业绩分化明显。全行业上市公司二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长6%,净利同比下滑12%;苹果产业链表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营收同比增长36%,净利增长29%。苹果作为全球高端智能终端巨头,已经引领并正在引领新兴消费电子技术前行的方向和消费浪潮。借力苹果的影响力,A股中苹果概念成为今年最热门、最持久、最坚挺的科技题材。苹果9月12日将举行会。国泰君安依据苹果公司12Q2库存组件预付款与收入比创历史新高结合苹果产业链情况,推测苹果将在9月12日iPhone5、iPadmini,出货时间将在9月21日。考虑供货确定性以及苹果对公司收入贡献等多个角度, 国泰君安将苹果产业链大陆地区上市公司划分成两大类标的与以关注。第一类包括歌尔声学、安洁科技、德赛电池、环旭电子、锦富新材、大族激光;第二类标的包括长盈精密、水晶光电、立讯精密、共达电声。

篇(8)

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如期演绎最后的盛宴,连续涨停后迎来一地鸡毛。笔者上期提示过中秋节后或迎来反抽前期高点的机会,实际上只有总龙头上海物贸和“两桥一嘴一明珠”连续涨停后创出新高外,大多品种技术上呈现双头形态后于周四形成了跌停潮。笔者认为,上海自贸区概念股题材炒作已经结束,后市将面临长时间的大幅调整,建议投资者回避。

概念股第二波上攻如火如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将长期化,土地一级开发商受益最大。本周市场以辉隆股份、北大荒、海南橡胶为龙头的土地流转三剑客深受主力机构青睐,进入强势拉升第二波。万达集团投资3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的影视产业,青岛影视城横空出世引起市场强势关注,深大通、青岛双星、科达股份三剑客强势涨停,龙头深大通更是以连续4涨停博得投资者的眼球。中东海湾投资集团在北京投资120亿美元建设七星级酒店,兼具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双题材的万方发展逆势连续涨停。笔者认为,是未来三中全会与股市最密切相关的主题投资,建议投资者以中线的投资目光对待,或许能收到不错的投资收益。

民营银行如雨后春笋蔓延,涉民营银行涨停热身,金融IT受益股涨幅最大。随着苏南银行等获国家工商局名称核准,民营银行概念股遍地开花,民营银行灵魂人物苏宁云商强势依旧,涉民营银行概念股金发科技、沙钢股份、苏宁环球、大东方、报喜鸟等多只股票涨停启动,主力机构中线运作迹象明显,投资者可密切跟踪关注。随着民营银行的试点和扩张,金融IT上游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以高鸿股份、天喻信息、银之杰为龙头的金融IT概念股异军突起,成为民营银行受益概念股的领军先锋,投资者应重点关注。

展望后市,笔者认为在大盘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大前提下,寻找新的新主题投资龙头品种,继续坚持结构性牛市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才是操作上策。油气改革概念股或将成为新的投资主题,潜能恒信和中海油合作其技术换石油模式迎来连续6连扳,已经点燃了油气概念股的炒作战火,随着周四以通源石油、海默科技等股票逆市崛起,油气概念股中线炒作行情或已启动,值得中线关注。

笔者看好油气改革概念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中石油垄断滋生的腐败,加速了中央政府在石油领域改革的信念,打破行业垄断、支持民营企业或将成为重要举措;第二,世界能源是短缺的,液化气远远无法满足生活和工业化生产需要,大力开发页岩气煤层气成为必然;第三,新丝绸之路是油气能源之路,油气改革概或将成为丝绸之路最受益的的主流品种;第四,目前处于页岩气开采局部商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相应的设备生产商和服务商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第五,油气改革概念股深受主力机构的偏爱,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炒作热情。

篇(9)

虽然中国微博业在今年3季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且实现营收上涨,但由于微信已经占据社交网络的头把交椅,微博的受欢迎程度将逐渐被淡化。

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渗透率在持续提升,新浪微博仍会继续存在,但任何成长都将微不足道。但看好社交媒体与电子商务的联手,新浪微博最大的希望便是与阿里巴巴的联姻,这样前者就可以顺利介入电子商务。

国内电子商务概念股主要有:生意宝、焦点科技、苏宁云商、东方市场等.

更多高质量国产智能手机涌现

中国已不再是廉价彷制品的产地,以小米、华为为领军的众多新老公司,正在占领低端高性能移动设备市场。这是中国摆脱“中国制造”阴影,并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好机会。在2014年年底之前,将会有低于100美元的国产四核智能手机面世。

国内智能手机概念股主要有:超声电子、长信科技、欧菲光、共达电声等。

4G服务和设备兴起

中国政府已经发放了4G牌照,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也已开始布局各自的4G战略。2014年4G相关服务和设备将迎来机遇,高清视频、实时视频聊天、在线多人游戏和其他服务都将会陆续面世。

国内电子商务概念股主要有:大唐电信、中兴通讯、烽火通信、动力源等。

电动汽车之路或转道

尽管有政府补贴和市场需求,但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都难言成功。今年2月,特斯拉已经开始将Model S车型销往中国大陆,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将直面外部竞争。中国可能会重新考虑纯电动汽车战略,从而转向考虑混合电动汽车之路。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概念股主要有:曙光股份、宇通客车、比亚迪、德赛电池等。

比特币风光不再

虽然仍有人对比特币持乐观态度,但比特币在中国的前景已然暗淡,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在12月曾两度打压比特币,从而重创一度风光无限的比特币。

百度搜索份额继续下滑

百度正在失去曾经在中国市场无可撼动的中文搜索市场,最大的威胁来自奇虎360,紧随其后的便是腾讯的搜狗。

去中心化消费金融涌现

篇(10)

P键词:科技创新;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

Key words: sci-tech innovation;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ompetitiveness of sci-tech financ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23-04

0 引言

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的实现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不仅能够相互激荡、互为补充,而且将“裂变式”地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活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支持科技金融发展。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覆盖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中国经济重要支撑带,也是科技金融发展的重点区域。据此,对该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和研究,有助于发现科技金融发展中的差距,相互弥补不足。

“科技金融”这一概念,国外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指出金融是驱动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力量[1]。随着社会进步,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逐渐密切,相关研究更是层出不穷。Stoneman等通过调查研究英国的创新活动,发现金融能够促进创新活动的发生,对小规模企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作用尤其明显[2]。Seokchin Kim等通过研究2000-2008年韩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间接的外部融资阻碍技术创新活动的发生,与之相反,直接的外部融资活动对技术创新起促进作用[3]。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十分关注科技金融的相关研究。赵天一,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规律,深入分析科技金融的内涵及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从公共科技金融、混合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的角度设计战略型新兴产业科技金融的支持路径[4]。梁伟真等在分析科技金融体系构成的基础上,从科技金融结构、科技金融的发展程度、科技金融效果以及科技金融环境这四个方面构建科技金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除了研究科技金融的发展路径及评价体系以外,学者们在科技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徐玉莲等利用1994-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认为财政科技投入、科技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支持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银行科技信贷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不显著[6]。芦锋[7]、张玉喜[8]等则采用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研,实证分析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科技金融是科技和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融合而生的新产物。目前有关科技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概念界定、发展路径、支撑机制以及与科技创新关系上,研究体系并不成熟,对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的研究屈指可数。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举足轻重。长江经济带包罗中国经济的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对该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科技金融稳健地发展。为此,本文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提出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竞争力概念,构建AHP-TOPSIS测评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区域比较,以期找出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1 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评价框架

1.1 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有关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层出不穷,中外学者们观点各异,主要有财富创造论、资源配置论、产品提供论、经济实力论、综合论等五种论调[9]。本文将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定义为经济区域在科技创新的指引下,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有效吸引及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使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良好发展,从而加速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的内涵,遵循完备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评价框架。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包括科技金融资源、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市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科技金融效果四个维度。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的基础是科技金融资源,核心是公共科技金融及市场科技金融发展,目标是科技金融效果。科技金融资源竞争力着重从投入的资源比例角度出发,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研发机构资源以及通讯网络资源三方面;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侧重于政府科技金融的投入力度;市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则包括金融科技贷款额、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科技型上市公司等相关方面;科技金融效果重c考察科技产出成果的效率,包括科技论文数、申请专利受理数、申请专利授权数、技术合同输出数、技术合同输出金额、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等方面。各项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1.2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取2013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研究。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缺失数据用内插法和趋势外推法获得。

2 AHP-TOPSIS组合评价模型构建

2.1 确定指标权重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来确定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指标权重。首先在专家客观评分的基础上,分别构造各层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然后根据单排序结果,经过总排序计算和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层次总排序和指标权重(表2)。

2.2 构建评价模型

TOPSIS法是一种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基本原理是借助多目标决策中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来评判对象进行排序[10]。本文构建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的AHP-TOPSIS评价模型,对区域科技金融发展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

3.2 结果分析与建议

本文通过AHP-TOPSIS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从科技金融资源、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市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科技金融效果4个维度来进行分析发现:①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科技金融资源能力在长江经济带中遥遥领先,科技金融资源相对贴近度均高于0.550,而中下游地区则徘徊在[0.050,0.300]的区间内,中下游地区差距较小,下游地区的科技金融资源已经积累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中下游地区,科技金融资源相对欠缺,云南、贵州等地甚至较为匮乏。从某些具体分项指标看,差距则更为明显,地区间的科技资源能力与科研机构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等直接相关。2013年上海研究与开发机构数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高达380个,近乎为排名最末的重庆的12倍。②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最好,上海市依然遥遥领先,R&D经费内部支出来源于市场资金数额高达2455541万元,相对贴近度为1,表明上海十分注重科技金融的发展,政府资本投入较高。中下游地区相对落后,但四川超过江苏和浙江,以1527764万元市场科技金融融资金额跃居第二,政府投入力度较大。③市场科技金融是科技金融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包括以市场为主的各种科技金融资本形态和要素,影响着科技金融的发展走向。江苏市场科技金融发展在长江经济带中位列第一,相对贴近度为高达0.863,浙江(0.600)和上海(0.407)紧随其后,剩余九省市市场科技金融相对贴合度整体偏低在[0.020,0.250]的范围内波动。④科技金融效果反映了科技创新性产出,科技金融运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科技创新性产出。江苏省科技金融效果相对贴近度高达0.998,在长江经济带的省市中大幅度领先,位列第一,上海(0.467)、江苏(0.428)则分别排名第二、第三,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其他省市科技金融效果相对贴近度在[0.005,0.300]的区间内波动。

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中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的为江苏,相对贴近度为0.732,上海(0.544)和浙江(0.513)分别位列二、三,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相近,湖北科技金融发展均衡,整体水平较高,而江西省综合排名较为靠后,尤其是市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11个省市中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影响较大。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中,四川综合排名第四,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重庆、云南、贵州则发展落后,贵州科技金融资源、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科技金融效果都处于末位,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

通过研究比较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金融发展状况,各省市应从现有资源出发,着力补齐短板,找准优势,重点突破。首先,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尽管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具有压倒性优势,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金融产出效率,同时上海和江苏应当积极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带动长江经济带中的其他地区科技金融的发展;而浙江应着力加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短板,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以政府为主导,打造特色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公共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科技金融竞争力。其次,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平稳,应当把握机遇,稳中求进,湖北、安徽以及湖南科技金融发展各方面处于中上游水平,仍需积极整合科技金融资源,推进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江西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偏低,市场科技金融发展滞后,应当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尽量满足用户科技金融贷款需求,同时加强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监管力度,杜绝管理乱象,促使其更好的为科技型公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另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整体落后,寻找优势,做好长远规划是这一区域科技金融竞争力提升的突破口;四川省要充分发挥公共科技金融的导向作用,整合科技金融资源,扩大科技金融市场,提升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是当前科技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重庆、云南、贵州科技金融发展中的短板密集,重庆要将促进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云南和贵州则应大力推动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科技园区集聚,为创新型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科技与金融结合水平。

4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科技金融的内涵,构建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评价框架,运用AHP-TOPSIS评价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区域差距,长江经济带下游上海、江苏、浙江竞争力最强;中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次之;上游除四川竞争力较强外,重c、云南、贵州处于末位。长江经济带下游省市科技金融发展良好,科技金融资源有进一步优化空间。中下游地区普遍综合竞争力整体偏低,科技金融资源欠缺,科技金融效果不佳,需要补齐短板,寻求重点突破。为此,本文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给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科研机构众多,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引领者。而中下游地区相对落后,人口,经济,环境全面不占优势,此时需要突出政策优势,更需要政府在多个层面来提供政策优惠,引入高端优质科技项目落地,提供金融税收优惠,提升吸引力,突出特色。落后地区应结合现有科技与金融资源条件,牢牢抓住科技金融服务主体,确定阶段目标,有所侧重,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将试点创新方案落在实处,寻求重点领域的突破,提升科技金融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0.

[2]Alessandra C. Stoneman P. Mayer-Foulkes.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onvergence: Theory and Evidence.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1(1):173-222.

[3]Seokchin Kim, Hyunchul Lee, Joongi Kim.Divergent effects of external financing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ty: Korean evidenc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6,5:22-30.

[4]赵天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及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63-67.

[5]梁伟真,梁世中.科技金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2014(10):64-67.

[6]徐玉莲,王宏起.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基于Bootstrap方法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1-4.

[7]芦锋,韩尚荣.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6:139-147.

[8]张玉喜,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177-184.

篇(11)

对于科技金融这一概念,学术界还没给出统一的定义。笔者知识有限,仅可从字面来看,简单地把它认为是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创新性结合。科技金融作为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当今经济圈的核心热点,科技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而科技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撑。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若将彼此完美结合,我相信这会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自从1983年开始就已经出现有关科技金融的研究文献,但数量一直都比较少。直至2006年,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与实施,科技和金融才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于是有关科技金融的文献出现大幅地增长。现国内已有很多学者或从理论上或从实证方面对科技金融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研究,各位学者、专家以及金融业人员、科研人士等不同领域地人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笔者通过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借鉴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对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综述,根据各位学者的研究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建议。

一、科技金融的定义或内涵

赵昌文(2009)将科技金融的概念界定为:科技金融是系列性的金融工具、政策、制度和服务等的极具创新性及系统性的安排,能够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成果的转化,是诸如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的为科技、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的主体,和在科技创新投资、融资期间实施的行为及举办的活动一起构建的某一体系,是我国科技创新、金融体系的关键组分。此外他还在2014年我国首届中国科技金融年会中补充说到科技金融具有公共金融和商业金融双重属性。房汉廷(2010)则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它具有政策价值,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心丹、束兰根(2013)两位学者着眼于其他角度,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结合了金融、科技的创新平台,在全面整合、创新金融资源之后,将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源配置、产品设计与服务安排提供给科技型企业,金融资源主要有担保、保险、创投、证券等,且提供的服务都是系统化的高效的和极具创新力的。徐玉莲(2012)将科技金融界定为:诸如政府、市场投资人员及金融机构等的金融资源主体将资本、金融支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金融配套服务等提供给市场中的创新主体,从而有效整合金融资本链和科技创新链,即为科技金融。胡苏迪(2012)等人认为科技金融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工具的总和。王元(2014)提到科技金融并非独立于当前所形成的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科技金融是一种探讨怎样更好的组合金融资源、创新要素的政策及制度安排。

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或出现的问题

许爱萍(2015)通过对京津冀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她认为这三地科技金融的投入强度、投入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并且三地的合作意识薄弱,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她所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京津冀地区,而是全国普遍存在各地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魏蓉蓉(2015)等人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存在管理分散、相关部门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全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够深入、缺少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复合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科技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寻舸(2015)从区域金融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失衡,总的来说,中西部的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科技金融的区域辐射和扩散效应较弱,各地区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联动和配合。徐玉莲和王玉冬(2011)等人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只是他们的论证方法不同。徐玉莲等人是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计算,系统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我国大多数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且与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肖泽磊(2011)等人通过对武汉市科技金融的研究发现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门槛高、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是阻碍武汉市科技金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这种“武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除了存在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张明喜(2015)曾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实证分析了支持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他指出,在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存在财政支持政策不稳定、政府投入有限、支持方式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使用受限、科技金融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等原因也阻碍了我国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曹颢(2011)等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使用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存在科技金融产出效率低的问题,而且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之间还存在结构性矛盾。虽然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各界对科技金融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和探索热情在递增,而且研究水平也在提高。

三、相关对策或建议

理论性研究方面,曲昭(2015)等学者通过对历年来有关科技金融的文献进行计量分类给出这样的建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科技金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理论、实践和政策3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同时政府也要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一批专门的科研人员,鼓励学者们进行研究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此外,他们还认为国家应该将政策的制定具体到地方,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的困难。魏蓉蓉(2015)等人通过对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实况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应重点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科技金融支撑平台,优化有关政策环境。许爱萍(2015)针对京津冀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离不开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安排下,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匹配互动。同时她还给出了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构建三地工作协调机制,拓展银行服务网络,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融资互助联盟为主要内容的方案。许爱萍所给出的这些建议可为我国其他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提供借鉴。

实证方面,张明喜(2015)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研究结果,他提出应该加大政府投入,让财政支持方式多元化,完善扶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且健全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规范基础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建议。对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度较低的问题,徐玉莲(2011)等人通过实证分析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度,认为各地政府应加强重视程度,并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制定差异化战略,强化当地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2014年,张玉喜(2015)等人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通过分析数据结果,他们得到了启示,认为要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缩小中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其次要加强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我国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第三,为了科技金融在长期内能更好地发展,还应加快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环境,完善科技金融机制体制和有关生态环境。寻舸(2015)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提出应该发展适应本地特色的科技金融,实施科技园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各区域在科技金融上的合作,优化科技金融“软环境”,调整科技金融结构增强区域科技金融的内生发展机制等有关对策建议,促进我国科技金融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肇启伟,付剑峰,刘洪江.科技金融中的关键问题――中国科技金融2014年会综述[J].《管理世界》,2015(3).

[2]寻舸.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3]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2).

[4]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8).

[5]张明喜.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6]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

[7]潘瀚翔.无锡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3.

[8]张玉喜,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

[9]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

[10]曲昭,丁遥张春博.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11]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9).

[12]魏蓉蓉,鲁继业.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研究――基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视角[J].《财政金融》,2015.

[13]赵昌文.《科技金融》[M].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