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经济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9: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经济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经济管理

篇(1)

此次实习内容如下:

1.了解单位财务情况以及人员设置情况

2.了解单位的财务规程以及财务制度

3.熟悉会计凭证的登记

4.熟悉会计帐簿的登记

5.对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的熟练掌握

6.辅助会计人员进行工资核算

7.辅助会计人员编制会计报表

8.辅助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其中包括凭证的录入、审核、出纳 日记帐的登记、各种明细帐的登记

9.辅助总帐会计编制汇总表,总帐的登记及期末会计数据处理

10.了解电子报表的编制

11.装订、分类会计凭证

12.审核各水文站上交的报表并统计水电费

13.录入、打印、复印文件

14.会议、活动场地布置和后勤等工作

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我实际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财务工作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会计本来就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百倍用心、细心。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这样做帐时才能感觉左右逢源,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有劲。

1.工作回顾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篇(2)

一、调研内容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主观思维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本次调研以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主要是通过网络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设计共有19题,包括12题选择题(1—12)和6题主观题(13—19)。其中,12道选择题主要调查经济管理类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创业问题的解决、创业的心态、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基本状况;而6道主观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政策建议例如课程设置,课外实践等。

此次共向大一至大四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025份,回收问卷数976份,回收率95.3%。调查对象中男女人数约各占一半,其中以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为多,共占了总人数的80%;。大三、大四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定位的重要阶段,集合大三大四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使此次调查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收回问卷后数据进行统一,并制作成表格整理好,对初步整理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题目和选项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分类。使用了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际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加以说明,辅以百分率的对比与直方图、饼状图等图表形式,更加客观地体现现实情况,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样本创业意识现状和存在问题情况的掌握。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存在不同认知

通过对大学生对“创业”概念进行调研整理数据发现,大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存在不同,具体如图1:

图1为上述调查对象对“创业”的概念不同层面(开办企业、开创事业、开发技术等)的数据分布直方图。结果显示有79%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14%的学生则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企业等实体型公司,而剩下7%的人对创业一词抱有其他的理解(比如自主开发、自主创新、亲自经营、自力更生等)。由上述调查可看出,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还是比较宽泛的,现代社会各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对于创业的理解也应该有更多的自己的方式,对创业的选择也并不局限于独资或是合资开办一间公司等形式,而是有更多自己想法和选择。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还是缺乏明确认识,相对于具体性的开办企业和开发技术而言,抽象性的开创事业占到了79%,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创业”认知不够深入,主观程度较高。

(二)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创业意愿,但缺乏明确创业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进行调研整理数据发现,大学生整体存在一定创业意愿,具体如图2:

图3为上述调查对象对创业兴趣分布的直方图,结果显示没有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没有兴趣,超过90%对创业存在一定兴趣,而7%非常有兴趣。这说明大学生整体存在一定的创业意愿,也存在随意性。同时在此基础上,仅有4%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就业问题十分关注,而大部分(86%)的学生在平时仅是偶尔关注创业就业新闻。在创业目标上,如图3所示:

有36%的学生表示自己又关于自己的就业创业目标,而64%的学生却还没有自己的就业创业目标,由此可以说明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大部分学生还处于探索寻找的阶段,并没有明确给自己定型。这也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创业缺少关注和了解,也说明大学生创业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

(三)大学生对创业要素认识趋于理性,存在较强的独立精神

通过将“创业应具备要要素”设定为“资金、人脉、学历、个人能力、其他”五个选项后,对样本进行调研后得到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创业要素认识趋于理性,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看来,原始创业资金是最重要的(50%),其次是个人能力(40%),并且需要人脉资源(39%)的支持,而学历的证明已经显得无足轻重(2%),这体现出大学生对于创业是有一定的现实认知的,有趋于理性的趋势。而对于创业最重要的要素创业资金的获取,有50%的学生认为创业的资金应该由自己赚取,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21%)和好友的帮助(4%)。面对创业初期面临的问题,可以选择先就业挣钱后,再开始创业,也是大部分学生愿意选择的方式,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向父母朋友借钱的方式,体现出大学生创业存在较强的自力更生的精神。

(四)大学生倾向于先就业再创业和采取合伙创业模式

对于就业和创业,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就业,在调查对象回答“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你愿意接受低薪的工作,还是自己创业?”这一问题时,其中有43%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底薪工资;而23.5%的学生表示希望能自己创业,但是依然有23.5%的学生表示尚不清楚,而当被问到“如果以后找工作很困难,你会选择自己创业吗?”这一问题时,有一半(50%)的学生愿意考虑创业,但是也要14%的学生表示不会,表明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有时只是作为一条退路看待,真正创业的并不多,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先就业,而对于创业形式,结果如图5所示:

在众多的创业形式中,87%的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合伙创业的形式,只有13%的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他们认为,合伙创业可以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进行集资和出谋划策,是一种较好的创业方式,因而也能被更多人接受;而自主创业则需要个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风险较高。对于网络创业,有39%的学生表示是可以接受的,有17%的学生认为是不能接受的,更多人(56%)原因保留意见。这也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风险是有一定考虑的,尤其是面对新的创业模式。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科学创业理念

科学认识创业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主创业既不是头脑一热的“下海”,也不是无法就业的无奈之举;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搞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而且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创业者。科学分析创业理念,杜绝有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个别非正常的创业“成功”现象当作普遍,从而产生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的预期。

(二)正确理解创业内涵,清晰规划创业目标

对于创业内涵,不要产生过于笼统的认识,简单认为是“当老板”或者是“成就事业”,要意识到能形成具体的目标并能制定实现具体目标的方案,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要运用所学的运筹学和工商管理决策知识,做出对创业目标符合实际的可行性规划,对自身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要有准确的认识并进行针对性锻炼,对创业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明确目标函数,理解现实约束条件,并通过不断获取必要资源和提升自身创业能力素质来实现明确的、可行的创业目标。

(三)理论教学紧扣实践,积极开展创业体验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由于所学理论本身就与企业经营联系紧密,所以理论教学整体大方向上是会促进创业能力的积累,但是理论教学由于缺乏对现实世界认知的还原往往存在与创业实践脱节从而削弱指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在现实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锻炼,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等创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实践水平,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多接触社会。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执行力。

(四)培养良好理财能力,实现能力资源耦合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正确认识资金在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本运作和管理能力,积极寻找资金来源,拓展融资渠道,独立自主,摆脱资金来源的家庭和亲友依赖,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资金。制定合理、完整和周密的创业培训系统,构筑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创业过程中根据创业的需要,随时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检测、更新与补充,累积经验,形成良好的创业心态和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将分析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与技术、资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能力与资源的系统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彬.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初探[J].黑河学刊,2010,(06):142-143.

[2]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87-90.

[3]李琳.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2):41-44.

篇(3)

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创新发展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开始以教育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以来,以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及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对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国家繁荣、实现民族的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主渠道,而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是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做好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关键。

一、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创造行为、学习行为、新的思维方式、系统行为、冒险行为的复合体。创新者不仅具有创造能力,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新观念、新方法应用于实践,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过程中使学习与创造相结合。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将封闭思维转变为开放思维,从保守到开拓、从滞后到超前、从静态到动态、从单项到多项,思维的创新决定着不同的行为过程和工作水平。从开放的经济时代特征及其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来讲,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包括六个方面。

(一)获取知识的能力

人类社会在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国家的综合实力将更多地取决于拥有知识资源的多少,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创造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必须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从提高个人整体素质的角度,掌握基础知识,丰富知识结构。

(二)转化知识的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强劲动力。毕业论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国家的这种创新能力,完全取决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占有和有效配置。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经济管理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于大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

(三)开拓创新的能力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基本素质,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要有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勇气和胆略。《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改革的一个方向,要从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去培养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拼搏竞争的能力

竞争使人在紧迫感、压力感、危机感共生中面对现实,对考验和锻炼人的意志,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创造力具有明显的施压作用。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具备全球化大市场竞争观,学会竞争,适应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个性发展的能力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要充分重视发展个性和特长,重视个性培养,学校应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和个人自信心的培养。

(六)承担风险的能力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己的责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勇于接受挑战,经受市场经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并在困难中不断的开拓进取。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全球经济时代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硕士论文归根结底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更是人才培养和教育上的竞争。高等教育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就必须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面向新时代的根本任务。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首先,现代社会文化生产的功利性倾向以及经济管理高等教育市场化经营倾向,淡化了大学教育的本质,形成本科经济管理类教育的错位。

其次,走向全盘学习国外经济管理理论的倾向,割裂中国大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超越和忽视了中国国情与社会现实。

第三,弱化了人文教育本身对人文精神的教育。

学习经济与管理,但没有将经济道德、经济伦理、商业精神等立世之道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

第四,两种偏向的专业教育,一种是课本主义,一种是西化主义,没有合理的将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重视基础教育、加强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第五,忽略了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没有将人本精神、个性创造落实在全程教育之中,缺少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第六,基础薄弱,专业雷同,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创新能力,缺乏实践锻炼。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大学教育观念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实施场所,在教育被作为产业来经营的市场经济时代,大学教育观念的倡导与树立是极其关键的。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对青年的塑造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特定技能,而且要唤起青年人对追求知识与真理的无限兴趣,并赐予他们对生活与工作的正确态度。大学的理想和观念对青年人的成长起着很强烈的示范作用,它能指导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如何求真、求善、求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健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能够领悟学习的真谛。

(二)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着眼将来,立足全球

市场,改革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在办学思想上创新,彻底转变大学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的传统观念,把大学的目标定位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好,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要有开放的理念,从宏观的视角考虑教育教学问题。要向国际开放,实现教育的国际化;要向社会开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

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起点方面,因材施教,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相结合,医学论文培养模式多元化。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终点方面,为学生的毕生发展,为学生在社会上成才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优化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要素的课程体系

首先,加大基础课程的学分,强化学生对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应当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总学分,多留给学生一些自学、独立思考、参与实践的时间。第三,优化专业课程内容,鼓励开设具有综合案例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减少以课堂对照教材进行专业课讲授的课时量,将专业课讲授内容融人实例教学。第四,增加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选修课。第五,在专业课与选修课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国际市场、国外企业实践相关的课程。第六,设置学生自主实践内容,并将学生自主实践结果作为课程的一定量计人考核,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与创新能力。

(五)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创造性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最大束缚,就是教育观念中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时代赋予教学的全新功能和要求。在教学中要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应当将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合理性、个性化教学原则贯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重视现代科技对教育的支撑作用,这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手段问题,它同样会促进教育观念、内容的更新。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它是实现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六)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社会实践新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这是提高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逾越的条件。当前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不断鼓励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融人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了解国情,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导学习和工作,将创新运用于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所施展,提高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和改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和环境,将创新能力融人到一种惯性的理性思维中,达到“约定俗成”的效果。

(七)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个性

珍惜个性,培养个性,是现代创新教育的重要使命。每个受教育者走进学校接受教育之初,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虽然这些个性多有天赋的特征,但这种个性是未来创造性的萌芽。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不以受教育者身上富有活力的个性为不规矩,而要把这种个性作为未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创新教育珍惜受教育者个性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珍惜和保护受教育者的个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张林.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认识和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0).

[2]蔡克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1,(1).

[3]翟虎渠.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学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1,(7).

篇(4)

1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

所谓的创业能力,就是指情商、智商和财商融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其中,情商和智商可以帮助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在创业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财商也能够增加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对于工作的动力。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专业的技能

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创业环境,要求着每一位创业者都要懂得市场营销、风险控制、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生要是想创业,一定要认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技能。

1.2 经济管理的能力

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能够聚集拥有各种不同能力的人才,并且做到对人员进行优化,最终开展具有默契的各种活动。另外,身为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还应该具备决策能力。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对创业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些项目中最终选出一项最适合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的项目。在过程中,要通过现象发现本质,并且分析其原因,最终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

1.3 协调沟通能力

人类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最终作用的客体,所以,任何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身为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如果想要创业成功,那么就要正确地处理好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并且要学会和市场经济的各类主题进行简单而有效的沟通,坚持协调发展的观念,团结所有人共同发展。

1.4 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创业者生产了新的产品、采用了最新的战略思想、发现了新的市场,还是制定了良好的计划、创建了新的企业,在这些过程当中,都存在着一些创新活动,因此,创业者必须有创新的思想和能力。

2 关于经济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对于经济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科,还要把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发挥宏观、中观以及微观方面的作用。

2.1 宏观方面

大学生创业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关于培养创业能力,更是离不开创业环境的改善及创新。

首先要对创业政策进行改革,国家政府要在资金、政策及服务等方面,通过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进行全方面的支持,例如,要简化注册登记的程序及费用;优惠金融的贷款;采用税收优惠的政策,并且要建立多种方法的金融支持等等。

其次,加大创业政策执行和监督的力度。一项好的政策和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2013年里,有大部分省市级高校的学生,虽然成功申报了“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但是政府一直没有落实给予的资金,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督。

最后,加大高校对于改革的力度,通过实践教学,开设一些适用于大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而且一定要把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也加入到考核指标中,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2.2 中观方面

现在有许多的大学生在创业前期都遇到资金紧张及经验少、压力大的问题,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要转变过去关于学习论、成绩论、就业论的观念,要充分理解大学生创业,而且要做到支持大学生创业,不能够全盘否定,要学会怎样去理解和帮助创业失败者,从根本意义上去理解大学生创业,学校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够营造出一份良好的创业氛围。

2.2.1 一定要加大创业型导师的培养力度

首先要重视起创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教师去多参加一些校外的关于创业的活动,以此来加强事业单位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创业人才培养的力量,不但要从数量上,还要从质量上去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于创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2.2.2 制订一套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必须有一套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采用弹性学制,以此来鼓励学生创业,并且要允许学生在学校进行创业,而且学习的年限也要延长。在教学的形式上也要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相应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复合创业内容的课程。在考试的方式上,必须摆脱传统的方式,用商业计划书和设计原型系统等新的方式来进行考试。

2.2.3 加快基地建设和创业项目的孵化

通过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创建实习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所,把创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能,同创新创业的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够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来丰富其管理经验,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最终实现创业成果的孵化。

2.3 微观方面

教师和学生都是高效学府中的一个微观个体,只不过教师是学生创业中的一个推动者,而学生则是创业的实施者。班主任和辅导员一直从事的是学生的党建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之下,他们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因此,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启发和思路的引导等方面,一直都是和教师的教导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两者都必须发挥各自的先锋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新观念,利用好已经拥有的资源,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虽然在创业方面有着自己身的优势,但是创业是需要创业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大,如果想要创业成功,那么,大学生在打好充分的知识基础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做有心人,善于采纳好的观点,并且要经过对市场的调查,不断地完善其想法。

3 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3.1 开展“1+2+N”的指导模式

这其中:“1”所指的是要有1名负责创业实训、项目指导孵化、学科竞赛等活动的专职人员;“2”所指的是一定要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建设实习基地这两方面的工作引起重视,对于学生创业,要实行不但有校内的导师,还要有校外的导师这种双向指导的模式;“N”指的是针对于创业期间要结合不同阶段导师的指导工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业的能力与意识。

3.2 加强“学科竞赛”的创新平台

现如今,学科竞赛已经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可以很明显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就非常有利于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一些学校自从创建以来,一直都是学科竞赛作为抓手,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所加强,建立专家库和专家组,划分出专业导师的具体实践领域,同时,还要拉进那些拥有创业激情和想法的学生

3.3 构建实训实验的强有力载体

首先要加强渗透教学的改革,这也就是说,在教学的改革当中,其重点必须是由原来的理论课教学,慢慢转向理论和实践并存。

其次是要加强凸显专业的特色,设置相关专业,而且要加大对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之间的扶持力度。

最后是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仿真模拟实验、互联网和校园网、实习实训、数据库资源以及校外实习基地这五大功能平台,全面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4 结语

高等院校要围绕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动态变化的特征。合理安排专业课和实践课,通过学科竞赛、实验实训以及校企合作等形式,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情况的重视,丰富创业的方法,加强“创业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及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峰.地方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2]金天.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调查研究[J].现代商业,2013.

篇(5)

针对于此,我在进行了三年专业课学习之后,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和《管理思想史》等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对有关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已经基本掌握了,但这无非只是纸上谈兵,倘若能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那必定会事半功倍,达到我的学习初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0年6月29日至2010年7月24日

三、实习地点: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延吉市朝阳街光明小区北侧。厂址:图们市图曲路365号。

四、实习单位概况: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8月份,座落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图们江畔。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防水材料企业。是国内较早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员单位,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现代化流水生产线设备,年产量已突破600万平方米,产品的配方、工艺及性能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企业目前已形成了“禹威”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等系列产品,其中包括柔性体、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卷材、聚氨脂防水涂料、JS复合防水涂料等,这些产品能全面满足防水工程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均获得省市优质产品称号,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被吉林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被质协评为“质量担保产品”,被吉林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企业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内求提高、外求发展,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体,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方针,用优良的技术和服务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防水材料,与各界朋友真诚合作,共筑宏伟大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日—7月14日,主要是以走访延吉市各大建筑设计院为主,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数据调查的名义,调查有关延吉市建筑业的在建工程数量和具体地址、延吉市未来的规划、建筑规模和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单位和施工方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李崇李总经理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防水材料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组成成分,材料的价格,材料的性能以及我们公司的销售情况,生产情况,盈利水平等等。下午,由于里总有事出去了,我们就被安排在办公室,帮着整理一些办公室的文件。

明确完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之后,我们开始着手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的名义进行调查,主题是《金融危机对延吉市建筑行业的影响》。

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为了是我们的调查更有效率,我们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我则负责记录他们的调查内容,并进行整理,以下是我们在7月6日向延吉市建筑设计院总工会的朴永默朴院长调查的一些内容:

根据朴院长对目前经济形势的评价,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很乐观。主要原因有:国家政策的不鼓励,导致开发商可贷款金额减少,资金供应出现短缺,材料供应商也为周转资金而大幅降价销售材料。

这就是我们对每家建筑设计院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以及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信息的整理格式的样本。在接下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了以上的方式,整理出了以上格式的调查成果。前期的工作在两周之后顺利结束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则更具有挑战性,从7月14日~7月24日,我们将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延边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商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直接前往工地是很不安全的,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是进行了分组,在出发前,我们都相互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每天都要对当天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向李总进行汇报。这就是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

六、实习心得:

转眼之间,为期4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虽然工作的时间很短暂,但对于我来说所有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正规的实习工作,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真是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篇(6)

针对于此,我在进行了三年专业课学习之后,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和《管理思想史》等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对有关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已经基本掌握了,但这无非只是纸上谈兵,倘若能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那必定会事半功倍,达到我的学习初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6月29日至2012年7月24日

三、实习地点: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延吉市朝阳街光明小区北侧。厂址:图们市图曲路365号。

四、实习单位概况: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8月份,座落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图们江畔。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防水材料企业。是国内较早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员单位,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现代化流水生产线设备,年产量已突破600万平方米,产品的配方、工艺及性能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企业目前已形成了“禹威”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等系列产品,其中包括柔性体、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卷材、聚氨脂防水涂料、JS复合防水涂料等,这些产品能全面满足防水工程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均获得省市优质产品称号,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被吉林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被质协评为“质量担保产品”,被吉林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企业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内求提高、外求发展,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体,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方针,用优良的技术和服务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防水材料,与各界朋友真诚合作,共筑宏伟大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日—7月14日,主要是以走访延吉市各大建筑设计院为主,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数据调查的名义,调查有关延吉市建筑业的在建工程数量和具体地址、延吉市未来的规划、建筑规模和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单位和施工方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李崇李总经理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防水材料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组成成分,材料的价格,材料的性能以及我们公司的销售情况,生产情况,盈利水平等等。下午,由于里总有事出去了,我们就被安排在办公室,帮着整理一些办公室的文件。

明确完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之后,我们开始着手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的名义进行调查,主题是《金融危机对延吉市建筑行业的影响》。

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为了是我们的调查更有效率,我们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我则负责记录他们的调查内容,并进行整理,以下是我们在7月6日向延吉市建筑设计院总工会的朴永默朴院长调查的一些内容:

根据朴院长对目前经济形势的评价,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很乐观。主要原因有:国家政策的不鼓励,导致开发商可贷款金额减少,资金供应出现短缺,材料供应商也为周转资金而大幅降价销售材料。

这就是我们对每家建筑设计院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以及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信息的整理格式的样本。在接下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了以上的方式,整理出了以上格式的调查成果。前期的工作在两周之后顺利结束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则更具有挑战性,从7月14日~7月24日,我们将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延边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商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直接前往工地是很不安全的,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是进行了分组,在出发前,我们都相互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每天都要对当天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向李总进行汇报。这就是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

篇(7)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采用抽样问卷调研法,以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独立财经学院)六所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 600 份,实际回收问卷 595份,问卷回收率为99.2%。剔除无效问卷 9 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586份,问卷有效率为 97.7%。本次问卷调查样本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广泛性。

二、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1.创业知识教育缺乏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经管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教育课程无论是在设置、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在调查中(见图1),34.5%的大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并未开设创业相关课程,而27.3%的大学生“不清楚,没关注”。同样,在“您所在学校创业课程设置情况如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见图2):超过半数的大学生(356人)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甚至有106名大学生则认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几乎空白”。这说明目前有些高校并未开设创业知识教育课程,即使开设,课程设置也不够完善,结构单一,覆盖面窄,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

2.创业教育师资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关于“您的学校创业教育师资情况如何?”的调查中(见表1),有39.6%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授课教师“创业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还有31.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授课教师“创业知识陈旧和狭窄”。这说明,创业教育师资无法达到创业知识教育所需要的层次,教师在理论或者实践上某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学生创业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缺少创业实战经验,教师们也无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很难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创业知识教育的获取途径偏重于课堂教学,缺乏实践平台。在“开展创业知识教育方式有哪些”的调查中(见表2),“开设创业选修课和必修课”以及“定期举办讲座”的比例较高,分别占65.9%和50.5%。这反映了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方面,偏重于课堂教授,而创业者和专家的授课比例却很少,仅占33.8%和17.1%,甚至从未有创业实践教学。有些高校虽然采取了讲座的形式,但在传授知识方面更类似于走马观花,再加上缺乏实践教育,使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夯实所学知识,积累创业经验。因此,目前的创业知识教育途径对于打算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4.创业知识教育缺乏权威的教材体系。在创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上(见图3),目前重庆市部分高校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大都采用“引进且公开出版的教材”(39%)、“自编且公开出版的教材”(25%),但这些教材内容都比较简单,甚至有的是将其他教材的理论东拼西凑,将国外一些零散的案例生硬地拼接在一起,使得教育内容变得肤浅,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甚至有31%的高校只有自编讲义,这样的教材体系显然不利于学生创业知识的提高,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体系构建的建议

1.加强对创业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创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针对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课程数量较少,创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的现状,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创业知识教育,增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为此,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来开设相关创业课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业知识教育课程。其次,课程的设置应更加细化,创业教育模式与专业教育模式相结合。目前,经管类大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可以系统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创业所需要的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升。因此,可以考虑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在使大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也能够增加课程的实践性、趣味性,熟悉并掌握相关创业知识。最后,为完善创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经管类专业还应开设一些与创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使创业者具备一些工程设计、机械电子、材料等方面的知识,避免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

篇(8)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而现今,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对于以本科培养为主的高校而言,除少量毕业生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外,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走向社会谋求工作。近些年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很多,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从国家经济的宏观发展状况、从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很多方面作出了大量的描述性实证分析。这些研究大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以理论论证为主,没有针对具体学科类别的毕业生作实质性的探究,并且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的差异很大,所以针对具体学科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经济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及其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阐述。

1 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毕业生专业的方向和职业生涯取向来说,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大中型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银行、各种证券金融公司、物流公司、外贸公司等。由于近些年毕业生的数量剧增,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的选择权越来越大,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是水涨船高,他们只给毕业生极短的适应期,甚至一些企业不再愿意花费时间和财力去培养一个毕业生的“上手能力”,而是要求立刻上岗。为了适应企业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接受系统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理论学习外,必须学以致用,加强自身实践业务能力的培养。

2 弱化就业能力的原因分析

2.1大学生自身原因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身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1_专业能力不足。用人单位对能体现经管职业特征的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的要求很高,而经管类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2.实践能力低下。一些经管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对理论学习重视有余,却对专业实践学习不够重视,不愿意到企业进行实习或兼职,不愿花时间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结果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低下;3.人文素质不高。用人单位往往将企业文化与经管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视。而许多学生对人文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不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经管岗位的需要和要求。

2.2高校培养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主要表现在:1.办学思路出现偏差。高校的办学方向更多地强调学科或科研发展规划,没有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升到办学战略高度。2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而是单纯地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或者是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设置专业,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的脱节。经管类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社会适应性。不重视实践环节,或在经管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3 提升就业能力的策略

3.1提高经管类学生的人文素质

用人单位在评价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时看重的指标依次是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道德与诚信、专业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因此,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关键。高校要重视人文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淡化专业界限,厚基础,宽口径,更好地实现智育与德育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经管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经管学科竞赛、企业经营模拟、企业招聘模拟等形式开展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2加强职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对于经管类毕业生来说,首先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就业心态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其次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邀请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专家、校招生就业处的工作人员对经管类毕业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另一方面,启动就业个性化服务,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除了日常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各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专设就业咨询室,由专业人员为求职过程中毕业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调试。

3.3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大力开拓就业市场

首先要树立新思维,积极探寻就业指导模式。各高校应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程度的就业信息咨询师,面向各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咨询,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最新就业发展形势加以分析并因势利导。同时,在就业网络建设中,还应建立校友信息库。充分利用校友网络资源,特别是知名校友的力量和人脉资源,适时举办校友经验交流会和就业推荐会,大力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广开就业门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几率。

篇(9)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30-02

1 概 述

自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来,创新、创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多方关注。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开业、融资、税收、培训等各个方面,然而根据麦克思研究院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大学生中仅有2.9%选择创建新的企业。智联招聘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显示仅有6.3%的受调查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Casson和Kirzner等人认为创业的关键是拥有市场敏锐度并主动追求机会的创业者[1],而Krueger等人认为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先具有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2],因此要对大学生中的潜在创业者进行有效激发,必须选择更具有创业意向的群体类别,这样的分类也有助于更高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范巍、王重鸣在研究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时发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其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关系,经管专业的学生比一般专业学生更多接触社会经济层面,具有更高的创业意向[3]。

段喜萍以不同专业类别为自变量,以创业意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大学生创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显示经管专业学生创业意向总分最高[4]。

因此,本文将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意向的分析。

2 计划行为理论简述

现阶段对创业意愿的解释模型主要有两个:一是Shapero和Sokol(1982)提出的创业事件模型。二是Ajzen(1985)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继承,增加了一项对自我“行为控制认知”的新概念。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个人采取某一行为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而所有其他可能影响该行为的因素都是通过此行为意向间接地影响行为表现。决定行为意向的三个主要变量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行为态度是个人对特定行为所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属于个人自身因素,个人对某项行为态度愈正向时,个人行为意向愈强;

主观规范是个人对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是属于个人外在的因素,主观规范愈正向时,个人行为意向也会愈强;

知觉行为控制是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个人行为意向也愈强。

3 基于TPB模型的经管类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具备更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思维培养在创业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相关领域渗透能力强,可以任职于各个行业的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事业、政府等多种性质单位,实践中具有优秀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3.1 经管类学生的创业态度

Douglas and Shepherd(2000)提出了将态度作为变量的职业选择的经济模型,使用效用最大化的方法去进行自主创业或职业选择,认为个体的创业态度将影响任何一个职业选择的效用,当创业提供比备选工作更多效用时,人们才会打算从事创业活动[5]。2015年2月,3872名90后参与了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发起的2015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抱有创业的想法,56.3%愿意在校期间进行创业尝试,创业动机调查发现,50.3%大学生创业是希望发家致富[6]。经管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在学习培养过程中更多地与资本和财富接触,对数字和金钱具有更强烈的敏感度,对工作收入具有更高的预期,因此对于创业产生的财富效应具有更良好的评价,创业意向更强烈,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就更高。

3.2 经管类学生的主观规范

无论何时何地创业者都是嵌入在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总会有意或无意地遵从与他相关的群体所接受的价值规范。主观规范是对于实施创业行为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特别是与自己相关的人(如家人、朋友),对于自己成为创业者的决策是否赞同的感知。Norris和Kruger(2000)指出研究中应选择个体最为有影响力的群体,如父母、好朋友、特殊案例、导师等以提高其解释程度。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的同学、朋友和导师均拥有经济管理方面知识,与社会企业有更紧密、更深层次的联系,对市场运作和经济运行有更专业的了解。相对其他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类学生处于与创业更相关的群体价值规范环境,接触到更多的创业成功案例,能获得更多的赞同和支持,在进行创业决策时,感受到的压力更小,创业意向更强烈。

3.3 经管类学生的知觉行为控制

Ajzen认为知觉行为控制与自我效能概念相类似,都包括对是否有能力完成企业创建行为的感知,除了对能力的感知外,知觉行为控制还包括对行为可控能力的感知。也就是说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创业过程中各种挑战和事务的人在创业上会更积极主动。

创办一家企业必须涉及到经济分析、经济核算、预测决策、资源配置、成本费用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成功运营不仅依赖产品和技术,更需要创业者拥有追求最大利润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品质、审美情趣等人文素质。经管类学生在传统培养模式中已经形成了关于经济运行规律、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经济头脑和管理素质,对其他专业有比较优势。

4 经管类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在TPB模型中经管类学生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上都优于其他专业学生,所以创业意向更加强烈。根据经管类学生创业意向的特点,可以进行以下创业教育模式的尝试,促进学生创业行为的形成。

4.1 特色化管理方式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企业管理,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特色化管理单位,例如建立企业化管理的特色实验班,按照企业标准要求学生,为学生设置职务,各司其职,模拟完成企业运营过程。

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可以亲身体验企业整体运行规律,融入企业角色之中,为培养严谨的企业管理思维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将来创办自己的企业提供一次体验机会。

4.2 与创业孵化基地合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创业孵化基地也如雨后春笋。这些孵化基地一般都有自己的免费创业课程体系,熟悉本地创业政策,并与企业联系紧密。学校是相对封闭的教育单位,社会资源匮乏,可以采用与孵化基地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例如引入创业孵化基地的讲师进行创业培训,借用孵化基地的场地进行模拟创业训练,也可以为孵化企业派驻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校内无论如何都不能形成真实的参与感,只有把学生与真正的创业者引导在一起,学生才会产生自发学习和实践的动力。

4.3 以项目推动创业实践

创业方面的科研或实践项目与真正的创业不同,项目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主动了解相关知识的前沿研究,写作、逻辑能力也可以得到深度挖掘。借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项目,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加强创业意向。专业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项目参与机会,鼓励学生申请适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对于积极申请和出色完成的学生团队进行奖励、宣传,营造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 Kirzner I.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 An Austrian approach[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35(2):60-85.

[2] Krueger NF,Brazeal DV.Entrepreneurship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entrepreneurs[J].Ene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3): 91-104.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实践能力;教学体系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practice ability;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76-02

0引言

实践是衔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特别是目前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的基本状况,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教学中应围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依据高校教学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基本教学形式,通过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教育教学体系。

1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体系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知识获得的途径来自于课堂,课堂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因素,课堂教学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就应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在课堂上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1 效果显著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根据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性质和实际需要,可采用“模拟实践教学”、“角色演讲训练”等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将所学知识提高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高度,改变那种只重视考试得分,不注重知识运用的不合理状况。

1.2 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首先要强化案例教学法[1]。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能充分地发挥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优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还能加深学生对经管类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多门学科进行融会贯通,增强他们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果断的决策精神。

其次是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最高级形式。教师要有计划地把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交给学生,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和因人而异的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对那些由学生自己创意产生的科研项目,应当特别鼓励,支持他们与社会上科研力量合作,使科学知识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1.3 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增长更新速度成倍增加,特别是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因此,经管类专业的课堂教学必须反应时代特色,及时充分的反映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需要,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使之跟上时代步伐。

2建立层层深入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延伸。实践教学有助于扩展深入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因此,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实践教学体系一定要相互联系,且层层深入,各环节的实习内容设计要合理。

2.1 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对于经管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实验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知识、促进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的。作为整个实践性教学的开端,应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实验,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运用实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3]。

2.2 优化的课程设计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任何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都是相当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通常不是哪一门课程所能解决的。因此,课程设计过程中在以某一课程基础理论方法为主线的基础上,注重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将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引进到课程设计中,提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比重。

2.3 深入实践的生产实习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与社会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基地参加生产实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生产实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收到更好的实习效果,指导教师要每天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并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且在各个环节如听报告、参观、下班组等全部活动指导教师自始至终和同学在一起,保证生产实习在预算经费范围内顺利完成。

2.4 提高综合素质的毕业设计为了使毕业设计能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教学环节,必须进行选题、指导、答辩的全程质量监控,层层落实把关。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在毕业设计选题上要保证其难度与份量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要求,提倡选择与实践、科研项目联系比较紧密的真题作为设计方向,如果有难度,也应选择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设计方向;在写作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深入实地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答辩过程中,要以检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同时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等。要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规程和质量评价标准,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进入社会前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最后教学环节。

3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个人兴趣的有效途径。课外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力缩短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增进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检验学生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否正确,同时还可以养成一些服务社会的能力,找出已形成的能力与社会需要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

3.1 坚持科技竞赛活动把大学生科技活动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中,大学生科技活动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项竞赛活动,如组织大学生举办校内科研立项,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全国性重大比赛,如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比赛、创新性实验、经营决策模拟大赛等。在竞赛中培养大学生攻关精神、合作精神、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科技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科技创新学术气氛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主动性,激发他们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3.2 丰富社团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据上海有关部门调查,40%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60%的大学生经常参加社团活动,100%的大学生受到过社团的影响,社团在高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紧紧围绕经管类专业特点,成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社团组织,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浓厚学生学术活动的气氛,使社团真正发挥培养大学生兴趣专长、提高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服务社会的作用。

4结论

不断优化基于提高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学体系,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可有效促进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建立一套基于实践能力的优化的教学体系是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特别是如何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保证体系三者有机结合,以发挥整体效应,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如何使两者相互补充,紧密配合,更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11)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变化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等教育从开始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教育。单一教育转为多元教育,呈现课程、实践、创业、实习、心理、体育等多元的教育方式和评价角度;“封闭式”校园转为开放校园,互联网、数字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学习和社交空间。

(二)学生的活动发生转变

教育背景的变化催生了学生的变化。新时代的学生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呢?首先,学生的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创业,社会活动、实习等。其次,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他们开始活跃于各种网络在线课堂,热衷于电子知识的学习。最后,学生的思想不再局限于被管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主张,崇尚个性,追求自我的实现。正式由于新时代学生的这些新变化,让我们的学生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当前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1)被动管理。目前由于学生管理者缺乏有效途径获取每个学生的实时情况,无法对学生主动关怀。常常是在异常发生后,学生管理者才被告知去善后。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让学生受到伤害,也让学生管理者每日疲于应付,身心疲惫却得不到学生和学校的认可。

(2)群体管理。当前管理主要以班级为集体统一管理。开班会、班级活动等都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在信息爆炸、文化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每个学生的价值观、性格、兴趣爱好都千差万别,“一刀切”的群体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求。与知识学习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是最需要个性化的,但我们现在基本都是实行同质化管理。一人得“病”全体学生都得“吃药”,这种状况既不科学,效率又非常低。

(3)粗放管理。传统管理重在管理学生上课情况和人身安全。常常采用点名、手工填表等粗放管理方式。而当今学生的校园和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学生思想活跃,个人意识增强,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影响。粗放管理的方式不能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现实中常常由于细微的忽视而酿成大错。

二、大数据学生管理建设的挑战

(一)大数据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较少

在慕课(MOOC)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各大高校针对学生管理的大数据应用却黯然失色,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投入。其实用户行为分析早已是各大电商、企业等最核心的大数据应用。只有了解用户,才能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同样,高校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管理变成服务。虽然高校近年越来越重视学生管理,但是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在教育行业还没有重视起来,也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建设。

(二)数据应用中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我国保护用户隐私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为了学生的安全,做到安全监管无死角,是否允许在校园各重点活动区域(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第二课堂等)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为了获取学生行为,是否允许学校在学生不知情时通过校园卡或者手机等其他感知和探测技术获得学生数据?这些问题在整个教育行业都是个大难题。学校的信息部门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确保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细的数据共享安全控制策略?这些问题更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信息化基础建设需完善

由于前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仅用于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基本需求,没有考虑到大数据的应用。如果要进行大数据的分析,目前学生个体数据的还远远不够。因此学校信息部门需要思考如何更多地获取或感知学生的数据,从而对应地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途径

大数据只是一种技术,技术必须要与业务有效地结合,才能产生最佳的结果。因此大数据时代高校学习管理的研究,不仅仅是信息部门的工作,也是学工部门的工作,更是全校层面应该统一思考和规划的重大课题。而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进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能力的应用却关注和投入甚微。高校该如何开展大数据学生管理的建设呢?

(一)学生的数据如何采集

学生从报名、入学开始,到在校、毕业、离校、就业等整个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究竟怎么采集?可以利用一卡通校园卡或其他感知技术产生数据;利用数据交换平台接入学校各个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通过学生在图书馆阅读纸质、电子书籍产生的数据;通过学生使用校内系统浏览新闻、社交等获取WED行为数据。另外,利用校园网内各种IT系统和设备产生的日志数据等等。

(二)学生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大数据分析来得出一些相关性结论,提供给学生管理者参考。比如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每天在食堂吃饭的情况,判断其是否生活困难。也可以根据上网数据发现网瘾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挖掘可能学业困难学生,根据在校消费、门禁等发现在校率低的学生。总之,学生大数据分析可以让学生管理者实现精准管理,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

(三)学生数据应用

(1)安全方面。提前预警不在校、未归寝的危险信息号;异常发生以后利用数据追溯过去行为,追查原因;过去学校主要靠人发现学生晚上不回来,现在凭着大数据预警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晚归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如果学生失联,可以调取历史数据,为寻找提供线索。